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创新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11-05 09:53:22

机制创新工作要点

机制创新工作要点篇1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扣“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幸福美好新家园”工作主题,以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为中心,以机构改革、职能调整为契机,以深化“三思三创”和“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以创新谋发展,凝心聚力推进“创新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目的是通过开展“创新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创新理念、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各科室(大队)的创新工作、重点工作、特色工作进一步推进,全局的创新力、服务力、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努力为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创新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2-3月份)。一是研究制定方案。及时召开支委会,对创建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围绕区直机关党工委的统一部署和目标要求,立足工作实际,制定创建创新型党组织工作方案,明确创建工作目标,提出具体的工作措施。二是及时动员部署。召开支部大会,将创建工作有关精神传达到每个党员干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二)创建实施(4-10月份)。按照创建创新型党组织工作方案的要求,以各科室为单位,按照科室职责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确保创建目标的实现。

(三)总结评估(11月上旬)。局支部将对创建活动开展情况、主要做法特点、取得的经验和成效、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等进行认真总结,形成总结报告,上报给区直机关党工委。

三、主要内容

(一)推进理念创新。要正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站在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创新发展、率先发展的新高度、新角度,注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客观性、针对性、创造性和有效性,不断强化干部职工创新思维、创新观念、创新意识,大力营造开拓进取、勇于探索、改革突破、提质提效的工作氛围,使创新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成为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助推器和动力源。

(二)推进队伍建设创新。着力在学习培训上下功夫。牢牢抓住实践载体,创新学习方式方法,采用参观走访、座谈讨论、警示教育、主题发言、策划活动、干部讲坛、微型党课等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学习方式,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积极创造条件让职工参加系统组织的各种业务知识学习培训,借鉴好的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工作思路,促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推进服务创新。围绕提升党员干部中心工作服务力,深化推进“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活动,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深入各街道(乡镇)、村(社区)调研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着力解决街道、村(社区)、学校食品安全创建及药品安全街道创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深入推进“一线服务”活动,继续开展结对社区(村)共建活动,走访结对共建村(社区)大碶徐洋村和亚浦新浦社区,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开展以“送政策助企业抓机遇、送技术助企业强能力、送信息助企业解困惑”为主要内容的“三送三助”活动,充分利用网站、短信平台等现代化信息渠道,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信息互通、假劣药械预警、举报投诉受理等服务内容,搭建政企联系的便民通道,促进我区医药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窗口服务,为企业提供预约和上门审批服务,提高行政审批的效率。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常态化,开展新一轮党员干部创先争优服务承诺活动,努力实现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的活动目标。

(四)推进工作创新。要着眼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创新发展、和谐发展需要,按照“科学发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以提升创新力为目标,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借助各种社会力量,强化协作,重点解决“食品市场秩序整顿”、“农村聚餐点改造”、“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药品广告监管”等热点难点问题,全力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机制建设”、“食品检测中心建设”、“食品药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建设”、“食品药品信息化监管系统建设”等“四大创新工作”,不断增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科学发展的创新力。组建食品药品安全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研究分析区域内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筹建医药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网络平台,规范信息制度,对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食品药品安全热点问题,主动出击,及时信息,引导社会舆论,消除恐慌心理,促进社会稳定。

(五)推进机制创新。要根据党建工作的新形势、反腐倡廉的新要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新特点,以修订为主要手段,以创新为有效方法,进一步梳理和总结近年来局党组和支部加强队伍建设、打造药监文化、深化文明创建、推进工作创新、实施帮扶服务等取得的理论、制度和工作成果,进一步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工作留痕监督机制、阳光办案机制、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惩防并举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创先争优的激励机制等“六大工作机制”和党建工作、内部管理、行政许可、行政执法、举报投诉、检验检测等“六大工作制度”,不断形成上下对接、配套完善、适用有效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推动全局创新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做深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创新这篇大文章。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建创新型党组织是加强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局领导要从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的高度,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局各党员同志要以科室为单位,进一步细化工作内容,切实履行职责。

(二)抓好督促检查。开展创新型党组织创建要与创先争优活动有效结合起来;与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升监管水平结合起来;与创新机制、完善食品药品长效监管机制结合起来。同时,局支部将组织人员定期对创建重点工作进行督查,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三)搞好宣传动员。局支部要做好开展创新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的动员部署;及时报道创建活动的进展情况,大力宣传创建过程中的工作成效。

机制创新工作要点篇2

、创新工作理念,激发组织活力

创新是我们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也是推动组织工作与时俱进的强大动力。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以理念创新推动思路创新,不断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

要强化革新理念。从事组织工作的同志,要更加崇尚思维、更加尊重思想、更加倡导思考,一个善于思考的团队,才是富有创造活力的团队,一个富有思想的团队,才是最有希望的团队。应该坚决破除落后思想和陈旧观念,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树立符合时展要求的新思想、新观念。

要强化全局理念。组织工作担负着为各条战线、各个领域配置组织资源,为党的政治路线提供组织保证的重大使命。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党的中心任务和党的建设总目标,找准组织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在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中确定创新的方向,在总结和借鉴经验中拓宽创新的思路,从重点工作和特色工作中发掘创新的亮点,从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中找准创新的着力点,通过选准干部、配好班子、建强组织、用活人才,实现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

要强化服务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组织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强化组织工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服务的意识,着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依靠人推动发展,做到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搭建服务平台,拓展服务渠道,延伸服务触角,提高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员、干部和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强化开放理念。要进一步打破组织工作的封闭性和神秘感,破除“就组织抓组织”的思维定势,建立开放的组织工作体系。坚持以扩大民主为突破口,以推进党务公开、实现组织工作民主、公开、透明为着力点,在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中开启思路,触类旁通,促进封闭陈旧观念的根本转变。

二、创新工作机制,增强创新实效

组织工作的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实现改革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科学、规范、有序的长效机制。要着眼于机制创新,认真总结好的经验做法,探索内在规律,及时把创新成果提升为制度规范,重点建立和完善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充满活力的组织工作新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干部选育机制。不断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优选等制度,扩大干部公开选拔范围,把群众的有序参与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提高选拔任用干部的公信度。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进一步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干部教育培训网络体系。健全干部教育培训考核、评估、激励、约束等制度,促使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拓宽干部培训渠道,采取下派锻炼、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广大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

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要着眼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着眼于长远发展的需要,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重要环节,建立科学的人才规划,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健全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建立高效运转的调研机制、形式灵活的培训机制、渠道畅通的引进机制,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立足实际,采取调动、兼职、聘请、讲学、科研、咨询、投资兴办企业等多种形式,大胆开发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在全社会尽快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机制。要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进一步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各项制度。以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建立健全抓基层党的建设工作责任制,努力形成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各类基层组织的功能定位和目标任务,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工作方式和活动载体,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要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党员执行政策、加快发展、服务群众、化解矛盾、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在新的领域发挥 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新途径。要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加强和改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提高党组织的组建率,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推进“两新”组织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

三、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平

坚持统筹协调,整合工作力量。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注重整合组

织系统内外资源,搞好横向互动,理顺组织部门内部机构间的工作关系,形成科学分工、相互配合、合理制约、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组织、干部、人才工作,使之协调运转;注重上下联动,形成推动工作的整体合力;加强内外协作,注重加强组织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用足“内力”,借助“外力”,内外结合,依托相关部门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进组织工作。

坚持扩大民主,推进工作公开。民主公开是组织工作开放的重要特征。要注重运用公开的手段推动组织工作,不论是干部选拔、班子配备、人才培养,还是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除涉及保密事项外都应当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做到政策公开、标准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坚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要突出重点,善于从解决事关全局性、根本性、紧要性问题入手,集中精力抓好组织工作的大事、要事和难事,以重点工作带动全局工作;要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注重总结经验,善于发现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推动组织工作整体上水平。

坚持建章立制,巩固成果。要坚持用制度化的方法和功能来解决组织工作中的现实问题,靠制度管人理事,用制度规范组织工作。坚持把制度建设融入到每一件工作、每一项措施、每一个环节,及时把创新成果总结上升为制度规范,形成长效机制。

机制创新工作要点篇3

(一)社会管理创新的概念

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广义上的社会管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它还包括其他主体以及社会自身的管理。作为政府职能之一的社会管理,是指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法规范,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引导,培育和健全社会结构,调整各类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维护和健全社会内外部环境,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广义上的社会管理则是多元主体以多样化形式进行的上述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社会管理创新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是以社会管理存在为前提的,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社会管理创新是社会管理完善和发展的“主发动机”。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系统,要确保其始终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建构相应的系统机制予以支撑。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理念等往往是引发启动该系统的机会或者契机,通过建立、组织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系统,形成、改进或者不断发展社会管理的机制或者制度,这又为下一轮社会管理创新系统的启动准备了条件。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管理是统一系统的两个侧面。社会管理创新依赖于既有社会管理,同时又是既有社会管理充实完善的动力;决策科学化和实效化有赖于社会管理创新,而社会管理创新有助于确保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有机结合,助推社会管理决策科学化和实效化。

(二)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涵

社会管理创新包括有社会管理理念的更新、社会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以及社会管理机制制度创新。

1.社会管理理念的更新。正确的社会管理理念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先导,是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实效性和持续性的重要基础。

从新的管理思想或者观念的产生开始,直至新的社会管理方法、机制和制度得以运用转化,整个过程既是社会管理创新,亦是既有社会管理的运行和发展。

树立新的社会管理理念,应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树立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核心的理念、关注社会困难群众的理念、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的理念、实施科学有效社会政策的理念、实现从国家本位到社会本位转变的理念和与时俱进的理念,以敏锐的眼光洞察现实,以宽广的胸怀放眼世界,以高远的眼界谋划未来。

2.社会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或曰启动点,往往是社会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亦即社会管理手段创新。从社会管理的规律性来看,社会管理整体机制和制度的创新必须以充分全面而客观准确地掌握社会建设以及社会成员的具体状况为基础和前提,而社会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对相关要素的要求则相对要宽松得多。当然,从实效性的角度来看,社会管理手段创新同样须依托于信息化管理技术和机制的支撑。要避免“行政方法不能用、经济方法不好用、法律方法不会用、思想教育不顶用”的尴尬,必须依托于明确规定了各方主体的职能任务、权利义务和职责的法规范。唯有在法规范和制度支撑下,才能使社会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社会事务的管理。

在目前阶段,社会管理方式与方法创新即是完善社会管理手段,实现由单一的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转变。

3.社会管理机制制度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制度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所在,是各类创新的支撑和保障。无论是社会建设、社会管理,还是社会管理创新,都必须有法规范作支撑、制度作保障。因此,为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健康发展,确保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效性和持续性,就必须切实致力于相关法规范和制度的完善,解决好权、责、利的统一问题,用法规范和制度来规范引导和促进保障社会管理及社会管理创新,切实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管理和服务,依良法善治,形成解决问题和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

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变革是完善和发展社会管理的基石。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这是社会管理机制制度创新的指导原则——要形成并健全四种主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的新的社会管理格局;要注重对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健全完善;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力。

所有这一切,都要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有利于建立一种能够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

二、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和难题

管理内容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必须创新管理内容,厘清管理领域,强化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有效调处社会矛盾,维护各方各类群体的正当权益。

(一)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1.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方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定位。强调党和政府在社会建设中的中心位置,强调政府公共财政的更多投入,同时要健全和完善社会自治、自律和自我发展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在社会管理上的主体性及其对政府社会管理的监督制约作用。

2.建构和实施以权利为导向的社会政策体系,尊重和保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加强社会服务体制建设,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消除社会排斥,推动社会融合。

3.加强民生制度建设,确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民生社会管理发展新机制。改善和保障民生问题不仅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政府行政必须优先实现的基本职能,也是需要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既要承担起直接提供各类服务的职责,又要善于借助其所掌握的权力、权威和信息、资源,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使其参与解决民生问题。

4.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并形成维护社会长期稳定和有效处理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社会稳定机制。在等危机处理中,要善于做到“情绪疏导”和“情绪管理”,以贴近的感情疏导民情,化解危机,尽量避免机械、简单地运用“物质满足”或者“物质诱导”的方式。

5.增强全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活力,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的运行机制。要建立不同社会主体之间平等、民主的社会合作机制,倡导参与型行政理念,形成兼顾各方各类利益、维护全体人民的发展利益与环境生态利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努力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二)社会管理创新须重点解决的问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既要全面展开工作,又要抓住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重点在于解决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等问题。

1.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要公平对待,切实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从就业、居住、就医、子女教育等基本民生入手,不断创新统一有效管理新机制,结合城镇化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和服务全覆盖的人口互动管理模式,疏堵有机结合,使流动人口能够全面参与并真正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变流动为活力,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不稳定和不和谐等问题。

2.推进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创新,要建立健全对服刑在教人员、刑满释放解教人员、社会闲散人员特别是青少年以及吸毒人员等高危人群的常态化帮教管控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推动教育改造与安置帮教工作双延伸。对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要有措施、有方法、有体系,应在有利于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促进他们的发展上下功夫,尤其是应当致力于建构和完善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的机制制度,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

3.推进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的创新,要将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的治理和城乡规划、地区改造相结合,在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健全基层组织、延伸公共服务,切实处理好整治、服务、管理和发展的相互关系;要对小旅馆、娱乐、洗浴场所等实行耐心指导、重点防控、过程监管,完善长效机制,突出指导服务理念。

4.推进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创新,要提高对互联网的认识,注重研究互联网的内在规律和规则,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互联网的建设与有效管理,特别是要认真研究和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依法保证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既要把网络舆情作为听民声、察民意的重要渠道,又要高度重视和评估舆情影响,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有效地制定互联网管理建设政策,正确引导网上舆论,维护网上秩序,营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舆论环境。

5.推进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创新,要致力于对社会组织的研究,承认社会组织在国家发展与建设中尤其是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并按照社会组织发展规律施以有效监管,健全和完善相关法规范。三、检察机关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社会管理创新主要涉及到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的关系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法机关没有什么用武之地。相反,各级政法机关依法推进其本职工作,便是为社会管理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且其中有些职能本身就是直接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无论是法院依法判决、裁定,还是检察院的依法抗诉监督,对于社会管理创新机制制度的形成和不断完善,提高其制度化、法制化乃至法治化的水平,都具有重要的规范、促进和监督制约作用。而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把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作为民心工程、实事工程、保障工程来抓,有助于推动政法工作全面发展进步。

“人民检察院通过检察活动,教育公民忠于社会主义国家,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积极同违法行为作斗争”。检察机关要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主动服务第一要务,不断提高执法办案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各项检察职能,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通过执法办案来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司法公正,理顺群众情绪,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执法办案是履行一切检察职能的本源和归宿,也是检察机关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性工作。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各级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的共同任务。政法机关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担负着重要职责任务。检察机关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特别是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最终要靠一支公正廉洁的执法队伍来完成。在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要求:政法部门要“在提高执法能力、细化执法标准、强化执法管理监督、加强政法机关党的建设上取得新进步,进一步提高开放、透明、信息化条件下的执法公信力,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队伍建设的纲领,也体现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要求,还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保障。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既包括了能力和水平、标准和规范,又包括了管理和监督、目标和途径,是目标和过程的统一,又是理想和现实的结合,是政法机关最紧迫的工作任务。

因此检察机关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要切实担负起管理创新的职责,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检察管理创新,提高检察工作质量和效率,树立检察机关公信力,并通过检察职能延伸到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去,找准检察管理创新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契合点,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广东公安管理创新经验值得借鉴。他们系统提出“六项创新”的工作要求:即创新公安情报信息工作,强力推进“大情报”平台建设;创新互联网监管机制,强力推进“大网监”格局;创新打击犯罪举措,强力推进网上作战;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强力推进“一证通”制度;创新队伍管理载体,强力推进“工作执法一网考”;创新和谐警民关系途径,强力推进“服务措施一网办”。以建设“一个平台,三个系统”(公安指挥中心平台,警务综合信息系统、互联网虚拟社会管理系统、政府各部门联网的信息资源系统)和“五个一网”(视频监管一网控、办案办公一网通、情报信息一网综、服务措施一网办、工作执法一网考)为重点,在构建现代警务运作模式、实施情报导侦、加强流动人口和外国人服务管理、推行网上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检察机关管理创新的具体措施

我国检察机关职能是实施法律监督,有效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实施,但目前检察职能在制度和机制上不够完善,需要创新,适当合理地延伸检察职能,对于推动我国检察制度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过去,我们过于依赖成文法的作用,从一种理论构建一个制度,再从这个制度来形成一定的成文规则,法律实务者则根据这个规则进行各类法律实践。现在,这样的一条路径已逐渐被突破。从执法困惑、改革试点、全面推广到形成理论,推动司法改革,形成法律法规,这样一条路径更加体现了法律流动和鲜活的本性,诠释了法律的生命是经验并非是逻辑,也能有针对性地回应社会公众对正义的新要求新期待,避免法律理论走向不符合中国实情的误区。

近年来,检调对接机制、刑事和解、刑事被害人救助、涉罪外来人员取保候审新模式、成立案件管理中心等一系列检察创新举措都呈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由基层检察工作者在没有成熟的理论,没有既定的框架,没有统一模式的情形下,自下而上进行的检察工作创新,这些创新举措都很好地顺应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对司法工作的实际需求。

又如荷泽市牡丹区检察院在全国检察机关率先成立了“农民工检察维权服务中心”,以及“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家属、被害人救助中心”,探索建立救助制度。

天津北方网讯:今年3月,天津市检察机关在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中,主动探索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模式,并在调研和试点的基础上,决定全市检察机关都要在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建立检察工作室,推动法律监督工作向基层延伸。通过这个检察工作平台,加强法律监督、促进民主法治建设,有效提升检察机关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这一创新举措,得到了区县级领导和基层党委政府及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据了解,为了稳妥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今年3月,市检察院首先在河北区检察院率先开展了社区检察工作室试点工作。今年4月,在认真调研、充分论证、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市检察院下发了《关于开展“法律监督工作向基层延伸”活动实施意见》,要求区县检察院在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建立检察工作室,并明确了社区和乡镇检察工作室的职能定位、工作方式和创建要求。截至目前,全市各区县检察院已创建检察工作室60余个,有100多名检察干警在这个新的岗位上,忠诚履行着检察职能,为最基层人民群众服务。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找准切入点、运用结合点、把握着力点,抓住着重点,千方百计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这主要包括:流动人口管理、特殊人群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管理、特种行业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社区管理、社保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联合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四方力量,多措并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联合机关,推动依法行政。联合企业,防范经营风险。联合社区,共建和谐社会。联合学校,强化法制教育。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参与对特殊人群的帮教工作。积极参与对重点地区的综合治理。积极参与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管理,从而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

机制创新工作要点篇4

一、坚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使组织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推进组织工作创新,必须首先要实现理念创新。科学理论是指导理念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打牢创新的理论基础。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既是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推进组织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近年来,组织工作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就在于认真贯彻了这些重大战略思想;推进组织工作创新,也必须始终坚持用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紧密结合组织工作实际,深刻领会、全面把握这些重大战略思想的精神实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强化顺应时代要求、符合组织工作实际的科学理念。

一是要强化创新理念。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组织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把握组织工作的内在规律、组织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坚持以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特别是对一些长期困扰组织工作的难点问题,以及在工作推进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换一个角度和方法去思考、去解决,不断增强组织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二是要强化全局理念。组织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各条战线、各个领域配置组织资源,为党的政治路线提供组织保证的重大使命。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推进组织工作创新过程中,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围绕党的建设总目标,找准组织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的结合点,高度对接,深度融合,在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中确定创新的方向,在总结和借鉴经验中拓宽创新的思路,从重点工作和特色工作中发掘创新的亮点,从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中找准创新的着力点,通过选准干部、配好班子、建强组织、用活人才,实现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组织工作始终紧密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三是要强化服务理念。组织工作的核心职能是做人的工作。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组织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强化组织工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服务的意识,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依靠人推动发展作为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作为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搭建服务平台,拓展服务渠道,延伸服务触角,提高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员、干部和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四是要强化开放理念。新时期组织工作任务重、头绪多、战线长、涉及面广,任何一方面工作的推进运行,都不可能“单兵独进”、封闭运行,必须多方面密切配合、通力合作。要跳出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的传统思维模式,主动适应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以开放的思维谋划和推进组织工作;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对资源配置、放大、倍增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各种组织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组织资源的整体潜力;通过统一规划,分工协作,联合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一个开放的组织工作新格局,使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民主、科学、开放的时代精神。

五是要强化和谐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组织工作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证,关键取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的素质和本领,取决于各级党组织作用能不能充分发挥。要强化和谐理念,自觉把组织工作融入构建和谐社会中,用和谐的思维谋划组织工作,用和谐的办法创新组织工作,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切实抓好党的组织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培育、管理、配置和使用,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有效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组织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组织工作的成效最终体现到以党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上来。

二、坚持以机制创新为核心,使组织工作始终把握规律性

机制是实践的总结,是探索的结果,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长效性。要着眼于机制创新,建立和完善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系统的、完整的工作程序,不断推进组织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牵动全局,是推进组织工作创新的关键环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以贯彻落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干部任用条例》和11个法规性文件为总抓手,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一是着眼于拓宽选人视野,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着力构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机制。以扩大民主为基本价值取向,以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为着力点,探索建立和逐步完善诸如民主推荐、差额考察、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具体制度和办法,充分依靠社会和群众选准用好干部。二是着眼于提高选贤任能水平,探索和健全干部考察考核机制,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针对新时期干部工作的新情况,制定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经常性考察工作机制,改进和创新考察考核手段,准确考察评价干部的实绩,切实把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把干部资源合理配置到各个部门和岗位,努力在实现人岗相适方面有新突破。三是着眼于疏通出口,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着力构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推行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能下”的各项制度和配套措施,进一步加大改革和攻关力度,形成干部“能下”的正常退出机制。四是立足于教育防范,探索和健全干部监督管理机制。针对重要领域、重要岗位、重要工作,坚持任前、任期和离任监督并重,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监督并重,探索建立自上而下监督和自下而上监督、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职能部门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督网络,逐步完善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和协调运行机制,实现干部监督工作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二)创新和完善制度规范,推进领导班子建设。一是探索和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定的领导班子配备改革精神,重点结合地方党委换届工作,建立有效的常委分工负责运行机制。按照“授权充分、各负其责”的原则,明确常委职责分工,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健全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凡属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重要人事编制、大额度资金使用、重要干部的任免和奖惩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积极探索票决制等决策方式,不断提高常委会决策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建立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的调配机制。领导班子在一个地区和部门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优化配置领导班子,是提高领导班子整体效能的关键。要按照“结构调优、素质调高、功能调强”的目标和思路,通盘考虑,合理调配,既注意业务专长方面的全面性,又顾及年龄方面的梯次性,性格上的互补性,使各级领导班子达到职位设置合理、职务分工明确、年龄形成梯次、专业知识配套、气质性格相融,结构不断得到优化,整体功能不断增强,切实提高统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能力。三是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坚持干部培训的个性化、差别化和多样化,建立形成以需求为导向,党政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干部培训模式,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干部教育培训网络体系。注重拓宽培训渠道和方式,通过加强与高校联合办学以及下派锻炼、上挂“跟学”和出国培训等,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把握工作大局、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引领群众前进的本领。四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认真贯彻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为重点,大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日常考核和了解,并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素质的重要方面和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三)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党管人才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紧紧抓住“选、育、管、用”四个环节,提高人才素质,盘活人才存量,引进急需人才,完善管理机制,切实增强人才实力、激发队伍活力、形成工作合力。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宏观调节、市场配置促进人才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和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的合理分布,引导各类人才向重点建设项目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转移,打破各种阻碍人才流动的体制性、制度,消除地域、行业、部门、身份等界限,促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之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重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型人才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健全人才评价、选拔任用、激励保障机制。在对人才的评价上,由过去单纯重学历、资历向重业绩和创新能力转变,进一步规范专业技术人才的业绩考核、职称评定办法,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创造力,不断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益。

(四)推进组织制度创新,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要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主线,进一步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各项制度。以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切实加强党员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楷模,诚信正派、见贤思齐的楷模,克己奉公、先人后己的楷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楷模,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楷模,情趣高尚、抵制丑陋的楷模。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建立健全抓基层党的建设工作责任制,努力形成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各类基层组织的功能定位和目标任务,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工作方式和活动载体,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要适应农村改革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改进农业产业协会等新组织中的党组织设置方式,健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党员执行政策、加快发展、服务群众、化解矛盾、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要适应城市社区不断发展和党员数量增加、结构复杂等新情况,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所有社区都要建立党总支或支部,并根据需要在社区党组织内设立若干个党支部或党小组,切实把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做实,真正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提高维护社会稳定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在新的领域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新途径。要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加强和改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提高党组织的组建率,理顺组织管理体系,搞好党组织的角色定位,优化党员教育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引导监督作用、团结凝聚作用和组织协调作用,推进“两新”组织生产经营和业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五)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提高组织工作创新水平。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肩负着管干部、管党员、管人才的重要职责,是推进组织工作创新的主体。要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抓手,以让党满意、群众满意为价值取向,紧紧围绕建设和谐组织部门,坚持不懈地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为组织工作创新注入强大动力。一是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始终坚持正确的创新方向。推进组织工作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客观上要求组工干部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坚持把提升组工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注重用科学的理论武装组工干部的头脑,认真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了解工作大局,把我们的各项工作特别是一些创新的举措放在大局下去思考、去把握。深入开展向艾买尔·依明、祁爱群等优秀组工干部学习活动,使组工干部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政治上的坚定性,为推进工作创新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二是培育组工文化,增强创新动力。加强组工文化建设是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治本之策,也是推进组织工作创新的强大精神动力。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培育忠于事业、勤于奉献、追求卓越、勇创一流的价值文化,弘扬以公道正派为核心的形象文化,建设以团结和谐为重点的团队文化,塑造以让党满意、让群众满意的“双满意”为目标的品牌文化,形成体现时代精神和组工特点的组工文化体系。三是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创新水平。要把创新能力作为组工干部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作为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学习培训、调查研究、实践锻炼、交流轮岗等多种途径和形式,着力提高组工干部政治鉴别、政策运用、知人善任、组工业务、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提高组工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本领。四是加强作风建设,树立“五种形象”。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要带头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模范践行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树立和展示政治坚定、本领过硬的形象,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形象,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形象,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形象,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形象,努力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党性最强、作风最正、工作出色的部门,建设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知识分子之家”。五是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创新活力。组织工作创新是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工程。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把创新作为推进组织工作的重要切入点,明确组织工作创新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建立和完善创新激励推动机制,使创新成为组织部门的一种价值取向和目标趋向。要本着尊重规律、尊重实践、尊重创造的原则,鼓励基层探索创新,对创新成果及时总结推广,并给予表彰奖励,努力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以方法创新为动力,使组织工作始终富于创造性

组织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党的领导方式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工作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不仅是党的执政能力强弱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组织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要主动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积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提高组织工作水平。

(一)坚持统筹协调,整合工作力量。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注重整合组织系统内外资源,搞好横向互动,理顺组织部门内部机构间的工作关系,形成科学分工、相互配合、合理制约、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组织、干部、人才工作,使“三个轮子”协调运转;注重上下联动,以下促上,以上带下,上下结合,形成推动工作的整体合力;加强内外协作,注重加强组织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用足“内力”,借助“外力”,内外结合,依托相关部门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进组织工作。

(二)坚持扩大民主,推进工作公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民主公开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组织工作开放的重要特征,是市场经济对组织工作的内在要求。要注重运用公开的手段推动组织工作,不论是干部选拔、班子配备、人才培养,还是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除涉及保密事项外都应当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做到政策公开、标准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三)坚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组织工作任务重、战线长、责任大,要把领导精力倾注到重点工作上,把力量配置倾斜到重点工作上,善于从解决事关全局性、根本性、紧要性问题入手,集中精力抓好组织工作的大事、要事和难事,以重点工作带动全局工作;要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发现典型,注重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组织工作整体上水平。

(四)坚持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组织工作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强,各项改革措施特别是重大工作创新,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采取先调研后决策,先试点后铺开的方式,加强示范引导,及时总结经验,注重实际效果和社会反响,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推行范围,巩固和扩大创新成果。

(五)坚持建章立制,巩固成果。创新组织工作,不仅要解决眼前问题,更要着眼长远,坚持用制度化的方法和功能来解决组织工作中的现实问题,靠制度管人理事,用制度规范组织工作。坚持把制度建设融入到每一件工作、每一项措施、每一个环节,及时把创新成果总结上升为制度规范,形成长效机制,使其长期发挥作用。

(六)坚持创新手段,提高效率。要善于借鉴现代管理科学、行为科学、人力资源开发等学科的成果,提高组织工作的水平;要善于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科学方法,改进组织工作的方式;要善于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和电子视频、电子党务等手段,提高组织工作效率。

机制创新工作要点篇5

【关键词】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创新

一、切实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增强职工的创新意识。

随着新时代环境的巨大变化,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显然不适应,需要我们有创新意识,切实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科学预测发展趋势,适时提炼出反映新时展最新要求的思想内容,使之充满时代性和发展性,并善于选择和创造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主动适应、选择和改造工作环境。

在企业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需要政工人员把颠倒了的手段和目的再颠倒过来,把员工作为主体和目的,而不仅仅是客体和被改造的对象,把员工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而不是单纯的结果,思想政治工作由此就具有了内源性和可持续性。必须打破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新时期企业需要的是知识型、复合型、观念超前的人才,创新思想观念就要做到:首先是强化创新意识。新时期员工社会心里变得更加务实、开放、多元,我们必须强化创新意识,突破旧观念,打破旧机制,对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方法进行大胆的改进,探索新办法,开辟新途径。再者需要强化求实意识。对于一些大的企业,分公司或者项目建设点较多、人员分散,要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就要强化求实意识,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和劣势,坚持群众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和实效的观点,坚决反对搞形式、走过场。还要强化效益意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的中心工作,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去做,为企业和员工创造价值,才能赢得全体员工的支持,才能增强自身存在生命力。最后是强化人本意识。关心员工的利益和需要,引导职工正确认识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帮助他们在与企业一起成长的过程去实现自已的利益和需要。把员工的冷暖时刻放在心头,及时地为他们排愁解难,真正做到员工诚心诚意办实事,为员工个人发展创造条件,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得人心。

二、围绕企业经营目标,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是保证思想政治工作长期、稳定、规范开展的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内容和方法也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来加以巩固,因些,新时期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保证。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一些企业经济体制已经转变,但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没有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还是过去老一套,这就会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的脱节,所以,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必须紧紧跟随新时期新时代环境的变化,必须紧密结合 企业的特点,才能发挥持久功效。

1. 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机制的创新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机制,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出其战斗堡垒作用,牢牢掌握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这样才能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合力,形成政治工作人人参与、人人负责的局面,也能锻炼出一支政治强、纪律严、业务精、作风正的政工干部。二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体现针对性、层次性、阶段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企业管理的范畴,根据 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编制适合企业管理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克服因循守旧的观念,把工程建设与思想建设结合起来,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员工思想问题结合起来,一起研究部署。三是建立沟通交流机制。各项目部要建立思想汇报制度、交心谈心制度、干部调研制度,让员工有一个定期与领导干部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领导干部要注意认真倾听员工真实的想法,不回避实际,不搞空洞说教,尽时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和思想顾忌,对无法解决的困难,也要及时向员工说明原因。

2. 考核奖惩机制创新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起来难度比较大,但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考核也不是不可能。思想政治工作的考核机制要保证能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制定要尽量的具体和便于操作,最好能体现出对不同级别员工目标不同的层次性,目标的制定越有针对性,就越便于考核。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机制,将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任务与工程建设任务的规划、部署、检查和考核同步进行,实现良性互动,有机整合。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奖惩机制。通过表彰先进,批评落后,来督促各单位和员工积极进取,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实现。企业政工人员要清楚地认识到奖惩机制的优点和局限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到方式方法,保证奖惩的公平、公正、公开,不然思想政治工作的奖惩不仅达不到促进工作的目的,还会影响团结,伤害员工感情。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注重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互相结合。

3. 保障机制的创新

为保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能长期、稳定、健康的开展,使其目标保质保量完成,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保障机制必不可少。首先是监督保障体系,由党政工团各方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对各部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上级组织也要经常进行检查和自我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分析原因,及时加以整改。其次,保障思想政治要作必要的经费投入,设立思想政治工作奖励基金等,对于优秀政工人员,不仅要给予精神上的奖励,还要给予一定物质的奖励。其次,保障企业政工人员有比较畅通的职位发展空间,建立和完善企业政工人员的级别评定标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深造的机会。最后,要健全工作责任制度,保证各方权责清晰,避免多头领导,也避免遇事相互推诿。

三、 结束语

如何做好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与创新,需要切实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增强职工的创新意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机制的创新、考核奖惩机制创新和保障机制的创新。只有引起企业政工人员和企业领导的足够重视,才能更好的做好新时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1] 于滨滨.和谐社会视角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09

[2] 张耀灿等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 人民出版社, 2006

[3] 张朝丰.浅谈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J]. 经济师. 2011(05)

机制创新工作要点篇6

[关键词]新时期 创新 先进性 模范作用

中图分类号:D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319-01

在新的形势下,企业的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企业党建工作。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引领企业快速发展。党建工作作为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基础、作为企业人员激励与企业文化构建的关键对企业核心凝聚力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企业党建工作的科学开展能够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促进企业核心凝聚力的构建。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一、学习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新理念

要开创各项工作新的局面,就必须不断地寻找新的思路、新的办法,提高工作效率,企业党建工作也是这样。

创新观念。就要解放思想。解决好思想观念陈旧、落后的问题.用创新的理念来指导实践。因此,企业党建工作要根据形势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拓宽思路,转变观念.把企业党的建建设当作是实现企业各项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来认识。紧紧围绕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及和谐稳定这个中心,积极引导党务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制约企业党建工作的思想障碍。

创新观念,就要坚持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企业党建工作就是要围绕以人为本来开展,牢牢把握住“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工作原则,按照“抓班子,带队伍,保稳定,促发展”工作思路,紧紧围绕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和谐稳定这个中心,服务好基层,服务好生产,服务好群众。维护好稳定大局。机关干部也要转变观念,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建立完善的工作格局,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发挥好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政治保证。

二、融入中心,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新方法

工作方法的创新是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企业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找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等中心工作的结合点、着力点,形成融入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的良好局面。一是在工作目标上搞好结合。把中心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的重点、覆盖点和探索点,使堡垒作用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为中心工作提供保证,使党建工作的最终目的落在不断加强单位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作风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上,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增强企业党建工作活力,永葆党的先进性,有效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在工作内容上搞好结合。把党员组织生活、企业的中心工作与党员的自身工作、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尽量多一些结合实际的创造性活动,多一些围绕中心任务的可操作性内容,多一些切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在企业党建工作中,注重继续深入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先锋岗、党员金点子、星级党支部、明星党员等活动的同时,把工作中的急、难、险、重作为党员奉献和党日活动的重要时机和关键环节来抓,既可以加强对党员队伍的锤炼和考验,又能够突出党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及带头表率作用。三是在工作形式上搞好结合。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坚持党建活动的主题与中心工作结合,积极寻求党内活动与生产经营的有效结合,坚持相对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尽可能使活动小型化而效果最大化,要坚持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结合,把现代教育手段运用到党组织开展的活动中来,使各项活动生动既有趣又意义深刻,吸引职工广泛参与,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丰富内容、建设和坚持党建创新的体制机制

一是领导班子建设机制。以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企业和谐能力为重点,以高举旗帜、坚定信念、践行宗旨为根本,通过进一步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强化民主集中制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先进性标准和廉洁自律规定等,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加强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培养,建立和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跟踪对标检查考核评价机制,,并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以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形成集领导班子民主政治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廉洁勤政建设、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建设为―体的科学有效的领导班子建设体制机制。

二是基层党建工作机制。要始终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致力于提高党员的素质,形成以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党员作用在企业发展中的“三个全覆盖”为目标的体制机制;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建立党委服务支部、支部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三个服务平台”为基本内容的基层党建服务机制,使企业党的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积极作用。

三是干部队伍建设机制。要从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高度,把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队伍、技术队伍、党员队伍、职工队伍贯穿国有企业党组织活动始终。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和用人导向,完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选人用人机制。以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鉴别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组织执行能力、驾驭市场能力、廉洁自律能力、构建和谐企业能力”为基础,以建立适应时代要求、层次结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干部队伍为目标,制定并实施企业可持续发展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建设“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的体制机制,努力形成广大干部职工蓬勃向上,锐意进取,为企业的整体效益和科学发展建功立业、奋勇争先的生动局面。

四是企业建设机制。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努力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全体员工共同思想基础的企业精神文化导向机制;以营销文化、管理文化、安全文化、和谐文化、廉洁文化为―体的企业发展文化渗透机制;以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情趣、振奋精神的文化生活陶冶机制;以建设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员工队伍为目的、促进员工学习迸取、发展进步的员工权益保障机制。逐步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具有本企业特点和优势的鼓舞斗志、引领风尚,为员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企业文化体系。

总之,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外部环境

异常复杂、严峻的情况下,企业党组织作为执政党的基层组织,必须

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保持

先进性,始终成为党的坚强战斗堡垒。

参考文献

[1] 刘艳;做好企业党建创新工作来提升企业凝聚力[D];现代企业文化;2012(15).

机制创新工作要点篇7

这次全区组织工作会议,是区委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全省、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组织工作。区委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黄书记亲自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对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进一步找准组织工作的着力点和结合点,切实把*书记的讲话精神贯彻好、落实好。下面,我结合贯彻*书记讲话精神,讲三点意见。

一、回顾总结近年来全区组织工作,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组织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几年来,我区的组织工作在区委的领导和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锐意改革、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回顾过去几年我区的组织工作,主要做到了“六个坚持”。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把握组织工作的正确方向。党的组织路线历来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谋划组织工作,努力做到党委政府有部署,组织部门有行动。05年,重点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采取了加强干部从政道德教育、建立区管领导干部绩效考评机制、对干部队伍进行调整交流、克服苦乐不均现象等九条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社会反响普遍较好,彻底改观了因“亿嘉案件”造成的干部形象受损问题。**年,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圆满完成区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协会议的组织人事工作,为三会的胜利召开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全区谋发展、求发展的局面得到新的巩固。**年,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在区级领导班子和乡科级领导干部中开展了“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实施领导干部下基层蹲点调研抓落实活动、“一帮一”结对帮扶、百件实事公告和以“三走进、三破解”为主要内容的“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等系列活动,有力推动了科学发展观在我区的实践。此外,我们还大力实施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有力推动了我区新农村建设。积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充分发挥人才在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二、坚持紧扣主线、突出重点,牢牢抓住组织工作的关键。在组织工作中落实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关键是抓住主线,切实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贯穿于组织工作的全过程。近年来,我们非常注重执政能力建设,**年,在全区开展了“执政能力建设年”活动,强化理论武装,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完善以民主集中制为重点的制度建设,有力地加强了全区党政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从05年开始,在全区各级党组织中分三批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载体,如开设“党课超市”、创建“市民大课堂”、实行“党员先进性考评制”、创办“先锋服务中心”等等,并注重标本兼治,制订了长效机制100多条,健全完善了各项制度达200多项。**年,全面开展贯彻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一系列文件情况的自查和补查,出台了相关文件,有力巩固和发展了党的先进性教育成果。

三、坚持夯实基础、固本强基,有力促进了组织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坚实基础。近几年来,我们不断深化“三级联创”,扎实推进“先锋工程”建设,强核心、强素质、强管理、强服务,全面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在乡镇党委层面,开展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民主型、清廉型“五型”党委活动,出台了“五型”党委建设工作制度。进行了乡镇机关党建试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乡镇党委建设。同时,积极探索乡镇职能和执政方式转变新路子,整合乡镇一级的组织资源,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平安服务中心”和“先锋服务中心”。新前街道还根据工作实际,采用“三三制”办法重新安排工作、配置干部,沙埠镇推行了“三定工作法”,构建了一套较为科学有效的乡镇党委工作运行机制。在基层党组织层面,积极探索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构建了权责明确、决策民主、管理科学、监督有力、运作规范的村级工作运行机制——“三化十二制”,同时,在全区实施村主职干部评议评优活动,开展评选“双届好搭档、和谐村班子”活动,探索建立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实施党建薄弱村整顿转化,打造了一批能谋大局、办实事、促发展、帮民富的村级班子。开展村级组织办公场所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点建设工作,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层面,成立了社会工作委员会,积极探索开展党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下派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目前规模上企业已全部建立党组织,并形成了七大主导产业党建示范群。

四、坚持完善制度、规范操作,保障组织工作的顺利运行。邓小平同志说过:“制度更带有长期性、根本性、稳定性”。组织工作领域宽、范围广,更需要用制度来推进工作、巩固成果。近几年来,我们出台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初步形成了涉及组织工作各方面的制度体系。从整体上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出台了关于区委全委会民主推荐提名讨论决定干部的实施意见、关于干部差额考察、科级领导职务任期制和辞职制的暂行规定等相关制度,健全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强了公务员法配套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干部人事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出台了我区相关文件,坚持实行党员先进性考评制,有力地推动了保持先进性的经常性工作。积极开展党代会常任制工作,初步构建了以党代表任期制、党代会年会制和党委会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体系。其中党代表社情民意收报制度的实行,初步形成了党代表向区委反映社情民意的运行机制。深化党管人才工作机制,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良好格局,先后出台《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关于引进和培养人才的若干规定》等政策,为促进人才创业创新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投入保障。

五、坚持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全面提升组织工作的影响力。创新,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也是做好组织工作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们始终不渝地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组织工作,有许多工作在全市有了较大的知名度,**组织工作的影响力不断扩大。20**年在全区推行的“三化十二制”被评为全省组织工作创新奖,受到了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全省得以推广。积极探索农村工作指导员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党员先进性考评制、先锋服务中心、五型党委建设、党代表社情民意收报制度也先后受到上级的肯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强化理论武装,出台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积分制,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考核激励机制,创新了干部教育培训考核模式,在全市发文推广。在全市率先推行干部选任初始提名制度,积极探索扩大干部选拔提名环节的民主,反响较好。加强机关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出台了管理办法,治理了“中梗阻”,促进了干部的合理流动和作风的转变,保持了干部队伍蓬勃向上的生机和活力。在“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中,在全省首创组建“群众工作组”,并推行“一线工作法”、“五环克难法”、“挂牌销号、滚动推进”制度,受到了上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充分肯定,中组部调研组专题来我区进行调研。

六、坚持公道正派、提升形象,不断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建立一支过硬的组工干部队伍,是出色完成新时期组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近年来,我们十分注重自身建设,先后开展了“树组工干部新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激励警示教育、机关效能建设、“树和谐理念,创和谐组工”教育实践活动、“作风建设年”活动、“学习**、争创新业绩”活动等,以专项活动的开展来推进组织部门的自身建设。在自身建设过程中,注重组工干部选拔使用,通过选调、公开考试,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入组工队伍,对表现优秀的干部予以提拔重用,保持组工队伍的生机活力;注重组工干部能力培养,开设“组工论坛”,每年举办组工干部培训班,出台组工干部理论学习积分制,提升组工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注重优化工作作风,推出了《关于优化部机关服务的若干意见》、《组工干部联系基层制度》、《部机关干部“一帮一”结对帮扶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注重组工文化建设,提出了“十六字部风”,开展组工干部优良传统大讨论和征文比赛活动,同时全力推进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树立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

成绩来之不易。我们所取得的这些工作成绩,是市委组织部精心指导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组工干部辛勤工作的结果。近几年来,全区广大组工干部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兢兢业业,勤奋工作,为推动组织工作的更好发展作出了应有努力,赢得了广大党员干部的信任和群众的认可。在此,我代表区委组织部,向全区广大组工干部,向所有关心支持组织工作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围绕全局,服务发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年全区组织工作

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组织工作服务创业创新的关键之年。今年,全区组织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领全局,始终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主线,突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四大重点,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组织工作,为推进全民创业、全面创新,实现我区“两个社会”建设走在全市前列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20**年全区组织工作要点》已经印发给了大家,在这里我再强调五项重点工作,希望大家在工作中进一步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一)强化理论学习培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干部

党的**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要把深入学习**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理论武装的首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一是深化和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全市被确定为全省深化拓展主题实践活动“先行一步”的单位。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在内容上更加突出体现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更加突出体现推进创业创新的要求,更加突出体现群众满意的目的,更加突出体现注重实践的基本特色,更加突出体现活动的科学组织和高效有序,精心组织开展好这项活动。梳理分析领导干部“进万户再增感情、办千事服务‘两创’”蹲点调研活动成果,精心组织开展“创业对接、再增感情,创新推动、再破难题”专项行动。总结主题实践活动一年来的成功经验,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进一步建立健全破解难题常态化工作机制,坚持和完善“驻村联户”、“一户一策一干部”等制度,推动领导干部解放思想,服务“两创”,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二是启动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全面提升干部素质。大力实施领导干部素质工程,全面启动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认真落实20**年度全区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形式,加大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力度,加强干部教育培训考核,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效果。结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运用改革开放成果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推进思想解放,着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和开拓创新能力。

三是精心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后,在全党范围开展的又一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活动。中央已经明确,这项工作由组织部门牵头,上半年开始试点,第四季度全面推开。中央和省、市委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出具体部署后,我们要科学筹划,精心安排,周密制定实施意见并组织实施,努力使我区的学习实践活动抓出成效,创出特色,结出经验。

(二)继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

建设一支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高素质领导集体,是新时期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继续完善领导干部初始提名制度,干部选拔任用提名真正做到“五个必须”:重要干部必须由党委全委会全体成员进行推荐提出,其他干部必须根据一定范围内民主推荐结果提出,领导干部个人推荐干部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拟任干部必须原则上从后备干部中提出,所有干部必须按任用程序提出,不能临时动议。推行区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定期分析制度和双向约谈制度,深化中层干部管理制度,适当时候开展中层干部公开选拔工作,进一步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加强干部管理。进一步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扩大人民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有序参与,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高广大党员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满意度。

二是深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加强后备干部管理,分类做好后备干部的调整充实、动态管理。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开选拔等方式,大胆物色和选拔一批80年代出生的后备干部。在加强培训的同时,有计划地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加强实践锻炼,以开阔视野,积累经验,磨炼意志,提升创业创新能力。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坚持和完善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制度,努力建立健全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形成“基层一线出干部、从基层一线选干部”的用人导向。

三是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全面推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记实制度,实行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查制度。要重视干部举报电话的受理和调查,对违纪的干部要严肃查处,对敢于碰硬、敢于负责的干部也要注意保护。积极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行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制度,运用好经济责任审计成果。

(三)深化党代会常任制工作,不断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

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紧密结合实际,进一步探索发展党内民主的途径、方法,努力把**提出的有关党内民主的各项改革举措和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健全常任制各项制度,着力发挥党代表的经常性作用。深化党代会代表任期制,探索党代表选举、教育、管理工作机制,探索代表作用发挥的新途径,使代表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我区“两个社会”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创新年会会议形式,丰富年会报告的内容,规范年会组织程序,提升年会的运行效力。加强指导,进一步抓好乡镇党代会常任制工作。

二是以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为重点,不断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进一步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适当扩大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在村党组织换届中完善“两推一选”,积极推行党组织负责人直接选举,在条件具备的基层党组织,积极推行公推直选方式,逐步推行无候选人直选。

三是以保障党员民利为重点,认真落实党员主体地位。认真落实《》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切实保障党员在党内生活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各项民利,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积极探索党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在组织系统探索建立“阳光党务”,真正搭建党群互动沟通平台,不断丰富基层民主活动载体和实现形式。进一步总结和深化基层民主恳谈的创新实践,加大推行的力度,并注重在党内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形成完善的党内民主恳谈制度。健全和完善重大问题和重大事务征求意见制度,规范村级党组织民主决策的程序和步骤。

(四)积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努力培育一大批投身创业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人才资源是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性资源。我们做好人才工作,就要坚持人才强区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立足**人才资源实际,以创新型人才、新农村实用人才和非公企业人才为重点,通过完善政策措施,不断创新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创新引领、滚动培养、专项资助、跟踪管理、鼓励竞争”的思路,深入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在教育、卫生、农林水、工程技术和模具、医化、塑料等各主导产业、领域选拔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加大拔尖人才、“211人才”培养力度,实施拔尖人才联系欠发达乡镇和联系服务基地制度。开展校企对接协作系列活动,开展人才智力合作和科技项目对接,促进人才培养、引进和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扶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名医工作室等创新载体、创新平台建设。围绕“区外**”开发,大力实施人才智力回归工程。进一步健全在外**籍高层次人才信息库,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发挥京、沪、杭**籍人才联谊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拓宽引才引智引资渠道,促进产学研和项目合作,为开发各类乡缘性资源和在外**籍人才服务家乡搭建良好平台。

二是加强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着眼于推进我区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大力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制定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分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地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重点加快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村经纪人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培养,提高创业致富和带富能力。进一步指导做好农村实用人才评价确认工作,跟踪联系“十佳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技标兵,落实区农林专家和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结对联系农技标兵制度。

三是加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深入实施“聚才兴企”活动,组织开展“服务百家企业、关爱万名人才”专项行动。进一步推进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统筹协调培训力量,整合培训资源,系统规范、分层分类地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继续组织一批成长型企业家到著名高校培训进修,着力提升创业创新能力。切实抓好非公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服务发展为宗旨,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和评价体系。实施“万名蓝领培养工程”、“技能振兴行动”,努力培养引进以市首席技师、区“十佳技能人才”、乡镇街道优秀技能人才为代表的技术蓝领队伍。指导加强非公企业人才服务中心建设,健全非公企业人才管理和服务网络,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

四是加大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继续实行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建立区、乡镇街道、村企三级联动的人才工作网络。进一步探索创新组织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牵头抓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健全人才工作运行机制。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人才新领域,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志愿者服务机制。会同职能部门研究完善政策和服务措施,营造有利于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五)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组织工作创业创新的动力源泉也在基层。我们要围绕区委的战略任务,实现工作重心下移,毫不放松地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科学发展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科学发展活力。

一是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化完善“三级联创”工作机制,继续实施党委(党组)负责人就基层党建工作向区委述职制度。把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情况作为考核党组织及其负责人实绩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大对各级党组织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管理检查的力度。

二是以“先锋工程”为总载体,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继续深化“五型”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建设,不断推进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职责规范化、决策科学化和监督民主化,着力提高乡镇党委领导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本领。全面深化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健全“抓乡(镇)促村”的工作机制,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总结表彰“先锋工程”创建活动成果,全面推进新一轮“先锋工程”创建活动。制定新一轮“先锋工程”创建整体规划,对各类基层组织明确分年度的创建目标,完善创建举措,明确创建任务。要切实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农村、非公有制企业、社区、机关等各类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创建,力争在创建活动中多出经验,多出典型,多出成效。

三是指导做好村级组织换届工作,切实加强村级组织班子建设。我们要全力加强对全区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导,把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贯穿始终,努力确保“又稳又好”的换届目标实现。此外,认真做好换届选举的后续工作,分层全面开展新一届村干部上岗培训,大力宣传贯彻实施省、市村级组织工作规程和村级管理“三化十二制”,进一步理顺村两委关系,并逐步规范村民代表的教育管理,同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认真做好“进村扶任”工作,全面开展“和谐班子”创建活动。要深化“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把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同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干部的保障激励机制,逐步推广宁溪镇村主要干部保障激励机制的做法,重点落实好集体经济薄弱村主要干部误工报酬、离任村主要干部的生活补助。

四是大力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全面实施非公企业“动力源工程”,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继续推进“三服务、三创造”活动,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全面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要全面落实组建工作预警机制,继续优化规模以下企业党组织设置,不断扩大中小企业的组建面,努力实现有职工的地方就有党员,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组织的目标。切实抓好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扩大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继续探索非公企业指导员作用发挥机制,形成较为规范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努力创建省级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加强市、区级党建示范点(群)建设,发挥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作用。

五是统筹推进新社会组织、社区、机关党建工作。建立党的社会工作委员会运行机制,定期召开社会工作联席会议。加快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团体、异地商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中介组织等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步伐,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着力推进城市和农村社区党的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认真抓好“建和谐社区、创五好支部”活动,积极培育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主导作用。继续开展人民满意机关评选活动,深化完善机关党建联动机制,积极探索机关党建工作新体制。

六是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创业创新的先锋模范作用。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着力解决3年以上未发展党员以及农村一些地方优秀分子入党难问题,努力提高党员发展质量。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20**年底前实现全区所有行政村远教站点的全覆盖,并依托远教实践基地建设,打造创业富民平台,努力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的创业创新能力。建立健全党员经常性教育制度、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坚持党员先进性考评制,加强党员日常管理。加强对外出流动党员的管理,推行流动党员双重管理模式,着力构建内外结合、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健全党员联户制度,全面推行设岗定责和党员承诺制度,组织开展“创业作示范,创新当先锋”活动,实施“党员创业创新扶持计划”,充分发挥党员在创业创新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实施“党内关爱工程”,全面设立并发挥好党内帮扶资金的作用,以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为重点,广泛开展党内关怀活动,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三、注重品行,永作表率,着力锤炼一支党性最强的组工干部队伍

同志们,在2月份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同志着重强调,要“真正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模范部门,把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过硬队伍”,为我们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后,中组部决定在全国组织系统利用三年时间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活动,近段时间,省、市委组织部连续对这项活动作出部署,区里也成立了领导机构,已经启动该项活动。广大组工干部要积极行动起来,从严要求,从我做起,锐意改革,切实把“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落到实处,全面树立组工干部“最讲党性、最重品行、最作表率”的新形象。下面,我就结合开展这一活动,对全区组工干部提四点要求。

一是要锤炼党性,在提高政治素质上下功夫。全区广大组工干部要深入学习党的**精神和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和同志关于加强党性修养和品德修养等方面的有关论述,一如既往地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改革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组工干部的政治素质。特别是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切实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努力成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表率。

二是要转变作风,在树立良好形象上下功夫。风气正则事业兴,组织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队伍的作风状况。应当说,我们全体组工干部的作风和精神状态总体良好,为**组织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作出了不少努力,但从高标准严要求看,部分组工干部身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着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整体形象。所以,我们要以这次“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从早、从紧、从头抓起,抓到位,抓出成效。同时,这项活动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会通过适当方式向基层、向群众、向社会公布,接受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监督,不断增强组织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切实提高组织部门的社会公信力。

三是要创新创优,在提升组织工作水平上下功夫。创新既是党的**对党建工作的要求,也是我们做好组织工作的必然要求。每一个组工干部必须时刻有创新意识,只有不断创新,组织工作才有生命力,才能与时俱进。目前,我区组工干部创新求特色的意识还不够强,一些同志思想上存在着“怕担风险,不求出新”的问题;具有生命力的创新工作数量还不够多,组织工作创新的影响力还不够大。市委组织部把20**年作为组织工作创新年,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创业创新的战略,组织工作要主动服务于创业创新。我们只有以强烈的创新创优意识、昂扬向上的斗志和知难而上的勇气去开眼界、拓思路、想办法,才能有效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出色而圆满地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希望同志们在工作中能时时保持争先创优的意识,处处鼓足争先创优的动力,事事达到争先创优的目标。要善于把组织工作纳入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谋划,自觉围绕**发展的大局,创新思路,创设载体,敢与强者比,勇与高者攀,自我加压,奋力拼搏,争创一流工作业绩。

四是要体现价值,在建立长效机制、建设组工文化上下功夫。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是一项永恒的要求。我们开展这个学习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组工干部的自身素质,最根本的就是要建立起长效机制。在活动中,要及时把一些好做法用制度固定下来。文化是一种深层次的价值取向,具有长期、深远的影响力和传承性。我们要结合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从文化层面提炼总结近年来在自身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成为组工干部所独有的文化理念,充分发挥文化的导向、凝聚、规范、激励作用,以先进的组工文化引领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机制创新工作要点篇8

一、准确把握创先争优活动和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辩证关系

理论研讨是实践创新的先导,实践探索是理论创新的基础,以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基层党建创新,关键要深化对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防止就活动搞活动、就党建抓党建“两张皮”问题,使之充分融合,互推互促。

首先,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内容来对待。同志指出“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基层党建一项经常性工作,为基层党建工作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创先争优活动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动力之源。从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实践来看,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仅激发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创先进、争优秀的竞争意识,也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有效地解决了一些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既夯实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也提高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所以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就是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对待,正确处理好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创新基层党建整体与局部、内容与形式、体制与机制等方面的工作,重点解决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向规范化、经常化、科学化方向迈进,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其次,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有效载体来设计。载体是实现工作思路或目标的“船”和“桥”,一个好工作思路或目标,如果没有有效载体来承接,不仅会缺乏生机与活力,而且会影响工作思路或目标的实现。近年来,我市根据酒泉阶段性发展特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创造性地提出了坚持重点抓风电、难点抓移民,整体推进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两抓整推”总体思路和以建设酒泉新能源基地、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等一系列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以“弘扬铁人精神”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了“县市比发展、部门比服务”大竞赛活动,开创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区域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特别在酒泉新能源基地建设中创造了“酒泉速度”和“酒泉奇迹”。所以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就是要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能够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活动载体,正确处理好继承好传统与创造新思路、总结好经验与扩大新成果、落实好措施与解决新问题之间的关系,重点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水平。

第三,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科学方法来落实。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寸步难行。去年以来,我市坚持以科学的方法推动创先争优活动,逐步总结推广了“五步联动创先争优活动法”(分领域确定主题、分阶段明确目标、分步骤组织实施、分层次培育典型、分年度考核评比),全市各领域、各行业基层党建工作不同程度地涌现出了一系列特色做法、成功经验、鲜活事例,有的做法总结推广后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从实践来看,创先争优活动既是推动基层党建创新的重要内容、有效方法,也是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乃至整体工作水平的科学方法、重要途径。所以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就是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科学方法来落实,灵活运用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等被实践证明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科学方法,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理论,特别要抓住创先争优活动有利时机,着力落实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正确处理解决好如“一定三有”要求中的“定”和“有”的实现形式、“四议两公开”中“议什么”和“怎么议”、“三有一化”中“三有”和“一化”辩证关系,等等,重点构建以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基层党建创新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准确把握创先争优活动和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最佳结合点

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主要看效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结合紧密不紧密,关键看创先争优活动是否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是否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活力。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我市积极探索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建工作、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探索形成了以延伸“三链”促进“三化”的创先争优活动思路,实现了三者之间的互推互动、双向共赢。实践证明:以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关键要找准最佳结合点,确保创先争优活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结合点之一:延伸组织链,促进区域化覆盖,让党组织在最前沿引领发展。着眼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实现发展前沿在哪里、组织就延伸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在哪里、以区域化党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是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最佳结合点之一。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坚持以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推动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分领域将党组织延伸到新农村建设主阵地、新能源基地建设主战场、三产发展的最前沿、社区居民家门口和网络媒体的最终端,以组织下沉带动作用发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此,有效把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关键要以推动科学发展为目标,主动适应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要求,改革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打破传统的以块为主的党组织设置形式,坚持条块结合,以产业链条为依托、细化产业分工,以区域为单元,采取单独、联合、挂靠等多种方式设置基层党组织或党小组,扩大党组织在产业发展最前沿的覆盖面,提高党组织引领发展水平。

结合点之二:延伸感情链,促进精细化服务,让党员干部在第一线带动发展。着眼将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组织党员干部到基层访民情、解民忧、增感情,使问题在一线发现、难题在一线解决、能力在一线提升、作用在一线发挥、成效在一线体现是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最佳结合点之一。创先争优活动中,我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表率带头作用和普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健全落实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联企挂项、包乡联村制度和深入开展党员承诺制、服务公示制、设岗定责等活动,各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谋发展、解难题,广大党员投身一线争先锋、做表率,帮助基层理思路、定规划,筹资金、引项目,抓示范、建制度,提供政策、技术、信息等全方位服务,解决了一些基层群众反映的征地拆迁、就医上学、社会保障以及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民生问题,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了创先争优活动带来的实惠和好处。为此,有效把创先争优活动和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关键要以促进社会和谐和服务人民群众为目标,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喜欢、高兴不高兴作为标准,让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和经常性工作,使创先争优活动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过程。

结合点之三:延伸保障链,促进制度化建设,让机制保障在关键处助推发展。着眼将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抓基层、打基础,以制度化保障机制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是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最佳结合点之一。创先争优活动中,我市坚持以建立目标责任、考核评价、示范推进等机制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以“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多种方式选好配强基层领导班子,以实行党代表任期制、乡镇党代会常任制、党务公开评议等制度扩大基层党内民主,以建立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以奖代补、办公经费补助、党报党刊赠阅制度和村(社区)干部工资正常增长、养老保险、离任补助等制度以加强基层党建经费保障,形成了责任落实到基层、干部选配在基层、政策激励向基层的正确导向,让基层党员干部得到了实惠。为此,有效把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关键要以加强基层组织为目标,通过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深入开展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双述双评”活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分领域培树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引入项目化党建管理模式,推进基层党建创新发展,形成上下联动、城乡互动、分领域推进、全方位加强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

三、准确把握创先争优活动和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关键环节

酒泉作为全省区域发展战略“西翼”的重要部分,肩负着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任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就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过程中的“活引擎”作用,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经常性动力。以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关键要在“创”字上下功夫,在“争”上做文章,在“实”字上求突破,紧贴实际设计具体争创主题、行动载体和推进机制,让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都能参与进来,创有目标,争有方向,以创先争优活动强势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以基层党建工作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确保“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向党的十献礼。

第一,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关键要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机制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党建工作力量之源。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是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必须思考的重大课题。《》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基层党组织确定了不同地位,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是创新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前提和基础。针对目前基层党组织一些领域覆盖面不高的问题,今后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要牢固树立在发展一线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理念,主要推行五种模式,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引领发展的凝聚力。在农村要推行产业链条建党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发展的各个链条上,努力实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特色农产品基地、党组织在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发展链条的“双覆盖”;在非公有制企业要推行项目一线建党模式,把党组织建在工业园区、风光电装备制造企业、建设工地和劳务输转组织等新能源基地项目建设一线,做到项目建设到哪里,组织跟进到哪里,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到哪里;在第三产业要推行市场节点建党模式,把党组织建在点、线、面的产业节点上,以点带面推动三产服务业跨越发展;在街道社区要推行楼院小区建党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住宅小区、楼群院落和中介服务组织等城市的最小单元,使党在城市的工作实现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在一些特殊群体中要推行网络建党模式,把党组织建在网络媒体的最终端,在大学生村官、挂职锻炼干部、流动党员等特殊群体建立“网络党支部”,强化对这些特殊群体党员的教育管理,探索实现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

第二,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关键要建立健全党员作用发挥机制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对象。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关键要通过党员亮身份、践承诺、创佳绩,把广大党员想干事、干好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做表率,带动周围群众干事创业,在党内外形成比学赶超的深厚氛围。针对目前党员在一些领域作用发挥不到位的问题,今后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要紧紧围绕发展主题,大力实施五大行动,提高党员服务发展的带动力。在新能源基地建设一线实施当代铁人行动,通过组建“党员突击队”、“党员技术攻关小组”、“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形式激发党员活力;在现代农业发展一线实施先锋富民行动,组织开展农民党员党性定期分析评议、分类量化星级化管理、普通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不断提升党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带动力;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一线实施品牌服务行动,广泛开展微笑服务、服务承诺、亮牌示范等主题实践活动,促进行业风气转变、职业道德遵守和服务水平提升;在民生工程一线实施群众满意行动,全面推行党员上门服务、承诺服务、志愿服务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服务群众做表率;在基层党建一线实施保障发展行动,着力构建科学高效的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

第三,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关键要建立健全工作推动落实机制

上一篇:机构编制工作要点范文 下一篇:环境监察工作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