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礼仪范文

时间:2023-11-02 06:43:32

茶艺礼仪

茶艺礼仪篇1

一、作为一种益智游戏来组织

1.让孩子在“玩”中学。

学校的茶艺课,面向二年到四年级的学生开设,每星期上两节课。上茶艺课的学生年龄段8~10岁,正是充满童真和好奇的时候,大部分孩子对待学习仍带有游戏的态度。因而,教学时,我从少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兴趣诱导为主,以直观讲解为法,让孩子在“玩”中学,以“玩”唤醒兴趣。如:绘声绘色地给孩子们讲安溪铁观音来由的两种传说,然后让他们复述;利用大量的图片让孩子们了解铁观音的采制技术,以增强对茶叶的了解;观赏视频中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让孩子们唱茶歌、跳茶舞、吟茶诗、对茶联,丰富孩子的茶文化知识;通过角色扮演,泡茶、请茶、喝茶,模拟家中来客情景;配合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共同参与,让家长也参与到茶艺活动中来……这样把“教”与“玩”结合起来,以此来丰富茶艺教学形式和茶艺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学生学得愉快满足,教师也教得轻松自然。

2.让孩子在“赛”中学。

人天生就有好胜之心,小学生尤其是这样。教师如果善于运用小学生争强好胜之心,通过合理比赛竞争,适当的奖励,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茶艺教学中,我就引进了竞争机制,把茶艺学习过程设置成各种各样的竞赛过程,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创造出更加良好的学习气氛。如:“展示茶具”教学环节,大部分学生对茶具较熟悉,因而我让学生比赛看谁认识的茶具多,谁能用更多的手势拿茶具,并讨论哪一种手势更美观,评出“最美手势奖”,然后让该同学来教大家做动作。学生学得兴致勃勃,得奖的同学更有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努力学习茶艺。

二、作为一种艺术技能来锤炼

1.感受茶艺之美。

茶艺有“六美”,即“人之美”“茶之美”“水之美”“器之美”“境之美”“艺之美”。教学中,我坚持因势利导,注重让学生体会茶人的气定神闲、温文尔雅、超凡脱俗之美;鉴别茶叶的色、香、味、形、名之美;感受泡茶用水的清、轻、甘、冽、活之美;欣赏泡茶器皿的赏心悦目之美;体验茶境的清幽、寂静、高雅、闲适之美;意会茶艺程序丰富的文化内涵之美,泡茶动作的自然流畅圆融之美……在体验茶艺之美的过程中,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情感受到熏陶,艺术修养得到提高。

2.演绎茶艺之美。

少儿茶艺是一种将行茶礼仪和技能相结合的活动,它的程序比一般的茶艺要简单一些,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学习茶艺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演绎茶艺之美,弘扬茶文化。因此,在少儿茶艺的编排上,我把安溪16道茶艺简化为8道程序,即:洗杯——白鹤沐浴;落茶——乌龙入宫;冲茶——高山流水;刮沫——春风拂面;斟茶——关公巡城;点茶——韩信点兵;看茶——赏色闻香;品茶——品啜甘露。在技能的要求上,提出少儿茶艺并不在于表演时刻意的动作,而在于冲泡的过程中遵循茶的自然属性,用技艺充分发挥茶香气,还原茶汤的甘甜。动作并不必一板一眼,自然流畅便好。在具体训练中,做到素质训练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素质训练包括形体训练(要求小茶人表演时站要直、坐要端、走要正、眼神要灵动)、礼仪训练(姿态要大方,风度要美好,礼节要得体)、茶艺知识训练(学习一定的茶艺专业知识,增加自身的文化积淀)。技能训练,主要是茶叶泡饮技巧训练。训练中,注重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教师先为学生做演示,再让学生练习。学生不是简单地模仿教师动作,而是在掌握基本操作程序和要领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从而进一步表现出中国茶艺的神韵,充分体现出茶艺是一门文化、一门艺术、一门美学。

三、作为一种修身素养来培育

1.学茶,学礼仪。

茶艺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因而,在少儿茶艺教育中,要以茶艺礼仪作为切入点,要让孩子们懂得“续茶时先人后己”的谦让之礼,“敬茶尊长者”的长幼有序之礼,“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自我修养之境等。这样以茶艺礼仪作为切入点,让孩子逐步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周遭事物,诠释了“以礼敬人、以礼敬己、以礼敬器、以礼敬水、以礼敬茶”的处世之道。

2.学茶,学做人。

茶圣陆羽在1000多年就曾说过:“茶,性俭,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茶的本性,清淡平和,清俭质朴,最适合那些具有良好道德品行的人。“精行”,即茶人应该严格按照社会道德规范行事,不逾矩;“俭德”则是茶人应该恪守传统道德精神,不懈怠。“精行俭德”这4个字很精辟地概括出了茶与做人的关系,即学茶,要先学会做人,以心平气和的态度,与人为善。少年儿童阶段,正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即蒙学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从小学茶艺,学的不仅仅是茶艺,更在于引导学生从学习茶艺中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这才是开展少儿茶艺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儿茶艺是茶文化、中华茶艺新的亮点,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她有助于身心健康、素质提高、道德形成;有助于中小学教育、社会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有助于茶文化蓬勃发展……21世纪茶文化将成为世界文化。我们将为弘扬茶文化不懈探索,努力追求。

茶艺礼仪篇2

茶道是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茶道及相关礼仪源于中国,但目前很多人认识茶道仅存于日本。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上无不饮者”。此为世上首次出现“茶道”一词,表明中国是茶道的发祥地。在唐时,国人品茶“工于煎”。重在茶的汤花,在色、香、味上。以色为主,有“茶中带禅,茶禅一味”之讲究。后来,这一脉的品茶技艺传入日本,发展成今日颇为繁杂、十分郑重的“茶道”。我国大约在元代以后,注重仪式的沏茶便不再风行,代之以平民化的泡茶方法。

如今,在中国的茶庄或茶馆里,最常见的便是待客所用的简易工夫茶冲泡手法。或是一段流于表面的茶艺表演,这些都不能称为茶道。相对于日本繁复而精细的茶道而言,中国似乎没有茶道的规程仪式,更多人愿意把中国式的泡茶工夫称为茶艺。其实,茶艺与茶道的差别,如柔道和摔跤,不可相提并论。

茶道和茶艺,只有一字只差,却有本质的区别,一个是技艺,一个是修行。当时。茶艺在台湾兴起的时候,就注意到了这个细节,最终业内人士还是选择了茶艺这个词。因为中国茶艺确实还没有上升到道的层次。道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培养。

起源于中国,却盛行于日本,“茶道”一说对我们来说就像是一杯“变味”的茶,痛心疾首之余,更要究其原因所在。

浙江大学茶学系博士生导师童启庆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茶道源起于中国唐代,到清代时因为当时政治、经济等因素的确中断过,如今喝茶之风盛行,中国茶道也正在逐步恢复。而我们目前所要做的并不是有失偏颇地看待“中国是否有茶道”之说。在日本称为“茶道”、韩国称为“茶礼”、台湾又命名为“茶艺”。其实“道”、“礼”、“艺”是可以通用的。只要能科学地泡好茶,表达出精神层面的东西,何种称法并不重要。

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所所长林治先生对此也有自己的一番看法,他首先肯定了日本茶道的精妙,中国茶道在逐步恢复的30多年里,仍然在很多细节上不如日本。其次“茶道”一词之所以在中国不常为茶人们说提及,是因为“大道无形”,精神是无形的,无法用于表现,中国人不轻言“道”。最后他笃定地说:“中国是有茶道的,而且中国茶道的表现形式要比日本茶道更丰富多彩。日本茶道用的是蒸青绿茶,而我们有六大茶类,可以有能展现各种茶类特色的茶道。在精神层面上中国茶道也比日本茶道更为精深,最重要的是要把中国茶道发扬光大。”

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于观亭表示:中国的茶道,应该在茶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最能体现中国的茶文化,它也要有中国文化的元素。贯穿了儒释道文化的元素,比如佛教的禅茶表演,道教的养生茶艺等,能够承担起中国茶道职责的技艺,它能够很直观地、全方位地宣传中国的茶文化,带动中国茶文化和茶产业的发展。茶道。它应该是一种内在的、非常感染人的精神,不仅要悦目,而且要悦心。

茶艺礼仪篇3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中重要的板块内容,因此进行酒店管理 专业教学活动时,不仅要重视培养其常规职业技能,还要结合服务对象的品质要求,丰富教学内容。而中国传统茶文化反映了国人的精神本质,目前茶艺教学与高校大学生素质教学相结合,通过物质表象挖掘精神内涵。目前在对酒店品质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饮茶、 欣赏茶艺已经成为多数人的正常需求。因此,很多酒店陆续开办了 茶馆、茶室等品茶场所,人们可以在酒店的品茶环境中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茶艺师逐渐成为一种职业,并且向专业化、体系化发展。受市场需求影响,目前多数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先后设置了茶艺课程,通过丰富课程内容,完善课程设置,重视茶艺课程价值,从而为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对酒店管理专业而言,开办茶艺课程已经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首先,有助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酒店管理专业一直以来都是推崇西方的"洋派"作风,以美国、欧洲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为榜样。但行业告诉我们,目前多数酒店品牌都在做本土化的尝试,在中国的门店中融入更多的中国元素。这也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新的阐释。茶艺是中国传统茶文化中很有特色的一部分,并不缺少应有的中华美德。茶艺教学结合传统哲学思想、美学理论与伦理学,涵盖学科门类繁多,不乏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当代师生势必成为继承与发扬的集大成者,通过茶艺教学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传输中国传统文化可谓顺理成章!

其次,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知礼性格。中国素以礼让为先,自古便被奉为礼仪之邦。茶艺活动最为注重待人接物的礼仪形式,茶艺的精神境界也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敬互爱和文明知礼,对宾客的要求也极为严格。作为饮茶的客人,通过饮茶和观赏茶艺表演让茶精神去约束自己,让自己能够获取茶的精神品质。而作为服务者,茶艺表演者,更应该懂得如何是待客之道,服务的规范性直接与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紧密联系。这些也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应该用心体会的服务之道。庄晚芳先生曾有言:"茶艺是通过一种饮茶方式,对人们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酒店管理专业相较于其他非服务类的专业更加重视礼仪的培训与习惯养成,因此,茶艺教学在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第三,有助于锻炼大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中国茶文化素有"和、敬、融、理、伦、性"六方面的涵义,对人际交往方面的研究十分到位,最为关键的是讲究为人处世要和谐、要团结、要敬人。茶艺教学可以把一些沉溺网络虚拟世界的大学生拉回到现实课堂中,鼓励他们积极与人交往。通过茶艺教学利用实践课程让大学生充分认识茶文化,让他们产生共同的兴趣爱好,积极增进同学的感情交流,这一方面正是茶艺教学有助于锻炼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具体体现,为今后毕业走进社会打下处世基础。而一项完整的茶艺演示往往也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往往是需要一个团队的协作,如课程开始前的茶具准备、茶叶配置、场地安排等工作,茶艺节目中也需要主泡、辅泡甚至才艺展示同学们的相互配合的默契,在练习或表演结束时,又需要大家协同合作一起完成茶具的收拾整理、场地的打扫等。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特别要求更强的社会交际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这样才能够胜任将来的工作。而茶艺课程就是很好的锻炼机会。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服务业实现了迅猛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全方位、高品位的服务更是当前现代化服务行业的新要求。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门职业化发展要求较高的专业,无论是其对从业者的技能要求,还是相关社会要求,都需要酒店管理专业重视人才培养内涵。因此,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符合技能主导培养要求。新的职业化人才培养要求影响下,酒店管理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时,不仅需要从业者做好简单的日常服务工作,同时也要不断深化自身职业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丰富服务内涵。因此,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茶艺课程设计有效融入到教学目标中,使其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砝码"。

茶艺礼仪篇4

[关键词]饮茶 品茶 礼仪

[中图分类号]C9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078-01

一、饮茶的精神内涵

饮茶的精神内涵是“和、静、悦、真”。“和”,一切恰到好处,由礼仪引控;“静”,安静的氛围和境界;“怡”者,和悦、愉快的心理体验;“真”,真茶、真香、真味、真情。虽然,我们这里所指的社交饮茶,不是纯粹的茶会——欣赏由茶艺家设计表演的“茶道作品”有特定的仪式规范守则,但也不是随心所欲、言语可无顾忌的事,只有在饮茶过程中通过遵守基本的茶礼,一方面使自己表现得体,另一方面也能让别人以更舒适的心态来进行交流。

二、饮茶前礼仪

(一)形象整饰

“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中国喝茶讲究通过茶事制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因而我们在仪容、仪表、仪态上也要求突显闲静雅致。去品茗场合时,建议着装上以舒适、淡雅为宜,不宜紧身、过于时尚,更不能衣冠不整。女士可化淡妆,使用清淡、柔和的香水(去比较高档的茶室时,最好盘起长发)。入座起座、放物取物时均要轻稳。坐时东倒西歪、站时碰撞物品、交谈时左顾右盼、大声喧哗等情况,都会让品茶人兴致骤减,茶室和静的茶气也被破坏。

(二)讲究座次

茶道讲究“主随客便”,但在一些比较正式的社交场合应遵循以左为尊的座次原则,即主人的左手边是“尊位”。面对主人,从主人的左手位顺时针旋转,由尊到卑,直到主人的右手边。地位高者、年长者和女士坐尊位。只有自己和主人两个人时,知礼的客人应做主人右边的“卑位”,还应避免面对面坐。

三、品饮中的礼仪

(一)主人待客

茶礼在待客时要求体现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因而主人在待客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1.奉茶之人。以茶待客时,何人奉茶,往往体现了对来宾的重视程度。在工作单位待客,一般由秘书或专职人员为客人上茶,接待重要的客人时,则应由本单位在场的职位较高者甚至是最高者亲自上茶。其他场合接待重要客人时,则由女主人或主人亲自奉茶。

2.奉茶顺序。应为先客人,后主人;先主宾,后次宾;先女士,后男士;先长辈,后晚辈的次序上茶。要是来宾较多且差别不大,则可按下面的顺序上茶:(1)以上茶者为起点,由近而远依次上茶;(2)以进客厅之门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上茶;(3)上茶时以客人的先来后到为先后顺序;(4)上茶时不讲顺序,或是由饮用者自己取用。招待众多客人的茶水应事先沏好放入茶盘,再一一上茶。

3.上茶续水。泡茶应用热水,且以七分满为佳。上茶时应右手拿持杯托,左手放杯托近处,茶杯递上去。若使用无杯托的茶杯上茶时,亦应双手捧上茶杯。两种方式均应并致“请用茶”。上茶后则要为客人勤斟茶,勤续水。客人喝过几口茶后,即应续上,绝不可以让其杯中茶叶见底,取意为“茶水不尽,慢慢饮来,慢慢叙”。

(二)客人谢茶

主人在以茶待客时以礼待人,作为客人在饮茶时也应态度谦恭,及时表示谢意和敬意。如辈分较高的人、男女主人为自己上茶续水时,一般应立即起身,双手捧接并致谢,而不要坦然受之甚至视若不见。普通人员或服务员为自己上茶、续水时,也应及时轻声答谢或扣指向其示谢。此外,社交活动中,与一方正在交谈时,最好不要饮茶,否则显得自己用心不专。只有在自己不是主要的交谈对象或与他人的交谈告一段落之后,方可喝茶。而发现茶具很考究、布置雅致或主人茶艺娴熟等情况时,客人都应该及时赞美。

(三)品茶礼仪

饮茶时应小口品尝。每饮一口茶汤后,应使其在口中稍作停留,再慢慢地咽下去,一饮而尽称为“牛饮”。若不小心把茶叶喝到嘴里,应吃掉或不明显地吐到纸巾里处理掉。茶太烫的话,不要去吹应待茶自然冷却。饮用红茶或奶茶时,不要用茶匙舀茶,也不要将其放在茶杯中。而当主人告之所饮是名茶时,则应在饮用前应先观赏一下茶汤,并在饮用后加以赞赏。这样做,一方面体现了自身的教养,另一方面也是对主人的尊重。

(四)其他礼仪

1.茶点:正式的社交场合,品鉴好茶时不宜食用茶点,否则视为对茶的不尊重。一般情况下要备茶点,则首推坚果类食品,重口味的蜜饯奶糖类茶食不太适宜。

2.交谈:茶道求真,真人真性,因而以茶会友时,所谈话题不宜说人是非,语气、语音、语态上以平和、适度为好、气氛安静为上,方能品出茶之真味。

3.抽烟。喝茶时不应抽烟。实在难忍,应到茶室外抽,或是在征得主人同意后抽,未经同意就抽烟则为失礼。

社交喝茶时,应遵循的礼节还有许多。礼的本质是诚和敬,诚为义,敬为仪。只要能表现出对他人尊重的行为、语言,都应是值得肯定的。遵守茶礼,既符合了茶的精神、茶的文化,又使喝茶的过程成为了一个以“茶”修行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于立文.现代生活百科知识[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8.

[2]羽生.中国茶礼的四大流派[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

(17).

[3]杨东峰.茶文化中的茶礼[J].东京文学,2009(6).

茶艺礼仪篇5

字同义异

追根溯源,“茶道”这个词最早见于唐人封演的笔记《封氏见闻记》,其中:“楚人陆鸿渐为茶论……有常伯熊者,又饮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说的是陆羽所著的《茶经》在780年问世时,书中记载了煮茶饮茶的二十四种器具,遂闻名退迩。许多人家中都收藏有一套。又有个叫常伯熊的人润色了《茶经》。使其更好地传播,使“茶道大行”。另外,陆羽的忘年交――诗僧皎然的诗《饮茶歌诮崔使君》也曾提出“茶道”:“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茶道”源于中唐,源于中国,这是确凿无疑的。但是。封演、皎然所说的“茶道”虽与日本“茶道”是源流关系,但并不意味着可以相互等同。“唐人所谓的‘茶道’主要指茶的烹煮品饮方式及饮茶的风俗习惯,这更倾向于感官感受,它追求的主要不是精神上的‘道’,而是茶;而日本的‘茶道’则相反。它更倾向于宗教意味,追求的主要是精神之‘道’,而不是茶。”范增平说。由是观之,此“茶道”非彼“茶道”,中日文汉字字同却义异,不可望文生义。“这样的差异在许多方面也都有体现。”范增平进一步举例说:“比如‘佗’字,这个字在日语中是静寂、幽寂的意思,即日本茶道‘四谛’(和、敬、清、寂)的‘寂’,而它在汉语中是‘负荷’之意,又如古代名医‘华佗’。”

历史背景之异

若将“茶道”放到大历史背景中去考察,我们不难发现,中日“茶道”之异是有着深刻的根源的。安徽农业大学教授、著名茶文化专家丁以寿耙梳了中国茶道的发展轨迹,他认为:中国茶道有着自身的发展路向,有着不同于日本茶道的特征。“中国茶道成于唐,继于宋,盛于明。明代是中国茶道的鼎盛时期,明代茶人还创立了茶道专门的活动场所――茶寮(茶室、茶所)。进入清代,中国茶道走向衰落。晚清、民国以迄‘’。中国茶道幽而不明。可以说。近二三百年中。中国茶道极其衰落,影响低迷。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茶道才开始复兴,目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他说,“唐、宋、明三代,先后形成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种形式。因而中国茶道并非是固定不变的。”

相较之中国茶道,日本茶道要固定得多。考察日本茶道的发展历史,日本茶道受中国茶道的影响很深。早在中国隋唐时期,日本就向当时的隋唐政府派出遣隋使、遣唐使、留学生与留学僧。学习中国的制度、文化,尤其是中唐时期,在陆羽《茶经》面世后,如《封氏见闻记》所言。曾在举国上下掀起饮茶风,而此时在中国研习佛法的僧人最澄、空海和永忠也相继归国复命,带回了茶籽、茶饼和煮茶法,使本就倾心于中国文化的嵯峨天皇龙颜大悦,并躬身推广,很快就在弘仁年间形成了一股“弘仁茶风”。然而,这几乎是纹丝不动地照搬中国茶道,而日本茶道真正开始形成自身民族特色是在唐以后,其中以日高僧荣西《吃茶养生记》(1214年)的所著最终定稿为里程碑。此后,历400多年,在17世纪90年代至19世纪60年代之间。日本茶道分别形成了以中国两宋时期盛行的“点茶”为表现形式,以宋元时期禅宗文化为精神背景的抹茶道和以明清时期盛行的“煎茶”为表现形式。以明清文人精神为背景的煎茶道,从而慢慢固定下来,流传至今。思想内核之异

茶艺礼仪篇6

从古至今,茶是中华传统礼仪最好的传承者。茶是灵魂之饮,茶道即人道,以茶载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因而茶中无道就算不得“茶道”。不懂品茗技巧,也不理会饮茶修身养性的作用,亦算不得华夏人。

照理说,茶人不必言资格,论贵贱,但茶既出在道德立国的中华民族,也就给茶道赋予了浓厚的道德色彩,茶人也便有了茶德礼仪的标准。中国茶道推崇茶人的神韵,即茶人应具有外观形象美和气质美。中国茶人在长期的茶事活动中,借助中华传统礼仪标准来要求自己,即茶人遵守的”廉,美,和,静”。虽然纵览礼记中,描述茶仪的文字寥寥,但是在礼记“冠仪”中开篇就提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

礼义之始――冠礼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有礼义。礼主的起始在于举止端正,态度端庄,言谈恭顺。做到以上三点,才算是礼义全备的人。正如茶道文化中,要求泡茶者仪容端庄,气定神闲,要求品茶者言辞恭顺,虚怀若谷,情趣高雅。茶道与中华传统礼仪的相同之处正在于其要求从事者“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又有几个人能放下不断膨胀的物欲,平心静气地品茶论道呢?

美好的事物人人渴求。如今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在努力复兴华夏民族的礼仪文明和传统文化,冠礼首当其冲成为人们复兴汉文化的第一件事。礼记上讲“冠者,礼之始也”,因为冠礼是礼的开始。

冠礼流程:

冠者年龄及行礼日期

18-20岁。父母提前为冠者取好表字,在冠礼上由正宾命与冠者。

冠礼地点及场地布置

室内环境或露天环境均可。按照操作示意图布置场地。不用东房。

所需礼器及布置方法

香案一张:普通小几案,摆放在场地北端中间,茶几即可。

香炉一盏:普通小香炉,改用红烛两支。

盥洗:盥器,洗器,巾各一。

托盘三个,分别盛布巾、儒巾,梁冠三位执事托着,在场地南端西侧从西向东排列。

席子若干张普通席子,席上可加软垫供正坐用。东房内放一张,从北向南依此摆放玄端服,皮弁服、爵弁服(或深衣、皂衫,公服),衣领朝东,香案前侧方放两张,分别为主人及冠者母亲席,正宾席:场地北端西侧放一张,为乐者席;场地中央一张,为冠者席(加冠,命字,醮礼皆用此席,稍大一些,正宾及赞者跪皆须借此席),观礼客人席两列,排列在场地两侧。

酒爵一个用瓷杯或瓷碗。

轩辕黄帝像。国旗+一幅画像,一面国旗。并列挂于香案上方墙上或摆放在香寨上。

乐器:电脑。

人员

主人,冠者母亲、冠者、赞礼一人、正宾一人、赞者一人、摈者一人(布置场地,摆放席子,协助正宾盥洗)、执事三人、乐者一人(用电脑播放音乐,曲目酌定。推荐传统经典古琴曲目,有励志等涵义曲目为佳。可在冠礼开始后即循环演奏,主人致辞时暂止)。众宾若干其他观礼者。

冠服

《家礼》冠礼冠服:减少为一套汉礼服,用三冠代三套衣服。

其他人均穿正装。

冠礼仪程

冠礼日,按图示完成场地布置。所有参礼者整理着装。摈者点燃蜡烛,等候在盥洗位旁边。赞者先洗手。乐者放音乐。三执事托盘按顺序排列。将冠者着礼服在房内等候。赞礼立于香案旁做好准备。将冠者沐浴更衣。

1 迎宾:主人立于东面台阶位等候宾客。

所有观礼者各就其位正坐。正宾到达,主人到场地边迎接。主人在东正宾在西,相互行揖礼,主宾相继进入冠礼场地,就位。

2 就位:主宾落坐于主宾位;客人就座于观礼位。

3 开礼:主人(父亲)起身,简单致辞。

全场肃静。奏乐停止。赞礼唱:”xx20岁成人冠礼开始。”

赞礼唱:”请冠礼主人xx先生致辞。”主人及冠者母亲起席,到场地中,向全场一揖。致辞。内容酌定。

参考致辞:“今日拙子xx20岁成人冠礼。鄙人携内子及拙子衷心感谢并热忱欢迎诸位亲友嘉宾的光临。感谢正宾xx先生为拙子加冠。感谢赞礼xx先生、赞者Xx先生、摈者xx先生,乐者,xx先生,执事xx(三位)先生为拙子行礼。”

致辞毕,再向全场一揖,向正宾一揖,正宾答礼。主人及冠者母亲归位。

4 就位冠者走至场地中,面向南,向观礼宾客行揖礼。

5 宾盥:正宾洗手做准备。

赞礼唱:“三加开始。”乐者奏乐。正宾起席。主人起席。正宾一揖将冠者,将冠者正坐于冠者席上,面向香案。赞者把梳子等物奠在冠者席的南端。正宾去盥洗处,主人随之。正宾在摈者协助下洗手,拭干。完毕,与主人相对~揖,主人回到原位。

6 初加正宾跪坐下(膝盖着席)为冠者梳头加布巾。

赞礼唱:“初加布巾。”赞者跪,为将冠者梳理头发。

正宾在冠者席前端跪,为将冠者略微整理头发。然后站起,到奉布巾的执事面前,奉布巾的执事略向前,奉上布巾。正宾右手持冠的后端,左手持冠的前端,仪容舒扬行至冠者面前立定,然后致祝辞,祝辞为:“令月吉日。始加布巾。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然后,在席上跪下,郑重地为将冠者加上布巾,然后起立。

7 一拜:冠者面向父母亲,行正规拜礼。这是第一次拜,表示感念父母养育之恩。

赞礼唱:”冠者拜父母,感念父母养育之恩。”冠者面向父母,庄重地行拜礼。

8 二加,正宾为冠者着儒巾。

宾不再盥,宾主不再辞洗。将冠者摘下布巾,交予执事。赞礼唱辞为:“二加儒巾。”正宾加冠祝辞为:“吉月令辰,乃串尔冠。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

9 二拜:冠者面向正宾,行正规拜礼。这是第二次拜,表示对师长和前辈的尊敬。

赞礼唱:“屉者拜师长,勉力求学、发奋进取。“冠者面向正宾,庄重地行拜礼。

10 三加:正宾为笄者冠者着梁冠。

赞礼唱辞为:“三加梁冠。”正宾加冠祝辞为,“以岁之正,以月之令,成加尔冠。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奇无疆,受天之庆。”

11 三拜:冠者面向轩辕黄帝像和国旗,行正规拜礼,这是第三次拜,表示传承文明报效祖国的决心。

赞礼唱:“冠者拜轩辕黄帝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传承文明,报效祖国。“冠者面向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像,庄重地行拜礼。

12 醮子:冠者跪着把酒撒些在地上作祭酒。然后持酒象征性地沾嘴唇。

摈者撤去梳子等物。赞者斟酒爵。赞礼唱:“醮冠者。”正宾起席,一揖冠者,冠者在冠者席后端正坐,面向香案。

赞者递上酒爵,正宾接过到席前面向冠者祝辞日,

“旨酒既清,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

冠者向正宾行拜礼,直身,接酒。祭酒,象征性沾嘴唇,然后把爵递给赞者。向正宾行再拜之礼(拜两次),以感谢正宾为自己完成加冠之礼。正宾答拜,然后起身归位。冠者拜赞者。赞者答拜。

13 字冠者:给冠者取“字”。

赞礼唱:“字冠者。”命字的祝辞可在宣纸上预先写好,以示庄重。正宾到冠者席前,展开祝辞,致辞日:

“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於嘏,永受保之,日xx甫。”

冠者对日:“xx(自己的表字)虽不敏,敢不夙夜祗来。”然后向正宾拜谢。

14 聆训:冠者跪在父母面前,由父母对其进行教诲。

赞礼唱:“聆训。请冠者父亲xx先生向冠者示训辞。”主人起席,到儿子席前,冠者端坐,面向父亲。主人示训,训辞自定。内容建议为:祝贺儿子成人、提醒儿子今后应担负的家庭和社会责任,鼓励成长等。

冠者对曰:“儿虽不敏,敢不祗承。”然后向父亲庄重地行拜礼。

15 揖谢:冠者向在场所有参礼者行揖礼以示感谢。

赞礼唱:“冠者拜有司及众宾。”摈、赞、执事排成一列,冠者向其行揖礼。然后分别向场地两边的众宾行揖礼。众皆答礼。

16 主人致谢词:主人对到场众人表示感谢。

赞礼唱:“请冠礼主人xx先生致辞。”冠者及父母皆离席,到场地中,面向众宾。主人致辞感谢,内容酌定。

参考谢辞:“感谢诸位亲友嘉宾参加xx(儿子的表字)的成人冠礼,感谢正宾xx先生及诸位有司先生,感谢赞礼xx先生,乐者xx先生。”

17 礼成:冠者与父母并列,全体起立。父亲面向全体参礼者宣布礼成。

赞礼唱”xx(冠者的姓+冠者的字)先生冠礼成。”冠者携父母向所有参礼者分别行揖礼,顺序为右侧的众宾、左侧的众宾、摈赞执事等有司、正宾。赞礼、乐者。众皆答礼。

至此,冠礼结束。

16 冠后礼

内容酌定。比如为父母敬上一杯自泡的茶以示孝道,为社区做一天义工以示自己对社会的义务等。

在现代社会,人们都说应该使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这样能够提高办事效率,可是作为礼义之始的冠礼却不能简单了事,毕竟这是对一个男子进行的成人仪式,就是要求他作为儿子,兄弟、臣子、晚辈。有合乎礼的行为,要求他以这四种身份的行为待人。如此,冠礼怎么可以不重视,不隆重,不复杂呢?

为人子要孝,为人弟要悌,为人臣要忠,为人晚辈要顺,这样才可以处世为人,可以为人了就可以管理别人了,所以古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贫民百姓都很重视冠礼,故曰“冠礼,礼之始也,嘉事之重也。”

茶文化之魂――茶道

其实华夏千年璀璨文明,能够称为其代表的也不仅仅是冠仪一项。礼义是抽象又实在的事物,需要口传身授地传承下去,茶道,则是最好的载体。深远的中国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茶道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当时所倡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的活动之中。这两个基本点,在唐人陆羽《茶经》中都明显得到体现。

古代众多的茶道专著,尽管年代不同,流派不同,在泡饮技艺上却有一个共同点,即一切外部表现形式都是为反映茶的大自然美,反映茶的“鲜香甘醇”,绝非为表演而表演。因此中国茶道要求:(一)茶具清洗洁净;(二)用轻清之水煎茶,有条件时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化水煎茶;(三)水沸适度;(四)使用名贵优质茶具,并首先要将茶碗烫热或烤热,以便于茶汤香气充分升扬。

茶艺礼仪篇7

宴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席谱的设计”,是人们精心编排和制作的一整套食品,是茶、酒、菜、点、果、脯等的艺术组合。它反映了整桌宴席的概貌,它涉及到成本售价、规格类别、宾主嗜好、风味特色、办宴目的、时令季节诸种因素,需通盘考虑,平衡协调。另一方面是“宴会设计”,宴会设计中,要求主旨鲜明,强化意境,展示民俗,突出礼仪;并且要美观大方,舒适安全,方便适用,程式严谨;在场景、台面、席谱、程序、礼仪、安全等方面考虑周全,并通过服务人员协助完成。

宴席不同于日常饮食的一般聚餐,在于它具有聚餐性、规格性、社交性、礼仪性、艺术性这5大特点。

1.聚餐性:中国宴席历来是在多人围坐、亲密交谈的欢乐气氛中进餐的。它习惯于8人、10人,或者12人一桌,其中以10人一桌的形式为主,因为这象征着“十全十美”的吉祥寓意。至于桌面,通常以大圆桌居多,这又意味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赴宴者通常由4种身份的人组成,即主宾、随从、陪客和主人。其中,主宾是宴席的中心人物,在最显要的位置,宴席中的一切活动需围绕他而进行;由于是隆重聚会,“礼食”氛围浓郁,有一股热烈的亲情,能很快缩短宾主间的距离,作到“宾至如归”。传统宴席一般不搞分餐制,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饮食卫生知识不断丰富的基础上,分餐制的出现是势在必行的,但不管如何变化,宴席始终会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2.规格性:宴席之所以不同于便餐,还在于它的档次和规格。它要求全桌菜品配套,应时当令,制作精美,调配均衡,食具雅丽,仪程井然,服务周到热情。冷碟、热炒、大菜、甜品、汤品、饭菜、点心、茶酒、水果、蜜脯等,均按一定质量和比例,分类组合,前后衔接,依次推进,宛如一个严整的军阵。与此同时,在宴席场景的装饰上,在宴席节奏的掌握上,在接待人员的选用上,在服务程序的配合上都有严格的规格。不论哪种规格都要使宴席始终保持祥和、欢快、轻松的旋律,给人以美的享受。

3.社交性:宴席既可以怡神甘口,强身健体,满足口腹之欲,又能够启迪思维,陶冶情操,给人以精神上的欢愉。尤其在社会交际方面也显示了它的重要作用,可以聚会宾朋,敦亲睦谊;可以纪念节日,欢庆盛典;可以洽谈事务,开展公关;可以活跃市场,繁荣经济。所以《礼记》有云:“酒食所以合欢也”。实际上,人们也常在品尝佳肴饮琼浆、促膝谈心交朋友的过程中,疏通关系,增进了解,加深情谊,解决一些场合不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实现社交的目的。这也正是宴席普遍受到重视、并广为利用的主要原因。像公关酒会、人情酒席、商务聚会、宴会外交等等之名,均由此而来。

4.礼仪性:中国宴席又是礼席、仪席。我国注重礼仪由来已久,世代传承。因为“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还由于礼俗是中国宴席的重要成因,通过宴席可以达到宣扬教化、陶冶性灵的目的。古代许多大宴,都有钟鼓奏乐、诗歌答奉、仕女献舞和艺人助兴,这均是礼的表示,是对客人的尊重。现代宴席在继承过程中仍保留了许多健康、合理的礼节与仪式。如:发送请柬,车马迎宾,门前恭候,问安致意,献烟敬茶,专人陪伴;入席彼此让坐,斟酒杯盏高举,布菜“请”自当先,退席“谢”字出口;还有仪容的修饰,衣冠的整洁,表情的谦恭,谈吐的文雅,气氛的融洽,相处的真诚;以及餐室的布置,台面点缀,上菜程序,菜品命名;还有嘘寒问暖,尊老爱幼,优待女士,照顾伤残等等都是礼仪的表现。此外,对于一些重大的宴席还要注意尊重主宾所在国家或民族的风俗习惯及宗教感情,可见宴席中的礼仪十分重要。这是中国宴席的“文化包装”,它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传统美德。

5.艺术性:宴席的艺术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有席单的设计艺术、菜肴在组配方面的艺术性、原料加工的艺术性、色调协调与搭配艺术、盛器与菜肴形色的配合艺术、冷拼雕刻的造型与装饰艺术、餐室美化和台面点缀艺术、服务的语言艺术技巧、着装艺术方面等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茶艺礼仪篇8

安徽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刘正宗少将,徽商全国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新纽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冯豪义,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徽商杂志社运营总监许以信等出席仪式,来自徽商全国理事会的数十名企业家专程奔赴宣城观摩开盘仪式并送上祝福。

当天上午,宣城市双桥物流园318国道与宁阳路交汇处人声鼎沸,大红的气球和礼炮张扬着热闹和喜庆,徽商全国理事会重点推荐项目宣城“中国·茶府”开盘仪式在此隆重举行。

舞台上,身着对襟长大褂的演员人手一只金色长嘴壶,身形反转间只见水壶翻来覆去,或转身或仰面,长长的壶嘴竟没有磕绊到分毫,细柔的水柱仿如有了生命般,听话地从壶嘴流出,在空中形成优雅的弧度,然后准确无误地注入桌上的茶壶中,一滴不漏。这正是中国茶艺中极具特色的长嘴壶茶艺,精彩的表演在赢得阵阵掌声的同时,也彰显了“中国·茶府”项目以茶文化为核心的精神。

活动现场,项目发展商还为“中国·茶府”的VIP业主们准备了丰厚的大礼,从价值数千元的电动车到时兴的iPhone 4和苹果笔记本电脑,一个个大奖的开启引起了一次次的骚动。然而大家的注意力始终没有离开现场摆放的一辆大众朗逸轿车,这就是当天活动的特等奖。随着主持人报出特等奖的中奖号码,一位先生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向舞台奔去,从冯豪义的手中接过车钥匙时,他洋溢的幸福感染了在所有人。

当日十点二十八分,冯豪义走上舞台,带领现场所有人一起从10开始倒计时,当大屏幕上显示1时,冯豪义重重敲响了台上的铜锣,顿时礼炮与焰火齐飞,“中国·茶府”项目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正式开盘,迎来了它崭新的篇章。

据了解,宣城“中国·茶府”项目是安徽省“861”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之一,项目分为功能区:茶专业交易中心、茶文化博览中心、茶产品及衍生品研发创意中心、茶产品电子交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中央商务CBD、水岸风情街、星级酒店,另外还配套有中国·茶府一一周王万亩茶园培植基地。

上一篇:文明礼仪故事范文 下一篇:饮茶礼仪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