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大棚栽培技术

时间:2022-08-29 09:48:46

蘑菇大棚栽培技术

1.蘑菇生产的工艺流程

原材料的准备和栽培菇房的搭建 前发酵 进菇房 后发酵和菌种选择 播种 覆土 发菇管理 采收。

2. 蘑菇栽培季节的选择

确定蘑菇栽培季节的主要因素是温度。蘑菇菌丝发育温度范围为4℃~32℃,致死温度34℃~35℃,最适宜温度为22℃~23℃;子实体分化和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为6℃~23℃,17℃以上子实体生长加快;当菇房温度相对稳定在16℃±1℃时,子实体发育快、质量好、产量高,因此,蘑菇栽培多选择在秋冬季,并延续至早春。

3. 栽培前的准备工作

3.1 栽培原料的准备 栽培100m2需要备足干稻草2000kg、干牛粪1500kg、硫酸锓29.4kg、饼肥44.8kg、尿素4.5kg、石膏35~50kg。

3.2 菇房的搭建 菇房既要做到防风、保温、遮光又要通风,应选择坐北向南、地势干燥、排水方便、环境清洁、近水源的场地。菇房宽度为8.5m,长度视需要而定。但过大则中部通风不良、不易升温,过小则利用率不高。高度控制在4.0m左右为宜。门窗可根据季节天气进行开关调节。菇床架每排间隔0.6~0.8m,一般每排设置4~6层,床架宽1.4~1.5m,层距0.6m,底层离地面0.3~0.4m,顶层与房顶保持一定距离。

4 堆料发酵

发酵分为两阶段,即前发酵在室外进行,后发酵在菇房内进行。

4.1 前发酵 时间约为12~13天,宜选择离菇房不远、近水源且排水良好的场地进行。稻草和粪肥预湿:将稻草用0.5%石灰水浸两天,将干牛粪充分预湿打碎;建堆:在地上铺一层预湿过的稻草,厚约20cm、宽1.6~2m、长8~10m,然后在稻草上铺牛粪,接着再铺稻草,就这样间隔着一层稻草一层牛粪,堆叠直至1.8m左右。在天气晴好时用稻草遮阳,下雨天用薄膜遮雨,雨过天晴后要及时揭膜保持通透;翻堆:在前发酵阶段一共要进行3~4次的翻堆,以保证发酵效果良好。第一次翻堆在建堆后的第4天进行为宜,结合翻堆向堆料添加石膏,添加量为总量的1/4,同时根据堆料的干湿情况适当补充水分。第二次翻堆是在建堆后的第7天进行,结合翻堆继续向堆料添加石膏,用量依旧为总量的1/4,并用600倍的敌敌畏药液防虫,并调整水分。第三次在第10天进行,添加余下的石膏和过磷酸钙,用600倍的敌敌畏药液防虫,并调整水分。最后一次翻堆与进菇房的后发酵同时进行,此时草料含水量在65%~70%,pH值为7~8,此时堆料逐渐呈现出咖啡色、扁平、柔软,同时挥发出淡淡的香甜味或氨味。

4.2 后发酵 菇房消毒:培养料在进菇房前,要对菇房进行严格消毒。一般通过高锰酸钾与福尔马林混合产生的白烟熏蒸消毒的方式进行,用量为每7g/m3高锰酸钾和10kg福尔马林,首先将高锰酸钾倒入容器内,然后再将福尔马林倒入其中,从而发生强烈化学反应产生白烟,利用此白烟密闭熏蒸6~8小时,然后打开菇房的窗户通气,最后在菇房内的各个角落撒生石灰消毒;进床:选择晴天,关闭菇房所有通风透气窗,在2小时内把培养料全部搬入菇房内;菇房加热升温:菇房加热是后发酵的主要环节,在菇房远处用油桶加满水进行加热并用管子把蒸气导入菇房内,使菇房温度迅速升高。当加温1~2天,料温上升至57℃~60℃时,维持6~8小时后停火,短时间开窗适当通风让菇房适时换气,料温下降至48℃~52℃时维持4~6天。后发酵结束后,草料变为暗褐色,柔软易拉断,无异味。降温后将培养料分床,床料的厚度一般为15cm,通过分床的抖动,把聚集在堆料中的有害气体排除。

5. 播种

在进行播种前,从菌袋或瓶内取出菌种,然后将其揉成粒状。最后将其均匀地播撒在发酵好的培养料上,播种量为0.3~0.4kg/m2,播后平整床面,最后用木板轻轻压实,动作要轻。

6. 菌丝体培养阶段的管理

6.1播种后的管理 播种压实后,需用覆盖物对培养料覆盖。每周用0.5%的福尔马林喷洒两次,以杀死杂菌。下种后3天内,以保湿微通风为主,待菌丝发透后再连续浇清水2天,促使菌丝返回床面生长。

6.2 覆土的管理 覆土料的制备:选择中性粘土并晒半干湿,按直径1.5~2cm敲碎过筛。覆土用量大约100m2的菌床用4.5m3。

6.3覆土 初期仍属发菌阶段,因此覆土后只需每天喷水,补充表面被蒸发的水分,维持床面湿润。

7.子实体发育阶段的管理

这个阶段管理的重点就是维持适宜的温湿度,以满足子实体的发育。

7.1出菇水 覆土后当菌丝爬到覆土层的2/3时,拨开细土观察,见菌丝出现米粒小白点时加大喷水量,促进出菇,按2~3kg/m2的水量在2天内喷4~10次。喷出菇水后应大通风,防止米粒菇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7.2保质水 喷出菇水后,只要保持表面湿润即可。每日喷水1~2次,以轻喷为主,当米粒菇变成发圆发硬的小菇蕾时,按2~2.5kg/m2水量,在1~2天内分4次喷。

7.3转潮水 每潮菇采菇完毕,要立即剔除残根,减少喷水量2~4天后逐渐加大喷水量,使下潮菇尽快得到水分而转潮即喷转潮水。一般按2~2.5kg/m2水量,在2天内分4~5次喷。随后喷维持水,直至下潮米粒菇形成再喷出菇水和保质水。

秋菇的前期管理中,要注意气温突然升至22℃以上导致菇类大量死亡,影响产量,消耗养分。应根据天气做好菇房的降温工作,减少喷水量,增加晚间菇房通风。

8.采收

从现蕾到采收历时4~6天,每潮菇大约生长8~10天,间隔10~15天再出第二潮菇。一般可出6~8潮菇。采收期从11月至翌年的4月中旬。采收时动作要轻,避免对其他小菇造成伤害,轻轻往下压并稍转动采下。

上一篇:把握农业发展时代脉搏 破解农业现代化制约因素 下一篇:无公害糜子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