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学高段美术课的思考

时间:2022-08-27 11:16:02

对于小学高段美术课的思考

两周的代课是作为美术教师的身份第一次进入到小学的课堂当中,对于如何去教五六年级的课程,我真的一点概念都没有。在代课的两周时间里,我发现五六年级的孩子对于美术课的兴趣显然降低了许多,甚至有的孩子对于美术产生了抵触心理,我对此深感困惑,本文通过对其原因的分析,试图寻找到一种适合高段小学生美术课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高段;美术课;儿童绘画;儿童发展

学生对美术课不感兴趣了

我的第一堂课在第三节,六二班的课。我所要上的课程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九课《美丽的剪影》。在课前我自认为这回事一唐很有意思的课,但上课后我发现我错了。孩子们不买账,对于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并不大,对与我展示的图片的反映也并不是很大,在我要求同学动手画的时候,学生们显出的是排斥。这让我产生了很大疑惑,这是为什么呢?

在这样的好奇心驱使下,我问了班里的同学,你们喜欢美术课吗?回答我的是,“不喜欢”竟然压过了“喜欢”。我就问了几个说不喜欢的孩子,“我不喜欢画画,没意思”,“我画不好,不想画画”,“老师,我不会画画又不会怎么样,嘛要学”,“画画太难了,我学不会”,他们的回答,让我陷入了思考。

为什么不感兴趣了

其实,我国有关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的研究,最早1938年出版的心理学者黄翼所撰写的《儿童绘画心理》一书中就针对“儿童描绘的是所知还是所见”这一著名命题,提出了儿童描绘的是他们所看见的事物的论点。1988年,《美术教育》杂志第5期发表了屠美如等的论文《儿童绘画发展阶段初探》,可以认为这是有关儿童画发展阶段研究的新起点。之后,一些学者陆续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项成果:

屠美如等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他们提出了如下的儿童画发展阶段说:涂鸦期(l―4岁);象征期(4―5岁);概念画期(5―8岁);写实期(初期8一15岁)。常锐伦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他提出了以下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涂鸦期间岁以前);象征期(3―5岁)意象期(初期5―7岁、意象期7―9岁);写实期(萌生写实期9―11岁、推理写实期(11一13岁、仿成人写实期13―15岁)。王大根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涂鸦期间(5―3岁);符号期(3―9岁),又可以分为单词的符号期、句的符号期和陈述的符号期;写实期(9―15岁),又可以分为陈述的写实期、分化的写实期、视觉的写实期;理性期(15一18岁)。

虽然各个理论各有不同,但对于写实期的划分还是大致相同的。而我们五六年级的孩子,正好就处于这种从儿童绘画方式向成人绘画方式的过渡时期。对于承认表达方式的渴望,他们急于模仿成人的绘画,对于有这种诉求的孩子们来说,教师的正确引导就成了影响孩子对美术喜恶的关键。如何教会学生从平面到立体从抽象到具象的转变,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教师首先自身就必须对成人的绘画语言有正确的理解,才能教会孩子。

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说,我们大多数的教师是不明确的,或者是不能够将这种语言明确的教授给孩子。这就还涉及到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于专业知识点的掌握,另一方面就涉及到了教学能力的问题上来了。那么我们孩子对于美术课的反感是不是有一部分就归咎于我们教师的能力上来了,那同时,是不是也是对我们的高师美术教育也同时提出了一个质疑。

尝试寻找学生的兴趣点

新的一周开始,我给孩子们上新课“宇宙之旅”。一上课,我给孩子们放了“旅行到宇宙边缘”的纪录片。孩子们刚开始并没有多大兴趣,但随着故事的展开,孩子开始向我提问,这是什么,火星上有生命吗,金星为什么叫愤怒女神。我就我所知的知识回答孩子的问题,介绍一些关于宇宙的知识。同时,开始叫孩子们开始动手,一边看一边开始描绘心中的宇宙。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问我怎么画火星?你看视频的时候看到火星了吗?你看到的火星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它上面有什么,你想象中的火星是什么样子的。学生随着我的问题,画出了一个圆形,并在上面画出许多的火山冒出了很多烟。

我认为理想的美术教学应该是这样的一种方式,学生在绘画的过程遇到了问题,在他用图表达的过程当中想要表达某个物体,教师在这个时候能够给与学生帮助。用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联想,把不会画的物体和简单的形状联想起来。就正如同构思想所提出的人类认识事物的方式一致,在面对新事物,人们首先就会拿已认知的事物与之进行对比归类,才能认知新事物。那么我们在教孩子的时候,就必须用同构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才能有效的进行新知识的掌握。在慢慢掌握了这种逻辑思维方式之后,我们的孩子的用图的方式也会慢慢适应成人的方式。

国画教学能否成为新方式

我们会发现许多国画大师的作品与我们的儿童画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鲜艳的颜色,平面的表达方式,对于某些物体的特殊表达方式。例如,我们国画当中对于手指如豆荚的画法,跟我们儿童画表达惊人的相似。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国画的绘画语言与儿童画的绘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国画的方式来减缓一些孩子在过渡期面对的冲击呢。当然国画也有着自身的一些缺陷,对于透视立体空间的表达确实有不足。我们适当加入西画理论当中的一些知识,比如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这样的基本语言,是在孩子们可以接受的。除此之外,国画的绘画材料、用具,对孩子来说是新颖的,想要尝试的,在激发兴趣这一方面,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国画的人文性,作为国粹,它所蕴含传承了的不仅仅是技艺,更是中华文化,中华精神,对孩子的人文、素质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

参考文献:

[1](美)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楚梦瑶(1989.3-)女,新疆师范大学2012级硕士(美术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上一篇:新疆乡土民居建筑空间模式研究 下一篇:冬季房屋建筑施工的技术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