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部传染病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23 11:28:57

门诊部传染病工作计划

门诊部传染病工作计划篇1

2004年上半年我区防病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本区实际情况,精心制订工作计划,认真组织落实,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非典型肺炎和禽流感防治工作为重点,带动肠道传染病控制及计划免疫开展,全面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各项防病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300/10万以下,无暴发疫情发生,防病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科学管理,顺利通过计量认证复评审工作

为保证本单位出具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及公正性,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根据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实施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的通知,我们积极进行换证的各项准备工作,努力克服资金短缺、设备陈旧、人员少等种种困难,制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制订了严密的控制措施,形成了五个方面的质量体系文件以及各种有关质量的规章制度,通过管理评审和内审表明,该质量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能够对所有影响实验室质量的活动进行有效和连续的控制,于二月下旬申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我区的计量认证进行复评审,通过艰苦卓越的不懈努力,于四月下旬顺利通过省计量认证复评审工作,确保卫生检测质量。

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禽流感防制工作成效显著

为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非典疫情,我区制定下发了《2003~2004年度全区卫生系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和《贾汪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有效加强疫情报告的法制化管理。根据上级要求,我区于去年11月份和今年4月份两次启动了非典应急防控体系,加强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做好各项“防非”物资储备工作,坚持24小时疫情值班和应急处理小组值班制度,实行非典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开展了非典疫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及因病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工作。为了能够及时快速处理疫情,提高疫情处理质量,我们于5月4号假日期间组织了非典疫情处理模拟演练,并且顺利通过市卫生局组织的模拟演练,得到“反应快速,技术过硬”的高度评价。通过演练,有效地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

今年年初,全国发生了数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为预防人禽流感疫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中心多次组织人员进行人禽流感知识的培训,并负责对全区各单位成立的应急处理大队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储备充足的消毒药械和防护用品,有效的预防了全区人禽流感疫情的发生。

三、依法加强了传染病管理的各项措施,有效控制了重点传染病

在抓好非典防治工作的同时,努力抓好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及其它重点传染病的防制,全区目前无霍乱疫情和暴发疫情发生。

1、疫情报告管理: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37号令)要求,我区依法健全了疫情管理组织,制定了疫情报告制度,加强了疫情报告人员的业务培训,共组织乡级人员培训2期约160余人,并组织了两次模拟疫情报告测试,全区21家医疗机构于三月初如期实现了各种传染病疫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因病死亡病例和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工作,我中心还安排专人负责网络直报的卡片审核工作,确保疫情报出后2小时内及时审核,截止6月中旬,全区共报告乙类传染病9种548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96.57%,其中病毒性肝炎171例,淋病32例,梅毒5例,麻诊2例,菌痢28例、肺结核103例,与去年同比上升的传染病有病肝、菌痢、淋病、肺结核上升幅度分别为64.02%、154.55%、220.00%、145.24%。

为发现和掌握急性传染病人就诊后未依法报告的数量,病种和其它信息,第一季度对区人民医院和3家乡镇卫生院进行传染病漏报调查,共查出乙类传染病100例,报告97例,报告率为97%。

2、传染病监测和预防控制

对某些重点防制的病种进行定期、定点的监督,研究掌握该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全区目前共登记腹泻病人414例,霍乱病原检索52例,检索率为12.6%,占总人口的0.1‰。霍乱外环境水检索12份,海产品及凉拌菜检索5份,均未检索到霍乱弧菌。通过每旬对区属三家医院(人民医院、大吴、青山泉)AFP、麻诊、新生儿破伤风进行主动监测,全区共报告AFP1例,麻诊2例,均已上报并进行了流调采样工作。

为做好今年霍乱防治工作,切实落实各项霍乱防制措施,我区印发了《贾汪区腹泻病防制工作预案》,各医疗机构做好了肠道门诊开诊前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房屋嗽薄⑸璞浮⒁┬档龋?⒂?月1日准时开设肠道门诊,我中心及各医疗机构均成立了霍乱病防治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和疫情处理小组。各医疗机构在参加市疾控中心举办的肠道门诊培训班的基础上开展了全员培训工作,参培率95%以上。

四、加强计划免疫规范化门诊建设,做好预防接种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计划免疫工作质量,对照市局制定的计划免疫规范化接种门诊分级验收标准,积极准备,加强软、硬件建设,各接种点配备专题宣传画板,全区统一配备了微机,并完成了计划免疫软件系统的安装、培训及儿童接种信息的录入工作。目前全区已正常使用IC卡。为推进我区规范化门诊验收工作,选择了耿集镇作为计免甲等规范化门诊建设的示范点,召开全区计免甲等规范化门诊建设现场会,为各地门诊的建设提供了样板。我区自查的基础上,上报市局五家接种门诊作为首批甲等规范化门诊的复验单位,有四家通过市局验收。

为提高群众对计免知识的了解,我区于4月25日计免宣传周期间,利用版报、标语、宣传单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共发放宣传单千余份,解决群众咨询约3000余人。为提高全区计免人员业务素质,我中心于三月份组织全区计免人员约60余人进行专题培训工作,并对考试合格人员发放培训合格证。

我区继续加强接种率月报制度,各接种门诊均能做到“五及时、四相符、三一致”,提高门诊接种率,上半年各疫苗接种率均超过98%。

五、结核病、性病、艾滋病防制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我区自去年10月开始实行结核病归口管理工作,今年截至5月底共登记结核病人108人,其中菌阳22例,菌阴81例,结核性胸膜炎5例,新发登记率为2/万,新发菌阳登记率为0.4/万,其中治疗管理38例,菌阳16例,菌阳病人检出率为42%。为加大结核病人发现力度,在“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全区围绕“控制结核病,让每一次呼吸更健康”为宣传主题,利用广播、报刊、标语、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大张旗鼓的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单5000余份,使群众了解到国家关于结核病治疗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了结核病归口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控制学校结核病的发生和流行,有效发现青少年中的结核病人,在去年开展大中专院校、中学生PPD检测工作的基础上,我中心继续组织专业人员对部分学生进行PPD检测,上半年共接种3450人,强阳性112人,阳性率为3.2%,未发现一例肺结核病人。对于强阳性学生均进行了免费胸透、肝功能检查及预防服药,并定期随访复查。

我区今年无艾滋病新发病例及感染者,对既往报告的病例均已进行流调和管理,并按有关程序进行了告知,目前全区的两例HIV感染者均死亡。

六、开展寄地防常规工作,加大消毒与媒介控制力度

对“三热”病人进行血检是发现疟疾病人的一个最直接手段,自5月份以来,全区共开展“三热”病人血检669人,血检率为0.14%,上半年无疟疾疫情。消除碘缺乏病是地方病防制的一个重点,我中心每月都对居民用户食用盐碘含量进行监测。目前共对九个乡镇36个村居民进行监测,共采样288份,合格碘盐286份,合格率为99.65%。

为掌握本区四害密度,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提供根据,依照工作计划,我中心每月开展鼠密度调查。上半年共布夹1320介,有效夹1298个,鼠密度为0,4-6月每旬开展蚊、蝇密度监测,并及时上报报表。

为杜绝交叉感染,保证就医者安全就医,四月下旬,我中心组织开展了对48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进行了消毒质量检测活动,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空气、物体表面、人员手及器械等进行了消毒效果监测,同时对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索证登记、毁型、消毒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活动。共采样172份,合格140份,合格率为81.40%。

七、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分析

1、存在问题:我区的防病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诸如:个别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建设标准不高,腹泻门诊流于形式,腹泻病人登记率、检索率偏低,距上级要求的检索率达到登记率的10%、总人总的1‰的目标有一定差距;结核病人转诊率不高,个别单位受经济利益驱动,截留结核病人、痰检率低,痰检质量不高,治疗方案不正规;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相对薄弱,消毒质量监测工作有待加强,个别医疗单位传染病诊断不规范,误诊误报率偏高,疫点流调处理质量不高等问题。

门诊部传染病工作计划篇2

第一部分乡镇卫生院传染病主检医师培训

一、目标要求

(一)掌握常见传染病的基本诊疗和预防控制技能;

(二)掌握正确识别和转运常见传染病病人和(包括传染病疑似病人)的相关技能;

(三)掌握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相关程序和管理知识;

(四)熟悉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有关管理知识;

(五)了解疫情初步分析及处理方法。

二、时间安排

培训时间共6个月,原则上1个月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集中进行传染病专业理论学习及防控实践技能的学习,5个月在医疗机构县级以上(含县级)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科(病区、病房)的综合医院进行临床实践技能的进修学习。

(一)集中学习(参考学时:160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传染病学总论、传染病法制化管理、疫情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方法、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常见传染病和急性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地方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

(二)临床进修学习(参考学时:900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传染病病人的接诊和门诊处置、常见传染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以及常见疾病的临床急救。其中,应至少有3.5个月(630学时)在病房进行临床科室的轮转学习。

三、培训内容

(一)集中学习内容

【传染病学总论】

1、目的

提高乡镇卫生院传染病主检医师的传染病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水平。

2、要求

(1)掌握传染病的相关概念;

(2)掌握传染过程的表现、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环节;

(3)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常见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和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4)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常见传染病的消毒、隔离方法;

(5)熟悉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传染病病程的发展阶段;

(6)熟悉消毒剂的种类和和具体操作使用方法,熟悉个人防护措施;

(7)了解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3、授课安排(参考学时:21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传染病定义和基本概念;感染与免疫;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传染病流行环节;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临床特征、诊断依据、治疗原则;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传染病预防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隔离消毒措施、医疗废物的处理等。

【传染病法制化管理】

1、目的

(1)提高乡镇卫生院传染病主检医师依法管理传染病的意识,使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做好传染病的各项防治工作;

(2)提高乡镇卫生院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质量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管理能力。

2、要求

(1)掌握《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2)掌握《传染病防治法》中有关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内容、方法、程序、时限等;

(3)掌握控制传染病疫情的基本方法;掌握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和数据的汇总分析;

(4)了解有关对村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内容。掌握控制传染病疫情的正确方法;

(5)了解有关对村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内容。了解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和数据的汇总分析;

3、授课安排(参考学时:12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法定传染病的种类及当地多发传染病病种;当地主要传染病发病、防控状况;《传染病防治法》主要内容;乡镇卫生院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地位和作用;传染病报告的意义;传染病网络直报的主要内容;传染病报告的法律要求;疫情数据分析和应用。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目的

提高乡镇卫生院传染病主检医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能力和处理能力。

2、要求

(1)掌握个案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2)熟悉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技巧;

(32)熟悉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个案调查表的一般形式和结构;

(43)了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知识。

3、授课安排(参考学时:6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概论;现场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目的、方法、对象、内容);个案调查(目的、方法、内容等);爆暴发调查、专题调查(简介);个案调查表的设计和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技巧;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计划免疫】

1、目的

提高计划免疫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论水平以及对村卫生机构计划免疫工作的技术指导能力。

2、要求

(1)掌握计划免疫工作的基础知识;

(2)掌握计划免疫疫苗免疫程序、工作要求及技能;

(3)掌握免疫接种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3、授课安排(参考学时:12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计划免疫的概念;免疫程序;计划免疫疫苗发放与管理;影响疫苗效价的主要因素;急性迟缓性麻痹监测及报告要求;脊髓灰质炎相关病例识别的技术;疫苗的储存及冷链设备管理;预防接种的登记和统计报告;疫苗接种的技术要点;安全注射;免疫接种反应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健康教育】

1、目的

提高乡镇卫生院传染病主检医师的健康教育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

2、要求

(1)掌握健康教育的相关概念;

(2)掌握健康教育策略的制定方法;

(3)熟悉培训乡村医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掌握重大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3、授课安排(参考学时:6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的定义和内涵;健康教育在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意义与作用;健康教育策略的概念和制定方法;人际沟通基本技巧;社会动员技巧;健康教育传播材料的使用技巧;重大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常见传染病和急性重大传染病防治】

1、目的

提高乡镇卫生院传染病主检医师对常见传染病和急性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能力。

2、要求

(1)掌握国家关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的主要政策;

(2)掌握常见传染病和急性重大传染病的主要流行病学特点;

(23)掌握不同传染病病种的主要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

(43)掌握正确识别和转运传染病可疑病人的相关知识;

(45)掌握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及个人防护措施。

(5)掌握国家关于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主要政策。

3、授课安排(参考学时:103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

(1)SARS: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临床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预防措施及个人防护要求。

(2)艾滋病: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国家免费治疗药物的适应症和监测指标、预防措施、职业暴露的处理和“四免一关怀”国家免费治疗药物政策。

(3)肺结核: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诊断、鉴别诊断要点、痰检、治疗原则、控制策略和预防措施。

(4)鼠疫: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预防措施。

(5)霍乱: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补液治疗方法、预防措施。

(6)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防措施。

(7)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预防措施。

(8)病毒性肝炎:各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意义及结果判断、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预防措施。

(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防措施。

(10)麻疹:临床表现及临床经过、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预防措施。

(11)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并发症及处理原则。

(12)细菌性痢疾:主要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预防措施。

(13)伤寒与副伤寒: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预防措施。

(14)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重点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定义、临床特点、诊断原则、与非感染性腹泻鉴别诊断、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15)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要点、治疗方法、预防措施。

(16)肾综合征出血热:五期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综合治疗原则、预防措施。

(17)狂犬病:主要传染源、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伤口处理原则及疫苗、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注射程序。

(18)地方性传染病和地方病:除上述的17种常见和重大的法定传染病外,其他一些法定传染病都有着较为严格的地区性,如在布鲁氏菌病、炭疽、阿米巴痢疾、疟疾、登革热、钩体病等传染病和血吸虫病高发或。此外,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还应学习这些血吸虫病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并发症、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各地可根据本地传染病和地方病的流行规律、特点和发病情况,具体制定本部分学习计划。其中,应重点学习SARS、艾滋病、结核病和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的有关内容。

(二)临床进修学习

1、目的

(1)提高乡镇卫生院传染病主检医师对常见传染病和地方病的基本诊疗和预防控制能力;

(2)提高乡镇卫生院传染病主检医师临床急救能力。

2、要求

(1)掌握常见传染病和地方病的典型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初步分析;

(2)掌握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预防措施;常见传染病的消毒、隔离方法;

(3)掌握常见疾病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4)掌握门诊日志、疫情报告卡的填写和常规诊疗操作的记录;

(5)掌握病人问诊、查体技巧;

(6)了解病程记录、会诊记录、转科转院记录、阶段小结、出院记录及死亡记录等医学文书的书写方法。

3、方式

各地可采取集中辅导和临床实践相结合、门诊和病房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学员在传染病科、急诊科和其他临床科室轮转进修学习,尽可能保证有较为充足的临床实践时间。

第二部分村卫生机构人员传染病基本知识培训

一、目标要求

(一)掌握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等相关知识;

(二)掌握预防接种的正确方法和安全注射的技能;

(三)熟悉疫情个案初步处理的相关知识;

(四)掌握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五)了解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含传染病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的基本知识。

二、时间安排

村卫生机构人员传染病基本知识培训共5天,参考学时为30学时,由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托乡镇卫生院举办专题培训班的形式开展培训。

主要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有关主要内容;传染病疫情报告;实用消毒杀虫技术;传染病基本知识和诊疗原则;预防接种及安全注射;培训前后测试。

三、培训内容

【《传染病防治法》有关内容】

1、目的

提高村卫生机构人员依法管理传染病的意识,掌握与传染病防治有关的基本知识。

2、要求

(1)掌握法定传染病种类和主要管理要求;

(2)掌握依法配合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主要内容。

3、授课安排(参考学时:4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法定传染病的种类及当地多发传染病病种;村卫生机构和人员在传染病防治中的责任和义务;如何配合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做好传染病法制化管理。

【疫情报告】

1、目的

提高村卫生机构人员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工作的质量。

2、要求

(1)掌握《传染病防治法》中与村卫生机构有关的主要规定;

(2)掌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传染病报告登记制度及报告卡的填写和上报要求;

(3)了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3、授课计划(参考学时:4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疫情报告基本内容;传染病报告登记及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实用消毒杀虫技术】

1、目的

提高村卫生机构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中的现场消毒和杀虫技能。

2、要求

(1)掌握疫点的消毒杀虫技术;

(2)熟悉常用的消毒剂、杀虫剂的使用方法;

(3)了解消毒方法的选择和杀虫剂的主要性能。

3、授课计划(参考学时:3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消毒杀虫概论;疫源地消毒的基本理论(方法、消毒剂种类、施药方法和使用原则、医疗废物的处理);常用的杀虫剂及其使用原则;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常见媒介宿主动物(蚊、蝇、蟑螂、鼠及其他媒介昆虫)的化学防治技术;消毒杀虫中的个人防护。

【传染病基本知识及诊疗原则】【传染病基本知识及防治原则】

1、目的

初步提高村卫生机构人员的传染病防控能力。

2、要求

(1)掌握传染病的概念;

(2)熟悉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临床特点;

(3)熟悉传染病的传染过程、流行过程;

(4)熟悉常见传染病的诊治及预防。

3、授课计划(参考学时:15学时)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现状、临床特点、诊断要点、个人

防护、诊断治疗方法。

(2)艾滋病:概念、传播途径、高危人群、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原则、

国家“四免一关怀”策略。

(3)肺结核:流行现状、诊断要点、治疗原则、结核病防治策略。

(4)霍乱: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5)流行性感冒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现状、临床特点与预防控

制、诊断治疗方法。

(6)病毒性肝炎:各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和防治、乙肝病毒的三种抗原抗体

系统及临床意义、诊断治疗方法。

(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

(8)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

(9)伤寒和副伤寒: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治疗原则、预防。

(10)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表现、诊断要点、病原学特征及流行特征。

(11)狂犬病:传染源、临床表现、伤口处理和预防措施。

(12)血吸虫病等地方性传染病: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预防措施。

各地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可对上述内容有选择性地进行安排,其中重点学习SARS、艾滋病、肺结核病和血吸虫病的有关内容。其中,应安排一定的学时学习传染病的诊断治疗方法。

【免疫接种、安全注射和健康教育】

1、目的

提高村卫生机构人员的免疫接种和健康教育能力,增强安全注射意识。

2、要求

(1)掌握计划免疫疫苗免疫程序;

(2)了解影响疫苗效价的因素;

(32)掌握计划免疫接种和健康教育相关技能;

(34)掌握各型常见注射器的使用及销毁方法;

(54)熟悉接种卡、接种证的使用和管理;

(65)掌握接种统计报表的填报要求;

(7)了解常见免疫接种反应的处理原则;

(8)了解急性迟缓性麻痹监测及报告方法。

3、授课安排(参考学时:4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了解计划免疫相关知识;计划免疫接种程序;健康教育基本知识;计划免疫接种相关技能;各型注射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接种卡、接种证的使用和管理;常见免疫接种反应的处理原则。

第三部分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

一、目标要求

(一)掌握与乡镇卫生院有关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等业务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二)熟悉农村卫生和农村中医药工作方针、政策和有关的卫生法律、法规;

(三)熟悉与乡镇卫生院有关的卫生管理学、卫生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四)了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改革和发展农村卫生。

二、时间安排

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为14天,参考学时为100个学时,由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主要内容包括:农村卫生基本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和作用、与乡镇卫生院有关的卫生管理和卫生经济知识、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药服务及管理、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其他相关知识。

三、培训内容

【农村卫生基本政策】

1、国家和地方关于农村卫生和农村中医药工作的基本政策规定,其中重点讲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2、我国农村卫生的政策演变、历史回顾和经验教训;

3、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的发展历史和政策规定。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政策】

1、国家和地方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本政策规定,其中重点讲解资金筹集、管理方式和如何科学合理制定报销方案;

2、我国合作医疗的政策演变、历史回顾和基本经验。

【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和作用】

1、我国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沿革;

2、乡镇卫生院在农村三级卫生网中的功能定位和作用;

3、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4、乡镇卫生院院长在卫生院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

【与农村卫生有关的法律、法规与医疗纠纷的预防处理】

1、我国卫生法律、法规对农村卫生工作的有关规定,主要包括:《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医药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规定》等;

2、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主要包括:《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法规的有关内容,预防与处理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途径和方法等。

【与乡镇卫生院有关的卫生事业管理基本知识】

1、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运用;

2、与乡镇卫生院有关的卫生事业管理的特点与实际运用。;

3、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实践;

4、乡镇卫生院管理技巧和如何对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实施管理、协调和指导监督。

【乡镇卫生院经济核算与财务管理】

1、乡镇卫生院经济核算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

2、乡镇卫生院如何实现低成本、高效益。

【乡镇卫生院设施建设与信息管理】

1、乡镇卫生院基本建设的规范与要求;

2、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运用方法。

【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分配制度改革】

1、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乡镇卫生院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原则和具体操作方法;

3、乡镇卫生院如何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建设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

【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控制与病案管理】

1、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以及质量评估的方法和途径;

2、乡镇卫生院病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以及病案利用方法。

【乡镇卫生院合理用药与诊疗规范】

1、乡镇卫生院合理用药和检查、合理诊疗的重要性;

2、乡镇卫生院实现合理用药和检查、合理诊疗的途径和方法。

【乡镇卫生院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管理】

1、常见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

2、乡镇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的基本内容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3、乡镇卫生院对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

【人际交流和公共关系】

1、乡镇卫生院加强人际交流的技巧和方法;

2、乡镇卫生院管理的艺术和技巧;

32、乡镇卫生院转变服务方式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含社区卫生服务基本知识)。

【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及管理】

1、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的基本内容;

门诊部传染病工作计划篇3

2013年3月31日,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省卫生厅关于上海、安徽等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有关通知精神,市卫生局高度重视,就我市疫情防控工作迅速召开会议、制定方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一、疫情形势

截至4月7日24时,全国共发现2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其中死亡6例。据了解,H7N9禽流感病毒来源不明、传播途径不清,不排除在更大范围内检出H7N9禽流感病毒的可能性。截至目前,我省及我市没有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和确诊病例。

二、国家和省市卫生部门有关安排

省卫生厅以内部明电形式转发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四个通知;一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二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的通知;三是《关于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实验活动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四是《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方案第一版的通知》。省卫生厅于4月3日召开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视频会议,我市于会后就我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三、目前我市采取的措施

(一)强化领导,落实措施

一是迅速成立组织,强化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领导。市卫生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位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和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人感染H7N9流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疾病防控、医疗救治专家组,并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成立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机构,按照职责分工成立组织,落实工作职责。二是制定、转发相关技术防控方案,加强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工作的技术支持。4月4日,______市卫生局及时转发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等几个规范性文件,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和值班报告工作。并下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程序和方案》至各县(市)区卫生局和有关医疗机构,指定______市第三人民人民医院为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六县(市)人民医院为县级定点救治医院。成立的______市诊疗救治专家组,主要由呼吸、感染性疾病、传染病、重症医学、儿科、医院感染、临床检验、医学影像、疾病预防控制、中医等学科专业组成的______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临床专家组,主要负责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技术培训,参加疑难病例会诊、督导巡诊和重症病例救治。并要求各县(市)区卫生局也要成立相应专家组,参与和指导本辖区内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救治工作,并预留好必要的病房。

(二)提前防控,周密部署

3月31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后,我市立即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各级卫生部门认真落实防控措施,从4月3日开始对疫情进行全面监控。并通过新闻和专家访谈的形势,正确引导舆情,宣传预防知识。强调要切实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工作组织领导、预防宣传、预案制定、人员技术物资储备、医疗救治、人员培训、值班和信息收集上报等应急措施。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是高度重视,增强对疾病的认知及敏感性,提前准备,抓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二是宣传普及防控知识。把宣传引导和健康知识的传播,放在目前防控工作的重要位置。三是加强医疗机构救治工作安排,并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技术培训。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预检分诊、接诊程序。对定点医疗机构隔离病房人员防控、防护等各项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四是强化信息报告。要求信息报告要畅通,及时、准确,对全市疾控人员开展技术及业务知识培训。

(三)做好物资储备,有效应对疫情

根据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预案要求,进一步对疾病防控、医学检验、卫生监督和医疗救治人员开展业务技术培训,提高针对疫情的判断、流调、采样、消杀、医疗转运、应急防护、医疗诊断、治疗等应急处置能力。并要求各级医疗(特别是定点救治机构)和疾病防控、卫生监督机构,强化物资储备,确保应急处置物资供应充足,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疫情。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由于我市经过20__年非典型肺炎疫情和20__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市医疗卫生力量不断壮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但是目前我市传染病防控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下一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建议市、县财政划拨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专项经费,以满足应急物资储备、更新和治(文秘站:)疗工作的需要。

(二)建议各级政府督促有关部门对______市禽类交易场所规范管理,做好活禽疫病监测和检测,及时扑杀染病禽类或动物,消灭传染源。

(三)建议 工商、农业和畜牧等部门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统一安排做好对禽类食品加工、流通环节的有效监管。

(四)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各级各部门适时完善更新突发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五)进一步强化对不明原因肺炎的监测预警,为科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门诊部传染病工作计划篇4

一、加强内部管理,抓好职工能力建设

1是明确工作职责。将中心赋予的职责,逐一分解到每个职工,使每一位职工清楚地了解所在岗位的工作任务。2是加强学习与培训。针对科室情况和上级要求,积极组织进行业务知识和宣传战线大练兵活动的学习,以使全科人员进一步提高思想素质与业务能力。为此,制定了业务学习和“保先”教育大练兵学习计划,每个星期开展1次学习。派员参加了国家、省、市疾控中心举办的钩体病监测、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知识学习班。

二、如期完成各项常规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

(一)、计划免疫:以乡为单位儿童计免免疫苗接种率在90%以上,计免针对传染病监测系统高度灵敏,计免针对传染病得到有效处理和控制。

1、接种率监测:通过全年9次冷链运转,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及调查接种率各种疫苗的接种率均在90%以上。

常规免疫:1—11月份共报告接种适龄儿童BCG91111832人、OPV36536人次、DOT35518人次、MV11435人次、乙肝疫苗33521人次、首针乙肝及时接种10912人,流脑接种44781人,乙脑42349人,各单苗接种率分别为:BCG96.59%、OPV98.90%、DPT98.53%、MV98.35%、乙肝疫苗97.80%、乙肝首针及时免疫率97.83%。、流脑疫苗97.93%,乙脑疫苗98.28%;每月均能够及时、准确、完整的上报常规免疫报表,上报市疾控中心。

加强免疫:加强免疫OPV10696人,免疫率100%,MV加强免疫10500人,免疫率100%;糖丸普服适龄儿童39132人,免疫率99.15%。

接种率调查:5月份、11月份我县开展2次自查和省对我县1次综合考核,对全县19个乡镇28个防保所的计划免疫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调查结果显示:我县计免工作总体上较往年有所提高,三次检查四苗全程接种率、四苗各单苗及乙肝疫苗接种率有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均在90%以上。

2、计免针对传染病监测:本年度仍采取主动与被动监测两种监测方式,在28个防保所设立了监测点,三所县级医儿科门诊均设立为主动监测点,县疾控中心和各乡镇监测点均设有专或兼职人员负责计免针对传染病监测工作,整个监测系统保持着高度的灵敏度。各监测点每旬按时上报监测旬报表,发现脊灰疑似病例以电话的形式随时报告。全年共年监测麻疹疑似病247例,脊灰疑似病例4例,流脑疑似病例7例,乙脑4例,其中确诊麻疹病例229例,脊灰0例,新生儿破伤风0例,流脑病例5例、乙脑4例。除15岁以下儿童AFP报告率和麻疹二次血标本采集率未达要求外,其余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卫生部要求。

3、、异常反应处理:全年共发生2起接种异常反应,均及时进行了有效处理。

(二)、传染病管理

1、法定传染病管理

(1)、疫情报告:全年共报告发生法定乙丙类传染病18种5466例,发病率在400/10万以上,死亡10例病例(狂犬病4例、艾滋病1例、病肝2例、流行性出血热3例),无甲类传染病。

我科设2名专职疫情管理人员负责每天进行3次(早、中、晚)疫情报告和审核,报告卡及时审核率在100%。全县7所医级医院,27个乡镇医院,2所私立医院,除仁爱私立医院外,其余各医院均已实现网络直报,并在24内进行报告。

(2)、传染病管理检查

全年计划传染病管理检查2次,分别于5月和11月份对6所县级、27所乡镇级、2所私立医院、52所村级医疗卫生单位,共98所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

大部分县、乡级医疗单位传染病管理组织较为健全,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并能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其中县医院、徐圩、魏庄、淝河、荆芡乡卫生院等单位,疫情管理工作成效尤为突出。但少数单位传染病管理工作较为松懈,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开展,疫情报告质量问题严重;法定传染病野蛮司机调查报告率仍较低,在90%以下。

(3)、病例调查:除痢疾、感染性腹腹泻外我科对其余病种病例均进行个案调查,病毒性肝炎的个案调查率可达90%以上,少发病例调查率在100%。

2、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根据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2005年4月县卫生局下发怀卫字[2005]第66号文件,就今年我县以霍乱为主的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了布署,县卫生局成立以陈文化副局长为组长的霍乱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肠道传染病防治领导工作,下设流行病学调查组,医疗诊断组,检验采样组,消杀组。疾病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成立了相应的肠道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安排落实了必要的防治工作经费,统一布置辖区内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及早做好了人员、技术、药品和器械等准备工作;县疾控中心于4月28日在防疫例会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对县直各医疗卫生单位临床医生及各乡镇防保所负责人就《霍乱防治实用手册》及《安徽省霍乱预防控制责任制》等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进行了培训,各乡镇卫生院也相应对单位职工和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人员进行了培训;同时我县采取电视台游走字幕,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利用板报厨窗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霍乱等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腹泻病监测:全县27个乡镇卫生院和3所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均设立了肠道门诊,5月1日均按时开诊,各医疗卫生单位每周一电话上报腹泻病例,3所县直医疗单位实行日报制度,同时进行网络直报,县疾控中心设有专人负责腹泻病疫情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备有疫情电话记录本,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2005年全县5—10月份共报告腹泻病826例,霍乱弧菌培养477例,均为阴性,霍乱弧菌总培养率为57.7%;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共报出腹泻病83例,霍乱弧菌培养83例,均为阴性,霍乱弧菌培养率为100%;乡镇卫生院共报告腹泻病743例,霍乱弧菌培养394例,均为阴性,霍乱弧菌培养率为53%。于每周二上午将腹泻病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后上报市疾控中心,同时报出报表。

外环境检索:A、水源监测:按照每月逢“10”采集淮河下洪水、涡河水及县医院污水口等3处监测点水源水进行霍乱弧菌检测。5—10月份共检测6次,采集标本180份,及时送往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霍乱弧菌培养均为阴性。B、食品监测:县食品卫生科定期对城关地区饮食服务行业进行了食品监测,并且对部分凉菜摊点和熟食摊点进行了采样送检。全年共检测了43个点,采集样品126份,霍乱弧菌培养均为阴性。C、公厕监测:选取城关地区乳泉、小西门两个公共厕做为监测点,按每月逢“10”对两处公厕进行粪便标本采集,实验室进行霍乱弧菌培养,5—10月共采集粪便标本24份,霍乱弧菌培养均为阴性。

监督检查:共在开诊期间进行2次检查,对全县27个乡镇卫生院和3所县直医疗卫生单位的肠道门诊、部分村级卫生室、城关地区医疗社区门诊、省荣军医院、龙亢农场医院和私立民望医院、火庙医院等进行了检查。检督人员现场检查了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内、儿、急诊科的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出入院记录本和化验室霍乱弧菌培养记录等,对现场发现的问题下达了监督意见书,并要求限期改进。检查显示;各单位均建立了组织和制度,均设立了肠道门诊并按时开诊,基本能做到有人员、有房屋、有设备。存在主要问题是肠道门诊流于形式,未能起到监测哨点作用,存在其他门诊截流腹泻病人现象,漏报严重(尤其是部分私立医院和村级卫生室),及腹泻病人标本送检及时率较低。

3、、突发疫情控制与处理

1)、流脑疫情控制:1月31日从网上得C型流脑流行的信息,即向站领导作了汇报,组成的3个疫情处理小分队;加大宣传力度,在电视上以游走字幕形式,连播5天,提醒广大群众积极配合接种疫苗,同时宣传基本防治知识(如加强锻炼),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能力;及时组进A+C流脑疫苗,在全县范围内针对2周岁—18周岁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易感人群抵抗力,共免疫易感人群8613人;加强流脑疫情监测,县、乡、村三级均设专人负责流脑疫情监测报告工作,实行日报制度,全年共发现8例流脑疑似病人,我科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了调查处理,采集其密切接触者咽部分泌物进行送检,均为阴性,同时采取给予阿莫西林等药物预防服药,病人污染的环境用含氯制剂进行的消毒,对于易感人群用A+C群流脑疫苗应急接种。8名疑似病人中5例临床确诊,3例排除,由于处理措施及时得当,未再有二代病例发生。

2)、呼吸道传染病爆发疫情控制

我县共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爆发疫情11起,其中出疹性疾病爆发疫情9起(麻疹3起、风疹3起,水痘2起、麻风混合1起),流行性腮腺炎和流感各1起,疫情涉及9个乡镇的11所学校。接到报告后,我科均立即组织疫情处理小组进行了及时的调查处理,采取了隔离治疗现症病人、密切观察密切接触者、采集病人血清检测、开展疫情日报告、停课、应急接种等综合性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分析几起疫情爆发原因有4个共同点:1是学校缺乏报病意识和传染病防治知识,未及时报告和隔离治疗传染源。2、是乡村医生和个休诊所作为疫情报告人不能履行工作职责,未上报疫情。3是基层预防接种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免疫工作有待加强。4、与全国疫情流行形势相符合,今年是出疹性疾病高发年,全国出疹性疾病发病率均大幅度升高。

4、禽流感和非典防治工作

监测:为做好我县禽流感和非典防治工作,根据上级安排,我科于1—4月份进行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监测,全县共设7个主动监测点,2所县直医院(中医院和县医院)和5所乡镇卫生院(鲍集、常坟、五岔、河溜、龙亢),设2名专职监测人员每半月对各监测点进行主动搜索,填报主动搜索表(一式2份被监测单位和我科各1份),按时将监测结果上报市CDC。1—4月监测结果为0。

疫情处理:按照卫生部禽流感疫情处理三同时的原则,我科积极与县畜牧中心配合对6起“聚集性家禽死亡事件”进行了调查处理,虽然经县畜牧中心解剖病死禽,6起事件均排除禽流感的可能,但我调查人员仍对病死禽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了围期7天的医学观察,观察期间所有密切接触者均无异常表现。

5、灾害疫情监测工作:为做好灾害期间灾害相关传染病的处理工作,我科根据上级要求于7月12-11月1日对全县灾害疫情情况进行监测,设专人负责监测报告工作,共发现灾害相关传染病24例(其中痢疾7例,疟疾10例,感染性腹泻7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并不比平常年份增高。

三、其他工作

1、大力推行乡级定点接种门诊建设和计免金卡的推广使用

制定了《怀远县乡级计划免疫定点接种门诊管理办法》和《怀远县定点接种门诊规范》,计划在2005年底全面实行乡级定点接种,撤除村级接种点,从而提高接种质量。目前全县共设立了乡级接种点51个,将于明年初对各乡定点接种种门诊进行考核验收。

3月7日一12日,开展了《计免金卡网络管理系统培训班》,邀请四川科鸿软件公司专家对我县38个接种门诊60余名乡级计算机操作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38个接种门诊安装了《计免金卡网络管理系统》,共有15个接种点已投入使用,发放计免金卡3000余张。

这两项工作的推行使我县计免管理工作进一步向规范化和科学化迈进。

2、乙肝普种工作: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乙肝在我县的流行,在站领导的安排下,我科组织于2005年3月中旬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实施2—50周岁人群乙肝疫苗普种。为保证普种工作的顺利进行,我科制定了《怀远县重点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实施方案》,并深入各乡镇针对各乡镇具体情况进行宣传、组织、接种实施等进行技术指导,截止10月上旬日,乙肝全程三针免疫已全部完成,全县共接种80651人。接种后乙肝表抗检测工作在进行中。

3、钩体病监测工作:根据省级要求我县做为钩体病监测县,我科负责监测工作的具体实施,确定了河溜、唐集两个监测点,设专人负责每日疫情监测工作,于6月初和10月配合省站进行了两次样本采集工作,以了解我县人和动物钩体隐形感染和钩体在人和动物间分布情况,2次共采集了216个野鼠,50付猪肾,250人血清,完成了全年的监测采样任务。省CDC对6月份样品进行了钩体和流血热病病毒进行了检测,结果为:13个黑线姬鼠携带钩体(河溜1个,唐集12个),3人携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唐集1人、淝南2人),均为黄疸出血群。今后此项工作将做为一项常规工作开展。

4、配合做好了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为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我科拟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文件,并于4月中旬对全县7类60所学校的传染病防治情况进行了检查,根据检查情况及时写出检查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5、做好了入拖入学儿童的验证工作:从今年始,入拖入学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将纳入常规工作,于每年9月份进行,由疾控中心与学校配合开展,目前各乡镇入托入学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已全面结束,新入学儿童预防接种情况上报我科,我科将结果上报市CDC。

6、流感防治与流感疫苗的推广

根据流感流行规律,专家预测今年流感可能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为做好我县流感防治工作,按照站领导要求,我科从宣传、疫苗接种和疫情3个方面开展流感防治工作。1是制作流感防治专题电视讲座连续播放一个星期,和4万份宣传单,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广泛深入宣传,使社会各界了解当前疫情形式,了解掌握流感防治基本知识,支持我县的流感防治工作。2、我科还积极组进流感疫苗,截止10月底共组进流感疫苗5980支(其中成人流感1700支、儿童流感4280支),均已发放,免疫5980人;3、设专人负责流感疫情监测工作。

7、成功推广新起点口服免疫球旦白,配合省CDC进行疫情预警基线数据调查和我县疫苗分况费用调查。

8、中央补助金我县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儿童计划免疫项目实施工作

为做好中央补助我县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儿计划免疫接种项目实施工作,我科首先制定了〈怀远县中央补助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儿童计昔免疫项目实施方案〉,并按方案要求,对乡镇防保所副所长进行了认真培训。2是要求各乡镇防保所严格按照要求对上半年的基础免疫情况进行重新统计汇总,上报我科,我科根据再结合疫苗发放情况对各乡镇报表进行审核无误后,再汇总上报卫生局和财政局,根据报表数字,财政局再下发补助经费;3是开展减免部分儿童计划免疫费用的宣传工作,使全县人民了解这一国家政策,监督补助经费的真正落实。目前,上半年和第三季度补助金发放工作已完成。第四季度补助金发放工作将于明年2月份完成。

9、认真做好基层防保人员的培训工作

为做好各项工作,我科不仅于每期例会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性对乡镇防疫员进行业务培训,并且为加强基层防保人员能力建设,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工作管理条例》和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我科受县卫生局委托于2005年8月28日—9月21日对全县404名县、乡、村三级预防接种人员进行了计免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培训。培训重点在预防接种基本知识、资料的管理、计免监测、新生儿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以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接种事故的处理,同时传达了预防接种工作最新知识动态,使我县预防接种人员及时掌握更多的新知识,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工作需要。培训工作决定分两步进行,对于县、乡两级预防接种人员和部分乡镇村级预防接种人员较少的均在县疾控中心进行培训,而村预防接种人员防接种人员较多的几个乡镇集中起来入乡培训。首批培训于8月28—31日完成,共培训县、乡、村三级预防接种192人;第二批人员的培训工作将于9月15-21日完成,培训212人。阅卷工作和人员资格初审工作已完成,发证工作将在11月底完成。本次培训认证后,凡未获得预防接种资格认证的人员将一律不得再从事预防接种工作。

四、宣教工作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提高群众对计免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支持与配合,是做好防疫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我科一直把宣传教育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密结合工作需求以现场讲解、电视游走字幕和制作宣传单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免疫预防的重要性,传染病预防方法,疫苗的接种方法、接种时间及如何识别假劣疫苗等,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近20万份。4月24—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我科组织4名精干力量走上街头,开展“实施免疫规划,保护儿童健康”为主题的计划免疫宣传活动,现场解答咨询问题300余个,发放宣传单5种4000余份。

五、生物制品管理和冷链运转

1、生物制品管理:5月12—20日对15个乡镇30个行政村检查发现,各接种单位均有相应的冷链设备,有专或兼职人负责疫苗的保管,疫苗存放正确,且均从县疾控中心购进,无非法购销疫苗情况。从6月开始,生物制品管理工作将由药品管理局负责。

2、冷链运转:全年共冷链运转9次,除6、7、8三个月于每月月初进行运转工作,根据各乡镇上报计划,制定运转计划和工作要求,每次均由县疾控中心专车专用冷藏箱进行运转,保证了疫苗的质量和接种需求。

全年工作基本已经完成,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仍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1是科室内部管理上,规章制度的监管缺乏力度,未能充公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作用,部分职工对本职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存在等靠思想。2是在乡镇方面,由于人员素质和工作责任心问题,使乡镇各种资料填报存在的不及时、不准确现象,疫情报告意识不够,导致今年出现多起暴发疫情。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规范化定点接种门诊的建设,继续推行定点接种和计免金卡管理系统。

2、加强法定传染病管理工作,尤其要加强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的管理,提高其报病意识。

3、做好流脑疫苗基础免疫第二针的接种和糖丸查漏补种工作。

4、进一步加强以禽流感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和流感疫苗的宣传接种工作。

门诊部传染病工作计划篇5

一、工作中不断创新、在拓宽职能,为医院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等提供技术支持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使医院在同行中的影响力、凝聚力不断增强。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在医院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法定传染病等疾病实行院内网络直报,将报告时间从医生工作站端到中国CDC端缩短在5分钟之内。通过项目带动工作,对全市传染病预防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在门急诊分别设立预检、分诊处,对就诊病人实行预检、分诊制度,询问病人流行病学史。发现呼吸道发热病人或腹泻病人安排到发热呼吸道门诊或肠道门诊就诊。

三、我院为省SARS监测哨点医院,全年开设发热门诊。1—6月共接诊发热病人32923例次,发热肺炎病人549例次。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依法采取隔离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每周向省疾控中心报告绍兴市人民医院医院发热呼吸道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周报表;不明原因发热住院病例周报表。报告每月一次对病房和门诊做好自查工作,对传染病漏报和迟报的情况按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处罚;积极配合绍兴市疾控中心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在今年麻疹流行期间,我们从诊治邮电技校的几个发热皮疹病人中进行分析研究,考虑可能是麻疹病人,及时向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报告,进行调查研究,为及时控制麻疹在我市的大流行作出了贡献。

四、肠道门诊工作规范、各项制度健全到位,自5月1日开始到6月30日共接诊腹泻病人1035例次,做到“有泻必采,有样必检”,共采集“02”培养标本1070份。成立医院“02”机动队,并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五、做好肺结核病的管理

传染病监督检查小组每周检查一次有关工作,并作好登记、统计工作,每一个月进行一次全面工作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今年1—6月全院共转诊肺结核病人198例,转诊率100%。其中涂片阳性患者12例、涂片阴性36例、痰结核菌培养阳性13例、阴性14例、未痰检123例。对违反肺结核病管理制度的医生作出相应的处罚。

六、根据年工作计划目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疑似传染病订正报告的问题:省疾控中心要求我们疑似传染病100%订正。

①个别医生思想上不重视,需要防保科同志经常督查;

②有的疑似传染病患者一次看病后不来了或者转院了,还有的患者无法从病原学中确诊,给订正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2、在传染病报告中偶尔出现病人现住址不够详细的现象,主要是门诊注册或住院注册时没有填写完整,平常对相关部门多进行监督管理。

门诊部传染病工作计划篇6

第二条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领导。

第三条结核病防治机构和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负责所在地区结核病防治业务的归口管理。

第四条结核病防治工作应以农村为重点,加强对传染源的发现、治疗和化疗管理。

第五条国家实行有计划的卡介苗接种制度。

第六条对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奖励。

第二章机构

第七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设卫生部结核病控制中心与分中心;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辖市(地)、县卫生行政部门设省、市(地)、县结核病防治机构,或指定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承担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职责。

第八条卫生部结核病控制中心与分中心的主要职责是:

(一)协助拟定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负责全国结核病的监测,以及结核病疫情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工作;

(三)负责组织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综合评价;

(四)负责组织拟定国家结核病防治技术标准、规范。

第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二)负责本地区结核病的监测,以及结核病疫情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工作;

(三)负责本地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

(四)开展结核病防治技术的推广工作。

第十条其他结核病防治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实施;

(二)与防疫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本地区卡介苗接种工作;

(三)负责本地区结核病监测,以及结核病疫情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工作;

(四)负责落实本地区结核病人的诊断、治疗和化疗管理工作;

(五)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性结核病体检;

(六)对肺结核病高发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或普查;

(七)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

(八)培训结核病防治专业人员。

第十一条结核病防治机构和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加强结核病防治技术的研究,提高防治工作的质量。

第十二条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和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受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业务上受上一级结核病防治机构指导。

第十三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基层结核病防治网络的组织建设,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预防保健网,积极参与结核病的防治。

企业的医疗防治科室和人员,在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或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指导下,负责所在地区和单位结核病病人的发现、登记、报告、化疗管理以及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十四条结核病专科医院和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负责结核病人的住院治疗,并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和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第三章预防接种

第十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地区卡介苗接种工作规划、目标,并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各级各类医疗预防保健机构都有义务按规定承担所在地区、单位或指定区域的卡介苗接种任务。

第十七条卡介苗接种人员必须经过专门技术培训,经县级以上结核病防治机构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接种工作。

第十八条卡介苗接种必须按计划免疫程序进行。

第十九条卡介苗接种情况应当及时填入统一发放的计划免疫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片。

第二十条卡介苗接种发生差错事故和发生严重异常反应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抢救和治疗,并如实报告当地县级卫生防疫机构,不得延误或隐瞒不报。

第二十一条卡介苗的订购计划供应由结核病防治机构和卫生防疫机构共同制订,由省级防疫机构统一订货。

负责实施卡介苗接种的机构,应将卡介苗接种率及接种质量考核情况,定期书面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并抄送同级卫生防疫机构以及结核病防治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

第四章调查与报告

第二十二条结核病防治机构和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按规定进行结核病疫情和传染源的调查。

第二十三条发生结核病暴发流行的地区或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或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结核病检查,查明传染源,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第二十四条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和个体开业医生对确诊的肺结核病人,必须按下列规定时间,向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或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报出《结核病报告卡》:

(一)监测区在24小时内报告;

(二)城市非监测区在1周内报告;

(三)农村非监测区在两周内报告。

第二十五条县(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或承担结核病防治职责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在接到《结核病报告卡》后应对病人进行登记和管理。

第二十六条国家统计局审批备案的结核病统计报表是国家取得结核病患、发病登记资料的重要来源,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应按规定逐级上报。

第五章治疗

第二十七条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对收治的肺结核病人,应当按《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和《肺结核病诊疗规程》实施诊断、治疗和管理。不能按工作手册和诊疗规程实施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必须将肺结核病人及时转至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或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

《全国结核病防治手册》和《肺结核病诊疗规程》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八条乡村医生和个体开业医生遇有疑似结核病的就诊病人,应及时转至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或中心卫生院。

第二十九条已确诊的排菌期肺结核病人,应当按结核病防治要求,主动配合治疗单位的治疗与管理。

第六章控制传染

第三十条结核病防治机构或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对下列从业人员中患有传染性肺结核病的,应当按规定通知其单位和当地卫生监督管理机构。

(一)食品、药品、化妆品从业人员;

(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范围内的从业人员;

(三)教育、托幼单位的从业人员;

(四)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从业人员。

第三十一条下列人员应当按规定进行预防性结核病体检:

(一)新参加工作、参军、入学的人员;

(二)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的从业人员;

(三)接触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厂矿企业职工;

(四)排菌期肺结核病人的家属及其密切接触者;

(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人员。

第三十二条排菌期肺结核病人应当避免可能传播结核病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结核病防治机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和结核病病人,必须按照卫生防疫机构规定的卫生要求对结核菌污染的污水、带有结核病菌的排泄物和痰液进行消毒或卫生处理。

门诊部传染病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 慢性病 医疗保险 门诊慢性病 门诊统筹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群疾病谱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越来越成为影响人口健康和疾病负担的重要因素,导致人群生活质量下降,卫生保健费用也随之逐年上升。医疗保险作为保障人们基本医疗水平的国家基本制度,如何在保障慢性病患者基本医疗水平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本文在文献研究,慢性病的发展现状及医疗保险在门诊慢性病中的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医疗保险与慢性病疾病管理结合的有效路径。

一、慢性病发展现状

本文所指的“慢性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它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它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1],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近40年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占总死亡比例不断增加, 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与发达国家接近。主要慢性病的死亡率、发病率、患病率持续上升, 其中脑卒中死亡率位于世界第二位,胃癌、肝癌、食管癌、鼻咽癌死亡率居世界首位[2]。慢性病的发病给向我国卫生资源提出了挑战。这些主要来自两方面力量的影响:

其一,建国50年间,预防工作不断加强,使中国的传染病发病率大大下降,而以心脏病、脑血管病、癌肿等为主体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却不断上升,其上升速度超过美国[3]。

其二,人口结构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期望寿命的上升使人口老龄化越来越突出,而慢性病是中老年人口高发的疾病。这预示随之而来的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比率越来越高,慢性病所消耗的卫生费用迅速增长。有专家语言,未来30年,慢性病将使我国的卫生资源不堪重负[4]。

二、医疗保险中门诊慢性病现状

特殊慢性病的门诊治疗(又称门诊慢性病)作为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方便门诊慢性病人就医诊疗,保障其医疗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省市在探索保障参保的慢性病患者的探索中,都在实践,利用统筹基金构建门诊慢性病,保障基本的慢性病诊疗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随着慢性病患者的不断增多,慢性病的诊疗费用也不断攀升,给统筹基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就要求我们探索新型的路径对慢性病疾病进行管理,有效的将医疗保险与慢性病管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有的有限的资源,保障好参保慢性病患者的基本医疗水平。

三、政策建议

(一)与医疗保险机构合作,出台专门的医疗保险疾病管理计划和医疗费用支付方案

慢性疾病管理主要特点就是将相关的医疗资源进行整合以达到目的。疾病管理计划能够顺利实施,有赖于多部门的协同合作。在当前行政部门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情况下,可以预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在不断的发展和自我完善中逐步具备慢性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能力。而根据劳动部《关于促进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劳社部发[2006]23号)的文件精神,要进一步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促进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因此,我们可以在医疗保险机构的主导下,出台专门的慢性病疾病管理计划和医疗费用支付方案。在推广疾病管理计划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参保人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参与的积极性,可以在疾病管理计划中给与优惠条件,来引导参保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积极性,鼓励医疗服务提供者来适应和配合疾病管理计划的开展[5]。

(二)建立门诊统筹,将慢性病门诊纳入其中进行统一管理

慢性病门诊费用支出在医疗保险所有参保人员门诊费用支出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效仿新农村合作医疗中门诊统筹的保障机制,在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中建立门诊统筹保障职工和居民的基本门诊水平。它的保障范围主要包括健康保健、门诊慢性病以及普通门诊。其中,健康保健主要是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参保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健康体检等,能够提高参保人员的健康防护意识,同时也是慢性病预防、发现和控制的有效途径。而门诊慢性病主要是将慢性病诊疗费用纳入支付范围;针对人口老龄化,将家庭病床引入门诊统筹。在实际的操作中,根据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个人负担比以及诊疗的具体情况,确定保障范围。门诊统筹的构建能够为门诊慢性病提供更好的保障。

综上,寻找到医疗险与慢性病疾病管理结合的有效路径,能够更好的提高医疗保障的水平,使医疗卫生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以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资源来自baike.省略/view/266364.htm.

[2] 严俊.中国慢性病流行现状与经济负担[J ]. 中国慢性病预 防与控制. 1998 年第6 卷第2 期.

[3] 阎正民,毛正中,蒋家林.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费用分析及政 策取向[J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6 年第4卷第6 期.

[4] 阎正民,毛正中,蒋家林.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费用分析及政 策取向[J ].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6 年第4卷第6 期.

门诊部传染病工作计划篇8

第66号

《浙江省艾滋病防治条例》已于2006年12月27日经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6年12月27日

浙江省艾滋病防治条例

(2006年12月27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展艾滋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艾滋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加强宣传教育,采取行为干预和关怀救助等措施,实行综合防治。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和组织实施艾滋病防治行动计划,统筹协调,落实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做好艾滋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艾滋病防治工作实行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目标责任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定期对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督导和考核。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开展艾滋病防治以及关怀和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宣传教育活动,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艾滋病防治社会环境。

第六条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红十字会、计划生育协会、艾滋病防治协会等团体应当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

第七条 鼓励和支持开展艾滋病防治的社会捐资和慈善活动,鼓励和支持建立关爱场所及志愿者服务组织。

单位和个人向艾滋病防治事业捐赠的,依照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第八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预防工作,对从事艾滋病防治、科研、教学、管理以及其他相关工作的人员,建立职业意外感染的应急处理、治疗、工作、生活等保障制度。

第二章 宣传教育

第九条 卫生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人口和计划生育主管部门制定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计划,并报宣传主管部门。

宣传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协调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督促和检查有关媒体的具体执行情况。

报刊、广播、电视、新闻网站等新闻媒体应当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公益宣传,无偿刊登、播放艾滋病防治的公益广告。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城镇繁华地段设置艾滋病防治大型公益广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在辖区内设置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加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对有关单位和个人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宣传教育信息、师资培训等技术支持。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及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应当对外来务工人员加强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并为其提供有关信息和咨询服务。

用工单位应当对员工加强艾滋病防治的宣传,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岗位培训和安全教育。

第十三条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督促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有关课程。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按照规定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教育。

有关部门和干部培训院校在国家工作人员任职培训时,应当将艾滋病防治策略列为培训内容。

第十四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对城乡居民和外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开展有关艾滋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知识的宣传教育。

第十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诊疗场所设置艾滋病防治宣传栏,提供艾滋病防治资料。

第十六条 有关部门和组织应当结合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活动,加强农村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演出艾滋病防治节目和播放宣传教育片。

第十七条 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应当对服务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在其经营场所内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

第三章 预防与控制

第十八条 建立健全全省艾滋病监测网络。

省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制定全省艾滋病监测规划和工作方案。市、县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全省艾滋病监测规划和方案,制定本行政区域的艾滋病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开展艾滋病监测和专题调查,掌握艾滋病疫情变化情况和流行趋势。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加强本辖区内艾滋病的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预防、控制的技术指导工作。

第十九条 实行艾滋病自愿咨询和自愿检测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筛查检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免费提供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地址及联系方式。

承担艾滋病咨询、检测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艾滋病咨询和检测的规定。

第二十条 公安机关查获、、吸毒人员,应当及时通知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协助进行艾滋病强制性检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通知后,应当及时进行检测;对符合收容教育、强制戒毒、劳动教养条件的,应当依法予以收容教育、强制戒毒、劳动教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监狱、看守所、戒毒场所、收容教育所、收容教养所、劳动教养所等监管场所内被监管人员的艾滋病检测、预防等工作。

第二十一条 建立筛查实验室的医疗卫生机构根据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需要,经本人同意,可以对孕产妇、手术病人进行产前、手术前艾滋病检测,但不得收取检测费用。

第二十二条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对出入境人员进行艾滋病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入境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居民中被检测确认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采取医学监护、消毒措施,并可以提请公安机关令其提前出境。

第二十三条 省、设区的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设立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采供血(浆)机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和县(市、区)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县(市、区)一级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立艾

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

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和确证实验室的条件、审批、管理及检测规范,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不得隐瞒、谎报、缓报艾滋病疫情。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加强艾滋病疫情互相通报和信息交流工作。

艾滋病疫情由省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统一公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布。

第二十五条 省人民政府卫生、公安、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合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经批准开办戒毒治疗业务的医疗卫生机构中,开展吸毒成瘾者的药物维持治疗工作。在吸毒人员较为集中的地区,经省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指定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开展清洁针具免费交换工作。

有相应资质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可以开展一次性使用无菌自毁型注射器的销售。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各自职责,做好预防艾滋病推广使用安全套和在车站、码头以及其他人员聚集的场所设置安全套自动售套机工作。

人口和计划生育主管部门应当结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加强推广使用安全套等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措施,组织实施安全套自动售套机的设置、维护和安全套社会营销工作,向已婚育龄人群(含外来人员)免费发放安全套。

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干预措施的人群,免费发放安全套。

工商、药品监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安全套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保障安全套质量。

第二十七条 宾馆、旅店和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应当在其场所内放置安全套或者设置安全套自动售套机。

旅游、文化、药品监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主管部门应当对公共场所放置安全套、设置安全套自动售套机的工作加强指导和管理,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对服务人员落实防治艾滋病的行为干预措施;对可能造成艾滋病传播的公用物品和器具,必须进行严格消毒,保证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第二十九条 公共场所的服务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取得健康合格证明。经营者应当查验服务人员的健康合格证明,不得招用未取得健康合格证明的人员从事服务工作。

第三十条 采供血机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和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血液进行艾滋病检测;对未经艾滋病检测、核查或者艾滋病检测阳性的血液,禁止采集或者使用。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销售、使用未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血液制品。

第三十一条 禁止采集或者使用未经艾滋病检测或者艾滋病检测阳性的人体组织、器官、细胞、骨髓、等,但用于艾滋病防治科研、教学的除外。

第三十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省规定的操作规程和消毒管理制度,对用于艾滋病诊断、治疗和可能造成皮肤、粘膜破损的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安全处置废弃物,防止艾滋病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菌(毒)种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防止实验室感染和艾滋病病毒扩散。

第三十三条 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制定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并协助公安、司法行政、出入境检验检疫、人口和计划生育等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性药品储备库,确保职业暴露后使用预防性抗病毒药物的需要。

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装备。

在履行职务活动中,有关人员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的,相关部门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上报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艾滋病职业暴露专家组指导下处置。

第四章 治疗与管理

第三十四条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指定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作为艾滋病临床指导医疗机构;县(市、区)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指定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作为艾滋病诊治医疗机构。

指定的临床指导、诊治医疗机构必须配备艾滋病诊治的设备和技术力量。

第三十五条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抗病毒治疗、住院治疗和门诊手术、透析治疗、内窥镜检查、口腔治疗等侵入性操作的诊疗,应当到指定的医疗机构就诊。指定的医疗机构应当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艾滋病咨询、诊断和治疗服务。

任何医疗机构不得因就诊的病人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推诿或者拒绝对其其他疾病进行治疗。

第三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诊疗规范,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

对确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由省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培训合格的医务人员将诊断结果告知其本人、配偶或者监护人,并给予医学指导。因艾滋病防治和社会保障等工作需要,卫生主管部门可以将有关信息告知民政、教育、公安、司法行政等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应当做好保密工作。

第三十七条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由经常居住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医学管理,建立个人档案,并定期进行医学随访。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开展有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人群的干预工作,做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和预防工作,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营造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环境,鼓励其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配合检查、治疗。经常居住地已建立关爱场所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以在关爱场所工作、学习和生活。

第三十八条 监狱、看守所、戒毒场所、收容教育所、收容教养所、劳动教养所等监管场所的被监管人员,被确诊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监管单位应当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在监管场所内对其进行医学管理;但对于已经发病的人员,由监管单位配合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实行隔离治疗或者依法申请监外(所外)执行。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依法获准离开监管场所时,监管单位应当及时通知其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及其直系亲属。

第三十九条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日常消毒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死亡后,其尸体应当在死亡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火化。入境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居民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死亡后,其尸体由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负责监督火化。

第四十条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从事的工作可能传播、扩散艾滋病的,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知其所在

单位调整工作,所在单位接到通知后应当立即调整其工作岗位,但不得因此解除聘用或者劳动合同,并对其病状及调整原因承担保密责任。

第四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亲属,不得侵犯、剥夺其依法享有的医疗卫生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婚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等权益。

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保密。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公开其本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的信息。

第四十二条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接受流行病学调查,接受医疗卫生机构的治疗和医学指导;

(二)就医时,将感染或者患病的事实如实告知接诊医生;

(三)申请结婚登记前,将感染或者患病的事实如实向对方说明,并到医疗保健机构接受医学指导;

(四)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的,事先将感染或者患病的事实告知对方;

(五)学习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他人。

第四十三条 任何人不得用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等威胁他人。

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故意传播艾滋病。

第五章 保障与救助

第四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艾滋病防治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艾滋病防治专项资金,切实保障宣传教育、预防控制、检测、监测、监督、关怀和救助所需的各项经费。

省人民政府应当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地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第四十五条 省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将抗艾滋病病毒药品及相关的诊疗费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目录,并将符合规定的艾滋病专科医院纳入定点医院管理。

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对符合国家和省规定条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药品和减免抗机会性感染治疗药品的费用;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婴儿检测试剂及婴儿人工代乳品。

第四十六条 因职业暴露而致病、丧失劳动能力或者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补助、抚恤。

从事艾滋病防治、科研、教学、管理等容易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适当的津贴。

第四十七条 对本省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未成年子女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未成年人实行免费接受基础教育制度。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前款规定的对象,学前教育阶段免保育费,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课本作业本费、住宿费,高中教育阶段免学费、代管费和住宿费。

第四十八条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所在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确保其享受城乡低保待遇;对低保对象以外的困难户,应当给予生活和医疗分类救助。

有关部门办理相应的救助手续,可以适当简化程序。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条第三款规定,未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或者未实施目标责任制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未设立艾滋病检测实验室或者未经批准擅自设立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公布艾滋病疫情的,由省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三条 公共场所的经营者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不配合有关部门对服务人员落实防治艾滋病的行为干预措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公共场所的经营者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对可能造成艾滋病传播的公用物品和器具未进行严格消毒,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依法吊销执业许可证件。

第五十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未对医疗器械进行严格消毒,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由未经省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培训合格的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或者依法履行告知义务的医务人员不按规定履行告知义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第四十条规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造成艾滋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未落实艾滋病防治专项资金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八条 阻碍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九条 本条例所称职业暴露是指从事艾滋病防治、科研、教学、管理以及其他相关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务活动中意外被艾滋病病人或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而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上一篇:口腔门诊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医院发热门诊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