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个人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21 17:23:18

小学教师个人论文

小学教师个人论文篇1

1人们的认识有误。过去许多教师包括一些领导,认为小语教法,不就是讲怎么上小学语文课吗,没有多深的理论知识,不需要进行理论研究,能上小学语文课就能上小语教法课。三级师范时,小语教法是作为中师语文教学的一个附属品,很少有专职教师,绝大多数是语文教师兼教,语文教师如果不重视这门课的话,就不会花许多精力去研究它,有的教师还不愿意教。由于语文教师不愿意教,而这门课又不得不开设,领导们就从小学调老师来上这门课,小学教师一时又无能力去研究这门学科.所以小语教法学科的教师水平就参差不齐,学科本身也无法快速发展了。

2小学语文教学法真正被人们认为是一门学科的历史较短,我国虽然有长达二千多年历史的母语教育,有许多教育论述,但大多是论述学法的,论述教法的很少。若是从上个世纪30年代黎锦熙的《新授国语教法》起,算这门学科初步建立的话,至今也只有6O年左右的时间,而真正把它作为一门课程开设并进行一些研究应是从1978年开始,由于这门学科研究的历史短,就有许多理论问题亟须解决。

3.小语教法学科研究发展缓慢也与这门学科的交叉性边缘性的性质有关。小语教法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又具有语文和教育两大学科的理论知识,要研究它,研究人员必须具有教育理论和中文专业知识。目前有许多教育理论家在研究语文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又附在了语文教育之内,有些专家的研究注重了学科的理论性而又淡化了它的实践性,加强了教育理论而又忽视了它的语文特征,因此小语教法学科的研究深度不够,发展也较慢了。

由于它是一门交叉边缘学科,研究的历史又较短,目前还没有这门学科的专家委员会,我们这个小语教法研究中心是隶属于教育学会。即使小语教法的研究专家其水平如何之高,理论研究如何之超前,他都要面临现实生活中一个很尴尬的问题。例如评申高一级职称,如果你的主要研究方向仅是小语教法的话,可能就会很难评上高一级职称。因为把你放在中文系列评定,你的研究成果好像是属于教育学系列,不属于中文教师专业细化范围,中文专家教授就不给你审评;若是列属于教育学系列,你的研究成果就好像没有教育学专家那样专业化,会被认为你的研究水平不高,这就是小语教法教师包括所有学科教学法教师现实尴尬处境。因此绝大多数教师必须做其他的专业研究,或者是把小语教法的研究作为一种业余兴趣爱好而已。这种尴尬现况又如何能够提高小语教法的理论研究,推动其发展呢?

随着教师教育的向前发展,小语教法作为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一门专业课程,必须得到加强,并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小语教法的研究必须深入、发展、提高。要想使小语教法的理论研究得到尽快提高,可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国家应尽快成立一个学科教学法学会,小语教法研究应隶属于这个学会之下,以加强学科教学法研究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促进其学科的理论发展,更好地推动教师教育的全面发展。

其次,加强名校名牌教师与各其他学校特别是刚转制过来院校的小语教法教师之间的沟通,可采用带研究生、培训或专题讲座等形式,培训小语教法教师队伍,促进小语教法的研究队伍扩大和理论的发展,提高整个小语教法教师的理论素养。

小学教师个人论文篇2

关键词:交际能力;小团体教学;汉语口语课堂

一、团体教学的规模特性

Robert M. Gagn′e、Leslie J.Briggs、Walter W. Wager(2000)所谈,团体教学的规模大小不一。团体成员多挂对教学设计具有特殊的意义。一般团体教学的规模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二人团体教学,属于个别指导(tutoring)的教学。

-第二种:是经常采用的小团体教学或小组教学(small group),每组的成员约三至八人,此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讨论,因而又称为交互式问答教学(interactive recitation)。在此种团体教学中,个人表现是由小组其他成员给予肯定或校正。

-第三种:是大团体教学,由十五人或更多的成员组成,在此种团体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演,当然亦可结合各种媒体进行。

-另一种是采用问答方式的大团体教学,通常是应用在语言课程上,有时也应用在其他科目。

教学团体的规模大小是决定学习环境的一项重要因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态,有些可有效团体教学中获得,有些则在大团体中产生。由于学生察觉方式的差异,互动的形态可能会影响到学习结果。

二、小团体教学的作用与意义

(一) 团体教学能增加互动性、交际性的操练

小团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不同于传统的互动方式,这种互动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更多的是生生之间的人际互动与交流,从而使教学成为主体的互动网络。小团体教学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形式的语言输入,因为除了教师的输入以外,学生还可以从自己的小团体内成员那里接受语言输入。虽然有的教师担心学生之间错误会影响到别人,但是Poter(1986)用实证数据证明学生的语言错误中只有3%源自其他同学的错误影响,所以小团体教学高度的互动性使之优势远大于弊端。

(二)小团体教学能增加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活动量。提高个体开口率

在传统的“一言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老师讲学生听,每个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甚少。而小团体教学扩大了学生参与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扩大了交际空间,能使学生在口语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习和使用目的语,增加学习者语言实践的广度和深度。

(三) 小团体教学能营造良好的语言交流氛围,降低学生的焦虑感

有研究表明,80%的学习困难与压力过重有关,毫无疑问,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小团体教学中,学生自由、平等地相互交流信息,没有独自回答时害怕出错的焦虑,特别是那些内向的学生,在小团体教学这种压力和焦虑感较低的氛围中,能更积极主动地与人交流。小团体教学也促进师生互动,营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凝聚力。

(四)小团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积极性

与传统课堂机械模仿操练和学生的被动接受不同,小团体教学的任务更加注重趣味化、真实性,而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再加上小团体之间的相互竞争,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积极性。蒋以亮(1998)发现,从课上情况看,无论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还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小团体教学中学习热情都大为提高。

(五)小团体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质量,小团体教学为学生搭建出人际合作技能训练的舞台。活动中,学生相互影响、相互肩发、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共同切磋、共同参与,他们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

三、联想应用

(一)实际课堂组织

1.越南顺化外国语大学中文系的实际招考人数:

根据越南顺化大学招考人数的数据显示,越南顺化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每年学度招考人数预计100名,实际入学70~80名左右,分成两班,每一班大约35~40名。大部分学生是以英文参加高考,考上进入大学之后才开始学习中文,即从零起点开始学中文,剩下小小部分学生才是以中文参加高考,入学后就已经有所基本的程度了。但学习过程中,这两种学生也是同样一起上课,同样一种教材,导致班上有一种混淆情绪的感觉,因为从零开始学习的学生就感觉汉语很难,所有基本程度的学生又从头开学就感觉很烦,很浪费时间。

2.课堂教学布置

从来越南国立小、中、高以及大学等各等级学校,无论新还是旧的学校都是一种传统模式的教室,教室空间设计可以容纳40~50个人的标准,教堂布置也是从古至今的模式,一直来没有改变过。

3.课程时间:

根据中文系办公室所颁布的课程时间表,从一年级至四年级对外汉语口语课程都是安排每周两节课,每节课45分钟。教师依照学校所规定的教材与时间表进行教学活动。

(二)口语课堂讨论的应用模式

1.小团体区分:

分小团体可以依据多种原则和形式,但到底哪种形式最有效到目前还未有具体的定论。综合研究者们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需要确保以下分小团体的原则:

-小团体间同质,小团体内异质:即分小团体时要综合考虑小团体成员之间的语言水平、性格和性别差异。每个小团体都应该有语言水平高的和语言水平低的学生,以便于在活动中以强带弱,水平高的学生在讨论中展示自己的能力,会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各小团体成员的性格应有互补性,外向性成员对小团体的顺利进行可以起到推动作用。小团体成员的性别方面,要尽可能避免单一,因为不同性别的学习者在兴趣、学习生活经验方面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这样他们在小团体内就可能产生更多的信息差。

-自主结合与邻近原则:即在分小团体过程中,有的学生要求自主组合,对此教师应该加以指导,学生的自主结合应该有利于小团体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应该有利于小团体活动顺利开展;有时候教师也可以采取“邻近”的原则,就是根据学生的座位,安排临近的学生组成一小团体,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课堂上大范围移动,节省部分时间,但是时间一长,这样分小团体也会显示出一些缺点。

根据 Robert M. Gagn′e、Leslie J.Briggs、Walter W. Wager(2000)在教学设计原理中,所指出团体教学的规模、吕必松(1993)的教学原则、越南顺化外国语大学中文系的实际数据以及分小团体的基本原则等这几方面,进行搭配应用看看那一种团体教学模式比较适合运用。

这样第二种规模最符合于这种课堂教学,即分成小团体教学。依照实际班别人数35~40个人,我们可以分成5~6小团体,符合于每个小团体大约6~7个人。其中各小团体之间都有较平衡的汉语水平学生,让各小团体之间争论的水平差别不太大。

2. 话题选择

一般情况下,不是在口语课堂上教师才想出话题让学生讨论,这种工作已经在家就准备好了,或者在教材里面都已设计好了。话题选择,首先要考虑的是话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互动的积极性,因此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出发。如果话题没什么意思,学生互动的积极性自然不高,也就达不到我们利用小团体教学方式的真正目的,如文化旅行、饮食、购物、家庭、经济、交通、卫生、亲人、朋友、爱好等等。

3.小团体成员分工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小团体内的积极性,要明确对小团体成员的分工。分工可以由小团体成员协商决定,也可由教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而指定。每个小团体应有负责人,小团体内各成员需轮流发言、分享及表达意见,不鼓励一个人专著代表小团体内成员分享或者争论,因为口语课堂是培训全体学生,不是针对某一个人。

4.讨论实施

学生在小团体内根据所提的话题进行相互交换意见,共同讨论,筛选出来最精美、最正确的意见,学生可以使用任何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自由讨论。当讨论过程中出现障碍时,个小团体之间可以进行意义协商,或者利用询问教师、要求重复与确认等交际策略。学生在讨论时,教师在外巡视,监控各小团体的情况,确保各小团体内的成员热心互动,鼓励学生用目的语进行讨论。对于那一个语言表达有困难的小团体,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或帮助。

5.报告分享结果

教师控制讨论时间,时间一来,教师询问那一小团体志愿先分享,若没有的话才是依照循序报告。各小团体的代表向全班学生重点分享所讨论的结果。在这个阶段,其他学生要注意倾听,如有必要,可以要求其他小团体的成员对分享内容发表评论。教师也可以对各小团体讨论的情况和结果做简单的比较和评价。

6. 教师的作用

各小团体讨论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导与监控的这两个作用,教师应适时融入学生的小团体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倾听他们之间的交流。在某些小团体遇到障碍时,如学生遇有生词或很难找到要表达的句子或短语时,或者遇到小团体冷场时,教师应及时提供帮助。教师也可以随机对小团体中的任何一个成员进行提问,根据他的表现来评价其所在小团体的合作质量,这样可以保证人人参与,避免个别学生觉得无事可做的情况发生。

除了指导,教师也应对小团体讨论过程全程监控。监控有几个目的:促进各个小团体进行讨论,指导学生如何与小团体内其他成员交流,排除对小团体有障碍的因素;巡视和倾听小团体内成员的对话,记住小团体成员中表达较好的句子和有较严重的表达错误或不当的语句;注意并适当调控小团体成员对讨论活动的参与程度;提醒各小团体的时间限制。教师的监控能保证各小团体的积极讨论。

7. 各小团体分享内容后的评价、回馈与校正

传统教学的评价基本上用于区别胜利者和失败者,而用新的评价方式对小团体的成果进行评价,每个学生都可以体会到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不足之处,进而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虽然是小团体讨论,有对小团体的整体评价,但也应该针对每个学生单独进行评价。小团体评价可以由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小团体内评价,教师改变自己的角色,从教育者转变为设计者、参与者与评价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小团体更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学习,让学生在小团体中进行自评与互评,既可以保证评价的真实性,又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学生之间互评也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强调自我的反思,也即深层次的自我评价,进而改进自己的学习,促进个人的发展。

教师对于学生回馈与校正的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小团体全部分享结果完成之后,教师需要在全班面前做一个全面的回馈分析,教师对学生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给予肯定和赞扬,更重要的是指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形式对学生的工作给予回馈,让每个学生都能及时了解到自己在小团体内的优点与不足。通过评价回馈,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得到教师、同学对改进学习所提出的建议,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可使教学更有成效。另教师也不忘对某些学生有句型、句法、语音、姿势、音量、态度等等的错误,进行及时校正。

四、结论

小团体教学在外语教学界及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广泛应用,其优势也越来越明显,所以在总体理论基础上,小团体教学法也可以适用于越南顺化外国语大学中文系口语课堂教学讨论上,但是否高度发挥效果才是要谈的问题。

根据Robert M. Gagn′e、Leslie J.Briggs、Walter W. Wager(2000)在教学设计原理中,所指出团体教学的规模,这种教学法最适合人数为八到十五个人/一班,这样表示人数少,规模小,时间多,所以在小团体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各小团体全面控制、监督与协助,促进小团体内成员积极参与,有时间互动、热烈交换意见,各小团体之间有时间高度争论,避免偷懒,导致学习效果提高。

但对于越南顺化外国语大学中文系的现实状况来讲,如果采用这种教学法就会受到很大的实际问题,影响到发挥效果的过程,最大影响的两个因素如下:

-人数:全班人数太多了,须要分成很多小团体(5-6小团体),每个小团体人数也是太多(6-7个人),这样导致教师给学生进行讨论活动时,无法全面控制、监督与协助。各小团体内成员意见交流、互动与语言交际能力都没有空间与时间发挥。

-时间:因上课时间有限,如果教师把话题讨论、报告分享内容、教师综合评量与回馈等每个部分都安排时间实施,这样每部分的时量不多,导致各团员没有时间互动,报告分享内容时简短无法完全表达意见,各小团体之间没有时间争论,教师没有时间全面评量与回馈等等,这样无法发挥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开口率。

虽然如此,但这只是理论上主观判断而已,实际效果发挥如何,还是必要进入实际适用才可以结论。(作者单位:台湾中原大学应应用华语文学系)

指导教授:彭妮丝

参考文献

[1] 《教学设计原理》Robert M. Gagn′e、Leslie J.Briggs、Walter W. Wager 着;(陈正昌、陈秀碧、孙志麟、刘子键、郑明长、郭俊贤、樊雪春 合译),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0。

[2] 《教学原理》,李咏吟、单文经 着,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2.10。

[3] 《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吕必松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

[4]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李泉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5]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刘颂浩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6] 《多媒体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0。

[7]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着,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8] 《任务型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04。

[9] 《对外汉语课堂口语教学输入与输出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05。

小学教师个人论文篇3

一、教学总结是教学评论的前提,它为教学评论提供梳妆整理和筛选归因

一学期结束便进入了总结的阶段,教师们在进行总结时,必然要回顾自己一学期来教学思想的历程和课堂教学的过程,其间的成败得失,功过是非将首先会在自己的心目中有一个衡量和评价,这种回忆式的教学总结会引起教师自身无限地思考,本人在教学某个时段由于受某种教学思想的影响而自己采取了怎样的教学行为,产生了多大的教学效果,对这种教学现象自己又是如何认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自己有没有发现更为重要的东西,采取了那种变更措施,又收到了怎样的效果。在这种自我学习自我总结中,教师会遵循着自己教学的轨迹洞悉到自己进行语文教学是由生硬逐步走向成熟,还是由茫然逐渐走向清醒,是由困惑顿生灵感,还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学总结贵在全面,实在,切中要害,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在学期结束后认真回顾自己一学期在语文教学上的历程,其实是回过头来捡拾自己一路丢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那将不失为自己一学期教学上的宝贵财富。

二、教学总结就像是把自己的过去全部装放在一个展台上,好与坏,美与丑,除了心中的那份自信和悔悟之外,还将去聆听别人对你的评论。

如果教学总结是一种自我评论的话,那么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评论恐怕还应该是那种围坐于会议桌前,所有同行们仔细聆听着你一学期的故事,从而对你一学期来在语文教学方面所做的工作的评价与议论吧。这种评论的氛围应该是民主的、和谐的、积极向上的,它涉及不到个人的利益冲突,所有的评价和议论都是为了我们业务的提高,为了语文教学的进步,对事不对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彼此在事实依据、理论思辨、实际效果上进行阐述论证,各抒己见,共同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评论的着眼点应该放在评而论之上,它不需要给你划分出三六九等,不需要评优评先,目的只是一个理想的目标:让我们在评而论之的过程中摆事实讲道理,从众多的事实现象中抽象出内在的本质,从而进行理论的升华,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需要的只是放开思路,进得深刻的理论思辨,这期间没有谁对谁错,有的只是在集体智慧碰撞之中产生的创新火花和不断生成的对语文教学的更为深刻的理解。

三、小学语文教学评论就像是一场头脑风暴,参与评论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像是经历了这场风暴的洗礼,变得更加睿智和聪颖。

小学语文教学评论的过程是一种智慧的结晶,它促进着参与评论的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反思和成长,每一位语文教师可以在那场教学评论的风暴中认识到自己教学思想中陈旧的一面,认识到自己课堂教学成功与失败原因,为自己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措施提供重要依据,同时把积累了大量教学经验的素材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共享利用,便能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促进教师语文教学理念的提升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评论是一种总结,一种思辨,一种反思,教师所得到的是一种提高。

学期年度结束,每个单位都要对教师进行年度考核,评先奖优,它涉及到个人的荣誉和利益,具有功利主义,而对业务的总结,对教学质量的分析,是一种反思和归因,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注重内省与觉悟,注重论述和思辨的教学评论来完成一次语文教师的评价,从自我总结到同事互议再到反省与提升,比行政地对教师划分三六九等要好之又好。这样的管理将体现人本化。没有了功利色彩,使管理真正有效应,也使教师教学水平有了质上的提高。

四、加强了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加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小学教师个人论文篇4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小学语文;理论研究

六年级的小学生会在一年的学习之后面临自己人生中所遇到的第一个大型考试——“小升初”。在六年级的语文课堂上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思想,可以让小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使得六年级小学生在心理、精神上都获得学习自信,消除考试所带来的焦虑感、紧张感,有效解决六年级小学生的厌学问题。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一个擅长写作的人不一定擅长说话,一个不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也不代表他们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水平的低下。教师必须要有一种善于发现、善于挖掘的能力,促使六年级的语文教学走向个性化、全面化。下面,笔者从学习任务的多元化、语文练习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三个角度,来讨论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中的具体应用。

一、学习任务的多元化

当小学生进入六年级之后,许多教师都会在“时间少,任务重”的紧迫感的驱使下,恨不得将所有的语文知识一股脑地倒给小学生,也会下意识地要求所有的小学生用同样的学习效率来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这就让许多语文能力不足的小学生承受着过重的学习压力。多元智能理论允许小学生的智能、学习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使学习任务多元化,让小学生根据自身的语文水平来选择相应的任务,使其保持松弛有度的节奏来完成六年级的语文学习。

在新知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几个不同的学习任务,比如在《山中访友》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分别设计四个学习任务,即学会读写清爽、吟诵、陡峭等新字词,了解这些汉字的内涵;充分调动自己对散文知识的了解,分析课文中所具有的散文特点,并且就文章所使用的拟人、比喻等修辞进行鉴赏;通过朗读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就文章中的优美语句进行摘抄与鉴赏;通过学习,品味作者的情感所在,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在公布了这四个学习任务之后,小学生可以就自己的语文水平来进行学习,他们不必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这可以让小学生以轻松的心情面对语文学习。

二、语文练习的多元化

“题海战术”似乎成为传统语文教师在短期内提升六年级小学生语文成绩的基本战略,教师很少会考虑哪些知识已经被小学生掌握,哪些语文知识还需要小学生重点练习,只是一味地布置大量的练习题,让六年级的小学生疲于应付。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要改变这种毫无重点、毫无层次的语文训练方式,而是要将语文练习进行分层,或者是以专题训练的方式进行,使得小学生能够有计划、有重点地来训练自己的薄弱环节。

在组织六年级小学生进行语文练习的时候,我会设计语文基础知识专题、阅读理解训练专题、习作练习专题、古诗词背诵专题等几个专题模块,并且将其整理成练习册,将其分发给每个小学生,小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进行选择。但是,有一部分小学生对自己的语文知识结构的认识并不清晰,所以他们不知道该选择哪项专题。为此,我会结合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语文试卷中的具体得失为他们提供练习建议。

三、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一刀切”是导致六年级小学生不喜欢学语文的基本原因。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师不应该只用语文成绩来评价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而是要綜合考虑每个小学生的整体表现,促使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让六年级小学生接受全面的、客观的语文学习评价,使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快乐、自信。

在评价教学中,教师应该要对不同的小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评价与甄别,要因人而异、因势而定。如果一个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较高,那么教师就要对他的阅读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小学生的日常表现比较好,但是在考试中的表现却屡屡不尽如人意,那么教师也要对小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肯定性评价,避免小学生因为成绩不够优秀而产生失望情绪;如果小学生在某个阶段的心理压力过大,那么教师就要暂时放低对这个学生的语文学习要求。

总而言之,多元智能理论是以促进小学生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发展为基本目的的,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促进、启发等多重作用,真正将小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上,使得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更加突出,也让更多的小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学习。

作者:白祥祖

    参考文献: 

[1]白光沂.语文教育中的智能开发: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教学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3):52-53. 

小学教师个人论文篇5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改变传统满堂灌的语文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分小组讨论教学法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语文学习的课程当中来,不断掌握知识,不断提高各项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组讨论法;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下,教师不注重学生知识探究、与人协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往往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导致语文教学的低效。小组讨论的教学组织形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本文就小组讨论教学法的有关内容展开探讨。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讨论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在不断进行,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是在这一教育理念下诞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小组讨论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语文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就某些学习问题,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任务的分配和合作学习,经过充分的讨论,自由交流,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探究和掌握知识。

小组讨论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参与到语文课程的学习当中来,就不同的语文学习任务,学生们通过任务分工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学习了《背影》这一课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去感悟亲情、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培养对家庭的那种责任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我爱我家”的话题讨论,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小组成员先分工搜集有关家庭亲情图片、家庭温馨故事等材料,然后进行整理和归纳,最后形成小组统一的探究成果。每个同学通过自己和其他小组成员对材料的搜集和展示,能够真实地感受和表达亲情,传递亲情。这都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任务有着很强的责任感,需要学生间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在这种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这种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自己的动手和动脑来得到知识。教师在小组讨论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精心设计,合理分配好任务。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是一个导演,而不是演员。

二、“小组讨论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往往是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就是课堂的主宰,往往从课堂开始一直讲解到课程结束,学生好像只是被动学习的接收器,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也易形成懒惰的学习心理,教师讲解某些语文问题,即使进行问题的提问,学生也懒于思考,因为已经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会把答案直接讲出,学生的任务就是读一读、写一写、记一记,没有思考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满堂灌的教学策略。根据教学任务对学生的讨论主题进行选择和设计,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教师的引导,对学生讨论主题的设计,直接影响到讨论学习的效果,学生对讨论主题有着足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进行相关问题的准备工作,在小组中有着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分工,而不是传统的担任听课的角色,明确了自己的学习责任,根据讨论的内容和要求,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如何完成自己的任务,并注重与其他成员之间配合,增强了团队意识。在小组讨论的学习中要引进学习竞争机制,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三、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小组讨论教学法”

小组讨论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讨论主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学生能够充分的展开思维。例如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读课文,对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分别对描写春天好的词语、美的句子进行标记,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文章的主旨句在哪里,对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总结,对这些问题进行分工,通过分工,学生们进行积极地准备,品味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言,一起分享给大家,同时也能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真实感受,通过小组的讨论和分享能够学习到作者是如何描写春天的,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对各种写作手法能够真正的理解和运用,因为这些写作的技巧是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讨论得到的,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也能够实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文章的赏析,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讨论和发言中,能够锻炼自己的各种综合能力,而不是教师仅仅对课文进行泛泛的的讲解,没有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小组讨论教学法的使用,学生对学习知识充分的讨论,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写作过程中如何寓情于景,学生们或许不能够真正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个讨论话题,什么是寓情于景?能不能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去准备并回答,对寓情于景的各种理解,最后老师进行讨论总结,寓情于景就是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景色之中,借助现实中的景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抒发自己的情怀,通过充分的交流,学生对寓情于景的写作方式有了真正理解。在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不断的展示自己的个性,例如通过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老舍描写了济南的冬天的美,真实的描写了济南的山、水、阳光和白雪,教师可以组织一个话题,如果对一个没有去过济南的人进行讲述济南的冬天应当怎样去进行生动的描述来吸引别人,学生进行讨论如何进行语言的组织,表达技巧的运用来描述一个独特真实的济南的冬天,学生的各种表达的欲望能够得到激发,语文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素质能力,在与同学、教师的讨论和交流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到新的知识,新的学习方法,提高了与人交际、协作的能力,这也是进行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

小组讨论教学法,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来,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个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进行小组讨论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中,需要继续进行探索和研究,来充分发挥小组讨论教学法的优势,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红英.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1(13)

小学教师个人论文篇6

该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实施应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小组内部讨论。在教师选定英语作文题目与要求后,学习小组的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首先熟悉作文要求,对作文内容进行初步把握,然后在小组中以个人理解为根据进行讨论交流,在沟通中丰富写作思维,并且对陌生词汇与词组等进行查漏补缺。

第二,全班讨论。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交流,了解每个小组讨论的内容与状况。小组讨论结束后,挑选有代表性的小组在班级中广泛地进行讨论,通过对讨论结果的评价指出作文在写作中的主要方向和要点。

第三,学生独立写作。在小组和班级讨论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讨论结果及其对自身的启发,按照写作要求,并结合自身思路进行作文创作。如果学生在作文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或者与同学讨论解决。

第四,完成作文后相互批阅。在相互批阅的环节中,可以让小组与小组交换作文来批阅,也可以是在小组中成员之间相互批阅。在批阅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寻找问题、提出问题,将自己的观点大胆地表达出来,对批阅的作文中有瑕疵的语句提出修改意见,对在内容上的缺乏进行补充,将作文中的亮点词组与句子标注并记录下来。

第五,修改作文。在相互批阅之后,学生应当根据他人对自己作文提出的修改意见再次对作文进行完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是盲目地依照他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学生需要在修改时辩证地看待他人的修改意见,应当再次审视作文全文,对于有疑问的修改意见进行讨论或者咨询教师。

第六,教师点评。在以上环节完成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对本次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从而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对本次作文的要点与重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二、分析

通过以上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师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对小组成员的学习进行指导,并且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小组中每个组员都能够参与到小组讨论教学中。从学生的角度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即使教师未能及时地给予学生帮助与指导,小组组员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得到锻炼,提高自身人际交流能力,学会相互信任,积极沟通。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英语作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促进作用,但是该模式需要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保证学生的参与性,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小学教师个人论文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学生;教师

一、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存在问题

(一)教师的理论基础薄弱,尤其是差异教学的相关理论

在访谈的过程中了解到,大多数一线教师由于起始学历不高,工作后进一步学习的机会也很少,他们的教学基本上都是通过多年教学积累下来的经验,所以对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了解不多,对差异教学有关的基本论文了解更少,虽然教师承认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并已经达成共识,但大多数教师还只是停留的认识的层面上,在他们的意识中,并不认为与差异教学有关的这些抽象的理论能对他们日常的教学实践产生指导作用。虽然有部分教师在其教学中关注到了学生的差异,但大多是无意识的教学行为。

(二)班级学生人数过多,教师无法全面了解每个学生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心中有学生。只有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水平、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习惯进行全面的了解,教师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来适应班级的每个学生,是每个学生在语文课堂中都学有所得。

但是在现在与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班级中学生的人数过多,教师的精力有限,无论是在备课过程中还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无法做到深入了解每个学生,只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有大致的了解,把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至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动机和兴趣等方面则了解过少。所以,适当减少班级学生人数,使师生比例维持再合理的范围内,不但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更有利于

(三)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教学理解不足

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立性、挖掘学生的个性成为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

习需要。”在这一基本理念的指导之下,《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更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等等。但是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发现,许多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教学理解存在偏差,对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理念理解的深度不够,这直接导致教师在实施差异教学过程中,没有抓住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学生的个性特征来组织教学,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二、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策略

(一)多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加强教师理论学习

1.组织小学语文教师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

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多样的教学环节,但这些教学行为大多是无意识的,教师并没有有意识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专门组织教学,因此,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差异教学的深刻认识,保证差异教学的顺利实施来说,组织小学语文教师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2.在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基础上,定期组织小学语文教学研讨

通过教学研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相互交流自己在学习相关理论时的心得体会、交流在开展教学实践是所遇到的困惑,相互切磋,商讨教学,从而从过交流,促进语文差异教学的实施。

(二)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弹性教学分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学生在生活经验、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千差万别,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教学中,教师如何使自己的教学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是差异教学顺利展开的关键。为了使教师的语文差异教学顺利开展,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是非常重要的,是差异教教学开展的核心。

在语文差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这种分组有别于传统的学生分组,并不是永久性的,可以根据教学和学生的需要随时改变学生分组,并可根据学习任务和自己的实际需要自己选择组员。

(三)教师应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帮助教师成长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方式。教师通过对自己备课过程、课堂教学过程的反思,更加的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及时发现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从而使自己从固有的教学行为中解脱出来,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自己的教学行为。

对于小学语文差异教学来说,教师的教学反思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学生,每个学生的想法都很独特,教师会遇到许多没有预料到的教学事件,教师在课堂中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法,怎样回应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进一步的思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差异教学的水平。

三、结论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何帮助不同生活经验、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取得进步、都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都明确的了解自己,是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的事情。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任重而道远,许多问题还有待继续研究,这也是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汪帆.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失位现象及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05

[2]徐艳辉.小学语文教学法探讨[J].现代交际,2012.01

小学教师个人论文篇8

1.小组规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根据具体的教材、教学环节来设计不同的小组规模。组的规模越小,组内成员交流的机会就越多,需要的管理方法就越简单。人数较多的小组中成员的性格、背景等更加丰富,更有利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项大任务。

2.角色分配

为了保证生生互动的有效性,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在合作小组组建完毕后尽量保证每位组员都在小组内担任某种角色,尽量防止小组中的出现“闲荡”的情形。小组合作中常包括四种角色:领导者负责确保小组成员每人都能按时完成指定作业任务;激励者负责激励所有组员积极参与活动,确保没人操控讨论和没人被忽略;记录者负责记录小组讨论成果和分发组员的练习材料;检查者负责检查小组成员学习的掌握程度。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不同的角色,教师可经常轮换学生的小组角色,从而保证生生互动的有效开展。

3.座位安排

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小组活动和不同的课程内容灵活地编排学生位置,常用的排列方式有马蹄型、U字型、会晤型、内外圈型。如在进行结对活动时,教师可安排同桌两人为一个合作小组;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前后两排学生可作为一个合作小组;而进行团队合作、调查、采访之类需要多人合作的活动时,教师可安排五或六个学生自行围圈而坐;在进行辩论或班级竞赛的班级互动时,各组内成员可在教室两侧并排而坐,或全班各组围圈而坐。

二、设计互动任务

为了达到生生互动最佳的效果,笔者在课前一定认真分析和钻研教材并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笔者先通过对教材全面的系统的研读形成对文本的整体认识,再将教材的内容创设成一个个具体的合作任务。这些合作任务的确立一方面要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另一方面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从而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真正参与到生生互动中去。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将内容的学习与小组互动的学习形式相结合。通过学生的小组互动,让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升华到深层理解,形成了对教材内容的整体认识。

三、注重讨论分析

1、问题设计

教师设计的合作学习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笔者主要针对高中英语阅读课中讨论问题的设计进行探讨。一般来说,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见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三块,即导入部分,阅读过程中和文章学完后。导入部分的讨论主要是为接下来的文本阅读进行语言知识和相关话题知识的铺垫;学习过程中的讨论主要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的深化和升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题句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而学习文本后的讨论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提升,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讨论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教师要有效地开展课堂讨论必须充分意识到课堂讨论的价值,对讨论进行精心的策划与设计,要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进行争论、辩驳,从而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2、外部支持

生生互动要达到理想效果,除了教师的精心设计,还需要一些外部支持。

(1)创造有利于讨论实施的课堂环境

首先,教师在课堂中尽量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平等看待每位学生,给予他们应得的尊重与信任,尤其是英语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教师更应多加鼓励与指导,从而确保讨论的范围全班化。其次,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学生的思维特点,有效地利用认知冲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同时,教师还可在课堂上适时营造出勇于创新,敢于求异的氛围,鼓励学生敢问敢说和勇于求异,重视学生批判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

(2)抓住讨论的时机

在英语教学中,最关键的讨论时机分别是重难点处、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和学生的出错处。首先,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重难点处展开讨论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强化。其次,在新旧知识衔接处展开讨论,教师可以抓住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设置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以促进知识的内化。最后,教师还可在故意示错处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在学生容易出现思维障碍处,有针对性地设计错误点,引导学生去讨论,并让学生来纠正。

(3)加强讨论的组织调控

虽然讨论的主体是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可以忽视。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入到各小组中,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活动。当发现有些学生自觉性不高,学生的讨论离题太远,或学生遇到讨论障碍时,都及时地给予指导,将其拉回讨论主题或提供讨论障碍的解决策略抑或提醒学生参与讨论,从而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

(4)及时地进行总结反馈

在每次讨论结束后,教师都应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及时进行归纳和提炼,并指出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讨论结束后,如不进行总结,就会使学生对讨论的结果和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反而引起思想上的混乱。通过总结,教师可以把一个原本很乱的内容以一条很清晰的线索呈现在学生面前。

四、提高合作技能

为了更好地开展生生互动,教师应将学生合作技能的提高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们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并最终达到灵活运用。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学会质疑。例如,有些学生在互动中积极踊跃,而有些学生却自卑或不自信。对于这类胆怯自卑的学生,教师应适当地给与鼓励,给这些学生安排一些具体的任务,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有意识地给予这类学生更多的关注和锻炼,使他们慢慢消除不健康的心理,变得乐观自信。

五、形成反馈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自主性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取长补短。此外,教师还可展示优秀典型,使用肯定性评价。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肯定性评价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笔者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比放过一个肯定学生闪光点的机会,在不同场合适时适当地对其某方面的优点予以肯定。其次,教师还应变换评价主体,实施否定性评价。在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必要的批评和指正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笔者认为教师应注意评价方式的变换。

六、总结

本文提出一些在高中英语课堂实施有效生生互动的教学策略。生生互动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正面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促进学生积极地参加课堂活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上一篇:教师发展研究论文范文 下一篇:幼师教学教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