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1-18 06:56:02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图书角;幼儿;身心发展

一、问题提出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一些区域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地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图书是促进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资源。幼儿园在班级内创设图书角,可以使幼儿可以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主动进行阅读活动,形成积极的阅读态度及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幼儿班级图书角创设的现状

班级图书角应该设置在光线好、安静较独立的地方,但部分班级图书角的设置没有很好地考虑幼儿读书环境的创设,没有根据幼儿的兴趣投放图书,而是根据课程的需要、家长的意愿、教师的意愿随便投放图书的,绝大多数的班级幼儿图书占有量都不足。图书角的环境创设不足,没有满足幼儿的需要。

教师及家长没有积极指导幼儿,导致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不高。有的教师对幼儿的图书角活动没有进行必要的指导,幼儿不会主动参加图书角活动。家长虽然都知道幼儿园班级图书角,但只有少数家长在家中指导幼儿阅读。家长对孩子的幼儿园学习生活还是很关心的,可是绝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没有认识到在家中的学习也是对幼儿园学习活动的延伸,对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家长也应与幼儿分享阅读,可以把孩子的阅读情况反映给幼儿园老师,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原因分析

许多幼儿园都设置了班级图书角,可是有些幼儿园因为资金不足,只是设置了图书角这个活动区域,却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还有些幼儿园认识到了图书角的意义,可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读书习惯等,可是却没有意识到读书的环境也同样重要的,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幼儿无法有更好的收获。

教师对班级图书角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意识到环境对幼儿身心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没有充分利用幼儿园这个大环境提供的丰富内容,没有让幼儿在兴趣中获得知识。在班级小环境中,教师往往关注物质环境对幼儿的引导作用,却没有具体地展开,只是随意地布置了区域,有些教师甚至没有意识到心理环境对幼儿阅读的影响力,当幼儿很好奇地询问教师一些问题时,教师可能忽略过去或者干脆不理,殊不知这样对幼儿的积极性有多么大的打击。

四、班级图书角创设的建议

幼儿园应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这是幼儿创意表达的首要条件。在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中,强调儿童的阅读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积极的心理环境的创设,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因素,对幼儿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儿童对文字的关注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幼儿好奇好学好问,他们需要一个宽松的阅读环境让他们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放松。因此,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阅读环境,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兴趣、需要、经验及关注的热点来创设,注意其形象性和抽象性的结合。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将不同类型的图书有层次地分开摆放在书架上,同时在每一列书架上都放上色彩鲜艳的图书。

家长应多带幼儿去图书馆或书店,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在家里给幼儿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进行阅读活动。家长要为幼儿建立互动的阅读关系,在幼儿阅读的过程中,给予指导,加以鼓励。幼儿可以和家长一起参与阅读,家长可以将幼儿自己参与编辑的小故事手工制作成一本新的图书,幼儿用彩笔绘制图画,家长配合附着文字,这样不仅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到了发展,而且进一步使幼儿的阅读兴趣更加浓厚了。

五、结论

幼儿园应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确立班级图书角的教育目标,制订出适合班级图书角创设与发展的具体措施,为幼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在发展幼儿的前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应该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培养儿童的社会性以及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加大资金与教师培训的投入,并鼓励教师与家长多多参与班级图书角的活动,对班级图书角的创设提出良好的建议,使班级图书角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大班;阅读软环境;指导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除了良好的物质硬环境,还需要有放松舒适的心理环境,即阅读软环境。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何亚柳指出:幼儿阅读环境可分为家庭阅读环境和在园阅读环境,它们同时包括显性的物质环境和隐性的心理环境。隐性的心理环境主要表现为教师态度、师生关系、家长态度、亲子关系所构成的人际环境等。因此阅读软环境是存在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地点,教师态度、师幼互动、家长态度、亲子关系、阅读指导方法等软性环境。

目前阅读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所以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软环境,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二、大班阅读软环境的现状分析

(一)家庭阅读软环境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笔者对三个幼儿园6个大班共计204位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对6个班的12名教师进行访谈,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家中陪伴幼儿阅读的家长身份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在家进行阅读指导的家长主要为妈妈,且学历层次较高,大专及大学本科层次的家长所占比例高达50%,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家庭早期阅读中虽然父亲因工作、自身性格语言特点等因素,很少参与到幼儿的阅读活动中,仅有25%,但幼儿的阅读活动主要指导者仍是其父母,这就为阅读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2.家长的购书观念

从调查中可以得出,87.5%的家长认为经常购买图书,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促进幼儿的发展。62.5%的家长也会根据幼儿的喜好购买图书,这样就能够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这些都是构建良好家庭阅读软环境的基础。

除此之外,家长的阅读指导活动也对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问卷的开放式问题中,多数家长都认为阅读活动可以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也可以帮助幼儿培养审美、想象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等等,也有少部分家长认为阅读最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幼儿识字,帮助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

(二)幼儿园阅读软环境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1.教师阅读的教育意识缺失

教师没有意识到早期阅读教育是时时、处处存在于幼儿园教育教学之中的,没有意识到“阅读无处不在,时时、处处皆可阅读”。除了在区角活动时,幼儿会自发地去图书区阅读以外,其他幼儿阅读的时间基本都发生在过渡环节,这时教师就不能给予相应的指导。

2.教师阅读指导能力的缺失

教师在进行阅读活动时,重视以讲故事、朗诵散文诗歌等为内容开展的正规语言活动,而容易忽视幼儿的自主阅读。即使能够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却不知道怎样组织阅读活动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最佳发展,也不知如何更好地进行阅读指导以及如何评价阅读教育效果等。

3.教师不能有效帮助家长科学指导幼儿阅读

在一日环节中,教师与家长见面就是入园和离园的时间,都是家长忙着上班,老师忙于送孩子的时候,很难有十分连续的时间让教师专门对家庭阅读活动进行指导,即使教师在家长园地粘贴了类似的文章,也很少有家长能耐心阅读,或真正领悟文章的真谛。

总体来说,在幼儿园阅读软环境上,教师对阅读重视程度不高,没有较强的阅读指导能力,不能组织有效的阅读活动。

三、大班家园共建阅读软环境的指导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幼儿的阅读环境虽然有很多有利因素,例如家长素质高、较重视阅读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因此,幼儿园和家长应紧密配合,做到以下方面:

(一)改善家庭阅读软环境

1.树立正确的家庭阅读态度

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的阅读行为,家长需要对大班幼儿的阅读行为表示关注和赞赏,并关注大班幼儿的需要,购买适合幼儿的书籍,注意每天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时间,并积极参与进行阅读指导,组织有效的阅读活动。家长的关注有利于幼儿对阅读保持持久的兴趣和进一步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养成经常“阅读图书”的习惯。

2.树立正确的家庭阅读指导观念,使用有效的指导方法

家庭阅读活动首要任务是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因此父母要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善于利用孩子的心理特点,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使其喜爱阅读活动,产生积极的阅读态度,这是指导幼儿阅读的关键。

3.营造轻松的家庭阅读心理氛围

对于即将升入小学的大班幼儿,许多家长都希望幼儿通过阅读进行识字,闲暇时还会与朋友们的孩子进行比较谁家的孩子识字多,这都给幼儿的阅读活动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因此家长要创设一种良好的阅读气氛,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气氛、心理平等舒适的环境中进行阅读活动。同时家长要以幼儿为主体进行阅读互动、游戏延伸和平等交流,营造开放、宽松的阅读软环境。

(二)打造优质班级阅读软环境

1.树立教师阅读活动新观念

无论在正常的语言教育活动或区角阅读活动中,教师应有角色转变的意识,在教育实践中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孩子,让幼儿真正地去观察图书画面,感受故事发展的情节,使幼儿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人,真正拥有自主阅读的大空间,能够通过自身的探索阅读和思考,从而获得感知体验,真正获得活动的乐趣。

2.提高教师阅读指导能力

教师应通过图书阅读、日常阅读、表演活动等多元阅读方式,有效引导幼儿在与书籍、同伴、成人的互动中习得基本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形成自主阅读能力;应运用阅读书籍、观看表演、制作图书、创编剧本、参与游戏等多种教育组织方式,引导幼儿将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语言符号与美术符号、音乐符号等进行有效结合,增强幼儿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实现幼儿阅读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合理利用空间环境,加强阅读教育意识

幼儿园对阅读活动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师、家长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幼儿园可利用有限的开放空间,打造开放式的阅读环境,例如在走廊上展示有意义的绘本,在户外墙壁上展示幼儿自制的图书等等,这样不仅为幼儿提供了阅读的机会,让幼儿在入离园、户外活动或午间散步时可以与爸爸妈妈、老师、小朋友随意阅读、讲述,同时加强了家长、教师的阅读意识,也为家长、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阅读指导机会,进而进行有效的亲子互动、师幼互动,从而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阅读活动。

总之,为大班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软环境,需要家长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0~9岁儿童阅读环境的调查报告[J].少年儿童研究,2011(16):12.

[2]何亚柳.幼儿阅读环境现状调查[J].成功:教育,2007(3):50-51.

[3]胡彩云.浅谈幼儿园阅读环境的创设[J].时代报告,2011(8).

[4]王旭冉.学习理论对创设幼儿早期阅读环境的启示[G].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1).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3

【摘要】阅读能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润泽其心灵,在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备受重视的今天,其阅读状况也有了重要的研究意义。经研究发现,新疆农村幼儿教师的阅读活动存在诸多问题,包括阅读量少、阅读面狭窄、阅读兴趣淡薄等。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工作、生活事件挤满生活,没有阅读时间;管理层不重视阅读,阅读氛围、环境不佳等。因此,应从培养终身学习理念、解放教师时间、建构学习共同体、加强阅读环境建设等几个方面着力改善幼儿教师的阅读现状。

关键词 幼儿教师;阅读现状;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4-0013-02

基金项目:本文系伊犁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学前教育本科生专业阅读指导研究”(编号:JGYB201413);新疆双语教育研究项目“家庭本位的绘本阅读促进少数民族幼儿双语能力发展的研究”(编号:SY20143020)的科研成果。

2010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把教师的专业知识作为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将终身学习作为其基本理念,专业知识的建构、终身学习理念的实施都离不开阅读。主动长期地进行阅读活动、吸纳新知,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为切实了解新疆农村幼儿教师的阅读状况,笔者对新疆伊宁县某幼儿园的教师进行调查和访谈,调查结果如下:

一、阅读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新疆沙湾县某幼儿园的两位教师进行观察和访谈,总结出该园教师的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阅读时间和数量较少,且缺乏规划。阅读作为教师学习、研究和反思的前提与基础,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各方面都有促进作用。根据肖艳的研究,“课堂教学受学生喜爱程度与教师的阅读时间呈正相关,阅读时间占到闲暇时间的1/2-1/3、读书时习惯做笔记和批注的教师比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低于这一水平的教师更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调查发现,农村幼儿教师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间都比较少

研究者:您每(天)星期大概花多长时间看书?

徐老师:我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和地点,也没有计划,想起来了就看一下,平时工作忙,业余时间没想过要看书。

杜老师:我可能在周六、周日闲的时候看下书,工作日基本不会看书,甚至一年也看不完一两本。

从阅读时间来看,两位教师没有固定阅读时间,工作日基本不看书;从阅读量来看,一年两本以下。曹力峥研究发现,“世界上读书数量最多的是犹太人,每年人均读书64本,世界上读书时间最长的是印度人,大量阅读者平均一周不低于10.7个小时。”由此可见,在我国,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其阅读数量和时间不但远低于犹太人,甚至远低于邻国印度的普通民众。

2.阅读面狭窄,不重视专业书籍的阅读。《标准》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分成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教育知识和通识性知识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的知识既是每一位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又是其专业理念与师德和专业能力的认知基础。”“据专家测量,一个人才的知识建构,从直接经验中获得的不足20%,而通过阅读得到的间接经验却在80%以上。”因此,要达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必须进行广泛、深入地阅读。首先仅“幼儿发展知识”这个类别就要求教师阅读幼儿身心发展、发展的年龄特征与个体差异、发展中的常见问题和有关儿童生存发展权利的法律法规等类别的书籍。但调查结果却显示专业阅读未受重视。

研究者:您一般会选择什么书看呢?

徐老师:我喜欢看小说、《故事会》、《读者》等,或者一些小朋友的图画书,有时也看教学参考书。

研究者:为什么不大看学前教育专业类的书籍时呢?

杜老师(微笑):因为专业书籍都比较枯燥,买一本书,看上二三十页就不想看了,除非是为了考试,才能把整本书都看完。

研究者:如果阅读专业书籍的话,通常会选择哪些内容呢?

徐老师:主要是平时能用上的,如关于区角设置、家园联系、舞蹈编排、玩教具制作、教学案例,等等。

从访谈中可以看出,在为数不多的阅读活动中,非专业书籍占的比例比较多。在专业书籍的阅读中,他们会选择跟自己具体工作有联系的内容,阅读动机主要是为了完成工作,对幼儿发展知识、通识性知识等能提升理论素养的书籍阅读较少。

3.阅读媒介以数字阅读为主。纸张和电子屏幕,都是信息的载体、阅读的媒介,各有其优缺点。秦超、谢非在对两种阅读媒介选择结果的认知心理学分析中指出,对于内容简单、篇幅较短的材料,被调查者可以接受数字化的阅读,但随着难度和长度的增加,被调查者明显更倾向于使用纸质版来阅读。根据认知负荷理论,电子版则因其阅读时注释修改不方便、不灵活,不能较好地支持认知任务的转移,无法减轻内在认知负荷。因此,64%的被调查者都认为,电子版的阅读方式会阻碍自己对阅读内容的掌握和吸收。

研究者:您通常进行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

徐老师:有需要时会上网查些简单实用的资料,如教学案例、教具制作等,或者看看手机微信里的文章,自己很少买书看。

杜老师:我最近一次买书是什么时候都记不起来了(笑)。

由此可见,这两位教师平时的阅读媒介主要是计算机和手机。手机移动阅读受阅读材料的长度和难度制约,虽然获取信息更加便捷,但存在屏幕小、不利于标注、阅读舒适性差和显示内容有限等问题,常被人们作为获取即时新闻、娱乐消遣和信息查询的工具,因不需要投入过多认知资源,大部分手机阅读属于一种浅阅读行为。如果要想通过手机阅读产生深度的学习行为,则较纸质阅读困难得多。两位教师通过计算机和手机进行阅读,主要是获得一些浅显、实用或娱乐的信息,在专业理论建构和积累所需要的深层次阅读上比较欠缺。

4.阅读兴趣薄弱,态度功利。陈平原说:“阅读这一行为在我看来本身就具备某种特殊的韵味,值得再三玩赏。抛开了考试、学位、著述的阅读更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是阅读的一种理想境界了。”但如今很多幼师的阅读却与兴趣无关。

笔者:您喜欢读书吗?

杜老师:不喜欢!

徐老师:平时忙啊,没有每天坚持读书的观念。

研究者:幼儿园发的专业书刊你们都看吗?

徐老师:不看!虽然是这个专业毕业,如果工作不需要,我们对这些也不太感兴趣,通常也不看。

杜老师:备课时,像教学参考书必须读,否则没办法备课;要不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考试前要看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书籍。

两位教师直言不喜欢读书,她们对专业书籍的阅读主要源于生活中比较实际的需要,如备课和考试。在当今社会,阅读只为修身养性固然不行,但若仅仅为了考试和备课这样的目的也未免可惜。笔者认为,阅读的理想状态应该是,不只习得精湛的“专业知识”,更要养成高远的“学术志向”与醇厚的“读书趣味”。

二、原因分析

1.没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没有阅读兴趣。两位教师坦言自己并不喜欢读书,没有坚持阅读学习的观念与习惯,也较少考虑阅读与专业发展的关系。未把自己当成需要不断提高专业化进程的学习者,且不喜欢阅读,也是其阅读量少和幼儿园阅读氛围淡薄的主要原因。

2.工作、生活挤满生活,没有阅读时间。当问及:“你觉得哪些事情影响了你的阅读活动?”两位教师都认为,没有时间阅读是主要原因。因为上课、带班、家务占用了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学生家长也难“伺候”,一天下来筋疲力尽,根本没有心情安静坐下来读书。农村幼儿园通常班额较大,师生比低,教师的工作任务重,回到家里还要承担家庭义务,可以自己支配的闲暇时间的确很少,这也是农村幼儿教师阅读活动少的现实原因。

3.管理层不重视阅读,阅读氛围、环境不佳。管理者对阅读活动的态度直接影响园内教师的阅读活动。

研究者:幼儿园领导关心教师的阅读情况吗?

杜老师:不是很关心,园里有很多大的事情要管,没有时间管这些细小的事情。

在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中,管理者把“教师阅读”作为细小的琐事,态度上不重视,资金上投入少,未能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据杜老师说,幼儿园的同事也不爱读书,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确实难以培养起阅读习惯。

三、提升农村幼儿教师阅读活动动力的建议

1.引导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理念,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当今社会,没有“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的可能性,“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已经成为所有人必须面对的问题。终身阅读是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必须把自己当成专业发展中的个体,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并努力权衡专业阅读与通识阅读的关系,不只习得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兼能修身养性,润泽人生。

2.解放教师时间,为阅读创造条件。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园长应该认识到阅读对教师个体发展和幼儿园整体发展的价值,并努力把教师从繁杂琐碎、耗时低效的评比、检查中解放出来,帮助幼儿教师实现从“事务型”到“学习型”的转变。管理新理念致力于节约被管理者的时间,只有教师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广泛阅读才有可能,专业发展才能顺利实现。

3.建构学习共同体,加强阅读环境建设。首先,园长应努力去做学习型园长,以爱读书的形象去影响、带动大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努力把幼儿园教师群体打造成学习共同体;其次,应为幼儿园阅读活动提供物质支持,包括创设阅览室,并及时给图书室注入“新鲜活水”。

参考文献:

[1]肖艳.教师阅读与专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以湖北省部分小学教师为例[D].武汉:湖北大学,2013.

[2]曹力峥.基于专业发展的中小学教师阅读现状调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3]冯晓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J].学前教育研究,2012,(10).

[4]曹祥芹,韩雪屏.阅读学原理[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2.

[5]秦超,谢非.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对比调查研究[J].情报探索,2011,(10).

[6]陈平原.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读书[J].阅读与作文,2006,(8).

[7]张晓辉.幼儿教师阅读状况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8,(6).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9]汤飞平.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聚焦教师阅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2).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绘本教学;教学能力;教学形式;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10-0050-04

[作者简介]苏书巧(1977-),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省直第二幼儿园保教干事、小学高级教师。

绘本是21世纪国际公认的、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画书,作为儿童早期阅读材料的新生力量,契合了纲要的发展目标,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本体价值和教育价值。首先,绘本善于将深邃的主题或内涵通过浅显的故事来阐述、表达;其次,绘本具有很高的文学审美价值,它以美轮美奂的绘图,带给幼儿视觉的享受;最后,绘本以图文相辅共存的平衡关系营造整体和谐的感觉。然而,在幼儿园将绘本运用到教学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着诸多困惑,甚至走入了误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绘本教学价值的缺失。因此,分析和把握当前幼儿园绘本教学的现状并对其进行梳理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一、幼儿园绘本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绘本教学缺乏计划性、系统性

虽然教师对绘本的选择呈现多元化和适宜性的特点,但在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并没有专门的绘本教学,教师只是依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在特殊活动中利用绘本开展教学,如亲子活动、教学观摩活动。由此可见,绘本教学未被纳入幼儿园课程,从整体上看幼儿园绘本教学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

(二)教师对绘本作品研析不够深入

绘本作为教师和幼儿互动的载体,需要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对图像传递的意义加以诠释和解读。教师应深入研读绘本,读懂画面和文字,把握图画书的真正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或思想脉络,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帮助幼儿理解图画书所要传递的重要价值。然而,目前的幼儿园绘本教学中存在着“拿来主义”倾向,教师常常缺乏对绘本作品的深入研读,致使教学时无法突出故事主线,对阅读重难点把握不当,甚至出现曲解绘本主题内涵的问题。

(三)绘本教学模式存在套路化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多以“谈话引题一逐页播放PPT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大意完整讲述绘本内容总结故事的教育意义”为教学模式。而且在绘本教学过程常借助多媒体为阅读媒介,以观察视觉形象代替文本阅读,教师和幼儿手中并无绘本,使得整个绘本教学失去了阅读的感觉。这种套路化的教学过程和形式,冲淡了幼儿对学习重难点的关注,使得培养幼儿的阅读技能、自主阅读习惯成为空谈。

(四)幼儿主体地位未能凸显

幼儿园绘本教学中普遍缺乏幼儿自主阅读的环节,师幼互动的内容也比较明显地呈现出“下行型互动”的特点,活动中教师往往在唱“独角戏”,没能及时呼应幼儿的需求,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致使“幼儿的主体地位”流于形式。在绘本教学过程中,师幼间应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绘本教学是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而并不仅仅是教师对幼儿进行阅读指导,教师应给予幼儿的是协助与支持,而不是安排、要求和控制,阅读的过程应保持交流、分享、自由与开放的氛围。

二、对幼儿园绘本教学的对策及建议

(一)借助园本课程和园本教研促进绘本教学的开展

1.开展以绘本教学为特色的园本课程

将绘本教学列入幼儿园园本课程,利用经典绘本作为绘本阅读教材“供选”渠道,每学期初由绘本教学学习共同体共同审议、挑选适合幼儿年龄与认知特点的经典绘本作为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降低教师利用绘本开展教学的难度。在使用绘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五大领域的课程,按教学计划开展绘本教学活动,并针对绘本素材的适宜性进行调整、更替或补充,以优化绘本教学素材。

2.开展以磨课为基本形式的园本教研

(1)一课多研

“一课多研”是教师“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行动――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循环往复的过程,根据教师在绘本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选择相应的活动内容,由共同体中的新教师、老教师和其他教师分别上“实践课”“跟进课”和“迁移课”。通过这种连环跟进的方式,让教师发现自己在绘本教学上的差异,有利于他们拓展思路,尝试新的阅读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并且在解决实际绘本教学问题的过程中共同成长,同时也使绘本教学的园本教研逐步走向深入。

(2)同课异构

所谓“同课异构”,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上课或是由一位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连续多次上课。幼儿园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绘本教学的园本教研,适合以年级组为单位,首先让每位教师按同一绘本的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在年级组中现场交流、修改和完善,然后每个年级组推选一名教师进行全园性的公开展示,最后由绘本教学学习共同体从活动的设计、各环节的组织、预设与实际的偏差、教师的指导等方面对教学设计进行评析,从而形成绘本教学园本教研的百家争鸣氛围。

(3)同课同构

针对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特点,可以让同年级组的青年教师对同一绘本进行集体备课,在共同反复研磨后确定最终的绘本教学活动设计。鼓励青年教师采取“同课同构”的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尝试,这有助于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此外,应给予青年教师明确的教研任务,以确保他们在“同课同构”活动中向自身“最近发展区”获得“量的小飞跃”,从而在一次次的“实践研磨”活动中获得“质的大飞跃”。

(二)构建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绘本教学能力

学习共同体是学习者在共同目标的引领下,在同伴支持和知识共享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分享、协商、反思等实践活动,以达到有意义学习为目的,以促进个体发展为旨归,以追求共同事业为目标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建立绘本教学学习共同体,组织共同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有关绘本教学的园本教研、园本培训等,可促进教师在活动中成长,在书香氛围中前行。

1.建立开放有序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绘本教学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学习、补充新知识,还需要教师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学习共同体是教师之间进行合作与交流的良好平台,它有助于教师之间的平等交往和对话,有助于教师在共同探索、研讨和参与性合作中提升绘本教学的能力,最终实现共同体的共成长。幼儿园可根据教师的兴趣与特长建立以专家、园长为引领的“绘本教学学习共同体”的组织机构,详见图一。

2.搭建不同形式的学习平台

为教师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绘本学习和培训机会,有助于提升教师研读、分析绘本作品的能力,有效地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步伐,逐渐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1)专家引领,研读绘本

虽然有的幼儿园在绘本教学实践方面有骨干教师的引领,但本园教师的能力、经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幼儿园可以积极主动地与教研人员、高校专家、研究人员等进行交流与合作,建构以专家指导为主的绘本教学学习共同体,为教师研读和分析绘本作品搭“脚手架”,从而提高教师对绘本基本知识的了解。在专家共同体的引导下,教师逐步由参与式阅读、赏析性阅读向研究性阅读转换,深入了解绘本的主题、内涵,把握绘本适合的年龄特点,从多角度挖掘绘本的内涵与意义。

(2)对话“种子教师”,剖析案例

由于“种子教师”往往具有绘本教学的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幼儿园可以借此为中青两代教师搭建知识经验分享的平台。采用“参与式”学习的形式,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发挥“种子教师”的辐射带头作用,组织青年教师从绘本价值、活动设计、活动实施、活动价值等方面剖析“种子教师”的成功绘本案例。通过对成功经验的分享,有效地提升学习共同体中青年教师对绘本的分析与反思能力,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3)外培内研

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参加以绘本教学为主题的短期集中培训,如“幼儿语言教育研讨会”“分享阅读现场会”等。参加培训的教师回园后,再请他们结合自己的感悟将培训的内容在园内进行展示,通过全体教师共同学习、相互探讨的方式,提升培训的效果,扩大培训的范围。

3.建立共享的绘本教学资源库

幼儿园可建立集“绘本、案例、图片、课件”于一体的绘本教学资源库,通过分类、汇总、梳理的方式优化绘本资源,形成具有园本特色的绘本资源库。

(1)建立共享文件夹

幼儿园不但可以收集整理研究中的优秀案例、经典论文、经验总结、精品课程等资源,还可以上网收集图文并茂、富有实证的视频资料、影视素材等资源,逐步完善共享资料库,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备课、调用、借鉴的资源。

(2)创办藏书馆

幼儿园创办藏书馆需从数量、质量和管理三个方面加以考虑。藏书馆应储备足够的经典绘本和相关的理论指导用书资源,以保证师幼的持续阅读和广泛阅读。藏书馆的管理可从幼儿园实际出发,采用专人管理和班级教师协助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为师幼提供开放的阅读环境,激发师幼亲近绘本、热爱阅读的热情,为教师博览图书提供条件。

(三)丰富绘本教学形式

在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改变简单采用多媒体手段的模式化教学,应兼顾PPT和绘本大书的呈现方式,同时还应为幼儿提供自主阅读所需要的绘本小书。

1.灵活使用绘本大书

绘本大书是教师为开展集体阅读教学而准备的,可以是出版社正规出版发行的,也可以是教师通过扫描、拍照、打印等手段自制而成的。绘本的装帧和绘画给孩子一种直观的、美的吸引力,所以绘本教学时内容的呈现应该以绘本大书作为主要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不同的形式灵活运用绘本大书,如遮挡法、翻页技巧、画面的删减、前置或后置等,这不仅有助于增加阅读的趣味性,也为教学环节的设置拓展了思路。

2.创造性运用多媒体技术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常常是循规蹈矩的按照文本原来画面的秩序格局逐页播放,并未能真正发挥多媒体的功效。在教学中,多媒体应多使用在绘本画面的认知难点、容易出现误解的地方,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画面重组、配置声音、增加动画、特写镜头、连续翻页,还可根据需要增加、删减或移动作品的部分内容,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处于一种灵动的状态,增加绘本的表现力。

(四)创设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环境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为幼儿的语言发展创设支持性环境,绘本教学中的支持性环境是指为幼儿创设更广阔的阅读、思考、体验空间,努力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1.提供自主阅读的时间

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是儿童早期阅读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儿童后期阅读能力发展的基础。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尤其是中、大班幼儿,正处于渴望自立和得到他人认可的阶段,因此增强幼儿自主学习、自主阅读的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幼儿的自主阅读,是建立在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对自然的感知和体验基础上的;而教师的导读则立足于解读和诠释,从而将阅读引向更深层次的理解体会、揣摩与认知。在绘本教学过程中幼儿自身的阅读体验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独立阅读时间,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阅读活动,及时回应幼儿的阅读疑问并讨论和交流,引领幼儿进行信息验证和补充,实现跟进式教学。在阅读的过程中应实现教师导读与幼儿自主阅读两种方式的配合、补充和支持,既不能因自主阅读而忽视教师引导的作用,也不能将绘本教学演变成教师带着幼儿看图讲述的固化模式。在组织绘本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呈现主题,引发幼儿兴趣;然后,将自主阅读环节安排在主题呈现之后,并对自主阅读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给予幼儿交流表达的机会;最后,引导幼儿梳理情节,阅读重点画面。

2.创设自主体验的情境

绘本的主题风格各异,有的诙谐幽默,有的唯美伤感,有的温馨甜蜜还有的充满哲理。教师不仅要关注阅读过程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知识经验的获得,还要重视幼儿对于绘本作品的情感体验,应在教学中创设与幼儿已有经验相结合的情境或氛围,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体验绘本的情感。

(1)绘本阅读中的情境体验

在绘本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模仿绘本中鲜活有趣的角色形象和简单、重复性的语言;为幼儿提供角色表演的场地及道具,以巧妙的形式引导幼儿进入绘本故事。如绘本《母鸡萝斯去散步》,教师可预先设置“母鸡萝丝”“狐狸”等角色,利用“走”“绕”“越过”“经过”“穿过”“钻过”六个动词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充分体验狐狸追逐母鸡的迭宕起伏和故事风格的幽默、诙谐。

(2)绘本阅读之外的情境体验

在绘本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游戏的方式,增添绘本阅读之外的情境体验,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故事。如在绘本《礼物》教学活动后,教师可设置相应的游戏场景,让幼儿互赠礼物,体验收到礼物和送出礼物时的心情,感受爱与被爱的快乐。

3.开辟思考质疑的空间

阅读是孩子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幼儿的阅读实践,主动阅读、深入探究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的氛围,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使幼儿的阅读兴趣始终处于被激发的状态。如在组织大班绘本教学《花婆婆》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为幼儿开辟思考质疑的空间。

问题一:当艾莉丝听了爷爷的故事后,她许了什么愿望?爷爷是怎么说的?

问题二:花婆婆一生都做了什么事?你觉得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问题三:花婆婆所做的事当中你最欣赏哪一件?为什么?

问题四:如果你也想到世界各地旅行,你最想去哪里,做什么事情?

问题五:想一想,你会做怎样的事让班级、家庭或小区更美丽?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图画书;语言发展;幼儿

一、图画书与幼儿语言发展

(一)图画书的定义

图画书是以儿童为主要阅读对象,用语言和绘画巧妙结合的艺术形式来进行叙事抒情、表情达意的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样式。

(二)幼儿语言发展特点

幼儿期是语音可塑性最大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发音越来越准确,发错音的现象越来越少,其中培养幼儿普通话的最好时期是3~4岁,这段时期幼儿最易正确的掌握母语。人的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也是在幼儿期,这一段时期还有两个词汇增长高速期,第一个高速期是3岁,第二个高速期是6岁。

(三)图画书的特征及其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图画书的主要特征有图像性、传达性、艺术性、趣味性、创意性,正是这些特征使得图画书对幼儿的语言发展过程产生特殊的影响和促进。但是其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各种影响都紧密相连。

二、有效运用图画书,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一)运用图画书时存在的问题

1.忽略阅读环境对图画书阅读的影响

幼儿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很容易被一些外界的声音或者物体吸引注意力,所以,只有在良好的阅读环境里幼儿才能保持良好的阅读状态,才能认真、投入地阅读,才能使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得到提高,更好地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

2.运用图画书时目标单一,不注重幼儿语言发展的整体性

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并不仅仅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过程,还包括了对文字的感知能力、倾听能力、阅读兴趣、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然而很多的家长和教师往往会忽略这些,在带领幼儿阅读图画书时,忽视幼儿在阅读图画书过程中倾听能力的提高、阅读兴趣的培养、情感体验的丰富等,将幼儿的语言发展仅仅局限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非常狭隘的。

3.运用图画书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意识薄弱

部分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图画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促进作用,如在陪同幼儿阅读图画书时不重视对幼儿的引导,只是“形式上”的陪同;幼儿看完图画书后不及时地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及时增添图画书。在幼儿园里也会出现这样的现状,如,班级里图书角只是“摆设”“冷区”,教师指导幼儿阅读、幼儿主动阅读的景象几乎很少看到,图书角里的图画书不及时更换和增添,势必会影响到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图画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功效得不到发挥。

(二)有效运用图画书,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1.家庭中图画书的运用策略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首先,家长应该为幼儿创设温馨、安全、宽松的阅读环境,如,进行阅读活动的房间里光线要充足,但不能够太刺眼,空气要新鲜,要比较安静,还可以在陪幼儿阅读图画书时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等,让幼儿感觉阅读是美好的,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增加其对阅读的兴趣。

2.幼儿园中图画书的运用策略

(1)创设良好环境。同在家庭里进行图画书阅读一样,想要保证高质量的阅读活动的进行,必须要为幼儿创设好的阅读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在教室内相对安静的地方创设图书角,幼儿园也可以设立阅读室等,供园内不同年龄幼儿进行阅读的场所,促进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之间的交流。同时还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教育幼儿要爱护图画书,看完图画书后要及时整理等。

(2)合理指导幼儿阅读图画书。很多幼儿园教师对运用图画书没有足够的重视,组织阅读活动缺乏积极性,有的是为了响应园所的要求,有的是为了“填塞”活动之余的空闲时间等。教师应增强运用图画书的意识,引导幼儿主动地进行阅读活动,与幼儿交流图画书中的内容并鼓励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积极地与同伴交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真正做到运用图画书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3)增强运用图画书的意识,促进幼儿语言发展。虽然幼儿园教师对图画书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并没有充分发挥图画书在幼儿园中的功效,如,很多幼儿园班级内的图书角等阅读区普遍缺乏足够的图画书资源、教师对图画书阅读活动不够重视等。要想保持幼儿的阅读兴趣,必须及时地增添阅读区域内的图画书数目和种类。

图画书的构造特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如果家长和幼儿园教师能充分了解图画书的特点和幼儿各阶段的语言发展特点,为不同年龄段幼儿选择适宜的图画书,合理运用指导策略,必能将图画书充分应用到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4-111.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6

新的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所以利用家庭这一有利校外资源,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教育,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可行的。那么,我们如何利用家庭这一有利资源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呢?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浅谈一下对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经验和方法。

一、家园配合,共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

家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和家庭阅读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文化层次的家长,分批进行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方面的理论知识指导,让他们都能认识到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逐步提高自己的育儿水平和能力,使自己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舒适的阅读氛围。如家长要养成经常购书的习惯,家长要养成经常看书、看报纸的习惯,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从而喜欢读书。

另外,我们要求家长每天必须抽出一段时间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因为孩子与家长是一对一的关系,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有利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如通过亲子阅读,孩子能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家长还可以教给孩子科学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幼儿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增强幼儿爱护图书的意识,让幼儿学会怎样翻书、怎样取放,在有条件的地方,家长还可以带着孩子去公共图书馆阅读,体验大阅读氛围、体验阅读环境的温馨、阅读氛围的浓郁,从而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根基等等。更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指导孩子进行网络阅读,让孩子感受阅读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在带孩子外出时,多让孩子浏览一下建筑物上的标志牌、广告语、碑文等,这样对提高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有好处的。

二、家园共育,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阅读材料

结合幼儿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等特点,为幼儿选择图书要能极大地吸引他们的兴趣。因此,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并放到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让幼儿自由地选择、自主地感知、体验、探索。

首先,幼儿喜欢鲜艳的颜色,那么为幼儿选择的图书就要图画色彩鲜明,这样更容易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其次,图书内容简短明了、生动有趣、贴近社会,并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能让幼儿有兴趣看下去,并让幼儿有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机会;再次,书面配字要正确优美、朗朗上口,句子短而重复,容易让幼儿理解和接受。

另外,幼儿园的图书资源有限,可以充分利用家校双方资源的优势互补,建立图书角,让幼儿将在家看过的书带到幼儿园与大家一起分享。幼儿也可将在幼儿园特别感兴趣的书拿到家中阅读,并及时归还,形成良好的阅读交流体系。

三、幼儿园为幼儿及家长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

我们知道“活动育人”的道理。在对幼儿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适时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不仅有利于增加幼儿的阅读兴趣,更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和组织能力,综合提高幼儿的素质。如适时组织“小小故事会”“我的图书最好看”“图书漂流瓶”“亲子交流会”等活动,让幼儿之间、幼儿与家长、幼儿与教师、家长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分享自己的读书成果。家长通过长期的对幼儿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有许多好的经验,我们通过家长交流会的形式,实现家长与教师近距离的沟通与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请育儿有方的家长介绍自己的育儿经验,大家相互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同时,家长也会把自己有价值的育儿书籍介绍给大家。

以上是我在工作中利用家庭资源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一点儿心得,我希望通过家与园的共同努力,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能够得到更有效地培养,能够真正帮孩子提高阅读水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驰骋。总之,家园共促幼儿阅读,对提高幼儿的阅读速度、阅读质量、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等大有益处,这一教学模式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7

一段时间以来,各种各样针对教育、教师的批评声纷至沓来,尤其是每当有个别教师行为失范时,各大媒体的批评声就会不绝于耳,使教师群体的声誉降到冰点,使人们不得不对师德、师风、师道进行反思,对重铸教师之魂进行思考——究竟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中国好教师?

总书记去年教师节前夕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讲话很好地回答了以上问题。

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教书有成绩,育人有效果,学生有亲近,家长有信任,领导有肯定,同事有支持,心中有理想,未来有憧憬,这就是教师最大的幸福。正如总书记说的,“做老师,最好的回报是学生成人成才,桃李满天下。想想无数孩子在自己的教育下学到知识、学会做人、事业有成、生活幸福,那是何等让人舒心、让人骄傲的成就”。

好教师是一首诗,韵味长存;好教师是一幅画,清新高雅;好教师是一棵松,正直伟岸;好教师是一座碑,坚实高大。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做一位幸福的好教师理应成为我们广大教师的崇高理想和人生追求。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个“光辉”中必然蕴含着“幸福”的因子。这种幸福不只来自外界的赋予、物质的回馈,而应得益于内心的充盈,来自心灯的呵护、薪火的维系和传承;来自精神的给予获取、吞吐吸纳。

教师面对的是鲜活的、成长中的学生,他们将来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担负起民族、国家的重任。教育一直是以小喻大,以近知远的源头工作。教师要有幸福的追求,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做一个幸福的好教师,有幸福感地做好教师,深味做好教师的幸福,有“春风风人,春雨雨人”的亲切,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自然,好教师的敬业、勤奋、刻苦、奉献是追寻人生价值的内在过程。

教育是一种使命,始于神圣,结于厚重。教师是文化的信徒,起于传承,归于发展。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就要学会开心工作,开心生活,就要懂得在忙中享受,在累中快乐。

教育是一种劳动,始于辛劳,结于平淡。教师是教育的行者,起于梦想,归于追求。做一位幸福的好教师,就要学会尊重自己,宽容他人,就要懂得在做中充实,在行中提升。

带着幸福感去做教师,正如揣着理想上路,不仅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自身魅力十足、光芒四射,而且必然会使教育教学变得精彩,进而创造出整个人生的幸福和全体社会的幸福。

(《中国教育报》2015年4月23日周洪宇/文)

为什么要提读书方法论

年前,有人在人民日报上写评论,谈及“读书人为什么不读书了”。依我看,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读书人没能靠读书解决生计问题,于是义无反顾地信奉“读书无用论”;二是读书人压根没找到读书的门道和乐趣,于是心生倦意,见书头痛。如同我的一个朋友所说“搞文字的人被文字给搞了”,许多读书人也觉得自己“被书搞了”。就是少有人去反思:是不是读书方法出了问题?有没有好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与书相得益彰?

事实上,读书和学术研究一样,需要有方法论上的追求。所谓“方法论”,是指在具体的读书方法背后,还有理念、目标、价段、工具、技巧等系统性的考虑。这里至少有三个问题需要讲清楚:

第一,读什么?“随意读”当然也是读书法,但绝大多数“随意读”的人还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牵着走,比如,总是盯着别人读什么书、市场流行什么书。事实上,有积淀的读书人对“读什么”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这需要对自身的经历、兴趣、优势、不足和需求有足够的反思与洞察。比如,对于农村出生的人而言,读到《乡土中国》《中国在梁庄》这样的书,理解与收获肯定要多于其他人。如果有意识地增加这方面的阅读,很快会在农村问题上成为有话语权的人。

第二,怎么读?读书讲究品味,但终归还有个效率的问题,即读来读去,到底收获了什么。这个问题最好落实到每本书,甚至每个章节上,结构化读书法、读书标注法以及读书会等,就是对“怎么读”的经验总结。

第三,读了做什么?我不反对“陶情适性”这种说法,但如果读书跟喝茶、画画、打太极的功效一样,那还不如做点其他的。我觉得读书是解决人的成长问题,即在身体不再成长甚至开始萎缩的时候,我们还能继续改善思维方式、提升认识水准和审美境界,在不同的年龄段都保持可塑性和可能性,在“存在”而非“生存”的意义上继续我们的人生。

自人类发明书以来,这些问题好像就出现了。古今中外不少学问大家,对读书都有过思考和总结,也不乏专门论著。这些是读书人永恒的问题,我称之为“十字架般的问题”,读书人永远背负着它们,就是为了寻求一种上升和超脱。人固然可以分为“读书”和“不读书”两类,但同为读书人也有不同的境界,比如为消遣的阅读、为知识的阅读,以及为观点和思想的阅读。唯有后一种境界能让我们对书籍以及书籍背后的人保持极大的敬意和热情,并让阅读成为我们终身不可废离的生活方式。

(《中国教育报》2015年3月16日张以瑾/文)

纽约幼儿园到底教了什么

纽约幼儿园到底教了什么?这从纽约市幼儿教育目标可见一斑:提倡了解儿童原有水平,促进儿童发展;让儿童在各领域全面、和谐发展,将以参与、互动、体验为特性的活动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许多到过纽约的人都听说,幼儿园几乎不传授任何数学、语文等知识。一位两个孩子都在纽约出生长大的母亲说的话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幼儿园从来不教拼写、单词和简单的数学,这些真正的知识都不教。”难道纽约幼儿园真的什么都不教?其实不然!

事实上,纽约幼儿园既教数学,也教语文,只不过幼儿园不用“数学”“语文”作为课程名称。在数字方面,纽约幼儿园都会开展计数活动,如让孩子知道数字的名称和计数的顺序,再现物品的数量;通过计数了解物品的数量,数数时按顺序说出数字,将物品和数字一一对应。另外,老师还让孩子比较数字,指出一组物品比另一组物品多或少;让孩子们使用五种以上的物品进行数字配对和计数,根据顺序或位置指出“第一”和“最后”;教孩子描述和比较可测量的物品的长度、质量,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培养孩子的代数思维,如理解加法即添加,减法即拿走。纽约幼儿园的教学内容里没有“几何”科目,但是老师会让孩子指认和描述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并用形状描述周围的物品,以及用顶部、底部、上面、下面、前面、后面、高、低、旁边等词汇来描述物品的方位。在这样认识和比较的过程中,孩子认识了二维和三维形状、不同体积的物体,并能使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的相似性、差异性及其颜色、大小和形状,从而培养了一些几何常识。

在语文方面,纽约幼儿园安排有“说话课”“故事课”,通过说话课让孩子了解一周有几天、日期,知道一年之中的主要节日、春夏秋冬等自然现象,一方面传授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常识,另一方面也训练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故事课”朗读文学作品、教唱儿歌和讲故事以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讲话能力。另外,幼儿园通过“操作课”让孩子搭积木、拼七巧板以培养动手能力和保持安静、耐心的能力;还开展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等。

幼儿园注重幼儿行为的培养。纽约市教育局颁布的《纽约市幼儿行为标准》特别强调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要求幼儿园培养儿童自信心和积极的自我形象;鼓励儿童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表达情感、需求、看法和偏好;用语言来识别和表达自己的需要、需求和感受,并解决冲突;了解他人的需要并表示同情;在具有挑战性的情况下日益体现自我控制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园会传递如何遵守社会秩序等基本礼貌和价值观,教育儿童守规矩,例如在别人讲话的时候绝对不能插话。如果不举手或者不示意就插话了,就会被看作是很无礼的行为。老师会不厌其烦地向孩子们强调这个道理。这几乎贯穿了整个幼儿园的生活。幼儿园还强调一些细节上的基本文明礼节。比如,打喷嚏的时候要用手或者肘部遮挡,排队的时候不能插队等。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纽约幼儿园对儿童人生价值观的培养。例如,老师有意识地让身体健全的孩子和残疾的孩子或者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一起玩耍、游戏,让他们学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互相尊重,让孩子们知道嘲笑或不尊重弱势群体是不礼貌的行为,也是不值得尊重的行为。

由于自制能力较差,孩子们相互间吵吵闹闹、闹别扭的事情经常发生。纽约幼儿园的老师认为这种磕磕碰碰的事情十分平常,家长不必担心,也不要找老师告状,而是让孩子们自己解决。在老师看来,家长不要参与孩子们的冲突,而是告诉孩子,对方是你的朋友,你自己处理和他的关系。如果你还想和他玩,你自己去找他沟通。幼儿园努力培养孩子们和他人沟通的能力。老师们鼓励孩子们多发言、多讲话。如果一个孩子性格内向和腼腆,老师会在一些场合特别给他或她安排一些角色,给他们创造讲话的机会。 (《东方早报》2014年11月12日林广/文)

“萌娃翻拍”是与非的评价主体应是孩子

这是一个萌娃风行的时代,各种宝宝秀和萌娃照铺天盖地,让人应接不暇,刺激着我们的敏感神经。近日,随着电视剧《何以笙箫默》的热播,翻拍该剧“幼儿版海报”的活动在不少地区盛行,引发了人们的热议。这究竟是一种热爱孩子的新潮,还是一种行为观念的误导,大家莫衷一是。那么,究竟有没有一个孰是孰非的评判标准呢?

稍加总结,不难发现,对于此类活动,大家争论的焦点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会不会对孩子产生消极影响;二是究竟有没有意义。

一次短暂的萌娃翻拍剧照活动,究竟会不会对孩子产生消极影响,的确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以验证的命题。其实,那些饱受非议的宝宝秀和萌娃照,常常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成人化”的话题或仪式,如爱情、婚礼等。而对于那些扮演和翻拍明显适合幼儿年龄的剧目或故事,如《蓝精灵》《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等,则很少有人发表异议。由此可见,是否符合孩子特定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公众判断这类活动是否恰当的主要标准。一方面,我们的确不能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来满足成人的各种需求。这就要求成人在举行类似活动之前,仔细评估一下自己的主观需求和行为方式是否适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是否会导致一些明显的或潜在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对于像上述这样的翻拍剧照活动,我们也不必过于敏感、妄加指责或贸然否定。在幼儿的世界里,它们或许就如“过家家”游戏。谈虎色变的陈规俗念或成人自居的文化意识,同样会让孩子的世界少了许多童真与乐趣。

带着这样一份包容,再来看这类活动究竟有没有意义。对于绝大多数家长和教师来讲,让孩子体验一段难忘的经历、让孩子享受一份愉悦的情感,是活动的初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活动是难能可贵的,孩子们的开心笑颜足以证明一切。因此,并不是每个亲子活动或师幼活动都要有“教育意义”才值得称道,这个意义的评价主体应该是孩子,孩子的愉悦体验就是最大的意义。当然,那种毫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甚至用牺牲孩子的健康来满足成人虚荣与娱乐的活动与行为,必须加以批判与制止。 尊重孩子的需求与选择,顾及孩子的特点与感受,萌娃之风就不再是雾里看花的迷境,也不再是莫衷一是的舆论。

幼儿园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8

一、卓越的核心。在于心灵的成长

美国著名哲学家马欣格林曾经说过,卓越的内涵在于心灵的成长,而阅读是提升心灵成长的最佳方式。我园以“书香校园”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阅读活动,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师的阅读兴趣,提升教师的阅读能力,丰富教师的阅读经验,引领教师爱读书、会学习、敢表达、能创造。书香校园的建设更注重“香”这一精神氛围的营造,更加关注阅读过程给教师带来的情感体验和动力支持。我们引导教师通过交流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讨论在读书中遇到的问题,形成了全园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读书活动使得教师的视野越来越开阔,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得以提升,从而朝着卓越教师的发展方向不断迈进。

二、卓越的表现。成就适宜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

我园将园本课程建设和卓越教师培养目标相结合,以园本课程建设为依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从本地、本园教学与课程研究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因此,我园所追求的不仅要有自己的课程,而且要有适宜自己的课程。教研工作是幼儿园园本课程探索的重要过程,也是体现教师能力的关键。针对卓越教师的培养目标,我园尝试开展了“一思、二说、三想、四练”的教研模式。在市学科带头人的组织下每周开展一次教学观摩活动,观摩活动结束后,首先请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教师的自我反思环节突显了教师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的提高,是进一步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随后,由学科组的其他教师围绕教学活动进行评课。针对其中的问题和疑惑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在研讨结束后将参加教研活动的感想形成书面评析,并将新知识、新理论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自我反思、互助交流、领会感悟和教学实践四个环节全方位提升了每一位教师的教研水平,鼓励着每一位教师朝着卓越教师的方向努力,

三、卓越的成长。依托园校互助的科研模式

卓越教师必须能够以研究的眼光去探索、发现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这样的探索发现,最有效的证明方式就是参加科研活动。因此,我园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科研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在科研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指导教师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积极参加与幼儿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课题研究。为此,我园构建了扇状的科研模式,改变以往只有少数人主持课题、参与课题的局面,由主持过部级、省级课题的人员申报课题,带领其他教师申报总课题以下的多个市级子课题,扩大参与课题人员的面。在课题结题以后,申报市级课题的人员再申报省级、部级课题,而以往参与过课题研究的老师通过学习、操作之后再申报市级课题。如此循环往复,我园的课题研究模式就像是一把扇子,参与人员越来越多,科研水平向纵深发展。我园还依托于本地师范学院的高校教师队伍,为我园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构建平台。我园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和本地师范学院开展的卓越教师实验班不谋而合,因此在实践中探索了园校互助的模式。一方面,幼儿园作为高校卓越教师班的实践基地。幼儿园的领导和骨干教师成为卓越教师班的校外导师:另一方面,幼儿园依托高校丰富的科研资源,选送一批优秀教师参加高校的理论学习,积极参加高校中与幼儿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课题研究。

四、卓越的品质。来自家长和幼儿的肯定

上一篇:呐喊读书笔记范文 下一篇:海底两万里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