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教案范文

时间:2023-09-18 14:56:05

氓教案篇1

关键词:情感 理智 世俗 爱情

从主题上来说《氓》是一首弃妇诗;从情节上来说《氓》是以女子的口吻来追述其不幸的婚恋经历,其以凝练的文字概括了中国女性在婚恋变更中的不幸。美丽的爱情缘何总归毁灭,《卫风·氓》为什么最终以悲剧收场,答案是:女主人公用情太深,理智的砝码太轻;男主人公过于世俗,庸俗的思想挤兑了爱情的空间。

一、越陷越深,爱难遁逃

当我们的蚕桑公主躲过家人目光,冒着世俗苛责的危险,应约来到汤汤淇水之际,悲剧的种子就在这看似甜蜜的恋爱时期生根发芽,因为在与世俗理智对立的道路上,我们的主人公走得太远。同样深陷爱河,与恋人贸然约会,《诗经·将仲子》中的少女却一再劝告她的恋人不要翻越墙院来与她幽会,因为她在意父母和兄长的责骂,也在乎旁人的闲言碎语。心怀浓浓爱意,却不失时机地提醒对方保持恋爱季节应有的距离,不失为明智之举。而我们的蚕桑公主在恋爱季节却不曾说出半个“不”字,千依百顺也必将被人掌握。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这个叫氓的帅小伙,看似老实,却一肚子花花肠子,一脸憨笑、耍着花招,假装卖丝,向女主人求婚。一方面说明氓求婚心切,敢于大胆地追求爱情,另一方面更说明了氓的狡黠。而女主人公被爱情蒙蔽了双眼,“情人眼里出西施”,误把狡猾当真诚,把阴谋诡计当甜言蜜语。爱情就是这样,它来时你根本无从知晓,知道时却已被套牢。

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按照先秦的传统,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氓只身来到姑娘面前,就想把姑娘娶到家里,不免操之过急,是一种轻浮的表现。而且,当氓没有马上得到姑娘的答允时,就恼羞成怒。可见此人不是怜香惜玉之人,他大男子主义,有严重的性格缺陷。我们的蚕桑公主面对恼羞成怒的恋人,却没有半点责备,而是妥协退让,私下许诺婚姻。氓的易怒是细节,而不幸的婚姻往往是在恋爱时忽视了细节。

3.“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从这六句来看,该女子在爱情的大泥坑里陷得太深,难以自拔。告诉大家“在爱情中迷失自我的人,永远找不到真正的爱情。”婚前女热男是小鸟依人似的幸福,但是如果我们的蚕桑公主婚后仍是痴心绝对,将丈夫锁定在视线范围之内,原本就大男子主义十足的氓,怎么会受得了。氓不是神话中温柔十足的董永,更不是传说中彬彬有礼的许仙,他是带着忠厚老实面具、满肚花花肠子、性情暴躁如雷、奴隶夫权社会背景中的氓。

4.“以尔车来,以我贿牵。”——本诗没有提到氓送什么样的彩礼给女方,女主人公出嫁的时候却有大量的财物相陪。俗话说的好“门不当、户不对,过了日子也受罪!”如果我们不把这“门当户对”看作是婚配双方的家庭经济状况的齐头并进,而将它指向婚姻当事人的成长环境、文化层次、受教育程度、脾气秉性、兴趣爱好等等,这些元素旗鼓相当、基本匹配,更容易保持婚姻天平的平衡,那么“门当户对”也不无道理了。这也是下文“我的兄弟不知道我的处境,都讥笑我”的伏笔。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女主人公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二、创伤再三,苦难言说

在中国古代,婚姻是女性最佳的生存保障,所以古代的女子寻找归宿的欲望是十分迫切的。《诗经·召南》中就有一些诗句表现大龄女子未及时出嫁的恐慌,女子希望求婚男子及时到来的心情也一天比一天迫切。但是,这些对婚姻充满期待的女子,果真能在婚姻的天堂安然栖身么?答案当然是不能。对我们的蚕桑公主来说,婚姻不是天堂,而是粉碎梦想的坟墓。只字未提婚后的幸福生活,而是写氓的变心,婚姻的彻底失败,那么,氓变心,婚姻失败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1.蚕桑公主体衰色减,美貌不再。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女主人公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光彩照人的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氓的所作所为与婚前背道而驰,不念旧情喜欢上第三者、第四者、第五者……

2.采桑女沦为家庭主妇,失去了少女时代的天真浪漫。周国平说:“爱情是浪漫的,婚姻很现实,婚姻就是在一起过日子,很现实,而且日常生活是很琐碎的,就浪漫不下去了。”我们的蚕桑公主想到过氓家庭贫困,但对“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的劳作还是缺少足够的心里准备,再加上氓本身就不是懂得心疼女人的“贾宝玉”,婚姻里的朝夕相处很轻易地让他产生了审美疲劳,更何况蚕桑公主的容颜美,已经在岁月的打磨中大打折扣了呢!因此,被抛弃的命运便降临到了她的头上。

3.氓在婚姻中彻底撕掉了他温情脉脉的面具——脱掉羊皮,它是一头来自北方的狼。“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心愿满足之后,开始虐待妻子。当这个本应饱含温馨和睦的空间被内部暴力侵蚀时,婚前所有的希冀都将成为永不结束的噩梦。

4.娘家人笑贫——亲人、娘家人都笑话采桑女,并且看不起她找的女婿!这使得她们的婚姻关系雪上加霜。“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娘家人对遭受家庭暴力的采桑女不管不问,只能使其陷入更深的孤独,有苦难言,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三、无爱不立,愤然决绝

在婚前,我们的蚕桑公主怀着对氓炽热的深情,勇敢地冲破了礼法的束缚,与心爱之人执手走入婚姻的殿堂,期待更加美好的生活。但事与愿违,她却成了氓的玩偶甚至是虐待的对象,面对这样一个负心的丈夫,她终于识得氓之真面目,斥责氓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亦已焉哉”成为古代女子铿锵有力的独立宣言。

《卫风·氓》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痴情女子负心汉”这哀婉的旋律如同魔咒一般,在中国文学长廊中反复回旋,直到如今。

参考文献:

[1]康怡然.千年前的婚姻之殇——浅析弃妇诗《卫风·氓》中的悲剧美及审美价值[J].金山,2011,(8).

[2]莫广荣.《诗经·氓》的悲剧美[J].文学教育,2009,(3).

氓教案篇2

由于去年“11.13”巴黎系列案的爆发适逢法国欧洲杯测试赛举办当天,正如火如荼进行的法国欧洲杯引发了全球各界对赛事安保的担忧。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赛事举办至今可谓有惊无险,且截止目前对赛事安保最大的威胁并非人人谈虎色变的袭击,而是足球流氓的骚扰。 真正的斗殴现场,绝非外人可以想象的残暴,各种肤色、种族的球迷混战在一起的场景,足以令人感到恐惧。

正文:足球流氓和现代足球一样起源于英格兰,因此大多数国家使用“hooligan”和“football”这两个英语词汇的“本土化”组合,来称呼这个特殊群体和现象。当然也有一些足球流氓史悠久的国家有独特的足球流氓专称,如波兰就叫“szalikowcy”,阿根廷叫“barras bravas”,而意大利则称呼“ultrà”。

所谓“足球流氓”的定义需满足几个必要条件:极端、经常诉诸暴力、有固定的组织,以及有明确的支持和针对对象。

追根溯源话足球流氓 当下的欧洲足球流氓,已经越发朝着政治化和军事组织化的方向发展,而且造成的恶劣影响也今非昔比。

如果不去硬拗中国古代高俅之类的传说,那么最早的足球流氓诞生于现代足球的故乡――英格兰,早在公元14世纪,英格兰便流行一种原始足球,这种足球规则粗放,没有底线和边线,对犯规的裁判也很含糊,因此比赛常常变成村庄之间青年男子间的群殴,且谁是球员、谁是观众根本分不清。这种原始的“足球流氓”符合了足球流氓的各必要条件(暴力、有组织、阵垒分明),村庄和村庄之间经常因为踢球闹出人命,且年轻男子越来越热衷这种后来被形容为“不流血战争”、但当时实际上流血一点不少的村际博弈,而对操练英国“国粹”――英格兰长弓意兴阑珊,惟恐“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的国王爱德华二世为此在1314年颁布了著名的“足球禁令”。 由足球流氓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在欧洲的很多城市已经是非常严重的治安问题,不仅造成社会的动荡,对于当地政府的形象也是严峻考验。

规则基本健全的现代足球,其特点是俱乐部和俱乐部间的对抗,而这种对抗最初同样是地域性的,各地方球迷也自然而然形成了支持自己本土俱乐部的一个个团体,其中的激进团体就成为足球流氓团伙。最早有记载的足球流氓活动,是1885年普雷斯顿队对阿斯顿维拉队的友谊赛,由于比赛中客队阿斯顿维拉连丢5球,恼羞成怒的客队球迷用石块和棍棒打上了主队球员;最早足球流氓对殴则是翌年的事,普雷斯顿队球迷和皇家园林巡游者队球迷大打出手,演出了一场全武行。值得一提的是,普雷斯顿足球流氓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恐怖的足球流氓团伙,直到这支老牌球队逐渐没落,其足球流氓团伙才随之被边缘化。

足球流氓的必要条件几乎在任何适宜足球发展的土壤都很容易滋生,因此随着足球运动的普及迅速在各地传播。如在欧洲,有黑手党传统的意大利和希腊很快就“引进”了英国的足球流氓“文化”,且赋予了本土化色彩,即足球流氓团伙和黑帮势力的相互渗透,足球流氓行为、暴力从看台蔓延到球场以外,甚至在许多时候,“足球冲突”不过是幌子或表象,其背后则是不同黑帮团伙、家族争夺势力范围、影响力和支持者的一种表现形式。史料记载,意大利联赛中第一起大规模足球流氓事件发生在1899年(普罗维塞利队对热那亚队),而希腊则在1930年爆发了第一场足球骚乱(帕纳辛奈科斯队球迷在与其他球队比赛结束返回途中,遭到死敌奥林匹亚科斯俱乐部支持者中足球流氓的袭击。

在东欧,波兰足球流氓的狂热和暴力十分突出,第一起波兰著名足球流氓事件发生在1935年(克拉科夫队对鲁赫霍茹夫队)。二战之初,波兰全境沦陷,纳粹占领当局禁止一切体育比赛,但“地下”联赛仍偷偷举行,即便在如此严酷环境下足球流氓也丝毫不肯消停,史料记载,1943年克拉科夫一场“野球”曾导致所谓“10.10事件”,冲突双方的足球流氓团伙挑起骚乱和械斗,在克拉科夫卢德维诺夫老城区持续数小时之久。 在欧洲,主要的足球流氓还只停留在宣泄情绪和闹事阶段,但是对各国的警备力量都是不小的考验。

拉美是欧洲以外足球最发达的地区,这里的足球流氓团伙同样猖獗,最典型的是有大量英国、意大利移民和黑帮传统的阿根廷,早在1939年5月这里就出了第一次“人命”:拉努斯主场迎战博卡青年队时双方足球流氓团伙因球场内双方球员冲突发生械斗,迫使警方开枪示警,混乱中两名球迷中流弹身亡。

由于拉美民族性格奔放,加上行政治理效率相对欧洲要差一些,这里的足球流氓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且攻击裁判(1946年10.27,阿根廷纽维尔斯老伙计主场对圣罗伦索,裁判柯西奥Osvaldo Cossio差点被主队足球流氓绞死)和将足球流氓行为从俱乐部间比赛蔓延到国家队间(1924年11月2日南美解放者杯决赛,乌拉圭主场对阿根廷,赛后两国足球流氓在客队下榻的科隆酒店外大打出手,导致1名乌拉圭人死亡,这是有史记载最早的国家队间赛事发生的足球流氓致死案件)。

二战结束后足球运动发展很快,国家队间的世界杯、洲际杯竞争越来越激烈,俱乐部间的联赛、杯赛和洲内比赛职业化水平日渐提高,足球流氓现象也随之蔓延发展:在欧洲,原本足球流氓现象相对不突出或不太受关注的西班牙、德国、荷兰等,因“三大杯赛”(今天欧冠和欧联的前身)的兴起而为人所知;在拉美,除了传统的阿根廷、乌拉圭,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的足球流氓也“生猛无比”;在第三世界的埃及、刚果(金)、印度、约旦、叙利亚、马来西亚、尼泊尔,以及“足球第三世界”的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都出现了令人瞩目的足球流氓恶性事件。

不同的动机

有足球史分析家将西班牙足球联赛称为“足球流氓现象活标本”,因为在这里几乎能找到世界上所有的足球流氓行为动机。

首先,地域冲突是最古老、也是最常见的足球流氓温床,在西班牙,这种地域冲突又可分为“德比冲突”(同城死敌,如皇马对马德里竞技间足球流氓的冲突)和“地域间冲突”(如皇马和巴塞罗那间的)两种;其次,文化冲突会令足球流氓间产生深刻的“世仇”且很难调和,如卡斯蒂利亚地区的皇马和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巴萨、巴斯克地区的毕尔巴鄂竞技间便是如此;第三,政治斗争也会波及足球运动,并引发足球流氓间的冲突,在西班牙,皇马、西班牙人、皇家贝蒂斯、巴伦西亚等在佛朗哥时代属于“”,而巴萨、拉科鲁尼亚、毕尔巴鄂竞技、塞维利亚、巴列卡诺快速、维哥塞尔塔等属于“左派”,彼此间很容易“擦枪走火”。

其它国家的足球流氓暴力也大体可以归纳入这几类。如“德比类”有阿根廷博卡对拉努斯、博卡对河床,意大利罗马对拉齐奥、热那亚对桑普多利亚,英国阿森纳对热刺、利物浦对埃弗顿,哥伦比亚麦德林民族和麦德林独立,澳大利亚西悉尼巡游者对悉尼FC,埃及的开罗阿赫利和开罗扎马莱克等;“地域间”类有巴西圣保罗对弗拉门戈,阿莱格里港国际和格雷米奥,法国上科西嘉岛的巴斯蒂亚对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意大利的南方球队对北方球队,埃及的开罗阿赫利对塞得港埃及人;“文化冲突和阶级冲突类”有英格兰的“蓝白之争”(传统上穿蓝色系球衣的埃弗顿、曼城、温布尔顿等球队支持者多为蓝领,白色系的托特纳姆热刺等队支持者多为白领,但这种界限近年来趋于模糊,蓝色系的切尔西是著名白领球队,而白色系的利兹联则被认为更偏蓝领),苏格兰的凯尔特人和格拉斯哥流浪者之争(前者球迷多信奉天主教,后者则有很多圣公会信徒),约旦的威赫达特和费萨里(前者支持者多为原巴勒斯坦难民,后者则多为原外约旦本土居民);“政治矛盾类”如法国科西嘉岛球队和本土球队间、埃及塞得港埃及人队和开罗阿赫利队间(后者指责前者亲穆巴拉克,而自己以“革命青年”自诩)……许多时候这些矛盾会纠结在一起,如意大利罗马和拉齐奥的球迷流氓矛盾纠结历史悠久,其中就有“德比因素”(都在罗马且共用一个球场)、“阶级分歧”(罗马球迷多蓝领,拉齐奥多白领;前者多为左翼而后者多为右翼)和“政治矛盾”(罗马球迷常常指责拉齐奥球迷是“法西斯余孽”)等多重矛盾相互纠结。

足球流氓最大的特点是“有组织”,世界各国都有“榜上有名”的足球流氓组织,如英国利物浦的The Urchins、 RRS Runcorn Riot Squad,热刺的Yid Army和 Tottenham Massive,法国巴黎圣日耳曼的“Kop of Boulogne”(KOB,因仰慕盘踞在安菲尔德Spion Kop看台的利物浦足球流氓而得名),德国德累斯顿迪纳摩的Hooligans Elbflorenz,波兰克拉科夫的“鲨鱼”,葡萄牙本菲卡的“无名男孩”,西班牙马竞的“马竞阵线”、巴萨的Boixos NOIS……

同为“足球流氓组织”却有迥异的特色:大多数这类组织是从普通球迷中产生的,在不闹事时一般会被警方和俱乐部视为普通的球迷组织,这类足球流氓组织闹事的特点是“激情性”――一般都会因诸如输球、对裁判判罚不满或和死对头球迷间发生摩擦而即兴发生(俗称“有组织无纪律”,一般“激情”消退后就会很快安静下来;而一些“有背景”的足球流氓组织则可能“借题发挥”,如哥伦比亚犯罪最猖獗时,“毒都”球队麦德林民族队和其它球队间的比赛很容易滋生足球流氓事件,甚至对球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威胁、谋杀,背后就有“可卡因之手”的力量,而东南亚一些足球流氓事件的背后,则有集团“放盘”的阴影,法国科西嘉岛上两支球队和本土球队间的足球流氓冲突在上世纪60-80年代“宛若战争”,和科西嘉岛上分离运动“借题发挥”有关,2012年导致数百人死亡的“2.1”塞得港球迷骚乱事件,则有着“尼罗河之春”后埃及社会族群对立的影响(号称“开罗曼联”、以大众俱乐部为特色的开罗阿赫利球迷多为开罗失业青年,他们对“革命成功自己却依旧失业”十分不满,并迁怒于穆巴拉克儿子曾支持、球迷多为白领或政府职员的塞得港埃及人,当客场输球后,早已偷偷携带各种凶器上看台的两队足球流氓借题发挥大打出手,结果酿成21世纪以来伤亡最大的足球流氓惨剧。正如当时一位目击者所言,“他们不是足球流氓,他们就是流氓”。

被黑帮渗透的足球流氓组织也并非“一张面孔”:哥伦比亚黑帮控制足球流氓组织后往往“往死里做”,制造过许多骇人听闻的事件;而意大利、土耳其黑帮却素有“不要出人命”的传统,讲究留有余地,不下死手。

足球流氓团伙间也讲究“合纵连横”,一些关系较亲近的不同俱乐部足球流氓团伙会“联盟对敌”,如在西班牙,巴萨的足球流氓团伙有时会拉拢马竞“同行”对付皇马对手,而皇马足球流氓团伙则和巴萨同城对手――西班牙人俱乐部的一些足球流氓团伙结成“姐妹关系”。有时两个俱乐部的足球流氓团伙本是死敌,但面对共同“敌人”时也会暂时携起手来,如前述埃及“2.1”事件中,开罗阿赫利的德比对手――开罗扎马莱克足球流氓就选择站在开罗阿赫利一边,去攻击塞得港埃及人队的支持者,因为在他们看来两家开罗球队都是“草根大众队”,是“人民内部矛盾”,而和塞得港埃及人队则“非我族类”。

二战前由于交通、资信不发达,足球流氓间的冲突主要集中在国内联赛,二战后则有向国家队和不同国家俱乐部间比赛蔓延的趋势,比较著名的首推1985年“5.29”布鲁塞尔海塞尔球场惨案,当时欧洲冠军杯决赛在英格兰利物浦和意大利尤文图斯间举行,双方足球流氓在比赛前大打出手,导致39人死亡(大多数是意大利人)、600多人受伤;2005年马里和多哥世界杯赛中,多哥客场2:1获胜,导致马里首都巴马科街头爆发大规模骚乱,马里国家队员被威胁殴打,许多汽车被焚毁,商店被抢劫,由于体育场靠近马里国家博物馆,部分足球流氓还毁坏了一些文物古迹,体育场附近的马里奥委会办公室也被点燃。笔者当时恰好在巴马科市,亲眼目睹了这一幕令人惊恐的场景。

而足球流氓事件引发的最“高级”冲突,则非1969年萨尔瓦多-洪都拉斯“足球战争”莫属:当时世界杯只有16个队可以进入决赛圈,中北美洲总共只有两席,其中一席还被东道主墨西哥给占了,剩下的几十个国家争夺唯一的一个席位,其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等到最后,捉对厮杀的两个国家,正是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

主客场比赛,双方足球流氓团伙竞相给对方制造干扰,由于洪都拉斯输球,恼羞成怒之下宣布和萨尔瓦多断交,驱逐全部萨尔瓦多侨民,没收其土地、财产,对方则如法炮制。由于两国政治、经济和移民等方面早有宿怨,此次正好借机大打出手,战争打了100个小时,而两国的战争状态则维持了11年之久,这场“最高级”足球流氓骚乱引发的“真正战争”,以双方各死2000人左右、大量侨民背井离乡的两败俱伤而告终。

近年来足球流氓呈现出年轻化、“光头党化”等特点,即出现大量高呼民粹主义甚至种族主义口号的极右翼“球迷”,这些“球迷”普遍年轻且文化程度不高,对看球并无特别兴趣,却热衷于在球场内外惹事,目的是宣泄对社会的不满、吸引媒体和他人关注、制造影响和扩大自己“地盘”。由于是信息、网络时代,这种“光头党化”的球迷出现“到处复制繁殖”的特点,原本仅在个别国家足球场看台上出现的挥舞纳粹标志旗帜、呼喊侮辱有色人种口号、向黑人球员投掷香蕉或集体学猴子叫等,如今已“遍地开花”,尤以东南欧国家为甚。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对足球流氓的危害各国早有防范,前面提到的英国爱德华二世敕令是最早针对足球流氓的禁制令(当然,这道禁制令因噎废食地把足球也一并禁制了),早在二战前,英国、波兰、希腊和阿根廷等国就开始动用警力和司法程序对付闹事的足球流氓,“海塞尔事件”后,各国普遍加强了对足球流氓的整治,并采取了各种措施。

――对足球流氓组织“禁足”。

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率先采取了这类做法, 包括俱乐部自律(和著名足球流氓组织拉开距离,不再提供球票优惠),法律禁制(禁止上黑名单的足球流氓接近球场和足球相关活动),惩罚触犯刑律的足球流氓等,法国甚至直接取缔了著名的KOB足球流氓组织(2010年KOB成员洛朗斯Yann Lorence在KOB和马赛Supras两大法国足球流氓组织间火并中被对手谋杀,导致法庭作出这一判决)。

――足球流氓“黑名单”信息共享。

在信息时代各国足协和重大赛事主办国会将各自足球流氓“黑名单”信息共享,从而未雨绸缪地防范这些“不安定因素”接近赛场和赛事。

――对涉事足球流氓所支持的俱乐部甚至足协加以惩罚。

最出名的是“海塞尔事件”后的惩罚措施,此事导致整个英格兰的各级俱乐部被禁止参加欧洲三大杯赛5年之久,使得原本在欧洲赛事称雄的英格兰俱乐部多年一蹶不振,曾经的欧洲豪门――“红军”利物浦大伤元气,至今都未能恢复昔日之盛。

氓教案篇3

博客:从商业到法治的艰难砥砺

中国互联网协会的《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8月底,中国博客用户已达到1750万,博客读者达7500万人,博客进入成熟发展的空前繁荣期。

2006年8月份,博客网推出新制定的名为“博客金行”的分成方案,其主题思想是:让所有的个人博客都有机会分享广告收益,从而实现博客、博客网站、广告主的三方共赢。“博客金行”同时获得了TCL集团、亚马逊、卓越等一批广告商3000万元的博客广告,于是众多博客开始对分成方案跃跃欲试。

和讯博客也在8月份举办了首次博客广告佣金发放仪式,最高额为1000元。

与此同时,博客大众化扩张的趋势,也纵容着自由、随意和不负责任现象的存在和发展,由此引发的负面效应,给社会稳定带来危害。

2006年11月24日,备受关注的中国博客第一案终审落槌。至此,这起堪称最受公众关注的网络博客案,以原告南京大学副教授陈堂发胜诉而告终。“我为制止侵权而付出的成本太大了。”胜诉的陈堂发言语中多少流露出隐忧,而事实上,关乎博客监管的酝酿早已开启。

2006年11月2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院士透露,中国正在探讨和逐步试行在网络世界实行有限实名,也就是后台实名,当一个用户要到博客网站或BBS网站注册时,应提交身份证、必要的证件和真实姓名等。

由此,一场关于构建和谐网络生态环境的博客监管风暴正式启动。

威客:中国知识经济的互联网勃兴

威客是英文Witkey(wit智慧,key钥匙)的音译,指在网络上出售自己无形资产(知识商品)的人。他们以个人的智慧、知识和专业特长在互联网上提供创意,获取报酬,实现依靠电脑谋生的“网络化生存”。

9月14日,重庆新欧鹏集团以30万元的价码在“猪八戒威客网”上以悬赏方式,邀全球威客诠释该集团理念。这个被称为中国网络威客“第一单”的案例,是中国威客模式出现以来金额最大的单项网络悬赏。

威客的应用包括“百度知道”“新浪爱问”等基于大型搜索引擎的威客网站。在威客网站上,任意一个悬赏任务,小到几十元大到几千元,无论金额大小都会引来很多威客的竞标。一旦方案被方选中,威客可以得到赏金的80%,赏金的另外的20%归威客网站所有。

换客:网络易物时代开启奇迹梦想

以物易物,当人类祖先用交换的方式维持他们最初生存的时候,也许并没有想到,时过境迁,这种原始的交易方式被现代人搬上互联网后,居然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去年7月,加拿大青年凯尔・麦克唐纳开启了用互联网与人交换的先河。他用自己特大号的红色曲别针多次交换,终换回一套双层公寓,创造了网上换物的奇迹。

日前,多个国内换物网站,如易物网、换物网、易贝网纷纷问世,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换客的加入。与此同时,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型“易物时代”正在来临,尤其是上海人朱人杰首创的“易物网”,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换物平台之一。

和大多数换客不同,有的网友在易物网上了自己的交换品――“倾听”,他们希望有换客愿意向他们倾诉烦恼和不快乐的事,然后用自己的“倾听”作为交换。

维权客:互联网开启网络“维权时代”

维权客是今年较特殊的网络群体,而他们代表了中国网民的真正觉醒。

2006年,随着中国反“流氓软件”浪潮的兴起,一批深受“流氓软件”侵害的网络维权客决定拿起法律武器与这些“流氓软件”制造者对簿公堂。

2006年9月,以董海平为发起人的网友组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流氓软件”的维权活动,他们以每周1至2家“流氓软件”制造者的速度,将包括中搜、千橡、阿里巴巴、易趣等网站送上法庭。

11月17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对“流氓软件”侵权案首次进行判决。但原告网友因证据不足被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驳回而败诉。

11月30日,董海平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对雅虎中国的上诉状……

反对“流氓软件”的侵害,虽然还在经历漫长的上诉之路,但众多网络维权客们,正通过网络方式的集结,向长期疏于管制的“流氓软件”制造者“讨个说法”,开启了互联网的“维权时代”。

氓教案篇4

新闻背景 前不久,北京政协委员王茁建议地铁1、2号线设立“女性专用车厢”,可降低女性乘坐地铁时被性骚扰的几率。该提案作为今年北京市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重点检查督促的18项提案之一。一时间成为热议话题。但最新的回馈消息是:目前不具备实施条件,此次就暂不列入重点督办提案中了。

葛荟前不久在公交车遭遇性骚扰。至今让她后怕不已。“那时刚好是下班高峰,车上塞满人。天热得要命。穿一件丝质短裙都没觉着凉快。正当我晕头晕脑时,感觉臀部顶着一个硬硬的东西。脸红,因为知道那是什么,我朝边上挪了挪。上下班高峰,车很慢又不停踩刹车,后面的男人就随之左右磨蹭。我尴尬得要命,顿时明白他在性骚扰!我回头瞪他,是一个斯文的年轻人,长得也挺帅。居然这么下流!他佯装没看见我杀人的眼光。公交车里根本挤不动,我避无可避。想大声喊流氓,又觉得因为这种事被别人看热闹很难为情,还拿不出证据。正当我苦思对策之际,突然感觉大腿根部发热,天!那流氓以为我没再看他好欺负,胆子越来越大,把他那玩意儿顶在我大腿根部……”

葛荟说这件事的当口。正是“北京地铁是否开设女性专用车厢”提议之时。提案人、北京政协委员王茁表示,他经常听到女性抱怨在地铁内遭到骚扰。这项提案推出的时间刚好在初夏时分,聚焦的又是上下班高峰时间的公共场所,无可避免地成为热议话题。“女性专用车厢”在争论近一个月之后无疾而终,但拨开这些表象,像葛荟这样的年轻女孩其实最关心的还是“夏季公共场所的性骚扰”问题。

65%女性遭遇公交性骚扰

夏季正是性骚扰多发季节。随着衣着变得轻便透薄,挤地铁、挤公交车无疑成为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0L的噩梦,因为上下车时的挤蹭无可避免成了一场“肉搏战”,许多女生都曾经被有意或无意地揩油。据调查,65%的女性表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遭受过性骚扰。

而热裤露背、低胸低领的装束也成了诱因。除了公共交通设施,许多诸如游泳馆、夏季游乐场、公园等公众场所内。“咸猪手”或“露阴癖”也是防不胜防。

为何公共交通工具会成为性骚扰的多发区?专家分析,拥挤的乘车环境是诱发性骚扰的主因。在与年轻女性靠得较近时,男性容易发生心理变化,一些自控力较差的人就会做出不适当的行为。

另外,拥挤的公交车为一些人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去贴近异性,且动作不易被周围的人发现。即使双方发生了冲突,对方也会以拥挤为由,为自己开脱。

在调查中,把发生骚扰的原因归结于拥挤环境的占29%,超过40%的调查者认为骚扰者的心理问题是主因,当然仍有25%左右的人认为和受害者的外貌及穿着有关。

女性车厢离“骚”远吗?

Joyce去游泳馆学游泳时,一个中年男人游过来说要教她。“因为之前也有异性很好心地教过我,所以我没有拒绝。而且朋友也在场。”但那男的竟然趁她朋友离开时不老实起来,甚至用他的下面顶她的臀部,但Joyce并没有大声喊叫,只是“狠狠地瞪他,连忙逃开”。

面对公交车里那么露骨的性骚扰。葛荟只能“迫不及待地提前好多站下车”。

小兰在地铁遭遇“袭胸”后说:“当时心里特别怕,不知道他到底想干什么,只好盯着他,好在他识趣地走开了。”

由于公共场所性骚扰难以取证。法律界定模糊,选择沉默和回避,是女性面对这类骚扰的态度。“我觉得大庭广众之下说自己被性骚扰很难为情。”葛荟如此解释。女性车厢在北京“流产”。除了具体实施上有困难,最大原因在于它没法从根本上解决女性的离“骚”问题。

在全世界170多个有地铁的城市中,只有9个城市有女性车厢。除开罗、德黑兰等伊斯兰城市因宗教风俗要求男女乘客必须隔离外,东京、大阪、名古屋、首尔则因女性性骚扰治安问题突出而开设。但有消息指出,日本女性车厢设立后。地铁性骚扰案件数不减反增。由此可见,

“女性专用车厢”并非女性的保护伞。

比流氓更流氓的反流氓

应该怎样避免性骚扰?37%的人表示尽量错开高峰期;20%的人认为穿着保守一点;还有40%的人认为找男同伴陪同乘车是最有效的方式。只有3%的人觉得应该反抗。在没有更多保护措施让女性遭遇性骚扰后敢于揭发的情况下,“比流氓更流氓的反流氓,比厚脸皮更厚的没脸皮”,或许就是最好的回击方式。

Sammy曾在上班时的地铁里遇到一个变态狂。他抓她的手去摸自己那玩意儿。“我就势狠狠地使劲拽,憋得他满脸通红又不好发作,立马逃了出去。哼,他以为碰到个软柿子,我偏让他吃不了兜着走。”对于性骚扰者的行为,隐忍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姑息养奸,使得情况变本加厉,应该适时采取行动。姐妹们,请保护好自己。

调查:什么样的举动,你觉得被性骚扰了?

夏天到了,露背装、性感短裙、高跟凉鞋。一路走来每个女人都摇曳生姿。被人欣赏的同时,美丽也在惹祸――性骚扰!你觉得“性骚扰”的底线在哪里呢?什么样的举动。你觉得被性骚扰了?我们在网上做了个小调查(WWW.省略)。

离“骚”手册

自我保护意识千万不能少。请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 着装避免“春光外露”。在穿着打扮的透明度和开放度上把握分寸,要有自我防范意识,不要过分“薄、透、露”,引起不必要的走光和被关注。

2 尽量避免在冷僻的公共场所里落单。如地下停车场、灯光灰暗的公共厕所、商场角落或超市深处视线不及的地方。

3 遇到性骚扰时。保持头脑冷静镇定。不要害怕、慌张、过于紧张,最好能够明白地对骚扰者表示抗议,大声说“不”!要求其立即停止骚扰行为并道歉。

4 要充分肯定自己受到骚扰。相信自己的直觉,不要忽视或怀疑自己。理直气壮地表达自己的愤怒,向在场的人大声说出自己的遭遇,阻止骚扰者继续其骚扰行为,这样将来你想提出申诉时,才有人证可以证明骚扰行为确实发生。

5 遇到远距离性骚扰,一定要义愤填膺、声音响亮地把真相告诉给周围的人。譬如暴露狂、偷窥、被跟踪,或者直接拉上他找保安查录影带,十有八九能把色狼吓倒。

6 如果是近身骚扰,利用手中工具反击。比如坚硬的包、购物袋、尖锐的高跟鞋,都可以用来当武器。直捣对方致命处,让其彻底丧失后面演戏骗人的机会。

7 当心骚扰者的报复。出门后要注意左右,别被变态的骚扰者盯梢。

氓教案篇5

关键词:聚众淫乱罪 法理缺陷 立法完善 司法完善 

近十几年来几乎处于半废置状态的聚众淫乱罪,因为最近轰动全国的“副教授换妻案”而又重新被聚焦于公众眼下。这起案件的主角马尧海——南京某工业大学副教授,与另外20多名参与换偶活动的男女被指控犯有聚众淫乱罪而被提交秦淮区法院进行审理。目前案件审判结果尚不得而知,但对于此案件的争议早已是沸沸扬扬。 

对于聚众淫乱罪的走向,保留者与废除者各执一词。其中废除派的代表,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性学家李银河女士认为,聚众淫乱罪存在着违宪的嫌疑。公民对自己的身体拥有所有权,他拥有按自己的意愿使用、处置自己身体的权利,法律尤其是刑法不应该对这一层面的自由加以不恰当的干预。她主张取消聚众淫乱罪这一“中世纪性质的过时法律”。但保留者认为,这一罪名对肃清社会氛围,抑制歪风邪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个有着5000年传统文化的文明大国,在性文化这一领域某种程度上还是坚守“万恶淫为首”的古训,取消聚众淫乱罪则可能会导致换偶活动等与传统价值观念相冲突的性活动的泛滥,对社会将会造成极其负面的影响。 

我国97《刑法》第301条第1款规定:“聚众进行淫乱活动的,对首要分子或者多次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刑法典中,以条文明定的形式,对聚众淫乱行为的性质予以界定,其个中意义不言自明,即:聚众淫乱作为一种为社会上的某些人所癖好的、为主流观念所不齿的悖德行为,应被视为一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而受到最严重的社会抗制手段——刑罚的制裁。在刑法法理的语境下,“法律不可能是永远准确的”⑴。本文立足于此点,对聚众淫乱罪展开分析,以求教于各位方家。 

一、聚众淫乱罪设定之法理缺陷 

(一)刑事立法与立法者的价值衡量观 

在最简单的意义上,刑事立法者所要做的就是,从社会存在的越轨行为中,抽取一些最为严重的,对法益侵害最大的,从而为统治者所最不能忍受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行为。因此,在这里,对于刑事立法者而言,就存在一个价值衡量的问题,即,有些行为⑵从价值上衡量;是如此的“无价值”,而不得不对其予以最大程度的谴责,附加最为严厉的惩罚;而另一些行为,相较于前者而言,存在少许或较大的“价值”,从而,不能被冠以“无价值”的头衔,是应当被排除出犯罪圈之外的。因此,刑事立法者在面对“无穷无尽、暗淡模糊”的人类行为时,就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使其价值衡量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一旦出现了价值衡量的失衡,则作为其衍生结果的刑法法条,是会贻笑大方的。 

从聚众淫乱罪的立法沿革来看,97《刑法》第301条第1款聚众淫乱罪是从79《刑法》的流氓罪分解出来的,其可分为四种形态,即:聚众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以及进行其他流氓活动,在当时,“其他流氓活动”除了指聚众淫乱外,还包括了其他行为,比如单个人或两人在公共场所的公开淫乱行为。可以这么说,在79《刑法》立法者的视野中,“其他流氓活动”的“无价值”程度是与聚众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相等同的,而“其他流氓活动”中的聚众淫乱行为、单个人或两人在公共场所的公开淫乱行为亦是具有同等的“无价值”程度。之后,在97《刑法》立法者的价值衡量观中,则出现了一些变化,比如,认为任何聚众淫乱行为都将达到犯罪的“无价值”程度,而单个人或两人在公共场所的公开淫乱行为则由于多少存在些“价值”,而被排除出犯罪圈之外。笔者对此颇感疑惑。有学者指出,“从事实情况看,两人在私然场合进行淫乱,充其量不过是通奸行为,但若是两人在公然场合,如公园、游乐场等进行淫乱,则其社会危害性就严重了,不但严重破坏公共秩序和良好的社会风尚,有时甚至比聚众淫乱罪的社会危害性更大。”笔者对此持赞同意见⑶⑷。 

氓教案篇6

一、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现状

一是刑事犯罪递增。据有关调查显示,农民犯罪占整个犯罪比例的78%。主要表现为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型案件大幅上升,而盗窃犯罪始终居于首位,成为农村社会治安的主要问题。作案分子多系农民,盗窃对象从盗窃家禽、耕牛、农机物质等到盗窃国家水利电力、通讯设施和铁路运输物质等,一些地区甚至出现盗窃“专业户”。在铁路公路沿线,抢劫案件、“车匪路霸”案件上升幅度陡增,成为农村社会治安中仅次于盗窃案件的一大“祸害”。

二是团伙犯罪突出,暴力犯罪增多。近年来乡镇恶势力活动猖獗,出现了一批“两劳”释放人员、村棍乡霸、地痞流氓组成的犯罪团伙,从事敲诈勒索、强拿强要、持械伤人、结伙盗窃抢劫、侮辱妇女等违法犯罪。

三是宗教、宗族势力在一些地区有所抬头。有些组织和非法宗教活动,打着宗教自由的幌子,趁机蚕蚀和渗透农村阵地。一些犯罪分子还骗财骗色,散布反动言论,搞乱农民思想,给农村社会治安带来许多问题。四是社会丑恶现象在农村发展蔓延。在豫南地区,活动几乎遍及所有乡村,不仅有一般农民,还有农村党员干部。、丑恶现象也向农村蔓延,尤其在集镇、铁路、公路沿线的路边店,、活动更为严重。

分析上述问题的成因,主要在于:一是农村社会管理任务加重,基层政权组织较为涣散。二是农村经济飞速发展造成社会矛盾纠纷大量增多。三是农村社会治安防范能力减弱,社会治安防范机制不健全。四是农村执法力量严重不足与农村治安形势严峻,预防控制犯罪的艰巨任务不相适应。五是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不同步、不协调,群众的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抓好农村社会治安工作的对策

一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整体预防犯罪机制。首先要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恢复基层政权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民兵、治保、调解等组织的职能作用,形成有人指导、有人负责、有人管理的局面。其次,要建立群防群治的防范网络。整顿健全治保、民调的群众自治组织,采取责、权、利三挂钩的方式,调动治保、民调干部的积极性。抓好农村治保会为主体的多种形式并存的群防群冶自治组织建设,开展村民治安联防,治安联户,护村.巡逻、打更等治安防范活动,宣传发动群众防盗、防破坏,帮助失足青少年,缓解邻里矛盾纠纷,防止矛盾激化等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和减少犯罪。

二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和社会主义法制宣传。从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入手,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道德水准和法制观念,提高思想素质,树立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氓教案篇7

挤恋又称摩擦癖。这是一种性变态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在公共场合通过触摸或摩擦陌生异性身体而获得性。挤恋更多见于男性。患者“作案”时,一般都会有出现,即有现象。已婚的患者对与妻子同房多无兴趣,一心向住的仍然是同陌生异性身体摩擦。

挤恋者(尤其是男性)的行为被当众揭穿后,往往会被视为流氓,被周围人打得头破血流,丑态百出。然而,挤恋患者与流氓却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挤恋患者在工作、学习及其他行为方面通常都是表现良好,无任何劣迹;而流氓一般都有其他劣迹。其次,挤恋者选择的地点是拥挤的公共场所,对象是不相识的异性,并尽量避免让对方知道;而流氓选择的地点多为私下或隐蔽的场所,而对象既是认识的异性,也可是不认识的异性。

此外,挤恋者仅在触摸挤擦的过程中就可获得性满足甚至出现高潮,而流氓在这一过程中一般不可能出现,往往有进一步的攻击行为。因此,人们对挤恋患者不要一味抱着讥讽、鄙视、冷淡的态度,而应积极关心和帮助他们。

挤恋的产生,常与以下一些因素有关:1.幼年性心理发育受阻,或受到过不健康的性刺激,如看到青年男女在公共场合热烈抚慰,或曾目睹父母等。2.在管教过严的性封闭家庭环境下,早期同异性接触越少,性禁忌心理越深刻,到青春期越容易受到偶然与异性身体接触的性刺激,若此时伴有性获得就可发生挤恋。3.独身或有性生活问题者,平时性紧张度高,无法由等较正常的途径发泄;遇到一定场合或有关刺激就容易出现。此外,青春期的男性比较旺盛,如果在一个偶然的场合同异性身体接触,产生了性兴奋以至,留下深刻印象,就会有意寻找这种场合,形成摩擦淫癖。

对挤恋应以预防为主,除对青少年加强科学性知识教育,避免孩子受到不良刺激(如目睹父母)外,特别要重视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大胆与异性相识、交往,使性生理和性心理得到健康发育。

挤恋的病态一经形成,比较难以纠正,但只要有耐心,也是能够治愈的。要教育患者认识到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为自己的一时满足而损害他人是不道德的,帮助他们痛下决心改过。患者亲友可监督其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尤其是不要在无事时到拥挤的场所。患者一旦建立婚姻关系,挤恋行为多可得到控制。已婚患者的配偶应帮助其进行积极治疗,协调性生活。

氓教案篇8

《氓》的篇幅较长,有的教师着眼于文言字词,索性将其上成文言文课,完全抹杀了《氓》作为诗歌的文学特质;也有的教师为了营造探究性课堂的氛围,就采取务虚的态度,将字词以诸如小检测等形式一带而过,然后脱离诗歌具体的语言与情境空谈人物形象、文化底蕴。这两种教学方式体现了长期以来语文教师习惯流于文本表面、习惯借助外在标准来解析作品的弊病。

语文教学的重心理应放到“缘何如此遣词用语”方向上,这样一来视角问题也就此凸显。以《氓》为例,我们不妨转换一下视角:尝试将自己化身成为文本中的人物,自己正在面对文本中所描写的世界,用“她的”而不是“我的”眼光去感受、去评价、去判断,我们会发现这篇诗歌的遣词用语,竟然焕发出如此活泼的生命光彩。

一个剧本,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可能仅仅是案头文学,因为他们是站在文本外部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去评价的;可是对于演员而言,其意义就完全不同,因为演员必须钻到文本中去,让自己幻化变身成为剧本中的人物本身,用剧中人物的眼光而不仅仅是演员自己的眼光来看待所讲述描写的一切。现在,我们也进入《氓》的文本内部,化身为诗中女主人公,用“她”的而不仅仅是“我”的眼光,来重新审视重新感知思考这个世界,即所谓视角转换。

一、从语言到言语

索绪尔区分语言和言语的理论对语文教学仍有重大意义,语言是普遍的规则,而言语则讲求个性化运用,更加注重具体说话者的心理、情境与过程。

例如开篇首句的“氓之蚩蚩”。对“蚩蚩”一词的释义历来争论不休,无论是“嬉笑貌”还是“忠厚貌”,在我们看来,都还是站在文本之外、站在人物之外的语言态的理解。上述二者只有一种存在的可能性,因为面对自己心仪的男子如何能同时产生“嬉笑”与“忠厚”两种感受?关键在于,一个满眼只看到“嬉笑”的“她”,会是怎样性情的一个女子?而一个倾心于“忠厚”者的女子,又该有着怎样的情感世界?

同时,不同性格特点的人物形象,势必引发与下文内容之间的不同“接榫”效果。例如,“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这两句,两个“尔”不免让外部的读者生疑:真的占卜过了吗?女子没有亲眼见到怎么就信了“体无咎言”呢?可是不妨设身处地想一想,喜欢“嬉笑”对象的女性,爱的不就是男子的潇洒幽默么?“尔卜尔筮”的潜台词是:男子为了女子辛苦忙活,所以在女子眼里,“嬉笑”的男子有没有说实话完全不重要。如果视角转换,再将自己变身成喜欢“忠厚”男子的女性,可以这样体验一番:既然判定了对方是“忠厚”的,又焉能再怀疑对方?下意识中给对方贴上了诚实本分、稳重有信的标签,“你”(尔)说什么当然就是什么,“体无咎言”在女子心中是必然的事实,根本不用检验。可能正因为如此,钱锺书才会引明院本中的话来评价《氓》的女主人公:“男子痴,一时迷;女子痴,没药医。”口’

在言语的观念下,读者旁观的身份转变为当事人的身份,与其说是解释一个词,不如说是从情感上扪心自问、反躬自省,而这也正是视角转换所以能激活语言的奥秘所在。

二、从比兴到兴发

通常讲到“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这部分,教师的兴趣似乎都被“比兴”的知识点给牵绊住了,把热乎乎的诗歌感情场域变成了冷冰冰的知识讲座。“兴”的技巧着眼于为抒情氛围增色,这点毋庸置疑,但是我们要问,为什么偏要选择桑叶和斑鸠来“起兴”?桑叶、斑鸠意象是否有可能是直接触动弃妇心境的“当时当地”的真实存在?

据相关统计结果,《诗经》全文言及“桑”意象27次,绝大多数是实指其树或者类似地名标志,个别描绘了桑叶“柔”的特征,独有《氓》中的桑,不仅有性状(沃若,黄)的描写,还有过程性的描写(从“沃若”到“陨”);“鸠”意象出现10次;而将“鸠”意象与“桑”意象结合写的,除本篇外只有《曹风-鸬鸠》,但后者与意象所关联的是“君子”而不是“女子”。统计结果所显示的《氓》的独特性,不能不使我们疑心本篇中的“桑之未落”几句,已经突破了套语而成为本篇特有的独语,“桑”“鸠”意象不应仅视为作者用“起兴”以渲染氛围的工具,应当被视为弃妇心境的直接外化,是从弃妇角度发出的独特视听觉感受。转换视角,“起兴”就成了“兴发”。

女子从兴高采烈出嫁,到过上“靡室劳矣”的日子,红颜摧折变成黄脸婆,旁观者可能只是一声叹息而已,然而,弃妇自己眼睁睁看着“沃若”的桑叶一天天地变“黄”“陨”落,触景伤怀、睹物伤己,情何以堪!再看到快活呜叫的小斑鸠,天真烂漫一头扑向所爱的桑林,又岂能不让弃妇在依稀问看到自己曾经的身影。“于嗟”“无食”的哀叹与劝阻声中,多少幽怨情怀跃然纸上!这些,正是叶嘉莹教授所说的“兴发感动”:“透过了心与物之间的交感或结合,在作品中提供了足以使读者触发感动的鲜明生动的形象。”

三、从环境到情境

笔者听过一些教学《氓》的公开课,几乎没有一例肯在“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一句稍作停留。站在文本之外的施教者,当然只能看到这是一句“客观描写”环境的句子而已,而且夹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中间,反倒“客观”得如同梗阻一般,把好好的“悲愤控诉”给拆断了。

但是,如果我们转换视角,把自己当作弃妇,那就不妨闭上眼睛、打开心门来想象如下场景――

桑叶黄落的时节,我终于被休弃赶出了家门,满心满腹都是哀伤与牢骚。这时,小车慢慢地驶进了淇水,淇水哗哗地在身边流淌,渐渐地越走越深了,轮子陕被淹没了,再走―会儿,连车上的幔帐都慢慢地被浸湿了……

不妨问问自己,如果我正在回肠九曲、愤懑盘旋之时走进淇水,听到淇水甚至触碰到淇水,放眼四望,那将是怎样的一种情怀:茫然、孤独,明明走向归程却不知该往哪里去。诗歌的细腻之处就在于,受了冤屈正在内心郁闷回思以往的女主人公,忽然间被汤汤的淇水声激醒,环顾水上,此时此刻的弃妇对自己命运的感受,如何不是中的一条船?经此激发,潜藏的幽怨终于喷吐而出,发出了古代社会中罕见的直抒胸臆控诉男性的呐喊之声。没有这样的喷吐,就不可能有结尾“亦已焉哉”的真正放下,而这一声呐喊,也就从此回荡在汤汤的淇水之上,回响在感同身受的千年后的读者心中。这已经不是“环境”问题,而是身为弃妇的“我”那充沛的“真情”与此时此刻的“实境”水融,它不是冷漠外在于抒情主人公的客体,而是与主人公的情怀打成一片、物我不分。

清代方玉润看得很准:“《氓》,为弃妇作也。……此与《谷风》相似而实不同。《谷风》寓言,借弃妇以喻逐臣;此则实赋,必有所为而作。”“实赋”论的精彩处就在于,鉴赏者看出了这是极富浓郁现实生活气息的一幕活剧。面对如此生气勃勃的上古世界,我们如果丢弃了视角转换这个利器,却一头扎进烦琐训释的泥潭或落入微言大义的圈套,哪里还能品咂到诗中如此细腻的语言,哪里还能细看那人间世中活生生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欢笑与哀歌?

视角转换,更需要读者用同理心、同情心去揣摩体悟。只做一个文本外的读者,而不能抓住文本语言随时变形化身,就很难做到设身处地、如临其境。运用视角转换来读《氓》,诗中的一切语言就不仅仅是作者“为她”而设计的,也不仅仅是读者“为她”而被动接受的,它将翻转成为潜入人物心灵、攫取人物灵魂后鲜活的表述,整首诗最终成了“我”与“她”熔融后的产物。

视角转换、以我观物,所引发的绝不是视角的单向改变,读者也绝不会因为进入文本内部、暂时化身为文本人物而沦丧了自己的主体性。恰恰相反,从“我”到“她”再回到“我”,这样的经历带来的毋宁说是视角的复合。这对于文学作品尤其是对语言艺术的鉴赏而言,具有单向度视角难以比拟的优势,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奥秘,其实也正在于此。

参考文献

[1]钱锺书.管锥编:一[M].北京:三联书店,2007:163.

[2]董志安主编.诗经词典[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

[3]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代序[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3.

上一篇:禁毒教案范文 下一篇:语文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