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18 03:45:17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篇1

一、能遵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听课时发现,不论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年长者,还是从教不久的新教师,都能遵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揭示课题、出示目标、出示自学指导、学生看书自学、后教、当堂训练环环相扣,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积极参与学习,大胆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一模式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学习状态良好。

二、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此次下乡听的都是推门课、常态课,但可看出教师都在努力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通过多媒体的声、像画面,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直观演示图形的转化过程,展现多样的课堂练习,有效扩大课堂容量,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

三、重视有效操作,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新课标指出实践操作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想象、模拟、设计、思考等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内容。

尽管教师都在努力转变思想,使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诸多改变,但由于多数教师对新课标精神、新理念把握不到位,自身学习不够深入等,出现了不少制约课堂实效性和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形无神,课堂教学不够高效

1.教学目标确立不准确

如黄河学校李侠老师所上五年级“轴对称再认识”时,出示的目标为:(1)再认识轴对称图形。(2)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其中第一个目标空泛,不具体,学生不知道要达到什么学习程度。第二个目标则降低了教材对这一内容的要求。

2.自学指导不明确

如夫水台头小学冯红利老师上“混合运算的应用”时,让学生看书自学,却没能给学生明确指出学习内容、方法、时间、要求,学生看书自学纯属浪费时间;又如华西支教教师孟伟旭在上“分数混合运算”时,也没给明确要求就让学生看书自学,自学流于形式,学习实效性差。

3.“后教”环节完全变成了老师讲、学生听,穿新鞋走老路

如刘鑫老师执教“精打细算”时,当学生做完检测后没有先让学生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兵教兵”,而是自己一步一步引着学生对照评讲,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却几乎成了哑巴,学习无精打采。

(二)教师对教材的研读不深入,缺乏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弄不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就教材教教材

调研时发现,绝大多数教师课前没有认真阅读《教师教学用书》的习惯,对教材挖掘不够,弄不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同一板块教学要求把握不准;不能准确把握编写意图,对北师大数学教材“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意图不明,不能有效发挥教材从一个情境引出一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不断追问,引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就是学数学、发展数学、实现课标目标的过程。

(三)备课时不了解学情,授课时不关注学生,学生学习兴趣低

小学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然而通过调研发现,老师在备课时只关注知识性目标,对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不了解,备教材不备学生,导致授课时教师抓不住教学重点。

(四)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干瘪,缺乏人文关怀与激励性

准确的课堂评价,既能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又能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是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听课时发现,数学老师的课堂评价语远不如语文老师丰富,一节课仅限于“你很棒”“回答正确”等单一式评价,更有甚者,整堂课听不到对学生的一句评价语,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五)新课标精神领会不到位,教师个人研修热情不高,教师专业化成长缓慢

听评课互动时发现,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精神领会还不到位。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要求也从双基变四基,以前强调的“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

总之,通过深入乡校的调研活动,我更加明确了自己肩头的责任,同时也坚定了做好教研员工作的决心。然而由于此次调研范围还不够广,听数学课节次也不够多,加之个人作为教研员的专业化素养还不够高,所反映的问题难免有失偏颇,因此文中所述观点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篇2

今天到**镇**小学调研,**小学离我原先工作的**小学不远,学校里的师我多半熟悉,也可以说是故地重游,只不过这故地已是多年不游了。上午听了於老师和徐老师的数学课,第三课我没有固定在哪个教室听课,而是在整个校园里转了一圈。

於老师今年已经有58岁了,记得刚从初中到小学哪儿会,学校领导让他到丰小听一课再回去上一课,於老师当时还听过我不少的课。印象中,於老师特别的认真,前两天,为一道题目还特意跟我联系过。虽说年龄大了,但这种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一直延续着,走进校园,就看到於老师正好拎着黑板进教室,所以在点课的时候就开玩笑说,於老师准备得很充分,不听他的课,我反而有点过意不去。

走进他的课堂,就看到孩子们准备了很多的学具,有长短不一的小棒,有各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於老师告诉我,小棒是上课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时候用的,这课用不上,但是学生还是带来了。不过,从这儿可以看出,於老师对每节课都是相当用功的。

於老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它先由长方形、正方形的内角和360度,两个特殊直角三角板的内角和是180度,引发学生猜想,再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是180度。学生通过量一量、撕一撕、折一折等途径都验证了猜想。教者在巡视中发现了一位同学用的作高的方法来推算任意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的方法,给予了表扬,并让其作了介绍。随后,设计了一组练习:(1)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2)把它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每个小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3)把分成的小直角三角形再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4)用一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拼成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5)如果是用三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

应该说,於老师的这种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其内涵。通过思辨,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不管是剪出来的还是拼起来的,只要是三角形,它的内角和就是180度。这组题目不是教材中的,教师的用心可见一斑。

58岁的老先生,能够坚持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值得我学习。课能上得如此,我感到实在不容易。如果说有什么建议的话,那就是感到老师还有点不放心孩子,指导得还有点越位,显得包办偏多了点。

第二课的徐老师是位已经三十多岁的青年同志,说其青年是因为学校里教数学的就他一人在四十岁以下,其实,徐老师已不年轻。徐老师上的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这一内容的练习课,这节课从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入手,随后分块引导学生探讨“两个数间有特殊关系时,求最大公因数的口算方法”。再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加以巩固。这个班的学生数不少,有62人,在村小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因而,我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更多的是提出一些建议:

一是两个数之间有特殊关系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学层次上不够清晰,且顺序最好作些调整。可以采用这样的步骤:(1)独立地算一算;(2)集体校对一下结果;(3)引导学生找一找规律;(4)得出相应的结论;(5)口头出题,请学生直接口算出最大公因数。

二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丰富课堂练习与反馈的形式,而且通过这种“兵教兵”的练说活动,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达成与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当然,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有效,必须在小组长的设置与培训、小组合作活动的指导以及合作时机的把握等诸多方面作出相应的思考与持之以恒的训练,这样,方能使这种小组合作活动不断地走向高效。

三是每组题要给学生留足时间,总体感觉每组题学生独立计算的时间偏少,有好多孩子来不及完成。

四是对教材第9题的处理。老师设计了练习纸,让学生先按要求写出1至12的自然数与3、2、5这些数的最大公因数,再观察思考,这种设计是很好的。但教者对这道题理解与挖掘不够,我想,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应该有以下发现:(1)3的倍数与3的最大公因数是3,非3的倍数与3的最大公因数是1.(2)一个数与3的最大公因数最大是3,最小是1.换句话来说,一个数与3的最大公因数不可能比3大。也就是说,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不可能比小数大。

五是教材第11题如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题目是个难点,教者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讨论题,应该说把握还是准确的。只是设计的问题要再少点,针对性再强些?

午饭后我同样跟数学学科的六位老师进行了交流。我先谈了自己对这种“前置学习”的理解,然后谈了数学学科要开展的一些师生竞赛活动,最后结合两节课进行了一些点评。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篇3

【关键词】 传染病;公共卫生管理;横断面研究;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1-0022-03

Administration of Infectious Diseaese Prevention in Schools in Beijing/GUO Xin*,WANG Xing-huo,SHI Jian. * Institute of School Health,Beijing Municiple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Beijing(10001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dministra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prevention in schools in Beijing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regulating infectious deseases reporting and to set up school infectious deseases supervision system.Methods

Typical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choose 83 colleges,secondary or primary schools.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the administrators in the chosen schools.Results

Administra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needed to be improved,especially in schools for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The administration was poor in rural schools.Finding,reporting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should be improved in privacy colleges.Conclusion

School infectious diseases reporting should be regulated and school public health work should be improved.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should set up school infectious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optinize the epidemic reporters and increase government spending.

【Key words】 Communicable diseases;Public health administration;Cross-sectional studies;student health services

据统计,北京市现有大中小学校2 500多所,在校学生近200万。学生在校内生活、学习人群密度高,接触也较为密切,易造成传染病的流行,所以学校传染病的管理制度成为学生健康的最重要保障[1]。

北京市最常侵害学生健康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感染性腹泻、传染性肝炎、麻疹、风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肺结核等[2]。1996年中小学生68%的缺课是由学校传染病引起的[3];《2005年北京市点校学生体质检测》显示中小学生因传染病引起的休退学率约为35%。减少传染病对学生健康的危害,对降低学生缺课率和休退学率,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保证正常学习意义重大[4]。

为进一步了解北京市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加强和规范北京市学校传染病管理工作,笔者于2007年4-5月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北京市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性质的大、中、小学学校100所,对学校传染病管理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筛选出有效问卷83份,其中小学23所,中学54所,大学6所;城区学校38所,城乡结合部学校30所,乡村学校15所;公立学校58所,私立民办学校21所,民工子弟学校4所。

1.2 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方法,以问卷方式对抽中的学校传染病负责人进行“北京市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现状调查”。此问卷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开发,现场调查人员经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所统一培训合格后上岗。采用封闭式匿名问卷,问卷采取自填和询问结合的方式。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措施和制度,学校传染病管理情况,对疫情报告相关工作的掌握情况,学校卫生设备、卫生人员配备情况,校医个人情况及学校卫生状况,意见与建议共6方面的内容。问卷现场回收后,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核查,如有理解性错误或漏填、错填,当场改正。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 3.1数据库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抽取10%的数据进行复核,对异常数据进行核实。应用SPSS 13.0版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资料的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组织措施与制度 大中小学传染病防治管理措施和制度包括传染病防治计划、保证免疫接种计划、传染病的应急措施、疫苗接种证查验制度、因病缺勤登记、传染病追查制度、传染病防管理制度、疫情报告制度等。措施、制度健全的小学、中学、大学达标率分别为26.1%(6/23),22.2%(12/54)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学校传染病管理情况

2.2.1 小学传染病管理情况 公立、私立民办、打工子弟小学在疫情报告记录内容齐全、学生持复课证明复课、具备疫苗接种查验记录、将疫情报至所有规定的单位、校医为疫情报告人等项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2 中学传染病管理情况 城区、城乡结合部、乡镇中学在疫情报告记录内容齐全、具备疫苗接种查验记录等项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3 大学传染病管理情况 对入学新生进行传染病排查和传染病健康教育的达标率较高,均为100%;疫情报告记录内容齐全的达标率最低,为0;具备疫苗接种查验记录的达标率为16.7%(公立大学33.3%,私立民办大学为0);将疫情上报至所有规定的单位合格率也为16.1%(公立大学为0;私立民办大学为33.3%);学生持复课证明复课的达标率为50.0%(公立大学为66.7%,私立民办大学为33.3%);校医为疫情报告人的达标率为50.0%(公立大学100.0%,私立民办大学为0)。

2.3 学校卫生人员及设备配备情况

2.3.1 小学卫生人员及设备的配置情况 公立、私立民办、打工子弟学校在校医数量按600∶1配置、疫情报告人具备医学专业学历、疫情报告人具备医学专业职称、2006年疫情报告人传染病培训达标、校医室为专室等项目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2 中学卫生人员及设备的配置情况 城区、城乡结合部、乡镇学校在校医数量按600∶1配置、疫情报告人具备医学专业职称、2006年疫情报告人传染病培训达标项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3 大学卫生人员及设备的配置情况 大学有校医院、校医室为专室、疫情报告人具备医学专业学历、疫情报告人具备医学专业职称的达标率均为50.0%(公立大学均为100.0%,私立、民办大学均为0),疫情报告人传染病培训达标率为33.3%(公立大学、私立民办大学均为33.3%)。

3 讨论

3.1 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措施与制度 学校的传染病管理措施与制度是学校传染病管理水平的根本性保障,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中小学校传染病重要的防治管理制度较为健全,而大学的漏洞较大,比中小学欠缺很多。许多校医反映传染病工作不好开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他们缺少正确而有力的指导,工作方式存在很多主观性,所以经常出现虽然做了许多工作,但并未形成制度,管理缺乏稳定性和科学性的情况。

3.2 学校传染病管理情况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建议学校指定有医学专业知识的人员为疫情报告人。被调查打工子弟小学疫情报告人全部都由没有医学知识的班主任或校领导担当,极易出现漏报、错报。27.3%的小学疫情报告人是没有医学专业学历的校医。可见,很多学校虽然按照规定将疫情报告人定为校医,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校医”,这对传染病管理十分不利。调查中有的私立大学根本没有校医院,也缺乏专业人员作为疫情报告人。

完整的疫情报告记录应包括:疫情报告人签名、疫情发生情况、疫情处理情况、疫情报告接收人等内容,调查发现50%的学校有疫情报告记录但填写内容不完全。

传染病一旦爆发,迅速而精准的报告系统成为平息疫情的有力保障。调查发现学校传染病的报告既不迅速、也不精准。65.9%的疫情报告人由于不了解政策而不清楚上报时限,也不知都该上报给哪些部门。

接种疫苗是我国防治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疫苗接种率直接关系到保护性大小。当学校接受新生或某种病流行时,学校就必须了解某种疫苗接种率或某个体的接种情况,这需要查验疫苗接种记录,然后根据情况或补种或免疫强化或采取其他行动[5]。但是35%的中小学校不查验学生的疫苗接种记录,大学的查验率更低至20%。浙江海盐地区中小学疫苗接种查验率为23%,低于北京市[6]。与我国免疫接种相关管理的疏漏密切相关,一是很多学校不重视免疫相关事宜,再是政府在这方面的督察力度也不够。

3.3 学校卫生人员及设备配备情况 在学校传染病管理中,校医可以运用专业知识给传染病防治以指导,并可在疫情上报、处理上起到关键作用。因此一个学校的校医数量、学历都直接影响到学校的传染病管理水平。调查显示,规模大的公立小学没有随着学生数量增加而增加校医数量,当学生数量超过1200名以上时,校医配置合格率仅有16.7%(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打工子弟小学的校医更是严重缺乏;中学情况稍好于小学。这些漏洞说明学校的领导者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认识到校医的重大作用,尚未给予学校卫生工作足够重视。这需要政府部门的宣传教育,也需要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

100%公私立小学的疫情报告人为校医,但调查发现只有60%公立小学的校医具备医学学历,40%具备医学职称;而私立民办小学的校医100%具备医学学历和职称,看来私立民办小学校医素质很好,而受资金所限的公立和民工子弟小学校医素质亟待提高。北京的80.0%的疫情报告人具备医学学历,与绍兴市中小学的79.4%[7]相当,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8],中学疫情报告人专业素质高于小学[9]。而100%的私立大学没有具备专业知识的疫情报告人,原因之一是100%的私立大学没有校医院。

在传染病知识培训上,公立小学明显优于私立和民工子弟小学,看来私立小学的卫生设施、人员配备虽好,但后期培训没有跟上。大学的培训课时合格率为33.3%,还应提高重视。培训状况不佳,因此,建立规范化、梯次化的业务培训机制[10],明确校医培训的形式及课时并定期考核,持证上岗,是确保疫情报告人良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政策,从而更好地完成疫情报告工作的重要环节。

4参考文献

[1] 楼乐平.学校传染病疫情发生的特点及对策.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6):532-533.

[2] 张智.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对策.中国学校卫生,2006,27(6):1 005.

[3] 马永红,王绍丽.北京市1992~1996年中小学生因病缺课分析.中国学校卫生,1999,20(6):446.

[4] 许国章.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面临的工作形势和控制对策.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6):539.

[5] 张斌.在学校接种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偶合流行性感冒暴发的现场调查报告.中国计划免疫,2001,4(7):112-113.

[6] 张礼根.2005年海盐县武原镇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6,22(3):349.

[7] 夏云.绍兴市中小学校校医现状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3,24(1):86-87.

[8] 尚大光.1994年全国学校卫生现状抽样调查.中国校医,1997,11(6):406.

[9] 叶宝华.江苏省校医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0,21,(1):55.

[10]季成叶,赵德才.全国学校传染病管理和公共卫生监督检查报告.中国校医,2002,16(6):481-483.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篇4

一、方式

本专业的社会实践提倡采用多种形式,从当前的实际出发,采用社会调查方式,即由学生自主确定调查题目,报当地电大审核批准,学生根据题目开展调查活动,写出调查报告。

二、内容

电子商务专业的社会实践必须具有专业特色,活动内容应当在电子商务系统的运用、管理和维护等范围内。

三、要求

1.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

2.开展社会实践的时间由学生自主安排,学生向所在学校,作好调查过程记录。

4.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的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调查内容,调查结果,调查体会。字数要求不少于3000字。

调查报告要求语言简练、明确;叙述清楚、明白;资料、数据真实;结论要有理、有据。

5.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实践的,要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原则上每人提交一份调查报告,如小组合写,需在报告中附上每一位成员承担的任务和完成情况说明,且字数须在5000字以上。

6.提交调查报告或项目报告时必须附调查过程记录或活动记录。

7.调查报告应自主完成,禁止抄袭,如有抄袭行为将视同考场作弊,取消下次补做机会。

四、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内容

社会实践时的基本情况与表现;

调查报告的内容与文字表达。

2.考核标准

社会实践成绩原则上分合格和不合格两等。

对于社会调查,调查过程记录清楚完整,调查内容真实,完成调查题目指定要求者为合格;调查过程记录清楚完整,调查内容真实,没有完成调查题目指定要求者,如果能够对调查过程进行认真分析并写出体会者也为合格。凡调查过程记录不完整,调查内容不真实者为不合格。

3.成绩评定办法

由个人填写鉴定表,由被调查单位或从事电子商务实践活动所在单位签署意见。

调查报告由两人评定,其中一名应为被调查单位有关负责人。分校负责审核。

初评不合格者,允许补写一次。

4.调查报告经审核合格后给予3学分。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未交调查报告者不计学分。

五、时间安排和步骤

1.学员于前一学期的第16周填写社会实践资格审核表,学校通过学员自审、班主任审核及专业责任教师审核三个环节对学员参加社会实践的资格进行审查。

2.学校于前一学期的第16周确定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学员应及时与指导教师取得联系。

3.学员利用假期完成社会调查报告。报告于开学后第2周交学校初审。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篇5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危险行为;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2-1102-02

伤害是指因为能量(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等)的传递或干扰超过人体的耐受性造成组织损伤或窒息导致缺氧,影响了正常活动,需要医治或看护。在现代社会中,伤害不仅是社会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各国的主要死因之一。伤害已成为1~14岁儿童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1],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经济负担[2-3]。为了解小学生伤害危险行为现况,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笔者于2007年3-4月对太原市小学生非故意和故意伤害行为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首先从太原市6个城区和2个郊县区中各随机抽取1所小学,在每所小学的三~五年级中各随机抽取2个班;被抽中的班级中所有同学都参加调查。共发放调查表2 729份,收回有效问卷2 376份,有效应答率为87.1%。其中男生1 174名,女生1 202名;城区1 777名,郊区599人。年龄为7~15岁。

1.2 方法 采用太原市小学生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调查表由3个部分组成: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年级、民族、父母亲学历、家庭结构、身高、体重等一般情况;各类故意及非故意伤害行为调查等;伤害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在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统一的指导语下,由小学生独立完成问卷,当堂收回。

1.3 统计分析 在SPSS 10.0软件下,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统计学描述与检验。

2 结果

2.1 非故意伤害行为报告率

2.1.1 骑车违规行为 小学生骑车违规行为的总体报告率为33.9%。由表1可见,骑车违规行为报告率男生(40.2%)高于女生(27.1%);郊县区学生(38.9%)高于城区(3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家庭结构儿童骑车违规行为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单亲/重组/隔代家庭儿童骑车违规行为报告率最高(40.7%)。

2.1.2 步行违规及不安全游泳行为 过去30 d里小学生有步行违规(过马路时不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的总体报告率为13.0%;过去30 d有不安全游泳(在没有安全措施的地方游泳)的总体报告率为8.2%。步行违规行为报告率男生(17.2%)明显高于女生(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结构儿童步行违规行为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单亲/重组/隔代家庭儿童步行违规行为报告率最高(12.4%)。不安全游泳行为报告率男生(10.2%)明显高于女生(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见表1。

2.2 故意伤害行为

2.2.1 受欺侮、打架、上学安全感 过去30 d里小学生有受欺侮(包括:被恶意取笑,被索要财物,被有意排斥在集体活动之外或被孤立、威胁、恐吓,被打、踢、推、挤或关在屋里,有人对你开色情玩笑或做色情动作,因身体缺陷或长相而被取笑)的为 1 226人,占总人数的51.6%;过去12个月有打架行为的为760人,占总人数的32.0 %;过去12个月里有上学不安全感的为145人,占总人数的6.1%。

男生受欺侮、打架、上下学时有不安全感报告率(55.8%,48.4%和7.5%)均明显高于女生(47.2%,16.0%和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35,282.00,8.22,P值均<0.05)。在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结构之间受欺侮、打架、上学不安全感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2 消极情绪 过去12个月里,小学生有孤独感的总体报告率为24.1%,有学习压力(因学习压力或成绩问题而心情不愉快)的总体报告率为29.8%,有失眠行为的总体报告率为9.6%,有抑郁倾向(连续十多天感到伤心或绝望而不愿做事情)的总体报告率为10.2%。见表1。

感到学习压力、失眠报告率男生分别为32.0%和11.1%,均明显高于女生(27.2%和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抑郁倾向报告率城区(10.9%)高于郊区(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结构儿童学习压力、抑郁倾向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单亲/重组/隔代家庭儿童有学习压力报告率最高(34.7%),其他类型家庭儿童抑郁倾向报告率最高(17.3%)。见表1。

3 讨论

调查显示,太原市小学生骑车违规行为、步行乱穿马路、不安全游泳行为发生率男生均高于女生,与上海市、北京市小学生非故意伤害行为性别分布[4-5]一致,提示男生是非故意伤害干预的重点人群。郊县区学生骑车违规行为高于城区学生,尤其是骑车带人的发生率最高[6]。这可能与城区交通管理人员的设置多于郊县区,同时由于城区机动车较多,家长对于儿童的安全更为关注有关。城区公共汽车的数量明显多于郊县区,使自行车成为郊县区学生上下学的主要交通工具。单亲/重组/隔代家庭儿童骑车违规行为、步行违规报告率较高,提示家庭结构对于儿童危险行为存在一定影响。

调查发现,受欺侮、上下学不安全、打架行为男生发生率均高于女生。小学生情绪问题突出,情绪问题的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城区高于郊县区,单亲/重组/隔代家庭小学生高于其他家庭。情绪问题是学龄期儿童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学习压力过大、负担重、生活太紧张、父母期望值太高,师生关系紧张,个性消极特征多等。因此,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使之形成积极向上的情绪。同时,良好的校风和学校社会环境对学生保持良好的认知行为有重要作用。

伤害虽然是突然发生的事件,但作为一种疾病,其发生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其内在规律性,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是可以预防控制的[7]。在现实生活中,应根据小学生伤害行为的流行特征和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社会知识水平,应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加以干预,以提高儿童对伤害行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 参考文献

[1] 姬春燕.某小学2002-2003学年学生意外伤害情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1):962.

[2] KENCHICK P, MARSH P. Injury prevention progrms in primary care: A high risk group or a whople population appvoch. Inj Prev, 1997,3(1):170-673.

[3] 贾尚春,谢建嵘,谢文琴.安徽省0~14岁儿童伤害发生原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8):671-673.

[4] 星一,季成叶,籍红,等.北京市景山区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流行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3,24(1):28-29.

[5] 朱佳,彭宁宁,周月芳,等.上海市大学生伤害相关行为状况.中国校医,2006,20(3):228-231.

[6] 王莉,邢玉梅,张文红,等.太原市小学生骑车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中国校医,2008,22(2):130-132.

[7] 陈天娇,季成叶,星一,等.中国青少年骑车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4-25.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篇6

学生毕业调查报告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毕业调查报告的写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所具基本技能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教学质量和学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的全面检查,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1、毕业调查报告的选题原则

选题必须符合相关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

选题应结合教学、科研及本专业适应的社会工作,鼓励和提倡学生提出本单位工作有关的课题以及联系当前实际的课题。

2、 毕业调查报告字数及份数

(1)毕业调查报告字数要求不低于4000字。

(2)定稿调查报告一式二份。

3、 流程

确定调查内容 撰写大纲 定稿、提交毕业调查报告

4、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指导选定课题。选题一旦经指导教师认定后,原则上不得随意更换。

5、排版装订要求

(1)统一采用A4幅面、左面竖装;

(2)材料的装订顺序:调查报告封面(统一格式)、成绩评定表(统一格式)、目录、调查报告正文; (3)页码:采用页脚方式设定,采用小4号宋体、用第×页和随后的括号内注明共×页的格式,处于页面下方、居中(从正文开始编)

(4)、正文文本:宋体小4号、标准字间距、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所有标点符号采用宋体全角、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采用半角的要求排版。

(5)、论文标题:3号黑体。

(6)、作者:标题下隔一行,居中,采用小4号仿宋体。

(7)、正文内标题:一级标题采用中文序数(如一、二、三、……)标引、小3号黑体并居中排列;二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如1、2、3、……)标引、4号黑体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字对齐排列;三级标题采用加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标引、与正文相同字体和对齐方式排列;一级标题与上一段落之间隔一行。

三、评分办法及标准

1、评分办法

(1)经指导教师指导并同意定稿的调查报告,学生按排版装订要求一式二份交指导教师。 (2)指导教师按毕业调查报告评分标准给出评语,评定成绩。

2、评分标准

评分采取等级制,即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具体标准为:

优:

(1)能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材料与观点统一。

(2)选题具有积极意义,有明确的调查对象,密切联系实际,调查分析方法正确,内容充实,材料可靠。

(3)紧扣主题,重点突出,层次清楚,逻辑严谨。

(4)文笔流畅,文理通顺,标点准确。

(5) 结论正确, 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良:

(1)能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材料与观点一致。

(2)选题具有积极意义,有明确的调查对象,能较好地联系实际,调查分析方法正确,内容较充实,材料

较可靠。

(3)中心明确,层次清楚,逻辑性强。

(4)语句通顺,标点准确。

(5) 结论正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中:

(1)能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材料与观点基本一致。

(2)选题较具有一定积极意义,有较明确的调查对象,能较好地联系实际,调查分析方法基本正确,内容

基本充实,材料基本可靠。

(3)中心较明确,层次较清楚,逻辑性较强。

(4)语句通顺,标点准确。

(5) 结论较正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及格:

(1)尚能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材料与观点基本一致。

(2)选题具有一定的意义,有较明确的调查对象,能联系实际,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

查分析方法基本正确。

(3)中心基本明确,层次基本清楚,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4)语句基本通顺。

( 5 ) 结论基本正确,基本具备一定实用价值。

不及格: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为不及格:

(1)无完整的调查过程,不能得出结论或结论不正确。

(2)无明确的调查对象,调查分析方法错误。

(3)文章无中心或中心不突出,内容空洞、层次不清,主要论据不足,语言不流畅。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篇7

小学生关于近视眼的调查报告

近视在当今社会是个严重的问题,甚至已被人视为一种潮流。

随着年级的增高,我班同学近视的人数逐渐增多,已远远超过了一半人数。

经过调查,我发现,我班同学视力大多数在4.8与4.9最多,只有少数同学的视力还保持在5.0以上。戴眼镜的同学有11个,但近视的却有20个,而我们班只有31人啊!没有近视的只有11个呀!

通过百度网,我查到了近视眼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第二种是弯曲度过强所致。第三种是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于屈光率间质率过高所引起。

针对这些调查资料,我要对大家提个建议:

要正确做好写字,读书的姿势,不要趴在桌子上或扭着身体。书与我们的眼睛保持适当的距离。看书、写字时间不应该太长,中途保持适当休息,少玩电脑。看书、写字时的光线要适当。维生素b对眼睛有好处。近视的同学应该多吃含锌较多的食物。认真做眼保健操。

一起宣传保护眼睛,让大家眼里的世界更加明亮!

小学生关于近视眼的调查报告

1.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都戴上了小眼镜,看着他们的样子,我真替他们难过,现在都近视了,往后学习,生活,工作肯定会不方便的。可他们确无奈地常开玩笑说:“我们是‘眼镜蛇’,很值得研究。”于是我决定给还没有近视的同学一些帮助,预防近视。

2.调查方法

1.看有关的书籍和报刊。

2.上网浏览。

3.防问,了解学校同学的近视状况,以及近三年同学视力不良的发展造势

3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近视的原因:在车箱里看书;在阳光下看书;在床上趴着躺着看书;长时间看电视或玩电脑;看书写字离书本太近了。

2.正确做法:1.胸离桌子一拳,笔尖离手一寸,眼睛离桌子一尺。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写字时,心要静,人要坐正,脚放平。 2.多到外面去看看,不要用脏手擦眼睛,眼睛疲鍵的时候多看看远方一些绿色的东西,注意让眼睛休息。

4.结论

如果大家不想近视的话,就按照我的方式去做,这样我们就不会戴上小眼镜了。让我们都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小学生关于近视眼的调查报告

这个学期的星期五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身体检查。报告单出来了,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都有近视眼。我给我们班的同学进行了一次小学生近视眼调查报告来调查我们班近视眼的主要原因。

调查

我拿了我们班同学的报告单进行了分类和总结,调查法,图表说明法,访谈法,关察法,归纳法。

分析

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时间太长等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要原因。调查表明,学生近视的发生与其父母或兄弟姐妹有无近视有密切关系,高度近视基本上是由遗传造成的。父母或家族中有近视的儿童应该作为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重点对象。

结论

1看电视的距离太近。2看电视的时间太长。3写作业的姿态不正确。4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地方看书。5长时间在电脑前。6看激光。7不认真做眼保健操。8在车厢里看书。9不合理吃东西。10遗传因素。

建议

小学数学调查报告篇8

2016课题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我校学生主要来源于县城学校及其周边农村的学校,城区学生与乡下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多方面都有明显区别。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学习的成功与欢乐。防止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难消化,厌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分别到达其思维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探索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教师掌握专业发展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对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进行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和优化分层教学策略研究。(2)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数学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之间的差异互补来促进合作学习数学的有效开展。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研究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创造出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将此实践经验推广到学校

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和学校的管理工作中。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研究的准备阶段。

时间安排:20**、420**、8

(1)设计课题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查阅大量文献,掌握国内外关于学生个体差异对学习数学影响的研究概况,确定研究课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课题研究方案,修订、论证研究方案,集中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使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2)进行课题组建设,使课题研究处于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之中。把课题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制定课题组阶段性计划。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和组织纪律,包括理论学习制度、培训制度、研究制度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3)进行预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完善调查问卷,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思路和目标。

2、研究的实施阶段。

时间安排:20**、920**、6

(1)设计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能力的调查问卷。三个小组分头在实验班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2)组织课题组成员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认真统计,着眼差异,进行现状分析和成因研究,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分析报告。依据分析报告,确定实验班学生的分组情况。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群体,每组6人,每类学生两名。分组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3)采用行动研究法,一方面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撰写专题论文、积累典型的研究案例。另一方面通过公开课、研讨课、教学经验交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竞赛与观摩等活动,发现问题,调整实验计划。

3、成果形成阶段。

时间安排:20**、720**

(1)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2)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汇编。(3)完成实验研究报告。(4)召开课题展示会,展示汇报实验成果。(5)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为课题鉴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课题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整体取样的方法,选取七年级11、12、13、14、15、16班,八年级9、10、13班、14班,九年级5、6班,作为研究对象,同年级其它班为对照班。

2、研究方法:(1)研究准备阶段:主要采用观察、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研究对象。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确定研究的内容,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2)研究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即把我组数学教师的每一节课堂教学,都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环节,在实际行动中摸索经验。对每个阶段,各个个案数据进行收集,将差异情况和解决策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比较,形成档案式资料。使教学的过程同时成为

研究的过程。并通过多个代表性个案的不断探讨、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3)研究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对自己的研究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

五、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经过认真调研、统计和分析,撰写《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与分析》、《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分层教学与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等调查报告和论文,帮助数学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了解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以作为教师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参考。2、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通过个案跟踪和个别指导等方式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016课题调研报告范文二:

本学期,有四个课题要结题,分别是朱春燕《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设计的研究》,肖烈《小学高段学生日记竞赛的实践研究》,齐丽琴《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陆立军《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现将课题报告发到博客,望几位教师抓紧撰写,及时上交,争取获奖。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如对3~4年级的要求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的要求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吕叔湘先生也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无论是《课程标准》这样的法规性文件,还是语文泰斗的忠告,都告诉我们,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滋补品,而是与课内阅读同样重要的正餐。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也能看到,语文能力强的小学生,几乎都从长期的课外阅读中受过益。所以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十分重视并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及其他有益、健康的读物。

但同时我们又发现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多数不爱课外阅读,而且在有限的阅读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不良的习惯。这些现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阅读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和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最终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研究目标

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看课外书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原因、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最终培养农村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研究对象:

农村小学三~六年级的学生。

四、研究内容

1、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在课题实施前对全校区三~六年级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包括:对阅读意识的调查、对阅读的材料的调查、对阅读的目的的调查、对阅读方法的调查。

2、实施的策略: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如激发阅读动机、指导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步骤及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9至20**、1)

制定课题方案,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学习相关理论,并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3至20**、6)

1、根据课题方案,在理论指导下实践。

2、每个学期召开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9至20**、1)

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七、课题组人员情况及分工

姓名成员情况分工陆立军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组长。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及研究报告的执笔,并指导和参与课题的实践。姚清波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曾分别在富阳市、浙江省、全国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负责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并参与课题的实践。包利芬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年。曾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华玉兰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曾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

八、成果形式

阶段成果:在实施的同时,进行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

最终成果:结题报告,课题论文。

九、机制保障

1、学校重视。邀请课题研究专家和教学专家做课题顾问,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的课题研究组织。

2、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书籍,充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有效指导教师的实践研究。

上一篇:保护环境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初中社会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