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4 23:22:34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总结篇1

关键词:幼儿园 心理健康 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43-01

幼儿教育作为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教育方式,是孩子一生中最早接受的教育形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充分结合保育和教育的双重特点,将幼儿教育融入到实际生活之中,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今的幼儿教育里已经比较常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存在无疑有它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幼儿心理教育是幼儿园规范幼儿的相关行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和方式,同时也是幼儿园培养儿童规则、制度观念的萌芽方式。与此同时,幼儿心理教育也存在忽视幼儿心理健康引导、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过于程式化,忽视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幼儿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态度生硬、缺乏耐心可能导致幼儿产生新的心理问题。如何合理地利用幼儿心理教育,达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从小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

1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科学完善的教学制度。然而由于在实际幼儿教育中,多数幼儿园重视对幼儿知识、认知的教育,而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幼儿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也局限于他们认为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或性格比较内向,行为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疏导。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被认知,心理健康不仅适用于中小学生、成人,同样对于幼儿适用。幼儿由于个体差异,其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仅应当对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行为存在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当对所有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必须,只有通过合理引导,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幼儿的潜力、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幼儿出现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1]。

1.2 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与生活实际不符

许多幼儿园开设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科目,但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没有真正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与实际生活脱钩,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教学效果不佳。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上,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数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局限在有限的心理健康课程上,而在日常生活的教育情境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则往往被忽略。

1.3 忽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教学

游戏活动是幼儿们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则常常被幼儿教师认为与游戏活动不搭边,因此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往往忽略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幼儿教育需要引导,需要循序渐进,以游戏活动为主的趣味性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而这种好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呈现,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

2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1 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不应仅仅对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行为存在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当对所有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必须,只有通过合理引导,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在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能满足幼儿心理健康发育的需要,而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更加长效和高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创造故事情景可以激发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表演游戏,创造故事情景,使幼儿进入情景角色,或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学生可以通过情境再现和故事表演,深刻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景和精神世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幼儿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例如在教学《小马过河》的故事使,引导幼儿扮演小马、松鼠、蚂蚁等,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加入自身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更培养了幼儿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健康的人格。

2.2 通过趣味性教学推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的思维方式和与成人不同,因此不应当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应当用儿童的眼光和喜好去设计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方式。例如游戏活动是幼儿们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将心理健康教学融入到游戏中,幼儿不仅能够在游戏中获得欢乐,也能够在游戏中获得心理健康教育,可谓一举两得。通过游戏活动提升儿童心理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在游戏策划时注重游戏的角色性和趣味性,设计游戏时必须考虑到孩子们的兴趣所在,只有孩子们对游戏活动有足够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活动。其次,在游戏活动中融入语言教学应当将游戏内容与孩子们的世界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进行《四个好朋友》的故事教学时,让幼儿分别扮演成小白兔、小公鸡、小黄狗、小花猫分别演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礼貌用语,如果扮演者回答不正确则游戏出局,余下的继续游戏。小朋友们在游戏中进行礼貌用语交流,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现实教育意义较强。通过游戏与故事的有机结合,不仅借鉴了游戏的趣味性,还通过故事对语言的锻炼,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语言交流、沟通能力,更重要地是促进了幼儿之间的沟通教育,对一些思想比较自闭的幼儿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总之,要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高幼儿心理素质、塑造良好的幼儿品格,除应当在幼儿日常教育中观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趣味性教学推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必须加强幼儿教师的自身教学水平,用耐心和关心去影响孩子,通过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引导幼儿。其次应当关注幼儿的负面情绪反应,发现幼儿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

参考文献

[1] 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总结篇2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

自古以来,“健康第一”是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要强身必先注意幼年的儿童”。 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开健康,幼儿就不可能近尽情游戏,也不能专心学习,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幼儿时代的健康不仅能够提供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为一生的健康赢得了时间。

一、创造一个能激发积极社会情感的充满爱心和关切的环境

教师的爱心应当是理智的爱,能理解、接纳第个幼儿的特点,在一个班上,由于先天素质和家庭环境的具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有着不同的智能和性格,有的热情大方,善于言辞,有的孤僻沉默,整天不语,有的活泼敏捷,喜欢歌舞,教师应了解其产生的根源,一视同仁地对他们亲切、关怀,并提出严格的要求。例如,要从生活照料入手,向所有幼儿传递爱的信息,要给安全感受到威胁的幼儿以特殊的关怀,要以冷静、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挑衅和不服从行为等等。实践证明,在师生之间,只有建立了和谐、亲切、友好尊重、充满社会情感的关系,才能使幼儿乐意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指导,敞开心扉地自然表达心理动态和全部智能,并且扩展为良好的同伴关系。

二、创造一个能调动和发挥幼儿潜能的尊重和期望的环境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育的第一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要在不背离点的教育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幼儿的自由和个性,要善于把握教育的分寸,也就是说教师的言语和举动要能恰当地顾及行为的环境条件和社会后果,教师的所有目的,不是简单的限制、管理孩子,而是有助于他们学会自我控制,明确自身的责任,愉快的给自已发出命令,自觉地给自己提出要求。能激发幼儿潜能的环境,一般具有这样一些特点:1、教师经常使用协商、启发、建议的口吻说话,教师的语言、表情、姿态、动作无不包含着尊重和信任的信息。2、教师能为每一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活动能力的机会和条件。3、尊重每一个幼儿的认知优势和创造力。4、能注意发挥期望效应的积极功能。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就是相信每个幼儿都有发展潜能,能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和长处,从原有的起点出发,鼓励启发幼儿,就越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结果。

三、创造一个能发展幼儿自尊、自信的信任和接纳的环境

自尊感是自我评价引起自我肯定和希望得到他人或集体尊重的情感,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情感和决心。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对幼儿的评价应在遵守《纲要》精神的前提下,注意避免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向比较。如果成人经常公开议论孩子是笨蛋、小傻瓜、多动症、没出息,是“一分钟也不能安静”、“什么也学不会”的人,孩子就会失去自尊和自信,就会惶惑,不听话和自暴自弃。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多适用积极的评价,这是发展自尊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2、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配合,改善幼儿处境。3、支持幼儿。

四、创造一个能引起幼儿自由操作探索的观察和有趣的环境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人的行为常常由三种内驱力引起动机:一是好奇的内驱力――求知欲望;二是好胜的内驱力――成就欲望;三是合群的内驱力――交往欲望。教师在准备日常生活的物质环境时,要按照教育目的为幼儿提供有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设备、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调整环境时,也要经常丰富,补充和更替交换设备、材料、玩具、物品以激发幼儿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幼儿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促进幼儿与物质环境之间有益的相应作用,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材料灵活地运用。

五、创造一个能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环境

1.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游戏活动中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我们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我们依据三大原则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2.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论事,“阳春面浇头”外在式的;也不是对原有材料中内含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反应,一味地灌输渗透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我们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实现“跑班制”,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

3.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我们利用幼儿研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绣花、擦皮鞋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群体感。

总之,幼儿园的环境是为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应该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个幼儿感到安全,感到欢乐,感到被尊重,感到为集体所接纳,感到自尊、自信,感到获得成功,这就是幼儿所需要的心理环境也是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心理环境的目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

幼儿教育作为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教育方式,是孩子一生中最早接受的教育形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充分结合保育和教育的双重特点,将幼儿教育融入到实际生活之中,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今的幼儿教育里已经比较常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存在无疑有它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幼儿心理教育是幼儿园规范幼儿的相关行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和方式,同时也是幼儿园培养儿童规则、制度观念的萌芽方式。与此同时,幼儿心理教育也存在忽视幼儿心理健康引导、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过于程式化,忽视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幼儿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态度生硬、缺乏耐心可能导致幼儿产生新的心理问题。如何合理地利用幼儿心理教育,达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从小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

1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科学完善的教学制度。然而由于在实际幼儿教育中,多数幼儿园重视对幼儿知识、认知的教育,而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幼儿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也局限于他们认为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或性格比较内向,行为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疏导。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被认知,心理健康不仅适用于中小学生、成人,同样对于幼儿适用。幼儿由于个体差异,其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仅应当对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行为存在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当对所有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必须,只有通过合理引导,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幼儿的潜力、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幼儿出现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1]。

1.2 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与生活实际不符

许多幼儿园开设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科目,但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没有真正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与实际生活脱钩,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教学效果不佳。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上,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数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局限在有限的心理健康课程上,而在日常生活的教育情境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则往往被忽略。

1.3 忽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教学

游戏活动是幼儿们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则常常被幼儿教师认为与游戏活动不搭边,因此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往往忽略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幼儿教育需要引导,需要循序渐进,以游戏活动为主的趣味性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而这种好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呈现,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

2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1 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不应仅仅对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行为存在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当对所有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必须,只有通过合理引导,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在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能满足幼儿心理健康发育的需要,而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更加长效和高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创造故事情景可以激发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表演游戏,创造故事情景,使幼儿进入情景角色,或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学生可以通过情境再现和故事表演,深刻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景和精神世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幼儿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例如在教学《小马过河》的故事使,引导幼儿扮演小马、松鼠、蚂蚁等,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加入自身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更培养了幼儿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健康的人格。

2.2 通过趣味性教学推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的思维方式和与成人不同,因此不应当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应当用儿童的眼光和喜好去设计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方式。例如游戏活动是幼儿们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将心理健康教学融入到游戏中,幼儿不仅能够在游戏中获得欢乐,也能够在游戏中获得心理健康教育,可谓一举两得。通过游戏活动提升儿童心理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在游戏策划时注重游戏的角色性和趣味性,设计游戏时必须考虑到孩子们的兴趣所在,只有孩子们对游戏活动有足够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活动。其次,在游戏活动中融入语言教学应当将游戏内容与孩子们的世界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进行《四个好朋友》的故事教学时,让幼儿分别扮演成小白兔、小公鸡、小黄狗、小花猫分别演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礼貌用语,如果扮演者回答不正确则游戏出局,余下的继续游戏。小朋友们在游戏中进行礼貌用语交流,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现实教育意义较强。通过游戏与故事的有机结合,不仅借鉴了游戏的趣味性,还通过故事对语言的锻炼,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语言交流、沟通能力,更重要地是促进了幼儿之间的沟通教育,对一些思想比较自闭的幼儿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总之,要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高幼儿心理素质、塑造良好的幼儿品格,除应当在幼儿日常教育中观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趣味性教学推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必须加强幼儿教师的自身教学水平,用耐心和关心去影响孩子,通过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引导幼儿。其次应当关注幼儿的负面情绪反应,发现幼儿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

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幼儿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待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培养幼儿的各种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行为与习惯。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承担着启蒙教育的重任,虽然已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大部分的老师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学习。在理论上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点、原则、途径和方法等,把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提高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增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所需知识和能力,要翻阅大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科学化。

2、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是虽然一个新课题,但这种现象却由来已久,只是以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已。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带动了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但同时,很多不良现象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面而来,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时,它的负面影响已让我们措手不及。青少年犯罪率的大幅度逐年提高,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如果能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把它和保教工作联系起来,与自身的保教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探索、研究。如:语言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让幼儿能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群性;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等,将教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这样,将会给中小学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活动相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活动,应该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首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这对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地选择游戏,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机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这就对我们广大的幼儿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在教学中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1、情境教育。让幼儿以表演的形式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做出有效的行为对策。这种方式能帮助幼儿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做出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反应,提高幼儿判别是非的能力、经受挫折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2、家园同步教育。幼儿家庭与托幼机构密切配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实施同步的教育,但具体方法可有所不同。如在幼儿园某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是“分享与合作”,教育的方法可能是通过游戏进行,那么,在家里也应同时进行这一主题的教育,但方法可以是与父母分享食物,与邻居的小朋友合作游戏等。家园同步教育,往往比单方面实施教育的效果更好。

3、典型教育。通过给幼儿一个典型的形象,让他们模仿,从无意到有意,从自发到自觉地去学习典型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与典型一致的行为习惯。幼儿多直观思维,模仿力强,这种教育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行为练习。让幼儿对已学习过的行为及技能进行反复的练习,加深幼儿对这些行为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5、讲授教育。具体而形象地向幼儿讲解有关心理健康的一些粗浅知识,提高幼儿对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心理健康的态度。但这样做,要注意形式多样、生动、内容贴切、适宜。

此外,尝试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母爱教育等均可有选择性地加以采用。

三、构建幼儿心理健康保障系统

幼儿是社会的希望、人类的明天。在社会急剧变革、文明加速发展的现代,幼儿成为每个国家的宝贵财富,谁拥有健全的幼儿,谁便拥有未来。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幼儿关注的力度,建立幼儿心理健康保障系统,从儿童的心理过程、个性品质、人际互动、行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策划,以便使幼儿从小形成合理的心理结构,获得健康成长的良好的心理背景和素质条件。这对于在启蒙教育、基础教育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幼儿的身心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总结篇3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幼儿园 保教结合

保教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中心任务,保教结合原则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原则。把保教结合原则落实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方面,是推动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笔者就研究保教结合原则在幼儿园的实施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幼儿园教育保教结合提供实施策略。

一、保教结合原则的含义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教育的任务使幼儿园教育具有了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保育工作与教育工作相结合原则上。保中有教,就是保育中含有教育。保育不仅为了保护幼儿不受伤害,而且要培养幼儿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要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向他们介绍健康知识,让他们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并学会保护身体的简单措施。教中有保,这就意味着教育中要含有保育。教育不仅是为了让幼儿学到系统知识,开发幼儿的潜能,而且要保护幼儿生理和心理健康,让幼儿遵守作息时间。

二、保教结合原则的重要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明确提出:“幼儿园应当贯彻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保育和教育相互结合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幼儿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弱,保育必不可少。为了开发幼儿的潜能,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提高其综合素质,教育更是必需的。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父母照顾幼儿的时间越来越少,父母都希望幼儿园能为孩子提供良好而全面的教育。在幼儿园的设施、环境布置等硬件条件基本得以保证后,家长和社会则更加关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质量,许多家长将教育质量作为选择幼儿园的重要标准。保教结合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因此,保教结合无疑成为评判幼儿园办学质量的标准之一。

三、保教结合原则在幼儿园中的实施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对幼儿教师和保育员的工作状态和具体的教育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查阅幼儿园的资料和报道,分析幼儿园保教结合原则在实施中的状况,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共性和各园特色,力图全方位地呈现幼儿园保教结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中保教结合原则的体现。

1.保教结合在教学中的体现

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大多能体现保教结合原则。在艺术领域的绘画活动中,教师不仅教幼儿绘画的技巧,还让幼儿注意卫生,教导幼儿保持桌椅和小手的洁净。在艺术领域的众多教学活动中,结合得最明显的是奥尔夫音乐教学。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把音乐与动作、语言、故事紧密结合,培养儿童的乐感,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在幼儿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不仅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而且锻炼身体,培养良好情绪。在健康领域,教师会教幼儿一些运动后的护理常识和保护措施,既让幼儿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又让幼儿懂得了保护自己的简单措施。

2.保教结合在幼儿园生活中的体现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常规很多,如:幼儿来园、身体锻炼、进餐、如厕、喝水、起床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对于幼儿来说,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可以学习的内容。在幼儿园生活中也有许多地方体现了保教结合的原则,如:教师要求幼儿按时入园,让他们养成遵守作息规律的好习惯;进行晨练时,让幼儿认真做早操,既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又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讲话,既防止幼儿被噎到,又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培养幼儿正确睡眠姿势,不趴着睡觉,不把头蒙在被子里睡,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养成良好习惯等。以下是保教结合原则在幼儿园生活中体现较为突出的一个案例:

凡凡是某中班年龄最小的一个孩子,或许正因为如此,他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其他幼儿弱些。其他幼儿基本能保持吃饭的桌面清洁,只是偶尔掉几粒饭粒,但凡凡总是把饭粒撒一地。一天吃饭时,保育老师就对全班小朋友说:“今天我们来比赛自己吃饭,看谁吃得最好,不掉一颗饭粒。”这次凡凡吃得很认真,只有少数饭粒洒在桌子上。保育老师借此机会表扬了凡凡:“别看凡凡在我们班是最小的小朋友,但是进步最大,大家看凡凡的桌子是不是比以前干净多了?凡凡真棒,以后小朋友都以你为榜样,好不好?”凡凡在老的表扬下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但很高兴。在此基础上,保育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了大米的由来,让幼儿知道农民伯伯种大米很辛苦,懂得节约粮食。从此以后,凡凡吃饭都会很认真,不让饭粒撒出。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这名保育老师不仅照顾好幼儿进餐、搞好卫生,还做有心人,结合教育让凡凡改掉坏毛病,养成好习惯,这正突出了保中有教的保教结合原则。

3.保教结合在游戏中的体现

3~6岁的幼儿,游戏是其基本的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如:“娃娃家”游戏、体育游戏等。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会时常通过具体的事例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讲卫生,让幼儿自发地遵守。通过开展类似的大量的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以及认识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相互合作的能力等,同时保护幼儿的安全、愉悦幼儿的心情,让幼儿锻炼身体,增强肢体协调能力,这既体现了“保”又体现了“教”。下面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小班体育游戏“大力士”。在活动中,幼儿排成三队站在白线上,排首位的幼儿要抱一根大木头往前走并绕过小红旗回来,把大木头交给下一位幼儿并拍拍他的手,然后下一位幼儿继续进行游戏,回来的幼儿就排到队伍后面。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会提醒幼儿一个跟着一个排队进行游戏,在交换时记得击掌,并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在“大力士”这个游戏中,教师不仅教会了幼儿搬大件物体的技巧、方法,让幼儿学会排着队一个跟着一个进行游戏,遵守规则,而且锻炼了幼儿的平衡力、臂力,把保教结合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二)幼儿园在保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上文中笔者谈到了保教结合原则在幼儿园的教学、生活和游戏中的大量体现。总体看来,大部分幼儿园的保教工作是做得较好的,但是,笔者也发现了一些疏漏和不完善的方面。这些疏漏和不完善的方面具体表述如下:

1.保教结合不够透彻

上文笔者谈到某中班保育老师寓教于保,帮助凡凡改掉了进餐中撒饭粒的坏习惯,这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保育老师。但部分保育员在保育过程中只侧重保护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发育,缺乏教育性。此外,保育老师和带班老师的互动较少,大部分都是各忙各的,很少共同配合致力于促进幼儿的发展。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①幼儿园管理中对保教结合没有详细计划,造成落实困难;②人事制度对保教管理的划分,包括对他们的要求、待遇等诸方面的不同,强化了保育与教育工作的区别,很大程度上导致保中无教、教中无保的状况;③保育老师的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2.幼儿心理发展不受关注

经过笔者与老师的谈话发现,一些老师认为幼儿健康就是身体健康,能吃、睡得好、少生病。他们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却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从幼儿自身来说,由于受家庭、遗传、环境、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幼儿形成了独立性差、任性、心理脆弱、自卑、缺乏合作意识等诸多心理问题。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针对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幼儿实施引导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但据笔者观察和了解,幼儿园针对心理的相关措施甚少。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对幼儿的忽视、不正确的批评、教师自身不良素质等往往会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问题心理。最糟糕的是老师自己的行为或语言伤害了孩子,自己却没有意识到。由于幼儿认知水平的影响,自我评价常依赖成人,教师的评价往往是幼儿评判自己的一个重要标准。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①幼儿园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②教师缺乏正确的健康教育观,缺少解读幼儿行为背后的心理和对幼儿进行正确心理健康指导的能力;③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四、相关的改进措施

对所发现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解决。

(一)保育员和带班教师共同协作,不分彼此。

让保育员和带班教师做到共同协作。第一,在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中应将保教结合工作细化纳入全园的工作计划中。在制订全园保教结合工作计划时要充分体现保教结合原则,分别对保和教制订具体工作计划。第二,提高保育教师的素质。蒙台梭利说,要教育幼儿就必须了解幼儿。首先,幼儿园应该加强对专业素质不高的保育人员专业技能、教育观念的培训。其次,密切幼儿园与院校、学前培训机构的联系,对保育人员进行定期的在职培训。在提高保育教师素质的基础上,保教人员的分工要注意保教结合。最后,可以定期让保育教师与带班教师角色互换,在互换的过程中促使保教老师间相互了解,增强合作意识。在此基础上,带班教师在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为保育老师创造机会,让保育老师发挥教育的作用。第三,提高保育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在招收保育员时与带班教师招收要求一致。

(二)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

1.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保教工作计划

在制订保教工作计划时充分体现保护幼儿心理健康的要求。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确定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如:教师设计以故事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幼儿对故事情节进行情感体验。对故事中的情景进行解读,引导幼儿学会控制不良情绪,并介绍处理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在幼儿园开设一个专门的幼儿心理咨询室。

2.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

教师素质包括文化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政治思想素质等。首先,提倡教师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如:热爱、同情、尊重幼儿、知识广博、温和耐心。其次,尊重幼儿,幼儿年纪虽小,但是也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每一个幼儿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幼儿教师要与幼儿平等相待。最后,保护幼儿心理健康,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理状况是不同的,幼儿教师应针对个体幼儿的心理,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实施个别教育,帮助幼儿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和情绪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幼儿园可定期请幼儿心理方面的专家给教师进行幼儿心理教育培训,学习正确处理幼儿心理问题的方法。

总之,保教结合是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它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但保教结合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它是教育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W前教育阶段,这时正是发展幼儿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时期,对幼儿进行全面的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园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遇到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解决,调动各种资源落实保教结合原则,保教结合一定能做到最好。

参考文献:

[1]谢秀丽.幼儿园工作管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http:///20011126/3011708.shtml.2012,1.

[3]朱家雄,张亚军.给幼儿教师的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刘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4.

[5]高岚.学前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

[6]杨春梅.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保教结合的原则[J].山东教育,2001(26).

[7]田蜜.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9).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总结篇4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幼儿园是一种学前教育机构,通常是对三至六岁的幼儿进行统一的德育和智育,让幼儿的身体、智力、心理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不仅能够让幼儿学到简单的知识,还可以让幼儿从小就接触集体生活,体会交朋友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教育作为教学体制的基础部分,对孩子的一生的发展都会起到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的身心成长和道德品格培养都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不足

(一)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成为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肯定。就目前的幼儿园教育来说,对幼儿的智力开发和知识教育为主要工作,经常会忽视对幼儿的心理教育,认为幼儿年纪太小,不适合进行心理的教育,即使部分幼儿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只是走形式,或仅仅对性格内向和存在行为问题的幼儿进行教育,然而事实证明,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幼儿来说非常重要,能帮助幼儿顺利的度过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衔接时期,并且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

(二)个别幼教自身素质不高

近几年,幼儿园频频出现虐童事件,在各界人士揪心的同时,也反映出部分幼教自身的素质问题。很多幼儿园都认为幼儿课程都是些基础知识,幼教不具备专业教学水平也可上岗,恰恰相反,幼教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爱心、耐心,很多幼教仅仅是中专毕业,自身素质不高,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耐心,甚至打骂学生,给幼儿的心理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心理教育课程的单一

幼儿园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内容形式单一,而且与幼儿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轨,导致教学成果不理想。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局限在心理健康课堂上,不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情境教学和游戏活动教学,使得幼儿对心理健康课程完全没有兴趣,课程效率不高。

二、加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心理教育与课程教学的融合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独的,而是应该融入到方方面面的教学工作当中。幼儿对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如果仅仅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讲述理论性问题,幼儿必然理解不了,因此,完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幼儿教师在日常上课的过程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和,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教育。例如:在上体育课时,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加强团结合作,相互帮助,让学生在课堂当中学习如何与同学进行情感呢沟通,如何与其他小朋友友好的相处,消除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提升自己心理健康水平。

(二)师生情谊的建立

要想加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现在的幼儿大都独生子女,深受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宠爱甚至是溺爱,不仅会养成孤僻的性格,还会有自私的不良心理。孩子刚刚融入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会感到难以适应,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如何去交新朋友,这个时候,教师应该融入到幼儿当中,主动与幼儿交朋友,并且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他们建立友好的情谊,让学生能够在积极的环境中学习,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三)心理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创新

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十分关键。幼儿园的小学生都处于三至六岁,接受能力差,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幼教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幼儿年纪较小,比较贪玩,教师应该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接受心理健康课程,利用多媒体、游戏教学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提高幼儿心理教育的成果。

(四)家长与学校的密切配合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门简单的课程,不仅学校要加强教育,更需要家庭的关怀教育。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人,在幼儿的成长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更应该时刻关注幼儿的成长。我国有关数据显示,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可见,家庭教育对幼儿的身心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生活压力的加大,让很多父母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首先,父母应该在工作之余,多抽空陪伴在孩子的成长程中,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其次,父母不应该在孩子的面前争吵,以免给幼儿造成心理阴影。

三、结语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对幼儿的身心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心理教育的不足之处,通过心理教育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师生情谊的建立、心理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家长与学校密切配合等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提高幼儿心理素质,帮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

作者:齐明华 单位:河北省青县金牛镇大杜庄中心园

参考文献:

[1]赵慧霞,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创新教育,2014(19)

[2]连洁荣,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与游戏的心理功能[J].教育教学论坛,2012(22)

[3]游丹红,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探析[J].教学研究-幼儿教学,2014(03)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总结篇5

一、 从教师自身做起营造一种温暖的气氛

首先幼儿教师应加强自我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例如:教师性格古怪,脾气暴躁,性情多变,固执偏激等,都可能造成幼儿心理上的紧张,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第二,对幼儿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对幼儿人格发展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教师要无条件地爱孩子,不论美或丑,无论聪明或愚钝,充分接纳、尊重幼儿。

二、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

教师应该从幼儿早晨入园的那一刻开始,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幼儿,对幼儿在园一天的表现,教师应该适时的指导。对爱发脾气、稍有不顺心就哭闹的幼儿应及时引导、帮助并与家长沟通找出更好的更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办法教育幼儿。

三、改善心理教育环境,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1、为幼儿心理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环境。

可以说,由于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下成长,每个幼儿都有着不同的性格,智力潜能也不尽相同,有的幼儿先天聪慧,口齿伶俐,有的幼儿活泼开朗,爱好广泛,有的幼儿则孤僻保守,不善言谈,教师应细心观察记录,了解幼儿,用心接纳每一个幼儿。让幼儿感受到爱,关心和呵护,作为教师也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活动当中,以严谨、细腻、冷静、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并要预防幼儿抵触情绪的产生。

2、给幼儿以尊重和必要的自由空间,为幼儿心理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身为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幼儿,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幼儿,幼儿能否身心愉悦的投入教育活动中去,关键在于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严格的限制、过分的责骂都会严重挫伤幼儿的积极性甚至会让幼儿丧失自信心,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及必要的自由空间可以很好的维持师生关系,让幼儿的心理得到更好的发展。

3、给幼儿一个自尊、自信的心理发展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是为幼儿更好的成长服务的,应该使每个幼儿感到欢乐,感到被尊重,感到被理解,感到自尊、自信,感到获得成功的喜悦,给幼儿一个自尊、自信的环境,幼儿才能无忧无虑的快乐成长。

四、以科研促改革,实施幼儿健康心理教育

我园自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题以来,坚持学一点,用一点,做一点,总结一点,不仅在幼儿心理健康方面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并且将研究思路拓宽在宏观领域,在管理方式、教师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完善,逐步走出了一条切合本园特色的科研改革之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小结为:

1、成立课题组,酝酿课题。制订目标,目标是实施的纲领,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总目标,课题组成员每人制定子课题目标,并设计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步骤,以使课题组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有的放矢,多出成果。

2、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学习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心理问题行为为矫治措施。学习了《让幼儿心理保教走进每个园所、家庭》、《领会[纲要]精神,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等有关文章。其中重点学习《纲要》、《指南》等文章,转变教育理念。向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教育技能。比如,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实施途径和方法等问题,教师必须在理论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实施过程中如何疏导幼儿心理上的问题,在心理教育过程中,承认和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心理教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相互结合,选择有利于幼儿多种感官参与的教育形式和方法,通过各种活动、游戏,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自我心理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习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为更好的实施教育工作,奠定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3、组织教师设计“心理健康活动”方案,并汇编成“心理健康活动教案集”,探索采用心理辅导方式纠正幼儿不健康心理,并促进幼儿更健康地成长。

五、家园携手,共育幼儿

家园共育幼儿,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最佳途径。由于幼儿每天往返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生活场所中,因此,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受到的教育在家庭中得不到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培养就得不到衔接,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幼儿就会出现“两面性”的倾向。这不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另外有些家长过分强调尊重孩子的个性,一味地欣赏鼓励孩子,造成幼儿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对老师纠正幼儿不良习惯的严格要求也当成不尊重孩子,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正常心理发展。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工作:

1、向家长宣传“理性”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帮助家长客服溺爱孩子的心理。

2、真诚的向家长提供有关家教方面的书刊。

3、经常性的电话联系,以最直接最简便的方式让家长们运用自如。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总结篇6

关键词:幼儿;健康教育;幼儿发展

幼儿时期是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培养幼儿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时期。只有幼儿具备了健康的身体、积极的态度、稳健的体质、良好的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能力,才说明幼儿具备了健康的身心。所以,幼儿的健康教育要以促进幼儿健康为主要目的,健康教育要做到家园同步,从而促进幼儿更加健康地发展。

一 、明确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全方位开展幼儿健康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明确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全方位地开展对幼儿的健康教育,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生活习惯方面的健康教育

教师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盥洗、作息等习惯。如引导幼儿每天早睡早起、午睡时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帮助幼儿养成有规律的生活秩序,并初步学会多种讲究卫生的技能,逐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饮食与营养方面的健康教育

“吃”是每个幼儿都喜爱的,其中“吃什么、如何吃”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注重帮助幼儿认识常见食物的名称、种类及其特点,了解不同食物富含不同的营养。教师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引导幼儿愉快、安静地进餐,帮助幼儿养成细嚼慢咽、不挑食的饮食习惯。当然,幼儿园在制订幼儿食谱时,更要认真研讨,制订出营养均衡的食谱,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的饮食。

3.自我保护方面的健康教育

对于幼儿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会幼儿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而不是由父母教师包办。在健康教育方面,幼儿自我保护方面的教育尤其重要。例如,教会幼儿认识使用水、火、电、煤气、刀等注意事项,学会应对突发事件(如台风、地震、火灾等),懂得如何避开危险场所,避免伤害他人和自己。

4.运动能力方面的健康教育

运动能力是提高幼儿身体机能,使幼儿良好发育的重要方面。教师要引导幼儿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乐意参加体育活动,并尝试在玩中有所创新,发展幼儿身体的基本活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如引导幼儿协调走、跑、跳跃的动作,主动探索、掌握各种钻、爬、攀登的方法,大胆探索多种运动器械的玩法等。

5.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经常容易被忽视。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幼儿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积极的情绪特征、良好的意志特征、对现实(包括社会、集体、他人、自己)的良好特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性教育等几方面。

二 、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各个环节,使健康教育无处不在

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教师要保教并重,教师要注重将健康教育渗透到集体活动、户外活动、午餐、午睡、离园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营造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功能,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效率。

第一,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了解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针对幼儿的年龄及生长发育规律,结合各项活动有目的地将健康教育有机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教师在带领幼儿开展户外活动的同时,可以对幼儿进行体能训练,开展以幼儿为主体的健康体能活动;在盥洗时让幼儿了解讲卫生的重要性;在绘画时,学习正确的坐姿、执笔姿势等。

第二,保育员可以结合自己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幼儿午餐、午睡、盥洗等日常生活环节协助教师做好幼儿的健康教育。比如,可以根据幼儿挑食、不爱漱口等不良健康习惯,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采取讲故事、举例子等正面引导的方法进行教育,指导幼儿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

第三,后勤人员也要为幼儿创设安全、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为幼儿健康愉快地度过每一天保驾护航。

三、运用多种途径引导家长共同关注幼儿的健康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必须与家长达成共识,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健康教育效果才能更快、更好、更巩固。首先,家长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要让家长知道什么是健康,如何做才会健康,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

第一,通过家园联系、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引领家长不断更新幼儿健康教育理念。通过多种活动,使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健康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让家长用科学的视角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关注幼儿健康教育,家园同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充分利用幼涸巴站等网络平台,向家长普及一些健康育儿常识。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可以通过网站、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向家长普及一些幼儿健康教育常识,使家园在认识上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开展良好的健康教育。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总结篇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正确的“健康”观念是指除了生理正常无病痛外,还必须心理健康。弗洛伊德也曾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儿童早期的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人格健康发展。而 3-6岁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幼儿的心理发展会直接影响着他的生理发展。从目前幼儿园的教育现状来看,许多幼儿园开始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仍是幼儿园改革中的重要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园本教育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提倡园本教育的今天,幼教工作者对幼儿教育活动的研究正朝着更深、更新、更具有特色的方向发展,一些新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在幼儿园中被广泛接受和采用。在这种形势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但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明显地存在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教育观念的落后;当前幼儿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轻心理保健的现象。事实上,不少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已远远落伍于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实施园本教育的今天仍有一些教师错误的认为幼儿教师就是带孩子,只要把孩子带好,不出事故,就行了,他们每天只关心孩子的吃、喝、拉、撒,这种重保轻教的现象严重。 虽然幼儿的地位、价值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但偏重于灌输知识、技能,习惯于对幼儿发号施令的幼儿园教师仍不乏其人。如果教师不建立起科学的教育观念并以此来引导幼儿家长,共同协调好对幼儿的教育,那么就极有可能阻碍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这对其今后一生的发展贻害无穷。因而幼儿园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正确对待幼儿的发展,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民主而又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使幼儿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使幼儿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缺乏是影响当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性问题。目前幼儿教师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但是许多幼儿园在师资建设方面,却没有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培养和配备。而且目前的教师大多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当前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学的心理课程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在实施富有园本特色的园本教育中,幼儿园应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及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创造环境。在提高幼儿教师各方面素质的同时,应加强对幼儿教师进行系统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训练,进而才能更好地促使其所面向的教育对象——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安全、温馨、健康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环境对幼儿能否健康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年龄越小的幼儿对心理环境要求比物质环境的要求更为重要。一个绿化、净化、美化的物质环境,能带给幼儿愉快的情绪;一个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和谐的班级环境,平等鼓励的师幼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使幼儿感到在安全、温馨的氛围中生活,有助于幼儿情绪安定、心情愉快。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 —— 首先是教师跟孩子精神上的接触。”也就是说,教师与幼儿心灵的沟通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如果教师身体离幼儿很近,而心却离得很远,总以冷漠的态度对待他们,幼儿得不到老师的支持和帮助,就会逐渐失去对教师的信任,不安全感就会增加;如果讽刺、挖苦、嘲笑孩子,当众损伤孩子的人格,会使孩子失去自尊;长期得不到肯定,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不会有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多站在幼儿的角度,体察他们的需要。同时,老师要善于抓住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相信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创设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教师还要利用幼儿园得天独厚的同伴群体,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视为“小皇帝”被捧着。但特殊的家庭环境和居住条件,使他们失去了很多彼此交往、协作、谦让、友爱的机会。随之而来的是孤僻、任性、依赖、唯我独尊、做事缺乏自信心。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得天独厚的同伴群体,为幼儿创设相互接纳、信任、尊重的集体生活的氛围,有助于幼儿心理品质的形成。充分利用活动与同伴游戏的机会,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从而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

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家庭是幼儿赖依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是幼儿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后备力量,任何活动的展开如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也不例外。因此,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可通过家长会或开展家访活动,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与幼儿成长的关系,指导家长如何协助老师搞好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家长早晚接送幼儿的间隙,与家长作简短交流、沟通思想、统一方法以及通过交流了解幼儿在家真实表现等等。实现家园教育同步。如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家长的密切配合,则可以使幼儿园的努力付之东流。有些家庭对其子女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所教的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在具体操作中应与家庭加强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总结篇8

【关键词】幼儿;生命安全;生命安全保护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7/08-0021-04

【作者简介】陈学群(1968-),女,四川合江人,南京市第二幼儿园园长,高级教师。

一、课题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3岁至6岁的幼儿对危险的预见性较弱,缺乏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方法。这就更显现出“幼儿园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幼儿园生命安全保护教育”一直难以有较大的进展,其原因在于:

(一)幼儿方面:此阶段的儿童活泼、好动,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对突发事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行为;(二)教师方面:从理论与观念层面上来看,教师已经关注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但教育行为尚处于萌芽状态,教育目标缺乏系统性,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上还比较单一,缺乏多元化内容和方法;(三)家长方面:这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由于对“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一旦发现幼儿被伤害,家长习惯性地归因为幼儿园的看护不当或教育失职,却不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四)幼儿园方面:更多地出于生命安全考虑,往往不得不放弃回归自然的“开放式”环境创设。

鉴于此,本课题试图揭示幼儿生命认知与行为的相关因素,将尊重生命、保护生命、促进生命成长的安全保护教育落在实践中;通过提高幼儿、家长和教师的安全保护意识和行为能力,最终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

二、课题概念界定

(一)生命:生命原本就是一个矛盾体,一个有生就有死、有健康就有疾病的矛盾体。生命具有时间性等特点。健康是生命的理想状态。

(二)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有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身心残疾人士的爱心,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

(三)生命安全保护教育: 生命保护教育在幼儿园阶段是引导幼儿热爱生命,用积极的生活态度,迎接外界环境的挑战;以生活化、游戏化为主要教育途径,培养幼儿生存能力,减少意外伤害,开拓和改善幼儿生存空间和环境,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成长。

三、理论依据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二)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他们自己的活动(外显的物体操作活动和内隐的智力活动),逐步建立分化和理解的认知结构。

(三)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课程必须能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来促进各种智能的发展,帮助教师认识到:让幼儿在自己认为可以胜任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四)2009年出版的南京师范大学顾荣芳教授《幼儿健康概念认知研究》一书指出:健康认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幼儿提高生活乃至生命质量;幼儿年龄增长是健康认知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但个体差异较为明显;健康教育应致力于健康认知向行为的转化,应重视不同年龄段教育的特殊性、幼儿安全教育的严谨周密以及家长对幼儿健康指导的科学性。

四、研究目标

(一)初步探寻幼儿生命安全认知、态度和行为的相互关系,分析小、中、大班幼儿生命安全意识和行为的特点及发展规律,形成我园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实践框架。

(二)探讨幼儿安全保护教育内容、途径、形式和生活化、游戏化的组织策略,包括对集体教学、小组活动、游戏活动、日常生活指导的研究,促进幼儿逐步形成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行为。

(三)科学引导家长对幼儿生命安全保护的认识,加强家长对幼儿安全的意识。

五、研究内容

从幼儿园管理、日常教育教学以及家园共育三个角度进行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实践研究。

六、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运用了教育观察法、行动研究法、案例法、调查法。

(一)教育观察法

本研究使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贯穿于研究的整个过程。教师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幼儿在生活、学习、游戏中的行为状态,发现幼儿安全保护教育的需要,不断调整安全保护教育内容、形式、策略,积累研究素材,获取研究信息。

(二)行动研究法

本研究使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贯穿于研究的整个过程。坚持“在行动中研究与积累,在总结中归纳和提升”的原则,不断把研究成果有机地融于课程。

(三)案例法

立足于个体幼儿教育和行为案例,从点滴入手汇集有关案例资料,探寻规律、教育策略等。

(四)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本园教师、家长以及幼儿生命保护方面的现状,同时收集相关的研究信息、资料、活动设计、经验总结等,为课题开展提供可能。

七、研究实践与探索

(一)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实施框架

1. 幼儿园管理

(1)环境管理:维护幼儿园安全舒适的环境,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不断调整、创设有利于幼儿安全的生活与学习空间。

(2)制度管理:制定出教师安全知识学习制度、教师安全行为制度、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幼儿园安全考核制度、幼儿活动安全应急预案制度、幼儿食谱制定的相关规定、食品采购招标等相关制度,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幼儿生命安全。

(3)应急管理:制订出幼儿园各种应急方案,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

2. 日常教育教学

(1)围绕饮食营养安全、身体保护、防止意外伤害、运动安全、健康心理保护五个方面构建我园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课程框架,在确立目标的基础上,体现教育内容的生活化、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环境创设的保护性、教师行为的支持性。

(2)探索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多种途径,包括对集体教学、小组活动、支持性游戏、日常生活指导的研究,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来源于幼儿需要,又融于幼儿日常教学和生活。

(3)尝试通过“健康为核心,整合其他各领域”的儿童舞台剧,宣传和演绎生命安全保护等健康行为,从形式和内容上丰富、拓展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特色。

(4)引领教师反思和建构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使得我们的行动建立在对教育对象的明晰把握上,将尊重生命、保护生命、促进生命成长的安全保护教育落实在实践中。

3. 家园共育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园地、网站宣传、咨询指导,引领家长关注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

(2)通过亲子活动、班级宣传,形成家园共育,关注幼儿安全意识和行为的养成,为提高幼儿的生存能力、保障幼儿安全、降低意外伤害奠定基础。

(二)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具体实践与行动

1. 梳理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目标

总目标: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了解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形成健康、安全的生活所需要的行为习惯和态度,提高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能力,保障生命成长安全。

以小班目标为例:(1)能辨识常见食物、主动饮水、按时进餐、保持清洁、情绪愉快,养成良好进餐和作息习惯。(2)初步认识五官等身体器官,懂得简单的保护方法,能在成人帮助下穿脱整理衣服,使用纸巾擦鼻、嘴;能配合成人接受疾病预防与治疗。(3)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些安全常识与规则,如活动室中搬椅子、上厕所,户外活动中过马路、乘坐交通工具、玩大型运动器械时能注意安全等。(4)初步形成坐、立、行的正确姿势,提高走、跑、跳、钻、爬、攀登等基本动作的能力,锻炼平衡、协调等身体机能。(5)能适应集体生活,愉快参与游戏等各种活动;喜欢教师,有自己喜欢的朋友,无心理健康问题。

2. 确立幼儿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实施要点

在教育内容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围绕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内容,采用了主题活动和健康领域教学相结合、集体活动和小组或区域活动相结合、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相结合、集体活动和自由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我们的生命安全保护教育在认知、意识和行为之间互为联系、互为促进。

(1)来源于幼儿需要,回归日常生活

我园在《生命教育调查问卷》中设置了调查项目,“你认为哪些方面对生命会产生影响?”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和家长对意外伤害的关注度最高,疾病的认识与预防位居第二。说明防止意外伤害应是幼儿园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在小班课程设有“药片娃娃的话”“安全玩滑梯”“不跟陌生人走”等安全教育内容;中班课程设置了“伤疤的故事”“逛商场”“小鬼当家”等;大班的课程专门设有“上学路上”“文具的悄悄话”“火灾来了怎么办”等,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安全认知,更重要的是在幼儿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保护生命靠自己”的种子。让幼儿学会关爱生命的同时,主动寻求适宜、有效的自救方法。

(2)注重身心并重,锻炼生命能力

将“动”引入主题教学中。身心健康的基础是身体的健康。“生命在于运动”,我园除了原有的户外运动时间以外,上下午各增加20分钟~30分钟的户外自由活动时间,并在主题中预设了以运动为主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年龄特点和接受程度安排相应的侧重点。

将“保”蕴藏在日常运动中。为增强幼儿保护意识和提高保护能力,我们在传授幼儿运动技能的同时,还强调运动中的保护,并把集体活动的内容延伸到日常运动中。 “规则用处大”“小小裁判员”,让幼儿明白规则能保护自身不受伤害,尝试自己制定日常运动中的保护规则。

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选取幼儿情绪情感的维护和监控为切入点,创立了面向家长的“心理预警牌”活动和面向幼儿的“你的心情好吗”情绪记录活动。比如:“心理预警牌”,按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将每月中幼儿情绪情感的特征倾向以及指导建议用公告的形式公布给家长,指导和提醒家长注意观察并有针对性地疏导。“你的心情好吗”,幼儿每天的心情变化可以用冷暖色和温度高低在温度计中体现,为什么开心或为什么不开心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在表格中,教师与幼儿交谈后加上注释。

(3)开展特色活动,锻炼安全能力

除了主题教学活动以外,我们开发了许多配合安全保护教育的各种活动,如“安全健康棋”和“班级健康小书”、年级“安全健康大活动”、安全演习体验活动、幼儿舞台剧活动。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安全健康棋”和“班级健康小书”活动。

(4)挖掘家长资源,实现家园共育

首先,我们充分挖掘家长社区资源,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到“消防中队”等地参观;其次,组织各种家园活动时,均需做好外出活动紧急预案;再次,幼儿园根据需要开展专题家长学校培训活动。活动形式多样,有讲座、论坛、咨询等。

3. 形成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教学流程

通过实践,我们归纳出进行安全教育的教学流程:

4. 梳理生命安全保护教育的策略方法

教师在组织安全保护教育活动时,通常在活动前、中、后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观察和发现:活动前,教师了解和发现幼儿在生命安全保护方面的需要、存在的问题。

(2)讨论和体验:活动中,在集体或小组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安全知识,以幼儿身边发生的实例给予幼儿正面示范,树立幼儿安全意识,带领幼儿体验安全行为。

(3)实践和运用:活动后,鼓励幼儿运用和体验,并及时提供个别帮助,不断巩固幼儿安全意识和逐步养成安全行为习惯。

不同年龄段的主要组织策略:

(1)小班

①游戏情境化策略:比如活动《春游装备大集结》,教师创设了一个春游的情境,幼儿扮演各种不同的春游装备。

②多感官调动策略:比如正确洗手,我们配上朗朗上口的儿歌,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强化了幼儿的印象。

③家园合作策略:把幼儿园一些做法介绍给家长,并告诉家长这样做的益处。

(2)中班

①环境渗透策略:创设适宜的环境,让幼儿自然感受健康安全生活。首先,应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如鲜艳色彩的运用、生动形象的造型等都会引起幼儿愉悦的感受;其次,要为幼儿的生活创设一定的便利条件,如幼儿使用自己的小床和床上用品,衣服最好单独放置在低矮、便于拿取的衣柜里,餐具、洗手盆等要专用,玩具有固定的存放之处等。

②感知体验策略:幼儿安全保护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选择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让幼儿自身去体验、感知危险及其处理方法,这样通过学习、探索、实践进而逐步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

③行为巩固策略:通过多种形式来巩固幼儿的健康行为尤为重要,家园的配合在行为巩固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多种形式的强化也会对行为的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④同伴合作学习策略:中班幼儿可以尝试简单的同伴合作,如模仿、互相检查等。

(3)大班

①生活随机教育策略:如针对中、大班幼儿出现的换牙现象,开展以“换牙期的牙齿保护”为内容的健康教育,让已经换牙的幼儿“现身说法”,讲述自己换牙的经历和感受,对消除其他幼儿的恐惧感具有特殊作用。

②教师身体力行策略:安全保护教育中教师身体力行的示范非常重要,教师的身体力行不仅仅是示范,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健康行为,如进餐时和幼儿共同进行,鼓励幼儿和自己一样,幼儿喝水时,教师也喝点水,带动幼儿的情绪和行动。

③小组合作策略:大班幼儿可以开始小组合作,有分工共同地完成一件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学习不再仅仅限于模仿和纠错,还包括了很多相互之间的实际学习行为。这是在小、中班都无法实现的,是大班特有的策略。

④多样化奖励策略:多样化的奖励可以是贴花、盖印章,也可以是教师的一个拥抱、小朋友之间的一次掌声、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等。

八、研究反思

本课题虽然进入结题阶段,但我们还将继续以科学求真、严谨务实的态度,完善、创新研究手段,丰富拓展研究目标和内容,进一步编辑整理学术资料,争取推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生命安全保护教育教材,以科研精神开拓进取。本课题立足于“保护”,就幼儿生命成长话题来说还处于被动状态,如何促进幼儿生命安全健康地成长,激发幼儿自护安全积极的内动力,既是新的挑战,也是我们在“十二五”中研究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 赵寄石,唐淑.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冯建军.生命化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顾荣芳.学前教育健康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4] 顾荣芳.幼儿健康概念认知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朱玉华,朱清.健康成长丛书[M].北京:科学知识出版社,2003.

上一篇:疾控中心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