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力教案范文

时间:2023-10-02 11:23:53

向心力教案篇1

论文摘要 《消费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是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的重要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发展性特点的学科。如何让学生掌握其原理并加以运用,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本文在理解行动导向教学法涵义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重点阐述了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在高职《消费心理学》课程的应用,并提出了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什么是行动导向教学法

20世纪90年代,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研究专家劳耐尔(Raune)教授和他所领导的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系统的理论研究.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以行动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该理论对德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职业教育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

行动导向是一种以职业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的职业教育思想,它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行动能力与全面素质。行动导向是以行动为导向,这里的行动本质上是工作,即通过学习情境中的行动(任务)来学习。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协调者,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通过“行动”来学习,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中实现“心、脑、手”的统一。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体验式的学习方法的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方法,而是由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构成,其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引导文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消费心理学》中的应用

《消费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基础知识与市场营销理论的有机结合,是心理学一般原理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延伸和应用。对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来说,掌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和消费行为规律并有效运用于市场营销实践中,是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之一。基于《消费心理学》这种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尝试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三种具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法。

(一)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具体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从中学习相应的知识点,它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首先引用相关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教师进行引导、总结,最后把案例中相关理论知识系统梳理;另一种是先讲理论知识,接着引出与之对应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最后对案例总结点评。第一种笔者认为通过案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不会受先入为主的理论知识的束缚,但要求教师问题设计合理,引导能力强。第二种能使学生更好的把刚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案例分析中,加强了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差,分析案例时发散思维容易受到束缚。

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可以把两种形式结合起来。例如,在教授商店选址的心里分析时,我先让学生看了“家乐福的选址”案例,提出问题“家乐福商场选址有哪些要求?”学生们纷纷说出了一些要求,然后让学生讨论“家乐福这些选址的要求体现的了消费者什么消费心理?除了这些要求,商场的选址还应注意些什么吗?”通过引导、归纳、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商店选址的心里分析的理论知识。最后再展示“万客隆选址策略”案例,让学生分析该案例中选址的优缺点。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定某种情境与题材,让学生扮演在此情景下的不同角色,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充分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和行为模式。情景模拟结束以后,请学生对参与演练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看他们是否真正参与其中,是否有意识关注消费者的心理和需要,是否有意识塑造自己营销素质。最后,让学生写一份结论分析。

例如在讲解商品定价与消费心理时,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挑选四人参加表演,第一组四人扮演服装商店的店员,第二组扮演四个大学生,第三组扮演四个农民工,第四组扮演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和两个孩子。每组没有参演的学生负责评价自己组员和别组组员的表现。通过店主和不同的顾客之间议价的过程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商品定价与消费心理的关系。

(三)头脑风暴法。

采用“大脑风暴”教学法时,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地发表意见,在发表意见时,教师不对其正确性或准确性进行任何评价。学生不需要为自己的观点陈述原因,其他学生也没有必要立刻对某个学生的观点加以评价、开展讨论或提出批评,最后所有意见均放在一起统一进行整理和评判。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促使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产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起连锁反应,从而获得大量的构想,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如在提出“遗憾消费形成的原因?怎样有效防止遗憾消费?”这个问题时,一边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一边做记录,学生发表完意见,大家一起总结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消费心理学》中的应用注意事项

1、积极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刚开始时部分学生参与较少,可能因为性格内向,不善表达;或者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好,不敢表达;还有可能是有些学生已经习惯了“填鸭式”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对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不适应。这时教师要积极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

2.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咨询者或主持人,以达到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效果。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用行为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团队中自主地进行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目的。然而,目前多数教师由于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思路或做法与教学内容出现偏差时,往往对学生进行单独或团队的暗示、指导,甚至以教师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强调,严重遏制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违背了行动导向教学的初衷。

3、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的前期策划与过程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不管是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还是头脑风暴法,一般持续时间长,这对教师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要求更高;另外如何使学生在比较自主的状态下保持学习的自律性和主动性,保证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对行动导向教学的过程有更强的控制能力。这也是今后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1 9.

[2]薄跃萍.德国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研究.天津大学,201 0.37.

[3]尹金金.浅析行动导向教学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当代职业教育,2 011,34.

[4]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01.

[5]Becker Georg E.Handlungs0rientierte Didaktik,eineauf die Praxis bezogene Theorie.W einheim u.a.1995

向心力教案篇2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新型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在把握案例教学的概念、内涵、实质及实施原则的前提下,才能真正提高案例教学质量,进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推行案例教学时,必须遵循和把握准确性原则、生动性原则、政治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和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原则。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为目的,它既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又是当前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方向和路径。在案例教学法的实行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量吸收了国内外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理清案例教学的概念、内涵、实质的基础上,有效地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实施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一、案例教学的概念、内涵及实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新型教学方法,是本体论与方法论的统一。案例教学就是教师在从理论的高度把握纷纭复杂生活现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用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探究,发散思维,运用逻辑思维得出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开放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案例教学法注重启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案例的分析、应用当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和总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1]。因此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通过启发式、体验式学习,引导受教育者分析和解决案例情境所包含的矛盾。由于案例教学采用的是“双向互动”教学方式,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理论教学把学生当作客体的一味灌输的方法。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取决于教育对象能否在教育者指导下介入案例研讨。“实施案例教学,既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激发和强化头脑思维的过程,同时又是学习新知识和不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2]案例教学法克服了传统教学法的一些缺陷,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够充实教学内容,活泼课堂气氛,改变传统行为主义的单边教学路径,尤其师生全面参与、平等对话的课堂讨论,对提升教学质量无疑能起到重大作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案例教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的理念,它注重引导学生认识与思考现实问题,能够为课堂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够促进教师自身更新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

(一)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可以将政治理论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把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具体生动的事例即案例交给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效激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活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接受与探索并举,有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他们端正思想认识,调整心理状态,积累人生经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单向灌输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相比,采用案例教学法更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和宗旨。

(二)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教学价值观上,案例教学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表现的是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案例教学抛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独立地对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再通过充分的课堂讨论让学生真正理解案例,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案例教学中,要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对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判断与分析,教师就要活化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充分让学生思考、探讨,进而引起他们的共鸣,这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

(三)促进教师更新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

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民主、平等和科学性,注重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突出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开展案例教学,还要求教师重视各种教学资源的整合,以丰富教学内容。可见,开展案例教学,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新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不断提高理论素质和教学水平。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实施原则

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开放的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教师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准确性原则

教学案例来自现实社会,服务于课堂教学。准确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应具备的首要属性。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教学要求等科学地选择案例,合理地对案例素材进行必要的取舍。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通过认真的对比分析,选择出最恰当、最具典型性的案例。第二,案例中的各种信息必须真实、准确,教师决不能为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而凭空想象和杜撰案例。第三,教师在课堂上对案例的点评不能以个人的直观感受或思想情感代替客观实际,只有让学生对案例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和现实感,才能激发他们分析、思考和评价案例的热情。

(二)生动性原则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案例的生动性。枯燥乏味的案例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容易降低课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甚至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排斥心理。因此,教师选择的教学案例必须具有特定的背景、鲜活的人物、具体的情境、动人的情节,这样才能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深奥的原理通俗化,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发生在对青年人有吸引力的人物身上的事件,往往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及情感反应,增强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三)政治性原则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时,教师的基本立场必须正确,在政治倾向上不能保持中立,必须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色,与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注意在教学中弘扬主旋律,决不能选用渲染低级趣味和具有负面影响的案例,否则就会在价值导向上出现偏差,有违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的根本宗旨,影响学生的信仰、信念、信心、信任。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着眼于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努力通过正面教育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四)针对性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必须紧扣教学目的和主旨,紧密联系教学内容。选择的案例必须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一定要有针对性,即要针对大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关心的社会问题来展开,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干扰主要教学内容的展开,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应尽可能多地蕴涵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案例才具有震撼作用,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启发,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五)时效性原则

根据大学生青春活泼、关注现实、追逐流行和时尚等特点,教师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紧扣时代脉搏,这样才能紧跟形势,推陈出新,选择出在时间和空间上距离学生较近、具有较强时代特征的案例,从而激发学生对案例的兴趣,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教学案例不能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教师尽量不要选用时过境迁、与社会现实有较大差距的案例资料,要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高度关注与大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尽量使选择的案例反映新思想、新观点。选择的案例要有一定的新闻性与时效性,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讲透难点、重点、疑点,帮助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形成正确看法,澄清他们的模糊认识。

(六)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原则

从信息流向来看,传统教学实现的是信息由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递。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学生是案例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主角。案例教学可以使课堂由“灌输”变为“探究”。因此,实施案例教学,教师必须率先转变观念和角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知识;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案例中蕴含的理论知识、立场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要注重课堂互动,注重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自我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思考;要强化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责任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作为案例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注重发挥其教学主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有两个关键,一是教学案例的搜集、选择和加工处理,二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在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观念上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积极营造民主气氛,循循善诱,真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良好地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案例教学法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的理念,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引导学生认识与思考问题,能够为课堂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学实践表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范连生 单位:凯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德军,胡云.案例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运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0(7).

向心力教案篇3

一、实践导向的公共心理学案例教学模式的构建

1加强理论学习与思考我们针对实地调查访谈获得的关于学生对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反馈信息,如“理论与实际脱节,学后用处不大”“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等,思索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通过与其他院校同行的相互交流、学习,确定将案例教学引入到我校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中;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研究,初步提出了实践导向的公共心理学案例教学模式的构想。2探索案例教学的操作程序教学程序指教学模式在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和步骤。案例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一般包括三个步骤:一是准备阶段,编写案例;二是实施阶段,呈现案例、分析讨论;三是结束阶段,总结评述。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结合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不紧密、适用的教学案例较为缺乏的实际,我们把实践导向的公共心理学案例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确定为三个阶段:案例开发、案例研讨、案例评价与训练。1案例开发阶段案例开发实际上是一个用一定的理论透镜审视实践的过程,要求师生公共参与,这可以帮助师生跨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参与案例开发的具体过程:1)教师向学生介绍案例选编的基本原则。一是实践性原则,案例要符合生活实际,不是主观臆造脱离实际的教学案例;二是针对性原则,案例应能用某一个心理学的知识点来说明或解释;三是启发性原则,案例要能够引人深思,启迪思路,有助于深化理解教学内容;四是典型性原则,案例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对学生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2)学生编写和开发案例。可以采用两种途径:一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文献查阅等方式寻找到相关的适当案例,并根据上述原则,对案例进行一定的修改和润饰使其符合要求。二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根据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自行编撰案例,案例必须要能够反应某个心理学原理。3)进行案例分析。学生根据所学的心理学理论,对自己设计或编写的案例进行独立思考和认真分析,撰写出相应的分析报告。2案例研讨阶段要求学生对老师所提供或呈现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教师要在班级中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以案例为中心展开讨论,并通过讨论获得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理解。注意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讨论可以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两个阶段。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小组讨论也可安排在课外进行,然后由各小组长在班级进行交流。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案例的性质和特点,充分利用演讲、辩论、情景模拟实验、社会调查和课堂表演等多种方式推动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案例评价与训练阶段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评价。案例评价包括对案例分析报告的评价和案例研讨情况的评价。对案例分析报告的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关键问题的把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对案例研讨情况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参与度的评估,包括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集体讨论的参与度,主要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是否上传分析报告等;二是总结案例的讨论情况,包括评价讨论的优缺点,进行补充与提高性的讲授等,并从中指出案例中的重点、难点及理论依据。评价也可以发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使学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评价结束以后,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迁移训练。比如给出几个其他情景下的类似案例,让学生通过思考,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情景中用来处理类似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总之,通过“案例开发—案例研讨—案例评价与训练”几个环节的实施,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导向的公共心理学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

1建立案例资源库案例库是案例教学模式运行的基础,没有一定数量、一定容量和较高质量的案例库,案例教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公共心理学案例库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要求自己收集、选编的案例;二是由学生开发的案例。在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针对教学内容,通过文献查阅的方式或者基于本人的真实生活经历,设计和编写相关的心理学教学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然后老师对学生编写的案例进行筛选、提炼、分类。其中,优秀的案例可以正式纳入到课堂案例教学内容中,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案例库进行扩充和完善,实现案例库的动态更新。目前,公共心理学案例库中的案例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①有关心理过程方面的案例;②有关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案例;③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案例;④有关学生学习方面的案例;⑤有关教师心理、教师素质方面的案例;⑥偶发(突发)事件处理方面的案例;⑦班级人际交往方面的案例。共收集案例300多个,基本上解决了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中案例资源不足的问题。2选择试验班级,进行案例教学实践根据理论研究学习建立起来的案例教学模型,在2011年上半年,我们在全校开设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的班级中,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二个教学班作为试点班,按照“案例开发—案例研讨—案例评价与训练”的操作程序,进行了心理学案例教学的试验。在案例教学实践中,我们比较重视以下几个问题。1确立课程教学的新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现成知识传承与获得为目标,而案例教学模式主要以在知识的探究、迁移、运用基础上发展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实践导向的公共心理学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公共心理学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2设计案例教学的新模式传统的案例教学一般是按照“教师呈现案例、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归纳总结”的模式进行的,在公共心理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案例开发—案例研讨—案例评价与训练”的模式进行,将案例的开发纳入到案例教学模型之中,将案例开发作为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并且尝试着将学生的经验引入课堂,作为心理学课程中案例教学的重要“案例”素材。3创设案例教学的实施条件1)构建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前提,是调动教学双方积极性的强大驱动力。它既可以促使教师满腔热情、专心致志地从事教育工作,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教好;也可以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影响,并对教师所任课程产生兴趣以至爱好,从而使得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完成,最终实现教学目的。2)创设投入与关注的课堂气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必须积极关注教学中学生的一切。既要关注学生学习努力程度等方面的表现并进行积极的评价、认可和激励,也要关注学生是否学到了知识,关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质量,还要关注学生求知的需要,情感、性格和发展的需要等。而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必须积极关注自身的学习过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也有助于学生对自己学业的成败进行积极的归因,以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4改变课程学习的评价方式公共心理学课程学习的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形成性评价的内容,除了通常有的作业、出勤率、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之外,增加了学生案例开发成果、案例研讨的参与态度与表现等方面的评价内容;在终结性评价中,改变过去的试卷结构和题型,加大了“案例分析”的比重(50%左右),考查的重点不再是学生对心理学概念、理论掌握的多少,而在于学生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否有所发展提高。通过试验实践过程,我们发现在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心理学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强化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课程教学的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作者:张春英单位:湖北文理学院教育学院

向心力教案篇4

一、教案精细化管理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随着教师专业标准的颁布、教育部就学校现代制度的意见征询、区域均衡的不断推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从具体的行政管理转向依法监管,学校的办学自也将得到进一步落实,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已成为内涵发展的核心。

精细化管理就是把看似简单、很容易做的事情做好,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的,其基本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教案管理是学校教学常规工作之一,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的“战略”策划,对教师而言,备课的外显形式就是书写教案,编写教案的过程即是备课的过程。对教案的精细管理,实质是引导教师在常规工作中注入研究意识,突出教学的研究性、系统性和复杂性。

二、教案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理论支撑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人们更注重作为教学源头的教案的实效性,检查教案的中心也从常规检查上升到质量检查。写教案的核心是课前做好教学设计,教案只是个形式,而且教案永远落后于课堂。管理者要引领教师实现个人成长,将教案的书写作为教师个人发展的第一步,将科研、教研和实际工作相结合,为个人成长服务,切实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体现教师劳动的有效性和创造性是教案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三、教案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1.分层设计,有效选择。

日常教案可分为详案、简案(流程)、研究性教案、个性化教案四种。四种教案各有侧重,教师可结合实际选择最具实效的一种。年轻教师旨在规范教学、扎实基本功,必须书写详案,其中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媒体使用、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上课后记及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均要填写完整。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精力更多的用在思考教法、研究学生上,可以自主选择,可写详案亦可书写简案(流程),其中教学目标、板书设计、作业布置、上课后记必不可少。中年教师年富力强,有相对扎实的专业能力,可以根据各自在教学研究方面选取的研究点,详细书写积累素材,不作重点研究的环节可以适当书写简案。建议教学骨干选择个性化教案,因为他们大都有专业引领的重任和能力,有明确的研究方向或目标,学校应减少硬性约束,让他们发挥学科特点和个性特长。

2.突出重点,体现差异。

无论选择哪种教案,在项目上体现选择特点。详案并不是句句师语都落在笔上,但需认真将所有项目书写完整,尤其对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情况及时进行理论结合实际的分析,年经教师还应配合书写教学札记,与教学领导进行笔谈,这样既是一种督促检查,更是一种学习培训,对双方都是促进。简案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环节,可以以流程的形式呈现,也可标注或符号表示,还可用实物投影的样式呈现,体现简洁、精炼、实用。研究性教案要将日常教案与科研课题相结合,从课题研究的视角关注某个或某些环节,如问题设计、教学组织、学生活动、教师语言等,从最初的设计到实际效果,将来源于每节课上的原始素材做好积累,认真在教学反思环节中体现实践效果,充实课题研究。个性化教案则应突出“个性”,体现专注、精深的专项研究和教师的个人风格。

3.集中优势,突破难点。

教师编写教案前先要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了解教学内容的安排,弄清本学科教学所遵循的原则。根据不同阶段学校的教学研究重点,在教案中积累案例或实录。如学校发现课堂教学中对“反馈”环节研究不足或对效果关注不够,就应提出本阶段每一位教师都要结合学科特点和授课内容精心设计反馈内容,教案中“当堂反馈”环节都作为研究重点,从设计、实施、效果等方面做详细记载和分析,学校定期编辑信息导报,以文字形式展示实践效果。

四、教案精细化管理的经验成果和反思

经过近五年的实践,我们经历了摸索试验、循环共享、推广简案、形成特色四个阶段,不断完善教案的操作性,建立了学校的电子教案资源库,在循环使用的基础上推广教学流程本,进而从教师自我发展需要出发,分层明确教案要求,并出台了具体标准、操作、评价、改进的方案。这些利于教师自身发展的精细管理措施,培养了教师的自觉学习力、持续学习力、合作学习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学生的个性化倾向和自我实现的倾向正在日渐加强,教师需要一个能在细节上善于观察发现、在理论上善于引领支持、在精神上善于感染熏陶的“领导”。把“常规”作为有效管理的细节来研究,将教师置于教育改革的中心,在细节的关注中体现工作态度、行动方式、做人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抱负。

向心力教案篇5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 高职 职业核心能力 教学改革 行为导向

[作者简介]赵娟(1981- ),女,河南信阳人,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心理学。(广东 广州 51065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1yja880095)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146-02

高等职业教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技术的获得是高职教育的核心。

消费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心理现象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按照学校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以及消费心理学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承担的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要使学生对消费心理学整个理论体系有完整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在现代营销中如何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用消费心理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消费心理学如何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完成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承担的任务,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消费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第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在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唱独角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心理需求得不到重视,师生间互动少,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第二,课堂教学偏重理论,对实践和操作技能的重视不够。课堂教学偏重理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脱节,对实践和操作技能的重视不够。第三,教材强调学科体系,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一些高职院校的消费心理学教材基本是本科院校的“压缩饼干”,不能摆脱学科体系的桎梏,忽略了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忽视未来岗位的需要,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第四,缺乏科学的评价方式。传统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笔试进行的,学生往往不重视平时学习,考前临时抱佛脚。更严重的是,它与高职培养学生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二、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能力本位是一种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职业教育理念,与传统的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相比,能力本位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施能力本位教育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消费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特定技能、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将消费心理学相关能力培养与职业核心能力训练有机结合,搭建起特定技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平台,构建能力本位的消费心理学教学模式。

“特定技能”指专业所培养的特定行业、岗位技能及课程所训练的特定课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及岗位的不断变换,具有普遍的实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两大类:职业社会能力——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等,职业方法能力——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能力等。

三、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模式

1.确立指向特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目的观,这是能力本位的高职消费心理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在消费心理学教学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带动课程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能力的培养服务。

2.优化教学目标。突出能力的培养,确立知识与能力并举、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其中知识目标主要指向消费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力目标主要指向特定能力(即消费心理学理论的应用能力)及职业核心能力。

3.引入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教学领域改革的核心内容,强调教、学、做的统一。教学过程以职业活动为向导,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团队组合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以“

务”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学环境模拟真实情境,强化岗位技能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由于与职业教育注重学生实用技能和动手能力发展的教育方向相吻合,行为导向教学法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由多种教学技术、手段、方法结合而成的,主要包括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选用这些方法,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组合。

第一,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围绕项目组织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完成的任务或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成项目,然后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际工作的程序,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完成任务。项目完成的过程既增进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技能掌握,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

实施项目教学法主要有五个基本步骤。以健身俱乐部会籍营销项目为例。(1)目标制定。能根据不同年龄群体的消费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2)项目确定。笔者根据健身俱乐部营销岗位的实际需求,在分析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结合消费心理学中“消费群体与消费心理”相关教学内容,选取健身俱乐部会籍营销作为教学项目。通过分析项目活动,该项目的运行包括了前期准备工作、实施营销方案、后期总结三个子项目。(3)任务拟定。按照健身俱乐部营销岗位工作流程,以“前期准备工作”子项目为例,项目成员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是前期调查、分析各年龄阶段人群的健身需求及消费心理特点、设计营销方案、向领导申请批准方案等。(4)组建团队。这是行为导向法的关键,好的团队对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指导学生组建学习团队时,应注意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规模:人数以5~7人为佳,尽量为奇数,以免在表决时出现难以抉择的状况。人数过少,团队会欠缺多样性、互动性和创造性;人数过多,团队成员之间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导致效率低下。二是原则:要遵循互补原则。教师要平衡兴趣、特长、学业水平、性别等因素,合理搭配,合理分配人力资源。这样,团队成员才能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共同提高。否则,就会导致思路不开阔、观点有失偏颇、解决问题效果不理想,甚至会出现“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三是组长的选取:组长相当于项目经理,需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5)制订并实施计划:团队成员共同制订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然后,合理分工,按步骤和程序实施计划。(6)检查评估。检查评估的内容包括项目活动成果和学生在项目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如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第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和直观性。它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真实情景中,然后进行讨论和研究。

案例教学法主要包括六个基本步骤。以“品牌的心理效应”教学内容为例。(1)精选案例。选取阿迪达斯、耐克等品牌企业的相关故事作为案例。(2)阅读案例。学生认真阅读案例,熟悉案例。(3)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讨论,共同分析阿迪达斯、耐克等著名品牌成功的原因。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4)提出问题。教师提出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如何打造品牌”。(5)解决方案。学生就“如何打造品牌”这一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6)归纳总结。各小组派代表归纳总结,教师做出点评并提出建议。这样不仅丰富和深化了学生关于“品牌的心理效应”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了“如何打造品牌”的基本方法,而且提高了的特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否能成功实现教学目标,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用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趣味性、时效性和针对性。第二,要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只是组织者、启发者和引导者。第三,要注重方法技巧。例如可以运用正反面案例对比的技巧,使学生在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受到启发,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通过营造岗位环境,为学生提供体验职业角色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特定技能和与人沟通、与人合作、与人交往等职业核心能力。角色扮演法主要包括四个基本步骤。以“营销技巧与消费心理”教学内容为例。(1)确定目标。能根据健身俱乐部不同客户的特点采用适当的营销技巧。(2)设置情景。32岁的白领李女士想进行产后减肥、塑形,因此,李女士来到健身俱乐部咨询及商量具体事宜。(3)角色扮演。各小组成员扮演李女士、前台接待、私人健身教练等角色。要求学生课前认真准备、积极彩排,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表演。(4)效果评价。小组互评、组内成员互评、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最后,教师总结并提出建议。

第四,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一种常用的激发思维的方法。“头脑风暴”一词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现已成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的代名词。在教学实践中,团队成员踊跃阐述自己的想法,集思广益,最终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

采用头脑风暴法时要注意以下因素:(1)团队规模:最好控制在5~10人之间,人过多可能会由于抢着发言而难以控制局面,人过少又难以提出足够多的想法。(2)原则:自由畅谈、延迟评价、禁止批评、追求数量。(3)角色分工:团队内有主持人、记录员和组员三种角色。主持人要善于鼓励大家畅所欲言,使场面轻松活跃而又井然有序;要控制讨论的节奏,如平均3分钟内要发表10个想法。记录员要清楚地记录所有想法,以便在活动末期确立最佳方案。组员在讨论时,依次发言,但每轮只能提出一个想法,以保证机会均等。(4)时间:一般以20~25分钟为佳,因为思想火花迸发持续时间不长,这样有利于保证提出的想法紧紧围绕主题,且更有创造性和建设性。

4.实现课程标准与岗位要求对接。教师在充分进行专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磋商和探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支撑典型工作任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而制订课程标准,实现课程标准与岗位要求对接。

5.实现教学情景与工作环境对接。学校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建、共管和共享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创造“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条件,在模拟和真实的环境下进行教学,实现教学情景与工作环境对接。

6.开展能力取向的教学评价。由于消费心理学教学目标指向特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因此,教学评价必须坚持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

第一,树立服务能力发展的评价理念。教学评价要着眼于提高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素质,综合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尤其要强调对能力的考核,要树立服务能力发展的评价理念,对职业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

第二,注重能力训练的过程性评价。能力取向的教学评价强调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而且更关注过程性评价。评价主体要持续不断地对工作任务的进展情况进行动态化、阶段性的评价。这样不仅可以了解能力训练的进展,而且可以为将来的教学改革提供相应的参考。过程性评价侧重对实践能力的考核,考核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课堂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作业、微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等。

第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评价、团队成员互评、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各方面的评价主体协调运作,能有效增强评价的综合性、客观性。学生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主体,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行业企业对学生在实训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作为社会评价纳入课程考核指标,有利于实现教学评价与企业评价对接。

第四,强调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目的是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达到其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一方面,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考察学生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态,更要关注其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始终看到学生是在不断发展的,对比学生过去的基础和现在的水平,对学生的优势要给予激励,对其不足要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确将来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需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分析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提出适合其发展的、有针对性的建议,进而促进其达到发展的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程小川.基于行动导向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4).

[2]戴燕玲,刘万英.

论“行动学习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2(5).

[3]何璇.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2(5).

向心力教案篇6

关键词:nlp教练技术;案例教学;管理能力

案例教学自20世纪20年代被美国哈佛商学院创先应用于管理教学以来,被广泛借鉴应用于国内外工商管理学院的mba教学,成为一种培养企业高素质、实用型管理人才的重要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mba学员提升管理技能方面有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

在mba的案例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案例教学课堂效果与教师是否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对相关行业信息的了解程度及个人经验有关外,还有与学员互动及课堂控制的沟通能力与技巧也紧密相关。具体包括老师有没有能很好引导和调动学员的积极参与技巧,是否能针对案例问题对学员有深入提问引导的沟通技巧等方面。

一、mba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导向

以培养职业经理人为目标的工商管理专业硕士教育非常注重强调对mba学员思维模式、管理认知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本人认为mba案例教学以提升学员管理能力的教学效果导向下,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能否更进一步地帮助提高和改善学员管理能力的训练是有技术方法可循的。如“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改善思考方式”和“锻炼沟通能力”及“创新能力”其实要求教师有一定的沟通技术能充分引导激发学员的潜能,使其思考分析引导学员达到最佳思考分析状态,创新能力也自然顺导而出。

教师对案例问题的提问引导设计、案例讨论中的沟通互动技术、引导案例深度剖析的科学提问设计技术等方面,对整个案例教学效果、学员参与及学员提供的知识信息都非常重要,而这些沟通技术正是影响教师与学员案例讨论互动关系及引导能力锻炼的关键。

二、企业nlp教练技术

在接触到企业nlp教练技术后使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深受启发,认为企业教练技术在沟通技术上能帮助解决以上问题。企业nlp教练技术是“nlp”即为“身心语言程序学”与教练技术(coaching)两相结合。教练要与受训者良好建立和谐的关系下,帮助其提升成长改变,nlp正好能提供进行这种工作的各种有效手法和技巧。它们都是研究人、尊重人、关注人的,同时有各自的起源又各具优势。

1.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经语言程式学。自1971年richard bandler与john grinder二位创始者在美国加州大学santacruz分校开始着手研究以来,经过几十多年不断的发展,目前在北美与欧洲一些国家,nlp被广泛应用于人际沟通、个人成长、企业经营管理、教育创新、教育训练等领域,效果理想。在沟通技术方面,nlp可以给出一套技术方式使沟通者能根据每一个人独特的思考模式,实现如何参阅沟通对象外表快速了解内心,怎样能够有效地达到对方配合的沟通效果。nlp能帮助沟通者在沟通的过程中,使用怎样的语言、声调和身体语言最能使得对方接受自己的一些方法技巧。

2.企业nlp教练技术。企业教练技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作为一种新颖有效的管理技术,从其产生就被欧美企业在管理实践中广泛运用。如美孚石油、国泰航空、爱立信、ibm公司、宝洁公司、英国航空公司、柯达公司、bpamocp石油公司等多家国际著名企业。

“企业nlp教练技术”中教练的工作是帮助个人和团队最大化地发挥能力的过程。能使被教练者洞察自我,发挥个人的潜能,有效地激发团队并发挥整体的力量,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力。教练帮助人们释放自我的能量、超越个人的障碍和局限,达到个人的最佳水平,同时促使团队优秀地完成任务。教练通过一系列有方向性、有策略性的过程,洞察被教练者的心智模式,向内挖掘潜能、向外发现可能性,令被教练者有效达到目标。

三、企业nlp教练技术在mba案例教学中的运用

在mba案例教学中,案例帮助提供了一定的问题或角色背景,那么教师在引导案例的问题解决和带给学员知识信息过程中就可以扮演教练的角色,帮助和引导学员充分发挥其潜能,带领进入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

1.教学沟通中遵循nlp的基本假设前提。我们在mba教学中会发现,理想的课堂效果是要形成教师与学员间的有效沟通,mba的学员都是有个性与主见的,他们在乎自己的观点对学员的影响力及教师对其意见的尊重,因此nlp的基本假设前提帮助理解沟通的意义是受对方的回应影响。教学沟通中遵循nlp的基本假设前提,可以帮助形成和谐有效的沟通。

2.企业nlp教练技术基本技巧。教练技术需运用四大技巧即为倾听、提问、区分和回应帮助了解和引导学员对象。教练技术运用表达、干预、自我开放等技术帮助学员领悟问题的实质。

倾听——从对方的叙述中了解学员思想状态。

倾听是为了获取资料,了解真相,有针对地给予回应。在nlp技巧中,有感官敏锐度的训练、检定语言模式等都可以帮助提升教练技术倾听能力。教练可以通过身体态度姿势传达对发言者的重视,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开放的态度,身体的前倾以表现鼓励尊重学员。教练技术还可以以心理参与与语言参与的方式,支持性陈诉,反馈性陈述都可以加强与学员建立良好沟通关系。

提问——帮助对方挖掘自我盲点,发现其潜力所在。

提问问出好问题就是在帮助解决问题。教练技术的发问是一个有针对性的发问,问的是和被教练者的目标有关系的、有帮助的问题。提问问题的方向目的有:为了收集信息、为了帮助对方明确目标、为了引导启发对方、为了激励对方、为了挑战对方。哈佛大学的c.roland christensen教授归纳的十种问题类型对提问设计技术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区分——让对方更加清晰。

区分的目的在于提高学员的自我洞察力,让学员看到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从而支持学员对认知事物和接受改变观点的基础。帮助学员辨识案例事实信息哪些有用的,哪些属于“添乱”之类。

回应——发挥镜子的反射作用,及时指出对方存在的问题。

研究认为mba案例教学中有时我们的教师就可以是教练的角色,从拓宽学员的信念入手,着眼于“激发学员的潜能”,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教练不是帮学员解决具体问题,而是提供一面镜子,以教练技巧反映出学员的心态,使学员洞悉自己——理清自己面临问题的状态,并就其表现的有效性给予直接的回应,使学员及时调整策略认清目标,以最佳状态去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人在mba教学中承担《市场营销管理》及《企业经营竞争沙盘模拟》等的课程,实践中加以运用有这样的体会,认为将nlp运用于教育心理学改善沟通技术会有很好的帮助,能根据分析学员所想,调动其配合,通过有效沟通影响其观点。教师能将学员“要我学”的心态轻松地转变成“我要学”。

参考文献:

[1]傅永刚.案例教学对于mba学员管理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9(4):286-288.

[2]卢小丽,武丽慧.mba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第2卷第1期,2009,(01):67-69.

[3]邱祝军.浅谈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8(8):68.

[4]christensen,c,r.(1991),education for judgment.boston:harvard businessschool press.

[5]陈国海,刘春燕.企业心理教练[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向心力教案篇7

关键词:学案教学;学习能力;优越性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20世纪以来的历次基础教育改革都特别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然而,传统的教案教学在这方面作用有限。而学案教学可以使教师帮助学生制订出符合学生实际和需要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教学合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学案与学案教学

学案就是学习方案,它是由教师依据学生实际编制的。主要目的是提出学习问题,让学生解决,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案与教案主要有如下区别:第一,学案以学生为本,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关注的是学生学什么、如何学;教案以教师为本,以教论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关注的是教师教什么,如何教。第二,学案必须以清楚地了解学情为基础,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需要,而教案多是以教师对学生的某种假设或猜测为基础,往往脱离学生的学习实际和需要。第三,使用学案时,学生唱“主角”,需要学生的全员积极主动参与,具有互动性和开放性;使用教案时,教师唱“主角”,学生被动参与,不能全员全面参与,具有单向性和封闭性。第四,学案立足于自学,着重于学生“拿来”,强调的是“会学”,重视学法指导;教案立足于“灌输”,着重于“给予”,强调的是“学会”,忽视学法指导。

学案教学,是指使用学案进行教学活动。“教”是指把知识或技能传给别人。我们可以赋予“教”更丰富的内涵,即“教”可以是教师“教”学生,也可以是学生“教”学生,也可以说是学生自己“教”自己,即自学。以学案为教学载体,可以实现教师教、学生教和学生学的有机融合。运用学案组织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可以把学案教学理解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调控为手段,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有效地发展学生个体素质,提高教学效益的教学体系。

二、学案教学设计

学案教学设计是学案教学得以顺利实施并保证学习质量的基础。因此,必须做好学案教学设计。学案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差异等因素。同时,学案教学设计要设定合适的学习目标,目标既不能太大而无法完成,也不能太小而达不到教学效果。学案教学设计要注重学习过程设计,细致入微,确保实现教学效果。设计学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学情调查

学情调查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任务。可以说没有学情调查,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从调查内容上来讲,它包括学生的性别差异、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偏好、学习需要、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家庭状况等。这些要素既是学案设计的依据,也是高效课堂上学习小组划分的依据。进行学情调查的首要目的就是要确定“教学起点”,即每一节课的教学从哪开始进入,在什么基础上生发。对于学情调查的对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面向每一位学生;既要有全面调查,又要有个体调查。

(二)设计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指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由学生遵循的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学习目标应指向学生。学习目标按照学习方式分为个体目标和协同目标;按照学习任务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非智力因素目标;按照学生个体需求分为基本目标和最高目标。学习目标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如“导航灯”一般,使学习活动保持正确的方向。学习目标还具备激励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完成一个个学习目标,随时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激起无数次成功的信念和力量,始终以良好的心态和高涨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高效地达成目标。

(三)设计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过程的设计。教师在学案中进行学习过程设计时,要符合高效课堂教学一般性教学流程的特点。根据不同的课型特点、学科特点、学习内容,以问题为核心进行设计,体现“知识问题化”的特征。从一节完整的课型来讲,要经历自学、展示、反馈这样三个大的模块设计。自主学习是一切学习模式的基础,真正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也都一定是自主学习下的合作、探究。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线路图”,学生自学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学习的效度。所以在学案设计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明确自学要求、自学内容和自学方式方法。

2.合作探究过程的设计。学案中的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过程,要由学习小组来完成,各学习小组以学案为载体,来进行对学、群学、展示等环节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目标的制定要以学案中的学习目标为基本目标,并在组内进行分层分解,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体现出目标的层次差异,通常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各小组进行自我设计。在学习中建立起来一种团队合作的关系,并在组内由学对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充分考虑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能够承担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完成质量,以促进全员积极参与。避免部分学生的过度依赖心理,尤其是学困生由于学习自卑心理、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差等原因,易产生依赖或逃避。所以在高效课题中,学困生就成了学生群体中最需要关注的对象。

3.展示过程的设计。高效课堂上,展示是给大家提供的一个成果交流、问题暴露、拓展生成的互动平台。展示不是对所学内容的重复,而是提升。展示的内容概括地讲包括两种:预设性问题展示、生成性问题展示。预设性问题展示主要包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等有选择的展示;生成性问题展示是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如学习新发现、新的学习体验、新的感悟生成等。展示环节是高效课堂最富有激情和创意的平台,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展示的舞台上,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个性化的见解,敢于质疑文本、树立批判意识、进行思维碰撞。

三、学案教学的优越性

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把高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最终目的和永恒追求。学案教学之所以被认可并创造性地运用,就是因为它能高效率地提高教学质量,大幅度、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许多学校的教学实践证明,学案教学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效果。

(一)促使教师以“研学”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

传统的教学研究中,教师把研究“如何教”作为备课的重点,简单地认为教师授课就是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一般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实施学案教学后,教师首先考虑的是学生“如何学”,并用大量时间系统地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起点能力、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把学生置于整个教学的核心,始终把学生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放在教学设计的第一位,把能否实现学生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作为教学评价的核心标准。实施学案教学,把教师的精力由“研教”转移到“研学”上来,教师以“研学”为中心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彻底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

(二)学案教学形成了教学合力

首先,学案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强调学生个体素质结构的整体协调发展,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与教师配合,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力。其次,学案教学强调学生个体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既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动作用,又能使学生相互配合、相互启迪、相互促进、相互评价,汇集了学生群体的力量、智能和学习成果,形成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合力。第三,学案教学适合于各科教学,多学科共同整合学生的学习,能够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共同进步的态势,形成了多学科的教学合力。此外,实施学案教学也促进了家、校之间的沟通联合,把家长变成了学校、教师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加强了家、校之间的联动作用。

(三)学案教学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能力

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学案教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在制订学案时,必然要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起点能力、心理特征和学法特点,研究课程标准,挖掘教材,认真分析利用哪些知识点可以发展学生的何种能力,对整个教学过程有充分的设计,如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怎样指导、反馈,精心选编有代表性的习题以检查、巩固学习效果等。设计学案的过程中,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性,提高了教学预见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第二,学案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设计、管理、创新能力。学生在学案的示范和指导下,逐步培养设计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和学习评价的能力,能够根据各类“问题程式”或以教师设计的学习问题为模板,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也能够根据个体的学习需要设计自己的课外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学生在自学时,需要自我监控、自我调控,也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监控和相互调控。在讨论、交流时,学生要相互制衡,确保讨论的正常开展和讨论质量。在教师精讲时,学生要调控自己集中精力,提高听讲质量;在解决学习困难的反思中,学生掌握了自我诊断和自我排除学习障碍的方法;在运用学案开展学习活动时,学生会不断地以创新的视角观察、分析和思考,不断地获得创新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第三,学案教学使各类学生都得到了个性发展。我们认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但不存在差生,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只是不同的学生需要教师或其他学生不同的帮助。教师要从学生整体、学生群体和学生个体三个方面来开展学习设计,这样才能既满足班级学生的学习需要,又实施了分层教学,还实现个性化学习。学案教学教师运用各种措施和手段激发、维持、强化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基本上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个体实际水平的基础上开展学习,获得最佳学习效益。分层设计、分组辅导、分层练习、分层评价等成为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方法,自选层次、自主设计、自主学习、自选练习、个别辅导、个别管理等成为促进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措施。

总而言之,学案教学是一种低耗高效的教学体系。实施学案教学,提高的是教师和学生,受益的也是教师和学生,它开创了教师“擅长教学”、“乐于教学”,学生“擅长学习”、“乐于学习”的教学局面,能够大幅度、大面积地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美]梅里尔.哈明,罗德荣(译).教学的革命[M].北

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 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

艺出版社,2010:189-192.

[3] 皮连生,吴红耘.两种取向的教学论与有效教学研究

[J].教育研究,2011,(5).

[4] 余刚.对一堂学案教学课的学案设计的反思[J].科学咨

询(教育科研),2011,(3).

[5] 关士伟,臧淑梅.学案设计的理论研究[J].教育探索,

向心力教案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 心理健康 大学生

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商学院首创的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它是指运用一定的教学案例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现代许多专业教学中广泛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我国最早可在《史记》《春秋》等著作中发现,作者会借助一些经典的、生动的民间故事来阐述事理。我国《教育大辞典》中认为案例教学法是:“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某些科类的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在大中小学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课程教学计划,以增加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调节能力,促进人格的健全。贵州大学也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主要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其目的是普及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其他知识性的课程教学有所不同,心理健康的教学包含了大量内隐性的知识和社会技能,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案例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最应该提倡的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育中的优势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中,案例教学具有独特的魅力与优势,它弥补了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的不足。案例教学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现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内化

案例的呈现能够为大学生创建一种寓教于乐的真实情景,案例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大学生先看到教师设计好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问题情境,运用他们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去理解案例情境中的现象和问题,教师逐步引导大学生形成对一些心理健康相关概念的认知,然后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情感体验和思考这些问题,这对提高大学生探究自省能力的同时可加深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深层理解,达到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内化。

(二)促进大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由于具有课堂教学的观察者和旁观者的角色特点,善于及时捕捉学生需要解惑的情境,从多个角度引导大学生进行思考,使他们对心理问题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在大学生阐述某些心理学观点时,应尽可能留些思考问题的空间,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意见。如果发现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较大的观点时,师生可一起进行分析研究。由于调动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更有助于对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融洽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

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强调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允许展开热烈的课堂讨论,在讨论中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双向和多向的互动与交流。这种对话讨论在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同时能增进师生的合作,协调师生关系,同时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教学弱点,从大学生那里获得大量感性材料。师生之间的这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也是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二、精选与慎选心理学案例

选择一个好案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非常重要。教师在选择心理案例时一定要精选和慎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学案例的典型与普遍性

教师所选的案例要与大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案例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够反映学生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帮助大学生将案例中涉及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实际环境中。贵州大学地处西南,四季如春,但冬天阴冷潮湿,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北方的同学在生活方面很不能适应。其次,贫困生在贵大有一定的比例,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也不可小觑;最后,许多外省的高分同学调剂在贵州大学后心理落差很大,建议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前应该进行相关的心理案例调查,使课程中所列举的案例更接近贵州大学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案例具有典型性与普遍性。

(二)心理学案例的真实与时代性

案例应来自大学生真实的日常生活,不同时代和地域背景下的案例会反映出不同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所关注的社会热点等都会发生改变。以大学生的恋爱问题为例,虽然失恋、暗恋、如何表达爱、性与爱等是大学生困惑的问题,但由于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其内涵有很大的改变,同性恋、网恋、裸婚、婚前、闪婚已是当代大学生实际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案例不与时俱进,不能体现时代性与真实性,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好。

(三)心理学案例的丰富与多层次性

由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不同年级上存在一定差异。据对贵州大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表明:从大一到大四依次表现为:适应问题、人际交往与恋爱问题、学习问题、情绪调节问题、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等等。这表明大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心理需求既有共同的问题也有个体差异。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分配不平衡所产生的贫富问题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中也较突出,通过丰富的案例教学会大学生对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

(四)心理学案例的慎选性

大学生智力发达,思维敏捷,喜欢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心理变化,同时观察仔细、善于分析,但由于专业知识不足加上阅历还浅,往往对心理学中的某个概念误解,喜欢往自己或某个同学身上贴标签。例如在讲到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强迫症”或“抑郁症”时,许多同学会根据症状的描述往自己身上贴标签,班上一下子会涌出很多“抑郁症”和“强迫症”。所以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一定要讲清楚是“强迫症倾向”或“抑郁症倾向”,阐述清楚该症一定要通过专业机构的鉴定,要注意症状的程度、时间和对工作生活的影响程度等许多因素,否则会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增加不必要的烦恼,没有心理问题上了心理学课以后反而有了心理问题。

三、多媒体在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无法完成的要求多媒体却可以,许多视频、音频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也需要电脑完成。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可以直观形象的展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便于大学生思考和感悟。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案例教学的课堂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案例的课前准备

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有关视频时可以包括情景剧、专家讲解,以及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和技能。有研究发现:心理健康类的多媒体案例的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多。一般来说,一段视频在10-20分钟左右,学生讨论时间10-15分钟,教师总结时间大约在5分钟作用较为合适。例如,在“大学生心理挫折及应对”的案例教学时,首先

(二)课堂中多媒体案例呈现

在呈现多媒体案例之前,应该向学生简单介绍多媒体案例,要先对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有所了解,知道本次课的内容,也就是说不要马上呈现多媒体案例,而是教师还需要设定课程相关的认知、情感、技能教学目标,要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讨论认识到基本原理。例如,在“大学生心理挫折及应对”的案例教学时,首先教师对挫折、升华、退化、幻想等概念做专业的讲解后才呈现多媒体案例,否则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认知来解读案例,起不到以新的思维来提升心理素质的目的。

(三)在案例学习中提升迁移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传授人的身心发展的常识、关于自我调节的技巧和方法、心理健康的维护等专业知识,因此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一定要注意课程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样才有助于将课堂中案例中的技能广泛迁移到现实环境。以“大学生人际交往”一课为例,我们根据沟通的理论,可以图片或故事的形式,列举四个人际交往小故事,每个故事均以2-3个不同处理方式呈现,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大学生由于对人际矛盾的认知不同,处理方式也会不同,从而造成了不同的人际关系结果。为达到此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要多样,教师可以同时穿插讲授、提问、讨论等多方式进行,在呈现多媒体案例采用幻灯、教学录像、图片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心理学案例的讨论与反思

大学生的分析讨论和教师的总结是案例教学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总结可以是讨论进行中进行阶段性小结,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结束时的总结小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一)学生的分析讨论

看完相关的心理学案例之后,教师应就案例并结合教学目标,给出题目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的题目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能和学生的实际能力脱节。在小组讨论中,要求每位同学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并通过讨论获得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理解。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全班讨论,集思广益,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教师的总结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尤为关键。

(二)教师的小结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将理论知识和案例联系起来,但由于学生的已有认知不同,导致学生会依据自身的主观经验来理解案例,如此每个学生的结论就会存在差异。教师在总结时应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对学生讨论观点的视角正确与否,对学生讨论之后所形成的共识进行的概括、理论知识的提升,归纳案例中获得的启示、方法和思路,以及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情景中,处理类似的问题等内容作为重心,这是对学生知识内化和提升的一个关键。

(三)教师总结能力的培养

整个课堂教学总结许多教师不做是一个失败点,但总结能力驾驭不好更会影响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师要想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成效,就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丰富课堂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

综合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可以用下表表示:

当然,案例教学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主要是选出的案例只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个别不典型但学生实际存在的心理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反映出来。其次是教师由于能力问题把握不住案例教学的时间。最后是在讨论阶段容易陷入个别同学参与而大多数同学无事可做的局面。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课,完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唐世纲,李枭鹰. 论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基本特征[J]. 教学与管理,2004(16).

[2]解春苓,金永涛;创新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探析[J]. 教育探索,2005(08).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 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4]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李方.课程与教学论[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窃读记教案范文 下一篇:新年好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