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监理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0 13:04:47

大棚监理工作总结

大棚监理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棚户改造 改造原则 拆迁户安置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1.背景

为认真贯彻落实(建保【2010】10号)《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赣府厅发【2010】20号《关于加快我省城市棚户区(危旧住宅区)改造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加快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近年来,大余县依据城市总体建设规划,已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15.27万平方米,改造户数1779户,安置1447户,安置面积18.52万平方米,总投资达二亿多元。

2. 项目改造的基本原则

棚改工作难,难就难在群众的思想难通。棚户区改造工程任务重、时间长、跨度大、牵涉面广。为此,我县结合2009年遭受了“7•3”特大洪灾,需要灾后重建这一特定状况,结合旧城改造的实际,主要遵循采取以下五项原则:

2.1、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棚户区改造政策性、公益性强,必须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在政策与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实施棚户区改造。加大政府投入,加快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和棚户区居民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工矿棚户区利用单位自用土地实行职工集资合作建房。

2.2、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综合开发,组织好新建安置小区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和商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公共绿化、环保设施、无障碍设施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2.3、“棚改”与旧城改造、灾后重建相结合的原则。仿造旧城改造和灾后重建,“棚改”要以人为本,应充分尊重棚户区居民的意愿,要采取多种方式征询群众意见,在得到90%以上棚户区居民支持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棚户区改造中涉及的拆迁补偿安置,应严格执行城市房屋拆迁、评估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让群众得到实惠。

2.4、“棚改”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合理确定棚户区改造的目标任务。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安排棚户区规模大、困难群众多、住房条件更差、安全隐患更严重、群众要求迫切的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2.5、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整治、保护与改造相结合,严格界定改造范围。对可整治的旧住宅区和规划保留的建筑,主要进行房屋维修、配套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完善、环境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要重视维护城市传统风貌特色,切实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严禁大拆大建。

3. 项目改造的运作模式

3.1、商业开发改造。通过“招、拍、挂”方式确定项目开发建设业主单位,带资实施开发建设。

3.2、政府主导改造。对不具备商业开发价值的片区,按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有关政策,统筹规划建设为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而且政府还可以进行统筹规划并经过测算后宣布拆迁政策,选择回迁安置的可以事先选好面积户型,在拆迁面积以内的实行“拆一还一”,如果选择异地安置,在拿补贴的同时,还能以优惠价格购买其他保障性住房,可见政府主导改造可以给老百姓最大的帮助。

3.3、联建开发改造。按照政府“7•3”洪灾后重建政策规定,实施统一规划改造建设。

3.4、居民自愿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户型,改造自建(指“7•3”洪灾危房集中地块)。

4. 做好拆迁户安置

为规范拆迁安置,棚户区现有拆迁项目原则上以就地安置为主,货币补偿、异地安置为辅。其中,规划为住宅类的项目一般实行就地安置;规划为市政公用设施、公益设施和非住宅类的项目,主要实行货币补偿、异地安置。严格规范拆迁行为,按照《大余县城区建设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实施办法》,合理确定回迁安置房屋的户型、面积标准,给予被拆迁人合理补偿,依法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尤其加强税费优惠政策,棚户区改造费用高,地企矛盾突出,该县四大矿山涉及棚户区改造2605户,因钨矿企业关停,缺少相关清偿政策,涉及职工的各项权益都由地方承担,地方的财政压力剧增,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应当采取税费优惠政策,电力、通讯、市政公用事业等经营性收费按低限减半收取。涉及的营业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契税等严格按现行规定实行减免优惠政策。

5. 进一步加大棚改工作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执行棚改工作建设程序和标准规范。

在开发、设计、拆迁、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应当尽可能地通过招标方式选择有实力的单位参与建设,特别是近年来建筑工程质量下降,“倒楼”、“歪楼”事件频频发生,等提醒了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确保回迁安置房屋的建设质量,防止因质量问题引起纠纷。要认真执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通过组织巡查小组、建立工程质量评比和情况通报制度,定期对棚户改造项目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查处和纠正检查中出现的问题,严把质量关。

为了做好棚户区改造的监督,应当成立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或各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在明确实施主体的基础上,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棚户区改造。地方政府还可以将棚户区改造工作人员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的内容,明确实施过程中的责任单位和负责人,并建立棚户区改造监察制度。

大棚监理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塑料大棚;茶园;智能;监控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Kuntje]属于亚热带常绿植物,大多生于中国亚热带的常绿阔叶雨林和季雨林的森林群落之中,并处于森林林冠层之下,经过长期发育,形成耐荫湿、喜漫射光的生态习性[1]。

为了满足名优茶发展需要,在我国江北茶区,尤其是山东、河南等地,采用塑料大棚进行茶树栽培。塑料大棚茶园是一种用塑料薄膜覆盖茶园的设施栽培形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名优绿茶发展的需要,逐渐应用到茶树上,是冬春季温度较低,或易受“倒春寒”危害的茶区为提早名优茶开采期而经常采用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采用塑料大棚进行茶树栽培,能缩短冬季休眠时间,使茶树提前萌发,增加茶叶采摘轮次,促进新梢生长,从而提高茶叶产量。而且通过大棚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来控制茶树生长发育,还可实现在盐碱地、沙漠等非可耕地上进行生产,大幅度提高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光热资源利用率[2],从而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茶树的大棚栽培已成为江北茶区茶树栽培的基本模式之一[3]。

一般说来,茶叶鲜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于其所生长的生态环境[4]。茶园中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土壤肥力等生态环境因子的变化都会对茶叶的生长和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5]。塑料大棚属于封闭或半封闭的环境,可利用自动控制、计算机等技术调节和改善茶树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参数[6],创造茶树适宜生长的生态环境。

20世纪90年代后,无线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它在许多国民经济领域的应用研究获得迅速发展。尤其以Zigbee无线技术为主的物联网系统,使得精准农业的技术体系广泛运用于生产实践成为可能。本文根据茶树生长对环境参数的需求,研究设计了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塑料大棚茶园智能监控系统。

1 茶树生长的环境参数及控制要求

1.1 温度

茶树原属亚热带植物,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7~25℃,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造成茶叶减产,甚至绝收。大棚白天温度控制在25℃左右为宜,夜间温度不低于8℃。当大棚内气温在冬季上升到25℃、春季上升到30℃时就应通风降温,当气温下降到20℃以下时再关通风口保温;一般晴天可在上午10∶00左右开启通风口,下午3∶00左右关闭。夜间温度迅速下降时要加盖草苫子保温,必要时要进行人工加温[7]。

1.2 湿度

最有利于茶树生长的土壤含水量为70%~80%,超过90%时,土壤透气性差,不利于茶树生长。棚内的空气湿度白天为65%~75%,夜间为80%左右[8],最利于茶树生长。开启通风口降低湿度,实施喷灌增加湿度,通过地面覆盖、温度调控等措施,将空气湿度调控在最佳范围内。

1.3 光照

茶树扦插苗的光合速率、最大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均在自然光强的75%时达到最大值;叶绿素含量随光强的增加而降低,叶绿素a/b则随光强增加而增加;新生物量与最大光合速率一致,在自然光强的75%时达到最大值[9]。棚内由于立柱和拱架的遮挡,以及塑料薄膜的反射、吸收和折射等引起光照强度的减弱,棚内光强仅为棚外自然光强的50%左右,这会影响茶树叶片的光合效率,除了选择向阳的茶园和使用透光、耐老化、防污染的透明塑料薄膜外,人工补光则是改善冬季大棚光照条件最有效的办法。人工补光的方法是在晴天早晚或阴雨天用农用高压汞灯照射茶园[10]。

1.4 CO2

二氧化碳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二氧化碳不足是大棚茶园茶叶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限制因素。日出前由于夜间茶树呼吸作用、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有机物分解释放出CO2,大棚空气中CO2浓度可达0.05%~O.06%(棚外大气中CO2浓度一般为0.03%,且较稳定)。日出后,随着茶树光合作用的增强,棚内CO2浓度显著降低,若晴天不通气,CO2浓度甚至可降到100?g/mL以下,茶树几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大棚茶园施用CO2气肥,可促进越冬成叶的光合作用,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11]。

2 塑料大棚茶园无线智能监控系统

根据茶树生长环境条件和控制要求,可看出影响茶叶品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光照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因此,监控系统主要的监控参数有: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光照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这些参数是茶园监控的基本参数,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设置室外气象站(主要有室外温度、室外湿度,风向、风速,雨量和光照度)和视频监测。控制输出的设备有通风口、草苫(或棉被)、高压汞灯和CO2施肥机等。

茶园无线智能监控系统主要包括无线传感网络、远程数据传输、监控中心、无线控制输出以及控制策略五大模块。图1为茶园无线智能监控系统结构图。

2.1 无线传感网络

根据茶园的环境监测参数,无线传感网络模块主要完成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光照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视频信息的自动采集,并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无线网络迅速高效可靠地传输到总节点。

无线传感网络主要由传感器、分节点和汇聚节点组成。传感器感知茶园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湿度、光照和二氧化碳等环境信息,具有高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强、测量精度高以及响应速度快等特点。

分节点和汇聚节点采用Zigbee技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的双向无线通讯技术。主要用于距离短、功耗低且传输速率不高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以及典型的有周期性数据、间歇性数据和低反应时间数据传输的应用。具有以下特点:

(1)低功耗。2节5号干电池可支持1个节点工作6~24个月,甚至更长,这是ZigBee的突出优势。

(2)响应快。ZigBee的响应速度较快,一般从睡眠转入工作状态只需15ms(蓝牙需要3~10s),节点连接进入网络只需30ms,进一步节省了电能。

(3)网络容量大。可采用星状、树状和网状网络结构,由一个主节点管理若干子节点,最多一个主节点可管理254个子节点;同时主节点还可由上一层网络节点管理,最多可组成65000个节点的大网。

因系统采用的传感器数量少,通信距离较近,网络组建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算法相对简单,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茶园监控的需求。

2.2 远程数据传输

现场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将其发送到总节点,总节点通过GPRS网络和INTERNET对接,将数据发送至远程数据监控中心,同时监控中心发出的指令信息,也通过GPRS网络发送至控制输出的无线总节点,进而至控制设备,实现茶园环境信息的无线智能调控。

2.3 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是数据管理的核心,实现环境信息采集数据以及视频信息在工控机上的分析、处理、显示、存储与控制输出,并可进行网络。具有以下功能:

2.3.1可在线实时地连续采集和记录塑料大棚茶园监测点位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等各项参数情况,以数字、图形和图像等多种方式进行实时显示和记录存储监测信息。

2.3.2可设定各监控点位的温湿度报警限值,当出现被监控点位数据异常时可自动发出报警信号,报警方式包括:现场多媒体声光报警、网络客户端报警、手机短信息报警等。上传报警信息并进行本地及远程监测,系统可在不同的时刻通知不同的值班人员。

2.3.3智能网关提供具有信号输出协议的端口,可接通信设备进行无线传输。

2.3.4温湿度监控软件采用B/S结构,能够实时在线地显示、记录各监测点的温湿度值和曲线变化,统计温度、湿度、光照、CO2等参数的历史数据、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显示数据曲线,可以设定报警上下限,并可对硬件的部分参数进行远程设置(如:将数据采样频率由10min调整至30min)。

2.3.5只要能够成功连接互联网的任何一台电脑都可以访问数据监测中心,在线查看监控点位的温湿度变化情况,实现远程监测。系统不但能够在值班室监测,还可以随时随地非常方便地观看和监控。

2.3.6系统能够在监测中心对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实时曲线,并可以柱状图、饼状图等形式进行体现,可按Excel表格相关格式输出,并提供下载,还可以形成报表并打印。

2.3.7系统设计时预留有接口,可随时增减硬软件设备,系统只要做少量的改动即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配置。

2.4 控制输出模块

控制输出模块将分析处理的结果输出至茶园控制设备,如通风口、草苫(或棉被)、高压汞灯和CO2施肥机等,进行环境参数调节,以创造茶树适宜的生长环境。

2.5 控制策略

智能监控系统的控制对象为塑料大棚内的环境系统,其结构如图2所示。图中描述了塑料大棚环境的温度、湿度和CO2浓度等因素受外界气候的影响,塑料大棚环境与茶树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塑料大棚环境受控制作用的影响[12]。从图中可以看出塑料大棚环境控制系统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强耦合的复杂系统,受外界环境的干扰非常大。

塑料大棚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除了与系统硬件有关以外,与其控制算法有着密切关系。只有采用合理的控制策略,才能使塑料大棚环境的综合因子达到最优的控制效果,才能使塑料大棚控制系统达到智能化的水平[13]。

在控制系统中,采用PID控制算法,可以实现精细控制,使系统准确跟踪设定值,但减小超调和提高控制精度是难以两全其美的。模糊控制可充分利用现场及专家的经验, 具有响应速度快、超调小、过渡时间短等优点。比PID控制调节速度快、鲁棒性好,但模糊控制稳态精度欠佳,只能实现粗略控制。

在本控制系统中,采用PID控制算法与模糊控制相结合的分段控制策略,当误差较小时,使用PID控制算法,使系统准确跟踪设定值;当误差较大时,使用模糊控制规则确定输出,系统响应速度快,超调小,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

3 结语

茶园无线智能监控系统,运用最新微功率无线通信技术,数字化温度和湿度传感技术,可实时自动监测茶园的关键点,通过在日照塑料大棚茶园的应用,大幅度降低了人工巡查的工作量和成本,并对不安全状况提前预警,改善了茶树生长的状态,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了茶叶的色泽、口感、香气等整体品质,全面提升了茶园生产管理水平。调节了茶叶的采摘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巩雪峰,余有本,肖斌,等.不同栽培模式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叶品质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8,28(12):2485-2491.

[2] 冯明祥,王佩圣,姜瑞德.崂山茶区茶树病虫害危害记述[J].中国茶叶,2002,24(02):14-15.

[3] 陈军如.塑料大棚茶园生产技术概述[J].茶叶科学技术,2012(01):12-14.

[4] 邵长庚,尹祖贤.茶叶品质与环境条件的研究[J].茶叶通报,1999,21(04):15-17.

[5] 李春华, 王云, 唐晓波, 等.名茶品质的生态环境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06,19(05):946-948.

[6] 王世斌.塑料大棚茶园管理技术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04):754-758.

[7] 官兴丽,曾亮,罗理勇.塑料大棚茶园研究概况[J].福建茶叶,2009(04):22-24.

[8] 郑亚琴.设施园艺-北方绿色茶生产栽培管理技术要点[J].农业与技术,2005,25(02):145-146.

[9] 谷保静,常杰,曾建明,等.设施繁育茶苗适宜光照强度研究[J].茶叶科学,2006,26(01):24-30.

[10] 韩文炎,许允文,王国庆.塑料大棚茶园综合栽培技术[J].中国茶叶,1997(06):4-5.

[11] 金洁,骆耀平.茶树光合作用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技术,2002(01):1-5.

[12] 王定成.温室环境的支持向量机回归建模[J].农业机械学报,2004,35(05):106-109.

[13] 李迎霞,杜尚丰.中国温室环境智能控制算法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02):267-272.

[14] 任黎科.ZigBee技术及其在车载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5,27(05):85-88.

大棚监理工作总结篇3

一、项目背景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以感知为前提,充分利用智能嵌入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技术、遥感技术构建智能网络,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第三次信息技术大革命。物联网技术正在精准农业方面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以促进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

二、用户需求分析

1.检测作物生长环境因素:通过布放在土壤及环境中的各类传感器检测土壤及空气中的温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的含量,24小时全天候采集数据参数并实施显示在办公室系统屏幕上,实现对大棚作物种植全过程的环境状况及土地指标进行采集监控。

2.设定作物生长环境因素范围:根据种植作物的不同,系统通过屏幕提醒的方式提醒农户、技术员及其他相关管理人员,便于指导农户科学种植。

3.实现查询大棚作物环境瞬时及历史各种物理参数:用户可随时通过系统界面查看大棚环境因素各物理参数的实时及历史参数变化曲线,可以查询到报警信息的内容、频率,方便用户对作物生长过程的历史与当前数据的实时监控,实现作物成长全过程的科学管理。

4.实现大棚内的农作物视频监控。

5.在控制办公室需要一个数据终端,对现场的监测数据及视频监控信号进行察看。

6.当大棚内的相关参数超过了设定限值,从监控中心可以对现场的各种设备进行自动控制。使植物的生长环境处于一个良好的范围之内。

三、系统架构

1.现场数据采集部分

1.1现场采集的参数

现场数据采集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6种常用环境参数,这六种参数是对农作物生产影响最直接的参数。

1.2传感器的选择

1.2.1传感器供电

目前市场上传感器主要有锂电池现场供电、直流24V或12V供电、太阳能供电三种种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如果采用锂电池供电,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批量的进行电池更换,给农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及网络故障。太阳能供电因光照度不能保证且成本较高,在设施农业中不太适用。为此本次方案采用传感器直流供电方式。

1.2.2传感器通讯协议

Zigbee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速率的无线网络技术。主要用于近距离无线连接。这些传感器只需要很少的能量,以接力的方式通过无线电波将数据从一个传感器传到另一个传感器,所以它们的通信效率非常高。

1.2.3传感器的选择

考虑到农业大棚面积比较大,方案选择了性价比比较高的两种传感器。JZH-016型传感器和JZH-102型传感器和JZH-102型传感器。

1.3传感器的安装

由于大棚面积较大,需要安装两台JZH-016型传感器和一台JZH-102型传感器。安装位置如下图

1.3.1在大棚一侧储物间的控制箱内安装稳压电源给各传感器进行供电

1.3.2从各大棚的供电箱向控制箱敷设一条220VAC电缆

1.3.3在大棚主围墙一侧4米高处敷设小型PVC槽盒。从槽盒相应位置至传感器安装位置地埋敷设PVC管。

1.3.4从控制箱至各传感器敷设双绞线供电电缆

1.3.5传感器采用壁挂式安装,安装高度在1.5米,土壤湿度及温度探头安装在地下约0.1米深处,光照度探头安装在2米高处,二氧化碳传感器安装在1.8米高处。

2.数据传输部分

此部分主要负责将传感器的数据进行采集汇总并上传监控主机。

2.1数据接收

2.1.1在每个大棚控制箱内安装一个无线传感器转串口数据采集模块。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ZIGBEE协议将各传感器的无线数据进行采集汇总。并通过RS485接口将数据通过有线方式上传至监控主机。

2.1.2监控主机内安装RS485通讯接口卡,通过COM3口接收现场数据。

2.2数据传输

2.2.1从数据采集控制室的监控主机至各大棚储物间控制箱的采集模块采用地埋敷设信号采集电缆。

2.2.2在信号电缆的转弯处建小型电缆井,以便于今后的维护和电缆更换。在电缆井间敷设塑料子管以保护信号电缆。

2.2.3数据传输电缆采用屏蔽双绞线

3.现场控制部分

3.1现场需要控制的参数

3.1.1根据现场的调研,需要控制的参数有土壤的湿度、空气的温度、空气的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含量。

3.2现场控制方法

3.2.1土壤水分控制

3.2.1.1在每个大棚的水管的总进口处,安装一个DN50控制用电磁阀。

3.2.1.2从南至北横向敷设DN50 PVC管,作为灌溉水源的母管,管线采用地埋敷设。

3.2.1.3从南至北纵向均匀引出5个DN25出水口,并加装手动控制阀,用来控制出水量及灌溉区域,每个区域相对独立,不会相互影响。

3.2.1.4所有控制电缆在储物间控制箱内进行汇总后传至数据采集控制室。由控制主机进行控制。

3.2.2空气温湿度控制

3.2.2.1利用现有的大棚风机,将控制信号引至现场控制箱,由控制箱继电器来进行风机的控制。

3.2.2.2大棚现有的供暖设备如果是管道供热,在总入口处加装一电动调节阀控制开度,如果是电加热设备,将控制电缆引至控制箱内进行继电器控制。

费用清单中不包括供暖设备及材料费用。

3.2.2.3控制电缆沿电缆井敷设至数据监控中心。由控制设备进行操作。

3.2.3光照度控制

当大棚内光照度不够时,现有方法是由人工控制电动机拉动大棚卷帘进行补光。如果要进行自动控制,只需要将电机供电线路中加入断电器控制就可以,但是卷帘开度不容易控制。

3.2.4二氧化碳含量控制

3.2.4.1现场农业大棚建设时,由建设方对需要进行二氧化碳控制的大棚进行相应的设施建设和管道敷设。

3.2.4.2在每个大棚二氧化碳进口总管处安装一个电磁阀,由控制箱的继电器来进行阀门的开启和关闭。费用清单中不包括二氧化碳设备及材料费用。

3.2.5现场大棚自动加药加肥系统

对农户调好的肥料或药品自动加入水管线内,对大棚内的作物进行灌溉。

4.管理平台部分

管理平台为用户提供了友好的人机界面,平台通过与其连接的数据采集接收器接收现场所有传感器数据,并将信号通过串口传输至监控主机呈现给用户。画面提供了参数显示和报警显示功能。同时对根据监测的数据对现场各调节设备进行控制。监控软件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工控软件。数据监控中心内设置两台工控机分别负责数据采集和现场控制。

4.1数据监测

4.1.1设置一台数据采集工控机进行现场数据的采集和显示。

4.1.2将各大棚的RS485数据信号电缆在数采监控中心内汇总,接入工控机的COM3口。

4.1.3用户登陆后都可通过系统对大棚内传感器检测到的实时数据进行查看,并支持分类查看和检索的功能,针对选定的节点,系统可绘制曲线,方便用户研究数据,分析趋势变化。在查看历史数据方面软件也提供了很好的筛选功能,方便用户准确的掌握传感器数值变化,并可以用绘制曲线的方式进行趋势的研究。

4.1.4报警管理模块

在报警管理模块中,用户可以单独对某个采集器或批量对同类型的采集器进行报警的设置,内容包括数值上下限、是否开启报警功能。当有传感器超过预设的限定值时,在监控界面上会以红色对该节点进行标示,同时按照预设的报警方式进行报警。软件会对所有的报警进行记录,方便用户查看。

4.2现场控制

4.2.1由工控机对现场的各参数进行控制。

4.2.2数据监控中心的控制单元采用先进的控制单元。它通过多通道的I/O模块对现场控制箱的控制设备进行控制。同时通过RS-485接口与主机进行通讯。控制单元如下图:

4.2.3控制主机对所有需要控制的数据进行上下限设定,采集上来的数据与限值进行比较。对于超过限值的参数控制主机自动通过RS485接口驱动控制单元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

4.2.4控制主机的控制界面有手动和自动调节切换,当用户需要手动进行现场调整时,可以进行切换。

4.2.5现场控制箱

现场控制箱安装在每个大棚的储物间内,控制主机通过控制箱对大棚内的设备进行操作。

现场控制箱通过电缆与监控中心的控制单元进行连接。

控制箱内安装与控制单元相匹配的继电器,交流接触器和稳压电源等设备。

5.数据共享及远程监控

5.1在经理办公室内设置一台终端电脑,通过大屏幕对现场的监测数据和视频信号进行显示。从经理办公室至监控中心敷设一条光纤进行数据传递。

5.2在监控中心的数据采集主机上安装一台小型无线上网卡,实现计算机与互联网的连接。在外网的用户通过登陆网站实现大棚实时数据的浏览。

四、系统特点

本系统数据采集网络结构采用有线采集加无线传输的方式实现,数据参数传输到办公室系统平台综合管理。系统网络布线施工量小、维护成本低;超低功耗、绿色环保、无辐射等特性,可自动组网、网络连接可视,全天候稳定运行,无需人工干涉;所有的采集器安装简便,即插即用,可以任意改变安装位置,不受线缆的束缚;良好的网络扩展能力,同一网络中可支持几百个采集器和控制器,系统可扩展;且功能强大,系统稳定可靠。

五、效果分析

1.系统采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网络传输采用有线采集加无线传输的方式实现,系统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较低,使改技术在农业大棚智能环境监测及精准农业管理的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2.系统可实现对大棚作物生长环境因素的的实时监控,实现大棚种植由“经验”种植到“数据”种植的跨越式提升;打破了以往的传统种植管理模式,使人从农业生产中得到了一定的解放,极大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3.该系统平台的建成不仅能完成农业大棚现场数据的采集监测,还实现了作物生长环境的自动控制,对各类参量进行自动调节,从而实现对农业大棚环境参数的智能化感知、智能化控制。系统可扩容,可升级。

4.该项目符合滨海新区“数字”农业、“精准”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可以得到相关的政策支持。该项目具有很大的社会示范效应,对提高用户知名度和农业品牌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效益明显。

大棚监理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松散岩石;超前小导管;大管棚;支护;比选

1工程概况

木槽岩隧道是恩施大峡谷旅游公路控制性工程,穿越大巴山向南延伸的中山区,沿线地形复杂,所经之处起伏较大,地势陡峭,相对高差达200m。在沟壑、路坎、陡壁处基岩出露较广,隧道地区大部分覆土0.5~2.5m,植被茂密,自然坡度一般15°~35°。隧道进口自然坡度45°~75°之间,距进口不远处即为悬崖。隧道进口里程K20+460,隧道出口里程K21+545,全长1085m。隧道进口段上覆地层为第四系坡残积土层,由山前滑坡坡积、崩积物及坡面洪流形成的洪积物组成,有溶洞,地下水不发育,围岩级别Ⅴ级,主要成分为岩屑、砂砾、角砾、粘土等。从开挖的边坡、仰坡土层中发现,内含大块孤石较多,土层松散、潮湿。此段属于严重左偏压地段,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1]。木槽岩隧道入口原设计在开挖过程中采取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

2方案变更的提出

2.1第一次方案变更———清除坡顶危岩并延长明洞

施工单位进场后,开始按设计要求对洞顶边仰坡进行刷坡施工,表层剥离后发现洞顶围岩较差、岩石破碎严重,并有多处溶洞,从表面看溶洞直径在1m左右,深度未知,现场地质情况与原勘察结果发生较大变化[2]。因此施工单位邀请设计、监理、监控量测及业主单位进行现场踏勘,并由监理方组织召开了现场会议,会议决定将洞顶松散岩石全部清除,并将明洞延长至K20+500处,维持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的方式[3],施工方案见图1。

2.2第二次方案变更———管棚进洞方案的提出

施工单位按照第一次变更方案实施过程中发现,洞顶山体坡度大,部位狭窄,爆破后的岩石只能用人工进行清理,清除难度大。经过近半个月的施工,进度缓慢,效果不佳,如继续按清除方案进行实施,质量、进度、工期以及安全均难以保证。为尽量减少对现有植被的破坏、避免隧道顶落石对山下过往车辆及行人的安全威胁,施工单位再次邀请设计、监理、监控量测及业主等参建单位进行现场踏勘,并组织有关专家召开了第二次专题会议,会议研究认为,明洞延长至K20+500是合适的,按清除松散岩体方案执行难度大、工期长、安全难以保证,而且对环境破坏大,建议采用管棚支护进洞,但会议要求施工单位对管棚方案与清除松散危岩后配合超前小导管注浆方案进行综合对比论证,以便最终确定进洞方案。

3管棚方案与清除松散岩体后配合超前小导管注浆方案对比分析

3.1质量对比分析

原设计为超前小导管注浆。按第一次方案变更的会议精神,将洞顶堆积岩体(K20+500~K20+518)全部清除。因进洞口处岩石破碎严重,从表面看洞顶的岩石(K20+500~K20+518段)与山体之间有约30cm的土夹层,与山体未连成整体,如采用超前小导管,因小导管受施工工艺和机械限制,长度一般在5m左右,注浆压力较小,而且注浆分段进行,水泥浆浸入岩石的深度有限,固结的整体性较差。如采用大管棚方案,因大管棚成孔深度大,最深可超过40m(该项目预估30m),注浆压力大,水泥浆浸入岩隙的范围大,一次完成注浆,可以形成很好的整体性,对破碎岩石的固结效果好,充分发挥周边岩体的作用,与新奥法设计原理一致,有利于顺利进洞,而且可以提高隧道明洞段的耐久性。从质量上讲大管棚明显优于超前小导管[4]。

3.2安全对比分析

按第一次会议确定的方案施工,需将洞顶仰坡部分(K20+500~K20+518)的松散岩体全部清除,因该部分岩体有效施工部位狭窄,坡度大(最大坡度约为75°),没有足够的工作面,属复杂的高空、高边坡作业,在此处进行钻孔、爆破、清除爆破后的岩石等工作难度大,工作人员必须系安全绳方可进行施工作业;清理的岩石只能任其自由下落,极易落至山下(洞口下方约300m有高岭土公司正在施工)造成落石伤人;在进行爆破时,因岩体破碎严重,爆破参数难以控制,炸药单耗太低达不到爆破效果,单耗过高又容易形成爆破飞石,给山下的施工单位及附近的居民造成伤害;在进暗洞的施工过程中,原方案的超前小导管的可靠性没有大管棚保障性高,较易发生洞顶坍塌等安全事故。总之,如采用第一次会议拟定的方案,施工安全隐患极大。如采用大管棚方案,不用全部清除洞顶的堆积岩体,只需对明洞末端两侧进行少量的松散岩石刷坡后,对仰坡直接进行挂网锚喷处理;对明洞与暗洞交界面K20+500台阶处的石碴用机械转至路基上,然后再用装载机装车、汽车运至弃土场,减少高空、高边坡作业的时间,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3.3工期对比分析

如采用全部清除洞顶松散岩石的方案,工效过低,耗时较长。该处剩余总方量约4100m3,全部用人工清至洞顶高程约需耗时70d。清除方案受天气影响大,一旦下雨因安全无法保障只能停工;清除后超前小导管进洞方案,因安全保障性低,不能采用全断面开挖,只能采用台阶法或预留核心土法进行洞身开挖,每天进尺只能保证1m左右,则K20+500~K20+525明暗交接段的施工时间大约需30d。采用清除松散岩石方案开挖至K20+525桩号(大管棚方案末端达的桩号)所需的总时间约100d。如采用大管棚进洞方案只需先用机械清除K20+500台阶处的石碴,然后直接进行大管棚施工,大管棚施工时因占地面积小,可在施工部位搭设防雨棚,受天气影响因素相对较小,整个施工过程包括石碴清理、套拱浇筑、造孔、顶管、注浆并开挖至K20+525,预计包括明暗洞交界处孤石清理、支护和管棚加工25d,套拱施工5d,钻孔、管棚安装、注浆、开挖35d,所需时间为65d。对比可知,如采用大管棚方案可提前工期35d以上,进度明显加快。

3.4环境保护对比分析

采用清理松散岩石方案,总方量大约为4100m3,如全部开挖,对现有植被破坏严重,开挖后形成陡峭的山体(近乎悬崖),没有坡面过渡段,洞顶视觉效果差。开挖的弃碴需占用800m2(折合为1.2亩)的平地(堆积高度按5m计),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不利于耕地保护。采用大管棚方案,弃渣大大减少,有利于保护环境。3.5经济对比分析K20+500~K20+525采用清除松散岩体后,采取超前小导管的支护措施费用,包含孤石开挖、C20喷射混凝土、钢筋网、超前小导管、φ22砂浆锚杆、洞顶碎石回填、弃渣场征地等,费用合计约80.4万元。采用大管棚的支护措施费用,包括套拱C25砼、套拱孔口管、大管棚、注浆、钢筋笼、φ22砂浆锚杆、C20喷射混凝土、钢筋网、机械设备进出场费等,合计约92.8万元。采取大管棚方案需要增加造价约12.4万元。3.6方案的确定通过以上两个方案的对比分析可知,如采用大管棚方案,在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方面均比清除洞顶松散岩体后进洞的方案更优,进度也可大幅加快。大管棚比清除方案加快的绝对时间为35d,相对时间为35/500=7%(500d为原计划隧道施工总工期)。采用大管棚方案需要增加一部分费用,增加的费用绝对额为12.4万元,相对于隧道造价的比值为12.4万元/3000万元=0.41%(3000万元为隧道概算金额),通过对比可知费用增加幅度远远小于工期提前的幅度,同时有质量、安全方面的保障,还可最大限度地保护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保证顺利进洞和施工安全,经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对比论证,决定采用大管棚支护方案,以便尽快通过明暗交界地质破碎带。

4进洞施工顺序与管棚施工

4.1施工顺序

为确保施工安全,进洞采取侧导坑方式开挖,缩小相关节段长度。开挖在预支护长管棚及注浆完成并达到强度后进行,主要施工顺序为[5]:1)左侧导坑开挖;2)左侧初期支护(含侧导坑、仰拱初期支护);3)右侧上导坑开挖;4)右侧上导坑初期支护;5)右侧下导坑开挖;6)右侧下导坑初期支护(含仰拱初期支护);7)仰拱衬砌;8)二次衬砌。

4.2管棚施工

管棚规格采取热轧无缝钢管,外径108mm,壁厚6mm,节长3m和6m;外插倾角1.5°,可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范围在1°~5°之间[6]。注浆材料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水灰比1∶1,注浆压力0.5~1.0MPa,浆液扩散半径不小于0.5m。洞口明暗挖交接段开挖时,挖至拱顶轮廓线下50cm左右,拱顶即作为套拱施工和钻机架设的平台,大管棚布置见图2。管棚施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套拱施工———搭设平台———钻机就位———钻孔施工———钻杆分节退出———清孔———管棚下管———移动钻机———注浆机准备———注浆———退机———拆除平台———管棚施工结束。

5结语

通过参建各方共同努力,加强施工中的质量检查、监控量测,木槽岩隧道大管棚进洞施工顺利完成,保证了工期、质量、安全、环保,实现了预期通车目标。实践证明,在地质、地形复杂情况下,进洞支护方案比选是必要的,设计、施工人员应充分开展现场调查,全面了解工程现状,尽量减少坡顶岩石扰动,确保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胡彪,王礼鹏,杨佳兴,等.隧道偏压进洞施工技术[J].公路,2018,10(10):187-190.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JTG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王海明,周硕.老鹰山隧道穿越浅埋破碎带施工技术[J].公路,2018,10(10):163-165.

[4]章万节.软岩隧道初期支护方案的改进及数值计算[J].中国水运,2015,10(10):261-263.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JTG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JTGTF6—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大棚监理工作总结篇5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全区棚户区改造应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综合改造”的工作原则,建立部门联动、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分类实施的工作机制。区棚改办和各街道办事处按照各自职能定位,坚持统一指挥、统一政策、统一操作,建立区棚改办统筹指导、各街道办事处实施的棚户区改造工作模式。具体由区棚改办负责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统筹、运营、指导、协调、管理、监督及手续办理等工作,由街道办事处负责项目摸底、宣传动员、征收搬迁、维稳、回迁安置、工程项目管理等工作,全面加快推进全区棚户区改造工作步伐。

二、组织机构和会议制度

为进一步增强棚户区改造工作决策的科学性,加强和完善区棚改办总工办职能,主要负责全区棚户区改造法规业务技术培训,改造规划计划、项目包装、工作方案、技术设计、建设用地、投资收益和合同协议的组织会审,指导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法规性、政策性、操作性和技术性难题。同时,建立健全棚户区改造“三审两会”、分级决策的工作机制。“三审”即棚改项目所在街道负责人初审、区棚改办负责人审核、区政府领导审批,“两会”即由总工办会议、区棚改办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各有关街道办事处也要制订相应的制度,确保全区棚改组织领导工作管理有序、协调运行。

三、职责任务

(一)区棚改办的职责任务

1.研究全区棚户区改造工作总体规划、年度计划,确保棚户区改造工作符合城市规划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2.对棚户区改造的各类技术指标和技术规范进行统一把关;做好市级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指导各街道办事处和相关单位开展棚户区改造工作。

3.负责组织棚户区改造的招商工作,指导各街道办事处开展改造合同的谈判工作。

4.负责棚户区改造方案的论证和初审工作;协调解决审批手续办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5.督促、指导各街道办事处和项目单位加强棚户区改造项目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6.负责全区棚户区改造的督促落实工作;抓好棚户区改造后建设工程和项目建成后的相关管理工作。

7.承担区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8.负责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各街道办事处的职责任务

1.为辖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主体;在区棚改办的指导下,组织实施辖区企业、居民棚户区改造工作。

2.负责本辖区内棚户区改造项目摸底调查、项目包装、计划报批、方案编制、征收补偿、回迁安置、工程项目管理等具体实施工作。

3.对辖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工地实行属地管理,受相关部门委托开展监督检查,督促项目单位文明施工,安全生产。

4.负责辖区棚户区改造维稳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工作。

5.负责区棚改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大兴新区企业搬迁和城中村改造办、土门改造办、区大明宫改造办的职责任务

分别按照各自职责指导相关街道办事处做好区域范围内相关棚户区改造工作。

四、相关要求

(一)区棚改办和各街道办事处要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整体要求,全区参与棚户区改造的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振奋精神,不断增强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转变作风,深入一线,扎实细致地开展工作,全力以赴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顺利实施。

(二)区棚改办和各街道办事处要抓住我区建立棚户区改造运行机制的机遇,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和作用,切实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全面完成各项改造任务。

大棚监理工作总结篇6

棚改建设成本控制

一、项目背景

棚改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棚户区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近年来政府一直督促、加快棚改工程的建设,尤其政府在当前阶段多次提出加快棚户区改造建设,但如何控制棚改工程的建设成本,一直是棚改管理部门深切关注的问题。棚改工程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政府的补贴;二是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投入;三是棚改居民缴纳的住房资金。棚改住房的房价要远低于市场价格,其主要对象是低收入的棚户区居民,棚改住房是为了满足这些居民最基本的住房需求,因此棚改住房的建设资金只能满足施工企业的基本建设成本,只允许微利存在。但是在棚改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会造成棚改建设成本的提高,甚至超出工程概算,这就容导致成两个负面后果:一是建设成本增加,则相对应居民缴纳的房款会增加,因为国家和政府的资金投入是按比例固定投入的,建设成本的提高会增加低收入居民的购房负担,甚至会造成棚改居民因房价过高,而买不起棚改住房,引发社会问题;二是建设成本的提高,压缩了施工企业本来就不大的利润空间,施工企业为了获得一定的利润,易偷工减料,以次代好,导致棚改住房的质量下降,使棚改居民对棚改工程失去信任,造成消极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棚改工程建设成本的控制,就成为棚改工程的重中之重。控制好建设成本,充分利用棚改资金,既节约各方建设资金的投入,又可保证棚改住房的质量,确实做到民心工程成为利民工程,促进社会和谐。

二、棚改工程建设成本控制策略

㈠项目实施前建设成本的控制策略

项目实施前建设成本的控制是建设成本控制的主要阶段。项目实施前期工作如果做的比较细致、科学、合理,就可以避免后期产生不必要的费用,避免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进行反复变更、签证,防患于未然,达到节约建设资金、控制建设成本的目的,在这个阶段可采用以下四种策略。

1、科学规划、优化设计方案

棚改小区的规划以及住宅楼的设计方案,均应进行召集专家进行论证,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不断优化,使方案设计达到科学、合理、因地制宜。从建设成本控制的角度,规划和设计方案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

②满足棚改小区基本生活需要,规划、设计应立足当前的平均水平,不能过于超前;

③严格控制住宅楼、室外工程及配套设施的建设标准,不能超过概算指标;

④住宅楼的设计方案,应综合各种因素,科学划分功能空间,避免隔墙过多,空间狭长的情况出现;

⑤合理布置室外管线,缩短管线的长度,各种管沟应尽可能合并利用;

⑥各种配套公共建筑如:物业用房、商铺、幼儿园等,应合理确定建筑面积,避免超标;

⑦优化结构设计,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降低钢筋、混凝土等量大且价高材料的用量;

⑧对施工方案进行分析、对比,采取合理的结构施工方案,降低施工成本。

2、深入调研建筑市场

建筑市场调研工作主要包括搜集量大价高建材的价格、人工工资以及主要建筑机械台班的费用。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在建设成本的控制中主要有以下作用。

①可确定合理的建筑单价,在招标中,可以较准确的确定拦标价或标底;

②为后期工程结算价格调差工作积累原始、可靠的价格信息资料,避免结算被动;

③在招投标前,可以编制比较符合当前建筑市场实际情况的预算,为招标工作的科学执行,提供有利的保障;

④根据调研的价格信息资料,可判断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中,是否低于成本报价,进行恶意竞争。

3、规范招标程序

招标程序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杜绝不良现象的发生,避免滋生腐败,转增建设成本。在规范招标程序方面应采取以下策略。

①应坚持公开招标,避免邀请招标及商务谈判,这样有利于竞争,降低施工企业投标报价;

②严格按照招标程序进行招标,建立第三方监督机制,避免招标过程中违规现象的发生;

③对投标单位进行严格保密,避免施工企业串标、围标、陪标等违规现象的发生;

④科学制定招标文件,避免高价中标,同时也要避免低于成本价中标;

⑤招标文件商务标的编制应采用工程量清单模式,尽量不采用定额计价方式,这样有利于项目总价及单价的控制。

4、重视施工合同的签订

施工合同签订是控制建设成本的最要手段之一。施工合同签订的是否科学、明晰、合理,关系到后期结算是否顺利。重视签订施工合同,防患于未然,避免与施工企业扯皮,给结算工作造成困难。施工合同签订可采取以下策略。

①最好采用固定总价合同,这种合同模式有利于总成本的控制;

②施工合同中的工程内容应明确,如:±0.000的界定,室内管线伸出住宅楼的长度等;

③相关的责任及义务应明晰,尤其是关于索赔、奖惩条款,避免字眼模糊,语句出现歧义;

④关于调差条款,应明确调差材料的种类及材料的调差范围,避免结算中调差材料种类过多,增加建设成本,造成成本控制的不可预见和不可控制性。

㈡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成本的控制策略

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建设成本控制,主要依靠建设过程中的工程管理来实现,这个阶段的控制主要是针对施工过程中具体的管理行为而言,主要采用以下三种策略。

1、规范施工管理,合理签证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设计前不可预知的一些因素,如:遇到个别部位存在特殊地基土质;对地下一些未探知的城市管线进行处理;使用功能的临时变更等。在项目实施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签证,但如何进行科学管理,进行合理签证,是值得管理者斟酌的。针对合理签证可考虑采用以下策略。

①设计前做好各项勘查,调研工作,尽可能减少签证的数量;

②施工过程中,若进行设计变更,则应区别对待,对于变更后,费用增加明显,且对使用功能或安全影响不大的,原则上应不予变更,对于变更后,费用增加不太大,而使用功能明显提升的,应给予设计变更;

③管理人员在进行签证时,应在明确签证是否属于费用增加签证,这样可以避免结算时与施工企业进行扯皮,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熟悉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去区分哪些签证是属于技术签证,哪些是属于费用签证;

④签证应规范,该签字盖章的个人和单位,必须签字盖章,对于签字盖章不全的签证应不予认可。

2、准确确定施工形象进度,严控进度款的拨付

棚改项目一般建设周期都超过一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然涉及到进度款的拨付问题。进度款的拨付有特定的计算公式,一般把主要材料的比重,预付款及质保金考虑在内,是根据项目的形象进度进行拨付的。进度款的拨付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成本控制的重要一环,也是合理管理施工企业的重要手段。进度款拨付的少,将会影响项目的实施进度,如果进度款拨付超标,将会造成缺乏对施工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甚至个别信誉差的施工企业,携款消失,留下烂尾工程,给棚改工程的实施造成障碍,因此进度款的拨付必须进行严控。

①确定责任心、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员,对进度款进行拨付;

②进度款在拨付的过程中,应严格财务程序,规范操作,且必须设置严格的审批和监督机制;

③进度款拨付的依据是工程的形象进度,拨付进度款的负责人,必须深入施工现场对形象进度进行核查,准确描述工程的实际形象进度,为进度款的拨付提供可靠的依据;

④定期对各施工企业进度款的拨付进行汇总,与施工合同进行比照,核查进度款拨付是否有超标现象;

⑤建立详细的进度款拨付资料,每一个施工企业进度款的拨付应有详细的资料记载,如:拨付的金额,时间,剩余工程款金额等;

⑥进度款的拨付应严格财务制度,对于违规及手续不全的进度款,应不予拨付。

3、科学制定施工方案,减少工程费用的支出

棚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费用支出的项目繁多,如:各种建设手续的审批费用,工农关系费用等,但更多费用支出是处理不可预见因素引起的合同外支出费用。这些不可预见的因素包括地基加固处理,设计变更,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不可抗力引起的施工增加费等。这些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不同的施工方案增加的工程费用有时候出入较大,如:地基加固处理,可采用换土,桩基两种加固方案,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如果软弱土层的厚度不大,采用换土方案较为经济,而若软弱土层厚度较大,则采用桩基较为经济。因此对于制定不可预见因素处理施工方案时,集设计、监理、施工等专业人员,进行方案分析、比较、论证,确定科学的施工方案,既保证施工质量,又减少合同外费用的支出。

㈢项目结算过程中的建设成本控制策略

在项目的结算过程中,是控制建设成本的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后的一关,因此棚改工程建设成本的控制,必须重视后期的结算工作。

1、规范结算程序,严把手续关

①结算资料必须符合结算要求,对于资料欠缺,不符合结算要求的工程,一律不予结算;

②结算手续必须完善,签字盖章不全的资料不能进入结算依据;

③严格按照施工合同及招标文件进行结算,尤其是关于索赔和调差条款,必须严格按照合同执行;

④剔除不合理的施工签证,对于属于施工企业的技术措施签证,不进行费用增加。

2、明确结算计价方式,合理调差

目前全国已经统一实行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因此在结算中应采用清单计价模式,但合理调差,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容易引起歧义、扯皮,若处理不当,则会增加费用支出,提高建设成本。合理调差可考虑采取以下策略。

①严格审核施工单位的结算文件,剔除不在调差范围内的材料种类,如:合同中规定对建筑主材进行调整,则对于不属于主材范围内的材料调差应不予认可;

②调差材料的时间段要确定明确,且当期材料的信息价参考依据须确定,对于特殊材料或者设备,则必须有棚改管理各方签订的认价手续,方作为结算依据;

③有些材料属于可调差材料,但若没有超出合同规定的价格浮动范围,则应不予调差,而在审核施工企业结算文件时,应重点审查调负差的材料是否出现在结算文件中。

3、建立结算监督机制,多重审核

结算阶段是最容易增加建设成本的阶段,结算机制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棚改项目是否会产生不必要的建设成本,因此为了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则必须建立结算监督机制,进行多重结算审核,如:结算可委托造价服务中介公司审核,但甲方必须有专门人员进行核查、监督;或者可委托两家造价服务中介进行结算,互相监督、制约。这样就减少不必要建设成本出现的概率。

4、及时结算,减少开支

在项目竣工验收完毕后,棚改管理部门应督促施工企业按时提供结算资料,及时进行结算。结算工作完成基本代表棚改项目的结束,这样可以及时撤销棚改管理部门,减少办公费用及棚改管理费用的开支。

三、结论

大棚监理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 蔬菜大棚; 环境监控; ZigBee; 无线监测

中图分类号: TN911?34; 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5)12?0051?04

0 引 言

大棚蔬菜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很高,如何利用智能无线控制技术对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等条件进行实时监控,是现代农业向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1]。传统监控方式一般采用离线的现场环境参数检测设备来实现大棚环境的监测,很难做到实时和在线监测,普遍存在缺乏灵活性、准确性较低,速度慢等问题[2?5]。因此,本文依照物联网3层结构,采用 ZigBee无线传输技术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使用传感器技术设计信息采集设备,利用嵌入式微处理器 LPC2103 设计显示终端,设计了一种蔬菜大棚智能无线监控系统。本系统通过将信息采集设备结合嵌入式设计,保证数据实时性,降低了系统功耗。通过可移动监测终端的设计,方便了管理人员随时查看监测数据。具有可靠性高、可扩展性强、方便操作等特点,大大提高了蔬菜种植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系统主要包括3个模块:信息采控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控制终端模块。采用主从式无线监控原理,在棚内布置多个监测节点,实时采集环境参数,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递给分节点,由分节点进行记录显示并通过ZigBee无线网络传到大棚主节点[6],经过数据对比分析后发送给控制终端模块。

其中,信息采控模块由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组成,通过无线传感网进行采集信息的上传和控制指令的下达,传感器节点负责对棚内土壤和空气的温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等数据进行采集,微处理器负责执行控制指令对卷帘电机、浇灌设备、通风设备和照明设备等调控设施控制阀门进行相应启动。数据传输模块包括无线传感网络、路由器节点和协调器节点[7]。控制终端模块包括PC控制终端和嵌入式手持监测终端。监控系统硬件结构如图1所示。

基于高性价比原则,无线传输采用Chipcon公司的CC2430的32 kB版本的ZigBee模块,该模块低功耗、低成本、处理速度快,内部具有工作电压监测和温度感知功能,适用于多种开发平台[8?9]。

传感器也是耗能单元[10],为降低系统功耗,根据不同传感器特征进行了相应选择。光照强度传感器,选用特性参数以真实太阳光做为参考,可降低光源对传感器采集产生影响的HA2003 高精度的传感器模块[11]。湿度传感器采用体积小,可浸没、抗干扰能力强、可进行露点测试的DWS?S8模块[12?14]。CO2浓度传感器采用BMG?CO2?NDIR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采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

2 系统硬件设计

2.1 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硬件设计

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包括负责信息采集、测量环境参数和无线发送的终端节点;负责转发网络信息、完成信息传输的路由器节点;负责收集信息、传送信息、控制网络的协调器节点。

终端节点设计如图2所示,其中传感器模块由包括温度、湿度、光照、CO2传感器构成的一组传感器和驱动电路组成。只需在 CC2430 微处理器的 32(RF_P)管脚和34(RF_N)管脚接震荡电路即可实现信息的无线收发[15]。

路由器节点设计如图3所示,其硬件结构与终端节点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为了实现路由转发功能,其加入了路由表功能程序。

协调器节点设计如图4所示。其中按键模块中有4个功能键,用以完成新建网络、允许绑定、关闭网络和复位功能,同时为确保功能键软件和硬件的独立性,除复位键连接微处理器的复位引脚外,其他3个功能键分别占用处理器的一个I/O端口。报警器电路由一个三极管和一个蜂鸣器组成。显示模块使用LCD12864 液晶显示屏,该屏具有带字库、便于操作、可交互性强等特点。电源模块为保证向CC2430处理器和LCD12864 液晶显示屏提供稳定电压,设计加入了稳压器芯片78M05,起到过热过流关断保护功能。

2.2 监测终端硬件设计

为方便工作人员随时查看监测数据,在监测终端开发时,除完成PC终端的硬件设计外,还重点进行了嵌入式手持监测终端的设计。嵌入式手持监测终端主要由32位ARM7系列的LPC2103 微处理器、负责人机交互的按键电路、负责数据显示和界面操作的液晶显示屏、负责与传感器节点进行无线通信,获得采集参数数据的CC2430通信单元和负责为微处理器提供实时时钟信号的晶振电路5个部分组成。手持终端的硬件结构如图5所示。

按键电路有3个功能键,分别是选择、确认和复位,通过占用LPC2103微处理器的相应I/O端口实现。电源电路负责为CC2430通信单元和LPC2103主控制器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可通过USB电源或安装4节干电池2种形式进行供电CC2430通信单元通过内部串口 UART 完成与LPC2103微处理器间的信息交互,采用异步串行通信协议完成传输过程,其内部通信结构见图6。

3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采用 IAR 软件开发环境对无线传感网中各个节点程序进行开发,采用ADS1.2开发环境完成嵌入式手持监测终端LPC2103主控制器中的程序开发。

3.1 网络节点设备软件设计

网络节点的设计主要包括终端节点、路由器节点和协调器节点。终端节点的工作流程主要为打开电源初始化硬件设备、搜索网络、请求加入网络、加入网络和上传信息至网络;协调器节点的工作流程主要为初始化硬件、新建网络、允许设备绑定和数据上传,路由器节点的工作流程主要为接收协调器指令、连接终端节点、上传数据、发送采集数据至协调器节点。

3.2 传感器节点软件设计

温度传感器与微处理器间是串行通行方式,为了确保正确读取数据,其代码编写通常采用C语言和汇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的控制命令为温度转换、读暂存器、写暂存器和复制暂存器[16]。

传感器节点的代码设计为:启动温度传感器,写入命令数据44H,开始温度数据的输出;读暂存器9位二进制数据,通过写入数据 BEH 到读暂存器来实现;寄存器TH、TL 写入一个寄存器中的数据4EH;CPU获得供电信号,设置电源的工作方式。

3.3 监测终端程序设计

这里重点对嵌入式无线手持终端的按键程序、显示程序和通信程序设计进行介绍。

按键程序主要实现主控制器 LPC2103 对复位、选择、确认3个功能按键的识别和对应函数的设计。

通信程序主要通过串口方式实现芯片间的数据交互[17],代码设计为:设置嵌入式主控制器 LPC2103 中串口 UART1 的波特率、奇偶校验、停止位等规则,完成串口初始化;程序进入读取状态;将读到的数据转化为 ASCII 码;调用显示函数进行数据显示。

显示程序的代码设计为:读取 DB7 数据端的高低电平状态,测试数据线是否处于忙状态;设置输入数据类型;设置液晶屏的引脚 EN选择端口的使能状态;关闭使能端。核心代码如下:

4 温度控制算法设计

现代农业种植中,为增产高效,蔬菜大棚的面积日渐增大。对棚内温度的控制主要通过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各个卷帘设备实现,所以卷帘的控制策略将直接影响到棚内温度的调控。为确保棚内温度均匀分布,设计一套温度控制算法很有必要。设将大棚分为16个区域,每个区域对应一个温度值,温度分布区域如图7所示。

5 结 语

本文设计的蔬菜大棚环境监控系统实现了对棚内环境参数的实时采集和无线调控,系统通过采用ZigBee 技术构建无线传感网和不同型号传感器节点完成采集,从而达到保证系统的低功耗、低成本和高性能的目的。为卷帘设备控制温度设计了相应算法以确保棚内各区域温度分布的均匀性。采用嵌入式微处理器LPC2103 结合无线通信芯片 CC2430 设计出了嵌入式手持终端,与传统的 PC 监测终端相结合共同完成数据的实时显示。具有组网简单,使用方便,易于维护扩展等特点,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有线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安国民,徐世艳,赵华春.国外设施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化农业,2004,12(5):34?36.

[2] 蔡镔,马玉芳,邱秀荣,等.面向智能农业的物联网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4):337?338.

[3] 马国美,宋仲康.基于 DSP 的智能大棚系统的设计[J].仪表技术,2011,21(8):36?37.

[4] 陈一飞.农业复杂大系统的智能控制与农业物联网关系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12(2):8?11.

[5] 高翔,齐新丹,李骅.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453?3454.

[6] 马玉泉,卢卫娜,蔺志鹏.主从分布式温室环境参数测控系统[J].农机化研究,2011(3):84?86.

[7] 康鸿雁.基于 GSM 短消息的农业大棚信息采集系统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526?2527.

[8] 李文仲,段朝玉.ZigBee 2006无线网络与无线定位实战[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9] 翟雷,刘盛德,胡咸斌.ZigBee 技术及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10] 程元,鄢楚平,雷昕,等.基于低能耗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硬件设计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29(24):6221?6222.

[11] 袁少博,杨诚,花梅.无线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J].信息通信,2011(5):40?42.

[12] 张西红.无线传感器网技术及其军事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13] 张小斌,郑可锋,张建成,等.无线传感网在浙江设施农业大棚中的应用探讨[J].浙江农业学报,2011,23(2):400?402.

[14] 张小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大棚监控系统研究[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14.

[15] 吴新生.基于3G和ZigBee的蔬菜大棚远程无线监控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3(5):124?127.

[16] 王军,孙建程,曾静.基于ZigBee的蔬菜大棚无线监控系统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3,34(3):1126?1129.

大棚监理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住房保障

Abstract:This article takes Changsha Kaifu district shantytown transformation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laggard factory and mine industry there, the difficulty of migration and the second housing problems of them,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bout to strengthen leadership and responsibility, to conform resource and plan as a whole, and to strengthen house safeguard for migrations,etc.

Key words:shantytown; transformation; house safeguard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8-0123-02

1开福区棚户区现状及棚改做法

1.1现状

开福区辖区面积186km2,是长沙市内五区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其旧城区改造工作量大、任务重。最近的棚户区普查结果显示,开福区二环线以内的棚屋面积将近420万m2,占全市1/2多。单就原来市政府规定的开福区棚户区范围,即芙蓉路以西、湘江大道以东、五一路以北、新河三角洲以南,棚屋面积高达165万m2,主要为通泰街街道、湘雅路街道、望麓园街道和新河街道所辖范围。这些棚户区房屋破损严重,违法建设泛滥,基础设施条件极差,安全隐患严重,贫困人口较多,社会问题突出,改造难度很大。

近几年来,长沙市政府在开福区范围内成功运作了新河三角洲、市青少年宫等大型棚改项目,特别是新河三角洲项目,占地141.4hm2,拆迁棚户区面积61.34万m2,一、二期拆迁户数2134户,极大改善了该地域的城市面貌,在此新建的“两馆一厅”将成为长沙市的新“名片”。即将启动的“湘江明珠”大型棚户区改造项目,南起五一路,北至营盘路,东起永清巷、吉祥巷,西至湘江大道,占地面积47.4hm2,结合“山水洲城”的自然资源和“历史名城”的文脉资源,拆除棚屋,打造以文化、商业、金融、酒店、娱乐为主的商务核心区。拟以福庆街、太平路为界分期实施,该街以东为历史文化名城区,以西为第一期,先期启动,占地16.29hm2,需拆迁住房2386户,单位81个,面积28万m2。项目改造将极大改善该地居民生活条件,尽快形成滨江景观带,实现长沙市“山水洲城”整体格局。据统计,从2002年至2007年,开福区累计棚户区改造面积为154万m2,主要包括城市主要干道、背街小巷的拓改和房地产开发项目对棚户区的改造。

1.2棚改的做法

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运行机制。开福区在棚户区改造前有570多万m2棚屋,要对其全面改造,单靠政府投资远远不够。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不仅保证了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有序推进,而且有效地利用了社会资源,解决了资金短缺等问题。对棚户区改造项目,政府给以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投资商在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同时改变了城市面貌。此外,允许棚户区集中成片的企业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自行改造。

依法办事,谨慎妥善拆迁安置补偿。拆迁安置补偿一直是城市建设的难点,也是关系到市民切身利益、广大市民关注的焦点。在棚户区改造中,开福区拆迁安置补偿一直是依法办事,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但关键点始终不变,那就是切实依法维护被拆迁人与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具体操作中一般采取三种形式:一是由市政府牵头投入,拆迁补偿安置被拆迁人一般是货币安置,腾地拍卖,收回资金再拆迁,实施滚动改造开发(如新河三角洲项目)。二是由区政府牵头组织投资商投入,拆迁补偿安置被拆迁人以就地实物安置为主,给被拆迁人最大优惠。三是由政府及有关部门招商引入外资投入,拆迁补偿安置以货币安置为主,实物安置为辅。

拓宽思路,创新棚户区改造模式。棚户区改造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牵涉到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政府的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同时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开福区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不断创新改造模式。前几年,公共建设靠财政投入为主,以土地回报为支撑(如黄兴北路项目)。随着形势和改策的变化,又创造了“三角洲模式”,改造项目主体、项目本身、项目融资、项目经营全面实行市场化。该模式已经被我国国土资源部和科技部列为科技创新课题。

2存在的问题

2.1原有工矿企业发展滞后

开福区旧城棚户区改造问题的症结应追溯历史的成因。火车货运北站在开福区,60、70年代工业布局将城北作为工业规划,主要以化工、制药、仓储和制造业为主,主要分布在新河三角洲、陡岭、黑石渡一带,原来的边缘地块现在变成了城区的核心地块,而粮一库、省供销储运总公司、市商业储运公司等仓储单位依托火车北站而分布,占在约50亩。几十年历史的变迁,在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辖区内的国有企业由于没有实行好的转轨,大多停产停业,有的甚至因经营管理不善而倒闭。企业自身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企业的发展受阻,土地闲置,建筑破旧,优良地域的土地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使得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这点充分反映在贯通开福区南北的大动脉芙蓉北路和黄兴北路两厢城市建设面貌上,现实中四通八达的路网与两厢棚屋的落后形成强烈的反差。

2.2拆迁难度大

这是当前棚户项目推进的最大问题。由于拆迁整体舆论环境不利,特别是《物权法》的出台,认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部分棚户区居民盼拆迁,真正拆迁起来,却期望值过高,要求过多。有些项目拆迁补偿过高造成棚改拆迁补偿费用水涨船高。如湘春路“宇宙星城”棚改项目,从2002年开始拆迁,住宅拆迁补偿从2800~3000元/m2到现在的6500~7000元/m2,门面拆迁补偿从6000~8000元/m2到现在15000~20000元/m2,超出其评估价格2倍还多。由于种种原因,拆除不到1/2(需拆迁330户,已拆迁120户)。投资商因拆迁成本高,利润回报大幅降低,影响了棚改的积极性。

2.3困难住户改造后引发第二轮住房问题

因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拆迁量增大,目前经济适用住房已供不应求。棚户区的居民大都经济条件差、生活贫困,有的条件好一点,拆迁补偿款加上多年积蓄勉强可以购买一套经济适用房。但对于条件差的,特别是租住直管公房的,大多数是基本生活都没有保障的下岗工人或孤寡老人,拆迁补偿的金额很少,根本买不起住房。这部分棚户区弱势群体的住房保障工作尚待加强。

3加强棚户区改造的建议

3.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棚户区改造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领导。棚户区改造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与组织下,区政府作为组织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要与各相关街道办事处签订目标责任书,将棚户区改造纳入区政府目标考核范围。市属各部门对棚改项目应尽快建立绿色审批通道,实施联合办公、现场办公等“一站式”、“一条龙”形式的集约化审批服务,实行“绿色通行证”制度,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加快棚户区改造项目土地招标挂牌、开发建设等各项审批手续办理。

3.2集中成片,统筹规划

棚户区改造涉及建设安置房、完善配套设施、解决子女上学以及促进居民就业等诸多问题,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棚户区改造必须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总体布局等因素统筹规划,避免分散建设和改造单位“把肉吃了,留下骨头”的零星拆建。要充分尊重被拆迁居民的意愿,将棚户区改造与土地资源整合相结合,与促进就业、再就业相结合,与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相结合,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相结合。通过改造集中成片棚户区,将城市供水排水、道路、交通、垃圾处理以及供电、通讯等设施实现集约化的改造,以达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3.3依法依规,阳光拆迁

做好拆迁法规、政策的宣传工作,严格按有关规定、程序拆迁。要妥善处理棚户区中历史遗留的产权问题。对已经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房屋,要依法补偿;对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但使用人能够证明房屋来源合法的,应实事求是地予以核定产权;对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手续不全的房屋,要综合考虑建房时的法律法规和被拆迁改造居民家庭收入与居住状况,作出妥善处理。同时,把拆迁安置的各个重要环节置于全方位监督之下,建立相应的监督体系,如受益人(拆迁居民)监督体系、社会监督体系、人大、政协监督体系、质量安全监督体系等,有效地杜绝各种不正之风,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公开、公正,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3.4高度重视,加强保障

目前,各级政府已将住房保障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纳入重点工作,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制度逐步完善。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研究制定棚改安置房建设、使用、管理制度,使棚户区中的住房困难户、弱势群体居住基本有保障。

上一篇:电网监理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总监理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