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范文

时间:2023-12-01 00:57:30

对分课堂教学

对分课堂教学篇1

关键词 对分课堂;猪病学;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278-02

Application of PAD Class Teaching Mode in Hyoiatrics Course Teaching

LI Zai-jian LIU Wen-qiang GUO Shang-jing

(College of Agriculture,Liaocheng University,Liaocheng Shandong 252000)

Abstract The PAD class teaching mode is to distribute the time in class averagely,which will review and discuss what students learned last time.The teacher taught lessons after the group discussion,which could make the students enter the learning state quickly and improve the acceptance of knowledge.This model could slow down the students′ forgetting of knowledge and correspond with the memory rule,which could improve the master of the knowledge.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students′enthusiasm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could improve significantly,and the learning effect of hyoiatrics course could increase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PAD class;hyoiatrics;teaching mode;teaching effectiveness

猪病学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是学生掌握猪病防治技能的必修学科。猪病学教学质量的高低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因此,学好猪病学已成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提高就业能力的关键所在。尽管猪病学在动物医学专业讲授多年,但大部分高校都以传统教学为主,教师根据教案、大纲进行讲授,学生由于平时不花时间巩固复习上课所学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猪病学的教学效果。

传统猪病学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被动灌输。这种模式获得较好效果的前提是教师讲课风趣,且讲课内容新颖,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截至2016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已超过750万人,毕业生将来的就业问题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1]。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课堂教学随之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上课玩手机、逃课、聊天走神等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课堂问题的出现,教师、学生都有责任:教师讲课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学生学习动机不高、自律能力不强等。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讲课不仅是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方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仅是扮演传统的知识灌输者。因此,理清猪病学中的师生角色关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提升动物医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

1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根据目前高校教师上课情况,结合先前授课模式的优缺点,针对学生目前课堂状况,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于2014年提出了针对目前国内大学生的心得教学模式――对分课堂。对分课堂的上课模式包括教师讲授(Presentation)、学生吸收(Assimilation)和学生讨论(Discussion)3个环节,简称PAD课堂[3]。该上课模式从学生对知识点的需求出发,其主要思想是将上课时间合理分配:1/2时间用于教师讲授,1/2时间用于学生讨论。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有一定间隔,中间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自主W习,进行有针对性的吸收。对分课堂操作的关键点是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自主讨论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上节课所讲授的延伸内容为本节课所讨论的内容。开展对分课堂课程考核重心应由学期末考核转移到学习过程中来,采用“有教无类”的教学观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讨论不同问题。总体来讲,对分课堂的出发点在于结合人脑记忆规律,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以弥补现有课堂中师生关系隔离、互动少等不足,使教与学真正成为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4]。

对分课堂3个教学过程的时间分配可根据课程科目的不同灵活调整,可以说几乎适用于所有课程的课堂教学,具有接入性强、适应性强、扩展性好的特点。同时,该教学模式主张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大班以4人一组为宜,小班以6人一组为宜,小组的数量可根据班级人数和教室大小来定,没有固定的模式。讲授时教师面对全班,分组讨论时教师并不需要参与讨论。总而言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班级规模没有限制,大班、小班教学都适用。因此,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够适用于猪病学课程大班教学的现状。

2 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猪病学课堂教学

猪病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为主线,以真实的养猪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过程训练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与其他专业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实际工作的关系也极为密切,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能适应养猪企业的实际需求。本课程主要采取系统介绍和专题报告同步进行的方式[5]。本课程共32学时,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在猪病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从根本上摆脱了目前猪病学授课模式的困境,基本形成了适合猪病学教学课堂模式改革的新思路。

2.1 实施步骤

猪病学每周上课1次,每次2节,每节50 min。计划开展6个周的对分课堂。根据张学新教授对分课堂的具体原理,课堂前1/2时间由学生对上次课的讲授内容展开讨论,温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学习心得,互相解答彼此在课后学习所遇到的问题。讨论交流环节主要包括组内交流、组间交流、班级交流、教师抽查、课后笔记展示、教师总结。后半段时间由教师对新内容的基本概念、知识框架、重难点进行讲解,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课后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本,自行消化教师所讲授的内容。通过课后作业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提前将下次课讨论组分好。课后作业可让学生自主完成,可安排在晚自习。为减轻学生负担,作业时间不宜过长,以1 h为宜。下次上课时,学生对本节课新讲授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具体步骤,第1次课上课时间不对分,第1次上课由教师讲授第一章内容,要求学生仔细听讲,课后认真复习,消化吸收上课所学内容,写出上课心得,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第2次课前要提交作业。第2次上课需要开启对分课堂模式,第1节课前半部分时间学生每4人一组展开讨论,复习第一章讲授内容、分享课后学习体会、互相答疑,交流课后作业答案;第1节课后半部分时间由教师与学生互动、抽查每组问题,对学生中共性的问题进行解答,对作业进行点评,展示优秀作业。第2节课教师讲授第二章内容。要求学生仔细听讲,课后认真复习,消化吸收上课所学内容,写出上课心得,并完成作业。后面以此类推:第1节课学生讨论上次所学内容,第2节课教师讲授下一章内容。学生讨论交流环节时间分配如下:组内讨论(15 min)、组间讨论(10 min)、全班讨论(10 min)、教师抽查(5 min)、优秀作业展示(5 min)、教师总结(5 min),具体时间分配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掌握情况灵活把握。

2.2 课堂评价

对分课堂强调的是平时成绩和多元性评价,即过程性评价,要求教师对学生作业及时批改,但作业批改只需要粗略分级、简单反馈,花费时间并不多。这一点与传统的讲授模式有所不同。对分课堂授课模式下作业应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保证学生对基本内容的掌握,并含有1道开放性较强、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为下一次课展开深入讨论做准备。上课过程中,学生应该积极参加组内、组间讨论,下课积极完成课后作业。每次作业优秀者得3分,完成的得2分,安排10次作业,共30分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仍采取闭卷考试,考试内容以教师讲授、学生讨论的内容为主。

3 结语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师从传统的“满堂灌”中解放出来,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增加了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减少了教师讲授时间[6]。课堂上教师只需关注核心知识点的传递,部分简单枯燥及不适合课堂讲解的内容均可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备课质量,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减缓遗忘速度,也降低了学生长时间听课对集中注意力的要求,减少了为吸引学生眼球的“表演性”教学。整体来说,在猪病学对分课堂过程中,教师机械性负担降低、指导性成分提升,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对教师的评价也更加积极,在赢得学生更多尊重的同时,教师职业成就感也得到提升。这些转变对提升猪病学课程学习效果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向动物医学专业其他课程推广。

4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6-09-13].http:///news/chanye/20160913/09100-561835.shtml.

[2] 崔艾e.从逃课现象看高校改革的着眼点[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9):114.

[3]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4] 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本),2015,38(5):653-658.

[5] 任建鸾.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对分课堂教学篇2

1.角色转换到位

目前,我国小学课堂教学中,广大人民教师都能够转换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大多数教师从过去的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中走了出来,成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在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明显增多,自己拼读、自己读书的机会多了,读书的形式也较为多样。例如:让学生自主读书,同桌互读,让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段落,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模式改变合理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言堂”“满堂灌”,教师大都摒弃了这种教学方法,从原来的一味重视答案、结果转变为现在的更多关注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教学倾向准确

我国实行新课改以来,小学教师开始重视学生的基础能力。没有地基的楼房是空中楼阁。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汲取知识,教师教学倾向转变,不再采用之前的“一堂过”,而是重视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注重学生识字、记字、写字的能力。另外,教师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多方面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脱离课本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知道教学方式的翻新,脱离了文本,忽略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及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以至于有些课堂,学生连字都没有识全、句子都没有读通,教师就急于求成地让学生开始漫无边际的想象。其次,部分教师上课不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不以文本为凭借,很随意地向课外拓展,任凭学生不着边际的讨论等。这样的一堂课下来,学生可能都不知道课本讲的是什么。

2.热闹且低效率的教学课堂

新的课堂理念要求师生民主、平等,努力使学生乐学、爱学,有主动学习的欲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课堂上很热闹,教师学生乱哄哄打成一片,学生玩好了,教师也很轻松地上完了一节课。下课后问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多半哑口无言,教师也很无奈。教师应该思考为什么课堂气氛热闹了却没有提高教学的质量。

3.放任自流的教学课堂

合作学习是新理念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然而现实中,一些教师往往提出一个问题,还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急于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只有一两个人的表述和讨论题目相关,其他人则把小组合作学习视为聊天、开玩笑的大好机会。小学生天玩,并没有较强的自制力,教师如果不加以遏制,则会让学生更加放任自流,无法学到必要的知识。

4.无讲解的教学课堂

探究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的归宿,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探究学习的根本目的。所谓探究是要求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和学生一起参与整个学习活动,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而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学习时,教师该引导的不引导,该讲解的不讲解,导致学生们漫无边际地胡乱表达。无讲解的教学课堂,学生们无法从老师的口里得到新的启发,学到新的知识。

三、基于小学课堂教学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明确地了解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进退自如,游刃有余,以免无法正常教学。其次,准备上课必要的教具和学具,以便授课过程中可以形象地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再次,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不同的知识传授,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确保知识的传递最大化。最后,准备课堂上针对性的练习题和典型的例题,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消化知识。

2.讲究教学策略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幽默感,一个谈吐幽默的教师往往给学生以信心感,容易博得学生的好印象。教师教学中幽默的语言可以打破课堂上沉闷的气氛,又不至于让课堂秩序混乱,也不会让学生开小差,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极大欲望,让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受到启迪和教育。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想办法在课堂上尽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这就包括一些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在课堂上,教师要多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要充分肯定小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即使答错了也要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书本联系实际,从小学生身边的事物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解,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更好的学习。

4.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设定符合学生的游戏,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发展自己的空间。在教学课堂上,把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尽可能地形式多样化,如,用图片、影片等有新意的方式来吸引学生。

对分课堂教学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育;教育模式;研究;现状;措施

随着国内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以往的数学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现代化教育思想,初中数学老师应该在讲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上进行改变,逐渐提升数学教育效率。从诸多方面、各个角度来建立高效分为,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

1课堂教育策划原则

1.1培育初中生自觉学习水平:在教育阶段,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建立“做数学”理论而非是“内容对话”,可以以现实生活状况为指导,强化初中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思维的扩展,在具体情况之中去处理数学问题,唯有如此,数学教育规划原则方可在课堂中得到同学们的关注;汽车是在初中学习阶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参加教育互动实践之中,经过沟通,使同学之间互相了解到对方思想之中的缺陷和科学性,从而对自身的学习方法展开检查,全面提升学习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1.2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数学内容非常抽象,例如描绘几何图形等,使同学们在一时之间难以去理解,由此使许多初中失去了学习热情。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自觉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探究数学知识,针对于和谐课堂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在教育实践中,老师的教育方法需要和实际密切关联在一起,从现实的角度去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合理借助同学们的生活情况,提出问题,使他们回答问题,进而提高初中生的求知欲。

2初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教育教育思想和教育形式非常老旧:在以往的教育教育思想引导下,初中数学教育活动中以老师为核心,老师的教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在整个教育环节,老师占有课堂教育的主置。据相关信息表示,因为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例如教育工作繁重、教育知识独特性等,导致老师在教育实践分配阶段,极少兼顾到同学们的兴趣、喜好和是否对这一教育方法感兴趣、认同状况怎样等内容,所以,初中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也难以全面得到激发与调动。此外,初中数学教育环节,很多的繁难偏就难题依旧产生在课堂教育之中,导致初中生对数学这个学科产生了恐惧、厌倦感。

2.2教育实践严重分离了现实生活:据研究显示,学生对初中数学出现抵抗情绪和不感兴趣的重点原因在于,以往教育机制下的数学教育实践和生活实际基本上不脱节的,由于学生没有兴趣和热情,因此难以提升数学教育质量和效果。就少数学生来说,这种教育方法来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少数学生为此丧失了信心。

3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育措施

根据上述对现在产生于数学教育中的重要问题和成因研究得知,若要强化初中数学教育,提升教育质量与效果,实现有效的数学教育课堂创建目标,需要从如下几点着手:

3.1激发初中生的热情,建立高效课堂:提升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提升课堂教育的效果,实现教育目的。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对数学和谐课堂而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老师需要以培育学生的兴趣为基本前提,经过创建轻松的教学环境,将非常抽象的内容通过基本的模式展示出来,以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另外,还有助于降低同学们的学习压力[1]。第二,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整个讲学环节,老师也应努力参与到学生之中,和同学们共同来思考问题,而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重视初中生在课堂教育中的主置,唯有如此,学生才会由于得到尊重而出现较强的学习热情。第三,借助师生之间的朋友关系,不但有助于和学生产生良好的沟通关系,而且还有助于和学生之间建立互动的桥梁,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质量。

3.2引入数学观念,提升教育效率:在初中数学教育中使用渗透思想,提升同学的数学逻辑思维水平,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慢慢的认同数学逻辑观念,提升初中数学教育效果。在开展渗透思想讲学过程,老师需要先试试渗透划分,进而提升他们的分类观念,老师应该指导同学使用分类思维去处理数学问题[2]。例如,老师在教学图形时,能够知道学生结合图形的特征和图形彼此之间的关联来讲解,按照图形的外形与特征来分类,使同学从划分的环节直观体验,利用分类观念去处理图形难题。另外,在数学教育环节,有许多定理法和其他数学式子,均全面展示了数学的分类观念,因此,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加强学生学习分类的观念,结合实际的数学难题,进行研究、探讨,经过小组竞答等模式获得问题的结论。

3.3培育初中生的探究水平与自学水平:在新课改环境下,初中数学教育环节需要从根源上转变以往的“填鸭式”、“灌输式”教育方式,应该突破以往的重教材内容教学而忽视自主学习水平培养教育模式,需要以培育初中生探究水平、自主学习水平为主[3]。据调查显示,数学教育和学习基本上是在发现和探究中培育初中生的自主学习思想与能力,经过同学的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方可达到真正数学教育效果的提高,方可达到高效课堂创建的目标。所以,教学过程中,需要指引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全面激发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4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得知,初中数学老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提升初中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通过渗透思想引导初中生,使学习和现实生活关联在一起,深入创建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梁春梅.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和实践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30):128-129.

[2]郑银萍.应用“慧学云”平台开展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新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08):30-32.

[3]高振杰.关于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5(16):216.

对分课堂教学篇4

我校小学三年级学生开始开设英语课程,由于农村小学英语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学生的思想观念尚未转变,普遍认为在小学阶段只要学好语文、数学,万事就OK了,还没有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刚刚接触英语时,由于对新事物的好奇,兴趣高昂,随着教材难度的增加,学习了一段时间的英语后,部分学生开始感到学习有困难,课堂中无法跟上教师的步伐,时间一长,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对自己也逐渐失去信心。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部分学生因接受能力强,学习习惯良好,加上家长的重视,课堂上感到“吃不饱”,而有些学生则相反,上课感到“吃不了”或“消化不了”。同一班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而且是越到高年级这种差异越严重。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的放矢地教学,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避免两极分化的现象进一步扩大,基于这种情况实施分层教学就非常有必要。

二、具体操作

1.学生合理分层。分层教学中,学生分层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不要硬性规定,也不提倡按照学生的成绩重新排座位,特别是小学生,他们非常在乎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可以说大部分小学生的学习就是为了教师的表扬和奖励,当他们被教师鉴定为差生时,很可能会放弃努力。所以,分层教学中,学生的分层应该是松散的、弹性的、自主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2.课堂教学内容分层。它是分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各层学生确定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并自主学习之后,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分层指导。我采取的方法是:对C层学生着重培养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并能实现初步的语言交际;对B层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对A层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当然,同样的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有所不同,不能强行规定学生应该达到哪个教学目标,只是规定每个学生都必须达到的最低基本目标。然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目标层级。当学生完成相应目标的学习任务时,鼓励学生向更高一级的层次目标挑战。

3.作业分层。与前述各个层次相应,课外作业也可分为三种。一是为后进学生设计的补缺题,二是要求全班都能够完成的练习巩固题,三是为优秀学生设计的深化题。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了自己的作业后可试做高一层次的题目。

作业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另一重要环节。由于课堂教学目标不同,为巩固所学内容所设计的作业也应有所不同。如在《牛津小学英语》6AUnit6PartA的作业布置中,我要求C层学生能够认真听课文录音,熟练地朗读课文,要求B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要求A层学生能够围绕给出的节日名称进一步创编新的对话。并鼓励各层次的学生在完成本层次作业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其他层次的作业。五、六年级学生在对课文的背诵上,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也是不同的,C层学生可以分三部分背,A、B层学生要求全文背诵。

4.评价分层。每个人都有成功的需要,如果一个人长期得不到成功的满足,就会自暴自弃失去进取精神。学生也是一样,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成功的机会,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情绪。C层的大部分学生就处于这种状态,他们追求学习上的成功的欲望已被长期的学习失败所埋没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关键在于教师怎样看待成功和为学生提供了多少成功的机会。

分层评价的要点是对后进生以表扬为主,使其得到成功的激励。同时,对中等生可以鼓励为主,对优秀学生则可用评价提高其竞争意识。评价重在指出学生学习上的成就和问题,而不以名次为手段。对测验中不达标的学生可以允许重考,次数不限,直到达标为止。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必追求完全的层次化,教师应掌握一种让学生几乎察觉不到的分层教学的艺术。在教学内容、时间、训练上巧妙地分配穿插,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完整统一,使各层次学生得到充分发挥,各得其乐。

对分课堂教学篇5

关键词 对话视角 小学数学 拓展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小学阶段数学学习情况将对后续数学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数学本身所具有的高度抽象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然而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兴趣低下、走神、开小差等缺点。而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与教师建立了一个互相平等的沟通平台,在教学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教材对话等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有自由的发言权、主动权,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1创设情境,设置悬念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采取讲授新课。习题讲解。这种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和枯燥,再由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难集中,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兴趣低下这种现象,也就是说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那么专家引进对话视角,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境为学生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间在课堂上的交流。比如,教师在讲到“认识周长”这一教学内容时,讲课前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知道‘周’是什么意思吗?”这时学生可能回答“姓氏”、“星期”、“周围”、“一圈儿”等,教师据此可为学生引出教学内容“周长”。在讲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周长是什么意思,以了解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情况。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并引出周长的概念:“首尾相连的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通过多媒体求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讲解。通过这种师生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2联系生活,激活思维

教育来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其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通过具体的策略,让学生从数学教材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课堂教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激活学生对教材之间的对话,最终使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例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中,事实上,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已经不陌生了,如超市物品的价位表都是以小数的形式呈现的,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发现并搜集生活中的小数。”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可能会思考小数为什么这样写?然后,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为学生布置自学任务:“预习课本,也可以查阅相关学习资料,讲一讲小数为什么这样写?小数点前、后的数字分别有什么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自习的过程中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学现象有初步的理解,如超市价位表、自己的成绩等。

3巧设疑问,启发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探究性的话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然后引导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互相启发,在合作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讲到“三角形中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知识点时,课前,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别、性格等将与班级学生相近水平的学生平均分在各组,且尽量保证各组学生男女比例相同、性格互补,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然后教师可以给每组学生每人准备三根小木棍,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三根不同长度的小木棍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一下。这时,有的学生发现可以拼成,而有的学生发现不能拼成。这时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学生1猜想:两根小木棍的总和等于第三根才可以拼成;学生2猜想:随便两根小木棍的和大于第三根长度才可以拼成。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之后,再次通过实验验证猜想,这时学生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做出总结。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实验形式,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

总之,在对话视角的模式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更多的增加了师生互动,教师可以通过情景、现实例题等更多的产生师生对话,借助教材探究数学问题和小组讨论加强生生对话。那么这种对话不是平时随意的对话,教师需要做到引导和形式多样化新颖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 许步亮.做一个多才多艺的班主任[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

[2] 任利,李艳红,王鑫.呈贡大学城周边环境对学生安全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思考[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

[3] 卢丽丹.自主探究须待“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对分课堂教学篇6

关键词:对分课堂;实验动物学;营养学

一、对分课堂的基本理念与推进程序

对分课堂是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模式。它的基本理念是教师与学生对分课堂,将传统的师生时间分割为师生与生生时间,让学生将部分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以此推进上课效率。它的主要推进程序为:1.老师精讲。在以往教学计划的一半时间内完成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讲解,并完成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2.学生内化吸收。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构建的知识体系进行学习和思考。主要推进程序为“亮”“考”“帮”三项工作,“亮”也称作“亮闪闪”,主要是向小组同学展示自己收获的知识点;“考”也称作“考考你”,是把知识点用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进而考察同学;“帮”也称作“帮帮我”,主要是把不懂或想要了解的内容,在讨论时求助于同学;3.课堂讨论。在学生课堂讨论环节,学生们要以小组的形式分享自己“亮”“考”的成果,在回答他人考的同时帮助他人解释、解决“帮”中的问题。成功的对分课堂效果将会减轻教师教学负担,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最重要的是提高教学质量。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选取的样本

本次教学改革的研究对象我们选取了广东医科大学基础学院2016级生物技术专业(3)班和(4)班两个班作为对分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班。(3)班学生30人,(4)班31人,共61人,每周安排2次课,每次两个课时。《实验动物学》课程共9个章节,在第4章实验动物营养学中我们引入了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严格按照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三部曲:1.教师讲授;2.学生消化吸收;3.组织小组讨论三部分进行授课。教学完成后通过设计调查问卷结合考卷分析,对此次的PAD课堂效果进行评价。

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选取的具体操作

(一)教师的课时安排

在第7周星期五教师进行课堂精讲。根据对分课堂的基本理念和主要推进程序,由作者讲述实验动物营养学重难点。讲授的主要内容是:一般饲料中的六大营养素、实验动物营养需要的特点和饲料营养素对动物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构建新知识框架。在讲授过程中我们不进行互动与讨论,讲授完成后进行任务的布置并结束课程。

(二)学生内化吸收

我们尝试的“隔堂对分”模式[3],在第7周星期五课后至第8周星期二课前为学生内化吸收的时间。由于是第一次尝试使用对分课堂,我们简化了张教授操作程序,不在对分课堂系统中完成作业,而是自建小组微信群进行“亮”“考”“帮”环节。

(三)学生课堂讨论

在第8周星期二学生进行课堂精讲。在讨论环节阐述自己完成的任务,学习的资料及遇到的问题等。讨论阶段包括4个环节,即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自由提问、教师总结。

四、对分课堂实施效果分析

经过这次课程的实践,作者对生物技术专业(3)和(4)班全体同学做了问卷调查,随机抽取10名同学做了质性访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来了解PAD教学模式在实验动物营养学章节中运用的效果。

(一)教师个人感官体会

从个人角度出发,作者觉得对分课堂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先苦后甜的提升。因为教师实际上课时间缩短了一半,表面上看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而实际上作为一种新创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以前的泛泛而讲,讲授难点从课堂转移到了课后。所谓的“精讲”,需要教师更认真的查阅资料,更精炼的浓缩语言和更精辟的进行讲解。而真正的难点还在于引导学生建立新知识构架,我们需要非常认真的思考如何让学生建立一个新的、全面的并与专业高度匹配的框架。这个框架还需要是开放性的,才不至于禁锢学生的思想,才能让他们学有所用。但是这个辛苦在讨论环节得到了实际效果。在讨论环节中,教师得以真正的减负。从以往满堂急躁的唾沫横飞到现在课堂最后二十分钟文雅的进行授业解惑,不仅是工作量减少了,心态也美好起来。同时,在课堂上我们能从学生的侃侃而谈和苦思不解中挖掘出真正适合他们的“重点”“难点”和“兴趣点”,这些将是我们下一年度精讲最切实际的资料来源。如果老师能够利用好这个环节,对我们以后的精讲会有一个大提升,长久下去将会形成质的改变。

(二)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了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4]。其中,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饲料中的六大营养素、实验动物营养需要的特点与饲料营养素对动物实验结果的影响。基本技能是如何挑选合格的实验动物饲料和不同的实验要求相关饲料配方的设计。根据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涵,结合营养学的课程目标,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量化统计。绝大多数同学在营养学的对分课堂中能够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这一结论也非常吻合。在质性访谈中,超过一半的学生都觉得课后的内化吸收非常必要,这一过程比简单课后有趣且有效。他们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开阔了自己的知识领域,为以后进行科学实验打下了基础。同时,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也促进了同学间的联动与友谊。无论是量化统计的结果,还是期末考试的试卷分析,抑或是质性访谈的结论,都说明在这次营养学课堂上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高质量地完成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三)学生学习与过程的掌握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是指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一些方法,如合作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探究学习的方法[4]。根据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结合营养学的课程目标和课程性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量化统计。。从前文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理念的分析来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具体的学习方法。量化统计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形成了呼应。学生们在对分课堂教学中,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的方式,主动寻找自己需要或者感兴趣的知识点。这在课下内化吸收环节、课上小组讨论环节体现的尤为明显。在质性访谈中,一些学生表示“亮”“考”“帮”三项工作特别让人兴奋。学生为了使自己“亮闪闪”,查阅、分析与总结资料,最后形成具有个性的展示材料。在无形之中就会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考”住别人,想尽各种方法提出了非常有前瞻性的问题,能令教师眼前一亮。再也不是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我觉得是什么,我怎么证明我的观念。总之,通过量化统计和质性访谈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课堂上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引导学生完成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达成情况

在这一维度的目标中,情感主要是个体对他人和社会的积极情感。态度则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4]。根据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结合营养学的课程目标,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量化统计。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实验动物的价值、科研工作等问题。质性访谈的结果与量化统计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是十分相似的。在访谈中,许多同学表示,要完成“考”和“帮”的工作,就需要特别关注实验动物与科研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前沿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会对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形成理性的情感和态度。有的同学说,在小组讨论时,我们实验动物对科研工作的发展,实验动物学教学对学生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五、结束语

对分课堂教学篇7

【关键词】对话教学 目标清晰 幽默趣味 动静相存 立意创新

对话教学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的、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革命,它包括:互动的、交往的教学;沟通的、合作的教学;创造的、生成的教学;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这是新课程标中的要求。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对话课堂教学上,教师不再是霸占课堂,独自表演,学生不再是洗耳恭听,鸦雀无声。而今的英语对话课堂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启发教学为主,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学生要能够听得明白,学得轻松,尽情投入到教学中,使对话教学的内涵能真正地得以落实。

笔者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做一些分析并浅谈一点体会。

一、目标清晰的对话教学

一位教师在教8B Unit 4 A Charity Show中的Welcome to the unit时,先用卡片进行单词、短语教学,然后用图片呈现fund-raising activities多种形式,将这些图卡教学资源进行“再加工”、“再利用”,呈现一个个的情景,让学生根据情景创造对话,去体验raise money for charity的过程。在对话教学中,教者意在指导学生要积极地想方设法去为慈善作贡献,而且要引出中国的慈善组织。学生小组展开活动,课堂顿时热闹起来。但仔细聆听后笔者发现,学生之间对话的并非围绕在中国有哪些慈善组织,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图片中可捐什么东西上,因此活动的效果并不理想。

教者“精心”设计的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为什么?这一活动实为一次合作任务,而在合作的过程中合作的交互性、互不够,主要原因为教者在设计活动内容时未能紧扣教学目标,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关注的是可捐什么东西而并非是帮助的方式和话题的延伸。

在对话教学中,要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对话教学中,我们的设计要体现出教学的清晰性,操练及拓展的内容要在对话的基础上进行,而不要拓展得太广。如果扩充内容太多,学生不能把握住重点,不知如何记忆。我们应该立足课本设计教学活动,进行操练并适当拓展,这样学生就清楚重点是什么、该操练什么,并边学边用,学用结合。

二、幽默趣味的对话教学

课堂上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学生却无动于衷,只做旁观者,这不得不让人深思。老师看来是自以为努力准备了,却为何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其实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课堂灵动起来,不得不迎合学生们的口味,投其所好,方能解决以上的尴尬场面。初中学生喜欢做中学,学中玩,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可以根据内容适当采取一些猜谜、实物展示、表演、游戏、简笔画、讲幽默小故事等教学活动来调节课堂氛围。例如:

9B Unit 2 Robots中的Welcome to the unit要求讲授What can a robot do?的对话课,由于其构思巧妙,设计新颖且活动富有实效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者将抽象的、遥不可及的事物具体化了,让学生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又可以自由发挥。教师借助玩具模型并运用拟人化方式交流,表达时学生毫无顾忌。农村的初中生在英语课堂上怕开口,怕出错,用这种模式,能克服这样的心理。

孩子的心,教师的心!如果你的教学能赢得孩子的心,这就是成功的一半了。由于该活动形式符合学生心理,活动组织有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别出心裁地将对话内容设计成人与物交流,对话活动趣味性大,实现了教学实效与活动预期效果的一致。这样让学生在新颖、有趣的活动中运用,真正做到在学中用,练中用,以达到综合语言运用的目的。

三、动静相存的对话教学

英语对话教学中的“动”,是指朗读、对话,游戏等;“静”,是指学生的听、看、写、思考、想象等。“静”的范围应包括课前预习、课中思考、课后复习。

8B Unit 6 A Charity show中的Welcome to theunit要求讲授How can we help people in need?的对话课。教者精心设计了相关海报,意在学生能脱口而出他们是什么样的弱势群体。可是没有预习的学生怎么能做到呢?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强调预习,也就是在进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课堂教学活动之前,一定要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教师只要待学生预习之后,给他们纠正,补充,阐发;唯有如此,学生在预习的阶段既锻炼自己读书,在讨论的阶段又得到切磋琢磨的实益,他们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才会渐渐养成。”

接着在回答“如何帮助他们”时,教者未留时间让学生思考,且学生用单调的、一成不变的句型来作答,一是思维比较局限,二来同义句式未能体现出来,失去一个很好的操练机会。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难以条理化地掌握知识,其良好的英语思维也难以形成。如果教者能及时提醒学生“Can you answer the question in another way?”让学生思考后再回答,学习气氛要更浓一些。对话教学中的动“多”静“少”,若一直处于动态,缺乏教师适时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过程,就会造成教学琐碎零乱和课堂无度无序的失控状态。课堂对话不能等同于我们平时的聊天,它不仅仅是调动我们平时积累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深化文本、活跃思维、提升思想的过程。只有每一个学生都对文本作了深入的思考,有了自己的独特体验,在交流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澄清思考判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提高思想认识。“动”,活跃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静”则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因此,英语对话教学中做到动静相存、动静有致,既减少了“平”、“淡”、“直”、“浅”,又提高了英语对话课堂的教学魅力和课堂教学效率。

四、立意创新的对话教学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重中之重。英语对话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会所学课本的知识,更是要求学生学会在不同场合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真实的所见、所想、所感。

9A Unit 3 Teenage problems中Reading涉及中学生无法平衡好学习与爱好之间的关系。教者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让学生在毫无设防的情况下脱口而出。这样不仅锻炼他们的胆量,又操练了口语,从而增强了他们的信心。

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全盘否定原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在原来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符合新课标的做法保留,对不符合新课标的做法进行剔除,再有创新性的渗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做法。所以在英语对话课堂上,应该千方百计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赞扬鼓励学生一问多答,异想天开,标新立异。让他们通过启发,讨论,体验等教学活动,拓展视野,开发英语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敞开思路,尽情发挥。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初中英语教学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为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服务。教师在设计对话教学活动时,只有真正关注到对话的实效性,才能有效提高对话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491-494页

对分课堂教学篇8

【关键词】对分教学 教学应用 大学英语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把知识传授时间和讨论时间分隔开来,通过给学生安排一次自主学习的时间,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消化吸收,注重学生批判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分课堂既有传统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作用的优势,同时还结合了启发式教学,强调小组讨论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教师一直在尝试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其效果却微乎其微。当今社会大学英语课堂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要方法,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没有动力学英语且自制力差,在老师看来只要学生来了就行,至于课上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则可有可无,不被老师所看重,因此学生们很难对英语产生兴趣。与此同时,在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大部分学校只注重过程性考核。在某些大学,老师会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讨论,但这种当堂谈论在没有给予学生充足准备的基础上,带给学生焦虑感,也未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知识讲授阶段。第一阶段为老师讲授知识的阶段。老师先对本单元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进行详细的讲解,为同学们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每部分的大意,并通过设置情境的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与此同时老师要对课文中的词汇用法进行讲解,对于部分长难句,老师要对其进行结构上的分析,并在其中穿插些技巧性的知识。在这个阶段,老师必须要求学生认真做好笔记,约束课堂纪律,不能让学生在下面摆弄手机,但不需要提问学生任何问题。

虽然第一阶段要进行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但老师不能把重难点知识全部讲透,要讲一半留一半,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空间,借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讲解虚拟语气的知识点时,课文中用到的是如果与过去事实相反,应该用怎样的句型结构来表达,即从句的谓语动词用“had+过去分词”,主句用“should(would,could,might)+have+过去分词”,但如果与现在和将来事实相反的情况,应该使用的虚拟语气结构并不需要进行讲解。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而在这个阶段学生和老师的角色并没有被改变,老师依然是传统的讲授者,学生也依然是知识的接收者。

2.内化吸收阶段。在这个阶段,老师需要适当地给学生安排一些作业,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而安排了作业老师要在收上来后进行批改,不能让作业的布置流于形式,批改后进行评价反馈。学生在这一个阶段需要对老师前一阶段所讲的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学生要在第一阶段有所收获才行。学生也可以列出自己之前听课时不理解的有疑问的知识点,在课堂讨论环节向老师求助。对分课堂强调的是有准备的讨论,老师布置作业也是为了学生在课堂上时可以有讨论的内容,不会让学生因为没有准备的讨论而产生焦虑感。有了讨论这种形式的鞭策,学生也会认真准备作业,在这一个阶段老师是评价者,学生是发现者。

3.课上讨论阶段。在课堂讨论阶段,因为学生完成了自主学习,再加上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可以为学生安排课堂时间进行讨论了,学生可以对上一节所学的知识点和心得体会进行讨论,也可以对课后习题进行探讨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讨论时间不宜过长。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那也可以说班里没有完全一样的学生。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上的差异,不是班里的所有学生都有相同的英语基础和知识掌握程度,也不是每个学生都有相同的性格,乐于参与进来。因此老师要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不认真参与的可以在之后让其单独起来发言。讨论结束后老师要对作业进行点评,然后每组派一名成员进行提问,老师需要把小组中存在的问题或者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再讲解。最后老师进行总结。整个讨论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这是传统教学所不能带来的优势。

虽然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短板,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但在运用对分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对教师也无形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能正确回应学生提出的问题。因此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对如何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分配讨论时间、提高小组讨论的效率及过程性考核中如何评价学生等问题做出进一步的思考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张博雅.对分课堂: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科学与财富.2015(12):803.

[2]宋德发.如何走上大学讲台-青年教师提高讲课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研究[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3:540.

*课题来源:2016年度包头医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课题名称:基于“对分”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研究,立项编号:BYJJ-QM 201680)。

上一篇:ct诊断论文范文 下一篇:乡村建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