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段作文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22 00:00:25

高段作文教学

高段作文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高段;作文教学

目前,在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对作文提不起足够的兴趣,写出来的东西缺乏灵性,内容空洞,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加强对小学中高段作文教学的分析研究,以期更好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我们当下所要研究一个重要课题。

一、不断加强学生对作文写作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个内在动力,只有学生对作文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才能去愿意写作。因此,在小学中高段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从而让学生愿意去写作。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加,学生对教师口中所说的一些名人作家也更加感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些名作家的写作趣事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们听,从而在思想上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其次,游戏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学生的这一特点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把一些学生喜欢的小游戏带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在玩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说话、思维表达能力的激发。

二、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

小学中高段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常常会觉得“无话可说”,或是不知道要怎样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不知道要怎么样语言进行组织。在教学过程中,尽管老师将写作知识、写作要点进行了传授,但是这种抽象的写作知识很难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认真、积极的观察,可以是对身边的人进行细致的观察,也可以是对景物、事物的观察,总之,观察的对象一定要是学生身边常见的,学生所熟悉的,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从而更好地克服学生无话可说的缺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内心的想法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述,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比较活跃,想法有时候也比较奇特,而语言组织能力的欠缺往往让学生不知道要如何将这种奇特的想法表达出来,从而给学生一种无话可说的假象,因此,在小学中高段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语言组织、思维组织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加强对多种教学形式的采用

在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往往是把学生禁锢在了小小的课堂中,学生重复着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使得有趣有教学内容也失去了应有的风采。在小学中高段教学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他们对事物的发展也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在逐渐形成。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加强对多种教学形式的采用,更好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出来。可以通过对活泼开放的实践课的组织,更好地去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得作文教学课堂更加充满活力。这样学生可以在一种兴奋的状况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文教学中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的发挥。

四、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在作文写作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不断加强对课外阅读的积累,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才能感觉到有充足的语汇量去将自己的想法真切地表达出来。因此,在小学中高段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去体会,把阅读到的一些精彩的片断进行摘录,也可以将自己对所阅读到的内容写一下所想、所感,这样不仅仅可以在阅读中起到写作的练习,而且也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这些阅读所感、所想,必须是学生真情的流露。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在对课外读物的选择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习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去读的读物,可以是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读物,也可以是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积极作用的作品,这样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可以加强对语言词汇的积累,从而更好地丰富写作词汇,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五、用恰当的方式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激励,创新作文讲评方式

高段作文教学范文第2篇

社会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普及,环境问题的凸显,传统文化的逐渐消失,快餐文化的日益流行……纷纷进入了学生的视野,也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如何引导学生去认识周围的世界成为教育改革的一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它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课程,试图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接触社会现实,认识历史文化,探索科学奥秘,从而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带着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理念审视当前作文教学,我们发现现行作文教学的症结在于封闭。整个写作过程都在课堂内进行:教师命题,学生闭门造车。这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制约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导致学生作文“语言成人化”——缺乏儿童语言个性;“结构模式化”——用公式化的章法套写作内容;“人物、事件虚构化”——虚造人物形象和实践,移植情节;“主题与题材陈旧、单一”;“思维品质肤浅”。封闭导致学生眼界狭窄,社会阅历贫乏,生活体验缺失,思维能力衰退,只有打破封闭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作文教学才能获得新生。综合实践活动恰恰可以纠正作文教学封闭的弊端,弥补作前素材搜集与情感体验的不足,有助于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我们提出并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介入小学高段作文教学”这一课题的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1、如何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社会、历史、生活,去探究自己的生存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品质,深入地了解自己的生存环境,从而激起一种社会责任感。

2、如何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生活世界,走向博大的社会文化,再现作文的原汁原味。

3、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规律,补充、丰富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的主要阶段

课题研究主要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03年5月课题立项以前,这一阶段是课题酝酿研究方案以及课题立项准备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搜集资料,了解国内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已有的情况),建立课题的实验设想;撰写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等。

第二阶段为2003年5月至2003年12月,这一阶段是初步探索阶段。主要工作包括:组建课题研究组,进行研究人员的学习,结合日常教学开展初步的实验工作,及时交流研究心得,调整、改进研究内容和方法,注重资料积累。

第三阶段2004年1月至2004年8月,这一阶段为深入研究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观摩研究课,交流研究论文等等,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以及资料的收集和成果的整理。

第四阶段2004年9月至2004年12月,这一阶段为总结思考阶段。主要工作包括:课题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论文的结集以及准备新一轮的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

(二)研究的操作策略

1、设计活动主题,编订作文序列。

⑴活动主题的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首先,学生的愿望和兴趣。学生的愿望和兴趣是学生不断探究、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是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最基本的动力依据和关键因素之一。其次,学生的年龄特点。虽然小学高段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但是这种思维特点也离不开具象的支持。因此,主题的设计应选择较为生动具体的主题以及相应的材料,便于学生的感知、理解和操作,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和直接经验。再次,知识经验。活动开展依赖于知识经验的储备。因而,活动主题设计必须考虑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知识经验,如有缺乏,应考虑补充办法。最后,课程资源。主题设计尽量结合本地区、本学校课程资源的实际,因地制宜,不仅便于学生探究,而且具有一种亲切感,容易激发兴趣。

根据以上四个原则,我们设计了4大板块13个主题,分列如下:

亲近历史文化 A寻访家乡文明 叩访家乡先贤

寻觅家乡建筑

探寻家乡风俗

品味家乡特产

采风家乡儿歌、民间故事

B走进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的历史、习俗、诗文、节令食品

C编写成语、歇后语故事

关注社会生活 D认识环境问题 我与水的故事

我与电的故事

我与热的故事

E社会广角镜 寻找身边“雷锋”

曝光百姓陋习

关注民工生活

F语言中的社会变迁

G审视“广告语” 搜罗“广告语”,进行评析、修改

探索自然世界 H蚕宝宝的生命历程

I 救救青蛙 青蛙的成长历程,为保护青蛙支着

J 保护绿色校园 调查校园花木种类,制定植物“身份证”

走近麻雀生活

为保护绿色校园献计献策

感受自我成长 K我的成长足迹 出生以来的照片、重要事件等

L认识自我 自己眼中的我

别人眼中的我

理想中的我

M今天我当家

⑵作文序列的编订

作文序列编订基本按照原有作文序列。我们试图在作文训练项目与综合实践活动之间寻找结合点,将作文训练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之中,并利用教材资源、社会、自然等资源,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拓展作文训练的项目。以下是浙教版第9册作文训练序列表:

综合实践活动 内容 作文训练 内容

A阳光假日行动 公益性活动:对城市“牛皮癣”的调查、清理以及治理措施等 A暑假中的一件事 写暑假中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

体验性劳动:帮助瓜农、果农采摘瓜果,了解瓜果知识,学习销售技能等

科技性活动:科学小课题,小发明等

B写启事 写“寻物启事”和“招领启事”

C这件事_________ 记生活中的一件事

B认识粮食 访问:“三年自然灾害”时缺粮的惨况,不同人对粮食的认识 D爱惜粮食 ①说服食堂中浪费粮食的同学,并记录成文②撰写爱惜粮食的警示语

搜集:世界各地缺粮的新闻报道、有关爱惜粮食的格言、警句 ,历史上灾荒的描述等

综合:对粮食的认识

C今天我当家 学习必要的生活技能:如何挑菜,如何讨价、还价,注意用气、用电安全等 E汗水换来的欢笑 选择“当家”活动中印象深刻的一次劳动,写一篇短文

利用假期当家一天

D品味家乡特产 了解家乡的特产:黄花梨、笋干菜、汤圆等 F我爱家乡的_____ ①给家乡的特产写写广告词②写一篇记叙家乡特产的文章

感受特产的特点:历史(来历)、做法、样式、滋味等等

充分发掘外地学生的教学资源,使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G缩写课文 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缩写成500字以内的短文

2、开展实践活动,渗透作文训练

⑴实践活动的开展

①活动流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我们认为可以按以下6个环节进行,不同的活动主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环节增删。流程安排如下:

流程阐述如下:

A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活动的质量。我们认为创设情境有以下三种途径:A利用日常生活创设情境。学生的一个疑问、一种流行、一次谈话等均可成为情境创设的资源。B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情境。如,学了《五月端阳》一文后,引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从而提出探究“走近传统节日”的课题。C利用社会生活创设情境。如,可以针对现今经常停电、断水的社会实际,教师设问:为什么现在老是停电、断水呢?引导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情境,从而关注身边的现实问题。

B选题分组

选题分组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小组以4人左右为宜,组内分工必须明确。

C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宜详尽,必须写明商讨交流的时间、地点。

D活动实施

活动实施可以是小组分工前提下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各成员独立完成计划规定相应承担的任务(分工时要扬长避短),具体问题借助集体力量合作解决。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协同开展,但是各成员分工必须明确,如去采访,提问、记录、拍照或者录音,职责必须清楚。以下是“品味家乡特产”活动中,陈映迪组搜集黄花梨资料的活动过程:

E材料整理(略)

F成果展示(略)

②活动方法

A查阅资料。可去图书馆等机构查阅,也可上网查阅;可以是文本资料,也可以是图片资料或实物资料。

B调查访问。可以实地采风,也可以访问相关人员,获取第一手材料。

C观察实验。通过设计实验来印证假设,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形象感受和深入理解探究的问题。

D劳动实践。通过劳动实践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获得情感体验,如“今天我当家”等活动。

⑵作文训练的渗透

作文训练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作前素材的搜集和占有,情感的体验和积蓄上,而且也为学生的写作训练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提供了一个训练的平台。写作贯穿了活动的始终。如,“品味家乡特产”之“品味黄花梨”活动中,学生既有采访,又有参观,还有品尝,这就要求学生做好采访记录,做好参观笔记,还可以把对“翠冠”、“西子绿”、“晚秀”等不同品种的梨进行观察、品尝后的瞬时感受记写下来。应该说综合实践活动中充满着学生练笔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训练资源,扎扎实实地进行指导。

①规范记写格式

为了提高练笔的效率,保证资料的详实,避免记录的随意性,我们规范了学生活动记写的格式。每份笔记应该有记录时间、地点、主题、记录者、记录内容、感想等要素,采访笔记还应有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等。我们通过印制表格的方式对学生的记写进行规范。为了尽可能真实、详尽地记录活动实况,我们在表格设计中不仅安排了活动记录,还安排了状态描述,使学生能够捕捉到稍纵即逝的细节。以下是陈映迪在“品味黄花梨”活动中的一则采访记录:

②明确记写要求

为了便于学生操作,必须使他们明确记写要求,要求应尽可能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只有要求明确,学生的记写效果才能保证,才能达成各项写作训练指标。每次活动前,我们通过教师指导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共同预期各项活动的效果,编订活动要求细目,使学生的记写有法可依。

③随时记写感受

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直接积淀于学生的人生阅历结构之中。它不仅能丰富文章的内涵,而且可以指导学生生活,是弥足珍贵的,可又是转瞬即逝的,因而必须及时进行记录。教师应该提出记录感受的具体要求;强调记录的及时性,记录瞬时的直感;提供交流的平台,用评价的力量激起学生记录的积极性。以下是傅梦诗在“今天我当家”活动中的一则感受记录:

傅梦诗的这则感受之所以真切、鲜活,是因为文字背后涌动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刘勰说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这种情的积累正是当前作文教学所缺失的。

④及时交流指导

《学记》中说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告诉我们学习者不能封闭于自我,而应该走向交流、开放,这样视野才开阔,作品才更加丰富、深刻。学生的活动记录也应该及时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不同学生、不同小组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从而共同提高。教师也可以在交流时发现学生活动中或记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展示优秀作品,分析其优点,提供学习榜样;讨论问题作品,发现症结所在,寻找解决办法。教师在指导问题作品时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指出其本身的特色,鼓励其改进或继续探究,保护学生信心,保护作品的多样性。交流与指导,既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小结,又是学生记写作品的讲评与欣赏。

3、处理活动信息,指导作文选材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大量的资料。面对如此纷繁的信息,如果让学生将这些杂乱无章甚至良莠莫辨的资料都堆积起来,无疑不利于他们应用这些信息,也必然影响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从作文角度来看,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有序的信息聚合体,各个信息元围绕主题进行向心性排列,构成一个整体。文章信息的有序化,只有通过作者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才能得以实现。由此可见,无论是综合实践活动还是作文教学,都必须进行信息处理。我们认为,作文教学中的选材指导可以在 综合实践活动的信息处理过程中得以完成。信息处理方法如下:

⑴判断辨别

要教给学生判断资料价值的一般方法,让学生会鉴别和评价资料,判断资料的真伪优劣。尤其是网络资料,它是宝藏与垃圾并存的信息源,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判断辨别资料主要让学生判断资料的准确度,资料的价值和资料对本主题研究的作用。教师不应只教给他们一些知识性的方法,而应通过具体例子或实际操作给学生提供可资效仿的范例,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以及计划目标的导向功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判断辨别资料的能力。

⑵比较归类

对经过判断辨别后的资料,要进行比较归类。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后,把具有共性的资料归为一类,编好目录;并根据归类情况加以查看,资料是否足量,如果发现有资料缺漏或不完整,还要进一步充实。对一些整体性资料,就要对它进行分解,将它分成几个方面,然后再进行归类。归类是一种系统化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对资料的再分析,深加工。

⑶剪裁取舍

依据主题对归类的资料进行考察,按照它对主题表达的作用进行排列,选取最能表达主题的资料,舍弃一些并不典型的资料,以提纲的形式进行说明。教师要提醒学生要有整体观念,要有“壮士断腕”决心和魄力,坚决把流离于主题之外的资料删剪掉。我们通过教师深入小组进行选材指导,让学生说选材思路,运用大量正反实例进行对比,让学生逐步树立主题意识,掌握选材技能。

⑷安排详略

详略安排一般不是问题,主要的详写,次要的略写。关键在于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综述。综述相当于概括性介绍,因为有具体的材料,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很容易掌握。

以下是陈映迪“品味家乡黄花梨”活动中的信息处理过程:

4、倡导个性表达,物化活动成果

每个学生的性格气质、生活阅历以及知识积累都是不相同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各人的体验以及兴趣的侧重点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必然导致其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因而,必须解放文体样式与主题表达的束缚,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认为恰当的作文形式、作文素材及写作角度来表达自我理解的主题,突破传统作文的“三段论”和传统的主题表达方式。由于我们倡导了个性化地表达,使无论作文还是活动,都呈现出一派多姿多彩的面貌。

如 “品味家乡黄花梨”活动小组,学生作文《我爱家乡的黄花梨》都别具特色:陈旭丹通过描绘梨花盛开时和黄花梨成熟时的美景,表达对家乡的爱,绘景之中恰到好处地引用诗歌,融情于景,情趣盎然;陈双双记叙了冰糖炖黄花梨缓解了奶奶的气喘病的事,表达了对黄花梨的爱,寄情于事,情真意切;陈映迪着眼于黄花梨的栽培技术,通过对科学技术的叙写表达“科技兴农”的思想,现实性强;黄月冬由丰美的黄花梨联想到培育黄花梨的吴耕民等乡贤,不仅抒发对黄花梨的爱,还寄托了对乡贤造福桑梓的感激之情。这些作文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同一主题,体现了主题表达的个性化。以下是黄月冬与陈映迪的习作片段:

在有些要求比较宽泛的作文训练或单纯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文字成果,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更加多样化,有调查报告、解说词、民间故事、舞台剧本等文体样式,有科学实验、民风民俗、故事整理等作文内容,更加体现了学生张扬的个性,焕发了新时代学生的创造精神。

5、提供展示平台,体验成功

成果展示,不仅仅是对学生活动的总结、评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燃起继续探索的兴趣和信心的火花;成果展示也不仅仅是一个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扩大影响,带动、激发更多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成果展示,作文教学同样也需要成果展示。作文不仅是一种表达的需要,也具有交际的需要。当学生的作文被同学、家长、老师或者社会认可的时候,他们同样会感到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在这一点上,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也是不谋而合的。因此,我们在活动总结阶段总是精心搭建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如,或举办展览,向全校师生展示;或利用《七色梦》校刊,出专刊介绍;优秀作品推荐到报刊上发表;具有现实性的创意向有关部门反映等等。

三、思考的几个问题:

1、重新审视作文教学

什么是作文?作文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这样理解的,认为作文就是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强调由内而外的倾吐。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而作文训练的内容也应当包含对材料的搜集与整理、修改与重组,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内心感情的发抒。撇开信息的搜集与处理是时代的要求这一点不论,就其功能而言,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过程,这与作文的目的要求并不矛盾。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传统的作文训练形式应该打破,对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的培养应该列入作文能力的培养目标当中。

2、综合实践活动介入作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介入作文教学,虽然很好地解决了材料问题,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提高思维品质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对学生要求较高,一些语文学困生较难适应,而且学生选择主题的情况更加繁杂,作文专题指导显得尤为不易。如何改进专题指导的方法,提高学困生的活动质量,需要今后进一步探索。

四、阶段性研究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首先,学生的认识能力提高了,视野开阔了,对社会生活、历史文化、自然科学的感受更广阔了,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文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培养,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作文的主题与题材有了一定程度的拓宽,基本改变了以前游戏、活动或好人好事之类作文题材单一的面貌,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有了一定程度的思考,展现出了斑斓生活的一角。学生佳作不断涌现,在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中捷报频传。去年周巷镇中小学生“交通文明与我同行”征文比赛中,我校选送13篇文章获奖9篇,一篇获慈溪市二等奖;在慈溪市“我身边的老人”征文比赛中,陈映迪对退休干部王根祥的采访记获得三等奖;在《中国少年报》慈溪记者站、慈溪市少工委组织的“小记者看大环境”活动中,陈映迪在考察周巷环境,访问文卫镇长的实践活动后撰写的通讯,荣获一等奖;陈映迪、韩成扬、徐俊俊等同学10几篇作文在《小学生作文》、《未来作家报》、《慈溪日报》等报刊上发表。

其次,教师的视野也拓宽了,教学素养也提高了。在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同时,教师也在进行训练;学生在探索、在困惑的时候,教师也在探索,也在思考。学生作文训练的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在教学实验过程中,教师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取得了很大收获。许金苗老师根据研究心得写成的教学案例《小课堂里的大世界》在慈溪市骨干教师案例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宁波市二等奖,他负责的课题《小学高段作文主题与题材的拓展》的课题报告荣获市学科论文评比二等奖,论 文《文贵求真》荣获全国小语会作文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并发表于《现代语文》杂志,他本人被评为市语文学科带头人。课题组中多为老师被评为市语文骨干教师,而且多次在镇里开教研课获得好评。

五、结语

“综合性实践活动介入小学高段作文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刚刚起步,以上仅仅是本课题的阶段性小结。我们相信,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的深入,一定会给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从而使我们的研究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借用屈原的一句话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用以自勉。

参考文献:

1、《探究性学习的原理与策略》:郭元祥,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高段作文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场景;方式;感受;技巧;阅读

一、认真学习,提高表达方式

第一,我们要回顾课堂上比较经典的场景。每个作家的童年是不一样的,但都是多姿多彩的,在语文课本上有哪些文章内的场景给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如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再如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童年的发现》、以及萧红的《祖父的园子》等比较经典的文章。

第二,我们要感悟做着的表达方式。童年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令人难忘的时光呀,童年是一个最纯真的时光。有的作者的表达方式已经让我们看到他的童年和他对童年的憧憬,看出他对已经跟着自己的年龄逐渐走远的童年恋恋不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来感悟作者描述的写实的表达方式。

二、努力观察,为写好作铺垫

叶圣陶先生在的《文章例话》中的曾经说道“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日常生活中储备大量的作文素材。学生对于自己亲生经历的事情记忆非常深刻,例如郊游、野炊、采摘、踏青、玩沙等。

三、学好语文,提高写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就是文字表达活动受到情感的控制,没有情感参与的作文教学是没有灵性的,因为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愉悦的情绪,激起巨大的热情,才能写出内容充实,情真意切的文章。而儿童的言语心理一般要经历:产生表达或交流的欲望,出现内部语言,把内部语言传化为外部语言(作文)。所以,作文教学应顺应学生的言语心理过程,遵循科学的训练规律,从而形成学生积极的写作心态。

教学伊始,可以通过一组班集体活动的照片和一曲学生熟悉的轻松活泼的《童年》的旋律把学生的思路和情感拽回曾经的快乐时光里,营造了作文的情境启导。生活是教学的源泉,在这节课中不仅让学生知道这些蔬菜的名字,还读准字音,认识他们,还让学生对生活进一步认识,增长了见识,还会激发他们的情感,这就是所谓的的“教育即生活”。

四、学会评价

教学中,可凭借“看照片回忆场面和看照片说感受”以及“个体或三人小组选择一张照片回忆叙写片段”的方式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同时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欣赏评价、取长补短的写作能力。

1.对照畅谈——难忘的瞬间。看看这些照片你最难忘的是哪个场面?最开心的是哪一刻?最喜欢的是玩什么?有留下什么遗憾吗?

2.深挖细嚼。哪些同学的话语让你难以忘怀,哪些声音萦绕耳边,哪些色彩记忆犹新?

五、课外阅读,积累语言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学生平时多读书积累语言,那么写起文章来就会洋洋洒洒。学生可以订阅《小学生学习报》,因为上面的小故事和作文,对学生的思维和拓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还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寓言故事,例如《安徒生童话故事》《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老师也要参与,与学生一起分享书里的智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随时让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功夫不负有心人,多读多练、日积月累,经过长时间训练,学生在写作文过程中就会产生灵感,作文就成了轻而易举的事。

六、学会技巧

1.启发表达,教给技巧。教师讲解纪实作文的一些写作要求:首先,写实相对于虚构,必须确如其人,确有其事,景和物的描绘“像照相机拍出来的一样“。其次,写实是具体的,要多使用一些表示行为的动词和表示方位的词,要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三,材料要有选择和侧重,突出对象的特征。

2.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技巧。(1)讨论拟题。(2)讨论拟定几种写作提纲,各取所需。(3)指导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给材料定详略。(4)商讨可能用上的一些修辞手法、诗句、歌词。(5)讨论可选择的开头和收尾方法。有了这些写作技巧的指导,学生的习作都能做到结构完整;大部份习作能做到内容具体,主次分明,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少数学困生的习作也能通过多写几个场面让内容显得丰盈亮眼。

七、注重评价,提升作文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对于写的好的文章,老师要在学生面前读,对那些写的不好的同学,老师不能一棒子打死,尽量发现其文章中的闪光点,真诚的为他指导,修改文章中的不足。万事开头难,开始可能成效不大,但教师只要持之以恒,不断激发其写作热情,学生一定会循序渐进。

八、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

文章不厌百回改,作家的优美文章绝大多数也是自己一遍一遍修改出来的。只有让学生学会自我修改,才能感受到琢玉成器的成就感。在教学中可运用投影通过对学生的佳作片段的评析,劣作整篇的评改等方式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让学生在修改作文的实践中明白自己的好作文也是修改出来的,从而树立自己修改自己作文的意识和习惯。

我手写我心,我文画童年。照片能记录童年瞬间的欢乐,手中之笔也能复制童年的美丽足迹。小学生纪实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愉悦、真实、具体地描绘青山绿水、和风细雨,记录童真、童趣、童语,体验写作的快乐,体验童年的多彩。

参考文献:

[1] 宋爱芳.多管齐下,激活小学高段作文教学[J].时代教育,2013,10:270.

高段作文教学范文第4篇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作文水平之所以低,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没有一种想要写作的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学生的天性。所以,作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参观、课外实践活动、文体活动、游戏、角色表演等。这样学生既是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观察者,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和感受,同时有了教师的引导和观察,使学生乐在其中倾情投入,这样写出的文章一定描述生动,充满情趣,写作兴趣也就自然而然有了。

我们还可以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兴趣。电教媒体信息量大,具有直观可感性,能引起学生视听的愉悦,激发学生兴趣,由此成为作文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有一次我给学生放了一个无声的画面:在一小镇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一位小男孩带着一位比他小一些的小女孩站在烤羊肉串的小摊前,卖羊肉串的大婶正拿着一个羊肉串递给他们……看完后,请大家构思买羊肉串吃羊肉串的场面。学生进行了精彩描写,语言富有个性,人物栩栩如生,使人如临其境。

二、词汇积累,打好写作基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说明了只有量的积累才会带来质的提升,学生的写作也是一样,没有大量积累,是无法写出好的作文的。广泛阅读是实现语言积累的一种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看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无论是古代作品,还是现代作品;无论是外国作品,还是中国作品;无论是科普读物,还是文学读物……阅读的内容和范围越广泛越好,这样才能广泛积累语言。

在积累的同时,应熟读成诵,学会运用。我认为应要求学生坚持每天收集一些名人名言、好词好句好段、古诗词等,让他们每天在早读课之前轮流将自己收集到的抄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同时让其他学生将当天的记在自己的积累本上,熟读成诵。在阅读课上,鼓励学生以小组交流方式找出课文里的好词佳句,从而加深他们对语言的本身印象并学习运用。

三、习作指导,激发写作欲望。

在条件落后的农村,习作指导总是过于简单化。一些老师在习作指导时,只是简单地出示写作提示和点明写作要领,便让学生匆匆下笔,这样做存在很大问题,我认为以下两点特别需要注意。

1.创设情境。小学是学习写作的起始阶段,老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保护他们的写作自信心。不管指导写什么题目的作文,都要想办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例如:著名教师李白坚教授在指导习作《比手劲》时,让学生当场“比手劲”,边比边观察;让学生在两分钟里固定一个独特的动作一动不动,从而体验“难受”的感觉;让学生疯玩两分钟,充分体验短暂的自由和快乐……这些现场活动,让学生有了一肚子的感受要倾诉,处于一种“憋不住”的状态,此时拿起笔来,自然是一吐为快。

2.注重交流。文章的产生是以说为起步的,教师在习作指导的交流中,要特别关注学生说的情况,当他们讲得不够具体、不够完整、不够明确、不够通畅时,要及时捕捉、及时点拨,并通过一系列对话,挖掘学生生活资源,使生活生动再现,引导学生说得更具体、生动,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农村的学生的生活资源可以说十分丰富。

四、生活观察,获取作文素材

观察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学会观察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因此,一定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初教观察时,题目要小一些、窄一些。如:写《我的妈妈》,可围绕妈妈的脾气这方面写,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长时间、多角度、多侧面地观察和思考每一事件中妈妈发脾气时的表情、语言、动作,细心揣摩妈妈当时的心理活动。在分析、归纳妈妈脾气特点的同时,小学生自然会从妈妈的“脾气”中获取独特感受和发现。这样,妈妈的形象才能鲜活,文中的语言才能更充分体现小作者独特的见地与习作个性。在此基础上,教师一定要坚持有针对性地布置一定量的生活观察作业,让学生留心观察不同类型、不同性格及不同年龄人的言谈举止,观察熟悉的各种事物。每次观察前,教师都要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一些观察方法,确定观察重点。当学生灵活地掌握观察各种事物的各种方法后再放开,让学生自己带着各种问题去观察、体验、分析、研究,久而久之,就不愁作文的无米之炊了。

高段作文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小学高段 作文教学 教学策略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语文教师更应优化习作教学策略,让习作融于课堂、融入生活,让学生自主写作、爱上写作。现将作文教学策略小结如下:

一、计划与制度同步,贯彻与落实同行

开学初,我便统一要求学生用8K稿纸,装订成每人一个习作本,并与学生协商每周两篇独立习作,在任务目标的指引下,用习作制度约束同学,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习作,从行为上动手习作,形成了全班习作的浓厚氛围。坚持每周一节习作课,习作内容周周有创新,习作方法次次有新意,习作质量篇篇有提高。习作与课堂教学是同步的,习作和学习生活是紧密相关的,习作成了孩子们主动的学习习惯。

二、课内读写结合,积少成多

高年级语文课,主要进行阅读教学,而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写作。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语文课堂是主渠道,也是主战线。因此,我特别重视学生在课内的读写结合和习作指导、训练,从而形成扎实的习作技能。

(一)以课文为载体的片断写作。课文是文学的精华。课文中的许多句式、段式、篇章更是语言的精粹。在课堂上,我利用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了解句式,理解段式,掌握文章的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和各类表达技巧,继而进行仿写,从仿到创,反复实践,最终获得习作的方法、技巧和灵感。文学家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模仿课文,是对课文的吸收内化,也是对语言的积累运用,更是对思维的梳理拓展。通过仿写、缩写、扩写、续写等让学生获得大量的言语图式和技巧,学生找到了写作的拐杖和路径,敢于也乐于积极地进行习作创作。

(二)以生活为依托的情感习作。《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习作方式写作。”生活与习作紧密联系,我恰当地利用活动,竞赛,班级小事,天气变化,节日等,指导学生观察、思考、感受,从而将思维、感受、表达密切结合写习作,这种习作不仅是学生真切的体验、情感的反映,而且促进了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我手写我心,我心思我行”,激发兴趣,发展个性,孩子们的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稚嫩的情感思维,也有浓浓的人文关怀。

(三)以提纲为引导的师生合作。写什么?怎样写?是学生习作的重难点,大多数头疼习作的同学,就是不知道写什么?怎样写?此时,老师的习作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这学期,第一单元《马》的习作要求是:写一写生活中的马或有关马的一件事,或想象中的马。虽然习作要求宽泛,但学生根本把握不住,不知如何下手,因为,学生生活中极少见到马,更不了解马。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先让学生查阅资料、观察图片,了解马的外形、生活习性、历史、有关马的故事等。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后,我和学生一起列出了习作提纲:(1)马的总体印象;(2)外形:头、鬓毛、身体、腿、尾巴;(3)马的作用(穿插故事)从古到今;(4)有关马的成语、传说;(5)马的精神概括;(6)抒发个人感受。以这个提纲为引导,我和学生一起进行了习作,然后师生互相评比,我的写作行为激励了学生,学生独特的思维感受也启迪了我,“老马识途”、“茶马古道”等记录历史岁月的词语,被学生细心感受品味,激发了探求知识、崇尚文明的欲望。在习作时,老师就要先“下水”,试试水的深浅,引导学生摸索着走;就要走下来,和学生一起写,让写作不再孤独无依;就要蹲下来,发现他们的与众不同,用欣赏的眼光向孩子学习,用激励的眼神伴他们前行。

(四)以场景为契机的即兴习作。孩子的眼睛不是照相机,孩子的脑袋不是复印机,小学生写不出回忆性的文字,只有让他们亲自观察感受、当场习作,才会让他们写出真实有效的习作。如《一次精彩的××比赛》、《一件难忘的事》等叙事类作文如何写好?老师需要巧妙地创造契机,在看似不经意的设计中让学生感受、观察、说、想、悟、写……如:我在六年级上的一节作文课,我不声不响地拿着一个月饼在教室里走了一圈,先让学生写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这样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问:“想不想吃?”

师生一起观察月饼,学生再动笔写看到的月饼,期间我指导说明顺序;接着分月饼,先说如何分,再请同学实际操作,其他同学观察他的动作步骤,把所思所想写下来;然后尝月饼,慢慢尝,说感受,细细嚼,品味道,写下来;最后说,为什么老师让大家吃一个月饼?在解惑中归纳主题――团圆饼、同学情、中国心……一次次撕纸、跳绳、抢豆子等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说笑中感悟、在玩耍中写作,把生活场景移入课堂,把切身感受化成文字,习作教学在老师睿智的引导中变得轻松自如。

三、课外欣赏品味,由表及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习作似泉水叮咚,沉静中透着灵气;习作似小溪奔流,欢快中和着旋律;习作又似波涛汹涌,凶猛中带着动力。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课文、美文、经典、名著的熏陶,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课内到课外拓展。在习作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把课外引进课内。每天课前3分钟的美文欣赏、成语积累、猜谜语、对对联等,虽用时不多,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朗读欣赏的水平,充实了孩子们的课外知识。利用班会课,活动课进行背古诗比赛、古诗文诵读,让学生徜徉在古诗文的河流中精神愉快、情感充沛。综合实践活动中制作的资料本、资料袋等,像一条条溪流,把课外知识系统、有层次地引入课堂,为课堂注入了活力,为习作架起了桥梁。

(二)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有限的课内时间,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阅读渴望,我就在课堂上推荐好书,好电影、资料让学生到课后有目的地去看。与此同时,读书笔记也成了课外阅读的好伙伴,同学们的阅读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厚厚的读书笔记见证了阅读的分分秒秒,明亮的教室里弥漫着浓浓的书香,孩子们淳朴的大眼睛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

(三)从阅读口号到行为。很多小学生喜欢读书,但是为了轻松娱乐,他们把肤浅的口袋漫画、娱乐搞笑当成了阅读,没有领悟到语文的文学性和人文性。为此,我特意和学生约定周末一起去书店、图书馆,然后和他们一起找书、看书、买书、讨论感受,鼓励他们说一说读书的乐趣,写一写读后感悟,用自己的阅读行为引导学生,用细腻地感受敲开学生的心灵之窗,用人间朴素、真挚的情感拨动他们的心灵之弦,把阅读真真切切地落实到了行动上。

(四)从读者到笔友。我爱好写作,喜欢每天用笔在纸上写一段,然后把笔记本给学生看,他们是我的最忠实的读者,或评论、或续写、或感悟,然后选择喜欢的篇目就帮我敲成电子文档。文字建构的平台,是我和孩子们心灵的舞台,许多孩子触景生情,感同身受,也不自觉地拿起了笔记录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学会了在自己的生活中用心体会、用情思考、用笔抒情,我和孩子们成了彼此的读者和笔友。

四、评价与激励结合,短期与实效互动

习作训练强调学习创新,一题多练,注重独立写作,但更注重兴趣的激发和积极习作态度的培养,因此评价激励的机制就成了作文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

(一)书面评语和实物奖励互为补充。每一次批阅习作本,我总是以等级分评定,对优秀习作划出其亮点,评个A+,以作文书、学习用具作为奖励;对有进步但还欠佳的习作,多做修改,在评语中给出不足,多加鼓励。从而形成了优秀者得奖,后进者明确方向的习作氛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教师精批与学生互改详略有方。每学期,我们练写的习作加片段有四十多篇,老师精心批改的作文只有八九篇,其余的让学生互批自改,这样有重点地批改,一方面节约了时间,提高了作文修改的效率,为师生沟通架设了桥梁,学生在老师精批细改的作文中发现不足,得到指导和鼓励;另一方面,学生在自改和互批的过程中,端正了习作的态度,获得了经验和方法,了解了他人的思路和创新手法,学会了合作和鼓励,认真写出了自己的习作并反思感受,积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为下次习作做好准备。

(三)讲评鉴赏与反复修改取长补短。小学生不只在乎老师的等级评定和物质奖励,更关注同学对自己的赏识与称赞,在对习作进行批阅修改后,我已胸有成竹,选取优秀习作在班上进行讲评习作时,讲评作文不是念作文,而是选取其中的亮点片段,供大家品读学习。每一次习作讲评,不仅是优秀作文的展示,更是大部分同学学习、积累的好机会,他们带着期盼的眼神,带着满意的笑容修改、认真誊抄,渴望下一次讲评的作文是自己的,写作的激情一次又一次地被激发。

(四)封面表格与展出发表相得益彰。开校初,我让学生在作文本封面画表格,每次习作批改后,便认真填写成绩,定期进行评比奖励。封面表格中的成绩一目了然,既能让学生纵向比较,发现自己的进步,又为学习园地的“文采飞扬”栏目进行佳作展出提供了依据。每当有同学的佳作被展出时,他是多么兴奋、激动。长期、连续的评比展出,调动了同学们自觉主动写作的积极性,他们都爱用纸笔书写心中最美的愿望,最真的感受,都期望在文字中写出一个优秀的自我。

五、不足与感想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当我满怀激情地教过后,再坐下来冷静地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心中不免有些暗自内疚。

(1)作为语文老师,我对自己的要求不高,提高学习的时间太少,对深厚的文学知识记不牢固,不深不广。在一定程度上,眼高手低,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扩展。

(2)教学准备有时不充分,没能多层次、多侧面地为学生提供资料,训练的内容不够丰富,方法过于简单,使用多媒体时,往往因字小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不太理想。

(3)大多数时候,我渴求全班习作的整体效果,用一个提纲、一个要求框住了学生的思想,用自己的感受主宰了学生的思维,整体习作水平有提高,但缺少个性和创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把新课程理念贯穿到教学实践中,并非照猫画虎,许多专家、学者的理论、经验在给我作指引,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写作是我每一天的功课。我要全身心地思考――阅读与写作的功用、语文学科的本性、语文教学的切入点……用丰富的经验敏锐地捕捉孩子们行文习作的困惑,并给予他们乐于接受的帮助,让写作成为一段愉快的心灵之旅。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2015.

高段作文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 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63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轻松,只有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然而,在如此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小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却不大。小学生不懂何为真正的语文写作,小学生写作的文章当中经常驴唇不对马嘴,没有逻辑性可言,并且小学生写作的文章大多以自己的主观感受为主,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学习正确的写作格式,带动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真正了解写作的内涵,体验写作的乐趣。

一、增加学生的阅读数量,积累写作素材

古往今来,不论是创作出词藻华美的流传于世文章的古人,还是现如今写出富有内涵文章并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们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离不开广泛的阅读所积累成的知识财富。可见,阅读的多少对于一个人的写作水平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可以培养小学生自主写作的能力。比如说,只有阅读过丑小鸭的故事,小学生才可以在作文中体现出经过努力丑小鸭也能变成白天鹅的哲理;只有了解过《红楼梦》之后,学生才能学会在作文中运用林妹妹的故事,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扩大阅读层面,提高阅读水平。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比较好动,喜欢听故事性的文章,因此,教师可以在正式授课之前将提前准备好的故事性的文章分几次上课之前读给小学生听,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他们对下一次的故事情节充满好奇感,从而让他们对小学高段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另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本,比如《格列佛游记》《三毛流浪记》《父与子》等,让学生在课下放松之余也可以进行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感悟书中的奥秘、积累写作的素材,从而让小学生可以在写作之时文思泉涌、喷薄而来。

二、指导小学生高段语文作文写作,掌握写作技巧

(一)取材于生活

现阶段的小学学生仍然保持着常有的好奇心,对任何事物眼睛里都充满着求知的欲望。小学生的脑海里有美丽的鲜花、绿油油的草地、高大的房屋还有奇形怪状的建筑等等,然而在写作文时却不懂得利用这些围绕在我们身边、处处可见的素材。有位著名的文学家曾经说过文章是泉水,生活就好像泉水的源头,源头只要不枯竭,那么泉水便会奔流不息。既然小学生已经有了生活的素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创作,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生活素材创作出好的作文。教师在引导小学生自主创作作文的同时,不应禁锢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创作文章。

(二)模仿写作

教师在鼓励小学生自主创作文章的同时还应教导他们如何创作出一篇好的文章,因为,就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高端作文写作可能只是意味着将一天之内吃的什么食物、干的什么事情记录下来而已,就像记流水账一样,文章之中不带一点情感,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因此,老师需要向小学生传授一些写作技巧。在写作的一开始,在小学生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给出几个典型的句子让小学生自己模仿着写,就像某位先生说过的那样,写作的道路上必然经历模仿。小学生们经过多次模仿之后就会明白大体创作段落的格式,如果教师给学生列举出一段比喻句的描写,比如课本中将叶子比作扇子、将枫叶比作邮票、将田野比做海洋等等,那么学生就会根据原文将叶子、枫叶、田野比作其他的东西,从而创作出大量五花八门的比喻句,并且将会运用到以后的作文创作之中,这便起到了模仿的作用。

(三)学会拓写、改编

在模仿的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对原先的课本内容进行拓写、甚至改编,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拓写、改编的同时,教师不应给出限制、束缚小学生的思想,否则不利于小学生的思维扩散。比如拓写《荷花》这篇课文,原文中大多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荷花的姿态,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发挥想象力描写一下作者回家后回忆荷花的情景,也可以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荷花的描写进行改编,从而创作出不同风格的《荷花》。通过拓写、改编,可以让小学生体会到语言的独特美丽。

三、培养小学生的纠错能力

小学生从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上来讲都比较稚嫩,需要家长、老师的细心呵护。尽管小学生难免犯错误,但他们自己都很难意识到,而很多家长不忍心打骂教训自己的孩子,所以,纠错的重担就理所应当地落到了教师的肩上,但是,学生在小学高段写作方面出现的错误却应由他们自己负责。

一次伟大的实验成功之前必然犯了无数次的错误,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高段年级的作文写作也是这样,一篇好文章的问世必定经过无数次的推敲。想当初王安石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俘获了多少文人的心,但同时也深知,单是这一佳句中的“绿”字便经过了“到”“过”“入”“满”等十多次的修改。倘若王安石当初坚守最初的想法,那恐怕如今便无人知晓《泊船瓜洲》这首诗,也无人体会到他浓浓的乡愁之情,不止王安石有自我修改的能力,“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同样具有。由此看来,自我修改、自我纠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在批改学生作文之前,先让他们自己找出自己作文中的错误以及不足之处,大到文章的整体结构,小到个别字词的使用和书写问题、并且学生需要在自己的作文上写评语,自己评价所写作文的质量问题。个人修改、评价完成之后,教师再进行批阅,看小学生是否能够找出自身的错误之处,当然,教师应告诉小学生不光要寻找缺点,也要找出自身的优点,并且将优点保持下去。通过这种自我批阅的方式,小学生能够重新全面地认识自己的文章,发现错误并改正,从而促进自身写作水平的提高。

高段作文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体验式 作文教学 实践探究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将体验学习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通过创设情境或预设主题,调动学生身心参与,使得体验活动引起学生内部的心理变化,触动心灵、对身心发展、意义建构产生影响,最终运用作文能力将感受输出,获得语文能力发展和生命成长。在教师创设的活动中,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每个体验个体都以一定的角色积极参与其中,用独特的视角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一、以活动过程为主体生成体验

实践活动式的体验式作文教学主要开展以游玩、竞赛等类型的活动来丰富活动内容,为学生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一些有创造性的游玩和竞赛类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比如让学生带生鸡蛋在身上一天。又如,体育竞赛中的迎面接力和拔河比赛之类的活动,以其独具的趣味性、富有挑战性而活灵灵地刺激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玩耍者沉浸在或自然和谐、轻松愉快,或激烈紧张的氛围之中,使他们都乐于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想象,获取各种富有个性特色的感受和体验。例如《我的名字我做主》的教学设计:

环节一:取名。

(1)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名字吗?理由是什么?

(2)这节课就给你们一个特殊的权力,给自己起一个最喜欢的名字。可以是一个字,也可是两个或三个字以上。如果不喜欢自己的姓,你也能改掉。

(3)大家交流自己取的名字及其原因。

(4)请学生回忆刚才给自己起名字时,大家都有什么表现?你的心里在想什么?

(5)花3分钟时间把这些表现和心里想法写下来,并进行交流点评。

环节二:点名。

(1)过渡语:最有趣的时刻到来了!我要点名啦!当我喊到谁的名字,谁就要马上站起来响亮清晰地回答。如果谁忘记了自己的名字,那就请把你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2)点名。师:我要开始点名了。准备……开始……(师故意表情夸张地在学生中走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预设1:先从名字最复杂的同学开始点,继续加强学生的体验。师:停,谁刚才听到某某名字的时候看到了某某同学的反映?她的表情呢?

预设2:有些学生取的名字很雷同,当应答案错误时,请学生观察他的表情。

预设3:选一个取了很多个名字的来叫,从他最不熟悉的名字开始点,让学生观察他的反映。

预设4:故意把其中一个学生的名字叫错,看同学的反映及谈老师的心理。

(4)引导学生再次回忆点名的过程。并交流如何才能写好这篇作文。

环节三:花30分钟写作,并进行交流点评。

在这样有趣、激动人心的氛围中,还会有谁不乐于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想象,获取各种富有个性特色的感受和体验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这种探索天性,是小学实施以活动过程为主体的体验式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我们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设计一定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等,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

二、以口头表达为重点加深体验

体验式作文教学强调学生在行文之前进行口头表达,自己体验过程的重要性。在写作之前,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体验用言语表达出来。其实,在口头表达的过程中,为了使自己的话语表达得更明白生动,学生对自己的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等已经进行了再加工。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组织一些对话活动,促使他们发言,将自己的想法和心理感受说一说,这样才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例如《巧卖黄豆》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思考得都很起劲。我们一会儿再小组交流。先请大家回忆一下,刚才我让你们思考聪明的粮商用了什么巧妙的办法解决了这个看上去似乎不可能的问题时,大家有什么表现?你的心里在想什么?

生:老师说完以后,同学们很安静,大家都在思考。

师:是的。好像思考的样子也是不一样的……

生:有的人低着头,用手敲打自己的头,好像要把灵感给敲打出来似的。

生:有的把橡皮当绿豆和红豆,在手上比画着。

生:也有的同学若有所思地望着窗外。

生:还有的同学互相小声议论。

学生的体验是瞬间性、内在的,极易消逝,想要把这种体验及时捕捉住并转换成文字形式成为体验式作文教学的重点。口头语言表达在这之中就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多提倡学生口头语言表达作文。口头语言表达相比于书面语言表达,能较容易较直接地捕捉到个体彼时的心语。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其间的相辅相成也是潜移默化的。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组织一些对话活动,促使他们发言,将自己的想法和心理感受说一说,这样才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三、以情境唤醒为主导,诱发体验

学生的很多作文是无法应时应景地记录下体验时的瞬间,他们在写作时往往展现的是活动的“过去时”。那么,如何诱发学生对“过去时”进行回顾和体验,把它们变成“现在时”呢?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的功能,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能酿造出一种氛围,调动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及与写作主题相关的情感,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和积累,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例如《秋游》的教学设计:

环节一:看录像激起回忆,谈感受。上课之前,我给学生播放应悦同学给我们拍的录像。录像镜头里有你们的身影吗?你们当时在哪,又在做什么?这次秋游你脑海中存留了哪些词语?

环节二:以照片串起游玩路线。

(1)当车子错开到湘湖一期的时候,快看照片上各小队成员的表情,你们这是在想什么呢?

(2)车子正确地开到湘湖时,你们都拎着大包小包地走进博物馆参观了。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谈后播放博物馆里的文物视频介绍。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环节三:分小队讨论活动情况。走出博物馆后,各小队就自由活动了。现在请各小队队长带着你收集的小队照片,召集队员讨论当时的所做、所看、所听和所感。

环节四:全班同学交流,及时捕捉学生的表情和动作进行追问,引导学生把当时的细节像放电影般拉长,慢慢地说,声情并茂地表达。

环节五:提问:现在在你脑海里都留下了哪些记忆片花?再听音乐《秋日私语》,闭眼回忆。

环节六:完成习作。

通过视频的精心剪辑,照片的引领和音乐的情绪带动,秋游场景被真实艺术地再现。学生踏着记忆的足迹,再一次地进行了一场心灵体验。经过情境地诱发,学生的体验经过再加工、综合,选择的素材也就得到了“净化”。

儿童的知觉特征告诉我们,儿童心理的基本特征在于他的未分化性,而“联觉现象”(如通过看到的录像、图片就会联想起当时的情形)就是这种未分化性在儿童知觉特征上的体现。另外,儿童智力活动的特征是以表象为中心的。以情境唤醒为主导的体验式作文教学适应了小学生智力发展的这一规律。它能通过多媒体的介入,有效地唤醒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对当时的一草一木、一颦一笑都历历在目。这样,学生写起来就不会“断片”了。

周一贯先生指出:“新的作文教学理念更多地关注着学习者的生命状态和精神自由。在这样的作文教学中也就不仅仅关注写作的知识和技巧.而是更多追寻着一种儿童精神。它应当是一种全新的儿童作文。”关注学生生命状态,追寻儿童精神,无疑是体验作文的理念核心。

参考文献:

[1]薛琴.说说 演演 写写[J].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09(6).

[2]杨四耕.体验教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7).

[3]张文质.小学语文名师作文课堂实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李白坚.大作文――写作教学的新观念与新方法[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5]王如才.主体体验――创新教育的德育原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高段作文教学范文第8篇

第一个是如何搜寻材料的问题;第二个是如何表达事物与情感的问题。

我的作文教学实践的思考是:作文训练应该按“课内课外两条线进行”。即课内训练作文与课外生活作文,并注意呵护学生的灵性。

一、课内训练

(1)训练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听到说、到读、再到写,把听、说、读、写“捆绑”在一起训练。我准备这样训练学生的:抄写。抄写好的开头或好的片段。要求字要写工整,格式要规范,标点符号要加在指定的位置。听写。听写一篇好文章,仅读一两遍,即让学生记住并写下来。视写。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看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然后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把刚才看到的文字写下来。扩写、缩写、改写、仿写。向学生提供一个素材(可以利用让他们听写、视写的材料),组织学生扩写、缩写、改写、仿写等。读后修改,誊清作文。

(2)创生活情景。在课堂作文训练中,语文教师还可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找准小学生生活的热点、焦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自由表达的训练项目,让学生见题生意,自由为文,使训练性习作与有感而作合拍,缩小课堂习作与学生平时写生活作文的距离,消除学生厌倦作文的心理负担。小学作文教学不是用成人的认识或机械的写法指导或用书中的优秀习作去限制学生作文的思维,而是主张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表达已有的认识,让学生创造性劳动。

二、课外生活作文

(1)开展综合活动。所谓活动作文就是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或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参与各项活动,获得一定的生活体验,使作文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倾吐情感的过程。由于活动包括游戏性活动、探究性活动、表演性活动、智力活动、竞赛性活动等,因而活动作文的内容是较宽泛的。 如游戏作文《木头人》、《打野鸭》,比赛作文《掰手腕比赛》、《夹弹珠比赛》、《碰蛋比赛》以及表演类作文《看表演猜成语》、《我演……》等都让学生痛痛快快地大玩了一把,然后下笔成文,学生的兴奋之情跃然纸上。

(2)开展科学实验。科学知识在小学生心目中是高尚而神秘的,能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亲自破解科学之谜,对他们来说是件很兴奋的事。选择实验作为作文的题材,放手让每个学生去动手,去观察、体验,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条理就较清楚,描写也较具体。据此,我们老师还可将这种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多探究、多实验。如《鸡蛋跳楼的秘密》、《神奇的摩擦力》、《与乒乓球较劲》等,这样的实验,孩子们乐意去做,这样的习作孩子们乐意去写。

(3)写生活札记。为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积累丰富的素材,教师还可以大胆摒弃这种以命题作文为主的训练形式,代之以“定量”与“定向”结合,持之以恒地写生活札记。让学生自陈心曲,“为时”“为事”而作(白居易),“我手写吾心”(黄遵宪)。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写自己的困惑苦恼,写读书心得等等。

三、呵护灵性

俗话说“童言无忌”,学生作文常常出现一些虽显稚嫩,但颇具智慧灵光的句子,对这种充满灵性的表达要细心呵护。杜甫有诗云:“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那么作文教学中如何呵护、培育学生灵性的“嫩蕊”呢?

(1)惊叹新奇的创意。作文的主旨是体现"我手写我心",以笔代言。多少声情并茂的作文就在于他独特的思路与想象。

在写一个熟悉的人,我们班涌现了许多灵性十足的文章,如《我的野蛮妈妈》,《小蜗牛鲁伊雄》,《温柔高手》(妈妈)、《天使与魔鬼》(老师),这些题目就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用惊奇、赞叹可以治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萎缩一样。”孩子就会少许多拘束,流露的情感会更真实,语言更有灵性、个性。

(2)呵护锃亮的“语丝”。第斯多惠说过:“教育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对于学生富有新意的句子,我们要大力表扬。比如:有位同学在写《小馋猫》时这样写道:“只见他两眼直勾勾地盯着蛋糕,恨不得眼睛里能伸出两把钩子,把蛋糕钩到眼前,一口吞掉。”我在旁边画了个大拇指,批道:“神态描写太成功了,尤其是直勾勾,长钩子这两个词语,把馋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还有这次的观察日记《爬山虎瀑布》,有一位同学这样写:“刚拐弯,一道翠绿色的瀑布从四楼的屋顶直泻而下,扑入我的眼帘。夏日的阳光变得温柔起来,像绿色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不定,闪烁着迷离的光点。”我在旁旁边画上一个大大的笑脸,再写上:“多么富有诗意的语言啊!你真了不起!”“我为你的进步真感到高兴!”这样的评语,就好像奖给学生的奖章。这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情效应。觉得老师欣赏他,写作兴趣和写作欲望变得强烈起来。

高段作文教学范文第9篇

一、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

由于农村小学大多位于偏远地区,路程遥远、教学资源落后,导致多数农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逐渐下降。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首先当地政府应该多加关注农村教师的工作情况。对于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应加以改善,与农村教师一起讨论如何完善农村小学的相关教学资源,并加以实施。其次,相关教育部门应定期对农村小学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针对不同的农村小学教育情况,制订出相应的奖惩制度。最后要加强城乡交流,引入城市优良的师资力量,对农村教师加以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二、加强作文教学指导

中高段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作文基础,认知能力也正逐渐形成,此时教师应加强作文指导,帮助学生写出更好的作文。而且要采用强而有力的作文教学方法。由于以往农村小学教育条件不高,教师只能采用示范教学法、或者讲评教学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但在现今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提高对写作的兴趣,掌握正确的写作方式。

三、优化学生语言环境

由于农村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多数学生不会用普通话交流,自然写作时也就会出现用词不规范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优化学生语言环境,让学生坚持使用普通话与其他同学交流,并且要及时纠正学生的语言不规范之处,以保证学生作文的质量。

四、注重作文讲解评价

小学生都喜欢教师鼓励或者表扬自己,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教师要注重作文讲评过程,尤其是中高段年级学生有着较强的自尊心,因此教师在讲评时要注意自己的措辞,要公平、公正地讲评每一位学生的作文,对学生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的地方加以指导,要用绝对的耐心来对待每一位学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上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写作的信心,大胆创新、敢于写作。

高段作文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高段作文;体验式教学;应用

一、体验生活

1.以活动深入生活,开拓体验写作的思路

在活动中亲自领悟生活和学习的趣味,是获得写作材料的关键路径之一。兴趣是学好作文的前提,老师可以用兴致引发活动的需求,进而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渴望,最终由于活动的增加,亦能够持续拓宽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可以为作文创造了有用的写作材料,所谓两全其美。

2.以阅读深入生活,引发生活体验

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老师需让他们把自身思维真正融入书中去,让每段文字、每个句子,以至每个词组,均会在他们心中泛起别人领悟不了的波纹,他们被深深感动以及被久久震撼着,其均是学生自己亲身的体验。自由阅读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准的方法之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致爱好,自由选取书来阅读。为了查验及鞭策学生阅读,老师可以按期在课堂上举行评选“阅读之星”“班级阅读征文”等方式来查验学生的阅读情况,确保学生的阅读质量。同时,我们的语文课文也是不错的阅读题材,老师需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读,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领悟及感受,当阅读达到最高境界时,体验则产生了。

二、累积阅读体验及生活感触

1.在阅读中累积阅读体会,写阅读体验笔记

累积素材只靠头脑记是不行的,还需培养随时记录的好习惯。累积的方式有许多,写阅读笔记,是累积阅读体验的一种非常不错的高效方法。老师可以制订一样的阅读笔记模式,让学生必须在每次阅读课后抑或是自由阅读后写好阅读笔记。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是看到好的名言佳句、经典段落等可以抄录下来,为日后的写作累积好经验。

2.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经验,写生活体验日记

老师能够制订相应的日记本来写体验日记。体验的主要题材可以是多元化的,学生可以依据此次体验的重点内容来制订。比如,可以分为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如此则让积累思维清晰,能够尽快及充分地找到写作的相应生活体验题材。

总之,在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老师需经过各种路径来进行体验式教学,使学生深入生活,同时在生活与学习体验中积累写作经验,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上一篇:社会管理思想范文 下一篇:普通化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