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09-15 17:58:20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篇1

测绘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测绘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测绘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稳步推进,测绘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地理信息产业正在兴起,测绘保障作用明显增强。但是,在测绘事业发展中还存在着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短缺、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成果开发利用不足和统一监管薄弱等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各方面对测绘的需求不断增长,测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进一步加强测绘工作,提高测绘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服务水平,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测绘工作

(一)充分认识加强测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测绘是准确掌握国情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提供测绘公共服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加强测绘工作对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测绘工作涉及国家秘密,地图体现国家和政治主张,全面提高测绘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保障能力,确保测绘成果安全,维护国家版图尊严和地图的严肃性,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至关重要。现代测绘技术已经成为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体现,地理信息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提高测绘保障服务水平,对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测绘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服务作为测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体制机制,着力自主创新,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加强测绘公共服务,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努力建设服务型测绘、开放型测绘、创新型测绘,全面提高测绘对促进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服务水平。

(三)加强测绘工作的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筹测绘事业发展全局,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合理规划安排,避免重复测绘,推动国家测绘和区域测绘、公益性测绘和地理信息产业以及军地测绘的协调发展。

――坚持保障安全,高效利用。妥善处理测绘成果保密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有力的测绘保障服务,加强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推动测绘成果广泛应用,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坚持科技推动,服务为本。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基本方针,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提供可靠、适用、及时的测绘保障服务。

――坚持完善体制,强化监管。健全测绘行政管理体制,理顺和落实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强化测绘工作统一监督管理,全面推进测绘依法行政,加大测绘成果管理和测绘市场监管力度。

二、切实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加快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加大基础测绘工作力度,加强基础测绘规划和年度计划的衔接,按照统一设计、分级负责的原则,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十一五”期间,开展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改建或扩建大地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重力基本网,加快形成覆盖全部国土、陆海统一的高精度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大力提高基础航空摄影能力和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获取能力,实现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对陆地国土的定期覆盖和局部地区的动态覆盖。到2010年,全面完成陆地国土1∶5万地形图测绘;科学合理确定覆盖范围和更新周期,基本完成1∶1万地形图的必要覆盖和城镇地区1∶2000及更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加快各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积极开展海洋基础测绘、海岛(礁)测绘和极地测绘工作。建立健全定期更新和动态更新相结合的更新机制,切实提高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实现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

(五)构建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需求,在各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加强资源整合和数据库完善,为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库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针对地方、部门、行业特色,在电子政务、公共安全、位置服务等方面,分类构建权威、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更好地满足政府、企业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对基础地理信息公共产品服务的迫切需要。使用财政资金建设的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系统,应当采用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六)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快建立国家测绘与地方测绘、测绘部门与相关部门以及军地测绘之间的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明确共建共享的内容、方式和责任,统筹协调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分工、持续更新和共享服务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和规划建设的国家信息化设施,避免重复建设。使用财政资金的测绘项目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建设工程测绘项目,有关部门在批准立项前应当征求本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有适宜测绘成果的,应当充分利用已有的测绘成果。加强基础航空摄影和用于测绘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获取与分发的统筹协调,提高利用效率。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向测绘部门提供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更新的地名、境界、交通、水系、土地覆盖等信息,测绘部门要按有关规定及时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七)拓宽测绘服务领域。大力提高测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加强测绘成果的开发应用,充分发挥测绘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及城乡建设、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作用。建设全国测绘成果网络化分发服务系统,及时测绘成果目录,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服务。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大力开发适用、实用的权威性测绘公共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积极稳妥推出公众版地形图,加快公益性地图网站建设。加强对农村公益性测绘服务,为新农村建设开发适用的测绘产品。积极开展基础地理信息变化监测和综合分析工作,及时提供地表覆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信息,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开展试点示范等方式,建设各类基于地理信息的政府管理与决策系统。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测绘保障机制,为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处置工作提供及时的地理信息和技术服务。

(八)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统筹规划地理信息产业优先发展领域,尽快研究制定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和促进健康快速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地理信息骨干企业,尽快掌握产业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装备,增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推动地理信息的社会化利用,提高测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过政府采购和项目带动等方式,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地理信息开发利用和增值服务,促进智能交通、现代物流、车载导航、手机定位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妥善处理地理信息保密与利用的关系,修订测绘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制定地理信息使用管理办法。

三、加快测绘科技进步与创新

(九)完善测绘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测绘科研基地、科技文献资源以及科技服务网络等测绘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完善测绘科技创新政策,充分发挥各类测绘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部门开放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有关企业在测绘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分工协作的测绘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测绘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

(十)增强测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将测绘科技自主创新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和基金,加大对测绘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测绘基础理论研究和软科学研究,加快高精度快速定位、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自动化处理、地理信息网格以及信息安全保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攻关,显著提高我国测绘科技的整体实力。推进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促进地理信息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加强测绘对外技术合作与交流,积极参加测绘领域的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不断提高我国测绘的国际地位。

(十一)加强现代化测绘装备建设。在充分利用国内外卫星资源的基础上,加快自主研制发射满足测绘需求的应用卫星,加强卫星应用系统建设。大力加强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卫星导航定位综合服务系统。加快基础测绘生产基地的装备和设施更新,提高野外测绘高新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应急测绘装备建设。改善各级基础地理信息存储管理与服务机构的装备条件。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级之间互联互通的全国基础地理信息网络体系。

四、加强测绘工作统一监管

(十二)健全测绘行政管理体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进一步落实和强化测绘工作管理职责,加强测绘资质、标准、质量以及测绘成果提供和使用等方面的统一监督管理。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新时期测绘工作面向全社会提供保障服务的特点,认真履行职责,按照统一、协调、有效的原则,加强自身建设,落实管理力量和工作经费,增强工作能力。

(十三)完善测绘法规和标准。加强依法行政,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测绘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强基础测绘、海洋基础测绘和地图管理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强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的管理,健全标准体系,加快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的研究制定,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协调性和适用性。

(十四)加强测绘成果管理。严格执行测绘成果汇交制度,政府投资项目的测绘成果必须依法及时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无偿汇交,加强测绘成果汇交执行情况的定期检查和重点抽查。推进测绘档案管理信息化。加强对外提供测绘成果的统一管理,修订对外提供测绘成果的有关规定。加大对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和使用的监管力度。完善测绘成果安全保障体系,落实测绘成果异地备份制度,强化测绘成果保密和使用监管。强化测绘成果安全防范意识,依法打击窃取国家秘密测绘成果和向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测绘成果的犯罪行为。做好测量标志保护和维护工作,制定测量标志土地使用的有关规定,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依法规范和审批城市坐标系统建设,开展城市坐标系统的清理。

(十五)加强地图管理。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地图编制的管理,完善地图审核制度,严把地图审核关。提高联合执法能力,进一步加大对地图市场及互联网网站登载地图的监管力度,严格查处和封堵互联网用户上传、标注地理信息,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编制、出版、传播、使用地图以及侵犯地图知识产权等行为。将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纳入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小学教学内容,提高全社会的国家版图意识。

(十六)加大测绘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测绘资质管理,从事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加工、提供等测绘活动必须依法取得测绘资质证书,严格市场准入。健全测绘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测绘质量监理制度,加强对房产测绘和导航电子地图、重大建设项目等的测绘质量监督。严厉查处无证测绘、超资质超范围测绘、非法采集提供地理信息、侵权盗版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加强对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来华测绘活动的监督管理。鼓励群众积极举报测绘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社会监督。加快建立测绘市场信用体系,严格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测绘执法监督,形成统一、竞争、有序的测绘市场。

五、加强对测绘工作的领导

(十七)加强对测绘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地方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测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组织领导,抓好测绘发展规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把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和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作为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测绘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测绘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测绘工作统一监督管理,提高测绘依法行政能力。有关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做好测绘工作。做好测绘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在全社会推广普及测绘知识。

(十八)完善测绘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切实将基础测绘投入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不断提高经费投入水平。中央财政要继续加强对边远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测绘的支持。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对测绘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公共应急测绘保障、测绘科技创新、测绘与地理信息标准化等方面的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财政经费使用的监管和绩效评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十九)加强测绘队伍建设。加大测绘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高测绘队伍整体素质。继续推进新世纪测绘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测绘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完善以测绘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测绘人才培养体系,健全人才引进、使用、评价机制。加强测绘职业资格管理,积极实施注册测绘师制度。稳步推进测绘事业单位结构调整,加强基础地理信息获取和服务队伍建设,形成一支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基础测绘队伍。大力改善野外测绘工作条件,对野外测绘队伍人员继续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政策。充分发挥测绘有关社团和中介组织的作用。要教育广大测绘工作者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继续弘扬“爱祖国、爱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脚踏实地,开拓进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7年9月13日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篇2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应急测绘;流程

1应急测绘的体系及流程

应急测绘工作通常分为3个板块,也就是数据信息的获取、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以及数据信息反馈。其中数据信息在获取时主要根据航空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采集技术针对事件现场情况进行采集,数据信息的分析处理指的是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而数据信息反馈指的是将分析后的信息反馈到应急指挥决策部门,并且结合影像一体与快速制图技术,可以将最准确的结果以最快的速度反馈给指挥决策者,以此来促进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应急测绘工作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1]。

2测绘地理信息与应急测绘的关系

2.1测绘地理信息是应急测绘工作的基础保障

应急测绘工作属于测绘领域,由于其自身工作性质比较特殊,重点针对突发事件进行地理信息测绘,因此,在工作中具备一定的危险性与不确定性。而测绘地理信息是应急测绘工作的基础,在爆发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时,事件发生地政府要根据地理信息数据制定紧急预案,其侦测的结果也要与平时的正常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判定事件的紧急程度。此外,测绘地理信息在日常应用中还要定期进行数据更新,因此,能够为应急测绘工作提供稳定的数据支持,在出现突发事件时,再去采用相关测绘技术与设备对实际情况进行判定,根据对比分析结果来制定出最准确可行的应急解决措施。

2.2测绘地理信息可以提升应急测绘工作的精准度

测绘地理信息主要通过固定的施测方式与数据分析方法,针对收集的地理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将各类信息进行综合,从而构建出整体形势的地理信息框架,并且在日常工作中还要对各类数据信息不断进行修测更新,也就是不断优化正常情况下的测绘地理信息。在传统的施测方式中,由于信息技术未能融入,因此,在施测质量与精度方面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在处理应急事故时无法体现出自身的重要性。但是,在信息技术与测绘地理信息结合后,可以保证施测信息的质量性与准确性,并且搭配各类高端信息采集技术与分析技术,通过地理信息技术的数据共享,能够对事故区域进行快速准确的判定,这样能够使应急救援工作越来越高效。

3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应急测绘中的应用

3.1数据采集技术的高效应用

航空遥感数据采集技术主要利用小型飞机或者无人机,还要搭配相应的光学正射、倾斜和多光谱雷达等摄像系统,这样能够从多角度对建筑物地理信息、光谱特征信息进行采集,以此来形成准确的地理信息数据。多种技术测绘的数据信息相结合,有助于提高辨别突发事件的地理点位,这种信息采集技术不仅灵活性较高,而且具备良好的应用效率。此外,采用航空遥感数据采集技术还可以利用卫星或航天飞机,在高空针对地理全貌进行捕捉与数据分析,能够从整体框架上对区域地理信息进行优化。其中航天飞机的飞行高度能够维持在约10km,而卫星运行轨道的高度约为900km,这样能够保证侦测区域的广泛性,采用超高空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具备以下优势:(1)采集时间段且效率高,在处理大范围突发事故区域时,低空无人机遥感采集技术无法快速进行全盘扫描,而且在数据整合分析时需要一定的时间,而采用超高空遥感数据采集技术可以避免以上问题;(2)超高空航空遥感数据采集可以规避地面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天气变化等现象,航天遥感数据采集可以针对不同的检测波段进行穿透,以此来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度。除了航空遥感数据采集技术,地面激光雷达数据采集与地面单兵系统都能够在应急测绘中得到有效应用。其中地面雷达技术通过对地理目标进行扫描,能够对区域内的数据信息准确性做出保证,具备操作性强、携带便捷以及高效等优势,在地面、手中、车上都能够进行侦测。而地面单兵系统指的是将现代化技术应用到单兵作战体系中,通常由gps定位系统、通信设备以及高清摄像机组成,在处理突发事故与自然灾害时,地面单兵系统能够深入灾害区域内部进行地理信息的测绘,从而对现场情况进行更加准确的分析,从而保证灾害处理措施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3.2数据处理技术的高效应用

在应急测绘工作中,首先,要对灾害区域中的地理信息进行收集,其次,要针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一般在应急测绘中融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后,所获取的数据要经过专门的技术进行加工与处理,将其转化为相应的影像资料,为应急救援措施提供参考意见。因此,在针对地理信息进行快速处理时,通常会将快速制图技术与遥感影像一体化技术相结合。快速制图技术指的是根据事故区域的日常数据信息进行修改,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点位的变化进行修改,这样能够更加直观地体现出事故发生后的变换点位与程度。而遥感影像一体化指的是对地理全貌进行施测,采用制图软件对地理信息框架进行修饰,最终成为应急测绘的一种图像。在应用遥感影像一体化时,需要将定位系统与摄影技术相结合,这样才能对数据信息中的位置、尺寸以及形状等信息进行还原,尽量缩小数据成像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同时针对内部信息进行校正与调节,可以快速且准确地拼接图像,能够提升测绘地理信息的准确性。

3.3信息平台技术的高效应用

信息平台技术的高效应用包括:(1)数据信息比较完善,能够对区域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这样在处理突发事件救援时,可以针对测绘地理信息进行分析,科学构建良好的处理方式;(2)三维精细化模型数据平台指的是针对区域内部的三维信息进行准确捕捉,并且根据更新数据对数据模型进行精细化处理,从而使空间信息、建筑物信息等组合效果更加真实,这样在处理应急测绘工作中,能够将部分变化数据导入模型中,快速形成全新的地理全貌图,为应急决策单位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3)信息服务平台数据模型指的是对居民区、综合地形、交通体系进行完善,帮助工作人员快速找到事件的发生点位,并且将数据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在救援工作中针对高危区域进行报道,方便民众了解灾难现场的真实信息,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4结语

本文针对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并且重点分析其在应急测绘中的应用效果,阐述应急测绘的体系框架及流程,介绍地理测绘信息与应急测绘的关系,阐述相关应用,具体为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以及信息平台技术的实践应用。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完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应急测绘中的应用效果,以此来提升应急救援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篇3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地质测绘工程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当前我国地质测量工程正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方面,社会对于测绘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注重地质测量的精度和效率问题,这就为测绘人员采用新兴技术进行测量提供了必要性;另一方面,现代测绘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应用推广,又为测绘新技术的产生与运用创造了可能性与前提条件。测绘新技术运用于地质测绘工程,既能提高测量的精度,节约人员成本,又能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1.地质测绘工程中新型测绘技术概述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地质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目前地质测绘工程中新型测绘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摄影测量技术、信息化测绘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SI)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遥感(RS)技术等[1]。与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新的地质测绘技术具有自动化、数字化的明显优势,尤其是3S(GIS、GPS、RS)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大大推进了地质测绘工程发展的新进程,在工程地质测量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工作量、误差、操作过程、数据处理时间、人员要求等多方面,新测绘技术都明显优于传统测绘技术,详情见下表1。

项目 工作量 误差与自然条件影响 操作流程 数据处理时间 人员要求

传统测绘技术 大 误差大,易受自然条件影响 过程繁琐,效率低下 长 数量要求大,专业水平要求高

新型测绘技术 小,自动化程度高 精度高,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方便快捷,高效率 短,数字化处理 数量要求小

表1传统测绘技术好新测绘技术的特点对比

2.测绘新技术在地质测绘工程中的具体运用

(1)摄影测量技术

摄影测量技术顾名思义,主要是通过摄影的方式来测量、收集目标地区与物体的基本数据信息。摄影测量可以说是一种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生机的测量技术,在如今的技术条件下,摄影测量开始采用数字化信息技术,通过利用相关的计算机模拟演算、影像合成处理等技术,实现了测量工作由室外到室内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有效防止了传统摄影测量中出现的低精度、低效率的问题,而且更加适宜人口密集、建筑物复杂多样的现代测量工作,在提高测量精准度的同时,有效节约工程成本,促进地质测量工程的发展[2]。

(2)信息化测绘技术

信息化测绘与摄影测量有些类似,它也是传统的测绘技术经由借鉴现代数字化技术所发展而来的测绘技术,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发展而成信息化测绘技术,这一转变过程为现代测绘技术的革新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信息化测绘最大的优势是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等条件的制约影响,可随时随地进行地理信息测量指导。尤其是其中一些先进技术,如现代坐标基准构建技术、网络RTK技术等,在地质测量中长期以来受到测量人员的广泛认可和喜爱。

(3)数字化测绘技术

数字化测绘技术通过将数字化控制绘图仪与数据采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数字化的方式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多功能自动绘图系统[3]。数字化测绘技术对于绘图、数据等问题的有效处理,为测绘工程地质勘查与图形设计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建构完善的地理数字化信息系统与专业地理信息数据库,在大幅度提高工程测量数据精确度的同时,保证了地理数据信息的完整与稳定。

(4)地理信息系统(GSI)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是指测量人员运用测绘遥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采集、储藏空间信息数据后,对其进行传输、整理和分析,归纳总结为可直接作用于实际工作中的三维可视化系统[4]。GIS技术的主要特点有流程快捷、信息准确等。在地质测量工程中,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通过运用相关GPS技术,采用扫描、摄影、测图等多种方式,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相应数字化的信息,从而促进地质测量工程的科学化、信息化发展。

(5)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运用比较广泛,它是一种全球定位卫星跟踪导航系统,其主要特点有灵活、连续作业能力强、适应性强、数据信息精度高等,在地质测量的工程中能够完成距离测量、间隔测量等其他测量技术无法完成的任务,同时,GPS能够将以收集的数据进行空间布局排列,通过网络媒介,实时性、便捷性地向对方提供高精度的坐标、距离等目标信息。另外,全球定位系统的合理运用有利于简化项目监测工作,通过全球定位系统特有数据保存收集等功能获取项目数据,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定位,缩短工程工期。

(6)遥感(RS)技术

遥感(Remote Sensing)技术包括航天遥感与航空遥感两部分。航天遥感是指运用飞行器、卫星、宇宙飞船等航拍技术来获得目标地区的图像。而航空遥感则主要应用于地形图的测绘、数字地面模型的构建等测量工作[5]。在地质测量工程中,遥感技术能够遥感卫星、飞船等及时进行航空摄影,通过将同步检测到的数据信息、工程建设的相关影响与地面数据库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制作出不同比例的目标区域地形图,满足地质测量工程区域地区图的测绘与制作要求。

3.结语

当前我国地质测量工程对于测绘精确度和测量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地质测量工作人员必须采用新型测绘技术,促进地质测量工作的模式改革与方法创新。新型测绘技术运用地质测量工程中,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准度,有利于提高测量工作效率,促进测量工作稳定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的地质测量工程中,新型测量技术依然有开发利用的可能,地质测量工程人员只有不断地在实践测量中有效运用摄影测量技术、信息化测绘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SI)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遥感(RS)技术等多种测量技术,才能不断开拓创新,促进地质测量工作的长足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韩志刚.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与展望[J].广东科技,2010,5(10):171-172.

[2]陈小英.浅析新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02):16-17.

[3]郝鹏,高素平,郭志芳,杨静.试论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8(29):221-222.

[4]王延鑫,张学军.我国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03):60.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篇4

1.全面推广数字城市建设。认真总结数字城市建设和应用经验,加大数字城市建设推广力度,择优推广约50个数字城市。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建共享、协同服务”的思路,整合系统内外力量,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开展“数字海南”等数字省区的示范建设工作。

2.加快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主节点建设,初步实现多级互动、协同服务的功能。完善平台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应用示范。指导各地开展平台分节点和信息基地建设,开展10个左右的省级分节点建设试点。

3.抓好重大测绘项目组织实施。完成西部测图、1:5万数据库更新主体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海岛(礁)测绘一期工程实施。全面启动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地方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加快推进xx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整体应用服务。加大1:1万地形图更新和相应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力度。

4.支持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测绘。继续组织实施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专项补助经费项目,促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测绘发展。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新疆、地区基础测绘工作,提高新疆、地区基础测绘保障服务能力。

二、切实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5.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研究提出加快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出台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开展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工作。继续支持黑龙江、武汉等产业基地建设,实施一批地理信息应用示范工程,鼓励产业扩大规模、拓展领域、优化结构。

6.妥善处理保密与应用的关系。力争出台遥感影像公开使用管理规定,大力推进地理信息要素细化分层方案的研究制定工作,规范地形图保密技术处理,联合国家保密局、总参测绘局启动《测绘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的修订工作。

7.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完善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和运行机制,逐步推广到市县测绘部门和测绘企事业单位。研究制定测绘成果共建共享管理办法和制度,大力推进测绘成果汇交。落实部门间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合作协议,推进合作项目的开展和完善。健全测绘档案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完善测绘成果入库机制。加强国内外地理信息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三、切实提高测绘依法行政水平

8.落实测绘管理职责。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把工作重点放在进一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激发产业活力上来。按照“模式基本统一、上下基本一致、力量不能削弱、职能必须强化”的思路,结合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测绘发展的实际,积极促进地方测绘行政管理机构建设,强化市(州)、县(市)测绘管理机构管理职能。

9.加强测绘法制建设。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地图管理条例》立法有关工作,争取2011年出台。继续完善《测绘质量管理条例》送审稿。组织开展《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管理规定》、《地图审核管理规定》修订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地方基础测绘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做好测绘法律法规后评估的准备工作。

10.维护测绘市场秩序。做好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检查验收及先进表彰工作,并向国务院上报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加强互联网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和防范工作,完善监管机制。做好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工作,总结五年来的成绩、经验并表彰先进。开展中小学地理类教材地理分区科学界定研究。开展以教辅地图为主的地图市场检查,力争世博会期间不出现“问题地图”。

11.加强测绘行政执法。加强测绘行政执法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完善测绘行政执法制度。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对测绘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测绘成果监管,组织开展全国测绘成果保密检查。加强面向全社会的测绘质量监督、测绘计量、测绘仪器检定能力建设,组织开展全国重大测绘工程成果质量监督抽查。

12.提高统一监管水平。进一步研究新形势下测绘资质管理的范围和方式,完成测绘资质复审换证工作。研究建立测绘市场动态监管制度,推进测绘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测绘资质巡查制度。搭建测绘行业交流服务平台,凝聚行业共识,促进行业发展。组织开展全国十大高山高程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工作。

(1) (2) (3)

『相关阅读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思路和要点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

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县地方税务局2012年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及2011年工作思路

水管所年终工作总结

教育部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篇5

关键词:土地测绘;质量;建议

一、土地测绘的涵义

测绘是采集、量测、处理、分析、解释、描述、利用和评价与地理和空间分布有关数据的一门科学、工艺、技术和经济实体,具有基础性、前期性和公益性和特点。土地测绘是指使用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核心,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子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

二、土地测绘工作重要意义

地籍测量是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城市建设管理和实现科学决策的基础性工作。一是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大量准确、完整的土地资源基础信息资料,逐步全面实现地籍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推动土地资源和资产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二是为土地登记公开查询和地籍资料资产化打下基础,逐步实现地籍事业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增强地籍发展的后劲;三是有利于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适应现代地籍管理的形势发展需要,逐步实现规范化、动态化、科学化的地籍管理;四是利用调查成果,可以为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土地资产经营、城市建设、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有效控制土地测绘中的质量的途径

1、作业过程的质量控制

作业过程即具体实施测绘的过程,包括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图形的处理。作业过程的实施直接影响土地测绘成果的质量,是进行土地测绘质量控制的关键。测绘数据是通过测绘生产得出的重要资料,是国土资源管理及城市规划等的基础信息。外业数据采集应使用经检定合格的、能达到相应精度的仪器和工具进行。数据处理时要统筹兼顾,在图形处理完成后、内业计算前,应对数据处理进行全面检查。测绘单位要采用先进技术手段,通过实现对土地调查成果的数学基础、空间信息、属性信息的正确性和精度进行全面的检查,从宏观上把握数据的质量情况,并认真分析每一种错误类型,保证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2、检查过程的质量控制

在土地测绘结果检查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自查。自查是保证测绘成果质量的重要环节,测绘人员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应该经常检查自己的作业方法,对完成的任务要及时地进行自我检查,一旦发现遗漏或错误,必须立即改正。其次,要对测绘结果进行一级检查和二级检查。一级检查是在测绘人员自查、互查的基础上,由作业组的专职检查人员,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定,对测绘成果的全部内容进行细致、全面地检查。二级检查是在一级检查合格后,由测绘单位的质量检查机构的专职检查人员所进行的最终检查。二级检查应重点检查测绘成果产生的依据和过程,对图形、数据、文字资料等进行抽查。

四、加强土地测绘质量控制的建议

1、提高对土地测绘质量的认识

土地测绘质量涉及国家、民族尊严以及个人利益,关系到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影响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对测绘质量监督管理是法律、法规赋予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行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切入点。

提高测绘质量,是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保证,更是测绘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再先进的仪器、再完善的质量标准与操作规程,作业者若不重视质量,有法不依,其产品质量肯定得不到保证。我们要从组织准备、设备维护以及作业过程等全过程实施流水线质量监控,把土地测绘的质量问题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

2、优化设备

测绘设备是测绘工作的基本工具,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测绘结果的精度。无论测绘人员的技术有多高,态度有多认真,测绘仪器不准都是无用功。所以在测绘工作中,一定要选择质量优异的测绘仪器,在仪器闲置时要加强对仪器的日常养护,定期的进行护理工作。在使用仪器的过程中,要小心放置,严禁强烈的震动和冲击,从而导致仪器的精度失效。仪器的存放要有专业的库房,对于环境要有严格的标准,在温湿度和防尘防震方面都要有严格的要求,并且有专业人员进行保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测绘工作中,要勇于使用先进的仪器,不断的创新。

3、合理利用人才

测绘人员是测绘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其个人的专业素养如何直接影响到测绘工作的质量。所以测绘部门要加强对测绘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升测绘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灌输认真工作的态度,在测绘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职责分明,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位,加强监督管理。

4、构建信息共事平台

测绘单位要构建有效的测绘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这对提高土地测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测绘单位建立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机制,将现代化办公与计算机通信技术、测绘业务流程与工作流技术测绘行业管理与MIS系统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统一的信息交流、知识共享与协作办公的平台,为测绘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日常工作提供实时的信息资源。

5、注意土地测绘质量原则的控制

为了保证土地测绘的质量,在进行土地测绘质量控制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预防性原则;包括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两个环节,要求加强对测绘工序、工作、设备仪器的检查,确保测绘作业质量。(2)质量第一的原则;它要求测绘作业人员将测绘要求作为测绘作业的指导思想,重视客户对测绘作业的建议和意见,严格按照客户要求的精度进行测量。(3)数据真实性的原则;土地测绘的直接成果就是测绘数据,实际测绘作业时应当始终坚持“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原则,用真实的数据评价测绘质量,这些都需要测绘人员保证测绘数据的真实性。测绘作业时要注意对测量数据的核查,前后数据比较判定数据是否真实。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土地测绘工作是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于土地进行规划管理的重要工作,在土地测绘工作中,测绘结果的准确度对于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系到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在土地测绘工作中,要考虑到影响测绘质量的环节与因素,从源头上做好土地测绘工作,提高土地测绘质量。在土地测绘过程中,为了保证土地测绘的质量,要从人员、设备和技术各个方面加强管理,提高工作质量,保证测绘结果的准确性,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林红琳.浅谈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商情,2011(45).

[2]杨存建,徐育建,冯亮.基于遥感和GIS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4).

[3]梁梅.浅析地籍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7):165.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篇6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运用测绘也都采用了信息化测绘。测绘部门在面临体制改革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本文在此对一些问题做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信息化测绘;信息社会;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P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0-0063-02

0 引言

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迎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就是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不断地开发信息资源,通过对信息的沟通交流,以期达到共享信息的效果,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对信息技术的改革和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多种信息里面,地理方面的信息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介绍地理位置分布情况的信息。我国的测绘部门是地理信息的生产和管理的重要机构,现代信息化测绘正逐步代替了传统的测绘模式。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的沟通已经不用受到语言、地点和时间的制约。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基本测绘提供了新的机会,导致了它服务的多样化、保密问题也比较复杂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

1 测绘信息化的特点

信息技术的飞跃,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进步,它促进了我国科学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对信息社会最具影响的是信息基本设施的市场化和开放化,比起工业时代利用资源的效率更高,还更具有创造性。

1.1 公开化特点

不管在实际中还是在法律制度中,对所有的限制信息基础设施利用都把它废除了,随时提供了方便、价格低廉的信息。因此,它具有公开性特点。

1.2 市场化特点

信息化让信息市场形成了竞争的局面,并对此产生的社会经济利益给予保护,还对隐私权、知识产权以及国家安全提供了保护措施。

信息化社会在实行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优点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和信任,让每个人的责任感增强,还更具有凝聚力。

1.3 网络化特点

在进行地理信息交换、传输以及对其服务等过程都依靠网络来完成,可以通过互联网对各地地理信息随时随地查询,使用起来简单方便。

2 测绘信息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数字资源

测绘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可人的成绩,但却赶不上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速度。社会的发展要求信息测绘的公共设施要与之相匹配,而且测绘产品要多样化,在精确度、分辨率和覆盖率都要达到与需求相适应。当今国外的测绘信息化发展非常迅猛,这更突出了我国补旧账和创新技术之间的矛盾,也说明了我国的数字资源是很短缺的。

2.2 技术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还没有形成数字平台构建的标准体系。在信息化过程中对地理信息的采集面非常广,要做到信息的规范和共享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技术当后盾。另一方面,基础地理信息无法适应社会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变化,技术体系还没有从传统的体系中转变过来,无法满足各种信息需求。

2.3 管理体制问题

这几十年来,测绘管理体制虽然做了很大的调整,但在我国的有些地方还没有完全摆脱以前和模拟测绘技术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测绘本专业部门和非本专业部门无法形成共识,也不能和市场形成一条链,就不能满足信息化社会的需求。

3 适应信息化测绘发展的重点工作

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要,我国的测绘局在这几十年来想方设法采取了许多的措施来推进信息化测绘工程。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目标地对信息化测绘的进程加以引导,对在原来的模式基础上加以完善还是另谋对策,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模式,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3.1 转变政府职能

在2006年,总理提出了测绘和地理信息产业在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测绘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归结原因,这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信息化进程对地理信息的需要。因此,在推进信息化测绘的过程中,要对它进行统筹和规划,对我国的测绘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进行统一协调。政府测绘职能管理部门应该向前跨越,改变原来计划经济下的模式,根据广大群众的需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以群众利益和市场发展方向为重,不图一时之利,认真衡量政府行为和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

3.2 测绘成果保密工作必须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信息工作者首先要对地理信息的安全保密划定采集和公布的界限,然后由保密主要管理部门监督执行。要做好保密工作还要和现有的技术水平结合起来,对于市场上的信息和商业公司已经公布的信息产品内容要随时了解并掌握。

3.3 政府应该把基础性公益工作做为重点来抓

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工作依然是建设基础设施体系,这是一项细微而又艰辛的工作,它需要有新的方法来进行例如标准化的工作、地理数据信息化以及对项目的牵引。1)标准化的工作不仅采用了行政管理,而且对技术方向做了安排,这是我国公益事业建设基础设施体系的最关键的任务。信息管理部门要制定好标准工作,对标准工作监管力度要加强,让地理信息具有权威性,让其真正有效执行。标准制定工作者不仅要对前沿技术全面掌握,还要有实际的生产经验;2)数字过量而知识欠缺是信息化测绘发展的矛盾,运用以前的模式对这个矛盾不能彻底解决。在坚持国家公益测绘事业的基本任务、基本原则和它现阶段的目标不改变情况下,对共建共享信息要形成中央和地方、测绘和别的行业的协调统一,各个行业要各自履行政府职责;3)实现信息化测绘的有力手段要依靠大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向目标靠拢,要过渡到信息化。对于测绘大工程项目更要对信息化的进程加以关注,通过对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信息化测绘体系。

参考文献

[1]宁津生,王正涛.测绘学科发展综述[J].测绘科学,2006(1).

[2]党亚民,陈俊勇.GGOS和大地测量技术进展[J].测绘科学,2006(1).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篇7

关键词:工程测量;测绘技术;探讨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survey technology. I combined the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recent years, summarizing the experience on Engineer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Keywords: engineering survey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study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为一门研究各种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性学科,工程测量学为工程建设提供精确的测量数据和大比例尺地图,保障工程选址合理,按设计施工和进行有效管理,在工程运营阶段对工程进行形变观测和沉降监测以保证工程运行正常。工程测量是指在工程建设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如设计测绘、地籍测绘、施工测量和竣工测绘等,测量各类工程在设计、施工、竣工和运营管理等阶段所需的数据。为保证工程建设的每个阶段的顺利进行,首先就要依靠测量工作各项成果。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有:一是依据规定的符号和比例尺,把工程建设区域内的地貌和各种物体的几何形状及其空间位置绘成地形图,并把工程建设所需的数据用数字表示出来,为规划设计提供图纸和资料;二是将拟建建筑物的位置和大小按设计图纸的要求在现场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按施工要求开展各类测量工作:进行竣工测量,为工程验收日后扩建和维护管理提供资料;三是对于一些重要建筑物,在施工和运营期间进行变形观测,以了解建筑物的变形规律,确保安全施工和运营,并为建筑结构和地基基础科学研究提供资料。

1、我国工程测量测绘技术现状探讨

我国工程测量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测绘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学科之一。在计算机、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工程测量测绘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电子技术、空间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工程测量测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支持。同时测量测绘本身的进度也为工程测量测绘提供了新的方法。目前,工程测量测绘技术主要应用电子经纬仪与全站仪进行测量测绘工作。以电子测绘仪与全站仪的交互应用实现了数据的测得、处理与图形编辑等工作。随着工程测量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 GPS 测量技术、影像提取技术等在我国的工程测量测绘中得到了应用与推广。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测量效率与测量质量、降低了测量工作的劳动强度,同时也为解决野外测量难点、解决测量通视等问题奠定了基础。

2、工程测量与测绘新技术探讨

2.1 工程测量与测绘新技术应用的探讨。

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工程测量测绘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GPS测量技术、数字化测量应用以及摄影测量技术得到了推广与应用。在不断的实践与研究中,这些技术都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成为了现代工程测量与测绘的主要方式。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的应用实现了工程测量测绘技术工具与方式的先进性,实现了工程测量向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的基础环境。同时,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使得测量工作量得到了降低、并以设备仪器自动计算等功能避免了人工计算造成的误差。以工程测量地面测量仪器的不断发展有效地提高了测量测绘精准度、提高了测量测绘工作质量。GPS 测量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技术能够实现全天候、连续、高精度的三位坐标以及相关技术参数。GPS 测量技术是利用了GPS技术中的静态接受卫星信息以及动态三维坐标点位方向两大功能。将这两大功能以及相关技术应用于工程测量工作能够实时、有效、准确的进行工程测量。同时该技术还能够改善传统测量测绘工作中通视难题,为公路、铁路工程的测量工作提供了便捷的技术。影像提取测量测绘技术是在数字摄影基础上,利用被测而为影像提取三位信息的基础。这一技术目前在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中有着一定的应用。将被测区域按照多个像控点进行影像拍摄后,利用计算机影像提取技术将工程计算住工程所需测量信息,实现快速、便捷的测量测绘。受公路工程、铁路工程建设中通视效果不佳、地形复杂等因素影响,这一技术能够有效的减少上诉因素对测量精准度的影响,通视还能够大大降低测量工程的难度与工作量。

上述技术方式的应用是目前我国工程测量与测绘中较为常用的技术方式,其通过计算技术、影像学技术、空间技术等技术方式在测量测绘中的应用提高了测量测绘工作效率、提高了测量测绘工作质量,为我国工程建设提供了基础的指引,为保障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奠定了基础。

2.2 工程测量测绘技术发展前景展望。

在现代工程测量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可以从工程测量测绘技术的应用以及技术发展看出其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数字化采集与处理、测量工作标准化、测量工作自动化将成为新世纪工程测量测绘技术展的主要方向。受人工测量测绘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工程测量测绘数据等极易造成偏差。测量测绘数据的偏差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施工质量、严重时还将导致工程的重建。为了有效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提高工程测量测绘以及建设施工质量,工程测量测绘技术以自动化、数字化采集与处理的方式提高了测量测绘的精准度。而且,数字化测量测绘技术还能够加大的提高测量测绘工作效率、为保障现代工程建设施工工期、提高工程建设投资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

在近年来的工程测量测绘研究中发现,工程测量工作的标准化已经成为影响工程测量工作质量的关键。虽然近年来工程测量测绘专业化企业的出现与发展为提高工程测量测绘质量、加快测量测绘工作标准化奠定了基础,但是受我国整体环境影响,测量测绘工程的标准化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求。针对我国测量测绘标准化的工作需求,我国出台了相应的标准化工作文件,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各个领域的测量测绘标准化文件进行了不断的完善。这为我国测量测绘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这样的情况,我国工程测量测绘企业应加强对相关领域标准化文件的解读与研究,将标准化文件的要求、重点等结合到企业的实际测量测绘工作中。通过测量测绘标准的实际应用以及不断完善促进我国测量测绘工作的标准化建设,促进我国工程测量与测绘的发展。而且,测量测绘标准化的建设与发展还能够促进测量测绘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实现新技术的发展,促进我国工程测量测绘行业的整体发展。

3、当前阶段工程测绘技术在具体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一)工程测绘中数字技术的应用

在工程测绘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对已有的测绘方法的应用显得非常单调,由于当时掌握的科技情况有限,对于地理测绘必须依靠工程勘测和实际取样来进行,并且这种方法对于施工地域的整体性勘测不完整,在很大程度方面可能造成测绘误差,对于测绘质量和测绘效率都很难得到保障。在测绘技术发展的现阶段,通过对网络信息化的普及和应用,在已有的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对GPS、Google

Eerth、bing Map等地理信息网络的应用,通过对设备测绘技术的革新,研发出数字化测绘软件,使现阶段工程地理测绘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通过对网络集成数字技术在工程测绘方面的应用,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对测绘目标区域进行地理信息模拟,通过网络资源共享、软件计算和数据库信息备份等测绘步骤,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在测绘前期对于施工区域的数据和信息采集可以通过GPS的主体采集来进行,以此可以大幅提升信息采集的准确率和完全覆盖率。在现行地理数字信息网络的服务体系下,能够通过卫星定位技术对收集的测绘信息进行全面反馈。基于现代工程测绘网络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在地理信息测绘网络系统的构建和研发上也在不断深化,尤其是在地理信息资源网络共享的环境下,加强了与地理信息监管部门,高校研发部门的合作,开发出我国目前已经成功采用的地理信息测绘基站,并且拥有相关配套软件的辅助应用,提高了对于测绘信息管理的准确性。另外,地理信息网络集成化的应用也对工程测绘过程中使用的数据分析进行加工取样,作为研发新型工程测绘软件的实验样本。在具体的数字化网络测绘信息推广之前,测绘结果都是通过手工绘制工程图纸来进行表现的,如果施工区域面积较大,地下工程结构就需要多份图纸进行综合表述,但目前建立在地理信息网络化系统中的测绘技术,能够更加直观的从一张电子图纸上看到整个施工区域的多层地质结构分析,省去了图纸的重合分析和复杂的保存工作。

(二)地图数字信息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现代工程测绘技术建立在地图数字信息系统上,地理测绘信息是建立在原有的测绘数据上进行模拟处理的,数据库资源的建立和共享极大地提升了工程测绘信息的实效性,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减少了工程项目的测绘开支。全球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测绘的信息收集阶段,对测绘区域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情况能够实时做出信息反馈,确保信息采集的真实性。全球定位系统对于工程信息的测绘是采用时间性精确排列的,在时间精度下便于对数据的查找,根据对中心区域的数据布点控制,可以高效绘制出施工区域内的坐标图,借助坐标数据分析软件对施工区域内的地质状况进行实际比例分析。工程信息遥感技术具有高效性与实效性的完美结合,其测绘方法更为经济实用,遥感信息测绘能够实现大范围空间的同步信息观测,目前已经成为工程地理测绘技术的重要手段。遥感技术能够根据摄影采集到的地理信息进行任意比例的缩放,这些固定比例尺寸的

模拟绘图可以通过3S地理信息集成技术进行关联位置的确定,从众多遥感信息中提取需要的数据本分进行应用。

4、关于工程测量与测绘技术发展过程中相关问题的探讨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篇8

关键词:土地测绘技术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文献标识码: A

1、土地测绘的概述

土地测绘是指使用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核心,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子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其主要工作内容是进行地籍测量控制点、界址点的实地选点、埋石以及运用操作经纬仪等仪器对土地及其附属物的量距、水平角、垂直角、水准测量进行观测。

2、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因素

2.1主观人为控制因素。土地测绘工作从开始测绘报告的编写、测绘数据处理、测绘方案制定一直到实地的测量等,都离不开测绘人员的工作,测量人员素质与测量结果和质量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对测绘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鉴定评估,保证测绘工作按时按量完成。

2.2主观方法手段因素。土地测绘的方法有很多,每个测绘项目都有其固有的特性,其施测方案是否合理,将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对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和勘探,最终确定合理的测绘技术。同时,大力推进采用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保证测绘产品质量稳定提高。

2.3客观仪器设备因素。在测绘外业工作中,测绘仪器设备是完成测绘的必要硬件。仪器设备的精度、使用性能,操作方式是否方便快捷等,这些都是影响测绘质量的重要因素。

2.4客观环境条件因素。在测绘工作中,测绘生产环境条件将会对测绘产品产生特定的影响。在外界环境因素出现变化时,哪怕是细微的变化都将对整个测绘工作产生很重要的影响。为此,在测绘作业时应当尽可能的完善环境管理工作,借助先进的测绘技术改善测绘工作条件,配合相关措施来规避环境因素可能对测绘质量带来的影响。

3、土地测绘质量控制的原则

3.1预先准备原则。在测绘工作进行前和实施中,要对测绘工序、工作、设备仪器的检查,确保测绘作业质量,对工作的流程,顺序,方法等严格控制检查,一切为质量服务。

3.2质量最优化原则。测绘工作中需贯彻尽最大条件“保证质量”最优化的原则,应该把客户的具体要求和特殊需要当成测绘的总方向总指导。每项工作都需要根据工程的质量标准按照施工质量要求来操作,应该坚持用户满意的“诚信”制度为宗旨。

3.3数据真实性原则。测绘工作最终的成果主要是测绘数据,同样数据的获取是测绘工作的主要目标,所得的数据真实性直接影响着整个测绘工作的质量好坏以及测绘工作的存在性和必要性,所以,实际测绘作业时应当始终坚持“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原则,保证测绘数据的真实性。

3.4专业技术人员原则。测绘人员的素质和测绘专业技术的好坏是保证测绘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在治疗控制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将人才运用当成为质量控制的动力,充分发挥每个人才在测绘过程中的作用,全面贯彻“人才决质量”的理念,保证测绘工作顺利开展。

4、保证测绘质量的有效策略

4.1测绘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与改善。为了更好的保证测绘成果的质量,在测绘单位的用人原则上要因材适用,根据人才专业能力和技术强项,发挥人员的最大效能,提高团队整体质量。同时,土地测绘单位应注重对测绘人员的日常培训,使其能在岗位中发挥最大的工作效能。

4.2测绘方法的提升和控制。在进行土地测绘作业前,应当认真分析测绘项目的特点,科学、合理的确定测绘方案,使整个工作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从而降低工程的成本。同时,根据测绘项目的不同,要制定不同的测绘方案,在方法和方案上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争取在改进测绘工作质量方面做出贡献。

4.3测绘仪器的优化和控制。首先根据测绘工作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合本次测绘的仪器设备,确保仪器设备的质量,从有质量保证的固定厂家引进设备,测绘作业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要注重日常检查维护。此外,应当关注测量仪器的更新,尽可能的选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并优化当前自身的测绘方式。

4.4测绘环境的优化和改善。在测绘过程中必须要对被测场地的环境给予重视,依据周围环境变化进行数值对比和分析,适当调整测量方法,规避周围环境对测量工作的影响。

4.5测绘检查开展的综合性。测绘现场综合检查是土地测绘工作不可少的工作,其包括了遥感技术、“3S”技术和现场综合调查等。测量工作检查应该贯穿在整个工作的始末,关键在与过程跟踪检查。能否做好作业过程跟踪检查控制,直接关系到更新调查成果质量的好坏,其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错误,并将其消灭在初级阶段。

5、对土地测绘质量控制的建议

5.1提高对土地测绘质量的认识。土地测绘质量关系到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影响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高测绘质量,是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基础保证,更是测绘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再完善的质量标准与操作规程、再先进的仪器,若测绘者不重视质量,有法不依,其工作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5.2合理对测绘人才的利用。测绘工作人员是测绘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其个人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如何直接影响测绘工作的质量。所以加强对测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升理论知识水平和测绘技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灌输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职责分明,加强监督管理。

5.3优化土地测绘的设备。测绘设备是测绘工作的基本工具,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测绘结果的精准度。无论测绘人员的态度有多认真,技术有多高,测绘仪器不准都会前功尽弃。所以在测绘工作中,一定要选择质量优异的测绘仪器,定期对仪器进行护理。

5.4构建测绘信息的平台。要构建有效的测绘地理信息平台,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测绘工作实施单位建立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机制,将现代化办公与计算机通信技术、测绘业务流程与工作流程技术测绘行业管理与MIS 系统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统一的知识共享与协作办公等信息交流的平台,为测绘工作提供实时精准的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 王旭军;综述GPS测量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1(10)

[2]王欣;试论提高土地测绘质量的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2(4).

上一篇:医院药学部工作要点范文 下一篇:药检所工作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