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行政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28 20:56:12

门诊行政管理工作计划

门诊行政管理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提升;新动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4―0024―06

随着教育部《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以下简称为《通知》)文件的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的出台,指向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正式揭开帷幕,这标志着职业学校内涵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一、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

教学工作是职业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新常态下职业学校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一,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重大举措。《决定》是国务院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号角。如何按照《决定》精神,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是职业教育亟须研究的重大课题。《通知》以职业学校教学工作为对象开展诊断与改进,将《决定》提出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要求落到了实处。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多个领域和部门,涉及教育、教学、社会实践、实训实习等多个环节,但教学无疑是其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核心的工作环节。职业学校依据《通知》精神,周期性常态化地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能切实强化教学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的意识,自觉主动加强教学管理,强化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改革,不仅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更为重要的是培植了职业学校自我发展、质量自我提高的内生促进力量。

第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是职业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精湛技能的合格人才,增强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的基础。教学工作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主战场。通过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创新,强化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将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这既能为办学质量的提升奠实基础,也能将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推向深入,在更高平台上彰显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无数事实证明,一所学校只有重视了教学工作,才能自觉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自觉进行“五个对接”,教学质量的提升才有基础,学生核心素养的建构才有条件,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才有可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职业教育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社会吸引力的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讲,都取决于职业学校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都决定于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通知》提出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必将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对现代职业教育基本任务的完成,对服务中国制造2025、创造更大人才红利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

第三,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是职业学校建构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内在机制的重大工程。职业学校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充实的资源条件,但更重要的是职业学校自身要具有扎实的教学能力、发展能力。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能力,培养合格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路径之一就是职业学校建构了能够促进自主发展、自我保证质量的内生工作机制。多年来,职业学校虽然十分重视教学工作,但其内生发展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有的学校重视了具体的建设举措,但机制尚未形成;有的学校初步建成了机制,但自主性不够,特别是自我发展未能得到充分体现。《通知》要求职业学校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引导职业学校依据制度,全面开展教学诊断,切实对诊断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能引领学校自觉发挥教学质量自我保证的主体作用,建构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机制,将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落到实处。

二、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制度设计

依据时代要求,《通知》从战略高度阐述了职业学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为职业学校全面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明了方向。学习和把握《通知》精神,重点要把握好5项内容。

(一)“诊断与改进”的工作方针

《通知》提出教学诊断与改进,必须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需求导向”包含三个层面的需求:一是政府需求,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等方面的需求;二是企I需求,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的需求;三是学生需求,即提供优雅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条件、完备的实训资源、过硬的师资力量、科学的办学理念等方面的需求。“自我保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行政的自我保证,各省级教育行政负责省本方案、省本规划、省本细则的研制,负责抽样复核的确立和实施,负责复核结论的确定;二是学校层面的自我保证,职业学校是人才培养工作的主体,也是质量建设的主体,必须自主建构教学质量自我保障制度,建构教学自我诊改工作机制,建立学校自我诊断专家制度,建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保证自主诊改与专家复核的吻合度。“多元诊断”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诊断专家组成上的多元,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诊断者是多方面的,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学校管理者、校本专家、企业人士、教育对象、第三方人员等都是诊断者;二是诊断层次的多元,教学工作诊断包含学校的自主诊断和抽样复核时的专家诊断两种形式。“重在改进”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职业学校在诊断与改进过程中,要致力于问题和薄弱环节的改进;二是专家在抽样复核时,不但要找出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三是抽样复核后结论的确定,重要依据就是改进的质量;四是教育行政部门在常规管理时,要重视学校问题发现后的改进情况。

(二)“诊断与改进”的工作机制

《通知》提出要“建立基于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自主诊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

机制是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基础,也是诊改工作的保证。《通知》提出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其内容要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这是教学诊断的前提。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所面对的是大数据时代,教学工作的诊断是基于平台数据进行的,问题也是在对各种量化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基础上发现的。二是学校自主诊改,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学校是主体,学校依据校本化的标准,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诊断,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而进行改进。三是教育行政部门抽样复核,这是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得以顺利进行、取得实效的保障,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教学诊断与改进并无前例,由于认知上的不一致,客观上存在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为了保证职业学校更自觉地投入到这项新的伟大工程中,有必要通过抽样复核形成外在的工作压力,引导职业学校自觉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三)“诊断与改进”的工作任务

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工作任务主要是三大项。一是构建诊改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即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通知》提出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建立起教学诊改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这一制度和机制是围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职业学校自主诊改、利益相关方有效参与、主管(办)部门协同改进的常态化、周期性的制度和机制。二是搭建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大数据时代,建构数据系统其目的是为了使用,为此需要做好科学管理工作。《通知》提出要建立学校、地(市)、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家四级管理系统。三要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学校是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主体,质量提升的关键是学校,要保证质量的持续提升,必须引导职业学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

(四)“诊断与改进”的工作原则

原则是工作按预定计划顺利实施的前提,也是工作取得应有效果的保证。为保证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顺利实施,《通知》提出要遵守三项工作原则。一是坚守底线的原则。为更好地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教育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作为各省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最低要求。各省教育行政可结合自身特点,以不低于教育部方案要求为原则制定本省诊改工作执行方案和实施规划。诊断项目、诊断要素、诊断点可调整、增减,抽样复核条件可在此基础上增加,以建构各具特色的教学诊改方案。二是学校自主的原则。教学诊断与改进的主体是学校,诊改如何进行?制度如何制定?机制如何建构?这些都由学校自己决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只是指导、服务、检查和推M。学校自主主要在三个层面上体现,即学校自主履行人才培养质量的主体责任,学校自主依据省本方案对本校教学工作进行常态化周期性的自主诊断和改进,自觉接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或主动申请接受抽样复核。三是协同实施的原则。对于学校发展来说,诊改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是问题的改进。由于教学过程中许多问题的改进单纯依靠学校一方的力量难以达到目的,需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办学者、管理者、用人单位和独立第三方等相关组织,帮助学校改进诊断出来的问题。

(五)“诊断与改进”的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就是工作过程先后次序的具体安排,是将诊断与改进工作落到实处的关键。《通知》明确了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逻辑程序。一是自主诊改。即学校根据省级执行方案,建立本校的教学诊改制度和工作机制,定期从“参考表”列明的诊断点入手,对照学校制定的相关标准进行自我诊断,找出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二是落实改进。改进是诊断的目的,通过诊断发现了问题,就需要制定具体的措施进行改进,缩短进而消除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并在完成改进工作后对改进的质量进行总结、评价,教育行政部门还须对职业学校的改进情况组织检查,以帮助学校将诊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抽样复核。抽样复核是推进诊改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诊改质量的重要保证。《通知》明确抽样复核的主体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可委托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完成),抽样复核的任务主要有两项,第一,通过抽样确定复核学校。虽然所有学校都须无条件接受抽样复核,但并不表明所有学校都自动成为抽样复核的对象。职业学校能否成为抽样复核的对象,必须具备三项条件,即建立了诊改制度、改进了诊断发现的问题、“在校生数”“师生比”“专任教师中专业教师占比”“校舍建筑面积”“生均仪器设备价值”等5项指标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职业学校只有达到这三项要求,才能有资格参与复核学校的抽样。第二,组织相关专家到学校进行现场复核。现场复核的重点是检查和了解职业学校诊改制度建设状态、诊改机制工作状态、诊改依据的质量状态、问题的改进质量状态、学校诊断结论与学校实际情况的吻合度。

三、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学校实践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是职业学校质量自主保证的新尝试。学校作为教学诊断与改进的主体,要将良好的制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实施,关键在于对教学诊断与改进的科学认知和积极实践。

第一,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与质量提升、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为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奠实理论基础。

职业学校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决定了职业学校自身的办学质量、社会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还影响着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强弱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支撑。新时期的职业学校应该具有大情怀,能从民族繁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从直观上来看,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学条件的好坏、师资队伍的强弱、教学资源的多寡、教学管理的宽严。但从发展过程来看,更取决于对过去经验的光大和对现状的反思,以及反思后的改进。也就是说,在资源既定的基础上,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决定于反思和创新的融合。经验是过去实践的智慧总结,成功经验的继承有助于现状的优化;反思是对过去的审视,持续发展离不开对自己的准确认知。教学诊断是职业学校力图准确认知自己的第一步,更是提升质量、持续发展的基础。一所学校如果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优势、劣势没有清醒的认知,就无法抓住发展的机遇,更无法有效加固自己的薄弱环节。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职业学校必须认真学习好《通知》,领会其精神,把握其要点,从而提高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自觉性。

第二,更新理念,建构科学的发展意识,为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奠实思想基础。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实践。诊改作为职业学校自我发展、自我保证的新举措,需要实践主体牢固确立三大意识。一是目标管理意识。目标管理是教学诊改工作的基础,也是诊改取得实效的保证。建构诊改的目标管理意识,对于职业学校来说,一要抓好“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相关标准的完善工作。“十三五规划”是学校发展的中期规划,它确立了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目标,也是学校学期工作计划和相关教学标准制定的依据。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制定好学校的“十三五规划”,以及“十三五规划”中若干工作的标准,作为教学诊断的依据。二要制订好学期工作计划和相应的工作要求。学期工作计划是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具体举措,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序运转的保证;相应的工作要求是对学期工作计划的细化,也是教学诊断与改进的衡量依据。学期工作计划和相应的工作要求,既包括学校层面的整体工作计划,也包括部门和系部层面的工作计划。第三,要做好学期工作计划的责任分解。任何计划的实施都是在规定时间内、由相应的责任人完成的,为此需要对计划中的每项工作按时间和责任进行分解,也就是明确每一个责任主体在具体时间段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二是及时检查意识。管理学上有句名言,人们不做你希望的,只做你检查的。检查是诊断的第一环节,通过检查、对比,找出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才能发现问题。及时检查就是计划实施后,主管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及时了解相关责任人计划的执行程度、完成情况。通过检查,一方面避免有计划无落实、有工作无要求、有目标无行动情况的出现;另一方面通过检查,可了解计划和要求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还可做出相应调整或修改。确立及时检查意识,要求在计划出台时,就明确检查部门、检查时间、检查标准、检查流程、处置步骤。三是数据呈现意识。教学诊断与传统教学管理举措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用数据说话。培根认为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说明量化分析更具理性、更有逻辑。对于教学诊断而言,量化的数据更有助于诊断者提高诊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通过数据的采集,将常态化的工作状态即时记录下来、汇集起来,然后通过对比、分析、提炼和综合,不仅能准确发现质量现状与自己设置的目标之间的差距,而且能从动态分析中诊断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改进的目标,进而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改进举措。更为重要的是有可能通过数据分析生成出智慧、挖掘出规律,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数据呈现意识,要求职业学校一方面要充分认识数据在信息化时代的巨大价值,重视数据的采集和运用,建构数据管理系统;另一方面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尤其是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第三,建章立制,做好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校本制度、机制的建构工作,为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奠实工作基础。

任何工作要想取得应有的效果,准备环节都极为重要,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也就是相应的准备。教学诊改作为新常态下教学质量提升的自我保证,存有一个从陌生到认知,进而认同、自觉实践的过程,其间充分的准备必不可少。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教学诊改工作涉及多个侧面、多个维度,需要职业学校从三个方面做好准备工作。一是制订制度。制度是行动有序进行的基础,也是行动绩效的条件。对于教学诊改来说,只有制订好制度,才能保证诊改沿着正确的渠道良性运转。时到今日,仍有一些同志对诊改缺少科学的认知,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从评价角度将诊改视为教育行政部T在新形势下推出的评估新变种,总以迎评的思路进行今天的诊改,亟须通过制度建设消除教学诊改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同时,教学诊改也是职业院校谋求质量自我保证的新举措,工作如何开展?诊断如何着手?学校及其相关部门怎样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这些都需要有一个制度来予以明确和规范。二是建设平台。新质量时代职业学校的教学诊改是在数据基础上进行的,没有数据分析、数据汇总,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即使开展了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在诊改准备阶段,必须花大气力建设好数据平台。建构平台要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做好工作。其中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数据平台的硬件建设需要一定的投入,这也是许多学校感到有困难的地方,其实对于职业学校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校来说,最为困难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硬件建设只要有资金就能到位,随着职业教育投入的逐步加大,条件的逐步改善,硬件方面的困难将会迎刃而解。但平台数据条目的确立,数据的即时采集,数据的分析、管理,特别是日常教学管理中数据的自觉应用,绝非有了资金就能解决,而且平台要在教学诊断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还需一个逐步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非凭一日之功就能达到理想状态。职业学校建设数据平台应将重点放在软件建设上,通过宣传引导帮助教职员工强化数据意识,通过制度建设明确数据采集的项目、时间和相关流程,通过教育治理建设数据采集队伍、数据分析队伍、数据管理队伍。数据分析更是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需要一个从内容到方法、从知识到实践、从跟着做到熟练自如的培训过程。三是建构机制。机制就是一个系统中制度、程序、规则等组成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功能。在社会科学领域,机制往往就是动态呈现的相关制度和制度化了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以及履行职责的工作机构。建构机制对职业学校诊改来说,就是在制订诊改工作制度的同时,对诊改的程序、方式、方法通过制度予以规定,同时成立相应的专门机构,培训相关的工作人员,按照制度的设计有序推进工作。制度、程序、机构是建构教学诊断机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单纯的制度是静态的、文本式的,而作为机制要件的制度是动态的,是在诊断过程中得以体现的;程序就是工作的先后过程,以及每一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机构就是组织、引导、反馈、评价诊断的工作部门,在不同的学校可能有不同的称谓。三方面内容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是机构建设,单纯设立一个机构呼应教育行政管理比较简单,但要使其真正发挥作用,需要进行系统的专业人员培训。

第四,抓实重点,完善相应的工作环节,为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奠实操作基础。

工作环节就是工作项目,就是工作的切入点。完善工作环节,对于教学诊改来说,关键要做好三点。一是完善计划。计划是诊断的依据,没有计划或计划不完善,问题难以解决。对于职业学校来说,试行诊改第一步的工作就是完善计划。职业学校要完善的计划就是“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学期工作计划。制订计划对学校来说既不陌生,也不困难。但依据诊断的要求做好计划的编制工作,还需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表人里的认知深化、实践深入的过程。从诊改角度来看,完善计划一方面要确保计划具有可行性,要从实施的角度对计划进行研讨,确保计划既要符合时代要求和发展趋势,又要切合学校资源实际和发展焦点,具有实现的可能。另一方面要做好计划的诊断融入工作,要从教学诊改与教学日常管理一体化理念出发,在规划、计划制订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诊断项目、诊断要素、诊断点融入规划,特别是工作计划之中,避免诊改与学校常规管理两张皮的现象,使诊断与常规的教学管理从形式到内容融为一体。二是检查反馈。对照计划,检查预设目标的实现情况是诊断的常规形式。对于职业学校具体的教学诊断来说,就是对照规划,特别是工作计划设置的工作目标,检查实际工作的达成度、达成效果,并将相关结论式意见反馈给学校计划部门。杨应崧教授认为诊改不是外加给学校的“紧箍咒”,从管理学来看,检查反馈本来就是管理功能外显的应然举措,也是管理权威所在。与传统管理不同的是,教学诊改中的检查反馈,不是致力于优势的发现、长处的汇集,而是目标引领下的问题导向,即将主要注意力集中于目标与现状之间差距的挖掘上,沿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开展工作。一方面要做好检查标准的研制工作,只有工作目标而没有具体的检查标准,问题难以发现,即使发现了也难以进行深入的分析。另一方面通过制度重建使每一个管理人员都成为教学诊断者,每一个管理环节都成为诊断的工作抓手。三是着力改进。改进是\断的目的,诊断出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进,短板得到了拉长,也就达到了诊断的目的。对于职业学校教学诊改来说,发现差距、找出问题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职业学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必须多维度做好问题发现后的改进工作。一方面要做好改进方案的论证工作。改进工作从方法论角度看有表里之分,就事论事、见招拆招式改进工作虽然见效快,但不能真正消除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由表及里、根除病因式改进工作旷日持久、劳师动众,而且一时难以见其实效。为此须做好改进方案论证工作,通过论证选择出最佳方案的同时,也动员和组织更多的人力资源参与改进,一举两得,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做好改进效果的评价工作。改进有无效果或效果大小,不仅事关诊改全过程,而且关系到学校教职员工的士气和信心,必须做好效果的评价工作。评价不能仅凭管理者的主观印象,需要职业学校走出传统评价的思维惯性,围绕依据、程序和队伍做好评价工作,主动将复核纳入学校诊改工作之列,自己的工作自己评价、自己做主。

门诊行政管理工作计划篇2

根据大学2009年党政工作要点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校医院要积极探索在新体制条件下管理与服务的新模式和在中医药国际科技园的大格局中的发展定位,增强服务社会的功能,争取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年度,按照2009年2号《关于校医院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的基本框架,在目前“一体(医院)、两位(两个门诊部)、三点(三个医疗点)”的工作格局状态下,就2009年度医院党政工作提出以下要求:一、年度常规性工作:(一)保健门诊部:1、医疗工作:进一步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健全和完善现有的诊疗规范,提高保健门诊部的诊疗水平尤其是院前急救水平,保质保量地完成全校师生员工的诊疗任务。2、预防保健工作:(1)承担学校传染病预防和管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干预等工作。(2)定期对全校师生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和妇女病普查,继续建立健全教职工健康档案。对体检资料及时汇总、分析,针对体检发现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有效干预并跟踪随访,以保证师生员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3、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加大传染病(含艾滋病)预防宣传力度,重点做好心理健康、控制吸烟、环境保护、远离、意外伤害等健康教育工作。4、公费医疗管理工作:严格执行现行的公费医疗管理相关条例,不断地完善和规范相关流程,有效地控制学校公费医疗费用增长的幅度。5、其他工作:(1)继续做好全校计划生育工作,认真完成各项必成指标和工作指标。(2)继续做好红十字会布置的常规性工作,积极配合血站完成一年一度的大学生义务献血工作。(3)继续做好大学生医疗保险工作,积极配合保险公司做好医疗费用的理赔、索赔等相关工作。(二)学校门诊部:总体要求是维持正常、有序的医疗秩序,积极应对医疗市场,努力完成学校及卫生行政部门布置的各项任务。(1)门诊办公室:进一步梳理归属本部门的医政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病案及各科室工作量统计、医保及局域网络管理等各项工作。在上一年度试行职工考勤办法和奖罚条例的基础上,组织各科室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员工手册》相关规定,使之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真正发挥作用。(2)&nbs

p;财务部门:克服部门人手少、外聘人员流动性大等因素,保证日常工作有序进行;积极准备,配合校内、外有关审计部门完成对门诊部2009年度财务审计工作。(3)药剂部门:认真梳理药品(特别是中药饮片)的购进、验收、入库、保管、使用等诸多管理环节,特别要加强药品在验收、入库环节上的管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操作流程,杜绝任何可能存在的漏洞。认真准备,在学校相关机构的组织下,完成年度西药、中成药、饮片的集中采购招标工作。(4)护理部门:认真完成诸如导医咨询、维持病员就诊秩序、及时补充医疗文件及用品、专家工作量统计、诊疗区域和用品的消毒、督促检查卫生以及分类管理医疗和生活垃圾并认真做好处理记录等常规性工作。认真完成对门诊部办公用品包括一次性耗材的购置、登记、发放等管理工作,以及门诊部用于办公和医疗的病历、处方、药袋、纸袋等物品的印制工作。按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的要求,认真完成对门诊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5)功能、检查科室:由于门诊部目前继续处于过渡阶段,放射科恢复工作仍处在计划之中,继续安排相关人员再次(在江苏省中医院进修二年之后)赴专科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专门进修肿瘤ct、核磁共振的诊疗技术;同时要求功能科室(b超、心电图)工作人员集中时间学习,尽快取得相关专业的执业资格。(三)医院党支部:认真学习校党委下发的各类文件,积极完成上级党委下达的各项任务,积极配合校医院领导开展各项工作。带领支部党员开展好党日活动,认真完成党员发展工作及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建设一个团结奋进的先进党支部。二、学期阶段性工作:1、根据南中医大(2009)2号《关于校医院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的基本框架,本学期拟

对医院内部管理岗位进行招聘。完成时间:原则上在本学期完成。2、本学期拟对原有的公费医疗管理条例进行修订。重点修订教职工药品报销范围、学生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以及提出工伤等特殊人群的医疗费用报销办法等。完成时间:本学期完成调研,提出初步方案。3、适时调整仙林校区保健门诊部的医疗用房,积极争取条件恢复原有的诊疗项目。(1)为进一步改善广大师生员工的就诊环境,使仙林校区的医疗执业行为更为规范,尽快调换仙林校区保健门诊部的医疗用房。完成时间:本学期确定医疗用房选址和完成出新方案。(2)按计划尽快购进口腔诊疗椅。完成时间:原则上本学期完成。4、完成医疗信息网的建设本学期拟实现汉中校区和仙林校区保健门诊部医疗信息系统的联网,加强信息系统在两个校区的医疗服务、药剂管理、财务管理、业务统计等环节上的联网管理,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

门诊行政管理工作计划篇3

全市新型合作(居民)医疗保险镇(区)覆盖率达100%,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参保农村居民占应参保人数的97%以上,未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以镇(区)为单位参保率达到80%以上;全市新型合作(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到帐率达100%。

二、参保对象、保险期限

除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外的所有本市在籍居民(含在校学生);在本市居住满2年、由本人提出申请并经所在镇(区)劳动社会保障所(农村卫生管理所)、市合管办批准的新居民。

中途参保者:如新生儿(出生后)、婚嫁(登记后)、退伍军人(到地方后)、外地迁入人员(以户口迁入后)要求参加新型合作(居民)医疗保险者,原则上在一个月之内由本人申请并经所在镇(区)劳动社会保障所(农村卫生管理所)同意批准后方可参加,并及时缴纳个人基金。

保险期限:年参保人员的保险期限相应延长至年2月29日。

三、基金标准、来源

年全市新型合作(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标准统一为每人260元(其中含市财政补助用于特困人群、少儿大病救助的人均20元,具体实施另见办法),其中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参加者,原则上以户为单位缴纳,每人60元,特困人群(低保户、五保户)个人缴纳部分由市特困人群医疗救助基金补助;镇财政补助每人80元;市财政补助每人100元(根据现行的财政体制,经济开发区财政补助人均180元自行解决,汾湖经济开发区财政补助人均135元自行解决)。符合参保条件的新居民按照各级财政人均补助标准与居民个人缴费标准两项合计数缴纳医疗保险基金。

四、基金筹资方法

新型合作(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由个人和市、镇(区)两级财政三方共同负担。

1.个人基金:由各镇(区)政府组织筹集。参保者原则上以户为单位按规定标准在年1月31日前缴纳个人基金,坚持先缴款后享受的原则,不得病后补交。所有筹集的资金必须在年2月29日前上缴市合作医疗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2.镇(区)财政补助基金:由镇(区)财政年初纳入预算,及时划拨市合作医疗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3.市财政补助基金:由市财政年初纳入预算,及时划拨市合作医疗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五、基金运作使用

(一)门诊统筹合作(居民)医疗保险

年新型合作(居民)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基金按人均40元标准提取,用于参保人员在本市辖区内市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门诊药品费用的补偿。每张处方限额50元,按30%比例结报。参保人员每人年内最高补偿限额为300元。

(二)住院统筹合作(居民)医疗保险

年新型合作(居民)医疗保险住院统筹基金人均标准200元/年。

1.补偿范围:本市定点医疗单位和经同意转诊的市外二级以上指定医疗单位住院期间发生的费用。

跨年度住院患者的结算标准以上一年度的结算标准执行。

2.用药目录、诊疗项目:

市新型合作(居民)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范围、诊疗项目范围和其中自负比例为100%的药品、诊疗项目等参照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相关规定执行。

参保人员因恶性肿瘤放疗化疗费、肾功能衰竭透析费、器官移植抗排异药品费、白内障手术等发生的门诊费用均按住院结报比例补偿。

参保人员住院床位费限25元/天。

3.补偿起报点、结报比例:

住院统筹合作(居民)医疗保险基金补偿每次住院起报点为401元。最高可报医药费为150000元,最高补偿额为104720元。

在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等定点医疗机构中住院的,其可报医药费按照70%给予补偿;在本市市属定点医疗机构中住院的,其可报医药费按照60%给予补偿;转上、省、市等市外定点医疗机构及市第三人民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住院的,其可报医药费按照45%给予补偿;转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第三医院等市外定点医疗机构中住院的,其可报医药费按照35%给予补偿。

市重点优抚对象、参战退役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20%。

年参保生育妇女在本市辖区内定点医疗机构生育的补偿标准为自然分娩每人次800元;剖腹产分娩每人次1200元(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除外)。补偿手续按照转市外定点医疗机构补偿结报程序办理。

4.定点医疗机构:

(1)本市指定转诊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永鼎医院、九龙医院。

(2)市外指定转诊医院:①市转诊医院为: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市市立医院、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儿童医院、市广济医院;②省转诊医院为:省人民医院、省中医院、省肿瘤防治研究所、省儿童医院、军区总医院;③上转诊医院为:上三级甲等医院;④浙江省转诊医院为: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第三医院。

5.基金补偿结报程序:

(1)门诊:持市民卡的参保人员在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门诊就诊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医疗机构直接按补偿规定实行电脑结算,扣除补偿部分后收费。

(2)住院:持市民卡的参保人员在本市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住院期间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医疗机构直接按补偿规定实行电脑结算,扣除补偿部分后收费。

其中,转市外指定医院:按规定手续转市外指定医院住院的参保人员,发生的医疗费用先由个人垫付,然后凭市民卡、持医疗费用报销凭证(包括转院证明、出院记录、正规的医疗费用发票和用药清单)到所在镇(区)劳动社会保障所(农村卫生管理所)窗口结报。

转市外医院诊疗手续原则上一次有效,再次转诊必须重新办理。无逐级转诊手续,擅自到外地医疗机构或非指定转诊医院就医者,医疗费用自理,合作(居民)医疗保险基金不予补偿。

(三)门诊统筹和住院统筹两部分基金统筹使用,以镇(区)为单位,新型合作(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农村居民占应参保人数低于97%的或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以镇(区)为单位参保率不到80%的,则基金出险部分由市、镇两级财政各按50%的比例负担。

(四)不予补偿范围

因下列情况之一造成参加者医疗费用支出的,新型合作(居民)医疗保险不予补偿。

1.自购药品,住院期间的自费药品,自行投医和非指定医疗单位正式收据;

2.因工伤、车祸、斗殴、自杀、酗酒、食物中毒、性病等因素造成的意外伤害所用的医疗费用;

3.器官移植、人工组织器官及体内置放材料等每件3万元以上部分的费用;

4.洗牙、镶牙、验光、配镜、装配假眼、假肢、美容手术矫形等非治疗性医疗费用;

5.计划生育的技术服务、医药费用(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在本市辖区内定点医疗机构生育的费用除外);

6.有弄虚作假行为的;

7.首次参加者,缴费前已罹患的各种疾病所发生的医疗费。

六、基金管理及监督

(一)新型合作(居民)医疗保险工作要按照“省卫生厅、财政厅、审计厅、中医药局卫基妇〔〕13号《关于进一步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的通知》”和“省劳动保障厅劳社医管〔〕9号《关于切实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规范管理,基金必须严格按照“省财政厅、省卫生厅财社〔〕37号《关于下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办法(试行)〉和〈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核算办法(试行)〉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实行单列帐户、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用。基金收取要使用财政部门监制的统一票据。

(二)基金监督由市合管委组织协调,市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能,对经办机构办理的医疗费用补助情况,每年组织1~2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出现难题,商定合适的解决办法。

(三)审计部门每年要对新型合作(居民)医疗保险的基金收支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审计结果报市政府。

七、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建立和健全新型合作(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广大城乡居民的切身利益,各镇(区)一定要按照上级相关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年工作计划,实行目标管理、签订责任状,严格考核。各镇(区)要提前组织开展年参保及个人基金的收缴工作,必须于年1月31日前完成参保人员基金征收工作;各财政分局(所)等职能部门也要全力支持,配合工作,落实计划,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各镇(区)政府要大力宣传新型合作(居民)医疗保险的有关新政策,积极引导居民自愿参加新型合作(居民)医疗保险,尤其要进一步加强对未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及在校学生的宣传发动,努力提高部分城镇居民和在校学生的参保积极性,使广大城乡居民感受到新型合作(居民)医疗保险的好处和参加新型合作(居民)医疗保险的实惠,从而提高新型合作(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各部门要各司其职,配合做好新型合作(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市财政部门要做好资金预算,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并加强监管;市教育部门要做好在校学生参加新型合作(居民)医疗保险的宣传发动工作;市卫生部门要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队伍、技术、设施等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吸引参保群众就近就医,并及时与市劳动保障部门协作,做好相关数据的上传工作;市劳动保障部门要继续做好新型合作(居民)医疗保险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三)加强管理,规范操作。新型合作(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是居民自愿缴纳、集体扶持、政府资助的民办公助社会公益性资金,各镇(区)政府要严格按照上级的文件精神,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遵守基金管理规定,确保基金安全运作。要进一步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抓好定点医疗机构的准入管理和检查考核,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定期抽查分析医疗质量和医药费用情况,公开接受社会评议。对定点医疗机构在新型合作(居民)医疗保险工作中的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并及时整改。

门诊行政管理工作计划篇4

《*市性病艾滋病防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年10月27日经*市第*届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通过,并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自*年5月1日起实施。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市行政区域内性病、艾滋病的管理,有效控制性病、艾滋病的发生、传播,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现提出贯彻实施意见如下: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市性病、艾滋病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我市性病报告发病率已达到15536/10万,比1991年上升了近4倍,而实际发病率可能高出报告发病率2-4倍;目前,我市相当一部分区(市)县已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若不加以积极的预防和控制,将会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严重制约我市两个文明建设。对此,各级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以江总书记“*”重要思想为指导,本着对人民群众健康和社会文明进步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预防控制性病、艾滋病发生和传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切实加强对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把它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抓出成效。认真组织《条例》的宣传贯彻,制定本地区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规划,成立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机构,适时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分析研究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对策,协调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实施《条例》。要按《条例》要求,设立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必要的专项经费,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执行本《条例》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建议各级政府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密切配合,共同抓好性病艾滋病防治的综合治理

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是一项社会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四川省预防控制性病艾滋病条例》及《*市性病艾滋病防治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紧密配合,按照部门和机构的分工,切实履行职责,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主动做好工作?/P>

公安部门要坚决打击、取缔、吸毒活动,扫除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环境。对被收容教育的人员及被强制戒毒人员进行预防性病、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对抓获的人员和吸毒人员,应在规定时限内通知同级性病、艾滋病防治专业机构并协助进行性病、艾滋病检查。对查出的性病、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按《条例》有关规定,实行强制治疗管理。其检查治疗费用,原则上由本人或家属负担,可以从人员被扣押的财务中预留或先行扣除。确实无力负担的,公安机关与同级财政部门协商解决。对犯罪嫌疑人员中患有性病、艾滋病的,应协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送指定的医疗机构实行强制隔离治疗。对拒绝、阻碍性病、艾滋病防治监督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性病、艾滋病病人及其他人员,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化等部门要积极配合《条例》的实施,有计划地播放、刊登防治性病、艾滋病的医学知识和有关法律常识,宣传性病、艾滋病的危害,增强市民自我保护意识,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新闻单位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和《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按有关部门审批的内容刊登医疗广告。未经批准,不得刊登、性病、艾滋病广告和变相性病、艾滋病广告。严禁刊登、虚假性病、艾滋病诊疗广告。

各级教育部门负责在中等以上学校开展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并纳入健康教育内容。

各级财政部门要落实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必需的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做好经费使用的监督工作。

民政部门要严把婚姻登记关,对婚前医学检查中发现的艾滋病、梅毒、淋病病人及感染者未治愈的,不予办理婚姻登记。

计划生育部门要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和性病、艾滋病的防治专业机构做好性病、艾滋病的防治专业机构做好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预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的传播,提高人口素质。

工商、物价、体育、药监、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要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条例》的规定各司其责,主动做好性病、艾滋病防治管理工作。

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众组织,要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职工、青年和妇女宣传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和科普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恋爱、婚姻及家庭观念,自觉抵制社会丑恶现象的侵蚀。

三、严格执法,统一实施性病艾滋病防治的监督管理

市和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条例》的具体实施意见,对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实行统一监督管理。

有计划地组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广大医务人员认真学习《条例》,并对从事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技术水平。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展版、宣传画、宣传手册、义诊咨询等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宣传形式,向群众宣传《条例》及性病、艾滋病的危害和防治知识。

认真依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加大执法力度,综合整治性病诊疗市场。《条例》实施前后,市和各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要对全市开展性病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进行专项清理整顿,并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性病诊疗执业许可制度。凡在《条例》实施后未取得《性病诊疗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一律不得开展性病诊疗工作,违者依法进行处罚。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和管理机制,会同各有关部门实施综合治理,使性病诊疗市场逐步实现规范化、法制化管理,切实保障我市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性病、艾滋病诊疗机构要加强对性病、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医疗管理,规范诊疗行为,防止医源性感染,做好为就诊者保密的工作。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严格依照《条例》有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母婴的保健,做好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

市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全市区域卫生规划和工作需要,确定性病、艾滋病防治专业机构,并健全性病、艾滋病疫情监测报告网络,加强对高危人群、重点人群和采供机构及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的性病、艾滋病监测管理,遏制性病、艾滋病的蔓延。各级卫生防疫站要按照《条例》第八条的规定,逐步开展宾馆、饭店、旅社、招待所、公共浴池、游泳池、理发店、美容店、歌舞厅等经营单位直接为顾客服务人员的性病、艾滋病监测体检工作,检查项目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检查费用由受检单位或本人负担。

积极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科学研究,密切注意性病、艾滋病疫情、发病模式的变化。有计划地培训性病艾滋病防治、科研、宣传教育及管理等工作人员,加强技术力量和设施装备建设,不断改善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条件,使我市的性病艾滋病诊断、治疗、监督、监测、宣传咨询技术及防治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门诊行政管理工作计划篇5

地理位置特点及停车现状

*特点

北大医院地处北京的中心城区(西城区),位于老皇城保护区内,毗邻中南海、故宫、北海。门诊楼和一部均在交通主干线的路汇处,车流量大,出租车站、公交车站位于医院正门口。门诊楼为门诊患者集中场所,二部为住院患者集中场所,而一部为门诊和住院患者同时集中的场所。

*停车位分布

一部设床位470张,配有100个停车位,全部为地上停车位;二部设床位1100张,配地下停车位300个;门诊楼为2012年5月新启用的新大楼,建筑面积40266m2,有地下停车位150个。

*停车位使用现状

一部既有门诊患者也有住院患者停车,车位紧张。

二部有300个停车位,其中100个车位用于内部职工停车,其余200个车位全部供患者及其家属使用,车位能够满足住院患者使用,车位使用率最高达80%。

门诊楼日均门诊量在8500人次左右,150个停车位全部给予患者使用,上午8~11时门诊停车位满负荷使用,平均每车停车时间1.5小时,9~10时就诊高峰期平均等待停车位时间为20分钟,每天每车位周转4.1次;下午门诊停车位使用率约70%。

总体来看,与国外医院门诊患者少且全部为预约分时就诊不同,国内大医院门诊人流量大且逐年增加、门诊车位周转次数多,可见门诊部是医院停车难的“重灾区”。

停车难原因分析

*停车位严重不足

我国对公共设施配建停车泊位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起对停车配建标准开始有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早期建成的医院停车泊位配建标准水平普遍较低,而且以地面停车位为主,21世纪以来新建的医院停车位配建水平普遍提高,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停车需求的增长,尤其是城市中心区的大型医院。2006年上海市颁布的《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规定:医院门诊部、诊所每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个车位,住院部每床位0.12个车位;2003年颁布的《北京地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通则》(试行稿)规定:市级医院每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5个车位。我院2012年建成投入使用的门诊楼建筑面积40266m2,按标准应配建261个车位,目前仅有150个车位,而日均8500人次的门诊量实际车位需求在300个以上。

*医院周边交通不畅

我院门诊楼位于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厂桥十字路口的东南角,有多路公交车经停,是东西、南北二环的交通线,周边有北京四中和黄城根小学,工作日的早7时至晚7时均是拥堵状态,车流、人流混杂在一起,加之出租车停靠不规范、医院停车位不足造成的停车排队,更是进一步加剧了院前交通的拥堵。

我院门诊地下停车场的进、出口位于楼宇的南侧,是一条窄小的胡同,在入口附近有各类摊点,在出口附近有一个面积约为200m2的社会停车场,其入口与我院停车场出叉,同时此处又紧邻厂桥十字路口,经常造成拥堵,严重影响车辆通行。另外,门诊楼南侧的窄小胡同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还是厂桥十字路口的平面交通联络线,更是加剧了停车场出入困难,影响停车位的有效使用。

*无序就医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提高、医疗保障措施的完善,老百姓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北京市近年来门诊就医人次逐年增长而且患者趋向于无论“大病小病”都到“大”医院看病,造成三级医院人满为患,而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却门可罗雀。

缓解医院停车难建议

*建设停车场

医院在建设初期应重视停车场的规划与设计,应有超前的意识,不仅要满足现在的需求,而且应对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面对紧张、昂贵的土地资源,传统的平面停车场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面积,较为不可取,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地下停车场、机械式立体车库。医院也可谋求与周边有土地资源的单位、社会资本共建停车场。

*疏通医院周边交通

在建设医院、停车场时,须一并考虑周边交通、设施的畅通,医院要与相关交通、城建、城管等管理部门充分沟通,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如:合理设置公共交通车辆的停靠站,设计流畅的交通线,裁撤一些摊点、社会设施等。

在医院入口附近设置出租车、临时停车的停靠港湾,医院停车场入口与出口须分别设置,远离人流、自行车流。

*提高停车位利用率

医院停车具有明显的周期性,高峰停车时间在8~11时,提高停车位的使用效率相当于增加车位。如合理安排训练有素的疏导人员,将极大改善交通无序状况,保障交通安全,或应用现代化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对停车场进行科学的管理,加快停车位的流动率,或优化就医流程,缩短患者在院停留时间等。

*推进停车资源错时利用

医院停车位具有上午不够用、下午不饱和、晚上闲置的特点,而周边住宅楼、商场设施的停车位是白天闲置、晚上紧张的状况,可考虑互相共享停车位。但是实施起来难度很大,成功案例较少。这是由于该项工作涉及多方利益协调,操作比较困难,同时也与政府部门的政策方针、有效介入不足有关。

错时停车须由政府部门主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协调才有可能实现。可喜的是2013年1月1日实施的《上海市停车场(库)管理办法》,针对两种类型错时利用作了专门规定:一是对住宅小区与商务楼宇等之间可能存在的停车位利用时间差现象,明确可实施错时利用的政策原则,并规定了市、区、乡(镇)三级政府部门的具体推进职责。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负责制定停车资源共享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区(县)人民政府建立停车资源共享协调制度,制定停车资源共享计划;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指导制定区域停车场(库)资源共享方案和签订共享协议。二是明确可根据街道社区的具体情况,利用道路空间资源开设时段性道路停车场,规定了具体操作程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提出道路停车方案,经区(县)公安交通等管理部门同意后实施。

作者认为可以尝试从医院工作人员错时停车做起,本院职工上班时将车停在周边闲置的住宅小区停车场,从而腾出医院内更多的车位用于患者,晚上居民可将车停在医院停车场内。

*宣传、引导患者“小病去社区”

政府应扩大社区药品目录,在制定医疗费用报销政策时向社区就医费用倾斜,培训和提高社区医生医疗服务水平,从而使患者愿意且放心到社区医院就医。

*合理规划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布局

尤其鼓励大医院在郊区建设分院,缓解城区内的就医压力。

结语

门诊行政管理工作计划篇6

现予印发,年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经县政府第四十六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请认真遵照执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的通知》〔2003〕3号)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方法(暂行)通知》府厅发〔2003〕20号)省卫生厅、财政厅《关于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弥补方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卫农卫发〔2007〕25号)以及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的通知》府厅发〔2010〕81号)结合我县五年来新农合实施情况。

第二条为提高我县农村人口素质。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县经济发展状况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第三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是政府组织、引导、支持下。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第四条新农合制度坚持以收定支、保证适度、略有结余。坚持相对稳定、不时完善,充分体现互助共济,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基本原则。

第五条健全新农合的组织机构。规范医疗服务,强化民主监督,让农民真正受益。

第二章参合对象与时间

第六条凡本县区域内农村户籍的居民。

第七条参与新农合的农村户籍居民。整体参与(以户口本上登记的全体家庭成员人数为准)不得选择性参与。未在规定时间内缴纳参合资金的不认定其参合身份,不享受当年新农合补偿优惠。因婚姻关系由县外嫁入本县而未及时迁移户籍的人员与未及时登记户籍的幼童,可先缴纳参合资金,再由所在村委会及相关部门出具证明,确认参合身份。暂无本县农村户籍的上述对象在当年内要尽快落实好本县农村户籍,否则不享受本县新农合政策优惠;非农业户籍人员不得参与新农合,对不符合规定缴纳了参合资金的不认定其参合身份,不享受新农合补偿,已缴纳的参合资金按有关规定不予退还。

第八条参合资金集中收缴截止日期为年1月31日。逾期将不再接纳参合。截止日期后出生的新生儿。中国银行缴纳150元并上好户口,可参与当年新农合,出生后超过3个月的不得申请参合。

第三章资金筹集

第九条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坚持自愿参与、多方筹资的原则。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可由村民自治组织代收或经农民同意后由金融机构或结算账户代缴等方式收缴农民的个人缴费。积极鼓励企业资助农民参与新农合。

(一)个人缴费:参合农民每人全年一次性缴费30元(年在本辖区内进行了无偿献血的农民。

(二)政府补助资金:中央与省、市、县四级财政共同为每位参合农民筹资120元。

(三)农村低保对象、五保供养对象、重点优扶等对象参与新农合。

第十条农民自缴经费由乡(镇)人民政府及村民委员会组织收缴。年1月31日前缴入县新农合基金财政专户。收取基金时必需开具由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票据。

第四章资金管理和使用

第十一条基金管理。新农合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不得挤占挪用。新农合基金的财务管理依照省财政厅、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制度(试行)通知》财社[2004]11号)要求实行封闭运行,即管钱的不管帐,管帐的不管钱。

(一)县新农合基金在银行设立财政专户;

(二)收缴农民自缴资金期间。短期过渡户月末应无余额;

(三)各级政府的补助资金应按时一次性转入“新农合基金财政专户”

(四)基金利息应作为基金局部纳入县新农合基金财政专户。

(五)基金结余。统筹基金结余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

第十二条基金分配。新农合基金分三大类进行管理:一是风险基金。三是门诊家庭帐户基金。

(一)风险基金

风险基金是从新农合基金中提取和新农合基金结余中划转的用于弥补新农合基金非正常超支的专项贮藏资金。风险基金的提取和管理按《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风险基金管理方法》财社[2004]124号)和《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制度》财社[2008]30号)要求执行。

(二)大病统筹基金

1统筹基金的管理。农民个人自缴资金中的每人20元加上中央和省、市、县四级财政的补助资金全部纳入大病统筹基金。

2统筹基金的使用范围。大病统筹基金用于支付参合农民个人的住院可报费用达到起付线标准的弥补、门诊大病弥补以及住院分娩的定额弥补。不得用于农民的健康体检、计划免疫、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等;大病医疗救助、计划生育和妇科等普查费用不列入大病统筹基金弥补范围。

(三)门诊家庭帐户基金

用完后的超出局部由参合农民自付。历年没用完的可结转下年使用,参合农民个人自缴资金中的每人10元划入门诊家庭帐户。对参合农民以户为单位建立门诊家庭台帐。门诊家庭帐户资金主要用于看门诊。但不能抵交下年自缴资金。

第十三条弥补模式与补偿范围

(一)实行“门诊家庭帐户补偿+住院可报费用按比例补偿+门诊大病(慢性病)弥补模式”即住院统筹加门诊家庭帐户模式。从今年开始。

(二)县内定点与县外医院就诊。县外县级以上医院不超过15元)列入住院弥补范围。

(三)参合农民急诊在门诊检查后随即住院。因病情需要住院而医院无法提供所需检查时,需由主治医生开具检查单和转诊转院审批表,报县农医局审批后可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检查,其检查的门诊费用纳入住院费,按检查的医院级别比例计算报销。

第十四条住院弥补设置

(一)起付线。设立四级起付线:本县乡(镇)卫生院为100元。县外定点医院为600元,县外非定点医院为800元,不得零起付。起付线以下局部由参合农民个人自付。年度内多次住院,时间间隔在1个月以上的每次弥补均应减起付线;患同一种疾病年度内连续转院治疗的只计算其中最高级别医院的一次起付线。

(二)弥补比。设置四档补偿比。按乡级高于县级、县级高于县外、定点高于非定点的原则设置弥补比例。本县乡级卫生院直补补偿比为可报费用的75%本县县级医院直补补偿比为可报费用的65%县外定点医院直补补偿比为可报费用的45%县外非定点医院弥补比为可报费用的35%参合农民患精神病在省、市精神病专科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按本县县级医院弥补规范计算。计算实际弥补时,用可报费用减去起付线后再按规定的弥补比计算报销。积极探索在相邻县级医院住院医药费用按本县县级医院弥补比补偿的做法。

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报销比例比非基本药物提高10个百分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全省统一使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参合农民在所有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报销比例在此基础上再提高5个百分点,最高比例控制在95%以内。药事服务费按参合人员使用基本药物总量的15%通过购买服务转换机制由新农合基金补偿。

(三)封顶线。大病住院弥补额年度累计封顶线为5万元。

(四)住院最低弥补规范。住院可报销费用达到起付线的可享受30元的最低弥补。

(五)门诊大病的弥补比为应报可报费用的40%起付线为0元。

(六)使用中药和中医激进技术治病。

(七)恶性肿瘤放疗或化疗、肾衰透析、血友病输血(含Ⅷ因子)器官移植后抗排斥治疗的医药费用按住院弥补方法进行弥补。

第十五条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

新农合对基本服务项目实行定额补助。根据《省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实施意见(试行)卫妇社字[2009]3号)限价规定。

1平产分娩。参合农民在本县乡镇卫生院与各非定点医院住院分娩。

2剖宫产。剖宫产单病种限价按饶卫发[2009]225号文件执行。以1800元规范计入可报费用,县级及以上定点和非定点医疗机构,以2000元规范计入可报费用,按对应医疗机构级别的住院弥补规范进行弥补;

3阴道手术助产。参合农民在乡级定点医疗机构和非定点医疗机构阴道手术助产补助300元、县及县以上定点医疗机构补助400元;

4双胎增加补助150元。

第十六条项目工程补助规范

(一)光明、微笑”工程补助

救助方法按《关于印发<省“光明、微笑”工程实施方案>通知》卫医字[2009]48号)要求执行。参与新农合的白内障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手术治疗。

(二)爱心医疗救助对象补助

对城乡低保和重点优抚对象家庭中,简单先天生心脏病患者实施手术救助。新农合对爱心救助对象补助按《关于做好爱心医疗救助对象住院费用补助有关工作的通知》民发[2009]8号)文件要求实行定额补助,规范为住院费用最高限额在15000元以下的定额补助4000元,15001-25000元定额补助6000元,省革命老区爱心基金会在全省开展爱心医疗救助活动。25001-35000元的定额补助9000元,35001-45000元的定额补助12000元,45001元以上的定额补助15000元。

(三)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补助

全县0-14岁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参合农民救助按市卫生局《关于做好全市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试点工作的通知》饶卫发[2010]250号)要求执行。

第十七条弥补顺序

(一)参合农民在本县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或县外定点医院住院治疗。即住院费先由农民个人全额支付,料理出院手续后,治疗医院按规定补偿。该定点医院合医办负责对其发生的住院费用进行审核,按本实施方案规定规范当时垫付应补偿的资金(乡镇卫生院住院费用2000元以上的须先送县农医局审核,再回该院报销)

(二)参合农民在非定点医院住院治疗的出院后将住院报销资料送县农医局审核后。由乡(镇)农医所代办报销)住院分娩定额补助的直接由当地乡(镇)农医所料理弥补手续并兑付弥补款。

(三)住院报销所需资料:户口本、身份证(16岁以下者除外)合作医疗证》以上三证需审核原件后复印存底)住院发票(复印件无效)费用清单、出院小结、转院证明、自费项目知情同意书。

(四)门诊大病(慢性病)县内外各级医院(不包括卫生院)或相应门诊部治疗的费用方可报销。需携带户口本、合作医疗证》县农医局批准的审批证明、门诊发票、费用清单、门诊病历。县外医院治疗的县农医局审核,总报帐点报销。

(五)参与了商业安全”参合农民(含参加“学平险”学生)报销时。料理平安理赔手续。须提供规定所需资料复印件与保险公司的赔付清单原件和赔款通知书或赔付收据原件,县农医局料理报销手续,住院发票复印件需有平安公司注明“与原件核对一致”并加盖证明印章。县农医局定期到平安公司进行核对。

(六)参与了城镇职工或居民医疗平安并享受了医疗保证待遇的不得重复享受新农合住院报销待遇。城镇职工医保与新农合只需参与一种。

(七)参合农民外伤、中毒住院弥补按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门诊大病种类与对象的确定

凭县级以上定点医院或公立医院的检查、化验演讲和诊断证明及近两年内的住院报销记录等相关资料,患门诊大病(慢性病)规定病种的参合农民。向县农医局提出申请,批准后料理相关手续。县农医局对患门诊大病(慢性病)参合农民进行管理备案,并在其《合作医疗证》上患病人姓名栏内加盖门诊大病(慢性病)管理专用章。

门诊大病(慢性病)门诊费列为大病统筹基金使用范围。其病种确定为:精神病、恶性肿瘤、脑卒中或脑外伤后遗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糖尿病、尿毒症、心脏病、Ⅲ级高血压(极高危)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结核病、门诊体外震波碎石。

第十九条新农合报销范围规定的特殊诊疗项目。

第二十条县内外各级医院(不包括卫生院)或相应门诊部可作为门诊大病的治疗医院。详细记录检查、治疗、用药等情况。

第二十一条参合农民在本参合年度内住院。跨年度住院治疗的费用根据费用日清单按天数结算报销,日费用不详的按住院天数平均日费用计算报销,只扣一次起付线。

第二十二条参合农民在本县、市内定点医院住院的不须料理转诊转院手续。患重病或疑难病确需转到省城定点医院或县外非定点医院就诊的应到县农医局料理转诊转院手续。需在7个工作日内通知县农医局备案,否则不予报销。

第二十三条参合农民因出嫁、升学等其它原因离开本县。但其自己不再享受本县的新农合待遇。

第二十四条门诊家庭帐户减免办法

由定点医疗机构按《合作医疗证》家庭帐户现有的金额直接减免医药费用,参合农民持《合作医疗证》定点乡(镇)卫生院或定点诊所门诊治疗。减免费用不得逾越其证上的家庭帐户资金总额。定点医疗机构按月到所在乡(镇)农医所结算。

第二十五条公示制度

每月将本乡(镇)上月获得弥补人员的弥补情况予以公示。并将县农医局提供的参合农民住院弥补资料以村委会为单位进行分解整理,各乡(镇)农医所均在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设置固定公示栏。下发到各村进行公示。各定点医院应做到服务许诺、医疗收费、药品价格三公开,并在门诊或住院部大厅醒目位置设置新农合政策宣传公示栏,对参合农民在本院住院获得弥补情况及时予以公示。公示栏内必需公布咨询及举报电话。

第二十六条基金划拨顺序

(一)乡(镇)农医所、本县县级与县外定点医院每月根据垫付资金支出情况直接向县农医局申请结算一次。县财政审批后,通知银行将所需资金划拨到县农医局支出帐户上,由县农医局分解拨至乡(镇)农医所及实行了直补的定点医院。

(二)坚持“双印鉴”制度。调拨新农合基金除需要县财政局的印鉴外。银行根据盖有“双印鉴”支付凭证料理转帐手续。

(三)实行报销预备金制度。为确保参合农民住院(含门诊大病)能及时得到报销。农医所每月上报结算拨付的资金作为补充金,农医所帐户上每月都必需有一定数额的预备报销的资金。同时县农医局的支出专户上必需留有一定数量的预备金,用于全县应急拨付。

第五章管理机构职责

第二十七条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县管委会)职责是

(一)协助政府制定新农合规范性政策;

(二)制定新农合的年度工作计划;

(三)督促检查同级财政的补助经费和县、乡(镇)经办机构工作经费的落实情况;

(四)对新农合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指导;

(五)制定并执行重大问题集中讨论制度、管委会主任例会制度。

(六)定期向同级人大演讲新农合试点工作。

第二十八条县管委会下设县级经办机构。

(一)拟订新农合的年度实施方案、管理制度及办法。

(二)执行县管委会的决议、决定。

(三)负责对乡(镇)农医所的业务管理与指导;

(四)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合同。

(五)负责参合农民住院医疗费用报销的抽查和大额医疗费用的审核;

(六)定期向县管委会与监委会演讲新农合运行情况;

(七)对新农合工作进行调查研究。

(八)负责处置参合农民的投诉;

(九)负责全县新农合的信息管理。

第二十九条乡(镇)设立农医所作为乡级新农合经办机构。对农医所实行“条块结合。业务上接受县农医局的指导、管理、监督和考核。每个农医所配备两名专职人员(圭峰、漆工两镇各配3名)其工作职责:

(一)协助乡(镇)政府收缴参合农民自缴资金;

(二)审核农民参合资格。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移交及有关数据的统计、上报工作;

(三)做好新农合的宣传和公示工作;

(四)协助县农医局做好对乡(镇)村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五)负责参合农民在县外非定点医院住院资料的送审与门诊家庭帐户的核减与结算;

(六)负责为参合农民以户为单位登记、造册。

(七)定期向本乡(镇)党委、政府和县农医局汇报新农合的运行情况;

(八)负责新农合的信息管理和上报;

(九)负责调查外乡(镇)农民在弥补中出现的问题;

(十)处置新农合日常事务性工作。

第三十条各乡(镇)政府与各村委会负责本辖区农民参与新农合的具体实施工作。

第六章医疗服务

第三十一条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定点、动态管理和年检制度。凡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并与县农医局、乡(镇)农医所签订服务协议,方可确定为定点医疗机构。县农医局、乡(镇)农医所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县新农合用药执行《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及新出台的全省基本药物目录和相关规定。

且经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使用目录外药品及实施不予支付的诊疗项目均应填写“自费项目知情同意书”处方中《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和本县根据规定调整新增以外的药品不得超越15%目录外药品费用占住院药品总费用的比例在15%以内。其费用由患者支付;若未填写“自费项目知情同意书”或未经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其费用由定点医院承当;凡目录外药品费用占住院药品总费用的比例超越15%局部,由定点医院承当,并将费用退回患者,无法退还的进入新农合基金。

第三十三条医务人员要坚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转诊的原则。规范诊治,不得滥开药、滥用大型物理检查、开大处方,不得随意放宽入院条件和标准。

第三十四条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直补工作按照《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新农合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直补工作管理规定(试行)通知》卫农卫发[2008]14号)执行

第三十五条县、乡(镇)定点医院应建立和完善各种诊疗规范和管理制度。

第三十六条县卫生局要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打击游医药贩,取缔无证行医,保证人民生命平安,强化对农村卫生机构的行业管理,积极推进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推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不时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使农民能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

第七章参与新农合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七条参合农民享有在各级医院住院医疗费按比例补偿的权利。

第三十八条参合农民按规定必需履行缴费义务。

第三十九条参合农民要遵守新农合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八章监督机制

县、乡(镇)管委会及其经办机构、全县定点医疗机构的新农合工作进行监督。第四十条县新农合监督委员会(简称县监委会)负责对县、乡(镇)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

第四十一条新农合管理机构要接受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新农合领导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四十二条新农合统筹基金的收支、使用情况要向全县公布;住院统筹弥补及门诊家庭帐户资金的使用情况要在乡(镇)村张榜公布。保证农民有参与、知情的权利,确保新农合制度公开、公平、公正。

第四十三条实行新农合基金审计制度。县审计部门应把新农合基金的收支和管理情况纳入年度审计计划。

第九章考核奖惩

第四十四条县管委会组织对全县新农合工作进行考核。对在新农合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十五条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经济处分、限期整改等处理。整改无效的取消定点资格。

(一)不核实患者是否属于新农合参加人员。

(二)采用挂名住院、假造病历。出具假单据、假证明的

(三)串换诊疗项目和药品。

(四)违反诊疗项目收费规范和药品价格规定的

(五)检查、治疗、用药与病情不相符的

(六)利用工作之便搭车开药的

(七)不配合新农合管理部门工作的

(八)其它违反新农合政策规定的

第四十六条参与新农合的农民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追回不合理费用外。给予批评、通报、经济处分,直至取消其家庭当年的弥补资格。

(一)伪造、涂改新农合有关票证。

(二)将《合作医疗证》转借他人造成冒名顶替就医的

(三)其他违反新农合政策、规定的

第四十七条各级新农合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收回非法所得外。分别给予批评教育、通报、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工作中、损公肥私的

(二)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索贿受贿、谋取私利的

(三)违反规定。

(四)因渎职造成新农合基金损失的

门诊行政管理工作计划篇7

为贯彻《市计划生育药械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规范全镇医疗卫生机构及个体诊所、药店经营和使用计划生育药械的行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计划生育药械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任务

1、负责本镇范围内计划生育药械市场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制定、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协调以及相关信息的核查和上报。

2、清理整顿全镇医疗卫生机构及个体诊所、药店经营使用假冒伪劣计划生育药械的行为;查处将国家免费供应的避孕药具有偿销售的行为。

3、查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超范围执业和个体医疗诊所及药店工作人员无执业资质执业的行为,查处相关技术服务人员违规使用终止妊娠、促排卵药品的行为。

4、建立完善计划生育药械监管机制,调查计划生育药械使用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完善加强监管的对策措施。

二、方法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2014年5月下旬)。由计生部门牵头,组织公安、卫生、工商、药监等部门科室,联合对本镇范围内的相关医疗卫生机构、个体诊所及药店开展专项整治进行动员部署。

2、自查整治阶段(2014年6月上旬—2014年7月底)。利用60天时间,对本镇范围内计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个体诊所及药店购进、使用、出售计划生育药械的情况,购进、使用和出售的计划生育药械的来源与质量情况,经营成人“性用品”的情况等进行认真自查,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整治。

3、综合检查与整改阶段(2014年8月)。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积极做好迎接省、市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对我镇专项整治行动情况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通报整改,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尽职配合,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格局,镇党委、政府决定成立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组长由镇计划生育分管领导申平昌主席担任,具体负责全镇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和督查,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2、加强协调工作。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安局、卫生局、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六部门联合发文的相关精神,结合本镇实际,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工作机制,全面推动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

3、坚持标本兼治。要按照整顿和规范相结合、专项行动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的原则,完善健全相关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加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个体诊所及药店经营、使用、出售计划生育药械和提供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和完善对计划生育药械和成人“性用品”市场监管的有效模式和方式,从源头上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门诊行政管理工作计划篇8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加强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多部门密切配合,因地制宜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模式。

(二)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理分工、密切协作,引导广大居民充分、合理使用城市社区医疗卫生资源,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二、工作目标

建立和完善具有可持续性的医院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逐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

三、工作任务

(一)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任务

1.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完善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和长效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

2.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和当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际需求,提出医院支援辖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具体方案,并督导计划的落实。

(二)医院工作任务

1.根据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制订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年度和中长期工作计划。承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任务。

2.落实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相关部门和卫生技术人员,保证外派支援人员的原工作岗位、待遇等不受影响。

(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任务

1.根据自身需求,提出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需求及协作计划。

2.为医院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的支援活动提供工作条件。

3.制订合理的综合能力提高计划,有效利用医院的支持资源。

四、主要措施

1.医院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需求,制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年度工作计划,培训、安排具有相应工作资历的有关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出诊、会诊并进行技术指导,接受、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卫生技术、管理人员到本医疗机构进修、学习。

2.鼓励离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原单位要保持其离退休待遇不变。

3.各地市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定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中医院等,负责辖区社区医疗与护理的培训工作。

4.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点协作关系和有效的双向转诊信息沟通渠道。医院应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提供便利条件,并及时将适宜在社区治疗和康复的病人转诊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上一篇:门诊护理安全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五官科门诊工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