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日常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19 17:04:15

幼小衔接日常工作计划

幼小衔接日常工作计划篇1

一、幼儿园环境到小学环境的逐步改变

本学期,我们结合主题开展“我要上小学”主题探讨和环境布置,激发幼儿向往上小学的欲望。如,老师和幼儿一起创设了“今天我值日”“小学里的秘密”“离上学还有多少天”“利用多媒体观看小学生”等升旗仪式,让爸爸、妈妈带孩子参观小学环境;每天桌椅利用集中教育活动时间适当模拟小学小班化分组摆放等形式,积极给幼儿营造“幼小衔接”的环境氛围,激发幼儿我要上小学的美好愿望。

二、探索多种具体方法,搞好幼小衔接

1.时间上逐步延长

大班上学期,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下学期,我们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安排在三十五分钟以上,让幼儿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2.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注意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

3.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

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如,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等,使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独立交往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幼儿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生活。

三、逐步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本学期,加强了对幼儿任务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班上的自然角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浇水,时间长了幼儿失去了新鲜感,有些孩子会粗心大意,忘记照料自然角,对此,我们利用班上的“小老师”,让他们去提醒值日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激励幼儿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对于整理玩具、图书角、学习用品等事情,我们根据情况,对认真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

另外,老师有目的地与家长协商,会不定期布置一些家园沟通小任务让孩子当小传令兵,激励幼儿把任务转达给家长听,这样既加强了幼儿的任务意识,又能够培养幼儿准确转述他人意图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幼儿倾听习惯。

四、家园协作,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的事情,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非常重视做好家长工作。一是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召开了大班家长会,在家长学校讲座中,大班老师进行了《幼小衔接,你准备好了吗》的专题讲座,向家长介绍幼儿园培养目标和大班学期工作计划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使家长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家长园地”的作用,设立了幼小衔接专栏,根据目标有计划地选择和更换内容,家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二是邀请小学老师走进幼儿园开展助教活动,和孩子们分享小学生哥哥姐姐在校趣事,激发幼儿向往上学的欲望。三是让家长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熟悉学校教学环境等。

幼小衔接日常工作计划篇2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我们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切入点,家园合作是我们做好衔接工作的有效途径。我们将以新教材为主要教育内容并适当搞好教学补充,以确保教育措施、方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其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首先,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桌区域型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组织幼儿到小学去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回园后我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在园创设小学一日流程表提示幼儿生活意识。

再次,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培养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十分重要。班级加强了值日生的责任意识。

最后,加强纪律教育。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班内每周评选优秀小榜样。

二、幼儿入学的知识准备。

重点做好三个衔接。

1、注意水平的衔接。

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小学生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教师要慢慢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可通过教师的要求,活动的规则,幼儿间的竞争来实现。

2、思维能力的衔接。

学习活动说到底是一种思维活动,学习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为幼儿入学作准备,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思维能力的准备,即学习活动中不仅有感知、记忆的过程,更要有归纳、概括、推理活动的参与。从"拉动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精心策划教学活动,因为大班幼儿思维异常活跃,好奇心强,教学的内容要有适度的挑战性。

3、知识点的衔接。

在大班要不要教幼儿学习小学知识?教师应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愿望,把握分寸。如:语言课上和幼儿玩一些口语化的、感受四声的语音游戏,根据每天学习的拼音进行组词游戏,拼拼读读锻炼幼儿的发音。根据汉字、字母、数字的基本笔画进行前书写练习。幼儿上学后如果掌握一些零星的知识,上学后容易引起认知共鸣,产生强烈的上学愿望。

做好以上三方面的幼小衔接,教师要当作重要任务,认真对待完成。

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3月底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够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2、利用家园共育栏目,向家长们宣传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二可以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3、利用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家访、QQ留言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四、加强与小学的联系与交流

1、改变以往的一些习惯做法,4月份带幼儿去小学观摩,从单一的观摩小学的教学活动,可以涵盖到观摩小学的各种活动、环境布置、校舍面貌等,从而进一步的激发幼儿向往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更进一步的培养幼儿入小学的兴趣。

2、通过创设班级主题环境用图片、资料、电教等各种教育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

3、注意对大班幼儿在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适时调整大班幼儿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使幼儿能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4、认真做好幼小衔接各项工作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整理幼儿档案,收集幼儿在园资料,做好离园毕业的资料。

五.毕业活动

大班组根据集团及园所要求提前准备毕业班汇报演出,努力做到完美创新。

幼小衔接日常工作计划篇3

一、梳理问题,明确思路

本学期我们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情况,有目的、有选择地开展教研活动,根据毕业班在幼儿园的特定地位在开展丰富的活动的同时我们注意研究“营造良好的氛围,幼小衔接”实践研究。

为什么要开展幼小衔接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让适龄幼儿能够顺利、自然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幼小衔接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幼小学段的衔接教育进行研究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通过什么途径开展幼儿衔接的工作呢?

首先通过理论学习,使教师了解幼儿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其次定期进行教育实践观摩,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目标要求,开展主题活动,以民间故事、阅读、识字、美术、计算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研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让幼儿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谐发展。我们通过主题活动,以民间故事、阅读、识字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研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让幼儿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谐发展。

理清了思路,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了教研组活动计划,通过这些细化和量化的计划建立,在增强了可操作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组织与实施、评析、专题研究、研讨及撰写的能力。在每次的教研活动中都研讨与区域活动有关的理论学习文章,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大家的实际操作能力也随之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样的研讨方式不仅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同时教师也获得了许多信息交流及实践观摩、操作的机会,渐渐的教师能以理念去指导教育实践、拓宽研究的思路,在研讨中感悟学习的真谛。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研讨

1、通过理论的学习,增强教师的衔接意识。

通过学习《上海市幼小衔接的指导意见》教师端正指导思想,增强衔接意识。我们知道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衔接的。幼儿教育阶段,既要充分识它们的阶段性,又要充分认识它们的连续性;毕业班级的工作要为幼儿入学做好必要的准备,减缓幼小之间的坡度,实现教育之间的衔接。绝不能学前教育“小学化”;增强衔接意识的基本要求是明确入学准备的内容,这不是具体知识的多少,而是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的发展水平,这是入学准备的内容又是

幼小衔接的焦点。

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使用工具的能力,减缓两学段的坡度,不搞知识的超前而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整体,促进幼儿和谐发展,这是研究幼小衔接的实质所在。

为此,在活动前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以保证幼小衔接工作能有的放矢地展开。

2、重视教育实践活动,聚焦集体活动研究

我们认为经典的故事作为幼儿课程的重点补充是非常必要的我们选择了具有哲学启蒙知识,幽默诙谐的寓言成语故事《小马过河》《守株待兔》,《三个和尚》表现智慧和力量的《夸父追日》《神笔马良》等,颂扬爱国主义、树立崇高理想的《闻鸡起舞》、《岳母刺字》等作品,深得幼儿喜爱。大班幼儿认知理解能力更强,使幼儿在快乐愉悦中得到更多生活启迪和为人做事启蒙道理。在研究中我们分两步走,根据主题,教师的教学特长选择相应的内容,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开展每月两次的教研活动。上午观摩两位老师组织同一内容的集体活动,下午进行研讨。

如三月份大一班马老师、大五郑老师选择了同一内容语言活动“神笔马良”,下午我们围绕以下问题开展了讨论,内容是否适合?教师的教育策略有何不同?活动中孩子的兴趣如何,故事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等。研讨中上课的老师首先对活动从活动的目标达成、重难点把握、幼儿课堂发展状况进行反思,观摩的教师根据以上问题进行点评,在比较中解决存在的问题,寻找更适合的方法。茅炜、金丽函两位青年教师选择了美术活动“曹冲称象”美术活动,以故事为切如点引导孩子进行连环画创作,在比较中我们感到茅老师的设计的环节更合理、幼儿的兴趣很浓厚,而金老师的课重难点不突出,没有凸显美术活动的特点。

四月份根据研究的重点:教师是否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教师采用什么策略?活动效果?围绕这些问题开展讨论。汲军红、夏益飞选择了《三个和尚》故事开展语言教学,两位教师目标侧重点不同,过程设计不同,但教学效果很好,给了听课老师很多的启示与思考。

五月的主题“劳动最光荣”大四班的陆叶云老师选择了《守株待兔》成语故事,在活动中老师创设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运用讨论辨析法、情节迁移法等教学策论,我们认为构建幼儿互相沟通,互相协调的心理氛围,对激发幼儿个体情感和情趣十分有作用。教师根据幼儿需要让幼儿自愿组合小组,开展讨论让幼儿在全班学习中找到问题聚焦,在小组学习互助互教,能力强的可以帮助能力弱的,幼儿间互相沟通、欣赏模仿,喜欢在一起学习,不仅可以有机会让老师在别的同伴面前表扬自己,能有机会得到更多人的积极关注,情感活跃,在良好生生学习氛围中,幼儿理解、表达交往力都得以提高。“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或者,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

3、从各方面入手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时间上的互相靠拢: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

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五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充分的准备。

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针对小学老师提出的要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立能力的要求,我们对衔接班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做为生活活动的重点。如: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生活,按时来园,不迟到。为了配合小学教育,大班末期我们允许幼儿带书

包入园,目的是让幼儿学会自己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训练幼儿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培养幼儿会独立地穿脱衣服、鞋袜,养成良好的进餐、午睡等生活习惯。会做值日生工作,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扫地、擦椅子等等。此外还要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

意识和独立意识。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做事有计划,有条不紊,按时完成不拖拉。使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日常活动中我们通过各种游戏加强幼儿遵守纪律、规则,并锻炼其意志、品质。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幼儿的社会性衔接

清明节是缅怀先烈和先辈的日子,为了教育幼儿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我们特别组织幼儿开展了向革命烈士扫墓活动。活动前我们先向幼儿介绍了烈士的事迹,然后献上各班幼儿亲手制作的花圈,并在各班教师的带领下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碑,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端午节让孩子感受中国民俗文化的魅力,六一节让孩子体验快乐的、幸福……

我们组织幼儿到中山小学去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而且还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习,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回园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引导幼儿自己主动参与环境的创设。以“我心中的学校”为主题,让他们自

己动手,动脑,设计出一组生动形象的,有趣的小学生生活场景图,其中有小学生上学,升旗,上课,锻炼,课间活动等情景。使幼儿在获取新的信息同时,增强了当一名合格新生的自信心和紧迫感。

本学期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学期,而毕业典礼则标志着幼儿即将毕业。为了让幼儿能有一个难忘的毕业典礼,在忙碌的工作中我们的老师结合主题“离园倒计时”进行了专题的讨论,在活动中大家出谋划策,精心设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们本着人人参与的原则,努力使每一位幼儿都有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爱集体、爱老师、爱同伴的情感和依恋之情以及对对小学生活的渴望,本次活动成为幼儿成长道路上的一个美好回忆。

幼小衔接日常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幼儿园;学前准备;幼小衔接

孩子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就是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是截然不同的,我们说的幼小衔接就是幼儿在幼儿园大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这一时期,此时是离开幼儿园生活,接受正规的小学生活的初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时期。首先它们的教育特点是不同的,学前阶段的学习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游戏居多,以幼儿动手操作的各种教学活动为主,没有作业,更没有考试,而小学阶段是以上课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有作业和考试制度。另外,它们的作息制度及师生关系不同,学前阶段生活节奏很宽松,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幼儿教师如父母般地照顾幼儿并介入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的气氛和谐、亲密。而小学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的比较少,两者的生活环境与社会及对幼儿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如何让孩子顺利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一直是备受家长和教师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做到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连接与过渡呢?我们应该具体做些什么准备呢?

这学期我班幼儿正处于幼小衔接期,我们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上面。在制定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时候,结合班里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幼小衔接的准备活动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主题探究活动、各学科教学、各区域活动以及幼儿家庭教育当中。加强幼儿前阅读、前书写的训练,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为幼儿能顺利进入小学学习生活打好基础。具体方案为:

一、身体方面的准备

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在良好的常规训练下,自理能力逐渐提高。在活动中我鼓励自理能力比较强的幼儿帮助和带动自理能力差的幼儿,慢慢的他们基本都能自己收拾餐具;自己整理衣服;自己穿鞋;自己刷牙洗脸,还学会了自觉整理玩具。特别是那些自理能力较弱的幼儿在老师及同伴的指导帮助下进步十分明显。 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他们对于事物的判断能力也逐渐提高了,比如有的幼儿画画时会和别的幼儿合作了,不会互相抢彩笔找老师了,能尝试独立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总是依赖老师的现象也减少了。这些能力的提高能为幼儿更快适应小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班级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准备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的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尽量为幼儿提供愉悦的教学活动,让幼儿从中获得知识和进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同时,我们进行参观、实践等社会活动,引导幼儿区分美丑善恶,促使幼儿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学习方面的准备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能让幼儿尽快适应进入小学后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形式。本学期我们在环境布置、教学方式、作息时间等方面都做了适当的变化,有意识的模仿小学的学习方式,让幼儿提早感受小学的学习生活。在活动中我注重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并要求举手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慢慢培养幼儿上课听讲的专注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技能的前提,因此我们要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正确的坐姿与握笔姿势;科学的用眼、用脑;整理学习用具;独立完成当天的作业等等。

四、卫生保健工作的准备

(一)防止传染病流行,做好卫生消毒工作;(二)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比如我园每个月都要进行一次的地震逃生演练;(三)加强对个别体弱易病的幼儿的照顾,做好日常保健工作,保证幼儿健康成长。

五、家长工作的准备

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只有幼儿园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要积极联系家长,一起影响幼儿。这学期,我们开展的家长工作有:开学时召开了家长会,让家长了解班级工作计划,取得家长对班级工作的支持和理解,为更好的实施幼小衔接准备工作打下基础;邀请家长参加班内、园内的各项活动,和老师能默契配合,关注幼儿;在家园联系栏中开辟“家庭教育”,鼓励家长之间互相交流,转变观念,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六、教师专业成长和团队合作的准备

这些年的合作,我班已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合作的气氛,在工作中互相学习,不断创新,及时反思,不断进取。总之,我们希望我们的工作能给孩子留下对幼儿时期的美好回忆,在幼儿园和小学的相互衔接工作中,更好地关注这一时期幼儿的特殊需求,有效而科学地帮助他们平稳顺利的走过这一关。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幼小衔接日常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小衔接;协助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212-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园合作作为家庭与幼儿园互助协作的良好互动模式在引领幼小衔接平稳过渡方面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一、家园合作协助幼小衔接平稳过渡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一)家园合作协助幼小衔接平稳过渡的必要性

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幼儿园和小学这两个教育阶段的事情,同样作为幼儿长期生活和接受启蒙教育的家庭也对其产生着影响。家园合作在协助幼小衔接过渡方面是必要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家园合作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幼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阻碍。幼儿园会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并且运用科学的幼儿教育的方法,使孩子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过渡到小学,而作为家长,则应积极与幼儿园教育配合并保持一致,保障家园合作的工作顺利进行,进而推动幼小衔接的平稳过渡。

2.家长要与幼儿园一同激发幼儿的入学愿望和兴趣。家长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家庭教育处处蕴藏着教育时机,父母可以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到热情对待孩子的提问,引导孩子去认识、去探索,并引发更多的问题,这样就会激发起孩子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欲求,进而养成勤奋和刻苦学习的习惯。

3.家长与幼儿园一同为幼儿上学做好必要的准备。(1)心理准备。从幼儿园到小学,一系列的变化常常会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紧张,当紧张情绪不能及时消除时,孩子就会产生退缩、孤僻或攻击。父母应有意识地延长与幼儿分离的时间,让他们感觉到与谁在一起都无妨,而幼儿园也应配合,尽量在幼儿面前提及父母,并尽量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同伴交往,从而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2)学习准备。做好幼儿入学的准备,需要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合作,为幼儿准备基本一致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具体来讲,父母和幼儿园教师平时要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多做“倾听”游戏。同时,家长和幼儿园应精心为幼儿选购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书,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3)生活准备。从大班起,家长和幼儿园就应有意识地进一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在制定作息时间表的时候,可尽可能接近小学时间作息,让幼儿有时间概念,形成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家长配合调整好幼儿生活规律、巩固和补充教给幼儿一些必须的生活技能。(4)物质准备。在物质的准备上,家长可以与有着丰富教育经验的教师沟通,准备幼儿入学后所需物质。如家长应为孩子入小学做好“四个一”的物质准备,即准备一套学习用具、一些实验工具、一套生活用具和一块学习小天地。

(二)家园合作协助幼小衔接平稳过渡的可能性:

1.幼儿园与家庭出发点一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以看出,幼儿园与家庭在幼小衔接这一方面上出发点一致。

2.幼儿园与家庭态度一致。二者具有一致的出发点,自然对于幼儿过渡到小学阶段的态度也是一致的,在无形中使得幼儿园和家庭在这一问题上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而有了合作的可能性。

3.幼儿园与家庭教育一致。在家庭中,父母对待孩子的教育一致有利于幼儿树立言行统一的良好意识,培养日常生活的良好习惯,明确自身心中的积极榜样。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也可指导并纠正家庭教育中的不规范教育方式。

二、家园合作如何发挥协助作用的具体措施

(一)平稳过渡中幼儿园是基础

1.创设浓郁的衔接氛围。在开展丰富的活动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幼小衔接环境氛围:首先,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其次,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隔式区域型环境。

2.召开家长会和举办专题讲座。每学期可通过为大班家长举办有关幼小衔接的家长会和专题讲座,使家长正确了解幼小衔接的意义和重点,掌握入学前习惯培养、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与途径,了解除了学习能力等入学准备以外还应重视幼儿心理、生理上的入学准备工作,从而对幼小衔接工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

3.开放观摩,率先体验小学生活。幼儿园可以家长开放日为契机,邀请小学一年级教师来园开展多种学科的现场观摩活动。同时也可与当地社区临近小学合作,带领幼儿及家长参观小学一日生活,让幼儿及父母提前熟悉将来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使幼儿园和父母觉察哪些还需要在幼小衔接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弥补的方面,以为幼儿更好地过渡到小学奠下基石。

(二)平稳过渡中家庭是帮手

1.家长应积极学习,适时转变思想观念。作为父母,要提醒自己孩子将要步入小学,不再是时时、事事依赖自己的小不点,要以小学生的标准对幼儿提出要求,包括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幼儿的注意力、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作息习惯等,并积极与幼儿园及时沟通,向幼儿园教师积极学习。

2.与幼儿园一同增强幼儿的信心。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其学习和适应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家长要协助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增强其自信心,让幼儿在解决难题中体会乐趣,提升幼儿对失败的承受力。正确对待批评和失败,具有在群体中既能竞争又能共处的能力。

3.协助幼儿园做好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工作。家长要辅助幼儿园做到在家中贯穿幼儿园的良好习惯,并促进幼儿自立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如做到自己洗漱、自己睡觉、自己穿衣、自己吃饭等。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励,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

4.协助幼儿园加强学生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训练。在幼儿园大班中,幼教工作者会对马上入小学的幼儿以游戏的方式提供不同的规则性任务和训练。家长可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给孩子,如扫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从任务看孩子的执行情况,让孩子从开始的被动接受任务过渡到主动完成任务。同时,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要率先树立榜样,并提醒孩子遵守各种规则,帮助孩子养成习惯,提高遵守规则的能力。

(三)拓展互动渠道,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1.成立“家庭互助小组”,创新家园活动形式。具体方式是各班挑选出不同层次的家长代表和本班教师共同成立“家庭互助小组委员会”,将班级家庭划分为不同的“片”,每个片由家长担任的“片长”负责,教师则起到指导协调的作用。根据本班的幼小衔接计划,由片长负责各组家庭开展配合工作,片长和教师定期开会研讨,各班相互介绍好的经验。

2.吸纳家长参与课程调整。为有效地利用家长资源,使家长、幼儿、教师在互动过程中共同做好幼小衔接的社会适应性准备,可通过主题活动反馈表和主题活动调查表的形式吸引家长参与课程,并共同探讨教育策略。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家长参与幼小衔接课程调整的积极性,还有利于探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措施,从而使幼儿更好地完成社会性适应过程。

3.运用家园网络双通道,做好及时沟通工作。可运用网络拓展家园沟通渠道,开通“幼小衔接双通道”的网页,通过网络和家长在网上进行沟通与交流。教师针对家长对幼小衔接中出现的问题,结合《纲要》的理念和幼小衔接实际,从转变家长观念入手,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并选载相关的教育经验文章,发送给家长,家长可以在家轻轻点击,就能明确幼小衔接的任务,这样就端正了家长对儿童入学前后要求的认识,实现家园有效互动。

4.幼儿园发放幼小衔接家长手册。幼儿园可结合新的教育理念,借鉴新的教育策略,收集家长在幼小衔接中关注的焦点话题,为家长提供一本操作手册。手册可包含以下内容:(1)对幼小衔接过程中一些问题的认识;(2)幼儿进入小学前的准备工作;(3)幼儿进入小学后遇到的适应问题;(4)幼儿在学习和亲子交往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5)幼儿习惯和能力的培养;(6)可以利用的资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Z].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

[2]庞威,赵月娥.我国幼小衔接现状透析[J].内蒙古教育,2008,(10).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2001.

[4]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殷艺祠.浅析家园合作中的“三统一”[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8,(1).

[6]石伟峰.家园合作的必要性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7).

[7]李竹梅.幼小衔接中家长的角色定位[J].幼儿教育,2005,(2).

[8]周淑群,陈湘,卓琳.幼小衔接策略探讨[J].教师,2011,(5).

[9]李艳玲.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辽宁教育,2004,(11).

[10]李宝梅.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三个要点[J].学前课程研究,2008,(6).

[11]李娟.幼小衔接只能够的三方对话、三位一体[J].早期教育,2005,(9).

[12]樊玉莲,樊冬梅,陈琛.构建幼小衔接联动机制的实践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5).

幼小衔接日常工作计划篇6

幼小衔接教育工作总结

一、开展了具有班级特色的教育教学工作:

1、本学期,我班结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上面。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各学科领域、各活动区域以及幼儿家庭教育当中。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在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中,我们重点对幼儿进行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自我服务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经过一学年的努力,我们认为:班级大部分幼儿能够较认真的完成老师每次交给的任务,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能够用较灵活的方式较好的与同伴进行游戏,遇到困难时能够和同伴们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班级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3、在日常教学中,继续以园本课程为指导开展主题活动,本学期我们进行了春天的秘密和我要上学了两个主题,教师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设计活动,活动中体现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做好幼儿的实证收集,及时展示幼儿活动情况,帮助家长了解主题进展情况,充分体现主题活动的延续和深入。

4、班级环境的布置与主题密切配合,发挥班级幼儿的美术特长,每一次的环境布置都邀请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完成,在春天的秘密、我们要上小学了、的环境布置中充分体现出了班级幼儿集体的智慧。

5、本学期,班级幼儿参与了班级种植自然角的建立,我们结合主题在种植园地里面种了许多的植物,幼儿学习进行观察记录,以此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长过程。

6、学期初,我们提出将快速阅读运用到教学中,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发现,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7、本学期,组织幼儿积极参与了园里组织的各项大型活动,都获得家长以及园领导、同事们的好评。

二、引进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机制,鼓励家长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人:

本学期,我们采取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中多发挥家长作用,及时让家长们了解班级教育教学情况、幼儿在园情况,具体做法为:

1、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通过每周一次的亲子作业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幼儿发展水平。

2、每一次的主题活动家长都能够积极参与,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为主题的开展提供各种有价值资料,有了家长的参与,我们本学期的教育活动真正做到了家园共育。

3、做好幼儿专访、约访、电访工作,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情况,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努力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4、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园里的各项活动,家长们都能够积极参加,家长与教师间建构起了平等、信任、友谊的桥梁。

三、卫生保健尽量做到家长满意:

1、本学期,我们严格按照园里的要求做好了班级各项卫生保健工作,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中。

2、做好生病幼儿的护理工作,坚决杜绝传染病流行,本学期,班级无一例传染病,班级幼儿的出勤率一直较高。

3、保育教师和班级教师一起共同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了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

4、保育教师与班级教师一起,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重点引导几个挑食、食欲差的幼儿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本学期,我们幼儿的身高、体重增长速度较快。

四、班级成员配合默契,自我成长初现

本学期,班级教师在工作中遵循一切为了班级班级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针对班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召开班会,教师间经常沟通、交流,做到了互相学习,及时反思,随时调整。

总之,在来年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努力,向先进班级学习,争取使我们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幼小衔接教育工作总结

夏天炎热的脚步轻轻走来,匆匆茫茫的一学期过去了,我们的孩子们也即将踏入小学的门槛,结束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不能不感叹时间的飞逝,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每一分钟都是那么快乐,回顾这个学期的工作,看到孩子们在各个方面的成长,我不禁回忆起一路走来的足迹。

一、班级工作管理方面。

本学期我们班级三位成员能严格遵守园里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各种计划与要求,以高度的责任心与职业道德,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认真学习《纲要》精神和园务工作计划,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认真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项学习。班级成员能以主人翁的态度来面对班级的各项事务,团结、学习、互助、乐于奉献,彼此间经常沟通,有事大家商量,牢固树立幼儿第一的意识。从而促使班上工作正常、有序、较好地开展。在主题活动、六一艺术节活动、毕业典礼等活动中,我们能共同地商讨,并积极投入节目的设计与排练中,充分表现出班级成员的团结协作与主人翁精神。

二、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大班幼儿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广泛的兴趣,对事物和现象的了解比较积极主动。为此,我们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了教育教学计划,结合主题探究课程,开展了《不一样的我》、《走近小学》、《大自然的语言》、《从头到脚》、《动感天地》等主题活动。在新《纲要》指导下,我将新的的教育理念融入课程设置中,将各领域的活动有机地整合,相互渗透,注重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学习中。同时我们认真备课,做到了教育活动充满童趣,吸引住孩子,让他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知识,在教育过程中,针对不同幼儿的个性及兴趣,我们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孩子的能动性。为幼儿创设了尊重、理解、关爱、平等、和谐的育人环境。一学期以来,孩子们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自制力、观察力、想象力、合作意识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开朗活泼的性格,学习兴趣增强了,幼儿的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探索在前,讲解在后的教学形式,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计算方面体现较明显。同时幼儿的绘画技能明显提高了,画图线条较连贯、流畅,能较好的组织、安排画面,初步展现了绘画方面的创造力。

在阅读方面,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创设了与每个主题相结合的工作,在工作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提供材料,和对幼儿进行阶段性、针对性地观察指导。在阅读活动中我们运用多种活动方式,来让幼儿进行学习阅读,在丰富的活动中,大班的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更大了,在课上拓展了幼儿的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幼儿的阅读水平不断提高。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也是本学期的一重点,这学期是本班幼儿在幼儿园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了。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因此,本学期我们从保育和教育两方面同时着手来帮助孩子形成过渡。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生活、学习情况。使他们对学习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做好入学准备。带幼儿去参观小学,了解哥哥姐姐的在校生活,了解和熟悉小学的学习环境及学习活动。了解和熟悉小学生的生活作息制度。认识小学生的学习用品,知道他们的使用方法。让他们对学校有直观的认识。学做小学生,计算课上注意让幼儿计算真正理解数概念,多让幼儿进行口头计算游戏,训练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幼儿的口算、心算的能力。读写方面注意训练幼儿书写的技能,逐渐掌握握笔姿势、书写速度,组织幼儿进行前书写前阅读前算术准备。同时我们还结合《走进小学》这一主题,请幼儿每人准备一只书包,早上背来,练习保管好自己的文具盒、手工作品等物品,下午背回家去,自己整理书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理能力。经常布置简单的家庭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通过一学期的努力,班级大部分幼儿能够较认真的完成老师每次交给的任务,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能够用较灵活的方式较好的与同伴进行游戏,遇到困难时能够和同伴们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班级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三、家长工作方面。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最重要的生活场所,父母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无所不在的。因此,我们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交流,丰富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方法,增进家园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在教育幼儿上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经常利用幼儿入园和离园的时间,与家长交换意见,用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随时与家长沟通孩子的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改进工作,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帮助。在本学期,我班开展了一些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家长会主要是针对幼小衔接来进行,孩子们马上就要进入小学了,针对家长们的问题和困惑,我们邀请了天妃小学的老师来向家长们交流,孩子上小学之前的一些准备工作等。

四、卫生保健工作方面。

本学期,我们严格按照园里的要求做好了班级各项卫生保健工作,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中。做好生病幼儿的护理工作,坚决杜绝传染病流行,对幼儿进行安全防范教育,时刻提醒幼儿意外就在身边,结合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安全、营养的保健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班级内有一名幼儿手足口病发生后,我们及时做好其他幼儿的消毒措施,保证班上其他幼儿的健康。

在对幼儿的保育工作上,我们力求以每桩小事做起,耐心细致周到,如:要求幼儿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当幼儿做不到时,教师耐心地引导幼儿做,跟着手把手的教幼儿如何自理,鼓励幼儿你能行,增强了幼儿自我服务的信心,对生病的孩子更是无微不至,经常对幼儿的微小进步给予肯定、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全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看在教师的眼里,家长们满意的笑容,声声赞扬,使我们再苦再累也觉得甜。

幼小衔接日常工作计划篇7

一、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幼小衔接片面的理解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调查显示:有为数不少的幼儿园对于幼小衔接的理解处于“想当然”的层面,认为无非就是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将小学的一些知识性的内容提前学习,提前对幼儿采取小学化管理。

对入学准备内容认识不到位导致幼儿发展偏颇化倾向。一些幼儿园严重违背了新《纲要》的精神,过分重视智的衔接,没有充分重视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及社会性发展、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幼小衔接中交流的单向性造成了衔接低效现象。幼儿园和小学之间没有形成积极主动的双向交流,仅有的交流也是以幼儿园了解小学教育为主,小学缺乏对幼儿园教育的全面了解。

家长的急功近利影响幼小衔接。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技能训练而忽视全面发展。有些家长将小学一年级内容提前让幼儿掌握,并对幼儿园教育内容提出质疑,以孩子在幼儿园能认多少字、会算多少数、会说几句英语来评价孩子的发展。

二、幼小衔接实践工作中“三位互动”策略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幼儿园、家庭、小学三位互动才是有效的对策。

(一)三位并重,统一认识,树立正确衔接观念

一般幼儿教师往往忽视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角度认识幼小衔接问题,认为幼小衔接工作无非就是在从大班到小学一年级这个阶段进行。所以,教师、家长应转变观念,正确理解幼儿园、小学教育的不同要求,认识到从幼儿入园就需要开始培养其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幼儿对活动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及稳定的情绪,为其小学乃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构建三位交互“对话”平台,丰富衔接途径

1.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间的平等式“对话”。

在实践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很少了解小学老师对入学前幼儿的一些建议和要求,如在倾听能力方面如何重点培养有意注意、书写如何规范等,导致了幼小衔接的“想当然”现象。小学教师较少了解幼儿阶段孩子的心理、认知状况,导致幼儿入学后不适应小学老师的教学组织形式而产生焦虑、厌学等消极情绪。因此,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平等对话很有必要。基于这样的情况,定期开展“幼小衔接大家谈”活动,让幼儿园教师倾听小学教师对幼儿入学后情况反馈,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同时,也可以邀请小学老师走进幼儿园,参观幼儿园环境创设、观摩幼儿园活动、感受幼儿园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从而激发小学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思考,融合幼儿园活动中的积极因素,使其课堂更生动、充满阳光。

幼小联手围绕幼小衔接主题教研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互相展示,让彼此亲身体验、感受各自的风格、特点,共同寻找“关键点”。如在大班语言故事教学中,我们可将原设目标“理解故事内容,会讲故事主要情节”参照一年级语文课标要求稍作调整,提高坡度,“学会倾听他人表达,尝试用较完整语言复述故事情节,不人云亦云”。教师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引导幼儿大胆发言,并有意识地对同伴的回答作出评价。这样的活动,小学教师,尤其是一年级的教师积极参与其中,甚至尝试教学,对于幼小衔接的作用很大。

2.幼儿和小学生的合作式“对话”。

“走进小学”是幼小衔接活动中常见的形式,但也常出现不清楚带孩子们走进小学看什么、了解什么的情况,以至于活动形式化。在辖区内,幼儿园和小学结对组成牵手单位,定期开展对口联谊活动。在“走进小学”活动中幼儿和小学生结对,由小学生当“向导”向幼儿介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环境。幼儿和小学生一起参加升旗仪式,并与小学生同上一堂课身临其境地感受课堂。幼儿园和学校共同策划“六一”游艺活动,互相制作手工作品赠送给结对朋友。幼儿园大班幼儿参加入队活动,并为新入队的少先队员献花。这样一来,既让大班幼儿全面体验小学的丰富课外生活,从而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又充分发挥了小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大胆交往能力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3.教师和家长的建议式“对话”。

幼小衔接工作仅仅依靠幼儿园与小学两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应与家长互相配合。幼儿园开办家长学校,邀请家长一起参观小学,开展亲子活动。幼儿园多方搜集国内外有关儿童入学准备的资料,同时组建资源共享库,定期给家长发放资料,并引导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了解有关入学准备的相关知识,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小学做好衔接工作。除此之外,我们还可针对家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不同关注点进行分类,分别应对并开展相应的家教指导活动。

4.新生家长和老生家长的咨询式“对话”。

在幼儿园建立家长咨询室,由小学家长(老生家长)来担任咨询师,定期或现场搜集、了解家长的一些困惑,将一些较好的做法推介给大班幼儿家长,让家长增强幼小衔接工作的认识。开通“学龄前儿童入学准备”文明论坛,充分利用幼儿园资源优势,组织家长与已毕业幼儿的家长共同思考与研究孩子的入学准备问题,让多样化的观点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得到表达与碰撞,让家长看到他人的不同观点,从而引发其自身的思考。

(三)寻找幼小衔接切入点,注重小步快跑

幼儿园、小学要多方借鉴,并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与认知结构,有目的、有计划对幼儿进行社会适应性与学习适应性教育,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有效展开实施。

1.作息时间调整。

小学的作息时间和幼儿园是完全不同的,在入学的前几个月可参照小学的时间表为孩子列出一份作息计划,适当缩短午休时间,每次集体教学活动时间延长到35分钟,活动过渡环节增设10分钟自由活动或课间休息时间,引导幼儿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

2.活动内容、形式整合。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集体教学活动中可适当组织口算、心算活动,语言活动可增加看图说话等方面的内容。小学初入学1~2个月,可增设一名教学助教,负责课堂教学实录和个别指导,便于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学分析、个案研究。小学低年级教学活动适当增加课堂游戏成分。

3.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针对大班幼儿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较弱的现象,我们可引导幼儿参与班级活动规则制定、大小活动的策划和计划,每月开展生活小擂台竞赛,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从中习得与同伴合作等人际交往策略和方法。学校要将入学常规教育定为幼儿入小学第一个月重点,围绕其开展“小学生这样做”等游戏化主题班会活动。

(四)转变评价方式,促进幼儿长远发展

幼小衔接中幼儿园、小学入学前的评价都直接对即将入学的幼儿、家长产生影响。对新入学幼儿摸底评价我们要改革以往单一考评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方式,应采取形成性评价方式并将之贯穿幼小衔接的全过程,更加重视爱好兴趣、意志品质、良好学习和生活行为习惯等个体素质的发展。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幼儿入学多元评价指导建议,在区域内推广实施时,还可要求学校将入学摸底情况告之家长。学校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学习方案,以促进幼儿各项素质的协调健康发展。

总之,幼小衔接实质上是幼儿园、家庭、小学三方互动的过程。它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密切联系,需要家长的热心支持及其观念的改变,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各方力量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帮助幼儿顺利度过适应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教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生兰,张帆等.幼小衔接――迈向小学第一步.家庭教育[J].2004(6).

[3]颜海琼.对家长进行“幼小衔接”指导的实践与探索.林区教学[J].2008(10).

[4]金日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学前教育研究[J].2011(3).

[5]崔淑婧,刘颖,李敏谊.国内外幼小衔接研究趋势的比较.学前教育研究[J].2011(4).

幼小衔接日常工作计划篇8

1、近期班级情况

2、5-6岁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解析

3、大班幼小衔接实施计划

4、家园共育

二、具体内容

尊敬的各位家长:

晚上好!首先我代表大三班全体老师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今天的家长会。今天的会议议程分四个议程。我将会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班近期班级情况,和大家一起探讨5-6岁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目标,并和大家一起解读大班幼小衔接实施计划,还有在教育教学中家长需要配合的相关事项,另外也非常欢迎各位家长提出的宝贵的建议,使我们以后能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

(一)、近期班级情况

1、体能

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本学期我们重点加强幼儿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我园引进了一位体育老师,

2、语言表达

家长在家:亲子讲故事、亲子阅读

幼儿对故事比较感兴趣,每天午睡前老师给孩子讲故事,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3、社会交往

在班级里就像一个小社会的缩影,人际交往是很重要的,在活动中随处都存在社会交往,例如:排队,学会遵守秩序和规则,懂得学会谦让、等待、轮流等;玩玩具,培养孩子学会分享,懂得合作,当需要帮助时应该怎么做?当孩子偶尔做错了事情又应该怎么做? 周五玩具分享日

4、自理能力

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收拾玩过的玩具、自己叠被子、学绑鞋带、拉拉链、扣纽扣、梳头发,班级老师在班上会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家长在家也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能力,不要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不要剥夺孩子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5、幼小衔接工作

简单的自我介绍、家庭住址、爸爸妈妈的电话、紧急电话,学期初我们开展了《SOS小超人》主题活动,孩子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会了了自救,例如:迷路了,发生危险的时候,如何寻求帮助和自救,从而也学会帮助他人。

数字描红、10以内的组成和分解(把加减法渗透到教学中)、

笔画描红、拼音听学(悟空软件)小学

幼儿学写自己的名字,需要家长在家单独辅导,因为老师面对的是全体幼儿,而且有些孩子的名字笔画较多,由家长在家专门辅导效果会更好,而且还可以增进亲子感情。对于写字方面,我们重质不重量。不正确的写字姿势会影响孩子的发展(近视、驼背、含胸),一旦养成习惯就很难纠正。

(二)、5-6岁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解析(链接5-6岁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

1、身体和动作发展

2、认知能力

3、语言发展

4、社会性发展

5、艺术表现

(三)、大班幼小衔接实施计划(链接幼小衔接计划)

1、身体方面的准备

2、日常生活中方面

3、生活自理能力的准备

4、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加强学习兴趣,为顺利进入小学作准备工作。

6、加强幼儿的社会性适应

(四)、家园共育

1、为了更好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每天7:40早来园参加体能锻炼。

2、请家长和孩子在家练习秋季运动会比赛项目,招募家长义工2-3名。

3、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引导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背书包、整理自己的物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4、班级不定期发放亲子作业,家长请准时上交。

5、补充课程时间调整,4:00-4:45分;离园时间16:45—17:45,

闭园时间是17:45,离园时段幼儿园体育器械不对幼儿开放。

6、安全接送制度(坚持刷卡、不是监护人接送、庶出示委托书)

早上按时回园,8:40后绕道走正门,8:40后幼儿园不提供早餐。

7、探讨家园共育,收集家长意见和建议。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桥梁。

请联系我们:

——幼儿园联系电话:园长办公室:

主任办公室:

如果家长们有什么合理的、科学的建议可先向家长成员反馈。也可以直接向班主任我直接反馈,让我代表收集和家委反馈、沟通。例如:遇到育儿教育困惑、或对班级管理有更好的建议可以及时向家委成员反馈。

我们共同的目标

上一篇:培训机构日常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药店店员日常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