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6 01:27:46

茶艺实训总结

茶艺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服务;技能;茶艺一、茶饮业的高速发展拉动了茶艺人才的需求

茶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服务业中消费型的“休闲旅游”和“健康产业”已高速发展,茶饮行业已是经改造提升的一种现代服务业,是越来越满足现代消费需求、符合现代社会文化理念、适应现代人生活品质的消费服务业,是一个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行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人们除了对喝茶的需求量增加外,对喝茶的质量也有了新的要求,由“喝茶”到“品茶”,“茶艺”应时发展,已成为一种时尚,更是作为一种职业技能也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除了茶艺馆之外,其他各种商务交际场所也对茶艺技能有很大的需求。茶艺技能人才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就业前景广阔;同时茶艺又是一种十分文明、高雅的职业技能,学习和选择茶艺,对一个人终生都非常有益。掌握茶艺,对于我校这种财经专业学生的从业、择业,以及事业的发展,都能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多年来我校对文秘、商英、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按“一专多能”的目标设置和改革《茶艺》课程,进行强化茶艺技能培训。

二、我校强化《茶艺》课程技能实训的教学实践

多年来,我校一直开办《茶艺》课程,但以前只作为各专业的选修课开设,随着近年来茶饮行业高速发展,市场对茶艺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我校按“一专多能”的目标在多个相关专业中开设和改革《茶艺》课程,进行强化茶艺技能培训。近几年,笔者主讲《茶艺》课程,主要负责该课程的教学实训工作和茶艺实训室的建设。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实训室的建设,推进《茶艺》课程改革和教材创新,按岗位标准强化专业技能实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笔者将从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茶艺实训室的建设,完善实训条件。

茶艺实训室是培养学生的茶艺技能的实训场所,笔者接手管理茶艺室后,按与岗位标准相对应的实战技能的需要和从业环境的仿真性的要求,进行一系列完善实训条件的工作。

(1)完善实训设备配置,满足实训需要。增购各类茶具用品,满足各种茶艺的实训和表演需要,让茶艺室的接待上了一个档次;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采用视听形声相结合的现代化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茶艺教学更能做到生动活泼而深受学生喜爱,激发学生学习茶艺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环境美化,提升实训场所的文化内涵。按照茶艺实训室的审美标准,对茶艺室进行整饰和装扮,如对茶艺室进行局部的改装、茶具有美感的陈列、在墙上挂画、在室内摆放盆景、让茶艺室保持明窗净几等,茶艺室的建设坚持茶艺从业的仿真性,环境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氛围,格调高雅,气氛温馨,使人有亲切舒适感,符合茶艺“境美”的审美要求。

(二)强化实操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茶艺》作为我校文秘、商务英语、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等专业的一门课程,对培养学生一专多能,拓展就业空间起到积极的作用。根据教学对象和课程特点,笔者在教学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突破口”的指导思想,改革教学内容,推行以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综合实战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1.按茶艺师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以茶艺师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出发点,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笔者按照茶艺师工作岗位需要的操作技能,将课程内容整合,优化为入职指导、茶叶基础知识、常见茶叶的沏泡方法、茶具的知识、饮茶与保健、茶艺操作、茶艺创编等七个教学模块。授课形式分成两部分即理论+实操,课堂上侧重生活待客型茶艺训练,课外利用学生社团茶艺协会强化舞台表演型茶艺。实训教学按工作过程导向分确定目标―过程策划―茶艺准备―技能实操―互评总结―提高练习等六个环节,教学实施由浅入深,茶艺技能逐步提升。

2.采用任务教学法,侧重生活待客型茶艺实操。

笔者在本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带着以一名茶艺师的身份在真实场景下为客人服务的任务进行一系列学习和训练。课堂教学主要培训每个学生掌握生活待客型茶艺。

生活待客型茶艺是指由一名茶艺师与几位客人围桌而坐,一同赏茶、鉴水、闻香、品茗。每一个人都参加了茶艺美的创作,都能充分领略到茶的色、香、味、韵,也都可以自由地交流情感、切磋茶艺、探讨茶道奥义。生活待客型茶艺不仅是现代茶艺馆中最常用的茶艺,而且适用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普通家庭。根据生活待客型茶艺的特点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讲授茶艺理论知识,包括茶叶的基本知识,茶艺的礼仪、规范,茶文化等,而且加强对每个学生的技能实操训练,如进行茶事礼仪及基本手法训练、基本茶类冲泡训练、地方特色茶艺冲泡训练等。在实操过程中,让学生记住泡好一杯茶的要诀,概括为“三知(知茶、知水、知器)四要素(置茶量、水温、冲泡时间、冲泡次数)”, 按茶艺师工作流程,由学生小组分别操作演示,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指导。例如,在训练铁观音茶艺时,每四人一组,轮流操作,整个过程包括煮水、置茶、冲泡、奉茶、品茶、评茶,小组为实训的学生点评并打分,最后由教师总结。

通过课堂上的强化训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科学的泡茶方法和技巧,掌握生活待客型茶艺技能,能胜任茶艺师的工作并为客人服务。例如,在2012年,有国外院校、省内外兄弟学校以及行业(企业)单位共31批次,共630多人次到我校访问交流,参观校园特色文化景观,感受具有我校特色的“商道文化”,我校学生在茶艺室负责接待工作,负责沏茶并展示了舞台茶艺,学生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熟练优美的茶艺赢得来宾的高度赞扬。

3.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强化舞台表演型茶艺训练。

舞台表演型茶艺是指由一个或几个茶艺师在舞台上演示茶艺的技巧,众多的观众在台下欣赏。它与生活待客型茶艺不同的是它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表演者的文化修养与气质将直接影响茶艺表演的舞台效果,因此应尽可能挑选有一定文化修养又懂茶艺的演员。根据舞台表演型茶艺的特点和要求,为了打造一支具有专业特色的茶艺表演队伍,笔者在学茶艺的各个专业中挑选出一批具有舞台表演能力的学生参加茶艺协会,并在课余时间加强指导和强化训练,它比生活待客型茶艺的训练增加了更多的内容,如表演形体训练、表情与肢体语言的运用训练、表演台步训练、音乐的视听训练等。在表演型茶艺训练中,也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观看茶艺表演视频、图片等,让学生模仿、练习;学生表演形式可以个人形式或小组进行,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的茶艺表演。学生在进行训练的同时,也学会创造性的茶艺表演。

由笔者指导的茶艺协会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茶艺的平台,协会每年都进行一年一度的茶艺技能表演比赛,选手以自愿形式向学生社团茶艺协会报名参赛,竞赛时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担任评委,评出奖项并给予奖励。表演成果的展示有的参加校内外的节庆活动,有的拍成视频参加各类比赛。茶艺技能比赛以赛促学,调动学生群体学习茶艺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组织茶文化活动的能力。

(三)拓展社会实践途径,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由于我校毗邻华南最大的茶叶市场―芳村茶叶市场,在周末和节假日,有不少单位盛情邀请我校学生参加实习。每年在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地区举办的茶博会,很多茶叶公司都到我校招收实习生,实习内容有销售茶叶、接待泡茶以及舞台茶艺表演,学生通过实习不但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开阔了视野,大大提高了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由我校校友成立的公司和酒店与我校签订了长期合作输送实习生的协议,并为解决学生的就业创造了难得的机会;优秀的学生已能胜任茶艺师的角色,充当“小老师”为校友企业培训员工,指导员工泡茶。我校文秘专业的部分学生因为长期在某大型茶叶连锁公司兼职,从事舞台茶艺表演,该公司为打造出一支优秀的茶艺表演团队,根据学生的形象和能力特点为兼职的学生“量身订做”不同的表演角色,如主泡、助泡、解说等角色,并专门聘请高级茶艺师为学生授课,传授不同类型的舞台茶艺表演技巧。我校学生几次做客广州电视台新闻频道“晚安广州”节目,为访谈嘉宾泡茶而赢得了赞誉。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职业教育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在教学中应该坚持 “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基础,以技能为重点”的教育原则。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的办学理念,一定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一专多能的现代服务技能型人才,为学生的就业择业以至于人生事业的发展开创更宽广的道路。

(作者单位:广东省商业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茶艺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茶艺课程;教学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酒店中高端客人在康乐消费和餐饮偏好上越来越追求时尚绿色,古朴归真。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和、静、怡、真”的茶道精神正好迎合了现代人对“本真”的追求。因而在酒店行业中对懂茶艺的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茶艺也已成为许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因其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茶产地及其周边的高职院校开设茶艺课程较为普及且历时已久,不少学校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体系。然而作为不产茶的地区,包括笔者所在的城市,茶艺课程只是近几年在少数学校开设,教学硬件和软件方面也有待提高和完善。

一、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茶艺课程的必要性

1.酒店行业的发展及其对人才的需要。随着酒店行业的发展,茶艺服务在酒店中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茶室、茶吧、茶座等服务设施在酒店中随处可见。为进一步推进茶文化在酒店业的发展,丰富酒店的服务内涵,需要既懂茶又懂酒店行业服务技能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适应市场的需求开设茶艺课程,学习茶文化、茶艺服务等相关技能,以保证学校培养的人才适应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2.提升酒店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需要。中华茶艺是酒店行业接待世界各地客人时提供的精品服务。了解茶文化、掌握茶事礼仪、茶艺服务有利于提高学生酒店服务技能、提升审美情趣,对于学生性格和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意义,从而帮助提高酒店行业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3.完善酒店管理专业学科体系的需要。酒店管理作为现代服务业翘楚,企业招聘人才的热门,是高职院校设置的重要学科。酒店管理专业在延续传统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服务等核心课程的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高职院校开设茶艺课程,有利于促进整个酒店管理专业学科体系更加完善。茶艺因其自身的性质和魅力,受到学生的欢迎,该课程在酒店管理专业学科体系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二、现阶段茶艺教学存在的问题

1.茶艺实训室硬件设施不完备。良好的教学环境、完备的教学设施是茶艺实训顺利达成的有效保障。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茶艺课程,却没有专门的茶艺实训室,学生只能坐在普通的教室听课,缺少实践操作机会;有的实训室建设水平滞后,只有简单的茶具摆设,设施数量、种类不能满足上课需要,茶艺室装修简陋,缺乏茶文化氛围,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茶艺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制约茶艺教学的长期发展。所以为了推进茶艺学科的发展,提高茶艺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并加强茶艺实训室建设。2.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因茶艺属于酒店管理专业的新兴学习方向,大多高职院校缺乏专业出身的茶艺教师,尤其是北方非产茶地区的院校,担任茶艺教学的一般都是酒店管理专业其他学科教师,他们或通过自学掌握一定的茶艺知识,或经过短期的培训就被安排上茶艺课,缺乏接触茶的实践机会,对茶文化、茶道精神的理解也相对浅陋。师资力量匮乏是制约茶艺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茶艺师资培训,提升茶艺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刻不容缓。3.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过程有待完善和提高。科学的课程设置是教学实践取得成效的前提。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向就出现问题,教学实践也就偏离了轨道,进而影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影响茶艺学科的发展。一些院校针对这样一个新兴的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经验,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思路不清晰,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轨,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需要学习兄弟院校茶艺教学之长处,潜心研究探讨适合本校的教学思路及教学实践,从而形成完善的茶艺教学体系。

三、茶艺教学实践研究

1.确定“以职业生涯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结合酒店管理专业和茶艺的特点,明确茶艺教学的总体思路,即引导学生树立“我们是高星级饭店和高素质的餐饮企业茶艺岗位员工”的职业生涯出发点,并逐步实现“高素质餐饮企业茶艺服务经营管理者”的职业追求。2.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2014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取消319项职业资格许可,2016年12月又取消114项,而茶艺师资格证书得到保留,由此可见该资格证书的珍贵性和可信性。加强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是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五个对接之一,在完成茶艺的正常教学计划的同时,学生要参加茶艺师资格证的考核,鼓励学生一专多能。学生毕业时既获得作为敲门砖的毕业证又取得了作为上岗通行证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将审美教育融入茶艺课堂,加强职业情感,提高职业素养。传统茶文化孕育了丰富的美的元素,人美、茶美、水美、器美、境美、艺美,能够理解和展现这些美,对学茶之人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将审美教育融入茶艺教学,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对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除此,在茶艺教学中加入美育元素,引导学生在泡茶、品茶中感受真我,感悟人生,消除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实现以茶育人的目的。4.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将教学内容模块化。要使职业教育与社会无缝接轨,教学就要与工作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在茶艺课程上总结提炼出与茶艺相关的工作岗位和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学生的学习领域,并在教学中将每一个学习领域内容根据茶艺职业标准的要求模块化,即把教学内容分为茶艺理论模块、茶艺服务与管理技能模块、岗位操作实践模块,详见图1。茶艺理论模块主要是以学习茶叶知识为主,重点突出对学生“知”的培养,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从事茶艺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认识,拓展专业思维和视野;茶艺服务与管理技能教学是以职业训练为主,重点突出学生“行”的培养,在本模块的教学中主要采用情景模拟和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掌握从事茶艺服务的流程和实际操作方法,从基础的服务学起,逐渐增强岗位工作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从而为从事基础管理岗位奠定基础;岗位操作实践教学是以参与酒店服务及茶相关岗位工作为主,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在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辅助指导下为客人提供服务,从而使学生“零距离”接触行业,学以致用,在“学习-实践-反思”中不断提高。5.采用“教学做合一”的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一节茶艺课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适合运用在泡茶服务、茶叶介绍与销售等环节,即将工作场景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服务过程;自主探究法是课前教师将学习任务发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在课堂上将自己或小组习得的知识相互交流,这种方法可运用在茶叶、茶具、茶俗等知识的介绍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如:教师演示、案例分析、视频影像资料、PPT等组织课堂教学。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会学、善学、乐学的能力。6.实施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可以有效反映教师的教学成果,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考核的反馈中总结经验与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赛代考”是非常适合茶艺教学的一种考核评价方式,它打破了常规的考试形式,将考场变身赛场,以竞赛成绩作为该科目的考试成绩,同时评出单项奖给学生以奖励。“以赛代考”不但考核了平时的学习效果,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激发了学习热情,学生从要我练转变成我要练,从而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学风。参与“职业技能鉴定”,将茶艺职业资格的获取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既培养学生过硬的职业岗位能力,又使学生获得了从事茶艺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资质认证。另外,在考核评价上还要重视学生的企业实践活动,校企双方共同进行评价。把学生工学结合的表现,企业的鉴定,指导教师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总结报告作为工学结合成绩的量定参考,最终按照一定的比重,将“工学结合”的考评成绩纳入期末终结性考核评价。7.重视第二课堂教学。茶艺教学要想获得学生的广泛认可和欢迎,在校园里形成爱茶、学茶的氛围,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还应该走出课堂,多多组织实践活动。例如,开设茶艺社团,参观茶企业,在校内校外组织茶会,定期开放茶艺室,让学茶学生自主经营,为全校师生服务等。这样既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组织茶文化活动的策划能力。

四、结语

茶艺教学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突显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茶艺教学的日益精进需要院校、师生的重视和多方面的改进和完善。希望通过茶艺教学,让更多的学生爱上茶、爱上茶文化,让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在校园中得到更多的传播。

作者:王雪莲 单位:大连职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吴航.高职茶艺职教的特点及教学方法[J].文学教育,2016,8.

[2]卢常艳.《茶艺》课程教学初探[J].价值工程,2015.

[3]石增业.浅析酒店员工应具备的职业素质[J].2008.

[4]朱晓洁.浅谈茶艺教学中美育渗透与创新培养[J].2016,5.

茶艺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旅游业的兴旺,越来越多的饭店设有茶室,茶楼、茶叶店、茶艺馆也越来越多。饭店、茶楼、企事业单位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有一技之长、一专之能,茶艺师是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人员。茶艺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是国家37个特有工种职业资格培训鉴定的一种,被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正因为如此,国内不少院校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开设了茶艺课程。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茶艺课程开设于2010年,首先针对的是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2013年也面向航空、高铁专业开设。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与技能技巧,能适应现代行业发展第一线所需的旅游企业接待岗位、酒店茶艺服务岗位、茶馆茶楼优秀服务人员、基层管理人员等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同时也把中级茶艺师技能考证相关内容融入教学。使学生达到中级茶艺师职业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茶艺师岗位工作。

1现阶段茶艺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1.1课程学时短,生源基础相对薄弱

茶艺课程开设时间为大一第一或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36学时,课程包含理论与实践。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同学主要通过高考,少部分是中职,升入高职院校。没有相关农林专业学习背景,与茶相关的理论基础薄弱。学生特点是不太爱理论学习,但动手能力及好奇心强。如何在36学时内,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茶兴趣,学茶、习茶、爱上茶?并能进行相应茶艺表演与茶席设计?这是高职院校酒店专业领导及老师务必思考的问题,走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道路,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应当有别于茶学专业。

1.2教材局限性

市场上高职院校茶艺教材侧重实训,理论阐述较为简单。日本、韩国、台湾茶艺等介绍相对较少,相关音频信息更是缺乏。实训室条件有待完善采购人员采购茶具存在各个茶具型号不相匹配,存在个别茶具数量不够等现象。部分茶具数量需要增添,实训室实训硬件设施与条件需要进一步完善。

2现阶段茶艺教学的几点思考

2.1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不以茶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设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

茶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能从事茶艺编创与服务、茶席设计与茶会组织、茶叶加工与评审等。这相对于高职高专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同学来说难度相对较大。考虑受36学时束缚及学生本身基础等原因,本课程目标仅要求同学能够对常见茶进行品质鉴别,掌握茶文化的基本理论知识、茶水服务的基本技能,能从事六大茶类的茶艺表演。对茶室的管理、自主创业的实践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后期大三第一、二学期的专业实习获取。后阶段,也可考虑把学时增加至54学时。或者在茶艺课程开设前,增设一门茶文化理论课程作为先导课程,茶艺课程作为纯实训课程。

2.2师资的培养与提高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健全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和标准。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茶艺课程的任课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取得劳动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高级茶艺师、茶艺师考评员、中级评茶师证书;参加2015年全国茶艺大赛教学指导及裁判执裁学习研讨会议;参加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执裁。学习培训与研讨会议的多次参与,进一步提高了茶艺课程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保证了教学质量、能力、水平稳步前进。

2.3教学方式与方法改进

2.3.1茶艺教学突出旅游专业背景。结合旅游酒店专业特点编创有旅游专业特色的茶艺表演。授课时注意结合旅游专业的中外民俗文化,适当扩充各民族茶俗知识,丰富民族茶俗表演,安排学生观看、练习傣族竹筒茶茶艺、白族三道茶茶艺、佤族烤茶茶艺。受学时限制,部分内容可上传至班级QQ共享,方便同学自行查阅,反复观赏学习。以便同学毕业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能针对不同民族进行不同茶艺表演,或者演绎民族茶艺,显示旅游酒店专业同学学茶优势。同时,要求同学思考,研究无锡本土民俗,根据无锡民俗,进行创新茶艺表演。2015年大学生创新项目无锡阿福茶艺的编创与表演,就很具有地方特色。2.3.2任课教师认真备课,多渠道收集前沿信息。多渠道收集,传递茶界最新信息。理论教学,增加茶健康知识,指导同学健康、科学饮茶。“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学过程,不仅注重茶之物质面,也注意茶之精神,茶之价值观传导。茶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饮料,而是与宗教、艺术高度的结合。让同学们理解廉、美、和、敬的茶文化,理解茶文化与儒、释、道关系,从而更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文化,使同学获得自我身心净化和人格升华,在茶教学过程中渗透健康人格教育,使同学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懂得团结互助,和谐共处。教学过程中利用QQ、微信等现代化通讯手段,与同学线上线下交流,好文好视频共享。积极参与好文点赞,多次提交经典评论者,增加其平时成绩,促进同学主动学习与思考。2.3.3注重实践教学,适当延长实践课程的学时。将课程36学时分为理论学时16学时,实践学时20学时。其中实践课采取分模块分项目教学与考核,重点解决上课人数较多,课时较短情况下,如何使学生学习效率最大化?解决办法一:请高年级茶艺课程成绩优良同学作为小老师,在课程上进行示范,课余实践进行茶艺指导。师兄师姐的示范,能有效激发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学长与同学间学习交流更有共同语言,学长作为小老师对同学们茶技提升也有很大帮助。高铁141班在2014至2015学年第一学期即大一上学期学习了茶艺课程,姜素玉同学茶艺技能掌握较好,此学年第二学期请其作为小老师在课余时间示范,指导酒店班、航空班同学进行乌龙茶茶艺、红茶茶艺学习。小老师很好的辅助任课教师课堂教学,大大减轻了教师工作压力,也得到同学们的肯定与赞美。教学相长,姜素玉同学茶艺技能也大有提高。解决办法二:课程分小组进行,课程上小组与小组间进行竞赛,竞赛成绩计入实训平时成绩,竞赛能够提高同学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良好;实践考核分两块进行:一是小组创新茶艺,小组自编、自导、自演。二是指定茶艺,绿茶、红茶、青茶选一进行考核,以抽签方式抽签决定绿茶、红茶、青茶中一款进行考核。考虑时间性,指定茶艺小组可选派一名或多名选手同时参加。2014至2015学年的第二学期,132酒店班、141航空班及142航空班,采用此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实践考核,此考核方式既增强了团队合作性又充分调动了同学们主观能动性,同学们考核前认真准备,考核效果良好,所有参加考核同学实践成绩均为良好以上。解决办法三:开放式实践教学,打破课内、课外时间概念。上课时间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每周一、周三晚,周二下午开放茶艺实训室,学生在此时间段自由练习,鼓励同学在实训室多品、多练、多交流。解决办法四:鼓励同学校内校外考察实践。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一些民间茶事活动,鼓励茶叶茶具用品店、茶楼、酒店茶艺服务等岗位参加社会兼职。校内也积极给同学创造一系列茶艺表演机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知识技能活学活用。2013年11月8日年南洋学院建校十五周年大庆,2012届高铁班韩佳凌、旅游班王倩被选中进入校庆礼仪队,进行茶艺表演,冲泡接待,两人圆满完成校庆服务工作;2014年3月25日我院与苏南硕放机场合作签约,韩佳凌与王倩同学在VIP接待室为苏南硕放机场白总、成总等嘉宾进行乌龙十八式茶艺展示,同学们真诚、清新、优雅的表演得到嘉宾及院领导的赞许与认可;2014年6月12日南洋学院首届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大学生职业风采展示,韩佳凌、王倩茶艺表演获得学院一等奖;2014年12月16日,高铁141班姜素玉、王左悦同学主题为师生情的茶艺表演在第二届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风采展示也获得学院一等奖好成绩;同年姜素玉同学主持申报的2015年大学生创新项目无锡阿福茶艺表演编创与实践成功立项。教学与实践一体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塑造学生人格与气质,陶冶学生美好心灵,更好为其专业学习和今后职业发展服务。赛事的磨练,使得学院学子在就业求职过程中表现也更加自信,他们的熟练的技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2012届韩佳凌同学大三就被上海铁路局上海客运段,高铁一车队,上海虹桥站成功录用;2012届王倩同学也被上海清实网络有限公司录用。2.3.4作业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地理环境优势,组织各种茶事活动,安排学生茶园采风,体验。也安排学生深入各大超市考察。具体内容如下:作业一主题:茶园考察。内容:要求通过PPT呈现,考察分小组进行,3至4人一组,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茶园实践,记录5-10天茶之生长状况,附图,并简单说明茶之生产环境,并比较六大茶类的不同制作工艺。作业二主题:茶叶店考察。内容:要求通过PPT呈现,考察中国十大名茶,用图片配与文字说明分别描述其色、香、味、形。并标注其市场价。作业三主题:我最喜爱的一款茶。内容:要求通过PPT呈现,通过品饮实践,深度描述你最喜欢一款茶特征。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内容接地气,有效调动了同学学习热情。作业制作完成后,在课堂上分小组阐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迎合了青年同学好表现、好张扬的个性,团队共同完成作业增进同学间友谊,每次课堂作业汇报现场气氛热烈,作业完成效果良好。

2.4合理选择、使用教材

分析教材,充分利用教材,适当选用参考教材。2010年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选用的教材是饶雪梅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茶艺服务实训教程《茶艺》,该教材有点注重实训,是平面化教材,没有音频资料。2013年,选用周作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茶艺》,此教材侧重实训,附有光盘,便于同学课后学习与演练模仿。缺点是理论表述相对较少,音频资料无法反应行业最新动态与茶艺表演,创新茶艺欠缺。选用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施兆鹏主编的《茶叶审评与检验》,作为课程参考教材,对常见茶叶品质鉴别与审评知识补充。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丁以寿主编的《中华茶艺》有关茶具选配及择水候汤阐述较为详细,可作为相关资料的补充。另外注意利用互联网查询文字资料、音频视频资料,充实丰富教学资源。广泛收集当前最热点日本抹茶道、煎茶道、台湾茶艺、唐代煮茶、宋代点茶等视频,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习兴趣。同时考虑到南洋学院为民办院校,民办院校的学生情商较高,对理论知识兴趣较弱,动手能力强,课程组也在准备开发适合南洋民办院校学生使用校本教材。

2.5充分利用现有实训条件,并不断完善

老师应根据现有的实训条件合理安排实训教学,达到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教学效果最大化。根据特定的茶艺表演适时增添些好用、耐看、益茶汤之器具。第二届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风采展示茶艺表演就根据师生情这一主题需要添置了竹制茶荷2个,150毫升紫砂功夫茶壶2个,150毫升紫砂公道杯2个,手工刻绘干泡茶盘2个,田园风桌旗1个。为保证实训课程上课需要,也要因时因地不断增添茶具,茶具购买与添置规格参照全国职业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比赛用具列表。2015年6月,为改善茶艺实训条件,学院与大益爱心基金会洽谈,积极筹建大益爱心茶室,此项目正在洽谈中。

3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文本,《茶艺》课程教学任道重远。作为一名高职院校茶艺课程教师,应该充分合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与教学条件,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每一位茶艺课程教师需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探索、创新,使教学更为健康、科学、合理。

茶艺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导教师教学思想的依据,本文就以《茶艺》课程建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发展,对教学产生的影响,谈一些个人体会。同时,介绍我个人在《茶艺》课程教学中的变革尝试。

关键词:《茶艺》课程 整合教材 职业技术能力 信息化教学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在2001年开始将茶艺作为一门选修课程进行开设,时至今日,茶艺课已经成为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一门关键课程,并逐步形成了课上教学与课下教学齐头并进,最后通过茶艺师职业等级鉴定考核进行实践技能提高的教学模式。作为《茶艺》课程教学的教师,就此谈一些个人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关联性的体会。

一、整合教材,推出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培养模式的专业教材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材是引导教师教学思想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因此,必须紧密结合课程设置目的建设。《茶艺》课是各类旅游院校近些年才开设的一门新课,没有专业的教材。市场上有关茶艺的书籍很多,但都缺乏系统性,不适合高职高专院校使用,因此要想设置该门课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教材问题。我校于2002年开始自编教材《茶艺基础知识》,通过5年的使用、总结,于2007年正式出版,并更名为《茶艺服务与管理》。该书密切结合当前茶艺行业的发展需求和高等职业院校茶艺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参考了大量同类教材。编写体例、编写形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每章前都设有课前导读、关键词,每小节中都设有小思考、案例分析、补充阅读资料以及相关知识链接,每章后附有本章复习题和实践操作内容,方便教学效果的检查和评估。内容安排上图文并茂,并附有电子课件光盘,以期在实际教学中收到较好的效果。就目前该教材的使用情况来看,基本上解决了这门课程“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满足了《茶艺》课程教学的需要,并且兼顾了学生进行“国家中级茶艺师”技能等级鉴定的需要,为老师们的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持。

二、以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 ,兼顾一般能力培养

《茶艺》是一门综合学科,集琴、棋、书、画、诗各传统文化于一体,并通过泡茶这一技能手段来具体诠释这些文化。《茶艺》课程的能力结构要求是: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具有一定人际交往和社会协作能力、具有胜任茶艺服务和茶艺馆基层管理的能力、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吸收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以及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因此,在教学主要是以茶艺服务应具备的职业技术关键能力为主,兼顾其他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多重教学方法达到开阔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加强学生茶艺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目的。如:第三章“茶艺基本要素”,第四章“茶艺表演”的教学中,通过视(观看图片、影音文件)、听(音乐、讲解)、问(教师提问、学生思考问题)、练(实践操作训练)等方式,要求学生们不仅能够熟练掌握每种茶叶的具体冲泡手法,还能够独自进行茶艺表演的编创、演示以及茶艺活动的策划。此外利用茶艺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一些与茶文化有关的诗词、书画,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们的文化修养。

《茶艺》课程内容中每章都有明确的知识点和能力目标,以及形成能力目标所需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例如:该课程的第二章“茶叶知识”有三个知识要点:茶叶的分类、茶叶的鉴别、科学饮茶,这三个知识要点会通过一周的 “茶叶审评”实训联结起来,从而达到熟练掌握茶叶基本知识能力目标,并为第三章“茶艺基本要素”的知识与实际能力的掌握打下基础。

三、实训内容改革反映时代的客观要求,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茶艺实训内容要注重与茶艺企业工作实际相结合,反映时代的特征。如:学习第三章第五节“茶叶冲泡”时,除了要使学生们掌握六大基本茶叶的冲泡手法,更要结合当前茶艺馆内流行的泡茶、饮茶趋势,使学生的泡出的茶符合现代人的口味需要。在学习第四章“茶艺表演”之前应补充介绍茶席设计知识、礼仪基本常识、演讲与口才知识,以及国内外茶艺表演的潮流趋势,使学生们设计的茶艺表演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四、体现信息化教学要求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茶艺课程的互动性,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在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利用大量的图片、影音文件等可以使学生对枯燥的知识要点理解得更加透彻。应用到实训教学中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除了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完善的教学课件以外,还制作了可在网上运行的教学辅导课件及相关专业资料,将重要的茶艺课程教学资源上网,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和参考,开辟网络辅导站,较好地促进教与学的沟通、互动,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空间。

参考文献:

[1]《茶艺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9。

[2]贺永玲:《深化高校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07.1。

[3]方倩琳:《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中国教育报》,2007.3。

[4]杨 :《茶艺服务与管理》,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7.8。

茶艺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旅游专业;职业素养;茶艺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旅游专业人才。大多数旅游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并不以成绩单与个人经历为主要依据,而更看重面试者的职业素养。中职类旅游专业学生在求职时面临的最大难题并非是专业知识与经验的不足,而在于职业素养方面的欠缺。而一个职业人的职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源自职业的培育,因此,在中职旅游教学中不仅要培养中职生的专业技能,还要重视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使其成为合格的旅游人才。茶艺课是中职旅游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因此,本文以茶艺课为例,探讨在茶艺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对策。

一、新时期培养旅游专业中职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

职业素养是指能遵循一定的潜在文化氛围做事,在职场上每个人都能用相同的语言沟通,用相同的行为与道德准则来办事。这是一种态度,更强调自我约束,更是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服务意识、文明礼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职业养成教育则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其核心是价值观的培养。

很多中职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消极心理,自认为学习成绩不好,自制力差,厌学心理严重。同时,受传统观念中天子骄子思想的影响,容易产生自卑感与失落感,对待学习非常消极。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也是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加强职业素养培养对中职生今后的人生有着重大的影响。茶艺作为旅游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主要体现了儒家和的理念,而茶艺表演的过程则充分体现出中和之美,也是和、静、怡、真的思想境界的体现[1]。通过茶艺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一门专业技能,更能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淡定闲逸的优雅气质,从而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得以提高。茶艺学习也是渗透德育的重要手段,中职生在沏茶、赏茶、品茶、饮茶的过程中得到新的感悟,使自己的自我修养与内在品质得到新的提升。因此,要将茶艺教学作为美育的重要手段,让中职生在茶艺这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下,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与道德情操。

二、茶艺教学中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一)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职业院校要根据旅游专业的特点,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强,素质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茶艺专业也不例外。可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从大型茶产业公司、知名茶艺馆等相关单位邀请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客座教师,优化师资力量,力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中职生的就业能力。同时,积极鼓励茶艺教师考取茶艺师职业资格证,并有计划地安排部分茶艺教师到茶叶公司、茶厂、茶艺馆等单位接受锻炼,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更新其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使茶艺教学更符合企业要求与人才培养要求。

(二)更新教学理念,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中职教育要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作为茶艺专业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必须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让他们对茶文化产生强烈的兴趣,对中国茶艺精髓有更深刻的领悟。比如,在开展乌龙茶茶艺表演项目教学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要求他们根据乌龙茶的冲泡程序,利用相关资源完成茶艺表演,并上台汇报。在汇报表演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歌舞、乐器、绘画等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茶艺表演中。这将有效避免学生对教师的机械模仿,也能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领悟到我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茶艺的神韵。

(三)丰富教学手段,将理论与实训教学相结合

茶艺是传统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艺课涵盖的内容较多,包括了泡茶、品茶、识茶、服务、营销等知识。当前,不少中职学校将茶艺作为旅游专业、烹饪专业的选修课。加上硬件配套设施不足,无法满足广大学生学习茶艺表演,提升茶艺技能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花一番功夫,丰富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有所获。根据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下列教学方法:

1.示范教学法

茶艺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示范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边讲解边示范,或者观看茶艺视频资料,让学生熟悉茶艺表演的技巧与表现手法等。同时,指导学生多次模仿练习,打好基础。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即小组合作学习法,是茶艺教学的重要手段。由教师给出具体的任务,如表演型茶艺、实用型茶艺、接待型茶艺、展销型茶艺等内容,再由每个学习小组自主完成任务。各学习小组可根据任务要求,选定一个主题,并提出具体的方案,以讨论的方式确定最终方案[2]。随后,做好分工安排,进行实训练习。最后,每个小组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表演。

3.项目导向法

这是最能激发学生茶艺潜能的教学方法,操作方法如下,为学生指定某一茶类、某一活动,要求其编排茶艺项目,并完成策划活动方案。比如,可让学生为周末茶吧、校园品茶日、茶艺技术培训等活动编制茶艺项目,并做好相关方案。通过这样的实训方式,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茶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满足项目要求的新节目。久而久之,学生的个人素养以及茶艺技能均会得到明显提升。

(四)建设茶艺社团,培养浓厚的校园茶艺氛围

中职院校在不断改进校本茶艺培训课程外,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建立茶艺社团、茶文化研究社团等,营造良好的校园茶文化氛围[3]。社团内部可分设茶文化研究小组,负责组织与茶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并学习茶文化与各种茶艺技能。比如,绿茶、红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等不同茶类的冲泡技艺,茶艺舞蹈方法与技巧等。还可建设茶艺表演队,学校要经常组织校内茶艺活动,为茶艺表演队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此外,每年组织一次“校园茶文化节”与“校园奉茶会”,由学生自行组织策划。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展示学生的茶艺技能,更能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加强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校内要建设相关的实训基地,如模拟茶馆、模拟茶文化馆、模拟茶专卖店等,开展模拟实训。其次,采用校企合作方式,选择茶产品企业、茶文化单位作为实训基地,让学生到企业定岗实习[4]。最后,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到有就业意向的相关单位实习,并完成实习报告。通过上述“三级跳”的实训模式,能极大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也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三、结语

总之,随着人们对茶文化的日益重视,茶艺师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职业。如何培养业务技能强,职业素养好的茶艺师成为职业教育中的重要课题。对此,职业院校必须更新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改进茶艺教材与课程安排,完善相关教学硬件措施。茶艺教师也要积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同时,使其职业素养也得到新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章丽丽.论中职教育视阈下旅游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以茶艺课程为例[J].职业教育,2014,34(2):24-27.

[2]崔玲玲,沈硕,梁晓琳.浅谈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J].新校园(中旬刊),2013,18(11):55-55.

[3]陈丽敏.中职茶艺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广东茶业,2011,35(2):29-32.

茶艺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1.茶艺技能大赛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品位。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中华茶艺竞赛分指定茶艺竞技、创新茶艺竞技、品饮茶艺竞技三个环节。比赛中各具神态的茶具造型之美;茶席设计的意境美;醉人的茶香、甘爽的茶味之美等。这些都向我们展示了真实的茶文化之美,它的美能启发大学生对美的追求与向往。例如在青茶茶艺表演时,体会那“悬壶高冲,春风拂面,乌龙入宫,细闻幽香”等意境之美。茶文化内涵丰富,通过茶艺比赛可提高大学生对美的鉴赏、感悟及创造,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品味。

2.茶艺技能大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茶艺技能大赛中竞赛项有3个环节,其中一个环节为“团体创新茶艺竞技”,要求参赛选手自选茶艺,有关参赛用品选手赛前自备,如主题、茶席、解说、表演、泡茶、创作背景音乐、茶具、茶叶、服装、桌布等,此项环节要求学生一定要有团队合作精神,极大地考验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我们在训练中要求每个学生都开动脑筋、集思广益,结合民俗、舞蹈、器乐、服装等编排茶艺表演,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3.茶艺技能大赛有利于茶文化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

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和实用”为基本要求,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很难把握它的尺度,而这一要求在技能大赛中却非常明确。如茶艺技能大赛的一些技能项目的竞赛细则中,对试题范围、类型及比重都作了详细说明。例如,比赛知识点包括茶文化基本知识、茶叶知识、茶具知识、品茗用水知识等;比赛技能点包括茶艺准备和茶艺演示,其中茶艺演示要求是:能够掌握各地风味茶饮和少数民族茶饮的操作(3种以上),能够独立组织茶艺表演并介绍其文化内涵,能够配制调饮茶(3种以上)等。这些都对改进教学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4.茶艺技能大赛有利于改革茶文化课程的实训方式。

茶艺技能大赛对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均能注意到二者兼顾,各有侧重。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教学时也要注意将基础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折射出实训方式的改革方向,那就是大力推行“教学工厂”的实训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例如,红茶的冲泡,老师理论讲解红茶的特性、冲泡水温、冲泡程序和方法,同时还应突出实际技能操作,老师对个动作分解示范,讲授动作要领及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学以致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练,直至完全掌握其冲泡技能。

二、从中华茶艺大赛对茶文化课程的教学思考

广西职业院校技能高职组《中华茶艺》大赛前期,我院领导和教务处指定由航空旅游学院承办本次比赛活动,组织比赛队伍,确定人选。接到任务后,我们便着手在学校学生茶协会和本学院范围内进行宣传动员工作,分别在茶协、航空服务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和文秘专业中挑选学生。最后经过几轮筛选,最后确定了5名学生。培训过程中,依照竞赛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三个环节的指导。在绿茶、红茶、乌龙茶指定茶艺的指导中,重点让学生掌握冲泡的手法和水温的控制。品饮茶艺重点指导学生能够对冲泡茶汤的色、香、味等情况进行总结性的书面描述。团体创新茶艺指导学生设定主题、茶席,将解说、表演、背景音乐、茶叶、茶具、服装、桌布等融入其中。通过茶艺大赛,我们对茶文化的课程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1.更新课程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和以课堂、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积极创造实践教学条件。通过多媒体演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茶艺表演,将学生引入技能课程的学习,老师对个动作分解示范,学生反复操练。同时,课堂教学应与就业岗位对接,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要、职业资格鉴定考核等内容接轨。21世纪随着茶文化的复兴,不论是商务洽谈、拜访,还是及人们休闲养生,都需要大量的知茶、懂茶的人员。我校航空旅游学院将航空服务、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等专业教学计划中都加入了茶文化与茶艺的课程,普及茶文化知识。鼓励老师改革教学方法,建立了茶艺实训室,为茶文化教学提供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增强教师的技能水平,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生的比赛成绩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指导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我校的指导老师都不是科班出身,涉入茶文化领域时间也不长,亟需提升技能水平。特别是综合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老师平时多学习、多积累,提高实践应用和动手操作能力。做到既能言传,又能身教,以自身高超的技艺水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校企合作,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积极寻求行业、企业在技术、设备、资金方面的支持,加大对教学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实现教学环境与职业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按照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培养企业急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我院与桂林山香水道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旨在共同探讨合作机制,创造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时期社会的需求。

茶艺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1.课程设计的理念

在教学中,以茶艺师及水吧服务工作过程为导向序化教学内容,串行整合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在做中学、学中做并通过经验反思在经验中获得能力。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课程设计的思路

(1)教学做一体: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组建双师队伍;强调学生分组分工与自主学习,交流研讨与课堂讨论。

(2)注重课程内容重构与实际运作。结合茶艺师考证的要求,重构教学内容。利用校内校外基地,紧靠各种赛事,由易到难,最大限度实现教学做一体。

3.课程设计的步骤

(1)以茶艺师的工作过程为导向

将茶艺的传统与时尚、实用与内涵结合,形成新的工作任务和新的工作领域。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生命质量产生了更高的追求,茶因此成为了人们健康生活方式伴侣的首选,茶产业也因此得到了较快、较好的发展,茶服务业发展,全国大中城市茶馆业、茶叶市场发展迅速,对茶艺、茶叶专业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茶的发现、利用几乎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一样久远,茶文化形成的历史已经很长,茶叶的物质性和文化性、技术性、艺术性,是通过茶艺师的工作来表现的,这是茶艺与一般的服务业不同的地方。它应该是既传统又时尚、既实用又有内涵。

(2)通过具体的茶艺工作过程开始

融入到专业丰富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再提升到高层次的具体茶艺工作过程中,不断到加强和提高茶艺师的职业能力。课程的内容设计、构架上,从茶艺师具体的工作开始,把茶的历史、茶的发现、利用等文化融入其中,通过对茶叶专业知识的了解、掌握和表达,包括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茶叶保健运用、茶艺技术构成要素、民族文化及茶艺礼节等内容,进行茶艺学习与体验、实践,再回到茶艺师的工作当中,把人们利用茶的相关特性、茶的内涵、礼仪及文化表现出来,把茶的物质性,技术性,艺术性、茶道精神性的融合在一起,提升到高层次的具体茶艺工作过程中,从而得到了职业能力的不断提高。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以用促学,以学促赛,以赛促创”。以茶艺室为第一实训基地,从课堂教学、训练开始,教师主导,把茶艺基本功打好,打扎实,以求获得“量”的改变;再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教师引导,采用仿真手法,开展校内周末茶吧、假日茶摊,真实经营,获得真实的茶艺职业体验,再以“用和赛”的方式,把茶艺基本功加以强化,学做结合,相辅相成,达到“质”的改变,从主体意识中,学生的意识就由“要我学”上升为“我要学”,学生自主地把学习的压力变为学习的动力,可以以获得最直接的职业能力的提升效果。

二、教学手段

1.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强调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茶艺室,并依据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调整授课内容。国家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使教学模块能在就业时与岗位需求合理对接,教师必须注重企业实践环节,将工作场景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才能真正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2.本课程通过技能训练

情境设置、仿真模拟、案例分析、观看影像资料等活动组织教学,采用教、学、练三者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方式,将理论要求分解到技能操作训练中,或在操作训练中总结要求,强化操作效果。高职院校的学情更加需要生动活泼的课堂内容,只有在直观有趣的技能教学中,辅以枯燥的理论教学,才可以顺利完成实操教学模块。

3.充分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对于每项技能,布置具体的训练任务,组织学生课后加强训练。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可操作性。活动形式应多样化,如“看一看”、“品一品”、“练一练”、“比一比”等。

(1)全班分6个组,每组均设一名组长,每次上课,由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课前准备,并带动全组练习。

(2)每位同学都要接受同组点评,及教师抽查,根据课程安排,完成课堂测验。

(3)在学生表演后,该组同学可提出补充和点评,老师最后作总结性评讲;最后,由组长和老师分别对每位同学的表现评分,经老师汇总后计入平时成绩。

三、教学反思

《茶艺》课程的教学组织安排,以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宗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进行主动型学习、研究型学习,从中学会学习、掌握技能。本课程需采用多媒体、互动启发式教学,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更加形象直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增加现场教学机会,以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和专业能力。现场及实践教学中让学生观看视频,并由教师示范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茶艺表演的细节及要点,通过一定课时的练习,才可以将表演融入到茶文化的理解中去。

茶艺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旅游类专业 茶艺基础 课程建设与改革

[作者简介]陈静(1976- ),女,四川宜宾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务处,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饭店服务与管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重庆 400067)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1-0144-02

“茶艺基础”课程是高职旅游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职业能力课程。根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该课程旨在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对茶及茶文化的基础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全面掌握各类茶的冲泡及服务知识、技能,掌握“茶艺师”职业岗位的相关知识,达到“茶艺师”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主动热情、认真周到、团结协作的服务精神,为学生就业及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该课程着眼于突出专业特色,力求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上,突出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着力加强对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需具备的基本技能、职业能力进行训练与培养。

一、课程设计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对其课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校企合作”既是实现高职课程设计的重要途径,又是指导高职课程设计的教育理念。该课程的设计思想是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紧密结合,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本职业的活动为内容,力求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按茶艺馆工作要求,实现课程的设计(如图所示)。

1.以“茶艺师”职业岗位任职要求设计课程。该课程根据“茶艺师”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进行职业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分析,结合“茶艺师”职业技能鉴定要求来组织教学内容。

2.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无缝衔接设计课程。“茶艺基础”课程自身的特色决定了其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结合,无缝衔接。各类茶叶的基础知识是茶叶冲泡的基础,同时,茶叶的冲泡必须依据各类茶叶的特性而定,这就使得有关茶叶的理论知识和茶叶的冲泡技能必须紧密结合,才有利于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在课程设计时,该课程在内容结构上一改其他岗位能力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分开进行的做法,将整个课程的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技能教学有机融合,实现无缝衔接。

3.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纳入课程设计。国家职业标准是国家对相关职业的基本要求,职业岗位能力课程的教学必须结合相应职业岗位的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在课程设计中,将国家职业标准纳入其中。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

1.依据“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实践教学实际实用”选取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选取上,应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从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整合、遴选至分解,从教学之初的课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渗透到教学完成后的实践反馈,体现“理论必需够用”“实践实际实用”的原则,着力打造并不断深化学生职业技能素养培养。

2.根据“茶艺师”职业岗位要求补充教学内容。“茶艺基础”课程是一门职业能力课程,教学内容必须符合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因此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本职业的活动为内容,按茶艺馆工作内容选取教学内容,为实现学校服务与社会服务相适应提供基础保证。

3.基于“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拓展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要学习茶、茶文化相关知识,掌握茶艺服务的基本技能,还要能有效地完成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同时,还要能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力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接轨。

4.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提升教学内容。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通过一些知识拓展、提升的方式,增加学生所学知识、技能的广度与深度,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

“茶艺基础”课程结合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依据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规律,循用了“模块化整合项目遴选任务分解”的内容建设思路,将课程通过有效整合,拟为“3大课程模块+3大工作任务+9个工作项目”的课程内容体系(如表所示)。课程内容组织与建设应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1.“理论和实训”一体化,构建课程内容结构。“茶艺基础”涉及许多有关茶叶的基础知识和茶文化的相关知识,但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教学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操作技能的训练。由于“茶艺基础”课程自身的特色,决定了其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关系十分密切,两者需要有机融合。该课程在内容结构上一改其他岗位能力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分开的做法,将整个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融合。例如,在讲述各类茶的基本知识时,将各类茶叶的识别技能训练同时进行,与理论知识讲授融合;在各类茶的基础理论知识讲述后,根据茶叶的特点,立刻进行该类茶叶冲泡知识的讲授,并同时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在茶叶推荐与推销理论知识讲述后,立刻进行茶叶推销的技能训练等等。注重理论的具体运用,将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教学中,形成“理论―实训”统一的内容结构。

2.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课程内容体系。该课程在课程内容的构建上,以“茶艺师”职业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主要工作任务为载体,力求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分析,总结“茶艺师”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构建课程教学体系,为实现学校服务与社会服务相适应提供基础保证。

课程按照“茶艺师”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按三大模块组织教学内容,一是茶及茶文化基础知识,二是各类茶及冲泡的基础知识,三是茶艺服务基础知识,全面涉及茶艺师需要掌握的有关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茶艺服务与产品销售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涵盖了目前市场上主要消费茶类的冲泡品饮方法以及名品茶的茶艺表演。

3.理论够用与学生可持续发展并重,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该课程在课程内容组织上,遵循高职教育基本要求,体现“理论够用”的原则,克服理论偏多、偏深的弊端,注重理论知识的运用性。例如,在各类茶叶的基础知识讲授中,只针对茶艺师职业岗位工作中常涉及的各类茶最基础的知识进行讲授,而偏深的诸如各类茶叶的物理学特性则删掉。同时,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提供知识内容供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补充和完善。

4.紧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国家职业标准是国家对相关职业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中,力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接轨,紧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完善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课程教学设计

1.课程教学注重“教、学、做结合”,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课程所有教学均在实训室进行,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训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完全融合,让学生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

2.实践教学分层次,构建“三段渐进”教学模式。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采取分层次的“三段渐进”模式,即将实践教学分三个阶段逐渐推进,促进学生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升。第一阶段,在课堂内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初步掌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操作技能;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操作技能强化;第三阶段,通过校外实践或企业顶岗实习等,工学交替,在实际岗位工作中,将知识技能进行实践运用,实现从课堂到岗位的转换,形成操作技能,完成职业能力的培养。

3.多渠道、多方式并存,建立“三结合”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课程在考核方式上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建立“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训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 “三结合”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结束语

“茶艺基础”课程以茶艺服务的工作任务为依据,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注重操作技能环节,充分体现了实践性要求。学生在课程的理论及实践技能学习过程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茶艺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2013年承办首届北京市中华茶艺大赛以来,为办好茶艺技能大赛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如何办好技能大赛,如何提高选手的茶艺技能。为此我们先后到浙江省、福建省等茶艺教学发达地区观摩他们的省级茶艺技能赛事,学习了解茶艺竞赛的赛项设置原则,竞赛规则及茶艺技能标准化、规范化等问题。同时我们还邀请江浙地区茶艺教学权威专家来学院指导我们的茶艺技能训练,使我们对创新茶、茶艺微电影等茶文化表现形式有了全新的认识。通过四年的学习和经验总结,北京市中华茶艺大赛的赛项由指定茶艺、创新茶两项扩大到指定茶艺、创新茶艺、茶席设计及理论知识问答四项,丰富了比赛内容。竞赛方式由最初的团体组队形式转变为个人参赛,由个人指定茶艺表演于创新茶艺团体表演的结合形式,在竞赛参赛模式上有所创新,调动了参赛选手的积极性。参赛院校由最初的5所扩大到10所高职院校并实现了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代表队参赛实现了京冀共同竞赛。扩大茶艺的影响里,推动了茶艺教学。

二、茶艺技能大赛带动了茶艺教学的发展

四年的中华茶艺技能大赛带动了我院茶艺教学的迅速发展。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长期以来注重以园艺、畜牧等专业为主的涉农类专业教学,在建设全国示范校的过程中上述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作为北方院校基本涉及茶学类专业,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院于2008年在现代服务管理系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了茶艺选修课,仅为32课时,一名茶艺教师。这种情况持续到2013年开始的中华茶艺技能大赛。

由于成功承办北京市高职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并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茶艺技能大赛极大地促进了茶艺教学的开展。首先,扩大茶艺课的授课范围。我们将旅游管理专业的茶艺课有选修课升级为必修课,会展策划与管理、物流管理、物业管理等专业均开设茶艺选修课,从而扩大了学习茶艺的学生人数,使更多的学生了解茶艺。其次,在现代服务管理系相关专业开设茶艺集中实训项目,同学们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全身心的投入茶艺的学习,通过集中实训可以使同学们在短时间内较为熟练地掌握茶叶的冲泡技法,有利于茶艺教学的深入专业开展。第三,则是配合北京市中学生学农工程,开设“学做小茶人课程”经过近一年的教学,我们共计为北京市40余所中学近2000名学生进行了茶艺普及教学,既丰富了我们茶艺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也扩大了茶艺的影响。第四,组建专业学生社团―茶艺社。在2013年承办首届中华茶艺大赛后,我们就选拔喜爱茶叶的学生组建以爱茶、学茶、习茶为主题的茶艺社。学生经过一定选拔加入茶艺社,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对茶叶社学生进行专业教学,学校茶艺室向学生开放允许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茶艺室训练、活动。茶艺社作为专业学生社团实行教师指导,学生自我管理的模式。几年来茶艺社由最初4名同学发展到今天20人的规模,并且每年茶艺社要举行校内茶艺技能大赛、无我茶会等茶艺活动。5年来茶艺社迅速发展并承担学院重大的外事接待活动,为俄罗斯国立农业大学等来访单位及嘉宾进行茶艺表演,促进了茶文化的交流;全程参加第四届国际兰花大会茶艺表演活动,茶香飘来,空谷幽兰,为兰花大会增添色彩。我们以茶艺社骨干成员为基础参加北京市及全国茶艺大赛,成绩优异,先后获得北京市一等奖15人次,中华茶奥会二等奖4人次,国赛二等奖等优异成绩。通过组建茶艺社这样的专业学生社团极大地推动了茶艺教学的开展。通过承办茶艺大赛也是使我们的茶艺教学的教师队伍有以前的一名教师发展到现在的4名教师,形成茶艺教学团队,并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参加了社区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茶艺培训工作,把我们的茶艺教学由课堂、学校推广到社会。

三、进一步推动茶艺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承办市级茶艺技能大赛,参加部级茶艺技能大赛,拓宽了我们的茶艺教学的视野,锻炼了我们的茶艺教育师资队伍,促进了我们的茶艺教学工作。相比茶艺专业建设发达地区,在茶艺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努力解决。

第一是茶艺课程标准问题。进过几年的发展,目前我们开设了茶艺必修课、茶艺选修课、茶艺集中实训、中学生学农“学做小茶人”课程。可谓课程形式多样,课时有长有短,内容也各自不尽相同,导致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的规范程度不高。因此需要我们针对茶艺教学制定具有指导作用的茶艺课程标准,并以此选用相关教材,或者自编针对性较强的教材来看展教学活动。第二是改革教学方法问题。茶艺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并不适于茶艺教学活动。我们要不断完善实训条件,强化实践教学工作。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茶艺技能的学习,教师要做好动作分解示范,学生反复操练;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微课等多媒体课程来加强实践教学并促进教学改革。这就要求我们的茶叶课程教师在掌握茶艺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有更好地掌握茶艺表演、茶叶冲泡的技能;同时也需要学校在茶艺实训室、现代信息技术等软硬件实训条件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第三是茶艺教学培养目标定位问题。由于比方大部分职业院校没有茶叶或茶学类专业,只是在服务类专业里开设茶艺课程,基本定位为素质拓展课程。几年的茶艺技能大赛参赛工作,促使我们对于非茶类专业茶艺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有了新的认识。同学们经过两个月时间的集训备赛,高强度的训练使他(她)们对茶艺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有了近乎专业水准,而理论知识的消化,创新茶艺表演的排练及茶艺微电影的拍摄,使得同学们对于茶文化的理解也上升到了很高的水平。他(她)们已经超越了茶艺课程最初的素质拓展的培养定位,已经开始向一个真正的茶文化爱好者甚至是茶艺从业者方向发展了。事实上近两年来已经有部分参加过茶艺竞赛的学生毕业后选择以茶艺表演或者其他与茶相关的行业作为自己的职业。鉴于此,我们应该根据形势的发展与变化对于我们茶艺课程的培养目标给予认真研究并确定适当的培养定位,更有好促进茶艺教学工作的开展。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茶艺作为茶文化的一部分在人们生活和社会上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茶艺课程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大量的开设。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通过承办北京市高职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的契机发展并加强了茶艺课程教学工作。这种以赛促建的模式对于促进茶艺课程的建设及教学改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茶艺课程建设,创新茶艺教学方法和模式提供重要机遇。

(作者单位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茶艺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茶艺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双员制”+“双分制”人才培养机制;“五化”实训模式;“五位”一体的功能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199-03

教高[2006]16号文件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1]。教育部教职成[2011]12号文件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双重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2]。因此,构建具有真实企业化育人环境的、生产实训功能完善的、与市场发展同步的、服务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并具有“造血”功能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向和水准衡量的标准,也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经之路,更是对《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中“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服务‘三农’,培养新型农民、职业农民”的响应[3]。

正如“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需要从顶层设计出发”[4]。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以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江苏省茶产业现状及“十二五”发展思路》[5],围绕现代茶产业发展需求,发挥地域特色和优势,积极推进政校行企的深度融合,以文化为内涵,以示范为导向,以服务为手段,搭建农科教结合平台,强化教学与服务功能,赢得了地方政府无偿划拨土地1853亩,建成了集“实践教学、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能竞赛和休闲旅游”五位一体的茶艺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江苏茶博园,创建了“实训场景真实化、实训课程项目化、实训教学职业化、实训管理企业化、实训产品商品化”的五化实训模式,实施了“双员制”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双分制”考核保障机制(图1),解决了学生职业生涯适应能力低、创业能力差,实训基地投入成本高等问题,推进了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和延伸茶产业链,带动了地方茶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

经过两年的实践与总结,提炼出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茶艺人才中的经验。

一、创新机制体制,校地共建实训基地

职业教育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因此,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6]。由于高职院校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与运作上很难占据主导地位,严重影响着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因此,学院积极开展机制体制创新,以技术成果为载体,以人力资源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为手段,以服务“三农”致富百姓为业绩,赢得政府划拨一国有茶场,组建江苏茗苑茶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句容市嘉木乡村旅游有限公司两家校内企业,完成了1200亩生态茶园、4000平米茶叶加工车间的改造工程,并引进了茶叶大型清洁化加工流水线2套,完成了茶艺表演馆、茶史馆、制茶体验馆等建设工程,赢得了江苏茶博园这一茶艺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该基地则以满足学院师生提升职业素养为目标,院鼓励师生深入开展教学实训和相关科研项目,2012年完成了江苏省茶叶科技创新公共技术服务中心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了基地的实训、科研条件。还成了扬州大学茶学研究生培养基地、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科研基地。

依托该载体,2010年,学院成功承办了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2011年,教育部、农业部决定将学院作为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基地。2012年,学院与当地政府联合承办了中国茶叶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茶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并取得了圆满成功。由此可见,校地共建模式也成了茶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引领着当地茶业的发展方向,开创了教学实训基地运营的新模式。

二、完善保障措施,创建“五化”实训模式

(一)实施“双员制”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双分制”实训考核保障机制

“双员制”(“学员+职员”)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作为学校的学员和企业的职员的“双重身份”,结合茶叶企业的季节性生产任务实施实践教学,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训任务与生产任务融合。“双分制”的考核管理模式:采用“学分+工分”的评价方式,将后者作为技能考核分及学生参与评奖、评优的条件,以提升实训效果;同时开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吃苦耐劳、学农爱农品质的养成教育,培育学生应职和岗位职业能力。

通过该模式,使人才培养更加突出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进一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学生获证率100%、就业率100%。2010年,茶艺专业成为省级特色品牌专业;2012年,2010级茶艺班28名学生中,有9人获得省级以上奖学金,该班级也荣获“省级优秀班集体”。

(二)创建“实训场景真实化、实训课程项目化、实训教学职业化、实训管理企业化、实训产品商品化”的五化实训教学模式

第一学期实施体验式实训,通过“实训场景真实化”,帮助学生系统地完成茶艺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训过程:茶园――茶树田间管理技术;制茶体验馆――茶叶加工工艺开发;制茶车间――茶叶机械化加工技术;茶艺表演馆――茶艺表演、编创练习;茶史馆、茶文化长廊――茶文化熏陶。

第二至第五学期实施项目式实训,结合生产实际状况和岗位情况,采用项目式教学法,聘请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严格按照企业、科研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各项专业技能培训,将茶艺所有课程融汇贯通,帮助学生系统地完成职业化的技能培训。这种“实训课程项目化”、“实训教学职业化”,让学生体验到工作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第六学期实施顶岗式实训,采用参与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参与企业管理和实际生产过程。引入“实训管理企业化”模式,让学生进入企业,在生产的各个岗位,承担企业的生产任务,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提升其专业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按照“茶艺”这一主题,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开展创业实践,将个人的设计、技能以商品的形式呈现,实现“实训产品商品化”。“五化”实训教学模式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符合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和个人发展规律,同时又为实训基地的灵活运行提供了保障。2012年,学院被遴选为首批“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生产任务设计适合教学的实训项目和实施方案,为学生提供技术咨询;学生以公司化运作方式自主获取完成任务所需资料和信息、制定并研讨任务实施生产方案,进行生产演练,最后通过相互检查评估和教师点评实现学习迁移和职业能力的巩固和升华,提升了自主学习、市场营销、经营管理能力。

在“五化”实训教学模式的推动下,茶艺班的学生以社团的形式,进行省级献演10多次,如献演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国连锁店展销会等。其实训的茶叶产品先后获得“中茶杯”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江苏省“陆羽杯”特等奖4项,一等奖1项。教师的业务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2010年学院的“挂县强农富民工程”获得了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年来,发表相关高水平论文20多篇。

三、构建“五位”一体的功能,实现基地“造血”之梦

学院促进资源融合,努力实现实训基地的共赢发展:(1)将各实训任务与实际生产同步,学生严格按照企业标准化的生产需求进行实训,实现实训产品的“商品化”;(2)开放实训基地、实训项目,开发茶园休闲旅游功能,实现技能实训过程的“商品化”;(3)鼓励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等方式,融入企业的生产管理、研发与推广过程,减少实训基地维护的成本投入,增强实训基地的“造血”功能等。

结合实训内容,三年来,基地年实现利润500多万元;并先后承担了二十多项市级以上项目,项目经费达1000多万元。2010年,学院被批准为“中级茶艺师职业资格鉴定点”,先后承办了江苏省茶园生产管理研讨会、江苏省茶产业技术创新座谈会、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手工茶制茶项目等,并完成了成立江苏省茶园复合栽培技术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1个、江苏省茶业研究所1个。

浓厚的茶文化氛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2012年,该基地被批准为“江苏省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并荣获了三省一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和上海市)“长三角城市群茶香文化体验之旅示范点”、“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等称号,成了江苏省茶叶科普基地和乡村旅游胜地。

校地共建的实训基地――江苏茶博园,通过及时转化科技成果,深入挖掘自身服务功能,开展对外业务,使得“实训教学”基地,又是“技能竞赛、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的社会服务场地和“休闲旅游”的场所,符合“集群理论”指导下的实训基地建设的“三结合”、“多方位”资源整合宏观设计原则[7],真正实现了实训基地“五位”一体的功能,不仅成为学生实习的场所、师生科研的平台、科研服务的窗口,还成了观光旅游的胜地,增强了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之,标准化的实训基地建设,离不开标准化的保障体系和完善的运营机制。学院在创新机制体制,赢得校地共建实训基地的同时,群策群力,积极开展有效资源的充分整合,最终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扩大了学院的教育影响力,开创了现代实训基地运营的新模式,实现了实训基地“造血”之梦。

参考文献:

[1]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2]教育部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

[3]教改[2013]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Z].

[4]胡勇,朱俊.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7):40-47.

[5]杨意成,张定.江苏省茶产业现状及“十二五”发展思路[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1,(4):28-31.

[6]沈音乐,陈华鹏.“基于真实项目”的高职软件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运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2,(9):78-82.

上一篇:药学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手机实训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