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心理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26 07:14:02

旅客心理学论文

旅客心理学论文篇1

[关键词]旅游意象;游客感知;旅游景区规划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2)04-0021-07

旅游规划理论属应用叉学科理论,是对旅游系统在规划范畴系统化的理性认识。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有:凯萨(Kaiser)、赫伯(Helber)的旅游地演变生命周期理论,范利尔(Van Lier)、泰勒(Taylor)的旅游地资源配置与设施建设门槛理论,摩菲(Murphy)的旅游地和谐发展社区思想等。国内也有不少专家学者总结或提出了一些旅游规划的理念,如1993年4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由《旅游学刊》编辑部和北京旅游学会联合发起的“旅游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陈传康指出,在旅游规划中,项目的确定很重要;毛赞猷认为,在搞旅游规划时应该把旅游地图列为其中的一部分;尹泽生强调了旅游规划“规范”的问题;周盼、赵克非、于英士、李明德、白祖诚、刘德谦、毕凤祥等与会专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共谈旅游规划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此后,一大批专家、学者就此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吴必虎认为,区域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有旅游系统理论、旅游人类学、景观生态学、区域科学与区域发展规划;吴人韦指出,旅游规划理论范畴可概括为经济、环境、人文3大板块;顾朝林等认为,旅游规划基本理论表现为旅游规划目标、旅游规划理念、旅游规划层次、旅游规划系统以及规划设计技术路线等层次;韩光明提出基于文脉、地脉的区域旅游规划思想;此外,还有“超旅游”规划理论、“反规划”理论,等等。

旅游景区规划是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根据旅游景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资源特点所进行的有关保护、开发、管理等内容的设计、布局与安排。关于其理论研究,刘沛林提出了文化旅游地规划的“景观信息链”理论;郑迎红总结了旅游景区规划的模式问题,认为比较典型的有资源导向型模式、市场导向型模式、形象导向型模式、产品导向型模式和体验导向型模式;罗光华探讨了地域文化在旅游景区规划中的整合运用问题;牟红就旅游景区规划多维视角的纵向转换进行了研究;其他还有旅游景区规划中客源市场的定位研究、生态旅游景区规划问题等。在景区游客感知方面,也存在一些探讨,如汤普森(Thompson)、斯科菲尔德(schofield)指出,游客对旅游地交通的感知评价与总体满意度及重游意愿关系密切;杨斯(Youngs)、怀特(White)、渥德瑞希(Wodrich)从旅游者视角研究如何将交通服务融入文化旅游;霍华特克(Howat)、默里(Murray)、克里利克(Crilley)从消费者视角研究旅游地的评价工作;陈(Chen)从供需双方的视角出发分析如何构建多维度旅游问题等。国内关于游客感知的研究仍处于个案分析及理论推理阶段,如程兴火基于游客感知价值研究了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的竞争优势;毛端谦等从旅游者映象的角度研究了他们对江西4座名山形象感知的差异;黄震方从旅游者的心理和消费行为角度研究了旅游者感知的特点;宋章海等对游客感知的形象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等等。整体上,将游客感知与景区规划相结合开展的相关理论探讨仍不多见。本文在既有研究案例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受启发于“城市意象”理念和图论学说,尝试从游客感知出发,探讨“旅游意象图”的旅游景区规划设想。

1 旅游意象图的提出背景

目前的旅游规划是基于资源和发展目标的规划,很少将意向理念应用到规划中去。从意向图的角度进行规划,将游客的感知作为构建意向链的关键要素,从游客感知出发进行规划是旅游规划应该探讨的一个新角度。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是“意”的寄托物,因此,一般认为“意象”因人因物因时因情的不同而不同,但从内涵来说,整体意象的获得都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几种意象沟通起来,互为转化。美国学者凯文·林奇(KevinLynch)通过多年细心观察和调查,在对美国波士顿、洛杉矶和泽西城3座城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城市景观归纳为道路(path)、边缘(edge)、地域(district)、节点(node)和标识(landmark)5大组成因素,即“城市意象”;并引入空间(space)、结构(structure)、连续性(continuity)、可见性(visibility)、渗透性(penetration)、主导性(dominance)等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图论起源很早,早在18世纪就出现了图论问题,它是研究由线连接的点集的理论。点集中的点称为节点,连接两点之间的线称为边,一些由节点及边构成的图称为线图。线图可以用来表示和研究一个系统的结构及它的性质。图论研究主要关心的是事物的节点、有多少个节点、在哪些节点间有边相连以及整个线图具有的某些特性。图论作为一个数学分支,它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和广泛的内容,应用范围也很广,不但能应用于网络、编码、交通、测量等自然科学,也能应用于社会结构、经济、运筹、行为等社会科学。

本文中的“旅游意象图”设想就是受启发于“城市意象”理念和图论学说,融合了“城市意象”的5元素分析视角和图论的构图、解图思想。

2 旅游意象的基本要素

旅客心理学论文篇2

关键词:顾客导向;旅游业;营销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7-0027-04

一、序言

中国旅游业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庞大的旅游产业规模,将成为服务行业中重要的支柱产业。高速增长的国民经济和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使中国的国内和国际旅游市场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旅游总收入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现在,中国正在进一步加快旅游业的开放步伐,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加速与国际接轨,中国旅游业在保持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的同时,也面临着国际竞争的考验。因此,深化旅游业营销问题的研究,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旅游业属于服务业,近年来国外服务营销学者已将服务传递中的员工顾客导向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国内学者也在接受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尝试着在此基础上的创新。

二、服务员工顾客导向理论综述

国外学者对于服务传递过程中员工顾客导向问题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Saxes和 Weitz(1982)等从行为角度,在单个员工和顾客的层面上研究了员工顾客导向在营销中的应用①,此后Frei和McDaniel(1998)等从性格角度对于潜在性格特征驱动员工服务表现进行了研究②。对于员工顾客导向COSE (customer orientation of service employee)理论比较系统的研究始于Tom J・Brown(2002)等学者对于员工在服务环境下的态度行为研究③,他们在Saxes和Weitz(1982)以及Frei和McDaniel(1998)理论基础上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在此之后,Tom J・Brown,D・Todd Donavan和John C. Mowen(2004)等学者又对这一理论不断加深研究,深入调查了进行服务表现监督评估对于满意度的消极影响等问题④。国内学者对于这一命题的关注主要是在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理论上的引进,结合国内情况进行了定量和少量的研究。如林卫红(1998)论述的现代服务企业营销策略中的员工顾客导向策略的基本概念、意义及顾客与企业的关系层次,还就如何实施员工顾客导向策略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意见⑤。吴清津,汪纯孝(2004)探讨了顾客导向的组成成分、员工顾客导向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指出了员工顾客导向对员工工作行为和旅游业的外部效率之间存在的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同时,他们认为员工顾客导向概念应包括三个组成成分:(1)营销导向,指员工能理解并满足顾客的需求;(2)情感密集,指员工乐于与顾客交往,享受服务工作带来的满足感;(3)负责精神,指员工认为自己应该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⑥。李惠、张金成(2006)从介绍COSE模型的核心内涵入手,结合组织行为学对动机管理的研究成果,深入剖析了COSE模型的驱动因子,构建了COSE驱动模型,并结合管理实践对其进行了探讨⑦。

三、旅游业实施员工顾客导向理念的瓶颈及原则

(一)旅游业实施员工顾客导向理念的瓶颈

旅游业实施顾客导向的瓶颈是多方面的,包括旅游业地域格局、本身特点以及外界变化的影响等。

1. 旅游业的垄断性是实施顾客导向的瓶颈之一。旅游景点产品有其特殊性,旅游景点是独一无二的并且地点也不能随意置换,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就具有了垄断性。无论是某一旅游区的各景点的设置、景点定价还是参观旅游的时间,都是由旅游区这一供给方来制定的,而完全忽略需求方的需求。旅游业是前期投入沉淀成本相对较高的行业,资源配置受地域的影响,所以它的发展不能简单地以员工顾客导向为依据。

2. 旅游业的波动性也是顾客导向理念的阻碍。旅游业的波动性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旅游地区和景点的季节波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业的需求量,而且各个旅游地点的需求也是不稳定的。相对于需求的波动,旅游作为供给方,其供给量比较稳定且有限,较难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变化和提供令旅游者满意的优质服务;另一方面,中国旅游业内部员工的频繁流动造成了行业的不稳定。对任何组织来说,最重要的资源都是人力资源,对旅游业来说尤为突出,因为旅游业在服务过程中必须提供高度个性化的优质服务,服务人员要在识别有价值顾客的同时及时地满足顾客潜在的个性化需求,以提升顾客感知的服务价值。由于旅游业员工与旅游者的交互作用在顾客满意度方面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优秀员工应该被看作是中国旅游业最重要的财产,因此优秀员工的流失会使旅游者与旅游业都受到损失,更不利于培养员工顾客导向的理念。

3. 中国旅游业是一个对外界依存度较高的企业,外界变化对旅游业影响很大。突发性事件对旅游的冲击主要是不确定性的增加和对安全的威胁,预期安全受到威胁,顾客群体会普遍降低或停止活动频率,会使原本建立好的顾客关系彻底打破,使旅游者对服务质量产生怀疑,甚至对于行业员工产生不信任,从而大大降低构建行业员工顾客导向文化的进程。

从中国旅游者的需求区分度来说,每个旅游者的需求是各不相同的,他们需要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这就对旅游业内部员工贯彻顾客导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员工的顾客导向理念需要更敏锐。

(二)中国旅游业实施员工顾客导向的基本原则

1. 员工顾客导向以顾客为中心的原则要求旅游业的发展战略和营销战略都应以满足多重顾客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顾客导向型组织的基本要求。战略规划中首先必须明确顾客对象是谁,他们的需要是什么,他们位于何处,他们现有的和将来的感知、需要和欲望如何,两者之间有何区别,顾客满意程度如何。

2. 中国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专业服务行业,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之间互动性很强,因此员工顾客导向必须被旅游业的每个部门、每个层面和每个员工所接受,自觉自愿地予以执行。

3. 员工顾客导向要求旅游业应该能够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尽一切努力识别、服务和满足顾客的需要和愿望。旅游业满足顾客的需要不能以牺牲旅游业的服务质量为代价。顾客需要的满足更不能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只重自己不顾环境和社会。另外,由于中国旅游业顾客市场具有交叉性的特点,面向某一类顾客市场开展旅游业营销时,必须从整体考虑顾客市场之间的网络关系和交叉性,防止顾此失彼。

4. 员工顾客导向的过程性要求顾客导向的实施不能只停留在旅游区域的宣传和广告环节,而应该贯穿整个旅游活动的始终,顾客与旅游企业的每一次接触都应该成为顾客价值创造的增长点。

四、基于员工顾客导向理念的旅游业发展战略

1. 旅游业的市场需求及行业结构的外部环境波动较大,采用稳定型战略可以较好地应对竞争的挑战以及需求的变化,并且在某些旅游资源不足以容纳巨大客源时,稳定型的战略也可帮助缓和危机,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与一般行业的规模经济相反,在旅游高峰期组织过多的旅游者,有可能产生负的外部效应,降低服务质量,遭到较多投诉,降低顾客满意度,减少客源,从而降低边际利润。因此,稳定型的发展战略更适合作为中国旅游业未来长期发展的方向。

2. 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对于中国旅游业的市场发展来讲,建立一个多层次、多角度、个性化的市场定位体系是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通过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建立“一对一营销”的形式来满足有效需求,能够更好地适应旅游市场的变化趋势,对市场目标进行富有成效的营销,使中国旅游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实力,稳定客源,满足顾客需求并寻找到行业的新增长空间。

3.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既可以通过频次营销维持顾客关系,又可以通过价值分析进行顾客划分,甚至可以根据需求的差异性对处于顾客金字塔顶端的高要求的顾客量身定制旅游线路及服务标准,并从与旅游者接触的过程中了解旅游者的需求,针对旅游者需求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

4. 旅游业引入电子商务机制可以极大地提高服务效率,改善服务质量。电子商务机制的定位就是满足旅游市场的发展要求,顺应旅游战略创新的趋势,探索新的旅游业务模式,建设有特色的、个性化的旅游电子商务。世界旅游一体化的趋势要求旅游业具有更强的资源组合能力,对经济、文化以及与旅游有关的旅游资源、旅游企业等方面的情况有更深刻的了解。因此,电子商务机制可以更加快捷、更加经济地为旅游者提供上乘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充分发挥员工顾客导向的指导作用。

五、结论

1. 对于旅游业来说,培养内部员工的顾客导向是相当重要的。认真、有效地培育旅游业服务人员的理念,可以促进行业内部管理的优化,强化企业文化的构建。如果忽视对员工顾客导向的管理,则会导致顾客满意度的下滑,危害行业未来的发展。

2. 要有效地对服务员工行为与内部营销进行管理,需要内部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上下齐心共勉,各自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以内部营销为理念,站在顾客的立场优化服务,使顾客在服务接触中提升感知价值,增强中国旅游业的顾客形象。

3. 笔者关于顾客导向意识管理的研究是针对中国旅游业的,旅游企业可以将其与本企业特点和实际状况相结合,在实践中进行创造性的应用,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内部员工管理体系和竞争优势。但是,笔者没有进行具体的实证分析,仅仅提供了一个研究视角、方法和工具,因此,企业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根据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建立起细化的定量指标,才能使之行之有效。

注释:

①Saxes, Robert, and Weitz, Barton A.. "The SOCO Scale: A Measure of the customer Orientation of Salespeople."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82, 19(August): 343-51.

②Frei, R.L, and McDaniel, M.A... "Validity of customer service measures in personnel selection: A review of criterion and construct evidence." Human Performance. 1998, 11(1), 1-27.

③Tom J. Brown, John C. Mowen, D. Todd Donavan and Jane W. Licata. "The Customer Orientation of Service Workers: Personality Trait Effects on Self- and Supervisor Performance Rating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002, 39(1): 110-119.

④D. Todd Donavan, Tom J. Brown, and John C. Mowen. "Internal Benefits of Service Worker Customer Orientation: Job Satisfaction, Commitment,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4, 68(1):128-146.

⑤林卫红:《服务企业的顾客导向策略分析》《暨南学报》,1998年10月。

⑥吴清津,汪纯孝:《旅游企业员工服务导向意识的前置因素与后果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4年6月。

⑦李惠,张金成:《COSE及其驱动因子解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3月。

参考文献:

[1]Donavan D. Todd, Tom J. Brown, and John C. Mowen. "Internal Benefits of Service Worker Customer Orientation: Job Satisfaction, Commitment,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4, 68(1): 128-146.

[2]Frei,R.L, and McDaniel, M.A.. "Validity of customer service measures in personnel selection: A review of criterion and construct evidence." Human Performance. 1998, 11(1), 1-27.

[3]Rafiq, M. and, P. K. Ahmed. "Advances in the internal marketing concept: definition, synthesis and extension." 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 2000,Vol.14 Issue 6/7, pp.449-462.

[4]Saxes, Robert, and Weitz, Barton A.. "The SOCO Scale: A Measure of the customer Orientation of Salespeople."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82, 19(August): 343-51.

[5] Tom J. Brown, John C. Mowen, D. Todd Donavan and Jane W. Licata. "The Customer Orientation of Service Workers: Personality Trait Effects on Self- and Supervisor Performance Rating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002, 39(1):110-119.

[6]杨勇.中国省际旅游业竞争力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0).

[7]陈峰,周亚庆.顾客导向理念核心――为顾客创造价值[J].商务营销,2003,(3).

[8]王春霞,张明立.论顾客价值与顾客导向理论的关联性[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9]张金成.服务利润链及其管理[J].南开管理评论,1999,(1).

旅客心理学论文篇3

关键词:体验经济 全面体验管理 企业战略

一、从产品管理、服务管理向体验管理转变

按照瑞典管理学者 Gustafson和Johnson的观点,当代企业竞争已经经历了产品价值竞争、服务价值竞争、集成化解决方案竞争三个阶段,目前正在进入以体验价值竞争为核心的第四阶段。从管理学发展的历程看,工业时代的企业管理理论主要建立在有形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泰罗在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确立了基于工业化生产的企业管理理论范式,在这个理论范式之下,企业的生产过程就是“实物产品的开发、销售及管理的一个简单的演变,企业经营的目标在于如何有效地将产品交付到顾客手中。

进入21世纪,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广泛普及,促使企业不断延长其价值链,推出针对顾客需求的个性化服务项目,市场进入到为顾客提供可感知服务的体验价值竞争阶段。在这一阶段,消费不仅是实物产品和服务的结果性交付,而且更是一种“消费阅历”的生产,企业与消费者通过互动来获得各自的价值满足。因此,从这一角度看,体验管理是对服务管理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

二、体验管理对旅游企业竞争的作用

1. 满足旅游消费者更高层次需求

菲利普?科特勒把人类消费行为分为“量的满足、质的满足、感性满足”三个阶段,在第三个阶段,消费者尤其需要购买过程与情感愉悦、理想自我的接触融和。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迅猛:一方面,大众旅游和旅游开发热潮的兴起,使得各地旅游产品的同质化日益严重;另一方面,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又促使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层次不断提高,旅游消费需求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人们越来越看重旅游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对旅游企业来说,开展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体验管理,亦是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客观要求。

2. 创造与提供个性化顾客价值

激烈竞争的旅游市场,要求旅游企业必须用高质量的服务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增长,在充足的供给以及供给高度同质化的条件下,如何为消费者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务就成为诸多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体验管理”提供给旅游企业管理者一个全新的视角,即在游客消费行为研究中,必须关注那些非常重要但常被忽视的变量,如消费者的情感和感觉、消费中的象征意义等。以星巴克为例,该公司围绕顾客需求,建立起系统化的顾客体验管理模式,如在顾客细分的基础上,对咖啡产品的生产系列化和组合化,实现专门定制式的“一对一服务”,同时对内部员工进行深度培训,以利于员工和顾客开展深度互动交流,通过营造强烈的“咖啡文化氛围”,加深了顾客的价值感受。

3. 形成新的市场竞争优势

派恩认为,在体验经济中,企业的任务不再是生产商品,而是成为“舞台的提供者。”在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企业以粗放式的“快速生产”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旅游企业间竞争的核心内容是资源开发频率和市场销售速度,旅游者的消费活动是快餐式、低价值的;进入21世纪,追求放松舒适和学习体验的“新旅游”成为市场主流,搭建游客体验平台、为游客不断提供个性化的体验产品就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旅游企业必须不断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努力为游客提供独特的购买经历,并把它作为“体验性产品”提供给顾客,这样才能形成新的市场优势。从这一角度看,体验经济的实质是一种公司战略,它要求企业由“产品供应商”转型为一种体验平台,消费者在这个平台上开始自己的表演,企业则由此获得利润。

三、实施全面体验管理战略

1. 把企业界定为体验型企业

针对消费者的全面体验管理,是旅游企业基于游客体验而构建的竞争性管理模式,它通过对游客理性、感性、联想、回忆等心理特点的研究和管理,加深对游客体验需求的认识,并通过整合的体验传递系统,将旅游产品和服务价值完美地交付给游客。从旅游学的角度看,游客的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正常工作生活状况的逃逸和补偿,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物质景观和标准客房,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完整体验产品组合。在此情况下,旅游企业应围绕消费者需求,主动改变自身市场定位,把自己由一个“旅游产品供应商”转换为“旅游体验供应商”,提高企业为顾客提供全面体验服务的能力,使企业成为游客体验的批量生产者。

2. 关注游客的体验价值活动

波特认为企业是由一系列价值活动构成的,价值活动是企业创造价值产品的基石。旅游者从客源地到目的地,围绕其旅行过程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旅游体验价值链。舒伯阳把顾客体验价值形成过程划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据此我们可以对游客的体验价值形成过程进行解构(:1)体验前——是游客体验价值的设计阶段,旅游企业活动的关键是针对旅游消费者的个人价值与体验期望来设计体验剧本,从而形成体验活动与价值创造的主题线索(;2)体验中——是游客体验价值的生成阶段,旅游企业活动的重心是有效地控制体验现场,为游客创造独特而美好的旅游体验,提供具有很强感知力的体验价值产品(;3)体验后——是游客体验价值的维持阶段,旅游企业应从态度、行为、认知三个维度入手,超越游客消费期望,建立企业的顾客忠诚,维持企业的长期价值链。

3. 创建以游客为导向的体验服务系统

旅游体验是由复杂因素构成的综合体,这些因素包括个人感知、地方印象以及所消费的产品等,同时,这些复杂因素又受到个人、环境、形势、个性因素以及游客与他人的沟通程度等的影响,正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产生了完整的旅游体验。在这个理念之下,旅游企业建立的全面体验管理系统,实际上包含了战略和运营两个层面的内容。

(1)战略层面。施密特从构成要素的角度,提出了企业进行体验战略经营的方式。根据这一分析方法,旅游企业可针对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为和群体关系五个方面开展工作。对于旅游景区来说,首先要求企业必须对顾客进行细分,明白谁是企业主要的目标消费群,他们最关注景区产品的哪些方面,形成针对游客的体验战略问题清单。通过对顾客体验诉求的系统分析,企业可建立起以游客体验目标实现为中心的组织结构和战略体系,这 是企业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游客为中心”转变的战略基础。表 基于构成要素的旅游体验战略问题清单

(2)运营层面。旅游企业实施全面体验管理,就必须通过可控制的体验服务系统设计,使游客在消费过程中得到实实在在的体验感知,这种感知既是感觉和情绪上的,它既包括实体产品,也包括无形服务。因此,运营层面包含了游客体验流程设计、游客体验满意、内部体验营销、服务接触点管理等核心概念。

参考文献:

[1]Anders Gustafson, Michael .Johnson.服务竞争优势[M].中国劳动社会经济保障出版社,2004:8

[2]舒伯阳:体验经济的价值基准与企业竞争策略[J].商业时代?理论,2005(8):62-63

[3]史蒂芬?佩吉等:现代旅游管理导论[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39

旅客心理学论文篇4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旅游业的特点、目标、性质、发展等因素,指出旅游开发以人为本的必要性,基于此提出旅游开发人本论的实施必须做到自然景象开发与人类需求协调发展,政府要进行旅游产业规划,并定期更新产品,增加产品文化底蕴,重视产品细节,开发互动节目,开发者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等,以期为我国旅游业开发提供建议。

关键词:旅游开发 人本 解读 实施

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旅游消费的需求进一步上升,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学界关于人的需求、旅游开发对象、自然、环境的研究日益活跃。从学者的研究来看,论述旅游开发或人本论的文献很多,但从人本角度来谈旅游开发的很少。因此,本文从人本角度谈旅游开发,指出旅游开发要使人与自然和谐,以达到旅游开发的和谐理念。

旅游开发人本论的解读

旅游开发是指人们为了发掘、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而致力从事的开拓和建设活动。旅游资源又称做旅游吸引物,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原材料,统称为旅游资源。不仅包括旅游地的旅游资源,而且还包括接待设施和优良的服务因素,舒适快捷的交通条件,它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物质条件。人本论是在物本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哲学命题,它是以人为本,重视人、尊重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满足人的需求,但又重视自然、尊重自然,做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一)旅游业的特点:综合人的需求

旅游业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基础,以旅游者为对象,通过提供旅游服务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求,由住宿业、旅行社、餐饮业、旅游景区、交通运输业等多项产业构成。它是综合性的产业,围绕着吃、穿、住、行、娱、购进行,包括人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旅游是人休闲生活、享受生活的一种行为,如果其满意度较低会影响游客体验,进而影响旅游业发展。如海南三亚天蓝树绿沙软,景色优美,但一段时期,三亚导游导购情况严重,在旅游定点单位购物游客被宰情况时有发生。对此,三亚全部收回全市范围内的“海南旅游定点单位”匾牌,取消旅游购物、旅游餐饮和其他旅游服务企业的定点管理,重新树立了三亚的旅游形象,这得到了许多游客的支持使其市场更加广阔。

(二)旅游业的目标:满足人的需求

现代旅游发展模式趋向于多元化和个性化,为的就是适应人类的需求、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这也是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前些年有游客抱怨白天游览,晚上睡觉,针对这种情况不少景区创新夜间娱乐模式,如从2004年3月在桂林阳朔漓江书童山下推出的《印象•刘三姐》,开创了世界和中国山水实景演出的先河,景区更有特色与活力。因此,旅游景点的住宿、酒店设施越来越现代化,推出的服务越来越多样化,管理越来越人性化。旅行社在新的旅游路线推出时,注重旅游者的偏好、当时社会经济对旅游者收入水平的影响、旅游者有无闲暇时间等,使推出的路线具有针对性。另外,旅游交通运输更快、更安全、更舒适、品种更多,票价更便宜合理,也为外出旅游提供了载体。如成渝高速通车后,不仅使两地之间的通达时间大大缩减,而且交通费用也缩减了,使成渝两市的旅游者成倍增长。

(三)旅游业的性质:服务好游客赢取利润

旅游业有三个主要性质:经济性、文化性、资金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性是从旅游企业角度来说的。旅游业是一项高度分散的行业,它由各种大小不同、地点不同、性质不同、组织类型不同、服务范围不同的企业组成,这些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并进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由其构成的旅游业不可避免地成为一项经济产业。它盈利的对象就是旅游者,产品要取得旅游者的认可与消费。旅游业具有文化性是从旅游者角度来看的,旅游者在旅游消费中,无论人文景观还是自然景观,主要是满足旅游者文化生活的需求,旅游景区的开发和旅游设施的建设都是针对同一对象――旅游者。饭店、大型游乐场等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旅行社企业、旅游商店企业等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属于第三产业,是为人服务的行业,其性质都是通过为旅游者提供劳务取得收入,服务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经济收入。

(四)旅游业的发展:以人才为后盾

据调查,旅游是消费者选择的仅次于食品和住房的第三大消费项目。经济越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高,旅游这种生活方式就必然会越来越广泛进入寻常家庭,顺应这种市场需求的现代旅游业就必然会越来越得到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是由很多方面所支持的。用公式表示为:旅游业发展=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完备+旅游对象。拆开来分析,旅游资源开发要靠人力、物力、资金、时间等;旅游设施完备也要靠人力、资金;旅游对象是旅游消费者也就是人;旅游业发展的三个要素都离不开人。再深入分析:由于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旅游设施不断的完备,为游客提供周全的服务,使游客消费的热情高涨起来,达到经济收益;反过来说,为了满足旅游者消费的需求,旅游资源就要开发利用,为了更好地为旅游者提供服务旅游设施就要更加完备。所做一切都围绕旅游者需求为出发点,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完成。

旅游开发人本论的实施

旅游开发涉及面广、资金需求多、人才要求高。旅游开发实施人本论,既在旅游开发前要仔细研究游客需求,开发时要尽可能满足游客需求,开发的产品如景区、旅游路线、酒店服务、旅游工艺品等,要受游客欢迎;旅游开发者要有人文素养,考虑、协调各方面需求,尤其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开发自然景象,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旅游开发现状中,人本论的解读存在误解,过分夸大人的权利,一切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中心,一切以人为出发点与衡量标准,追求人的利益最大化,过度开发旅游资源,忽视自然界,破坏自然界,结果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资源、资金的浪费,造成自然界与人类的失调。如张家界景区建设的缆车,虽满足了部分游客的需求,但与自然景观的发展不和谐,是对自然界的破坏。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不异于杀鸡取卵。

诚然,人本论强调人的满足,人的尊重,人的潜能的最大发挥,但人本论在尊重人的同时,也尊重自然,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自然与人的关系上,儒家将人与天、地并称为“三才”,肯定人在天地之间的重要地位,同时又强调天人关系的和谐与协调,认为“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把“与天地合其德”,“仁者浑然与物同体”视为人生的理想境界。同时,也认为不论在什么时候人都不能脱离自然界而存在。“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人与自然之间在客观上相互依存,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走出极端“唯人类中心论”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与协调发展的关系。如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在发展过程中一度遇到了经济利益与保护环境的矛盾,克林顿政府于1996年以6500万美元收购了计划采矿的私人土地,有效地解除金矿对黄石国家公园的威胁,满足了人类旅游的需求,又保护了动物,保护了自然。因此,健康的、科学的旅游开发必须要考虑自然与人这二重因素,做到有序协调发展。现在,倡导生态旅游、绿色饭店、绿色产品、可持续发展都是人本论在旅游开发中的的正确运用。

(二)政府规划旅游产业,开发配套旅游产品

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的产业,涉及到许多行业和部门,旅游经济所带来的效应得到大家的认可,各地都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但是在旅游规划方面存在不少误区。如小县城不顾及居民的消费能力,盲目建五星级宾馆,建成后的星级宾馆大量闲置。根据零点调查结果,全国2500个主题公园耗费了1500亿元投资,其中70%处于亏损状态,仅有10%左右盈利。这主要是因为旅游开发过程中的跟风建设、重复建设与人们的旅游消费能力不匹配;这与政府的规划不当、指导不力有密切的关系。

政府规划旅游业,必须以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为中心来考虑配套行业的布局。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与物质基础,它为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提供了可能;旅游服务体系的建立为利用和发挥旅游资源的效用创造了必要条件,并通过一定的旅游经济实体和旅游政策的实施,为旅游活动提供服务而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认真调查一地所具有的特色资源,景区景点的建设要与周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要和谐,要将游客的吃住行游娱购安排妥当,发挥旅游服务体系的功能。

要做到科学规划产业,政府部门间必须要协调好关系,充分发挥行政职能,指导旅游企业发展。如2004年10月《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国土资源部门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对淘汰类、限制类项目分别实行禁止和限制用地,继续停止高档别墅类房地产、高尔夫球场等用地审批。然而,禁令时全国有170多个高尔夫球场,现有500多个,其中没有任何一个球场不是经过审批而建的。这说明了由于政府监管不力,权责不明,导致禁令如同虚设。

科学规划产业,要真正考虑游客需求,尽量做到让利于民。如广东顺德的顺峰山公园、德胜广场,是市民公共休闲场所,是外地人来旅游参观的一道风景线,其都是免费的旅游景点。如湖南长沙从2009年6月1号开始免费开放公园、博物馆等,开放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些充分体现了旅游开发人本论实施的效果。

(三)满足人类需求,定期更新产品

旅游是一种经历,旅游过程中须满足常态心理,但又超越常态心理,满足游客求新求奇求异求美的需求;要考虑常人的需求;按人性化需求布置景物的布局;又要考虑特殊人群的需求,如景区设置的轮椅道,酒店设置的残疾人房等。旅游开发产品的失败,与人类需求的缺失有很大关系。如广东顺德均安,是有名的牛仔之乡也是武打明星李小龙的故乡,凭借这一有利条件,政府耗资千万建成了以生态为主的旅游度假区,把自然生态旅游的品牌大做广告,结果却得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到过生态乐园的人会发现里面的人造景观太多了,包括:四季天地、瀑布风光、地球广场、生态之光广场,甚至连门口世界之最的凤凰石雕也不例外。人造景观充当了园中主角,自然与生态的“主题”反而成了替代品。脱离了主题要求,与旅游者渴望生态游的愿望相违背,没将旅游者的需求、爱好结合起来开发旅游资源成了失败的主要原因。政府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开发旅游资源,不但浪费金钱,而且当地第三产业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机会,起不到牵引作用。

人本开发,考虑的是全人类的需求,考虑当代人,也考虑后代人,要有跨越时空的高度,所以开发要高起点、高标准,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对环境造成污染,对资源造成浪费的旅游项目,要坚决予以放弃。

现代旅游的主体,就是旅游者和即将成为旅游者的公众,旅游市场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因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文化,以及人们的心理和生活方式都总是处于不停的变化过程中。由于旅游业无论从资源开发还是项目设计,都应以能够满足比较长的时间范围和尽可能多的旅游者的需求作为立足点,因此,就要求在旅游开发时必须与时并进、力求创新,将旅游者的爱好、需求和旅游资源的性质结合起来进行考虑。产品开发后,须定期更新,以新的项目或活动来吸引客源,聚积人气。再美的景致,没有更新,就会产生审美疲劳。产品更新,可从硬件软件两方面进行更新。硬件更新,如景区历史人物的雕塑,蜡塑更逼真;利用声光影等高科技营造逼真的情境。软件更新,如演出节目的更新,管理制度的更新等。例如广东深圳欢乐谷开业以来,人气旺盛,屡创佳绩,荣获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全国最佳主题乐园”等称号,这来源于欢乐谷的战略创新、策划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

(四)注重文化内涵,增加产品底蕴

人是有理性的,追求高雅健康的生活。求新求奇求异只能满足游客浅层次的心理需求,只有文化内涵才能留住游客。留住游客,相应地就使其增加了消费,无形中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许多景区非常重视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建设。如湖北武汉的东湖景区,紧紧抓住楚文化做文章。由于历史的沉淀,楚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从神话、传说到现实,从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到铁器时代,从天文、历法到地理;从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到制度、风俗,从民族、语言到文字;从玉帛到干;从科学到巫术;从老庄的“玄览”到屈、宋的“流观”;从事象到模式等等,凡是上古文化所涉及的一切,它都无所不包。众所周知,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心区域,在武汉楚文化学会的积极推动下,武汉市就积极策划建设东湖楚城,在东湖磨山再现楚国历史文化的风貌。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座再现2000年前楚国辉煌历史的古代城池,终于出现在世人面前。东湖磨山的楚城、楚街、楚天台,这些包含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楚林园,现已成为重要景点,也是武汉旅游的亮点。兴建楚城的实践,让世人看到了一个事实,楚文化不仅仅是保存在博物馆里的历史文物,也绝不只是故纸堆中的古董。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要让楚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各种丰富多姿的形式展示在世人面前,要让世人都了解它,欣赏它,理解它,并将之继承和发扬。对于楚文化这一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武汉市抓住了旅游者的旅游心态、目的和特点,并把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一边传达楚文化,一边发展当地的旅游业,向世人展示了雄奇多姿的楚国历史文化面貌和研究成果,使旅游者更加热衷于对当地历史文化的追求和探索,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如果说湖北东湖开发是以人文景观为中心,景物开发本身具有文化底蕴,开发起来容易;那么广东佛山的三水荷花世界景区是以观光型的自然景物为中心融入文化内涵的成功案例,整个景区以荷作为中心开发,景区展现了各种各样的荷花,解说荷花的用途、荷花的传说故事,表演了荷花的舞蹈,品尝了荷花的食品,买到了关于荷花的纪念品,给游客带来了全方位的荷花感受。

(五)重视产品细节,塑造感人经历

细节体现人性关怀,细节影响游客对产品的评价,旅游是种经历,要使游客印象深刻,必须关注细节。如导游员在带团过程中必须关注每一个人,重视每一个细节,否则会引起游客投诉。再如景区,洗手间建设容易被人忽略,但广东深圳华侨景区,洗手间里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有盆栽绿树、轻柔音乐和阵阵幽香,还有梳子、针线包、电吹风、小药箱等免费服务。服务员微笑着为客人服务,为洗手间营造了干净整洁温馨的氛围。迪斯尼乐园是快乐的代名字,每一位进入此园的游客,感受到了浓浓的欢乐,体会到了童话的魁力。如在日本迪斯尼乐园,有一次,有一对失去孙子的老年夫妇抱着一个大熊猫玩具来就餐,服务人员察言观色了解情况后,给夫妇俩多添置了一条凳子、一双筷子,夫妇俩非常感动。在迪斯尼,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是演员,每一个场所都要给游客开心快乐。这种经历是在其它地方所体会不到的。再如酒店对顾客的服务,虽各有招数,但都有困惑。有家临海的酒店,游客常带着沙子进入大堂,出入房间,给房间的打扫带来许多问题。酒店贴出了许多公告,游客置之不理。后来,酒店改变方式,专门请了一批人,给游玩回来的游客免费洗脚按摩,游客非常乐意,按完脚回房间,客房再无沙粒,游客玩的也很开心,这充分体现了细节关怀。

(六)开发互动节目,增加活动内容

旅游是一种经历,看、听、说感受不深产品的力量,只有调动全身,全方位参与,才能深刻体会到产品的魅力。互动节目,能调动游客参与的热情,延长活动时间,增加旅游收入。如江苏苏州的寒山寺,只参观寺庙游客兴趣不大客源不多,但自从针对崇佛情怀,开发寒山撞钟活动后,引来游人如织。如浙江绍兴柯岩景区的鲁镇,设置了游人用的钱币,可去酒馆等场所消费,游人开心,乐于参与。再如乡村游的开发,除了感受乡村的原始风光外,还应开发参与乡村的活动,如钓鱼、采摘果实、种植农作物等,加深游客印象。

(七)学习文化知识,积累开发经验

在旅游开发中,政府发挥指导作用,具体实施须落实到旅游企业的开发者与管理者身上。旅游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产品一经开发,不是随时都可以更改的,旅游业涉及面广,要求旅游从业者特别是开发者要有丰富广博的知识与技能,需要不断学习知识,更新知识,特别要关注、积累开发经验。项目动手之前,开发者须多参考前人经验,多做市场调查。成功的旅游产品,都是三思而后建的,如广东深圳华侨城获准开发后,进行了大量的论证、调查,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开发者与管理者,如世界之窗景区,文员以上的管理人员236人,大专154人,占65%;大学本科77人,占32%;硕士5人,占2%。华侨城旅游发展部是直接主管景区的部门,工作人员仅5人,其中硕士3人,大学本科与大专各1人。民俗村的管理层中就有民俗学硕士。所以开发出来的产品,很快就收回投资。不成功的旅游产品,与开发者的素养有很大关系。如广东江门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取材于南宋末代的故事,以宋元海战为中心,是我国首家海战主题文化旅游区,具有鲜明的主题特征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中,广东省把南宋崖门海战遗址建设纳入重点扶持的龙头文化旅游项目之一。但目前开发出来的景区单薄,游客30分钟就可看完全部景点。究其实,主要是开发者对这段历史了解不深,对景点内涵挖掘不深,开发经验不足,开发时粗制滥造。景区定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区位置是临海,景区以南宋的灭亡为主线,这些都是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从多方面充实景点内涵,如海船知识、海战知识、南宋爱国人士的事迹、南宋当时的民俗、元代蒙古人的习俗等;也可以多种形式来充实景点内涵,如增加游客的动手项目、景点知识的有奖问答、南宋灭亡的讨论等,甚至可以在景区内举办关于宋代的学术会议来打响景区的名声。

结论

旅游开发如果不重视人本,不仅得不到预期经济收益,还对社会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重视人本论,正确运用人本论,才合乎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本质,更好地促进现代旅游规模的扩大,实现自然、社会、游客、企业等多赢局面。实践证明,旅游业越发达的地区,越重视旅游过程中的人本开发。

参考文献:

1.张奎良.物本•人本•以人为本[J].东岳论丛,2004(4)

2.张品泽.人本精神与刑事程序[D].中国政法大学,200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2

5.田海洋.马克思的人本理论与生态和谐构建[J].时代教育,2008(3)

6.王飞.广州世界大观无限期歇业 只剩保安守门.广州日报,2009.8

7.彭琼.长沙公园免费 游客翻倍.三湘都市报,2009.6

旅客心理学论文篇5

旅游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升温,旅游业竞争的白热化,旅游经济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如何吸引游客、稳定客源成为各旅游景区关注的焦点。打造景区美誉度是旅游景区稳定客源、取得竞争优势行之有效的方式。游客满意度与景区美誉度紧密相关,游客的满意度越高,提升景区美誉度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掌握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对游客满意度进行分析研究,有的放矢切实提高游客满意度最终提升景区美誉度,不仅能够吸引到游客,保证客源稳定,而且对景区科学管理、资源优化配置以及市场持续开拓都具有长远而积极的作用。

热门旅游景区在旅游旺季的巨大客流量,尤其是黄金周各景区的超负荷客流现状,严重威胁着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了保持我国旅游景区在游客中的良好吸引力,提升景区的美誉度以及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评价在旅游景区开展系统的游客管理非常关键,有必要把游客管理作为旅游目的地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子系统来规划和建设,不仅有效缓解巨大客流量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同时增强景区的管理水平和竞争优势。

2。研究目的

鉴于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的游客满意度水平,并随着旅游业在我国的深入发展,旅游景区对游客满意度会越来越重视,因此本文以黄山风景区的游客满意度为例,通过对携程旅行网自由点评数据的分析研究,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2。1黄山风景区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游客满意度现状

黄山风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评价建立在游客满意度的双因素理论基础上,并导入晕轮效应。影响满意度的因素分为操作因素和表达因素,展示旅游地功能的必要措施和客观环境即为操作因素,主要包括:风景因素、价格因素、可进入性、安全因素、天气因素和时间因素;对旅游地功能发挥起阻碍、补充、辅助、支持作用的选择条件即为表达因素,主要是:旅游线路设计、服务质量、拥挤度、出游方式、自身因素、关联景点因素。晕轮效应即游客对某单项属性的满意/不满意可能导致游客对整体旅游的满意/不满意。产生晕轮效应的单项属性根据其产生效应的侧重面可分为正效应、负效应和中间效应,有些单项属性几乎不产生效应。根据黄山风景区特点把产生晕轮效应的单项属性归纳如下:

正效应:风景因素;

负效应:价格因素、可进入性、安全因素、拥挤度、跟团效果;

中间效应:天气因素、服务质量、旅游线路设计。

在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最终得出黄山风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评价。

2。2重视游客管理,探讨游客管理模式和方法

根据黄山风景区自身特点,结合国内外游客管理的研究现状,加强对风景区游客的管理,在黄山风景区开展系统的游客管理,把游客管理作为旅游目的地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子系统来规划和建设。黄山风景区的游客管理采用间接管理和直接管理并重的管理方式,并尝试建立“交叉循环型”游客管理模式,见下图。

“交叉循环型”游客管理模式

3。文献综述摘要

3。1游客满意度综述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Pizama等在“Dimensions of tourist satisfaction with a destination area”一文中对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满意度研究为游客满意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8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末,在服务质量管理和顾客满意度理论的推动下,一些学者逐渐把顾客满意度理论应用于旅游业,探讨游客满意度理论。Kingchan的旅游环境一致理论,产生于Swan等的产品绩效双因素理论的游客满意度双因素理论以及Pizama和Whipple等认为在游客满意度中存在一个“晕轮效应”,这些都是国外学界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国内对于游客满意度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 年代末)、文献少而零散。岳怀仁等将游客满意度分为物质、精神和社会三个递进的层次。万绪才等将游客满意度定义为游客对旅游地的旅游景观、基础设施、旅游环境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程度的全面评判。连漪等根据美国Fornell的顾客满意度指数理论构建“旅游地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模型”和“旅游地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指标体系”,并进一步做实证研究。香港学者Wong 等对香港的游客购物满意度的实证研究。台湾学者林淑晴认为游客的“动机与期望”与所获得的“游憩体验”的差距即为“满意”的程度。

在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都倾向于进行实证研究。如Pizama等研究美国麻省的科德角(Cape Cod)海滨旅游地游客满意度的要素结构。Light以Carephilly Castle为例,研究文化遗产地举办旅游节庆时的游客特征,发现有节庆的遗产地明显吸引游客,游客的满意度较高,而且这种满意会使游客延长逗留时间和再次光临。刘俊等对RBD顾客满意度研究后提出9个影响顾客满意度的主要属性。肖朝霞,杨桂华对香格里拉碧塔海景区的实证研究中,提出旅游资源、交通设施、旅游设施、服务质量、管理状况五大影响因素。

目前国内外学界关于游客满意度测评的研究文献都较少。测评的过程和方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Akama等运用Parasuraman(1985)等的 SERVQUAL模型对肯尼亚Tsavo Wes国家公园的游客满意度进行测评和服务质量分析,该模型设计一个含有7大属性(在SERVQUAL 5大属性基础上增加了价格和价值认识)、28个指标/问题(表1)的抽样调查问卷。Beeho等将ASEB方格分析方法应用于NewLanark世界遗产村落。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用户评价中心项目组在2019年十一“黄金周”对上海市旅游环境的6大基本要素(交通、娱乐、购物、餐饮、住宿、游览)为指标的顾客满意度进行测评等等。

3。2游客管理综述

游客管理起源于西方国家的公共公园管理。20世纪初,大量的个人旅行增加了公园的游览量,到60年代,美国的公共公园开始被过度利用,为了保证下一代人仍能使用这些资源,游客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环境保护是游客管理研究与实践工作的直接动因,并导致了“环境导向型”的游客管理模式的形成。大众旅游的盛行,旅游业竞争的加剧使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满意度得到关注,游客管理是提高旅游体验质量,增加游客满意度的重要手段。因而使游客满意成为现代游客管理的另一重要动机。国内关于游客管理的研究没有形成系统,还停留在零散的研究成果上。而我国大多数旅游目的地的游客管理也只是权宜之计,并未形成系统的游客管理计划。生态旅游与遗产旅游是目前国内研究游客管理的主要阵地,重点关注旅游者行为与游客管理方法。周峰等人指出,游客管理的方法可分为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两种。何方永把国内外游客管理模式分为“环境导向”型游客管理模式、“游客导向”型游客管理模式和“环境—游客导向”型游客管理模式,并指出要发展关系型游客管理模式,协调游客与旅游目的地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实现游客与旅游目的地共赢,最终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4。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定性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和定量研究方法(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运用一种特殊的技术既可以了解事物的一般现象,又能获得定量研究方法所无法得到的信息,如人们的想法、动机和感受等深层次内容。定性研究方法是关于事物性质的研究,是根据研究者的认识和经验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一现象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定性研究方法在本文中主要应用个案法、调查法、文献资料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对于研究的结果,定性研究方法偏向结论性、抽象性和概括性,更多的是个人观点的阐发和个人建议的提出。

定量研究方法是对研究对象的属性进行数量上的分析研究,引用一定的数学方法,通过变换来判断研究对象诸因素的关联,最后用数值来表示分析研究的结果。定量研究方法运用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进行研究,包括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数据统计方法等,通过测量、计算和分析,达到对研究对象属性的把握。其基本研究程序是:确定各种变量选择样本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不同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检验某种关于研究对象发展变化的理论假设。

5。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源主要是:携程旅行网自由点评数据、中外电子期刊和学校图书馆藏书、互联网资讯三部分。

中外电子期刊和学校图书馆藏书主要用于文献综述研究和理论探讨,并参考互联网资讯。携程旅行网自由点评数据作为一手数据主要用于定量数据分析研究。

6。研究内容

透视研究背景、明确研究目的,整理文献综述后,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其中第2部分是研究的重点:

6。1游客满意度和游客管理相关文献综述

6。2通过对携程旅行网上黄山风景区的自由点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黄山风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和游客满意度评价

6。3根据黄山风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评价,提出游客管理作为旅游目的地管理的一个子系统进行开发和管理的必要性,并探讨游客管理模式和方法

具体内容和逻辑展开如下图:

7。研究的创新点

1。运用游客满意度的双因素理论来分析研究黄山风景区的游客满意度,并导入晕轮效应。

2。利用携程网自由点评数据,定量分析黄山风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8。预期达到的目标

关于国内外游客满意度及游客管理文献综述的整理分析,结合我国黄山风景区特有的性质,同时在携程网自由点评数据的基础上,得出黄山风景区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对黄山风景区点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每个单项属性的满意度水平,最终得到黄山风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评价,确认晕轮效应的单性属性。

黄山风景区的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与传统旅游六要素确实有比较大的差异。

在游客满意度评价基础上,参考晕轮效应的单项属性,进行游客管理模式和方法的探讨,能够对黄山风景区的游客管理及景区管理有借鉴意义。

9。论文框架

1。研究背景

1。1游客满意度评价在景区发展中的意义

1。2游客管理的现实意义

1。3黄山风景区在国内旅游研究中的代表意义

1。4携程旅行网在旅游电子商务中的地位

2。文献综述

2。1游客满意度研究概述

2。2游客管理研究概述

2。3黄山风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

3。方法

3。1携程网自由点评介绍及优缺点

3。2选择样本

3。3 正负评价分值

4。结果

4。1黄山风景区游客满意度分析(双因素理论)(各影响因素的满意度水平)

4。2黄山风景区游客满意度现状

4。3晕轮效应的单项属性

5。讨论

5。1黄山风景区游客满意度现状与携程网的黄山打分进行比较

5。2参考黄山风景区游客满意度的研究结果探讨游客管理模式和方法

6。结语

6。1黄山风景区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与传统旅游六要素的差异

6。2在黄山风景区规划建设游客管理很有意义

6。3为山岳风景区的游客满意度及游客管理研究做参考,进一步深入研究

10、进度安排

4。10 ~ 5。10 携程网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完成正文初稿;准备中期检查

5。11 ~ 5。20 正文第一次修改

5。21 ~ 5。31 正文第二次修改,精简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6。01 ~ 6。10 第三次修改,完成终稿

11。参考文献

(按文献首次用到的顺序)

1、 符全胜。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理论研究综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9,5:90—94

2、 PIZAMA,NEUMANNY,REICHELA。Dimensions of tourist satisfaction with a destination area[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78 ,5:314 —322。

3、 NOE F。Measurement specification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J]。Leisure Sciences,1987,(3):63—72。

4、 WHIPPLE T W,THACHSV。 Group tour management:does good service produce satisfied customer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88,(2):16 — 21。

5、 HUGHESK。Tourist satisfaction:a guided“cultural”tour in North Queensland[J]。Australian Psychologist,1991,(3):166 — 171。

6、 岳怀仁。风景旅游区经营与管理[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122。

7、 陈淑君,赵毅。对旅游服务满意度的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1):115 — 119。

8、万绪才,丁敏,宋平。南京市国内游客满意度评估及其区域差异性研究[J]。经济师,2019,(1):246—247

9、李智虎。谈旅游景区游客服务满意度的提升[J]。营销企划,2019,(4):39—41。

10、连漪,汪侠。旅游地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的研究及应用[J]。旅游学刊,2019,(5):09—13。

11、董观志,杨凤影。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研究[J]。旅游学刊,2019,(1):27—30。

12、 张朝枝,徐红罡,保继刚。世界遗产地内索道乘客的特征、满意度及其影响——武陵源案例研究[J]。旅游学刊,2019,(3):33—37。

13、JamesWong, RobLaw。 Difference in shopping satisfaction levels:a study of tourists in Hong Kong[J]。Tourism Management,2019, 401—410。

14、 BOWEN D。Antecedents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and dis – satisfaction (CS/D) on long — haul inclusive tours: a reality check on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J]。Tourism Management,2019:49—61。

15、 DORFMAN PW。Measurement and meaning of recreation satisfaction:A case study in camping[J]。Environmental and Behavior,1979,11(4):483—510。

16、 MAZURSKYD。Past experience and future tourism decision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9:333—344。

17、 LIGHTD。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dience for events’at a heritage site[J]。Tourism Management,1996,:183—190。

18、 刘俊,马风华,苗学玲。基于期望差异模型的RBD顾客满意度研究[J]。旅游学刊,2019,(5):14—19。

19、 肖朝霞,杨桂华。生态旅游景区管理的游客满意度动态监测——以香格里拉碧塔海景区为例[J]。旅游资源,2019,(1):70—72。

20、 沈向友。旅行社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旅游学刊,1999,(5):25—30。

21、 AKAMA J,DAMIANNAH M K。Measuring tourist satisfaction with Kenya’s wildlife safari:A case study of Tsavo West National Park[J]。Tourism Management,2019:73—81。

22、 TAVITEML,ANDREM E。Review of Satisfaction Research and Measurement Approaches[M]。 Wellington: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2019。1—47。

23、 LAWS E。Conceptualizing visitor satisfaction management in heritage settings:An exploratory blueprinting analysis of Leeds Castle,[J]。Tourism Management,1998,(6):545—554。

24、 BEEHO AJ,PRENTICE R C。Conceptualizing the experiences of heritage tourists:A case study of NewLanark World Heritage Village[J]。Tourism Management,1997,(2):75—87。

25、 上海市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用户评价中心项目组。上海市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综合指数的测评[J]。上海质量,2019(11):09—11。

26、肖禾。上海旅游线路游客满意度指数测评综述报告[J]。上海质量,2019,(11)

27、上海市质协用户评价中心。关注游客 把握需求 重视改进――上海市国内旅游服务质量游客满意度指数测评结果[J]。上海质量,2019(2):48—50。

旅客心理学论文篇6

关键词: 南京 度假旅游 游客满意度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南京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先行军,其在旅游业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和经验对于全国其他城市具有导向性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旅游者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游览观光层次上,对度假休闲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随着国内居民个人收入的快速增长、闲暇时间的增多、观念的更新,旅游业正从观光游览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对当代旅游者来说,旅游不仅是一种物质享受,更重要的是满足精神需求;度假旅游以其多样的形式、深刻的内涵而表现出强大的魅力与旺盛的生命力[1]。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游客文化差异的不同,游客满意度在这一市场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游客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游客满意度的内涵、形成机理、行为结果及满意度测评和满意度模型等五个方面[2]。中国的游客满意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文献少而零散,主要涉及游客满意的定义、影响因素和作用等。本文将以南京为背景,以游客满意度研究理论为基础,进而提出提高度假旅游者满意度的建议。

1.2研究意义。

在旅游业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今,以市场为导向已成为各地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以市场为导向的前提是旅游经营与管理者必须了解市场,而对旅游地进行游客满意度研究是了解市场的重要途径。国内外大量的实践表明:游客满意度调查及据此提出的游客满意度提升建议,对于旅游景区了解游客的需求和期望,导入游客满意经营战略,提高景区的科学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游客满意度在目的地管理及营销中具有重要作用。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满意度对吸引游客、增加旅游收入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2.1度假旅游相关研究。

2.1.1度假旅游的内涵。

休闲度假强调的是人们利用闲暇时间(包括常规法定休息日和休假)到常住地以外进行放松、体验、娱乐、健康和自我完善目的的行为和过程,其作为旅游的一个分类产品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远离自然,城市生活节奏加快等原因而产生的。人们希望利用日益增加的闲暇时间,到大自然中去游憩,回归自然,恢复心理和生理平衡[3]。

2.1.2度假旅游的开发。

休闲度假旅游的目标市场应定位在高学历、中高收入阶层。休闲度假类旅游开发应优先考虑优良的湖泊水滨、森林山地类资源。休闲度假产品开发注意项目与资源的耦合。休闲度假产品应呈多元化、时尚化、特色化的发展格局。促销渠道以网络为主,兼顾传统媒介[4]。

2.2游客满意度相关研究。

2.2.1游客满意度的内涵。

游客满意度是指游客对于目的地的期望与游客在该访问地的体验结果进行比较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5]。游客满意度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Pizam,国内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符全胜对国内外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研究作过较全面的综述,研究主要集中在游客满意的内涵和机理、影响因素测评方法、区域差异性等几个方面。李智虎认为游客满意是游客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愉悦感,满意水平是可感知效果和期望值之间的差异函数[6]。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游客满意度是游客期望同实地旅游感知相比较的结果,它强调的是游客的心理比较过程及结果。

2.2.2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因素。

游客满意度主要受游客的游前期望与实际体验影响。游前期望是指游客在以往旅游的相关经验、各种信息渠道(广告、口碑、宣传促销等)及自身心理偏好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对本次旅游的预期。游客的实际体验就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景区提品与服务的心理感知。游客期望与游客满意度之间存在反向关系,旅游地在向游客传递信息时要力求客观和准确,并注重与游客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因为游客期望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游客期望是吸引游客前往旅游地的动力,其高低将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动机及决策。另一方面游客期望又相当于旅游地向游客做出的一种“承诺”,如果标准太高,则其兑现难度很大,一旦游客期望得不到满足,则可能导致游客不满。

2.2.3跨文化因素对旅游者决策行为的影响。

大量研究证实,和其他解释旅游行为的变量相比较,文化变量具有更大的解释力。旅游决策行为是研究旅游行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旅游决策行为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旅游目的,收集和处理有关的旅游信息,提出并选择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并最终把选定的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7]。旅游是旅游者前往异地进行的旅行游览活动,本身就是一项跨文化的活动。旅游与目的地居民及当地旅游接待人员的接触过程实质是不同文化的交流过程,他们之间的文化差异直接影响到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跨文化旅游一方面促进了旅游目的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了当地人对本民族文化的感知,另一方面有效地保护了当地文化[8]。尤其是现代大规模跨文化旅游和经济的全球化,了解异质文化,进行文化体验成了旅游者出游的主要动机,特别是与主流文化相异的对亚文化的追求更是吸引游客的强大动力。

3.南京度假旅游现状

3.1南京度假旅游资源现状。

南京山岳起伏,江河湖水围绕或点缀其间,拥有历史文化名城、著名古都、园林城市等诸多头衔。然而比起秀丽的自然风光,南京源远流长的历史与丰富的文物古迹更能体现古都的传统风貌与独特价值。

3.2南京度假旅游开发现状。

南京度假旅游项目在开发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环境优良的湖泊水滨、森林山地类资源。着重宣传以水为主体资源的景区,以亲水性为切入点,拉动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第二,主要定位在高学历、中高收入阶层。第三,休闲度假产品呈多元化、时尚化、特色化发展格局。第四,度假产品开发注意项目与资源的耦合,南京都市圈内拥有高品质的自然旅游资源已经极少,短程的、以资源为导向的休闲度假资源难以寻觅,开发中着重与文化类项目结合。第五,度假产品促销渠道以网络为主、兼顾传统媒介并注意形象。第六,注重引领和创造度假消费时尚,让人们在度假消费时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4]。

4.问卷设计及处理方法

4.1问卷设计。

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统计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就业情况、职业、年收入、家庭构成、结伴旅行群体的构成等八个人口统计学因素。第二部分调查游客旅行体验感知及满意度,涉及内容围绕旅游六大要素展开,按照满意度水平标度向量: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划分标准。问卷设计遵循以下两条原则:一是问题尽可能简明易懂;二是问卷语言语义明确、无歧义,避免出现理解困难或有多种理解的情况。

4.2调查对象及数据收集。

本次调查以散客为主要调查对象,研究方式主要是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南京旅游景点,如明孝陵、夫子庙、中山陵、总统府、栖霞寺等。最终收集150份有效样本进行分析,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样本分布上,男性占61%,女性占39%,说明男性对度假旅游的需求更大。从年龄分布来看,从年龄分布来看,25~44岁占的比例最大,占45%,14岁以下比例最小,只占2%,从地域上来看,游客主要来自南京以外的城市,来自本地的只占20%。在游客对景区各方面的价值评价上,调查内容和满意评价涉及下表的几个方面。

表 游客对景区的价值评价

4.3数据处理方法及结果分析

在此调查中,对问卷结果的数据统计主要采用定性及定量处理方法,首先观察问卷中的定性数据,可以发现,有些数据的具体表现是无序的,有些是有序的,而在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时,须将定性数据人为地数量化处理,在确定了数据的类型之后,就可以对数据进行具体分析。总体来看,游客对南京的城市形象、度假资源开发的合理性评价较高,说明南京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较好的口碑,并且充分利用独特的度假资源进行合理地开发,而对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的满意度较弱,其中休闲娱乐设施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使得游客不能在游览时体会到劳逸结合,而对于餐饮设施,主要原因是餐饮设施少、价格贵、种类较少等,在环境卫生方面,大部分旅游者都反映景区内存在与景点不和谐的现象,说明相关部门要加大清洁力度。

5.调查结果主要结论

5.1南京度假旅游者的总体满意度评价。

游客满意度调查的结果,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宜游度,即旅游资源是否丰富、旅游功能是否齐全、旅游服务是否到位等。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景区在度假旅游资源开发、资源保护和城市形象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景区应继续保持,继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水平,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旅游体验,进一步提升景区的整体形象。但是,对于景区中存在的明显不足,要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提高旅游者满意度。

5.2游客反映南京度假旅游存在的问题。

5.2.1旅游产品单一,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虽然南京度假旅游资源众多,但是产品的设计还不能满足消费者。其中参与型、特色专项旅游产品稀缺,不能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多部门多区县共管的旅游资源条块分割严重,不能整合开发和综合利用,削弱了景区竞争力;生态游、文化游、民俗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没有形成规模。另外,旅游景区还没有形成一个可以在竞争市场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

5.2.2资源开发的空间差异明显。

南京市度假旅游资源的开发,其开发特点和现状是高级别的开发较好,低级别的开发较差,市区的开发较好,郊区县的开发较差。文化型度假旅游资源基本没有进行很好的开发。对于建筑与设施景观开发,只有低级别或位于郊区县的没有较好地开发,特别是散乱分布于各郊县的戏台、碑碣、运河、民居、塔、墓、林场、农场、果园、纪念地等,但由于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所以这些旅游资源数量巨大,即使在市区还有很多数量的景点没有进行开发,或者开发难度很大。

5.3影响南京度假旅游者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分析。

不同的游客群体对同一旅游地(或同一旅游地的同一旅游产品与服务)的主观感知不尽相同,因而其满意度可能会出现差异。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其经济水平、社会背景、文化习俗、兴趣偏好、价值观等不同所致。另外,在影响游客体验的因素中,期望值因素与游客满意度的关系最为密切,若体验与期望比较的结果使游客感觉满意,则认为游客是满意的;反之,则认为游客是不满意的。在旅游过程中,旅游环境、餐饮、住宿、交通等也是影响游客满意度的重要方面,这些都为旅游地制定游客满意策略、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相关文献表明,大多数游客满意度形成机理研究主要是围绕游客期望、期望差异、感知质量、感知价值、旅游地形象、旅游动机等因素对于游客满意度的影响作用来展开的。

6.提高南京度假旅游者满意度的建议

6.1打造有影响力的度假旅游品牌,提升竞争力。

所谓旅游竞争力,就是多种因素推动一个地区旅游经济全面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差别优势及其综合实力。南京巨大的旅游资源是文化,所以要尽可能地向游客展示南京市文化的概貌和特征,丰富文化旅游的内涵,树立南京市旅游的文化品牌。紧紧围绕南京文化为魂,旅游为载体这一基本定位考虑度假旅游的发展,打造出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度假旅游品牌,带动整个行业的快速成长。

6.2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及环境的建设。

加大度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议景区适当增加休息设施的数量,并对其进行更合理的布局,以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景区可适当增加公厕数量、增加特殊人群类服务设施的数量,并设立更易识别、更醒目的指示牌。景区应对垃圾桶的布局再做科学规划,并加大环卫力度;在出现乱扔垃圾密集的地方,放置友情环保提示牌。建议景区增加餐饮设施的数量和食品的种类,提高餐饮设施的卫生水平及餐饮服务质量,并注意餐饮建筑的造型与周围景观环境的协调。

6.3设计有吸引力的度假旅游产品,突出南京的文化优势。

南京要利用其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开发一些新的特色度假旅游产品。特色是旅游的生命所在,没有特色也就无所谓旅游。树立创新意识,要逐步扩大南京度假旅游产品的规模,提高原有度假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逐步树立度假旅游发展战略的创新意识,积极开发度假旅游新产品。

7.结语

南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古都,蕴涵着丰富的度假旅游资源,但是目前南京市的度假旅游在开发模式与深度上还存在不足。本文对南京市度假旅游者满意度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对影响其相关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上述研究可知,度假旅游者满意度存在区域差异性。导致度假旅游者满意度区域差异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区域性的因素如经济、社会、文化习俗及游客的兴趣偏好等有关,其主导因素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旅游从业人员应该根据文化差异制定不同的营销战略,设计多元化的服务体系以满足各类度假旅游者的需求,以促进南京度假旅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C.J.霍洛韦.论旅游业[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2]汪侠.游客满意度研究综述与展望[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2):23-26.

[3]黄燕玲,黄震方.城市居民休闲度假旅游需求实证研究――以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07(3):60-64.

[4]黄燕玲,黄震方.基于相关与偏相关分析的城市居民休闲度假市场开发研究――以南京为例[J].商业研究,2007(1):58-61.

[5][澳]赖辛格,[澳]托纳.朱路平译.旅游跨文化行为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6]李智虎.谈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的提升[J].企业活力,2003(4):39-41.

[7]高雪琴.跨文化因素对入境游客旅游决策行为的影响――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入境游客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4):124-126.

[8]张文.旅游影响――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课题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重点项目(2012JSSPITP2119)。

旅客心理学论文篇7

Abstract: The tourist market development in Jiangmen has enormous explore potential, and "three distance" theory is proposed to be used as a guiding concept for Jiangmen tourist market development, and is proposed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interaction of three distances, targetedlly exploring different distances of the tourist market, using a variety of media publicit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t spots, building characteristic fist tourism products, to build a more complete tourist environment and so on.

关键词: “三间距离”理论概念;旅游客源市场;江门市

Key words: "three distance" theoretical concept;tourist source market;Jiangmen City

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5-0050-02

1江门市旅游客源市场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江门为广东省中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面积约占珠江三角洲面积的4分之一,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旅外侨胞占全世界华人的十分之一。江门不但美丽富饶,历史悠久,而且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江门拥有广东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江门开平碉楼与村落,这是江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基础。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甚至是周边省份相比,虽然江门的旅游资源丰富,软硬件等基础设施出色,但是市场开发还没能跟上,江门旅游客源市场大有潜力可挖。

具体而言,目前江门市有世界文化遗产景点1个,国家4A级景点5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景点8个,文物景点300多处,另外还有18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08个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主要景区(点)有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圭峰山、小鸟天堂、古兜温泉、上川岛、下川岛、立园、金山温泉、锦江温泉、温泉、大雁山等60 多处。与江门所拥有的旅游资源来看,江门旅游客源市场仍然不甚理想,如开平碉楼与村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景点与我国其他世界文化景点相比仍然稍显冷清,还没有挖掘出应有的客源市场。目前江门市旅游客源市场开发的着眼点还是停留在对现有旅游产品的促销上,对如何扩大现有旅游产品的销售市场考虑得较多,而对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考虑得较少,因而在客源市场的拓展方面,很难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因此,用“三间距离”理论的概念来分析江门市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2基于“三间距离”理论概念的江门市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对策

2.1 充分认识“三间距离”的互动作用如图1所示,通常认为空间距离的远近,时间距离的长短决定了游客的出游意愿,而实际上心间距离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游客的出游意愿。如果游客认为一个景点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能够满足他们求新求异的需要,并自己具备一定的时间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下,游客也会赶赴旅游目的地旅游。因此在根据空间距离、时间距离进行有针对性的旅游市场开发时,一方面要注重游客心间距离的缩短,使游客对空间距离,时间距离的敏感度降到最低,甚至完全忽略二者的距离。另一方面要最优组合旅游线路,并提供最便利的旅途交通,尽量用最短的时间游玩最精华的景点,此外在景区内业也要提供最便利的交通条件,使游客不产生对距离的逆反心理,使其心理舒畅。最后,由于空间距离客观存在无法改变,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使游客对远在他乡的景点产生好奇心与新奇感,以使其忽略空间距离的存在。总而言之,要发挥三间距离的互动作用,以便开拓距离更远更广的客源市场。

2.2 有针对性开拓不同距离的游客市场粤港澳和欧美市场的潜力都很大,但目前江门市对此开发的深度还不够。江门市旅游市场要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就要立足粤港澳,走进东南亚、欧洲和美加。

2.2.1 巩固扩大原有短距离客源市场由于江门地缘与人缘的关系,粤港澳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游客是江门的重要客源市场,占据90,应积极巩固并不断增强宣传力度,深度挖掘客源市场。对此可积极参与与当地旅行社合作共同开发客源市场,同时积极与当地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合作,全力推介江门旅游产品。如通过无线、有线电视等电视台、报纸、杂志都大力推介江门。

2.2.2 有重点地开发海外市场首先是要大力开发港澳台旅游客源市场。香港游客对江门的美食、海岛、侨乡文化都大感兴趣,因此可开发美食旅游、海滨旅游、侨乡文化旅游等旅游线路,并且重点围绕台山碧桂园、上下川岛、海宴农场、开平碉楼等旅游景点进行促销组团。台湾居民出岛旅游旺季分布于4、7、8、10诸月份,其中观光季节以七、八月为旺季[1]。对台湾市场,江门目前应以探亲旅游、朝圣旅游、经贸旅游为主,并在七、八月大力促销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以最大化开拓台湾客源市场。

其次,可与日韩市场进一步加强高层旅游交流,联合当地知名大旅行社促销江门旅游产品,加大世界遗产开平碉楼、温泉度假、修学旅行等专项产品的促销力度,并实行互荐客源的合作制度。

对于欧美的法国、美国等远程客源国,江门应做好远程市场旅行商的工作,联合宣传,并建立旅游信息共享的交流平台,以快速获取客源扩大市场。同时可积极发挥当地华侨特别是来自江门华侨的重要桥梁作用,通过建立一定的利益共享机制,甚至发展其为旅行商,以积极地宣传江门旅游、开发国外旅游客源市场。

2.2.3 积极参与区域旅游协作江门市旅游资源既有多样性,又有独特性,互补性极强,因此应大力推进江门区域旅游协作,通过要素集聚形成的区域核心组团,以支撑区域旅游大格局的形成,并通过组团的圈层及廊道等空间引导,形成全域旅游的联动效应和竞合关系[2],这种区域旅游协作既包含江门三区四市之间的区域旅游协作,又包括江门与其它地区的旅游协作,如加强珠三角的区域旅游协作,加强与我国其他著名景点的区域旅游协作,如与西递宏村、黄山、桂林、张家界、周庄、碧峰峡等著名旅游景区的协作,加强与国外热点旅游区的联系合作,以便通过区域旅游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形成跨地区的旅游联合,通过强强联合,借势营销,形成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客源互流、联点成线、串线成网的区域旅游格局,构筑覆盖珠三角、广东省、联通国内、面向世界的旅游网络,以起到快速传播江门旅游品牌,树立世界旅游地形象,使江门旅游深入人心,从而广泛获取客源的作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值得注意的是,江门世界旅游地形象的树立也将极大地增强江门市民的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刺激本地市民的旅游欲望,同时也必将刺激珠三角以及广东其他城市地区的游客到江门旅游的欲望,势必为江门本地旅游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达到缩短潜在游客到江门旅游的心间距离的目的。

2.3 在时间距离方面

2.3.1 加大短途旅游线路的开发根据江门市民喜欢短线一、两日游、城郊游、自驾游、休闲农庄游的特点,以及江门便捷的交通条件。可鼓励江门各市、区在巩固发展观光旅游的同时,根据自身旅游资源条件积极发展休闲度假、绿化生态、健身康复等特色旅游项目,引导中心城镇开发城郊游、农家乐、都市游等短途旅游形式。同时江门旅游资源互补性极强,因此可根据市民需要在不同区市之间组合不同主题的短途区域旅游线路,以刺激江门本地游客及珠三角地区、甚至粤港澳地区游客的欲望和增加过夜游客的数量。

2.3.2 积极开发特种旅游开发特种旅游产品,可满足特定的旅游群体,使其不在乎时间的长短,距离的远近,完全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特有的旅游目的而延长逗留时间。

江门有蔡李佛拳和咏春拳、梁启超故居、陈白沙故居、院士路、小鸟天堂等丰富的特种旅游资源,可开发相关的特定主题的武术旅游、文化旅游线路、学术旅游线路、休学旅游线路、摄影旅游、写生旅游等。因此,可在以开平碉楼为龙头的带领下积极开发影视旅游、科考旅游宣传以上特种旅游资源与线路。此外,以上特种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可极大地提升江门旅游的文化内涵、品位与形象。

另外,江门被誉为“中国第一侨乡”,有400万左右的华侨分布世界各地的106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华侨乡土意识浓厚、爱国意识强烈,在心理上有着浓厚的乡土意识。因此可积极开发寻根旅游、祭祖旅游以挖掘华侨市场。同时因为华侨的分布面广,因此,寻根、祭祖旅游的开发可通过华侨的口碑作用使到江门旅游的概念在世界各地传播,从而可为江门带来更广的客源。另对企业团体,可积极与江门本地及珠三角地区一些有条件有意愿的企业,说服他们为员工集约放假,积极开发会议旅游、奖励旅游,以获得更大的规模效应与市场群体。

2.4 心间距离方面

2.4.1 利用各种媒介对特色旅游景点进行宣传在旅游形象感知行为模型中,对于旅游意向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熟悉度[3]。因此应通过各种媒体、途径大力宣传江门,使游客了解熟悉江门,进而产生认同感和到江门旅游的意愿。

目前江门的旅游知名度并不高。因此,江门要积极走出去进行推介会,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力,如在一些有影响力的客源市场的报刊杂志、公交车、的士、路灯,高速公路路口制作广告进行宣传。同时,实施请进来,请要开发的市场客源地的相关政府旅游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甚至著名作家、影视明星、导游,零距离接触江门市旅游产品,使其为江门的旅游景点积极宣传,使江门的旅游景点获得名人效应,从而带动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2.4.2 打造特色拳头旅游产品冈恩(2002)认为完整的旅游空间系统中的吸引物组团(景区)的等级和吸引力决定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范围[4],对外和对内通道状况分别决定了景区和社区的可达性,社区提供服务的好坏决定了旅游服务的质量。

开平碉楼以数量之多,以世界各国建筑艺术总汇而著称,反映了侨乡文化的超前性和创新性,在我国乡村建筑史上堪称奇迹,其保存之完好,造型之独特,文化内涵之丰富,与周边乡村环境之协调,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被国外游客誉为“世界上最美的乡村”。正基于此在2007年6月2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开平碉楼与村落”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前开平碉楼的知名度仍然不高,因此应进一步突出开平碉楼在江门旅游资源中的特色性、垄断性、中心性与吸引力,对此要积极营造好开平的内外通道,并提供良好的旅游服务,进而大力宣传开平碉楼,将开平碉楼打造成江门、广东甚至全国独一无二的特色拳头旅游产品,同时通过开平碉楼的晕轮效应以及与其他旅游资源的组合带动江门温泉旅游、海滨旅游、特种旅游、城郊旅游等旅游产品的发展,从而达到增加江门长途、短途旅游客源的目的。开平碉楼旅游品牌的打造将有利于树立江门旅游形象,形成巨大的感召力,极大增强本地居民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同时也有利于吸引境外游客前来旅游。

2.4.3 构建更加完善的旅游环境开平碉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景点必将迎来更多的海外游客,随着港澳,东南亚、欧洲和美加海外与境外市场的开发,必将对旅游景点的服务设施与服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境外游客特别是外国游客的需求,需要为国外游客提供更完善的旅游服务。针对以后主要开发的海外客源市场,可设立中英日韩等多国语言指示牌,制作多国语言地图和菜单,以拉近游客对江门的距离,同时还要培养更多懂外语的旅游服务人才,以为海外游客提供更周到完善、贴心的服务。特别是要加大力度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导游。自开平雕楼申遗成功后,外国游客不断增多,外语导游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此,应加强与旅游院校的合作,培养外语导游队伍,满足旅游景区的需求,以拉近国外游客与江门的距离,提升江门旅游的国际化形象。另一方面是要培养窗口行业服务员、出租车司机、政府工作人员的英语服务水平。最后,要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企业管理、服务人才,以更好地为国外游客服务,使国内外游客对江门留下良好的印象,缩短海外游客对江门的心间距离,进而通过其口碑效应带动其亲戚、朋友等客源到江门旅游,从而起到扩大客源的目的。

3结语

“三间距离”理论还是一个很新的概念,用其作为指导江门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工具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希望通过对该理论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更好地夯实该理论,同时也希望将其应用于江门旅游业的发展,为江门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提供有益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向敏,陈心阳.台湾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及其开拓对策[EB/OL].转载于ly.gdcc.省略/n11644c84.aspx,2007-8-20.

[2]王煜琴.区域旅游发展格局形成要素及演变机制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J].旅游科学,2009(2):21-24.

[3]杨杰,,苑炳慧.悉度对旅游形象感知行为影响研究――以重庆市民对上海旅游形象感知为例[J],旅游学刊.2009(4).

[4]姜辽,潘雅芳,张述林,毛长义.全息理论视野下旅游目的地空间系统的发展思维――以城乡交错地重庆市璧山县为例[J].旅游学刊,2009(5).

旅客心理学论文篇8

关键词:广州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旅游区位论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扩就业、增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对生态环境改善也意义重大。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核心,主要可分为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两大类,其中,历史文化构成了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核心价值。

广州是国务院1982年颁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古南越国、岭南文化、近现代大革命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如何围绕这些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广州城市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当前广州旅游业改革发展和突破的新方向和突破点。

科学的理论是成功实践的先导。旅游区位理论(Tourism Location)自20世纪30年代被提出以来,一直是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的重要理论依据,研究视角既包括对某一地区总体旅游发展情况的分析,也包括对发展专项旅游形式的区位条件分析。本文试图运用旅游区位理论,宏观分析广州地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顶层设计方面对广州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机制与模式创新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旅游区位论

区位论(Location)是从空间或地域方面定量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论。旅游区位论可以说是区位论引入旅游学的跨界衍生理论,它赋予各种旅游要素以区位概念,本文拟套用区位论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对旅游现象的相互联系进行解构和分析。

(一)指导意义

旅游区位理论是研究旅游客源地、目的地和旅游交通的空间格局、地域组织形式的相互关系及旅游场所位置与经济效益关系的理论。区位理论的本质就是研究一定的经济活动为什么会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进行,而一定的经济设施又为什么会建立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从而形成一个具有空间组织(区位)层次的作用体系的理论。旅游区位论从空间组织格局角度对各种因素之于游客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大小进行测量,并依据一定的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并由此对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做出指导。

(二)旅游区位因子

旅游区位论是研究旅游资源的理论,表现于地理空间的旅游作用体系。对旅游业而言,大到资金、市场、政府、交通乃至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小到自然资源、经营管理等内在资源以及其他因素,都可以构成区位因子。旅游区位因子的多样性,加上学者本身的知识结构以及认识差异,就形成了各有侧重的不同的区位理论体系。

(三)旅游中心城市论

旅游中心城市论是基于旅游区位论对当前的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提出的针对性策略之一,它主张以特定的城市为旅游中心地,并以此为中心,有效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和项目,形成一个有序的系统,促进区域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旅游中心城市和旅游名胜城市之间不能简单地划等号。旅游名胜城市只起到旅游目的地的作用,而旅游中心城市除了是旅游的目的地,更要发挥旅游集散地的功能,它要求旅游城市除了自身拥有一定的旅游资源外,还必须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相当的服务接待水平,具有辐射带动周围旅游城市的功能。由此可见,广州旅游业的发展,首先要立足于打造广东省以及华南地区旅游中心城市,在此基础上还要发展成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旅游中心城市。

(四)旅游城市布局分类

按照旅游业布局特点,可以将旅游中心城市划为三种类型:1.资源型,主要依靠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游客,距离客源市场较远,旅游商品的门槛较高,一般处在远离大城市的地区,开发较晚,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保存完好;2.客源型,又被称为市场型,工商业发达,人口密集,旅游需求很大,旅游商品的门槛范围较低,但是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旅游资源短缺更为明显;3.混合型,介于资源型和客源型之间,旅游业的发展兼具资源和客源的优势。

二、广州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

综合已有的研究结论,笔者将旅游区位划分为资源因子、客源因子、交通因子、政府因子四个主要旅游区位因子,并以此为框架,对广州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析。

(一)资源因子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与核心,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构成了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核心价值。广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它们以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历史传说、风俗、饮食等各种载体存在。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广州有国家、省、市、区四级文物保护单位共53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2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1个。按照内容划分,广州最具有代表性和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有三大类:

1.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中颇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基于岭南地区独特的封闭与开放兼具的地理环境,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两大来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独有特点的文化。岭南文化的特征是务实、开放、兼容、创新。自古以来,广州一直是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岭南文化的中心。

2.大革命纪念地

“敢为天下先”是广东精神的精髓。在近现代史中,广州始终充当着革命策源地的角色,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广州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护法运动的大本营,是大革命的中心;同时也是中共“三大”召开地,爆发了“三大起义”之一的广州起义。可见,无论是在旧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论是还是共产党,都将广州视作一个重要的城市,都在此开展了一系列重要革命活动,并留下了许多活动遗址和纪念资源。

3.国际大都市形象

在新型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广州正大步迈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尤其是随着2010年第16届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广州的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这也成为广州城市的新符号和旅游资源增长点,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游客的到来。相关代表性旅游项目有广州塔、花城广场、会展中心、珠江夜游等。

由此可见,除了以“云山珠水”(白云山和珠江)为意向符号的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之外,广州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这种得天独厚的先天性条件是广州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是,我们通过分析2014年广州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的统计数据,发现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相关数据来源于《广州年鉴(2015)》)

从图1、图2可以看出,2014年,广州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点)为33个,接待人数1496.65万人,绝对数量还算可观;但是,通过对比发现,历史文化旅游景区(点)以16.10%的数量,仅仅贡献了2.17%的游客人次。由此可见,历史文化旅游景区(点)在游客旅游选择中的顺位还很低,吸引力亟需提高。

(二)客源因子

客源市场是旅游业的生命线,因为它直接决定着旅游业“蛋糕”的大小,即市场收益的总额。客源因子又称“市场因子”,是从客源地视角来考量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可达性,以及游客对旅游区景物的认同感及观赏心理。一般来说,应该根据不同的客源应采取不同的针对性策略:针对本地居民,应侧重经济实惠和方便性;针对国内客源,应突出交通便利和观光购物;针对国际客源,应在景物、文化差异性方面下功夫。

相比较而言,广州名列“北上广”之一,坐拥1300万常住人口,客源优势比资源优势更明显。加上岭南文化的代表、“南风窗”效应、东西文明交融等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符号,应该说,国内、国际的各类游客都能找到各自的兴趣点。从图3、图4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广州市旅游业发展势态良好,每年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业总收入都保持了稳步、持续的增长。

(三)交通因子

交通因子反映了在地理空间距离的约束下各个区位因子发生相互作用的机会和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旅游地与客源地间的地理空间距离是恒定的,但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交通事业的发展,“地球村”里各个点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近,旅行(尤其是长途旅行)的交通费用、旅途时间及舒适程度都会获得长足进步, 从而会减轻地理空间距离对旅游地位置的制约。在考察交通因子变量时,必须用动态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广州是广东省省会,是广东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珠三角”地区的中心和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广州毗邻港澳,是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客观来说,广州地理位置偏于东南边陲,距离中部省市,尤其是大西南的直线距离并不近;但是,随着近年来华南地区交通网线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尤其是伴随着京广线高铁的开通,广州在国人的心目中不再是遥远的“东南边陲”。

据统计,2014年,广州地区交通运输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客运量98062万人次(不含公交、地铁),比上年增长9.9%,民航客运量6985万人次,增长9.3%。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为珠三角的中心,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珠三角一体化建设,打造“珠三角一小时城市圈”,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加大投入,广州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日显突出,旅游业也从中受益颇丰。

(四)政府因子

旅游业的行业特殊性在于,旅游资源基本都属于公共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旅游业发展布局必须及着眼长远的全局, 通过相应的发展战略来调整布局,而具体操作实施又必须依赖于具有高度自主性和灵活性的企业和公司。因此,旅游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不能假手于企业和个人,政府的角色非常突出和重要,与此同时,正确处理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也尤为突出和重要。政府则应该以“大旅游”的观念为指导,全力营造适合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各行各业发展的大环境, 致力于交通设施的补给、总体形象建设和宣传以及区域旅游合作的开发与整合,在旅游业发展布局中充当开拓者、协调者和规范者。

2003年11月,广州市启动编制《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名城保护规划》),经过11年的研究论证、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于2014年11月11日获广东省政府批准实施。《名城保护规划》提出广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目标,确立市域历史文化遗产、历史城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风貌区、传统村落、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的名城保护规划体系,提出了“一山一江一城八个主题区域”的整体保护的空间战略。针对古城轮廓、城市传统中轴线、传统街巷、历史水系等提出具体保护措施。

2014年,广州市获得国家旅游局批复,成为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这为广州在旅游改革发展过程中先行先试创新机制模式提供了充分的政策依据和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这也是广州政府大力扶植本地旅游业的成果和佐证。

三、结论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基于问题视角,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一)广州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

从资源、客源、交通以及政府四个区位因子分析来看,总的来说,当前广州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态势都很不错,这也构成广州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障;相比较而言,资源因子是相对的短板,根源则在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充分。换而言之,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提升成为当前广州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突破口。

必须说明的是,之所以将旅游资源作为当前广州旅游业的突破口,并非是出于对当前和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广州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否定,而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1.统计数据。以吹毛求疵的观点来看,相比较于在客源、交通条件以及政府措施等方面的工作,广州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出色,力度有待提升,前文的统计已经佐证了这个说法。以旅游区位论的话语体系表述,即客源因子、交通因子以及政府因子的数值趋于极限和饱和,只有资源因子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2.旅游业的行业特征。前文已经提及过,旅游业的行业特殊性在于,旅游资源基本都属于公共资源,所有权属于国家,使用权在地方和企业。基于此,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客源的多少、交通条件的优劣以及政府扶持行业力度的大小,旅游业的发展受制于此;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体系中来看,对于旅游业来说,影响和决定其发展的客源因子、交通因子和政府因子都属于因变量,只有资源因子才是自变量。旅游业立足于自身的发展,必须在已有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之下,着眼于内部挖潜,在旅游资源尤其是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方面下大功夫。

(二)广州作为旅游中心城市的功能发挥尚不充分

广州旅游业的发展,要立足于打造广东省内以及华南地区的旅游中心城市,并在此基础上辐射到全国和海外。纵观广东全省以及华南地区,广州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枢纽地位;人口和经济当量也遥遥领先(在这方面,深圳市虽然和广州市有得一比,但是因为历史短暂,缺少足够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所以不具备旅游中心城市的备选资格),客源优势明显;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也相对丰富;在此基础之上,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也是不遗余力。因此,历史和地理条件以及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决定了广州市和华南地区旅游中心城市成为一对没有其他选项的双向必选。对于广州旅游业来说,这既是一种战略思考,也是一种战术选择。

一般认为,广州是典型的人口密集型大城市,旅游业靠市场和人流量驱动的特征比较明显,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客源型旅游中心城市;但是随着旅游业近年来的发展,旅游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尤其是2010年借第16届亚运会成功举办之机,广州在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旅游资源的丰富和完整程度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广州应该抓住机遇,完成由客源型向混合型旅游中心城市的发展,即旅游资源和客源资源并举的发展类型。结合数据观测可以发现,虽然近年来经历了迅猛发展,各方面的条件也不断完善进步,但是当前广州市旅游发展尚未完全摆脱客源驱动为主的发展模式。

四、对策与建议

综上所述,对当前广州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确立以“文化旅游”为核心,全面提升广州旅游业的服务水平和行业竞争力的战略

如今,文化旅游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大众普遍接受的旅游理念和方式并日趋形成主流。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文化旅游占全部旅游的37%, 而且其需求正以每年15%的速度在增长。根据每年6.5亿国际旅行次数来计算,其中有2.4亿次旅行至少可以部分地归于文化旅游。但是,当前旅游业经营者普遍存在着“重收益、轻体验”,“有建筑、无建设”的现象,过分看重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忽视旅游文化的社会效益;过分从旅游经营者的利益角度出发,缺少对游客的利益保护和人文关怀;过分关注旅游产品的内容设计,对历史文化旅游强调不够。这种现象在广州旅游业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

相对于国际上文化旅游迅速发展的趋势,广州在旅游业的品牌策划和战略管理方面显得不够, 相对忽视了人文旅游资源尤其是古都历史文化的发掘, 从而没有能够突出自身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 形成自己的旅游核心竞争力。在充分认识历史文化旅游重要性的同时,广州今后在制定旅游业发展战略与方案设计方面,要将“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战略核心的关键词,充分凸显历史文化在产品设计、游客体验等方面的核心地位,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全面提升广州旅游业的服务水平和行业竞争力。

(二)打造千年古城的旅游品牌

2003年出台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概况》曾指出,“广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保护内容包括城市空间环境景观保护、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城市历史文物古迹和近代革命史迹保护、城市近现代优秀建设保护。为此,将妥善处理现代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形成名城、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相互协调发展的局面,完善历史文化名城点、线、面相结合的保护体系”。这个新的总体规划,是与时俱进的产物, 充分体现了广州历史文化古城的地位。

虽然稍逊“六朝古都”南京的风采,但是广州也曾经是南越、南汉、南明三个政权的都城,历史文化遗存丰富。不同于其他古都的是,广州在约10平方公里的古城区范围内,密布着数以百计的文物、古建筑、园林、购物、娱乐旅游景点,而且2000多年来,城市的地址基本没有发生移动,整合开发比较便利。应该在积极保护这些古都历史文化遗存的同时,充分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千年古都――广州”等类似的主题旅游,使之成为广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历久弥新的增长点。

(三)大力发展岭南民俗文化旅游

历史上,岭南地区因为靠山面海的地理环境,加上特定的历史进程和机缘,形成了传统与开放并存、古老的中华文明和遥远的西洋文化兼容并蓄、水融的独特景象,在中华文化圈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独树一帜的岭南文化,作为一种符号意向,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观光客;作为一种民俗风情,给予了他们独特而丰满的体验。具体来说,岭南民俗文化旅游有以下三个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1.海洋文化

传统中国是大陆农耕文明的代表地区,作为中华大地上唯一的以海洋文化特色见长的地域文化,岭南文化对内陆地区的人民一直有一种神秘感和吸引力;同时,丰富的侨乡资源也辐射到东南亚以及欧美诸国。这些都是丰富的客源资源,是潜在的游客群体,但前提是把岭南文化原汁原味的东西保存好,并完整地呈现出来。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目前保存在广州市内各地相关的遗址共有20多处,包括南海神庙、怀圣寺光塔、光孝寺、清真先贤古墓、华林寺、莲花塔、沙面等。广州地区的“重商”传统和冒险精神就很好地诠释了岭南文化的海洋文化特质,此外,遍及市区、年代横跨古今的富含异域风情的西式建筑,也是其有力的注脚。

2.广府文化

传统意义上的广府文化指以广州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的粤语文化,它同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三位一体”地构成了岭南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本源和重要分支,广府文化既有古南越国的遗传,又受到中原汉文化哺育,兼有西方文化影响,具有多元的层次和构成因素,也凸显了明显的地域特征。广府文化以“粤语”为核心,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宗教、戏剧、音乐、文学、绘画、工艺、饮食等文化现象,构成一个完整而独特的地域文化体系。

3.饮食特色文化

作为一种服务业,旅游业的核心价值在于顾客的体验,通俗地说,就是让游客吃好、住好、玩好。俗话说,“食在广州”,广州著名的饮食文化为“吃好”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同时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着力打造红色旅游产业

2004 年12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 ―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做出了明确规定。201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意见。在这种政策背景下,广州的红色旅游大有可为,而且广州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1.红色元素多样化,品种丰富,时间跨度长

从孙中山到,从辛亥革命到北伐战争,国共两党都在这里开展过大规模、影响深远的革命活动。相比许多以单一历史事件为题材的红色旅游点来说,广州的红色旅游相关历史题材可谓是包罗万象、举不胜举。

2.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谈及红色旅游资源,大家一般都会首先想到井冈山、延安等经济水平与交通条件都不甚发达的革命老区。以广州为代表的大城市,拥有如此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实为不多见,可以充分将客源优势与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广州可以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打造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红色旅游名城

结合实际,设计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红色旅游专线,打造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红色旅游名城。开展“跨界”合作,努力提升服务,擦亮品牌,争取在全国打出名头,形成规模效应。

(2)为特定人群定制红色旅游服务

例如,红色旅游是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且这方面的市场需求十分稳定。旅游公司可以与中小学和高校开展深度合作,为他们定制对口的红色旅游服务,一定可以充分凸显竞争优势。

(五)做好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历史文化不是虚无缥缈的存在,它必须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才能被感知、被认识,从而对游客的意识产生影响。只有这种影响是正面的、令人愉悦的,才会让游客产生“不虚此行”的感叹。经营者必须认识到:立足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除了保护好古建筑、旧址等历史文化的物质形态,还必须做好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出台相关配套措施。

1.在城市规划中为旅游业发展“留足空位”

不同于工业、农业有固定的生产场地,也区别于其他的第三产业服务业,旅游业涵盖了衣食住行等广泛的产业链,场所涉及景点、酒店、餐饮以及道路交通等各个地方。可以说,对于旅游城市来说,城市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值的高低。城市建设不断发展,旅游业也会从中受益;同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旅游行业发展的特殊性,为其做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设计。以广州为例,近年来城市建设水平稳步持续提升,但市内交通阻塞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包括珠江、湖泊、河涌等在内的水污染现象也不容忽视;这些有关城市建设方面的问题,本质上是民生工程,旅游业仅仅只是牵扯其中;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对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各行各业都不无裨益。

2.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源,不仅在于络绎不绝的游客,更有赖于训练有素的导游,因此应该走“人才强旅、科教兴旅”的道路。历史文化旅游,属于“形而上”的东西,归根结底,是存在于人的大脑意识中的存在,只有通过“认识―讲授―再认识”的途径才能体现出来。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具有相当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的旅游服务人才队伍,广州旅游业的发展才有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建华.广州年鉴(2015)[M].广州:广州年鉴社,2015.

[2] BobMckercher,HilaryduCros.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3] 叶文.旅游规划的价值维度[ 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6.

[4] 许春晓.21世纪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新领域:旅游资源非优区研究[J].旅游学刊,2000(1):11- 13.

[5] 朱银娇,袁书琪.论旅游区位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J].福建地理,2005,20(4):22- 24.

上一篇:个人贷款申请书范文 下一篇:小额贷款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