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17 07:58:14

卫健委信息化工作计划

卫健委信息化工作计划篇1

第一季度:

1、与责任村村委主任、书记建立联系,确定公共卫生联络员,移交公共卫生联络员台帐,健全通畅责任村公共卫生信息管理联络渠道;

2、熟悉责任村基本卫生情况和居民健康状况,掌握责任村常住人口数、季度出生人数、季度人数、儿童人数、60岁以上老年人数、慢病人数、孕产妇人数、流动人口 数,重点是流动儿童和孕产妇信息;

3、根据卫生院公共卫生年度总体部署制订工作计划,按照责任医生台帐要求,规范填写责任医生台帐日志;掌握责任村60岁以上老年人群、慢病人群基数情况,高血压、糖尿病人分级管理,完成第一季度随访工作;

4、完成责任村居民死亡原因调查报告、结核病人督导用药、新发精神病人的线索调查排查、从业人员信息收集报告等工作;刊出春季传染病防治健康宣教黑板报一期,开展第13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工作,发放外来建设者健康手册资料50份;

5、3月底前上报公共卫生信息报表,完成领导委派的各项临时指令性工作。

第二季度:

1、常规工作:制定每月工作计划,完成结核病、精神病督导,完成居民死亡原因调查;每月上门服务访视≥90户,完成第二季度重点人群的随访指导工作;每月根据安排刊出健康宣教黑板报一期,组织大型多媒体健康宣教一次;按时参加例会,及时上报各类信息报表,完成领导委派的各项临时指令性工作;

2、完成社区居民花名册填写,掌握参保人数,为开展农民健康体检工作打下基础;

3、熟悉农民健康档案信息软件,完善家庭和个人健康档案信息数据,及时将随访信息记录入信息管理系统;

4、完成责任村流动人口调查摸底,完成责任村从业人员调查摸底,完成查螺筛查工作;

5、做好社区惠民政策宣传,配合做好一卡通的发卡工作;

6、规范填写各类台帐表册,迎接公共卫生半年度考核;

第三季度:

1、常规工作:制定每月工作计划,完成结核病、精神病督导,完成居民死亡原因调查;每月上门服务访视≥90户,完成第三季度重点人群的随访指导工作;每月根据安排刊出健康宣教黑板报一期,组织大型多媒体健康宣教一次;按时参加例会,及时上报各类信息报表,完成领导委派的各项临时指令性工作;

2、根据半年度考核情况查漏补缺;

3、完成责任村改水改厕工作,落实水质监测;

4、配合完成中小学生健康体检。

第四季度:

1、常规工作:制定每月工作计划,完成结核病、精神病督导,完成居民死亡原因调查;每月上门服务访视≥90户,完成第三季度重点人群的随访指导工作;每月根据安排刊出健康宣教黑板报一期,组织大型多媒体健康宣教一次;按时参加例会,及时上报各类信息报表,完成领导委派的各项临时指令性工作;

2、完成本年度责任医生全部工作,包括各类台帐表册,责任村家庭和个人档案建档率达到80%,重点人群建档率达到85%,慢病随访信息整理,健康档案信息化合格率80%以上,对各类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做好年度工作总结,积极迎接卫生局考核评估。

农民健康体检:

根据中心卫生院总体部署,完成责任村农民健康体检工作,及时将体检结果信息归类整理反馈,做好健康体检后续管理服务,及时准确将体检信息和随访情况输入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阅读本文的人还同时阅读了:医生个人工作总结

卫健委信息化工作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为民、便民、利民的宗旨,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基础上,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内部运行机制,优化配置镇村卫生资源,健全卫生服务网络,规范卫生服务内容,实现向集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以下简称“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功能转变,最大程度地满足社区居民基本的卫生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区政府领导、镇(街道)政府负责、部门协调、卫生行政部门实施全行业管理。

(二)坚持以卫生发展纲要为指导,统筹规划,综合利用镇村卫生资源,做到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益、方便群众。

(三)坚持公有制为主导,引入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坚持公平、公正、择优。

(四)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五)坚持把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纳入区域行政规划中,与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

三、工作目标

在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和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以区级医疗、预防、保健等卫生机构为技术支持和依托,以社区卫生服务点为基础的分工合理、联系紧密、服务多层次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

通过不断改革创新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实行社区全科团队服务,推进全科医师队伍建设,提高全科队伍水平,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健康意识,使社区卫生服务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为社区居民提供“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

四、工作内容

(一)构筑社区卫生服务平台

根据市政府、市卫生局工作要求,参照《*市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室)建设标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点标准化建设。根据区域行政规划和行政村调整,本着有利于资源整合的原则,合理调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点的布局,保证每个镇(街道)设置1所由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延伸至各社区卫生服务点的社区卫生服务平台。

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门诊科室的设置从各种专科转变为大科,逐步过渡到全科,病房服务以常见病康复护理和老年康复护理为主要方向,设置与功能相适应的检验、影像、药剂、治疗等科室,承担为全科服务团队提供辅助技术支撑系统,设立行政、财务、质量管理等部门组成的保障支持系统,确保“六位一体”和全科服务的顺利实施。

推行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理顺镇村卫生机构的管理体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遵循“两权分离、委托管理”的原则,对社区卫生服务点实行统一组织管理、统一人员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品管理,统一报酬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点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的延伸服务机构,是全科医生团队与社区居民形成直接联系、收集健康信息、提供医疗卫生便民服务的工作场所。其主要功能以开展预防保健、康复和计划生育指导、健康教育咨询、建立健康档案为主,可适当开展一些诊断明确慢性病维持性治疗的便民服务。

(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

在建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逐步为全区60岁以上老人、15岁以下儿童及育龄妇女等适宜对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到20*年底前按户为单位,全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充分运用健康档案信息,分析、确定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对居民进行预防保健指导和全程性疾病诊疗跟踪服务,切实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切入点,利用政府信息网络资源和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构建集管理、信息收集、传输、资源共享、指挥调度为一体的社区卫生网络化服务体系,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综合应用信息的科学化管理。

(三)实行全科医师团队服务模式

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团队、社区居民选择团队”的原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由全科医师、预防保健人员、社区护士和乡村医生组成的社区卫生全科服务团队。全科服务团队应以全科医学为基本理念,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抓手,为责任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实行中心、站点和家庭“三站式”服务,进行疾病筛查,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对不适宜在社区治疗的疾病及时转往上级医疗机构,对已诊断明确、病情相对稳定的慢性病进行康复治疗。

(四)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要本着“以岗定人、公平竞争、择优录用、人尽其才”的原则,实行双向选择、逐级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书,实现“行业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过渡。

加快分配制度改革,实行突出岗位管理、绩效分配的单位自主岗位绩效结构工资。通过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将绩效、技术、知识、能力等纳为分配要素,建立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以绩效分配为主的新型分配制度。

(五)加强全科医师队伍建设

全科医生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和关键环节。要根据《*市社区全科医师培养三年行动计划》(沪卫科教[20*]35号)文件精神,不断加强我区全科医师队伍建设,实行以规范化培训为基础,转型培训为主体,二、三级医院医生流动为补充的基本策略,遵循全科医学培训与学历教育并举,医学理论学习与临床技能实践并重的原则,全面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队伍的质量和水平。到20*年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医生全部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全科医师占临床医师总数的50%,最终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部由全科医师承担的目标。

(六)实行社区医疗帮困救助

区卫生局、残联、民政局和慈善基金会等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社区贫困居民的帮困助医力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积极开展社区助医帮困活动,对社区困难对象提供价廉质优的基本医疗服务,对持有“帮困助医卡”的对象给予免挂号费和诊疗费等优惠。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区、镇政府两级管理体制。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要列入政府工作目标,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两个文明建设中。成立由政府领导,有卫生、财政、计划、民政、物价、社保、人事、教育等有关部门参加的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等相关适宜。要制定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做到统筹规划、组织落实、分工明确,并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二)明确职责分工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共同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区卫生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管理,落实规划、医务人员准入、资质认证和技术培训,会同镇(街道)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要把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把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合作医疗的支付范围。利用经济杠杆,鼓励参保人员在社区就医,调整医保“总额预算”,支持门诊下移社区。

区发展计划委员会:要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区财政局:会同区卫生局调整卫生经费的支出结构,依据社区卫生服务人口安排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所需工作经费;指导和督促镇财政对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所需经费的落实;研究制定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财政经济政策。

区物价局: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价格体系,要规范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名称、服务内容和服务价格,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区民政局:要将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指导各地进行社区建设和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把支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考核和表彰模范镇(街道)、居委会和社区服务中心的条件。要帮助优抚对象解决在参与和享受社区卫生服务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并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扶持。

区人事局:支持和指导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研究建立全科医师资格标准,制定在职人员培训规划、计划,完善继续教育规章制度,形成育人、选人、用人一体化机制,吸引优秀卫生技术人才在社区工作。

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制定与落实人口计划、推行优质服务时,要积极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技术力量,开展计划生育指导,实现资源共享。

区残联:以“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为抓手,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用,整合康复资源,建立工作体系,与卫生部门共同制订残障人群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制度和评估标准。

镇政府(街道):要切实加强对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领导,组建相应的领导小组,做好社区宣传发动工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网络体系,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顺利展开,参与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质量的评估和考核,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经费的到位。

(三)完善补偿机制

卫健委信息化工作计划篇3

兰州市推广使用母子健康手册工作实施细则:建册对象《母子健康手册》承载了政府提供的妇幼健康服务内容,记录了母子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全过程。在全市推广和使用统一的《母子健康手册》,有机整合孕前保健、孕期保健、住院分娩、儿童保健、儿童预防接种、计划生育服务内容,有利于为妇女儿童提供系统、规范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保障广大妇女儿童健康;有利于建立全市统一的孕产妇、儿童分级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在兰州,《母子健康手册》的建册对象是在本市常住的计划怀孕妇女、孕妇、儿童家长为发放对象,《母子健康手册》的发放以现居住地为主。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县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或计划生育服务站,均为建册地点。

计划怀孕妇女应在怀孕前3至6个月、孕妇应在怀孕13周前建立《母子健康手册》。符合政策的计划怀孕夫妇双方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及结婚证,孕妇需携带本人及丈夫身份证、户口簿(或居住证)、医院检查单到各县区指定建册机构建册。

兰州市推广使用母子健康手册工作实施细则:建册流程核对资料。符合政策的计划怀孕夫妇到指定建册的县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站)后,由孕前优生指导人员核对相关资料信息,确定是否具备建册条件;孕妇到指定建册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后,由基层妇幼保健人员核对身份证、户口簿等相关资料及孕周信息,确定是否具备建册条件。

登记建册。确认建册条件的计划怀孕妇女由孕前优生指导人员登记基本信息,孕妇和儿童由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登记基本信息,建立《手册》,并告知手册的使用方法,将手册交由服务对象保存,要求其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每次产前检查、儿童健康检查时携带。工作人员要做好登统计工作,《手册》发放应避免重发、漏发,身份证号为手册唯一编号。针对双胎或多胎儿童,由指定建册机构进行建册。手册遗失,由所在地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予以补发,并补登相关记录。

妊娠风险评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建册孕妇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发现的高危孕产妇纳入专案登记,重点管理,跟踪督促高危孕产妇定期接受保健管理。高危孕妇要在《手册》封面清晰标注高危字样或盖高危印章,予以警示,并根据《甘肃省高危妊娠评分标准》进行分级管理。

筛查评分、分级管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按照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要求,对孕妇妊娠各期均应进行危险因素筛查,并按三级转诊要求做好转诊工作。高危筛查评分标准:5分为轻度,10至15分为中度,20分及以上为重度。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要求:筛查评分10分以上者由设有二级产科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30分以上者由设有三级产科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

提供免费服务。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在孕妇自愿的基础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应为孕妇提供第1次免费产前检查,做好孕期随访管理、为正常产妇做产后42天健康检查,督促异常产妇到原分娩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检查。第1次产前检查可与建册同时进行,检查内容包括一般体检、妇科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有条件的建议进行血糖、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HIV抗体检测等试验室检查。

各县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站)为符合生育政策、准备怀孕的妇女和孕育高危人群建册完毕后,免费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发放叶酸片,并准确填写相关信息,指导其正确服药。

医院建档。各级助产医疗机构相关工作人员需先查验《母子健康手册》,对于已建册孕妇,医院根据高危因素评分情况做好分级管理和建档工作;对于未建册、直接到医院就诊的孕妇,可先行诊疗,并告知其到居住地指定建册机构进行建册后再到医院建档。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接到辖区产妇分娩信息后,要提供产后访视、产后42天健康检查、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等后续服务。

兰州市推广使用母子健康手册工作实施细则:具体内容市卫计委负责工作总体部署和组织实施,组织人员定期对《手册》使用情况进行督导调研。各县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手册》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手册发放使用、人员培训、宣传动员等。市、县区两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辖区《手册》推广使用的技术指导和信息管理,定期收集、汇总、审核相关数据报表,并向上级妇幼保健院报送相关信息。

各县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工作实际,合理确定建册机构。《手册》分为孕前篇、孕产期篇、儿童篇和预防接种篇,主要服务于计划怀孕妇女、孕妇和0至6岁儿童。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母子健康手册统一模板,省卫生计生委统一印刷分发到各市州、县区卫生计生委(局),20xx年起,各县区要统筹协调解决本辖区手册印制经费,自行印制发放。

《手册》的发放实行属地化管理,自20xx年6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使用全国统一的《手册》。新增服务对象不再使用原《甘肃省孕产妇保健手册》、《甘肃省儿童保健手册》,原已发放和正在使用的可继续使用。孕妇一律在居住地指定建册机构进行建册,对使用新手册的孕妇和儿童,应当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孕产妇健康管理、儿童健康管理和预防接种服务等工作和信息的衔接。

卫健委信息化工作计划篇4

(一)承担宣传引导。宣传我国人口国情、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全面二孩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大力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宣传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

(二)承担依法管理。对依法生育第一个孩子和第二个孩子的夫妻进行服务登记,并将信息及时录入信息系统,对其他再生育行为按规定进行审批;受市卫生计生委的委托,依法对不符合法定生育行为的征收社会抚养费,并及时全额纳入市财政专户,镇级不得再委托村级或其他单位进行征收。

(三)承担计划生育的基层服务。落实育龄妇女随访服务、避孕药具管理与发放。加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推进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承担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建立。落实法定奖励政策,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经济扶助、养老保障、社会关怀等工作。

(五)承担计划生育的信息管理。落实定期采集信息制度,做好出生人口统计与监测工作。

(六)承担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稳定计划生育队伍,落实基层人员报酬,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深化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

二、村计划生育服务室(村世代服务室)工作职能

保留计划生育专干。村计生专干主要负责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教育、避孕药具发放、育龄妇女随访服务、计划生育优惠政策落实、信息收集上报等相关事务与群众工作。

三、镇(区、街道)卫生院工作职能

镇(区、街道)卫生院承担为育龄群众提供相关的避孕药具及指导、咨询服务,负责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处理及上报;承担计划生育的避孕节育手术、优生优育指导、生殖保健等任务;协助采集相关信息,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相关技术服务工作;对村级计划生育服务人员提供业务培训指导。

四、村卫生室工作职能

协助做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避孕药具发放工作,承担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卫健委信息化工作计划篇5

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现居住地管理,全面融入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是适应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新机制的一项重要任务,为确保此项任务的完成,根据市计生委文件关于开展计划生育“合格社区”活动的要求,区人口计生委制定以下具体意见:

一、指导思想

开展计划生育“合格社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人口计划生育法》、《天津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现居住地管理,全面融入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做为社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领导、各级政府的指导下,遵循社区建设的原则,采取社区工作的方法,依靠社区居民群众,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宣传、管理、服务工作融入到社区,落实在社区。

二、活动目标

开展计划生育“合格社区”的目标是:按照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民政部、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的要求,建立“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新机制。

三、“合格社区”的具体标准

(一)实现属地管理的具体要求:

社区居委会按照“全面纳入、分类指导、求真务实、互利互动”的原则,搞好本辖区的计划生育工作。

1、对辖区内所有企事业单位,建立管理服务关系。要实施分级分类管理,签定责任书或共享共建协议,成立社区企业联合会(联谊会、联席会等),定期召开例会,开展共享共建活动,承担为辖区内企事业单位提供避孕节育、计划生育生殖服务,落实监督检查、组织协调等综合服务的责任。

2、社区居委会对辖区内所有现居住地人口(含流动人口)纳入管理。做到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无盲管漏管。

3、社区居委会计生工作管理规范化:①实行一册、两卡、四表,即:居委会手册;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卡、楼门院长信息反馈卡;育龄妇女变动信息反馈表、群众需求信息汇总表、基层单位节育措施基本情况汇总表、基层单位避孕药具需求计划表。②资料档案健全完善。建有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档案、人口学校授课档案、宣传讲座活动档案(含照片)、各类制度资料档案、协会活动资料专卷、计卫联手工作专卷、咨询服务档案。

(二)实现单位负责,落实企业事业单位计划生育责任制的具体要求:

1、辖区单位责任感、认同感普遍增强;

2、法人单位普遍实行单位法定代表人责任制,并为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组织、人员和经费保证;

3、人口和计划生育经常性的宣传、管理、服务工作正常开展;

4、法律、法规规定由单位落实的奖励优惠政策、处分规定得到落实,职工的计划生育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5、积极协助支持配合驻地政府和社区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管理、服务工作。

(三)实现居民自治的具体要求:

1、社区居委会自治组织健全。成立居民代表大会、计划生育委员会、计划生育协会、居委会议事机构、居民监督委员会、楼门院长信息员队伍、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计卫联手联席会、地区企业联合会(联谊会、联席会)等。

2、社区居委会自治组织制度健全。建有居民自治章程、社区居民公约(居民行为规范)、居委会定期讨论、研究、报告计划生育工作制度、计划生育宣传、管理、服务制度、政务公开制度、计划生育信息反馈、监督、举报制度、访视服务制度等。

3、自治工作富有成效,稳定低生育水平,其他人口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群众对社区工作满意度高、参与率高,形成良好的氛围。

(四)实现社区服务的具体要求

1、阵地建设:

①有计划生育专栏:2—4块;②人口学校(宣传展牌、服务项目上墙);③药具专柜、自取箱;④计划生育信息反馈箱;⑤依托社区卫生建立计生咨询服务站;⑥图书角;⑦办公室内网络、制度上墙;⑧楼栋建设(有计生知识宣传栏)。

2、宣传品

①有计生宣传材料;②人口学校教材;③五期教育、知情选择、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男性健康等宣传书籍展牌。

3、服务工作

①有连心卡(服务卡、互助卡等);②服务指南(展牌、折页);③服务项目(公开上墙,包括室内、外)④服务热线(含青春健康求助热线)

4、社区活动

①有较活跃的宣传队伍(青春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卫生保健避孕指导队伍、优生优育独生子女教育队伍、各类文艺团体);②每年定期组织新生育文化家庭评选和表彰,宣传弘扬有特色;③每年定期组织各种计划生育宣传纪念日活动;④每年举办不同类型具有一定文化品位的计划生育专题宣传活动。⑤管理服务纳入社区服务中,充分利用社区的宣传教育、文化卫生、组织人才的资源。

四、具体步骤和要求

(一)“合格社会”的认定。社区居委会首先按照“合格社区的”标准进行自我认定,然后向所在街道申报,经街道计生办验收合格后,上报区人口计生委,区人口计生委将结合年终考核评估,予以认定。

卫健委信息化工作计划篇6

《通知》明确提出了2014~2017各年度工作目标。2014年全省所有市州启动健康卡建设工作,力争发放居民健康卡300万张。2015年所有市州实现发卡。2016年全省所有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环境完成改造,居民健康卡发卡率达到90%以上。2017年底实现100%覆盖各市(州)及流动人口,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普及应用健康卡,实现全省就医“一卡通”。

《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各单位要落实“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原则,会同发展改革、财税等有关部门,重点保障居民健康卡经费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为居民健康卡建设和运维提供持续保障。

《通知》明确要求省级与各市州签订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书,建立奖励约束和通报制度,纳入卫生计生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与争先评优和项目安排挂钩。明确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含中医药机构)停止建设和发放银医卡(IC卡),逐步用居民健康卡取代就诊卡,把居民健康卡作为唯一就医介质。要将居民健康卡发行应用情况纳入医院(含中医药机构)等级评审、复评、日常监管考核指标。

为确保工作落实,《通知》从政策、组织、措施、经费等方面提出了保障策略。要求成立以四川省卫生计生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委机关相关处室和委直属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居民健康卡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协调、监督全省居民健康卡发行管理工作,设立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委机关相关处室从财务、政策法规、信息化建设、业务应用(新农合、医疗、妇幼保健等)、宣传、日常机构设置与工作开展等方面,拟制下发支持居民健康卡建设的相应配套文件和规定。

卫健委信息化工作计划篇7

(一)医改工作

1. 调整医共体试点范围,控制病人外流。

2016年,在____镇中心卫生院(南部乡镇)通过二级综合医院评审后,我县及时调整了县域医共体试点范围,由该院牵头与周边4个乡镇成立了第三个县域医共体-____县红十字会医院县域医共体,有效控制了病人外流。

2.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挥守门人作用。

2016年在村医签约服务工作的基础上,我县又启动实施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截止11月底,我县已完成常住人口签约人数170092,签约率达16.45%;有偿签约人数86354,有偿签约率达8.35%;65岁以上老人、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有偿签约人数分别为38497、35126、11648人,老高糖有偿服务率分别为40.38%、36.39%、52.21%,全面超额完成全年家庭医生签约工作任务,在淮南市农业县区中排名第一。

3. 工作落实得力,县外住院病人趋于回落。

根据省新农合管理中心2016年前三季度县域医共体新农合运行情况的通报数据,____县2016年前三季度县外就医人次为38356人次,较2015年同期的42536人次,同比下降9.82个百分点。其中,____县县医院医共体县外就医人次下降8.73个百分点,____县中医医院医共体县外就医下降7.70个百分点,____县红十字会医院医共体下降幅度达19.34个百分点,在全省首批31个医共体中下降幅度居于首位。

(二)民生工程工作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16年,全县参合人数达1115601人,参合率达100%,人均筹资120元,共筹集资金60248万元,其中自筹资金13387万元,中央、省财政补助45188万元、县配套1673万元,资金全部到位。截至11月底全县参合农民共有1516109人次获新农合补偿,受益率135.9%,其中:住院补偿113602人次,门诊统筹补偿1355589人次,慢性病补偿40345人次,住院分娩补偿6573人。

2016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参保人数为1115601人,截止10月底,已补偿1626人次,补偿金额达3012.12万元。

2.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升工程 2016年,全县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任务数为7600人,免费婚前健康检查任务数为11750对夫妇,免疫规划接种任务数为317000针次。截止10月底,孕产妇住院分娩已补助7744人,任务进度达101.89%,完成补助资金发放达232.32万元;为12765对新婚夫妇进行了婚前免费健康检查,任务进度达108.64%;一类疫苗接种达269780针次,任务进度为85.1%。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截止10月底,全县共完成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建档961331例,完成率达107%;适龄儿童免费接种第一类疫苗、免疫规划建卡11048人,任务完成率达76.74%;结核病规范管理504人,管理率达92.82%;65岁老年人管理90986人,管理率达95.35%;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76826人,管理率达79.60%;ii型糖尿病规范管理22088人,管理率达99.01%;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4244人,管理率达103.92%;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卫事件信息报告率100%;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5.50%;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90.5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5.60%;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比例覆盖率达100%;中医药服务管理113992人,覆盖率达106.

4.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 2016年,全县共申报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384人,发放补偿资金137.23万元,政策落实率达100%。

(三)计划生育

1.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两孩政策 自从2016年中央全面放开两孩政策以来,我县对中央新的生育政策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和发放宣传资料、竖立宣传标牌等方式,全方位、

多角度地对政策进行了宣传,并鼓励群众响应国家号召。同时,我县要求25个乡镇计生办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开通了网上办证,通过打造优质的服务环境和现代化的办事流程,提高为群众办理生育登记和生育服务的效率。提高了群众对全面两孩政策的知晓率和办证积极性。2016年统计年度,我县已办理二孩生育登记9368例,比往年增加近两倍。2.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 2016年共完成流动人口省内外各种信息交流14.05万条;春节期间开展了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关怀、关爱专项活动,共发放《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一封信》、《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手册》及相关计生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资料共计502449份,组织生殖健康检查76137人次,发放慰问金945600元,生活和生产用品折合人民币279000元。

2016年,全县全员流入人口登记管理1445人,其中0-6岁儿童114人,孕产妇16人,按照省市要求,规范开展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均等化服务工作,全县建立流动人口居民健康档案1387份,建档率为95.99%;建立0-6岁儿童预防接种卡106人,建卡率为92.98%,累计接种剂次128次,一类疫苗接种率为100%;建立儿童保健档案106人,建档率92.98%;建立孕产妇保健档案16人,建档率100%;免费发放计划生育药具盒数158盒;免费开展生殖健康检查人次79人次。

3.实行计划生育工作月预警机制 为保障计划生育工作圆满完成,县卫计委建立月预警机制,将新婚管理率、阳性检出率、出生上报量、出生人口性别比、早孕发现率、政策外生育控制、长效综合节育措施落实率等核心指标紧抓不放,每月在信息平台审核,核心指标不合格所在乡镇就会收到县计生领导组警告。

4.继续加大计划生育工作力度 2016年统计年度以来,全县共出生人口10270人,人口出生率为7.34‰,政策外多孩出生比为1.1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0.58,12+3内孕7月掌握率为85.01%,落实四项手术3173例。在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和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两项重点工作指标上,均呈现出了与上年同比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

5.完成乡镇计生服务所整合,设立乡镇计生协会,截止今年9月底,全县25个乡镇完成乡镇计生服务所撤并,成立了25所计生协会。

(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1.传染病监测 2016年全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523例,其中报告手足口病1185例。及时核实填报预警信息150条,发疫情信息简报16期。2016年我县传染病报告率、准确率均为100%,重点传染病个案调查率和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率均为100%。

2.重大传染病防控 2016年共开展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502人,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的100.4%,对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210人,共干预有关高危人员1980人次,每月现场干预覆盖率93.5 %,对所有感染者和病人按规定进行随访、检测和抗病毒治疗工作,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随访率达100%,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覆盖率100%;

2016年结核病防治工作任务新涂阳病人数543例,到 11月底实际发现病人数582例,完成全年任务的 107.2 %;2016年对308例结核病病人或疑似肺结核病人进行了追踪工作,追踪率100%,有297例病人到县疾控中心进行了结核病方面的进一步诊断、治疗,追踪到位率为96.4%。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达到了90%以上和建卡率95%以上目标。

3. 慢性病防治 进一步巩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成果。认真做好我县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和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扩大肿瘤防治健康教育覆盖面,推进人群肿瘤登记报告、随访管理和县乡村肿瘤防治网络建设等工作。完成2015年度2000例胃镜筛查工作任务,检出高级别以上确诊病例11例,检出率0.55%。

4. 卫生监测 完成“国家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点50个”、“城市生活饮用水监测点6个”、“学校饮用水监测点4个”、“淮河项目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点30个”,全年共监测样品156份;根据____省监测方案要求,积极组织开展 “农村环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项目工作,按时完成县、乡、村、户四个层面的调查任务,共采集土壤样品40份、调查20个行政村、119个居民户、10所中小学、回顾性调查死亡人员死因548个、现场调查乡镇企业及养殖场113家,同时完成了县、乡调查。

(五)妇幼保健工作

1.增补叶酸工作 截止2016年11月底,全县共发放叶酸39474瓶,增补人数7757人,已完成发放的序时进度任务(全年增补任务数7600人)。

2.母婴阻断工作 截止2016年11月底,全县共开展孕产妇乙肝监测13110人、梅毒检测13185人,艾滋病检测13075人。检测出梅毒感染17例、艾滋病感染1例,为122名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所生的新生儿免费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3.新生儿疾病筛查及听力筛查工作 2016年,县内分娩活产数4147人,疾病筛查 4304人,(其中76人系县外分娩漏筛补做)筛查率103.7%。筛查中发现可疑阳性召回40人,召回率100%。其中pku可疑阳性9人、ch可疑阳性27人、cah可疑阳性5人,确诊阳性2人,不合格重采血样12例;听筛总数4432人,(其中393人系县外分娩漏筛补做),筛查率106.8%。包括oae初筛4281人,aabr复筛151人,生后40天内复筛未通过转诊六安市人民医院22人,截止目前确诊听障1人。

4.《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管理工作 我县严格执行____省《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办法》文件规定,为加强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程序,认真做好出生医学证明的发放工作,设有咨询电话,为办证者提供方便。杜绝出生医学证明办理的违法违规现象;严格审阅婴儿出生相关信息,杜绝使用假身份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的现象;加大审核力度,杜绝因上学等原因随意更改出生日期的现象发生;完善《出生医学证明》的存根及相关资料的保存和归档工作。2016年全县共免费发放出生医学证明7000份。

5.助产机构剖宫产手术管理工作 2016年,全县医疗保健机构共接收孕产妇住院分娩活产数4147人,其中剖

宫产数1310人,剖宫产率为31.59%。6.淮河流域出生缺陷监测项目 全县共上报县内、外出生信息11997人,缺陷信息225例,上报缺陷发生率为187.55/万。

7.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 今年2月19日、5月5日上午,我所分别在县中医院和本所院内进行了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营养包发放工作,两次共发放了7119盒,惠及全县25个乡镇一万余名适龄儿童。

8.综合楼整体搬迁工作 2016年4月20日上午,我所举行整体搬迁开诊仪式。淮南市卫计委副主任____ ,____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____,副县长____出席开诊仪式。____、____为新院区开诊揭幕。县有关部门、部分医疗机构负责人参加开诊仪式,并参观新院区。

9.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资源整合工作 县卫计委根据____省卫计委、省编办《关于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的实施意见》(皖卫人[2015]24号)及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优化整合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设置方案》(____编[2016]21号)文件要求,于5月25日上午在我所十楼会议室召开两家机构全体职工资源整合动员大会,正式成立____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同时撤销隶属于县卫生局的妇幼保健所和隶属于县计生委的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并要求5月底前完成资源整合工作。新中心各项工作已于2016年6月1日正式启动。

(六)新农合工作1.加大对村卫生室新农合监督管理通过加大对村卫生室的监督管理,有效预防村医编造处方骗取新农合门诊统筹资金的违法行为;杜绝村卫生室村医开大处方、滥用抗生素和激素、使用目录外用药违规行为。2.提高新农合大病保险补偿比例根据有关要求,结合本年度基金筹集使用情况,____县新农合中心及时调整新农合大病保险最低费用段补偿比例,将合规部分可补偿费用0—5万元费用段的补偿比例由原45%提高至50%。

3.严控县域内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

对2016年上半年的次均住院费用进行了科学测算,确定县直医疗机构、乡镇中心卫生院、乡镇普通卫生院次均住院费用最高限额标准。定点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超过确定的次均住院费用标准后,新农合基金暂停拨付,由定点医疗机构自行承担。待医疗机构次均费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再行拨付。

4.将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优势病种纳入新农合按病种付费管理

为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根据省卫生计生委和省中医药管理局的统一部署,县卫生计生委下发《关于印发____县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优势病种新农合按病种付费实施方案的通知》,对面瘫等14个中医优势病种门诊、中风病等10个中医优势病种住院采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综合治疗的,新农合纳入按病种付费管理,参合患者按实际发生医药费用的固定比例承担自付费用,超支部分主要由医院承担。部分中医优势病种通过按病种付费,参合群众将从新农合普惠中得到更多特惠。

5.启动2017年度新农合筹资工作

2017年筹资标准个人缴费为150元/人,根据县政府统一安排和部署,凡本县各乡镇符合参合条件的居民或长期居住在本县符合参合条件的外地居民,不分年龄大小,均可以户为单位自愿参合。从10月8日开始,实行边宣传发动、边收缴筹集资金的办法,在11月30日前全面完成筹资工作任务。

(七)卫生监督

1.专项监督 按照《关于印发2016年____省卫生计生重点监督抽检计划的通知》的要求,我县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此次专项检查共出动车辆14辆次,卫生监督员42天次,共检查了4户二级医院(其中有内镜诊疗室3户,有消毒供应室4户,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1户),1户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5户卫生院,4户民营医院,58户村卫生室。

2.学校卫生监督 为确保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县卫生监督所制定了学校卫生重点监督计划,对工作做出了具体的安排和要求。2016年9月17至10月13日分两组对我县60所学校卫生工作进行了专项抽查,其中城区小学3所、初中1所,乡镇小学19所、初中13所、高中1所,乡村小学19所、初中4所,针对学校卫生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并责令限期予以改正,共下达了60份卫生监督意见书。

3.“打非”专项工作 2016年在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中,共查处非法行医案件4起,立案4起,其中结案2起,移送公安机关1起,1起正在处理中,共计罚款人民币2.8万元,吊证一例。其中移送公安机关1起,案由:田闯非法行医案,移送原因:田闯非法行医被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罚两次以后,再次非法行医。

(八)爱国卫生运动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按照县委、县政府“六城同创”工作总体部署,我县制定了《____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实施方案》,成立了____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领导组织,认真组织实施爱国卫生运动日常工作,积极开展____县结合“爱国卫生月”、“爱国卫生法制宣传周”、“健康中国行暨健康脱贫行动”等活动,通过现场宣传、义诊、走城墙等各种形式,各乡镇、县爱卫会各成员单位累计向广大市民发放“____县创建____省卫生城市明白纸”4000余份,积极宣传爱国卫生和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到“创卫”工作中来。

2.强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创建工作启动以来,____县以《中国公民健康

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11种51047份,更换宣传栏3期1395块,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和公众咨询1843次,受益47317人;依托“世界卫生日”等宣传日活动,组织开展公众咨询活动9个场次;积极落实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在3所学校开展健康巡讲3场,覆盖1100余人;在2所医院开展医务人员艾滋病反歧视培训,覆盖医务人员达90%;开展了以“世界艾滋病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为宣传主题的重点疾病或重点领域的健康教育活动和以“防治碘缺乏病日”为宣传主题的地域性疾病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张贴禁烟标识、滚动字幕、宣传栏、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宣传烟草危害和控烟知识,开展全民戒烟活动。3.加强重点场所卫生监管,开展“五小”行业专项整治

对辖区内251户各类公共场所、24户集中式生活饮用水供水单位、289所学校、36所医疗机构放射和职业卫生监督工作,建档率和覆盖率均达到100%。“创卫”工作启动后,集中组织4次针对城区范围内 “五小”行业的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五小行业”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持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室内外环境整洁、公共用品、用具消毒等情况,制作了现场笔录,对存在的问题下达了卫生监督意见书,进行了摄像取证。

4.加强病媒生物防制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根据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要求和____县实际,____县爱卫办制定了《____县2016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实施方案》、《____县除“四害”工作技术指导方案》和《____县城区2016年病媒生物监测方案》,9月22日,召开了各乡镇分管负责人、爱卫会各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公共场所和餐饮业业主等400余人参加的全县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培训会,为全县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九)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工作

开展县中医医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和____镇中心卫生院开展国医堂项目建设工作,目前项目建设已经完工,即将投入使用的国医堂,将满足当地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开展了____县中医药提升工程“十二五”自查和总结评估工作,拟定了《____县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实施方案(2015-2020)》,成立____县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领导组,为我县中医药发展指明了方向;制定____县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上报省卫计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待省中管局批准后组织实施;完成我县“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初评及市级申请复审工作,我县____、迎河、____镇中心卫生院均已通过市级复审,下一步将迎接省级复核。

(十)医疗服务工作

加强了医疗机构执业准入的管理,严格执行《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严把医疗机构准入管理关;认真开展乡镇卫生院“三评比三促进”工作,以“财务运行管理、学科能力建设、医院内涵管理”为抓手,强化医疗机构内部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组织实施临床路径试点工作,通过全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加大全县血液质量和临床安全用血监管力度,印发《关于规范____县储血点运行和相关职责要求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临床用血单位的准入制度,保障了临床用血的安全合理;完成2016年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现场审核工作,并及时做好了2015年医师资格证书的发放管理工作;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强化麻醉、及抗生素应用管理,组织开展了2016年麻醉、及抗生素管理使用培训。

(十一)120急救指挥中心

____县120急救指挥中心正式启用。2016年3月16日,____县120急救指挥中心正式运行,指挥中心现有工作人员14人,设有办公室、调度股,已运行急救站4个,能进行指挥调度的入网救护车辆12辆,其中3辆是社会公益捐赠,9辆是非医院公有的社会车辆。“120”作为____县医疗急救唯一特服呼叫号码,我中心120指挥平台拥有了国内先进的急救调度系统和无线指挥系统。该系统通过有线、无线数据传输以及网络、计算机的运用,实现中心、患者、医院、救护车、急救站为一体的急救信息无缝连接。全县紧急医疗救援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十二)“两非”案件查处

卫健委信息化工作计划篇8

现将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总结和年以及“”计划后两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简要回顾

年,我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在市人口委的关心指导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突出工作重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进依法行政,强化优质服务,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今年1—9年,全区户籍人口出生3533人,出生率为5.10‰,自然增长率-0.02‰,计划生育率为99.4%。预计全年出生4850人,出生率为6.98‰,自然增长率0.43‰,计划生育率为99.4%。1—9月全区常住人口出生4463人,出生率为5.33‰,自然增长率为1.08‰,计划生育率97.07%,预计全年出生6052人,出生率7.43‰,自然增长率1.85‰,计划生育率为97.3%。根据预测,年我区能全面完成市政府和市人口委下达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各项指标任务。

今年以来,我委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拓展职能,加强人口问题前瞻性研究。

计生委更名为人口委以后,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强人口问题前瞻性研究,积极探索人口综合调控机制。年内,利用“五普”、人口计生工作年度统计等资料,开展对人口数据、人口结构、人口素质等问题的研究,形成了《区人口情况简介》,供区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从下半年起启动了区人口发展战略课题研究,此项课题由市人口委立项,与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合作进行。着重研究发展的基本人口环境、区位和功能定位下的适度人口规模,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与人口资源;人口发展的趋势性预测;人口发展战略性规划;人口发展的综合调控等。9月4日,举行了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的开题仪式,听取专家和有关部门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课题研究方案,区委政研室同意该课题正式立项。目前,课题研究进展顺利,拟在本年度完成研究的初稿。

(二)形式多样,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今年以来,全区坚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以宣传为主、以经常性工作为主、以避孕为主的“三为主”方针为指导,突出宣传教育首位,加大了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以镇、村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站(室)为载体,利用人口与计划生育中心宣传日和节假日宣传,将全区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推向一个个高潮。

1.广泛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中心宣传日活动。在冬春计划生育宣传月、“7·11”世界人口日、“9·25”《公开信》发表纪念日、“10·28”男性健康日和“12·1”预防艾滋病宣传日等期间,全区利用各种形式,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和服务活动。及时向广大市民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及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学知识,引导广大群众进一步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在冬春计划生育宣传月活动中,全区共发放宣传品65000份,黑板报展评850块,文艺宣传演出90场次,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讲座95场次,志愿者为群众议诊5000多人次,受到群众的好评。

2.开展对流动人口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1月上旬,区人口委下发了《关于在本区开展外来流动人员计划生育宣传活动的通知》,全区根据《通知》要求,对外来流动人员做到“三个一”,即:送上一份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知识宣传资料,一封《致外来流动人口的公开信》、一份避孕药具。发放计划生育保健知识宣传品和《致外来流动人口的公开信》各1万份,送避孕药具8000多份。

3.成功承办了市人口系统“三下乡”活动开幕仪式。1月23日,市人口系统在我区举行了以“关怀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的主题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仪式。并举办了主题报告会,进行青春健康师资培训、家长培训,南中“亲青服务室”揭牌和开通了中学校园生殖健康教育网站等一系列活动。杨晓度副市长及市有关委办的领导和区委书记陈策、区长万大宁、区委宣传部长朱响应、副区长赵雯参加了活动。为搞好这次活动,我委作了精心组织、认真筹备,使这一活动顺利进行,得到了市、区领导的好评。

4.开展了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年初,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团区委、区人口委、区教育局、区妇联和区计生协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区青少年中开展生殖教育的实施意见》,把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作为今年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全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制定了《区青春健康教育的三年规划》,建立了青春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二是选择了中学、听潮中学、八一中学和惠南镇听南居委、大众涂装有限公司为试点单位并开展教育,在上述三所学校建立了“亲青服务室”,用PLA的方法,在试点年级普遍开展了青春健康知识、技能的教学;三是举办各种生殖健康讲座,全区各中学都开展了青春期教育讲座。中学、八一中学、新场中学还请市计生协会、市青春健康教育项目办公室的专家为青少年讲授性科学、性卫生和生活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四是编印宣传资料,将2万多份印有计划生育政策法规、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知识的《婚前须知》宣传折页发送18—20周岁的青年手中;五是加强新闻媒介的合作,加大开展对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宣传的力度。《报》开设了婚育新风进万家专栏,电视台开设“健康人生”专题节目,电台每周二次播出专题内容,加大了对青少年生殖保健知识的力度。

(三)以人为本,积极开展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活动。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为抓手,通过开展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活动,全面提升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1、分解目标、责任到人。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工作,我委对创建目标的33项指标分解各科室、责任到人,各科室制定完成指标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确保创建活动的正常进行。

2、认真实施生殖保健服务新三年规划。今年以来,各有关单位认真实施《区人人享有优质生殖健康服务目标规划》,使规划落到实处。教育局、卫生局、团委、妇联、总工会等有关成员单位,结合行业优势,根据规划的要求,扎扎实实开展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3、认真实施市人口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和市发计委等四部门下发的《关于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实施办法》。各镇分别和中心医院、光明中医院和周浦医院签定了《关于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协议书》,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使我区开展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真正纳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实施办法》于年7月1日正式施行后,加强对基层的指导检查,10月中旬,由区人口委牵头,组成联合检查小组,对各镇人口计生办、医疗服务单位进行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实施办法》在我区的顺利施行,保障了广大育龄群众的切身利益。

4、为广大育龄妇女开展“B超”和“孕检”工作。树立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理念,区计划生育服务站深入农村、企业,为育龄妇女进行孕情“B超”服务。同时,对“B超”检查中发现妇女病的,做好导医工作。加强外来流动人员的“孕检”服务工作。针对外来流动人员日益增多的情况,为方便群众,区“孕检服务中心”周一到周日均有医技人员为外来流动人员热情服务,认真孕检,受到外来流动人员的欢迎。

5、健全了避孕药具供应网络。坚持“免费为主、零售为辅”,发挥基层网点的作用,方便群众,保证渠道畅通。今年以来,加强了免费药具发放点的建设,提高免费药具发放点在群众中的知晓率,规范了药具基础资料工作程序,严格执行计划,保证药具供应。根据群众的需求,在惠南镇区安装50台安全套自动售货机,并加强管理,做到专人负责、定时供货,大大方便了辖区群众的生活。

(四)依法行政,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化进程。

1.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区人口委多次举办培训班,组织各级人口干部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增强人口计生干部法治化意识,把依法管理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规范政府行为与规范公民生育行为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2.规范法律文书。为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文书的制作,区人口委下发了法律文书的蓝本,并对基层人口干部进行法律文书规范性的培训,开展了法律文书的评选,各级出具的发律文书,达到了规范化的要求。

3.推行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区人口委依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赔偿法》、《复议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了《区推行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以及有关配套制度,加强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

4.严格征收社会抚养费。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对象征收社会抚养费是推行计划生育依法管理的有效措施。年内,对全区计划外二胎生育和未婚生育进行了清理和专项检查,做到征收及时,不随意“涨”和“跌”,保证了执法的严肃性。

(五)形成合力,深化以现居住地为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

随着“两港”建设,外来流动人口大量导入,人户分离不断增多,以现居住地为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是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的重中之重。年内,继续贯彻落实区政府转发的区人口委、外口办等八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区实行以居住地为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的实施办法》(南府办[2002]16号),在全区上下逐步形成党政领导、部门指导、各方配合、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

1、大加对外来流动人员计划生育管理的力度。一是坚持平时执法查验证和突击查验证相结合,掌握外来人员计划生育情况。截止年9月底,全区共有外来育龄妇女26310人。1—9月,全区执法检查3次,共执法检查43066人次,验证率达99.8%;1—9月,外来人口出生932人,其中计划内出生821人,计划外出生111人,计划生育率88.1%。二是坚持双向管理,加强与外来人口流出地计生部门联系。年内,与流入我区人口较多的安徽、浙江、江苏等省的十多个市(县)计划生育部门取得了联系,签订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管理协议》,落实了双向管理的具体措施。三是坚持与区各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发挥各自在外来人口管理上的优势,形成了合力。

2、强化人户分离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各镇对人户分离人员进行清理、登记造册,把人户分离人员作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重点对象。做到对居住在本地1个月以上的育龄妇女进行登记,3个月以上的建立育龄妇女计划生育卡,6个月以上的输入电脑,进入市育龄妇女信息系统进行管理。育龄妇女流出地和流入地加强联系,及时通报育龄妇女生育、节育情况。加强对人户分离人员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对出现计划外怀孕的,流出地和流入地双方共同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3、进一步落实企事业单位法人代表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一是层层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在区、镇两级政府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书中,明确要落实企事业单位的法人代表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制。各镇政府与辖区内企事业单位法人代表也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企事业单位的法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二是建立健全管理服务网络,确保人员、经费的落实。三是计划生育的优惠政策得到兑现。全区大部分企事业单位能贯彻国家、市和区的有关规定,保障职工在计划生育方面的合法权益。

年,我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发展是健康的,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从领导干部认识上,部分领导干部对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重要性、艰巨性认识不足,不能真正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二是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推进的力度上,户籍人口的未婚生育和外来人口的计划外生育问题比较突出,成为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但推进的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三是从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上,表现在少数计生干部法制服务意识、服务意识、业务水平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上述问题和薄弱环节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纠正。

二、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思路

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加强人口问题前瞻性研究,拓宽工作领域;加强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完善以现居住地为主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完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不断推进全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一)主要指标。

1、年区户籍人口总量控制在69.5万左右,人口出生数在4700人左右,人口出生率在6.76‰,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0.22‰;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91.5万左右,人口出生数为6200人左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9‰,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1.9‰。

2、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继续保持在99%以上,常住人口计划生育率控制在96%以上。

3、区、镇、村(居委)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网络体系,人工流产率比年有所下降。

4、人均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费增幅20%以上。

(二)重点工作

1、加强人口问题的前瞻性研究,积极探索人口综合调控机制。继续开展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从年下半年起,由市人口委立项,与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合作进行《市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区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2001—2020年)。加强人口预测工作,建立区人口出生公众预报制度,引导市民适时生育,共同参与人口调控。加强人口综合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利用,为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2、强化措施,进一步完善以现居住地为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继续贯彻落实南府办[2002]164号《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区实行以现居住地为主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的实施办法》,进一步探索政府领导、部门指导、各方配合、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采取法律、教育、经济、行政、自治等措施,综合治理人口问题。重点加强外来流动人员和人户分离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把外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查验证工作纳入“一门式”服务范围;加大对外来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执法力度,把外来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执法列入综合执法的范围;推行镇人民政府与房屋出租人签订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加强外来人员孕产妇管理;主动与流入本区人口较多的外省市区、县(市)人口计划生育部门联系,落实双向管理的措施。同时,对外来流动人口做到与户籍人口一样同宣传、同管理和同服务,降低计划外生育。加强人户分离人员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切实做好人户分离对象的信息收集和跟踪管理,将人户分离对象列为重点随访对象,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和指导服务工作。村(居)人口计生干部对辖区内人户分离对象生育、节育情况知晓率达98%以上。

3、以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活动为抓手,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加强镇(村)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综合服务站(室)的规范化建设。年,我区的镇(村)区域调整已全面完成,镇(村)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综合服务站(室)的建设要从站(室)选址、硬件配备、人员资格等方面,均要按规范化标准进行。要与卫生部门积极合作,把镇(村)综合服务站(室)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同步建设,实现计卫联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区、镇、村(居)三级服务载体,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高质量地向群众开展宣传教育和服务,提高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降低人工流产率。同时,加强与卫生、教育、民政等部门合作,发挥行业优势,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4、增强法治意识,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化进程。认真贯彻“一法三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和《市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若干规定》及将出台的《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加快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化进程。加大社会宣传力度,使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有关法律、法规深入人心,提高市民履行计划生育义务的自觉性,增强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加强对各级人口计生干部的法制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依法服务的水平。进一步落实执法责任制,强化依法行政的责任。

5、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人口计生干部整体素质。随着镇、村(居委)区域调整,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强基层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镇、村(居)的人口计生干部配备,充实力量。加强人口计生干部的岗位培训,尤其是新上岗人员的培训和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重点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信息技术与业务知识学习,增强法治化和信息化意识,提高依法行政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三、“”计划后两年工作思路

“”计划后两年,我区经济社会将飞跃发展,随着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浦东国际机场二、三期和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的建设,的现代化、城市化、国际化的进程加快,使经济社会飞跃发展。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奋发有为,开拓进取,为新一轮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目标

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计划后两年期间,全区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出生性别比合理,人人享有基本的生殖保健服务,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口综合调控体系,不断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以现居住地为主管理体制以及融宣传、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工作机制。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的主要任务

1、进一步提高政府对人口综合调控力度。从经济社会建设的实际出发,积极推进人口综合调控工作。一是加强人口问题前瞻性研究,制定科学的人口发展战略,正确分析和把握人口中长期发展走势;二是根据新一轮发展要求,完善和建设与之相适应的人口综合调控措施,完善“”人口发展规划;三是加强人口预测工作,探索建立人口出生公众预报制度,引导市民参与人口调控;四是加强区域人口规模和分布的研究,加强人口综合调控。

2、进一步深化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按照“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信息化”的要求,深化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域的综合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一是强化政府的人口战略研究和人口发展规划制定、人口综合调控、依法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二是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认真实施计划生育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社会救助机制;三是构建与现代化服务相适应的新型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提高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能;四是总结和推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村(居)自治经验,将人口与计划生育纳入、村(居)的自治范围。

3、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以创建国家和市两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务工作。普及避孕节育科学知识,加强对育龄人群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指导。发挥人口计生工作网络优势,为育龄人群提供优质服务。进行社区家庭计划指导,提供优生优育咨询和服务。推广青春健康国际合作项目经验,加强青少年生殖健康保护。加强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提供免费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制度。

4、进一步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治化进程。根据“以法治国”的方略,全面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法制化建设。一是认真贯彻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二是继续深化计划生育行政审批改革,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和监督力度,特别是加强对社会抚养费征收的管理;三是推行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责任,提高执法水平。

5、进一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口计生干部队伍。高要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人口计生干部队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吸引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到人口计生部门工作。加强对镇、村(居)两级人口计生干部的配备,努力改善人口计生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同时,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人口计生干部的整体素质。

上一篇:高中信息中心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学校信息中心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