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段作文教学范文

时间:2023-12-08 05:25:37

高段作文教学

高段作文教学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高段;作文教学

目前,在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对作文提不起足够的兴趣,写出来的东西缺乏灵性,内容空洞,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加强对小学中高段作文教学的分析研究,以期更好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我们当下所要研究一个重要课题。

一、不断加强学生对作文写作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个内在动力,只有学生对作文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才能去愿意写作。因此,在小学中高段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从而让学生愿意去写作。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加,学生对教师口中所说的一些名人作家也更加感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些名作家的写作趣事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们听,从而在思想上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其次,游戏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学生的这一特点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把一些学生喜欢的小游戏带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在玩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说话、思维表达能力的激发。

二、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

小学中高段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常常会觉得“无话可说”,或是不知道要怎样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不知道要怎么样语言进行组织。在教学过程中,尽管老师将写作知识、写作要点进行了传授,但是这种抽象的写作知识很难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认真、积极的观察,可以是对身边的人进行细致的观察,也可以是对景物、事物的观察,总之,观察的对象一定要是学生身边常见的,学生所熟悉的,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从而更好地克服学生无话可说的缺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内心的想法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述,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比较活跃,想法有时候也比较奇特,而语言组织能力的欠缺往往让学生不知道要如何将这种奇特的想法表达出来,从而给学生一种无话可说的假象,因此,在小学中高段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语言组织、思维组织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加强对多种教学形式的采用

在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往往是把学生禁锢在了小小的课堂中,学生重复着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使得有趣有教学内容也失去了应有的风采。在小学中高段教学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他们对事物的发展也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在逐渐形成。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加强对多种教学形式的采用,更好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出来。可以通过对活泼开放的实践课的组织,更好地去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得作文教学课堂更加充满活力。这样学生可以在一种兴奋的状况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文教学中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的发挥。

四、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在作文写作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不断加强对课外阅读的积累,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才能感觉到有充足的语汇量去将自己的想法真切地表达出来。因此,在小学中高段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去体会,把阅读到的一些精彩的片断进行摘录,也可以将自己对所阅读到的内容写一下所想、所感,这样不仅仅可以在阅读中起到写作的练习,而且也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这些阅读所感、所想,必须是学生真情的流露。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在对课外读物的选择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习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去读的读物,可以是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读物,也可以是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积极作用的作品,这样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可以加强对语言词汇的积累,从而更好地丰富写作词汇,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五、用恰当的方式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激励,创新作文讲评方式

高段作文教学篇2

观察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学会观察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因此,一定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初教观察时,题目要小一些,窄一些。如,写《我的妈妈》一文,可围绕妈妈的脾气这一方面来写。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长时间、多角度、多侧面地观察和思考每一事件中妈妈发脾气时的表情、语言、动作,同时细心揣摩妈妈当时的心理活动。在分析、归纳妈妈脾气特点的同时,小学生自然会从妈妈的“脾气”中获取独特的感受和发现。这样,文中的妈妈才能鲜活,文中的语言才能更充分体现小作者独特的见地与习作个性。

在此基础上,教师一定要坚持有针对性地布置一定量的生活观察作业,让学生留心观察不同类型、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人的言谈举止,观察熟悉的各种事物。每次观察前,教师都要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一些观察方法,确定观察重点。当学生灵活地掌握观察各种事物的各种方法后再放开,让学生自己带着各种问题去观察、去体验、去分析、去研究。久而久之,也就不愁作文的无米之炊了。

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一定要走出传统、说教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去亲近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因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养成了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才能在习作时从大脑中提取所需要的素材。

二、在生活中学习语言

众所周知,《圣水湖畔》、《刘老根》等电视连续剧虽数次播放,但始终有相当多的“粉丝”百看不厌。稍加分析就不难得出结论,是剧作家何庆魁把反映家乡人民生活,特别是具有浓郁东北地域特色的方言土语(生活中的语言)演绎得入木三分,观后自然令人倍感亲切,引人入胜。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依笔者之见,要鼓励学生在作文时吸纳生活中那些鲜活的、原汁原味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赋予个性与共性的生活语言。毋庸置疑,生活中的语言确实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只要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进行“作文”与“做人”的指点;再则,随着学生知识的扩充,视野的拓宽,他们自然会对生活中的语言加以筛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需要教师做的关键是要对小学生进行语言敏感度的培养。因为,人的灵性和悟性的开发非常重要,倘若小学生对自己所接触到的语言敏感度增强了,就能在生活中有效地吸纳具有个性与共性的语言,作文时才能活化语言,使这种来自“原生态”的作文语言更具特色,更具生命力。

三、在生活中学会思考

不深入生活,不认真分析自己所观察的人、事、景、物的特点,是写不好作文的。所以,教师要训练小学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要写一个人,不仅要思考这个人的做事过程,还要思考这个人在一言一笑,一悲一怒中所反映出来的内心世界。让学生通过思考,把自己在观察中所获取的记忆表象进行认真梳理和重新组合。换言之,每次观察前,在教师的指点下,让小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观察体验,捕捉细节,思考细节。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更有深度、广度和高度。长此以往,小学生自然会对一件事情从多角度去分析与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促使他们的作文更具创见性、独特性和新颖性。

四、在模仿中写作文

法国文学家弗劳贝尔曾说过:“每一个物件只有一个名词可以称呼,每一个动作只有一个词语可以表达,每一种形态只有一个形容词可以临摹。”毫无疑问,模仿是人们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一个必要过程。因此,教师在作文指导或学生平时练笔时,一定要相机出示一些语句、片断、篇章让学生去模仿:如何谴词造句,如何书写句段,如何安排结构以及采取何种写作手法等。初始训练时,可以让学生直接套用。积累多了,小学生的作文语言自然就流畅了,作文的方法自然就灵活了,作文的能力自然也就增强了。

五、在作文时想细节

作文教学的难点是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是要想好人、事、景、物的细节;二是一定要三改其稿。

写好人、事、景、物的细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描写人物时,一定要抓住人物的特点,选择最能体现人物品质的典型事例来写,如“热心助人”、“热情好客”、“勤劳善良”等,为了让文章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就要写好一个人的外貌特点,人物的身份,健康状况,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等;记事作文一定要写好自己亲眼所见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可以是高兴的事、离奇的事、窝心的事、可恨的事等。一定要写好重点段,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得详细、具体;写景作文的训练,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具体描写景物的“大”、“小”、“多”、“少”、“美”、“丑”等。描写景物要有层次,可以采取移步换景的方法等,要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三改其稿是:初稿形成后放置不动,第三天、第七天分别进行二改、三改。学生自己认为内容确实具体了,语句通顺了,再交给老师看。

六、因地制宜写作文

农村孩子最熟悉农村中的人,最熟悉农村生活中的事,最熟悉农村中的物。因此,农村小学最宜写反映农村特点、体现农村特色内容的作文。学生可根据教师给定的作文题目,通过调查、走访、观察去获取第一手材料。可选择的题目有《新式烤烟房在小屯落户》、《四轮车――综合农机具》、《杏果红了》、《高高的玉米栈子》、《放鹅归来》、《收玉米》、《小屯的早晨》等。

七、培养兴趣促作文

常言道,抓住了兴趣,也就是抓住了人生良好的起点。因此,首先一定让学生喜欢作文,只有喜欢作文,才能有兴趣写作文;有了兴趣去写作文,才能写好作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笔者以为,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因为鼓励可以激发一个人恒久的兴趣,甚至可以决定他一生的选择。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的作文;把好一点的作文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学校广播站要开辟《写作天地》栏目,定期播读学生的习作;学校创办文学社,分期刊登学生的作文;推荐到一些期刊、杂志上公开发表以及物质奖励等。

高段作文教学篇3

一、坚持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我们深深认识到,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 “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本学期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立足校本,有计划、有步骤进行校本培训,措施得力,目标明确,形式多样。要求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及《数学教学理念》教材教法等,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教学中的热点和冷点教学问题,从而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认识教学新策略,并组织教师利用新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教师从经验型向专业型、科研型转变。

教师们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中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们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我们在学期初教研活动计划中提到,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本学期,我们组每位老师都能认真按照“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分头做课、共同评议——反思总结、内化吸收”的步骤进行工作,听课后认真评课,及时反馈。一学期下来我们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本组教师能严格执行课程政策,认真落实教学计划。贯彻落实学科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检测评价、课外辅导等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常规。每次公开课,老师们都能认真研究教材,写出教学设计和详细教案。教研组尤其重视评课与反思环节,在每位老师讲课之后,教研组都要在组内开展认真的评课活动。大家本着负责的态度,畅所欲言、认真点评。组内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真正做到优质资源共享。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共同研究和交流了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教学的目标、教材编写思路、教学策略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了课改背景下的“应用题”教学的基本结构模式。

在切实抓好教学常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我们努力配合年级组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教师们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都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适合的知识,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三、切实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在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的同时,提高全组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质量。

事实证明,切实有效地开展集体备课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途径。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和前提。我们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办法。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集体备课主要由组长负责,每次备课由1名教师选定一个课题并主讲,明确本课题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基本习题,参考教法等。然后,各位教师进行讨论,在集体商议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系统的教案和学案。教案和学案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撰写教案,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后达成共识,之后形成文字形式的教案或电子教案,并制作课件,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做到了教学资源共享。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每个月教师都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写出有质量的教学反思。同时各年级的教师在其他教师的参与下每月至少写一个高质量的集体备课的教案。

四、存在的问题:

1、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有待提高,今后我们应在这方面加强学习和训练。

2、教师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中青年教师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科研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识。

4、加强教师网络技术培训,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水平。

教育改革、教学研究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总之,一学期以来,数学组教师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深深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以及学校其他学科老师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取得的。我们还知道,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让我们的教研工作更上一层楼。

· · · · · · · · 

高段作文教学篇4

一、语文组围绕课改所做的工作

1、对课改前两个阶段存在问题研讨分析

为了扎实做好课改工作,使课改真正得到提高推广,我们语文组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前两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认真分析,意见逐步取得一致:课堂教学只有改革,才能有出路。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是正常的,不改革,课堂教学也会存在很多问题。有问题是好事,它可以促进我们思考,问题的解决,又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所以,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点。

2、认真抓好集体备课

做好集体备课是课改成功的前提。上学期,我们的集体备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形式主义,这学期,我们实行学科组长负责制,备课内容细节式(即针对学生展示问题的设计,展示环节的处理等进行研讨),课堂展示同构式(即平行班级展示内容要基本一致,展示内容要和教案基本一致),教学反思研讨式(可以不记录,当然记录更好,必须随时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基本上解决了集体备课中的形式主义,集体备课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3、抓好公开课教学

公开课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器。语文组的公开课教学实行双线并进式:按年级顺序编排的公开课教学序列是一条线;随机拍门听课(由几位没有课的教师组成听课组听课)又是一条线。这样就有效的防止了公开课搞课改、常规课还原现象的发生。在评课中,本着激励、提高的原则,既要找出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要指出教师在本堂课中取得的成绩,以激发教师课改的能动性。

二、语文组在“课堂教学改革推广提高阶段”取得的成绩

1、教师的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经过本期课改,教师由原来对新课堂的不适应到现在驾驭课堂得心应手,教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新课堂中,教师讲的很少,但是备课任务却更重了,对教材的研读更深入了。以前只是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学生,而现在的课堂,不确定因素增多,对教师的知识积累、课堂应变、教学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习、研究已成为语文组的基本氛围。在我校对外展示的公开课中,语文组教师是最主要的生力军。截止到现在,语文组教师在对外交流中,已有32人次承担公开课教学任务。其中,在联片教研中,刘学成、李保义、郑丙林、许成中、程有坤、廉殿军六位教师的公开课,受到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县教研室葛维春主任听了李保义的公开课后褒奖:“胡总语文,教学长城”。

2、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大幅提升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质量好起来”是我们教学改革初衷。检验一种教学改革是否成功,当然要看学生的变化。通过本期教学,学生参与课堂展示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展示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语文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课堂展示,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浓郁的竞争氛围,学生为了不输于别人,投入的时间、精力更多,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都得到强化。学生的积累进一步丰厚,搜集信息的范围更广、渠道更多,语言表达更准确、精炼、流利,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别人的展示中,受到了启发,学会了思考。

三、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对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处理得不够好

语文教学中,展示的学生多,展示面广,学生得到的信息多。可是由于展示的内容多,很多问题便不能够深入研讨,教学停留在浅层次上,不利于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如何正确把握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的关系,是语文组下一个课改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

2、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

高段作文教学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 段落分析 阅读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2)11-0026-02

作者简介:蒋曦(1972―),女,上海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无锡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现代文个性阅读、有效阅读,诗歌鉴赏和高考作文写作。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让学生和教师较为头痛的部分,学生在阅读时会出现很多问题,其阅读能力的提升也较为困难。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要重视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段落分析法。

一、段落分析教学法概述

“段落教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在1994年正式出台。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这种教学法不断完善。但是现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仍然过于重视对文章字、词、句的分析,这种分析方法跳跃性极大,不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而段落是组成文章的重要部分,所以我们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就要加强对段落的分析。

一般而言,段落分析法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进行段落分析,一个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段落分析。本文主要从阅读教学角度来分析段落分析法的重要作用。

在使用段落分析法时,我们首先应该明确段落的含义。从阅读分析的角度来说,段落就是文章的一部分,段意就是文章思想的构成,所以在理解全文的思想之前,我们要了解每一段的段意,要理解文章各部分所要阐述的含义和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将段与句群的含义混淆在一起,但是实际上句群并不能代表段落,也不能认为分析了句群的含义就是了解了段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段落中包含的内容要比句群更加丰富。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段落教学的真正含义,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段落分析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

(一)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想

在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使学生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就要采取段落分析法,要带领学生一段一段地去阅读和分析。比如在学习《像山那样思考》这篇文章时,作者以狼、鹿、牛为例介绍了生物在自然界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人们对自然的破坏。如果教师不带领学生进行段落分析而只分析重点词句,就很容易让学生认为这篇文章只是介绍人们对自然的破坏情况。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产生疑惑,认为文章内容与题目并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如果教师从段落分析的角度入手,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此文的含义,明白作者所要阐述的思想,也就是人们要像山一样尊重各种动物在食物链中的地位,要保护自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二)通过对重点段落的分析,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

在进行段落分析时,教师可以重点对一些重要的段落进行分析,分析这些段落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布局,把握文章的主旨。比如在学习《奥林匹克精神》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朗读,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将整篇文章划分为三个部分,并且找到文章的主旨段落。通过对这些重点段落的分析,学生就可以更好地了解此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即奥林匹克精神所表现出的人文精神,这样学生再分析一些词句时就会很快理解其所表达的含义了。

(三)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分析各段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比如过渡段、主旨段、叙述段等,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从整体上分析文章的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各段的含义,就可以慢慢提高自身的阅读分析能力。这样经过长期的练习,学生再阅读整篇文章时,也可以快速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这对于理解学生文章中的一些难句、长句也是十分有利的。通过段落分析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四)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写作和阅读表面上是两个不同的部分,但是如果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能够从根本上理解文章的含义以及布局方式,也就可以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使文章的整体结构更加完善,使笔下文章具有一定的内涵。所以,段落分析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推行段落分析法

(一)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研究

在进行段落分析时,教师必须要对文章有一个整体把握,不能脱离原文进行分析。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脱离原文进行分析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教师在进行段落分析时,只重视几个重要的段落,却不重视段落与整体文章的联系,这是十分错误的做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文章整体进行深入研究,要认真分析整个文章的结构,以及各段落的层次,将段落分析与文章整体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另外,在进行段落分析时,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文体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比如《金岳霖先生》这篇文章,既有描写部分、抒情部分,又有记叙部分,对这些不同的段落,在分析时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点。

(二)重视对教学方式的研究

段落分析并不是一种死板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创新分析方法,避免使学生觉得枯燥。比如在分析时,我们可以采取“爆破法”,即教师可让学生先自学,然后对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分析,再将其融入到对整体文章的分析中去。再如“包围法”,即教师可以先分析文章的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然后再从整体上分析文章。实践出真知,教师可以依据不同文章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活力。

(三)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

在进行阅读训练时,教师不能只采取“一言堂”的方式,还应该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进行段落分析时,应该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开拓思维,自行进行段落分析或段落划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只要学生阐述得有理,就应该予以一定的鼓励,而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作为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要想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就要采取段落分析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这种方法,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不断对其进行创新。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戚光宇.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有效尝试[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9).

高段作文教学篇6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一些误区

作为当前教学改革中较为热门的话题,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成为有效推进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过程中,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代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为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没有做到科学领悟,出现了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媒体手段使用频率不当。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教学手段成为推进教学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但是,部分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走进了一个误区,认为多媒体使用次数越多越好,这样的理念导致语文课堂上多媒体的使用出现过度现象。高频率的使用反而影响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导致教学成效提升不快。

(二)多媒体手段运用反客为主。

虽然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成效的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教学中,师生互动始终应当是教学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教学手段只应当是其中的促进部分,而不是主体。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迷信多媒体教学手段,直接将成品课件进行照搬硬套,导致师生的教学互动被预先设计好的课件程序牵着鼻子走,本末倒置,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

(三)多媒体手段缺乏实用成效。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自主设计的教学课件更能够切合教学需求,促进效果更为明显,因此在教学中应当积极鼓励教师自主设计与制作教学课件。部分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方面,没有能够完全体现其自主性,尤其是自行设计制作的课件偏少,与教学活动结合的紧密程度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有效运用的探究

针对部分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够科学合理的现状,高中语文教师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争取做到针对性的改进与优化,着重在控制使用频率、选准使用时机、倡导自主设计等方面着手,提高多媒体手段使用成效,保证教学活动有效进行。

(一)控制使用频率,确保做到合理使用。

在多媒体的合理使用方面,我经过探究尝试,总结出较为科学合理的使用频率,一般情况下,一节课中多媒体手段的使用频率控制在三次以内较为适宜。例如在教授《荷塘月色》的过程中,我三次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时间间隔,以及次数控制方面较为合理,发挥了较好的促进作用。首先,我在教学活动一开始就以现在较为流行的歌曲《荷塘月色》作为铺垫,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出来。其次,我在教学中向学生播放了一段与文中描写的景物较为相似的景色的视频,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有助于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最后,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淡淡的哀愁”这一思想情感,我还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提高了教学成效。

(二)选准使用时机,充分发挥促进作用。

1.在语文教学趣味导入方面有效运用。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导入中,许多教师并没有在导入环节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是简单地切入,一带而过。这样的新课导入环节激趣效果较为低下,对于营造教学氛围作用不够明显,我在导入环节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帮助,教学成效较为明显。例如教授《登泰山记》一文时,我为了消除课堂上的沉闷气氛,以一段泰山风光作为新课导入的引子,一下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学生从泰山的秀丽风光中受到感染,对本课的学习活动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能够达到这样的导入效果,离不开多媒体手段的有效配合。

2.在教学信息补充方面有效运用。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中都希望具有充裕的教学信息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但是教材中无法满足教师对于教学信息的实际需要,就迫切需要教师进行各种教学信息的有效搜集与补充,我主要通过多媒体手段的帮助来实现这一目标,为教学活动补充生动形象的信息,尤其是通过多媒体形象演示,让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生动起来。例如在教授《长江三峡》时,为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长江三峡奇险而美妙的壮丽景色,我寻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帮助,在网络上专门下载了介绍长江三峡的秀丽景色的视频资料,选取其中与教学内容结合较为紧密的精彩场景,向学生进行播放,让学生对长江三峡的景观具有直接形象的了解,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增强兴趣,还能够为教学内容的理解提供直观感知基础,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3.在教学情境创设方面有效运用。

多媒体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创设教学情境,以影音演示的形式达到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的目标,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以及深化对学生的情感渗透与思想教育。例如在教授《纪念刘和珍君》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并在思想上认识反动政府的残忍,以及反动文人的下流,牢记“三・一八”惨案的教训,我采用配乐诗朗诵的方式开展教学,音乐的渲染加上有感情的朗诵,在教学中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学习理解成效有明显提高。

(三)倡导自主设计,有效提高针对成效。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保持与教学活动的紧密结合,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是成品课件所能够完全达到的,需要教师进行自主设计,进一步密切教学课件与教学内容及学生理解能力的联系。我在教学中,从两个方面提高教学课件的使用成效,一方面,针对成品课件进行修改完善,提高课件的适应性,更加适合教学实际需要。另一方面,尽量自行设计教学课件,并且依据教材内容及教学流程需要,适当下载有关影音资料,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展示,以此配合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

高段作文教学篇7

关键词:高效课堂 关注 起始课 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2)11-0046-02

作者简介:于彩芹(1964―),女,安徽滁州人,中学高级教师,滁州实验中学教研组长。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随着“高效课堂”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和广大语文教师的实践、探索,语文课堂的高效性在不断增强。然而在高效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偏差,那就是如何找准“教”与“学”的最佳契合点,即如何引领学生心甘情愿地踏进高中语文学习的圣殿。而关注高效课堂的第一课――起始课,则是一条必经之路。

所谓起始课,是指学生进入不同学段的最初学习时间。例如:小学学段的一年级、初中学段的初一年级、高中学段的高一年级这三个时间段的学习,均可称为起始课。它犹如一座桥梁,对前后两个学段的学习起关联作用,上好起始课将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以下角度对此加以阐释。

一、师生心态的衔接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及时了解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年龄段上说,他们仍然是初中生,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切忌用刚刚送走高三学生的心态对待他们。这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首先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期和高一学生的心态相对接,从而引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在高一起始阶段,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新环境、新教师带来的距离感、陌生感。教师要尽快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和智力以及他们学习语文的态度、兴趣和方法等。学生进入高一年级的第一个月应该是师生之间的磨合期,这一时期教师的引领作用尤为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三年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尽快使自己和学生互相适应,不能延长期限,否则沟壑难平,语文教学就会失去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初高中语文教材的衔接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尤其是高一语文教师,很有必要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而实际情况是,初中和高中是两个区别度较大的学段,它们几乎各自成为两个封闭的系统。这样不仅给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造成了障碍,而且对学生学习语文极为不利。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经常阅读初中语文教材,熟悉课文内容,争取在语文课堂中能适时地联系初中教材中的某篇文章的语言风格、艺术手法等,以期对现阶段学习中的重难点进行点拨、启发。这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使初高中知识上下贯通、前后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欲望。同时熟悉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也可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详略得当、繁简适宜。

高中文言文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虚词,虽然课文注释中已加以说明,但有的已在初中教材中出现过,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中“微斯人之力不及此”和《荆轲刺秦王》中“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两句的“微”字,课文中分别解释为“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但这一用法与初中教材《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微”一样。如果教师熟悉初中教材,那么在讲授这两课的“微”字时便可一带而过,这样就可使学生自然地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而使初高中知识点自然衔接,教师也省却了重复讲解的麻烦。

三、语法知识点的衔接

黄伟老师的《语文知识教学的更新与重建》[1] (P.37 )指出:“语文知识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抓手,也是形成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主轴和基础。从近年来的语文教改实践看,语文教学不是要不要知识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知识、怎样教知识、教知识干什么的问题。只要不把知识教学当作语文教学的唯一内容和唯一目标,只要不是教学那些陈旧的僵化的死知识,语文知识就理应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而语法知识点则是高中语文学习的最大障碍。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语法知识不作为重点内容出现,而是作为附录编写在单元章节后面。而《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明确指出:“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这就使得初中语文教学基本上形成了“不考不上”的定势。可想而知语法知识已经被弱化到了何种程度,正是这一思维定势使学生的语文学习陷入了深深的断层区。这就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为高中语文知识的学习时刻离不开语法知识,例如修改语病、文言文的学习等,离开了语法可以说寸步难行。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采取措施及时弥补学生初中学习阶段比较薄弱的语法知识,使高一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高中语文教学要求,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让学生掌握词类、短语、句子、句子成分、句子类型,然后正确掌握句子分析法以及单句句子成分和复句结构法――这是句法基础知识的根。当然,教师在补充这些知识的同时,应遵循一个原则:精练、易懂、实用。中学语法教学的目标不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法体系,而是给他们提供一个正确的学习语文的应手的工具。学生只有较好地掌握了词、短语、句的组合知识,才能在病句修改中和文言文的学习中游刃有余。笔者的做法是在高一教学每篇课文结束后补充一种语法知识,并配上相应的练习加以巩固与提高,以确保学生后两年更好地学习语文,并最终愉快而顺利地完成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任务。

四、教法学法的衔接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不同,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差异和教法学法的差别。在高一的起始阶段,语文教师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进入最佳的语文学习状态。初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应因时而变。初中的语文能力的形成过程基本上是“接受型”,所以初中的语文学习方法相对简单,有许多内容在“读读写写背背”中即可完成。而高中的语文能力的形成过程是“自觉型”,所以高中的语文学习方法由对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转变为对课文的深入细致的阅读理解、分析鉴赏,强化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及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与交叉。学生由初中学段的“学会”,要渐渐适应高中阶段的“会学”。这一转变过程,教师须在起始阶段让学生明白。

在教法上,初中语文教学重感性认识和积累;而高中语文教学更为理性一些,对学生语文鉴赏能力与方法的引导更为关注。教师不会去字字句句段段地分析,而是在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的意境上做文章。课堂上没有了初中课堂的那种热闹氛围,更多的是一种理性的教学和技能的培养。所以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学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迅速过渡到高中语文学习的轨道上来,从而使初、高中语文学习较好地衔接起来。这一转变过程同样需要教师不懈努力,让学生及时明白其中的重要性。

总之,初高中的语文教学就像是一场接力赛,接力棒就是“接点”。“接点”找准了,接力赛才能较好地完成。在这样一个系统完整的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将是一个知识系统完整且具有较高语文素养的人。

参考文献:

高段作文教学篇8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信息技术 创新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育教学工作成效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近五年来,各地区在教育现代化设备配套方面投入大量的财力,让基层农村学校摆脱教学设备滞后的困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广大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予以有效运用,笔者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

一、充分认识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是传统教学手段演变升级而来的创新手段,对于静态的演示手段而已,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具有更生动、形象、灵活的特征,包含大量的教学信息,演示方式更便捷,这就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主要具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及营造课堂教学情境等作用,同时对教师完善教学设计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广大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手段的地位、作用,使其与语文教学工作更紧密地结合。

二、有效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促进功能

初中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信息手段的功能与作用,使其与自身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促进功能,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运用信息媒体辅助教学设计工作。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课堂教学效率息息相关,教师在语文教学设计中要拓宽思路,搜集先进有效的教学经验,获取大量的教学信息,为教学环节的优化提供帮助。多媒体手段在这一工作环境能够体现其独特的作用,教师一方面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广泛搜集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经验模式,将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的编排特点充分融合进去,将他人的先进经验内化吸收为自己的教学技能,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搜集生动丰富的信息作为教学储备资源,如作者的背景资料、课文的写作背景与年代及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影像资料、声音资料、趣味知识等。这些方面资料的搜集能够保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随手拈来、灵活运用,有了这样的帮助,教师的教学设计就会更具科学性与实效性。

2.运用信息媒体开展形象趣味导入。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形象趣味导入,具有两种重要功能。一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而言,以多媒体手段演示方式进行导入,能够让他们更具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在教学活动中充满兴趣。二是帮助学生熟悉教材内容,提高感性认识,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例如在《社戏》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了绍兴一带传统的社戏场景,让学生眼前一亮,既丰富感知体验,又提高对教材内容学习的兴趣。这种影像资料演示的形式对提高教学导入的趣味性帮助较大。

3.运用信息媒体改善课堂枯燥状况。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够紧密,或是学生受制于自身生活阅历的制约,缺乏对教材内容的感知。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媒体进行相关教育信息的补充与完善,通过网络、电脑弥补学生生活中的感知缺乏,这对教学成效的提高具有较大帮助。例如在《奇妙的克隆》一课教学中,克隆知识对学生来讲非常遥远,教材中所需要讲述的许多内容学生都不熟悉。在这一环节,笔者运用克隆知识科普短片向学生进行了相关常识的介绍,使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容易。

4.运用信息媒体激起学生情感体验。强化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难以产生强烈的情感,无法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对此,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都将多媒体的辅助作为创设情境的工具,效果较为显著。例如在教学《背影》时,为了引导学生深刻感悟父爱的伟大,笔者在教学中播放了一段视频短片《农民工父亲的一天》,介绍了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建筑工地辛苦工作,为孩子筹钱治病的案例,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父爱如山,深深地感动了学生。这样的情感体验活动效果非常显著,离开了多媒体手段的配合,教学无法在学生内心产生如此强烈的情感,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强化语文思想教育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手段运用的思考

信息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设计与组织中,是得力的助手与有效的工具,广大教师应当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加以有效运用。但是在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中,教师要讲究科学性和有效性,首先,多媒体手段的使用要保持精练原则,只有在最需要的环节、最关键的环节使用,才能够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其次,多媒体手段的使用要体现师生互动为主的方向,不能以多媒体的演示代替教师的教学,尤其是成品课件的运用方面,要将其定位为辅助功能,师生互动始终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另外,在信息手段的运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主创新,多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多上网浏览教改信息,让教学手段成为提高教学设计与教学成效的重要帮手。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广大教师要将其充分运用到语文整体教学工作中,使信息技术手段真正成为语文教学工作的高参助手。

参考文献:

[1]王富霞.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好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0).

[2]聂延玲.浅析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及其作用[J].学周刊,2011(09).

上一篇:普通化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社会管理思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