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务处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16 16:46:12

账务处理论文

账务处理论文篇1

(一)消耗性生物资产

1、购置和培育。借:消耗性生物资产,贷: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累计折旧等。

2、转群。借: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贷:生产性生物资产。

3、后续支出及分摊费用。借:消耗性生物资产,贷:银行存款、农业生产成本———共同费用。

4、收获。借:农产品,贷:消耗性生物资产。

5、直接出售。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贷:消耗性生物资产。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

1、购置。借:生产性生物资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贷: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累计折旧等。

2、自育。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贷: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累计折旧、应付利息等。

3、转群。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贷: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

4、后续支出及折旧。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贷:银行存款;借:管理费用(生产性生物资产发生管护、饲养费用等后续支出),贷:银行存款;借:农业生产成本,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二、长期资产

与企业正常资产购建或研发处理一致,通过“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科目归集,完成后转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

(一)外购固定资产,如外购设备。

(员工培训费不得计入,应计入当期损益)

1、需要安装。借:在建工程、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生产用动产),贷: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

2、企业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具有融资性质的。借: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未确认融资费用(实际支付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差额),贷:长期应付款(实际支付价款);借:财务费用,贷:未确认融资费用(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借:长期应付款,贷:银行存款。

(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如建冷库、厂房等

1、自营方式建造。借:在建工程———某项目,贷:工程物资、应付职工薪酬、库存商品、应交税金(销项税)、原材料、应交税金(进项税额转出)、银行存款等;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

2、出包方式建造(按合同具体条款支付工程款)。借:在建工程(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等),贷:银行存款、预付账款;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

三、农业生产成本

(一)直接费用。

借:农业生产成本,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等。

(二)间接费用。

借:农业生产成本———共同费用,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等。期末,应按一定分配标准对共同费用进行分配。借: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贷:农业生产成本———共同费用。

(三)结转(应在农产品验收入库时)。

借:农产品,贷: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

四、农产品

(一)成本费用归集。

借:农产品,贷:消耗性生产资产、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

(二)出售。

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农产品。

五、收到项目补助款

(一)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1、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相关费用或损失的补助,如收到预拨款等。①取得时确认为递延收益:借:银行存款,贷:递延收益。②然后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发生并确认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借:递延收益,贷:营业外收入。

2、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或损失的补助,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借:银行存款,贷:营业外收入。

(二)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不能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应当随着相关资产的使用逐渐计入以后各期的收益。

1、取得时确认为递延收益;借:银行存款,贷:递延收益。

2、自相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起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营业外收入。借:递延收益,贷:营业外收入。

3、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或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借:递延收益(尚未分配部分),贷:营业外收入。

(三)综合性项目的政府补助。

需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难以区分的,将政府补助整体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视情况不同计入当期损益,或者在项目期内分期确认为当期收益。

六、结语

总之,农业企业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核心构成部分,只有不断促进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规范,才能有利于企业长足进步,才能保证农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账务处理论文篇2

关键词:业务流程 基础会计 教学程序设计

民办本科高校的基础会计教学多数是先讲理论知识,再单独设立其实训课程,配合理论教学,在现有条件下,尽量提高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会计应用技能,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但是,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理论课与实训课单独开设,有其不完善之处。首先,学生反映专业知识比较枯燥,没有学习兴趣;其次,目前的理论教学是按学科体系组织的,根据大多数本科教材的编写体例安排教学程序,一般先讲授总论、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制造业主要业务处理等,然后讲授会计凭证、账簿登记等内容。前部分为理论知识,对于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理解不透彻,不清楚为什么学这些知识,不明确在将来的工作中如何使用这些知识,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教师在讲课时,也会谈及知识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但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也就没有深刻印象。后半部分除理论内容外,涉及到实际会计操作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实操能力,教师在理论课上会安排一部分实操练习,但是由于前半部分的理论知识不扎实,部分学生不能集中精力认真操作,总体学习效果不理想。

一、提出的依据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要求。在该规划中,可以看到民办本科院校应与高职高专院校有所区别,可以定位在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学生以学习技术技能为主,并能够运用基本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该规划的第四部分是体系建设重点任务,其中第九条是: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在这部分内容中,提到“建立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机制”,指出应当“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推动教学内容改革”,同时指出“推动教学流程改革,依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职业兴趣”。可以看出职业教育改革规划是积极推动以真实的业务流程进行教学程序改革的。

(二)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规律性,会计工作也有其规律性,即按照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再到账簿登记、最后到会计报表的编制,周而复始地循环着。这一规律是会计工作所客观存在的,我们应当遵循其工作规律,设计基础会计的教学程序。

(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顺利就业,即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那么,理论知识应为其技术、技能服务。这就是说在学习某项技能之前或在其过程中学习这方面的理论知识,更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更加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基于职教改革背景,基础会计的教学设计应当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或者说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养同时进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结合民办本科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适当指引与启发,让学生广泛参与,积极主动学习,教师改变已有的教学程序,对现有知识进行整合,重新设计教学步骤,按照会计真实业务流程作为授课程序,在需要的地方引入所需学习的理论知识,并对学生说明为什么讲这部分理论知识,它是解决什么问题的,贯彻学以致用的指导思想。

二、教学程序设计

基础会计的教学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会计工作要求的基本素养,掌握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会计方法、会计技能完成实际日常会计工作任务。基于以上依据及教学总目标的要求,对基础会计教学程序进行如下设计:

(一)会计基础知识概要介绍。以提问、引导的形式,对会计做简要介绍,比如:什么是会计?(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出会计的产生、概念)会计是解决什么问题的?(讲授会计的目标,由会计的目标引入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信息是使用者用来决策的,所以会计信息必须真实,从而引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可以给学生展示纸质会计报表样式)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什么方法?(讲授会计的方法,后面的学习会用到这些方法)会计工作到底是做什么的?(讲授会计的职能,可以展示装订好的凭证与账簿)会计工作是如何开展的?(讲授会计主要账务处理程序,引导学生最后的程序是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报表就是提供会计信息的,与会计的目标相呼应)学生的回答是他们日常经验的表述,教师可以先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日常语言进行引导与解释,将学生的答案与书面语言相衔接,让学生能够理解专业语言的含义,避免听到专业术语就已茫然。可以采用图示的方法展示会计的方法、账务处理程序,展示即可,不用多讲。这些内容的讲解,一定要简单,不要过于深入,目的是让学生对会计有一个整体的概要性的了解,不要求学生强行记忆。

由于会计工作的真实业务流程是:首先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无误之后,据以编制记账凭证,然后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期末对账簿的记录进行核对无误后,据此编制会计报表对外报送。基于会计真实工作过程所涉及的主要载体是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可以这四个载体为主线,进行基础会计教学程序的设计。

(二)原始凭证。

1.原始凭证的概念。在讲授之前,回顾会计的账务处理程序(画图),结合会计的目标(会计最终解决的问题),开始原始凭证的讲授。教师指出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的起点,让学生课前准备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原始凭证,比如车票、购物发票、收据等,在课堂中提问,这些原始凭证上记载了些什么内容,让学生读出原始凭证上的文字。再提问,这些读出的文字证明什么?是买了一样东西,还是收到了什么款项?从而引出原始凭证的概念。

2.原始凭证的内容。教师展示企业经常使用的原始凭证,比如采购发票、领料单、银行票据等等。试问学生所有展示的原始凭证虽然内容各异,但有什么相同点吗?学生参与回答,教师引导其列示出原始凭证的内容。

3.原始凭证的填制。教师发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空白原始凭证如发票,给出一个日常业务,比如某年月日从爱心文具店购买了8支碳素笔,每支2元,文具店如何开具发票?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比照填好的原始凭证,填写空白发票。这个过程可以慢些,但一定让学生亲自做,树立学习信心,养成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学生会填列基本的要素之后,即可对数字文字的书写、银行票据的填列、其他原始凭证的填列等内容进行反复练习,教师组织典型的原始凭证进行填制,由简到繁、设计的业务内容尽量全面一些,但无需太多,可以包括制造业的典型业务,如资金的取得、固定资产的购置、采购材料、领用材料、产品成本、销售、费用、款项的收付等业务的原始凭证。并要求学生保留,以便为记账凭证的学习做准备。

4.原始凭证的分类。此时,学生手中已经有了比较多的原始凭证,试问学生怎样把它们进行分类?经引导之后让学生说出自制凭证和外来凭证即可,其他的教师补充。

5.原始凭证的审核。试问学生原始凭证是否有错误的可能?学生回答之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原始凭证是需要审核的,审核无误之后,才能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那么,审核哪些内容呢?引导学生整理列示需要审核的内容,如果学生考虑的不是很全面,教师补充列示。

(三)记账凭证。再简单回顾会计核算流程,第二个步骤应当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从而过渡到记账凭证的讲解。

1.记账凭证的内容。用多媒体或直接展示纸质记账凭证,让学生看清楚记账凭证有哪些内容,与学生一同列示。

2.记账凭证的填制。试问学生为什么填制记账凭证?如何填制呢?为什么填制记账凭证,因为前面讲过会计业务流程,学生一般能够答出,但如何填制的问题,只能答出时间的填制,其他都无法回答,此时可以问学生,这张凭证中有没有不懂之处?学生可能指出摘要、会计科目、借方、贷方不懂。提示学生为了填制记账凭证,需要解决两个基础问题,一是将纷繁复杂的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涉及会计对象、会计六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等基础知识),解决记账凭证中的会计科目的填写问题;二是借贷记账法(涉及复式记账法的基础知识),解决记账凭证中的借方贷方的填列问题。带着明确的任务学习以下内容;

(1)会计对象。举例的方式引出经济业务,强调会计对象是可以用货币表现的各种经济业务。经济业务数量繁多,需要进行分类,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系统、全面地提供会计信息,实现会计目标,从而引入会计要素。

(2)会计要素。可以从企业刚刚成立讲起,引出资金的来源与占用,分别形成所有者权益和资产,企业为了扩大规模,借入的款项形成负债,这部分资金的使用形成资产。收入、费用、利润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引出,分别讲解六要素的概念、特点,并引出会计等式。

(3)会计科目及账户。指出会计科目是会计六要素的进一步分类,并对会计科目的概念、分类进行简要讲解,了解会计科目表。讲授账户的概念、基本结构、与会计科目的关系。教师指出账户是为了数据的归集而设置的,在讲授账户的基本结构时,可以给学生展示空白账页及记录数据的账页,让学生有感性认识,体会到账页上要记录大量的数据,并引出其简化形式,即T型账。

(4)复式记账法。通过举例的方式简介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引出目前使用广泛的借贷记账法,该方法的记账符号、记账规则、该记账法下账户的设置、账户的性质,必须强化记忆。以例题的形式对借贷记账法进行初步运用,分析经济业务,以分录进行记录,讲授分录如何书写(指出实际工作中对经济业务的处理应当填制到记账凭证上,鉴于目前各种考试对业务处理仍使用会计分录,所以在此处还是应当讲分录的写法),并让学生试算平衡表。

(5)记账凭证的填制及审核。教师引导、示范,学生填制。教师指出填制要求。之后,先让同桌或小组成员相互审核,审核哪些内容呢?让学生将他所审核的内容写到黑板上,教师补充。利用学生手中的原始凭证,作为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制造业主要业务的会计处理得到了练习。在处理成本结转的业务时,适当引入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的知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业务并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应督促学生认真学做。简单介绍凭证的传递与保管,择期让学生把这些凭证粘贴、整理、装订成册,并要求学生妥善保管,为账簿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账簿。

1.账簿的概念、作用、分类及内容。回顾账务处理程序图,准备好记账凭证,开始账簿的学习。简要介绍账簿的概念、作用,强调账簿是账页的集合,是为了保证数据的系统性、完整性而设置的。教师准备总账、明细账、日记账、活页账等对学生展示,并引出账簿的分类。展示账簿的封面、扉页、账页及账页中所记录的内容。

2.账簿的设置及登记要求。演示账户的设置,并以记账凭证中的某项业务为例进行登记,指导学生登记,使学生对依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有感性认识。学生对登记的过程有基本认识之后,指出登记账簿的基本要求,并以学生保留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首先登记日记账及各类明细账。

3.账簿的平行登记。登记完毕明细账之后,问学生,是不是大家登记的账簿100%正确呢?引出为了防止记错账,采用试算平衡表及账簿核对进行检验,试算平衡表前面已经讲过,这里学做即可。为了核对账簿,会计上有专门的方法就是平行登记。此时让学生们观察自己记录账簿的名称是明细账,那平行登记指的就是发生的同样业务要在明细账及总账中同时登记,并指出总账与明细账的不同。那么依据什么登记总账呢?

4.账务处理程序及账簿核对。引出根据登记总账的依据不同,账务处理程序的分类,简单知道名称,并主要学会应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然后引入科目汇总表如何编制,提问学生明细账是根据什么登记的?学生回答是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的,这些业务在总账中也要反映出来,那么说总账登记的最终依据应当是记账凭证,只不过在中间借助了科目汇总表而已,所以科目汇总表应当根据记账凭证进行汇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编制完成科目汇总表之后,再演示总账的登记。随后,演示总账与所属明细账的核对。

5.错账更正。试问学生,账簿核对出错误怎么办?引出错账的更正,讲明几种错账的更正方法及适用情况。

6.对账及财产清查。期末,有对账和结账两项工作,对账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账表核对,简介基本含义。对账是保证账簿记录真实可靠的专门方法,一般在期末进行。财产清查是账实核对的重要方法。简介财产清查的含义、作用、方法,重点讲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若发现账实不符,要进行账务处理,了解财产清查的账务处理。简单介绍结账的概念、程序、方法,以演示为主。简介账簿保管规定。

(五)会计报表。回顾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指出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的产品,再回顾会计目标――提供会计信息。会计报表就是根据核对无误的账簿数据为依据编制的,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载体。由于一般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后续的课程中会学习专门的报表课程,在此阶段,简要介绍会计报表的概念、种类、编制的一般要求,为了使学生了解完整的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各种报表的填制还是要讲的,但一定要简练。在讲授会计报表具体填列之前,试问学生,报表什么时候填列?引出在会计期末做会计报表,从而引出会计分期假设,继而讲授会计的其他假设,由于已经有前面的诸多练习与操作,此时学生能够很快理解这些假设的含义。在介绍四张报表时,简要介绍各报表的概念、结构、内容即可。在讲授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时,可以从会计六要素引入。实际操作时,可以学生保留的账簿中的数据为依据进行填列,主要采用演示的方法,并要求学生一同填写完成。应当指出会计报表附注是会计报表不可缺少的部分,简介其含义即可。提示学生以上我们所做的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就是会计采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业务,即会计对象的反映,并形成会计的产品――会计报表的全过程,以便提供对报表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与会计的概念、对象、方法、目标、流程等相呼应。

(六)案例演练。学习基本的内容之后,可以将某中小企业一个月的业务复制,让学生演练真实案例,也可以安排一轮分岗位的实操练习,使学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有初步了解。

三、教学方法

通过以上程序,学生对基础会计的基本内容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提问、启发引导、举例、演示、小组讨论与操作、案例教学等方法,注重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解决实际会计问题的能力,在实操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可以培养学生踏踏实实做事的习惯,培养其守法意识,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提供必要的准备。

四、考核方式

考核应从对知识的重点考核,到注重对能力的考核,基本理论知识考试可以卷面的形式考核,重点考核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内容,比重占30%;实践部分考核必须有教师监考,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操作完成,比重占40%;平时学习的主动程度、参与程度、积极程度、课堂操作的实际效果等评价得出平时成绩,比重占30%。

五、教学实践与效果

笔者在我校审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中,实施了这样的教学程序,从实践情况看,效果优于以前各届学生。课堂状态方面,学生能够与教师积极互动,广泛参与各种实操训练,杜绝上课看手机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对知识理解方面,这种教学程序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边讲边实践,理论与实践能力都有所提高;期末成绩方面,前三届学生基础会计的平均分为67分,经过该教学程序的实施,期末平均分75分,提高8分,该平均分有实训占比增加的因素,原来的实训考核占20%,现在占40%,这一方面增加了平均分,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的实操能力有所提高。

六、总结

这种教学程序设计改变了原有理论与实践分开的教学现状,从以上设计中可以看出,以前集中讲授的理论知识已经融入各种技能的训练之中,没有过去的整块的理论讲授。这种设计,真实还原了实际会计工作流程,学生明确为什么学习理论知识、各知识点是解决什么样问题的,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知识处理实际业务。实践表明,这种教学程序对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均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黄明卿,曹世凤.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会计》教学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

2.陈红.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4).

3.卢新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职业基础》教学内容设计[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

作者简介:

周广平,哈尔滨广厦学院讲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

账务处理论文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税务稽查,挑战,对策

 

会计电算化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专门的会计核算软件来替代传统的手工建账、记账、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全过程。论文格式,对策。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不仅是会计数据处理手段的变革,而且对会计理论和实务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给税务稽查带来新的挑战。

一、会计核算软件与手工会计核算的区别

会计核算软件与手工会计核算除会计核算工具、会计信息载体等不同外,还存在下列差异。

(一)记账规则不完全相同

手工会计核算采用平行登记法分别登记明细账和总账,以便检验登账的正确性。会计核算软件登账(记账或过帐)操作由软件完成,登账的正确性是由软件的正确性来保证的,只要记账凭证数据录入正确,就能保证账实相符。

(二)财务处理流程类型存在差别

由于企业规模和会计业务的繁简程度不同,在手工会计核算中,以登记总账的方式不同来划分出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一般会计部门会选定其中的一种来规范本企业的财务处理程序。会计核算软件处理会计数据是由计算机完成的,计算机由于处理速度快,存储容量大,一般不会因会计数据量大而影响记账,因此不用区分登记总账的方式,也就无所谓区分账务处理流程类型。

(三)内部控制方式不同

手工会计核算主要靠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工作流程,加强不同岗位间的稽核工作来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例如,手工会计采用账账核对、账证核对、账表核对的方法来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由于会计核算软件利用了计算机处理数据的特点,在数据处理方法上与手工不同,造成了原手工会计下的部分控制方法部分地被融入到会计核算软件中,例如,只有审核过的记账凭证才能登账等规则和控制,都被编制在软件中,因此以会计核算软件运用为主的会计工作中的内部控制部分地被会计核算软件所取代,在这种情况下的内部控制特点主要表现为软件控制和人工控制相结合,内部控制向综合控制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对税务稽查的挑战

(一)用会计核算软件易做假账,隐蔽性强

传统手工核算如果要做假账,从记账凭证开始,相应的明细账、总账、报表都必须手工记录,环节多,工作量大、痕迹明显、证据直观,因而易于发现。而计算机核算如果要做假账则由于是计算机的记账、算账、登账,其过程是计算机内的逻辑运算过程,环节少、工作量小、痕迹不明显、证据不直观,所以隐蔽性极强,查处难度大。论文格式,对策。常见的做假手段有以下几种:

1、利用会计核算软件中预先设置的“后门”做假。有的会计核算软件设置有打包程序,当记账凭证营业收入科目金额超过设置金额时,计算机在登帐时自动会将多余营业收入打包转走,不记收入账簿。

2、在数据录入时做假。在计算机中制作记账凭证时,更改数据或会计科目编码或记账方向,由计算机自动产生一套的假凭证、账簿、报表,打印出来的假账、假报表无修改痕迹,且计算机是根据输入的假信息自动试算平衡,会计逻辑关系也没有破绽。这种在输入记账凭证时做假的手法,稽查人员很难全面的进行核查比对,只能采取抽查办法,抽查就难免有漏网之鱼,难于兼顾全面。

3、利用部分可修改程序做假。由于各种财务软件的编制程序是按系统层次结构组织而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更改或添加的。以工业财务会计核算软件为例,会计信息系统一般包括7个子系统模块:财务处理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材料核算子系统、固定资产核算子系统、产品成本核算子系统、产成品销售子系统、会计报表子系统。论文格式,对策。各模块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可进行修改。模块与模块之间是通过定义文件连接产生报表,而定义文件的取数也是可以通过人工修改的。计算机中各种执行文件很多,要在众多的文件当中寻找做假程序文件或查处不合法定义文件不是件容易的事。

4、修改数据库做假。在制作记账凭证时输入正确数据,在计算机中生成一套正确的账、表后,又重新进入账、表数据库,手工在数据库修改相关账、表数据,然后再打印出来。这样产生的假账隐蔽性更大,因为记账凭证的信息与原始单据是一致的,会计逻辑关系也是正确的,人仍不易想到凭证与账、表的数据不一致。

(二)会计核算软件版本繁多,稽查人员难掌握、难鉴别

当前,市场上的会计软件既有各部门、各系统自行开发研制的具有特性的软件,又有商品化软件,无论是规模、研发人员水平,还是设计语言,设计标准都不尽相同,软件系统林立,版本繁多。税务稽查人员要全面熟悉并掌握这些软件十分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税务稽查队伍的信息化技术掌握程度相对滞后,很难对各种财务会计核算软件的编制程序、应用程序是否合法合规做出鉴别。

(三)法规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

1、认证监督机制滞后,财政部从1994年始至今,相继颁布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规章,由于刚性不强,可操作性差,缺乏检查和处罚措施,在现实中对会计核算软件的研制、销售、安装、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实际上是处于一种放任和无序状态。

2、税务部门对此项管理工作不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条规定了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报送税务机关备案,第六十条又规定了纳税人对此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但由于税务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对这项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和税务部门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会计核算的复合型人才,管理工作执行情况很不理想。

3、软件开发公司出于自身知识产权保密性的考虑,不希望使用单位报送,而使用单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不愿报送。且大多数财务软件开发商都使用了加密装置,如果开发商或使用单位不提供加密狗,税务部门无法对其应用程序的合法性进行审核。

三、应对会计电算化的税务稽查对策

会计电算化乃大势所趋。税务稽查只能正视这一现实,积极研究应对措施。

(一)建立管理机制,加强对会计核算软件的管理

1、建立会计核算软件市场准入机制。以法规形式进一步要求所有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在进入市场前,都必须经国家指定部门的鉴定认可后方可生产销售,自行研制或委托开发的会计核算软件必须经国家指定部门评审后方可使用。论文格式,对策。

2、税务机关应建立企业生产经营会计核算模拟数据模型,对纳税人报送的会计核算软件利用模拟数据对其合法、合规及准确性进行审查和分析。对经审查不符合国家财务会计核算要求的软件,应责令纳税人停止使用。论文格式,对策。

3、税务机关应加强对纳税人会计核算软件报送工作的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严格处罚措施,督促纳税人按期报送会计核算软件和软件使用说明书,对各种会计核算软件实行档案化管理。论文格式,对策。

(二)对电算化税务稽查在法律上予以规范

应在立法上明确,税务机关有权对实行会计电算化的纳税人开展电算化手段的税务稽查。

税务机关应制订电算化税务稽查规程,规范电算化稽查的对象、方式、过程及税务人员对企业的电子资料的保密责任等。

(三)编制会计电算化稽查软件

在目前条件下,可在现场实施稽查之前,组织稽查人员分析研究企业上报备案的会计核算软件,借助企业本身的财务软件进行电算化稽查,同时积极摸索编写税务机关自己的电算化稽查软件,在实践中试用和完善。

(四)提高税务稽查人员素质

目前,不少税务稽查人员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单靠现有的稽查人员还难以实施会计电算化稽查。因此,建议采用由税务稽查人员和计算机专业人员相结合,组成电算化小组的形式开展税务稽查。税务稽查人员必须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培训,只有这样,税务稽查才能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陆国斌、王忠孝.新编会计电算化[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中国会计学会编写组、初级会计电算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韦艳兰、地方税务稽查实务[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账务处理论文篇4

关键词:备抵账户;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理论模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资本竞争、多元化的商业信用不可避免地带来坏账、存货跌价等一系列内外部经济损失。企业对于目前无法收回或在未来有极大可能收不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等到实际发生(收回)已计提的坏账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而对于有明确的市场数据表明企业的存货有减值现象的,企业应当按有无合同约定确定其可变现净值,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来形象化地说明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在实务中的含义。

一、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用来调整应收账款的余额,以表示应收账款的实际余额。企业对于目前无法收回或在未来有极大可能收不回的应收款项应当采用一定的方法计提坏账准备。

二、坏账准备账户的应用

在实际操作中涉及到坏账准备的几种情况如下:①计提坏账时。②发生坏账时。③已转销的坏账又收回的。④多计的坏账准备转回的。本文对于一些基本内容不再做累述。

(一)坏账准备的分析

企业设置坏账准备账户来调整应收账款的余额,其目的是合理调整企业各期损益,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这就好比“一口不能吃出个胖子”一样,合理分配、摊销应计入当期的损失,不高估资产、不低估负债和费用。下面给出一组公式帮助会计初学者形象地理解坏账准备各种处理情况:

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借方) -∑(应收账款贷方) +∑(预收账款借方) -∑(预收账款贷方) +∑(坏账准备借方) -∑(坏账准备贷方)

当计提坏账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X 贷记:坏账准备――X),这时会发现坏账准备贷方出现一个X,应收账款减少。

而当实际发生坏账时(借记:坏账准备――X,贷记:应收账款――X),此时会发现坏账准备账户借方和应收账款贷方均出现一个X,而应收账款账户科目余额是不变的。

当计提坏账时,计提的那部分应收账款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不属于企业的资产了,应当从应收账款中剔除。而当实际发生坏账时,只需做一下账面处理,并不会对应收账款科目有何影响。

(二)坏账准备账务的理解

每次计提坏账准备的原则都是使计提后的坏账准备账户借贷相等即完成坏账准备账户的使命,将有极大可能收不回的应收账款的损失转移到资产减值账户中,待到期末时结转本年利润。因而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关系来理解坏账准备和应收账款之间的关系。并且抵减账户的余额一定与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方向相反。

三、存货跌价准备

企业设置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用来抵减库存商品等各种存货。作为一种稳健的账务处理方法,在每笔经济业务发生时便开始根据存货市场的变化计提存货跌价。合理分摊各期的损益,不高估资产、不低估负债和费用,以达到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一)存货跌价准备的提、转回

企业按有无合同约定分两种计价模式对存货进行可变现净值确认。若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的按其差额计算出应当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然后与原存货跌价准备账户贷方余额比较。其差值记为t(应当计提的存货跌价数额-原账户贷方余额)。①若t > 0,则说明原存货跌价的数额小了,不足以满足现在的存货减值风险,应当按照t进行存货跌价的补提。②若t < 0,则说明原来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多了,为了不浪费、厉行节俭,满足谨慎性的要求,企业应当按|t |转回多记的部分。③若t = 0说明原来的存货跌价准备这个安全网足够大,能够经得起大风大浪,则不做账务处理。

(二)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处理

对于企业销售被计提了存货跌价的存货,应当在结转销售成本的同时一并结转已计提的跌价准备。从而结束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的使命。通过账务处理将损失的那部分资产转移到资产减值损失账户,期末在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时结转本年利润账户。在此过程中存货跌价准备账户作为一个过度段,充当连接资产减值损失与库存商品等各存货类账户的枢纽。

(三)存货跌价准备的账务理解

每次计提存货跌价的目的是使计提后存货跌价准备这个账户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存货跌价。但是它的这个应对能力又不能够太大要刚刚好,充分利用资源。让资金流充分进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四、坏账准备与存货跌价准备的比较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存货跌价准备和坏账准备都是企业用来预防资产损失的。坏账准备在经济业务发生的各期进行处理可能出现借贷余额。而存货跌价准备账户各期的账务处理只会出现贷方余额,不会出现借余额。并且随着产品的销售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

五、结论

企业通过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等备抵账户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通过提前计提、预防在未来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充分体现谨慎性原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作为会计初学者应当深刻理解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等备抵账户的含义及具体的操作用法,这样对于我们以后的会计学习将会有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裴永浩.中级财务会计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8.

[2]朱小平,徐泓,周华.初级会计学(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

账务处理论文篇5

[关键词]网络;会计理论;会计实务

[DOI]10.13939/ki.zgsc.2015.11.181

基于计算机技术平台下,开始实施电算化的记账模式来管理会计工作,财务人员通过计算机取代了手工记账,算账、汇总、账簿编制以及财务分析等管理工作。通过使用网络技术,采用专门的财务软件来处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在系统化的模式中,促进现代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 网络应用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基于现代网络技术平台下,促使财务工作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针对会计理论方面而言,具体表现在:

1.1 促使会计职能发生了变化

采用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技术,会计理论工作中,使得会计职能发生了明显变化。采用计算机技术,专门的会计信息系统通过引入和建立对现代企业的数据转变了经营管理模式,就具体的工作职能而言,采用全面的系统核算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有助于推动企业内部的经营与决策工作顺利进行,打破了传统的记账模式,促进财务工作更加科学和准确。然而采用网络技术进行电算化的会计信息,使得会计工作由传统的核算分析逐渐向管理模式转变,应用专门的会计软件增强了计算机管理模型,另外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建立不同的计算机管理模型,这就为数据信息的获取、分析以及处理等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因此在会计职能部分逐渐将其转化为一种集核算分析、处理、预测、监督以及决策等多功能的管理活动。

1.2 促使会计目标发生了变化

现代化信息模式下,通过向决策者提供更准确的会计信息来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在财务报告方面,能够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本企业提供更准确的财务状况分析,更清晰的了解资金使用状况,这种电算化模式实现了会计信息处理的系统化和高效化的方向,为进一步发展智能化以及自动化的会计工作提供了更有效的准备,有助于财务人员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实时监控。

1.3 对会计主体假设方面产生的影响

财务工作中,就该企业的会计主体而言,在具体开展会计工作中是对该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采用信息化模式,为进一步解决会计信息的高速传播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在网络技术的应用下,能够及时的了解市场变化,根据会计信息及时的调整决策模式,更加清晰的划清会计主体界限,更好地为会计主体服务。

1.4 对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

电算化应用下,对某个会计主体而言,不再使用以往定期编制的财务报表,基本上随时更新财务报表,会计分期假设也取消了时间和断点的限制,更加方便会计理论操作,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

2 网络应用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2.1 促使会计处理方式发生了变化

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推崇会计电算化应用,这种模式有助于会计数据处理更加方便,这就使得会计实务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采用电算化模式能够对总账、明细账以及现金日记账等具体的会计处理方式进行科学分析。以前采用传统的手工记账,其账簿主要分为三栏式、多栏式以及数量金额式。财务工作中研究会计账簿的过程中,具体对账页栏目以及账户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基于网络模式下,采用系统化的电算化记账模式,可以对任何形式的数据结合信息使用对象来选择不同的格式输出。在部分财务软件系统中,仅仅通过操作人员了解页面提示来实现具体的指令,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在会计实务工作中,主要的工作内容是核算明细账以与总账之间的平行登记。该系统中,首先对明细账进行登记,在确定好二者之间的金额、登记时间以及金额总量一致时,就能够了解总账。会计工作中,为了提高财务工作的准确性,必须要保证总账与明细账之间的核算准确。在现代化企业中,开始普及电算化模式,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会计各项处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数据处理的效率,改善了数据库的存储,另外在专门的权限设置程序中,增强了会计工作的专业性。

2.2 会计内部控制发生了变化

在企业中内部控制的范围不同于以前,在引入计算机应用模式中,增大了新的内容,其控制范围明显扩大,同时增强了系统安全性、控制权限以及修改程序等。在控制过程中,该系统的设置提高了信息维护以及计算机管理工作;在内部控制形式中,采用计算机应用模式增强了自动化处理效果,有效地将传统的手工控制程序与人工控制相结合,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最后内部控制的重点也不同于以前,电算化模式下主要是对原始数据输入进行控制,在人机交互处理中增强了会计数据的安全性。

2.3 账务处理的程序更加简便

传统的手工会计记账一般包含记账凭证处理、科目汇总以及多栏式日记账等,在进行会计财务处理工作中,具体进行会计核算时,要结合本企业的业务管理方式结合具体业务特点,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下,选择相应的财务处理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一般遵循的是“序时、平行登记”的原则,重点反应跨级信息,表明总账对明细账发挥的作用。另外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下,还有一步是对账,财务处理过程中,当出现了错账时,可以根据系统设置,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解决财务记账问题,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率。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中,财务工作中的电算化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不同的会计信息,并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在具体的会计工作处理中,对数据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信息加工,同时,从会计凭证输入到报表输出这一会计工序中,计算机有着重要的作用,该技术有效的控制数据处理的整个过程,增强了财务工作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最后在数据的存储过程中,借助于计算机提高了数据库的存储效率,为总账和明细账的输入和输出提供了更方便的操作程序。

2.4 会计信息的存储发生了变化

传统手工记账过程中,基本上是以纸张的模式来具体记载大量的会计信息,一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会计报表等信息量记载和保存复杂,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的效率,甚至影响了会计处理工作的质量。然而在计算机的介入中,实现了电算化会计工作,大量的会计信息基本上是以信息的形式存储到磁盘或者是其他电子设备中,企业的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中更加方便、简洁,数据信息的存储、读取、变更以及统计等工序都是在自动化的系统中自动生成的,这种人机协作应用大大提升了会计信息处理的质量,改善了财务工作的效率。

2.5 对会计对账工作的影响

传统的手工记账在进行会计对账工作中一般是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以及账表核对四种方式,然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下,记账凭证是处理各种会计工作的唯一数据来源,自身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为后续工作提供了方便。一些账账核对和账表核对基本上可以取消,在电算化系统中,不同的账页和账表之间都是在特定的会计程序中进行的,在数据处理中,其运算管理的逻辑性都比较科学。

2.6 对会计人员的影响

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处理,在会计实务工作中要求财务人员要具备更专业的财会知识,熟悉计算机操作以及信息技术,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向复合型、高素质的方向发展,另外在电算化应用下,该系统的具体设置增添了对计算机系统相关内容的控制,增强了网络安全、权限系统、修改程序以及信息安全等领域。

3 结 论

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平台下,为解决好现代企业的财务工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会计电算化应用是基于计算机科学、会计知识以及信息处理等多方面实用技术的综合,因此为了促进现代化企业的发展,改善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这就要转变会计处理观念,加强对会计处理技术以及内部控制技术的要求,顺应时展,建立现代化的会计处理系统,增强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安全性以及高效性。更加方便数据存储,有助于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改善管理者的效率,更清晰的了解资金流向状况,提高企业的控制效果,保证财会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降低财务风险,进一步满足现阶段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促使我国现代化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詹晓朝,侯俊英,周冬香,张永革,乔继军,李永斌.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2).

[2]王海燕,蔡行和,邵静楠,杨修,郭俊哲.财会电算化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影响的研究[J].现代时代金融研究,2014(34).

账务处理论文篇6

淮海工学院会计学客座教授。从事会计和审计职业50余年,算是老会计人。先后取得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任职和执业资格证书,在省级以上会计和审计专业刊物上20余篇,专著有《会计学原理(新论)》一书。

点击“中式簿记”网,看到今天的人们仍然在那里津津乐道地吹捧《改良中式簿记概说》①(以下简称“改良”)。笔者以《中式簿记概论》②为对照,谈几点不同意见,权作争鸣。

一、对原生态中式簿记是改良还是否定?

徐永祚(1891~1959),浙江海宁人,毕业于上海神州大学经济系,“系统地修完了全部会计学课程”,学习的是西式借贷账法,1918~1919年,任“银行周报”编辑,1921年创办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他在“改良”中坦言:1921年,“对中式簿记一无所知”,“对于中式簿记,则认为应在淘汰之列,而无研究改良之价值”,持彻底否定态度;1925年,“作者此时所主张维持者,仅中式簿记之形式”,对中式簿记有了一丁点儿认识;1929年,对中式簿记“仍主照旧使用”,作了初步肯定;1929年后,因为“作者受托为改良中式簿记之设计日多”,同时开办改良中式簿记培训班。在执行审计任务的12年中,逐步看到市场需求,认识了原生态中式簿记的优点,运用西式簿记的研究成果,撰写《改良》一书,1933年12月15日出版。他又说,中式簿记“数十年来除银行铁路及新企业外,采用西式簿记者尚居最少数,中式簿记应用之广如故也。”中式簿记盛行原因是“理论浅显、方法简便、通俗易晓、节省经费。”又说,“缺点亦不在少。举其大者亦有下列数端。账簿无一定之组织,账簿无一定之格式,账户无一定之分类,账法无一定之规律。”简称“四无论”,攻击原生态中式簿记一无是处。真正是出尔反尔。

《改良》大谈改良之前提、纲要、特点,账户之分类、账簿之组织,以及账簿格式等等。

(一)改良之前提

(1)簿记者,一种科学也;(2)簿记者,一种应用科学也;(3)簿记者,一种经济科学也。

(二)改良之纲要

(1)中式簿记符合科学法则的,则沿用之,与之抵触的,则改良之。(2)如以中国纸笔记账,仍以上收下付直书。若用洋式纸笔记账,也可改为左收右付横书。(3)采用四柱结算法。(4)或用全写,或用数码,一任记账者之自由,不加限制。(5)特仿照西式簿记将各账簿订定格式。(6)废弃戳记。(7)规定标准账户。(8)设定六个账簿组织。(9)制定会计工作规范。

(三)改良之特点

(1)改良中式簿记。“仍沿用收付簿记法。批评收付簿记法者,或以为收付二字不能全合理论。不知西式簿记之借贷二字,亦何尝全合理论。”又说“对于数字之记载,或用全写,或用数码,一任记账者之自由,不加限制。若改用横式账簿,当然应以亚拉伯数字记载。”

(2)账簿分割法。例如,把三本清簿分解为现款日记、转账日记、行庄日记、来票日记、出票日记、进货日记、进货退还、销货日记、销货退还、寄售品簿,共10种日记簿。

(3)统辖记账法。即由各种日记簿编制日记表(相当于今天的记账凭证汇总表)和登记总清簿(即“总账”)。

(4)解释“四柱结算法”。共用1080个字论述四柱结算法,即分上期结余(收或付),本期共收,本期共付,本期结余(收或付),四柱也。

(四)账户之分类

总分类账户分为现款、往来、票款、账款、存货、金、存欠款、暂记款、投资账、无形资产、器具装修、不动产、准备、公积、损益、资本、进货、销货、推销费、事务费、其他,合计21个账户。

(五)账簿之组织

分为6个层次的日记账和分类账,日记表和月计表(见图1)。

(六)介绍50余种账簿格式

《改良》还介绍了50余种账簿格式,鉴于篇幅,此处不再赘述。

二、评论

原生态中式簿记历经三千年发展,底蕴丰厚,例如收付账法符合经济活动先出后入规律,总账户可以分为股本、生财、货源、杂支外埠交关、本埠交关6本总簿,以及银清簿、盘点留底簿、彩项结册,相当于“现款、商品、损益”九个总账户。传授会计业务操作方法以例题、分录、登账、编表为主。《银行会计概论》③是改良中式簿记的成功之作,特点是改直书为横书,改汉字数码为阿拉伯数码,改清簿为记账凭证,改总簿为分类账簿,改彩项结册为损益表,改存除结册为权益资产表,改良比较成功。而《改良》却对原生态中式簿记的优势认识不足,评论如下:

(一)优点

《改良》说:“西式簿记中现金分录法之记账方向,适与借贷簿记法相反耳。然相反亦未曾有背科学精神。盖借贷簿记法中英国所宣布之贷借对照表,其所列负债与资产之方向,顾亦尝与其他各国相反也。至于主观的收付记账法,则合乎理论,切于实用。”徐氏对中式收付账法的辩论比较科学。但与“经济活动先出后入规律”相比较,不可同日而语。所谓“贷借对照表”④,指1856年英国公司的权益资产表,俗称资产负债表,其左方列示“资本与负债”项目,右方列示“财产和资产”项目,与中式存除结册非常接近,可以改称“权益资产表”。

(二)缺点

除“徐氏对中式收付账法的辩论比较科学”外,关于“改良前提、纲要、特点、分类、组织、格式”的论述,或存在缺点或空话连篇或完全错误。

1.未列示一则会计分录、未介绍如何登记分类账,未见介绍会计报表编制方法。

会计学教材必须论述:根据经济事项确认会计分录,登记分类账簿并核算,编制会计报表,尽最大可能教会读者操作会计核算。但是,《改良》对此却只字不提。

2.空话连篇

如前“改良之前提”中所述:簿记者,一种科学也;簿记者,一种应用科学也;簿记者,一种经济科学也。”又如“如以中国纸笔记账,仍以上收下付直书。若用洋式纸笔记账,也可改为左收右付横书。”再如“或用全写,或用数码,一任记账者之自由,不加限制。”“若改用横式账簿,当然应以亚拉伯数字记载。”所谓“照西式簿记将各账簿订定格式”应是横书,采用阿拉伯数码。但是,日记账或记账凭证和分类账簿,都设计直书,不可能采用横书,不可能使用阿拉伯数码,所谓“不加限制”之类的说法,无一例外都是空话。

再如论述“采用四柱结算法”。那是入出账法采用的方法。例如核算同一个对象如“麦”,采用入麦簿和出麦簿两本,凡是入库的麦,一律登记入麦簿,凡是出库的麦,一律登记出麦簿。结账时,根据上年会计报告的结余额填列会计报告“旧管”,根据入麦簿合计数填列“新收”,根据出麦簿合计数填列“开除”, 旧管+新收-开除=见在⑤。在使用改良中式簿记时代,“麦”账户余额由上年结转,入库登记付方,出库登记收方,核算的余额登记“余额”栏,此时解释“四柱结算法”毫无用途。

3.所谓“统辖记账法

即由各种日记簿以编制日记表(相当于今天的记账凭证汇总表),也可以登记总清簿(即‘总账’)”的说法不妥。分类账根据日记簿登记,二者不存在统辖关系。“统辖记账法”,是指总分类账统辖明细分类账。

4.所谓“规定标准账户”

总账账户设置不够科学。21个账户中的存货与进货是同一回事,却把进货当作存货,把存货当作盘点存货账户。须知,古往今来的盘点存货价值,或用于减少进货成本,用以计算销货成本,或将盘盈盘亏视同冲减或增加管理费用;“器具装修”账户设计不妥,根据“不动产”账户解释是指土地和房屋,则“器具”应指机器设备。“器具”不宜与“装修”账户合并;“往来、票款、账款、金、存欠款、暂记款”6个账户过于复杂,可以合并为“应收销货款”、“应付购货款”和“其他往来”三个账户。所谓“标准账户”,不够标准。

5.把三本清簿改为十本日记账

图1把现款日记、进货日记、销货日记并列是可以的。不可理解的是还包括转账日记,须知进货日记和销货日记相当于转账日记;行庄日记相当于“银行存款”账户,可以核算来票和出票。则日记账充其量包括现款日记、进货日记、销货日记三种日记账。把三本清簿改为十本日记簿,显然是化简略为复杂。

对于不发生进货退还、销货退还、寄售品等业务,就不必设置寄售品等三本日记。

6.所谓“设定六个账簿组织”(见图1)

分别是指(1)清簿,(2)存该清、损益清,(3)存该清、进货客清、销货客清、损益清、开支清,(4)存该清、行庄清、各户存欠、进货客清、销货客清,损益清、推销费用、事务费用,(5)存该清、进货客清、销货客清、股东分户、行庄清、各户往来、各户存欠、暂记存欠,损益清、推销费用、事务费用,(6)总清簿。此说非常含糊。

所谓“账簿组织”,是指全部账簿或部分账簿组织,例如原生态中式簿记账簿组织包括流水簿、清簿、总簿、盘点留底簿、结册;若指现代分类账,可以分为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所谓“(4)存该清、行庄清、各户存欠、进货客清、销货客清,损益清、推销费用、事务费用”,不过是明细分类账,甚至不包括“股本清”,谈不上账簿组织,此其一;其二,六类账簿组织不能证明作者知识丰富,却可以证明徐氏缺乏推荐标准;其三,不宜采用“进货客清、销货客清,损益清”之类原生态账簿称谓,而应当称谓“资本、存货、进货、销货、推销费”等账簿名称。否则就混肴了原生态账簿与改良账簿的称谓。

7.所谓“月计表和总账”

即“根据各种日记簿确认的会计分录编制日记表(相当于今天的记账凭证汇总表),可以取消总清簿(即“总账”)。”月计表经过核算可以统驭明细账,缺点是月计表不容易与明细账核对。20世纪60年代,月计表是无账会计的始作俑者,这种创造是把中式簿记引入歧途。换句话说,还是采用总分类账核算比较好。

8.设计50余种账簿格式。50余种账簿格式太多了,是改简约为繁琐。繁琐不是科学的应有之义。

9.没有论及会计报表编制,甚至没有列示报表格式。

阅读《改良中式簿记概说》,谁敢说“我学会了操作改良中式簿记”?!

三、不当吹捧

20世纪30年代初,企业90%以上使用中式收付账法,农村一律使用原生态中式簿记,人们对西式簿记嗤之以鼻。徐永祚读过洋学堂,学习的是西式簿记,当然是借贷账法。毕业后,任小报编辑等工作,又开了12年会计师事务所。洋气的所长出版《改良中式簿记概说》一书,正挠到商界的痒处,中国有了自己的会计学教材了,引起报刊热情宣传,商家也很欢迎。潘序伦先生们却在《立信会计季刊》上,发表题为《为讨论“改良中式簿记”致徐永祚君书》的论文,偏激地说:“收付簿记法,实难及世界一致采用之借贷簿记法为完善而合理。”他的追随者甚至说,“必须继续努力,使借贷理论的普及,而遂将收付簿记法完全废除。”当《改良商业簿记方案》一出炉,激烈的反对声引起媒体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大肆吹捧《改良》和《改良商业簿记方案》,是可以理解的。

有人说:“1933年12月24日,他(徐永祚)应上海市商会之请,发表改良中式簿记的演讲,并举办改良中式账簿表单展览,陈列账簿表单共四五十种,参加者竟有近万人之众。《新闻报》和《申报》均予以报道。”又说“笔者实际翻阅旧报,沪上最有影响的《申报》于12月22日,以相当篇幅刊登各界对改良中式簿记的评论,25日则除在第十版翔实报道‘市商会昨开大会演讲改良中式簿记’外,另将第十五版《经济专刊》整版辟为‘改良中式簿记专号’,显然是作为当时要闻”,此其一。其二,“徐氏《改良商业簿记方案》推出后,时人的一段文字说明,因标准化带来的进展是神速的,‘上海名会计师徐永祚氏本其十余年教授之心得,及执行业务之经验,标揭改良中式簿记之旗帜,登高一呼,各界响应。会同上海市商会开办补习学校,负笈人士,肩踵相接,并印行簿册,编辑论著,风行各地。综计一年之内,先后采用者,竟达数千家之多,其收效之宏,推行之速,诚有出人意表者。(李梦白《对于改良中式簿记原理之另一贡献》载于《会计杂志》第六卷第5期,1935年11月1日)’”。

《中国会计史稿(下册)》⑥评论:“中式簿记有几千年的发展史,它一度在世界上处于先进地位,是世界会计发展史上的重要成果之一,只是由于近几百年来(从新中国建立以前算起),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影响,它才逐渐落后于西式簿记。不过,中式簿记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形成了自己的方法体系,而且具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到近代,中国固有复式簿记产生之后,把中式簿记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改良中式簿记派能够比较认真地总结中式簿记的优缺点,肯定了中式簿记的方法体系中的可取之处,较好地处理了继承与改良的关系,这是应当加以肯定的”。史书的评论成了吹捧者的理论依据。

应当指出:徐氏缺乏操作中式和西式簿记的经验。须知,总结会计业务操作经验仿佛就是会计学教材。徐氏缺乏会计业务操作经验,仅靠会计学理论或看几本账簿,不可能撰写出合格的会计学教材。《改良》除肯定收付账法外,没有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甚至没有介绍一则会计分录,没有介绍会计核算,没有论述编制会计报告,不宜称为会计学教材。有人吹嘘《改良》会计核算实现了“标准化”,没有事实根据;说改良中式簿记“较好地处理了继承与改良的关系”,也没有事实根据。1933年之后,他才开始办会计培训班,充其量只有三年教学经验,所谓“十余年教授之心得”的提法不妥。《改良》出版近80年,对于种种不当攻击或无原则的吹嘘,应当正本清源,重新评价。

四、结论

会计学理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苦思冥想出来的,而是总结会计业务操作经验撰写出来的。缺乏会计业务操作经验,就不可能编写合格的会计学教材。缺乏会计业务操作经验,也不可能撰写合格的批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检验会计学理论的唯一标准,谁能证明其不然?徐氏学习过西式簿记书本知识,审计过中式簿记的账簿,算是见多识广,但缺乏操作中式和西式簿记的经验,不可能撰写出合格的会计学教材。由于没有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除肯定收付账法外,缺点、错误、空话一大篇。

改良中式簿记的首要任务是改直书为横书,改汉字数码为阿拉伯数码,需要认识经济活动先出后入规律,必须介绍会计核算、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告的方法。但是,《改良》保守地采用直书和汉字数码,是认不清形势的败笔。所谓“改良”,不过是借鉴“西式簿记”的研究成果,扩大了总账户名称,账户改两栏为三栏,账簿格式改四种为五十余种,改三本清簿为十本日记账,是改简略为繁琐,不是改好了,而是改坏了。《改良》不介绍会计核算,即使是会计学专家、学者阅读这种教材,也无法学会徐氏的改良中式簿记。事实证明,徐氏对中式簿记研究仍旧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撰写会计学教材的知识几近于零,不可能撰写出合格的会计学教材。若将《改良》与《中式簿记概论》和《银行会计概论》相对照,就能证明徐氏改良中式簿记的不成功。

作者单位:江苏华夏中元会计师事务所

注:

① 徐永祚.1933.改良中式簿记概说(第1版),上海洽丰印刷所

② 刘中文.2010.中式簿记概论.财会学习,4

③ 黄德钊、周念深.1985.银行会计概论(第1版),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④ 迈克尔・查特菲尔德.1989.文硕、董柏译

⑤ 刘中文.2012. 入出账法初探.《财会学习》,1

账务处理论文篇7

【关键词】 记账方法;账务处理;会计信息;会计方程式;多元记账

这里研究的记账方法是狭义的概念,即以会计凭证(通常是记账凭证)为依据,运用一定的记账原理和规则,把经济业务分类记录到账簿中去的方法。现在通行的复式(借、贷)记账方法符合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一般要求,也能适用于电算化处理会计信息。但由于记账符号、记账规则等方面的一些局限性,需要对其进行扩展,从而能够进一步加强对经济业务的分类处理能力,进一步发挥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

一、记账方法的数字化

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保尔.拉法格 著 马集 译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73.3)从纯数学的角度看,目前通行的复式借贷记账方法至少有三个方面还没达到完全数字化,一是记账科目用文字表示,二是记账符号用“借、贷”文字符号表示;三是记账金额只利用了数轴的右半部分,只是在极少的特例情况下使用负实数。为适应新经济时代信息处理技术高度发达的要求,需改进记账方法,使之全数字化。对于记账科目,可以使用科目编号的方法来解决,下面本文着重探讨记账符号的数字化和记账金额的全(实数)数轴化。

(一)“+ -”记账符号

现行复式(借、贷)记账方法的记账符号“借贷”有二种含义,一是表示记账方向,如以丁字型账户为例则是表示左方和右方;二是在一定的程度上表示记账金额的增减,如资产类账户“借”表示金额的增加,“贷”表示金额的减少,而负债或权益类账户则相反。将“借贷”数字化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能表示记账方向,二是能表示金额增减,且无论哪一类账户所对应的增减,含义最好是一致的。记账符号数字化的实现方法大体上可分两种:第一种方法是用数字替代“借贷”。如用“0”表示“借”,用“1”表示“贷”,但这种方法仅能满足前面所提出的第一个条件,如再用于表示增减含义则过于勉强了。第二种方法是用数学符号“+ -”来代替“借贷”,既可以表示记账方向,又能直观地表示金额的增减,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记账符号。

其实,“+ -”记账符号并不是本人的新发明,在会计发展史上曾有不少学者提出或使用过数学符号做记账符号:前苏联索科洛夫在《会记发展》(陈亚民等译、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年)一书中曾提到:“格拉杰夫和格诺夫(保加利亚)否定账户的两面结构而解释为单方面结构,每笔记录冠以‘+’号或‘-’号;19世纪末,德国学者M.伯利纳也提出用正号‘+’代表‘积极财产’,以负号‘-’代表‘消极财产’;法国经济学派的继承人查拉波尔特认为每项业务最低限度要有两个账户,一个是正的,另一个是负的,一个给予价值,另一个获取价值,然后引进符号‘-’和‘+’以取代‘借’和‘贷’”。近二十年来,我国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使用正、负数学符号作为记账方向和记账符号,如杨爱芬《记账方法》、孙思湘《关于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陈颖源《现代会计学》、田君《复式记账原理探索》、李兴让《数理簿记与电脑簿记》以及付朝选在《财务与会计》上发文提出的以“+”、“-”作符号的“正负记账法”和万仁章设计的“中国式国际通用(+)(-)记账法”等等,限于篇幅,本文不打算把上述观点一一点述,仅将其进行一个概括:上述一些论文或专著已部分提出“正财产、负财产”、“正账户负账户”等概念,并提出使用(+)(-)、“+”“-”等数学符号分别取代“资产、负债、权益”等概念和“借、贷”等记账符号,其中已有学者将其命名为“正负记账法”(付朝选1989.5)。

本文所论述的“+ -”记账符号不仅仅是以数学符号“+ -”替代文字符号“借贷”,而且还具有数学含义和一定的经济学含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数学含义方面:“+ -”不仅表示了记账方向,而且还可以直接表示记账金额的增减,这样就可以将传统的两栏(借方栏、贷方栏)发生额的记录与计算简化为独栏(发生额栏)的记录与加减计算。由此推论,期初与期末余额栏也不必再分借、贷方,仅用带“+ -”号的金额就可以了,一般是正(+)数表示借方余额,负(-)数表示贷方余额。当然,还可以进一步简化将正数的‘+’号省略。

2.在经济学含义方面:根据“+ -”记账符号数学含义,应当存在一个原点,这个原点应怎样确立呢?正(+)数和负(-)数或加减法的经济学含义又是什么呢?查相关资料,负(-)数有两种含义,一是小于零的数,二是相反的数。显然,本文所述的负数主要采用第二种含义。现代企业大多是两权分离的,从理论上讲,无论是所有权或者是经营权都可作为原点,但在实际效果方面两者有较大的差异。现在做简要的剖析:先假设以所有权为原点,企业资产(财物)为“+”,对外负债为“-”,那么自有资本是“+”还是“-”呢?若为‘+’则难以建立方程式(也称会计等式),若为‘-’又好象有点牵强附会,也不太符合数学含义上的相反数的概念。但假设以经营权为原点,则能够顺理成章,较好地应用“+ -”数了。企业的资产(财物)为‘+’、对外负债为‘-’,企业的资本(或权益)则可理解为是经营者对所有者的负债(一种内债,也可理解为是一种受托的责任),这样也符合数学上的“+ -”数是相反数的含义。一般情况下企业的两权分离与企业所有制没有必然联系,因此以经营权为原点来理解“+ -”记账符号的数学含义是普遍适用的。也有这样一种情况,某一人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经营者,但他可把资本看作是作为经营者的他对作为所有者的他的负债,即自己欠自己的债。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的日常管理是由经营者进行的,账务处理过程作为经营管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站在经营者的角度是较为合适的。下面,本文还要涉及与“+ -”记账相关的一些问题,均是从经营者的角度来论述的。

(二)利用全数轴——一种更完美的会计方程式

在现行的记账方法中,几乎不涉负数,使人感觉会计好象有些厌恶负数,在故意回避负数。从数学的方面来看,只使用正数就相当于只利用了实数的一半,效率不高。其实,最早使用负数的却正是会计,而且是中国人。著名数学家卡乔里(Cajori)在《数学史》(1919)中提到:最早运用负数的是中国人,他们早在公元一世纪使用红筹代表之正数,记人欠;用黑筹代表负数,记欠人。由此可看出,负数的概念(主要是负数的相反数含义)首先是在会计里而不是在数学里出现的。

在本文论述“+ -”记账符号时,又在账务处理中重新引入了负数,这不仅能更加有效地运用数学,而且还可以导出一种(可能是)更加完美的会计方程式。

1. 簿记中的数轴:簿记中的数轴完全可以做到和数学中的数轴完全一致。但考虑到长期以来习惯的影响(左借右贷),还是如图1所示比较容易理解些:

图中A点代表甲公司2000年“现金”期初余额300.00

图中B点代表甲公司2000年“现金”本期正方发生额50 350.00

图中C点代表甲公司2000年“现金”本期负方发生额-21 730.00

图中D点代表甲公司2000年“现金”期末余额28 920.00

图1会计账务处理中的数轴

此数轴和数学中的数轴方向相反,以经营者经营权为原点(亦可看作为中点),左方(含左方的向左增加和右方的向左减少)为“+”,右方(含左方的向右减少和右方的向右增加为“-”)。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增加与减少是相反数意义上的。账户余额是数轴中的一个点,根据点的位置可确定账户的性质;发生额是数轴中的某一段,如方向向左则为“+”,方向向右则为“-”。

2. 新的会计方程式(会计等式):从图1的数轴中可以看出,余额是数轴中的某一点,它所在的位置决定了“+ -”号,与原点的距离则是余额的大小;发生额是数轴中的某一段,可等效为与原点的距离,方向向左为正(+)、向右为负(-)。根据复式记账法原理(无论采用何种记账符号),每一笔经济业务要产生一对金额(距离)相等、方向相反的两条记录,由此可导出一种新形式的会计方程式:|∑(+)发生额|=|Σ(-)发生额|∑发生额=0;|Σ(+)余额|=|Σ(-)余额|∑余额=0。这是一种具有自动平衡性质的会计方程式表达形式,∑发生额=0、∑余额=0,多么简单明了,最简单的往往也是最完美的,因为简单之中蕴藏着丰富的内涵。∑(+)余额(或∑(-)余额)表示某一时点的经营规模;∑(+)发生额(或∑(-)发生额)表示某一时段的业务量,“+ -”在这里是如此地和谐。

二、一种多元(多维)的记账方法——多元“+ -”记账法

记账符号的数字化使传统的复式(借贷)记账法朝全面数字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但数字化的道路是漫长的,本文在此继续向前探讨。

(一)从直线平面多维立体的转变

前述的会计账务处理中的数轴是一条直线,它从一个方面(即只考虑了记账方向和记账金额,而未涉及具体分类科目)体现了复式记账的一般数学表达式。从完整的复式记账角度来看,其数学表达方式应是平面的:见图2。

图2和数学中的平面坐标图有几处不同:

1. 横轴的方向相反,原点与数轴相同;

2. 纵轴的方向暂无实际数值意义,上面的各点表示分类,如各级科目。

3. 纵轴原点仍为0 ,数值无正负(目前无正负,暂且以正数表示)。假设科目以等长的数字编码表示 ,则纵轴的数值可用于表示科目。每一科目的余额或发生额、每一笔会计分录都可以表示为图中的某一点。

图3举例:甲公司现金科目和其他应付款科目余额、发生额图示

图3中A点代表甲公司2000年“现金 (科目代码101)”期初余额300.00

图3中B点代表甲公司2000年“现金(科目代码101)”本期正方发生额 50 350.00

图3中C点代表甲公司2000年“现金(科目代码101)”本期负方发生额 –-21 730.00

图3中D点代表甲公司2000年“现金 (科目代码101)”期末余额28 920.00

图3中E点代表甲公司2000年“其他应付款(科目代码209)”期初余额 -50 000.00

图3中F点代表甲公司2000年“其他应付款(科目代码209)”本期负方发生额 –-1 855.00

图3中G点代表甲公司2000年“其他应付款(科目代码209)”期末余额 –-51 855.00

会计账务处理数轴中的一些特性及体现的会计方程式在平面坐标图中依然成立,只是将浓缩在一条直线上的各点分散至平面中去了。若各点垂直向横线集中(即不考虑各具体科目),平面坐标图可等效数轴图。

尽管平面坐标较好地表达了传统的复式记账,但随着经济业务的日趋复杂化及加强管理的需要,对经济业的分类越来越精细化和多变化了。这就带来了一个矛盾,如何在平面图中表达越来越多的各种会计信息。其实,只要能够解决经济业务的分类问题,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这些越来越多的分类可以划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仅通过细化纵轴,即细化科目的级数就可以实现,如往来类科目、存货类科目等;另一种情况是仅通过细科目仍难以达到需求,如费用类科目、某些资产类科目(如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等,为了满足管理的要求,需加上部门分类,若仅通过细化科目有时就难以满足要求:如果在明细科目之下再增设一级部门分类科目,则只能表示某一明细科目的各部门分布情况,各部门的明细科目分布情况则难以直接表示;如果改在部门的明细科目之下再设明细分类科目,虽然解决了各部门的明细科目分布情况的表示问题,但又不能直接表示明细科目下的部门分布情况(需将各部门的明细科目分别汇总),也不太符合簿记核算的常规。因此,最好能根据需要,能同时(或随时)按明细科目和部门分类处理会计信息。这样一来,前述的平面图中的两根轴,即一根量(金额或数量)轴,一根分类(主要是常规会计科目分类)轴就不够用了,只有向新的空间进军,再增加一根辅助分类轴。当然这根分类轴不仅仅是分部门用的,还可以加入管理的其他分类。于是,这里就有了两根分类轴了,一根是常规会计科目的分类轴,一根是会计管理类的分类轴(此轴属性与会计科目分类轴类似),原来的二元(二维)平面坐标图变成了三元(三维)立体坐标图了。在此种情况下,如果设想两根分类轴可以根据需求相互调换,账务处理系统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选取择任一根分类轴进行处理输出信息,当然也可同时对两种分类进行处理输出信息。三元立体坐标图如图4所示:

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人们发觉三元立体坐标图也难以满足需求的时候,那就向超过三元的多元立体空间进军。三元立体坐标空间中的各点可根据一定的规则投影至平面坐标图中,又可再垂直集中至数轴上(或直接投影集中至数轴上),因此,会计账务处理数轴的特性及体现的会计方程式在三元立体坐标图中依然成立。

(二)动态分类

会计信息处理的核心问题是分类,前述的多元分类基本上满足了静态分类的要求,现在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动态分类实现更加灵活的分类形式,使得账务处理系统具备更强的信息处理功能。所谓动态分类包含两种情况:

1. 动态重组:就是说某一分组(或称分区)的综合分类代码中的各组代码的位置可以动态地重新组合。如设某一会计主体的会计科目代码为三级(三组),分别以ABC表示,则动态分类的表现形式是科目代码既可能是ABC(常规科目与分类),也可能是ACB、BAC、CAB …等多种组合。显然,动态分类比固定静态分类更加灵活,某些情况下具有多元分类的功能,可减轻分类多元化的压力。实现动态重组的一般做法是将分类代码的相关明细分类组码(即需要进行动态重新组合的一些分组码)相对独立,使它们之间不存在必然的顺序关系,然后将各种组合,(一般是根据实际情况预估的一些组合)存放于一数据字典中,在信息处理时按需要用其中的某一组合。

2. 动态增加:根据实际需要能动态地(随机地)增加新的分类或新的分类组合,则是更加完善的动态分类,前提是有预留空间。一般情况下,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各分类及分类组合只可增加,不可更改或删除。

(三)多元“+ -”记账法

传统的复式(借贷)记账方法符合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其基本原理不仅适用于手工处理会计信息,也适用于计算机处理会计信息。但由于前面所述的只能对经济业务做平面(二元)静态分类的局限性,需要对其进行扩展,加强对经济业务的分类处理能力。本文所设想的这种扩展的复式记账方法可称之为多元“+ -”记账法,这是一种使用“+ -”记账符号、采用多元动态分类进行会计信息处理的一种扩展的复式记账方法。基本方法是:1. 在记账凭记数据结构中除常规的二元分类信息(记账方向,科目)数据项之外,增加一个或数个分类信息数据项,用于记载各种新的分类信息。该数据项使用数字组码,以容纳较多的分类信息。在实际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重新分类的经济业务的记账方向与该笔业务的常规记账方向一致;2. 上述方法可实现多元静态分类,在此基础上可将含有多级分类信息的数据项,如科目或其他分类等数据项中的各级(亦可称各段,各组等)分别独立,再增加一个分类组合数据项,用于记载各种需用的分类组合。在会计信息处理实际过程中,分别调用相关的分类组合,达到灵活处理、输出的目的。在这些分类组合当中,有些是固定的,每次均需处理的,而有些则是非固定的,只是在为满足某些特殊需求而临时调用一下;3.用“+ -”代替“借贷”记账符号。“+ -”号不仅表示记账方向(含余额方向,“+”代替“借”、“-”代替“贷”),同时也是运算符,在登账处理时仅需独栏求和即可达到传统的分两栏分别对发生额求和后再计算余额的效果。

多元“+ -”记账法与传统的复式(借贷)记账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就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各种分类处理。主要区别是:1.传统复式(借贷)记账法对经济业务只作两种类型的分类,即记账方向与科目(账户);多元“+ -”记账则能够对经济业务同时作多种类型的分类,以满足不同的需要;2.传统复式(借贷)记账法只是固定的、一次性的对经济业务静态分类;多元“+-”记账法则可以动态地选择分类组合或多次增加新的分类,并且不会对之前已作的分类及处理产生影响;3.传统的复式(借贷)记账法有严格平衡关系;多元“+-”记账法视具体情况,其中有些存在平衡关系(复式分类组合),有些不存在平衡关系(单式分类组合)。有些分类组合并不是单纯为了记账,而是直接为编制报表或后续的会计管理、决策支持信息处理服务的。

多元“+ -”记账法,为会计基础数据的动态分类、重组及多次的再分类,再重组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空间,使会计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

从上面论述中可以看出,多元“+ -”记账法包含并扩展了传统的复式(借贷)记账法,即传统的复式(借贷)记账法是多元“+ -”记账法的一个子集。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芳. 知识经济对会计中簿记方法的挑战[J]. 上海会计, 2001( 4).

[2] 文硕. 复式簿记原理与”符号之争”简介[J]. 会计学家,1990(1).

[3] 李兴让. 评正负记账法与符号之争[J]. 会计学家,1990(2).

[4] 钱四. 略谈记账方法的改革—借贷记账法浅析[J]. 预算管理与会计, 1995(8).

账务处理论文篇8

【关键词】 基础会计; 教学; 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 账务处理程序

对于初学者而言,基础会计属一门全新的课程,其理论体系和学习方法,甚至语言表述与以往学习过的课程迥异,从而导致入门难;而且基础会计讲述的内容较多且分散,使得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抓住重点。为使初学者学好基础会计学这门课,首先应了解这门课程的结构体系。

我们知道,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内在的框架体系和严谨的逻辑关系,只有了解它的内在结构、主要框架,才能真正全面地把握其实质内容。基础会计这门学科就如是,当我们认识了它的基本框架和内在规律以后,学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所以初学者应从其切身的实际入手先学习这一课程的内容体系、体系中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课程内容体系中重点、难点等。简言之,应使学习者脑中搭建一个这门课程的整体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再添加相关课程内容,将各知识点内容连接起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一、基础会计课程各章的相互联系

为方便对基础会计这门学科体系作系统介绍,笔者先将结合目前各学校开设的基础会计课程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归入相关的篇章:第一章会计基本理论;第二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第三章复式记账;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第五章会计凭证;第六章会计账簿;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会计报表;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会计核算形式)。

(一)从账务处理程序的简略图(图1),看相关各章之间的彼此关系

会计工作的起点是填制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体系中的基本环节;真实、完整和合法的会计凭证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为保证会计账簿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的财产进行清查;根据核对的会计账簿定期编制报表。

(二)分步骤演示各章之间的相互关系

1.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如图2所示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办理业务手续的书面证明,是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如收据、发货票、借款单、车票、收料单等。记账凭证需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进行填制。

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这一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流程,从图2中可知,这一过程需要四章知识内容的铺垫。下面通过一实例说明。

例1,A公司销售商品一批给B公司(商品已发出),货款10 000元(不考虑税金),收到一张经承兑的商业汇票。作为A公司来说,收到的是商业汇票,并未收到货币资金,是一项应收而未收款的权利的增加,即一项资产增加;作为B公司来讲,并未付出货币资金,是增加了一项应付而未付款的义务,是负债的增加。可见这一笔经济业务对于A公司和B公司两个会计主体来说,产生出不同的权利和义务,需要对会计主体加以认识;作为A公司,虽然在销售当期没有收到货款,但能否在当期确认收入,这涉及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础——权责发生制。而权责发生制的应用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基础上的,狭义的确认是解决了入账的时间,而入账的金额为多少,这关系到计量属性。具体到计量属性,一般要考虑会计计量属性和会计计量单位,同时需要会计人员具有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素质。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这一流程涉及到的内容有:会计的对象、会计对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的基本前提(如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营、货币计量)、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核算的基础(权责发生制)等相关的会计基础理论,这些在第一章中进行阐述。

例2,接上例,A公司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情况下确认了当期收入时,接下来应如何记录呢?此笔业务假定不考虑税金,A公司应作如下处理:

借:应收票据1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 000

这是通过会计分录的形式对这笔经济业务所作的反映,会计分录中的“应收票据”和“主营业务收入”是会计科目(或会计账户),会计科目或会计账户与会计对象要素是密切相关的,即会计科目是会计对象要素具体分类的项目。而为什么运用这两个会计账户反映此笔经济业务?“应收票据”和“主营业务收入”各自核算的内容是什么?这需要学习第二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内容;会计分录中的“借”和“贷”是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符号,为什么要在借方反映应收票据,贷方反映主营业务收入,这是第三章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学习的相关内容。一种方法的学习,尤其是记录经济活动的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一定要结合具体的经济业务方能进一步理解并正确使用。所以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是对前三章内容深刻领会的过程。

会计分录这种记录经济业务的方式一般常在教学中采用,在实际工作中,是将会计分录上所反映的内容体现在记账凭证上(教学中可参看记账凭证的格式),当然记账凭证上除反映会计分录的三个要素,即借贷方向、会计科目、金额外,还需填列日期、摘要、编号等相关内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是在第五章会计凭证中讲解的。

2.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如图3所示

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可以反映和监督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每张会计凭证所记载的只是个别经济业务的内容,它们所提供的核算资料是零散的,不能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某一类经济业务和全部经济活动情况,且不便于日后查阅,为此需将分散在会计凭证中的大量核算资料加以归类整理,提供系统、完整的核算资料。因此就必须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这是第六章应讲述的内容。

3.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或不定期地与财产物资进行核对即进行财产清查,如图4所示

由于账簿记录各项财产物资的账面数额与实际结存数额会产生差异,如在会计记录中出现漏记、重记或计算错误,而财产在保管过程中由于受自然和其他原因的影响发生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等情况,为了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真实、正确,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查明各项财产的账存数额与实存数额的差异以及发生差异的原因和责任,以便采取措施寻找防止差错的有效办法。这样做,也便于对发生的差异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调整有关账面记录,做到账实相符,这是第七章的财产清查。

4.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如图5所示

企业、事业等单位对经济业务的日常核算是通过账簿进行连续、系统的登记和计算,这些账簿记录可以提供丰富的会计信息,对于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和实行会计监督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账簿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状况不够概括,且账簿资料也不便为其他职能部门使用,更不便为企业外部的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使用。因此,为充分利用会计信息,需根据账簿资料定期编制会计报表。这是第八章会计报表要讲述的内容。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是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由于各核算单位的性质不同、规模大小不同、经济业务量多少存在差异,可以选用不同的核算形式,它融汇前面各章节的内容于其中,这是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

转贴于 二、基础会计教学中理论与实际工作方法的比较

(一)教学手段与实际工作方法的迥异

在该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所采用方法的不同之处。为了教学方便,在会计教材中,讲述复式记账法时,有会计分录和“丁字账”,初学者往往弄不清楚会计分录与会计凭证以及“丁字账”与会计账簿的关系,或者不能把它们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强调会计分录和“丁字账”是教学中记录经济业务的手段,在企业中就是编制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

通过比较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在教学中采用的手段和实际工作中所采用方法的不同,使学生明白理论与实际的差异,提高今后的学习针对性。下面对比教学中采用的手段和实际工作中的方法举例说明(表1)。

(二)案例比较分析两者的不同

会计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仅仅记住一些理论而不会应用是不行的。根据认识的规律,在认识的过程中,要完成两次质的飞跃。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际应用。会计的学习和教学必须很好地完成这两次飞跃,最后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通过案例教学,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能够真正掌握,针对各种业务进行准确而独立的账务处理,从而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下面通过实例说明两者的差异。

例3,从银行提取现金7 000元这笔经济业务。

1.原始凭证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此笔业务的原始凭证为现金支票的存根,见表2。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语言文字表述:原始凭证——现金支票的内容,即从银行提取现金7 000元。

2.记账凭证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这笔经济业务需通过填制付款凭证来记录,见表3。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会计分录替代记账凭证,即:

借:库存现金 7 000

贷:银行存款7 000

3.会计账簿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需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等账簿,下面以现金日记账为例说明(表4)。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T”型账。

注:在手工记账时,空白的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比较容易获取,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各种格式的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必要时可准备些车票等原始凭证),这样理论与实际紧密相连使教学更为直观,便于理解。

三、结论

总体框架体系的搭建可使整个知识体系变得一目了然、十分清楚,为初学者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初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会计的实用性很强, 通过案例教学,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使学生能够真正对各种业务准确地填写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账簿登记和成本核算,以及掌握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并能独立处理特殊及较复杂的工业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其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尽管会计环境等诸要素会影响到这门学科的内容,教学中面临的教学对象层次也有所不同,但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可以为学习该课程或其他学科提供一种思路。

【主要参考文献】

[1] 唐顺莉.《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实践教学[J].科技资讯,2007.34.

[2] 张建平.会计实务[M].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

[3] 吴娜娜.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7,(3):3.

上一篇:政治心理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战略审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