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的散文范文

时间:2023-09-23 03:05:44

冰心的散文

冰心的散文篇1

关键词:冰心;散文艺术特色

冰心是中国二十世纪的著名作家,她除了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在翻译工作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不良状态,经济发展难以正常高效地进行,人们的生活难以得到保障。在当时严峻的形势下,冰心不仅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无形之中鼓舞着人们,给予人们生活的希望,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她也积极进行爱国运动,对我国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冰心的散文意义深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以及现实价值,她的作品在当今社会也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尤其是她的散文,以其细腻的文风、含蓄的创作方法、深刻的意义受到了广大人们的热爱,在不同的时期,她的散文作品都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一、冰心散文不同特色形成的原因

1.时代的变化使然

冰心的散文具有极大的时代特色,在她的散文中,有很多都是围绕着时代的发展特征以及社会的发展情况进行创作的,创作作品源于社会现实,并且给予人们许多生活的启发。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几个发展时期,从到抗日战争、从解放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都呈现出了许许多多的社会特点,这都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冰心在这些时期的创作大多是依赖社会变迁的特点,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实质,在作品中加入“爱”的元素,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2.个人经历的变化

从个人来讲,冰心个人的生活经历也对她的艺术创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早年的冰心曾经到美国留学,在美国的学习为她的艺术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在美国求学的经历也对她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回国后,由于国家的动荡以及冰心个人生活的改变,她的作品不仅仅局限于反映社会生活,还尽情地展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其丰富细腻的情感赞美母爱等。这些作品也是冰心个人生活的体现,在这些作品中,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她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1]

3.社会的发展需要

在二十世纪中后叶,冰心的艺术创作主要是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冰心的艺术作品,在翻译工作等方面,也对她委以重任。冰心不仅对于中国的艺术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在翻译工作方面收获了巨大的成果。在新中国发展的新时期,社会发展处于平稳的状态,冰心将此创作的目标指向了新一代的祖国花朵,为了让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在艺术创作方面非常注重国家情感的抒发,旨在赞扬我国的大好河山,培养新一代人民的爱国情感,促进我国的长远健康发展。

二、冰心不同时期的散文艺术特色

1.1919-1926年

1919年是中国爆发的时间,这一时期,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发展状态,冰心针对社会现实,以现实生活为体裁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散文占领着主要位置,对人们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社会和国家发展是冰心艺术创作的基础,对其艺术特色也起到了巨大的影响。社会发展处于动荡的状态,冰心的作品大多呈现出了反映社会现实、剖析社会发展问题的特点。在冰心出国留学的时期,由于个人的原因,散文中体现出了浓浓的乡愁之意以及对祖国的无限思念。这一时期由于社会发展特征鲜明,冰心的散文特点为细腻隽永,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创作风格的影响。

2.1926-1950年

这一时期的中国主要是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冰心的散文艺术创作呈现出的是对社会现实的抨击,并且希望祖国能够朝着光明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表达了她对祖国的担忧,但是也体现出了她对祖国的忠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的剥削,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冰心的作品体现了对人们的同情,批判了社会的不公平,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抗日战争时期,冰心针对战争的情况,表达了对祖国胜利的期盼,并且在作品中流露出了对祖国的忠诚,这个时期的作品也增添了刚强的气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2]

3.1950-1976年

这一时期新中国已经成立,国家的发展处于和平的新时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冰心的散文创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受到了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冰心在散文创作中更加注重对往昔生活的回忆,表达了时光荏苒之情。在和平时期,冰心也更加注重对“爱”的诠释,并在作品中增添了许多“爱”的元素。对于未来的描述,冰心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了更高的立意,抒发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以及对祖国未来大好发展前景的期待。此外,在与儿童有关的创作方面,冰心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书写出了许多优秀的儿童作品。这对于祖国新一代儿童的教育有着巨大的帮作用。

4.1976-1999年

在中,冰心也受到了巨大的不良影响,但是她并没有放弃艺术创作,而是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以及国家的发展变化,进一步丰富自身的艺术风格,创作为时代所需要的艺术作品。在之后,冰心的艺术创作更多体现的是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鼓励人们克服生活中的挫折,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生活之中。这一时期冰心的散文艺术特色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其主旨立意也更加得深刻,人们从中也能够体会出更多的思想精华。

三、总结

冰心的艺术创作源于社会现实,对现实中的人们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此外,她的作品对于国家的发展、新一代儿童的成长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她的散文作品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但是其本质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给予人们对生活、社会变迁以及国家发展的深刻启示,在实际的生活中,能够践行正确的三观,努力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让艺术作品丰富自己的生活,达到提高自身的目的。[3](作者单位: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梦茹.试析冰心不同时期的散文艺术特色[J].文学教育(中),2014,06:36.

[2] 孙彭宇.冰心不同时期的散文艺术特色分析[J].大众文艺,2014,17:38-39.

冰心的散文篇2

冰心,原名谢婉莹,是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一生创作诗歌、散文、小说颇丰,还有许多翻译成果。《小桔灯》创作于1957年,是作者冰心57岁时的回忆录。

《小桔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45年重庆郊外的真实故事。那时正逢白色恐怖,人性扭曲、是非颠倒、黑白混淆,国民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党特务在统治中心重庆疯狂地屠杀革命党人、革命群众。小姑娘的父亲王春林便是因为参加地下党的工作而“失踪”,母亲受牵连遭殴打而卧病。春节前一天下午,她到山上的乡公所楼上打电话,找大夫给妈妈看病,适逢“我”去看望朋友。于是,有了这场萍水相逢的缘分,发生了小桔灯的故事。

十二年过后,作者仍念念不忘那盏小桔灯,于是倾尽深情,诉诸笔端。《小桔灯》体现了冰心一生的信仰:爱的哲学。“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是她的名言,“母爱、童真、自然”是她作品的主旋律。生活在她的笔下曼妙生花。《小桔灯》全文平实而秀美,从容而灵动,如泉水般缓缓流淌,如诗句般娓娓道来,处处流露着同情、爱怜、互助、匡扶的美好情感。

“走上一段阴暗的仄仄的楼梯,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寥寥数语,勾勒出战乱年代基层政府的状况,阴暗仄仄的楼梯,简陋寒酸的布置,有部可供联系的电话。政府尚且如此,何况贫苦大众?在一个兵荒马乱、动荡不安的年代,往往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作者对黑暗社会虽未针砭一词,但字里行间分明透露着强烈控诉。在作者那颗细腻柔软的心里,满是对苦难同胞的同情与热爱。

“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脸向里侧着,只看见她脸上的乱发,和脑后的一个大髻。门边一个小炭炉,上面放着一个小沙锅,微微地冒着热气”,这短短不足百字,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家徒四壁、黑暗拥挤、寒冷萧条的家庭环境,让人心有戚戚,疼痛落泪。小姑娘的妈妈脸侧向里,乱发丛生,血痕斑斑,病卧床上。

文中还有多处类似的环境描写,例如“我无聊地站了起来,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景”,“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的桔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门口”,“炉火的微光,渐渐地暗了下去,外面更黑了”,“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其中“迷茫的山景”、“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越发阴暗的天气”、“微弱渐暗的炉火”、“黑暗潮湿的山路”集中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对弱者处境的同情。具体到对小姑娘的同情、爱怜之情,文中有更加详细的描述。

“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

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短短的,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子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这段文字简明精炼、要点突出,将一个瘦小、贫困、懂事、怯生的小姑娘刻画得栩栩如生。

文中对于“我”与小姑娘之间互助、匡扶的行为、情感也有许多生动的描述。

当“我”看到小姑娘正在费力登上竹凳子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时,急忙问她“你要打电话吗”;当“我”得知小姑娘要给医院打电话时,连忙问她“你知道××医院的电话号码吗”;当她摇了摇头说正想问电话局时,我赶紧帮她找到了医院的号码。作者用几铺直叙的语言、一连串身体力行的动作表现了一种雪中送炭、不计回报的情谊。面对“我”突如其来的帮助,她在欣然接受之余,虽然能表达出来的只有一声谢谢,但已深深地感念于心。

当“我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黄果树下面的小屋”时,“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一种人与人之间纯粹、美好的感情跃然纸上。偶然相识的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在一个雾色迷蒙的黄昏,成了“我”心中唯一的牵挂。就这样,生出了去探望她们的想法,也许“我”可以奉献自己绵薄之力的帮助,至少可以了却“我”心中真实萦绕、挥之不去的挂念。于是,“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的桔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门口”。

对于“我”曾经的帮助,突然造访的情谊,小姑娘铭记于心,知恩图报。当“我”把带来的桔子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时,她拿了其中一个最大的,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剥开了它,“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揉捏着…慢慢地从桔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桔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此时的“我”,也许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不曾领会她这样做的用意。直到“我站起来要走”时,谜底终于被揭开。“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洋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因为外面山路渐黑,路滑难走,她把刚刚的小桔碗用麻线穿起,用竹棍挑着,放进一段点亮的短蜡,做成一盏小桔灯,送给即将离去的客人。“我”恍然大悟,原来之前特殊的剥桔方法都只为了这盏小桔灯。“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仿佛一束温暖的光线,照亮了“我”多愁善感的内心,照亮了“我”未来前行的路。

冰心的散文篇3

关键词:多普勒天气雷达;农业防雹;回波特征;预警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2006~2007 years occurred in Qitaihe region of the hail weather case in Doppler weather radar echo intensity field and velocity field characteristics, summarized the applied in Qitaihe city the hail weather forecast method of hail suppression warning, agriculture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 Doppler weather radar echo characteristics of hail suppression; agriculture; early warning

中图分类号:P412.1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冰雹是七台河地区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其发生、发展直至消亡的演变过程一般仅为几小时,有时仅持续若干分钟。由于其空间尺度小,常规天气图难以反映,气象卫星也很难准确定位和监测。冰雹天气尽管范围小,但给工农业生产,尤其是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七台河市地处亚洲中高纬、比邻西伯利亚,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冷空气活动频繁,冰雹天气多发。找到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来对冰雹进行监测与预警是非常必要的。天气雷达是对强对流天气(冰雹、大风、龙卷和暴洪)进行监测和预警的主要工具之一。关于雷达在强对流天气探测和预警方面的应用,Burgess和Lemon(1990)[1]作了很好的综述。周治黔(2002)[2]也对冰雹云的多普勒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多普勒雷达回波对冰雹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但不同地区也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将七台河地区多普勒天气雷达在业务运行中所探测到的冰雹的产品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建立了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的、适用于七台河地区的冰雹天气预警预报方法。

2 资料

本文中提取的单体个例为2006—2007年间发生在七台河地区的12个雹云对流回波和4个非雹对流回波。采用的资料包括雷达资料、冰雹监测资料。其中,雷达资料取自架设于佳木斯市气象局的多普勒雷达,探测半径150km,每次体扫时间间隔为5~6min。冰雹监测资料来自于七台河境内的三个地面气象站和17个防雹作业炮点。

3 资料分析

本文选取了七台河地区2006-2007年间的16个强对流回波为研究对象。其中12个出现了冰雹,4个未出现冰雹。而在16强对流回波有12个监测到了有界弱回波区(BWER),出现冰雹11次,4次同时监测到了有界弱回波区(BWER)和三体散射(TBSS),均出现冰雹。表1为16个发生在七台河境内的对流回波在雷达及冰雹发生方面的情况汇总。

表116个发生在七台河境内的对流回波在雷达及冰雹发生方面的情况汇总

4 雷达产品特征分析

4.1 气旋辐合和速度模糊

2006年7月13日14:15到14:29我市市区出现了一次强风暴天气,降雹直径达12mm,并伴有短时大风。在14:12从1.5度到6.0度仰角四层的反射率因子图(图略)上可以看到,1.5度、2.4度和3.4度仰角回波中心强度均达到57.5dbz。在1.5度和2.4度仰角的径向速度图上,都有速度模糊及气旋式辐合现象,存在明显的逆风区[3],最大入流速度和最大出流速度绝对值之和的二分之一(即转动速度)约为20m/s,此现象在多个体扫中都有呈现,此气旋在顶部速度场出现了风暴顶辐散现象。

4.2 有界弱回波区(BWER)

2007年6月26日11:48到12:15勃利县小五站镇和新兴区红旗镇出现冰雹和强风天气,冰雹直径为20.0mm,最大风速为35.2m/s。12:13分回波强度最强,在过雷达中心沿162度径向方向反射率因子回波强度垂直剖面图上有明显的有界弱回波区(BWER)和回波悬垂特征,这些特征是大冰雹发生潜势的有价值指标,大冰雹通常落在与BWER相邻的反射率因子的高梯度区[3]。且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对流风暴顶已达14.0km。

4.3 持续高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

VIL值表示将反射率因子数据转换成等价的垂直液态水含量值,并且假定反射率因子是完全由液态水反射得到的。冰雹反射率因子是非线性的,并且会导致不可靠的高值,因此VIL值被用来作为冰雹潜势预报的指标 [4]。从佳木斯多普勒天气雷达所探测到的垂直液态水含量数据显示,雹云风暴中VIL一般大于40 kg.m-2,最大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可达到70kg.m-2左右,并且长时间维持,且对应着反射率因子图上的强回波中心(52.5dBz以上)。

4.4 回波强度强,常有三体散射(TBSS)

我市监测到了雹暴云体回波形状一般呈椭圆形,长轴长20km以上,短轴长10km以上。云中最大回波强度53dBz以上,在强回波在60dbz左右或以上时,常伴有三体散射出现,一般出现在高仰角近距离或低仰角远距离处。三体散射一般在云体中层的4~9km的高度上,呈长条形,边缘较整齐。在RHI上也常会有三体散射的出现,一般在云体强中心与雷达的反向延长线上,呈钉子状,强度值一般低于20dBz,速度值低于5m/s。三体散射的出现表明此时冰雹云已经形成,云中粒子已经发展得比较大了。2006-2007年共监测到4次三体散射,我市均出现了冰雹,且冰雹直径较大。

5 小结

雷达回波图上回波强度最大值及所在高度存在一个弱回波区或有界弱回波区BWER[4]、强的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三体散射长钉(TBSS)[5]中气旋和强风垂直切变等,都是冰雹现象等都是判断强降雹潜势的指标。但是,对于七台河地区而言, 在2006-2007年中发生冰雹天气个例中,探测到有界弱回波区(BWER)不完全都出现了冰雹,而有冰雹出现的也不一定有三体散射长钉(TBSS)现象,归类分析的结果表明,以下多普勒雷达产品特征可作为七台河地区冰雹预警指标:

(1)强回波中心大于或等于53dBz(早春或晚秋可为48dBz),回波顶高大于或等于8km

(2)有界弱回波区(BWER)和回波悬垂特征,冰雹发生概率极高

(3)气旋辐合、速度模糊,气旋在顶部速度场出现了风暴顶辐散现象

(4)VIL值大于40kg.m-2

(5)出现三体散射(TBSS),预示将出现冰雹,且直径较大。

参考文献

1BurgessDW, Lemon L R ·.Severe Thunderstorm Detection by Ra-dar.Atlas. ed. Radar inMeteorology. AmericanMetero.l Society,Boston. 1990.

2周治黔. 多普勒雷达冰雹云回波的初步分析[J]. 贵州气象, 2002,(05):32-34.

3李军霞. 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场中逆风区的分析与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7.

4古金霞.双多普勒天气雷达联合探测大气风场技术进展.气象科学, 2004, 24(2): 247~251.

冰心的散文篇4

《超人》《闲情》《繁星·春水》《往事》《去国》《平绥沿线旅行》《冬儿姑娘》《关于女人》《南归》《冰心小说散文选集》《陶奇的暑期日记》《还乡杂记》《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小桔灯》《樱花赞》《拾穗小札》《寄小读者》《晚晴集》《三寄小读者》《只拣儿童多处行》《记事珠》《冰心论创作》《冰心作品选》《冰心散文《冰心选集》《冰心文集》《姑姑》《冰心全集》《飞鸟集》《先知》《印度童话集》《吉檀迦利》《印度民间故事》《泰戈尔诗选》《泰戈尔剧作集》《马亨德拉诗抄》《燃灯者》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冰心的散文篇5

那么,可想而知——无数人曾拜倒在她的文字下。

而我,也是其中之一。

也许有一天,在字符堆中徘徊许了,我幡然醒悟。原来,冰心的诗不过如此。

可以这么说,如果当年的冰心没有受到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也就不会有今天的《繁星》、《春水》。

或许,第一次接触《繁星》、《春水》,你会觉得语言清丽,哲学,文字飘香,深沉而深刻。阅读,是沉醉的开始。于是,你不分日夜地放纵自己,努力地与眼皮作战争……这样,走了下去。

的确,她的诗真实而不虚伪,感人至深。

她的母爱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她的童年幻想连连,引人入胜;她的自然至善至美,无穷回味。

终于,时日长久了。

再次轻轻地嚼着这些文字,我只能为此叹息:冰心奶奶完全袭受了女流作家之短,而几无女流作家之长。冰心,可谓是一位极冷到0℃的人,尽管她的体温正常。

再次细细地品味《繁星》与《春水》,它终究是一部登不上大雅之堂的诗集。慢慢回想:选几个优美的字句调动一番,便成了一首诗,旬积月聚便成了一个集。诗意似是而非,并且这是一种最易偷懒的诗体。但可悲的是,21世纪的人认为这是一种时尚。

再次久久地去阅读,当你读完她的散文与她的诗集,聪明的你会发现,《繁星》和《春水》虽然称是诗集,但却更近似于散文,字字句句,都保持着散文的气息。

“我想,冰心奶奶是不适宜写诗的”。

我只能这样说,也惟有这样说。

冰心的散文篇6

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如今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可谓顶级名胜。80年代初,我有机会到那里观光,开眼又开心。面对这座历经两千年漫长岁月,至今仍然造福人民的工程,我对它的建造者产生了由衷的敬仰与感念。触动、感动乃至震动,变成了要写点文字的冲动,不写下来仿佛深有歉疚,于是便构思了这篇散文。

构思文章,须胸有成竹,需要理清思路,抓到一个贯通全篇的线索。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呢?现在我打个形象的比方,就是把一句人们常说的俗话“顺藤摸瓜”倒过来―――顺瓜摸藤,再顺藤摸根。“根”便是文章要表达的主旨,即咱们常讲的主题。

世间万物万象,都是由种种矛盾、种种联系组合而成的。其中的一对联系叫“因果”。笔者对都江堰伟大工程的感动,归结到一点便是“由果及因”。朋友们不妨从文章行文上找找这个线索,然后我再把自己如何表达的实况向大家介绍,看彼此的意见是不是符合。

秦朝蜀郡太守李冰,作为一任地方长官,是当地的“第一把手”。他在职期间兴利除弊,主持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这不是一般的政绩,它利在当时,功盖百代。而成就这一伟业,归根结底在于李冰太守的人格,他的精神。这个精神包括忠,包括智和勇;古人所崇仰的品节操守,支配人的作为的根本动力全在这里了。这篇散文就是要通过个人的具体感受来肯定、来歌颂这个光耀千古的精神。在文章里,“根”就是它,主题也是它。

知道了“根”,怎样来展现它,充分圆满地表达它呢?就这么直截了当地讲述出来行不行?当然也行,但那就是另一种体裁的文章了,比如评论文或者知识性说明文。散文这一文学体裁,要讲究形象性、可感性,要调动读者的想象力。这时候笔者的思考着重在“因果关系”,就是由“根”联系到“藤”,再联系到“瓜”。藤是指由李冰的精神品格支配而创造的水利工程;瓜就是都江堰灌溉农田,造成的丰收与富足。心里明确了这层关系,又怎样通过文字来适当地表述呢?

这篇散文,又是游记,所谓形象,主要是指作者的亲身感受、目睹耳闻。这篇文章“顺瓜摸藤”,开头起笔一句之后,先写看到的是以富饶著称的成都平原的庄稼。大家知道,农产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衣食之源,所谓“造福”,指的正是这些物质财富。文章中“阳春时节,麦秆撑穗、菜花铺金”那几句,就是形象地描绘出水利工程的成果,即是“瓜”。

冰心的散文篇7

“天限”的限度与突破:冰心创作的苦恼与转型

三十年代的一个时期,冰心在创作上处于苦闷阶段,此种苦闷她在1936年3月致史天行的一封信中有剀切的告白——

你知道我的身体本来不大好,而且我的零零碎碎的事情也特别多,其实这还不是写作很少的最大理由;我有一个很坏的习惯,就是我的写作,必须在一种心境之下。若是这种心境抓不到,有时我能整夜的伸着纸,拿着笔,数小时之久,写不出一个字来,真是痛苦极了!这种心境的来到,是很突然的,像一阵风,像一线闪光,有一个人物,一件事情,一种情感,在寂静中,烦闷中,惆怅中,忧郁中,忽然来袭,我心里就忽然清醒,忽然喜悦,这时心思会通畅得像一股急流的水,即或时在夜半,我也能赶紧披衣起坐,在深夜的万静中来引导这思潮的奔涌。年来只这样的守着这“须其自来,不以力构”的原则,写作便越来越少。有时为着朋友的敦促,随便写些“塞责”的东西,胡乱的寄了出去,等到排印了出来,自己重看一遍时,往往引起无穷的追悔。……自然越不写越涩,越涩越不写,这种情形,是互为因果的,可是我总得不到相当解决的方法。前几天夜里,我夜半醒来,忽然想到“凤凰”,它是一种神鸟,会从自己的灰烬里高举飞翔,——也许我把自己的一切,烧成灰,一堆纤细洁白的灰,然后让我的心的心魂,从这一堆灰上高举凌空,……我想把这段意思写成诗,可怜,对于诗,此调久已不弹了!话说回来,我如今不打算老是等候着这“不可必期”的心境,我要多多的看书,看到好的,也要翻译,藉以活泼我的这支笔,然后,也要不意的,从别人的意境里,抓到了灵感,那时我才写。我对于自己还未灰心,虽然有时着急,我知道我的“天限”,同时也知道这“天限”的限度。……

按,此函辑自天行的文章《记老大姐谢冰心》,文载1946年12月1日出版的《上海文化》第11期。天行即史天行,又名史济行,浙江宁波人,是混迹于三四十年代文坛上的一个无聊文人,常常化名写信给文坛名人,以创办刊物需要支持为由,骗取文坛名家的稿子或信件,鲁迅就曾经被骗写稿。从天行的文章里可知,冰心的这封信是对他的“约稿信”的回复。此信的完整稿曾经刊登于1936年前半年史天行在汉口筹办的所谓“汉版”《人间世》(后改名为《西北风》)第2期上,现以《一封公开信》为题,收入《冰心全集》(以下简称《全集》)第3卷,注明写作时地是“三月八夜于燕大”,这“三月八夜”当是1936年的3月8日。只是《全集》篇末附注“本篇最初发表于1936年4月1日《人间世》第2期”,未说明这个《人间世》不是林语堂主编的《人间世》而是史天行盗续的“汉版《人间世》”,并且《全集》于收信人“史先生”也未加注说明指的是史天行。此处之所以从《记老大姐谢冰心》里引录这个片段,乃是因为它可以纠正《全集》本的一些文字之误,如《全集》本里有这样一句“我知道我的‘无限’,同时也知道这‘无限’的限度”,此中“无限”颇难理解,而据《记老大姐谢冰心》里引录的这个片段,则“无限”当作“天限”,即天才的限度之谓也,这就能够说得通了。

的确,此时冰心在创作上正面临着苦闷和转折:她自觉先前那种基于灵感的创作难以为继——“年来只这样的守着这‘须其自来,不以力构’的原则,写作便越来越少。”于是她开始调整,比如,“我如今不打算老是等候着这‘不可必期’的心境,我要多多的看书,看到好的,也要翻译,藉以活泼我的这支笔,然后,也要不意的,从别人的意境里,抓到了灵感,那时我才写。”这是许多人到中年的作家所必有的创作转型——从基于青春灵感的抒写,转到基于直接和间接经验的抒写,甚至是转向“力构”的写作。冰心在这方面经过了相当长的一个调整,直到1939年岁末的《墨庐试笔》,才基本上实现了从基于灵感的写作到基于经验的力构之转型。她写于战时的系列散文《关于女人》就是基于经验的“力构”之作,1943年她甚至还专门写了以《力构小窗随笔》名篇的三篇散文,这些作品都堪称现代散文的精品。至此,冰心已经成功地突破了她的“天限”——天才灵感的限制,而开拓了一个基于经验而写作的“无限”可能的空间。

“诗境何妨壮甲兵”:风云气壮的《送迎曲》

20世纪20年代的冰心诗作,多咏赞母爱、童真、自然,温柔清丽有余而力度不足,是典型的“女新青年”笔触;20世纪30年代人到中年的冰心诗作减少,诚可谓“对于诗,此调久已不弹了”,而偶然弄笔之作,或婉转微讽京派摩登女性的美丽风雅如《我劝你》(1931年),或浅斟低唱着爱的错失如《一句话》(1936年),婉转清丽中复增沧桑之感。此后,冰心的诗笔便基本上停顿了,而转向了基于日常生活经验的“力构”散文创作。

然而,对于女诗人的辍笔不作,友朋们是引以为憾的。譬如老舍在1941年8月就借祝贺冰心移居歌乐山之机,敦劝她“茅庐况足遮风雨,诗境何妨壮甲兵。”{1}可能正是因了这个敦劝,冰心又提起了久辍的诗笔,写下了《献辞》等诗作。尤其是1941年将逝、1942年将来之际,冰心更创作了《迎送曲》二首,一矫先前的温柔清丽诗风,而呈现出风云气壮之概,不仅开了冰心自己诗歌创作的新境界,而且当之无愧地称得上抗战诗歌的精品。可惜的是,这两首诗因为刊载于报纸上,人们不免随意看过,而作者自己也未加收集,所以散佚至今。

冰心的散文篇8

1、放置干燥剂。散粉结块的原因一般都是因为受潮,所以我们可以放置包装干燥剂在定妆粉盒中,干燥剂能去除散粉中的水分,恢复散粉的干燥。特别潮湿的话经常更换干燥剂也便于以后的储存,记得避免把定妆粉存放在浴室等潮湿的地方。

2、保存在冰箱里。发现定妆粉结块后,不要惊慌,可以马上放置于冰箱的冷藏室里24个小时,24个小时后再拿出来,散粉就会恢复粉状啦。不过一定切记在此期间不要反复开关冰箱们。

3、在阳台等高温地点烘干。定妆粉受潮结块后,可以打开散粉盒,把盖子拿开盖张纸巾在散粉盒上,放在阳台那种高温的地方烘干,但不要直接放入太阳下暴晒,把水分蒸发一下,隔几个小时敲敲散粉盒壁,让散粉潮湿结块的打开来,小心不要让灰尘等脏东西跑进去就行。

(来源:文章屋网 )

上一篇:责令整改通知书范文 下一篇:同学聚会通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