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艺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27 17:44:35

建模艺术论文

建模艺术论文篇1

作者简介:梁玖(1964- ),男,汉,重庆人,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出站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研究方向:艺术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高等教育研究。)

摘 要:在中国当下科学发展观的语境里,要持续建设艺术学学科、要创新艺术学导向方式与新成长模式、要将艺术经验与理性互证和确立完备理论系统必须关注和研究艺术学评价。研究构建中国艺术学评价学理与模型是当务之急。艺术学是一门关于研究艺术学科整体学问的人文学科。艺术学评价是指人们珍视和判别与创造艺术学科意义的活动。艺术学评价模型是指人们依据艺术评估理论而建立的工具性框架或范式。艺术学评价模型搭建的理论是“诉求艺术意义发现评价理论”(指期望审视特定艺术意义呈现程度的概念)。艺术学评价的核心指标(一级指标)是:艺术公认性、学科学理、需求满足、实际消费、管理水平、艺术赞助、艺术学术、特殊行为。总之,本文主张建立研究评定中国艺术学的学科――中国艺术学评价学。

关键词:艺术学;艺术学评价;建模;指标;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

开展对艺术学评价及其评价建模的研究,是艺术学学科建设深入和精确度发展的体现。中国的艺术学学科建设是到了由草创而至体系精细化建设的自觉时期。在艺术学学科体系精细化建设的诸多内容与环节中,艺术学的评价问题不可忽视。其中,艺术学的评价建模又是一个必须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本文将对艺术学评价的前提、评价艺术学的理由、艺术学评价指标与评价模型建构,以及建议研究构建“艺术学评价学”等主题予以专题讨论。

一、艺术学评价的前提

要想对艺术学进行评价,必须弄清楚展开对艺术学评价的前提。即首先要明白地认知和理解艺术学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存在事实或自在、艺术学的存在对人类意味着什么?在不清楚什么是艺术学之前,是不能开展对艺术学的评价工作的。不清楚艺术学为何物的所谓“艺术学评价”也是盲目的评价。

1、艺术学是一个新兴人文学科

艺术学是一门关于研究艺术学科整体学问的人文学科。从这个角度讲,艺术学就是从现代学科视点审视而获得的一种门类知识。即,艺术学是艺术学科的总称概念。简言之,艺术学=艺术学科。因此,没有必要将艺术学划分为“一级学科的艺术学”和“二级学科的艺术学”之复杂概念。事实上,现在人们一提到艺术学的“一级”、“二级”问题就有点头晕。实践证明,对艺术学进行“一级”、“二级”的称谓划分,结果是让人们既不易识别艺术学,又不易传播艺术学。因此,我主张学习“教育学”学科对其范畴内涵处理编码的办法。“在教育学学科体系里边,对教育学历来都是整体推进研究的,也就是研究教育这门整体的学问。”①从实际来看,“教育学”作为门类学科概念,并不影响人们对教育学科之形而上体系内容和形而下体系内容的研究与实践。也就是说:研究“教育哲学”、“教育原理”、“教育历史”、“教育社会学”、“教育法学”等内容的学问与行为,并不专门叫着“二级学科教育学”。而研究“课程论”、“教学论”或“实践教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管理”、“课外活动”、“教育技术与实践”、“微格教学”、“化学教育学”、“数学教学论”、“幼儿教学法”等内容的学问与行为,也并不专门称为“特殊教育学”。一句话,艺术学就是一种门类学科概念――关于艺术的学科概念。

作为艺术总体的学科群名的“艺术学”,是界别性指称概念。此“艺术学”的意思是关于艺术的学科话题,而不是关于物理学或非艺术的话题。本文标题《艺术学及其评价建模指标》中的“艺术学”意,就是“学科群名”或门类名的含义。清楚认识到这一点,既有助于促进艺术整体学科的建设,又有利于展开对艺术整体学科的全面评价。

当然,如果一定要给艺术学给予形态或分类划分的话,可以将艺术学分为:理论艺术学和学科艺术学两大称谓概念和范畴。即,在艺术学范畴内从理论形态上去关注和研究诸如艺术哲学、艺术原理、艺术历史、艺术创作原理、艺术风格、艺术批评、艺术社会学、艺术心理学等内容,最多也只能将其概称为“理论艺术学”。而对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子门类形态的专题研究,可以用“学科艺术学”称之。总之,我们不宜将艺术学复杂化。随着对艺术学学科研究的深入和精细,艺术学的学科研究者应将艺术学的知识和知识系统更加清晰编码,方便人们对艺术学的识别和传播。正如有专家所主张的:“艺术学英译应该统一理解为非纯粹而属于‘艺术科学’的基础上采用artistics似乎更适合一门学科名称。” ②

2、艺术学的存在意味指向

艺术学已经是人类学科分类中既存的事实知识。我们现在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要分析讨论:艺术学的存在给我们揭示出了哪些学理性结论?艺术学存在揭示出的系列学理结论或艺术学内在规定原则,是有效开展艺术学评价的重要基础条件。首先,艺术学独立学科存在是意味着艺术无独立户籍游走时代的结束。当下,是到了将艺术学还原为它应该有的学科地位――门类学科――的时候了。那种,还让艺术学寄居“文学”学科门下的历史应该结束了。如果现有05作为学科门类“文学”的代码不变,艺术学的学科门类代码应该逻辑地编码为04最为适宜。③因此,将现有的0504代码的所谓“一级学科”艺术学更正为“04”的学科门类名称,是最为急切的学科建设任务。这也是艺术学存在的首要内在规定任务。

事实上,作为门类学科的艺术学之评价与作为所谓一级学科存在的艺术学的评价,在观念上是有很大差别的。其次,艺术学的存在是意味着艺术有自在的和人为的明确边界。这就明确告诉人们对艺术文化应该有珍视与欣赏的心态。非艺术创造者不能轻视或轻率地否定那些自己没有见过或看不懂的艺术创造行为或艺术作品。同时,艺术创造者也不能没有度地把自己随意的非艺术行为说成是艺术行为而误导民众。作为独立的艺术学学科,它自有内在积淀的学科学理和学科认识高度,任何人面对它都是有学识难度而生一定的敬畏心。如此,才能摒弃那种人为贬低和看不起艺术学科的不良认识观念与行为。这样也才内在地说明,评价艺术不能仅仅是个体的主观情绪认识表达行为。

评价艺术是有难度的。评价艺术学学科,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特殊教养评价。没有艺术学识支撑的艺术评价,是非艺术评价。一句话,不论是艺术创造者,还是欣赏艺术者都要在艺术边界内活动,都要遵循艺术的学科规律。这样,人们才能易于把艺术与非艺术区别开来。再次,艺术学的独立存在是意味着艺术成长的成熟度提升。艺术成熟度的增长,揭示了艺术学科有了纵深完善成长的基础。这也就内在地规定了当下艺术学人的工作任务目标是:努力促进艺术学科的精确度生长。可以说,讨论构建艺术学的学科评价建模指标,就是思考促进艺术学成长的实在路径之一。最后,艺术学的独立存在是意味着一切艺术活动有了守候的学科依据。无论是艺术教育的开展、艺术市场的建设、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是艺术创造评价与艺术边界的拓展都有了自己核心的学科依据。

总之,欲有效展开艺术学的评价工作,需要清楚地认知什么是艺术学、需要明确艺术学独立存在的内在结论规定内涵。这样才能确保对艺术学的评价是专业的评价、是有信度和效度的评价。

二、讨论艺术学评价的理由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人们为了追求和获得对特定事物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创造。“艺术学评价”所要讨论的,也就是如何更好地认识艺术学存在的价值。艺术学应有功能发挥得如何不是轻易就能判断的。艺术学独立的根本理由是因为人类的需要。那么,艺术学独立后的情形怎样?艺术学满足人们特殊需求的程度如何?人们对艺术学需求目的与实现手段之间的关系如何?艺术学的价值表达如何?等等这些问题是需要测量和鉴定才能回答的。

从中国艺术学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看,中国艺术学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专家将中国艺术学成长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中国早期艺术学”、“中国艺术学的停顿期”、“中国当代艺术学”。④仅就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中国当代艺术学”而言,中国特色的艺术学学科是有了恢复性和质的发展。但是艺术学总体成长情况并不是十分乐观的。

著名艺术学家张道一教授在2007年就撰文讲:“现在十多年过去了,议论不少,艺术学的学位点也设立了很多,但整合研究的成果并不明显,就像‘拼盘’一样。” ⑤张道一教授明确地指出;“艺术学不是‘拼盘’。” ⑥2008年我在论及中国艺术学现状时认为:“说起中国艺术学的现状,一方面是太热闹。另一方面是太浮浅了。因此可以说,目前中国的艺术学是跌跌撞撞的、吵吵闹闹的、被人哄抢的、戏剧与悲剧同在的存在局面。” ⑦到了2009年,中国艺术学的状况又怎样呢?可见,我们需要时常对艺术学存在的正当性内涵予以判别。

当下中国的艺术学是到了将经验与理性互证和确立完备理论系统的时期,要实现艺术学学科建设的这样的目标,不能缺失艺术学的评价调控手段。具体说来,我们讨论艺术学评价的基本理由是:首先,艺术学成长所需的梦想与智慧来源于人们及时的价值选择、价值创造与价值判断行为。⑧人们大量的艺术创造实验是特定艺术梦想的揭示,不断研究总结出的艺术原理是艺术智慧的反映。人们所获得的诸多艺术梦想与艺术理性知识是需要鉴别和判断与确定的。因此,如果不研究和确立一套评价艺术学的评判学说和机制,将不利于艺术学的有效成长。

艺术评价不是简单地判别谁好谁差。艺术评价最重要的任务是在评价行为中创造和确立与肯定新的艺术价值。只有不断创造肯定和累积了艺术价值体系,艺术学才能更好地发挥它存在的不可替代作用。其次,校正当下对艺术学混乱的认识需要评价参与有效地工作。当下关注中国艺术学的人,可以说是良莠不齐的。关注者素养如此,那么对艺术学的认知、理解和建设的结果之差异就很大了。曾“有艺术学科的资深专家公开讲:仅就全国艺术学科办学的问题而言,就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三分之一的人知道什么是艺术学科,并在努力地办学;还有三分之一的人不知道艺术学科,但在学着办。然而,还有三分之一的人不知道艺术学科却在盲目地‘瞎办’。应该说,这不是非理性的说法。目前,同样有资深的艺术学家也讲:我真佩服有的人胆子大,把无知到处贩卖。其所做的名为艺术学的东西并不是艺术学。

的确,专家们提到的问题是目前中国艺术学发展较为普遍的问题。比如:有的出版了名为‘艺术学’的书,事实上只是关于艺术知识的书,或者说就是泛行的‘艺术概论’模式的内容,而不是具有艺术学学科高度和体系的书,有的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既不能清楚地描述艺术学学科研究方向的内涵,最终的学位论文选题也离专业有距离,或者说是非专业性选题,甚至有的以艺术学名义出场的人是对艺术学知之不多的人。” ⑨要校正和解决当下人们对中国艺术学的诸多模糊或混乱认识的问题,需要大力开展艺术学评价的工作。尤其是中国艺术学现实成长和发展的突出问题的解决,更需要艺术评价的介入和有效地工作。再次,中国艺术学的现实定位与长远定位成长需要评价护航。即,寻求中国艺术学新的生长点与发展模式需要艺术评价。有艺术业内的人常以艺术没有标准答案为由,认为艺术就是纯粹感性与模糊性的学科,时常弃绝对艺术的理性思考。有艺术业外的人,主观地认为艺术就是人们情绪一时的简单宣泄的杂耍学科而时常将艺术贬低而缺乏必要的珍视和尊重心理。

然而,那种常认为自己是从事艺术技术的人,自然就不会或不能对艺术进行理论驾驭的观点是错误的。那种认为艺术创作是纯粹个人的事情,对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的评价是非客观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绪评价之认识也是错误的。那种认为艺术不是高级知识集成的学科之认识仍然是错误的认识。事实上,感性情感的直感认知方式,只是艺术的认识方式之一。艺术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艺术有作为艺术自在的基本学理。感知、理知和情知是艺术认知活动的基本方式与途径。没有理知的艺术活动是浮浅的行为。

艺术评价是充分调集人的理智因素工作的一种创造活动。艺术评价不仅需要客观,而且艺术评价还是一种教养评价。不掌握厚实艺术学理的评价只能是浮浅的认知行为。中国当下艺术学要寻求到新的学科生长点和学科发展模式,没有大量的评价理智活动是不行的。一句话,中国艺术学无论在何时的定位成长都需要艺术评价的有力护卫。据2009年4月的新闻报道:在我国“已经播出31年的《新闻联播》将首次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接受来自上级领导、专家学者和普通受众等各方面的评价。”最后,作为正规的艺术学学科应该接受和经得起随时的检验评估。任何正规的学科都是需要经过多维度地检测、评估而成长的。艺术学也不例外,中国艺术学是需要在不断地科学评价中成长。所以,中国艺术学学科的建设不能缺失艺术评价这一重要的结构内涵因素。

三、艺术学的评价模型指标

在中国当下的科学发展观的语境里,艺术学的学科建设需要评价的参与。不仅如此,艺术评价本身就是艺术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结构内容。以科学发展观审视的艺术学评价,不仅仅是行业的经验评价、不是专家的随意评价、不是领导的兴趣评价、不是从业者的情绪评价、不是外行的盲目评价,而是符合科学发展观思想的艺术意义发现评价。也就是说,艺术学学科的体系建设不是为了艺术学学科体系而建设体系,而是要为促生艺术文化生长茂盛而建设。因此,艺术学学科的评价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为了发现和创造艺术的意义、促进社会文明的艺术化水平、促进人们生存和生活的水平。

1、什么是艺术学评价模型

认知艺术学评价模型的前提是首先要界定什么是艺术学评价?艺术学评价,即艺术学科评价,也就是对艺术学科的全面评定。因此,我们将艺术学评价界定为:人们珍视和判别与创造艺术学科意义的活动。对艺术学评价来说,对评价项目“喜欢”的评定是艺术学评价的一个范畴。其重在对艺术价值表达的评定。艺术学评价包含厘清值得“珍视”的艺术意义这一维度是不可忽视的。对评价项目“鉴定”的判别又是艺术学评价的另一个重要范畴。其重在艺术价值判断的评定。鉴别艺术价值和创造艺术价值,是艺术学评价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内容。

我们必须认识到:艺术学评价是一种特殊教养评价。艺术学评价不仅仅是鉴定被评价艺术项目或对象的好与坏、优与劣状况。而是要建立涉及珍视艺术、分享艺术、创造艺术的一系列评估概念与方法。也就是建立一套有效评定艺术意义与非艺术意义的评价思想、理论、原则、方法。人类生存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意义化生存。⑩艺术学科也正是人们在追问生存目的过程中创造的一种文化。艺术评价就是为了帮助人们发现评判艺术的意义,从而肯定艺术价值和选择分享艺术文化,最终实现自己的意义化生存理想。美国教育哲学家约翰•杜威曾说过:人类“所有的行为举止,只要不是盲目地凭情感冲动行事或只是机械地例行公事的话,似乎都包含评价。评价问题与关于人类活动和人类关系的学科构造问题是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把评价问题置于这样的背景中,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B11艺术学评价的衡量标准有:任务标准、环节标准、成果标准。

建立艺术学评价模型,是艺术学评价方法的具体体现。所谓艺术学评价模型,是指依据艺术评估理论而建立的工具性框架或范式。比如:美国政府在2009年4月24日就“公布了其对19家美国大型银行进行评估所用的框架”。B12还比如:我国有研究产业经济动态分析与政策研究的专家,在研究政府行政政绩评价课题时构建的评价框架就有以下一些体系性元素内容:“一、考核基本理念与原则;二、考评主体体系;三、考评指标体系构造框架;四、考核主要方式;五、考核指标体系、权重及考核标准制定;六、考核指标合成方法;七、考核工作基本程序。”B13只不过,搭建艺术学评价模型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一个有效的艺术学评价模型。真正有效和完善的艺术学评价模型的建立,不是一时所能完成的。这里首先是揭示我国建立艺术学评价模型的重要性和理由,强调当下应该确立艺术学评价模型意识、探索艺术学评价模型的基本理论、初步厘定艺术学评价的核心指标。一句话,本文是功在说明创新艺术学导向方式与新成长模式需要关注和研究艺术学评价、强调研究构建中国艺术学评价模型的急迫性和评价初步学理的确定。

2、构建艺术学评价模型的关键因素

建立艺术学评价模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的核心和关键因素是:首先,预设艺术学评价理论。即研究确定艺术学评价的基本理论。基于对艺术以有形符号表达无形精神意义之特质的思考、基于对艺术的主观性艺术经验事实与客观性学科共性知识的思考、基于对艺术学评价普适性与特殊性标准审视的思考、基于对艺术学学科构成的圈层体系结构特点的思考、基于对评价是在经验上和价值上观察与审视的理之思考,我们将“诉求艺术意义发现评价”界定为艺术学评价的基本理论。诉求艺术意义发现评价理论,是指期望审视特定艺术意义呈现程度的概念。“艺术意义发现”包含分析判别和揭示艺术价值与艺术经验两大特殊范畴系统。在对艺术学理论形态范畴的评价项目中,对特定艺术价值的揭示和创造是重要的审视内容。在对艺术学技术形态范畴的评价项目中,对特定艺术经验的揭示和创造是重要的审视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区别认识只是为了说明艺术价值与艺术经验在判别不同的艺术学范畴内容时会有所专向检测与评估差异度。

事实上,对艺术学整个系统评价的时候,是要关注艺术意义呈现的整体度。其次,确立搭建艺术学评价模型的基本原则。适宜性、有用性、评价目的与评价手段统一性、评价指标设置全面性、综合情感评价与理智评价是艺术学评价模型建立的基本原则。而如何贯切这五个基本原则促进艺术学评价模型的搭建,则是研究外化运用的首要任务。最后,搭建起可操作的艺术学评价模型。

从理论上讲,能够搭建起一个可操作的艺术学评价模型,就已经表明艺术学学科建设中一个重要研究成果的诞生。然而,在实践上这是很有难度的。在此呈现的是一个预设艺术学评价模型。之所以称为预设艺术学评价模型,是因为它还需要经过大量地实测验证。虽然,对艺术学学科诸多评价项目需要情绪评价或称为软评价而不需要或不能验证。但是,作为艺术学评价模型却是需要验证的、也必须是可验证的。艺术学评价模型构想:(1)确立评价依据;(2)预设与选择评价目的;(3)选择被评价项目或内容;(4)选择评价结果合成方法;(5)确定结果成效的扶持力度。

3、艺术学评价的指标

艺术学评价指标,是指判别艺术学科项目既定达到的目标。艺术学评价指标以性质来看,可分为显性指标与潜在指标两大类。艺术学评价指标以项目审视,则可分为目标指标(包括任务指标、资源指标、成果指标、环节指标、效果指标、代价指标)、学科共性指标、奖抑制指标(包含扶持指标、惩抑指标)。筛选和确立艺术学评价指标是一个复杂的、科学的工作。

艺术学评价指标是体系化的、多层性的形态。这里以艺术学评价项目的视点,重点提出艺术学评价的一级评价指标系统。筛选提出的依据,一是根据“诉求艺术意义发现评价理论”;二是依据艺术学科生长成效观念;三是依据政府职效(审视政府调控职能的规定和发挥。比如:政府的艺术评价目的如何?艺术评价观念如何?艺术评价手段如何?艺术扶持如何?)、艺术学科个性、艺术内部系统比较、任务目标、竞争力、成长比较的视点;四是依据现实状况;五是依据被评价时期的艺术文化的丰厚度、艺术文化创造成果数量与质量、艺术人才培养与聚集、社会文明的艺术化水平。总之,从综合调研来看,艺术学评价一级指标由八个项目元素构成:艺术公认性、学科学理、需求满足、实际消费、管理水平、艺术赞助、艺术学术、特殊行为。

学科公认性指标,是考察被评价项目的社会普遍认同性。比如:民众认同性指标就是其子目标之一,包括民众对艺术创造者队伍、艺术作品品级、艺术教育等的公认性。学科学理指标,是考察被评价项目在艺术理论上的贡献程度。学理贡献、学科依据是具体审视的元素指标。需求满足指标,是考察艺术满足艺术接受者需求程度。艺术创作者自身需求、大众的艺术需求、艺术交流水平是具体审视的元素指标。实际消费指标,是考察艺术文化品被民众消费的程度。艺术品储备、民众消费艺术途径、民众的艺术消费水平是具体审视的元素指标。管理水平指标,是考察特定组织(如政府、社会机构等)对艺术运动系统的调控水平。艺术管理制度、艺术管理策略、艺术管理环节、艺术管理实效是具体审视的元素指标。艺术赞助指标,是考察艺术的服务性帮助程度。艺术与国民形象、艺术与社区形象、艺术与国家形象是具体审视的元素指标。

比如:2009年4月27-30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举办了题为“艺术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其中,“艺术北京”一词便揭示了艺术对北京形象塑造的意义。换句话说,如今北京除了原有的一些艺术组织、机构和琉璃厂那样的艺术区外,现在的798艺术区、草场地艺术区、宋庄艺术区、酒厂艺术区、观音堂艺术大道等艺术载体都对北京整体形象的塑造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艺术学术指标,是考察研究艺术和创造艺术的艺术成果水平。学科研究队伍、学科研究项目、学科研究贡献是具体审视的元素指标。特殊行为指标,是考察特定时期内之艺术特殊存在与特别贡献的事项。特殊观念、特殊作为、特殊人才是具体审视的元素指标。

艺术学评价是复杂的评估工作。为了对艺术学系统更全面和准确地评估,还需要在艺术学评价一级和二级评价指标的架构下,分别设置艺术学科门类评价指标,这又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四、应该构建艺术学评价学

鉴于中国艺术学到了由外在因素决定发展到了由自己内在决定发展的准成熟时期。因此,有必要着手建立中国的艺术学评价学。艺术学评价学是关于研究评定艺术学的学科。中国艺术学评价学,自然是研究评定中国艺术学的学科。艺术学评价的现实需求、艺术学评价学科结构、艺术学评价的理论认识(比如:艺术学评价的硬理论与软理论、艺术学评价的受限评价与独立评价等等)、艺术学评价的概念体系、艺术学评价思路、艺术学评价的测评体系、艺术学评价模式改变、艺术学评价的新模型建构、艺术学评价比较、艺术学评价交流、艺术学评价的评价、艺术学评价文化、艺术多中心地域论的实施等等,都是艺术学评价所要关注的结构专题。

如果有效地建立了艺术学评价学,艺术学的学科评价才有可能做到更科学、更准确、更完善。从而促进艺术学学科更好地生长,帮助民众更幸福地生存。

① 梁玖《艺术学到底是个什么样》,引自朱恒夫、聂圣哲主编《中华艺术论丛》(第8辑),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74页。 ② 易存国《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问题审思》,引自黄主编《艺术学研究》(第一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03页。 ③ 从学科性质和学科构成逻辑上看,文学是在艺术学目录树下的子学科。一句话,艺术学的代码要先于文学的排序,才符合学科学理。

④ 李立新《中国艺术学八十五年历程》,引自黄主编《艺术学研究》(第一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47页。

⑤ 张道一《艺术学不是“拼盘”》,引自黄主编《艺术学研究》(第一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页。

⑥ 张道一《艺术学不是“拼盘”》,引自黄主编《艺术学研究》(第一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页。

⑦ 梁玖《艺术学到底是个什么样》,引自朱恒夫、聂圣哲主编《中华艺术论丛》(第8辑),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71-272页。

⑧ 冯平在翻译杜威《Theory of Valuation》后的“译者序”中讲:“我们必须研究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创造,这就是价值哲学能够有所作为和需要有所作为的事情。”[美]约翰•杜威著,冯平等译《评价理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

⑨ 梁玖《艺术学到底是个什么样》,引自朱恒夫、聂圣哲主编《中华艺术论丛》(第8辑),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71-272页。

⑩ 意义化生存,指人们有价值地保存生命成长的存在方式。意义化生存体在四个基本方面:确立自己的生存道理;有生活情趣;要履行自己的人生职责;要创造一定的价值。

B11[美]约翰•杜威著,冯平、余则娜等译《评价理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5页。

B122渭伊文《美公布银行评估框架》,引自《环球时报》,2009年4月27日,第14版。

B132渭张宏志著《科学评价理论与务实操作指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6-58页。

Artistics and Its Evaluation Model Index

LIANG JIU

(College of Art and Communi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we must focus on and study artistics evaluation to construct the discipline of artistics, innovate its direction and developing model, integrate artistic experience and rationality, and establish complete theory system. It is a urgent task to study the construction theory and model of Chinese artistics. Artistics is a humanistic discipline on the integrated knowledge of artistic study. Artistics evaluation is people's activity to appreciate, judge and create the significance of artistic disciplines. Artistics evaluation model is the framework or model set up by people according to art evaluation theory. The theor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rtistic evaluation model is the evaluation theory to pursue the discovery of artistic significance (concept of expecting to evaluate specific artistic significance). The core index of artistics evaluation are: art publicity, discipline theory, need satisfaction, actual consumption, management level, art sponsorship, art academy, and special activity. In a word, the present author advocate to set up Chinese artistics evaluation discipline to study the evaluation of Chinese artistics.

建模艺术论文篇2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随着西方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传入,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尝试。让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主张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以主体地位自觉地建构知识。项目教学法是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于项目实施的探究式学习,师生以实际的项目为对象,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就是以项目为载体,以项目实施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理论指导实践,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方式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将课程教学内容与具体的项目相融合,教和学有机联系密切协同,通过任务驱动、行动导向、项目管理来完成学习目标,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

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任务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适应艺术市场、驾驭艺术市场乃至引领艺术市场的能力。项目化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显示出其明显的效果,很多应用型专业的人才培养已广泛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一些院校的艺术管理专业也开始了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探索。比如天津音乐学院用文化产业的实际项目引领教学的“项目引领式”中央音乐学院的“艺术管理、策划、制作周”活动。

二、项目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一)基于艺术管理的专业特点

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理念和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以创新活动的开发与实施为主的项目管理(projectmanagement)应运而生,它将经验、科学与技术相结合应用于社会活动,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艺术管理通过艺术创作和艺术服务的方式为受众提供艺术消费,展演、拍卖、庆典、艺术品或艺术家的推广等艺术管理方式无不具备活动(也就是项目)的特征(明确的目标,一次性,独特性,确定的范围,各种资源约束,多任务,风险性,结果不可逆转性)。如何成功地开展艺术活动,应对和规避艺术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艺术活动的社会、经济、文化价值,不能仅仅依靠活动负责人的经验和个人能力,而是需要按照项目的特点和规律来规范运作和管理,运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沟通艺术家和受众,追求艺术的卓越,提髙艺术活动的成功率和效率。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按照项目运作的规律实施项目化教学有利于学生熟悉艺术项目运作的特点和规律,尽快进入角色。

(二)基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艺术管理专业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艺术管理人才为己任。作为一门跨学科的新兴专业,艺术管理涉及了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传播学等学科,具有显著的交叉性和复合性的特征,在专业构建过程中,存在着三个突出的问题。一是课程在学科、专业上的跨度很大,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专业课程中哪些是主干课程或核心课程在院校之间乃至教师之间存在着较大争议;二是具备艺术学或管理学学科背景并具有实际艺术管理经验的教师缺乏,专任教师大多是从其他传统学科和专业转行转轨到艺术管理领域,教师个体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教师在教学中各唱各的调,在教学内容上缺乏协调、配合,造成课程与课程的脱节;三是教师习惯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注重于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艺术管理专业的复合性、应用性特征难以体现,不利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来集成课程模块、整合课程内容、形成课程合力。

(三)基于各院校艺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基于人才市场“基础厚、口径宽、素质髙、能力强、适应广”的客观需求,各艺术院校既注重对学生综合理论素养的培养,也重视艺术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多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概括起来各艺术院校的艺术管理专业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四种模式。

1、“圈养”模式,专任教师以收集的案例或聘请业内专家授课丰富教学内容。

其一,专任教师案例式教学。优点是紧密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知识系统性、逻辑性较强,对于阐释理论有着很强的针对性。缺陷和不足也非常突出。案例及其经验、教训都是别人的,任课教师由于没有亲身经历,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在学生面前没有威望,说服力较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髙。

其二,聘请业内资深艺术管理专家授课。优点是教学内容针对性强,教学方式新颖。缺陷和不足是专任教师常处于缺位状态,学校在课程建设上受制于人,师资培养受到影响,课程缺乏长远规划,课程之间缺乏协调,不利于专业建设。

其三,由专任教师主持聘请的艺术管理业内专家授课。优点是主持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外聘教师的丰富实战经验达到了知识共享,促进了专任教师个人知识的建构,对加快艺术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缺陷和不足是对学生而言依旧是隔靴搔痒,学生对艺术管理缺乏实际体验,与艺术管理实际仍然相去甚远。

2、“放养”模式,学生在学到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接触了一定的案例后自己在校内外寻找项目自发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处于缺位状态,没有角色分工,更没有责任承担,学生是否在实践,如何实践,成效如何无从知晓。

3、“寄养”模式,学生在学校组织下到教学实践基地实习。学生通过实习直接接触项目,及时发现课堂学习中的不足,及时补课。伹是专任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过程缺乏实质性的指导,处于不到位甚至缺位的状态,学习过程难以监控,效果难以评价。

上述三种模式未脱离传统的单向度的以灌输为特征的传授式,循着“讲一听一读一记一练”的程序来传道授业解惑,这种传授模式在中国教育中占据了主流地位。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艺术管理专业教学中的不足集中体现在割裂了课程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机联系。因此,集成课程模块、整合课程内容、形成课程合力,构建理论联系实际的第四种模式一一项目化教学模式被一些艺术院校逐渐采用。

三、项目化教学模式实施的SWOT分析

(―)优势

1、艺术院校具有浓厚的艺术氛围,艺术师资雄厚,艺术活动丰富多彩,在艺术工作者和艺术爱好者中有着很髙的声誉,这些为艺术管理专业学生提髙人文素养、开阔艺术视野、举办艺术活动提供了沃土和平台。

2、项目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它是基于项目实施的探究性学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理论联系实际侧重于实践的新型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实际的“项目”为对象,通过“项目”的形式开展教学,以项目带动教学,围绕艺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集成课程模块,整合课程内容,形成课程合力,能较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应用型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艺术项目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成果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团队参与的创新实践活动,其教学过程注重的是完成项目的过程。这是一种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和学有机联系密切协同的模式,融合了探究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特点,通过任务驱动,行动导向,项目管理来完成学习目标,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艺术管理知识的建构。艺术管理专业课程内容过多过杂,却又缺一不可,单纯的理论学习会使学生因“无用”而厌倦。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需要打通不同课程模块、不同专业课程的脉络,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艺术创作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在项目策划和实施的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对理论学习就会因“有用”而自觉。

(二)弱点

艺术院校学科单一,在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众多领域缺乏专业师资,图书资料匮乏,艺术管理专业学科归属存在较大争议,缺乏艺术学以外其它学科的有力支撑。由于艺术管理属于新兴专业,师资尤其是优质师资匮乏,表现为师资力量不足和师资不够专业兼而有之。专任教师大多是从其他传统学科和专业转行转轨到这个领域,校外兼职教师或部分专任教师来自于艺术管理的第一线,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三)机会

1、艺术家的创作主要出于其对艺术的爱好和追求,受艺术市场的影响较小,很多艺术品或鲜为人知或有价无市,给艺术管理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余丁教授说,在当前中国刚刚兴起的视觉艺术管理领域存在两类人:一类人对艺术有感觉伹不会管理,凭感性做事;还有一类人懂管理,伹不知道什么是好艺术。基于此,建构艺术管理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有助于整合校内艺术项目资源和师资力量,提升艺术院校艺术项目运作水平,有益于艺术管理专业的建设获得学校方方面面的支持与配合。

2、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应试教育还是主旋律的现实中,艺术院校艺术管理专业的生源质量与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文化基础好的学生缺乏艺术技能和艺术鉴赏能力,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文化基础又较薄弱。“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通过项目化实践教学,学生会加强拾遗补缺,尽快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为成为合格的职业艺术管理者奠定基础。

(四)威胁

通过对各院校艺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解,其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大致可分为四个课程模块:一是人文通识和艺术理论模块,包括艺术概论、中外艺术史、中外文化史、艺术美学、艺术批评、中国传统艺术、民俗学等;二是艺术基础和艺术技能模块,包括音乐基础、美术基础、设计基础等,也有细化为视唱练耳、乐理、演唱演奏、合唱指挥、素描、色彩、书法、绘画、平面设计的;三是管理基础模块,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市场学、产业学、传播学等;四是管理实务模块,包括创意策划、文化传播、市场营销、投融资、项目管理、演艺管理、会展管理、画廊管理、院团管理、财务管理、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案例、文化政策法规等。

艺术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交叉性复合性特点,在学科归属、定位上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艺术技能、艺术理论、创意思维、经营管理能力等都有着很髙的要求。因此在课程设置上面面俱到,唯恐挂一漏万,课程在学科、专业上跨度很大,课程体系庞大、繁杂,课程很多而且都不可或缺,使得“不专”成为了艺术管理专业的一大特点。很多管理类经济类的课程对于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专业课程中哪些是主干课程或核心课程在院校之间乃至校内教师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艺术管理专业的课程庞杂,主干课程、核心课程与其它艺术专业相比不明确,学生“找不着北”,学习兴趣下降。

四、项目化教学模式探索

(一)整合课程,突出实践

跨学科交叉的专业特点以及教师学科专业背景的多元,使得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广泛而又分散,课程设置面面俱到,主干课程、核心课程存在较大争议,教师各自为政,课程缺乏协同配合的现象较为突出。在教学上存在着课程模块脱节、课程内容脱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突出问题。绝大多数专业课程总体上偏重理论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表现为忽视课程的实践环节。学生对课程顾此失彼,缺乏明确的专业方向和职业目标,学习任务不清晰,学无所专、学无所长,学习动力逐渐减弱。

因此,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规范建设,明确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加强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衔接,将有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与艺术实践、管理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突出对学生调研能力、策划能力、宣传推广能力、品牌塑造能力、项目实施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课程学习和课外实践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整合。二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在专业主干课程上增加实践性的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由以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主向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转化,突出艺术市场调研、艺术院团调研、艺术项目运作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交叉的目的是为了复合,复合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复合就要通过对不同领域知识进行拓展与融合才能实现。项目化教学模式要以项目实施为载体,整合课程模块、整合课程资源、整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解决课程之间貌合神离的问题。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打通不同课程模块、不同专业课程的脉络,才能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艺术创作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规范教学,加强管理

管理的精髓在于计划合理可行和控制得当有效。作为新兴专业,艺术管理尚缺乏相应的专业规范和教学规范,加强教学管理,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周密可行的教学计划,整合教师资源,整合课程资源,避免各自为政是首要任务。课程组织的科学性是课程目标实现的关键,应当体现艺术管理专业的交叉性、复合性、应用性、操作性的特点,通过艺术项目的运作使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艺术管理的实际流程,在学习中切实做到各门课程知识的整合及各项能力的整合。

由于教师学术专业背景的差异,容易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忽视课程模块和课程内容的衔接与整合,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教学计划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连贯性和严密性,在教学实施中要体现整体性和完整性,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实施进行教学前规划论证、教学中跟踪监控、教学后总结反馈,避免课程与课程相脱节、项目实践与课程知识相脱节的两张皮现象。

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正常运行依赖于制度的完善和各种规范性文档的健全。一是每个项目都要依据项目管理理论,有确定的项目任务,明确的项目范围和时间、成本、质量的监控措施。二是制订项目计划和项目风险预案并监督执行,养成学生遵守计划、执行计划的习惯和培养应对风险的能力。三是强制学生养成文档整理、归档和结果运用的习惯,及时总结反思项目实施的不足以利下次改进。四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效果形成科学的评价、激励、约束机制。

(三)打造复合型专业化教学团队

教师形成合力课程才能形成合力,学生的知识建构才能是系统的而不是散乱的,学生的能力才能是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完成一个项目所涉及到的几乎所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之间要了解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而且要尽量掌握课程体系中几乎所有课程的主要内容,形成复合型专业化的教学团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四)全面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管理能力

艺术管理是艺术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艺术素养是艺术管理者最基本的职业要求。艺术管理者的作用是在艺术家和观众之间建立审美关联,使尽可能多的观众从艺术中获得最大限度的愉悦和益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管理学系创始人、美国国际艺术管理教育者协会前任主席琼杰弗瑞Joan教授指出“艺术管理最核心的问题还是艺术,如果不了解艺术家,怎么能理解艺术,不理解艺术,又怎么去做艺术管理呢?”要增强学生的艺术体验和对艺术的认识,提髙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学会尊重艺术、尊重艺术家的创作。艺术管理者倘若一味附和大众趣味,就是背离责任心的表现,其任务应是塑造大众趣味,帮助大众提髙欣赏艺术的能力。艺术管理者担负着双重任务:一方面,要为艺术家营造富有成效的创作环境,提供最佳机会发展其艺术;另一方面,要将由此而获得的成果呈现给理想的观众,为其艺术体验准备条件。艺术和艺术家是艺术管理的核心对象。在教学实施中不能只重视对学生“做事”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做人”上的严格要求,只注重授业而忽视了“传道”。要避免过于强调市场和受众的需求甚至是迎合市场和受众,将经济利益最大化成为了艺术管理的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应该引导学生在价值理念和价值判断上热爱艺术、尊重艺术家,对艺术的热爱、对艺术家和受众的尊重以及责任意识、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等人文素质的培养应该是教学中首先要重视的内容。

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管理技能娴熟、经验丰富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管理技能和经验是未来从事管理工作的职业能力,要通过反复的管理实践来掌握。实践教学是艺术管理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通过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的模式训练,才能帮助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艺术贵在创新,艺术管理也是贵在创新。项目化教学是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在项目化教学模式中,教师指导学生去寻找艺术项目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成果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团队参与的创新实践活动。

(五)结合艺术院校的学科特点推进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方面,充分利用艺术院校的校内资源优势,组织学生进行校内艺术鉴赏与评论,演展活动、文体活动的创意策划、包装营销、运行管理等项目活动,如对校园文化艺术节、各类音乐会及美术、设计展进行宣传、策划及包装;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周末、假期等时间,去进行文化艺术市场调查,开展模拟项目训练、去校外实践基地或其他实践单位进行实训等。以实践的检验与积累,不断加深对艺术自身价值及其社会、市场价值的认识。在一些艺术专业的教学领域实际上已经在实施着项目化教学模式,比如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创意鹤庆”等一系列结合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主题设计活动,值得艺术管理专业去学习和借鉴。

建模艺术论文篇3

艺术实践是高等院校艺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通过多种艺术活动形式,将课堂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与实际结合并加以灵活运用,从而实现知识的转化与运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高等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并将此作为即将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高等教育的决定》和《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基于会议精神与上级文件,通过实践以及校企合作等模式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就必须有实践教学的形式才能得以实现。

1 ?术实践教学模式的含义

艺术实践教学模式是在艺术教学思想及艺术实践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艺术实践教学模式结构框架,突出了艺术教学应用性原则,作为艺术教学模式活动程序,则突出了艺术实践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艺术教育本质上是审美的、生活的、实践的,是培养人的艺术素养和艺术能力的活动。人的艺术素养和艺术能力从生活中来,从艺术实践中来。卓有成效的艺术教育,必然是鲜活的生活体验和生动的艺术实践过程。艺术教育与艺术实践教学这种必然的联系,决定了艺术实践教学是艺术教育的根本内容。明确艺术实践教学性质、特点及功能,丰富理论研究领域。艺术实践教学体系是指把学生在艺术实践教学中做什么、怎么做和做到什么标准的内容系统化,是艺术实践教学科学化、规范化的必然要求。

2 研究艺术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意义

1、艺术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党的教育方针在艺术教育中的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的生活本质上都是实践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更是产生真理、认识真理的源泉。党的教育方针也始终强调“教育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所以说,人类的认知艺术、创新艺术本身就是实践。

2、明确艺术实践教学的本质、特点和功能,有助于增强艺术实践教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他学科的实践体系经过多年学者们的开发与研究已经有了比较成型的体系,而艺术实践教学体系还缺乏相关研究。因此,艺术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3、体现为艺术实践的社会价值。地方高校研究艺术实践教学,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应用型艺术文化人才,为适应国家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适应区域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这是具有重要社会应用价值的。

4、体现为艺术实践的教学价值。第一,通过艺术实践教学,逐步培养锻炼具有影响力、责任感、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二,通过艺术实践教学,促进师生不断产出艺术力作与佳品,从而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将所学所用更快地与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接轨。第三,通过艺术实践教学,促进艺术院校教学改革,使教学深入人心,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形成鲜明特色。

5、体现为艺术实践的市场价值。随着文化市场的日益繁荣,将校内艺术实践面向市场已经逐渐成为趋势,这也是外界检验学校教学成果,同时扩大学校影响力,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艺术市场体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形成充满活力的、富于效率、更加开放、更有利于艺术实践的管理体制还需研究,因此,规范艺术实践的管理,构建艺术实践教学体系与管理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3 创新型体验式艺术实践教学模式特点研究

1、打造艺术实践教学基地平台特色:搭建艺术实践教学平台,组织创作表演艺术作品为主要模式,打造的艺术精品、佳品参加各类比赛、参加各类艺术作品展、参加各类演出、剧目表演等艺术实践教学形式。在实践教师指导下,完成艺术作品、参赛、剧目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例如我校音乐学院的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和合唱团对内外演出20余场,参与人才2000余人。通过清唱剧“汤若望”、“樱花颂”以及“四季情韵之春夏秋冬”四季音乐会的承办,以及我学院承办的“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大型艺术作品《和平颂》等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百余场,获奖人数可观,影视学院创作的《党的儿女》演出十几场,观众近两万余人,极大提高了学生艺术实践能力。此次举措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艺术实践教学领域,实属罕见,这一自主搭建实践平台模式将影响到全国艺术类高校。

2、综合性创新体验式艺术实践教学特色,培养学生的能力:创新型体验式教学模式是根据大连艺术学院的艺术实践教学的实践情况实施的,本学院由于艺术专业较多,各个艺术专业特色不同,艺术实践的方式不同。在《和平颂》作品中,巧妙地融合了音乐舞蹈、艺术设计、服装设计、舞美灯光等多专业特点,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及艺术实践层次,构建创新型体验式艺术实践教学模式,这也是艺术实践教学最高阶段、最高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艺术类应用型人才。

3、实践教学内容与时代主旋律紧密结合特色:艺术教学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根本职能,也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作为艺术院校的服务社会教学,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承创新和文化艺术为社会服务,引领、融入社会并获得社会营养、提高师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大型艺术作品《和平颂》,就是结合实际服务社会,大力宣传和平,维护和平,引领社会舆论导向,传承文化的作品,大连艺术学院实践教学内容与时代主旋律紧密结合。

建模艺术论文篇4

一、艺术管理创新模式实施策略的提出

艺术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社会学、管理学、人才学、法律学、政治经济学等诸多学科,它以现代管理理念和艺术理论为依托,同时又是以文化市场需要而设计的一门专业学科。近几年,随着艺术产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艺术理论界对艺术管理模式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以求形成符合艺术发展规律和艺术市场需求的艺术管理模式。经许多实践证明,目前用传统的艺术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艺术发展需求,难以实现艺术产业的最优化发展。目前,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艺术理论界,都在对艺术管理模式实施对策不断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虽然在实际实施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至今并未形成完整的符合艺术市场发展需求的艺术管理模式理论体系,所以其已成为当今艺术行业相关者极其关注的课题。鉴于以上所述,本文将通过艺术管理模式中的三个主要因素:艺术价值、市场价值、社会价值进行创新结合,探究艺术管理创新模式在实施中的策略,以便实现各个环节价值链的最优化,将艺术自身的艺术价值最终融入到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中,形成一条相互依赖和互相影响的价值链,从而探究出艺术管理创新模式在实施中的策略。

二、艺术管理创新模式实施策略探究

在艺术管理模式中,最主要的三个要素是艺术价值、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三者之间,在以往的艺术管理模式中是将其割开的,不同的管理者因过于偏重某一方面,所以没有充分发挥三个因素之间的优势,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理论体系。从各种实践中证明,这种割开的管理模式,并不能让如今大繁荣的艺术产业有效健康稳定地发展。鉴于以上论述,将从艺术管理模式中的三个主要因素角度出发,探究艺术管理创新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强化艺术产业管理模式中相关人员的理念

1.艺术创作者

艺术创作者作为把特定的艺术内容或艺术形式转化为艺术形象、艺术作品和艺术文本的艺术创作主体,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新理念,在创作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提升艺术自身价值,而且更需要更新创作理念,开拓视野,大胆创新,掌握艺术创作新理论,创作出符合现代艺术产业市场发展需要的艺术作品。

2. 艺术经营者

艺术经营者包括艺术产业内部管理者、艺术行业机构和艺术推销者,作为把艺术产品推向艺术市场的主体,其最终目的是实现艺术市场经济,这就需要艺术经营者根据市场需求,在有效的营销管理理念指导下进行相关艺术产品销售,实现艺术产品的市场价值,但这不仅需要艺术经营者具备新管理理念,还应具备相关艺术欣赏新理念,权衡好艺术管理模式中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

3. 政府相关部门艺术产业管理者

政府相关部门艺术产业管理者作为艺术市场的宏观调控部门,而且其在传统艺术管理模式中注重的是社会价值的创造,但在现代的艺术管理创新模式实施中,在理念上不仅需要注重艺术产品的社会价值,还应通过各种宏观调控手段,利用艺术市场管理新理念维护艺术产业市场,推动艺术产业的发展。

(二)健全完善艺术产业机制

1.加强艺术产业市场管理

艺术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只有在有序健康的市场环境中才能得以生存并不断发展,而艺术产业作为目前迅速发展起来的产业,在市场管理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艺术市场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艺术产业市场管理,让艺术产业在有序的市场环境中健康快速发展。

2. 建立完善的艺术管理机构

在艺术产业管理机构中,虽然政府相关部门针对艺术产业这一新兴发展产业领域成立了相关的管理机构,但大多数都是在相关文化部门或者宣传部门下设立的,还没形成独立的艺术产业管理机构,这也导致管理层次上没有得到充分的落实,而且这些部门的相关管理者一般都不是艺术管理专业的人员,他们并没有足够完善的艺术管理理念和理论知识,所以很有必要建立强有力的艺术管理机构,根据市场需求,推动艺术产业的健康发展。

3.健全完善艺术产业法律法规政策

(1)健全完善保护政策

传统艺术产业传承发展至今,已有一定的历史,目前在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出现没落甚至消失的传承发展困境,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面临的传承发展困境尤为明显。例如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数量聚居最多的省份,在一些少数民族乡村形成了当地独特的传统艺术民间文化,可是由于在传承发展过程中,没有得到相应的保护措施,导致很多传统民间文化出现了没落甚至消失的困境。

(2) 健全完善鼓励政策

加强传统艺术产业文化保护队伍的建设,利用一定的激励政策,鼓励当地企业和个人参与到保护艺术产业的工作中,充分调动全民保护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壮大传统产业文化保护队伍,通过鼓励政策的实施,让他们形成保护艺术产业的意识。

(3) 充分落实艺术产业法律法规政策

在我国,虽然建立了关于艺术产业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但是从艺术产业管理实践中,并未完全得到实际意义上的落实,一些艺术产业管理者仍然在钻漏洞。例如目前在画廊产业管理中,尤其是在画廊产业市场中,仍存在鱼目混珠、严重炒作现象,夸大艺术作品的市场价值,扰乱画廊产业的健康发展环境。

(三)深度挖掘艺术资源,提升艺术自身价值

1.组建专业的艺术资源考究队伍

专业的艺术资源考究队伍不仅需具备学术新理念,而且还应有艺术产业深度挖掘方法,对艺术产业资源进行全面挖掘考究,从实际上丰富艺术产业的自身艺术价值。

2. 深度挖掘艺术资源自身艺术价值

传统艺术产业传承发展至今,最重要的核心是其自身拥有艺术价值,且艺术产业之所以得到大众喜爱,最主要的核心也是其拥有艺术价值,可供大众欣赏,满足大众精神上的需求。

(四)创精品艺术项目,树立品牌

1.与时俱进,推出崭新的艺术产业形式

在传承与发展传统艺术产业的同时,需要有全新的艺术产业意识,抓住艺术市场受众的需求,融入现代艺术产业元素,推出崭新的艺术产业形式,进一步满足艺术市场观众的需求,创造更好的艺术市场价值。

2. 展现艺术产业特色,创新发展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建造稳固的市场。艺术产业作为精神服务产业,其发展更应在展现艺术特色的同时,在遵循原有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创新发展。

3. 树立品牌艺术产业

品牌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是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占据一定位置的反映。在文化产业市场中,艺术产业想要占据稳定的市场观众,就必须拥有自身的品牌艺术,形成独特的标识,这样艺术产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在前列。

(五)艺术产业多元化发展

1.建立完善的艺术产业互联网信息系统

目前,互联网迅速发展,普及度相当广,关注度也不低。艺术产业在互联网中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不仅将为艺术市场需求者提供更全面的艺术产业信息公布,也便于艺术产业最新动态,让艺术产业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当中。

2. 与其他产业合作,促进艺术产业多元化发展

艺术产业可通过自身艺术价值产生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同时,拓宽艺术产业的发展途径。例如戏剧艺术除了可以独自搬上舞台演绎之外,还可以与音像制业、出版业等产业合作,进行系列衍生品开发,丰富艺术产业的发展形态。

3. 扩大艺术产业推广渠道

推广面是否宽广,对一个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艺术产业管理营销过程中,可利用不同的推广渠道对艺术产业进行推广,不仅可以吸引社会的关注,而且可以提高艺术产业受众的覆盖面,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争夺更大的市场。

三、结语

建模艺术论文篇5

关键词:早期文艺复兴;艺术观念;流变

中图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

公元14世纪到16世纪,大致被认为是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这一词,最早源自瓦萨里的《意大利绘画、雕塑和著名建筑家传》,广义地讲,主要指复活或再生古希腊罗马古典学术。一方面,它复兴古典学术,另一方面,实际上也是托古创新,体现出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理想。

文艺复兴早期的艺术理论,新的发展趋向在吉贝尔蒂和阿尔贝蒂所处的时代已逐渐形成,艺术开始被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并诞生了一系列艺术理论著作。这些大量艺术理论都集中在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并非偶然,此时期的艺术家及理论家追求艺术模仿自然的同时,更加强调模仿的逼真性。当然,除了以上两位,瓦萨里的《意大利杰出画家与雕塑家的生平》不仅于美术史料的记载,而且于美术史的体例上都具有开创性,因而本文选以上三位代表,试从其理论比较出发,窥见早期文艺复兴艺术研究的观念流变。

吉贝尔蒂(Lorenzo Ghiberti,1378-1455)是意大利的雕塑家,他为意大利和文艺复兴新风格的雕塑奠定了基础。吉贝尔蒂在创作过程中,认识到艺术创作“应模仿的是自然本身而不是别的艺术家的作品”,艺术作品不该表现人应该的样子,而是表现人看上去的样子。吉氏最早提倡以自然科学原理研究自然物象,认为画家如果想把所有画的物体描绘的很象,就应该精通所有的学理,而首先掌握几何学。

在其未完成的《述评》(Commentarii)中对乔托进行了评价:“乔托成了绘画艺术的大家。他引进了新的艺术……乔托在艺术上取得了别人未曾达到的造诣。他引进了自然逼真的艺术。这种艺术经过精心的安排,从不违反正确的比例”,[1]肯定了乔托自然逼真的艺术是新艺术,同时他自己也是追求乔托的艺术道路。他认为艺术创作时要尽量模仿自然,要“依照自然去处理所能再现的一切”,使作品更加生动逼真。在对自然的态度上,号召艺术家不但要以自然为师,而且更要以古典艺术残迹为指导,并注意研究幸存的古典文学,从中汲取古典素材,坚持做到“仿照自然去处理所能再现的一切”。因而,吉氏特别注重素描,认为没有素描理论就不可能是优秀的艺术家:“希腊人是绘画、雕刻的研究家,这表现在他们的素描理论上。没有这种理论,你就不可能是个优秀的雕刻家或画家。”[2]然而,比起“最优美的线条”,吉氏认为,绘画更是一种“透视方面的问题”,因为它要求绘画从理论和实践上演示怎样在二维的平面上画出三维的画面。下面这段话从视觉的角度来探讨了怎样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我努力观察里面的每个尺寸,以求力所能及地模仿自然……“对象”是如此有序地间隔着以至眼睛得用下面这种方式来度量,即往后站着看,画面应该看起来在一个三维世界里。浮雕非常低,且平面上的图案能被看见,以便近处的事物看起来比那些远处的要大一些,就像现实世界里所呈现的一样。

吉氏努力再现自然的作品是优美的,而且是在以上这种难以获得的视觉认识的指引之下完成的,这种视觉观还反映了雕刻里面的三维自然空间,带给画家们的并不仅仅是逼真的幻象,三维视觉是作为一种体系来组织画面的,使得混乱的空间变得更为有序,更为明晰。

阿尔贝蒂(Leon Battista Alberti,1404-1472),著名建筑家、诗人、画家和科学家。主要著作有《论绘画》(1453)、《建筑十书》(1450)、《论雕塑》(1464),其影响范围遍及佛罗伦萨众多艺术家。阿尔贝蒂在美术史上第一个把透视画法①系统化、理论化,其《论绘画》一书,先于达·芬奇的《论绘画》很多年,是文艺复兴早期的重要绘画理论著作。

阿氏充分发展“艺术即摹仿自然”的观念,其艺术理论中的其它所有问题都围绕这个中心观点展开,在《论绘画》和《论雕塑》中都强调了画家和雕塑家艺术创作的最终目标是再现自然,同时创造艺术作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学习自然。绘画上所谓“模仿”,即在平面上,要求以人眼在现实中所观察到的空间关系,来再现人与物象。进一步讲,他将绘画设想成向自然打开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在某个固定的视点,观者能观察“窗外”的景象。换言之,画框犹如一个窗口,画家的目标在于依据那个窗口,在平面再现“远处”的三维空间,欣赏者看这幅画时就仿佛透过窗口看着窗外的世界。这一著名“窗户理论”,体现了科学透视法则对“构图”(Composition)观念的影响,对开阿尔贝蒂来说,“构图”是整个绘画中核心的概念。“构图”这个概念源自拉丁语中的“Composition”,最初是坊间口耳相传的技术术语,是阿氏真正将“构图”概念引入绘画理论。他充分认识到“构图”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并重点强调了“构图”与透视的密切关系。他认为绘画是由轮廓、构图和明暗色彩的配置三个部分组成的。“构图”则是指在一个显示其物质三维结构的形式中,不同块面和表面的分布。

围绕“模仿”论而言,阿氏在要求模仿自然的同时,还要求“求相似而又更美”,艺术可以比自然更美。古希腊的“艺术模仿自然”让人们普遍认为艺术本应低于自然,艺术创作也只是对自然的模仿,力求达到自然逼真的效果。但是,阿氏认为成功表现自然,达到逼真的效果是不够的。艺术家描述的物体和人物应与永恒正确(美)的样式协调,美的样式本身应从自然中获取。质言之,艺术模仿自然,但应终归于“美”。阿氏把艺术的地位提升到了自然之上,与自然相似不再是艺术的最终目标,艺术可以胜过自然,比自然更美。笔者认为,阿氏观念的创新点在于镜子—自然—美的对象这三者的内在统一性。在他看来,写生画要用镜子加以校正,“我不知道为什么一幅好的画反映在镜子里的时候竟然如此充满魅力;一幅画上的缺点在镜子里就显出了它的难看,这也很奇怪。因此,写生画出来的东西要用镜子加以校正。”由此,我们判断写生画,可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镜子来评判“写生”形象起伏的效果。而艺术家的“写生”或“绘画”,“必须总是从自然选取要画的东西,并且总是从中选择那种最美的东西”,[3]可见选择描绘对象的方向源于“自然”,对描绘对象本身的要求则是“美的对象”。由于将绘画视为捕捉艺术原型的镜子,所以在《论绘画》和《论雕塑》中都强调了画家和雕塑家的最终目标是再现自然,同时创造艺术作品最基本的就是学习自然。画家的作用是为任何给定形象的表面画线条、上颜色,简洁真实反映,并重现人在固定的距离和一定的中心光线中所看见的那些形象。

以上阿氏将“模仿自然”作为视觉艺术的目标,实则是为顺应一种人文主义者中流行的趋势,也因此,他在文艺复兴艺术观念中开创了最重要,最有特色观点:把对“模仿自然”的要求与另一个同样重要的要求,即表现美丽事物的要求(“最美的东西”)结合了起来。阿氏认为,每个艺术家头脑中都存在着“美的概念”,这一“美的概念”与自然密不可分。且更主要的是,不管艺术家最终“美的概念”源自何处,除非他学习周围的物体和人物,否则就无法形成。因此,阿尔伯蒂告诫画家:当你作画时,“你的眼前应该有精致而非凡的模型供你观察模仿”,换句话说:你描绘的是自然,但你要选择的是精致而非凡的例子,这才是美。

瓦萨里(Giorgio Vassri,1511-1574),意大利画家、美术史家,其著作《意大利杰出画家与雕塑家的生平》不仅是一部艺术家的传记,同时也可以说是西方艺术史著作的先驱,此书受到吉贝尔蒂的强烈影响,其实在文艺复兴时期,真正集中而称得上美术史的著作只能从瓦氏开始。

他在《意大利艺苑名人传》的第一部分的序言中,开门见山地将disegno提出来,“构图(disegno)是两门艺术的基石,或更确切地说是一切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灵魂。毫无疑问,构图(disegno)早在上帝创造万物之前就已经完美地存在了”,[4](P.21)给予disegno很高的评价。意大利语中的disegno源自拉丁文“designara”,原意为“素描、描写”。Disegno在英文中被译为“design”,在汉语中译为“设计”,在文艺复兴时期,disegno始终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概念,它既是素描,又是创意和设计,还有创作草图的意思。Disegno作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出现在艺术领域,它即标志着古代“艺术”观的解体,又预示着新的“艺术”观的发展方向。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文艺复兴艺术观念是通过disegno得以实现的。瓦萨里把disegno提升到了“创意”之上,认为所有艺术都由它而生。瓦萨里对disegno的阐述,使得“disegno”这个概念成为了文艺复兴艺术理论的核心概念。同时,通过对disegno与idea(理念)之间的关系的阐述,“瓦萨里赋予艺术以某种理论性基础”,[5]这种与“理念”的关联,更不技艺性而富于理性色彩。受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的影响,瓦萨里侧重于disegno的理性特质,旨在拉开视觉艺术与“机械艺术”之间的距离。此时,disegno已经成为了统一绘画、雕塑和建筑实践活动的一个理论原则。

就“模仿与自然”关系而言,在《名人传》的序言中,瓦氏制订了两条路线:“我们的艺术完全是模仿,首先是模仿自然,其次,由于其自身达不到那样的高度,所以又是模仿那些被视为最杰出者的大师的作品。”[4]瓦萨里所说的模仿,即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根基所在——“首先是模仿自然”,但不是指照搬自然,而是指依靠“判断力”对自然进行选择和加工。所谓模仿自然,一方面,在于关注事物的外在形式,准确而完整地描摹客观世界。阿尔贝蒂曾经打过一个生动比方,他说画面犹如“一扇开启的窗户”。另一方面,在瓦萨里看来,“模仿自然”并不是对自然的那种“不多不少的”照搬,而是对自然的提炼和加工。他坚信艺术高于自然。这种思想在《名人传》的诸多段落中重复出现,可见,他决不认同艺术家只能最大可能地把自然表现得真实可信这一思想。

要分析瓦氏的艺术观念成因,值得回溯其所处的时代,瓦算得上生逢其时,在他着手写作《名人传》时,万事俱备,各种关于艺术史和艺术再生的观念都可资利用,他所应做的就是继承和发展前人的思想与学说。由此,他破天荒第一次将建筑、绘画、雕刻这三门艺术当作一个整体,而非像前辈那样将其孤立起来进行审视。按照瓦萨里的说法,建筑、绘画和雕刻都是“同一个父亲的女儿”,所谓的“父亲”就是“设计”,它兼具形而上和形而下两层含义:既指“赋予一切创造过程以生气的原理”,又指具体的艺术的基础:素描。瓦氏认为,素描是建筑、雕塑和绘画三种艺术之父,因为在理性上它有自己的起源——从形形的东西中得到形式或意象的一般概念,二者类似于有着各自限度的大自然的创作,又因为从这种认识里产生着一定的理解和判断,于是在人的脑海里会形成某物,尔后用手将其表达出来的时候,即素描。关于素描的要求,瓦氏提出“逼真应该得到最高的赞美”,他曾这样评一幅画:“这幅画表现一个青年被押赴刑场,画得你想有多好就有多好,因为你可以他的面容上看到逼真的苍白和恐怖,而逼真是应该得到最高的赞美的。”

以上关于三位大师的分析,实则都涉及到艺术对自然的态度,当瓦萨里谈到对自然的选择时,很容易使人想到阿尔贝蒂,因为二者都站在“艺术模仿自然”这边,且都追求写生的逼真,或逼真的素描。实事上,瓦萨里所说对“自然”的选择,是根据某种与阿尔贝蒂完全不同的准则来进行的。瓦萨里认为,艺术家依靠“判断力”对自然进行选择,这种判断力并不像阿氏所认为的那样,是某种理性的能力;它其实更是一种直觉,类似某种非理性的天赋。与其说它属于理智头脑,不如说它属于直感眼睛。

①透视法:以现实客观的观察方式,在两维的平面上利用线和面趋向会合的视错觉原理刻画三维物体的艺术表现手法。阿尔贝蒂在《论绘画》中推崇单焦透视法,使这一构图原则取得了合法性的位置。

参考文献:

[1]杨身源,张弘昕.西方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96.

[2]迟轲.西方美术史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73.

[3]常又明译.造型艺术美学·第一辑[M].杭州:美术学院出版社,1987.409.

[4][意]乔尔乔·瓦萨里著,刘耀春译.意大利艺苑名人传·中世纪的反叛[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

建模艺术论文篇6

论文内容摘要:高等院校艺术理论教学经历了从教材理论传授到多媒体辅助教学两个阶段,随着新时期大学生知识面的拓宽,网络媒体的充分运用,艺术理论教学必然面临新的要求。文章提出了在教材理论与多媒体设施辅助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文献集成阅读体系,增强学术性与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导向,从而促进专业学习与创作。

高等艺术院校及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对于艺术基础理论的学习都有必修课程,课程名称通常为《艺术概论》,实质是对高校学生综合艺术理论素养的一次普及,这门课对于理解艺术理论,提高综合人文素养,正确引导艺术实践活动有着积极而现实的意义。这门课程覆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涉及美术、摄影、影视、音乐、舞蹈、戏曲、建筑园林等多种艺术门类和形态,围绕艺术理论的核心概念推衍展开,对艺术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基本问题进行专门梳理;依据艺术创作与欣赏的一般规律,具体探讨有关艺术的本质、特征、作用、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创作、艺术风格与流派、艺术欣赏、艺术批评、艺术市场、艺术与社会各系统的关系。而现有的教材体系,旨在揭示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建立艺术学科教育的基本平台,在较大学科框架下引用极少原典,在反映艺术理论的风采与精华方面显得有些不足。笔者认为,有必要在现有教材体系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教学创新和研究。

目前,国内学界对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单一的纯理论课堂学习,这种模式以教材知识传授为主,重心在艺术的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以及艺术门类的基本概念,介绍艺术创作与社会接受的一些环节。如果单纯以口授和书面理论为主,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较弱,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这也是第一种模式在教学工作中逐渐淡出的原因,围绕教材展开的艺术概论教学是教学模式中必不可少的第一维度;第二个阶段,是随着各大高校教学设备的逐步完善提升,开始出现教学理论与多媒体声像相结合,以教师课件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感性地认识各种艺术门类的影像资料,这也是新时期教学模式中不可或缺的第二维度。

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大多数高校的教学,乃至各省、部级的有些精品课程已经进入第二阶段的教研与推广过程。从长远来看,艺术理论的教学必然会面临新的要求,将会进入一个更高的平台。随着新时期大学生知识面的拓宽以及网络媒体的充分运用,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感到,现有的教材体系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已经开始出现了某些局限,但是,相关的深化辅助体系尚未完备地建立起来,大量可利用的文献资料十分分散,我们可以通过汇总、去粗取精加以整合,使其成为教学中又一个有力支撑和补充。因而,在目前多媒体课件为主的状态下未雨绸缪,在教学学术性上再向前推进一级,进一步提升教学资源,增加新的教学方式非常必要,这也成为本文探讨的第三维度。

三维教学模式,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在现阶段教材与多媒体课件结合的基础上,引入各艺术门类艺术大师的经典文献著作,建设开发教材之外的阅读课本,以指导上世纪90年代后出生的新时期大学生的学习与艺术创作实践,提高精神文化领域的人文素养。这一平台的内容可以包含文学、音乐、美术、建筑、雕塑、影视、戏剧、舞蹈等富有代表性、有杰出贡献的人物实践经验总结,论文、随笔、感想等体裁不拘,构建一个可资阅读和借鉴的书面经验体系,如同一个现身说法的艺术家文库,使学生通过集中阅读这些艺术家的人生积累与感悟所凝结成的文字,短时间内结合课堂的学习形成一定的素养与基调,在有效的课堂学习中感悟艺术与人生的丰富内涵。

这个集成读本体系可以以文献的遴选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选择一批文献及时进行教学与反馈,然后再补充更新,最终稳定下来,形成一个核心文献为主体的人文艺术集成读本。文库的编排收纳按时代序列可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围绕三种类别展开,力争内容丰富、涵盖多样。具体来说,第一大构成部分是古典诗、词、文、琴、画论文献的精选、节选,以及白话文译本的选择、构建,然后围绕“意境”“意蕴”有关核心概念的典范文本集合,如曹丕《典论·论文》、嵇康《琴赋》《声无哀乐论》、谢赫《古画品录》等,例如曹丕论及文字,“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曹丕《典论·论文》)又如嵇康论及古琴的文字,“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然八音之器,歌舞之象,历世才士,并为之赋。颂其体制,风流莫不相袭;称其材干,则以危苦为上;赋其声音,则以悲哀为主;美其感化,则以垂涕为贵……”(嵇康《琴赋》)

第二构成部分,选择近现代的曲艺、美术等艺术门类,如梅兰芳论艺术、吴冠中论抽象美、傅抱石论中国画的精神等一批富有真知灼见、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文章。从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影响角度,我们可以选择戏曲大师梅兰芳的文字举例,“我虽然很早认识白石先生,但跟他学画却在一九二零年的秋天。记得有一天我邀他到家里来闲谈,白石先生一见面就说:‘听说你近来习画很用功,我看见你画的佛像,比以前进步了。’……白石先生笑着说:‘我给你画草虫,你回头唱一段给我听就成了。’……他的小虫画得那样细致生动,仿佛蠕蠕地要爬出纸外的样子。但是,他下笔准确的程度是惊人的,速度也是惊人的。”这段文字选自梅兰芳回忆录《舞台生活四十年》,里面部分章节细致生动地记录了他与陈师曾、金拱北、陈半丁、齐白石等画家的交往与学画的经历。这适合美术类青年学子沉心静气地体会戏曲与国画界的颠峰人物相互促进的往事,深入体会艺术门类间的相互借鉴与影响,有利于开阔视野,促进专业创作。

另外,在同一艺术门类之中,对于东西方艺术的影响与交融,我们也可举例介绍给学生,“在西方学习了绘画中的结构规律、平面分割的法则,回头再看自己祖先的杰作,我惊讶地发现: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立足于‘方’的基本构成,其效果端庄而厚重;郭熙的《早春图》以‘弧’为主调,从树木干枝到群山体态,均一统在曲线的颂歌中,构成恢弘的春之曲;弘仁着墨无多,全凭平面分割之独特手法,表现大自然的宽阔与开合……我曾将中、西方杰出的绘画作品比作哑巴夫妻,虽语言有阻,却深深相爱。若真能达到艺术的至境,油画风景和水墨山水其实是嫡亲姊妹,均系大自然的嫡传。”吴冠中以精到的语言、丰富的人生体验告诉学子,在艺术的最高境界中东西方相融,这种毕生的体会,如果配合青年的悟性,必将会在艺术的思考与创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部分,选择当代艺术批评、电影理论、新媒介理论、艺术设计理论方面有独到体会和个人成就的文选构建,介绍具有一定个人风格的当代艺术批评,例如,“当西方中心主义的国际使者带着他们固有的文化标准来中国选择现代艺术时,中国的‘细腰国际主义者’们由于多年积累了丰厚的‘泛表演’经验,就会坦然说出:‘您需要什么类型的作品,我就能做出什么来。’足够地暗示了自家手艺的无所不能。换句话说,您(西方)用民俗眼光看我们(中国),我就给您提供有滋有味的民俗制品……”作者以犀利的语言,入木三分地解析了当代的一些艺术现象,为青年学子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导向。在教学中,通过中正平稳的教材语言与富有语言特色、剑走偏锋的文献个案配合课堂讨论,可以让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既构建基本的知识框架,又可以让他们掌握语言运用的灵活技巧与思考问题的方式,起到思维与语言技能双向提高的作用。

总之,新的教学模式建立在多媒体影音教学与教材教学的两级平台之上,首先完成古典的反映传统美学与民族文化精神的深邃精华构建,随后完成近现代选文的构建,然后完成当代的选文构建及课堂运用。经过完整的教学周期的应用与反馈,最后统筹定稿,成为日后教学的有力辅助文库,并扩大范围推广。虽然目前的艺术理论课堂教学仍处于第二阶段的长足发展中,但从长远来看,在深化教学的追求中,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产生更深入、更有效的影响。从古今中外大量存世的文论、画论、音乐、美术、舞蹈、电影等各领域艺术家著作中采撷、精选、过滤和搭配,比单纯依赖学生自己去图书馆课后阅读要直接、有效。

参考文献:

[1]许姬传.梅兰芳回忆录/梅兰芳口述[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

[2]吴冠中.皓首学术随笔.吴冠中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6.

建模艺术论文篇7

2012年,中意建交42周年,双边贸易额达到451亿元。中意两国在不断加强务实合作,进一步深化两国在文化、艺术等各领域的交流,把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意大利艺术史专家詹尼·博尔萨利为论坛的嘉宾带来来自意大利的博物馆发展历史,并借由意大利的经验提出博物馆的规模必须与其文化内涵相匹配这一概念。

文艺复兴带来的“博物馆热”

在意大利,著名的“文艺复兴运动”掀起了兴办博物馆和公共艺术机构热潮,同时,艺术家们则在佛罗伦萨、罗马和威尼斯这些城市内开始设立独立而有活力的私人“工作室”。佛罗伦萨由于它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环境而成为意大利最大最繁盛的艺术空间,透视法的理论就是在1420年在托斯卡纳的佛罗伦萨诞生的。著名艺术家洛伦泽蒂、乔托、阿尔贝蒂、达芬奇等,都曾住在佛罗伦萨及其周边的各个村庄:三个世纪后,为了追随先人的脚步,乔万尼·法托里和马基亚奥罗也来到了这里,他们的到来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到佛罗伦萨,很多艺术家离开了他们的家乡在此长住,例如阿美迪奥·莫迪里阿尼。

意大利著名学者乔万尼·法托里从不计较自己的经济利益而鼓励他的学生去佛罗伦萨,因为在那里能了解到真正的艺术史,更重要的是通过参观博物馆和教堂,从先贤的艺术作品中汲取养分。美术学院的老师陪同学生参观博物馆,并为他们仔细讲解每一幅作品,这在意大利已经成为一种惯例。一些由家族管理的“艺术工作室”,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谈论艺术和文学的汇聚之地。这些艺术工作室和学校的工作室十分乐意邀请艺术家参与,他们讲评学生的作品,并亲手修改他们的作品,给予相关的指导。杰出的老师往往能够很好的传授有关色彩和透视法的理论,尤其是向他们传授日后进行雕刻和绘画的基本要点。艺术评论家拉斐尔·蒙蒂曾经讲过这样一个例子:1899年,莫迪利阿尼在导师米凯利的指导下创作了一幅铅笔肖像画,李维林·劳埃德在这幅画上署名落款,并留下了一句名言:“图像就是通过边角和方块的整合而创作出来的。”在这样的环境下,阿美迪奥·莫迪里阿尼从这些自由的线条中学习到协调整体的关系,以及阴影和层次的关系,这些技巧在他日后的艺术创作中都有使用。同样,米凯利在里窝那的工作室里也把这些技巧都教给了他的学生,乔万尼·法托里的教学准则让年轻的艺术家受益匪浅,并终身受用。

通过博物馆收藏艺术品,通过这些艺术品向今人传达古人技艺和哲理,这正是纯粹的意大利传统的艺术教育特点。这种特点不是意大利学校教育的一种改变,而是博物馆概念诞生以后所逐渐形成,并成为后人思考和学习的模式。点彩画派的画家希望三百年以后成为时代的见证者,他们带着—腔的热忱、一颗平静的心灵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进行创作,但是他们从来都没有放弃古典写实文化深厚的根基。“点彩画派”被誉为意大利的印象派,也是首批被博物馆大量收藏的画派,他们的作品直接由公共机构购买,并开放给高等院校进行参观。

博物馆规模须与文化内涵匹配

十八世纪末欧洲各国的首都都建立了大型的博物馆。拿破仑“掠夺”了许多意大利的艺术品,用于丰富和扩张法国的博物馆,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的规模必须与其文化内涵相匹配,也与博物馆创办者的选择息息相关。要建立一个对公众开放的私人博物馆,必须把该项目的设计师和收藏家的选择融入到博物馆的价值理念当中。例如朱里奥·巴尔杰里尼由于他个人的兴趣爱好,在意大利收藏了数量可观的艺术品。随着收藏规模的不断扩大,他决定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藏,于是以他个人收藏的艺术品为基础,创办了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这就是HAGI 900博物馆。建设博物馆是对自我和时间的挑战,因为必须不断扩大它的空间,不断扩大它的收藏品,以完善它的规模,所以说朱里奥·巴尔杰里尼是一个高瞻远瞩的艺术活动家。

建立一个私人博物馆没有既定的准则和规则,公共博物馆对入藏艺术品的挑选大都是年代和历史更优于审美,而私人博物馆对艺术品的选择必须更应该优于公共博物馆,它的选择更加国际化,就需要扩大视野,最重要的是要跨越的障碍。

与健在艺术家的交流,我认为这是选择的首要标准,这涉及到收藏家和展品之间的关系。先锋主义的哲学理念会对作品的选择做出指引。差距和矛盾则最终成为收藏中的“变异”。从未来主义理论到抽象主义理论,标志着新先锋派的诞生。文学、音乐和诗歌这些蕴含着审美选择的艺术形式对它的诞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古老传统艺术的发现和非洲原始艺术活动重建了“伦理基础”。原始的艺术形式影响了上个世纪初艺术家的选择,通过这种艺术形式,毕加索重新定义了立体主义的新方向,他在巴黎蒙马特工作室里的许多雕塑和洗濯船(译者注:一幢建筑的名字,因一批著名艺术家曾在此居住而出名)外墙的异教徒画像就体王见出非洲艺术的特点。

博物馆对艺术品的选择没有准则,也不应该有限制,艺术家用他们的创造力填满博物馆的每一寸空间,并在博物馆的展厅里相互对话和审阅。当然,要把艺术品从艺术家的工作室里推广出去,把他们的作品带到远离他们创作源泉和思维模式的地方进行展览,存在一定的困难。不同派别的年轻艺术家都希望脱颖而出,赢得先锋“实验者”的头衔。从这个方面看来,对艺术品的解读必须结合它的历史背景,但不是轻易就能找到接纳这些作品的适当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兼容并包是博物馆兴盛之路

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独特的运营策划和设计,要接纳各种形式不同、内容不同的艺术作品,让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展示,为它们提供与其他艺术工作者的交流的机会。这次在中国举办的这个论坛,给意大利MAGI’900博物馆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能够让他们的作品有机会在中国展示,并与中国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进行充分的交流。

建模艺术论文篇8

【关键词】政府购买 公共文化艺术服务 路径

政府作为我国公共文化艺术服务供给的责任主体,虽然为社会供应覆盖全面的公共文化艺术服务,但政府却不是公共文化艺术服务的第一生产者和唯一供给者。政府应当在明确自身责任的同时,促进文艺市场充分发挥力量,加强与社会文艺组织的配合,促进多元化协同公共文艺供给服务,全面提升公共文艺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艺术服务就是以社会供给和市场供给为纽带建立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合作关系,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艺术服务,保障公民享有公共文化权利的公共行为。可以说,政府要想实现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艺术服务体系,政府购买不仅是行之有效的模式而且势在必行。

一、政府购买公共文化艺术服务的理论阐释

公共文化艺术服务是一种区别于盈利性文化艺术服务的特殊文化艺术产业,主要把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全社会公民。公共文化服务的目的在于向公民普及文化艺术知识,传播先进的文化艺术,满足公民的文化艺术需求,保障公民享有文化艺术的权利。

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有着由来已久的西方公共管理学根源,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新公共管理倡导“政府再造”运动以回应全球化经济社会发展时代的必然结果。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改革深水期的到来,我国政府的管理模式也逐步转向“有效型服务政府”。公共文化艺术服务供给模式也由政府的直接供给慢慢转向对市场和社会购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艺术服务已成为政府自身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回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加速公共文化艺术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诉求。

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艺术服务模式应具备以下实践价值。首先,政府购买公共文化艺术服务相对于政府自身生产公共服务,不仅能够改善公共文化艺术服务的质量,而且能够提高公共文化艺术服务的供给效率。原因在于,政府是通过营利文艺组织和非营利文艺组织两个渠道购买公共文化艺术服务,二者都是文化艺术服务的专业生产者及拥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又身处于市场之中,还有着对社会公民需求的文化艺术信息渠道。其次,政府购买公共文化艺术服务能够激发社会正能量,引导社会文艺组织蓬勃发展。政府购买模式给社会文艺组织提供优越的平台,为社会文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给予其更好的发展机会向公众提供优质服务。最后,政府购买模式可以满足公众多层次的文艺需求。例如,南通市举办的“千戏下基层,唱响新农村”活动,政府向文艺团体购买演出,卖场演出政府补贴3000元,文艺团体免费为农村的老百姓演出。

二、政府购买公共文化艺术服务的现实困境

政府购买公共文化艺术服务在我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不论是政府还是公众,都还有不适应的因素,存在诸多困境,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

政府购买公共文化艺术服务若没有制度、法律保障,则无法实现过程中的公开、公平、公正。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体系中,公共文化艺术服务还没有完全正式被列入政府采购的范围,缺乏与之相对的法律制度保障。虽然在一些地方文件中已有对此的制度创新,但公共文化艺术服务的制度化还有待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财政制度的完善。

(二)公共文化艺术服务购买规模较小

相比发达国家模式,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文化艺术服务在规模范围上远远不足。大多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艺术服务是经过直接委托下级部门或自身承接,从而导致开放、公平的竞争性购买较少。

(三)缺乏规范的购买流程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文化艺术服务的程序上欠缺一定的规范性,主要表现为购买公共文化艺术服务的预算资金不透明。购买公共艺术服务程序上尚未形成公开竞争的原则。购买公共文化艺术服务的监督管理不规范。

三、政府购买公共文化艺术服务的实现路径

(一)明确政府购买公共文化艺术服务的职能定位

政府购买公共文化艺术服务,要求政府公共文化艺术服务的唯一供给者向购买者与监管者转变。本质上,便是要求政府转变观念,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新观念。政府职责是监督公共文化艺术服务由谁提供、为谁提供、做到何种水平等。从而提高公共文化艺术服务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综合竞争力,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全面、多层次、优质的公共文化艺术服务。

(二)建立规范的公共文化艺术服务基金机制

成立由文化艺术界专家与文艺工作者组织的非行政独立性组织机构,例如,公共文化艺术服务基金会,拓展公共文化艺术服务的资金筹集方式、制定相关公共文化艺术服务的行业标准。避免行政潜力对文艺创作的过度干涉,搭建公平、公开的公共文化艺术服务组织能全面参与的竞争平台,避免权利寻租、资金挪用的现象。

(三)壮大社会文艺组织,发展多元艺术服务模式

通过推进社会资本的开放,鼓励民营的文化艺术企业,打造公共文化艺术服务市场化格局。重点培养社会性文化艺术组织,促进公民社会发展壮大。同时变革社会性文化艺术组织的管理体制,在适度降低准入门槛的同时加强监管,促使文化艺术组织依法登记注册。

(四)完善绩效评估体系

政府购买公共文化艺术服务后,要建立一套完备的社会绩效评价体系,由相关行业管理部门以及财政部门参照合同,按照相应的评估标准对购买的服务进行评价。对于完成合同要求的支付全额费用,未完成合同的扣除相应资费。

(注: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1273072;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1253b006;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年学术骨干资助计划项目,项目编号:KGB201005;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项目编号:JG2014010841;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yg2011-13)

参考文献:

[1]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牛华.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现状与价值探析[J].管理观察,2014(05).

[3]黄丽娟.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探析――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行政论坛,2014(04).

[4]王振.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4.

[5]李海平.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法律规制的问题与对策――以深圳市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为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05):93-97.

[6]李茹,吕维霞.我国政府向NPO购买公共服务的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妇女(下旬),2011(02):84-89.

作者荆玲玲系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公共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站博士后、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上一篇:兽药营销论文范文 下一篇:电梯营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