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6 15:22:34

一年级数学个人总结

一年级数学个人总结篇1

关键词:学生成绩 质量分析 Excel 分类统计

一、设计背景

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工作由来已久,一般都是一所学校内部分析为校长作决策之用。当数据统计分析扩大范围,涉及几个学校较多班级时,纯手工的成绩统计分析工作就变得复杂而繁多了。成绩统计的内容可分为:分校分年级分班分科平均分及总分平均分、单校分班分科平均分及总分平均分、分校分数段人数统计、前百名学生情况等。为了方便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可利用大家常见的办公软件Excel来实现,一个工作簿可以有多个工作表,默认为3个sheet,可以根据需要增减工作表。设计此工作簿的目的是为达到录入学生成绩后立即能得到所有的统计数据,可以减少重复而繁杂的统计工作,更能减少因为误操作引起的错误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本文以实现统计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及总分平均分和各分数段人数的统计为例,叙述了Excel软件的功能应用。

二、思路构建

假设甲校有七、八、九三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乙校有七、八、九三个年级,每个年级三个班,丙校有七、八、九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四个班,以一校一年级段为单位(方便学校试场的安排以及成绩的录入),放在一个sheet中。制作工作表如下图1:

为实现统计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及总分平均分和各校各年级段分数段的分布情况,制作工作表如下图2:

“甲七”工作表结构如下图3-1、3-2:

图3说明:

假设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四门,其他年级段工作表的设置依次类推。

字段设置:①学校,用于不同学校之间的对比;②班级,数字格式,用于实现分班成绩的统计;③考号,用于考试的编排和成绩的录入校对。

统计项设:①各科及总分的合计,为方便计算所有学校的平均分,以免减少误差;②各科及总分的平均分,即本校年级段平均分;③分班各科及总分的平均分;④学生总数,亦为方便计算所有学校的平均分,以免减少误差。

“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总分平均分”工作表设置如下图4:

八、九年级的统计依次类推。

“各校各年级总分的分数段”工作表设置如下图5-1、5-2:

各分数段的分数值设置可以根据各科总分值进行合理调整。

三、过程细化

1、常用函数

充分利用EXCEL公式函数的功能以实现各类数据的统计,是选择EXCEL软件的最初目的。常用函数有求和函数“SUM( )”、平均值函数“AVERAGE( )”、计数函数“COUNT( )”、最大值函数“MAX( )”等等。如“甲七”工作表中在计算每个学生总分时用到了求和函数,设置I3单元格的值为“=SUM(E3:H3)”,结果显示为431(见图3-1)。

2、函数嵌套

EXCEL单元格中很多默认的数字格式在实际应用中都需要进行适当处理。如“甲七”工作表中的E24单元格计算甲校七年级语文成绩的平均分,设置E24的值为“=ROUND(AVERAGE(E3:E22),2)”,结果显示为94.3(见图3-2),在用AVERAGE函数进行平均值计算时默认的小数位数不止2位,一般在统计成绩时计算到2位小数即可,因此利用函数“ROUND( )”按指定位数“2”对数值进行“四舍五入”。

3、巧用数组函数

在“甲七”工作表中记录着甲校七年级所有学生的成绩,现在要得到各班的各科平均分,进行教学质量的分析,为了让计算机能自动筛选并统计出结果,字段设计时增加了“班级”这一项,数字格式,有两个目的,一是用来分班统计,二是用来进行学生人数的统计。在E25单元格中计算七1班语文成绩的平均分,设置E25的值为“=ROUND(SUMPRODUCT(($B$3:$B$22=1)*E$3:E$22)/COUNTIF($B$3:$B$22,1),2)”,结果显示为90.4(见图3-2),其中用到了数组函数“SUMPRODUCT()”,当参数“($B$3:$B$22=1)”为逻辑“真TRUE”时,对E3:E22区域的成绩累计求和,从而实现七1班语文成绩的求和统计,若是统计2班时则参数可修改为“($B$3:$B$22=2)”。

4、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

上述E25单元格公式中使用了“$”绝对引用,目的在于公式拖动时不产生变化,因为这些数据区域是固定的,在参数“E$3:E$22”(成绩区域)的E前没有使用“$”拖动公式时就会随公式位置变化相对引用。参数“COUNTIF($B$3:$B$22,1)”实现统计1班的学生人数时,区域是固定的,因此使用“$”;同理,统计2班的学生人数可改为“COUNTIF($B$3:$B$22,2)”。

5、表间关联

为了把三个学校的平均分以及各班的平均分情况汇总分析,在“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总分平均分”工作中关联各校各年段工作表计算好的数据,如“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总分平均分”工作表中B3单元格的值设为“=甲七!E24”,就可以同步关联“甲七”工作表E24单元格的数值94.3(见图4),C3、……、F3依次类推,同样将B6单元格的值关联“乙七”工作表中相应的单元格,其他单元格也依次类推,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图4所示的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及总分平均分的成绩汇总表。

6、综合应用

分数段人数的统计与对比能很好地反映不同学校之间的成绩差异,毋庸置疑也可对一个学校不同班级之间进行对比,这是众多学校领导分析教学质量情况时采用的一个数据量化的方法。文中“各校各年级总分的分数段”工作表要将三个学校三个年级各分数段的人数进行统计,作横向比较,将G3单元格中的值设置为“=COUNTIF(甲七!$I$3:$I$22,">=430")”,结果显示为5(见图5-1),表明甲校七年级学生中成绩达到430及以上的人数为5个,在G3单元格的公式中用到了统计函数、绝对引用和表间关联。

四、应用效果及注意事项

本文通过EXCEL软件建立的成绩统计表实现了三个学校之间以及各个学校不同班级之间成绩的比较,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三所学校之间的差距,对学校领导的管理决策与教学质量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表间的关系建立完成后,只要将学生的成绩录入到“甲七”、“甲八”等工作表中,后续的统计工作自动完成。根据每届学生的增减变化,改变学生名单以及成绩的录入,便可完成成绩的数据统计。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生人数发生变化时一定要注意增减的方式。以图3-1、3-2为例,从图3-2中可以看出甲校七年级学生共20人,在增加或者减少学生人数时,可以在成绩“合计”这一行之上的学生名单中整行插入或删除,本文上述设置的单元格公式会根据行数的增减自动更新,不受影响,这也是EXCEL软件给广大用户提供的方便。

一年级数学个人总结篇2

关键词: Excel 2003 学生成绩 统计分析

1.引言

学生成绩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一个量化指标,学生成绩管理是教务处的重要工作之一。每次期中和期末考试结束,教务处都需要对各年级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与分析,这是一项十分重要而且繁琐的工作。纸质加人工的传统管理方式,先依据学生的原始成绩,按年级登记到表格里,然后进行人工的统计和分析,不仅效率低,而且效果差,且容易出错。

Excel是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中用于表格操作的专业应用软件,借助它的强大的功能我们可以进行各种数据的处理、统计与分析,其广泛地应用于成绩管理、工资管理和销售统计等领域。使用Excel对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不容易出错。下面,我结合对五年级学生成绩的统计和分析,介绍使用Excel 2003进行成绩统计与分析的方法。

2.建立成绩表

使用Excel进行成绩的统计与分析,先要创建原始成绩的电子表格。启动Excel 2003即可创建一个新的电子表格,称为工作簿,默认有3张工作表。

2.1命名工作表的标签

为方便管理,将每个年级的成绩单独建立一张工作表,并将工作表标签命名成相应的年级名称。将“Sheet1”命名成“一年级”、“Sheet2”命名成“二年级”、“Sheet3”命名成“三年级”;然后添加三张新的工作表,分别命名为“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这样,用一个工作簿文件,就可以管理整个学期各年级的成绩了。

2.2输入成绩表的标题

根据年级名称命名好各工作表标签后,分别在各年级工作表的A1单元格输入成绩表的标题,如“五年级”工作表的标题为“车田中心小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成绩表”。

2.3录入成绩表的内容

成绩表的表头主要包含“序号”、“姓名”、“班级”、“语文”、“数学”、“英语”、“总分”、“平均分”和“排名”等字段;然后录入3个班的成绩原始数据,包括“序号”、“姓名”、“班级”、“语文”、“数学”和“英语”字段信息,并加边框线,如下图所示。

3.统计分析成绩

建立好原始成绩的成绩表后,就可以根据需要对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了。下面主要运用Excel 2003中的SUM( )、AVERAGE( )、RANK( )及COUNTIF( )等函数统计总分、平均分、排名和各分数段的人数,以及使用分类汇总功能求各班各门课程的平均分和最高分。

3.1求成绩的总分和平均分

统计学生的总分和平均分是成绩管理中必须做的工作,人工计算的方式,工作量很大。利用SUM( )、AVERAGE( )函数,以及填充功能,可以快速并准确地完成此项工作。

将光标定位在第一个要求总分的学生的G3单元格内,单击工具栏上的“自动求和”按钮,按回车确认,即可求得第一个学生的总分;然后选中G3单元格,将光标移到右下角的填充柄上,鼠标会变成实心十字形状,按下左键拖拉填充,就可以使用填充功能将所有学生的总分求出来了。

将光标定位在第一个要求平均分的学生的H3单元格内,单击工具栏上的“自动求和”按钮的小箭头,选择 “求平均值”,再选择D3―F3区域,按回车确认,即可求得第一个学生的平均分;再使用填充功能求其他学生的平均分。最后将平均分所在的H列的单元格格式设置为数值,保留0位小数。

3.2求全年级的排名情况

对学生进行排名,传统人工比较的方式,需要逐个比较,工作繁琐,也容易出错;利用Excel 2003中的RANK( )函数,可以方便快捷地计算出各个学生在全年级的排名。将光标定位在第一个要求排名情况的学生的I3单元格内,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函数”,然后在“插入函数”的对话框中,选择“统计”类别,找到RANK( )函数。函数参数为:RANK (H3,$H$3:$H$78,0);H3是第一个要求排名学生的平均分,使用相对引用;$H$3:$H$78区域是所有学生的平均分所在单元格区域,使用绝对引用,0表示降序排列;再使用填充功能求其他学生的排名。

3.3求各班各门课程的平均分

求各班各门课程的平均分,可以使用AVERAGE( )函数来完成,也可以使用分类汇总来完成。在这里,使用分类汇总更方便一些;首先选中A2―I78区域,单击“数据”菜单,选择“分类汇总”;然后在“分类汇总”的对话框中,分类字段选择“班级”,汇总方式选择“平均值”,选定汇总项为“语文”、“数学”和“英语”。

3.4求各班各门课程的最高分

与求各班各门课程的平均分一样,求各班各门课程的最高分可以使用MAX( )函数来完成,也可以使用分类汇总来完成。在分类汇总时,汇总方式选择“最大值”,并将“替换当前分类汇总”复选框的勾去掉,再修改汇总结果的标题,如下图所示。

3.5统计各班各分数段的人数

为了了解和对比各班的成绩分布情况,教务处通常需要对各班学生平均分各分数段的人数进行统计。使用COUNTIF( )函数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此项统计,如统计五年级1班90分以上的人数,在相应单元格输入:"=COUNTIF(H3:H30,">=90")";80-90分的人数:"=COUNTIF(H3:H30,">=80")-COUNTIF(H3:H30,">=90")";70-80分的人数:"=COUNTIF(H3:H30,">=70")-COUNTIF(H3:H30,">=80")" ;60-70分的人数:"=COUNTIF(H3:H30,">=60")-COUNTIF(H3:H30,">=70")" ;60分以下的人数:"=COUNTIF(H3:H30,"

4.结语

统计分析工作完成后,为了方便查看结果,我们可以将成绩表的表头设置为冻结窗格,这样当用鼠标拖拉滚动条查看学生成绩时,表头就可以固定显示;如果需要将每个班的成绩输入打印,可以分别将各个班设置为打印区域。

Excel 2003的函数功能非常强大,上面介绍的是学生成绩管理中最常用的一些统计和分析函数的应用,它使成绩管理工作实现程序化和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方衡.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1,第1版.

[2]韩辉珍.Excel在学生成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23).

[3]田辉.基于Excel的学生成绩统计与分析系统[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5).

一年级数学个人总结篇3

自我价值感(self―worth或self―esteem)是自我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具有一种弥漫性的影响,也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青少年时期是由不成熟向成熟迈进的过渡时期,同时,也是自我观念形成并趋向成熟的阶段。研究当前青少年自我价值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对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十分重要。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河北师范大学附中(重点中学)、石家庄第27中(普通中学)、石家庄第39中(职业中学)随机抽取被试733名作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黄希庭教授主编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S量表)”作为研究工具,该量表包括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三个分量表,其中一般和特殊自我价值感可区分为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两种类型,特殊自我价值感包括人际、心理、道德、生理和家庭自我价值感。该量表包括56个条目,每个条目有五个供选答案:a.完全不符合;b.大部分不符合;c.部分符合部分不符合;d.大部分符合;e,完全符合。

2.3 调查

由研究者和班主任教师一起在课堂上集中发卷,学生根据问卷指导语答卷,答题时间一般不超过40分钟。主要考察性别、年龄、学校类型、年级、父母文化(分为大学以上、大专、中学)、父母职业(分为干部、工人、军人、教师、医生、其他)、家庭结构(分为健全、离异、分居、死亡)、居住环境(分为学校、机构、工厂、部队、郊区、混合、其他居住区)、家庭经济(分为富裕、中等、贫困)、学习成绩(分为优秀、一般、较差)等变量与自我价值感之间的关系。共收回有效问卷733份。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总体结果

数据经初步统计,测试的总体结果见表1。

3.2 总体自我价值感在学习成绩、年级、居住环境、性别方面的差异比较。

学习成绩、年级、居住环境在总体价值感上进行单因变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表2表明,总体价值感在学习成绩、年级方面差异显著(在0.05的检验水平下。以下同),居住环境、性别、二维交互作用、三维交互作用在总体自我价值感上都无显著差异。

学习成绩对总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进行Duncan’s multiple rangetest(DUNCAN),结果表明:优秀生与中等生、中等生与较差生、优秀生与较差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上的差异显著。通过平均数的比较可知,随着学习成绩的下降,总体自我价值感有下降趋势。

为了比较各年级在总体价值感上的差异,通过统计各年级在总体自我价值感上的平均数可得知,初一(22.8)

3.3 一般自我价值感在学习成绩、性别方面的差异比较。

学习成绩、性别在一般自我价值感上进行了单因变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在一般价值感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在一般自我价值感方面的差异也显著,学习成绩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在一般自我价值感方面无显著差异。

进一步分析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在一般自我价值感上的平均数可知,优秀生(40.36)

通过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性别在一般自我价值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在一般自我价值感上的平均数(38.11)小于女生在一般自我价值感上的平均数(39.35)。进一步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中学生在社会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方面,女生显著高于男生,而在个人取向的一般价值感方面,男生与女生无显著差异。

3.5 特殊自我价值感在学习成绩、年级、家庭结构方面的差异比较。

学习成绩、年级、家庭结构在特殊自我价值感上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在个人取向的心理价值感(LB5)和个人取向的家庭价值感(LB8)方面差异显著,在其他维度的特殊自我价值感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年级、学习成绩与家庭结构的交互作用在特殊自我价值感的各个维度上都无显著差异;学习成绩与年级的交互作用和学习成绩、年级、家庭结构三者的交互作用在社会取向的道德自我价值感上都有显著差异;家庭结构在个人取向的生理自我价值感(LB7)方面的差异显著,在特殊自我价值感的其他各维度上都无显著差异;年级与家庭结构的交互作用在社会取向的家庭自我价值感(LB13)和个人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两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其他维度的特殊自我价值感方面都无显著差异。

再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s multiple range test(DUNCAN),结果表明:在个人取向的心理价值感方面,优秀生的平均数(15.79)>中等生的平均数(15.31)>较差生的平均数(14.50),两两都有显著差异;在个人取向的家庭价值感方面,优秀生的平均数(15.08)>中等生的平均数(14.70)>较差生的平均数(13.58),较差生与优秀生、中等生存在显著差异;在个人取向的生理价值感方面,父母去世的学生与父母健全的学生、父母离异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由于父母去世的学生只有9例,样本太小,所以这里的显著差异不太可靠。

4 讨论

4.1 学习成绩影响总体自我价值感,而且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之间在总体自我价值感方面差异显著。学习成绩越高,总体自我价值感相应越高。不同的年级也影响总体自我价值感,这可能和年龄的增长有关,这由初一学生与其它各年级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方面都有显著差异得到更好的说明。

4.2 学习成绩也影响一般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随着学习成绩的下降有下降趋势,而且,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在一般自我价值感的社会趋向和个人趋向上都有显著差异。性别在一般自我价值感上的差异显著,这可能和社会、家庭对男女性别角色的期望以及社会化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各人性别类型的影响有关。这也从性别对一般自我价值感的社会取向、个人取向的影响差异比较得到说明。

4.3 学习成绩影响个人取向的心理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上的家庭自我价值感。这也许能够从学习成绩所带来的正面影响来分析,如自我潜能的更好发挥、家庭成员的肯定性评价等。对于其它变量对特殊自我价值感的影响,由于变量间交互作用所带来的复杂性,本文不再论述。

一年级数学个人总结篇4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西宁市校园足球开展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体从以下5个方面展开:分别为足球师资力量因素、场地设施因素、学生因素、比赛因素、学校领导和家长因素等。

关键词 校园足球 开展现状 影响因素

一、前言

随着足球运动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校园足球”更多次被提及。青是“足球金字塔”最基础的部分,但我国的青少年足球特别是校园足球,少年足球训练却没有发挥其“基础”的作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西宁市校园足球开展中的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以西宁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西宁市图书馆查阅有关校园足球的书籍、查阅足球相关的的期刊论文,为本文的研究积累理论的知识。

2.问卷调查法

通过自主查阅相关校园足球的文献资料,结合西宁市校园足球开展的实际情况,设计有关西宁市校园足球开展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

3.数理统计法

通过运用EXCEL2003软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录入,整理成为电子数据,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相关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三、结果与分析

(一)西宁市校园足球开展中师资水平因素分析

在对西宁市的足球教师调查中,拥有大专学历的教练2人,占总数的20%,达到本科学历的有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0%,研究生学历的2人占总数的20%。足球教练员的学历水平能够反映其对足球运动的基本规律、技战术结构的认知能力、教学示范能力以及自我学习能力。

教练员的专业水平在校园足球活动中,是学生足球训练和比赛水平的基本保障,而教练员的等级,则是其训练水平高低的直接体现。在对西宁市的足球教师的教练员等级调查中,拥有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等级的教师有4人,占总数的40%,拥有亚足联C级教练员等级的足球教师有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0%;并没有亚足联B级、亚足联A级教练员等级的教师,而且有4名足球教师并没有教练员等级证书,占调查总人数的40%。

(二)西宁市校园足球开展中场地设施因素分

在对西宁市足球课任课教师和学生对现有足球场地设施器材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足球场地设施持有不满意态度的有3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3%;教师对足球场地设施持有不满意态度的有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0%;学生更多的不满意是因为其场地太小、满足不了大家的需要。教师这会更理性的对现有场地产生不满是因为考虑到存在有安全的问题,且认为学校对足球项目投入不足,并对学校对足球运动的配套设施不满意。

(三)西宁市校园足球开展中学生因素分析

在对西宁市足球运动喜好调查的结果显示:有60个人选择喜好足球运动,占调查总人数的60%;有22个人选择较喜好足球运动,占调查总人数的22%;有12个人选择一般喜好足球运动,占调查总人数的12%;只有6个人选择喜好足球运动,占调查总人数的6%。总体上来讲,西宁市有着较好的学生基础。同学们都喜欢并愿意参与到足球运动中去。

在对西宁市学生参与足球的动机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生中55%的学生是出于对足球项目本身感兴趣,从而参与到足球活动中的。

最主要的一点是有53%的生是因为足球能够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从而参与校园足球活动中。还有就是校园足球活动给初生提供了充分展现自我的一个平台,其中有19%的初生选择这个选项。

(四)西宁市校园足球开展中比赛因素分析

对西宁市校园足球比赛开展的调查结果中显示:西宁市均开展有班级与班级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的比赛。但还没有能力举办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比赛,其原因是由于学校自身场地设施的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西宁市的班级之间联赛和年级之间联赛的开展是扎扎实实走一条光明之路。制定了一套较完善的各年龄层次的学校竞赛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校园足球活动开展体系,保证校园内个年级和班级足球运动的普及,有利于校园足球运动水平的提高。

(五)西宁市校园足球开展中校领导和家长重视程度分析

在对西宁市学校领导对足球运动开展的重视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学校领导对校园足球的开展持有支持态度,并没有领导不支持校园足球的开展。

西宁市的家长还是比较开明的,比较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只要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及身体意外伤害,家长还是比较支持的。因此,学校和教练员要合理安排训练和比赛时间,既做到足球运动的顺利开展,又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健康。有80%的家长都对自己孩子参与足球运动持有支持的态度。这是因为足球项目本身的的特点。其团结拼搏精神、不怕苦、不怕累等好的一面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结论与建议

(一)从调查中发现,足球教的学历结构合理,70%到达了本科水平。但在足球教师教练员等级上,有4名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等级的教师,2名亚足联C级教练员等级的足球教师,也有4名足球教师并没有取得教练员等级证书。

(二)西宁市有着较好的学生基础。同学们都喜欢并愿意参与到足球运动中去。

(三)学生对足球场地设施持有不满意态度的有3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3%;教师对足球场地设施持有不满意态度的有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0%.

(四)被调查的生中55%的学生是出于对足球项目本身感兴趣,从而参与到足球活动中的。西宁市的班级之间联赛和年级之间联赛的开展是扎扎实实走一条光明之路。

(五)有80%的学校领导对校园足球的开展持有支持态度,并没有领导不支持校园足球的开展;有80%的家长都对自己孩子参与足球运动持有支持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邱林,戴福祥,张廷安,等.我国校园足球政策执行效果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体育学刊.2016(6):98-102.

一年级数学个人总结篇5

一、基本情况:陈省华,男,1966年7月出生,大学本科。现任教于南海区第一中学,1991年6月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数学系,1991年7月至1994年6月在广西平南大安高中任教,1994年7月年至今在南海区第一中学工作。1997年获得中学数学一级教师资格,至今已满六年,根据有关规定,现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资格。

二、申报理由:本人从1991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近12年,一直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并任班主任5年,级组长7年。其中1991-1994年在广西平南大安高中任教,1994年起至今于南海区第一中学任教。1997年获得中学数学一级教师资格,同时被聘为中学一级数学教师。

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极强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在政治思想方面,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文选》,深入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精神,坚决拥护改革开放的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于1996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十分注意加强师德的修养,注意在遵纪守法、做人、治学、劳动等方面为学生起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来感化、教育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其为日后成为四化建设的主力军、合格的社会公民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在教学工作方面,我注意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钻研教材,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经常总结和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改正缺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求把每个知识要点以最佳方法正确传授给学生,教学效果良好。

现把任职中学一级教师以来的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1997-1998学年度任教高三级303班、304班,担任高三级级组长。

1998-199年度任教高一(6)班、高一(7)班,担任高一级级组长。

1999-2006学年度任教高二(3)班、高二(4)班,担任高二级级组长和高二(4)班班主任。

2006-2006学年度任教高二(6)班、高二(7)班,担任高二级级组长。

2006-2006学年度任教高三(7)班、高三(8)班,担任高三级级组长。

2006-2006学年度任教高一(15)班、高一(16)班,担任高一级级组长。

1997年主持南海市第一中学数学提高小组课外辅导工作,成绩明显,论文《数学竞赛辅导初探》获南海市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由于表现突出,被评为"佛山市优秀教师"。

1997-1998学年度,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的探讨,刻苦钻研教学大纲,结合高三复习课的特点,狠抓学生的双基训练,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效果显著,所带的慢班会考合格率达98.5%,高于年级平均水平96%的2个多百分点。每次考试均有学生进入理科数学单科成绩的前10名。由于成绩突出,年度考核评为"优秀"。

1998-199年度,我在所任教的高一(6)班和高一(7)班进行素质教育教学改革试验。

目标是:

(1)、减轻学生课业负担。(2)、提高教学质量。

方法是:

(1)、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做法:a、上课前请学生谈前一天作业或学习数学的心得。b、提问后暂缓给出结论,而是由学生谈自己的看法。c、课堂练习有时个别提问,有时一题多解,之后请学生判断优劣,最后老师评点。d、上讨论型、自学型的新授课。

(2)减轻学生负担,大量减少课外练习、作业,只留一些易混淆的题,对比认识。

由于在教学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重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能力,因此我上的课课堂气氛活跃,很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很好。高一(6)班入学成绩数学平均分排在全级九个班中的第八位,上学期中段考升至第六位,下学期中段考升至第四位。高一(7)班上学期末平均分排在全级第九,下学期中段考升到第四。"希望杯"数学竞赛第一试,36名获奖者中,高一(6)班、高一(7)班共11人,约占总人数的1/3,大大超过平均比例,其中汤锦威同学更以102分的绝对优势获第一名。

1999-2006学年度,我担任高二(3)班和高二(4)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在1998-199年度的试验基础上我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这是两个政治班,基础较差,自学的能力不强,缺乏讨论交流和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实验一度受阻。但我不气馁,继续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少讲精练,通过"交流--互动"来实现教学目的,再辅以"一练一评一测"和"课堂限时速度训练"做法,收到了较好效果。三次大考中,高二(3)班和高二(4)班平均分居同类型班两第一,一次第二,高分层(90分以上)人数最多。

2006-2006学年度,我担任高二(6)班和高二(7)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这是两个理科平行班,基础较好,适逢学校开展了"主体式教学"和"分层教学"试验,我积极支持并亲自参与了"主体式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带领学生进行了《自学--总结学习》模式的探索。总结出了《自学--总结学习》的一般模式、层次和方法。同时,由于网络的介入,信息技术又对我的教学产生了新的冲击,我开始对在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进行思考,产生了新的教学理念。

我立足教材,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学问的研究者,方法灵活,贴近学生,我的课受到了学生充分的肯定,在学生评教中我名列第一。同时我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讲座"寻找数学美"受到学校和数学科组的高度评价。这一年年度考核评为"优秀"。

2006-2006学年度是我教师生涯中第四次带高三。我任高三(7)班和高三(8)班的数学科任。

高三实施分层教学,物理班按数学、物理、英语成绩分班,面对b班,我犹豫过。但我还是选择了迎难而上,我通过找学生谈话,测试摸底等方法调查,对教学定位,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努力在b班挑出几个基础和能力都略好的学生进行培优,通过定期检查练习,面批面改,加开小灶,谈话鼓励等办法,使一批学生数学成绩稳步提高,在上学期连续三次向a班输送优生之后,下学期还有学生能在模拟考中考出数学单科年级前十名的成绩。培优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数学优生的进步带动了整个班级学习数学的良好风气,因此班级的数学成绩提高也很快!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我对高考的认识,我举行了"高考大题考什么?"、"立几对策"、"规范作答在解答题中多拿几分"等专题复习,很受学生欢迎。高考成绩在同班五科中排第一。由于成绩突出,年度考核评为"优秀一档"。

2006-2006学年度我担任高一(15)班和高一(16)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在前几年教学试验比较成功的激励下,我在高一(15)班和高一(16)班开展"自学--总结学习"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我在"题组练习"、"变式研究"教学中向学生展示"构题过程",并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也选题、编题、命题、讲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连作业都是学生自己出,自己讲解的,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尊重,我也深得学生的喜爱,在两个班的学生评教中,我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

教研是教学进步的动力,更是教学特色形成的根本途径;因材施教,与时俱进,改革教学手段、方式、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多年来我坚持在教研中教学、在教学中探索,在探索中教书、在思想的升华过程中育人。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开展了"主体式教学"、"分层教学"、"尝试法教学"、"自学--总结学习"的尝试和"多媒体环境下多师教学法"、"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淡化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模式的探索,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教学个性的教师。论文《走出"练"的误区》在《广西教育》2006年第6期第36页发表,论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探》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社会科学版?教育研究(增刊))第87页发表。本学年年度考核为"优秀"。

21世纪的教育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继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我积极参加省、市及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不断追踪教育科研信息,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动态,利用工作之余自学教学法、现代教育理论。先后完成了《数学思维教育学》、《教育评价》、《计算机应用》、《数学素质教育学》、《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概论》、《生活中的数学》、《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数学建模与中学数学教学》、《管理教育专题》等科目的学习,成绩良好。

使用多媒体手段和借助数字化信息辅助教学是现代高水平教师的重要标志。有了这个认识,我于1998年开始学习电脑操作,当年就能熟练使用word编印试题,到1999年已经掌握了excel和powerpoint的使用,2006年学习使用authorware制作简单课件,同年通过了"计算机初级考核",2006年学习flash软件,2006年学习photoshop和网页制作,现在已拥有个人主页--华韵数苑,2006年通过了计算机中级考核。

做为一级教师,我负起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先后与多个青年教师结成对子,一方面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为他们提供一些宝贵的教学素材;另一方面我也虚心向他们学习。这几个青年教师进步非常快,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且能胜任高一至高三的数学教学工作,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德育工作能面向全体学生,我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德育大纲精神,充分利用班会课进行学生品德情操教育。善于在与学生的广泛接触或个别谈心中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解决他们的思想症结、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多年的班主任、级组长工作使我积累了较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带领班主任探索班级管理新模式,在"量化管理"、"民主治班"、"创建先进班集体"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总结出了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的深层次活动系列。论文《笔谈--余味无穷》在中华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1999-2006学年度我担任高二(4)班班主任,走过了由"跟班管理"到"量化管理"到"民主管理"的路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班级的班风正、学风浓,学生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进取心,每次大考进步人数之多居全级之最,每月都被评为"文明标兵班",高二(4)班团支部还被评为"佛山市红旗团支部",成绩显著。

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我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评价,获得很多荣誉:1997年被评为"佛山市优秀教师",2006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受到南海市教育局党委的表彰。2006年被评为南海市优秀教师。2006年当选为南海区中共党代表。

三、晋升后的工作设想:

1、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研究教与学规律,注意总结教学经验,大力进行教学改革,争取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

2、参加继续教育,力争在教科研究方面有突破性的成绩。

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进一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手段,促进多媒体教学的发展。

一年级数学个人总结篇6

关键词:小学生;自我意识;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9-0042-02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一个人对自己及周围事物的关系各个方面的理解、体验和调节的多层次的心理系统,是个体人格结构中的核心组成部分[1]。自我意识不仅对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有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影响个性倾向性的形成。

儿童的自我意识反映的是儿童对自己在社会和生活中所处地位的认识。如果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受到不良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使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出现不良的倾向,进而对其行为、学习、社会能力和个性发展产生影响。关于自我意识的研究,国内外取得了不少成果,研究对象多集中于中学生和大学生,对小学生的研究较少。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学生正从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心理素质各方面正在持续的发展和完善,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时刻。

孔丽华等对三峡坝区的农村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研究,发现女生的自我意识得分高于男生,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影响[2]。国内研究者韩进之的结果表明,小学一到三年级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处于上升时期;三到五年级则处于平衡稳定的阶段,在五到六年级时迎来自我意识的第二个上升时期,但其年级间无显著差异[3]。王玲芝,沈峰,廖森林的研究发现,女生在行为、智力、躯体外貌、合群以及幸福等分量表以及自我意识量表总分得分均高于男生[4]。薛敏等对寄宿制四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研究,发现自我意识总分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5]。

综合各项研究,本研究做出假设: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呈正态分布;小学高年级学生性别间自我意识水平无差异;自我意识水平随年级的增高而降低。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整群取样,以郑州、许昌两地两所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为对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调查。共发放量表283份,回收283份,其中有效量表250份,量表有效率为88%。其中四年级学生85名,人五年级学生85名,六年级学生80名。

(二)施测程序

在教师的同意和协助下,组织学生集体施测。

(三)使用工具

1.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姓名、性别、年龄、年级、是否独生子女。

2.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苏林雁等人引入国内的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该量表主要用于评价儿童自我意识的状况.共有80个是非项目,可分为六个分量表,即: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

(四)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对问卷数据进行管理和统计,采用Excel对部分数据统计结果绘图。

二、数据分析

(一)一般情况

四年级学生85名(34%),五年级学生85名(34%),六年级学生80名(32%);男生175名(70%),女生75名(30%);独生子女36名(14.4%),非独生子女214名(85.6%);平均年龄11.27±1.13。

(二)高年级小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分布

对250名高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进行统计,并利用SPSS19.0绘制直方图,得出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总分为54.82±10.745,其总分分布情况如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数据基本呈正态分布,大多数人的自我意识量表分数居中,较高或较低的人数较少。

(三)不同性别学生自我意识水平的比较

上面对不同性别学生自我意识得分差异进行比较:在表1的结果中,对男女生的自我意识得分进行t检验,发现在行为和合群分量表上男生低于女生(P<0.05),但在其余各因子分及总分上男女生自我意识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

(四)不同年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的比较

对四至六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得分差异进行比较:对各级学生自我意识得分进行F检验,结果显示四至六年级学生在自我意识各因子及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详细结果见表2。

(五)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水平的比较

检验小学生独生和非独生子女在自我意识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对此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独生和非独生学生的自我意识并无显著差异,结果见表3。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高年级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儿童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是他们个人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越高,儿童对自己的评价越全面、具体和客观,自我意识水平高的儿童能够比较清晰的看到自己的优缺点,能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进而在此基础上继续保持和发扬自己的长处,通过学习和自我意识的调节和控制,弥补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二)小学生自我意识的性别差异

本次调查采用Piers-Harris的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结果显示,高年级男女生总体自我意识水平基本一致,与苏林雁的湖南常模及Piers―Harris(1964)的样本量表总分研究结果相似,但女生的行为及合群分量表分高于男生,提示女生比男生的行为更为得体、人际关系良好。产生这一性别差异的原因是女生生理发育(如性机能成熟)对心理的影响;同时,社会环境和教育,如社会舆论、父母对不同性别子女的要求等也是造成自我意识性别差异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三)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年级差异

四至六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总分及其他分量表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韩进之的研究结果一致。但本研究未显示五到六年级儿童自我意识水平的上升,出现这一差异的原因是由于六年级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影响了自我意识的提高,另外被试取样问题也是形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不容忽视的是在统计学上未能显示出差异,这并不能磨灭学生自身的成长及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四)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独生子女差异

在人们的印象里,独生子女这一群体的标签是:自私、任性、喜怒无常。本研究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各分量表以及总分方面无显著差异,说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自我意识基本保持一致,这一结果与人们一般的看法有所不同。究其缘由,新一代父母花费更多的物质与精力在子女的抚养教育上,使现代儿童无论是否独生都能生活在良好的生活与教育环境里,进而缩小了独生非独生子女自我意识的差别。

四、研究结论

一是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呈正态分布。大多数人自我意识处于中等水平。二是男生在行为、合群分量表上得分低于女生,其他量表及总分上男女生自我意识水平基本保持一致。三是不同年级、独生非独生子女儿童自我意识无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周榕,陈红,杨炳钧.人格科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66-298.

[2]孔丽华,罗妮娜,王敬东.三峡坝区农村小学生自我意识及相关因素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3):108-110.

[3]韩进之,魏华忠.我国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5.(1):11-18.

[4]王玲芝,沈峰,廖森林.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与社交焦虑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7):650.

一年级数学个人总结篇7

关键词 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阅读 数学模型 数学题解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043-02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做出了非常明确的指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这层意义上来讲,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确保其问题解决能力的实际发展与增长。我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多年,愿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首要前提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同样一道数学题目,如果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因为各种原因得出错误的结果;但是如果由教师以口头的形式对这道数学题目进行表达与陈述,那么学生的错题率将会大大减少。我个人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数学阅读水平与能力,而这是制约他们理解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这层意义上来讲,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这是切实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的首要前提。

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格外重视对学生实际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教导他们不管是平时的练习还是真正的数学考试都必须认真读题、仔细审题,在弄清该题目已知数量关系的前提下,将其所包含的已知条件与数学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找出该题目的具体解决方法。例如,针对小学数学问题数量关系单一、清晰、简单等特征,我会鼓励学生一边阅读题目,一边用笔将该题目已知的数量关系、关系词等一一标出来,如此一来,不但题目由难及简,而且具体的数量关系也变得更明确、更一目了然,而这些无疑都为学生实现对题目的更好理解以及更好的解决该数学题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小学低年龄段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求总和或者求差等类似的题目,像“一年级共有学生35人,二年级共有学生42人,求一、二年级共有多少名学生?”“一年级共有学生35人,二年级共有学生42人,求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多少名学生?”……对于这类问题,我通常会要求学生将“一年级学生35人”“二年级学生42人”“共有”“比…多”等关键词逐一勾出来,然后再根据自身所勾的关键词建立简单的数学关系,如此一来,学生很容易就能列出这类题目的等式“一年级人数+二年级人数=总人数”“二年级人数-一年级人数=多出来的人数”,如此一来,自然为学生更好地解决这类数学题目做好了最为充足的准备。

二、构建数学直观模型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手段

数学问题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总结与升华,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作为数学学科基础的小学数学更是具备了较多的生活实际元素,因此,也更能体现出以现实背景为代表的应用性特征。鉴于这一情况,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引导与启发学生逐渐发现生活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数学成分,把一个个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直观建模,如此一来,既符合了小学生由抽象思维向直观思维发展的特点,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促使他们在构建数学问题建模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对于所解数学题目的认识与理解,而这无疑将是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手段。

例如,“求平均数”不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学题目,更是小学数学试题中非常经典的一个重要题型。像“气象小组每天早上6点测得的一周气温如下:10℃、12℃、10℃、11℃、13℃、12℃、13℃,求一周的平均气温。”“小明家离学校有1500米,从家到学校需要10分钟左右,求小明上下学途中的平均速度。”等等都属于类似的题目。我在辅导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引领他们逐渐总结了“数学平均问题”的真正本质“总数总份式平颈s便壹饲通贡观的桶镏约悍治鎏庵械氖抗叵担佣咽导饰侍庾侍猓⑺忱饩龈梦侍馓峁┝顺渥愕谋U稀?

培养学生具备高水平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更是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来讲,一定要秉承“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不但要促使学生获得某个具体数学问题的答案,更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着重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如此方能保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应用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解决简单数学问题以及实践运用的水平与能力。

参考文献:

[1]杜茜.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3,(02).

一年级数学个人总结篇8

【关键词】竞技体操;教练员队伍;现状;对策

一个完整的运动训练过程及各个工作环节,都是在教练员的组织领导下进行的。教练员既是这个过程的决策者,又是执行者。一名优秀的教练员能够提高训练质量和训练管理水平,能最终培养出高水平的运动员。教练员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关系到后备人才培养的规模与水平。因此,本文着重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体操教练员的现状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2006年-2009年我国各地区的竞技体操教练员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期刊和互联网权威网站、阅读国内外关于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方面的文献资料和专著。结合2006-2009年的《中国体育事业年鉴》对有关数据进行归纳、整理与分析。

(2)数理统计法。将调查收集的有关数据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我国东、中、西部竞技体操教练员的数量分布情况

从表1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东部地区一线队伍教练员人数占一线教练员总人数的67%,说明东部地区一线队伍的教练员比较充足,但是二、三线队伍教练员人数相对偏少,因此不利于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中部地区:一线、二线、三线教练员人数所占比例分别是23%、26%、28%,总体看一、二、三线教练员分布比较均匀,但是人数偏少,特别是一线教练员人数较少。西部地区:一线、二线、三线教练员人数比例分别是10%、22%、17%,西部地区一线教练员人数是东部地区的1/7,教练员人数差距明显。从东、中、西部教练员人数总体来看,二线队伍教练员人数整体偏少,而且我国东、中、西部的教练人数差距非常明显,体操教练员人才分布呈东强西弱的态势。

2、我国东、中、西部竞技体操教练员年龄结构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东、中、西部40岁以上的教练员分别占总人数的47%、47%、49%,30-40岁的教练员分别占34%、32%、33%、20-30岁的教练员分别占19%、21%、18%。40岁以上的所占比例较多,平均年龄稍微偏大,一般在30-45岁是最合理的年龄结构。从上述比例来看,三个地区没有明显的差异。年轻教练、中年教练及大龄教练比例相对合理,但西部地区的教练员数量偏少。

3、我国东、中、西部竞技体操教练员文化层次

东部地区:研究生学历有1人,本科学历有186人,占全国教练员的61%;专科学历有235人,占全国教练员的51%;中专以下学历有75人,占全国教练员的59%。从文化程度来看东部地区的整体文化程度比较高,但是高学历教练员偏少。中部地区:各个学历人数占东部地区的1/2―1/3。西部地区教练员学历层次与东部地区对比相差很大,教练员的数量不足。本科学历教练员人数偏少,专科以下学历也明显不足。

4、我国东、中、西部竞技体操教练员职称结构

东部地区部级教练员有11人,是中部地区部级教练员4人的3倍,是西部部级教练2人的5倍。高级教练员82人,中级教练员只有214人,初级教练员112人。中部地区有部级教练员4人,高级教练员40人,中级教练员86人,初级教练员73人。所占比例分别为:1.97%、19.70%、43.36%、35.97%。教练员结构相对合理。西部地区的教练员总人数仅有127人,教练员严重短缺。部级教练员和高级教练员人数仅有14人。呈现出明显的高等级人力资源欠缺的特点。然而技术职称的高低,是政治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它与业绩、学历直接连接在一起。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运动员就必须要有更多高职称、高水平、经验丰富的教练员指导训练。没有高水平的教练员进行训练指导,也很难有高水平的运动员出现。

三、结论与建议

西部地区教练员人数和东部教练员人数差距较大,教练员整体人数普遍不足。教练员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但高学历、高职称的教练员较少。因此,应采取多种形式对教练员进行岗位培训和学历层次的提高,以促进教练员的业务水平、综合素质、管理能力。注重对年轻、高学历教练员的培养。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使我国各地区的教练员队伍结构进一步合理,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松山.河南省竞技体育现状及其后备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5(2) 65-68.

[2]吴燕波.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教练员现状研究[J].体育科学,2004(1) 56-58.

[3]郭经宇.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2) 47-50.

上一篇:高二数学下学期总结范文 下一篇:三年级数学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