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教案范文

时间:2023-10-26 15:37:50

备课教案

备课教案篇1

应该也必须承认,制订教学预案既是现代教育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那么,教学预案应该怎样编制,是不是单独作为一个教案编制出来?在实际教学中,既没有这样做的必要,也完全没有做到的可能性。那么,教学预案究竟体现在哪里?我觉得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思考和运作。

一、体现在精心细致、严谨审慎的备课中

毫无疑问,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环节。对于如何做好备课工作,各学科教学大纲、参考书等指导性文件都有具体明确的要求,只要任课教师认真地按照这些要求把备课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就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制作了较为完整的预案。但提到备课预案,有些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疑难问题,特别是一些离奇的问题。其实,这是每一个任课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应对这些问题,教师不但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知识储备,还应有技术应对策略和方式、方法。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倡导尊重学生个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方式、知识能力各不相同,他们在学习中所发现和遇到的问题也会大不相同。特别是在网络较为发达的今天,学生了解、掌握的信息和疑惑的问题会大量增加,这些问题也必然会反映到课堂上来。如何处理好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首先教师要尊重和鼓励学生提问,然后要迅速理清哪些问题是必须在课堂上回答的,哪些是不宜在课堂上回答的,应该回答的是教师直接作答,启发性解答,还是由学生讨论后回答,总之要为学生解疑释惑,给学生满意的回答。对于学生出于好奇提出的不宜在课堂上回答的问题,或因教师备课不深不细而不能回答的问题,教师除应该向学生说明不能回答的原因外,还应向学生做出课后学习交流的约定并认真履约。对于极个别学生出于刁难教师,故意扰乱课堂秩序提出的问题,教师在课后的交流时应把重点放在查清学生提问的动机、认识危害、进行说理性教育三方面的内容上,避免类似现象再次发生。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对容易出现问题的教学内容进行备课时,通常是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有目的地设计一些问题,课堂上主动向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在教师的主导之下、掌控之中,从而很好地驾驭课堂局面,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体现在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中

面对课堂上出现的同一个问题,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往往能处变不惊,从容应对;相反,素质较低的教师则会不知所措,无从应对,致使课堂局面混乱,甚至不可收拾。这就是教师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的直接反映和真实体现。

按照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教师综合素质主要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广博、深厚的文化基础知识;二是娴熟精良的岗位业务能力;三是较高层次标准的专业知识技能并有突出的特长。而要提升教师素质,根本的途径就是学习。首先,教师要提高对学习的认识,增强学习的内生动力。每个教师都要自觉地转变职业观念:即把对学生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对学生的服务过程,要充分认识到,只有提升服务的能力,才能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其次,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自觉、迅速地启动学习行动。在当前,教师除了要认真完成主管部门规定的继续教育学习任务外,还要根据自身素质的真实情况,结合当前岗位工种和个人的长远发展,认真制订素质提升的阶段性学习规划,为保证学习计划顺利有效地实施,每个阶段性计划,都要制订出具体、详细的学习内容、任务目标时间安排,保证措施等,使计划的执行具有制度性、约束力作为保障。

三、体现在日常工作的点滴积累中

任课教师要经常总结应对和处理课堂不利局面的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针对日常教学中的具体案例,调整改进惯性的应对策略,充实完善有效的操作方法,并在实践中大胆运用。任课教师应主动听有经验的教师讲课,并在听课的过程中认真关注他们应对课堂不利局面时所采取的策略和选择的方法,分析研究他们成功应对的范例,通过学习借鉴,充实提高自我,应对课堂不利局面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任课教师要有目的地针对个别学生故意扰乱课堂秩序的具体现象,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与评价,让学生认识其危害,使每个学生都是抵制扰乱课堂秩序的参与者,从而在全班学生中筑起一道自觉维护课堂优良局面的防线。

此外,教师平时还应对学生进行预防水灾、火灾、地震等常识性知识的教育,组织学生进行自救逃生等专项演练,确保学生在校安全。

备课教案篇2

【关键词】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互动的现代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能力,给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由于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在实施课堂案例教学之前,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是课堂案例教学阶段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思品课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思想品德课堂案例教学教师应如何做好课前准备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大量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

思想政治教师经常苦于手头没有好的案例用于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日里要处处留心案例的积累,平时遇到好的案例要注意收集,养成收集积累案例的意识和习惯,并可整理归档成册,如此才不会“案到用时方恨少”,案例的来源途径有很多,主要有:

1.采用教材或教参中给出的案例:教材或教参中的案例都是经过教材组编委员会的专家们认真研究和讨论过的,可信度和效用度都比较高,可以直接用于案例教学。

2.收集发生在师生身边的案例:收集发生在师生身边一些事例并加以整理也是教师获得教学所需案例的一个途径。发生在师生身边的案例与学生的实际联系最为密切,自然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3.搜索网络获取案例:教师们可以在上课前大量查阅网上的资料,现在有很多专业的搜索网站,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百度,谷歌等,通过这些可以马上搜索到你想要的最新发生的案例资料,效率特别高。

4.关注电视、广播和查阅资料收集案例:观看电视、收听广播能够了解到在本国、外国有影响的案例,还有查阅报纸、杂志等这些传统媒介能了解到一些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案例。这些案例都可以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素材。

二、精心选择案例,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

一旦确定了教育教学目标,案例的选择就成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具体说来,选择一个好案例应体现如下四个原则:

1.要与时俱进,具有时效性

选择一个最近发生的案例,用社会热点取代教材中相对滞后的案例,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掌握思考分析社会重大问题的方法、立场。如讲到九年级第四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部分内容时,可选取最近发生的“神舟十号”升空、“嫦娥三号”登月、“蛟龙号”下水这些热点案例,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关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要贴近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具有实效性

在选择案例时要考虑到这个与本节课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性,要看案例的主要观念是否贴切课程目标和教学主题。学生实际包括学生生活实际、学习实际和思想实际。因为选择符合学生道德认知,联系学生实际的案例,更能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符合针对性原则。如讲到七年级下册第七课“防患于未然”时,某著名歌星的儿子李某某等五人涉嫌等案例,就能深深触及到学生灵魂。对于我们身边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的同学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

3.要估计正、负面效应值,具有正面性

案例教学的一个特征是没有标准答案,运用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就必须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弘扬正气,所选用案例首先必须保证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正面影响,并且远远大于负面影响。

4.要有独立、完整的情节,具有真实性

一个案例就是一个主题,案例应该让学生感到事件的真实性,发展的自然性、连续性和完整性。给学生一种流畅的整体感,这样有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可信度和深度。如在讲解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法律的三个特征”时,可选用“一案”,他官居重庆市委书记,但触犯国家法律照样受到法律制裁,用这一案例来说明法律对全体杜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这样更具说服力。

三、编制和加工案例是提高案例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案例教学是教师在案例基础上所开展的,开展活动的案例是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教师应对选择的案例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学生实际进行适当的编制、加工,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知识内容。

1.裁剪要长短合适

一节课45分钟,那么就应该在忠实于原案例的基础上裁剪出长短合适的案例。如果案例太长,议题过多使得无法在短时间内讨论完毕,导致无法深入问题的核心,而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同样,案例如果太短,三两分钟了事也是达不到预期学习的效果,这些都会影响教学内容,拖垮了学生们的热情和耐心。

2.确定适合的呈现方式和呈现时机

确定呈现方式并做好相应准备后还应确定呈现时机。具体来说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如果用案例来做情景导入,那就在课堂一开始就拿出来,引出下面的知识。第二种,案例可以用来使某一个重点问题或难点问题变得更容易理解,那就可以对这些难以理解的先进行讲授,之后引出一个案例来对这个理论进行深化和说明。第三种,案例还可以用在最后做总结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和提高。

3.预设好教学组织形式

案例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讨论。在教学前,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案例案情、学生人数、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环境等要素,拟设好教学组织形式并设置好用什么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讨论。当然,在实际课堂情境中不一定事事拘泥于此,可把它当做参考的对象。

四、总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也是如此,思想品德教师平时应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积极收集案例素材;结合教学目标选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案例;再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实际和课堂实际,对选择出的案例进行编制、加工。课前对案例教学的充分细致准备,必将使案例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备课教案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备课;教师;学生;课标

对于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是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课题,该如何备好体育课,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好教学工作,改变以前旧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经过课改培训和对新课程的学习领会与实践,谈谈自己对备课的几点认识。

一、钻研课标,确定学习目标

在新课标中提出了四大课程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理念的提出充分考虑了社会、教育的需求以及学生成长的需要,加上体育学科本身的特点而确立的。而在实际教学中,上述四个理念并不是独立、单一的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而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不过是有所侧重罢了。

二、根据课程目标,选择教材内容

新课标要求“以目标统领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为我们选择与创编教材内容明示了方向,指引了思路。因而,教师不但要全面关注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更要清楚地知道教材与课程目标间的相互关系。所以老师在确定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时,应敢于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结合课堂要求和本校实际重新加以选编,创造性地取舍教材,以便更好地适应本地区、本学校甚至本班级学生的特点。

三、根据课程目标,确定适宜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溶入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教师就要遵循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考虑用引导的方法来启发学生对所学运动项目基本技术知识的思考,因此,在确定所学运动项目技术动作的达成目标时,教师就应该注意降低要求,由易到难。从而确定恰当的教学方法。

四、备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校际和班际交往、人际关系、学习气氛、课余生活、教学管理等社会性环境气氛。教学环境与体育教学效果是紧密相关,相互制约的,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取得最优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在备课时,绝不可轻视教学环境的影响,设计的内容和方案要有助于加深和扩大其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所以在考虑课的设计时,要充分选择和利用教学环境,并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才能使备好的课发挥其整体功能。

五、备上课学生

(一)了解学情

教师要了解学情,就要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对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综合,包括学生的家庭背景、认知水平、生活经验、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并且使之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得到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依据学情,备学法

新课标强调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重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强调改变现行体育课的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要重视体育实验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实验中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要注重开放性教学,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应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开展交流、讨论和合作学习;在教学内容上尽可能地引进一些既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又能使学生终生延用的简、易、新的运动项目,既考虑到优生同时也要兼顾后进生。

六、备教师

教师的教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应认真考虑怎样教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教师考虑更多的应该是“讲什么”“怎么讲”,是口若悬河,还是适时、有效地引导?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处理好传授知识、技术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要完成新课程五大学习领域的目标,完成中小学体育教学任务,因而选用的教学方法力求新颖、高效。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发挥个人特长或优势,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已有的教学经验,探索新的教法。

七、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迅速成长起来的一个关键因素。大多数教师忽视课后反思,要么随意写上两句,为写反思而写反思,没能充分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意义。教师不仅要认真写反思,而且还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力,帮助、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也是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

备课就象是一门艺术,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教师要教好体育课,就不能忽视备课的作用,要从专业理论、运动技能和教学技巧、教学环境等方面与学生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闫绍惠,潘桂芝.谈对中学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J].中国学校体育,2006,(12).

[2]徐伦.《因为我是一名老师》.

备课教案篇4

关键词:高中;人教版;英语;备课;教案

一、新课标下高中英语的教学特点

原有的高中英语课程教学标准在总体上更注重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系统掌握,强调记忆和机械的训练,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常出现学生英语成绩很好,但无法开口的尴尬现象。另外,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需求与自主学习能力关注程度不够,使得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教学目标的完成度也不高。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老师对高中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又有了新的教学定位,更加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学科之间的交流也有所加强,教学重心逐渐由注重语言知识的培养向注重语言能力培养转移。这些都促进了更为完善的新课程标准的诞生。

经过改良的新课程标准具有以下特点:(1)新的教学设计思

路。新课标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从小学、初中、高中进行综合考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难度和能力水平分为九个等级,保证各阶段课程的有机衔接。(2)新的教学课程目标。新课标以让21世纪的每一位高中毕业生都具备基本的英语语言素养为目标。即让每一名学生都具有终身学习必备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等,为学生今后的升学,就业终身服务。(3)新的教学模式。新课标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提倡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民主性和开放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任务目标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4)新的教学评价机制。新评价体系以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为目的,更公平、公正、全面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5)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新课标对高中阶段英语词汇量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目标,从而促进了阅读量与阅读内容的丰富,给我们增添了教学任务。

课程标准给高中英语带来的这些新变化,推动了教学目标定位的变化,给我们的课程准备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

二、教学目标定位与英语备课的重要性

我们的课堂教学是有目标的行为,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或课堂评价的标准。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合理,直接决定教学成效。要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和水平,教师就必须对我们的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对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内容,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教学的整体功能出发,考虑教学目标的合理性。

要对高中英语课程目标进行准确定位,首先要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描述,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提出的教学要求,设置每个学习单元的总目标。其次,合理分配课时后,根据单个课时内的教学容量设置每个课时的目标。最后,按照教学流程设计,再将单个课时目标分解成具体的教学活动目标。这些内容都需要通过教师的备课来实现。

备课过程不只是简单的教学内容准备,还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点等多种因素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进行准备设计,让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有其特有的教学设计目的,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更注重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准备旅行单元的课程时,就可以以训练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设计一些模拟实际情境的教学训练。

三、教案教学设计要与课堂和实际紧密结合

我们所说的教学准备设计就是备课的重要工作之一,课程教案的编写。教案编写必须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板书设计、课外作业布置和教学后记等。其中整个教学过程的流程、教学方法、板书设计和课外作业布置,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设计。

编写教案时,除了要注重基础内容的完整外,更应该注意的是教学设计目的的细节补充,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应该写出它的教学设计目的。这样详尽的教案,能够帮助老师很好地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让教学与练习时间得到合理的分配。另外,教案的编写一定要与课堂实际紧密结合,充分考虑课时、课堂环境、学生人数等实际因素,这样能够保证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顺利进行,同时也让预期的教学设计目的发挥应有的课堂效用。

教案的重要内容就是老师对课堂的教学设计,除了要与课堂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外,站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而言,更应该注重教学设计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例如:在讲到奥运会的主题单元时,不同地域的教学应该结合当地的重点体育项目为学生设计合理的实际语言训练或者布置相应的课外作业。像少数民族地区就可以以射箭为小的学习专题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搜集这项运动的奥运历史,有哪些项目,哪些人获得了奥运奖牌等资料,积累相关词汇内容,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竞赛等。

备课过程与教案编写是老师进行课堂指导的重要准备工作,对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波.新课改下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的思考[J].速读:下旬,2014(3).

备课教案篇5

教学主题

第1课 新环境,新起点

执教

教学目标

1.明确从小学升入中学,是人生历程的一个重要变化。

2.了解新环境,认识新同学,感受新生活,掌握适应新环境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

3.感受并理解人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需要了解学生在进入中学生活后的心理感受和需要

课堂设计

修改案

一、我诉我心

(1)阅读体验。让学生阅读材料,了解主人公的经历。

(2)分享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进入中学后,主人公对自己的认识是怎样的?你怎样看主人公的变化?你在进入中学生活后有哪些感受?有什么困惑?

(3)总结归纳。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进入新的环境,我们会面临很多方面的变化,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受,这些都是正常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会到面对新的环境产生各种感受是正常的。

二、心海导航

(1)阅读思考。让学生阅读材料,总结归纳适应中学生活的方法。

(2)分享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你采取过哪些方法让自己尽快适应新环境?

(3)总结归纳。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对每位同学来说,我们都会经历一段调整自己原有认识和行为的过程。

经历这个过程,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方法,有些你已经尝试过,有些可能还不完全了解。后面我们进一步通过活动来帮助大家度过中学适应阶段。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明确尽快适应中学生生活的方法。

三、活动在线

活动1 找不同

(1)引导学生思考:进人中学生活,我们都面临一个新的环境。你感受到中学生活和小学生活有哪些不同?请写在表格中。

(2)分享交流。分小组进行交流:我们认识到中学和小学有哪些共同之处?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调节自己的心态和行为,适应中学生活,你有哪些建议?

(3)总结归纳。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从小学

进人中学,是人生历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面对改变,调整

心态、积极行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设计意图:认识中学生活和小学生活的不同,分享适应新环境的方法。

活动2 我们的校园

(1)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和活动要求。

(2)画出校园平面图,并和同学可以让学生分享交流。教师邀请学生展示并介绍校园,分享平面图中最喜欢的部分,以及对自己三年初中生活的期望。

(3)总结归纳。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进人中学,我

们在新的校园里共同学习、共同生活,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让我们尽快融入新环境,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熟悉并了解校园环境,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校园生活。

活动在线3 请你记住“我”

(1)教师说明活动目的和活动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活动。

(2)分享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你在这个过程中的感受是

如果发现什么?记住了多少同学的姓名?你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自己更多地认识新同学?

(3)教师总结:记住新同学的姓名,意味着一段新友谊的开始。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多结交些新的朋友吧。

设计意图:明白记住同伴姓名的重要性,通过活动尽可能多地记住同学姓名拉近彼此的距离。

四、小贴士

(1)指导学生阅读并思考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方法。

(2)教师总结:通过学习,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方法,现在更重要的,就是把这些方法落实在行动上。

设计意图:掌握一些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方法。

感悟

收获

课后延展

鼓励课后多认识新朋友,尽快想办法记住更多人的名字,一遍认识更多的新朋友。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新环境,新起点

课堂观察

备课教案篇6

第一,备教材。(1)研究三维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只有确立了合理、科学、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更好的课堂。如今的教学目标已经分为了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过程与方法又分解为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2)在钻研教材的时候,首先让自己成为学生,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真实需要出发,钻研教材。(3)明确教学内容在整套教材中处于什么领域范畴,新课的学习是在哪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的,又将延伸到哪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我们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应努力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启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及时改进教学方式。还要重视学生发展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必须结合教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不要用墨守成规和一成不变的教法,允许学生发散性思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性能力。

第三,备教法。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当然没有不变的教法,即使同一教材,对于不同学生也应有不同的教法,而教学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他们参与其中,才能体现现代的数学教学模式。(2)多鼓励学生参与式教学。只有学生自身参与实践活动,才会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才会体现出数学的应用价值。参与式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意识的内在活动,需要教师要时刻唤醒。(3)教会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这是数学教学的关键点。于是,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发现事物间的联系和规律。

第四,备反思。每当上完一节课后,应该及时的写下本节课的反思,记录好一节课的成功和失败,只有坚持记录,才能对自己的教学、学生的学情很好的把控。所以让我们都来做一个反思型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学生才会受益,自己才会成长。

总之,在新标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备课不再是简单的诠释,教学的过和教学方法不再是简单的展示,它们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学问。让我们坚持以上“四点”的方式,继续努力......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愿意用我毕生最大的努力,把自己锻成一把“万能钥匙”。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张一民著.《中学数学教学方法》 云南教育出版社 1995年2月第一版

[3]刘兼,黄翔,张丹编著:《数学课程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版

[4]余文森等编著:《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版

备课教案篇7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改革模式是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教师集体备课设计的课案为教学载体,以课案中的导学问题探究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体作用的同时,发挥教师引导点拨提升的主导作用,以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新课程教学改革模式。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改革模式构建的依据是新课程教学理念。新课程教学理念是“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改革模式构建的灵魂,也是实施“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改革模式的指南。“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改革模式构建的具体依据: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要求是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新课程教学理念认为在教学的基本矛盾――教与学的矛盾中,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教与学是辨证统一关系。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因学施教,学教合一。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树立“学为中心”的理念,明确学生的学习是学生学会的,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参与体验的探究中学会知识,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开发学生的潜力。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中学习,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改革模式是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按照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对备课模式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备课模式改革――“集体设计课案”

(一)课案的基本内涵

课案既不同于教案,又不同于学案。教案是教师教的方案,重点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学案是学生学的方案,重点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课案是为学生学和教师教而设计的学教合一、师生共用的课堂教学方案。它既是学生学的学案,又是教师教的教案。“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改革模式中的课案是以导学问题设计为核心的学教合一、师生共用的课堂教学方案,是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的载体。课案是在年级学科组长的组织和带领下,年级学科任课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集体备课,结合学情而设计的。课案设计要分课时来处理教学内容,一般一课时设计一个课案。

(二)课案的设计形式

《》年级《》学科《》部分 课案

课题 ; 课型 ;第 课时;主备者 审核者 。

1、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既不能降低要求,也不能拔高要求。课案设计要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角度确定教学目标,但不要格式化绝对化,语言要简明扼要。教师必须强化明确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学什么”,做到目标明确地进行学习。

2、重点难点:课案设计要准确地确定教学重点难点,书写要简单明了。教师必须强化明确教学重点难点的重要性,让学生抓住学习的“关键”,进行有效学习。

3、学习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学好本节课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怎么学”。课前预习指导:首先明确课案中的思考题;然后看书回答思考题;最后解答课堂检测题。课堂学习指导: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积极思维,大胆质疑,踊跃发言。要在课案上认真做好学习笔记。课后复习指导:要求学生每节课学习后,要认真整理课案,及时进行复习。每单元学习后,将各科课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以便今后复习。教师还要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

4、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是课时知识学习的线索。课时知识结构设计要简洁概括。课案开头揭示课时知识结构,以便给学生一个本课时知识整体的宏观认识。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课案设计中也可以省略此环节

5、导学问题:导学问题是教师在备课中按照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目标的要求,把本课时学生应该记忆理解运用的知识转化成以问题形式和试题形式而精心设计的引导学生学习的问题。导学问题是课案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核心部分,是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的推手,保证了“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改革模式的实施具有可操作性。导学问题设计关系到课案设计的成败,关系到“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精心优化导学问题设计。导学问题包括问题形式和试题形式两类:(在导学问题设计时下面要留出空白,以便学生填写答案)

(1)问题形式的导学问题是教师在备课中按照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目标的要求,把本课时学生应该记忆理解的知识问题化,按照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顺序,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教师的教学规律,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促进学生记忆理解教材知识的思考题,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学习,达到基本准确记忆理解本课时的知识。

(2)试题形式的导学问题是教师在备课中按照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目标的要求,把本课时学生应该应用的知识试题化,精心选编或从教材的习题中选定类型多样的运用教材知识提升学生能力的试题――课堂检测题,也包括后面的课堂达标测试题等,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检验学生是否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6、知识梳理:留出空白,让学生课上或课下整理归纳总结本课时所学知识。在把握“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细化和系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7、达标测试: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精心选编包括基础知识题、中档变式题、高档拓展题(选做题)等各种类型达标测试题或从练习册上选定,用于进行课堂达标测试。实施“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教师必须认真组织好当堂达标测试,课后原则上不布置课外作业。

8、课后反思:留出空白。教师课后填写教学反思,总结记录自己教学经验教训及改进办法。学生则填写学习反思,总结记录自己学习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课案的设计既要体现课案设计的一般要求,又要体现不同学科、不同课型教学的特殊要求,达到具体化特色化。

(三)课案的设计过程

备课教案篇8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导学案教学”课堂改革的组织、管理、指导与推进;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导处和教研组的作用,形成以教研组、备课组为核心、教师人人参与的研究网络。各教研组、备课组要科学制定方案,积极组织活动,扎实开展工作;建立相应的制度,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到人;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特别是备课与授课的管理,业务检查的管理,研究制定相应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导学案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而编写的纸质文案。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等环节。导学案教学是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导学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它的功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

(一)“导学案教学”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和时代性,“导学案教学”的落脚点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导学案教学”,促使教师教学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导学案教学”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和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解决的是“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号,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

“导学案教学”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教师由“演员”变为“导演”,学生由“观众”变为“演员”成为主角,昔日的“教案”变为“导学案”教师由先前课堂上给学生滔滔不绝满堂灌的“演员”角色逐渐演变为策划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演”编制“导学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综合的探究性活动,它不是原有教学设计的翻版,而是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目的、有层次安排学习活动,教师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三)“导学案教学”,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导学案教学”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过去依靠教师灌输、消极等待的学习习惯,转变为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导学案教学”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实效,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一)培训

1.理念的转变

(1)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的转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转变课堂就是教师单纯传授知识、学生单纯认知的圈子,改变上课就是教书,教学目标就是传授知识的现象,树立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知识应用能力的思想。

(2)转变教师不讲学生就不会,教师少讲唯恐学生不明白的观念,改变“满堂讲”、“满堂灌”、“满堂练”、“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树立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认知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

(3)转变教学无轻重、无深浅、经验出成绩的观念,改变工作浮躁、自以为是的工作态度,树立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孜孜以求、潜心研究、诲人不倦的思想。

2.导学案培训,学校的培训抓好以下四点: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课标、教材、导学案相关理论等,通过学习,熟悉课标、教材,掌握导学案相关内容。

第二,抓好二次备课。通过集体备课,进一步明确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准确解读导学案,研究导学案内容、修订教学环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做到胸有成竹。

第三,抓好对学生的培训。让学生了解导学案,熟悉“导学案教学”的一般过程,重点掌握导学案的预习、自学、互动交流等环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抓好过程性培训、定期组织教师互听、互评,上好公开课、研究课,研讨交流“导学案教学”操作的方法步骤,推进“导学案教学”的优化。

(二)使用

导学案的使用范围是一——六年级语、数、英、综合、五心等学科。一、二年级和艺体科可适当放宽政策和降低标准,但必须与学校的整体

规划同步推进。(三)“导学案教学”模式构建

“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中常采用的具体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诱导式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情境创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交流研讨—归纳总结—练习应用;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质疑—探究—小结—应用;一般用于程序性知识学习和教学的技能式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示范—尝试—评价—作业。“导学案教学”的主要过程是:制定导学案,指导自学;自学检测,讨论交流;精讲释疑,当堂训练。学校通过安排教师参加培训、研讨、示范课等多种形式,完善“导学案教学”教学模式。学校要通过校本教研研究“导学案教学”,通过研究导学案来指导教师进行二次备课,做好导学案与本校实际结合的文章,指导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学校主要领导及业务主管领导紧盯课堂,通过听、看、评、查等来监督、指导“导学案教学”的推行。教师通过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等形式,弄清“导学案教学”的概念、内涵、意义及方法步骤等,抓好“导学案教学”的落实,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教学方法,形成有本校或本人特色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推进“导学案教学”向纵深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导学案”的编写程序及格式要求

1.导学案的编写程序

(1)每学期开学前两天内,由各年级各学科负责人制定学案编写计划,上报教研组或教导处,并组织专题会议,布置学案编写任务。计划书要明确模块的教学内容与任务,明确教学时段、周数、总课时数,确定各章节的教学时数;平均、合理地将教学内容及相应的课时数分配给组内教师,确定备课进度和时间。

(2)鼓励教师要建立各自的教师博客,加入学校工作QQ群和网站会员,在上课前一周将备好的学案及将实施的备课内容个人预设等(电子版)发到博客或QQ群中,以备其它备课成员登陆、查看、评论、建议、实施互备。

(3)提前一周进行集体备课,主备教师应将学案稿提交备课组,即教研组,组织讨论,修改后定稿,此为“组备”。

(4)主备教师原则上将修改后定稿提交教导处主任或分管教务副校长、审查,方可使用。

(5)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教师可做相应的调整,并做好调整与反思记录。使用后的导学案教师应根据自我反馈和学生的自我反馈都要落实在导学案上,形成教师的教学反思。

2.导学案的格式要求

(1)学校统一制定学案的制作模板或纸张,学案模板由教导处统一制定,教师下载或拷贝到自己的电脑中即可使用。

(2)导学案页面为 A4纸张,双面打印,留出足够的空间便于教师二次备课,便于学生做答案、修改和记笔记。

(五)导学案的管理

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学校教导处、教研组要发挥调研、指导、监督、评价作用。利用常规检查、学科教研、备课活动等,搞好调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利用课堂教学随机观课、公开课、研讨课,研讨交流等活动,加强过程性指导,优化“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要在管理、落实上下功夫,做好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促进“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一是导学案的撰写。各年级、各学科任教师要认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认真研讨导学案中问题的设置,以保证教师的二次备课及学生的课前预习。

二是导学案的使用。课前要加强检查,学校要定期、不定期安排相关处、室、组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教师要坚持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要保证四到位,教师引导点拨到位、学生研讨交流到位、师生互动到位、巩固训练到位。课后要保证两反馈,教师的自我反馈和学生的自我反馈都要落实在导学案上,形成教师的教学反思。

三是导学案的检查。学校要定期组织业务领导检查教师的导学案,重点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检查要细,记录要全,建议要准。

四是导学案整理归档,教研组、教务处要定期收集、整理教师优秀导学案,以备下一学年度教师借鉴和各项专项检查调研之用;教师指导学生定期收集、整理相关导学案,供复习、备考使用。

(六)“导学案教学”的评价

学校在“导学案教学”的评价过程中,要坚持一个原则,即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统一的原则,尤其将评价的重点放在过程中。做到一个前移,即评价重心前移,由花费很多精力检查备课笔记、作业批改前移到指导导学案的优化,变途中的督查为事前的指导、服务,加大对事前的控制力度,优化事前的策划和准备。力求三个及时,一是评价时间必须及时。评价的间隔和周期不宜过长,特别是对集体备课,个人备课、课堂教学的评价应以周为单位;二是反馈必须及时。评价结束必须及时反馈,必须提出指导整改的意见建议;三是措施必须及时。必须跟上落实性的督查措施,将监测、评估结果纳入对教师的评估体系,作为学校评价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

(一)制订方案,拟订计划

学校结合实际,制订“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拟订实施计划。各年级组、备课组要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和细则,保证“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二)强化研究,求实创新

推进“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要重点加强五项研究。一要研究“导学案教学”的思想内涵及实施策略,教师尽快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行动上确保“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二要结合学校实际,正确处理“导学案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整合创新,构建具有各自特色的“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三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讨论交流,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集中攻关;四要研究集体备课的形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促使集体备课的内容、重点及形式发生变化,要积极开展对集体备课的研究,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益;五要研究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导致评价内容、标准、形式的改革,学校将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通过科学的评价促进“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三)强化管理,抓实过程

一是要强化管理。学校主要领导和业务领导对“导学案教学”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及时进行工作总结;每学期要分学科将“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的各项资料整理归档。二要抓实过程。备课组要认真开展研究,研讨教学模式;每周要开展一次集体研讨交流,每月要进行一次归纳反思,找出不足,改进实施计划;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使“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完善。

(四)培植典型,示范带动

按照面向全体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在全面推开的同时着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及时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学习途径,推动“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一是分学科

组织导学案教学,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二是组织教师结合实际总结“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的经验与做法,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三是组织教师从自已的“导学案”中选出优秀“导学案”,从成功案例中选出优秀案例,参与各级评比,帮助教师研究好教导学案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第一阶段:组织发动阶段(__年2月—__年3月)

1.召开全体教师会、教研会、专题培训会大力宣讲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全校教师的思想统一到教学改革上来,要深刻理解推行“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是关乎我校进一步落实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构建“生态课堂”的头等大事,要在全校上下形成这样一种理念:学习并推行“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是全校工作的中心,一切围绕课堂教学改革,一切服从和服务于课堂教学改革。

2.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和帮助,组织广大教师赴外省外县及相关学校认真学习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经验,掌握其理论,理解其精髓,借鉴其方法。运用“拿来主义”,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1)学校拿出一定时间,规定地点,适时地组织教师培训学习。

(2)各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教师依据学科特点进行理论学习探讨和培训。搜集有关知识经验,力求全面了解和掌握其理论方法,作为我们进行“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和借鉴。

(3)各班主任要在本班中做好各种准备工作,讲解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给学生带来的好处等等,使学生乐意接受改革,乐意改变自己。特别是全面掌握全班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状况,以便于在改革实施阶段划分学习小组。

(4)教务处对各年级课程的设置、“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步骤及操作方法进行研究,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供学校领导和教师广泛讨论,集思广益,修订完善,以备实施。

3.要做好“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物质准备及宣传工作。

第二阶段:尝试实施阶段(__年4月—6月)

一是探索使用“导学案教学”中,课堂教学成功经验中的学生观、教学观、学习观和人才观。

二是探索“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三是不断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

第三阶段:总结深化阶段(__年7月)

通过经验交流会,把学习借鉴“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经验向本土化位移;总结表彰先进,巩固学习成果,推动活动不断深化与创新。

第四阶段:全面实施阶段(__年8月底开始)

上一篇:三角形教案范文 下一篇:实数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