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19 22:55:44

肥胖调查报告

肥胖调查报告篇1

【关键词】 体重减轻;超重;肥胖症;危险行为;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58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0-1160-03

Current Weight Control Behaviors and Related Factors Among Adolescents in Nanjing/LIU Hui, SUN Zhao-ping, LIU Rong. Nanjing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anjing(210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weight control behaviors among adolescents in Nanjing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unhealthy weight control behaviors. Methods A total of 6 343 students from twelve junior, twelve senior high schools, six vocational schools and two universities in thirteen districts of Nanjing were chosen b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and surveyed by a questionnaire about adolescent weight control. Results The reported rates of self-thought with somewhat overweight or overweight were 35.7% and 5.5%. The detection rat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ere 7.5% and 3.0% respectively. Within 30d preceding the survey, there were 4 068 students who had one or more weight control behaviors, accounting for 64.1% of total. The rate of unhealthy weight control behaviors (do not eat meat, on a diet, fasting for 24h or longer, vomiting or use laxatives, unauthorized take diet pills, a lot of sweating) was 35.8%, as 22.4% in boys and 45.6% in girls. Students who considered themselves somewhat overweight or overweight had higher rate of unhealthy weight control behaviors than those who had normal weight or below. Non-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unhealthy weight control behavior was related with gender, region, weight by self-description, and negative emotions, the respective OR values were 2.364, 0.887, 2.809 and 0.868(P<0.05 or P<0.01). Conclusion Unhealthy weight control behaviors are common in adolescents. We should promote health education and encourage youth to participate in physical exercise to avoid unhealthy weight control behaviors.

【Key words】 Weight loss; Over weight; Obesity; Dangerous behavior; Adolescent

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儿童青少年肥胖率正逐年上升。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行为、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儿童青少年肥胖检出率呈逐年增加趋势[1]。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对苗条体型的审美观点认可,致使许多学生特别是女生盲目追求苗条体型,但不良的减肥行为,如长时间的节食、无医生指导下服用减肥药等,对青少年的健康影响较大。有研究表明,青少年的不良减肥行为在我国有上升的趋势[2]。为了解南京市青少年的不良减肥行为情况,分析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2008年11-12月本中心对南京市大中学生进行了肥胖认知现状及减肥行为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南京市12所初中、12所高中和6所职业中学、2所大学,共32所学校,发放问卷6 421份,收回有效问卷6 343份,有效回收率为98.8%。其中男生2 689人,女生3 654人;初中生2 340人,高中生3 512人,大学生491人;城市学生3 491 人,农村学生2 852人。

1.2 方法 在教育部门配合下,采用《中国城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由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入班级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问卷统一发放,即时收回,学生独立完成答卷。

1.3 内容 学生基本情况包括父母学历、家庭成员组成、学习成绩、身高体重信息。调查前30 d内所采取的7类减肥行为:锻炼;不吃肉;减少食物量,减少卡路里摄取,吃低脂食物;接连24 h或更长时间不吃东西;依靠呕吐(抠喉咙)或腹泻(吃泻药)来减肥;未经医生指导,擅自吃减肥药、喝减肥茶;用衣服等捂住身体,靠大量出汗来减肥。在过去12个月内是否曾经连续2周或更长时间因为伤心绝望而停止平常的活动。本文中除锻炼外的其他6类减肥行为均为不良减肥行为。

1.4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 进行双录入。资料整理分析前剔除未应答和不合格问卷。不合格问卷指问卷中有关性别、年龄未回答以及有逻辑错误,或回答项目缺失20 %以上者。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学生对自身体型的描述 有58.7%学生认为自己很瘦、有点瘦或正合适(下文简称“正合适或以下”),其中男生为73.7%,女生为47.8%;认为自己有点胖的报告率为35.7%,其中男生为22.5%,女生为45.5%;认为自己很胖的报告率为5.5% ,其中男生为3.8%,女生为6.8 %。见表1 。

2.2 不同性别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 体重正常或偏轻的学生占89.5%,其中男生为84.2%,女生为93.6%;超重的占7.5%,其中男生为11.3%,女生为4.5%;肥胖的占3.0%,其中男生为4.5%,女生为1.8%。见表2。

2.3 学生减肥相关行为

2.3.1 学生自述减肥相关行为 有1项或1项以上减肥行为的学生数为4 068人,报告率为64.1%,其中男、女生报告率分别为60.3%和67.0%,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报告率分别为67.1%,63.2%和57.2%,城市学生、农村学生报告率分别为64.9%和63.3%。有不良减肥行为的学生数为2 269人,报告率为35.8%。其中男、女生报告率分别为22.4%和45.6%,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报告率分别为31.6%,38.7%和35.0%,城市学生、农村学生报告率分别为37.2%和34.0%。

学生自述过去30 d内曾采取减肥相关行为的方式中,通过锻炼方式减肥报告率为51.93%;通过不吃肉方式减肥为12.60%;通过节食方式减肥者为31.40%;通过24 h或更长时间禁食减肥为2.60%;使用诱导呕吐或腹泻方式减肥为1.07%;通过未经医生指导,擅自服用减肥药减肥为1.81%;通过捂汗减肥为2.18%,部分学生选择2种或2种以上方式减肥。

2.3.2 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地区学生的减肥行为 调查前30 d内,有51.93%的受试学生曾通过锻炼来减肥,男、女生报告率分别为55.37%和49.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2.16,P

2.3.3 不同自我描述体型学生减肥行为 依正合适或以下、有点重、很重的胖瘦自我描述顺序,学生锻炼减肥报告率略有增加,分别为48.5%,57.0%和55.4%,其余6种不良减肥行为报告率则大幅增加。见表4。

2.4 不良减肥行为影响因素 将不吃肉、节食、24 h或更长时间禁食、诱导呕吐或腹泻、减肥药减肥及用衣服捂汗减肥称为不良减肥行为,分析了性别、地区、年级、母亲文化程度、体重指数、消极情绪 (指连续2周或更长时间感到非常伤心或绝望而停止平常的活动 )与不良减肥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不良减肥行为与性别、地区、自我描述体型、消极情绪有关。见表5。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学生对自身体型的描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认为自己正合适或以下的报告率,男生高于女生;而认为自己有点胖或很胖的报告率,女生约为男生的2倍。但根据学生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的实际计算结果表明,男生超重、肥胖的比例高于女生,男女生超重率分别为11.3%和4.5%,肥胖率为别为4.5%和1.8%。总体上学生自我描述为有点胖、很胖的报告率大大高于超重、肥胖检出率,女生自我描述为比较胖、很胖的报告率比超重、肥胖的检出率要高出10倍左右。提示学生对自身体型的判断准确性较差,而判断的误差会给减肥行为带来错误的指导。程慧等[4]的研究也表明,部分中学生对肥胖的认识不够全面,存在盲目减肥现象。包括节食在内的6种不良减肥行为中,35.8%的学生有至少1种不良减肥行为,表明在学生中不良减肥行为的发生有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男生更倾向于通过锻炼来减肥或控制体重。女生的不良减肥行为明显高于男生,较为突出的是选择节食减肥的女生比例高达40.59%,与国内其他报道[5-6]一致。因此,女生是不良减肥行为预防和控制的重点人群。应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出发,引导女生正确认识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培养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从卫生角度引导女生积极参加有利于形体健美的体育锻炼,同时进行营养膳食的指导,这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到。

本次调查结果还表明,不良减肥行为与性别、地区、体型的自我描述、消极情绪等因素有关。有研究报道,也可能与不良饮食行为,如蔬菜水果的摄入等有关[7]。实践证明,适当的控制饮食和进行体育健身锻炼是预防肥胖和减肥最有效、最健康的方法。而大多数肥胖的学生由于没有正确科学的减肥观念,盲目的节食、吃减肥药物,不但没得到良好的减肥效果,而且影响其身体健康。

青少年减肥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即减肥不能以影响生长发育为代价,减肥的首要目标是防止体重继续增长,而不是使现有体重下降[8]。加强对青少年运动健身观念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强健体魄的根本。通过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密切配合,积极开展对体育健身认知的宣传,营造出校园良好的运动健身氛围;加强体育课外的组织管理,建立和健全学生体育健身的各种组织形式。增添和设置多种运动内容,在“玩”味十足的健身中获得愉快体验,更能激发参与健身的热情,从而培养与养成青少年体育运动健身的良好习惯。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也是预防和控制不良减肥行为的有效方法[9]。

4 参考文献

[1] 王冬,胡小琪.儿童少年超重肥胖的世界流行趋势.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33(5):257-260.

[2] 罗春燕,彭宁宁,朱蔚,等.上海青少年危险行为状况研究(六):减肥行为和相关因素分析.中国校医,2003,17(3):200-202.

[3]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

[4] 程慧,潘瑞胤,舒彬,等.深圳市中学生肥胖认知现状及减肥行为的调查与分析.职业与健康,2009,25(16):1760-1761.

[5] 王萍,覃忠书,韦琳,等.柳州市青少年减肥行为现状调查.疾病控制杂志,2008,12(2):172-174.

[6] 靳娟,黄丽雯,郭建谊.珠海市在校青少年肥胖现状和减肥行为分析.宁夏医学杂志,2009,31(7):594-596.

[7] PEAS JA, TURNER LW. 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 and weight-control behaviors among US youth. Am J health Behav, 2001,25(1):3-9.

[8] 季成叶.肥胖青少年科学减肥策略和综合措施.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2): 94-96.

[9] 黄敬亨.健康教育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肥胖调查报告篇2

当孩子新进入幼儿园以后,为了全面了解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及时发现疾病和身体的异常情况,以便及早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与治疗,所以展开这次调查。

二、调查过程:

在抚宁县妇幼儿童医院医务人员来我园为幼儿进行年度定期体检,我校幼儿小班共有35名幼儿参加了体检,经过医务人员耐心细致的体检,调查情况如下:

三、调查结果

1、轻度肥胖男孩2人,女孩1人。近几年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有的孩子在家里已经获得了足够的营养量,又在平时吃了很多零食等。这样也是造成孩子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多参加户外锻炼,幼儿需要进行科学喂养,提供合理的膳食,加强户外锻炼,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方式来改善他们的行为习惯。

2、轻微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低于<110g/l)1人。

3、轻度营养不良1人。

4、视力正常,结膜炎较去年有所减少,我校没有弱视、斜视患病儿,提示幼儿用眼适度,强化毛巾、玩具消毒,坚持饭前、饭后、活动后用肥皂水洗手,防止感染,教育儿童不玩脏东西,注意用眼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5、龋齿患病率有所下降,龋齿矫治率达到90℅以上。

6、体重、身长达均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四、干预措施

1、向家长及幼儿宣传口腔卫生知识,教育幼儿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适量控制糖和含糖食物的摄入,尤其睡前不吃甜食,少吃零食。要家长科学合理的制订幼儿食谱。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吃蔬菜、水果,进食要定时,定量,不吃零食,早餐吃得丰富些,晚餐尽量少吃而简单些,随时进行体重监测,以便订制膳食计划。

2、加强体格锻炼:参加体育锻炼来增加热量的消耗对减肥非常重要。

3、鼓励肥胖儿多与他人交往,改变情绪,增加自信心,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及健身运动,同时让他们认识肥胖症的危害,防止滥用药品及营养保健品,更不要滥用激素类药物,以免影起症状性肥胖。

4、调查结束后我们将给体弱儿的家长发放个案分析和联系单,对疾病矫治进一步指导。

希望家园共同努力,保障孩子的健康,确保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2018关于幼儿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2016年幼儿园教育调查报告

2016关于幼儿园安全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家长心目中的幼儿园调查报告

关于动画片对幼儿有何影响的调查报告

幼儿园教学反思调研

幼儿教师挫折心理的调查研究报告

城区幼儿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幼儿园教育活动调查报告

关于幼儿早期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肥胖调查报告篇3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营养

肥胖是一种常见的营养性代谢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成为21世纪的一个重要社会医学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为了解本地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情况,2010年6月对托幼机构的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选择相城区元和街道6所幼儿园中3~6岁的儿童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测量身高、体重,以身高、体重为参数,参照WHO儿童肥胖症的诊断标准,以儿童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20%以上即为肥胖,超过20%~29%为轻度肥胖,超过30%~49%为中度肥胖,50%以上为重度肥胖。除外由继发性因素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脑性肥胖及其它引起的病理性肥胖。

2结果

2.1本次共体检1734名学龄前儿童,其中男童896人,女童838人。

2.2共检查出肥胖儿童116名,肥胖发生率6.69%,其中轻度肥胖72名,占62.06%;中度肥胖39名,占33.62%;重度5名,占4.31%;男童肥胖71名,肥胖发生率7.92%;女童肥胖45名,肥胖发生率5.36%,男童与女童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4.53,P<0.05)。

2.3不同年龄肥胖发生情况不同,6岁组肥胖检出率最高,其次是5岁组,4岁组肥胖发生率最低,3岁组和4岁组(x2=0.17,P>0.05)、5岁组和6岁组(x2=1.74,P>0.05)均无显著性差异,4岁组和5岁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x2=4.07,P<0.05),见表

3 讨论

儿童期肥胖之所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主要是因为它易延续到成年肥胖,儿童肥胖至成年人后发生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的危险系数增加,另一原因是它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持续上升趋势。儿童肥胖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据文献报道〔1〕胎儿后期至4岁左右其脂肪的发育以脂肪细胞增生为主,4岁以后则以脂肪细胞体积增大为主,两者肥胖危险因素也有明显的不同,前者与母亲妊娠期发胖及儿童出生体重有关,后者主要与喂养方式有关。童肥胖主要是单纯性肥胖,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与个人行为模式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过度营养、活动过少、行为偏差为特征的全身脂肪组织普遍过度增生的慢性病。儿童肥胖症不仅对儿童的体格发育、心智发展、心理行为的发展有损害,而且与成人各种代谢综合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强调肥胖症一级预防的重点放在儿童期。

本调查结果显示,男童的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童,患病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原因何在有待进一步研究。可能与父母对健康、肥胖、营养的认识,父母的养育态度、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有关,认为女孩以瘦为美,苗条一点比较漂亮,因此家长会有意识的对女童进行饮食控制,减少女童肥胖的发生。

肥胖调查报告篇4

【关键词】儿童肥胖;预防;干预

肥胖症是以身体脂肪含量增多为特征的疾病,可合并脂肪肝,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肥胖症逐年增多,如今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肥胖儿童由于体型和体重的问题,行动不方便,与外界接触少,可造成智力发育低于正常儿童。也有学者认为,重度肥胖儿童体内大量血液集中于周围组织,造成脑组织相对缺血缺氧,影响智力发育[1]。在心理行为方面,因为肥胖儿童反应迟钝,行动不便,他们很少或拒绝参加集体活动,导致抑郁,社交退缩和情绪不稳等心理行为问题,表现为自卑,孤独,悲伤,情绪焦虑,自信心不足。另外,肥胖因食入过多的脂肪和热能,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和高血压。总之,儿童肥胖不仅影响其现阶段的生活,学习和健康,也为成年疾病埋下了温床。在我国,有研究发现,70%-80%的儿童肥胖可延续为成人肥胖,成为成人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以及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祸根。我院对儿童肥胖门诊的200例肥胖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儿童期肥胖的相关因素,以科学制订预防和干预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儿童肥胖专科门诊确诊的200例肥胖儿童,其中男123例,女77例,年龄1~12岁。肥胖诊断标准:以WHO制定的身高标准体重法来判断,即以身高为基准,采用同一身高人群的第80百分位数作为该身高人群的标准体重。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标准体重的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以上为重度肥胖。

1.2 调查方法 制定调查表,由社区医师专人询问被调查儿童父母亲,内容包括儿童出生史,喂养史,饮食情况,运动情况,家庭状况等并做好记录,用校准后的仪器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并记录。

2 结果

本组肥胖儿童出生时为巨大儿的有102例,正常体重的有86例,低出生体重的有12例。喂养方面食欲,食量,进食速度极好、中、差的例数分别为144例,47例,9例。饮食状况中吃快餐,饮料,甜品,睡前吃点心经常、偶尔、从不的例数分别为153例、47例、0例。吃蔬菜水果无、一般、经常的例数分别为79例、68例、53例。每天运动时间0.5h~2.0h从不、偶尔、经常的例数分别为134例、61例、5例。家庭状况中父母体态肥胖、中等、瘦的例数分别为91例、79例、30例。

3 讨论

3.1 儿童肥胖的相关因素 本调查结果表明,造成儿童肥胖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既有先天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环境因素,是多种因素互相叠加共同作用的结果[2]。儿童肥胖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据文献报道,双亲胖,子代70%~80%可出现肥胖,双亲之一胖,子代40%~50%肥胖,双亲均无肥胖,子代仅1%出现肥胖。儿童饮食行为异常,食欲旺盛,食量大,进餐速度快,喜吃快餐,饮料,甜品,少吃蔬菜,水果,而运动又少,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均可导致肥胖。家庭生活方面,父母养育观也是导致儿童肥胖的一个因素。许多父母认为孩子越胖越好,常以自己孩子胖为骄傲;不少家长还以食物作为奖赏安抚孩子;许多家庭出于安全考虑让孩子放学后待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减少了儿童身体锻炼的机会,成为导致儿童肥胖的一个重要因素。

3.2 预防和干预

3.2.1 加强孕期保健。预防儿童肥胖应从胎儿期入手,通过孕期保健,指导孕妇合理饮食,防止巨大儿出生。通过婴幼儿定期体检,辅导家长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由儿童,家长,老师和儿保医生共同参与监督的肥胖矫治方案,发现肥胖及时干预。

4.2 改变儿童的饮食行为。利用宣传栏、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向大众宣传肥胖的危害性,早发现早防治。对家长进行营养知识的教育,控制肥胖儿童的饮食。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杂粮,鱼类,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尽量不吃肥肉和甜食,改掉爱吃零食、挑食、偏食、睡前吃东西的不良饮食习惯;父母要指导肥胖儿童放慢饮食速度,减少摄入量,改变他们的饱足感,让其饱足感减至七八分饱;对体重增长偏离和肥胖儿童及时干预,定期监测体重和饮食变化,使儿童体重回归到正常范围。

4.3 改变家庭生活方式。父母因素对儿童肥胖的产生和发展起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宣传教育使父母对肥胖有所认知,改变父母养育观,科学喂养孩子,改变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喜静恶动,闲暇时以吃为乐的生活方式。鼓励肥胖儿童参加户外活动,每天增加运动量,养成习惯,从小运动量活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与活动时间。早期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增加食欲。常做的运动可选择慢跑、踢毽子、跳绳、爬楼梯、打球、游泳等有身体移动的运动方式。

4.4 心理诱导和行为疗法。肥胖儿童都自卑,缺乏自信心,所以在治疗中要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在改变饮食行为和运动行为中,要不断激发孩子对运动的兴趣,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在取得点滴进步后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以强化其转变的行为,增强自信心。有研究表明,儿童看电视的时间与肥胖的发生率呈正相关,看电视一方面使儿童活动量减少;另一方面大量的食物广告形成诱导,儿童倾向于选择广告中的食品,而水果蔬菜的摄入量减少。有报道看电视、玩游戏1小时的儿童肥胖的危险性增加12%,而每天1小时的运动使肥胖的危险性降低10%[3]。可见,适时的运动和减少静坐的生活方式,对预防儿童肥胖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廖均梅,刘丽芳,龚雪萍等.浅议儿童肥胖症的现状及防治[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5:304.

[2]李爱红.儿童肥胖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外健康文摘,2013,5:132-133.

肥胖调查报告篇5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公布了教育部等部门共同组织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的最新结果,肥胖和近视是中国孩子两个致命弱点,学生肥胖检出率仍然继续攀升,肥胖问题越来越严重。此次调查是由相关部门共同组织的第五次全国多民族大规模学生体质健康调查,覆盖了31个省、市、自治区,调查了6至22岁学生38万余人。

肥胖的增速令人忧

曾几何时,我们还在为温饱问题发愁,转眼间,肥胖问题就已经成了威胁人们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肥胖问题在少年儿童中显得愈发突出,并且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成人。

在此次调查的7至22岁的城市男生中,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25%和11.39%,比上一次分别上升1.4和2.7个百分点;7至22岁的城市女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也分别上升了0.7和0.9个百分点,达到了8.72%和5.01%。

最严重的肥胖流行状况出现在北京,北京城区男女生的超重和肥胖率已经达到27%和15.9%(男女平均21.7%),比多数西欧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还严重,小学男生的肥胖率已经接近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白人儿童的水平。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研究员介绍,近20年来,全球少年儿童肥胖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我国少年儿童的肥胖率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增长,目前正处在迅速增长期,肥胖的流行程度在一些大城市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主任委员季成叶教授告诉记者,1985年的时候,肥胖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还只占很小的比例,只有0.2%,1990年的时候开始快速增长,北京、上海等一些沿海发达城市尤其严重,到1995年就开始蔓延到全国,到2000年,一些比较富裕的农村也开始出现这个问题,而2000年到2005年,则呈现直线上升趋势,城市、农村都开始爆发。总的来说,我国少年肥胖问题的发生比美国晚20年,但是爆发速度更快。

肥胖的“易感环境”

谈及肥胖发生的原因,马冠生说,遗传因素在肥胖的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遗传因素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下才会发生作用,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肥胖是相关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肥胖相关基因的表达是由一定的环境因素诱发的,高能量密度膳食、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低身体活动水平和静态生活方式等均是诱发肥胖的重要环境因素。

7月7日下午5点多,朝阳区甜水园一家西式快餐店里人满为患,记者发现,在这里吃东西的一多半是小孩,有一些还是父母带着一起去的。西式快餐近年来风靡国内,它的煎炸、高能量、高脂肪含量食物越来越受儿童欢迎。

“这不是一个好现象,父母带着孩子去吃这种东西更是不应该。”季成叶教授认为,能量不平衡是导致肥胖的一个重要原因。生活的现代化一定程度上让静态活动代替了动态活动,譬如乘电梯、坐汽车、看电视、打游戏等等占据了孩子们本来的爬楼梯、步行骑车、体育锻炼、课外活动的时间。

“现在,一些高脂、高糖和高盐食品的广告铺天盖地,这些食品商利用食品包装、商业广告和促销手段,让孩子们过多地购买消费此类食品,商家赚了钱但却导致了肥胖的蔓延”,马冠生研究员表示,社会环境中促使少年肥胖发生的各种因素共同构成了“肥胖易感环境”,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比生活在其它环境中更容易超重和肥胖。

肥胖的危害无处不在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儿少卫生研究所的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少年肥胖最重要的或较有特征性的危害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Ⅱ型糖尿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非酒精性脂肪肝、微量白蛋白尿、男性青春期发育、多囊卵巢综合征、黑棘皮症等等。并且,少年肥胖最严重的后果是从少年期向成年期的延续,包括肥胖体型的延续、生活方式的延续,而延续到成年后,肥胖又导致相关的成人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可以说,肥胖对健康的危害是自始至终的。

季成叶教授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个上中学的小姑娘由于肥胖经常遭到同学取笑,大家给起了好几个外号:“胖妞”、“肥婆”、“肥猪”,结果,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性情和行为也发生了改变,还沾染了一些坏习惯,本来一个好学生最后变坏了。

季成叶教授告诉记者,肥胖不仅破坏了青少年的体型,还危害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儿童青少年时期是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肥胖的孩子很容易遭到歧视,这对他们的自尊心打击很大,甚至会造成心理障碍,影响以后健全人格的培养。另外,肥胖少年由于体胖而活动受限,对外界的感知、注意和观察能力下降,影响学习效率,创造能力也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制定目标和树立理想,制约了孩子的学习进步。

马冠生研究员说,超重肥胖还直接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如个人及卫生保健部门为治疗肥胖所付出的成本,与肥胖相关的疾病及其过早死亡而造成的个人及社会的经济损失,另外还包括对个人和社区的间接社会负担。

肥胖的势头亟须控制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司的有关同志表示,近20年来,少年肥胖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已经成为一个日趋严重的、危害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少年肥胖的增长处快速上升的初期,当前正是预防和控制的紧要关头。

谈起儿童肥胖的控制问题,季成叶教授显得非常焦虑,他告诉记者,一些家长本身小时候吃过不少苦,于是条件好了就千方百计让孩子多享点福:吃多点,吃好点,能坐着不让站着,能躺着不让坐着,家务更是不让孩子伸手……结果,孩子正常的膳食结构打乱了,必要的体育锻炼没有了,健康的生活方式被破坏了。他认为,现在控制少年肥胖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建立正常健康的社会环境,尽量消除高能量密度膳食、不健康的饮食行为、静态生活方式等外部环境因素。

马冠生研究员表示,预防少年肥胖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要及早、从小抓起,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为主的防控网络。为此,他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

肥胖调查报告篇6

【关键词】 肥胖 青年人 蛋白尿 慢性肾脏病

【Abstract】 Objective: We investigated the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of proteinuria in young adults.

Methods: A total of 2340 subjects who were aged from 20 to 39 years and received health examination in The Frist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ty from November 2008 to August 2009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Information includes name, gender, age, height, weight, body mass index (BMI),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serum creatinine (SCr),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fasting blood glucose, uric acid (UA), triglycerides (TG), total cholesterol (TC),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obesity or proteinuri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 factors and proteinuria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obesity was 33.3%, proteinuria 2.5% in man. The prevalence of obesity was 7.5%, proteinuria 1.7% in women.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hypertension、hyperglycemia、dyslipidemia、hyperuricemia and obesity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proteinuria.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obesity was 33.3%, proteinuria 2.5% in man. The prevalence of obesity was 7.5%, proteinuria 1.7% in women in healthy subjects younger than 40 years of age.The risk factors (hypertension、hyperglycemia、dslipidemia 、hyperuricema and obesity)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proteinuria.

【Key words】 obesity young adults proteinuria chronic kindey disease

前言

在我国肥胖的人数,特别是肥胖男性,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分别为2亿和6000万人,与1982年,中国进行过一次全国营养调查,当时中国人的超重率仅6%,20年超重率增加了16.8%。肥胖除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外,对肾脏的损害也日益受到重视。Weisinger在1974年首先报道重度肥胖和大量蛋白尿相关[1]。1975年Cohen首先提出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Obesity-related glomerulopathy, ORG),主要病理特点为肾小球肥大和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是一种以肥胖、蛋白尿、不伴水肿和血白蛋白正常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ORG发病率随着肥胖的发病率增加有增加趋势,美国1986-1990年ORG患病率为0.2%,1996-2000年上升至2%左右[2]。由于青年人经常很少关注自己健康和进行有规律的健康体检,我国政府对青年人肥胖关注程度低于对中年、老年肥胖肥胖关注程度。本文中调查的对象是中青年人群,此人群是各个企事业单位的主力军,对这一年龄结构的超重和肥胖人群,如不积极进行干预,对人民健康带来的潜在危险将日益显现出来。这次调查是比较青年人中肥胖与非肥胖健康体检的特点,并评估肥胖青年人蛋白尿的危险因素。

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09年8月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20698人,其中年龄20-39岁9295人,资料完整有2293人。体检者为福州市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剔除无尿常规、肌酐等资料不全而无法分析者,重复体检者仅记录第1次检查结果。

二、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由体检中心及肾内科医生完成。

体格检查:由体检中心医师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包括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m)2。被调查者的血压均休息后用统一型号电子测压器测量3次,并按照JNCⅦ推荐的标准方法进行,每次测定间隔5 min,计算3次测定的平均值;若有两次读数相差10以上,则取读数相近的两次计算平均值。身高体重的测量:身高为脱鞋后测量的净身高,体重为空腹、脱去外衣的体重。

实验室检查:所有被调查者均留取当日晨尿(月经期妇女除外),并在调查现场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

2.实验器材:尿蛋白测定采用试纸法,尿蛋白≥0.3g/L为阳性。FPG 的检测采用己糖激酶法,批内变异系数

3.诊断标准;

(1)GFR采用简化MDRD方程计算。 eGFR= 186* 血肌酐(mg/dl) ^(-1.154)*年龄^(-0.203), 女性乘以0.742[3]。(2)各因素的诊断标准:(1)超重或肥胖,BMI≥25 kg/m2 ;(3) 血脂紊乱:TG≥1.70 mmol/L 和(或)HDL

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由双人录入Excel表格,并经过逻辑查错和一致性检查。计量资料数据用x-±s表示,两组之间的检验采用非配对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蛋白尿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参与分析的变量包括性别、年龄、BMI、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高空腹血糖、高尿酸。所有统计分析由SPSS 11.7软件完成。

结 果

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及健康资料

参加体检资料完整的2293人,其中男性1292人,女的1001人。表1为研究对象一般情况,33.3%男性和7.5%女性是肥胖者。表2可见各年龄段肥胖与非肥胖蛋白尿患病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男女不同项目特点分析

表2 男女各年龄段肥胖与非肥胖的蛋白尿患病率 年龄男性女性

肥胖非肥胖P肥胖非肥胖P

20-240(0)4.5(6)0.0000(0)1.6(2)0.000

25-293.4(3)2.2(4)0.0428.3(1)1.2(3)0.036

30-344.8(6)1.2(3)0.0386.3(1)2.0(5)0.009

35-394.3(8)0.6(2)0.0072.3(1)1.2(4)0.015

3.蛋白尿:男女蛋白尿患病率分别是2.5%、1.7%,两组之间显著差别。表3单因素优势比(OR)表明BMI、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高空腹血糖、高尿酸是蛋白尿潜在危险因素。表4多因素优势比(OR)表明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高空腹血糖、高尿酸是蛋白尿潜在危险因素。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高空腹血糖、高尿酸是蛋白尿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其中,高血糖对蛋白尿的优势比最大。BMI与蛋白尿的关系是单因素分析出的。

表3 各危险因素与蛋白尿单因素优势比

表4 各危险因素与蛋白尿多因素优势比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BMI等于或大于30kg/m2称做肥胖。但是,我国根据根据自身国情定义BMI等于或大于25kg/m2称做肥胖。本次调查研究男性20到39岁肥胖率是33.3%,女性20到39岁肥胖率是7.5%,总的肥胖率22.0%,这次研究人群主要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群,由于该人群体力活动偏少,故肥胖率也随之较高。

这次研究证明了肥胖是蛋白尿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许多研究显示肥胖和蛋白尿与慢性肾脏病相关。肥胖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导致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肾小球出现高压、高灌注、高滤过,易导致蛋白尿的出现。以及肥胖患者存在炎症细胞因子(如瘦素、脂联素、TNF-a、IL-6、CRP、TGF-β)释放、脂质毒性、内脏型肥胖、高脂血症易对肾脏造成损害,肥胖是否直接引起蛋白尿还需进一步研究。

Chagnac等[4]观察了血压正常的非糖尿病肥胖患者与正常人群白蛋白排泄率、排泄分数、GFR和肾小球跨膜压,结果都增加,其中GFR的增加主要来自于肾小球跨膜压跨膜压的增加。胰岛素可以降低肾小球跨膜压,而肥胖患者往往伴有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导致出球小动脉收缩而增加跨膜压。GFR增加等共同使肾小球跨毛细血管静水压增加,使肾小球滤过屏障对被滤过物分子大小的选择性滤过功能受损,引起蛋白超滤过,使蛋白排泄增加,并最终导致肾脏形态、结构及功能的损害[5]。

肥胖者高血压的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致肾入球小动脉舒张;从而使得升高动脉压的大部分转移到肾小球毛细血管,并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压力升高、 细胞外基质增殖及更多的纤维化。肾小球高滤过也可能是微蛋白尿发生的主要原因,微蛋白尿本身也会促进肾小球的炎性反应[6,7]。

Bello等[8]报告体重改变与蛋白尿改变平行相关。Tran等[9]报道一例 48岁的男性重度肥胖患者体重分别减至118 kg、110 kg和102 kg,24小时尿蛋白排泄分别降至 7.6g、2.1g和 0.85g。

本次调查研究仍存在着一些局限,第一,不排除存在生理性蛋白尿,但被调查者在检查前没有发热和做激烈的运动,降低了假阳性率。第二,因为在调查中测尿微量白蛋白价格比测尿蛋白贵,没评估微量白蛋白尿。由于以上因素,这次调查研究可能低估蛋白尿患病率。

本次调查肥胖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4年诊断标准,没有测量腰围、臀围,故可能对一些内脏型肥胖存在漏诊,导致肥胖率偏低。但有报告显示BMI与腹围在评定腹型肥胖时的一致率较高,相比之下BMI在应用人群及操作性、准确性较好[10]。

在20到39岁青年人中男性肥胖率33.3%,蛋白尿患病率2.5%;女性肥胖率7.5%,蛋白尿患病率1.7%,总的肥胖率22.0%,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血糖、高尿酸、肥胖是蛋白尿危险因素。多种危险因素可引起肾功能损害的,因此需全面和深入对肥胖和其他慢性肾脏病危险因素的管理对预防肾功能损害和心血管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参 考 文 献

[1]Weisinger JR, Kempson RL, Eldridge FL, et a1. The nephrotic syndrome: a complication of massive obesity. Ann Intern Med, 1974, 81(4): 440-447.

[2]Kambham N, Markowi GS, VaIeri AM, et a1. Obesity-related glomerulopathy: an emerging epidemic. Kidney Int, 2001, 59(4): 1498-509.

[3]王伟,李宏亮,杨文英.代谢综合征与肾损害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7,28(5):230-232.

[4]Chagnac A, Weinstein T, Korzets A, et a1. Glomerular hemodynamics in severe obesity. 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 2000, 278(5): 817-822.

[5]Chagnac A, Weinstein T, Herman M, et a1. The effects of weight loss on ren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obesity. J Am Soc Nephrol, 2003, 14(6): 1480-1486.

[6]Hall JE, Henegar JR, Dwyer TM, et a1. Is obesity a major caus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dv Renal Replace Ther, 2004, 11(1): 41-54.

[7]Chagnac A, Weinsten T, Korzets A, et a1. Glomerular hemodynamics in severe obesity. Am J Physiol Renal Physid, 2000, 278(5): 817-822 .

[8]Tran HA. Reversible obesity-related glomerulopathy following weight reduction.Med J Aust, 2006, 184(7): 367.

[9]Bello AK, de Zeeuw D, El Nahas M, et al. Impact of weight changes on albuminuria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Nephrol Dial Tranplant, 2007, 22 1619-1627.

肥胖调查报告篇7

【关键词】学龄前 儿童 肥胖 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723.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403-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儿童肥胖发生率有明显升高趋势。儿童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而且与成年期肥胖及许多疾病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儿童肥胖是重要的小儿成人病,预防儿童肥胖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为了解我市城区儿童肥胖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影响肥胖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切实的干预措施。我们于2009年5月至6月对兴化市城区5所幼儿园的3~6岁在园儿童进行了体格检查和家长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兴化市城区5所幼儿园3~6岁儿童1587名,其中男童843名,女童746名。

1.2 体格测量 使用立式身高计,被测儿童取立正姿势,脱去鞋袜、帽子和外衣,测量结果以厘米为单位,记录至小数点后一位。测体重采用灵敏度为50克的落地式杠杆称,最大载重50kg。测量结果以千克为单位,记录至小数点后两位。采用WHO身高标准体重值为肥胖判断标准,超过标准体重10~19%为超重,超过20~29%为轻度肥胖,超过30~49%中度肥胖,超过50%以上为重度肥胖。

1.3 问卷调查 采用调查表调查与肥胖有关的相关因素。内容包括:父母的身高体重,文化程度,儿童的饮食习惯,运动情况和睡眠时间等。

2 结果

2.1 儿童肥胖检出情况 共调查3~6岁儿童1587名,男843名,女746名。检出肥胖儿98名,肥胖总患病率为6.1%,其中男童肥胖儿62名,占肥胖儿童总数的63.27%,女童肥胖儿36名,占肥胖儿童总数的36.73%,男童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童。(见表1)

肥胖儿童男女情况统计表(表1)

肥胖儿童性别之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4.37,p

2.2 肥胖年龄分布情况 在检出的98名肥胖儿童中,3岁组6名,肥胖发生率2.07%,4岁组23名,肥胖发生率4.38%,5岁组69名,肥胖发生率8.91%。随着年龄的增加,肥胖的发生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肥胖儿童各年龄组分布统计表(表2)

肥胖儿童各年龄组发生率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x2=21.45,p

2.3 肥胖的程度 在检出的98名肥胖儿中,轻度肥胖48名,占48.98%;中度肥胖34名,占34.69%;重度肥胖16名,占16.32%。肥胖儿童中轻度肥胖占的比重较大,重度肥胖占的比重较小。

2.4 影响肥胖的主要因素

2.4.1 家族遗传倾向性 在检出的98名肥胖儿童中,父母均肥胖的占40.82%,父或母肥胖的占48.98%,父母不肥胖的占10.20%。

2.4.2 饮食习惯也是影响体重增长的重要因素。已有报道餐前喝汤少、吃饭快均可导致肥胖的发生。

2.4.3 儿童的户外活动少、睡眠时间长也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儿童看电视多、玩电脑游戏时间长,户外活动必然减少,热能过剩,导致肥胖的发生。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研究所公布的抽查结果显示,儿童肥胖率随看电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平均看电视每增加1小时,肥胖发生率增加约1.5%。

3 讨论

3.1 目前学龄前儿童中常见的肥胖类型为单纯性肥胖。单纯性肥胖是由于机体能量过剩,导致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超过其相同性别的身高体重标准的20%以上。它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环境因素中,食物尤其是动物性食物摄取过多,饮食习惯不良(如吃饭快)、不愿意运动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

3.2 父母体重指数过大是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发生的首要因素,儿童肥胖与父母的体重指数呈正相关系。本次调查结果证实了肥胖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父母双方均肥胖的儿童容易发生肥胖症。所以,对于有家族史的儿童应及时做好预防工作。

3.3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也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肥胖的儿童存在喜食肉制品,进食量大,进食较快,吃蔬菜少等不健康的饮食行为。这些不良的饮食行为既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还会导致儿童肥胖的发生。学龄前期是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不良的饮食行为如不及时矫正,形成习惯后会影响儿童终生。

3.4 儿童的户外活动少、睡眠时间长也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本次调查中肥胖的儿童看电视多、玩电脑游戏时间长,户外活动较少,使体内热能过剩,脂肪组织堆积,导致了肥胖的发生。因此,对肥胖儿童应加强运动训练,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合理安排睡眠时间,增加体内过剩热能的消耗,减少脂肪堆积,达到减肥的目的。

肥胖调查报告篇8

1方法

1. 1问卷调查:①由课题组自行设计肥胖病知识调查表、肥胖儿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儿童出生史、具体喂养史、饮食状况、日常运动状况以及家庭状况等肥胖病的诱发因素情况问卷调查。在课题方案实施前和实施后1年对干预组患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课题组成员现场发放和回收。干预前阳叫文有效问卷36份,有效率100 %。干预后回收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84 %,其中6例失访,从干预组剔除。②护理干预前对36例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将测量数值录入儿童保健电脑程序。护理干预后随访1年,再次测量并记录其身高、体重、BMI,再录入儿童保健电脑程序测算出肥胖度。平时每月测量身高、体重、BMI一次。

1.2护理干预:①认识肥胖的本质、发病机制及并发症;②以家庭为基础的肥胖干预;③进行行为干预,避免诱发肥胖的各种因素;④饮食调整;⑤运动疗法。

2结果

结果显示,经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肥胖情况较干预前明显减少。干预后36例中有6例失访,14例体重正常(47%),轻度肥胖9例(30%),中度肥胖6例(20%),重度肥胖1例(3%)。

3讨论

目前全球有1. 55亿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3000万-4000万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发病机制截至目前仍未完全明了,大部分学者认为肥胖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者综合影响的结果。家长没有充分重视肥胖对人体的危害;有部分家长存在矛盾心理,一方而对控制孩子的体重有意识,但又没有被证明的非常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另一方而担心孩子的生长发育会因此受到影响。所以需要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肥胖症危害的健康宣教和有效干预,包括从生活方式、饮食、运动、心理干预、减重误区等方而,减肥效果很好。有6例失访,主要由于监护人太过于心疼孩子,严重影响到干预方案的实施。

实施干预方案的基础首先在于加强家庭干预,家长需要使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树立正确的观念、活动习惯及生活方式等,且要及时进行检查监督,每天要让孩子坚持运动,争取早日实现减肥的目标。

肥胖的发生与营养失衡有关,饮食调整在保证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前提下,控制每天总热量摄入,提供低于机体需要热能的食物,使体内积聚的脂肪消耗而达到减肥的目的。少吃含糖饮料和高热量零食如甜饮料、快餐;少吃脂肪性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等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丰富食物,建立健康饮食规律。

上一篇:年龄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人事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