延伸审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5 09:11:42

延伸审计论文

延伸审计论文范文第1篇

工程审计的原始职能是合理控制工程造价,节约建设投资成本,审计工作转型要求以加强控制、防范风险、提高效益为目标,将内部审计范围从传统的财务收支扩展到经营管理各个方面,评价公司资源利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防范和化解经营管理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落实到工程审计工作就是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流程,健全管控制度,在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同时保障工程质量,促进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加组织价值必须正确定位工作切入点,既能保证工程审计原始职能得以履行,又能促进工程审计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发挥作用。而长期以来,工程建设全过程没有一套系统的管理制度,工程建设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难以保证,工程管理风险较高。因此,必须从制度入手,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借助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构建工程建设内控评审体系。

二、工程建设内部控制(简称内控)评审体系是以工程管理流程为主链

以相关管理政策法规为依托,通过调查确立流程关键控制点,抽取样本进行符合性测试,对于关键控制点进行管控效力校验,评价工程建设内控体系的科学性、健全性、合理性、适当性和可行性。此种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是运用系统化思考方式构建健全的内控体系,与现行的管理体系进行符合性测试,以揭示管控风险点,优化管理流程。最终目标是以工程审计为立足点,推进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的规范化与精益化。此项成果运用的最高层次是实现工程建设管理部门自觉将内部控制体系与自身工作相结合,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工程建设管理活动,形成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促进工程建设管控体系不断优化。该体系不再单独从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等环节制定管理制度进行控制,而是打破传统的工程建设各模块的界限,把工程建设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化地梳理管理流程,构建内控体系,寻查工程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预先评审工程管理机能,从而达到优化管理流程,强化整体管控效能,促进工程建设规范化管理的目的。

三、工程建设内控评审体系框架。

内控评价源于美国的萨班斯法案,以强化内部控制为核心,关注公司内部治理及对外信息透明、完整与正确性,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工程建设内控评审体系以其为理论依据,结合公司工程管理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类型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通过风险坐标图法梳理风险点,构建内控评价标准作为专业管理的指标体系,总框架包括12个关键控制点、45项测评指标,关键控制点分别是工程建设的项目立项、初步设计和概算、施工图设计和预算、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项目施工管理、设计变更、土建竣工验收、电气安装项目竣工验收、竣工结算审价控制、决算审计控制、资金计划控制和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工程建设内部控制评审体系,有效解决企业内控设计中存在的中美文化和管理模式差异的难题。

四、工程建设内控评审体系作用。

通过内控评审检查工程建设管理流程是否衔接紧密、是否存在管控盲区、管理策略是否适当、管理政策法规是否得到完全执行、各部门职权是否重叠、管控权利是否均衡且制衡。该体系是一种动态管理模式,遵照ISO体系中PDCA循环流程,具有持续改进的特性,在促进工程管理优化的同时,根据被审单位的反馈意见,反向推进内控评审体系的完善与健全,优化评审方案,促进内控评审体系更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工程建设内控评审体系的构建,有效地促进工程建设内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推动工程审计在审计目的、定位、职能、方式和内容等方面实现转型,强化工程审计的咨询和评价职能,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延伸审计论文范文第2篇

1.出于满足个个兴趣目的。即从自己的专长和兴趣入手确定选题。如果自己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比较有兴趣,或在实际工作中自己就从事假账甄别工作,就可以针对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标准、现实经济中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解决对策等全方位或就某一方面展开论述。

2.热点问题追踪法。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每一阶段都有该阶段的热点话题。如前一阶段的会计委派制问题、2001年上半年的会计准则制订权问题、现阶段的会计诚信问题,等等。选择热点问题的最大好处是比较容易取得相关的参考资料,而且选择途径较广,既可以是新闻媒介体,也可以是报刊杂志,还可以是专家研讨等。

3.边缘学科交叉法。即将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与会计学科相结合,利用会计学科自身专门方式方法,为其他学科和会计学科自身发展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比如环境会计是将环境问题现代财务会计理论方法有机结合,以货币单位、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说明等方式反映、记录、报告、考核资源和环境成本与价值,评价企业环境经济活动以及取得的环境效益对企业财务成果和社会价值形态的近期、长远影响的一门新兴会计学科。在这样的一门新兴会计学科中有许多问题是值得探讨的。

4.对比分析法。通过对几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的比较研究来认识事物。如我国借款费用准则与美国相关准则的比较研究、股份合作企业会计核算的差异、中美注册会计师管理制度的研究、企业合并的基本会计方法及其比较分析,等等。

5.延伸法。进一步加深对某个课题的研究,该方法要较全面了解已有的相关论文,并在那些论文所阐述观点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深化,避免泛泛空谈。如预算会计体系进一步改革探索对会计委派制新认识,等等。

6.补差法。对所研究的领域中尚未研究或研究不充分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些问题难度较大但学术价值也较大。

延伸审计论文范文第3篇

一、注重内审职能的拓宽和延伸

xx同志在做好财务收支、经济责任和基建装修项目等审计的基础上,逐步把内审工作的重点向管理型延伸,以建章立制为基础,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解决相关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xx年在xx社党政班子的大力支持下,由他亲自牵头,会同相关职能科室,对xx社各项工作的流程进行疏理,并执笔起草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经营管理等十一项规范性的xx社系统管理标准文件,经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酝酿修改,最终由xx社党政班子审定后,于xx年1月以文件的形式,下发试行,同年7月他又组织相关职能科室对各部门和单位十一项企业管理标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题检查,且对十一项制度加以完善修订,于xx年x月正式实施,该标准文件的建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从而使xx社上下操作有标准、监督有依据,把权力的监督纳入纵向能制约、横向能制衡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形成了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同时为党风廉政建设的源头治理工作,夯实了基础。其次他站在企业的高度针对资产经营部门权力过分集中出现的种种弊端,以一名内审工作人员高度的敏锐性,向xx社领导提出了调整机构设置,实施部门间权力制衡的建议,经党政班子研究决定采纳了该意见,xx年x月把单一的资产经营部分设了经营、管理、开发三部门分工协作的资产经营管理模式,有效地制衡了权力,并且职责清晰,杜绝了不相容职务兼容的状况,工作效率也明显得到了提高。类似例子举不胜举,xx同志在xx社内部审计工作中不仅强化份内的职能,并且围绕中心工作不断拓宽和延伸,为构建企业高效、规范、廉政的经营管理模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加强内审监督,强化服务功能

xx同志充分发挥内审监督职能,把监督和服务有机结合。一是客观公正履职责,揭露问题不回避。在工作实践中,按照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正确评价企业经营者的工作业绩,如实反映被审企业的有关问题,并通过审计过堂及时与企业经营者和财务主管沟通,对财务管理上显露出的漏洞,帮助企业出谋划策,予以解决在萌芽状态,特别对个别违纪、违规问题做到不妥协,不回避。如某一企业为扩大业务活动经费的使用采取移花接木的手法,把活动经费使用的项目,用虚开文具用品发票的形式予以列支,他通过审计,向企业经营者及财务主管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并立即责令其整改,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得罪了企业,但xx同志始终认为做审计工作得罪人是在所难免的,为维护财经纪律和企业会计制度,再大的“凶人”我也要做,并且做得值。二是宽严相济作处理,把握政策不手软。审计查出问题处理难是一直困扰审计执法的一个难点。但xx同志的工作准则是“处理问题时,要满腔热情地支持改革创新者,诚心实意地帮助失误者,铁面无私的惩处违纪违法者。”如xx年x月,在审计中发现某一企业把政府下拨的特困人员补助金移作他用,该企业经理本是xx的好友,但他以事业为重,针对该问题,立即组织力量进行审计调查,历时半个月,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及时向xx社党委作了汇报,为严肃财政纪律,组织上对该公司经理作了撤销其行政职务的处理,对相关人员也作了相应的党纪处分。三是严格监督促整改,帮助被审单位亡羊补牢。多年的审计工作实践,使xx同志深深感到,内审的权威和公信力要提高,关键是看审计的执法质量和审计决定的落实力度,为此他首先以“严谨细致、提高质量”为目标,认真开展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坚持用制度规范,按程序办事,把严谨细致贯穿到内审工作的全过程。其次是重视抓管理,完善回访制度,使审计决定的落实率逐年提高,目前已形成督促审计整改、严肃审计纪律、征求审计意见三位一体的一项日常制度,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内审监督、服务功能,大大提升了内审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真正体现了内审工作的经济卫士作用。

三年来,监察审计部在xx同志的掌舵下,完成审计项目xx个,其中经济责任审计xx个,经济指标审计xx个,财务收支审计xx个,基建装修项目审计xx个,提出审计建议xx条,大部分均被采纳。xx个基建装修目原工程造价xx万元,经审定为xx万元,核减金额xx万元,核减率为xx%。其次挽回国有(集体)资产流失xx余万元,查处浪费损失额xx万元,提供经济案件线索移交纪检监察部门x起,从而为维护xx供销社的经济运行秩序、推进廉政建设、促进改革和发展、规范会计核算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狠抓自身建设,提升综合素质

延伸审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理论研究;统计分析

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是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而产生,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而确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1986年9月,为适应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规定:“厂长离任前,企业主管机关(或会同干部管理机关)可以提请审计机关对厂长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议。”经济责任审计从此在全国各地开展,并逐步从国有企业扩大到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1997年9月同志对经济责任做出重要批示。199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使经济责任审计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特定内容的、专门的审计门类。2001年,五部委联合发文,在明确要求全面开展县以下当政府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提出自当年起逐步开展县以上各级当政府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2009年9月,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中央纪委全会多次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作出明确部署。近日,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审计署在广泛征求审计机关和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规划》要求,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十二五期间审计将全面覆盖政府一把手。所有这些,为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与之对应,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研究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得出了不少富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回顾并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利于发挥研究成果在实务工作中的作用,也有利于推动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本文的贡献在于:第一,系统总结了2000年以来国内学者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第二,汇总近年来经济责任审计热点问题,并分析其由于情境变化而展现出的未来趋势,为理论研究、制度修订和实际应用提供系统的参考。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文献研究

(一)经济责任审计论文数量及比例的统计分析

2000年以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活跃,年均仅约27篇。2000年以后到2010年(包括2000年)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研究相当活跃,共计3552篇。各年度经济责任论文数量及比例如表1所示。

从表1看出,从2000年到2010年的11年间,大多数年度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数量大致持平,只是在2001、2002和2003年三个年度的论文数量有明显偏多,年均在452篇。这是五部委提出自当年起逐步开展县以上各级当政府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产生的影响。

数据来源: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

(二)期刊类别及其刊登经济责任审计论文数量的统计分析

笔者以“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检索项在核心期刊和权威期刊中进行检索,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核心期刊一栏,以“经济责任审计”作为“篇名”的检索项,以“核心期刊”作为检索范围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进行查询。权威期刊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0―2011来源期刊目录(以下简称CSSCI)下经济和管理类期刊中选取的与审计最为密切的期刊,包括《审计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

结合表1的统计结果表2显示,非核心期刊发表经济审计论文数量明显高于核心期刊,核心期刊668篇,而非核心期刊3552篇。11年间在权威期刊发表的经济责任审计论文合计69篇,其中在2005年较上年有明显增加。这是与2005年中国审计学会、审计署审计科研所、中国审计报社联合举办了经济责任审计研究有奖征文活动有关。

(三)经济责任审计研究内容的分类统计

经济责任审计论文研究的内容及其分类如下:

1.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和理论基础、概念和内容、作用和意义等基本理论以及完善和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措施和建议方面的论文。

2.审计技术:主要涉及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目标等方面进行研究的论文。

3.审计风险防范:主要涉及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特征、类型及防范。

4.实践与应用:主要是对国内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实践进行研究的论文。

5.文献及会议综述:主要是指国内举行的经济责任审计研讨会的综述论文及学者课文献综述。

6.其他:主要包括对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类别审计的比较、利用等以及从法律角度展开研究的论文。

笔者对权威期刊上的69篇论文进行精读后,按照主题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下文将分专题对主要研究主题的进展加以回顾和评述。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理论

研究经济责任审计基本理论问题的论文在69篇论文中所占比重约45%,主要原因是这一项涵盖的研究内容比较多。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理论基础

李季秀(2001)认为,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委托关系的产生则是导致经济责任审计产生的理论基础,经济责任审计是基于委托关系而产生的监督经营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靳建堂(2006)对集团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模式进行了探讨,在集团企业总部作为战略规划中心时,其子公司则成为收入中心、成本中心或者费用中心,经济责任审计表现为预算监督型;在总部职能定位于战略投资中心时,其子公司则承担投资中心的责任,相应的经济责任审计是投资回报评价型;在总部作为战略控制中心时,其子公司则承担利润中心的职责,经济责任审计是利润实现评价型。崔孟修(2007)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国家审计理论、国家审计体制、国家审计职能作用、国家审计类型的丰富和发展。黄溶冰、单建宁、时现(2010)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应该讲环境保护责任纳入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范围,分别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法律环境方面,分析开展党政领导干部绿色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和内容、作用和意义等

卢相君(2001)认为,当企业一个神形具备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之时,也就是对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淡化之日,届时,审计风险、审计成本都将大大降低。彭振威(2005)认为,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企业领导人任职期间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的监督、鉴证和评价活动,是在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把审计结果人格化,将审计结果落实到人的经济责任上。宋文阁(2007)将出资人经济责任审计定义为由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直接安排或委托专门机构(或组织)和专业人员依据一定的标准和依据、遵循既定的程序对负有出资人责任的企业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审查、分析、评价、鉴证工作。刘颖斐、余玉苗(2007)认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机关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就其所在地区、部门或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经济活动所应负的责任,进行独立的监督、鉴证和评价的活动。

(三)完善和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措施和建议

彭振威(2005)研究认为,加强和完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措施是建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审计目标和发展方向,提高审计效率、正确界定企业经济责任、建立和完善审计评价体系、做好审计结果运用等。陈波(2005)认为,应为经济责任审计创造一个更好的制度环境,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和加强依法行政、健全政府经济决策的内部控制机制、完善政府的财政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国家审计模式,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技术

(一)评价内容

洪承旭,阎建军(2002)认为,商业银行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可从发展能力指标、资产安全性指标、资产流动性指标和财务效益指标四个方面予以确定。简燕玲、辛旭(2006)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党政干部所在地区综合经济指标的完整性、重大经济决策和重大经济项目的效益性进行审计,以全面评价其经济责任履行情况。黄溶冰、单建宁、时现(2010)研究认为,绿色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内容上探索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审计、环境审计、绩效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的有机结合,加强经济指标真实性审计。

(二)评价方法

贾震,王新华(2001)运用多元判别分析的方法研究构建了标准化的贝叶斯判别模型、未标准化的贝叶斯判别模型、费歇判别分析模型和Logistic判别分析模型等四个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监控模型。刘正午(2003)构建了复合审计评价系数与层次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经营者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型,以求客观、公正地评价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任期经济责任。宋晴蔚(2004)认为,新时期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应是期内全面审计与期外适当延伸审计相结合、账据数表的全面审计与必要的社会调查相结合、受托审计内容的全面审计与典型事项的重点解剖相结合、将被审对象的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王晓慧(2006)研究认为,为了克服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局限性,提出建立信用约束、审计约束、法制约束具有战略性和可持续发展的三维模式审计机制。简燕玲、辛旭(2006)认为,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包括,检查书面文件、分析、实物审计和调查的方法。

黄溶冰、单建宁、时现(2010)认为,在绿色经济责任审计中尤其关注定量分析方法的选用,包括费用――效益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等。

(三)评价目标

黄溶冰、单建宁、时现(2010)研究认为,绿色经济责任审计的本质目标在于促进公共受托经济责任中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责任的履行,具体表现为补偿和纠正经济活动中负外部性,提高利用环境资源的效率和效益。

四、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防范

秦小丽,常丽娟(2005)认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立足五点,包括着眼规定点、找准结合点、紧抓切入点、突出关键点、强化根本点。朱书依(2000)研究认为应重视和加强审前调查,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加强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的审计、将单位年度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同级审计”与“上审下”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应有的附加程序、防范审计风险四方面来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五、结论与展望

如前所述,2000年以来理论界我国学者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成果丰富,实践中经济责任审计也发展迅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缺乏可以直接借鉴的经验,因此关于未来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方向至少体系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

真正贯彻“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进一步深化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认真理解、认识和深入研究,任重道远。比如,按照审计受托责任关系理论,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关系如何认识;经济责任审计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分(系统)、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如何操作和实现;经济责任审计情况的通报、审计整改以及责任追究的实施等如何落到实处,等等。只有对这些基本理论问题深入研究,才能将《“十二五”规化”》落到实处。

(二)细化规范审计内容和评价标准的研究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类型繁多,既涉及到地方党委和政府,又涉及到党政不同工作部门,还涉及到审判和检查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既涉及到执行层,又涉及到管理层决策层等。由于这些不同的审计对象及其领导人员所任职务和履行的职责、义务不同,因而对他们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关注的具体内容和评价指标肯定也不同。因此,要根据不同类型单位的义务和履职特点,深入研究不同类型单位规范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及评价指标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用于指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三)明确界定被审计领导干部责任的研究

在审计实践中,领导干部对责任界定十分重视。但是,审计人员发现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部门的问题后,如何界定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非常困难。因此,需要明确经济责任的归属、经济责任产生的因素以及经济责任的性质等;在界定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时,还要考虑其的权力。权力与责任对应,与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相关的经济责任才纳入评价范围。这时,需要划清前任与后人的责任,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等。只有把责任落实了,经济责任审计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溶冰,单建宁,时现.2010.绿色经济视角下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J].审计研究.

[2]崔孟修.2007.经济责任审计对国家审计的丰富和发展[J].审计研究.

[3]宋文阁.2007.关于出资人经济责任审计的若干问题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

[4]刘颖斐,余玉苗.2007.视角下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J].审计研究.

[5]王晓慧.2006.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三维模式机制的构建[J].审计与经济研究.

[6]简燕玲,辛旭.2006.经济责任审计有关问题的探讨[J].审计研究.

[7]靳建堂.2006.集团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模式探讨[J].审计研究.

[8]陈波.2005.经济责任审计的若干理论问题[J].审计研究.

[9]彭振威.2005.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探析[J].审计研究.

[10]秦小丽,常丽娟.2005.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刍论[J].审计研究.

[11]宋晴蔚.2004.论新时期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方法[J].审计与经济研究.

[12]刘正午.2003.复合审计评价体系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的应用[J].审计研究.

[13]洪承旭,阎建军.2002.商业银行领导经济责任森及评价指标初探[J].审计与经济研究.

[14]卢相君.2001.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J].审计研究.

[15]李季秀.2001.略论委托与经济责任审计[J].审计研究.

[16]贾震,王新华.2001.经济责任审计监控模型研究[J].审计研究.

延伸审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环境绩效审计;定位; 受托经济责任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面临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在日益恶化。于是人们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并从各自的角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审计工作者和研究者也不甘落后,环境审计应运而生。近年来,从各国的审计实践和理论研究上看,审计正在不断向绩效审计延伸;环境审计作为审计的一个分支,也正向环境绩效审计领域拓展,很多学者也开始研究和探讨环境绩效审计的相关问题。

有些学者的研究是从环境绩效审计定义开始的,但他们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位问题,即如何确立环境绩效审计在审计体系中的地位,并进一步确定环境绩效审计与审计、环境审计和绩效审计的关系。因为定位问题是对环境绩效审计进行定义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将进一步决定环境绩效审计的目标、对象、内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到2009年6月为止,在可以获取的题名中包含“环境绩效审计”的33篇文献(包含1篇博士论文、6篇硕士论文和26篇期刊论文)中,有12篇文献探讨了“环境绩效审计定义”,但却没有一篇文献将“环境绩效审计定位”单列标题研究。当然,有少数学者在研究中提及“环境绩效审计在环境管理系统中的地位”、“环境绩效审计是传统审计的新发展”,但并没有进一步详细探讨环境绩效审计在环境审计,乃至整个审计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有的学者也提出“环境绩效审计是环境审计与绩效审计的交叉与共同发展趋势”,而这一论断似乎也有欠妥之处。

二、环境审计与审计:环境审计是审计的一个分支

探讨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位问题,必须首先界定环境审计与审计的关系。

(一)审计与受托经济责任

“审计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受托经济责任,就无所谓审计;同样,没有审计,受托经济责任也就成为一句空话。”英国会计审计学家D・弗林特(David Flint)教授也认为:“作为一种几乎普遍的真理,凡存在审计的地方,就一定存在一方关系人对另一方或其他关系人负有履行受托经济责任的义务这样一种关系……此种关系的存在是审计的重要条件,可能还是最重要的条件。”可以说,受托经济责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因和推动力。

受托经济责任(Accountability)的定义尚未统一,下文仅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定义。“受托经济责任是指一定的经济主体赋予其财产管理者保管和运用所有财产的权限,并要求他们负起管好、用好这些财产的责任。”“加拿大审计长公署认为,受托经济责任是指对授予的某项职责的履行义务作出回答。它假设至少存在两方:一方授予职责;另一方接受这一职责,并承担责任,对履行这一职责的方式作出报告。”“一方接受另一方的资源,为另一方经办某项规定的工作,这经办的一方对出资的一方就负有一个善良管理人应负的会计责任(Accountability)。也就是说,负有以最大善意管理并使用出资人资金,最经济有效地完成出资人委托的工作,尽可能及时而准确地记录、计算资金收支的情况,根据收支凭证,向出资人公正而真实地提出会计报告的责任。”“受托经济责任就是按照特定要求或原则经管受托经济资源并报告其经管状况的义务。”

从上述国内外对受托经济责任的定义可以看出,受托经济责任是由受托人承担的一种经济责任,它因受托人经管委托人的经济资源而产生。而受托经管经济资源的过程也正是运用经济资源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即受托人经管经济资源是通过从事经济活动来实现的。因此,本文将受托经济责任定义为:受托经济责任是指受托人在从事经济活动中对委托人承担的责任。

(二)环境审计与受托环境责任

由于环境问题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表现,即环境保护问题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产生的,而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又依赖于一定的经济基础,所以,完全有理由作出如下结论:环境保护活动实质上是一种经济活动。基于说明问题的需要,可以把经济活动分为常规经济活动(即无环境、质量等特殊问题的经济活动)、环境经济活动(即与环境问题有关的经济活动)、人力资源经济活动(与人力资源问题有关的经济活动)和质量经济活动(即与质量问题有关的经济活动)等,由此受托经济责任也可分为受托常规责任、受托环境责任、受托人力资源责任、受托质量责任等。环境审计与审计的关系具体见图1。

有鉴于此,可以说,受托环境责任是受托经济责任的一个方面,审计的对象是受托经济责任,环境审计的对象就是受托环境责任。环境审计以审计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是对审计的一种继承;同时,它是在受托经济责任向受托环境责任扩展后形成的,是对审计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是说,环境审计是审计的一个分支。

环境审计与审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对于审计的本质,众说纷纭,但不管审计的本质是什么,环境审计作为审计的一个分支,它们的本质都是相同的。本质是某一事物内部所固有的属性,是对事物特征的抽象概括,它是从实践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反映了实践的本质。对于审计与环境审计来说,只是审计对象不同(或受托经济责任,或受托环境责任),但它们在本质上都可以概括为一种监督、一种评价、一种鉴证,抑或一种控制。

环境审计与审计的形成动因是一致的。受托环境责任是受托经济责任的一种,因此可以说它们都源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即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环境审计和审计形成的共同动因。只是在不同的阶段,受托经济责任所包含的内容有所不同,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它的发展呈现出一种逐步扩大的趋势。受托经济责任最初表现为一种保管责任,而后发展为受托财务责任和管理责任,当自然资源匮乏和环境危机产生后,受托经济责任又进一步扩大到环境责任。这样,由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引起的审计也包括了环境审计。

尽管环境审计是审计的一个分支,但其亦有自身的特点。

一是学科的交叉性和融合性。环境审计是集审计、环境经济、环境管理、环境医学、环境法学、社会学、统计学和工程学等诸多学科的一门边缘学科。但是,它并不是这些学科的简单拼凑,也不是相关内容的简单相加;它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有自己的体系和特色。

二是范围的宏观性和微观性。从宏观角度看,环境审计可以涉足国家的长远规划,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比如国家重点环保项目建设审计;从微观角度看,它涉及到一个企业单位的日常经营管理,企业单位的日常经营决策必须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问题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两个方面,甚至在特殊情况下为了保证社会效益而不惜以牺牲经济效益为代价,从而树立起自身良好的公众形象,比如环保设备投资项目审计。微观性与宏观性往往是结合在一起反映在一个审计项目中的。

三是审计内容和对象的特殊性。由于环境会计体系尚未建立,环境审计内容不可能局限于会计资料,或将会计资料作为审计的重点内容,环境审计人员从会计报表中能够直接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非常有限。这就要求环境审计人员必须搜集其他与环境有关的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使其在环境审计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环境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导致其目标、假设、原则、准则等要素的具体内容与审计有一定差异,有其自身的特征。

三、环境绩效审计与环境审计:环境绩效审计是环境审计的一部分

一般认为,审计的目标是确保受托经济责任全面有效地履行。审计按照其目标不同分为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的目标分别是确保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的公允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计对象无论如何扩展,针对每一对象的审计都要实现上述三个目标,分为上述三种类型的审计。因此,环境审计也要实现公允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三个目标,分别形成环境财务审计、环境合规性审计和环境绩效审计三种类型的审计。也就是说,环境绩效审计是环境审计的一部分。环境绩效审计的目标是确保受托环境责任履行的效益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环境绩效审计、环境审计、绩效审计和审计的关系具体见图2。

图2中需要说明的是,审计对象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扩展的,将来还会陆续产生更多新的审计类型;审计目标自审计产生以来也是不断向前演进的,但当前保持相对稳定,大多数学者认为审计要实现三个目标:合法性(合规性审计的目标)、公允性(财务审计的目标)和效益性(绩效审计的目标)。

从图2可以看出,上述“环境绩效审计是环境审计与绩效审计的交叉”的论述是不恰当的,因为环境审计本身已经包含环境绩效审计,无需与绩效审计交叉。绩效审计包含常规绩效审计、环境绩效审计、人力资源绩效审计等,它是针对众多审计对象的效益性所进行的鉴证。

最后,需要探讨的是对环境绩效报告所进行的审计属于环境财务审计还是环境绩效审计?环境绩效报告是反映环境绩效状况的报告文件,应当说它是对与环境有关的经济业务和事项的绩效所作出的记录和披露,对这些记录和披露所进行的审计是鉴证环境绩效报告是否公允表达,是为完成公允性这一审计目标,因此属于环境财务审计,而非环境绩效审计。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环境绩效审计是针对受托环境责任这一审计对象,为了达到效益性这一审计目标所进行的审计,它只是环境审计的一部分;而环境审计是审计对象的进一步扩展,它只是审计的一个分支或一种类型。依据上述结论,可以进一步界定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环境绩效审计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山梅.环境绩效审计研究――兼评矿业城市环境问题[D].中国地质大学博士论文,2006.5-6.

[2] 薛珊珊.环境绩效审计在矿业城市转型中的应用研究――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D].中国地质大学硕士论文,2007. 17-22.

[3] 李山梅.环境绩效审计研究――兼评矿业城市环境问题[D].中国地质大学博士论文,2006.63.

[4] 秦荣生.论审计与受托经济责任的关系[J].审计研究,1995(2):6-13.

[5] 蔡春.论现代审计特征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J]. 审计研究,1998(5):1-8.

[6] [日]番场嘉一郎.新版会计学大词典[M].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337.

[7] 盖地.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企业会计――受托经济责任及其会计探析[J].现代财经,1996(1):16-20.

[8] 杨时展.审计公设刍论[J].财会通讯(综合版),1985(7):3-8.

延伸审计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过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监督与评价,帮助企业堵塞漏洞,增收节支,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一、在企业管理中常见的风险因素及引发的问题

(一)企业存在的风险因素及表现形式。发生于未来并可能为企业带来损失的不确定因素,常被称之为企业的风险。现代企业风险因素有外部、内部风险之分,其中每种风险又各有相应的表现形式。外部风险指的是外部环境对企业目标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如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变化、行业竞争、科技快速发展、资源及市场变化、经济环境变化、意外损失、自然灾害等。内部风险指的是内部环境对企业目标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如组织经营活动的特点、组织治理结构的缺陷、组织信息系统的故障、组织资产结构的性质及资产管理的局限性、组织缺乏保密意识、泄密事件时有发生、组织人员的道德品质和业务素质未能达到要求等。

(二)企业管理中常见的风险问题。目前,我国企业在风险管理中,常常面临诸多困难局面,常表现为:企业应对风险能力极低,管理层不能正确识别和评估风险,管理层不能积极、主动、系统地进行风险管理工作,甚至不能进行风险预警,企业目标在企业迅速扩张过程中严重偏移,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等。之所以产生上述困境,企业主要存在七大方面的问题:缺乏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在内的完整的风险管理组织;缺乏必备的风险意识;缺乏正常的业务流程;缺乏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缺乏业务操作规程;缺乏对企业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

二、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

从传统的差错防弊的财务审计转向管理审计、经营审计、绩效审计、咨询业务方向,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内部审计必须从以下四个职能方面着手。

1.动态监督:在审计内容上,以效益审计、责任审计、内控审计制度为主;在审计重点上,尤为突出对经营管理状态实时动态监督;在审计方法上,实行审计与调研相结合,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控制转变,并加强综合审计。

2.管理控制:在企业集团规模扩大、经营领域延伸的状态下,内部审计在如下几方面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清晰地凸现出来,包括评价企业计划、预决算方案、投资可行性,评价生产组织内控制度的有效性,解释企业经营中的弊端等。

3.决策服务:从传统角度讲,内部审计须及时、准确地向企业管理层报告关于差错防弊、资产保护等方面的信息,当前,它还应针对管理和控制的薄弱环节,切实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从而协助管理人员更加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企业的各项活动,进一步合理使用资源,以便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内部经济效益。

4.咨询顾问:这是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所延伸出的亮点之处。在企业内部,一名审计师虽然不承担管理责任,但应该通过提供建议、培训等具体可行的方式,为企业增值、改善企业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等而努力。

三、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

(一)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常见内容

1.以财务审计为基础。开展财务审计,能反映企业各项资产、负债和损益核算的真实情况,它包括审查会计资料的正确性、真实性和完善性,审查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及遵守财经法规情况,审查会计组织的健全度和会计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的情况。

2.以经济效益审计为重点。从内容上而言,经济效益审计须对财务收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进行审计。它应以降低成本为中心,审查企业投入产出的整个经济活动是否具备经济性、效率性;审计企业产供销计划、人财物管理、经济决策及内控制度等是否科学、合理、健全、有效;对各项目审计之后即是综合分析,针对薄弱环节和潜在漏洞,提出建设性意见。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和各环节进行经济效益审计,不断拓宽效益审计的领域,以找到更多风险问题,找出改进的具体措施,从根本上促使企业增收节支、开源节流、挖掘内部潜力、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3.以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为核心。内部管理审计必须审查单位内部控制度是否健全、运功转是否正常、自我调节能力是否具备或良好。如果只审计企业财务数据,却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给予系统性评价,在此情况下,是绝对无法发现并客观评价企业内部潜在风险的,实质性和预防性的管理意见和建议就更加不可能被提出。

4.开展专项审计调查与各项咨询业务。通过专项审计调查,企业集团领导可为经营决策找到政策上和经济上的论证,进而在对重大经营业务、项目投资等方面实施风险评估,以防止决策失误、避免经济损失。并在面临反映经济活动中具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时,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改进建议和意见,甚至客观评价企业各项决策实施后取得的经营成果,最终促使企业集团领导快速了解改革措施的力度,及决策行为的完善程度、对公司资源的利用程度。开展内部控制培训业务,是促使企业中各级管理人员了解各个业务职能领域的控制目标和控制程序的最好办法。

(二)审计在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识别风险。定期研究风险,搜集整理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且形成风险列表,此为识别风险须面临的实质问题。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到信息管理、采购、生产、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和环节,均存在各种各样的管理漏洞。在企业实际管理中,常见风险有信息量不足或虚假而导致决策错误;自动付款系统设计并不完美,不能识别虚假供应商;信息系统故障;客户投诉几率增高,企业信誉受损;大宗采购业务未按程序招标,签订合同、审批付款、验收保管时未能做到职责分离等。

2.评估风险。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企业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均应进行确认、分析。评估风险时,常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既要分析判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又要分析风险对实现企业目标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

四、结语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除了要包含传统意义上的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运营审计,同时还应涉及合同审计、第三方审计、绩效审计、舞弊审计、安全审计、隐私审计、信息技术审计、质量审计、尽职调查、咨询服务、风险控制评估等。

21世纪初,美国世通、安然等一批大的上市公司的会计丑闻事件,其引发的诚信危机令全球震撼。以此为警惕,伴随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领域日渐延伸,管理幅度与程序也日益增加,避免信息传递和管理制度的滞后和某方面的缺陷,防范经营和投资风险,降低企业成本等一系列问题,均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即将其工作重点逐渐转移到经营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及咨询服务方面,以此保障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浅议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中国审计教育网.

[2]《企业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河北省内审协会网.

延伸审计论文范文第7篇

(一)企业管理中常见的风险问题。目前,我国企业在风险管理中,常常面临诸多困难局面,常表现为:企业应对风险能力极低,管理层不能正确识别和评估风险,管理层不能积极、主动、系统地进行风险管理工作,甚至不能进行风险预警,企业目标在企业迅速扩张过程中严重偏移,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等。之所以产生上述困境,企业主要存在七大方面的问题:缺乏包括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在内的完整的风险管理组织;缺乏必备的风险意识;缺乏正常的业务流程;缺乏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缺乏业务操作规程;缺乏对企业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

(二)企业存在的风险因素及表现形式。发生于未来并可能为企业带来损失的不确定因素,常被称之为企业的风险。现代企业风险因素有外部、内部风险之分,其中每种风险又各有相应的表现形式。外部风险指的是外部环境对企业目标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如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变化、行业竞争、科技快速发展、资源及市场变化、经济环境变化、意外损失、自然灾害等。内部风险指的是内部环境对企业目标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如组织经营活动的特点、组织治理结构的缺陷、组织信息系统的故障、组织资产结构的性质及资产管理的局限性、组织缺乏保密意识、泄密事件时有发生、组织人员的道德品质和业务素质未能达到要求等。

二、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

从传统的差错防弊的财务审计转向管理审计、经营审计、绩效审计、咨询业务方向,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内部审计必须从以下四个职能方面着手。

1.动态监督:在审计内容上,以效益审计、责任审计、内控审计制度为主;在审计重点上,尤为突出对经营管理状态实时动态监督;在审计方法上,实行审计与调研相结合,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控制转变,并加强综合审计。

2.管理控制:在企业集团规模扩大、经营领域延伸的状态下,内部审计在如下几方面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清晰地凸现出来,包括评价企业计划、预决算方案、投资可行性,评价生产组织内控制度的有效性,解释企业经营中的弊端等。

3.决策服务:从传统角度讲,内部审计须及时、准确地向企业管理层报告关于差错防弊、资产保护等方面的信息,当前,它还应针对管理和控制的薄弱环节,切实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从而协助管理人员更加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企业的各项活动,进一步合理使用资源,以便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内部经济效益。

4.咨询顾问:这是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所延伸出的亮点之处。在企业内部,一名审计师虽然不承担管理责任,但应该通过提供建议、培训等具体可行的方式,为企业增值、改善企业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等而努力。

三、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

(一)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常见内容

1.以财务审计为基础。开展财务审计,能反映企业各项资产、负债和损益核算的真实情况,它包括审查会计资料的正确性、真实性和完善性,审查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及遵守财经法规情况,审查会计组织的健全度和会计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的情况。

2.以经济效益审计为重点。从内容上而言,经济效益审计须对财务收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进行审计。它应以降低成本为中心,审查企业投入产出的整个经济活动是否具备经济性、效率性;审计企业产供销计划、人财物管理、经济决策及内控制度等是否科学、合理、健全、有效;对各项目审计之后即是综合分析,针对薄弱环节和潜在漏洞,提出建设性意见。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和各环节进行经济效益审计,不断拓宽效益审计的领域,以找到更多风险问题,找出改进的具体措施,从根本上促使企业增收节支、开源节流、挖掘内部潜力、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3.以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为核心。内部管理审计必须审查单位内部控制度是否健全、运功转是否正常、自我调节能力是否具备或良好。如果只审计企业财务数据,却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给予系统性评价,在此情况下,是绝对无法发现并客观评价企业内部潜在风险的,实质性和预防性的管理意见和建议就更加不可能被提出。

4.开展专项审计调查与各项咨询业务。通过专项审计调查,企业集团领导可为经营决策找到政策上和经济上的论证,进而在对重大经营业务、项目投资等方面实施风险评估,以防止决策失误、避免经济损失。并在面临反映经济活动中具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时,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改进建议和意见,甚至客观评价企业各项决策实施后取得的经营成果,最终促使企业集团领导快速了解改革措施的力度,及决策行为的完善程度、对公司资源的利用程度。开展内部控制培训业务,是促使企业中各级管理人员了解各个业务职能领域的控制目标和控制程序的最好办法。

(二)审计在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识别风险。定期研究风险,搜集整理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且形成风险列表,此为识别风险须面临的实质问题。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到信息管理、采购、生产、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和环节,均存在各种各样的管理漏洞。在企业实际管理中,常见风险有信息量不足或虚假而导致决策错误;自动付款系统设计并不完美,不能识别虚假供应商;信息系统故障;客户投诉几率增高,企业信誉受损;大宗采购业务未按程序招标,签订合同、审批付款、验收保管时未能做到职责分离等。

2.评估风险。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企业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均应进行确认、分析。评估风险时,常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既要分析判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又要分析风险对实现企业目标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

四、结语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除了要包含传统意义上的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运营审计,同时还应涉及合同审计、第三方审计、绩效审计、舞弊审计、安全审计、隐私审计、信息技术审计、质量审计、尽职调查、咨询服务、风险控制评估等。

21世纪初,美国世通、安然等一批大的上市公司的会计丑闻事件,其引发的诚信危机令全球震撼。以此为警惕,伴随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领域日渐延伸,管理幅度与程序也日益增加,避免信息传递和管理制度的滞后和某方面的缺陷,防范经营和投资风险,降低企业成本等一系列问题,均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即将其工作重点逐渐转移到经营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及咨询服务方面,以此保障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浅议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中国审计教育网.

[2]《企业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河北省内审协会网.

[3]赵显锋,《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机制保障》.

[论文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控制企业经营

延伸审计论文范文第8篇

为了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提高理论水平和决策能力。

局党组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党组的中心工作来抓,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有记录,完善了各项学习制度。一是认真抓好党组中心组、局机关干部理论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头脑,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不断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干部学习理论的自觉性。坚持一月一次中心组理论学习,一月一次干部职工集中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主要学习了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并系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的《审计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公务员法》、《国家赔偿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经济法》、《预算法》以及《》等理论知识,坚持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全体干部结合岗位工作实际,每年至少撰写一篇理论文章或专题调查报告,其中一名同志撰写了机关党建论文,题为:《对如何使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深入的几点思考》获得优秀论文奖;加强对学习情况的考核,把干部撰写理论文章和理论学习出勤率等作为对干部职工年度综合考核的主要内容,采取与年度岗位责任制考核相挂钩。二是根据干部思想实际和形势发展需要,深入开展集中专题教育,促进干部思想作风转变。三是认真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争创“学习型机关”活动,制定了《__区审计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党员干部喊出了“我是一块砖,党和人民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口号,并能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精神状态和党性原则。四是注重抓好党的组织建设,能根据支部建设情况,适时调整支委班子,加大组织建设的力度,认真落实“”制度,年度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__区审计局党支部学习活动计划》、《关于开展机关党支部建设达标活动的实施意见》等相关制度,开展了“五个一”和“党员先锋岗”以及“我与党龄同行”等活动,组织学习了《》及《两个条例》等党的理论知识,增强了学习好、遵守好、贯彻好、维护好的自觉性。树立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公仆意识、改革意识”,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两年来,局党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根据区委、区府的决策和部署认真开展审计工作,党组成员之间能够团结协作,加强沟通与交流,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做到了勤政廉洁,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二、以创建为契机,落实审计“二十字”方针,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一)认真履行审计职能,圆满完成区委、区府及上级审计机关下达的各项任务。我们始终将审计工作融于精神文明建设,以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审计工作,是审计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归宿点。为此,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法律为准绳,认真履行监督职责,主动服务于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使审计工作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做到了有为、有位,达到了党委政府满意、上级审计机关满意、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树立了良好的审计机关形象,20__-20__年市下达审计任务指标51项,区委区府下达任务指标56项,实际完成审计项目66项,分别占市、区指标的129.4和117.1,做到了“双双”超额完成。其中:财政审计9项,经济责任审计21项,政府投资项目9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13项,审计调查14项。审计资金4943783.62万元,查处违规资金56185.49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375052.03万元,损失浪费资金70万元。其中应上交财政资金659.21万元,应减少财政拨款5126.83万元,应归还原资金渠道2100.93万元,应自行纠正资金298512万元。

一是按照《审计法》要求,认真开展了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通过审计,摸清了我区财政家底,反映和揭露了财政收支中的不真实、不合法问题,为政府依法理财和人大加强财政监督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是根据组织部门委托,积极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审计,促进>!公告制度》、《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实施意见》、《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事项交接实施办法》,完善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等制度。为区委管理、评价和考核使用干部服务。

三是坚持“立审为民,执政为公”的原则,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审计工作的评判标准,紧紧围绕群众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重点加强对国有投融资机构专项审计调查、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审计调查、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及劳动就业优惠政策专项审计调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审计调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基金、水利建设资金、基础教育经费、住房公积金专项资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区农村二次改水工程资金、区福利公益金、区台灾资金和市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专项资金的审计,纠正了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问题,关注资金的使用绩效,确保资金安全、完整,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是加强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的审计,着力关注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可能发生的商业贿赂行为。在审计中我们认真抓好跟踪审计工作,全力揭示工程的招投标、施工现场的监理签证、工程量的丈量等方面弊端,严肃查处高估冒算、虚报工程量、损失浪费等问题,对施工现场工程量签证真实性进行了严格核对。严把材料采购关,发现线索及时移交有关部门,如在今年曼哈顿商业广场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中,发现设备电梯采购价格偏高等线索,及时地向有关部门作了反映,并积极配合纪检监察部门查处该工程在设备采购中的商业贿赂问题。为国家挽回了大额资金损失,促进了反腐倡廉工作,有效地维护了建筑市场秩序。

五是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在对往年的内审工作进行了总结的基础上,制订了年度内审工作计划,20__年还成立了__区内部审计分会。建立了内审考核制度。加大内审人员的培训力度,两年来共组织内审人员进行业务后续培训和上岗培训五批50人次。通过培训,内审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建立审计档案评比制度,使基层内审工作有序地开展,进一步发挥了内部审计职能的作用,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和乡镇的财政财务管理工作。

六是积极完成了上级审计机关及区委、区府临时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二)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管理有序,服务意识强。

20__年至20__年我局注重抓好建章立制工作,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做到了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分别制定了局《学习和会议制度》、局《财务管理制度》、局机关《工作人员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党组、局长会议议事规则》《审计局“十一五”审计工作思路》、《年度审计工作安排意见》、《审计机关审计质量控制办法》、《审计复核制度》、《审计组长工作制度》、《审计业务会议制度》、《审计文书材料立卷归档作业规程和审计项目案卷编目装订归档规定》、《关于规范审计程序和部分文书格式的意见》、《__区审计局 档案管理制度》等,全体审计人员依法行政、依法从审,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意识明显增强。同时我们还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处理工作,共处理来信来访三起。加强了档案规范化管理,档案管理符合上级要求,得到了市审计机关的好评。

三、加强思想道德和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加强对审计人员学习教育培训。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以来的重要文献、各级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廉政建设和审计业务等有关规定;开展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了审计署组织的“经济责任审计及效益审计”、“计算机骨干培训”、“审计实务与案例分析”培训,参加了省审计厅组织的“计算机审计”培训,参加了市局组织的夏季审计培训和每月一期的审计论坛,参加了区组织的“计算机三级”培训以及“信息员”、“党组秘书”、“普通话”等各类培训学习,通过学习和培训,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学习教育形式,专门邀请了区纪检室主任为全体审计人员上了一堂“党风廉政教育”课,做到了学习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有记录,确保参学人员到课率达90以上,两年来共参加各类学习培训达到24批次计126人次,使学习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思想道德建设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我局始终把思想道德和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视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两年来,我们积极组织全体人员系统学习了中共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纪委五次全会精神等,制定了《__区审计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意见》、《干部职工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工作人员收受礼金礼品登记上交制度》等,开展了“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认真抓好“一完善三延伸”。一完善:就是进一步完善局党风廉政建设有关制度、规定;三延伸:一是向审计一线延伸,就是在下达审计通知书、审前公告和审计进点时,明确审计纪律“八不准”和“双四条禁令”,要求被审计单位加强对审计组人员的监督;二是向社会延伸,主要是局领导不定期走访有关单位,采取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对审计工作的意见以及对审计人员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反映;三是向家庭延伸,主要是组织开展了“家庭助廉”活动,发出“致审计机关干部职工亲人们的一封信”,有七名家属寄来了“廉政寄语”,同时还利用重大节日向各位审计人员和家属分别发出“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和“当好贤内助、共守廉政关、常吹廉政风、管好身边人”等廉政寄语,拒腐防变意识得到增强。认真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在中层干部聘任中严格做到程序公开、竞聘上岗;制定了《__区审计局财务管理规定》,做到主要负责人不具体审批财务。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中做到公开透明,让群众测评;同时我们还认真抓好思想道德的培养,做到教育、管理、监督并重,认真落实“公民道德规范”,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形式,开展谈心活动,科室之间相互协调、团结友爱、爱岗敬业的氛围进一步浓厚,在各项工作中都能做到秉公执法、文明行政、文明从审、诚实守信,两年来,在审计工作中有6人次谢绝和退回现金计5000元,礼券3560元,购物卡20__元,保持了良好的审计形象。

三是关心干部职工的身心健康,文化生活活跃。我们积极利用局域网,开设了卫生健康专栏,为干部职工提供了大量有益的卫生健康等方面知识,20__年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到杭州海军疗养院进行一次专项身体检查,20__年安排了三名离退休老干部到区宗瑞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并为干部职工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利用重大节日的机会,组织支部、工会有关人员对干部职工家属进行慰问,对个别同志身体状况不是很好的,在工作上、生活予以关心和照顾,同时还为每一位同志生日时送上生日蛋糕、贺卡及鲜花,使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组织干部职工参观了温州改革后的发展变化,组织干部职工到九龙潭开展登山活动、下应农家乐桑果采摘比赛活动。20__年支部、工会每星期在区体艺中心进行羽毛球、乒乓球等健身活动,派员参加了市审计局组织的“游泳比赛”和“五子棋”比赛,其中有二名同志分别获得了游泳比赛第三名和“五子棋”比赛第四名。开展了“计算机审计杯摄影”比赛和审计优秀论文比赛等活动,充分发挥了支部和工会的作用,丰富了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了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情操。

四、大力开展群众国卫生运动,努力营造文明优美的办公环境。良好的环境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情操,促进人的素质提高。为此,我局根据办公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卫生管理办法,重新制定了《__区审计局卫生管理制度》,并结合我局的实际,加强卫生监督与检查,不定期地进行卫生检查,并把卫生管理工作列入年度科室考核内容之一,在爱卫会的帮助指导下,开展了灭“四害”活动,保持了办公环境的整洁、优美、舒适。20__年被市被市评为“卫生先进单位”称号。

五、治安状况良好、创建工作扎实有效。

一是为了加强治安管理工作,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20__年-20__年我们分别制定了《行政执法责任实施方案》、《__区20__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施意见》、《20__年普法教育依法治理工作实施意见》、《__区审计局20__-20__年法治建设实施意见》、《__区审计局“五五”普法教育依法治理工作实施意见》、《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实施意见》等制度,从而使全体审计人员做到了有章可循,按章办事。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分别派出人员参加柴桥后所村、养志村以及大榭等工作组,积极配合有关单位做好社会治安治理工作。

二是组织健全、领导重视,创建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局领导高度重视文明机关创建工作,把深入开展创建活动作为全面加强审计作风建设、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载体来抓,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摆正位置,突出重点,把创建工作与审计业务工作一起研究、一起布置、一起落实、一起督查、一起考核,切实从思想上、组织上、具体措施上全面落实。局文明机关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励龙飞任组长,严勤志、曹公明、邬静彦副局长任副组长,刘财兴、任海臣、孙亦平、金代军同志为组员;下设 办公室,主任为严勤志,成员为刘财兴、金维珍、张海宁。

两年来,局党组对创建工作高度重视,特别对创建工作的重大活动,主要领导都能做到亲自组织、亲自参与、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对创建工作更是倾心尽力,尽职尽责,亲自参与创建活动的策划、计划的制定和工作的检查,对创建工作做到经常提要求、反复抓落实;并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及时组织开展有效的创建活动,使创建工作既轰轰烈烈,扎实有效,齐抓共创,形成合力。在开展创建活动中,局党组、支部能充分发挥整体优势,科室之间加强协调和指导,创建工作开展了扎实有效,实现齐抓共创。

回顾两年来的创建工作,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先进单位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虚心向先进单位学习,迎头赶上,以高标准、严要求,使创建工作更上一层楼。

延伸审计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论文摘要]内部审计形成于20世纪20至30年代,其产生的真正动因是企业管理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管理内外部环境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内部审计其职能也随之从最初的监督延伸至咨询领域,它对公司治理中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起到再监督与再管理的作用。

内部审计形成于20世纪20至30年代,其产生的真正动因是企业管理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管理内外部环境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在当前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下,内部审计扮演怎样的角色,其在公司治理中的功能如何,本文愿做一尝试性探讨。

一、内部审计的涵义及职能拓展

(一)内部审计的涵义

2001年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机构实现它的目标。”对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我们不难发现内部审计最终的目标是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而企业的目标就是增加价值,结合两者,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就是为增加企业的价值而服务;其次,它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是保证和咨询,这里的保证服务是一种为了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或治理过程进行独立评价而客观地审查证据的行为,而咨询则是提供建议以及相关的客户服务活动;再次,内部审计应以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系统、企业治理结构为工作范围,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进它们;最后,内部审计人员应该以独立、客观的工作态度完成其职责,其中独立性要求内部审计在确定活动范围、实施审计及报告审计时不应受到任何因素的干扰,客观性要求内部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对他们的工作结果秉持诚信的原则,不与任何方面达成重大质量妥协。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参考了IIA定义后,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于2003年在公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师在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这个定义明确了内部审计是由组织内设的机构所实施的一种独立、客观的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使组织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认识和解决,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定义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基础上提出,尤其进步意义,但是与IIA的发展相比,还是有局限性。尤其是面对全球化的影响,将内部审计主体封闭在一个组织内将难以满足企业决策的信息需求。因此,笔者将按照IIA所提出的理念进行后续论述。

(二)内部审计的职能

在内部审计产生和发展早期,以查错防弊为主的监督职能是其主要职能,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内部审计所承担的角色的增加,笔者认为,企业内部审计包括四个递进的职能:监督、评价、控制和咨询。

1.监督职能。内部审计首先是单位内部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那么监督职能也应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一项职能。监督职能是指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等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确定其会计资料是否正确、真实,反映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有无违法违纪和浪费行为,从而督促被审计对象遵守财经纪律,改进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2.评价职能。评价职能是由经济监督职能派生出来的另一种职能,包括评定和建议两部分,也是内部审计的一项基本职能。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全面了解部门、单位的真实的经营管理状况,并以此来来评价经营决策、计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评价其规章制度设置是否健全完善,是否正常运行,评价其经营管理水平及效益的优劣。

3.控制职能。现代企业已越来越多元化,层级化,跨国公司业务遍布全球,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风险随之而增加,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对每一项业务进行监督,必须委托一个独立于被审计部门的单位进行控制,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因其受企业高层的直接领导,对公司的决策层负责,能够站在企业发展的全局来分析和考虑问题,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控制活动可以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持,并检查控制程度和效果,提出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4.咨询职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ERP系统及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账面资料的错误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为内部的管理、决策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也已从监督评价向咨询方面延伸。另外,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复杂且多变,经营风险增加,市场竞争激烈,这些导致包括各管理者层尤其是高级管理层迫切地需要有人以“顾问”的身份,对其制定的目标、决策、计划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内部审计人员熟悉企业整体情况,且独立于公司的其他部门,使内部审计人员较其他部门更易于提出较全面、客观、可行的建议。因此,内部审计人员承担了专业的咨询服务。咨询职能更能适应内部审计在现代公司治理中的发展,促进内部审计价值增值。

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

关于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审计学家钱伯斯认为,内部审计所拥有的一套管理理论需要以内部控制概念为中心。1977年美国的《国外反贪污行贿法》确立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法定职责。内部控制已成为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产物。审计学家布林克在回首IIA50年时指出,内部审计最应该关注的是“内部控制”。

根据《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框架中“监督”要素的要求,企业的监督可以分为持续性监督活动和内部审计定期的、相对独立的评估两部分。那么,可以将整个内部控制体系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经济业务发生部门严格按照企业内部设计的要求,相互牵制开展业务活动,建立起第一道监控防线;第二个层次,经济业务最终的流向都必将反映到财务报表中去,因此财务部门就要在事后建立起第二道监控防线;第三个层次,内部审计部门要建立起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独立地按照法人要求,有选择地对内控的各方面行使检查功能,发现管理流程中的不足和风险,提出改进措施,并能够将这些评价结果反映到高层,高层同时也要赋权给内审部门督促改进措施的落实,促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趋于完善。对于风险较高的组织如金融机构来说,第三道防线更是必不可少。从监督职能来说,尽管内审监督检查的频率要比其他部门的自我监督检查和财会部门的管理监督要低得多,但是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在组织内应有的权威性,再加上直接由最高层领导,赋予该部门对内控具有再监督和再评价的特殊而又重要的职能。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者,为了强化内部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能,许多西方金融机构都成立了独立于经营管理之外的内审稽核部门。

当然,从组织结构上看,内审检查部门并非独立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之外的,它也属于控制的一部分,本身也需要对自身的各种内外部风险进行管理,和经营管理部门一样,也要采取自我控制措施,须注意自我检查和批评。

(二)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关于风险管理,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威廉与汉斯在1964年出版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中所提出的,他们认为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使风险导致的各种损失减到最小程度的管理方法。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的主要手段是控制。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实现目标,其管理者应该确保其拥有健全的风险管理过程,且这些过程发挥了应有的效用。高层决策者和审计部门应该在确定企业是否拥有健全的风险管理过程及这些程序是否有效运作等方面起监督作用,在此,内部审计人员作为高层机构下设的独立机构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一工作。正如本文开篇介绍的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中指出:内部审计需提高风险管理、控制与监管工作的有效性,使企业达到预定的目标。《IIA实物标准》(2001)实务公告2100-3中描述到:内部审计部门应该评价并帮助改进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体系。我国著名内部审计专家王光远认为:“内部审计人员是风险管理潜在的重要利益相关人和参与者。”“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延伸,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确认者,是对风险管理的再管理。”国内外许多审计实践表明,对风险管理审计的报告更容易被管理当局所接受,管理部门也容易理解内部审计存在的意义,风险管理可以帮助内部审计度过正在影响企业的价值危机。

那么,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有几何呢?

1.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审视风险。企业是一个由各个单位有机结合起来的整体,每一个部门之间要么直接相关,要么间接相关,只要有一个单位发生风险就会或多或少传递至其他部门,并经常危及企业整体。而各部门都站在本部门的立场上处理风险,难免会一叶障目,考虑不周,内部审计则与之不同,它独立于企业经营管理部门,使得它可以从全局出发、客观地管理风险。

2.调控、指导企业的风险策略。内部审计部门处于董事会、总经理和职能部门之间,可在企业风险策略和各部门决策之间进行协调,通过这种协调,内审人员可以调控、指导企业的风险策略。

延伸审计论文范文第10篇

一、大数据审计思路

(一)树立大数据审计的理念。将大数据审计的贯穿到每个审计项目中,不断研究新思路、新经验和新做法,以数据为核心,将数据分析与现场延伸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更精准的定位审计疑点,缩小核实范围,提高工作效率。

(二)充实大数据审计资源。定期采集包括财政、民生等使用较为频繁的数据资源;积极推动数据采集规范化建设;推动大数据审计方法库的构建,使计算机审计方法的应用更为便利、快捷。

(三)强化大数据审计队伍建设。运用计算机和大数据进行审计应动员全局力量,而不仅仅局限在计算机人员。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审计人员不仅要懂得数据库的知识,还要懂得审计实务;加强数据分析能力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提升综合素质。

二、提高大数据审计的措施

(一)前期数据调查

对全市各部门(单位)所运用的业务系统和业务数据进行调查了解,摸清各部门的业务数据内容及其存储情况,为采集业务数据和审计项目中可能涉及到跨部门数据关联做准备。接入用友财务统一核算软件审计端口,审计端口的接入更灵活、方便地为各审计组财务数据采集提供服务。

(二)积极配合项目组

在项目实施前积极与组长、主审进行沟通,如何开展计算机审计、项目组需要什么、项目所需要的数据、主审想得到的目的和结果。以确定审计方向和重点,并将相关的审计内容纳入到审计工作实施方案。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审计方法、发现的疑点、采集到的数据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审计思路的变化,及时与主审反馈,以调整审计方法和思路,并配合项目组核实疑点。

(三)参与重点项目

年初审计计划项目制定后,确定重点审计项目,加入到项目组中。除数据分析外,通过参与其他审计内容,熟悉财务知识、财经法规以及其他业务方面知识,尽快地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积累经验。今后审计工作中,运用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开展审计。

(四)编写计算机审计方法

在审计项目完成后,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计算机审计方法,并编写计算机审计方法或案例,为以后的审计项目开展打好基础。

(五)加强学习提升能力

上一篇:工会经费审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本土文化资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