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15 11:43:13

就业工作总结

就业工作总结篇1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工作计划为依据,订计划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2013年终就业办工作总结材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xx年XX就业指导中心在院各部门大力支持配合下,紧紧围绕拓展就业市场、提高就业质量、扩大学院品牌、提供优质就业岗位为工作重心,“出口畅才能进口旺”,就业办在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促进学生顺利就业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特别对今年的全国就业现状进行分析,为顺利完成全年就业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全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20xx年工作成绩与不足

(一)基本情况汇报

20xx年全年共计安排学生就业人,占毕业人数的53.1%,按所在企业生产类型;外贸企业推荐人数211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7.6%,内销企业推荐人数181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56.2%,自主品牌企业人数48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29.9%,其他企业人数9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6.2%;从事就业岗位来看;推荐制版岗位11人,服装平面设计岗位84人,服装样衣岗位21人,qc跟单岗位23人,ie管理岗位37人,一线车工岗位132人,销售岗位95人。

(二)利用多种渠道,开拓就业市场

今年全国高校有611万大学毕业生,相对我院的毕业生来讲,优势比较弱,为了更好将毕业生推荐出去,就业办利用新华人才网、各行业网站、报纸、期刊、参与各类招聘会广泛收集信息,另外与合作单位、班主任、已就业学生、兄弟院校的沟通、介绍,深挖就业市场内部资源,采集大量的岗位信息,积极联系企业、实地考察、洽谈合作,拓宽就业市场;先后与50余家招聘企业(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尤其是今年我们借助教育集团公司的就业网平台,帮助学生熟悉网上就业流程、制作简历,上传简历,推荐优秀学员,手把手的教学生网上求职,帮助学生完成网上求职,自主就业率达31.6%;切实提高了就业工作效率。

目前我院与智联招聘网、新华人才频道、新华就业网开展合作,2011年毕业生首先将实施网络就业,为毕业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集中优势 全面报道就业情况

就业办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就业宣传工作,全校现有对外宣传栏8个,就业办长期使用其中的5个专栏,全年更换就业新闻7次,调研报告4次、专场招聘会报道11次、同时对就业回访、招聘信息等相关内容做了及时的报道,利用教育集团网站、新华就业网、新华人才频道、兄弟院校就业板块等相关网络,及时更新我院相关就业内容;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提高在校生的就业信心。目前就业办正着手搜集成功学子素材,制做《东方巴黎故事》宣传册。

(四)及时反馈 促进教学管理的

就业办每个月对合作单位,通过上门访问、电话回访、邀请企业领导到校等多种方式,收集到就业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就业单位对我院教学、学生管理、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另外,也了解到毕业生对所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就业服务等情况;并将回访信息月末以就业工作报表(电子稿)的形式,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今年共计发送就业工作报表电子邮件9次,促进了部门工作质量的提高。(五)实施就业教育 加强创业指导

xx年,我院就业指导中心重新整理规划了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自编《当前就业形式分析》、《事业职业就业》、《就业指导》、《高效人士的7搞好习惯》等10余篇课件,结合教务部门安排的职素课,对在校生实行一切以就业为导向的职素教育,让学生认识学校、认识自己、认识工作岗位;通过4个阶段24个课时的就业引导,帮助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克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思想,消除灰心丧气,萎靡不振等思想,鼓励毕业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帮助学生清晰定位、明确目标、增强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以及就业综合能力,全面提升了我院毕业生的竞争力,提高院校整体就业水平。

(六)完善制度 保障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就业办自xx年着手整理部门相关材料,通过09年的补充和完善,已经初步建立了就业指导中心日常工作各项材料,制定了部门规章制度、部门员工岗位职责、绩效考核制度,促使就业指导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搜集整理了已就业学生信息、在校学生信息、成功学子信息等并登记造册,全面把控就业工作;建立了学生推荐材料、就业宣传材料、专场招聘会材料、就业回访材料等一系列材料、工具,进一步健全部门档案、材料,全面促进就业工作规范化。日常的部门工作管理严格按照院校工作计划执行,建立工作日清制度,制定合理工作计划,严格按照月度工作计划、周工作计划,实行就业工作月清、周清、日清制度,实现当日事当日毕;部门定期召开总结会议,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在总结中提高;积极参与集团公司和学院提供的各种学习和培训班,利用外部优质资源,学习他人先进经验,通过各种方式全面提高部门员工的工作能力;加强了部门联动,积极协调、沟通工作事宜,保障了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七)做好服务 配合其他部门工作

就业指导中心全体员工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以校为家,积极参与院校各项工作,响应各部门号召。在春秋招生高峰期,在保证部门工作的同时,不遗余力的加入到招生大军中,为学院的招生工作付出自己的全部力量;9月份院校迎来搬迁之喜,就业指导中心再次发扬主人翁精神,奋斗在工作第一线,顶烈日、战酷暑,为院校搬迁工作圆满成功尽一份力; 11月25日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徽派服饰论坛,与会的各级领导、负责人、企业领导、其他院校的同行、服装界精英们都对这次会议的组织、召开及会议的精神给与了高度的评价,进一步提升了东方巴黎服装学院在安徽服装界的影响力。

二、工作中的不足

20xx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岗位有所萎缩,我院全体员工在院长的带领下,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群策、群力,就业办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但是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三、20xx年工作计划

就业工作总结篇2

一、工作成绩与不足

(一)基本情况汇报

全年共计安排学生就业人,占毕业人数的53.1%,按所在企业生产类型;外贸企业推荐人数211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7.6%,内销企业推荐人数181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56.2%,自主品牌企业人数48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29.9%,其他企业人数9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6.2%;从事就业岗位来看;推荐制版岗位11人,服装平面设计岗位84人,服装样衣岗位21人,qc跟单岗位23人,ie管理岗位37人,一线车工岗位132人,销售岗位95人。

(二)利用多种渠道,开拓就业市场

今年全国高校有611万大学毕业生,相对我院的毕业生来讲,优势比较弱,为了更好将毕业生推荐出去,就业办利用新华人才网、各行业网站、报纸、期刊、参与各类招聘会广泛收集信息,另外与合作单位、班主任、已就业学生、兄弟院校的沟通、介绍,深挖就业市场内部资源,采集大量的岗位信息,积极联系企业、实地考察、洽谈合作,拓宽就业市场;先后与50余家招聘企业(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尤其是今年我们借助教育集团公司的就业网平台,帮助学生熟悉网上就业流程、制作简历,上传简历,推荐优秀学员,手把手的教学生网上求职,帮助学生完成网上求职,自主就业率达31.6%;切实提高了就业工作效率。

目前我院与智联招聘网、新华人才频道、新华就业网开展合作,2011年毕业生首先将实施网络就业,为毕业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集中优势全面报道就业情况

就业办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就业宣传工作,全校现有对外宣传栏8个,就业办长期使用其中的5个专栏,全年更换就业新闻7次,调研报告4次、专场招聘会报道11次、同时对就业回访、招聘信息等相关内容做了及时的报道,利用教育集团网站、新华就业网、新华人才频道、兄弟院校就业板块等相关网络,及时更新我院相关就业内容;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提高在校生的就业信心。目前就业办正着手搜集成功学子素材,制做《东方巴黎故事》宣传册。

(四)及时反馈促进教学管理的

就业办每个月对合作单位,通过上门访问、电话回访、邀请企业领导到校等多种方式,收集到就业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就业单位对我院教学、学生管理、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另外,也了解到毕业生对所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就业服务等情况;并将回访信息月末以就业工作报表(电子稿)的形式,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今年共计发送就业工作报表电子邮件9次,促进了部门工作质量的提高。

(五)实施就业教育加强创业指导

,我院就业指导中心重新整理规划了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自编《当前就业形式分析》、《事业职业就业》、《就业指导》、《高效人士的7搞好习惯》等10余篇课件,结合教务部门安排的职素课,对在校生实行一切以就业为导向的职素教育,让学生认识学校、认识自己、认识工作岗位;通过4个阶段24个课时的就业引导,帮助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克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思想,消除灰心丧气,萎靡不振等思想,鼓励毕业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帮助学生清晰定位、明确目标、增强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以及就业综合能力,全面提升了我院毕业生的竞争力,提高院校整体就业水平。

(六)完善制度保障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就业办自着手整理部门相关材料,通过的补充和完善,已经初步建立了就业指导中心日常工作各项材料,制定了部门规章制度、部门员工岗位职责、绩效考核制度,促使就业指导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搜集整理了已就业学生信息、在校学生信息、成功学子信息等并登记造册,全面把控就业工作;建立了学生推荐材料、就业宣传材料、专场招聘会材料、就业回访材料等一系列材料、工具,进一步健全部门档案、材料,全面促进就业工作规范化。日常的部门工作管理严格按照院校工作计划执行,建立工作日清制度,制定合理工作计划,严格按照月度工作计划、周工作计划,实行就业工作月清、周清、日清制度,实现当日事当日毕;部门定期召开总结会议,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在总结中提高;积极参与集团公司和学院提供的各种学习和培训班,利用外部优质资源,学习他人先进经验,通过各种方式全面提高部门员工的工作能力;加强了部门联动,积极协调、沟通工作事宜,保障了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七)做好服务配合其他部门工作

就业指导中心全体员工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以校为家,积极参与院校各项工作,响应各部门号召。在春秋招生高峰期,在保证部门工作的同时,不遗余力的加入到招生大军中,为学院的招生工作付出自己的全部力量;9月份院校迎来搬迁之喜,就业指导中心再次发扬主人翁精神,奋斗在工作第一线,顶烈日、战酷暑,为院校搬迁工作圆满成功尽一份力;11月25日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徽派服饰论坛,与会的各级领导、负责人、企业领导、其他院校的同行、服装界精英们都对这次会议的组织、召开及会议的精神给与了高度的评价,进一步提升了东方巴黎服装学院在安徽服装界的影响力。

二、工作中的不足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岗位有所萎缩,我院全体员工在院长的带领下,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群策、群力,就业办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但是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三、工作计划

一、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提高服务质量与满意度。

就业工作总结篇3

——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636人,占全年计划4090人的11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86人,占全年计划2310人的112%,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1524人,完成全年计划1366人的116%,全县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99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

——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有效落实。2006年,共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391本,发放范围扩大到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兑现各类政策性补贴870.69万元(其中:社保补贴578.55万元、培训补贴132.8万元、岗位补贴92.93万元、职业介绍补贴48.54万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17.87万元)。共为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和符合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的企业减免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102万元,减免税收82万元。为6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万元。

——失业保险扩面征缴迎难而进。全县失业保险扩面新增参保1825人,占全年扩面任务1000人的182%,核定单位192个,金额252万元,参保职工18350人,核定准确率达98%。协助地税部门收缴失业保险费215.8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23132人次446万元,发放率达100%。

——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全县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和经费已落实到位,电脑、宽带、电话等现代办公设施齐备,实现了县域信息网络共享,各项就业服务工作已步入正轨。

——劳动保障和劳务派遣有了长足的发展。劳动保障劳动关系1808人,其中新增劳动关系326人,办理劳动关系及养老保险关系转接273人,流动就业人员劳动关系86人,808人通过劳务派遣实现了灵活就业。

——技能培训有效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全年就业前培训784人,完成计划760人的103%,创业培训196人,完成计划180人的108%,再就业培训2145人,完成计划2000人的110%,劳动保障部门参与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930人,完成计划4450人的133%,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636人,占年计划13145人的130%,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85人,占年计划5800人的130%。

----综合工作成果显著受好评。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建筑鄂军”劳务输出品牌、“湖北省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先进单位”、全市“劳动就业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全县“援助农村文化中心先进单位”。版权所有今年在全省开展的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使用和就业训练中心专项检查中,得到了上级领导充分肯定。劳动就业宣传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国家、省、市、县各级媒体发表就业宣传稿件、图片36篇(幅)。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

国发[2005]36号、鄂政发[2006]1号文件下发后,我们将36号和1号文件翻印发到全局干部职工手中,人手一册,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精神,4月26日,县政府以谷政发[2006]23号文件转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及时印发了谷宣通[2006]11号、谷劳社发[2006]11号等八个配套文件,并按照新规定搞好政策对接,全面落实优惠扶持政策。

一是按照规定,将集体企业和乡镇机关分流人员纳入优惠证发放范围,进一步简化程序,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的认定和发放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一周内领到证件。今年共办理《再就业优惠证》1391本。

二是全面开展“六类”人员调查登记,摸清底数,有的放矢开展工作。上半年,我们集中一个半月时间,全局及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齐上阵,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两零”家庭为重点的城镇和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并逐人登记建档,分类造册,实行微机管理。全县“六类人员”4654人、“零就业家庭”246户547人、“零转移农户”9566户22756人。

三是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今年以来,我们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作为促进再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纳入工作计划,认真落实。对照文件规定,结合谷城实际,我们从全县27个社区中选择了城关镇西关街、城内街、石花镇东门街三个条件相对成熟的社区确定为充分就业社区创建试点,三个社区积极响应,社区主要领导亲自抓,制定创建计划,通过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灵活就业、自谋职业等多种渠道,首先保证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充分就业或再就业,其次完善社区软硬件设施,确保达标并组织申报审核验收。目前三个社区各项指标全部达到省规定要求,真正实现了“充分就业社区”。

四是兑现承诺,消灭“零就业家庭”。今年来,为了兑现消灭“零就业家庭”的诺言,我们通过组织免费培训提高其就业的适应能力;对素质条件较好的,通过企业招聘安置一批;对有较强就业愿望,能独立经营的,通过落实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走自谋职业之路消化一批;对有较强就业愿望,素质能力一般的,通过落实优惠政策,实现灵活就业分流一批;对有就业愿望,条件较差的人员,通过社区开发公益岗位吸纳一批。截止11月底,全县246户“零就业家庭”516人实现了就业或再就业,提前完成了“消零”目标任务。

五是用好用活资金,促进就业或再就业。今年共筹集就业再就业资金1135.5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转移支付资金987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143.5万元。累计使用1090.7万元,其中:为困难企业特困群体(“4050”、“4555”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578.55万元,为参加就业或转移就业培训的2620名城乡劳动者发放培训补贴131.8万元,为10名参加创业培训并实现创业的城乡劳动者发放创业培训补贴1万元,为284名在公益岗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落实岗位补贴92.93万元,为3236名下岗失业免费职业介绍落实补贴48.54万元。积极支持城乡劳动者参与技能培训并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支付鉴定补贴17.87万元。建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50万元。落实了驻外劳务服务机构建设资金,确保了劳动力市场建设及乡镇社区网络正常运营所需费用支出等。

二、严格执行国家新政策,认真履行失业费核定和失业保险金发放职责

一是摸清底数,夯实核定基础。根据年初制定的《2006年谷城县失业保险扩面清欠工作方案》,对参保单位做到“五清”,对缴费单位实行一月一申报,并按时将申报核定表送达税务部门。工作中我们通过查劳动关系定人数,查财务报表或工资花名册定缴费工资,参照养老、医疗保险缴费基数等多种方式,确定失业保险费征缴基数。

二是灵活开展扩覆清欠,为失业保险费“应收尽收”打下基础。本着“坚持原则,区别对待、讲求实效”的原则进行灵活多样的扩覆清欠。今年通过编办、工商等有关部门核实有关情况,将县金耐特有限公司、新闻实业公司等16家企业1825人纳入了扩覆范围内。同时及时排查有能力缴费的欠费单位28个,欠费时间长、欠费数额大的单位2家,核定失业保险费252万元。对补缴历年费确有困难的单位谷城县酿造厂,我们先将其纳入,从纳入之时起计算缴费,之前未缴费的失业保险费作欠费处理,并制定分期补缴计划,补缴欠费后再记入个人缴费记录,全年扩面新增缴费人员1825人。

三是重点监控,确保“三率”净增。今年认真学习了失业保险经办业务流程,从我县192多家企事业单位中,按要求选出4类监控,对所有重点监控单位进行了一次全面稽核检查,通过重点监控,查出一个单位少报参保人数45人,漏缴失业保险费8910元,后经与企业多次沟通,现以全额补缴。全年核定单位192个,金额252万元,核定准确率达98%。实现了参保率、缴费率、征缴率“三个净增长”。

四是提高标准,确保发放。今年4月,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联台下发了《关于提高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的通知》,规定从2006年6月1日起,提高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及相关待遇。2006年5月,领取失业保险金实有失业人员2123人,失业人员每人每月领取失业保险168元,月均支出失业保险基金36万元,1—5月实际支出180万元。提标后每人每月应领取失业保险240元,比过去人均增加了72元,月均增加失业保险基金支出15万元,6—12月份将增加基金支出105万元,全年累计应支出失业保险基金537万元,到2006年12月底,全县可使用失业保险基金386万元,其中2005年滚存结余186万元,2006年预计收缴入库200万元,收支相抵缺口151万元。我县的失业保险基金首次出现了赤字,我们及时向县人民政府请示,并于财政部门多次协商,达成共识,通过预借周转的方式解决待遇提标问题。今年我们按照新政策及时足额的发放失业保险金23132人次446万元,发放率达100%,充分发挥了“安全网”、“稳定器”的作用。

三、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不断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和“新三化”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建设

(一)全面落实劳动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县、乡(镇)、社区信息网络。以搞好职能定位,强化公共服务为重点,按照“职责明确、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建设要求,对照“六个到位”标准,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投资15万元为全县11个乡镇和26个社区建立了完整、高效、安全的劳动就业信息网,完善了服务体系,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今年开展的全县城镇“零就业家庭”、“零转移农户”、“城镇六类人员”调查中,乡镇社区及信息网络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二)加强人本服务建设,进一步完善“新三化”建设。一是利用三个结合,发挥市场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功能。即坚持定期集市与专项集市相结合、大型集市与小型活动相结合、进场求职与送岗上门相结合。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功能,发挥市场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就业需求服务的作用。本着努力打造“品牌职介”、“特色职介”的指导思想,我们还与县电信局、县邮政局等单位联合举办了“春风行动”、“再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5场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430个,安置就业326人。二是积极拓展业务,开辟就业服务新领域。今年8月,成立了谷城县佳信劳务派遣有限公司,扩大了劳动保障业务量,全县劳动保障关系总数已达1808人。办理劳动关系及养老保险关系转接273人,成功地为谷城县电信局、信用社、银行等单位派遣用工808人。实现了职业介绍、再就业培训、失业保险的整体联动。三是提高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素质。2006年2月,我们以会代训的形式,组织举办了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培训班,培训的内容包括劳动保障政策、服务规范和项目、服务宗旨、办事原则、工作岗位职责等。10月份,集中组织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参加全省组织的劳动保障政策和业务培训班,并取得《资格证》。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素质。版权所有

四、以促进城乡就业为宗旨,全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再就业培训

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培训41期,培训学员12040人,结业学员12040人。其中,就业前培训784人,企业职工在岗培训2245人,再就业培训2145人,创业培训196人,农民工转移培训5930人,特种作业人员培训414人,其他培训362人。

(一)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培训规模。一是投资30万元,将原劳动宫大楼改造成就业培训综合楼。二是多次争取县政府的支持,将与就业局相邻的“海峡兄弟蓄电池公司”所属场地房屋全部购买,包括三栋车间、一栋二层办公楼、一栋职工住宅楼、一栋职工食堂,总面积达16006平方米,扩建成同时容纳1000人培训、教学、实习、食宿、活动为一体的综合培训基地。

(二)整合培训资源,构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以就近划片、方便培训者、减少费用支出为出发点,认定了三个定点技能培训机构:县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县技工学校、石花中山职业技术学校。整体联动、上下贯通、左右联接的培训网络已形成。

(三)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中心,创新培训新模式。培训工作中实行了“三个结合”(长训与短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和“两个依托”(以三个定点培训机构和企业为依托)。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者的愿望,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对年龄偏大、家庭条件差的学员采取“短、平、快”的培训方式,在教学中突出技能培训,强化动手能力的训练。而对年龄小的参训学员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全面性、连续性,为他们成才提供知识与技能保障。今年以三个定点培训机构为依托开展了“送技能下乡”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活动。劳动就业训练中心组织培训宣传车、自配教学设备和公共课教师深入全县10个乡镇巡回开展实用型技能培训,地处偏远地区的赵湾乡开展了“劳动者权益保护与缝纫”培训,茶叶之乡五山镇开展了“茶叶管理制作与电工”的培训,冷集镇开展“花椒生产管理与车工”的培训,南河镇开展了谷城劳务品牌“建筑知识”技能培训等。同时以厂矿企业为依托,开展技术实践培训,联系骆驼蓄电池、车轿公司、县服装厂、县银纺厂作为农村劳动力实习基地,聘请了有经验的技术员进行实践操作指导,使学员真正学到一技之长。今年免费开展技能培训5930人,免费发放培训结业证5930本,培训资料5930份、职业资格证书2136本,培训后就业4744人。参加技能培训学员中200多人到浙江温州一市区搞建筑,不仅承包了该区的全部公厕工程,而且完工后,还包揽了全部的入厕收费业务。达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目的。

五、综合开发和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促进劳经济长足发展

我县印发了《谷城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实施方案》,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纳入“十一五”规划,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保证开发就业工作顺利进行。

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工作机制,形成了以就业培训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劳动保障所为依托,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网络,培训中心具体指导、监督农村劳动力开发培训工作的开展,具体审定培训计划,核发《培训结业证》和《技术等级证》。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开展调查统计,2006年第一季度以农户为登记基础,以村、乡镇、社区为统计单位,对全县“零转移农户”进行了调查,“零转移农户”有9566户,22756人,我们及时采取了内转外转并举,多渠道、多层次转移农村劳动力,积极开展“四送”活动,大力宣传返乡创业,切实搞好转移工作,今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6636人,其中劳动部门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54人。

三是狠抓维权服务,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随着我县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我们加大了农民工的维权力度。成立了县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今年3月,分别在深圳、上海、山东、北京、陕西、山西等六个地区设立了劳务工作站,制定了驻外劳务管理机构职责和管理(暂行)办法,实现了“人员、场地、经费、工作”到位,目前工作站的各项工作已全面开展。积极推行了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今年协助谷城务工人员讨回公道33次,挽回经济损失116万元。

四是搞好后方保障工作,县劳动就业管理局在全县组建了由11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牵头负责的农民帮工队,在农忙、建房、婚丧嫁娶时提供劳务服务。今年三个定点技能培训机构免费为当地留守儿童和参加技能培训子女免费开展了电脑知识培训,培训留守儿童72名。“帮工队”、“保育居”、“红白理事会”等服务模式已在全县逐步推广开来。截止目前,全县已建“帮工队”56个、601人;“保育居”42家,保育孩子860人;“红白理事会”81个、883人。

六、与时俱进,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

今年在繁忙工作的同时,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方针,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努力创建文明、高效、务实的机关为基本目标,扎实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从硬件建设入手,对机关办公室门窗、卫生间、档案室、职工文体活动室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并添置了相关设施。为干部职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从而提升了就业局机关的公众形象。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就业工作总结篇4

我系20*届有519名毕业生,其中:材料工程36名,冶金技术105名,材料成型42名,焊接技术138名,热动154名,有机化工44名。在院党委、院行政的领导下,我系对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领导重视、思想认识到位,采取的措施积极可行,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就业工作取得较大成绩。

1、就业率。截止到12月8日,共有20多家企业来我系招聘,学院推荐顶岗实习人数已达到380人,加上自主择业人数67名(其中集中在世林化工有限公司的10人),总共450(含入伍3名)名,待就业人数69人。20*届毕业生一次性平均就业率达87%。提前完成了原定的就业目标。

2、就业质量及分布情况。无继续升学的,3名学生毕业后入伍到部队,67名学生到上海、苏南、浙江、武汉等地就业,其余在本省及其他各地就业。到企业就业的占毕业生总数的86.1%,到南方、沿海企业就业的占毕业生总数的13%。

3、由我系联系企业并组织应聘一次:内蒙古伊泰药业招聘毕业生,120人报名,面试43人,录取8人。面试组织有序,毕业生材料齐全真实,企业反映良好。

就业不但关系到学生本人,还直接与学生的家庭以及我院的进一步发展有关。本学年在学院招就处的统一指导下,加强了就业指导工作,*年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毕业生自我定位不准。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施行,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就业形势呈日益严峻的趋势。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毕业生要想找到一份理想合适的工作就更是难上加难,面对这种扑面而来的巨大就业压力,很多毕业生把自己找不到工作归于社会和企业,认为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给于的支持还远远不够,认为用人单位的需求量太小,用人观念盲目。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毕业生就业难有着很多的原因,但是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面对人生的最大转折,面对用人单位,面对某一份岗位的时候表现出了盲目,眼高手低等一系列现象,而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归根结底都由大学生自我定位不准所造成的。

2、学生就业中的诚信缺失问题严重。比如应聘前答应的好好的,刚应聘完也录取了突然幡然毁约;就业合同不履行,去企业没几天跑回来了等等,给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很多麻烦,同时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严重。以上这些都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令人担忧的思想道德状况。由此可见,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势在必行。

3、就业歧视是目前我们就业招聘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也是当前社会比较突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应聘中许多应聘者感到自己正或多或少地遭遇就业歧视。比如:应聘中遭受对长相(气质)的歧视,女同学应聘中遭受到对性别的歧视。近年来,就业歧视不但有增无减,而且花样翻新,“经验歧视”、“年龄歧视”、“身高歧视”、“健康歧视”、、“相貌歧视”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就业歧视现象的蔓延是需要引起社会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当这种现象泛化,以一种人们所司空见惯的方式而存在时,其危害更加严重。

三、采取的措施与做法

1、领导重视、思想认识到位。我系多次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研讨会,学习就业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提高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思想认识,切实转变就业观念,研究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式、方法。2、坚持上好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本届13个班毕业生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时与内容。就业指导课主要是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掌握正确的就业方法与技巧、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就业指导,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就业方式、方法,掌握必要的就业技巧,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等。(1)树立只要通过诚实劳动取得合法收入即为就业的观念。(2)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3)树立到基层到第一线建功立业的观念。(4)树立到西部地区就业的观念。(5)树立不断创新、勇于创业的观念。20*年12月为学生作了大学生素养与职业生涯设计的专题讲座。

3、注重研究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指导。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主要集中在三个阶段:职业准备期,职业选择期,职业适应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指导内容与要求。落实职业规划指导的有效途径包括: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指导功能;加强职业规划指导的实践训练;搭建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的平台;加强对外合作交流;营造校园内职业规划指导的文化氛围。积极参加学院“第二届大学生人生规划与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加强大学生就业专题研究,撰写论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切实加强高职生涯规划教育》并在系报“冶金时空”上登载。注重有关就业工作内容的调研、材料收集等工作。

4、采取内引外联办法,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与服务。就业信息的获取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只有获取大量的、有价值的就业信息,才能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我系是采取以下办法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与服务的。首先指导学生准备一份能反映其真实情况的就业推荐书,动员组织学生参加本院及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利用就业双选会这一平台,获取就业信息,积极推荐学生参加面试、考核。其次,从院就业办公室获取就业信息,从已就业学生中获取就业信息,从报纸等媒体上获取就业信息。我系设立了毕业生就业信息公布栏,及时公布就业信息,并指导学生参加用人单位的考察、考核。再次,把用人单位请到学校来挑选毕业生,为用人单位提供条件与方便。

5、建立就业基地,积极推荐学生就业。就业市场是落实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在巩固已有的就业市场的同时,继续开拓更多的就业市场,同时联系有关企业,做好校企联合的尝试工作,本年度重点与伊泰药业、黄河工贸、北方电力、呼市丰泰电厂、包头稀土企业(华美等企业)、蒙牛集团联系、开拓实习基地和就业渠道。其中伊泰药业来我系招聘学生8名。

6、邀请有关单位到系里考察。利用师生的各种人际资源,先后邀请伊泰药业等单位来系里考察。

7、做好未就业学生工作。对还未就业的学生,做好思想工作,登记其家庭地址、联系电话、就业意向等,电话跟踪服务,继续为其提供就业信息与就业指导。

四、20*年就业工作设想、思路

20*年12月8日尚有69名毕业生等待就业。为做好2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初步设想与打算如下:

1、继续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择业。本届毕业生截止到现在自主择业的学生有62名,3名学生入伍。

2、开拓市场。在巩固已有的就业市场的同时,继续开拓区内就业市场,同时联系有关企业,做好校企联合的尝试工作。

3、开好系内小型毕业生双选会。在开好学院组织的毕业生就业双选会的基础上,继续开好系内小型毕业生双选会。

4、就业率。确保20*年毕业生年底就业率达95%以上。

5、鼓励学生考工、考级。为更好促进毕业生就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现在本届毕业生中已有147名学生通过英语考试认证(其中包括过四级10人),计算机有56人通过考试认证,有315名学生通过考工认证,今后,还要进一步扩大认证工种数量,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学生通过考核认证。这些认证的取得为就业应聘增加了有利的条件。

6、加强就业研究。20*年计划开展《大学生就业专题研究》,通过市场调研,认为我系冶金技术专业、焊接技术专业人才企业需求量大,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撰写《相关专业的调研报告》,为今后论证专业设置时提供重要参考。

7、就业考察,开拓市场。为做好2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多做一些市场调查研究工作。

就业工作总结篇5

按照全省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我市紧紧围绕“抓好一个贯彻(即贯彻落实国发[200*]36号文件精神),主攻两大工作目标(即扩大就业再就业和职业培训)、奋力完成三大任务(即技能培训、统筹城乡就业和整体推进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表彰暨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的安排和部署,采取切实措施,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上半年,全市各项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一、基本情况

上半年,预计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2.5%,其中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700人,完成56%,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405人。完成73.6%;上半年城镇登记失业率4.0%,比年度控制目标低0.6个百分点;实现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2万人,完成52%,其中有组织劳务输出7500人,完成50%;实现统筹培训2.8万人,完成53.8%,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6400人,完成53%,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1.5万人,完成50%。我市培训就业(再就业)工作总体上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为重点,大力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工作。上半年,我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切实加大了政策宣传和培训工作力度,一是按照省厅的安排和部署集中开展了以宣传国家一系列就业再就业政策为主的专项宣传活动,通过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机构作用,广泛开展集中宣传、送政策上门以及开辟宣传专栏等有效形式,宣传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通过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大力宣传各项政策,广泛开展政策咨询服务,为各类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以及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一对一的政策服务,强化了政策宣传效果。三是组织开展政策培训会,我市6月13日至6月16日在赤水市成功举办了就业再就业政策培训会,针对各级就业服务机构管理人员深入讲解政策理论,使各级就业服务机构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政策,为切实贯彻执行各项政策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我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还强化了对基层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通过提高基层工作人员政策业务水平,增强开展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活力,同时较好地提高基层机构服务水平。

2、扎实开展专项行动,努力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上半年,我市相继开展了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等多项专项行动,对不同服务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不仅提高了各级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还为促进各项就业再就业工作、实现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开门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在元月份集中开展以“实现就业、稳定就业、我们共同努力”为主题再就业援助月活动,不仅强化了政策宣传和服务,还通过送岗位、送补贴服务,充分利用基层机构优势,采取一对一的帮扶措施,开发出各类就业岗位安置困难人员就业和为“4050”人员落实各项补贴政策累计提供服务3000余人次,其中安置4050特困对象就业达到400人。二是在春节前后广泛开展服务进城务工农民工为主题的春风行动,我市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充分争取政府的支持和领导,部份县、区还专门安排财政资金支持行动,在广泛宣传农民工就业和维权政策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劳动力市场秩序整顿,为农民工营造良好就业环境。与此同时,我市各级劳动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全面向农民工开放并实行免费服务,广泛开展搜集岗位信息、订票、联系运力等实实在在的服务,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春运期间全市共组织举办了15次专题招聘,其中市、区联合举办大型专题招聘会2次,累计为农民工提供各类用工信息2万余条,实现劳务输出1万余人。三是在4月份组织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一方面深入挖掘民营企业吸纳就业潜力,大力拓宽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渠道;另一方面为民营企业招聘搭建良好服务平台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也为民营企业招聘急需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民营企业招聘周期间,我市共有700余户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有近3万名各类人员参加招聘活动,共促进6000余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达2200人。

3、开展专项调查调研活动,为政府制定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措施提供依据。上半年,我市分别开展了三次大型调查调研活动。一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培训专题调研,我市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撰写的《遵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为市委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提供了可靠依据,得到了有关领导的好评;二是根据省厅的安排,我市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了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采取逐户调查登记造册,分级汇总上报的方式,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力求搞准数据,为实施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及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提供可靠的数据,目前此项工作已基本完成,我市将对调查数据作进一步的分析。三是按劳动保障部的要求,我市作为省厅确定的两个调查单位之一,认真开展了灵活就业情况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市灵活就业现状,将为我市制定灵活就业政策发挥积极作用。

4、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就业竞争力。2006年元月以来,我市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把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其他人员、农民工统筹纳入培训计划,上半年,共统筹培训各类人员2.8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6400人,农村劳动转移培训1.5万人。极大地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为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民工外出务工拓展了就业渠道。

5、积极开展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努力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2006年,针对我市大中专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业难度增大的现状,我局未雨绸缪,与有关单位有关院校主动衔接,广泛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积极联系用人单位,认真组织收集和用工信息,并在部分院校组织开展大中专毕来生就业指导和供需见面洽淡会。同时,我市在中职院校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组织中职院校毕业生通过劳务输出到广东、江浙等用人需求较大的地区实现就业。

二、主要问题和困难

上半年,我市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和困难:

1、地方就业再就业资金严重不足,相当一部分地方出现了拖欠下岗失业人员社保补贴等补贴费的情况。由于各地普遍存在资金缺口,地方财政又无力投入,致使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乏力、落实有关岗位补贴、培训补贴困难。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极为不利。

2、由于有关补贴政策操作办法不明确,我市在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及灵活就业“4050”人员社保补贴工作方面缺乏政策支持,较大程度地影响了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相当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表现出不满。

3、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建设滞后。近几年来,我市在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劳动力市场建设初具规模,但由于涉及县、区较多,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实现联网运行较为困难,对提高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提高就业服务质量以及实施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等工作造成了极大制约。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切实贯彻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我市6月中旬在赤水市举办了就业再就业政策培训会,会上,除深入讲解各项政策,还客观全面地总结了上半年的工作,对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以及我市面临的就业再就业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全面安排部署了下半年的工作。我市下半年就业再就业工作将继续按照“抓好一个贯彻、主攻两大目标、奋力完成三大任务”的总体思路,奋力不断确保完成全年就业再就业工作各项目标任务。

1、进一步强化政策宣传,加大政策理论培训力度,切实贯彻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下半年要继续以宣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的通知》为重点,全面宣传中央、省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强化针对各级就业服务机构的政策理论培训,力求使各级从事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人员都能准确理解和掌握各项政策,切实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2、以扩大就业再就业为重点,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积极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一方面要继续不断地依托经济发展,挖掘民营企业、工业园区以及社区就业岗位,全面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另一方面要坚持以扩大劳务输出为重点,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城乡统筹就业。

3、进一步提高职业培训规模和质量效益。要统筹整合培训资源,不断创新培训模式,在继续抓好下岗失业人同和城镇其他失业人员职业培训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尝试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努力扩大培训规模和质量效益。

4、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努力提高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下半年要继续加大大中专院校“双证书”制度工作力度,同时进一步推进就业准入工作,在加大鉴定工作力度的同时,建立健全鉴定质量监管体制,努力提高鉴定质量和效率。

就业工作总结篇6

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就业局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开拓创新、突出重点、真抓实干,突出就业政策的落实、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等工作重点,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全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分解落实责任,加强目标考核责任制二、宣传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营造良好的就业再就业氛围

我们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先导作用,通过区政务网、《双鸭山日报》等媒体,以专项宣传、发放宣传单、和下基层入户面对面等形式积极宣传国家、省、市的就业再就业政策,进一步转变了各类失业人员的就业观念,树立新的就业理念,为推动我区的就业再就业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一)积极开展专项宣传活动。根据全区阶段性工作重点,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系列活动。

1、开展就业援助服务,帮扶就业困难群体。我们开展了“上门走访、送就业政策、送就业岗位、送职业指导、送培训信息、送困难补助”的“一走五送”再就业援助月活动。针对全区847名特困援助

对象的实际困难,因人而宜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活动月期间,我们共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发放再就业政策宣传单余份,散发《就业援助卡》1000余张,发放困难补助金16万余元,同时还送去米、面等实物。通过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让就业困难群体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爱心。3、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5月下旬,我们举办了以“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搭桥,为民营企业招聘人才服务”为主题的“民营企业招聘周”宣传活动。本次活动,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及民营企业提供“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的“四送就业服务”。活动周期间共发放宣传单5000余份,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达成意向性协议197人,其中高校毕业生17人,农村劳动者25人,失业人员155人,签订职业技能培训意向45人,维权及法律援助66人。同时组织了120名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劳动者参加市就业局举办的“民营企业招聘专场”。

(二)开展申办和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工作。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区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制度,规范就业和失业登记行为,我们为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员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做到应发尽发,持证人员可享受有关就业优惠扶持政策。截至5月末已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5935本。同时开展《再就业优惠证》年检工作,截至5月末,年检4648人,全部进行金保工程网上录入。

(三)申报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5月下旬,我们在全区大力宣传申报而及遗漏的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政策,同时为310名遗漏的灵活就业人员补发社保补贴资金31万余元。

三、健全培训机制,实现就业倍增效应

为使更多的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和就业困难人员掌握一定技能,尽快实现就业,年初以来我们坚持“培训为就业服务,就业依托培训、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的培训方针,健全职

业技能培训机制,推动培训促进就业的倍增效应。我们在加强区就业训练中心建设的同时,建立了四个培训基地。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培训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培训意愿,制定了培训教学大纲及培训计划,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多层次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2012年3月起,我们面向全区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者免费发放“就业培训券”,持券的四、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平台建设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区人力资源市场的窗口服务作用,实行“一站式”服务,及时用工信息,为劳动者和用工单位搭建供需平台。一是为辖区的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及农民劳动者提供免费的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等“一条龙”服务。二是建立空岗登记制度,主动与双大制砖、亚泰煤业等30余家单位建立友好协作关系,采取常上门、多联系、勤沟通的方式,为他们提供劳动力资源。三是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库建设,规范就业与失业人员的动态化管理。四是定期举办劳务交流大集和专场招聘会,并指导各街道、社区组织劳务交流小型活动。截至5月末举办劳务专场2次,组织人员参加市局招聘会3次,登记求职人员2867人,成功介绍1156人实现就业,向省内、省外输出1765人次。

五、创建创业基地以创业带动就业六、加强信息网络平台管理

一是完善基层基础建设。我们为各社区统一印制了22类报表,22类台帐,发放了档案盒、

卷宗皮、本夹、笔等各类实际工作需要的办公用品。二是完善了市、区、街、社区四级就业信息网络体系,为全区7个街道、20个社区劳动保障机构缴纳了2012年的联网费,实现了职业介绍一体化、信息使用一网通。各社区的协理员对辖区劳动力资源做到了 “八清”,随时变更就业和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完善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同时摸清本辖区企业的空岗情况,并逐一建立台帐,录入“金保工程”。

七、抓素质建设,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为切实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人员的自身建设,我们定期组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学习《就业促进法》等就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4月份全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参加了“全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屯劳动保障协理员培训班”, 6月下旬将进行全区协理员业务知识考试,考试优秀者将代表我区参加全市业务大练兵比赛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促进了全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就业服务质量。

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立区项目,安置就业人员有限,新增就业容量小。二是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观念依然落后,拈轻怕重,小富即安,大钱挣不来,小钱不想挣,“等、靠、要”等守旧思想严重影响了就业现状;部分大中专高校毕生就业眼光高,他们只盯着事业单位等好的岗位,对于我们提供的民营企业等就业岗位不应聘。三是培训师资队伍薄弱,没有专业的培训教师;同时因为培训资金、培训设施和培训场所的因素,使得我区的培训层次偏低,培训专业受限,影响就业的稳定性。四是帮助失业人员的浓厚社会氛围尚未形成。部分负有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职能部门缺乏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主动性,80%以上的失业人员认为工商、税务没有落实再就业减免税费的政策。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对招收“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仍持有偏见。

下半年就业再就业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一是做好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的申报、发放工作。二是做好小额担保贷款的宣传落实工作。三是继续办理、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四是进一步开展专项宣传活动,深入基层开展面对面的直接宣传。

二、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在原有8个充分就业社区的基础上,下半年再创建2个充分就业社区,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四级就业信息网络化水平,为社区提供统一、高效的服务平台。

三、增强失业人员的就业创业能力。继续开展以针对性、实用性、短期性

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结合各企业用工岗位的需求,把培训和劳务输出有机结合,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以输定培,扩大“订单式培训”和“个性化培训”,使每个外出务工人员都能掌握一项简单的专业技能。同时辅以维权内容,搞好外出人员的劳务输出前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适应市场的能力。

四、加强职业介绍工作。坚持人本服务理念,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的窗口服务作用,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体系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劳动力资源信息、培训信息和用工信息的快速传递,为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者及用人单位提供方便、及时、高效的服务。凡是有劳动能力且登记求职的人员,三天内为其免费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供其选择。

五、优化创业环境,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一是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就业援助、财政投入等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扶持更多的人实现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二是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提高创业质量。强化创业带头人创业培训,使创业带头人在理论思维上得到拓展,增强创办、管理、经营和发展企业的自信心和技能,通过“以一带三”以创业带动就业,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就业再就业。

区就业局

就业工作总结篇7

  

一 、2016年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016年我院共有毕业生1866人,就业1590人,总体就业率为85.21%。单位就业906人,灵活就业513人,升学142人,出国27人,入伍2人,待就业276人。

二、就业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领导重视,全力推进和落实各项就业工作

学院领导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真正做到了“一把手工程”,并将就业工作明确写进了学院2016年党政工作要点,相关领导亲自对就业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并多次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积极有效地解决就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重宣传教育,搞好制度建设,加强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的指导

1、探索就业工作体系,建立就业方面的规章制度,实现就业工作有章可依。

2、多种途径宣传国家、省、市及我校就业政策。如: 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计划、村官计划、预征入伍等政策。

3、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依托院系的力量,开展就业与创业教育。主要有:一是举办了第四届招聘面试活动。二是举办了主题设计大赛活动。三是开展了大学生“就业宣传周”系列活动。

(三)拓展就业细分市场,着力健全就业市场体系

1、发挥招聘会的基础性作用,精心培育就业“有形市场”。

一是主动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 2016 年 11月25日举办了大型校园招聘会。参会用人单位近200家,提供美术设计类、音乐表演类和综合类岗位 1426个。二是积极发挥教学单位自身专业特点与优势,邀请用人单位走进课堂、工作室,举办专业特色鲜明的中小型招聘活动。据统计,2016 年举办相关中小型双选招聘活动近 60 余场。三是积极、主动引导毕业生“走出去”。9 月和 11 月,分别派员参加省市人才服务中心举办的“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洽谈会”,集中推介我校毕业生。

2、依托信息平台,建设就业“无形市场”。

依托“就业网”和学生QQ群,微信平台,快捷、准确地向毕业生提供就业需求信息。2016 年通过信息平台向毕业生的招聘信息超过 500 条,提供就业岗位超过 1200 个。

3、借助毕业展演推介毕业生,开辟就业第三市场。

借助“艺术展演月”的机会,特别是 6 月美术、设计、传媒类毕业生毕业作品联展的契机,学校邀请用人单位来校观展,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和创意能力,让用人单位在展演现场挑选满意人才,拉近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间的距离,已成为我校就业市场建设中的特色举措。

(四)为毕业生做宣传,在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架起信息桥梁

1、参编省就业指导中心两个版面的《2016年毕业生资源信息指南》,把我校毕业生信息在全省各用人单位中广为宣传。

2、加强就业服务网站的建设和维护,建立吉林艺术学院就业微信账号,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查询服务。

(五)加强调研,努力进行就业质量反馈体系建设

1、开展了用人单位的调查回访工作,同时也征求了用人单位对我校就业指导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召开毕业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就业动向,收集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认真撰写我校就业质量报告,通过分析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质量及毕业生对学校的评价,从而为学校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情况提供反馈,进而为学校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推进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

(六)落实就业项目,优化毕业生就业结构

1、积极推进鼓励学生考研、留学工作,提高就业质量。

2、做好“特岗教师”及大学生村官的网上申报工作。2016年我校有80名同学报名参加“特岗教师”岗位,22人被录用。36人报考大学生村官岗位,2人被录用。

3、做好教师资格证的办理工作,2016年,我校共为209名同学申请办理了教师资格证。

4、认真做好毕业生入伍预征各项工作。截止到2016年年底我院已2人通过审核,正式入伍参军。

(七)加强就业工作队伍的建设,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1、加强就业服务队伍建设,一方面,为做好就业派遣工作,就业办的老师培训辅导员相关操作程序,另一个面,对学生就业信息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在毕业生中宣传就业信息,对促进就业工作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2、加强对就业创业联合会的指导工作,使他们成为学校就业工作的补充力量。

3、坚持不懈做好就业派遣 、暂缓就业、档案寄发与查询、调整改派手续等工作,耐心、细致的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服务。

   三、突出学生创业指导,着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

  (一)完善管理机制,实现齐抓共管

为进一步完善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管理机制,结合学校实际,成立了吉林艺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学校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与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在组织架构上实施一把手工程。

  (二)注重课程建设,推进O2O模式

  1、在全校本科生范围内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必修课),共24学时、2学分。

  2、在全校范围内开设7门国内优秀创新创业线上课程,以校级网络选修课形式供学生选修。另外,集中建设了有利于学生外出艺术实践、创新创业的选修课程“自助自主学习平台”。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校内外结合

  1、聘请了多位知名艺术家担任创新教育指导专家,引领我校在国际及国内文化艺术领域的开阔视野与专业创新。如中国交响乐团著名指挥家李心草,韩国檀国大学研究生导师、现代陶瓷优秀制作人沈载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郑曙旸,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军,英国国家电视台特邀音乐总监、皇家威尔士学院爵士乐系主任Paula Gardiner,著名舞蹈理论家、评论家、编剧、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冯双白等。

  2、聘请了多位创业成功人士、资深投资人担任我校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如我校92届知名校友、F1F2品牌创始人梁栋,吉林省资深创业顾问、投资人李惑然、北京PDE孵化中心投资人杜非等。

  3、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库,遴选了首批热心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内创新创业专职教师,并派出4位教师参加省教育厅的创业高端培训班。

(四)创新实践训练,多途径助力创新创业

  1、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中心,投资50余万元,是我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新创业项目成果孵化的教育实践基地。现已有长春市妇联、长春市i未来原创艺术协会等多家企事业单位进驻,共同为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助力。未来几年内,大创中心的建设目标为专业化创业教育、体系化创业保障、全程化创业服务、市场化创业孵化。

  2、在2016年吉林省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获得省级金奖5项、银奖7项、铜奖1项,获奖成绩居省内前列。

  3、2016年,我校成功申报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项,三年内共申报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90项, 项目质量逐年提高,项目管理逐年规范。

  4、加强校企合作,已与几十家企事业单位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一步完善具有我校特色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如吉林省诚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林田远达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抚松电子商务园区、北京天创国际演艺公司、领域创意产业集团、吉林省交响乐团、吉林电视台、桃李梅大剧院等。

四、就业发展趋势分析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 就业趋势分析

1、本省就业为主,向发达地区和一线城市进一步发展

从我校2016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来看,主要以在吉林省内和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为主,由此看出毕业生不仅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还积极扩展就业区域,尤其是发达地区和一线城市的就业市场始终受到毕业生的青睐。但是随着发达城市对艺术类毕业生需求的饱和,二线城市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需求以及对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视,越发渴求优秀艺术人才落户当地,这种转变在近三年毕业生流向中已经凸显出来,也成为今后毕业生签约流向的新趋势。未来,学校将继续巩固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市场,大力开发挖掘二线城市的就业市场,促进学校毕业生的市场平台更广阔,就业资源更丰富。

2、就业行业趋于多元化

我校2016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日趋广泛,覆盖了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教育业,信息传输、软件信息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和其他服务业,建筑业和制造业等多种行业。这种就业形势与我校“综合类艺术院校,专业特点显著”的学校定位,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艺术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基本吻合。

(二)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1、就业状况为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虽然我校整体的就业状况较好,但学校在人才培养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学校可以根据毕业生对母校教育教学满意度反馈,重点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结合社会实际工作需求调整人才培养布局,重视学生抗压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敬业精神的培养,着力推动教学中的就业实践环节,提升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2、完善“就业、招生和培养”联动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多年来,我校不断健全就业、招生和培养联动机制,以社会需求为中心,努力探索社会需求与招生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就业促招生、以就业促培养,努力缩小社会需要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差距。在就业与招生联动方面,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我校每年都对当年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和招聘需求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将毕业生就业情况和专业需求状况作为调整我校专业布局、制定发展规划、设置学科专业、确定招生规模的重要依据,对连续二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实行减招,直至停招,对社会需求量较低、就业不理想、就业流向及结构不符合培养目标的专业,实施招生预警。

3、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着力提升就业能力

从学校层面来说,进一步提高各教学单位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实践育人理念,加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加强校内各类型工作室和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力度,在空间和时间上给学生创造实习实践条件,营造良好的校内实践教学环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积极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等形式,依托高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实习实践单位的生产需求,增加优质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近几年,有的实习实践基地不仅成了我校学生锻炼“实战”能力的平台,还成为吸纳我校大量优秀毕业生的主力。 教学单位也在积极开辟实践教学模式的新途径。例如,我校设计学院根据专业特色与就业方向组织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参加由教师带队的集体实习,这种大二、大三期间进行的“认识实习”,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实践经验,深化学生对于行业及实习单位的感性认识,扩展就业范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适应性。

五、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毕业生的就业观、择业观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不正确的心态,少数毕业生仍过分看重薪水待遇,不愿意到基层工作,从而失去一些很好的就业机会,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较高是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因此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是今后就业工作的重点,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就业政策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在选择就业岗位时越来越注重父母的意见和考虑地域因素,导致很多岗位由于离家较远或父母不同意而流失,这也是以后我们就业指导工作解决的问题。

(二)部分学生的专业虽然很好,但基本技能缺乏竞争实力,学生在面试过程中应具备的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达不到企业要求,从而失去许多就业机会,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开拓就业渠道的力度还应加强,尤其外地生就业市场的的开拓。部分学生毕业后希望回到家乡或者到其他的城市就业,但是目前学校联系的就业渠道仍以本市及周边城市为主,因此今后应扩展就业市场,使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四)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提升就业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水平,使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

(五)由于我校学院较多、毕业生体量较大,中心现有人员有限,

因而在深入学院为学生提供精准就业创业服务等方面仍存在着许多差距和不足,就业创业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机构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六、2017年就业工作思路

2017年,我们将以全国和全省就业工作会议的精神为指导,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工作思路如下:

(一)落实就业工作制度、使就业工作逐步规范化、科学化。一是执行就业工作例会制;二是认真颁发落实《吉林艺术学院就业考评体系》(试行)和就业考核制度,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有章可循,管理更规范,更科学。

(二)继续抓好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搞好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开设创业指导课程,逐步达到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对于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要求。

(三)继续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开展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例如:开展大学生创意创业大赛,就业政策宣传月等活动。

(四)构建就业信息的有效平台。加强与用人单位及学生的三方联系,组织各种规模的招聘会、宣讲会,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通过进一步完善网络建设、开辟更多的就业宣传专栏宣传就业信息;加强沟通,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充当“桥梁”作用。

(五)继续抓好常规服务工作。一方面要持之以恒地做好就业率追踪工作,各分院要摸清每一个毕业生的具体情况,对就业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扶。确保2017年在稳定就业率的基础上,提升就业质量。另一方面要准确做好2017届毕业生的派遣工作和毕业生的教师资格证的办理等常规服务工作。

(六)重视就业观念教育。要教育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灵活就业。例如,鼓励学生到基层到中小微企业就业;从事相对稳定的家教工作;经营网店;鼓励毕业生参加研究生考试,鼓励学生出国留学,提高就业质量。组织好“特岗教师”“预征入伍”等就业项目。

就业工作总结篇8

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我系圆满的完成了2018学年就业工作。在本年度的就业工作中,经过多方搜集就业信息、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妥善安排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2017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基本情况

XX系2018届毕业生总数414人,截止8月30日,共有406人与建筑类、网络类等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书,占毕业生总数的98.07%。另有80人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学校继续深造,占毕业生总数的19.32%;尚有8人未签订就业协议书,正在努力进行创业。我系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07%,签约率达到了98.07%,圆满完成了我系既定的就业目标。

二、2017届毕业生就业创业主要措施及经验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奠定坚实基础

XX系非常重视201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立了XX系2018届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和就业指导办公室。XX系主任(主持工作)XXX担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XXX、招生就业辅导员、各教研室主任、毕业班班主任和其他辅导员担任组员。工管系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XX担任就业指导办公室主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对就业工作作出整体规划和全程指导监督,在系内政策、软件硬件上保证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就业指导办公室制定具体实施就业方案,协调各相关部门,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本年度就业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拓宽渠道、优化服务,加强就业指导

我系就业工作人员主动与企业等用人单位联系,将需求信息及时,向毕业生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同时,及时收集用人单位对我系专业建设和毕业生综合素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就业毕业生开展跟踪调查和服务,及时反馈信息。完善我系网站《招生就业》版块,并发动各班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群,每班指定了就业联系人,使各项招聘信息能通过网络迅速传达给毕业生。建立和完善与我系专业有关的就业单位信息库,平时不断联系,掌握其用人信息,及时推荐毕业生。

组织学生参加学院6月9日统一组织的招聘会,做好指导,包括就业推荐书的编印、应聘技巧等,并完成院招生就业处交给的临时性任务。自主联系相关企业,在我系范围内召开相关专业的小型招聘会,增加就业机会。如:5月16日下午,微贷金融信息服务公司应邀来到XX系举行专场招聘会。组织学生参加招聘会,扩大就业面。

拓宽就业途径,鼓励学生灵活就业,或者自主创业、或者通过专升本的方式继续深造,目前,我系共有80名学生通过专升本进入本科学校读书。

3、结合实际、积极组织、丰富就业活动

11月,2018届毕业班分别召开了主题班会。各班围绕“2018就业指南”的学习和“就业工作”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并上交了班会记录。以毕业教育内容为主题,班主任们对最后阶段的行为要求以及如何完成就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为积极响应2018届毕业生就业教育宣传月的活动,XX系于11月1日至16日举办了第五届“第一印象”个人求职简历制作大赛。大赛由工管系党总支主办,XX系移动商务与网络系统管理党支部承办。本次简历大赛的简历设计、制作无固定格式要求,参赛学生通过多种软件制作,最终上交纸制作品,全系学生积极参加,参赛作品有特色、有创新、重点突出、版面美观,能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力。活动前期宣传到位,报名踊跃,经过初评与复评,最终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大赛作品全部由参赛者本人自行设计、制作,无抄袭、剽窃行为,评选公正公平,本次大赛促进了XX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掌握了求职简历的制作方法,提高了简历制作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创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对策和建议

通过一年的努力,虽然我系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就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毕业生就业观念需要改变、有关就业指导课程的制度还有待完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工作思路的创新也不够、就业考核制度不够完善等。我们将在今后的就业工作中继续努力,在以下几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恳请学院给予我们更多的指导与帮助。

1、进一步加强就业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学生做好就业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使他们能够更早、更好地就业。加强对在岗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工作指导,及时为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他们能够尽快地适应工作。

2、通过就业平台,及时收集相关就业信息,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招聘活动,为学生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单位及其他各种资源,发掘就业岗位,拓展就业通道。加强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保证就业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就业。

3、建立和完善就业考核评价及激励制度、毕业生跟踪制度,健全就业工作管理机制,使就业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4、建设毕业生跟踪系统,及时收集和更新毕业生信息,并进行合理有效地使用。组织开展优秀毕业生调查和宣传工作,对在校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四、201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思路

2018年XX系将有414名毕业生。为全面做好201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争取我系的高就业率,不断提高就业质量,我系必将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市场需求及2018届毕业生的具体情况,在学院学生处的统一调配下,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狠抓落实,与相关工作人员积极配合,具体实施,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将高度重视,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组织2017届毕业生系列教育活动,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增强责任意识,动员全系教职工参与到就业工作中来;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服务,加强签约指导,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加强各项指导,实现高层次就业。

上一篇:普法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综治维稳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