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9-16 03:56:22

年龄调查报告

年龄调查报告篇1

1、目的和意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

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学校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更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小学生入学年龄及其包学习班情况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我国近20年的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果。

2、取样方式:

这次调查我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3、调查程序:

(2)调查过程:

xx月20日,在xx市二街小学向教务人员及学生做问卷调查。

xx月21日,在xx市南关小学向教务人员及学生做问卷调查。

xx月22日,在xx市东关小学向教务人员及学生做问卷调查。

二、结果统计与分析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说实话我们的孩子现在是什么样,我们的祖国将来就是什么样!家长都希望能够善代、尊重自己的孩子,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孩子。认真的对待孩子就是认真的对待我们自己的将来,认真对待我们祖国的将来!因此如何能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我的这次调查发现发展中国家小学教育儿童入学率低,尤其女童入学率更低。

年龄调查报告篇2

[关键词]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证据;思考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识别码]A

一、刑事责任年龄证据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地位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行为人应当对自己实施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我国刑法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三个年龄阶段,只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才是自然人具备责任能力而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前提条件。由此可知,只有当已满16周岁或者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实施了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才应当负刑事责任。未成年人实施犯罪时是否达到刑法所规定应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关系到是否负刑事责任的问题,同时,关系到适用未成年人特殊处理原则,即我国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的从宽处罚原则和我国刑法第49条规定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原则。由此可见,查清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是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认定其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证据是构成犯罪主体的基本要件。

二、目前办案中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证据及存在问题

(一)证据种类及其证明价值

1.法定身份证件与户籍证明。法定身份证件是指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和户口迁移证明,是由具有户籍管理职权的公安机关出具给当事人证明其身份的法定证明。户籍证明则是由当事人原籍公安机关派出所根据其户籍登记情况出具的证明材料。两者均为户籍管理机关出具的证明当事人身份、年龄的证据。根据我国相关的户口登记条例及身份证法规定,唯有户籍管理机关即各级公安机关有权出具公民身份年龄的证明。因此,法定身份证件、户籍证明是有权机关依据法律授权,按照法定程序或方式制作出具的,具有较强规范性,与其他证明身份年龄的书证相比具有更高的证明价值。然而,两者本身又存在一定区别:身份证、户口簿及户口迁移证明是公安机关出具给当事人交其自身保管的证明,在办案过程中由当事人自行提供;户籍证明则是公安机关根据要求出具的证明,由侦查机关调查取证获得。在实践办案中,对于犯罪嫌疑人可能是未成年人的情况无论其是否提供法定身份证件,仍要求公安机关出具户籍证明,以此来印证法定身份证件并证明其主体身份年龄情况,即在证明价值上户籍证明尚要高于法定身份证件。

2.其他证明年龄的书证。主要包括出生证明、计生办证明、学籍证明、居(村)民委员会证明等,这些材料反映着出生情况的原始记录信息。根据原始记录形成时间的差异,其证明价值也不尽相同。出生证明一般伴随当事人出生即予以登记,形成的时间最早,其可信程度最高;计生办与村委会证明一般是在出生后数日甚至数年内进行登记,在此期间内可能存在误报等差错,其证明价值次之;学籍证明是入学时对其年龄的登记,我国大部分地区儿童都是七周岁入学,因此学籍证明形成时间最晚,证明价值也最低。

3.证人证言。证人证言是指父母、邻居等了解未成年人年龄的证人就其出生、年龄等情况所作的证词。由于证言本身具有主观性和不稳定性,因此在整体证明价值上要小于各类书证。具体判断证人证言的价值还要考虑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证人与案件或诉讼当事人的关系,即证人是否为关系证人,所谓关系证人是指与案件有某种利害关系或者与当事人有某种亲友关系的证人。如被告人父母、亲戚的证言。关系证人证言的证明价值一般小于无关证人。二是考虑证人本身的感知、记忆、表达能力,如由于感知情况不同,父母、接生人员等能够确切反映出生日期,而同学、邻居、亲戚等可能仅反映基本年龄。又如证人是否已经年老或健忘有可能存在记忆误差等。

4.骨龄鉴定结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虽然属于两种证据形式,但由于其证明力较弱,且两者在没有其他任何主体身份证据的情况下若能相互印证可以以此来认定,因此一并予以分析。骨龄鉴定是通过科学方法利用人手腕部x摄片的不同骨像来判断骨骼钙化程度,以此确定骨龄。该方法能较为准确地反映人体的生物年龄,但由于受个体生长各种客观条件的影响,生物年龄与实际的生活年龄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其价值以参考价值为主,一般不宜作为认定年龄的证据来采纳。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的特点是真假参杂,法律明确规定不能仅以口供定案。那么,是否可以仅凭口供就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年龄呢?笔者认为同样不可,仅有口供或仅有骨龄鉴定均不能直接认定被告人年龄,但在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若口供与骨龄鉴定可以相互印证则可以认定。这两项证据的证明价值可以在相互补强中达到证明的目的。

(二)证据本身存在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上述各类证据都有可能存在证据形式上的瑕疵或客观、主观原因而导致的实质错误,但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应用面最广且本应证明价值最高的户籍证明及法定身份证件上。这主要包含两方面问题,一是证据形式上的瑕疵,如没有出具机关原籍派出所的盖章,或仅为复印件,二是证据实质内容上的错误。办案实践反映占有相当比例的户籍证明或法定身份证件记录信息与实际不符,且户籍反映的年龄大于实际年龄,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普遍存在此类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户籍管理制度落后,信息采集滞后。各级公安机关派出所负责辖区内的户籍管理,采集辖区内居民出生、死亡、迁移等信息。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等影响,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居民出生、死亡等户籍信息的采集并非由公安机关户籍警来完成,而是委托当地村委会负责。其操作过程是由村委会及时掌握本村人口信息,然后在规定时间内予以上报公安机关。这就造成公安机关信息采集的不及时,且在信息上报过程中难免会有误差,而部分村委会也不能做到及时采集出生信息。户籍管理的如此现状造成信息不准确的必然存在,这严重影响了法定身份证件与户籍证明的严肃性。

2.农历与公历的混淆。这与我国传统习惯有关,历来农村地区普遍习惯用农历来计算日期,存在出生日期只知农历不知公历的情况,导致报户口时也是以农历作为出生日期来报,这样就无形中将出生日期报大,实践办案中此类情况比较普遍。

3.当事人的瞒报、谎报。由于户籍信息涉及到计划生育等与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特别是当涉及计划外生育问题时,当事人为了自身利益着想很有可能在原始登记时就瞒报、谎报出生日期,以此来逃避计生罚款。农村地区又存在着不去正规医院分娩而在自家接生的现象,导致除了当事人自报就无法取得出生日期。

4.事后改动户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形:一是当事人为了提早就业或当兵,希望将自己

的出生日期以小改大提前拿到身份证,经派出所户籍警同意后对户籍作出修改;二是同样为了以上原因,但由于派出所不同意修改,当事人又以其他理由重新办理身份证件,出现一人有两份甚至多份法定身份证件的情况;三是公安机关在户口簿更换时由于工作粗心而导致户籍信息变更,出现新旧户籍登记材料不一致。

由于上述第一、二、三种原因导致的信息错误是原始记录不正确,因此难以判断其户籍证明内容的真实性,而第四种原因由于是事后改动若可以调取原始户籍登记材料则可通过是否有改动痕迹以及新旧登记材料的对比来判断真实性,相对前三种情况而言较有可能进行判断。

三、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证据的审查与判断

(一)法定身份证据、户籍证明与言词证据有矛盾的审查与判断

办案实践存在着一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有多个证明其刑事责任年龄的证据,即居民身份证、公安机关提供的户籍证明以及相关证人的证词。但证据间存在着矛盾,居民身份证或者户籍证明所证明的年龄大于证人证言反映年龄,主要原因如父母等陈述年龄以小改大或者以农历报出生。对于这类案件不能简单以证据证明力强弱一概而论,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判断。

首先要通过详细讯问犯罪嫌疑人和询问其父母,寻找证据的异同点,针对矛盾作进一步补充和核实。其次,对于当事人提出以小改大的情况,应当向原籍公安机关派出所调取原始记录,对原始登记材料进行辨别,对于确有改动的应当要求原籍派出所出具相关证明。但实践中当地公安机关往往不愿就此出具有关证明或者提供有关证词,对于户籍是否修改不做明确表态,那么应当对原始登记材料进行复印、摘录,承办人员签名并加盖公章。再次,对于当事人提出原始登记存在错误的情况,应当向相关责任人进行询问,尽可能调取有关证据。最后,若没有证据证实户籍信息曾经修改,应当综合判断户籍信息与言词证据,若言词证据能够形成相关证据链的应当采信言词证据,否则应以法定身份证件和户籍证明为准。然而对于当事人反映以农历报出生,涉及到刑事责任年龄临界点,又无其他相关证据予以印证时,由于国情确实存在此类情况,且无法合理排除其陈述与辩解,应当以有利于被告人原则按照农历认定。

(二)其他证明年龄的书证的审查与判断

1.出生证明。实践中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医院无法提供出生证,但当事人自行提供在医院分娩的病例,在此情况下应当向医院调取当时的住院记录对病例进行核实,能够印证的住院记录和病例应当作为认定出生日期的证据采纳。

2.居(村)委会证明。本文所指其他证明年龄的书证均指各单位根据原始登记材料出具的证明。实践办案发现医院、计生办与学校的相关登记保存情况均比较良好,有原始记录可查,但居(村)委会的原始登记材料或交给当地派出所或时间长久已经丢失,所谓的居(村)委会证明仅是根据当事人记忆写成书面材料并加盖公章。在此情况下笔者认为由于原始材料的缺失,其书面证明已无任何证明价值,不能作为证据采纳,但建议对于承办当事人可以证人证言的方式加以取证。

3.学籍证明与计生办证明。此两项证明由于距离当事人实际出生日期较远,因此一般而言意义不大。但在当事人提出改动户籍以小改大的情况下,可以调取学校与计生办的相关材料,若当事人确实修改则一般改动户籍而不会去改动学籍与计生办登记,因此两相比对就可以判断言词证据的真实性。在原始信息就错误的情况下,则没有调取的必要。

4.非相关单位出具的书面材料。办案中存在的一个特别情况就是关于家谱的问题,由于家谱是家庭内部的记录,而非相关单位的登记,受个人主观影响较大,又难以核实其真实性。因此其虽然具有书证的形式,但笔者认为不宜作为书证来采纳,但对于其反映的相关信息可以言词证据的方式对知情人调取。

(三)言词证据的审查与判断

在这里要探索的问题是在没有任何法定身份证件、户籍证明以及相关书证,仅有言词证据的情况下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证据的审查与判断。实践发现,个别外来未成年人由于是计划外生育的,就一直没有办法报户口,又无法调取其他相关书证或言词证据,因此关于年龄问题仅有父母的证词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己的供述。对于这类案件司法实践中只要父母的证词和其供述相一致,就照此予以认定。若双方内容不一致,则以父母证词为准,理由是就证明内容出生日期的了解情况而言,父母无疑比子女更了解,子女了解的信息也是源自父母;同时就证据形式而言父母的证人证言证明力也要高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

(四)骨龄鉴定的审查与判断

采用骨龄鉴定的案件往往是犯罪嫌疑人到案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无法查清的,根据其自报年龄是未成年人,但是涉及刑事责任年龄14周岁、16周岁、18周岁“临界点”的案件,以及虽然不是涉及“临界点”案件,却系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司法实践中往往采用“骨龄鉴定结论”,以印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报年龄。我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骨龄鉴定’能否作为确定刑事责任年龄证据使用的批复”规定: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年龄不明的,可以委托进行骨龄鉴定或其他科学鉴定,经审查,鉴定结论能够准确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年龄的,可以作为判断犯罪嫌疑人年龄的证据使用。如果鉴定结论不能准确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年龄,而且鉴定结论又表明犯罪嫌疑人年龄在刑法规定的应负刑事责任年龄上下的,应当依法慎重处理。批复中的“慎重处理”笔者认为应当按照有利于被告人原则做出“就低不就高”的认定。而对于一些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且不涉及刑事责任年龄“临界点”的案件,可以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8条第2款规定以其白报的年龄认定。

四、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证据的几点思考

建立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制定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证据规则,解决实践办案中多个刑事责任年龄证据的筛选和对矛盾证据的甄别具有现实意义。笔者结合办案实践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证据规则作出一些思考。

(一)制定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证据的总体要求

1.法律根据

我国尚未建立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目前司法实践中对刑事责任年龄证据采信一是依据《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如《刑事诉讼法》第128条关于自报年龄的规定;二是由地方法律部门共同出具指导性文件,如1996年市高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针对办案中外地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体身份证据矛盾突出联合发文《关于刑事诉讼中外地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身份证明的意见》,该文件规定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身份首先使用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户口迁移证明等法定身份证件。没有法定身份证件的,可以使用户政管理机关出具的户籍证据或者其他能够证明其身份的有效证明材料;三是司法机关内部针对刑事责任年龄的审核提出工作要求,如上海市高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刑事责任年龄审核的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以上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性规定及司法机关内部指导意见在司法实践中均有所应用,且对

实践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制定规则时应当充分考虑。

2.采信证据原则

(1)最佳证据规则。笔者认为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证据的采信适用最佳证据规则时,应当在优势证据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判断运用。所谓的最佳证据即原始的书证,在此所指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原籍公安机关出具的户籍证明等法定身份证件的原件。在上文提及的本市四机关共同发文的《关于刑事诉讼中外地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身份证明的意见》中已经规定认定身份应当首先使用法定身份证件,此外还规定“在法定身份证件未被依法否定之前,仍应以法定身份证件为准。”这样的规定其实已经明确在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体身份时,户籍证明等法定身份证件具有最佳证据的效力。所谓最佳证据效力是指与其他证据相比其证据效力最大,除非其被依法排除,否则认定身份就以其为准。当然,在此所指的户籍证明等法定身份证件必须是具有可采性的。

(2)言词证据补强规则。其实这一证据规则是参考世界各国证据立法的一个普遍做法,即仅有言词证据不足以作为裁判的依据,还必须有其他相关证据予以补强,才可以定案。考虑到我国户籍管理的混乱情况,即使户籍证明完全可采,仍有可能在其原始生成阶段就因为种种原因而造成错误,因此若有能够相互印证、补强的言词证据合理地排除法定身份证明,那么就采纳补强的言词证据作为裁判的依据。这里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补强要达到如何一种程度?参照各国普遍的立法,一般要求补强需达到与言词证据的一致性,并能保证其证明内容的真实性。这可能会受司法机关承办人员自由心证的影响,但补强的程度应该能使一般人达到确信,从而保证其证明内容的真实性。

(3)不利被告人须由证据证明原则。这其实是以上两个规则后的一个补充原则,且在适用过程中应当优先根据以上两个规则进行分析,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关于年龄的辩解和有利证据,首先应当收集与其相反一面的证据,但是若穷尽所有证据仍无法达到一个高度盖然性的判断,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无合法可采的户籍证明,而言词证据又无法印证或根本没有言词证据,且不存在补充调查取证的可能,可以从有利于被告人原则出发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认定和裁判。但是,在有相关证据的情况下必须先依照上述规则进行判断,而不能直接根据有利于被告人原则进行认定,因此这是两个规则后的一个补充原则。

3.证据要求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6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涉及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证据主要有下列四种:书证;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根据该条规定,我国证据法学一般认为,证据必须具有关联性、客观性、合法性。

(二)证据审查与判断的具体规则主要内容

1.证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书证应当提交原件,提交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件,对于复制件应当记录来源,原件与复制件均应加盖公章。

2.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责任年龄证据应当首先使用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等法定身份证件。法定身份证件必须是由公安机关出具给当事人证明其身份的法定证明,非法证据一律排除。如发现法定证件有真伪,应当交由上海市公安局身份证制证中心甄别。

3.有法定身份证件情况下,仍应当向其原籍派出所调取户籍证明,以核实其法定身份证件。若无法定身份证件,必须调取户籍证明。

4.户籍证明必须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公民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以及家庭成员的信息内容。对于公安机关从内网上调取的犯罪嫌疑人户籍信息材料,必须经犯罪嫌疑人所在地公安机关核实,并加盖公章认可。

5.因法定身份证件或者户籍证明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的年龄出现矛盾时,应当补强言词证据,及时收集出生证明、计生办证明、居(村)委会证明、学籍证明等能够证明其身份的有效证明材料,从而裁判确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年龄。

6.出生证明应当由医院出具原始证明,若无原始出生证明应调取病人病例及住院记录等相关材料,在相互印证的情况下应当予以采纳。

7.居(村)委会应当根据原始出生信息登记材料出具证明,在原始记录丢失的情况下,不应再出具村委会证明,而以证人证言的方式加以取证,并对其证实内容与其他证据综合判断使用。

8.因未报户口没有任何法定身份证据或户籍证明时,应当尽量收集证人证言。并尽量收集无利害关系人且本身的感知、记忆、表达能力较强的证人证词,以印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年龄。

9.因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无法查清的,根据其自报年龄是未成年人,且涉及刑事责任年龄14周岁、16周岁、18周岁“临界点”的,或者系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可以进行骨龄鉴定。骨龄鉴定结论与其自报年龄基本相吻合的,可以作为判断年龄的证据使用。如果鉴定结论不能准确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年龄,而且鉴定结论又表明犯罪嫌疑人年龄在刑法规定的应负刑事责任年龄上下的,应当根据不利被告人须由证据证明原则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判断。

10.对于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无法查清的,根据其自报年龄是未成年人,案件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不涉及刑事责任年龄“临界点”的,可以按照《刑事诉讼法》第128条第2款规定以白报年龄认定。

年龄调查报告篇3

关键词:艾滋病; 死亡原因; 分析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41-01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的译音,是由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慢性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2]。本文对我市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底报告的23例艾滋病病例死亡进行分析、总结,以了解HIV/AIDS致死基本原因,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达到降低新发感染率、降低病死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江阴市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份死亡的艾滋病病例共23例。

1.2方法:通过查阅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及病人病例,以及访问家属等方式进行调查,调查时注意保护家属隐私,防止信息外泄。

2结果

2.1按人群分布统计:调查对象中,男性22例,占95.7%,女性1例,占43%,男女比例为22∶1,男性占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按年龄组统计,20-39岁为6例,占26.1%,40-59岁年龄组为11例,占47,8%,60岁以上年龄组6例占261%,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25岁,年龄中位数为51岁,50岁以上人数占比例较大;按职业统计,农民为11例占47.8%,工人为6例占26.1%,离退人员4例,占17.4%,其他职业为2例占8.7%。显示农民占主要比例。

2.2按传播途径分析:调查对象中,有8例经异性性途径感染占34.8%,14例经同性性途径感染占60.9%,1例传播途径不明占4.3%,无注射吸毒途径。说明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且同性传播居多。

2.3CD4检测情况统计:调查对象中,接受CD4检测的为12例,占52.2%;未接受CD4检测的为11例,占47.8%。

2.4按死亡原因统计分析:调查对象中,属于艾滋病临床死亡16例占696%;非艾滋病临床死亡4例占17.4%。

2.5抗病毒治疗情况分析:调查对象中,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为4例占17.4%;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为19例占82.6%。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低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

2.6调查对象从诊断报告到死亡时间分析:调查对象中,5例(占21.7%)在报告后1个月内死亡,11例(47.8%)在报告1-12个月内死亡,还有5例(21.7%)在报告1-2年内死亡,2例(8.7%)在报告2年以上死亡。在病例报告后一年内死亡的占比例较大。

3讨论

目前已经证明,及时对艾滋病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提高病人存活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病毒载量并维持在不可检测水平,获得免疫功能重建或者维持免疫功能,延长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所以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能大大降低艾滋病患者病死率[3]。但是当前社会环境中,人们对艾滋病的感染途径不完全了解,不知道日常的生活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这样的基本知识,还有对艾滋病产生一种不可治愈可怕疾病这样的恐惧感,加上传统文化思想对艾滋病患者的行为道德歧视,使艾滋病患者背负巨大心理压力,当处在无临床症状的潜伏期时,患者更愿意将自己隐藏起来,而不愿意定期做相关检测并配合治疗[4]。本次调查发现695%的调查对象在报告一年内死亡,说明这部分艾滋病人已经发展到临床Ⅳ期才到医院就诊,从而失去了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是导致艾滋病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今后要加强农民和老年人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按照中央“五扩大六加强”的防治策略做好每一项工作,遏制艾滋病在我市的蔓延。

参考文献

[1]叶晟,冯宇良,柯云峰,等.艾滋病现症病人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中国热带医院第6卷第7期

[2]王维真.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形势与防治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5年06期

[3]陈红,李文俊,刘亚玲,等.艾滋病19例死亡原因分析.四川医学2009年09期

年龄调查报告篇4

被告人:王志刚(自报姓名),男,1980年4月出生(自报年龄),黑龙江省庆安县人,农民。1996年12月24日被逮捕。

1996年12月13日下午4时许,被告人王志刚窜到辽宁省大连市旅顺万忠墓附近,趁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八一厂女工张丽推自行车上坡不备之机,抢走自行车前筐里手提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00元,移动电话一部,传呼机一个,共计价值人民币7232元。当部队战士对其追堵抓捕时,被告人王志刚手持锤子进行暴力抗拒,后被当场抓获。

审 判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王志刚犯抢劫罪,于1997年1月15日向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法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少年犯罪案件审判合议庭,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被告人王志刚对抢夺手提包的事实供认不讳,但否认使用暴力抗拒抓捕。其辩护人对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无异议,但认为被告人的年龄不清,按其自报年龄应属未成年人犯罪,又是由抢夺转化为抢劫,没有造成严重后果,请求对被告人从轻处罚。

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委托大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于1997年2月28日对被告人王志刚进行骨龄鉴定。鉴定结论为:王志刚的生物年龄为18岁,由此推算,1996年12月其犯罪时的生物年龄为17岁10个月。该院经过审理后认为,被告人王志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抢夺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在被追堵时又当场实施暴力抗拒抓捕,其行为已构成抢劫罪,应予处罚。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足资认定。被告人否认其实施暴力抗拒抓捕与实际情况不符,不予采纳。被告人犯罪时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系未成年人犯罪,依法应当从轻处罚,辩护人的意见予以采纳。据此,该院依照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百五十条第一款、第十四条第一款和第三款的规定,于1997年3月19日作出刑事判决如下:

被告人王志刚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宣判后,被告人没有提出上诉,公诉机关也没有提出抗诉。

评 析

年龄调查报告篇5

【关键词】 膳食调查;营养状况;儿童;贫困区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53.2 R 15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3-0213-02

Diet and Nutritional Status of Rural School-aged Children in Zhejiang Province/HUANG Li-chun, DING Gang-qiang, HE Sheng-liang, et al. Zhejia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angzhou(31000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et and nutritional status of rural school-aged children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dietary intervention. Methods By random sampling, 1 196 children aged 8-12 were selected from rural areas in Zhejiang Province. Dietary survey with 24-hour recall and physical measurement were performed. Results Evaluated by the Chinese DRIs, the dietary intakes of energy, carbohydrate, vitamin C, calcium and zinc were inadequate. The intake frequencies of milk, fruit, vegetable, bean and bean products were low. Conclusion Nutritional education should be performed for teachers, parents and students to improve growth and nutritional status of rural children.

【Key words】 Diet surveys; Nutritional status; Child; Poverty areas

学龄儿童所获得的营养不仅要维持生命活动、生活与劳动,更重要的是还要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这个时期的膳食营养状况对个体的一生和群体的素质都有重要的影响[1]。2006年9-12月笔者对浙江省农村3个贫困地区学龄儿童的膳食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浙江省统计局2004年公布的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名单,采取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3个县6所小学的三、四年级学生,共调查1 196名,其中男生615名,女生581名;8岁学生171名,9岁317名,10岁401名,11岁225名,12岁82名。

1.2 方法

1.2.1 膳食调查和营养评价 采用3 d 24 h回顾法,调查膳食摄入情况。调查人员经过培训,在膳食调查前召开班主任会和家长会,由班主任和家长协助学生填写问卷,调查人员现场确认后收回。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评价学龄儿童的膳食结构;根据调查对象的食物摄入情况,结合食物成分表[3],计算营养素摄入量,以中国居民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s)[4]为依据评价学龄儿童的膳食营养状况。采用EpiData 3.02录入数据,SAS 8.0软件分析调查对象的食物摄入情况。

1.2.2 体格检查和评价 按照卫生部《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以《1995年全国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评价标准。身高标准体重值在90%~110%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为营养不良,超过110%为超重,超过120%为肥胖[5]。

2 结果

2.1 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检出率为22.94%,正常率为55.94%,超重率为11.22%,肥胖率为9.89%。

2.2 食物摄入情况 调查对象的粮谷类食物摄入量偏低。豆类及其制品平均每人每日摄入量达到了50~100 g的合理范围,但是消费率仅有65%。肉类平均每人每日摄入量在75~100 g的合理范围内。奶类的平均每日摄入量为102 g,低于每日250 g的合理摄入,而且消费率也仅有43%。蛋类平均每日摄入量为43 g,略低于每日50 g的合理量,消费率只有61%。蔬菜的消费率较高,但人均每日摄入量不足。水果的摄入严重不足,消费率低至34%。见表1。

与推荐量相比,能量摄入偏低,蛋白质摄入达到了推荐量,维生素E和铁摄入达到了推荐量。钙摄入量远未达到推荐量,8~10岁组儿童钙摄入只占RNIs的60%,11~12岁组儿童钙摄入只占RNIs 的40%。8~10岁组儿童锌的摄入量占RNIs的80%,而11~12岁组男孩锌的摄入量只占RNIs 的56%,11~12岁组女孩锌的摄入量也只占RNIs 的66%。维生素A摄入在推荐量的83%以下。维生素C摄入量在推荐量的65%以下,11~12岁组儿童维生素C的摄入量在推荐量的50%以下。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浙江省农村贫困地区学龄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为22.94%,略高于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全国水平[6]。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7~13岁农村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为 24.4%[7],本次调查农村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与之接近,超重和肥胖患病率与大城市[8]接近。可见,目前我国农村儿童也面临营养缺乏导致的营养不良和营养失衡导致肥胖的双重挑战。提示在农村儿童营养改善工作中要注意儿童营养状况的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项目。

调查发现,学龄儿童粮谷类和薯类的摄入量偏低,肉类摄入充分。粮谷类和薯类含碳水化合物多,是膳食能量最经济的来源,而肉类提供的脂肪不能给神经细胞供能,神经细胞的能量来源只能是碳水化合物[9]。我国传统膳食是以粮谷类食物为主,这样的膳食结构对于预防各种慢性病有益,而薯类作为粗粮,也是被鼓励食用的[10]。学龄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的关键阶段,不能忽视粮谷类和薯类的摄入,动物性食物要适量。

调查还发现,学龄儿童膳食中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普遍缺乏,比较严重的是钙、锌和维生素C缺乏。钙摄入不足是我国居民膳食中的普遍现象,与奶类的消费率和摄入量低有关。农村居民奶类摄入量较城市居民更低,且随着家庭收入的增长,奶类消费量增加[11]。儿童钙摄入不足,直接影响骨骼生长发育。膳食中维生素C的缺乏与蔬菜水果摄入不足有关。平衡膳食宝塔推荐蔬菜每日400~500 g,水果100~200 g。此次调查结果与推荐量差距较大。水产品中的锌含量丰富,适量摄入水产品可以预防锌缺乏。因此,在下一步工作中需要特别开展针对农村学龄儿童增加蔬菜水果、奶类、豆类以及水产品摄入的营养干预。另外,如果某些营养素在当地的食物供给条件下难以满足,为尽早改善儿童营养状况,除了营养科普知识的宣传外,使用儿童型营养补充剂也是一个好办法[12-13]。

4 参考文献

[1] 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 080.

[2] 中国居民膳食专家委员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文集.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209-213.

[3] 杨月欣,王光亚,潘兴昌.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2.

[4]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458.

[5] 白呼群.中国卫生统计报表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技术规范.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6:31.

[6]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42-158.

[7] 杨晓光,翟凤英.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三:2002居民体质与营养状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47.

[8] 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综合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1.

[9] 陈炳卿.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7.

[10]顾景范,杜寿芬,查良锭,等.现代临床营养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74.

[11]翟凤英,杨晓光.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二:2002膳食与营养素摄入状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8-31.

[12]翟凤英,易国勤,赵丽云,等.儿童型营养补充剂对学龄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影响的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7,28(6):487-488.

[13]赵丽云,翟凤英,易国勤,等.儿童型营养补充剂学龄儿童智力和骨密度影响的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7):643-644.

年龄调查报告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鹿城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自温州市统计局,风疹疫苗接种情况来自温州市鹿城区城区、农村和城郊结合部的抽样调查。

1.2 检测方法

温州市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负责风疹的实验室诊断,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风疹IgM抗体。

1.3 风疹爆发定义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即视为爆发。

1.4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录入Excel 2000软件作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08年温州市鹿城区经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风疹1 195例,发病率为172.86/10万。其中临床诊断病例1 040例,实验室诊断病例60例,疑似病例95例,分别占总报告例数的87.03%、5.02%和7.95%。其中爆发病例485例,爆发病例占风疹病例人数的40.58 %。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时间分布 风疹的流行时间与麻疹相似,主要集中在3―6月,占总病例的91.55%,3月开始病例明显上升,6月渐显下降趁势。各月分布情况见图1。

2.2.2 地区分布 2008年风疹疫情涉及鹿城区21个乡(镇)、街道,病例主要分布在双屿、黎明、黄龙、双潮、南浦、

蒲鞋市和水心等乡(镇)、街道,占58.66%。发病率以城郊结合部和农村为高,分别为257.77/10万和228.38/10万;城区发病率为152.72/10万。

2.2.3 年龄和性别分布 1 195风疹病例中,男性683例,女性512例,性别比为1∶0.7496。男性发病率为197.38/10万,女性发病率为148.29/10万。最大发病年龄为67岁,最小年龄仅出生20 d,主要发病年龄集中在10~14岁,15~19岁,20~24岁这3个年龄段,占总病例的61.01%。见表1。

2.2.4 职业分布 此次风疹疫情涉及17种职业。职业构成以学生、工人和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的75.31%。其中学生565例,占47.28%;工人213例,占17.82%;散居儿童122例,占10.21%。

2.3 爆发病例

爆发病例485例,占40.58%,主要集中在城郊结合部的小学、中学、工厂等集体单位。

2.4 风疹疫苗接种情况调查

通过对1 195例风疹病例的个案调查,发现均无风疹或麻腮风疫苗接种史。同时于2008年6月对鹿城区的托幼机构、小学和中学的风疹或麻腮风疫苗接种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分城市、农村和城郊结合部3个部分共调查了1 315例对象,已接种908例,接种率为69.05%。调查还表明,小年龄组疫苗接种率大于大年龄组,托幼机构接种率为83.98%,小学接种率为68.52%,中学接种率为45.83%。而城区疫苗接种率大于农村和城郊结合部。城区接种率为82.91%,农村接种率为68.66%,城郊结合部接种率为58.32%。经统计分析城区接种率与农村接种率及城郊结合部接种率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22.46,62.89,P<0.001);农村接种率和城郊结合部接种率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0.44,P<0.05)。鹿城区风疹、麻腮风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见表2。

3 讨论

2008年鹿城区发生了风疹的流行,涉及全区所有乡(镇)、街道,主要以爆发形式出现,病例以学生为主。鹿城区的此次所有风疹病例均未接种风疹疫苗。对中小学和托幼机构的接种率调查显示,平均接种率只为69.05%。表明此次风疹发病主要与风疹疫苗实际接种率不高或未接种疫苗有关。与文献报道相类似,风疹在中小学校发生流行,主要由于中小学生未接种风疹疫苗,缺乏风疹抗体保护[2]。美国疾控中心资料显示,50%的风疹感染为隐性感染,如果只在儿童中开展风疹免疫接种,而且接种率不高,不会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还可能造成风疹发病年龄后移,增加CRS发病的危险[3]。在此次风疹的流行中10岁以上年龄组风疹发病占总发病的82.18%,20岁以上年龄组风疹发病已占总发病的40.50%,出现了明显的年龄后移。其中20岁以上女性病例占总发病数的19.83%,占女性病例的53.32%。显示育龄期妇女感染机会加大,大大增加了CRS发病的危险。因此,针对鹿城区风疹流行现状若不采取相应的措施,风疹发病仍将持续维持高水平,甚至可能发生更大规模的爆发。同时必然会增加育龄期妇女感染机会,可能造成CRS发病数上升。

要高度重视风疹疫情,及时采取以下预防和控制对策:①继续做好常规免疫工作。浙江省从2008年7月1 日开始对8月龄儿童开展常规的麻-风二联疫苗接种以及对18~24月龄儿童开展麻腮风三联疫苗的常规接种。今后将能保证儿童的风疹的二次接种机会。同时也要加强定期的风疹疫苗接种率水平监测,维持儿童风疹疫苗高水平接种率。②预防风疹的主要目的是防止CRS的发生,实施风疹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措施。提高儿童免疫力、切断风疹病毒传播,达到消除风疹的目的,从而减少或消除了孕妇暴露风疹的危险性,减少CRS的发生。但幼儿期间获得的免疫力并不能维持到育龄期,此时孕期感染风疹有导致CRS的可能。为控制或减少CRS,疫苗接种对象不能只限接种儿童。因此在做好儿童常规免疫的基础上,还需要同时开展对初中学生和育龄期妇女的接种工作。③加强风疹监测,强化报告意识,规范报告制度,特别是要加强对中小学校校医、保健医师的培训,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④及时调查处理风疹疫情,对爆发病例要及时开展风疹疫苗应急接种,适当扩大接种对象和范围,防止疫情扩散。我区在处理多起针对学校的爆发疫情中,采取应急接种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从6月开始病例的明显下降,可能与此有关。⑤由于风疹在临床上很难与麻疹相鉴别。因此,提高实验室诊断报告率,将有利于控制风疹的发病,同时也有助于麻疹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4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5.

[2]陈海平,董春明,迮文远.我国部分地区人群风疹免疫水平的监测[J].中国计划免疫, 1999,5(1):5-6.

[3]U.S.A.HHS and CDC.Control and prevention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uspected outbreaks, rubella in pregnant women, and surveillance for 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J].MMWR, 2001,50:12.

年龄调查报告篇7

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是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刑事案件,报请领导审批立案侦查的书面报告。

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具有确定案件成立、指导侦查活动的作用。根据公安部有关文件规定,对于案情复杂的重大、特大刑事案件要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凡立案侦查的刑事案件都需填写刑事案件立案报告表。

二、格式、内容及写作方法

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由以下三部分内容组成:

(一)首部

1.标题

在文书顶端正中,一般采用公文标题。如“关于李××被杀案的立案报告。”

2.编号

在标题右下方,由机关代字、年号和顺序号组成。如“×公刑字[19××]38号”。(二)正文

由五部分内容组成:

1.案件发生、发现情况

简要写明何时接何单位或何人报案,所报案件的基本情况,接报案后公安机关采取的处理措施。若案件是检举、控告的,要写明检举人、控告人的姓名、性别、职业、住址等。

若案件是群众发现报告的,应重点写明报案人对案件发现的经过,包括时间、地点、主要情节、细节、犯罪嫌疑人逃跑的方向或可能隐藏的地点,犯罪嫌疑人和受害人的关系,犯罪嫌疑人以及现场保护等情况。

若案件是公安机关发现的,要写明发现的简要经过和主要案情。

若为犯罪嫌疑人自首或被当场抓获的,要写明犯罪嫌疑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有无前科等基本情况,犯罪嫌疑人交代的主要犯罪事实以及被抓获的简要情况。

2.现场勘查情况

立案报告书中的“现场勘查情况”不能照搬“现场勘查笔录”的内容,一般是根据某一具体案件的“现场勘查笔录”,从中选择最能突出该案件特征的现场勘查内容,主要应写清以下内容:

现场位置、环境状况。应写清现场的自然位置、地形地物、通道和周围环境等。如现场发生在室内,则要写明该处所在街道居民区或乡、村、组的位置,以及相邻的居室、房屋、楼层、通道等情况。这样,可以使侦查人员了解分析罪犯作案的环境条件、活动情况、来去踪迹和受害人被害时的处境以及他人知情的可能。

现场状况。应着重写明现场的勘验实况,发现的证明犯罪的各种实物和痕迹。如现场家具、物品的布置状况和有无移动、翻动或破坏;现场有无搏斗、挣扎、翻滚等情况;有无犯罪嫌疑人遗留或抛弃的作案工具、凶器、衣物等其他物品;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现场的各种痕迹、指纹等;财物的损失情况;犯罪嫌疑人在出入、来去路线上留下的痕迹;现场出现的反常现象。

如果是凶杀案件,应写明死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或身份等;如系无名尸体,要写明性别、年龄(估计)、体态、衣着和容貌;尸体(或伤者)躺卧的具置、方向、姿态等;死者是否正常死亡、尸体有无移动迹象,是否第一现场;致死、致伤的手段、部位、尸僵、尸斑的部位、颜色、状态和尸体腐变等情况;血迹分布、喷溅的形状、面积等情况;作案工具、凶器和有关物品、附着物等。

上述内容应根据具体案件的现场,据实择要写清现场勘查的有关情况、搜集到的有关证据和线索,以利于侦查人员对案件的分析、研究和判断,确立侦破方案。

有些刑事案件无现场可查,仅靠重大嫌疑线索立案的,现场勘查就不写,就着重于侦查对象的记写。

3.现场调查(访问)情况

现场调查是一种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也是获得犯罪信息、侦破案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现场调查,获得查明、侦破案情所需要的证据、线索和有关情况,对分析、判断案情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现场调查情况是立案报告书的又一重要内容。写进立案报告书的“现场调查情况”,实际上是在发现犯罪事实之后制作立案报告书之前,根据众多被调查访问人提供的各种线索、情况,筛选出对分析案情、侦破工作有价值的材料,紧扣立案归纳而成的。

调查访问的对象很多,有报案人或案件发现人;事主或受害人;死、伤者的亲属、邻居、友人;基层干部和群众;目击者和其他知情人等。

调查访问的主要内容有:案件发生或发现的时间、地点和经过;受害人或受害单位的有关情况,如受害人的政治、经济、作风、社交等情况,如系无名尸体、碎尸、经过辨认查明,同样要记清生前的有关情况;犯罪嫌疑人的有关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特征、历史情况和现实表现,特点是有无犯罪史;犯罪的原因、手段和情节以及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物损失情况等。如果有些案件为了迅速立案,来不及调查的,立案报告书中可以不写调查访问情况,但应说明原因。

鉴定结论。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指赃物估价、伤情鉴定、尸体检验、司法鉴定结论等。当然这一部分内容并不求每个立案报告书都必须具备。

4.立案理由和法律依据

该部分内容要写清对控告、举报、报案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的交待、现场勘查、调查访问和鉴定结论及在此基础上得出的分析判断和法律依据。

对案件的分析判断一般包括:对案件性质、作案动机的目的以及因果的分析、判断;对犯罪人数、作案时间及地点(指第一现场)、作案条件、作案经过的分析判断;对初步查获的证言(包括事主或受害人的陈述)、物证的真伪及可靠程度的分析判断;对犯罪嫌疑人的性别、年龄、体态特征、职业、身体、习惯及犯罪史的分析判断;对现场各种遗留物和痕迹的分析、判断;对犯罪嫌疑人的去向、赃款及去向的分析、判断等。

在上述事实和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引用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具体条款来认定案件性质和提出立案请求。请求中要说明此案立为一般案件还是重大或特大案件。

5.侦查计划

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分析判断的结果,提出侦查方案和具体措施。该内容为立案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侦破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这部分内容应写明:侦查力量的组织与分工;侦查的方向和范围;侦查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侦查工作的方法、步骤、措施、策略;侦查的时间要求和根据案情变化采取的对策。

案情越复杂,侦查计划越应该具体、详细;对需要长期侦查的重大、特大刑事案件,可将侦查计划单独成篇,写成更加详尽的侦查工作方案;案情简单时侦查计划可略写或不写;对于社会影响广泛、危害严重的案件,还要写明最后的破案期限。

(三)尾部

写明制作时间、制作单位并加盖公章。

三、注意事项:

 立案报告书所写内容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不能掺杂主观臆断。分析要客观全面,有理有据。判断推理要合乎逻辑,文字切忌繁杂,力求简明、概括。

 计划务求切实可行,易于操作实施。

 本文书制作完毕,经县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即作为侦查部门开展侦破工作的依据。

年龄调查报告篇8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暴发 流行因素 分析报告【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85-01

2008年12月10日至2009年1月11日,本市城区一所小学发生一起流行腮腺炎(简称流腮)暴发流行。全校172名学生,发病118例,罹患率为68.60%,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发病时间分布

首例病人于2008年12月10日发病,12月15日开始出现续发病例,以后发病人数逐渐增加,至12月28日发病达高峰。

2 年龄分布

本次发病年龄最大11岁,最小8岁,其中10~11岁发病明显低于其他各年龄组(详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流腮发病情况统计

年龄段调查人数发病人数患病率(%)8~796379.759~333276.7910~11602338.33合计17211868.603 性别分布

男生78人,发病72例,罹患率为92.31%;女生94人,发病46例,罹患率为48.94%,发病有显著性别差异(X2=37.23,P

4 班级分布

全校四个班级,均有发病,其中一年级明显高于其他年级的发病(详见表2)。

表2 各年级流腮发病情况

年级调查人数发病人数患病率(%)一年级797088.61二年级281553.57三年级301653.33四年级351748.57合计17211868.60 四年级发病率较一年级发病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07,P

5 临床特征

110例患儿均有明显的发热,12例患儿流腮单侧肿大,106例双侧肿大,合并脑炎、腹部不适的分别为11例、7例。病程最长33天,最短5天,平均19天。

6 疫点处理

本防保站接到市疾控中心要求对该小学流腮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指令后,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现场调查,首先要求学校立即停课,现症病人住院隔离治疗,应用抗菌素等药物,预防脑炎并发症发生。对辖区内满8个月未发病的儿童均给于流腮疫苗注射。由于措施得力,行动及时,控制了疫情的扩散蔓延。

综上所述,儿童免疫水平普遍较低是导致本次爆发的主要原因。流腮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腮腺肿胀和疼痛,极易并发脑炎,应引起足够重视。重视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落实晨检等各项防控措施;提高村医和学校对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敏感性和及时性;提高疫苗接种率,形成有效的免疫保护屏障是很重要的。

上一篇:光伏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肥胖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