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师范文

时间:2023-03-02 07:53:19

茶艺师

茶艺师范文第1篇

茶艺师将茶碗端起来,给人很柔美的的感觉。但是茶碗中有茶有水,有着一定的重量,这就靠茶艺师的用内力端起来。资深的茶艺师,手指会灵活到将杯盖、杯身、杯垫放在手上像把件一样把玩。这主要靠手腕的力量,也需要柔韧度很高的手指。

为了让手指足够灵活,茶艺师需要不断地练习手腕的韧性,加强手指的灵活度,并且保护好自己的手。每晚睡觉之前,茶艺师需要做个手膜,搽无味道的护手霜。泡茶之前,茶艺师会净手。奉茶之时,茶艺师的手不能搽护手霜,不能搽香水。

冲泡前先将茶具淋洗一遍,以保持茶具洁净。壶中置茶,沿壶缓缓冲入沸水,在水漫过茶叶时将水倒出,洗去茶叶中的浮尘和泡沫。洗茶后即第二次冲入沸水,水量以溢出杯盖沿为宜,盖上杯盖。泡茶讲求细节。将细节做到位,泡茶动作连贯,整个表演就会流畅优美。这就要求泡茶之手“柔中带刚,刚中带柔,刚柔并济。”兰花指,是泡茶时必有的手势。提盖碗、捏盖碗、泡茶、夹住品茗杯、端杯等等,都需要用到兰花指,呈现出柔美之态。一台茶艺表演下来,台下的观众感觉很优美,台上的茶艺师往往全身都是汗。

茶泡好后,斟茶时需要在盖和碗中间留一个缝隙,这个缝隙不大不小。用食指弯曲,牢牢顶住盖子,将茶汤按顺序注入几个小茶杯内,以每杯容积的1/2为宜,逐渐加至七成满,使每杯茶汤香味均匀。在茶汤即将倒完之时,需要做“凤凰三点头”的动作,寓意对客人的尊敬。这个过程中,要将茶汤入干,要不然下一泡会涩口。

静心之手

泡茶需要静心,讲求慢。唯有性格从容的人,才能让茶叶完全舒张,进而泡得一壶好茶。不管平时生活中多么风风火火的女孩子,坐在泡茶台前泡茶,都会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

品茶之前要端起茶杯先闻一下茶香,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扣住茶杯边沿,中指轻托杯底,慢慢分三次把茶水细细品味。先要举杯将茶汤送入鼻端闻香;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少许茶汤入口,含汤在舌尖回旋细品,顿觉口有余甘;一旦茶汤入肚,鼻口生香,咽喉生“两腋生风”,回味无穷。

品一杯茶,能品出泡茶者的心绪和个性。人与人之间会有磁场。恬美的茶艺师身上携带的平波磁场,有一股渗入的吸引力,给顾客带来舒心的心境。这种收心的深入吸引力,能够让顾客静下心来。心静下来了,面相也会和谐,顾客也就愿意去观赏,去接触茶艺师。

茶艺师在泡茶过程中,会引导顾客去品味茶品,去观察茶的色泽,泡茶后让顾客去“问其香,品其汤,观其色”,去闻杯盖的香气。赛珍珠有三香,干茶是炒米香,茶汤是果味甜香,入口是兰花香。茶艺师也会和顾客相互沟通,以茶为媒介,去了解彼此的性格。很多客人最后都会成为常客,带着朋友或生意伙伴过来,一起感受舒心的氛围。

冲泡浓香型安溪铁观音:

洗杯:冲泡前先用开水将茶具淋洗一遍,以保持茶具洁净,又利于提高茶具本身的温度。

落茶:铁观音茶叶紧结,叶身沉重,取少量茶业放入茶壶,可闻“当当”之声,其声清脆。取之入杯,浓厚的炒米香即刻散发出来,犹如入田园之境。

冲茶:将煮沸水倒入到盖杯内,然后盖上杯盖,待数分钟,果味甜香莺莺而出。

醒茶:静待,让茶业充分的吸收水分,充分展开。茶业冲泡开后,叶底肥厚明亮。

倒茶:将盖杯内茶汤注入茶海,再将公道壶茶汤注入茶海,这第一泡茶成为“温润泡”,不作饮用。

点茶:重新在盖杯中注入沸水,再将盖杯茶汤注入公道壶,然后以顺时针方向将茶平均倒入各个茶杯内。

赏茶:先观颜色,再闻茶香。优质铁观音之茶汤香味鲜溢,其独特香气即芬芳扑鼻,且韵味持久。

品茗:抿一口铁观音,舌根青转,可感茶汤醇厚甘鲜,韵味无穷。甜甜兰花香裹舌润喉,犹入高山花园,自然之风沁入心间。

以茶禅修

天心禅茶居已经创办多年,凭借着良好的口碑和精深的文化吸引了无数顾客。印茗说,这些年来她们一直坚持着走自己的路,也就是坚持以国学传播为核心,以禅茶会所为服务平台的经营方式。

卖茶叶,很简单;可做茶人,却是必须要有自己的信仰和坚持。天心禅茶居的茶,大部分是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出产的禅茶――武夷岩茶大红袍。这些由寺庙内的僧人种植采摘制作的祖庭大红袍,除了蕴含天地日月的精华,更赋予了宗教的善念与加持。

一泡好茶

一泡好茶的形成,仿佛唐僧的取经之路,须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可修成正果。茶树长于烂石砾壤之中,承受风吹日晒严寒酷暑,种植三年方可采茶。越是好的茶叶,其生长环境越是恶劣。天心寺的大红袍,大多生长在武夷山丹霞地貌中的悬崖峭壁之上,岩缝石窠之中,故而被称为“岩茶”。

采摘之时,茶需受掐折之苦,得来鲜叶茶青继而历经萎凋、摊晾、摇青等繁复过程,方能成茶。岩茶的制作过程被武夷山当地人称为“死去活来活来死去”,饱经磨砺雕琢而沉稳无言,方才有了这举世无双的“岩骨花香”的问世。

天心禅茶寺庙产的茶量很少,每年天心永乐禅寺出产的大红袍仅够师傅布施给部分弟子香客,但却一直保持着“大红袍祖庭”的神韵风采。印茗说:“喝到好茶,就一定要有‘今年喝过,明年不一定会有’的思想准备,禅茶是‘一期一会’的缘分,感恩每一个当下的分享和结缘也是禅茶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

禅茶一味

“自古名山出名寺,名寺出名茶。”顶级的好茶大多都和僧人、和供佛颇有关系。大红袍由"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武夷茶僧自唐朝贞元携千古而来;在明初洪武永乐得状元报恩之名,尊上御批之封;连最爱凑热闹的乾隆帝,也写下"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的名句。

所以茶艺师在泡茶时,极其的端庄尊重,她们非常虔诚焚香、净手,小心翼翼地将茶叶取出来。因为这将是她生命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绽放。她从何处而来?听过多少鸟语风喃,见过多少山光湖色?她经历过哪些有缘人的手,又走过了怎样的旅程?我们不知道,但她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因她之故,我们今日相聚,结缘。以一颗感恩分享之心共享,静品。

茶艺茶道

印茗说,好茶,期待好壶、好水和好人。每一泡茶,我们都应该认真的去对待,犹如我们的人生。

武夷岩茶善用功夫茶泡法来烹制。“功夫茶”喝的就是功夫。一曰器,二曰茶,三曰水,四曰序。泡大红袍要求器皿洁净俱齐,选上品茶上品水,按轨仪礼道来泡制。

武夷岩茶必需由100度沸水来冲泡,经高温激荡煎熬,才能展现出她的岩骨花香,那是一种入口难忘的霸气与摄受,让你一见惊艳。岩茶受天地万物滋养,汲取日月的精华,自始至终保持着洁净与清明,以导世人。

国学文化

天心禅茶居一直都在传播国学文化,而茶则是进入国学文化殿堂的敲门砖。客人们通过喝茶、了解茶、爱上茶从而对悠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从基础的保健养生,上升到口味品质,再至文化内涵。喜欢茶,学着喝茶泡茶,接着了解茶道文化,继而发展到诗词歌赋、琴棋书画。

印茗说,她们走过了很多的路,文化传播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易行的事。现如今天心禅茶居寓教于乐,重在当下应用的国学教育之路,已经受到教育界及商政各部分的高度评价,宾客受众的大力追捧。

天心十二道:

焚香:用智慧之光点燃戒定真香,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摆具:空杯才可以装茶,空间越大,容量就越大;心量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煮泉:三昧真火,烧断凡心杂念,清除烦恼,得大智慧。

烫杯:世间冷暖,若迷若悟。悬佛子之壶,驱万世之寒。其悲者何?苦也。其欣者何?渡也。

投茶:善因需要善缘,好茶期待好壶、好水和好人。众缘和合,成就好茶、好人生。茶如人生,因缘而聚。

冲水:沸水激活茶叶,有如九龙沐浴太子,佛法灌顶,赋予新的生命。

去沫:诸行无常,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只有摈弃痴心妄想,才能彻悟佛性真如。

出水:慈云广被三千,法雨润泽万物。茶水如同法乳,有感而降,滋润芸芸众生。

斟茶:怀慈悲心,平等心,布施心,以无我禅茶,普渡众生,脱离苦海。

敬茶:感恩、包容、结缘、分享。用一杯天然的茶水来供养大功德、大福报、大修行的有德之士。

品茶:茶乃水之君子。上善若水,润物无声。君子爱茶,宁静致远。

茶艺师范文第2篇

关键词:茶学专业;茶艺课程;茶艺师考试;课程改革

茶艺课程是茶学专业茶文化类课程中的一门骨干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茶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使学生了解中华茶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原理、茶艺要素和环节、茶艺礼仪、茶艺美学特征、茶艺编创原则等理论,掌握各种形式茶艺的技能实践,茶的冲泡和品赏艺术,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化艺术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综合素质。[1]茶艺师考试是人社部对从事茶艺服务的工作人员进行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内容与茶艺课程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实现茶艺课程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对接,就要分析茶艺课程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异同,对茶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本文将以青岛农业大学茶学专业为例,探讨茶学专业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的对接。

一、茶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及企业需求

茶学专业是由我校2008年新开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在课程体系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2]据统计,近3年我校茶学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保持在80%以上,20%-30%的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其他学生报考了公务员、事业单位或从事茶业相关的生产、销售和服务工作。在这些涉茶的工作岗位中,从事茶艺工作的工作地点、工作环境及工资待遇方面都是非常好的,深受茶学毕业生尤其是女生的青睐。[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层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茶叶企业的经营销售就需要茶艺师们来发挥他们专业技能,赋予茶叶文化艺术,因此中高级茶艺师可以说是市场中的“抢手货”。各大茶叶公司、茶艺馆、涉外宾馆等把拥有茶艺师资格证的茶艺师看作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专业培训的茶艺师往往能得到消费者信赖,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茶学专业毕业生对此深有体会,学生被安排到茶业公司实习期间,学生普遍反映大多公司里没有茶艺人员可以为顾客泡茶、介绍茶叶、招待客人,这样就不能很好地把茶叶推广出去。另外通过参加几次青岛市、济南以及烟台的茶博会,同学们发现在人山人海的茶博会上,茶艺表演往往更能吸引更多的人来认识并了解企业的茶叶,使企业产品在万千茶叶中脱颖而出。而一些茶艺馆、茶文化类公司,也需要大批优秀的茶艺师。茶学专业毕业生获得茶艺师资格证书,不仅能证明自己的职业能力,还能为他们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提供帮助。

二、茶艺课程教学现状与茶艺师考试形式

(一)我校茶艺课程教学现状

我校茶艺课程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茶艺课程的理论知识,介绍了与茶有关的各种基础知识,而作为茶学专业的毕业生,经过茶文化、茶树栽培学、茶树育种、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等课程的学习,其茶艺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相当扎实。茶艺课程实验教学教授学生习茶基本手法、基本程序,玻璃杯泡法茶艺、盖碗泡法茶艺,壶泡法茶艺、壶杯冲泡乌龙茶、壶盅冲泡乌龙茶、碗杯冲泡乌龙茶等。实验教学内容侧重茶艺基本手法、基本程序的掌握,简单的茶艺表演形式。

(二)茶艺师职业技能考试

茶艺师是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技术人员。本职业共分五个等级: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茶艺师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茶艺表演两部分。理论考试主要考核茶艺师对茶专业知识的储备,只有拥有足够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通过考试。茶艺表演则考查了茶艺师对茶艺表演的熟练程度以及创新能力。这种茶艺师考试的根本目的不是考试,而是提高茶艺师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这是需要茶艺师经过长期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的,这也是衡量茶艺师从业资格和能力的重要依据。

三、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试的异同

2014届茶学专业的几位学生曾在2014年10月参加了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青岛首届茶艺师大赛。这次比赛共进行了两天,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审评茶样(干茶辨识与茶汤辨识)、茶艺表演三部分。学生普遍反映理论考试还行,到了审评的时候虽说是各大类茶都在审评课上审评过,可缺乏实践,不能快速而准确的审评出来。茶叶表演也不是教师课堂上所教的那样,当茶海出现在茶艺表演用具上的时候,因为以前都没有用过,学生有一点茫然。作为茶学专业的学生志在冲击大赛前三名,可最后居然没有一个人进入前十名,更有甚者名次还非常靠后。这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所学习的茶艺课程与茶艺考试还存在很大的不同。

(一)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相同之处

我们所学习的茶艺课程与茶艺师考试有一些相同之处。例如:1.考试形式相同,都分为理论知识与茶艺表演两部分;2.考查理论知识部分覆盖全面,涵盖了与茶有关的各方面知识,要求我们的学生储备大量的茶叶基础知识;3.考查茶艺表演形式基本相同。茶艺师考试所考查的茶艺表演是最基本的绿茶、红茶、乌龙茶茶艺表演,这与课堂上教师所教给的基本相同。

(二)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不同之处

我们学校茶艺课程的教学方案、教学评价方案与茶艺师证书考试要求不太相符。在我们茶学专业的茶艺课程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人才培养方案还是教材内容,多数是与茶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课程偏重理论知识,这样便造成了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死记硬以应对各项考试,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而茶艺师考试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考核,最重要的还是对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考核。考试不仅考核了茶学的理论知识,还要考核职业道德、茶艺服务、管理等内容,这正是茶学课程所缺乏的。学生由于缺乏技能实践和经验,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就业要求,出现就业偏离专业的情况。对照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试的异同,不难看出,我校茶学本科专业茶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基本涵盖了茶艺师和茶艺技师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但学生的实践锻炼环节有所欠缺,学生做不到活学活用,距离优秀的茶艺师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实现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对接的必要性

茶艺师资格证书是劳动者能力的标志,也是进入人才市场的通行证。而现在有些茶学专业学生为了取得茶艺师证书,专门报培训班学习茶艺考试,培训报考费用高达两三千元。我们茶艺课程本来可以学习到的知识却要专门花钱来另外学习,这样不仅浪费财力还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因此,将茶艺师资格考试引入到我们的茶艺课程中,可以很好地避免这样的事情的发生,也更加便于我们茶学专业的学生取得茶艺师资格证。我校是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专业技能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技能。针对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就业现状分析,应该将茶艺师职业资格认证引入到茶艺课程中来。坚持将茶艺课程教学改革与茶艺师考试相对接,能促使学生在获得学位证书的同时又能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4]

五、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对接的措施

(一)课程体系设计要适应社会需求

茶叶行业茶艺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茶艺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茶艺课程不仅要涵盖茶文化、茶艺技能、茶叶生产加工、茶叶品鉴、茶具鉴赏,还需要涵盖营销管理、传播策划、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了适应茶叶行业的高速发展,茶艺课程要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改进,培养出适合现在企业的复合型茶艺人才。学生要深入到茶行业中去,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共赢。

(二)改善薄弱的师资力量,降低授课中的理论比重

目前我校茶艺课程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既懂专业技术又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团队。这就导致教师在授课中理论比重过高,而在实际的操作实践比较少。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本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茶学专业的茶艺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存在课程设计学时短、专业实践明显不足的问题,相对削弱了对学生茶艺能力的培养。而茶艺师职业技能考试却要求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操作实践,把审美与艺术表演相结合,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此外,还需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网络的支持强度,提高校外实习基地的服务水准,可以让学生参观一些具特色的茶艺培训机构和茶楼、茶艺馆等,并介绍学生到其感兴趣的地方实习。

(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考试资源

很多学生在进行茶艺专业备考的过程中,普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考试资源。通过建立网上测试平台,不仅能够实现茶艺知识的无纸化考试,而且还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五)学生自身要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在完善茶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时,学生本身也不能松懈。虽然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环境以及优质的学习资源,但若自身不努力,也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茶艺师。因此,学生不但要学习教师所教的茶艺知识,自身也要不断的提高。作为学生可以多走出去,去茶博会、茶馆等地方不断观察、学习,以提高自身的能力。另外,也可以去参加一些茶艺比赛,在比赛中发现自身的不足。茶艺比赛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艺师,他们都拥有自己的能力和特点,学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开拓自身视野,不断创新。茶艺比赛能在体验比赛的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六、小结

实现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的对接,能让学生在取得茶艺师资格证书的同时,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胡建辉 张新富 赵磊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参考文献:

[1]丁以寿.中华茶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2]丁兆堂.山东省茶产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培养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0(8):68-70.

[3]曹潘荣.华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J].广东茶业,2011(Z1):25-28.

茶艺师范文第3篇

但是,近年来笔者在担任茶艺师考评员及茶艺大赛评委时发现,有的考生、参赛者茶文化知识还比较浅薄,他们只会生硬照搬、模仿表演手法。这说明有的茶艺人员对茶的基本精神理解不深,对茶基础知识掌握甚少。

作为一位职业茶艺师,要注重以下三点:

一是要不断的学习茶文化。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包含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因此,既要从书本上学,又要从实践中学;既要通读经典,又要有目标地学习专著;既要对茶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既要普遍掌握茶叶的基本知识,又要根据需要有重点的学习常遇到的问题。广泛学习茶文化,才能了解茶的历史、茶的精神、茶的美德、茶的内外传播等。掌握了茶的基本专业知识,才能知晓各种茶类的制作工艺及重要特征,不同茶类冲泡时为什么用不同茶具的原因。

二是形式要服从茶的精神。茶艺表演和泡茶待客时,茶艺人员的举止、打扮、动作要与茶和谐。举止要稳重大方,不可扭捏造作;农着要得体,不可穿低领、无袖衣、超短裙;不可浓妆艳抹。以防香气串于茶气、口红染杯;表演动作不可手舞身摇,不可大声粗气,以免搅和了茶的和、清、静、雅的基本精神。特别乌龙功夫茶艺更是要小心、细致,以表现其的庄重内涵。

茶艺师范文第4篇

茶艺,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在茶艺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与茶艺相关的表演活动,即茶艺表演。在茶艺表演中,由于茶艺表演主要是以手势和面部表情为主,因此,茶艺表演就有了较强的肢体语言表达的形体美学特征。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茶艺表演中的动作,即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及情境结合的肢体语言,进一步探讨这些肢体语言的审美,从而为茶艺表演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上的享受。而茶道作为人们日常休闲的主要方式,也越来越多的开始注重观赏性,发展成为了当下受人欢迎的茶艺。茶艺发展的aa时间较短,产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台湾,并在新世纪出传入我国。茶艺表演主要是通过各种茶叶冲泡技艺的形象演示,科学地、生活化地、艺术地展示泡饮过程,使人们在精心营造的优雅环境氛围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操的熏陶。可见,茶艺表演是伴随着人们喝茶、品茶等过程而产生的一种高雅活动。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茶艺表演作为茶艺的衍生物,其特点是通过有限的肢体活动来展现出丰富的意蕴美。因此,本文从分析茶艺表演中肢体语言分析入手,进而探讨其审美特征。

1 茶艺表演中的动静结合的肢体语言及其审美

茶艺表演中的动静结合的肢体语言,是贯穿整个茶艺表演过程中最为显著和典型的审美特征。而且,茶艺表演中茶艺师的动作与心态也是审美的最主要方面之一。这是因为,茶艺表演中茶艺师的心态与动作直接关系着整个茶艺表演的质量以及审美风格。其中,茶艺师自身的动作熟练度以及自身的经历、阅历、心态等因素,也是表现茶艺师茶艺功夫的主要评价和审美标准。如在表演安溪铁观音的茶艺,在第一道程序“入茶境”中,茶艺师必须清水净手、端正易容,在背景音乐的引导下,以平静祥和的心态进入茶境中。更为关键的是,茶艺师在表演过程中,必须面带危险。到了第六道程序时,尤其是在展示“凤凰三点头”时,茶艺师的动作肢体语言,轻柔和缓,心情祥和宁静,从而也使得观赏者处于一种安静祥和的状态。最后,在利用“鲤鱼翻身”的手法,将茶汤倒入闻香杯,三根手指作成雀首状,以表达祝福之意[1]。可见,在整个过程中,茶艺师的表演虽然都是由肢体语言构成,但是每一个动作的细节以及茶艺师所展现出来的心态,都能够为观赏者带来美的享受。

2 茶艺表演中虚实结合的肢体语言及其审美

茶艺表演之所以能够受到社会人士的欢迎,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在茶艺表演中,茶艺师虚实结合的肢体语言。所谓茶艺师虚实肢体语言的结合,其主要是指茶艺师通过很多实质性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富有意蕴的情感。最为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在观赏者在鉴赏过程中注重茶艺师每一个动作细节。如上文提到的“凤凰三点头”,其动作要领是茶艺师手提水壶高冲低斟三次,但是,这个肢体语言所要表达的寓意则是茶艺师对客人三鞠躬以示欢迎。此外,还有“游山玩水”,主要是茶艺师将茶壶底沿茶盘边缘旋转一圈,目的是是括去壶底里的水,防止滴入杯中[2]。但是,这样的肢体语言却能够丰富茶艺表演的内容,使观赏者能够欣赏到茶艺师所赋予汉字词汇、历史名词等新的现代意蕴,从而使观赏者保持好奇的心理状态,提高观赏者的心理期待。

3 茶艺表演中情境结合的肢体语言及其审美

情境结合,不仅是茶艺师丰富和发展自身茶艺表演特色的主要方面,也是茶艺师表现自身创造力的关键方面之一。在茶艺表演中,茶艺师不仅要表现出自身的仪态美,如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面部表情等,也要体现出自身的内在气质,传递出自身的情感表达。更为关键的一点是,茶艺师的仪态的优美、舒缓,不仅是观赏者审美的主要方面,同时也是茶艺师表达自身精神面貌、气质以及素质的重要方面。而且,茶艺师往往会通过对情境的营造,如焚香、插花、点茶以及挂画等,来保证茶艺师能够实现内心与外界的融合和交流,从而为观赏者带来更好的审美体验。如在《江南碧螺春茶艺表演》中,在冲泡碧螺春,水温要求为八十度,因此,在冲泡时,就不能直接盖上壶盖,必须敞一会壶盖,而在此时,由于水温较高,水汽在壶口因为自然降温,形成壶口蒸汽氤氲的状态,而富有创意的茶艺师遂将这个步骤命名为“玉壶含烟”[3]。可见,情境结合的茶艺表演,能够赋予茶艺师更多的创意空间,从而丰富茶艺表演的内涵,甚至能带给观赏者不一样的审美体验。

结语

综上所述,茶艺表演作为当先较受欢迎的表演方式之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也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蕴。茶艺表演的肢体语言表达,不仅仅是茶艺表演美的表现,更是我国博大精深文化的体现。在茶艺表演中,肢体语言的情与意的融合,把茶道文化的“精、雅、礼、和”理念和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更为可贵的一点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礼”与“和”的观念更是影响了我国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因此,在欣赏茶艺过程中,不仅能够体会茶文化的独特内涵,也能够展现出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可见,本文论述的茶艺表演的肢体语言与审美,不仅能够成为欣赏茶艺表演的标准,更能够指导茶艺创作者进行创作。

参考文献

[1]宋晓维.试论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选择[J].广东茶业,2013,03:34-37.

[2]卓敏,吴晓蓉.茶艺表演作品编创的理论与实践剖析――以2010年广东省冠军茶艺《玉茶言德》为例[J].农业考古,2012,05:113-117.

茶艺师范文第5篇

前几日听闻一好友弄来几泡特级水仙,忙邀上几个好茶的朋友约在茶馆一道品茗,然而好茶却喝得不是那么畅快。

围坐在茶台前,美丽的茶艺师为我们泡茶。毋庸置疑,她受过专业训练,姿势优雅。手法娴熟。但是她那悦己之妆却有点过了,眼影、睫毛膏、粉底、口红,或许她还喷了一点香水,耳垂下的水晶耳坠在灯光下闪闪发亮。妆容精致,打扮也很时尚,赏心悦目之余,水仙茶香却受到一些脂粉香气的影响,感觉不够醇正。

饮茶品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惬意的一种享受,如今很多人都在追求茶艺,希望从泡茶开始就能有美的享受。大大小小的茶王赛里也出现了茶艺评选,各种各样的茶艺表演亦吸引了很多茶艺爱好者的眼球。但是,茶艺师的装扮需要有什么标准?太过浓艳的装束会影响到茶的真香吗?针对这个话题,《海峡茶道》记者采访了资深茶艺师吴雅真。

《海峡茶道》:您能为我们简单解释一下茶艺吗?

吴雅真(下文简称吴):茶艺是品茗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茶艺作为一门艺术,要求品茶技艺、礼节、环境等讲究协调,了解不同茶品,运用不同的泡茶方法,与环境要有和谐的美学意境。

《海峡茶道》:那作为一名茶艺师除了基本素质之外,在装扮上有什么要求吗?

吴:当然,茶艺师是品茗的主角之一,她的装扮从第一眼视觉上影响整个品茶的过程。一般我不赞成茶艺师在品茗时化浓救,因为化妆品的气味会影响茶的香气。淡妆表现一个好气色,清新自然就可以了;头发要梳理整齐,不要披散着;尽量不要佩戴吊挂式的饰品,饰品是点睛之物,不必夺人眼球;此外没有穿正式茶艺服装的时候,我也不赞成茶艺师穿无袖和低领的服装,毕竟茶艺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太过时尚、性感的装扮并不是很符合品茶的意境。

《海峡茶道》:您担任过很多茶艺表演赛的评委,对于现下的“主题”茶艺有什么看法?

吴: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茶艺的文化。而且多种形式的茶艺表演除了给人以美的享受之外,还能帮助人们了解茶,从不同角度去了解茶文化。不过还是希望很多“主题”茶艺表演要以茶为主题,茶艺师自己要具备对茶全方面的了解,在茶艺表演时才能突出茶道精神。不要让一些别的元素冲淡了茶的韵味。

《海峡茶道》:您在茶艺评选里的评定标准是什么?

吴:茶。一定是最重要的。所以茶汤是重头戏,我会把这一项列为重点,会占到评分的40%。它能看出这个茶艺师的基本功。还有就是她的表演能否和意境相协调,此外服装、手法、整个节目的编排是否流畅等都是评分时要注重的。

茶艺师范文第6篇

茶席座位就是席位。出席一个茶会,就定席位是很重要的礼节。席位也是一个茶会氛围好与坏的开始,就错席位往往会使一个精心设计的茶会,搞得黯然失色,不欢而散。

中国位于北半球,一年四季太阳都是从南方照射过来,而冬天的寒风则是由北方吹来。历代主要建筑总是采取“坐北朝南”的方位建筑,将大门开在南方以吸收阳光,避开寒风。这个方式的建筑方位,使得茶席座位的安排有了一个基本准则。

我们在屋内向着大门往外望,前方就是南方,背后就是北方,左手就是东方,右手就是西方。中国人的方位观与五行、五色、一年四季都有关联,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中黄土”。建筑物是固定的,茶桌、茶艺师是可以变动的。所以,茶席座位是在固定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有固定的。茶桌摆放的位置是变化中固定的,茶艺师坐的方位是固定中的变化。茶艺师坐定后,方位确定了,他的正前方是南方,他的背后是北方,他的左手是东方,他的右手是西方。这些方位学是根据中国的传统文化归纳、演绎而来。

面南而坐,是帝王座位;面北而坐是臣子的座位;坐东是主人的位置;西席是老师、贵宾的座位。有了以上坐席方位的原则依据,茶席座位的安排就有所脉络了。

首先,茶桌摆放的位置,应在正对门的方位或进大门自己的左手边。茶桌摆放在正对门时,茶艺师就面对门而坐。茶艺师左手边是东道主座位,茶艺师右手边是西席,属老师或贵宾的座位;茶桌摆放在进大门的左手边时,茶艺师面东而坐。茶艺师左手边是东道主座位,茶艺师右手边是西席,属老师或贵宾座位。

因此,茶席座位的安排,是以茶艺师的方位而定的,茶艺师的方位又以茶桌摆放的位置来决定。茶桌摆放的位置,又以屋子的朝向和格局来决定。所以,安排茶席座位的原则,首先考虑的是茶桌、茶艺师方位,这些动态的因素;其次,就要考虑静态的宾客主次、身份、地位、辈份、长幼等条件了。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席位的安排,比较重视的是长幼、辈份的大小。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则比较重视个人的身份、地位,主客、陪客的次第。而茶席座位的安排,是依茶桌摆放的位置、茶艺师的方位来决定,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动态方位学。席位所表现出来的尊卑,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一位在社会上地位很高的人,在茶席中并不一定是主角,比如一位部长出席茶会,但是主人的老师也出席茶会,应以老师为尊……

茶艺师范文第7篇

“刚开学很忙,今天上课要上到晚上9:45。”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创会理事长范增平又开办了新的一期茶艺培训班。他是第一个把“茶艺”概念从台湾介绍到中国大陆的学者。20多年来,看着茶艺在中国大陆从不成气候到欣欣向荣,他的欣喜之情不禁溢于言表,娓娓道起了茶艺的源流和自己推广茶艺的经历。

在上世纪70年代的宝岛台湾,一批青年知识分子有感于中华民族的复兴,除了要发展经济,还当以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要,而优秀传统文化又以茶文化最贴近生活。于是。这些青年就抱着这样一种使命感,投入复兴茶文化的行列,从中国传统的饮茶习俗着手,开创茶艺、设立茶艺馆、举办茶艺讲座、茶艺培训,积极推动茶艺的相关活动。他就是这批青年中的一员。1988年6月。他在上海公开表演了茶艺,并接受《文汇报》的专访,

“茶艺”一词首次出现在大陆新闻媒体上,打响了宣传茶艺的第一枪。

1991年,他应邀出席了在著名的茶乡福安举办的首届中国闽东福安茶文化交流会,并登台为大家表演中华茶艺,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与台湾仅一水之隔的福建。宁静安详的坦洋村、葱茏蓊郁的茶山、淳厚质朴的畲家茶歌对唱、香醇甜美的坦洋工夫都在他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回忆说,当时到福安参加完茶文化交流会后,他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更加坚定了他义无反顾地走中华茶文化研究推广之路的决心。在此后的近20年时间里,他还走访了18个省市的产茶区,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播撤了茶艺的种子,推动了两岸茶文化的发展。

在两岸茶人的共同努力下,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茶艺培训机构、茶艺活动等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台湾茶人创办的如范增平茶艺文化发展中心、陆羽茶艺中心等,大陆茶人创办的如雅真茶艺、六如茶艺、公刘子茶道苑等,还有科研机构如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各省农业院校茶学专业举办的茶艺培训班等,甚至一些大中专院校还开设了茶艺专业――创始于台湾的茶艺在大陆开出了一朵朵娇艳的花朵,中华茶艺百花齐放的景象,更是灿烂而夺目。

茶艺培训是“香饽饽”?

在茶为国饮的中国,茶已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阶层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是处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洪流中,仍是不改其势,只要看大街小巷里林立的茶馆、茶楼与茶庄就是个最好的证明。在当代,人们喝茶决非还停留在因渴而饮的初级阶段。而是要品味。从中品出文化、品出内涵、品出感悟。茶本身的文化属性以及人们对茶的文化需求。正随着茶业经济的繁荣而日益深入人心。作为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艺便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借助茶馆、茶楼或茶庄的平台向外界传播,从而渐渐形成一种潮流。

茶艺师。顾名思义,就是茶艺的演绎者,是茶行业内具备茶叶知识、茶艺表演、服务与管理技等综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因而,茶业的繁盛与茶文化的复兴呼唤了茶艺师这一职业群体的诞生。并且随着茶艺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而与之息息相关的培训机构、赛事更是风起云涌,遍地开花。成了许多人争相追宠的“香饽饽”。

现象一:出师弟子亦成师

茶艺在中国大陆如火如荼地发展了20多年。这里,我们姑且将当年致力于茶艺传播与推广的茶人称为祖师级茶艺师。经历20余载的时间。他们已是桃李满天下,许多曾经教授的学生学成出师后,分布在全国各地,不负师望,从事着和他们一样的茶艺事业,开辟了自己的茶艺新天地。在这些新一代茶艺师中,有的经营或管理茶楼、茶馆,使之成为人们感受原汁原味中华茶文化的乐园;有的亦操师业,在茶艺培训机构中从事茶艺教学。甚至“自立门户”。他们在肩负推广中华茶文化使命的同时。并把眼光瞄准了茶艺培训市场,办校、开班收徒。教茶叶爱好者研习茶艺、为各类茶叶经营场所培养茶艺服务人员,让悠悠茶香传播得更远,四川雅安姑娘陈秀琼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作为一名“85后”茶艺师,虽说今年刚满23岁,却早已是西安一家茶艺培训机构的创办者兼首席茶艺培训师。2002~2004年,她先后师从成先勤、林治等著名茶人研修茶艺,曾代表四川优秀茶文化传播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行茶艺表演与茶文化推广。两年前,凭着一腔对茶艺、茶文化的热爱和多年积累的表演经验,她创建了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展茶艺培训、茶艺表演和茶楼管理等业务,在当地茶界负有盛名。福州天音阁茶庄的张雪儿师出中国茶道表演艺术家吴雅真名下,后与福建省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合作,在茶庄里开设教学实践站,茶学系的学生定期在茶庄里进行茶艺茶道实践与体验。

现象二:职教新宠

“茶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像我们这类的中职学校以前在课程设置上开发得很少,孩子们都不太懂。现在好了。我们开了茶艺课。还设置了茶艺专业,教学上都还比较成功!”福州商贸职业中专学校校长丘琰坐在茶艺教室里一边喝着学生泡的茶,一边对记者说道。这间50多平方米的茶艺教室,没有一件显眼的陈设,仅仅是几张摆着素朴茶具的木制桌椅。不过,这里看似简陋,却是培养“新生代”茶艺师的基地,是福州茶艺中职教育的起源地之一。丘校长介绍说,福州中等职业学校茶艺技能竞赛始于2009年,学校自首届开始至今,连续两年参赛并蝉联了两届的冠军。并且该校学生林秀枝此次还在情景茶艺《茉莉芬芳》中充当主泡手,走进世博会福建馆,展示了娴熟的茶艺。这些荣誉为她增添了很大的信心。为了加强学科建设,在原有的师资力量基础上,今年还专门从福建农大茶学系引进了一名应届毕业生担任茶艺专业教师,并与市教育局、市劳动技能鉴定中心配合,开展茶艺职业技能培训。“学茶艺,让孩子们在接受审美教育的同时。也解决了就业问题,一举两得。”目前,学校培养的首批茶艺师都在茶企顶岗实习,而且学校还和福百祥、海晟连锁、闽榕等茶企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采取由“4+1(4天在学校,1天在企业)过度到5(完全就业上岗)”循序渐进的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福建是全国著名的茶乡,我希望从我们学校开始、从我们福州开始,有更多的学校和同仁加入茶艺推广的队伍,把闽茶茶艺、闽茶文化推广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她说。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还了解到,就福州市而言,除了商贸职专以外,市旅游职专、市外贸职专也设有与茶艺相关的课程与专业,而在全省乃至全国亦有众多中专学校将教学资源倾注于茶艺,同时有不少的学生从就业角度出发选择了茶艺专业,进而使得茶艺演变成职业技能教育的新宠。

现象三:茶艺师无性别

相信,在大多数人包括一些业内人士印象中,优美的茶艺总是与女性形象相挂钩的,在举手投足之间,体现出了阴柔之美。其实不然,“茶叶泡饮的基本程序不变,但和女性不同的是,男性在表演茶艺时柔软度少,多用单手泡茶,在圆融之中体现出一种刚劲之美。”中国茶道表演艺术家吴雅真用手模拟着泡茶状说道。今年5月,在“燎原行动”大学生竞争讲习所“煮茶论商道”课程上,应邀讲课的吴老师首次收下了3名男大学生为茶艺弟子。在业界一时传为美谈。在接下来半年时间里。这3位男生几乎是天天手不离杯、嘴不离茶,一到课余。就

相约到吴雅真的别有天茶艺居研习茶艺,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深深地爱上了茶和茶艺。“茶艺本来就没有性别之分,它属于一种艺术,让生活更加丰富,无论男女,都能通过泡茶的技艺来表达自己感情。”来自福建医科大学06级预防医学专业的陆洁帅深有体会地说道。此外,丘琰校长也说,学校在开茶艺课时,男生的积极性非常高,甚至还胜过了女生。这也是出乎她意料之外的。

茶艺不仅在男学生中受到追捧,在一些都市白领尤其是男性白领中也颇有市场。“从这几期的学员情况来看。都市白领班的学员最多,其中又以男性居多。”陈秀琼说。由是观之。茶艺并非完全是女性的专属。“喝茶的男人不变坏,喝茶的女人更可爱,已经是茶所具有的教化作用了,现代的社会,女生、男生的差别越来越小。分工也越来越不明显,男、女生从事茶艺工作成为君子、淑女,是我们所期待的。”范增平说。和堂悦叶茶会所的茶艺师郭渝菲则认为,茶艺师不能片面地以性别论之,正是因为有人爱它才会去选择学它,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更何况历史上,琴棋书画诗酒茶,也多以男性的成就居多。”她笑着说道。

在茶艺“高温”背后

茶茶艺培训、茶艺活动在中国大陆的兴起与火热,可谓是热浪滚滚,一浪高过一浪。我们有理由相信,茶艺培训机构、活动的大量涌现,对于推动中国茶文化以及与茶文化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大有裨益。同时,我们也决不否认,有少数培训机构是滥竽充数、名不副实,招生是为聚财敛财,而茶艺活动亦是纷繁芜杂,这就导致了茶艺市场的鱼龙混杂。因而,茶艺热现象的出现,自是利弊相存,在“高温”背后,业界看法不一。

去芜存菁,订立标准

“行业是该要整顿的时候了。”茶艺师崔秋语呼吁道。她曾调查过不少城市的茶馆和茶店,发现很多称之为“茶艺师”的从业人员,其实一点也不懂茶。不可否认。茶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催生了茶艺师的职业群体,再加上对业者并没有太高的文化要求,这就非常容易导致茶艺师的浪得虚名与不良茶艺培训机构的泛滥。“当前茶艺培训、活动,百家争鸣,良莠不齐,我想这只是个去芜存菁的过程。”范增平认为,茶艺应是带来和美和欢喜的,应是有较强的文化性、学术性和教育意义的活动,而参差不齐的茶艺活动最终会面临“洗牌”,顺应“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规律。“在去芜存菁之后,举办茶艺培训、茶艺大赛对茶文化的发展是完全有利的。”

郭渝菲也认为,现今茶艺培训还没有准确的标准,在一些茶企出于成本的考虑。只是挑选几名优秀员工参加正规的培训,有的企业内部也设有培训机构。这样一来,就使得部分人能进行专业的学习,部分则否。因此,范增平指出,任何培训班、任何比赛,都是组织活动,都应该有标准有规范。“茶艺师已经是国家明订的职称和职业标准,若无标准规范。就不会有好的发展。”他说,茶艺培训业是否能健康地发展,最主要在于主办者。纵然有了标准规范。若主办者没有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不执行这些标准规范,也是枉然。此外。郭渝菲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的介入,与一些民间社团如茶叶协会或茶文化学者联合办学办班,而且应是半公益性质的,一来显得比较规范。二来可让那些有志于从事茶艺的人尤其是来自不发达地区的都能接受培训。

提高证书含金量

茶艺培训班的开设让更多的人学得一门手艺,也为更多的人提供再就业的机会。这本来是一件有益于大众的事情,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茶艺师的资格证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福州的茶艺师周平丹告诉记者,很多茶庄茶店在招聘茶艺小姐的时候在职位要求方面并没有规定应聘人员需要持茶艺师证书,100家茶店可能只有20家聘请的茶艺小姐是持证上岗的。之所以茶艺师证书“轻薄如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此证书含金量不足。私人开班、无标准规范等问题让茶艺师证书缺乏公信力和权威性。

如此一来,茶店茶庄更看中店员的公关和营销能力,而不是茶艺。采访过的茶艺小姐都表示在薪资待遇方面并没有等级之分,高级茶艺师和初级茶艺师拿着相同的底薪,业务水平才是考核工作能力的关键。辛苦培训考过的证书却无人重视,这也打击了很多茶艺小姐想参加进一步培训的积极性。

同是吴雅真名下的弟子蔡贵珍认为泡茶也是一门专业技能,必须经过培训上岗,而且茶店员工的定位和职责要明晰,泡茶的是茶艺师,而公关和营销也应该聘请专业的市场人员。她希望经过改进和完善后的茶艺培训班和茶艺师证书能像大学文凭一样在就业中发挥作用,用等级划分职位,与薪资挂钩,也能像会计师的证书那样得到社会更多的认可和重视。

增设文化素质课程

培训班的课程很短,差不多只有7~10天左右,学到的只是对茶艺大概的了解和基本的泡茶工夫。更多的还需要自己的练习和琢磨。归去来茶庄的高级茶艺师张灵英告诉记者,茶艺的研习无止境,每个人对茶艺茶道的认知和理解不同,表演的茶艺也不一同。她在吴雅真老9币的培训班学了7天的茶艺课程,并不能满足她工作上的需要,她必须每天通过阅读与实践来充实自己对茶艺茶道的理会。

采访的过程中,茶艺小姐都一致认为,茶艺培训班应当考虑增加培训时间,增设文化素质课程。茶艺是一门特殊的技艺。追求的不光只有表面的指法和形态。茶艺师自身传统文化和内在涵养的修炼也必不可少。现在有很多茶席设计比赛和茶艺师的评选大赛,文化素质占据一半以上的比分,所以茶艺培训班的负责人要适当在培训课程里增加一些传统文化类的课程。

参加第二届海峡茶艺小姐电视大赛的选手郭渝菲对此有深刻体会,她说,现在有些从业人员是为了就业而参加培训,并非出于喜爱而学。带有功利心的学习,至多只是单纯地学会了如何泡茶。而没有真正领略到茶艺的精要。因此,她认为学生应对中国古典文化有兴趣、有所了解,这样泡出的茶才有内涵。

茶艺师眼中的茶艺

茶艺师,是个职业,也是受人尊敬的称呼。它受千年茶文化的润泽。举手投足的每一步都是传递芳香、传递历史、传递文化的过程,向人们表达着悠远芳醇的千年茶韵,同时它又融入了当代社会的时代气息,在冲泡茶叶的过程中,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人们展现从古至今都不曾淡出人们生活的悠悠茶情。中华茶文化犹如一条蜿蜒的河流,绵延不绝地流淌着,在流转的千年时光中,茶艺师用娴熟的泡茶技艺勾连着过去和现在,并把茶艺所承载的被称之为“道”的东西代代相传。

曾经开创茶艺的茶艺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是茶艺的宗师;师承他们的弟子,有的已经或是正在成为推广茶艺的中坚力量,有的则是80后、90后正在成长的新生代,还有的是蓝眼睛、高鼻粱的外国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年龄、阅历、经验、性别甚至国籍、文化上的差异,让他们对茶艺有着不尽相同的诠释。但是他们对茶艺的热爱之情却是完全相同的。

祖师级:道路崎岖而艰难

他们是中华茶艺的开创者。他们凭借满腔的热情与激情,知难而上,把茶艺的种子播向神州大地,至今还孜孜

不倦、锲而不舍地在茶艺的百花园里耕耘着,茶艺已然成为他们生命的全部。

范增平是上世纪70年代有志于复兴中华茶文化的众多台湾青年中的一员,更是首个把茶艺介绍到中国大陆的使者。“万事起头难,一个事业的建立,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如今已年届花甲的他,回首这20多年的茶艺推广之路,感触良多,而同为祖师级茶艺师的吴雅真对此前刚刚起步的茶艺事业感到崎岖和艰难。但是,在他们心中,总是有着一股无形的、被称之为信仰的力量在默默地支持着他们,给他们带来信心和希望。“20年前,我到日本去考察,日本的朋友特意带我去上野神社游玩,恰巧碰到一位云游的和尚。他对我说:‘你很适合做茶,但道路会很崎岖。’直到现在,这句话对我的触动还是很大。”回忆起往事,吴雅真深感一句话,竟受用了一生,她觉得她从茶艺事业中得到了很多很多。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业,是利己利人利社会的事业。”论及茶艺事业,吴雅真眼里透着深情。同样,在范增平眼里,茶艺事业是未来的事业,也是深具传统意义的新兴事业,是人类幸福的事业。“投入这个事业的人,生命的意义会比较有价值。”

对茶艺的钟爱之情,令这些老一辈茶艺师不顾老之将至的年龄,仍忘情地倾身事茶,扶掖后进。他们培育出来的新一代茶艺师,有许多人在茶界已有所建树。而他们还在培育的新生代茶艺师,也正慢慢在崭露头角。为此,在欣慰之余,他们对后进也是充满期许。“我希望我教育出来的茶艺师,必须体认到,茶艺师是令人尊敬的称号,作为一名茶艺师不应只是茶艺馆的服务人员,而是应肩负有社会教化的责任,以身作则,成为社会的君子、人间的淑女。”范增平说。吴雅真则希望学生能在传承中发展,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把中华茶文化发扬光大。

中坚辈:在传承中创新

他们是中华茶艺的接班人。他们老一辈茶艺师手里接过中华茶艺的衣钵。并加入时代的新鲜元素,在传承中创新,渐渐成为推广中华茶艺的中流砥柱。

“进入茶艺这一行完全是机缘巧合,而且这是一本很厚的书,我被它的魅力深深吸引,沉醉其间,乐此不疲。”北京泰元坊茶艺培训中心茶艺师黎敏在受访时这样说道。她是范增平在北京招收的女弟子之一,范老师创立的行茶法与在茶艺的深厚造诣和孜孜追求如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着她。“范先生常说做人先要正直,然后再不断提升自己。并且在研习茶艺的过程中多读书,多实践。”对如今亦是茶艺培训师的黎敏来说,范老师的教诲依然历历在耳。并时时刻刻地激励着她不断学习,不断从书籍和实践中收获。在茶艺事业的道路上苦心孤诣、砥砺前行。

归去来茶庄的女老板张灵英是吴雅真老师的旗下弟子。她本身就是文雅好静的女孩。对一切古典的事物感兴趣。2006年时她专门找到吴雅真老师的茶艺培训班学习茶艺。她说,因为是初学者,必须从最基本的动作学起,身边的同学已经开始一整套的茶艺练习。她还在最简单的端杯、手势、姿势的训练。不过她并没有着急,重复着每一个动作。争取做到最好。到现在,归去来茶庄开了第二家分店。她虽为老板,仍然尽心为客人亲自泡茶,她对4年前的那段培训经历心存感谢,让茶艺成为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周平丹是个有梦想的女孩,她与茶艺结缘是从一家茶庄开始的。那家茶庄装修风格古色古香。特别醒目,门口还张贴着招聘茶艺小姐的广告,刚刚辞去工作的周平丹便决定应聘这份工作。当时她的考虑是,工作环境幽雅,如果能学好茶艺也能为自己增加一门技艺。在茶庄老板的简单指导下她就正式上岗了,每天的工作就是为客人泡茶,可是她一直觉得自己没有经历过专业茶艺培训就不是一名合格的茶艺小姐。后来她索性辞去工作,专心报班学习茶艺,弥补她耿耿于怀的遗憾,她说,走出茶艺培训班,拿到结业证书,她才真正感觉到茶艺是她的一技之长。于是她开起茶庄。把茶艺融入生活。

坐落在中高档社区二楼的蔡郭茶会所是一处喝茶的好地方,社区生活清幽,闹中取静,大有世外桃源之趣。女老板蔡贵珍也是师从吴雅真老师学习茶艺,不过她的初衷倒与别人有些不同。2005年她刚从大学毕业,遇上就业的空白期。几个女同学便拉上她去报名参加茶艺培训,她笑道,刚好无事可做,也经不起同学的拉拢便去了。这一去没想到改变了她的生活。她说,茶艺是很美好的事物,现在每天面对不一样的人泡不一样的茶是一种乐趣,让她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新生代:茶艺改变了我

他们是与茶艺共同成长的新生代茶艺师,也是中华茶艺的新鲜血液。他们都还在青青校园或涉世未深,浑身上下洋溢着蓬勃向上的青春气息,是中华茶艺的未来。

刚刚参加完第二届海峡茶艺小姐电视大赛初赛的郭渝菲。这会儿又坐在那张古筝前调筝移柱。2006年,她因茶结识了吴雅真,并拜在她的门下研习茶艺。

文学细胞与艺术细胞兼具的她。4年多来习茶的感受,使她对茶艺的感悟很深刻,她很形象地把舞蹈与茶艺联系起来。她认为,茶艺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如果不了解中国文化,单纯地学茶艺,至多是得其形,而不能得其义。就如同音乐是舞蹈的生命、感情是舞蹈的灵魂一样,技是茶艺的生命,道是茶艺的灵魂。“茶艺它以技能为基础,融合音乐、陶瓷、诗词、书画。内心表达出的是一种和平、和美、和谐的道,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过程。”她说。与此同时,她还非常崇尚茶艺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而非拘泥于古。因而。这次在比赛中她表演的是乌龙茶工夫茶艺,用象征高洁、坚韧品格的梅花插花与自然、纯正的武夷岩茶相结合,以此来凸显如梅花、似岩茶的茶人品格。

分别来自市商贸职专的林秀枝和市外贸职专的曹丹妮。这两名女生虽不同校。却有着共同的喜好,并且共同作为主泡手在上海世博会福建馆中献艺。她们在接受采访时,无一例外地说:“学了茶艺以后,我变了很多。”林秀枝说,在接触茶艺之前,她是个大大咧咧、懒散且不讲“章法”的“新新人类”。如今的她,落落大方地坐在桌前,有条不紊地泡着茶,优雅的动作着实令人赏心悦目。而同她一起排练、表演的女生曹丹妮也十分不错,她也从学茶艺中悟出了点门道:“泡茶时,要协调配合,做到表情、动作的一致,并且还表达出当时的一种心境。”她说,她父亲在老家长乐市有一片山头,要开发成观光茶园,毕业后她会继续从事茶艺,帮她父亲接待游客。

陆洁帅和周威都是在校大学生,他们自今年5月拜吴雅真为师以后。彻彻底底地与茶结缘。虽为初学者。但经过半年的潜心学茶,他们表演的茶艺已经有模有样了,对茶艺的认识与体会也说得头头是道。“茶艺是种在动中求静的活动,习茶可以摒去浮躁,让心变得更加平静、更加平和。”周威说。如今,他们一逮着机会就泡茶,在宿舍给舍友泡,在家给亲戚、朋友泡,而且边泡边讲解茶文化。年龄比周威稍大点的陆洁帅,则把他感兴趣的书法来和茶艺作比较:“写书法时,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可能不会写在脸上,但是从他写的字中能读出他当时的心情。泡茶也一样,每一道茶都是茶艺师心情的深层表达。泡茶时应该是心如止水的。用一个词表达就是‘杯水禅心’。”他边说手边做着写书法状。看来,他们对茶艺所体现的精神特质还吃得挺透。

外国人:从茶艺了解中国

他们是在国籍、文化上迥异于国人的国外茶艺爱好者。他们被流传5000年的中国文化所倾倒所折服,而茶艺是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

茶艺师范文第8篇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品茗这一高雅且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休闲方式。众多的茶叶店也正在发生着变化,除室内装修有所讲究外,茶叶店再不是不起眼的小型商店,使用面积从几十平方米至一二百平方米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茶叶店向大中型或连锁型发展是大势所趋,故加强茶叶店的软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通常,茶叶店的硬、软件建设常常会失衡,以致削弱了茶叶店的生命力。许多人认为弘扬国饮、挖掘中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之重任应是茶馆或茶艺馆。其实,茶叶店应同样挑起推广茶文化的重担,它的作用重大,接触面更广,是一支不可低估的生力军,只有茶叶科研机构、茶艺馆,茶叶店“三位一体”的同步推广,茶文化的普及才不会脱节,才会以更快速度发展,从而深入人心。以下是笔者在经营茶叶历程中的经验心得,愿与广大茶叶店、茶艺馆同仁商榷。

关于员工。员工上岗前全面进行初级茶艺培训,内容包括:茶史概况;茶的分类;部级名茶的产地以及品质特征,典故传说:茶的保健功能:茶具的运用;茶叶的保管;中国六大茶类的冲泡方法以及特种名茶的冲泡技巧等。培训后经考核合格者上岗学至三个月,通过实习期的有效积累,员工对茶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所加深,对茶叶的形、色、香、味、韵也有一定的掌握,可给予晋升茶艺员。再进行第二次培训(即中级茶艺培训)。培训内容加深,内容包含茶在社会中的功能;中国茶区的划分;茶的诗、词、歌、赋;民族茶俗;中国茶道的内涵;中国传统名茶;中国新名优茶;水与茶的关系等。茶艺员在实际工作中,成绩优异者通过重点培训,晋升为茶艺师。根据现在我国的国情,茶艺师只能通过内部培训或培训班来实现,但是这种学习和培训的地点极少,这就大大地制约了茶叶店、茶艺馆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培养一个茶艺师,绝非一朝一夕之易事,而是必须具备丰富的学识及销售、冲泡技巧,才算是合理的茶艺师。基于这一点,在员工培训方面采用分级培训实习生、茶艺员、茶艺师。高级课程包括学习和推广茶艺的重要意义、茶艺创意、茶叶制作、加工、栽培的相关基础知识、中国名泉等。茶艺师的茶艺之精将会更好地引导更多的人品茶、识茶、论茶、爱茶。这极有利于中国茶叶品牌的树立、巩固、创造。茶叶店、茶艺馆称呼负责销售、服务的员工不应称呼为“服务员”,而应根据该员工对茶文化的实际掌握和理解予以称为“茶艺员”、“茶艺师”以区别于一般性质的服务员。茶艺师的素质、内涵、形象是第三产业中的其他服务员所无法相比的。

关于管理。员工的品德修养(思想教育)、敬业精神、服务态度、向酒店式管理靠拢,茶艺员、茶艺师的思想教育常抓不懈,以达到爱岗敬业。当然,茶艺本身的魄力自然地会使茶艺员、茶艺师不想改行易业,这会使企业的凝聚力增强。茶艺员、茶艺师除制服统一之外,服务态度必须做到微笑、耐心、详尽,迎送鞠躬或点头示意,客来敬茶、免费试品等。应该说茶艺、茶道的礼仪、规范要比酒店更为细致入微,但现实中,茶叶店、茶艺馆的服务水准却未尽人意。

关于环境。茶叶店除有专业的茶具供客人试茶外,借助墙壁空间悬挂有关茶文化的照片,让客人在试茶的同时,对茶的了解加深,如:茶园照片、采茶照片、茶叶车间照片、茶艺师冲泡茶叶照片、紫砂壶照片等。悬挂与茶有关的书画艺术作品,与茶文化相得益彰。茶叶店装有音响设备,经营播放茶道音乐或古典音乐、轻音乐等,但切忌播放爵士乐、劲歌,有大煞风景之嫌。茶叶店移栽有部级茶树优良品种或摆设一些烘焙茶叶之工具,以便客人观赏认识。茶艺员、茶艺师在引导品茶时全部采用矿泉水、山泉水。水与茶的关系紧密相关,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茶质的发挥。一般茶叶店在泡茶时都不采用山泉水、矿泉水,从而影响茶性的发挥以致降低客人的品欲。笔者曾到过众多茶艺馆,规模宠大,茗茶众多,但在泡茶时无一使用山泉水、矿泉水,好茶配俗水,对于一些痴迷茶友来说,确属憾事,令人心酸。

茶艺师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国茶艺;创意;茶理

今年是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的修编年,各级政府正在抓紧规划的制定工作。中国茶艺是中国茶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中国茶艺简而言之,就是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和如何品饮一壶茶的艺术。茶艺分为三种类型,即(生活型茶艺、营销型茶艺和表演型茶艺),本文则特指表演型茶艺。表演型茶艺是将泡茶技艺和艺术相结合,经过艺术加工的茶艺表演。表演型茶艺较之其它“茶艺”,除了观赏性之外,更具艺术性。目前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型“文艺形式”,它是通过对茶叶的冲泡、品饮等一系列的形体动作,反映的一种生活现象,表达一定的主题,具有一定的思想和情节,讲究舞台艺术和音乐的配合,在使人得到感染和启示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

一、茶艺概述

什么叫“茶艺”?当今茶文化界专家的解释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无统一而非常明确的定义。

台湾的季野先生认为:“茶艺是以茶为主体,将艺术融入生活以丰富生活的一种人文主张。其目的在于生活而不在于茶。”台湾的茶文化专家范增平先生认为:“茶艺包括两方面,科学和人文的,也就是:1、技艺,科学地泡好一盏茶的技术;2、艺术,美妙地品享一杯茶的方式。中国茶艺之美是属于心灵的美,欣赏茶艺之美,是要把自我投入整个过程当中来观察整体。”

茶文化专家陈文华认为:“通俗地说,茶艺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茶学专家童启庆教授认为:“欣赏茶艺的沏泡技艺,应该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包括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艺美”。“茶的沏泡艺术之美表现为仪表美与心灵美。仪表是指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心灵是指沏泡者的内心、精神、思想等,通过沏泡者的设计、动作和眼神表达出来。”茶道专家滕军教授认为:“关于茶艺的界定,一直是个大难题,一种意见认为应该专指泡茶时的技法及艺术氛围,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应包括从采茶、制茶、泡茶、赏具乃至茶诗、茶画等有关茶的所有茶事活动。到底是狭义一些的好呢?还是广义一些的好呢?若选前者,会让人觉得其内容有些单调,不如日本茶道那么内容丰富;然而,如果从后者,又会让人觉得中国茶文化仍停留在日常生活的范畴,艺术性不高,没有日本茶道那么高雅。”茶学专家丁以寿先生认为:“茶艺即饮茶艺术,是艺术性饮茶,是饮茶生活艺术化。”“茶艺文艺是指艺术,它具有一定的程式和技艺,但不同于茶学中的茶叶审评;艺术是人文的,茶叶审评是科学的;茶艺是艺术,茶叶审评是技术;艺术是主观的生动的;技术却是客观的、刻板的,在茶艺中,所用茶为成品干茶,因而种茶、采茶、制茶不在茶艺之中。”茶文化学者林治先生认为:“作为独立的学科体系,‘茶艺’是研究科学泡茶、艺术品茶的过程。具体地说,它要研究人、茶、水、器、境、艺这六要素以及这六要素协调与组合”。无论怎样对“茶艺”评说,或是各自对“茶艺”表述的差异性,但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于“茶艺”的狭义之说。也就是:“1.茶艺的范围仅仅限于泡茶和饮茶的范畴;2.茶艺包括泡茶和饮茶的技巧;3.茶艺包括泡茶、饮茶的艺术。”并且也已正式写进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专用于国家茶艺师职业技能鉴定教程。而我认为,“茶艺”正是上述泡、饮茶的技巧和艺术有机融合而成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作为一个整体的艺术门类看待。而这种形式也正是通过茶来完成一种心灵语言与与肢体语言对话形式。茶艺,即是修行的载体,也是一门表演艺术。茶艺是用茶和茶具及水冲泡出来的编年史,它承载着历史也体现了当下的人文精神。当论茶、品茶的技巧与艺术相结合,缔造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中国茶艺。当“表演型茶艺”、“生活型茶艺”、“经营型茶艺”三者聚集在“中国茶艺”的名下,作为宏扬中国茶文化行动“纲领”,从此揭开了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新篇章。那么,中国茶艺想表现的应该是代表一个国家冲泡和品饮茶的律动,叫“中国茶艺韵律”。

二.中国茶艺“创意”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四川乃至全国举办了不少茶艺师技能大赛,但在这些大赛结束之后,观众对茶艺师们的表演有了一些新的看法。而且,在全国的茶乡也出现了许多茶文化或茶艺表演专题演出,如福建武夷山的“印象大红袍”、四川峨眉山的“圣象峨眉”等大型文艺表演中也有茶艺表演的节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茶艺”轻“茶理”

目前茶艺表演主要注重茶艺的创新或创意,而忽略了泡茶的原理,茶艺师们或表演者们认为只要音乐好听、动作好看、茶具漂亮,是否就对了。但实际上中国茶艺不是这样的,他需要茶艺师们或表演者们将茶艺与泡茶原理相结合。不能在表演的舞台上出现违背泡茶的手法、动作或表情等。

(二)重“表演”轻“实用”

近年来茶艺表演的表演性太强,在2006年以前,四川的长嘴壶茶艺的表演基本上都是玩的是冷水,只具有观赏性,一点实用的价值都没有,在2006年的四川省“娇子杯”茶艺师电视大赛上,四川省茶文化协会就专门规定,长嘴壶茶艺也必须用开水,泡真茶,在那年的茶艺师大赛上,获得一等奖的周晓芳高级茶艺技师,在同年还被派往新西兰巡回演出,影响深远。

(三)重“茶席”轻“流程”

重“茶席设计”轻“泡茶的流程”,在现在的茶艺表演中也占很大比重,茶艺师们精心准备了茶席设计,但对泡茶此种的茶的流程一点也不精,

三.茶艺的创意与茶理的有机结合

茶艺在编创过程中应该很好的与茶理有机结合起来,茶理就是茶艺的创意要符合泡茶和品茶的原理。笔者认为,在中国茶艺的编创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茶艺在创意的过程中应注意安全的原则

很多茶艺师在茶艺编创的过程中只注重动作的优雅,有些动作很危险,如提随手泡、烫杯等,如果茶艺师只想到动作好看,而忽略了安全,就容易把自己的手给烫伤。就违背了泡茶的茶理。

(二)茶艺在创意的过程中应注意实用的原则

茶艺师在编创的过程中就注意动作的实用性,不要为了创意,而忽略了茶理,如对泡茶水温的控制,对投茶量的把握,对浸泡时间的掌握等都要注意,否则,就容易偏离茶的主题,泡茶要以茶为主,而不是以艺为主,茶艺就应该是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让品茶的人既能欣赏到茶艺的美,也能品尝到茶的甘香浓郁。所以,在编创的过程中要体现茶艺的创意与茶理的有机结合,而不是在那里做秀,而茶却很难喝,让人难以下咽。

(三)茶艺在创意的过程中应注意美观的原则

所谓茶艺是茶与艺术的结合体,所以,在编创的过程中应注意茶介意的美感,让品茶人能一边品茶一边欣赏到泡茶艺术的美,让茶客还能从中体会到茶与人的完美融合。

(四)茶艺在创意的过程中应注意卫生的原则

茶艺师在茶艺表演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卫生的原则,因为茶艺师泡好的茶是要分给客人品的,所以卫生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泡茶前先净手、备具,泡茶的过程中茶盖正放在茶盘上或茶桌上都是不卫生的。

四.总结

中国茶艺尚处于新兴的发育阶段,目前很多创意都是不成熟的,脱离实际的,但也有的表演型茶艺打着“创意”旗号刻意做作,哗众取宠,故作笑脸,表情夸张,动作僵化,令人头晕目眩。既不符合生活实际,也缺乏艺术美感。客观上,创新者是想把整台茶艺从茶席设计到动作创意及主题创意设计得更完美一些;但主观上却无法理解中国茶艺的“哲理为先,审美为重,个性为要,实用为佳”的四大特点。也感受不到某些茶艺表演作品传达一种艺术之“美”。中国茶艺要走的路还很长,所以,茶艺的创意跟群众“艺术感”的文化差距太大,还有一些茶艺表演有些“强迫性的泡茶”,这导致个性化创意跟设计者自身孤立。

参考文献:

[1] 阮浩耕、王建荣、吴胜天. 《中国茶艺》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

[2] 陆羽. 《茶经》.黑龙江美术出版,2004.(11).

[3] 张梦欣.《国家茶艺师职业标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12).

[4] 张京. 《茶艺实训教程》.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2011,(8).

茶艺师范文第10篇

1.课程设计的理念

在教学中,以茶艺师及水吧服务工作过程为导向序化教学内容,串行整合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在做中学、学中做并通过经验反思在经验中获得能力。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课程设计的思路

(1)教学做一体: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组建双师队伍;强调学生分组分工与自主学习,交流研讨与课堂讨论。

(2)注重课程内容重构与实际运作。结合茶艺师考证的要求,重构教学内容。利用校内校外基地,紧靠各种赛事,由易到难,最大限度实现教学做一体。

3.课程设计的步骤

(1)以茶艺师的工作过程为导向

将茶艺的传统与时尚、实用与内涵结合,形成新的工作任务和新的工作领域。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生命质量产生了更高的追求,茶因此成为了人们健康生活方式伴侣的首选,茶产业也因此得到了较快、较好的发展,茶服务业发展,全国大中城市茶馆业、茶叶市场发展迅速,对茶艺、茶叶专业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茶的发现、利用几乎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一样久远,茶文化形成的历史已经很长,茶叶的物质性和文化性、技术性、艺术性,是通过茶艺师的工作来表现的,这是茶艺与一般的服务业不同的地方。它应该是既传统又时尚、既实用又有内涵。

(2)通过具体的茶艺工作过程开始

融入到专业丰富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再提升到高层次的具体茶艺工作过程中,不断到加强和提高茶艺师的职业能力。课程的内容设计、构架上,从茶艺师具体的工作开始,把茶的历史、茶的发现、利用等文化融入其中,通过对茶叶专业知识的了解、掌握和表达,包括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茶叶保健运用、茶艺技术构成要素、民族文化及茶艺礼节等内容,进行茶艺学习与体验、实践,再回到茶艺师的工作当中,把人们利用茶的相关特性、茶的内涵、礼仪及文化表现出来,把茶的物质性,技术性,艺术性、茶道精神性的融合在一起,提升到高层次的具体茶艺工作过程中,从而得到了职业能力的不断提高。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以用促学,以学促赛,以赛促创”。以茶艺室为第一实训基地,从课堂教学、训练开始,教师主导,把茶艺基本功打好,打扎实,以求获得“量”的改变;再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教师引导,采用仿真手法,开展校内周末茶吧、假日茶摊,真实经营,获得真实的茶艺职业体验,再以“用和赛”的方式,把茶艺基本功加以强化,学做结合,相辅相成,达到“质”的改变,从主体意识中,学生的意识就由“要我学”上升为“我要学”,学生自主地把学习的压力变为学习的动力,可以以获得最直接的职业能力的提升效果。

二、教学手段

1.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强调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茶艺室,并依据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调整授课内容。国家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使教学模块能在就业时与岗位需求合理对接,教师必须注重企业实践环节,将工作场景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才能真正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2.本课程通过技能训练

情境设置、仿真模拟、案例分析、观看影像资料等活动组织教学,采用教、学、练三者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方式,将理论要求分解到技能操作训练中,或在操作训练中总结要求,强化操作效果。高职院校的学情更加需要生动活泼的课堂内容,只有在直观有趣的技能教学中,辅以枯燥的理论教学,才可以顺利完成实操教学模块。

3.充分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对于每项技能,布置具体的训练任务,组织学生课后加强训练。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可操作性。活动形式应多样化,如“看一看”、“品一品”、“练一练”、“比一比”等。

(1)全班分6个组,每组均设一名组长,每次上课,由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课前准备,并带动全组练习。

(2)每位同学都要接受同组点评,及教师抽查,根据课程安排,完成课堂测验。

(3)在学生表演后,该组同学可提出补充和点评,老师最后作总结性评讲;最后,由组长和老师分别对每位同学的表现评分,经老师汇总后计入平时成绩。

三、教学反思

《茶艺》课程的教学组织安排,以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宗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进行主动型学习、研究型学习,从中学会学习、掌握技能。本课程需采用多媒体、互动启发式教学,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更加形象直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增加现场教学机会,以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和专业能力。现场及实践教学中让学生观看视频,并由教师示范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茶艺表演的细节及要点,通过一定课时的练习,才可以将表演融入到茶文化的理解中去。

上一篇:茶艺课程范文 下一篇:pid控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