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先锋号事迹材料范文

时间:2023-10-11 21:57:42

工人先锋号事迹材料

工人先锋号事迹材料篇1

——宣汉职中行政办公室创“工人先锋号”汇报材料

积 极创建“工人先锋号”,打造宣汉职中管理服务新品牌。行政办公室作为学校管理形象的重要窗口,紧紧围绕学校“以人为本,以德理校,技能为主,服务至上,育 一流人才,创名牌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创“一流工作、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班组”和“建立学习型班组,争做智能型职工”为内容,以发挥榜样激励作用、 争创先进班组为主要途径,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提升了管理服务水平,提高了行政管理服务质量和时效,保证了安全生产,打造了和谐管理 团队。通过全组成员的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管理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是6所 学校(原宣汉师范、宣汉县职业中学、宣汉县毛坝职业中学、宣汉县成人中专校、宣汉县水电职工校、宣汉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经过四次合并组建成的一所集学前教 育、小学、初中、普高艺体、职业高中(中专)和各类短期培训于一体、经教育部认定的“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全省首批认定的职教中心——“四川省宣 汉职业教育中心”,增挂有“宣汉实验学校”校牌。学校一校两区(本部位于县城汽车站旁,分校位于毛坝镇街道210国道旁),实行“三部(职成部、中学部、小学部)、一中心(培训中心)、一分校(毛坝分校)、一站(职业技能鉴定站)、一基地(苏州教学基地)”的管理构架。学校现有占地230亩,现有教职工440人(本部349人、分校91人),在校生九千余人,开设有机械、计算机、电子、旅游等13个专业。

行政办公室属学校中层管理科室,班组现有员工15人,其中管理人员3名,工作人员12人,党员3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12人,平均年龄32岁。

二、2008年开展工作的主要事迹:

1、内抓素质,外树形象,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面 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班组始终坚持把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扎实、廉洁奉公的队伍作为主要任务来抓。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营 造开放与互动、合作与分享,关爱与支持的人际关系。班组成员工作思路清晰、工作作风务实、团结协作、步调一致,在学校部门班子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为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班组成员认真开展了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做到了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在学习中拓宽视野,丰富内涵,开拓思路。使 全班组成员在思想上设防,政治上过硬,行为上自检。通过学习,强化了班组成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班组成员严格坚持每月两次的学习制度,组织学习党 的方针政策、各项制度和规定,领会精神,从细微处着手建立工作规范,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进而实现工作的有序开展。通过学习,增强了班组成员的凝聚力和战 斗力。

为 能更好地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班组成员以建设学习型科室为目标,创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在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倡导“团结、 求实、廉洁、高效”的优良作风,大力弘扬埋头苦干、乐于奉献、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敬业精神,努力做到科学办事、依法行政、勤政廉政,工作紧扣中心,决策 贴近实际,协调体现重点,服务面向师生,为领导班子当好了参谋和助手。

2、创新机制,勤于实施,增强班组管理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学校规模发展,管理服务工作量明显增大,以前一些制度和岗位职责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工作的要求。为此,班组着手在机制上创新。一是规范学校管理,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二是强化督办和考核制度;三是强化效能建设,建立了定期调研和师生管理民主测评制度。

为能规范、优质、高效地搞好事务服务,班组内部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逗硬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根据各岗位工作的特点,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实行定期总结和考评。二是健全了工作机制。(1)高效运转机制。按照“人员少而精、工作简而明、管理严而实”的要求,岗位人员精选慎配,工作职责理顺关系,办公条件配全设施,实行办文办事限时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严格监督机制。定期不定期抽查工作,凡未按时间、未按程序、未按标准完成任务的,班组会通报批评。(3)奖惩激励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年度评优评先结合起来。同时,班组在工作中实行“学校管理、人人有责”的思想,鼓励员工多提合理化建议、多搞节约挖潜。

3、细心加专心、巧干加实干,认真履行岗位职能

一 直以来,班组成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搞好了行政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如周冬梅、冯小莉同志在公文收发、批办、传阅、催办、归档工作,管理和使用学校行政印 章及领导公用印章方面,做得得体大方,既按规章制度办事,又使学校各项工作能有序开展;对来信来访人员能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尽量做到来访人员满意而 归;对那些不理解的同志能换位思考,从不带情绪到工作中;在近十年的办公室工作中,从没有因自己的工作不当失误过。收发室工作人员张联阿老师年纪偏大,但做到了每天不误,将学校各种信函和报刊杂志送到师生手中。档案室桂英和张传俊二同志,对学校各种归档文件按时归档,并做到查阅档案随叫随到,从不嫌麻烦;驾驶员陈中益任劳任怨,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做到了安全行车30余年;办公室干事文才配合学校校园电视台工作人员易义、吕灏、刘东等人积极搞好学校宣传工作,2008年共编有20期学校简报,在县级以上各种网络媒体和报刊杂志上宣传报道学校共30多 则简讯和文章。学校平时开展的校园活动多,各部门到学校考察的次数多,需要校园电视台工作人员录制影像、制作光盘、编辑新闻,往往一个活动下来,他们要投 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星期往往有三个以上晚上加班到深夜。有一次,为了赶制节目,易义年仅两岁的女儿生病住院,她顾不上到医院照顾自己的孩子,连续加班 一天一夜,累了就躺在办公桌上小寐一会儿,饿了就泡碗方便面,直到完成任务为止。他们的辛劳没有白费,在四川省第三届中小学校园电视评选活动中,所录制的 新闻节目获新闻类铜奖。此外,班组成员还做好了协调工作,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特别是胡泰然、向守江、邓宗胜等管理人员,既要搞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又要协 同班组其他人员一道搞好学校校园电视台、信息中心、档案室等工作,还要协调各部门工作,真正做到了细心加专心、巧干加实干,认真履行好了自己的岗位职能。

4、注重安全,强化对安全监管机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教育教学顺利进行。

在 管理服务中,班组针对教育教学各个环节,配合各科室做好了管理过程的安全监管和检查,落实应急演练的执行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以《安全月》 《安康杯》《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等为契机,严格落实《学校安全工作量化考评细则》,全年共进行各项安全教育活动及演练近20次,通过开展各项安全活动,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真正达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目的。

5、互助互帮、团结向上,增强凝聚力。

班 组重视团队的力量。在工作管理上,更多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营造温馨的工作环境。如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职工及其家属生日,班组 都会组织其他同事,一起上门送蛋糕、提水果,欢聚一堂,热闹一番。平时做到老带新、新帮老,言传身教,互教互学,使团队素质上水平;人心齐了,心境顺了, 人际关系也和谐了。正是有了同志间相互的关心和呵护,班组成员个个显得热情大方,精神焕发。

总 之,一直以来班组成员不计个人报酬,全心干好学校工作的态度,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在办文、办事、办会上下功夫,在强化自身建设上下功夫,使行政办 与学校在决策上合谋、思路上合辙、节奏上合拍、工作上合心,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先后多次评为先进科室,班组负责人胡泰然,先后获“宣汉县师德标兵”、 “四川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向守江、邓宗胜等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周冬梅、冯小莉、陈中益等多次被学校评为“服务明星”。在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班组主办业务中,档案工作达到四川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二级标准,新闻展评获“四川省第三届中小学校园电视评选新闻类铜奖”,在第37个“6.5”世界环境日“天然气杯”环保征文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在第三届达州市少年儿童书信写作比赛中获优秀组织奖。2008年学校也获“星级平安学校”、“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教育教学先进单位”、“2008年学校工作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等30多项殊荣;

工人先锋号事迹材料篇2

梧桐河农场学校食堂现有员工5人,担负着300多名学生的就餐任务。多年来,在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方向,努力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他们以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热诚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学校领导、师生家长的尊重和信任。

梧桐河农场学校炊事班在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中,以“创一流工作、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团队”为活动内容,充分发挥榜样激励作用,争创先进团队。在创建工作活动中不断强化食堂人员业务素质、提高优质服务水平,积极开展食堂人员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活动。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食堂人员把创建“工人先锋号”的活动热情,切实转化为工作动力,他们以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努力做好服务工作。以出色的工作、一流的服务、优秀的业绩、高效的团队精神诠释了“工人先锋号”的深刻内涵。

几年来,炊事班在班长黄飞英同志的带领下,形成了一支团结务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炊事班全体员工,根据食堂服务人员的岗位要求、业务技能要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提高炊事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使业务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工作人员达到了专业水平的要求,并做到持证上岗。

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他们在人手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起早贪黑的工作,为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做出了贡献。由于学生的年龄和身体素质的差异,给食堂饭菜生产带来了不便,不仅工作任务重,标准高,而且工作时间长,三百平方米的就餐大厅每餐都要达到整洁,桌椅摆放整齐,各工作间卫生做到边工作边打扫,保证良好了学生就餐环境和工作环境。面对现实他们不气馁,千方百计做好服务,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

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就餐形式不同,150多名小学生的饭菜都要事先准备好,为让学生吃得卫生、干净,大家能做到分工不分家,认真细致地完成每餐的任务,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从未耽误过学生的开饭时间,保证了伙食的质量。在伙食的调剂上,大家开动脑筋,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科学地制定每周的食谱,做到一日三餐不重样。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不增加学生的伙食费标准,千方百计降低成本,自己装卸粮食、蔬菜,仅供人工费一项就节约5000余元。为保证食品质量,他们严格物品的出入库手续,建立购物的索证,出入库严格把关,杜绝腐烂变质食品进入学生口中。做到了每餐留食,一日三餐,餐餐消毒,生熟分开,多年来未发生学生在校就餐而引起的中毒事件,受到了卫生安全部门多次好评。在环境卫生管理上,几年来,学校食堂按照“夯基础、抓管理、上水平、求创新、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以人为本”,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到食堂工作上,以真心换真诚,全身心的服务于学生。

工人先锋号事迹材料篇3

一、强化培训,德才兼备,创建学习型“智军”。

地面工程室一直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在强调加强全体科室人员业务学习的同时,不断加大科室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力度,精心培育政治过关、业务精良、思想先进的战斗队伍。

一是大力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集团公司、油田公司重要精神指示的教育,牢固树立献身油田,发展油田的指导思想,切实增强为采油厂稳产上产奋斗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是加强作风建设,在全室上下积极倡导“团结、求实、廉洁、高效”的优良作风,大力弘扬埋头苦干、乐于奉献、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敬业精神,努力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办事、勤政廉洁,使全体工作人员始终站在全局高度,坚持礼貌、谦和、诚恳服务,树立了地面办的良好形象。

三是苦练基本功,地面工程室全体工作人员一直非常注重日常学习,充分利用每周科室例会和其他业余时间,结合岗位特点,不断提高本职工作技能和知识水平,增强业务能力,更好的服务于采油厂,使科室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二、夯实基础,精细管理,创建标准化“正规军”

地面工程室利用冬季施工淡季,组织科室全体人员以精细化管理为理念,从整章建制着手,苦练内功,强化基础工作,制定了完善的内部管理、工程管理标准化体系。

一是健全内部管理体系,强化责任建设,精心营造规范有序的工作环境。地面工程室集思广益,先后制定和完善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为地面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强化责任建设,硬化岗位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岗位职责,将办公室分成项目前期、工程监督、综合信息等各个岗位,制定各种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落实指标,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实施全员目标管理,做到年有工作要点、季有工作安排、月有情况通报,同时按照人员责任分工情况,将个人德、能、勤、绩进行量化考核,制定了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建立标准化工程管理体系,强化管理流程建设。地面工程室结合实际,力求实效,先后制定和完善了《》等一系列工程管理制度,力争每项工程从前期方案准备到工程竣工,从施工单位到监理公司,每个流程,每个部门都制度化、规范化,使每一项工作不断档、不脱节、无死角、无盲区。

三、顶风冒雪,出手过硬,创建攻坚啃硬“铁军”

是夺油上产的重要一年,地面工程点多面广,、、、四大区块15项工程同时开建,工作量极为繁重,地面工程室全体员工发扬“”的精神,主动放弃休假,站风沙、斗暑寒,确保了各项工程优质高效的正点运行,为采油厂的稳产上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联合站建设是集团公司重点项目,工期紧、任务重,地面工程室项目管理人员在科室领导的带领下白天现场监督,协调问题,晚上连班加点编方案、定措施,克服设计质量差、设备问题多、社会依托差、大风天气多等困难,按时顺利的完成了联合站的投运。

区块是油田产油的核心部位,对彻底扭转油田勘探开发的严峻形势具有突破性的战略意义,区块注水试验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在科室领导的带领下,超前安排、精心组织、强化管理,优质高效的完成了该项目。

单井方面,地面工程室秉承“早一分钟完成单井的连接,就多一分钟产油量”的理念,紧密联系生产运行部门,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一接到命令,立刻组织施工,披星戴月甚至通宵达旦的工作真是家常便饭。一年来,地面工程室共完成单井连接 口次,有力的支持了采油厂的稳产上产。

工人先锋号事迹材料篇4

一、勇于进取、敢打敢拼迎挑战

沈合民班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重要位置,严明劳动纪律,突出“素质提升、一人多专”,提高技能水平。通过轮换工作岗位和工作地点,打造全能型职工,不断提高班组员工的技术水平。几年以来,班级形成了不怕任务重、不怕条件差,不怕苦累、敢打敢拼的工作作风。

1305综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时而遇到断裂带,工作面断层落差最大的达7.5米,对采煤机上下运行割煤带来了极大的难度。面对困难,沈合民班员工豪迈地说:“公司把这么先进的采煤设备给了我们,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一定要让这先进的采煤设备发挥它先进的作用。”智慧来源于实践,该班采煤工针对工作面断层影响综机上下运行受阻这一实际,决定扩面法过断层,为综采机畅通无阻开辟运行通道。虽然又扩面又采煤,大大增加了劳动强度,但原煤产量却得到了有效保障。他们自豪地说,眼望着综采巨人在地层深处威武雄壮地挺进,我们心里就感到无比高兴。

二、精细管理、量化观念出成绩

沈合民班按照《新型班组建设条例》的规定对新型班组机构的要求增设了工资分配监督员、质量检查员等岗位。使班组监督机制更加民主完善。在人员安排上,该班根据“善于其位者谋其事”的原则安排人员上岗,并坚持班组岗位竞争机制,谁干的好就让谁上岗,谁干的好、干得多就多划工资。在工资分配上,严格根据圆班会规定、工作量划分工资,每班必须由工资分配监督员和工会小组长确认后才能向区队报账。班组坚持每周开一次班会,总结班内的情况,统一全班职工思想,并调查生活中、工作中出现困难的职工,号召全班职工伸出援手进行帮助。

这个班还建立物资材料领、用、管和经济核算制度及科学可靠的修旧利废具体措施,年度节能降耗措施及指标细化到工序、环节、岗位,检查考核责任到人,做到日统计、旬汇总、月分析,节能降耗达到内控指标以下。通过科学调度、统筹组织和优化工艺,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源回收率达到95%以上。

该班组每月组织一次岗位的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性质的合理化建议提出活动,并整理上报。每年组织实施两条以上有直接经济效益的合理化建议。每季组织开展一次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做到以师带徒、以老带新和以新促老,三分之一以上的班组成员成为区队的岗位技术能手。他们还通过开展一系列学习型班组建设活动,使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得到空前提高,班组建设达到一个崭新的层次。

三、注重安全、强化意识筑屏障

沈合民班在班组管理中注重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始终坚持“抓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抓基础与抓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从强化员工安全教育抓起,有力提高了班组的安全管理水平。一是利用 “一三五教育”展开学习,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及时向员工贯彻学习安全法律、法规,加强事故案例警示教育,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够真正认识到“事故猛如虎”的危害,自上而下形成“我要安全”的良好氛围;二是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认真制定落实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员工岗位安全责任制,让干部员工共同承担抓好安全的责任;三是认真抓好规程、措施的学习和考试,使所有员工切实掌握现场安全生产的应知应会知识;四是提高班组、职工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效控制盲目抢产量,忽视安全的违章行为,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五是以培养本质安全型员工为目的,在抓好经常性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强化班组内部安全联保和责任追究,对安全责任人、联保人实行连带处罚,使每一个员工切实感受到自己承担的安全责任,进一步提高其自觉性和积极性。

四、团结互助、众志成城促和谐

工人先锋号事迹材料篇5

《***教育》编辑部现有工作人员23名,其中党员12名,研究生学历5名,本科生学历17名。在***省教育厅和***教育杂志社领导的关心、指导、帮助下,编辑部目前编辑出版《***教育》(周刊),《***幼儿教育》《***教育督导》《***职业与成人教育》3本内刊,服务对象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阶段的教育行政工作人员、教师,面向全省,辐射全国。长期以来,编辑部坚持以“服务教学,服务教师”为宗旨,以“为***教育事业鼓与呼”为己任,把“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提高效益、强化服务”作为第一要务,不断在强化自身素质,提高业务水平上下工夫,积极开展岗位练兵、编校知识竞赛活动,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在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教育》先后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省首届十佳期刊,1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防抗台风抗洪抢险救灾先进个人”,2人被共青团***省直机关工作委员会评为“***省直机关优秀共青团员”,1人被中共***省教育厅直属机关委员会评为“省教育厅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1人被评为“省教育厅直属机关优秀共青团干部”, 1人被评为“省教育厅直属机关优秀共青团员”。

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提升教育服务能力

编辑的工作就是“为他人做嫁衣”,为读者为作者服务,是我们的天职。当今社会,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实际情况下,教育期刊如何做好工作,为各级政府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贡献力量,为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提升服务人民群众能力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鼓励,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在以下几方面实现了服务能力的大突破。

1.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宣传各地的先进经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教育》先后推出了对福安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泉州市鲤城区“组团式小片区管理”、建瓯市“先学后教”教改实践、福州一中“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等的重点报道。这些报道,既让各县市的教育先进经验得以有效交流,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赢得了同业的关注,也让人民群众了解了教育界的努力,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了力量。对福安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报道后,先后有几十家单位慕名前去福安学习,《中国教育报》《***日报》等媒体也相继对福安教育工作成效进行报道。对泉州市鲤城区“组团式小片区管理”加以报道后,省教育厅在鲤城区召开了现场工作会议,给鲤城区教育界巨大的鼓舞。

2.把握课改脉搏,及时报道课改成果,指导一线教研教学。服务教学一向是《***教育》的办刊宗旨,成为教师的良师益友是我们矢志不渝的目标。《***教育》的办刊历史,就是教学改革的实践历史。2012年2月,教育部颁布修订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如何让一线教师了解修订版课标的精神和理念,并将它们贯彻落实于教学实践中?《***教育》半年多来共策划、组约了13个专题报道、1个系列报道,邀请教育部课表修订组核心专家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我省资深教研员、优秀教师共同为读者解读课标,为落实新课标献计献策。读者借由我们的报道得以明晰教学方向。

3.关心农村教师的成长,宣传农村教师的发展,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呐喊助威。我们的教学报道始终关注农村教师怎么读刊怎么用刊;我们着力挖掘农村骨干作者,在最偏远的山区,都有***教育的作者;我们的《人物》栏目曾对省内优秀的农村教师进行报道,为他们描绘最美的教育人生;2009年,我们还启动“星火燎原”农村教师培训计划,为20多名农村教师提供免费教育培训和写作支持,其中有3名教师已经通过招聘考试从偏远农村调入城市,原来在松溪县枫溪中心小学任教的张丽娟老师在我们的帮助和鼓励下,已经通过招聘考试,在福州市钱塘小学任教。

4.举办各类活动,促进教育交流,为深化教学改革搭建平台。我们为了让一线教师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的高水平课堂教学零距离接触,为了给省内优秀青年教师展示个人魅力提供舞台,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八场“智慧·互动·成长”全国青年教师风采展示活动;为整合省内名校、名师的优质资源,共同攻关高中新课改难题,于2005年组织成立了八闽高中校际协作组织,成员包括九地市最著名的11所高中,定期开展教育教学研讨。通过搭建省内高端教育交流平台,各类活动促进了我省教育教学的畅通交流和质量提升。

二、勤思善学,和谐友爱,创建一流队伍

编辑工作是富有挑战性的劳动,教育期刊编辑因为要兼顾教育和出版两项专业,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就更加严格。我部工作人员从进入编辑部始就要接受严格的入职培训,以编辑部60年的历史感染编辑,以编辑从业规范约束编辑,以编辑职业成就激励编辑。在编辑部里,无论中层干部还是普通编辑,不断学习是要务。政治理论学习,从不嫌枯燥,集体研读,将理论与编辑实践相结合,乐趣陶陶;自主购书、坚持读书蔚然成风,编辑部平均每年每人买书费用将近千元;编辑沙龙每月一次,无分老少、不囿级别,自由讨论、激扬文字;下乡调研、学习座谈,响应“走转改”要求,立足搜集信息、捕捉精彩、提升能力、深化报道,早成惯例,平均每人每年出差天数为42天。因为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我们的队伍在个人专业领域收获颇丰。仅在中国期刊协会教育期刊分会开展的2008~2009年度中国教育期刊优秀作品评比中,《***教育》编辑部就获金奖1个,银奖1个,铜奖6个;在“第七届全国教育类报刊数学稿件好作品编辑奖”评选中,荣获特等奖1名,一等奖1名;在“第八届全国教育类报刊数学稿件好作品编辑奖”评选中,荣获特等奖1个,一等奖3个。每年,《***教育》都有七八十篇文章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和索引,在全国同类媒体中居于前列。

个人专业成长诚然重要,业余文化生活同样为营造和谐团队提供能量。我部精神文化建设呈现出多元化、开放化的特点,新员工拓展训练、杂志社趣味运动会、五四红歌会、省直机关妇女运动会、省教育厅摄影书画展,处处活跃着我部人员的身影。

三、廉洁守纪,扶危济困,坚守职业理想

当前,出版行业良莠不齐,买卖版面的事情时有发生。我部全体人员深刻认识到:质量是刊物的生命线。我们坚持职业道德,坚持以质取稿 ,拒绝收取任何版面费。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加倍认真处理稿件,以自己的专业素养帮助、指导作者修改文章,完善观点,坚决肃清当前不良风气对出版行业的侵袭。

在端正认识、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我们更认识到,扶危济困,奉献爱心,树立出版单位正面形象,才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常年来,我们都捐献书籍给贫困山区教师,为他们送去精神食粮。2011年,以《***教育》创刊60周年为契机,我们启动了优秀教育报刊、图书捐赠“百千万工程”:面向全省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的100所学校、农村学校1000个年级备课组、农村学校1万名留守儿童,捐赠价值100万元的优秀教育报刊及图书。省委常委、副省长、教育工委书记陈桦等省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高度赞赏我们的善举。

官方的慈善义举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编辑部个人的助学扶贫活动也如火如荼展开。2012年4月,编辑部两三个人与我社曾副社长在年假期间去黔东南游玩,途中偶遇***宁德的执教教师,了解了当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困境。回到编辑部,他们谈起了偏远贫困山区的孩子的艰辛生活,无须发动,编辑部人员纷纷为他们捐衣捐物,并寄去大量学习用品和相关书籍。也许我们的行为微不足道,但我们至少能够温暖一些孩子的心灵,我们可以期待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工人先锋号事迹材料篇6

现今社会上,相当一部分的小学生缺乏了一种互助意识与奉献精神。很多学生有这样的疑问,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学雷锋精神是不是过时了?又或者,学生们只知道老师教育他们要学雷锋,但是为什么要去学雷锋,却很少有人答出来。

通过“学雷锋”的主题班会课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明白: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雷锋精神的内涵在于奉献,而奉献正是美的真谛,是中华民族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通过这次主题班会的举办,希望同学们能够切实感受身边好人好事的过程中激发奉献的情感,学会关心与帮助周围的人,共同创造生活中的美。

二、教育要点

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理解,学习雷锋精神,应该是一种自觉的行为;通过对雷锋事迹的学习,了解雷锋精神指的是什么;在同学之间展开辩论,“雷锋精神是不是过时了?”;通过举例,让同学们明白到,雷锋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事情,很多好人好事,都是一种学雷锋精神的表现。学雷锋,不是喊口号,而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要善于发现、寻找我们身边的“雷锋”。

三、准备资料

1、组织学生利用报刊、网络、联系生活等方式查找、收集雷锋事迹的资料。

2、组织学生搜集雷锋的事例与名言。

3、布置学生进行“学雷锋”主题班会的准备工作。

四、活动过程

1、引导学生发言,谈谈他们各自对雷锋事迹、雷锋精神的了解有多少,雷锋精神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学雷锋?阅读雷锋的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一)

雷锋,(1940--1962),中国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湖南望城县人。1949年参加儿童团,担任儿童团长。1954年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1956年在乡人民政府当通讯员。不久,调到中共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工作模范。1957年2月8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参加沩水工程、团山湖农场和鞍钢的建设,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被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当汽车兵,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抚顺望花区和平成立时,他把自己在工厂和部队积存的100元钱捐献给公社。当他得知辽阳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水灾时,又将100元寄给了辽阳市委。他还十分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担任驻地附近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在入伍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荣获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出席过沈阳部队共青团代表会议。1961年升为班长,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同年3月5日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题词“学习雷锋,做的好战士”。

(事迹材料二)

在《雷锋日记》中雷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地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如果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无尽的支付者。”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却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事迹材料三)

发扬雷锋精神,并不只是单纯的发扬个人的优秀品质,而是发扬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精神。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习雷锋精神,而且更要发扬雷锋精神。积极投入到学雷锋活动之中,在学习和工作中学他的钉子精神;对同学和同事学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助人为乐的精神;对待生活学他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爱,爱别人、爱生活、爱工作、爱自己。我们从雷锋生前的照片上,可以看到雷锋那充实、灿烂的微笑,我们的确能从他的笑中,体会到春天般的温暖、体会到他发自内心的快乐。雷锋帮助了别人、温暖了朋友,也快乐了自己。雷锋是个孤儿,从小就得到了乡亲们、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和爱。因此,他的“我把党来比母亲”的感受,是发自肺腑的。他从别人那里得到了宝贵的爱,又把爱回报给社会。他的爱和奉献,是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和丰富的情感理由的。

雷锋精神并不过时,或者说,雷锋精神并不是雷锋独创的,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爱,而互助互爱是人类最古老、最美好的情感和精神。雷锋,是一个把爱弘扬光大到一定境界的人。人类永远都需要爱、渴望爱,爱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所以,雷锋精神当然也永远不会过时。雷锋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博爱精神没有走,以爱为核心的雷锋精神,是永远都不会珉灭的。

2、通过前一阶段的学生发言讨论,使学生对雷锋事迹、雷锋精神有了一定认识后,围绕主题展开辩论,“雷锋精神是不是过时了?”

正方:雷锋精神的内涵是奉献,是互助互爱,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反方:今时今日学习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都什么年代了,还要把雷锋精神这种陈旧的东西拿出来学吗?

3、学生自由发言:举例讲述身边的好人好事。讨论哪些属于学雷锋的行为。

在同学们的身边存在许多活雷锋,如平时做的一些小事,一些好人好事,都是乐于助人的榜样,都是一种学雷锋的表现。要善于寻找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4、班主任小结。

工人先锋号事迹材料篇7

其实在雷锋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成为伟大的红色战士的过程里面,也包含了无数关心爱护、哺育他成长的亲人、战友、领导,他们也是参与雷锋精神塑造的人。其中不能不提的一个人,就是雷锋的团政委韩万金。他在发现雷锋、培养雷锋、树立雷锋、倡导以雷锋名字命名的大问题上,都起到了及时、关键、有力的作用。而雷锋的入党,同样也直接与他有关。

一份不平常的自述材料

1960年10月的一天,在团政委韩万金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雷锋的自述材料,题目是《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这份材料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团党委树立雷锋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标兵以后,为使全团同志具体了解雷锋的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韩政委责成政治处帮助雷锋把他在旧社会的苦难遭遇和解放后的成长经历,写成材料印发各连党支部。为此,政治处把雷锋找来听他详细汇报,边听边记录,整理成这份近万字的材料。最后让雷锋过目、修改、定稿,他作了些删节和修改,并把《雷锋同志模范事迹材料》改成《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这个题目。

韩政委仔细看了这份材料,最使他感动的是,雷锋这样年轻,可他的经历是多么不平常啊!一个在旧社会惨遭家破人亡的孤儿,解放后,在党的关怀培育下,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征途中,在全国实现农业合作化时,他离开学校自愿回乡当农民,成了拖拉机手,后来到鞍钢当了工人;现在又为保卫祖国当了战士,小小年纪已经在工、农、兵三条战线上忘我奋斗。他摘下红领巾,加入了共青团,现在又……哦,他还没有入党呢!

韩政委想到这里,又拿起雷锋的自述材料翻阅着――“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这14个字说明了什么?这份材料不就是雷锋的入党申请书吗?

“没有党,就没有我雷锋……”

“可以说,在我周身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渗透了党的血液………”

“我有向党说不尽的话,感不尽的恩,表不完为党终身奋斗的决心……”

韩政委当即给运输连打电话,询问雷锋入党的事。

运输连高指导员汇报说,雷锋已经向党支部提出了申请,经过研究,支部认为,雷锋出身贫苦,爱憎分明,好学上进,阶级觉悟高,入党动机正确,只是考虑到入伍时间还不长,需要再经过一段培养教育,就可以履行入党手续了。

韩政委在电话中说,要抓紧办这件事,只要具备了入党条件,不要过分强调入伍时间长短问题。

韩政委之所以这样说,是他心里有数。其实雷锋在他刚入伍时就引起了韩政委的注意。在迎接新兵的大会上,雷锋作为新兵代表发言,亲临会场的韩万金发现,这个小战士,人不大却嗓门洪亮,长得很精神,眼睛亮亮的,显得朝气蓬勃,干劲十足。他认准了雷锋是个好苗苗,于是对身边团长吴海山说:“这个小雷锋讲话很有力量嘛!年纪不大,政治觉悟比较高,是个好兵。我看让政治处注意一下,不管分配到哪个连,都要看看他以后的发展。”

果不其然,雷锋分配到运输连以后,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很快做出了显著成绩。韩万金知道雷锋事迹后,便来到运输连蹲点,听取群众反映,了解情况,多次找雷锋谈心,并告诉连干部注意了解雷锋的事迹、积累他的材料。1960年10月份,雷锋入伍9个月,根据雷锋的表现,韩万金提议召开团党委会,作出决定,树立雷锋为“节约标兵”,号召全团向雷锋学习,把雷锋事迹整理出来,以简报形式下发到连队,这就有了雷锋的这份自述性的材料。后来,韩政委还亲自在上边加了按语。

一个创造了部队战士入党时间最快纪录的好苗子

一天中午,在家休班的同志都睡午觉了。运输连高指导员根据韩政委的指示和支部的意见,想再找雷锋谈一次话。到四班宿舍一看,雷锋不在。高指导员走出四班宿舍,朝车场扫了一眼,发现13号车驾驶室里坐着一个人,因为车窗上反射着很强的阳光,看不清里面是谁,到车前一看,果然是雷锋正在聚精会神地读书。高指导员轻轻地叫了声“雷锋!”雷锋这才发现指导员来到了车窗前。

“指导员,你没休息呀!”

“说我,你呢?”高指导员笑呵呵地拉开车门也坐进了驾驶室,顺手拿过雷锋读的书――《选集》第二卷。原来,雷锋在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高指导员看到书中已用红铅笔着重划了这样几段话(并在书边上写着“牢记---”):“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共产党员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共产党员又应成为学习的模范,他们每天都是民众的教师,但又每天都是民众的学生……”

高指导员看到这里深为感动。他把书还给雷锋,仿佛自己面前已经站起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模范形象。他拉住雷锋的手说:“支部已经讨论了你的入党申请,大家对你提出的希望,怎么也超不过讲的这些话。我们每个党员都应该这样做。”

雷锋满怀深情地说:“指导员,放心吧!我一定好好学习,按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决不辜负党的培养教育。”

按照党组织的要求,雷锋更加发奋地学习和工作,不倦地锻炼和提高自己。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总是像吸吮母亲的奶汁一样,从党组织的亲切教诲里,从的著作中,吸取着思想养分,使自己的胸怀更加开阔,理想更加远大,立场更加坚定。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他深切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而雷锋就是把党的这个最高纲领作为自己全部人生的最终目的。

他在入党申请书中表示:“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着党走。”

一次,雷锋出差到沈阳办事。他抽了个空闲时间,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北陵烈士陵园,敬谒烈士纪念碑。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他在青松翠柏下的革命烈士墓旁漫步走着。当他依次走到、、杨连弟、杨根思等英雄的墓前时,心潮澎湃,难以平静。他轻轻地抚摸着石碑,细心地观看着碑文,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唤起了他强烈的共鸣。他在心中默默宣誓:革命先烈们!你们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生命,你们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你们崇高的革命理想和献身精神,将永远鼓舞我们前进,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想起你们,就浑身是力量,信心百倍,意志坚强。在我单独外出执行任务中,想起你们,就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坚持遵守革命纪律。在得到福利和享受的时候,想起你们,就把享受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我一定继承你们的遗志,做一个像你们那样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根据雷锋的一贯表现,支委会和支部大会一致通过了雷锋的入党申请。

1960年11月8日,雷锋――这个刚刚20岁的年轻战士,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天下午,高指导员在沈阳开会时见到雷锋,正式通知他,党委已经批准了你的申请,现在,你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了!

雷锋参军10个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在和平建设时期部队党的建设里,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然而,对一个立志为党终身奋斗的革命战士来说,这又是多么大的喜讯,多么庄严的时刻!雷锋紧紧握着指导员的手,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放心吧,指导员!为了党的事业,我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这天晚上,他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提起笔来,向党、向人民立下了这样的誓言:

1960年11月8日,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今天,我光荣的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最崇高的理想。我激动的心啊!一时一刻都不能平静。伟大的党啊!有了您,才有了我的新生命。我在九死一生的火中挣扎和盼望光明的时刻,您把我拯救出来,给我吃的、穿的,还送我上学读书。我念完了高小,带上了红领中,加入了光荣的共青团,参加了祖国的工业建设,又走上了保卫祖国的战斗岗位。在您的不断培养和教育下,我从一个穷孩子,成长为一个有一定知识和觉悟的共产党员。伟大的党啊,您是我慈祥的母亲,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属于您的,我要永远听您的话,永做您忠实的儿子。今天我入了党,使我变得更加坚强,思想和眼界变得更加开阔和远大。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人民的勤务员。为了全人类的自由、解放、幸福,哪怕高山、大海、巨川,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入火海进刀山,我甘心情愿,头断骨粉,身红心赤,永远不变。

工人先锋号事迹材料篇8

“主体创作的庄严”与“题材选择的开拓”紧密相连。纪红建所选取的对象有革命领袖(《韶山:伟人诞生的地方》)、(《人民的记忆》)和平民英雄雷锋(《沿着雷锋的足迹》《有一个地方叫望城》)、哑巴红军(《哑巴红军传奇》)、史光柱(《英雄路漫漫》),以及全国道德模范任菲莉(《母爱最真》)等。作者在进行其“崇高”叙事时,始终怀着庄严虔敬的心。即便是对不孕不育者(《不孕不育者调查》)也透露出深深的忧患意识而丝毫没有哗众取宠之意,始终以严肃、负责的态度反映这个特殊群体的隐痛以及所处的不公平地位。尤其是在写作时,他注重配合时代政治,将颂扬旋律与针砭现实时弊有机结合。如《有一个地方叫望城》和《沿着雷锋的足迹》是在有关道德滑坡、社会问题比较严重的背景下写成的。在书中,作者一方面描写了雷锋的感人事迹和崇高情操,写出了望城这个地方对雷锋精神的传承和有关“小人物”身上的善良与美丽;另一方面,又针对社会上出现的“扶不起的老人”“小悦悦事件”以及“三聚氰胺奶粉、化学火锅、苏丹红”这些“触碰着人们对于‘助人为乐’的情感底线,拷问着社会诚信和道德”问题进行抨击。而在“最美妈妈”任菲莉身上,也集中体现了责任担当与善良无私等美德。其次,作者还立足现实改革,记叙了某些重点工程建设,如《湘中大血脉》再现了湖南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韶山灌区的建设,《国家血管》反映了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的重生与辉煌,《决战中亚》对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进行了揭秘。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在选材上的开拓性。

《哑巴红军》是作者自认写得最好的作品。事实也是如此,它无论在题材选择还是人物叙事方面,都特色鲜明,成就较高。作品讲述了一个哑巴红军战士的传奇故事,再现了一位普通而又特殊的红军战士质朴而伟大的一生。作品发表后给读者带来震撼,勾起了不少人对那个年代的回忆和对军旅生活的缅怀。哑巴不具备军人伟岸的身姿,也没有在战场上冲锋杀敌、战功赫赫,但却在最平凡的炊事员、警卫等岗位上作出了最不平凡的成绩,在最琐屑的生活中开出了最美的生命之花。他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也使我们触摸到了生命的意义。

“文体本质的非虚构”也与“主体创作的庄严”一脉相承,其“非虚构”程度也取决于作家创作态度的是否虔敬、严肃。纪红建在这点上也表现得非常突出。综观他所有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的每部作品无不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与财力。为了获得详实可靠的资料,作者到处走访、调查,翻阅大量书籍文献,以确保内容的真实、准确。如为了反映不孕不育者这一特殊群体,作者蹲点北京众多医院,深入采访众多夫妻与家庭。同时,还在在炎热的六月走进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科研所沈和教授的办公室,请这位从事妇产科、计划生育研究工作30多年的资深专家为患者进行心理与医学辅导。为了写好韶山怎样从一个贫困落后、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发展为世界知名的红色旅游区,作者多次自驾游访问韶山,深入各地、各人群进行访问调查,从而以一颗激动和敬仰的心,写出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正是这样,作者保证了作品的“言必有据”和绝对的“非虚构”。

纪红建的报告文学涉及多个领域和方面。如《走向崇高》《英雄路漫漫》《沿着雷锋的足迹》《人民的记忆》《母爱最真》与《哑巴红军传奇》等属“人杰宣传”――英模报告文学;《明朝抗倭两百年》《中国御林军》与《中国都城保卫战》等属“历史反思”――史传报告文学;《国家血管》和《决战中亚》等属“国土热流”――改革报告文学;《不孕不育者调查》等属“社会问题”――问题报告文学;《中国羽毛球在安化》等属“文体明星”――文体报告文学;等等。他的作品闪耀着“理性美”,表现出鲜明的“功利性”。如《母爱最真》是对责任和担当精神的弘扬,《不孕不育者调查》是对社会问题的反思与对弱者的同情,《中国羽毛球在安化》是对不畏困难、执着追梦的奋斗者的赞赏,《决战中亚》是为一群为了国家利益与尊严,奉献在中亚管线建设的英雄们放歌。其中既有对社会正义、人间正道的弘扬,对社会道德滑坡、价值多元的思考,也有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照与理解――总之,都表现出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最后,在“文史兼容的复合性”方面,纪红建的报告文学也给我们以思考和借鉴。报告文学虽不能如“虚构”文学或者说“纯文学”那样“随意点染”“肆意铺陈”,但也可以做到学术性和文学性兼具。纪红建在这方面也有较成功的探索。如对英模人物的描写,他不止于平面报道,而是融入真情实感;对事件的描述也融入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并且不止于“春秋笔法”和“微言大义”。如在《沿着雷锋的足迹》中,作者让雷锋走下神坛,“以‘人’的视点来观照雷锋,使其更生活化”②,让作为精神楷模的雷锋形象更加有血有肉,从而避免了“偶像”雷锋一直被人们顶礼膜拜而产生的陌生与疏离,让人们从小事做起,做雷锋精神的继承人。当面对社会上存在的对雷锋质疑,对雷锋精神的漠视甚至是讽刺时,作者认为:“忘记雷锋精神,必然迷失我们自己;丢掉雷锋精神,必定戕害整个民族。”③从而希望让更多人找回缺失的诚信与失范的道德。

总之,作为青年作家,纪红建在报告文学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其成就不容置疑。然而,他的创作并非完美,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和不足。比如史传报告文学中的资料性和考证性太强,尤其是《中国御林军》和《中国都城保卫战》像资料汇编而少理性思考,我们相信,凭着作者的勤奋努力与聪明才智,今后一定能取得更好、更辉煌的成就。

注释:

①“新五性”为:主体创作的庄严性、题材选择的开拓性、文体本质的非虚构性、文本内涵的学理性、文史兼容的复合性。见章罗生:《中国报告文学新论》第四章,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下面有关流派的概念也源自该著。

②伍益中:《重回历史现场,感受精神力量――读纪红建的》,《文艺报》2013年11月1日。

③纪红建:《沿着雷锋的足迹》,湘潭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页。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当代纪实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1BZW120)、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现当代纪实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1YBB093)、湖南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湖大研字[2011]21号)的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宅基地管理办法范文 下一篇:许可证管理办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