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征文范文

时间:2023-10-28 04:21:29

校训征文篇1

关键词:胜任力;胜任力模型;干部培训;教师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13002

教师管理归根到底是一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胜任力特征及其模型是一项人力资源管理分析技术,目前已经较为广泛地应用在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激励中,国家税务总局党校在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教师管理中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和教训,本文结合本院工作实际,在胜任力特征基础上,立足针对性、实践性、可测量、能实现等因素,探讨优秀教师成长模型,为干部培训院校教师管理提出了素质标准、培养依据、评估指标,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1 胜任力概念及其研究方法分析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于1973年在《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一文中正式提出了用胜任力测量来代替传统智力测验的观点。胜任力(Competency)是一种个性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成就卓越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胜任力的基本特征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胜任力是多维度、多层次的立体结构。胜任力内涵既包括外显的成分,如知识、技能、社会角色和自我形象等表层特征;也包括内隐的成分,如动机、态度、责任、价值观等深层的特征。胜任力是区分绩效优异者与绩效一般者的关键因素。

(2)胜任力可以为组织发展指明方向。一个组织可以利用胜任力来识别其团队成员的行为是否可以促进整个组织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

(3)胜任力对预定目标的影响是可以衡量的。组织可以利用胜任力的可衡量性来评价其团队成员目前在胜任力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和程度。

(4)胜任力能通过学习获取和发展。胜任力一旦被确定,组织就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促使其领导者进行学习,达到胜任力的要求。

(5)胜任力使每个组织与众不同。也许两个组织可能在财务结果上非常相似,但是他们获取这些结果的方法则完全依赖于根据其战略和企业文化设定的胜任力。

(6)胜任力会发生改变。随着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胜任力模型中的每个胜任力都在改变。胜任力的变化程度,也将随人们的年龄、阶段、职涯层级以及环境等不同而有所不同。

2 干部培训院校教师胜任力特征

胜任力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优秀胜任力结构决定优秀绩效行为和高水平绩效,提高绩效的基础和根本途径在于提升任职者的岗位胜任力。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对教师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得到广泛推广,人们从教师特征、教师素质、教师评价等方面对教师胜任力进行了各种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2.1 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

构建胜任力模型的方法很多,我国研究者一般运用团体多层次水平考察法、专家会议法、行为事件访谈法、工作分析法、问卷法、观察法等。汤舒俊、刘亚、郭永玉在《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一文中,运用问卷法及行为事件访谈法对高校教师胜任力特征的研究表明,高校教师的胜任力可归结为四个因子:人格魅力、学生导向、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研究认为,人格魅力是根本,教学科研是支柱,学生导向是终极结果,体现出绩效优秀的高校教师的胜任力结构。该研究对于了解高校教师的胜任力模型、对于高校教师招聘遴选、绩效评定、自身建设、客观分析等具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2.2 干部培训院校教师胜任力特征分析

干部培训院校旨在提高各级各类干部素质,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属成人教育系列,承担着学历教育之后的公职人员继续教育的职责。因此干部培训院校教师胜任力特征除了具备普通高等院校教师胜任力的一般特征之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因子,基于前人对于普通高校教师胜任力研究以及本人干部培训院校暨国家税务总局党校教师的实践与观察,提出干部培训院校教师胜任力特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气场夺人。有生命就有气场,它是人们身上无形的精神符号。用麦克利兰胜任力理论解释,是一个职场人士应具有的知识、技能、自我形象、社会角色等外显特征与责任、态度、价值观等内在特征的多维度、综合统一。这种胜任力特征,也是高校教师应该具备的特征,但是体现在干部培训院校教师身上它的表现将更加强烈。如果说高校教师的气场是润物细无声,那么干部培训院校教师的气场则是先声夺人、一见钟情,是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因为干部培训教育不是学科教学,而是专题讲座,一门课程讲授不是半年而是一天甚至半天,这么短暂的时间由不得教师春风化雨、随风入夜、细细道来;干部培训院校教师应该具有在极短的时间甚至几分钟的时间内迅速兜售教学产品,迅速打开学生心扉,引领学生转变身份,追随老师、摄取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有人称为吸引力、魅力,本人称之为气场,用麦克利兰理论就是胜任力,是培训院校教师应具备的内隐、外显素质的完美展现。

第二,以成就育人。高等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教书育人,教书与育人同行。干部培训院校的学生都是已经经历了学历教育的成年人,他们参加培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新补充知识,扩大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本职工作需要以及在本职工作中取得更大成就。因此干部培训教育培训的终极关怀应该是“成就关怀”,即各级各类干部、公职人员经过培训之后,回到岗位上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就、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创造更加可观的效益。

第三,以创新立命。干部培训主要是对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新信息、新技能。这就要求干部培训院校教师一定要顺应科技发展和职业要求,要充满强烈的求知欲望,注重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不断改进、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干部培训教学、满足学生需求、促进社会进步。干部培训院校教师一定要走在科技创新、理论创新的前沿,以创新守业,以创新立命,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绩效卓著的名师。

3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干部培训院校教师管理

根据麦克利兰对于胜任力的研究,胜任力特征能够为干部培训院校的发展指明方向。学校相关机构可以利用胜任力特征来识别其教师的行为是否可以促进学校预定的发展目标;衡量和评价其教师目前在胜任力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和程度;教师本人也可以通过胜任力模型,有助于对自身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胜任力模型也有利于提高对整个教师团队管理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尤其是在教师招聘遴选和绩效评定这两大核心环节中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3.1 干部培训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

建立胜任力特征模型是基于胜任力特征的干部院校师资管理的逻辑起点。结合前人的研究和教学管理实践,培训院校胜任力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见图1)。一是思想品德胜任特征。教师思想品德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因此干部培训院校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包括政治修养、职业道德、敬业精神、高尚的价值观。二是知识技能胜任特征。包括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实践经验以及信息技术、教学技能、沟通写作等综合知识。三是教学科研胜任特征。这是教师胜任力的两大支柱,是教育培训的终极结果体现。包括教师完成了多少教学工作量,完成了多少课题,发表了多少论文著作,以及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改进情况等。四是综合素质胜任特征。教师角色与其他高知人群不同,它是一个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的职业,包括自我形象、个人认知、社会角色以及本人的吸引力、影响力、执行力等。

图1 干部培训院校胜任力模型3.2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教师招聘遴选

外国有句谚语,“与其培养火鸡上树,不如直接雇用猴子”。把好教师入口关,做好教师的招聘选拔是保证干部培训院校师资队伍质量和水平的关键环节。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与基于岗位任职资格的招聘有本质的不同。胜任力是区别一般与优秀的关键因素,能够在岗位任职资格的基础上留下优秀的。所以基于胜任力的招聘遴选能帮助学校找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人员,既避免了组织由于人员选拔失误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也减少了人员的培训支出。尤其在干部培训院校教师岗位这样较为复杂的高知岗位挑选教师时的发挥的作用尤为明显,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在预测优秀绩效方面的重要性远比与任务相关的学历、技能、学业分数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干部培训院校在教师招聘过程中,应根据胜任力模型,组建招聘团队、建立选拔标准体系、进行行为化面试。

在教师招聘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重点在于设计哪些可以考察这些胜任因素的行径,思考怎样的测验或面试设计才是有效的。例如,国家税务总局党校主要采用评价中心技术,运用小组讨论、公文筐处理、演讲、情景模拟测试、结构化面试、心理素质测试等项目进行招聘选拔活动,考核指标体系及量化标准见表1。

3.3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教师绩效评价

对于干部培训院校教师的考核评价是干部培训教育工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建设一支素质良好、结构优化、精干高效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干部培训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师资队伍建设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干部培训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认可与肯定,并且影响到教师的成长与的职业生涯的规划。许多高校以及干部培训院校在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立了和完善了与之相适应的考评体系,为教师的成长进步和学校教学培训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毋庸置疑,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存在考核目的不明确,考核流于形式的倾向;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缺乏量化指标,难以真正反映出被考核者工作状况和工作绩效;考核仅限于年终岁尾,平时考核不够,缺少对过程的管理等问题。

麦克利兰关于胜任力特征的研究表明胜任力对组织预定目标的影响是可以衡量的。因此干部培训院校可以利用胜任力特征的可衡量性来衡量和评价其教师目前在胜任力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和程度。由于胜任力特征的可衡量性特点,不仅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传统教师绩效考评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可对教师的工作业绩做出客观、公正、直观的评价。

如表1所示,国家税务总局党校教师绩效考评直接以教师胜任力特征为依据建立指标体系,无论是内隐及外显特征都构建行为化量化标准,直观、形象、科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各项数据和活动直接指向组织目标,直接对应教师行为,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为教师本人职业生涯规划指出了明确的房展方向,同时为决策部门了解教师工作动态、内在潜力和素质水平,提供第一手资料和决策咨询服务,为学校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如教师的晋升、培训、加薪等提供客观依据。

从总体上来看,国家税务总局党校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教师管理已经初步形成了系统,显示了学院工作的前瞻意识和文化特色。但是由于胜任力的不断发生改变的特点,随着学院管理水平的提高,胜任力模型中的胜任力因素和量化标准也将发生改变,胜任力的变化程度,也将随教师本人及教师团队的年龄、阶段、职涯层级以及环境等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上述胜任力模型也必将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状态。本文呈现的只是基于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本人工作实践和本人所在单位工作实际的思考与总结,仅供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1]汤舒俊.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6).

校训征文篇2

【关键词】辅导员 胜任力 素质结构 培训设计

一、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特征和能力素质结构

随着我国高校事务的拓展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各方面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想跟上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辅导员要想承担起新时期的工作使命,就必须进行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包括辅导员素质和辅导员的配备与选拔、辅导员角色定位、能力建设、辅导员的培训工作、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等方面。其核心在于辅导员的胜任力和能力素质结构。

现有研究将辅导员的胜任力特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动机、特质、自我形象、价值观或态度、知识与技能。其中,动机、特质、自我形象、价值观或态度作为胜任力特征体现的是个体间的隐性区别,而知识与技能则是显性区别。显性特征在鉴别胜任力时更加易于被察觉,相对于隐性特征较易习得,而隐性特征则相对稳定且较难改变。

对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的分类,现有研究可以归结为三个维度: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管理能力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其中,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思想修为、道德素养、政治素养;管理能力素质包括管理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专业知识素质包括专业知识、综合知识、知识的学习与创新能力等。

从上可以看出,高校辅导员的胜任力特征表现在素质结构上,这些素质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既有可鉴别的又有不易鉴别的,既有容易获得的又有不易获得的,既有基础性的又有高层次的。我们提高辅导员胜任力,就需要通过对其素质结构的研究设计出相应的培训体系和优化方法。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结构与胜任力要求的差距

通过访谈和实地调研,我们发现高校辅导员现有能力素质结构总体而言与胜任力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知识结构不够健全、工作能力和工作技能仍有不足、工作态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等方面。

(一)知识结构不够健全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决定了辅导员除了应该具备基本的思想素养和政治素养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知识、法律知识、心理知识、管理知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结构。通过访谈和实地调研,结果表明,现有的高校辅导员具备某一专业知识的居多,涵盖多个知识领域的少,现有的工作内容决定了高校辅导员至少应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通过专业知识与工作对象更好的融合,能够促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确保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

(二)工作能力和工作技能仍有不足

当前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培养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要通过思想教育来开展育人工作,通过德育教育来进行树人工作,简而言之,以思想育人,以德育树人就是当前辅导员工作的神圣使命。工作使命决定了辅导员要拥有面对“人”所具备的多种技能。而从目前高校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校的辅导员是专职辅导员,部分是专兼职相结合,还有一部分是以兼职为主,这个队伍整体呈现年轻化的状态,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相对比较缺乏,面对复杂而庞大的工作对象所出现的形形的问题,有时手足无措,面对不同的个体出现的同一问题,在引导和解决方面明显表现出能力和技能不足,人际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方面也需进一步提升。

(三)工作态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主要体现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业上对学生进行辅导、行为上对学生进行规范、心理上对学生进行输导、就业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这五个方面。无论是进行思想的引导还是心理的疏导,其效果很难当即得以体现,或许在学生毕业时才能显现,或许毕业多年以后甚至更久才能体现,因此其工作价值体现的滞后性决定了其工作的难以计量性。这使得辅导员的工作效果容易被忽视,进而影响了辅导员所在环境中的地位和认同度。调研结果表明,高校辅导员群体在高校中容易被边缘化,职业发展通道不明朗使得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较低,极易出现工作疲惫和职业倦怠。因此,需思索如何保证辅导员工作的热情,进一步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态度。

三、基于胜任力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设计

(一)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

基于胜任力的辅导员培训需求分析是指通过对比当前辅导员所具有的素质与胜任目标所具备的素质间的差距,形成培训需求。培训需求不仅需要分析辅导员素质欠缺,也需要对培训条件与培训环境进行分析,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辅导员需求分析、培训环境需求分析、工作任务需求分析。

1.辅导员需求分析

辅导员需求分析是指分析辅导员目前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职业态度品质和个性特征与胜任力要求的差距,以确定相应的培训导向,根据导向综合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法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2.培训环境需求分析

培训环境需求是指根据培训氛围、辅导员工作地点、时代要求等条件限制或决定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导向。培训环境需求既可以是对培训有促进作用的需求,也可以是对培训有限制作用的需求,这取决于培训的资源、氛围、硬件及软件条件、目标达成的可能性处在是否有利于培训的程度。

3.工作任务需求分析

工作任务需求分析是指通过辅导员各项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辅导员在开展以及完成特定工作时所需具备的胜任力特征。影响工作任务需求因素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次序。因此,工作内容、对象、次序分析对于确定工作任务需求具有指导意义。其中工作内容分析是指明确辅导员工作内容,从而使得培训具有针对性。工作对象分析是指明确辅导员具体工作对象,根据工作对象的特征,确定工作方式方法,形成对该类工作方式方法的培训。工作次序分析是指明确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性区别,根据重要性排序确定培训项目及内容的先后顺序与重点。

(二)基于胜任力的辅导员培训设计

首先,高校应当把辅导员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整体培训范畴,划定承训的具体部门,明确培训责任与目标,指明参与培训的辅导员,与参加培训的辅导员协商培训内容与方式。

其次,辅导员自身应当明确差距,扬长补短,积极参与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做好规划,确保培训效果,拓展自身素质,提升胜任力。

在对培训设计具体环节中,主要应做好以下五个步骤。

1.明确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是根据培训需求分析得出的培训导向,对辅导员形成此次培训的正确预期有指示与引导作用,使得辅导员能够为培训多做准备、合理规划,辅导员和承担培训者之间增加沟通交流,有助于培训效果的达成。

2.确定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是培训的主体,而培训内容则要根据辅导员的差异性进行具体设计。不同年龄、性别、学院,以及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辅导员所需要的胜任力都有所不同。针对辅导员的个性具体设计培训内容才能切实达到培训的预期目标。

3.确定培训教师

培训教师可以是聘请的外部培训机构人员、外校教师,也可以是本校针对培训目标与培训内容较为资深或者在某一领域表现杰出的专业教师或管理干部。

4.区分培训跨度

基于胜任力的素质具有较易习得与较难培训的差异性,对于较易习得的显性素质,如:知识素质,可以设计相对短期的培训跨度与课程,而那些比较隐性的较难获得的素质,如:态度品质,则需要设计更为长期、综合的培训跨度与课程,甚至在培训之外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考核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这些内隐的素质培训效果。

5.确定培训方式方法

培训方式可以采取一种,也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综合培训。同时,在互联网高速发达的时代,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培训,结合案例分析、实战训练、沟通交流、课程讲授等不同方式进行,更有效地保证培训时间与效果。

基于胜任力的辅导员培训体系需要密切结合辅导员的能力素质结构和胜任力特征,培训设计与培训实施过程应该以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计划为导向,培训效果评估应该结合培训预期,充分考虑培训环境与培训条件。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应当与时俱进,兼顾培训的可行性与实效性,注重辅导员工作对象的个性化特征,不断变革更新培训内容,切合培训要求,从而确保培训体系有效针对辅导员的胜任力特征,达到培训目标。

【参考文献】

[1]顾倩.大学辅导员胜任力问卷的编制及初步运用[D].山西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论文,2004.

[2]彭庆红.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模型的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3):90-94.

[3]曲建武,吴云志.高校辅导员素质与能力建设问题研究综述[J]. 高校理论战线,2006(4).

[4]孙定建.浅议高校辅导员的素质建设[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

[5]张丽瑛.清华大学带班辅导员胜任特征研究[D]. 清华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论文,2007.

校训征文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胜任特征;能力开发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0-0025-05

一、引言

高职院校管理活动日益复杂化,使学校对中层管理者的素能要求更加着眼于干部的优秀绩效和整体绩效,而非资格要求;在能力开发层面迫切要求能够通过关键行为确认岗位要求,使管理者能清楚地觉察到自己的情形和与其他干部的差距,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与开发措施。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比较重视知识、技能等显性胜任力的培训与开发,而对影响工作绩效的深层潜能与素质开发尤显不足。以胜任力理论为指导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寻找组织绩效卓越者方面有明显优势。这个理论形成的依据之一是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在弗洛伊德提出的“冰山模型”基础上建构的胜任特征(胜任力)模型中,把各种胜任特征描述为在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知识、技能只是呈现于水上部分的“显性胜任力”,在个人工作过程中容易被看到,也容易被改变和衡量;而水下深层部分的潜能与素质,如个人的态度、社会角色、价值观、自我形象、个性、品质、社会动机等,才是决定人们行为及其表现的关键因素,称为“潜在胜任力”,其既难以测量,也不容易改变。

引鉴该理论及模型工具于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能力开发实践,不仅可以有目的地选拔和培养更多优秀干部,还能够按照胜任力模型要求重点培养中层管理者的关键能力,帮助管理者弥补自身的“短板”;逐渐把干部的工作行为和胜任力水平纳入整体评价之内,从而由内而外激发中层管理者的工作潜能和创造力。本文以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实证研究的结论为依据,试图从开发理念和实施策略两个方面,为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的能力开发提供参考。

一、基于胜任力特征的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能力开发基础

(一)理论模型基础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能力开发必须首先建构或选定一个可适用的模型。鉴于“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胜任力模型研究”[1] 成果已经产生,为避免重复研究,笔者对与高职院校中层管理密切相关的四个模型进行了系统分析[2],综合比较了四个模型的建构方法、胜任特征及胜任特征指标体系、效度与信度、模型的操作性,研究认为:“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胜任力模型”比较符合基于胜任特征的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能力开发所需的应用模型要求,并确定选择该模型作为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能力开发的工具模型,试图在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能力开发及管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二)实践基础

表1 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胜任力模型

“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胜任力模型”采用穷尽法吸纳了以往研究涵盖的所有胜任特征,最终获得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胜任力模型所需的9个胜任特征及29个胜任特征指标,见表1。项目组以“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胜任力模型”为工具,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中层管理者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5月对该校中层管理者胜任特征及胜任特征指标发展水平进行调研[3],筛选出该校中层管理者在9个胜任特征及29个胜任特征指标方面的优劣项,以及胜任特征与中层管理者性别、工作面向间的相关性数据,为该校中层管理者能力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基于胜任特征的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能力开发的理念选择

(一)胜任特征与高职院校中层管理整体绩效的关联性分析

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的工作绩效有三个特殊性:其一是隐含性,中层管理者的工作产出不能像教师和基层管理者那样量化;其二是多因性,管理者的工作绩效是技能、激励、环境、机会四个变量的函数[4],技能、激励归类为主观性影响因素,环境和机会归类为客观性影响因素,在客观因素相对一致的状态下,管理者主观性因素成为工作绩效差异化的主要原因;其三是多维性,绩效是管理者个人知识、能力、态度、动机、行为、结果及人际交往等多维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其既反映管理者潜在的形态劳动,亦反映了管理者流动形态和凝固形态的劳动。由于传统德、能、劳、绩考核标准比较笼统,侧重于对显性、量化结果的评价,比较容易区分合格与不合格业绩,但不能甄选合格与优秀业绩。而按照穷尽、独立、平行、适度等原则建立的胜任模型遴选产生的胜任特征能够关照到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工作绩效评价的三个特殊性[5],胜任特征及胜任特征指标几乎涵盖了中层管理者工作绩效多层次、多维度、隐含性的影响因素,因此,以此为基础的能力开发,才能实质性地促进学校中层管理整体绩效的提升。

(二)以能力“开发”为导向的整体设计有别于传统的教育培训方案

能力开发有别于教育培训。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是管理者能力培养的主要路径。诚然,“培训”是有组织、有目的地传递知识、技能、标准、信息、信念的活动,但其内容主要针对管理者现有组织和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使管理者具备与组织目标和现有岗位相匹配的知识素质和业务能力。“开发”则有别于“培训”。“开发”意即“开拓新的领域”、“发现并利用新的资源”,在胜任特征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能力开发囊括了教育培训的全部内容,而且更加强调对管理者潜在素能的挖掘,这些潜在素能重点指向那些隐藏在“冰山”底下的个人态度与价值体系。

(三)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胜任特征的层级分类

在“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胜任力模型”中,王坤采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归纳出了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9个方面的胜任特征及29项胜任特征指标,这29项指标均是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的“关键要素”,这种分类虽然全面而准确,但目录过于琐碎。为了便于实践操作,这里综合借鉴罗伯特・卡茨(Robert L.Katz)的管理能力分类[6]、综合管理能力的人格特质研究法(Trait Approach)、功能研究法(Funct ional App roach)等研究成果[7],把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9个方面的胜任特征整理归纳为人格特质和管理技能两大类,见图1。

图1 基于胜任特征的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管理能力的

层级分类

三、基于胜任特征的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能力开发策略

管理活动是复杂多变的,管理者需要有特定的技能才能胜任和履行其职责。之所以对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提出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及人格特质方面的诸多要求,也是顺应高职院校管理工作复杂化、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高职院校的中层管理者而言,技术技能是必要的,熟悉和精通与管理直接相关的专业领域知识、职业教育知识是其履行高职教育管理职责的基本前提;人际技能最为关键,因为中层管理者的大量工作贯穿于部门与层级间的协调、贯彻与执行,人际关系绩效占据工作绩效的很大成分;从管理者专业成长的视角看,概念技能更是高层管理不可或缺的稀缺才能。根据图1呈现的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胜任特征层级分类,建议按照“系统论”的整、分、合原理,分别从学习型组织建立(整)、有针对性地确定能力开发项目(分)、组织管理课程培训(合)三个方面组织开展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能力开发。

(一)整:建立管理者学习型组织

表1、图1中所涉及的高职院校中层管理者9个胜任特征及29个胜任特征指标,有显性的,有隐性的,有人格特质方面的,也有管理技能方面的。无论哪个层级管理能力的提升,学习是基本路径,也是管理者适应岗位变换、自我调适行为的重要手段。但个人所具备的“主动学习能力”对整体管理绩效的正面影响力是有限的,为了使组织从整体上具有学习和自我更新的行为能力,有必要建立管理者学习型组织,从而以组织的形式实现有目的、有层次、有规章的“学习”。在此,可以借鉴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The Fifth Discipline)中提出的管理观念[8],特别是关于学习型组织所倡导的“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自我管理”的观点及方法,努力提高组织成员学习的速度、能力、才能,改进组织的思维模式及行为能力;该理论关于心智模式的改善和系统思考的训练,对于提升管理者“潜在胜任力”也有效用,如决策判断、全局思维、人文关怀、压力承受、情绪控制、冲突管理、危机管理等,实质上都需要通过改变管理者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和心态,最终实现管理者观念和行为的修正;此外,学习型组织中提倡的“深度汇谈”更是团队学习的关键所在,借助“深度汇谈”,让每个管理者都有接受询问、主动汇报、专心聆听的机会,通过对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的交流、研讨、磋商与共识,彼此结为工作伙伴。总之,以“学习”活动贯穿的“五项修炼”,能够深层激发管理者的内在创造力,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造血功能。

(二)分:根据中层管理者胜任模型证实结论有针对性地确定能力开发项目

首先,选定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校中层管理者胜任特征的劣势项目作为中层管理者能力开发的重点项目。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中层管理者胜任力模型实证调研数据显示,该校中层管理者9个胜任特征中,领导管理能力、个人影响力、敬业精神及个性品质整体得分较高,这3个胜任特征下属的胜任特征指标――诚信正直、责任意识、执行力得分最高,因此可以确定,诚信正直、责任意识、执行力3个指标是该校中层管理者胜任特征的优胜项。适应性与灵活性、创新能力、主动学习能力3个胜任特征得分较低,因此,可以将与这3个胜任特征对应的压力承受、情绪控制能力、冲突管理、危机管理能力、全局思维、战略制订、开拓创新、专业知识、筹备管理、学习能力等10个指标确定为该校中层管理者能力开发的重点选项。

其次,根据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中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性别差异项确定男、女中层管理者能力开发的侧重项。实证调研数据显示:女性管理者与男性管理者的信息与时间管理能力中值完全相同,得分都比较高,说明该校中层管理者此项因子平均发展水平较高;而女性管理者在主动学习能力方面均值得分明显高于男性;男性管理者在沟通协调能力、适应性与灵活性、人际洞察力、创新能力、敬业精神及个性品质、领导管理能力、个人影响力等7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女性,尤其是适应性与灵活性,男性得分明显高于女性管理者;因此,信息与时间管理能力没有明显性别差异;考虑到男性管理者在沟通协调能力、适应性与灵活性、人际洞察力、创新能力、敬业精神及个性品质、领导管理能力、个人影响力等7个因子上的优势,建议学校在干部任用时适当考虑岗位对性别的特殊要求,着重加强对男性中层管理者主动学习能力训练,以及女性中层管理者适应性与灵活性能力训练。

第三,根据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中层管理者胜任特征的岗位差异建立中层管理者轮岗制度。实证调研数据显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中层管理者9个胜任特征中协调沟通能力、适应性与灵活性、主动学习能力、敬业精神与个性品质4个胜任特征上存在工作岗位面向上的差异。协调沟通能力对教学管理工作绩效有明显影响;这4个胜任特征中以教学管理岗位的管理者得分均值最高,其次是综合管理岗位,其他5项没有岗位工作面向上的差异。建议组织建立常态化的轮岗机制,把主动学习能力、敬业精神与个性品质、协调沟通能力、适应性与灵活性等素能作为培养和选拔教学管理岗位中层管理者的必要及重要选项。

(三)合:组织开展中层管理者管理课程培训

由于管理活动的综合性与复杂性,使得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与人类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间存在密切关联。因此,有研究者认为:管理课程容纳着人类人文和社会学科的丰富遗产,其知识与内涵极为丰富。从现实需求而言,高职院校组织开展中层管理者管理课程培训也是非常必要的。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中层管理者专业背景的调研可知[9],该校具有管理专业背景(含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教育管理、公共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的中层管理者仅占当年统计总数的17.3%。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该校中层管理者的专业背景情况在全国高职具有一定代表性。可见,管理理论的“短板”是目前高职院校管理人员素质的共性问题。尽管高职院校的管理活动实践性很强,但也并不意味着“工作实践”可以替代“管理理论”。事实上,管理课程就像一个存贮“智慧”的大筒仓,愈是复杂事件、危机事件和重大事件的预先决策,课程知识就愈能源源不断地爆发出创新管理的智慧火花。相对经验、实践而言,课程知识永远具有更强的生发性、普遍性和权威性。这里所指的“课程”,不单指书本上的静态知识,也不单指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而是以管理学科知识为基本结构,根据“适当”性原则组织设计的诸多课程模块[10],所谓“适当”性,强调管理课程的一般结构,兼顾职业院校行政需要和管理者的可接受程度。

校训征文篇4

关键词:税务 教育行业 税收管理 税务登记

教育行业的公益性质无形中造成了人们的“税不进校”观念根深蒂固。教育行业税收政策的复杂性以及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问题的存在,客观上造成税务机关对该行业的税收管理出现了盲区。如何加强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切实堵塞税收漏洞,应当成为税务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最近,笔者对教育行业税收政策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学习和思考,现对有关问题作出粗浅的分析,以期对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现状

教育机构种类较多,按组织形式划分,主要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学校等非企业组织和各类企业组织。据统计,目前在虞城县范围内,登记注册且正常运营的教育培训机构共有557所,其中从事学历教育的551所,非学历教育的6所。在从事学历教育的551所教育机构中,从事幼儿教育的有76所,从事小学教育的有438所,从事中学教育的有37所。在此范围之外,还存在提供教育培训服务的个体工商户、大量的未登记注册的无照培训机构和为数众多的家教执业者个人。

目前虞城县教育培训行业提供的主要有学历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多样的教育培训服务,适应了不同的社会需求。根据有关规定,学校主要提供学历教育,其收费项目和标准较为明确,其他单位及个人则提供除学历教育以外的诸多培训,其收费项目和标准基本按照市场供需状况确定,存在一定自由度和伸缩性。

教育培训行业取得的收入涉及免税项目和应税项目。免税项目是,对从事学历教育的学校(含政府办和民办)提供教育劳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政府举办的高等、中等和初等学校(不含下属单位)举办进修班、培训班取得的收入,收入全部归学校所有的,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应税项目主要涉及税费有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除税法规定的减免税项目收入外,教育培训收入均应依法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其中应纳营业税主要涉及营业税文化体育业税目,按照3%的税率缴纳。

数据统计显示,目前虞城县的学校均未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款,缴纳的主要为个人所得税;其他教育机构有的虽然缴纳了营业税等,但与实际经营情况严重不符,税款流失严重;无照教育机构及个人未缴纳任何税费。

二、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日趋多元化,各类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公私合办教育等多种办学形式并存,使得教育行业税收成为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热点。国家也相继出台了有关教育劳务的税收管理规定,明确了对教育超标准收费或接受捐赠、赞助行为等征税的规定。尽管如此,教育行业的税收征管工作依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不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导致教育行业税收征管的基础工作不够扎实。税务部门不能参与各类教育机构的设立、考核、验收等各个环节,很难掌握详细税源情况和各类教育机构有关资产、资金、分配等方面的具体信息。各级教育部门在对待教育劳务税收问题上存在本位思想,不积极配合,不及时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税务部门很难从源头上进行控管。据调查,目前大部分学校、培训机构等都没有办理税务登记,纳入正常税收征管的就更少了。另外,还有部分小型民办教育以培训班、辅导班形式出现,没有自有资产,办学设施全部是租用的,教师全部是聘用的,学制也不固定,有的全天授课,有的只是利用假期、节假日或晚上授课,流动性大,隐蔽性强,三证(办学许可证、非企业单位登记证、收费许可证)不全或根本没有,对这类教育劳务税收税务部门就更难控管了。

税务管理人员对教育行业的有关政策不理解,制约了教育行业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教育行业的公益性质,使人们“税不进校”的观念根深蒂固。加之教育行业有关政策的复杂性,客观上造成税务机关在该行业税收管理方面存在盲区。具体表现一是对教育行业的划分及登记管理有关规定不了解,直接造成了部门协作不畅、信息交流不通等,无法掌握教育行业的税源情况;二是对教育行业税收政策不了解,如对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政策及有关的优惠政策不理解,直接影响了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造成了对教育行业税收征管的缺位。教育机构不按规定使用发票,加大了教育行业税收征管的难度。多年以来,教育机构的收费一直是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造成

了大部分教育机构在收取国家规定规费以外的费用过程中,不按规定使用税务部门监制的发票,有的使用白条,有的采用自制收据,有的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使税务部门对其收入情况不易掌握,这就加大了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的难度。

从业者纳税意识淡薄。学校提供学历教育,享受一定的税收减免无可厚非,问题主要出在其他培训服务当中。各类机构提供了种类繁多的培训服务,取得的收入并不低,但所缴纳的税款少之又少,原因是多数培训者没有纳税常识,未按规定设置账簿或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资料残缺不全,无法正确计算收入额和应纳税所得额。更有办班人受利益驱使,只为赚钱,对有关税收政策置若罔闻,不但不积极主动纳税,反而有意逃避纳税,纳税意识十分淡薄。

三、进一步加强教育行业税收管理的措施

为了加强对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进一步堵塞税收征管工作中的漏洞,消除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的盲区,各级税务机关在教育行业税收管理工作中应注意把握并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加强教育行业的税务登记管理

熟悉教育行业的划分标准。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标准,目前教育行业可分为六大类,一是学前教育,包括各类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幼儿班、保育院等;二是初等教育,主要指各类小学;三是中等教育,包括各类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教育、技工学校教育、其他中等教育等;四是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含普通高校办的函授部、夜大、成人脱产班、进修班);五是其他教育,包括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培训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外语培训、电脑培训、汽车驾驶员培训、厨师培训、缝纫培训、武术培训等)及特殊教育;六是其他未列明的教育,包括党校、行政学院、中小学课外辅导班。为了表述的方便,笔者在此将“学前教育”“初、中、高等教育”“其他教育和课外辅导班”分别简称为“幼儿园”“学校”“培训机构”。

明确相关登记管理部门。根据《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育工作。其他有关的部门,主要包括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现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编制、民政、发展改革(物价)、财政、税务等部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各类公办学校、公办幼儿园属于事业单位;根据《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与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各类民办学校(学历教育范围)、民办幼儿园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根据《职业培训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办法(试行)》规定,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非学历教育范围)也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按照有关法规规定,各类公办学校应当到县级以上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所属的登记管理部门办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各类民办学校(学历教育范围)、民办幼儿园应当到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办理《办学许可证》,到同级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非学历教育范围)应当到县级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办学许可证》,到同级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另外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还应当到物价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等。

加强税务登记管理。《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2条规定:“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均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前款规定以外的纳税人,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也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规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均应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依法办理税务登记。上述各项规定均明确要求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到主管税务机关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目前,部分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办理了税务登记,但仍有部分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没有办理税务登记,游离于税务管理之外,这应当引起各级税务机关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的税务登记管理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税法宣传

开展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的主要依据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该文件从四个方面规定了教育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了解决教育行业税收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教育劳务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3号)又对教育劳务征收营业税有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明确。但由于《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关于税收的规定

十分笼统,征纳双方对教育行业的纳税问题均存在不少模糊认识。大部分学校对“教职工缴纳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比较认可,而认为学校本身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应纳税。据调查了解,持“税不进校”观点的还大有人在,甚至部分税务人员也认为幼儿园、学校不用纳税。可见,对教育行业现行税收政策的宣传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税务管理部门应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比如在各学校及培训机构开展专项宣传,把有关的税收政策送进校门,送进课堂,使老师学生都能知税法、守税法;应定期召开学校及培训机构的法人代表、财务人员座谈会,对税法的严肃性做明确的说明。总之,各级税务机关应切实加强对教育行业税收政策的宣传工作,要深入到教育行业的有关主管部门、学校等单位,深入细致地讲解有关税收政策,切实提高各类教育机构相关人员的纳税意识和税法遵从度,以确保教育行业税收政策得到贯彻执行。

(三)加强教育行业税收优惠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执行教育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加强对教育行业减免税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教育劳务免征营业税的范围、收费标准、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减免税报批手续,严格界定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的范围。一是必须符合税收政策规定的减免税范围。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区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正确把握教育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控制教育行业的减免税范围。二是收费必须经有关部门(一般为财政、物价部门)审核批准且不能超过规定的收费标准。超过规定收费标准的收费以及学校以各种名义收取的赞助费、择校费等超过规定范围的收入,均不属于免征营业税的教育劳务收入,一律按规定征税。三是必须单独核算免税项目。各类学校均应单独核算免税项目的营业额,未单独核算的一律照章征税。四是各类学校必须按规定办理减免税报批手续,否则一律照章征收相关税收。

(四)进一步加强财政税务票据童理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第16条规定,有应纳税收入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对涉及征税的收入项目,应统一使用税务发票,按规定可使用财政收据的除外。《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高校收费管理的通知》(豫教财[2007]74号)规定,各普通高校收取学费、住宿费和考试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应使用河南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专用票据。各普通高校在收取服务性收费时使用税务发票,收取代收费用时向学生开具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财务收款收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营业税政策的通知》(财税字[1997]005号)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凡涉及征税的收费项目均应纳入税务管理,进行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并使用税务发票。对不征税的收费、基金项目,应使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监制的收费、基金票据。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一是教育行业的收费必须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法票据。二是要正确区分什么样的业务使用财政票据、什么样的业务使用税务票据。对凡涉及征税的收费项目均应纳入税务管理,使用税务发票。对不征税的收费、基金项目,应使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监制的收费、基金票据。各级税务机关要正确把握以上两点,从教育行业收费票据的使用人手,规范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

校训征文篇5

征集启事是在特定范围内征求创意、方案、设计稿、资料、商标、广告词、歌曲、徽记时所用的一种启事。

一个大型活动筹备期间,组织者为了集思广益,可征集开展活动的各种构思、创意。一个学校要确定自己的校歌、校旗、校徽、校训,可征集各种作品和设计方案从中选择。一个企业要宣传自己,可征集商标和广告词。举办一次展览,可征集大量相关实物和资料进行展出。凡此种种可以看出,征集启事在实际工作和社会交往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征集启事的的类型

征集启事的类型主要决定于征集活动的性质,大致可分为三类。

1.文化活动征集启事

凡属于纪念伟人、纪念校庆厂庆的征集活动,以及征集校徽校歌校训,征集文学、绘画、书法、摄影作品之类的征集活动,都属于文化活动征集启事,它的特点是不以赢利为目的。

2.展览会征集启事

为筹办校史、厂史、伟人生平事迹展览,在全社会或特定范围内征集相关实物和图片、文稿的征集活动,所用的征集启事都属于展览会征集启事,它的特点在于宣传性和纪念性。

3.商业活动征集启事

凡征集商标、广告词、经营创意、工程设计方案的,都属于商业活动征集启事,它的特点在于商业价值和赢利目的。

(三)征集启事的写作

1.标题

三种写法。第一种是只有“征集启事”四字。第二种是活动名称加文种名称的写法,如《20__年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词有奖征集》。第三种是征集对象加文种名称的写法,如《校徽校训征集启事》。

2.正文

首先是征集缘由或背景介绍。如果征集校徽校训,可介绍学校的历史、成就和地位。如果是征集商标和广告词,可介绍企业的规模、主要产品、经营状况。如果是纯粹的文化活动征集启事,可介绍其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

其次是征集项目和基本要求。要写明征集什么,有什么要求和标准。例如,如果是征集会徽,要求多大尺寸,是交实物还是交设计稿等,都要明确提出。

再次是选用的程序、评奖的方法、采用的报酬等。

最后是交稿的方法和征集截止时间及联系方式等。

3.征集单位署名及日期

末尾是征集单位的落款和日期。

【 例 文 】

征集启事

为回顾过去半个世纪的创业与发展,展望新世纪的进步与前程,我们拟布置一座展示厅,编印出版纪念画册、文集及录像片,举办书画展览。为使展厅、画册和文集能臻于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图文并茂,特向所内外各方面的同志广泛征集我所能反映各时期人物、事件、成就的文字、图片、录像和实物资料,以及回忆文稿、书法、绘画及摄影作品,同时征集所庆活动的主题词。

现将有关事项通报如下:

一、征集要求

1.主题词:言简意赅, 琅琅上口, 字数在16字以内。

2.文字资料:上级和领导同志的批示、指示、题词、书函等,印件和手稿均可,原件及复印件均可,如为抄件请提供出处。

3.图片及影像资料:能突出反映我所历史及现状的人物或工作照片,黑白及彩色均可,大小不限。

4.实物:有历史意义的物件,如模型、奖旗、奖牌、奖杯、奖章及国内外交换的图书、礼品等。

5.文稿:以纪实为主,也可以抒情、赞颂,篇幅以20__字以内为度,特殊情况最长不超过3000字。

6.诗词:新体、旧体均可,不严格要求格律,长短不限。

7.书法、绘画:大小字、国画、西洋画均可,大小幅不限。

二、征集截止时间

20__年5月31日。

三、说明

1.所有应征的文字、图片资料和实物,无论选用与否,均负责登记保管并保证原物奉还,确需长期留用者,当与应征人商洽。

2.应征文稿、诗词、书法、绘画作品经遴选后,备展示或复制编印出版。

3.各应征件经选用后,酌付酬金或纪念品。

4.应征件请交送:

七o二所所庆50周年活动筹备秘书组:

康伯霖(电话:5555317)

金培玉(电话:5555327)

地点在无锡所区办公楼四楼412室。

亲爱的同志们!竭诚希望和欢迎您为七o二所所庆活动献计献策,增光添彩。让我们共同在新世纪的第一春,把这一有历史意义的所庆活动筹备好、举办好,共同开创我们七o二所新的更加光辉绚丽的前程!

校训征文篇6

关键词:税务教育行业税收管理税务登记

教育行业的公益性质无形中造成了人们的“税不进校”观念根深蒂固。教育行业税收政策的复杂性以及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问题的存在,客观上造成税务机关对该行业的税收管理出现了盲区。如何加强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切实堵塞税收漏洞,应当成为税务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最近,笔者对教育行业税收政策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学习和思考,现对有关问题作出粗浅的分析,以期对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现状

教育机构种类较多,按组织形式划分,主要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学校等非企业组织和各类企业组织。据统计,目前在虞城县范围内,登记注册且正常运营的教育培训机构共有557所,其中从事学历教育的551所,非学历教育的6所。在从事学历教育的551所教育机构中,从事幼儿教育的有76所,从事小学教育的有438所,从事中学教育的有37所。在此范围之外,还存在提供教育培训服务的个体工商户、大量的未登记注册的无照培训机构和为数众多的家教执业者个人。

目前虞城县教育培训行业提供的主要有学历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多样的教育培训服务,适应了不同的社会需求。根据有关规定,学校主要提供学历教育,其收费项目和标准较为明确,其他单位及个人则提供除学历教育以外的诸多培训,其收费项目和标准基本按照市场供需状况确定,存在一定自由度和伸缩性。

教育培训行业取得的收入涉及免税项目和应税项目。免税项目是,对从事学历教育的学校(含政府办和民办)提供教育劳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政府举办的高等、中等和初等学校(不含下属单位)举办进修班、培训班取得的收入,收入全部归学校所有的,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应税项目主要涉及税费有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除税法规定的减免税项目收入外,教育培训收入均应依法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其中应纳营业税主要涉及营业税文化体育业税目,按照3%的税率缴纳。

数据统计显示,目前虞城县的学校均未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款,缴纳的主要为个人所得税;其他教育机构有的虽然缴纳了营业税等,但与实际经营情况严重不符,税款流失严重;无照教育机构及个人未缴纳任何税费。

二、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日趋多元化,各类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公私合办教育等多种办学形式并存,使得教育行业税收成为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热点。国家也相继出台了有关教育劳务的税收管理规定,明确了对教育超标准收费或接受捐赠、赞助行为等征税的规定。尽管如此,教育行业的税收征管工作依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不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导致教育行业税收征管的基础工作不够扎实。税务部门不能参与各类教育机构的设立、考核、验收等各个环节,很难掌握详细税源情况和各类教育机构有关资产、资金、分配等方面的具体信息。各级教育部门在对待教育劳务税收问题上存在本位思想,不积极配合,不及时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税务部门很难从源头上进行控管。据调查,目前大部分学校、培训机构等都没有办理税务登记,纳入正常税收征管的就更少了。另外,还有部分小型民办教育以培训班、辅导班形式出现,没有自有资产,办学设施全部是租用的,教师全部是聘用的,学制也不固定,有的全天授课,有的只是利用假期、节假日或晚上授课,流动性大,隐蔽性强,三证(办学许可证、非企业单位登记证、收费许可证)不全或根本没有,对这类教育劳务税收税务部门就更难控管了。

税务管理人员对教育行业的有关政策不理解,制约了教育行业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教育行业的公益性质,使人们“税不进校”的观念根深蒂固。加之教育行业有关政策的复杂性,客观上造成税务机关在该行业税收管理方面存在盲区。具体表现一是对教育行业的划分及登记管理有关规定不了解,直接造成了部门协作不畅、信息交流不通等,无法掌握教育行业的税源情况;二是对教育行业税收政策不了解,如对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政策及有关的优惠政策不理解,直接影响了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造成了对教育行业税收征管的缺位。教育机构不按规定使用发票,加大了教育行业税收征管的难度。多年以来,教育机构的收费一直是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造成了大部分教育机构在收取国家规定规费以外的费用过程中,不按规定使用税务部门监制的发票,有的使用白条,有的采用自制收据,有的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使税务部门对其收入情况不易掌握,这就加大了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的难度。

从业者纳税意识淡薄。学校提供学历教育,享受一定的税收减免无可厚非,问题主要出在其他培训服务当中。各类机构提供了种类繁多的培训服务,取得的收入并不低,但所缴纳的税款少之又少,原因是多数培训者没有纳税常识,未按规定设置账簿或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资料残缺不全,无法正确计算收入额和应纳税所得额。更有办班人受利益驱使,只为赚钱,对有关税收政策置若罔闻,不但不积极主动纳税,反而有意逃避纳税,纳税意识十分淡薄。

三、进一步加强教育行业税收管理的措施

为了加强对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进一步堵塞税收征管工作中的漏洞,消除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的盲区,各级税务机关在教育行业税收管理工作中应注意把握并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加强教育行业的税务登记管理

熟悉教育行业的划分标准。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标准,目前教育行业可分为六大类,一是学前教育,包括各类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幼儿班、保育院等;二是初等教育,主要指各类小学;三是中等教育,包括各类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教育、技工学校教育、其他中等教育等;四是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含普通高校办的函授部、夜大、成人脱产班、进修班);五是其他教育,包括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培训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外语培训、电脑培训、汽车驾驶员培训、厨师培训、缝纫培训、武术培训等)及特殊教育;六是其他未列明的教育,包括党校、行政学院、中小学课外辅导班。为了表述的方便,笔者在此将“学前教育”“初、中、高等教育”“其他教育和课外辅导班”分别简称为“幼儿园”“学校”“培训机构”。

明确相关登记管理部门。根据《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育工作。其他有关的部门,主要包括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现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编制、民政、发展改革(物价)、财政、税务等部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各类公办学校、公办幼儿园属于事业单位;根据《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与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各类民办学校(学历教育范围)、民办幼儿园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根据《职业培训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办法(试行)》规定,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非学历教育范围)也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按照有关法规规定,各类公办学校应当到县级以上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所属的登记管理部门办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各类民办学校(学历教育范围)、民办幼儿园应当到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办理《办学许可证》,到同级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非学历教育范围)应当到县级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办学许可证》,到同级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另外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还应当到物价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等。

加强税务登记管理。《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2条规定:“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均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前款规定以外的纳税人,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也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规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均应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依法办理税务登记。上述各项规定均明确要求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到主管税务机关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目前,部分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办理了税务登记,但仍有部分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没有办理税务登记,游离于税务管理之外,这应当引起各级税务机关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的税务登记管理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税法宣传

开展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的主要依据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该文件从四个方面规定了教育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了解决教育行业税收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教育劳务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3号)又对教育劳务征收营业税有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明确。但由于《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关于税收的规定十分笼统,征纳双方对教育行业的纳税问题均存在不少模糊认识。大部分学校对“教职工缴纳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比较认可,而认为学校本身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应纳税。据调查了解,持“税不进校”观点的还大有人在,甚至部分税务人员也认为幼儿园、学校不用纳税。可见,对教育行业现行税收政策的宣传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税务管理部门应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比如在各学校及培训机构开展专项宣传,把有关的税收政策送进校门,送进课堂,使老师学生都能知税法、守税法;应定期召开学校及培训机构的法人代表、财务人员座谈会,对税法的严肃性做明确的说明。总之,各级税务机关应切实加强对教育行业税收政策的宣传工作,要深入到教育行业的有关主管部门、学校等单位,深入细致地讲解有关税收政策,切实提高各类教育机构相关人员的纳税意识和税法遵从度,以确保教育行业税收政策得到贯彻执行。

(三)加强教育行业税收优惠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执行教育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加强对教育行业减免税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教育劳务免征营业税的范围、收费标准、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减免税报批手续,严格界定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的范围。一是必须符合税收政策规定的减免税范围。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区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正确把握教育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控制教育行业的减免税范围。二是收费必须经有关部门(一般为财政、物价部门)审核批准且不能超过规定的收费标准。超过规定收费标准的收费以及学校以各种名义收取的赞助费、择校费等超过规定范围的收入,均不属于免征营业税的教育劳务收入,一律按规定征税。三是必须单独核算免税项目。各类学校均应单独核算免税项目的营业额,未单独核算的一律照章征税。四是各类学校必须按规定办理减免税报批手续,否则一律照章征收相关税收。超级秘书网

(四)进一步加强财政税务票据童理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第16条规定,有应纳税收入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对涉及征税的收入项目,应统一使用税务发票,按规定可使用财政收据的除外。《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高校收费管理的通知》(豫教财[2007]74号)规定,各普通高校收取学费、住宿费和考试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应使用河南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专用票据。各普通高校在收取服务性收费时使用税务发票,收取代收费用时向学生开具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财务收款收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营业税政策的通知》(财税字[1997]005号)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凡涉及征税的收费项目均应纳入税务管理,进行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并使用税务发票。对不征税的收费、基金项目,应使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监制的收费、基金票据。

校训征文篇7

关键词:税务教育行业税收管理税务登记

教育行业的公益性质无形中造成了人们的“税不进校”观念根深蒂固。教育行业税收政策的复杂性以及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问题的存在,客观上造成税务机关对该行业的税收管理出现了盲区。如何加强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切实堵塞税收漏洞,应当成为税务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最近,笔者对教育行业税收政策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学习和思考,现对有关问题作出粗浅的分析,以期对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现状

教育机构种类较多,按组织形式划分,主要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学校等非企业组织和各类企业组织。据统计,目前在虞城县范围内,登记注册且正常运营的教育培训机构共有557所,其中从事学历教育的551所,非学历教育的6所。在从事学历教育的551所教育机构中,从事幼儿教育的有76所,从事小学教育的有438所,从事中学教育的有37所。在此范围之外,还存在提供教育培训服务的个体工商户、大量的未登记注册的无照培训机构和为数众多的家教执业者个人。

目前虞城县教育培训行业提供的主要有学历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多样的教育培训服务,适应了不同的社会需求。根据有关规定,学校主要提供学历教育,其收费项目和标准较为明确,其他单位及个人则提供除学历教育以外的诸多培训,其收费项目和标准基本按照市场供需状况确定,存在一定自由度和伸缩性。

教育培训行业取得的收入涉及免税项目和应税项目。免税项目是,对从事学历教育的学校(含政府办和民办)提供教育劳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政府举办的高等、中等和初等学校(不含下属单位)举办进修班、培训班取得的收入,收入全部归学校所有的,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应税项目主要涉及税费有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除税法规定的减免税项目收入外,教育培训收入均应依法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其中应纳营业税主要涉及营业税文化体育业税目,按照3%的税率缴纳。

数据统计显示,目前虞城县的学校均未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款,缴纳的主要为个人所得税;其他教育机构有的虽然缴纳了营业税等,但与实际经营情况严重不符,税款流失严重;无照教育机构及个人未缴纳任何税费。

二、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日趋多元化,各类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公私合办教育等多种办学形式并存,使得教育行业税收成为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热点。国家也相继出台了有关教育劳务的税收管理规定,明确了对教育超标准收费或接受捐赠、赞助行为等征税的规定。尽管如此,教育行业的税收征管工作依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不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导致教育行业税收征管的基础工作不够扎实。税务部门不能参与各类教育机构的设立、考核、验收等各个环节,很难掌握详细税源情况和各类教育机构有关资产、资金、分配等方面的具体信息。各级教育部门在对待教育劳务税收问题上存在本位思想,不积极配合,不及时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税务部门很难从源头上进行控管。据调查,目前大部分学校、培训机构等都没有办理税务登记,纳入正常税收征管的就更少了。另外,还有部分小型民办教育以培训班、辅导班形式出现,没有自有资产,办学设施全部是租用的,教师全部是聘用的,学制也不固定,有的全天授课,有的只是利用假期、节假日或晚上授课,流动性大,隐蔽性强,三证(办学许可证、非企业单位登记证、收费许可证)不全或根本没有,对这类教育劳务税收税务部门就更难控管了。

税务管理人员对教育行业的有关政策不理解,制约了教育行业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教育行业的公益性质,使人们“税不进校”的观念根深蒂固。加之教育行业有关政策的复杂性,客观上造成税务机关在该行业税收管理方面存在盲区。具体表现一是对教育行业的划分及登记管理有关规定不了解,直接造成了部门协作不畅、信息交流不通等,无法掌握教育行业的税源情况;二是对教育行业税收政策不了解,如对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政策及有关的优惠政策不理解,直接影响了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造成了对教育行业税收征管的缺位。教育机构不按规定使用发票,加大了教育行业税收征管的难度。多年以来,教育机构的收费一直是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造成了大部分教育机构在收取国家规定规费以外的费用过程中,不按规定使用税务部门监制的发票,有的使用白条,有的采用自制收据,有的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使税务部门对其收入情况不易掌握,这就加大了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的难度。

从业者纳税意识淡薄。学校提供学历教育,享受一定的税收减免无可厚非,问题主要出在其他培训服务当中。各类机构提供了种类繁多的培训服务,取得的收入并不低,但所缴纳的税款少之又少,原因是多数培训者没有纳税常识,未按规定设置账簿或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资料残缺不全,无法正确计算收入额和应纳税所得额。更有办班人受利益驱使,只为赚钱,对有关税收政策置若罔闻,不但不积极主动纳税,反而有意逃避纳税,纳税意识十分淡薄。

三、进一步加强教育行业税收管理的措施

为了加强对教育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进一步堵塞税收征管工作中的漏洞,消除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的盲区,各级税务机关在教育行业税收管理工作中应注意把握并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加强教育行业的税务登记管理

熟悉教育行业的划分标准。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标准,目前教育行业可分为六大类,一是学前教育,包括各类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幼儿班、保育院等;二是初等教育,主要指各类小学;三是中等教育,包括各类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教育、技工学校教育、其他中等教育等;四是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含普通高校办的函授部、夜大、成人脱产班、进修班);五是其他教育,包括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培训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外语培训、电脑培训、汽车驾驶员培训、厨师培训、缝纫培训、武术培训等)及特殊教育;六是其他未列明的教育,包括党校、行政学院、中小学课外辅导班。为了表述的方便,笔者在此将“学前教育”“初、中、高等教育”“其他教育和课外辅导班”分别简称为“幼儿园”“学校”“培训机构”。

明确相关登记管理部门。根据《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育工作。其他有关的部门,主要包括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现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编制、民政、发展改革(物价)、财政、税务等部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各类公办学校、公办幼儿园属于事业单位;根据《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与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各类民办学校(学历教育范围)、民办幼儿园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根据《职业培训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办法(试行)》规定,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非学历教育范围)也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按照有关法规规定,各类公办学校应当到县级以上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所属的登记管理部门办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各类民办学校(学历教育范围)、民办幼儿园应当到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办理《办学许可证》,到同级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各类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非学历教育范围)应当到县级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办学许可证》,到同级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另外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还应当到物价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等。

加强税务登记管理。《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2条规定:“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均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前款规定以外的纳税人,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也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规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均应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依法办理税务登记。上述各项规定均明确要求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到主管税务机关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目前,部分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办理了税务登记,但仍有部分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没有办理税务登记,游离于税务管理之外,这应当引起各级税务机关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各类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的税务登记管理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税法宣传

开展教育行业税收征管工作的主要依据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该文件从四个方面规定了教育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了解决教育行业税收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教育劳务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3号)又对教育劳务征收营业税有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明确。但由于《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关于税收的规定十分笼统,征纳双方对教育行业的纳税问题均存在不少模糊认识。大部分学校对“教职工缴纳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比较认可,而认为学校本身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应纳税。据调查了解,持“税不进校”观点的还大有人在,甚至部分税务人员也认为幼儿园、学校不用纳税。可见,对教育行业现行税收政策的宣传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税务管理部门应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比如在各学校及培训机构开展专项宣传,把有关的税收政策送进校门,送进课堂,使老师学生都能知税法、守税法;应定期召开学校及培训机构的法人代表、财务人员座谈会,对税法的严肃性做明确的说明。总之,各级税务机关应切实加强对教育行业税收政策的宣传工作,要深入到教育行业的有关主管部门、学校等单位,深入细致地讲解有关税收政策,切实提高各类教育机构相关人员的纳税意识和税法遵从度,以确保教育行业税收政策得到贯彻执行。

(三)加强教育行业税收优惠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执行教育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加强对教育行业减免税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教育劳务免征营业税的范围、收费标准、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减免税报批手续,严格界定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的范围。一是必须符合税收政策规定的减免税范围。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区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正确把握教育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控制教育行业的减免税范围。二是收费必须经有关部门(一般为财政、物价部门)审核批准且不能超过规定的收费标准。超过规定收费标准的收费以及学校以各种名义收取的赞助费、择校费等超过规定范围的收入,均不属于免征营业税的教育劳务收入,一律按规定征税。三是必须单独核算免税项目。各类学校均应单独核算免税项目的营业额,未单独核算的一律照章征税。四是各类学校必须按规定办理减免税报批手续,否则一律照章征收相关税收。

(四)进一步加强财政税务票据童理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第16条规定,有应纳税收入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对涉及征税的收入项目,应统一使用税务发票,按规定可使用财政收据的除外。《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高校收费管理的通知》(豫教财[2007]74号)规定,各普通高校收取学费、住宿费和考试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应使用河南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专用票据。各普通高校在收取服务性收费时使用税务发票,收取代收费用时向学生开具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财务收款收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营业税政策的通知》(财税字[1997]005号)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凡涉及征税的收费项目均应纳入税务管理,进行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并使用税务发票。对不征税的收费、基金项目,应使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监制的收费、基金票据。

校训征文篇8

【关键词】培训战略;培训内容;行政管理人员;岗前培训

加强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让其新人更快适应自己岗位的工作,提高业务技能、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广大师生服务,进一步推进高校的教育事业发展。任何事情都有其因果,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培训也是一样的,高校的培训工作者需根据高校战略目标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培训项目,并对培训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高校岗前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建设问题,关乎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影响人才的培养。1.培训内容与实际目标脱节。高校培训必须服从和服务于高校发展战略需要为基础,但是现实中培训的内容往往与学校方针政策相背离。培训内容大致是理论知识的介绍,往往以“填鸭”式传授给受训的行政管理人员,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培训内容过于陈旧,培训内容未依据行政管理人员岗位特征、工作任务和个性特征进行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培训,尚未对课堂讲授内容以实践经验做支持即培训的内容与行政管理人员平时工作联系不太密切,往往容易造成很多新进行政管理人员对岗前培训内容形成抽象概念,影响培训顺利开展。2.培训无法有效服务于高校战略目标。培训工作要与时俱进,根据高校的战略目标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来规划培训内容,明确培训的目标。在现实中,每个行政管理人员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不同,所需求的培训内容也不一样,很多高校的岗前培训工作为完成上级领导任务而培训,培训内容往往是一般性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无法真正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实践性差。3.培训方式单一,培训课程效率低下。首先表现在培训方法单一,把培训和教育授课等同,不讲究方式方法,培训效果差,培训往往采用课堂式教学,灌输理论知识。究其原因是培训者的社会经验不足和上级领导不重视培训的重要性,往往照本宣科或者培训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最后造成培训效率低下。4.尚未建立健全的岗前培训体系。各高校对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扩大的同时对行政管理人员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当前引进的行政管理人员都是硕士及以上文凭,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但是刚出社会的新人来说积累工作经验几乎为零,很多岗位在未培训就上岗,让新人措手不及导致无法适应新岗位。有些高校也会安排培训,为了避免学工矛盾,把培训时间安排在暑假或寒假进行,培训过程中缺乏监管机制和培训效果评估,无法保证培训的有效性。高校虽然重视培训,但仍未提升到较高层次的培训体系上去推进培训工作。

二、健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岗前培训的对策

岗前培训作为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转变服务意识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关键,以推进高校培训工作顺利开展。1.分析战略目标和培训对象需求,提出针对性培训。培训需求分为培训对象需求和组织需求,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特征的培训需求决定了培训内容不同。培训需求分析是保障培训工作有效开展的必要手段,科学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从高校发展战略目标和培训人员岗位特征出发,根据受训行政管理人员的所在工作岗位特征来制定培训项目和培训内容。培训项目内容与受训教师是相辅相成,需要做到“因材施教”。2.培训方式多元化,提高培训效果。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是服务于全校师生的重要队伍,首先行政管理人员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岗前培训能够有效帮助刚到此岗位的人员不仅了解和初步掌握自己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而且需要掌握服务于师生时应遵循基本道德规范和道德修养,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培训方式方法选择是否合理,是确保培训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环节。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的开展结合高校战略目标和工作职责,不同的培训层次,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针对不同的岗位进行有针对性培训。如通过聘请外部教师、外派学习、师带徒、模拟训练和内部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3.健全岗前培训体系,保障人才建设。岗前培训是高校师资培训的重要部分,不仅仅是考核新进人员对培训内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衡量作为一名新教师是否能胜任新工作岗位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健全高校的岗前培训体系,需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首先建立完善的高校培训制度、培训课程体系、培训效评和培训管理体系四个部分。

总之,面对市场日益竞争的挑战,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建立健全的高校岗前培训工作体系,能有效实现高校战略目标,才能更好推动高校更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浦卫忠.有关高校青年教师培训的几点思考[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18(1):69-74.

[2]郭艳艳,李雪平.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上一篇:比赛主持人开场白范文 下一篇:酒会开场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