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卖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04 09:55:13

专卖管理论文

专卖管理论文篇1

关键词:管制 理论基础 政府行为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067-02

一、烟草管制的宏观背景

烟草行业至今仍然是由政府全权经营的,这一行业政府管理部门与企业之间在商业利益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实行专卖体制,政府垄断烟草经营,使得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间,因为各自利益和目标的冲突而滋生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从国外实行专卖制度情况来看,最近十几年出现的烟草行业的全球化以及与烟草相关的死亡和疾病日益显现出全球流行性,给全球的烟草控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挑战表现为:通过贸易全球化和多边协议的具体条款,烟草行业能更容易地接触到全球市场;通过全球通讯系统,烟草的营销、广告和赞助的机会增多;通过收购当地的烟草生产商和发展全球品牌,规模经济的效益得以实现;跨国烟草公司具有削弱各国政府管理权威的能力;全球化造成的公共卫生治理的风险性,要求各国用国际化的方法加以调整,国际社会开始认识到开展跨国合作的必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审视我国的烟草产业,在许多根本问题上是不容乐观的。

二、我国实行烟草专卖制度的现状

1991年我国通过《烟草专卖法》的时候有71个国家实行专卖制度,到2001年只有不足20个国家和地区继续实行专卖制度,中国是否到了政府管制必须放开的时候?事实上,自中国入世以后,各方面都非常关注烟草专卖制度的走向,目前烟草业在加速变革,而融入国际烟草经济大循环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即使在理论上支持废除烟草专卖制度,但最终还是要看我国的现实国情,因此,政府对目前较为脆弱的烟草行业的进行引导及合理的管制是必须的,行业竞争实力薄弱导致专卖,通过政府管制制度的不断完善,以政府的有效管治改变烟草的市场结构,从而提高企业绩效,让烟草行业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减轻加入WTO后该行业受到的冲击,与此同时要节制烟草行业发展壮大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和资源浪费,需要将中国烟草行业自实行专卖制度以来的政府管制行为放在特殊的位置上加以研究。本论文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并结合国外烟草行业发展和改革的经验,系统地概括了我国烟草专卖制度的形成逻辑、受到WTO挑战的专卖制度的缺陷、它的制度变革及其重构,并将其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的背景下加以考察,指出了专卖制度变革的正确路径及其实施制度变革的国际意义。

三、理论基础

1.Berker和Murphy的“理性上瘾理论”

“理性上瘾理论”成为各国对烟草业进行管制的权威方法之一。该理论的关键意义在于提出了政府在与吸烟有关的管制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仅仅是负担由吸烟引起的社会成本的职责,吸烟者因其自身的上瘾性而增加了巨大成本,属于吸烟者个人的事情,只有他们强加于其他人的成本,也即吸烟带来的社会成本,才是政府制定管制措施应遵循的准则。同时,理性上瘾理论也为政府通过提高有害的上瘾物品的税收,从而减少使用上瘾物品的人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2.政府管制的公共利益理论

该理论属于正统的管制理论,假设条件是,政府是一个慈善的专制者,它无私地追求社会和公共利益,将实现公平、收入均等化、减少贫困视为自己的目标,而管制正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正因为政府管制的公共利益论的“纯洁”,导致这种理论受到了许多批评。由施蒂格勒和布坎南等人发展起来的政府管制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证明,进行管制的公共利益动机只是一种理想主义观念,现实中的政府并不是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政治家对管制的“供给”与产业部门对管制的“需求”相结合,以此来谋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这才是管制的真正动机所在。各种管制政策、法律法规的出台表而上是公允的,实际上某些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包括政府部门的利益已经被隐含地照顾,至少是一种讨价还价的结果,只不过披上了“公共利益”的外衣而己。

3.政府管制的俘获理论

管制俘获理论建立在三个假设之上。第一,所有的利益各方――自然垄断产业、立法者、股份制者,甚至消费者――都是纯粹的经济人,也就是说,都是收入最大化的追求者。第二,所有各方而都具有理性的预期。第三,管制是没有成本的。管制俘获理论认为:政府管制是为了满足产业对管制的需要而产生的(即立法者被产业所俘获),而管制机构最终会被产业所控制(即执法者被产业所俘获)。他得出结论说,经济管制主要不是政府对公共需要的有效和仁慈的反应,而是行业中的一部分厂商利用政府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一种努力。管制俘获理论比公共利益理论更接近实际,因此也引起了较大的重视,但批评也随之而来:行业是如何控制管制机构的,这个问题俘获理论没有作出明确的说明,但至少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管制是利于行业和厂商的。

4.最小政府管制理论(the minimal state theory)

这个理论认为,政府作为规则的公正的维护者和制定者是政府最基本的功能,但是,政府职能最终是由人来承担的,他们同样具有堕落趋势和罪恶潜能,为了防止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堕落和犯罪,有人提出采取“政府分权、互相制衡”的办法。在里根和布什时期,最小政府管制理论已经成为一种替代性的意识形态,而不仅仅是一种政治、行政和公共管理改革运动与思潮。

5.重塑政府管制理论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导致发达国家出现了政府危机。学术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政府改革理念,例如重塑、削减、调适、私有化、再管制、紧缩等。这些新的理念认为危机引发了政府的创新活动,但其核心的问题应是对政府行为的关注,他们建议通过承诺、提高能力、赋予权力、激励等使政府更加关注公众意愿和行政结果,使政府更具有回应性、有效性。

6.解除管制功能理沦

解除政府管制功能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政府改革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适赫纳(Constance Horner)、威尔逊(James Q. Wilson)、奥尔克(PaulA. Volcker ) 、温特(William F. Winter)等。代表性著作为威尔逊的《科层制:政府机构做什么?为什么》(Bureaucracy: What Government Agencies Do and WhyThey Do It )。解除管制理论强调以下要点:一是创建一个能使政府负责人拥有其管理所必须的权威的体制;二是减少政府的科层,因为正是过分科层化导致了效率低下和指令不畅;三是重新界定政府人事制度和运行机制,强化录用、辞退管理,取消公务员的终身制等。四是简化行政程序,并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地变更行政程序,提高行政效率,特别是要解决层层审批的复杂、缓慢和浪费,把审批减少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美]丹尼尔・史浦博.管制与市场[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

[3][美]戴维・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与法律的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专卖管理论文篇2

一、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人类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生产力和经济水平相适应的有效管理手段,它不是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标志,更不属于决定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只是经济管理的一种模式。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依据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主要是看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由哪个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资本主以实行私有制经济和资产阶级专政。长期以来,由于极“左”思想的禁锢和对市场经济缺乏了解,人们往往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的标志,把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从理想主义出发,追求社会主义的纯洁性,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水火不相容,对市场经济予以全面否定和排斥,不可越雷池一步。这种谬误的根源在于把经济管理手段与决定社会制度的经济基础混为一谈。结果是吃尽了苦头,国家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实行市场经济同样也不需要否定和排斥计划经济,只是以市场为主体,计划为补充,两种手段相辅相成,不是只能实行单一的市场管理模式。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相结合的范围、程度和形式,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区,可以有所不同。”在关系到国家根本利益或重大利益的部门和行业,实行不同于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确保国家利益的实现,不仅是正确的、明智的,而且是可行的。酒类实行国家垄断专卖,就是为了确保每年能给国家积累上千亿资金这一重大利益。我们完全不必担心酒类专卖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会影响社会主义的纯洁性。我们研究酒类专卖是否可行的依据只能是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二、酒类专卖与市场经济

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销量很大的奢侈性消费品。实行高利高税,并不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准,是国家扩大资金积累的很好财源;酒是直接入口的饮品,酒类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酒民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酒可醉人,不当饮酒可使人失去理智和自控,是肇事和社会治安的祸根之一;酒的主要原料是粮食,耗量较高,酿酒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资源的配置。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一直都把酒当成特殊商品加以管理。自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198年)初榷酒酤以来,酒类专卖不仅为历朝历代所重视,而且世界很多国家也学习和借鉴这一管理手段,用酒类专卖为国家聚财,用酒类专卖调控经济,用酒类专卖管理市场。二千多年来,它经历了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经济形态的实践检验,是一致公认的兴邦富国良策。美、日、德、韩、台、港等许多西方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在实行(或实行过)酒类专卖、甚至比酒类专卖更为严厉的酒类管制。说明了酒类专卖与市场经济并无矛盾,并不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有些人却不以为然,他们坚持反对酒类专卖,主要观点是:   (一) 酒类专卖“不合时宜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酒类专卖不适合国情现状和发展方向。从深层次分析和研究看,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对酒类专卖合理性的怀疑。酒类专卖的本质是垄断,只有经过国家允许的少数人才能从事酒类产销经营活动,这等于剥夺了多数人从事酒类产销活动的权利,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垄断和限制酒类经济活动合理吗?笔者认为垄断有二类:第一类是资本家、金融寡头和企业的垄断,是非法的。因为它是为个人和小集团利益而垄断,目的是追求个人和小集团的最大利润。第二类是国家垄断,是合法的。因为它是为实现国家最大利益而垄断,这个利益是属于全体国民的。但是国家垄断在对外出口贸易时受限制,因为国家与企业和个人相比,有着绝对的优势,存在着不公平竞争。酒类专卖是在国内通过酒类许可证管理,实现对酒行业的垄断,为酒行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社会环境,确保国家对酒类利益的实现;通过市场准入条件的设定,进行酒类市场宏观调控,履行政府管理职能;以征缴酒类专卖利润(或称饮酒税。下文同),为国家财政提供更多的资金积累;以打假打私规范市场,确保公平竞争和市场繁荣。无疑,酒类专卖较好的处理和维护了国家、企业、消费者的三者利益,这种垄断和限制既合法,又合理。这是勿庸置疑的。

二是对切身利益的担心。实行酒类专卖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征收酒类专卖利润,财政对酒类利益独占。为此,必然会引起一些人对自身利益的关切。

1、酒类企业担心增加负担。目前酒类企业的纳税大体说有五种,其中国税三种:(1)消费税:粮食酒25%、薯类酒15%、其他酒10%;(2)增值税:一般纳税人17%(销价—进价)×17%,小规模纳税人(销售或营业额百万元以下)6%;(3)从量消费税:每斤0.5元。地税二种:(1)城市建设维护税(消费税+增值税)×7%;(2)教育附加费(消费税+增值税)×3%。总的估算合计税率大约在36—38%左右,最高也达不到40%,与建国后历史上最高60%的税率相比,还是个低水平的,企业为什么感到压力大呢?主要是市场竞争激烈,酒价过低,企业的利润空间和利润额度很小,步履维艰。酒类专卖立法后,通过治理规范,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通过价格干预措施把酒的价格调整到正当的合理的程度;通过必要的手段,使企业的利润维持在合理的水平。我相信企业挣了钱,纳税也是高兴的,企业不挣钱或者微利,就是税率再低,纳税也是心疼的。

酒类专卖利润是在消费领域向酒民征收的项目,不计入酒类企业的税收项目,不列入企业成本,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无关,企业担心增加负担是不必要的。

2、地方政府担心无利可图。酒类专卖利润上缴国家,虽然收的是酒民钱,但地方的资金总量中有一部分被中央拿去,多多少少对地方经济繁荣是有影响的,而且忙了半天,自己无利可图,自然没有积极性。这是财政改革分灶吃饭带来的问题,我想只要国家对酒类专卖利润实行与地方分成,地方政府也就不必担心无利可图了。这样做不是让步、折衷,而是新财政体制下的利益共沾。当然,如果把酒类专卖利润用在各省市都受益,都能看得见,便于监督的项目(如军费、免除农业税)支出上,我相信地方政府也不会计较的。

三是对酒类专卖的误解。一说到酒类专卖,人们就会想到计划经济时期的酒类专卖。那个时期,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形势艰难,酒类专卖为国家积累了大量资金,支援解放战争,支持国家经济建设,通过酒类专卖的调控,限制了无益消费,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国家度过白手起家的难关,功不可没。当时在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环境条件下酒类专卖的特点:(1)实行人治,领导说了算,他就是代表国家,代表法律,长官意志决定一切;(2)国营企业独家经营,其他经济成分不能染指;(3)计划生产、计划调拨、统购包销;(4)统一核算,吃大锅饭,挣一分钱上缴,赔多少钱都核销;(5)商品分配四级流通,批发兼蓄水池功能;(6)统一定价,地区差价,固定利率;(7)保障供应,凭票、凭证销售。这些情况是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思议的事情。实行酒类专卖,有人以为:酒行业会回到计划经济时期,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酒类专卖是依法专卖,不再实行人治;不再是国营企业的垄断,实现了各种经济成分的平等;是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根据市场自主经营,自我决策、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企业与社会功能脱离,不再进行商品分配,不再担负保障供给,当蓄水池的作用。总之,市场经济条件下,酒类专卖除了对酒类垄断,对市场宏观调控、征收酒类专卖利润和必要的价格措施外,一切管理手段都会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办事,再也不会回到计划经济时期的酒类专卖。也决不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

四是各省市的地方酒类专卖给社会造成了反面影响。1979年国家停止酒类专卖后,国务院(1978)59号文件没有作废,各省市按照这个文件进行酒类市场管理。但是随着放开搞活,发展经济趋势的增强,各地出现了酒乱的苗头。199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治理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文件下发后,国务院(1978)59号文件名存实亡,酒类专卖管理处于束手无策的境地。同年12月国务院第129次总理办公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加强酒类市场管理,酒类专卖问题暂不定论。各地只能以政府通知、规定、省市长令等权宜之计,维护酒类专卖,管理市场。但这些措施只有行政效力,没有法律功能,力度有限,一些重大问题无法解决。为此少部份省市进行了地方立法。也有一些省市一直在等待盼望国家酒类专卖立法,在无可指望的情况下,放任自流。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有20多个省市坚持酒类专卖。这些政府文件、省市长令、地方立法,只能根据本地情况做出规定,管理形式、管理手段、管理重点各不相同,可以说五花八门,既不统一,又不规范。地方立法的目的只能维护地方利益,存在着市场垄断、地方割据、阻碍流通、向企业收取不合理费用等诸多弊端,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影响了酒类专卖的声誉和形象。这是一部分人反对酒类专卖的理由。正因为如此,国家急需出台全国统一的合乎市场经济规范的酒类专卖法。

五是担心酒类专卖会对市场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中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需要为了市场经济制造强大声势,树立鲜明的形象,需要在群众中形成强势的认同感,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酒类专卖与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相左,酒类专卖又是计划经济时期的重要经济政策,群众中印象深刻,实行酒类专卖会不会在群众中造成计划经济回潮印象?国际上会不会怀疑中国推行市场经济的决心?担心酒类专卖会给市场经济造成不利影响。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确实是不必要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习和借鉴了西方市场经济经验,酒类专卖也可以说是学习和借鉴了西方国家的经验,酒类专卖并不是惟独中国一家,国际上没有理由指责中国实行酒类专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酒类专卖与计划经济时期的酒类专卖,除了为国家聚财这一目的相同外,其他没有丝毫相似之处,管理的措施、手段会按照市场经济规范操作,不会造成计划经济的回潮。我认为老百姓对市场经济的认同是市场经济给社会、给百姓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不是靠宣传就能相信的。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敏感政治问题,明哲保身,保守比求实好,保守只是认识问题,求实,主张酒类专卖,担心会被戴上政治帽子,终生前途受到影响。

六是认为从社会发展方向的角度看,酒类终有一天会取消专卖,放开经营的,现在不专卖不是更好吗?征缴酒类专卖利润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手段,它不是针对全体公民的强制行为,而只是酒民的一种情愿行为,于情于理,无可挑剔。但它与酒民争利,是一种剥夺,是一种不公平,只能是一种短时期的政策。放开酒类,让利于民,让市场机制调节酒类产销,比专卖政策进步。但是在今后三、五十年,甚至百、八十年之内,我们还是要坚持实行酒类专卖的。原因就是我们国家底子还很薄,四化建设还需要大量的资金,酒类专卖每年可为国家聚财千亿元以上。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还需采取一些与市场经济有别的特殊措施。这一切只有通过酒类专卖才能实现。那么,什么情况下才能取消酒类专卖呢?

1、国民经济足够强大,国家不再需要这项积累资金;

2、有数额更大、更好的税种可以替代酒类专卖利润;

3、酒类专卖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影响;

4、社会经济环境发生极大变化,国民道德素质、社会意识极大提高,不再需要法律的强制规范。   (二)酒类专卖“多余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酒类只是一种食品,国家的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税法、价格法、工商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刑法等很多法律都涵盖了对食品的管理,对酒类同样适用。只要加大执法力度,各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执法,就可以管好酒类市场。没有必要进行酒类专卖立法。理论上讲,确实如此。如果酒类不是特殊商品,也确实没有单独立法的必要。酒类的特殊性表现在:(1)酒是高税高利产品,可以为国家有效地聚财,每年能为国家积累千亿元以上的资金。(2)酒的质量与酒民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每年都有假酒案发生。(3)酒类酿造耗粮量大,与国家资源合理配置密切相关。1979年国家停止酒类专卖后,绝大多数省市靠各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执法,进行酒类市场管理,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可谓力度强大,但是效果如何呢?一是仅2002年,国家资金积累就少收了上千亿元。以烟和酒作比较,1980年烟酒专卖分开时,烟和酒的税收相等,各为70多亿元。烟草通过烟草专卖2002年已达1500亿元。酒类通过齐抓共管、综合治理,2002年只有150亿元,效果的差别显而易见。有人认为,全国酒类销售才1000多个亿,怎么能流失税收上千亿。实际上这里有个统计依据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的数据来源于各省统计部门,而据笔者了解,现行统计数据还都是沿用老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汇总,即只统计规模以上企业(多为老国有企业),而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和那些贴牌企业根本不在统计之列,恰恰这些企业由于受制约小,销售政策灵活,每年的销售额特别大,税收流失也最大(绝大多数都是定额税,且数额很少),全国各省市酒类流通管理部门最清楚不过了。如果你对这个结果有怀疑,我们不妨稍加解析。就中国社会经济现实来说,小酒厂就是地方的摇钱树,自然要精心扶持,采取政策倾斜,实行免税或象征性地征收定额税(也称包税),全国有3万多家小白酒厂,这一倾斜,少收了多少酒税?由于税负上的不平等优势,小酒厂发动低价倾销攻势,冲跨了许许多多纳税较多的大酒厂,又损失了多少酒税?小酒厂以假冒伪劣酒占领市场,守法经营者优质产品销售受阻,市场被挤占,又损失了多少酒税?长期以来酒类市场竞争白热化,低价竞销,使酒价低得不能再低,二十多年间同品位的其他商品价格提高了十几倍甚至二十几倍,酒却只提高了一、二倍左右,酒税是从价计征的,价格越低,税收越少,因为酒价过低,酒税又丢了多少?正是在各部门大法的管辖下齐抓共管,酒类不能实行特别政策,20多年来,国家在酒类这一块上少收了多少亿元难以计算。二是实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以来,每年都有假酒大案发生,毒死二、三百人,眼瞎手颤的受害者6000 多人,谁来负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实际上有利时各部门争先恐后,追查责任时都在推委,权责不明。而且各部门大法对酒类管理的重点各不相同,无法进行衔接,存在法律真空和漏洞,法制上的缺欠和没有酒类的执法主体,无法对酒类市场进行有效管理。不法经营者和制假售假者乘齐抓共管、法制不健全之机,浑水摸鱼,谋取暴利。三是粮食是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民以食为天,我国的农业生产还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人均粮食占有仅有八、九百斤,除掉口粮、种子、饲料,可加工成净粮的数量更少,食品用粮、工业用粮年年增加,土地年年减少,还要造林还草、退耕还林、设立保护区治理环境,还要设立开发区、进行交通、城市扩容和住宅建设,土地大量减少使农业形式严峻,国家粮食缺口逐年扩大,齐抓共管综合治理,谁重视和解决了小酒厂每年大量粮食浪费的问题?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由于政出多门,职责不同,工作重点不同,点多面广,鞭长莫及,只能是做表面文章,解决不了深层次的问题,不仅不能给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且加大执法力度,走马灯式的轮流检查,让企业疲于应付,苦不堪言。组成综合治理机构,依据多家现有法律进行管理,意味着各执法部门最少要派出两名执法人员参加,十个相关部门就有二、三十人。临时机构尚可,常设机构并没有专设酒类专卖管理机构(平均只需10人)经济划算。这些实际问题,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斟酌的。   (三) 酒类立法“教条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要为市场经济服务,立法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酒类需要立法,但是只能立一个酒类管理法,酒类专卖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至于通过酒类立法为国家聚财的目的,和为实行聚财的所应采取措施手段,爱莫能助,只好放弃。酒类市场存在的问题,只能按市场规则自行处理;企业过多、生产能力过剩,只能靠优胜劣汰法则解决;酒价过低不如矿泉水,只能听之任之;制假售假毒死人的案件,只能加强检验和制裁;酒税流失、偷税漏税只能依法征管;粮食浪费,只能靠企业上设备、改进工艺和管理。损失多大,代价多高,都是交了市场经济学费,毫不心疼。一切都要泰然处之,这样才能使市场经济发育成熟。

这些人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模式存在的合理性,对计划模式在市场经济中补充作用的必要性,对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国情实际,一概漠视。不是用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来衡量酒类专卖立法,而是坚持教条主义。貌似公正,实是偏执。   “酒类专卖不合时宜论”、“酒类专卖多余论”、“酒类立法教条论”的共同之点,就是反对酒类专卖管理,虽然道理不同,但影响很大,它迎合了部分人思想还在禁锢,对市场经济缺乏了解的思想状态,使他们深陷在错误的泥潭之中难以自拔。酒类立法要想做出正确的选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继续解放思想,正确认识酒类专卖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三、酒类专卖与WTO

WTO的基本原则:

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

市场开放原则(贸易自由化)

公平贸易原则(反倾销、反出口补贴)

权利与义务平衡原则:

权利:

(1)参与制定多边贸易规则;

(2)发生贸易纠纷损失时磋商解决,启动解决机制或在其他贸易领域获得相应补偿;

(3)无法履行义务时,可申明理由,提出暂停或延缓履行相应义务。

义务:

(1)遵守WTO基本原则;

(2)履行承诺的减让义务;

(3)贸易政策法规统一性、透明性。

加入WTO后,我国承担的义务:

1、 削减进口关税;

2、 逐步取消若干非关税措施;

3、 取消被禁止的出口补贴;

4、 增加贸易政策的透明性;

5、 逐步开放服务贸易;

6、 扩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

7、 放宽和完善外资政策;

8、 交纳世贸组织活动经费。

我国实行酒类专卖,既不违背WTO原则,也不违背我国政府承诺的义务。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的中方承诺中明确表示了“对药品、香烟、化学品、酒类等现行法律法规进行调整,为对方提供完全的国民待遇”。酒类管理方面法律调整的目标是:“使用单独一个许可证,即可销售所有酒类。”这与酒类专卖将实行许可证制度是一致的。我国如果实行酒类专卖制度,不仅对来华的外国零售业实行国民待遇,而且对来华的外国酒类生产企业也可实行国民待遇,这比某些国家“外国公民不得从事酒类经营”的规定更为开放。我们对外国企业、公民来我国进行酒类销售和生产活动,与国内酒类产销企业一律依据同一个法律进行管理,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是公平公正的。关于征收酒类专卖利润,也是按照国民待遇原则内外一律相同,一律平等。酒类专卖利润的征收,既不属关税,也不属进口附加税,更不属于非关税壁垒的差别税,不会造成外国的误解和抵制,不会出现贸易纠纷,绝不影响我国酒行业与国际接轨。担心酒类专卖与WTO原则相悖,是没有依据的。

专卖管理论文篇3

自1992年北京国际艺术品拍卖会,突破了传统的文物政策的制约,开启了中国内地文物拍卖的先河,短短十余年的时间,中国内地的文物拍卖市场,无论是拍品的种类、数量、质量、成交总额;还是拥有文物拍卖资质的公司数量、举办文物拍卖的场次;抑或是参与文物拍卖的买、卖家数量,都出现了几何级数的增长。大陆重又夺回了失去多时的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的半壁江山,文物拍卖也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经济现象。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仅在2002年至2004年三年内,中国内地举办过文物艺术品拍卖的拍卖公司就有73家之多,这其中还不包括一些取得文物拍卖资质但未举行艺术品拍卖的企业以及一些未被统计的拍卖企业。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的市值规模也在飞速壮大。1994年中国嘉德首届艺术品拍卖会,其成交总额为1423万元人民币,而十年之后的2004年,作为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业领头羊的中国嘉德国际艺术品拍卖公司,其一场秋季拍卖会的成交总额就达48018万元,而同为中国文物拍卖业双子星座的北京翰海,其2004年秋季拍卖会的成交总额更达到创纪录的62319.88万元。这些成绩完全可以比肩于老牌的香港苏富比、佳士得,国内文物拍卖市场规模扩张之迅猛也由此可见一斑。

应当说文物拍卖已经在当前国内的文物流通渠道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甚至是优势性的地位。

首先、文物拍卖几乎涵盖了一切境内可流通文物的类型。这在2003年6月通过的《文物拍卖管理暂行规定》第二条,对可供拍卖的文物类型的详尽界定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其次、文物拍卖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概念中对一、二级市场的划分,几乎抢占了从高端到低端所有的文物商品资源,大大挤占了传统文物流通渠道的生存空间。自从文物拍卖出现以后,旧有的国营文物商店出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而普遍存在的民间文物流散市场也逐渐沦为旧货和赝品的集散场所。

其三、文物拍卖的参与者几乎涵盖所有阶层,各个方面。除去普通的民间文物藏家、艺术品投资者,包括传统的国有文物商店在内都投入到了文物拍卖中,而国有文物收藏机构也在文物拍卖会上寻找合适的标的,以丰富库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传统的中国文物集散中心,由于国内文物拍卖市场的诞生,已经逐渐从境外的纽约、伦敦、香港转移到了境内的北京、上海。

争议

国内文物拍卖市场飞速发展的这几年,也是关于“文物拍卖究竟是利是弊”的争论异常激烈的几年。仔细考察争论双方的焦点,就在于开放文物拍卖是否诱发了盗掘古墓的行为,是否助长了文物走私出口,是否对文物保护事业的大局有利。业内的一批文物专家认为“文物盗窃走私”与“文物拍卖”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有人则认为拍卖市场确实提供了一个充裕的洗钱机会,很多拍卖公司充当了文物走私和文物新主人的中间人。

其实,中国内地文物拍卖市场的开放,恰恰给了可流通文物艺术品一个以市场需求决定其价格的机会,其相对于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文物商店统一收购民间流散文物的方式,更具有其合理性。许多原本深藏于民间的文物由于拍卖这一流通方式的出现而浮出水面,而国有文物收藏机构也因此而获得了更多的丰富库藏的机会。例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宋高宗《嵇康养生论》等国之瑰宝,就是这些国有文物收藏机构打破旧传统束缚,不失时机地通过拍卖的方式化私为公,从民间征集而来。应该说,中国内地文物拍卖市场这几年发展的成就,为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在一定程度上给了这一争论以最好的答案。

不足

但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中国文物拍卖远未达到真正发育成熟的阶段。文物拍卖市场尚未真正形成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业务规范、合理结构、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有力的保障机制。被媒体先后披露并且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国嘉德“宋徽宗《写生珍禽卷》”事件、中贸圣佳的“米芾《研山铭》”事件、上海朵云轩“潘天寿《锦葵红杏》”事件等等,在这些沸沸扬扬的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是当前的国内文物拍卖市场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当初设定国内文物拍卖市场框架时制度上的缺陷,有些则是市场在发展之中逐渐暴露出来的。他们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制约着这个行业的健康成长。不论这些事件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它们的出现都表明国内的文物拍卖市场还存在种种不容忽视的问题,行业的健康发展面临着瓶颈的制约。

其中最大的问题,包括拍品的真伪鉴定、国家通过拍卖征集文物艺术品的方式方法、拍卖行或者买卖双方违规操作等等。这些问题说到底,则是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以及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管不力而造成的。

文物拍卖作为一个国内新兴的行业,其诞生至今的历史才不过区区十二年,它的成长完全是从业者们在毫无经验的前提下,摸着石头过河的产物。因此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上,势必面临着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

而且、文物拍卖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涉及到文物和商业两个领域的问题,文物拍卖中拍品的鉴定问题,文物主管部门根据其职权,只负责鉴定该场拍卖中的拍品是否存在国家限制出境的问题,而并不负责该件拍品的真伪鉴定问题。从理论上说,拍品的真伪问题,涉及到的是相关商业主管部门的权责,但文物艺术品的真伪鉴定本身又是一项专业性相当强的工作,缺少文物部门的配合,各商业部门根本无从着手。可以说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除了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有欠缺之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各部门之间互相配合、联合执法的力度不够。

一个缺乏健全机制以及有力监管来保障的文物拍卖市场,它的成长势必会走入歧途,而这不仅违背了当初文物主管部门创立它的初衷,扰乱中国文物艺术品的正常流通秩序,更关键的是他会给文物工作带来诸多困扰。混乱的市场是滋生腐败的天堂,而国内的文物工作一旦被腐败所侵蚀,则势必会给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才是最最可怕的。

建议

到目前为止,影响当前拍卖市场健康发展首当其冲的,便是拍品真伪不分,赝品横行的情况。这一现象严重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规律下公平交易的原则,妨碍了人们对真正文物的认识和了解,破坏了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目的。给拍卖行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

要解决当前文物拍卖市场中的赝品问题,关键在于如何从机制上进行改革,健全和完备现有的法律法规,按照市场的规律加强规范和管理。

1、建立有效可行的文物艺术品鉴定管理体系。当前的文物鉴定实践中,管理职权归属混乱,管理越位、错位、缺位现象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文物鉴定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要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以为还是要通过立法,加强法律的保障和制约功能。

2、建立独立于买卖双方的权威文物鉴定机构,接受各级司法机关的司法鉴定委托。

除了上述问题以外,拍卖人对于拍品的“不保证条款”,也是目前拍卖中导致赝品泛滥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修订现有的法律条款,并配合相应的行政措施,避免拍卖企业滥用“不保证条款”以获取非法利益。

虽然法律赋予了拍卖企业对其拍品“不保真”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拍卖企业可以知假卖假,商务部在《拍卖管理办法》中对于拍卖人“不保证条款”的生效前提做出了新的修订,即该《办法》注明“拍卖企业明确知道或应当知道拍卖标的有瑕疵时,免责声明无效”,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法律法规上的漏洞。但仍需要进一步细化相关条款的规定,彻底杜绝“不保证条款”被滥用的可能。

希望

其一,制定文物拍卖企业的性质、行为规范、会员资格、职业道德、专业能力和权利义务等相应的规章制度,共同建立文物拍卖准则和与国际接轨的行业规范,制定文物拍卖行业发展规划以及良好有效的运行机制,以指导文物艺术品拍卖健康有序地发展。

其二,深入开展文物拍卖的理论研究,并进一步组织专家对全国文物拍卖市场进行专门的调研,从中总结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协助文物管理部门制定有效的管理规则。

其三,为文物拍卖企业提供人员培训。通过提高文物经营从业人员素质,同时要求文物拍卖企业工作人员持证上岗。

其四,作为文物拍卖的主体,文物拍卖企业必须尽快转变观念,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树立长远的发展观念,在专业人才的管理与培养、信息网络、市场开拓、科学规范的运营程序、结构和层次合理的专家队伍,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等各个方面全面加强和提高,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并逐步参与到未来国际拍卖竞争中。

专卖管理论文篇4

关键词:绩效管理;战略;绩效考核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practical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the Yueyang Tobacco Monopoly Bureau (Company) Performance Management, drawing on previous theoretical results, explore and try the integrated use of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nd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performance appraisal, innovation, designa new set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and the ability of the model,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let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After three months of testing, Yueyang tobacco Monopoly Bureau (Company) made ​​good practical result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operational issues, therefore, need to be further innovation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Yueyang Tobacco Monopoly Bureau (Company).Keyword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trategy; performance appraisal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运用BSC对具有复合组织特性的烟草专卖局(公司)绩效考核模式的创新研究。针对具有企业性质及行政机关复合性质的组织,将平衡积分卡四个层面进行改造,合并财务层面和客户层面成为开放性的部门专项工作层面,对具有复合组织特性的基层烟草专卖局进行绩效考核。同时,在指标体系设计时,把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统一起来进行,在过程考核中采用“工作痕迹”作为考核记分对象。并且,本课题提出了绩效考核结果通过绩效结果应用的双向开发新思路。即运用绩效结果向下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同时,运用考核结果找出组织层面在诸如组织架构、工作业务流程、信息传送反馈渠道以及规章制度设计等层面成在的问题,探索出组织全面解决方案。这将会极大地丰富绩效管理理论。

同时,从实践层面来看,基层烟草专卖局(公司)有效的绩效管理将实现以下重要作用:第一,通过绩效管理,加强各级员工间的横向、纵向多维度沟通,提高工作流程的顺畅度,提升烟草专卖局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业绩;第二,通过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一方面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和目标导向,促使员工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工作业绩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强化员工自我激励与自我约束,促进优秀员工脱颖而出;第三,通过绩效考核把握每个员工的工作执行情况与能力,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与教育,实现烟草专卖局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第四,通过运用双向开发绩效考核结果,对可能存在的组织病进行有效的治理,使得组织运行更有效,更能创造价值;第五,烟草专卖局整体服务能力的提升将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更有效地实现烟草市场的“六无”监管,依法严厉打击涉烟违法犯罪行为,保证国家财税收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树立烟草专卖管理文明形象,维护烟草市场秩序,引导广大零售户规范、守法经营,提高规范经营水平和赢利能力。

为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岳阳烟草, 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工作效率,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发挥薪酬的有效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全员工作积极性。2010年1月岳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积极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基层烟草专卖局有效进行绩效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通过调研发现,现在运行的绩效管理模式及机制与新的环境条件不相适应的问题已经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相脱节

岳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绩效目标过于重视短期业绩结果,不能有效地反映工作人员实际工作过程的绩效,与公司战略目标发生了脱节,难以引导员工趋向于组织的战略目标,绩效管理未能为实现公司经营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持。

(2)缺乏科学系统的绩效指标体系

过去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没有形成统一关联的、方向一致的绩效目标与指标链,没有从公司整体战略的维度去设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指标与指标之间缺乏系统性,不足以诠释专卖局(公司)的整体战略,管理层级之间、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指标缺乏内在的系统关联性。

(3)缺乏长期激励效应

由于没有健全整个绩效管理系统,缺乏相应的日常指导、考核机制,导致专卖局(公司)缺乏一个业绩目标实施的监控与约束机制:薪酬等激励机制没有直接和员工个人的业绩挂钩,导致员工缺乏实现业绩目标的动力,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下降。过去的绩效管理模式没能形成长期激励作用,从而不足以持续提高基层烟草专卖服务能力,不能有效地持续提升烟草专卖服务业绩。

(4)绩效考核定位模糊

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基层烟草专卖局成员对绩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同时因为缺乏相应的绩效管理知识,不能更好地理解绩效管理的作用,也不能有效参与绩效管理各项流程,绩效管理体系中对考核目的定位过于狭窄,为了考核而考核,使考核流于形式,只是为了奖金分配而进行,考核制度等同于奖金分配制度。

运用BSC对具有复合组织特性的烟草专卖局(公司)绩效考核模式的创新研究。针对具有企业性质及行政机关复合性质的组织,将平衡积分卡四个层面进行改造,合并财务层面和客户层面成为开放性的部门专项工作层面,对具有复合组织特性的基层烟草专卖局进行绩效考核。同时,在指标体系设计时,把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统一起来进行,在过程考核中采用“工作痕迹”作为考核记分对象。并且,本课题提出了绩效考核结果通过绩效结果应用的双向开发新思路。即运用绩效结果向下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同时,运用考核结果找出组织层面在诸如组织架构、工作业务流程、信息传送反馈渠道以及规章制度设计等层面成在的问题,探索出组织全面解决方案。这将会极大地丰富绩效管理理论。

专卖管理论文篇5

关键词:专卖 管理 工作 对策众所周知,烟草行业实行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烟草行业组建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烟草专卖法》的保护。《烟草专卖法》为我们烟草行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在政策支持的宏观背景下,顺应烟草行业深化改革的发展形势和专卖管理由打管型向管理与服务型转变的发展趋势,作为我们县级局,要切实履行《烟草专卖法》赋予的职责,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就需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和当前县级专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理清县级烟草专卖管理工作的目标,在夯基础、严规范方面创新思路,为县级局(分公司)更加规范、更富效率地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当前县级烟草专卖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

当前烟草专卖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总体上十分有利。首先有政策的支持。党的十的胜利召开,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坚持烟草专卖制度不动摇的信心和决心,坚持专卖管理是国家赋予我们的职责。其次有社会对烟草专卖管理体制的认同。经过多年长期不懈的法规宣传,《烟草专卖法》已经深入人心,基本上做到了家喻户晓,社会各界和广大消费者普遍都知道烟草实行专卖。再次专卖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健全了政府牵头,各执法部门配合的烟草专卖管理的组织机构,烟草专卖管理由部门行为变为政府行为。在执法部门的配合下,打假打私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有力地震慑了违法经营卷烟的活动,净化了市场环境。第四内部专卖管理成效显著,市场规范化水平得到提高。通过内部管理监督工作的开展,从源头上治理了超计划生产和乱渠道供货的问题,市场上倒流烟、禁购烟明显减少。第五经营户的守法经营意识增强。经营户合理布局、诚信等级的评定、客户之家建设等工作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经营户诚信守法经营的自觉性。目前客户最关心的是自己的诚信等级,最害怕的是停止供货,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照。

同时当前的专卖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不利的因素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履行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对烟草专卖管理体制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上个别人员对烟草继续实行专卖管理存在着思想上的模糊认识。二是经营户的法律保护意识普遍增强,给我们市场稽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烟难查、不好查,是当前稽查队员面临的共同问题。三是在烟草高额利润的驱动下,个别违法经营人员铤而走险,违法经营卷烟。目前违法经营活动呈现出小批量、多批次非法地下活动的特点,缺乏相应的稽查措施和手段。四是经营户的诚信守法经营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经营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还不高,卷烟经营网络还不十分牢固。五是在专卖管理工作模式转型的过程中,专卖稽查人员的意识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的要求。服务意识不强,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工作还做得不够好。

二、县级专卖管理工作的目标和思路

县级专卖管理工作应当以建设“由我调控、归我管理”的卷烟营销网络、不断提高市场的规范化水平为目标,保一方平安,守一方净土,进一步巩固市场管理网络和卷烟营销网络。一是辖区市场内基本无“假、私、非、超”卷烟。二是单位内部无违反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的现象。三是经营户合理布局,结构合理。基本取缔了无证经营户,经营户店面整洁,规模适度。四是经营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网络不断巩固。通过守法经营,经营户赢利达到一定的水平,无需冒险违规经营,辖区内无地下销售黑网。

具体工作思路是,坚持烟草专卖管理体制不动摇,坚持“内管外打、守土有责”的工作方针,始终保持市场严管重打的高压态势,防止市场反复,不断净化市场环境,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同时充分利用当前内部专卖管理监督不断深入、市场不断规范的有利态势,创新专卖管理工作思路,增进服务意识,进一步合理客户布局,优化客户结构,提升客户赢利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巩固营销网络。

三、工作对策

按照上述县级专卖管理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要达到的目标,县级专卖管理工作的对策是:

1、深入宣传烟草专卖法规,不断营造浓厚的专卖舆论氛围。特别是针对人们思想上对烟草专卖管理体制上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有针对性地大力宣传烟草实行专卖管理体制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专卖立法的宗旨,宣传“烟草专卖,利国利民”的道理。同时要做好日常烟草专卖管理的宣传工作,通过“3.15”消费者权益日等宣传时间,采取组装宣传车、散发传单等形式,让广大消费者尤其是经营户及时知道我们烟草专卖管理正在开展什么工作,为什么开展这些工作,与自己有什么切身的联系,真正形成与经营户的良性互动合作关系,得到消费者的理解,为提高我们的市场控制能力打下良好的舆论基础。

2、继续建立健全烟草专卖的长效管理机制,形成社会专卖的大格局。建立政府牵头,各执法职能部门配合的烟草市场整顿和规范领导小组,积极争取各方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强化执法手段,切实把烟草专卖执法的部门行为变成政府行为,加大烟草专卖执法的力度。

3、以提高经营户的诚信守法经营为目标,大力开展诚信等级管理工作。对经营户的诚信等级实行公开评比、动态管理,真实掌握经营户诚信经营的情况。开展经营户诚实经营承诺宣誓、评比表彰、授牌等活动,引导经营户自觉做一个诚信守法户。对守法经营的经营户实行个性化的管理与服务,对诚信等级差且较长时间没有改观的经营户要停止供货、限期整改,直至彻底取缔。

专卖管理论文篇6

由于烟草是一种特殊商品,对其生产和流通必须实行严格管理和限制。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政府管制性质的制度安排,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烟草专卖,形式上没有实行烟草专卖的国家,其税法以及其他限制性制度规定也很苛刻。解放后,我国经过对工商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流通渠道完全控制在国营商业手中。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实行“商品分级管理办法”,将卷烟由包销商品调整为国家计划二类商品,并明确由商业部统一收购、统一分配调拨,实行国家二类计划商品管理办法。商业部通过全国各产地二级卷烟调拨供应站,统一收购卷烟,产地二级调拨站根据各省安排调拨计划将卷烟调往销区。在“”时期,卷烟零售点中的一部分集体、个体销烟点也全部改为国营商业(夏利渊、杜郁,1999)。

改革开放后,为了加强对烟草行业的集中管理,改善市场卷烟供应,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国务院决定成立中国烟草总公司,对烟草行业实行国家专营。1982年1月1日,中国烟草总公司正式成立,对全国烟草行业人财物、产供销、内外贸实行集中统一管理。1983年9月23日,国务院颁布《烟草专卖条例》,决定建立国家烟草专卖制度。1984年1月,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式成立。为配合专卖管理,各地烟草专卖机构先后成立。1991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用法律的形式确立国家烟草专卖制度。

国家专卖的实质就是国家垄断经营,任何个人与单位,不经批准,不得从事其生产与经营活动。由于烟草没有替代品,专卖制度下的我国烟草市场属于完全垄断。确立烟草专卖制度,我国烟草行业得到较快发展。实行烟草专卖制度改变了烟草行业一度盲目生产、重复建设、无序竞争、技术落后的面貌,使我国的烟草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得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围绕“增加积累、满足消费”,烟草行业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1982年到2003年的22年间,烟草行业累计实现税利近12800亿元,其中2003年实现税利1600亿元,比实行专卖前的1981年的75亿元增长21.3倍,自1998年以来,烟草行业实现税利已连续居全国各行业之首,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另外,卷烟质量和产品结构有了很大提高,市场供应明显改善。卷烟焦油含量大幅度降低,占主导地位的光嘴烟基本被滤嘴烟替代。

2调研计划

本报告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商务部、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农业部、中国烟草总公司、中国烟草学会、以及国内外相关刊物杂志的大量基础信息和统计数据,立足于全球及各国烟草市场整体发展大势,对烟草行业发展情况、经济运行数据、卷烟市场、主要省市烟草市场、进出口数据、烟叶生产状况、市场营销策略、竞争格局、国内外烟草行业重点企业等进行了分析及预测,并对烟草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探讨和研判,最后在前面大量分析、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烟草业应采取的发展战略、投资策略,为烟草生产企业、烟草相关企业以及计划投资烟草行业的机构全面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准确了解市场运行情况、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3论文写作思路

1)烟草局现状及问题

2)采取的措施

3)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实行烟草市场管理社会化

二.如何加强县级烟草局建设,发挥县局烟草专卖执法主体职能作用

1.烟草局现状及问题

实行烟草专卖制度,既是从我国国情出发,也是对国外经验的正确借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烟草专卖制度的外在形式似乎不合改革开放的潮流,对专卖制度与改革的关系社会上始终存在着疑惑和争论。专卖执法遇到了新情况、新问题,它既有思想认识上的疑惑和争论,又有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既有来自烟草行业内部的,又有来自行业外部的,还有相互交叉的,概括起来,当前专卖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烟草专卖意识不浓。一是烟草行业内部专卖意识不浓。有的对专卖执法采取实用主义态度,把专卖管理与卷烟经营对立起来。当生产经营和专卖管理发生矛盾时,重经营、轻管理,对卖大户,向经营个体户大批量供货睁只眼闭只眼,甚至聘任烟贩为业务人员,为他们提供证件、帐号,使他们以烟草系统职工的面目出现,参加订货会、交易会,自由出省进行卷烟购销活动,从中收取小利,造成个体户搞无证批发、乱渠道供货,扰乱市场秩序。还有一些地方的烟草专卖管理更多地带有为本部门谋取经济利益的色彩。重查罚款创利多的违法运输烟案,轻艰苦细致见效不显著的市场检查;重查有罚没收入的真烟案,轻查无经济效益的假烟案;对无证经营的卷烟重罚款放行轻收购,从而使各种违法经营、运输行为屡禁不止。

2.烟草专卖执法手段不过硬,处罚疲软。烟草专卖执法是保证烟草税收不致流失的重要手段,但难度相当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查案难。由于人手少,资金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烟草专卖机构还仅限于县以上的行政区域,虽然部分乡镇建立了烟草专卖管理所,也不过是一两名正式工带若干临时工,实际工作由临时工完成而已,市场管理基本上是空白。大多数地方的专卖管理仍是重城市轻乡村,广大农村市场处于专卖管理无人管的状态。如果说专卖执法体系问题还较容易解决的话,那么,专卖执法的手段问题就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了。根据《烟草专卖法》,烟草专卖局只负责卷烟经营的批发、运输环节,卷烟缉私由海关负责,无证经营、假冒烟草制品和倒卖烟草制品等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由于管理职责分割,烟草行业又不能越位,只能与工商局联合执法,遇到妨碍执法的问题还要请公安局出面。1997年7月《,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颁布实施,将原工商局的烟草管理权限划给烟草专卖局,但执法手段仍未增强,既无统一的服装,也不能对违法经营和妨碍执法者的人身执行强制措施,要搞市场整治,实际上还得请工商、公安等部门配合。二是处罚难。违法生产、经营卷烟往往与地方利益密切相关,违法者往往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些官员甚至直接持有走私或制售假冒烟的股份,给专卖执法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大案处理不了,小案有时候也难以处理。当然,造成处罚难也有烟草行业内部的原因,目前烟草专卖执法还有不少不规范之处,突出表现在程序方面,查案、作出罚款决定与收缴罚款均由同一个部门完成,缺乏应有的监督,加上一些专卖执法人员执法水平不高,运用法律不准确,造成处罚依据不足,甚至随心所欲,往往使处罚站不住脚,执行不了。

2.采取的措施

1)取消县级烟草公司法人资格后,地市级公司成为了市场营销主体,县局的主要职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主要责任是市场监管,充分发挥县级局的作用,对于规范市场秩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县级局是卷烟市场管理的主体,是日常掌握市场动向的前沿阵地,是打假破网信息情报最直接的来源地。

2)强化专卖管理依靠的主要力量在县级局,市场规范的最终落脚点也在县级局。

在县级局建设中药积极探索改进市场监管方式,将引导、教育、惩处等管理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中。

3)重点围绕法律法规、内管规范、案件办理、案卷制作、信息技术应用等内容,对专卖人员进行全面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

4)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执法主体的职能,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体现在县级局职能发挥到位、队伍素质提高、依法监管有力、市场规范有序上。

3.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实行烟草市场管理社会化

一是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成立了全市联合治理整顿烟草市场行动领导小组。同时,为了进一步确保衡阳市烟草制品打假协作规范化、制度化,巩固和深化协作关系,提高卷烟打假工作效率。2005年底,市局与市公安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研究决定,联合成立了全市烟草制品打假协作办公室,专门负责全市烟草制品打假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组织督办大要案件和疑难案件,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通报烟草制品打假情况,督促落实打假工作责任制,明确工作责任。二是联合公安部门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为强化烟草专卖管理,维护烟草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我们根据市场形势适时联合公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如2006年7至8月间,我们联合公安部门开展了市场专项整治“雷霆行动”,成效十分明显。整个行动期间共捣毁2个大型卷烟制假窝点,查获假冒卷烟55350条、缴获制假设备4台、刑事拘留5人,缴获大批制假原辅材料。专项行动的开展有力打击了制假、售假违法行为,为规范烟草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夯实了基础。三是与工商部门开展清理整顿无证经营户行动。在对无证经营烟草制品的清理整顿中,我们联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成立联合整顿烟草市场秩序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取缔城区市场无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卷烟零售户,有效遏制市场无证无照经营卷烟行为。

近两年来我们联合工商部门开展清理整顿无证经营专项行动达5次,共取缔无证经营户500余户。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烟草市场管理和打私、打假工作,有力地维护了烟草市场经营秩序,为辖区卷烟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一是辖区烟草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市场净化程度大幅提高。目前辖区市场净化率在96%以上。二是专卖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转变,经营户的自律能力增强,违法违规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通过全体专卖人员对市场的有力监管和重点打击,假冒卷烟在衡阳的城乡市场已没有立足之地,广大卷烟零售户自觉抵制假冒卷烟的意识明显得到增强。三是烟草专卖的形象赢得了全社会的肯定,执法地位得到了提高。四是烟草公司的经济效益、辖区销量明显提高。

实行联合执法,开展综合治理。烟草专卖执法力量弱、手段软,缺乏强制措施,而违法经营者却渐趋团伙化,不仅手段狡猾,交通通讯工具精良,而且在有关部门甚至一些司法机关有深厚背景,有的还带有黑社会性质,敢以暴力对抗烟草专卖执法,仅靠烟草专卖执法部门难以完成繁重的市场管理任务,而与有关部门联合执法,就将烟草市场管理上升为政府行为,虽然执法主体仍是烟草部门,但发号施令者是当地政府,容易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公安、工商等部门的配合。根据笔者在几个地区工作的实践,这一方法都很有效。如1998年8月份以来,萍乡成立由副市长挂帅的打击假冒走私卷烟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并由公安、工商、技监、烟草联合《关于加强烟草市场专卖管理的通告》,市政府号召各级政府和工商、公安、技监、铁路、交警等部门必须把加强烟草市场管理纳入议事日程,紧密配合烟草部门的执法行动。短短几个月,全市卷烟经营率明显上升,省产烟市场覆盖率明显上升,违禁率明显下降,假冒走私烟明显减少。

坚持内管外打,内外兼治。在加大外部执法力度的同时,要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局颁布的《关于加强烟草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的若干规定》,加大内部执法力度。大力整顿和规范行业内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实行专卖管理一票否决制,转变重经营轻管理的思想,纠正专卖管理中追求经济效益的错误做法,转向注重社会效益,做到依法行政,保证烟草专卖执法公正、廉洁、高效。

参考文献:

[1]江明.经济体制改革与烟草专卖制度[J].求是,1995,(07).

[2]周宏亮.烟草专卖管理存在的三个误区[J].江淮论坛,2000,(02).

[3]柳新元.制度安排的实施机制与制度安排的绩效[J].经济评论,2002,(04).

[4]杨小平.论市场经济下的烟草专卖制[J].华东经济管理,1996,(05).

[5]张正蝉.论烟草专卖体制的专卖专营[J].江西社会科学,1998,(10).

专卖管理论文篇7

关键词:烟草专卖;影响因素;许可证管理

1.当今时代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烟草专卖许可证要求过高

近年来,随着烟草销售的管理日益收到人们的重视,健康安全意识的普遍提高,工商管理者对于烟草专卖许可证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像对于农村的小经商者,经营能力弱,资金短缺,对于烟草专卖许可证的要求,自身能力达不到,一些正常情况下,不能保证的经营者,开始托关系,找各级部门,导致部门疲惫,不得不办理,既影响了其他经营者的利益,同时也造成了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

1.2经营者法制观念浅薄

面对专卖许可证的资格要求过高,再加上对于乡镇居民的法制意识淡薄,必然会产生投机取巧的行为,对工商管理者等各级部门进行找人托关系,导致各级部门疲惫不堪,这对其他经营者既不公平,也损害了利益。有些经营者处于农村,进行偷偷经营,无证销售,违反法制规范。

1.3工商局管理制度的缺陷

对于烟草专卖许可证的管理,相关部门存在相互推脱的现象,烟草无证经营的管理,烟草部门认为不属于烟草部门的管理,应该属于工商管理者管理,但是工商管理者管理范围相对广泛,对于像小经营者、小商贩的经营问题,认为是小事件小问题,不认真对待,不及时解决,对于无证经营者,或者其他问题,对待问题,没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2.新形势下烟草专卖管理的原则

2.1合法性

合法性是工商部门对于烟草专卖许可证的管理是基础性的原则。坚持合法性原则,是工商局进行管理的出发点。对于一个执法部门,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管理,不能因有些经营者,通过托关系,找后门的现象就进行办理的行为,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执法管理的无序性,一方面,对于整个烟草行业的规范化产生了不好的负面影响,同时,导致了问题的出现,影响了经营者内部的关系,不利于对于烟草行业的稳定和谐发展。

2.2规范性

规范化是促进烟草行业健康平稳发展的努力方向。对于烟草行业的规范化和稳定发展,一直是烟草专卖管理部门的努力方向。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烟草专卖许可证的管理者,应对许可证进行合理统一的管理,制定详细的相应发挥,规范管理。

2.3公平性

公平性是无论任何工作,都要遵循的原则,对于烟草专卖许可证的管理,公平性是先决条件,只有保证经营者之间的相对公平性,才能保证市场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创造出良好的空间环境,同时也为工商管理者的正常管理,创造了条件,对烟草行业的管理应该在公平性的基础之上。公平性从管理者的统一规范管理,守法自律,社会舆论的监督中体现出来。不能因为管理者各人的私利造成管理过程中的偏私,管理中的存在的人情世故,实施中存在的不到位现象,损害了公平性原则。

3.对于新形势下烟草专卖管理问题的措施

3.1降低专卖许可证管理的标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对于强制性的专卖管理许可证,虽然在城市中,相对适应,但是在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中,问题明显地体现了出来,过高的许可证要求,使许多经营者,无法达到要求,也就无法得到许可证,进行正常的经营,对于小经营者的利益,不能充分保证,反而促进了他们通过各种违反法律规范的途径私下来获得许可证,导致,不利于市场稳定发展的因素频繁发生,不利于烟草行业的正常发展。因此。对于此现象的出F,应当相对降低许可证管理的标准,维护小经营者的利益,从这个方面减少违法行为的产生,促进烟草行业的稳定发展。

3.2合格证件管理稳定市场环境

对于证件管理,烟草专卖许可证的管理者应当要坚持公平性,合法性和规范性三个原则。适应新形势,促进烟草行业的稳定发展,同时,维护法律的权威性,有利于强化对烟草行业的正常管理。因此,对于经营者,应该意识到合格经营的必要性,拒绝私下人情世故的交易。工商管理者应当坚持合法公正原则,维护法律的权威,对于托关系,送礼的私下行为,应当杜绝,不能因为人情世故就私下办理许可证,对于市场环境的稳定发展,产生了不公平的因素,不利于市场环境的稳定发展,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应当对于各个环节,知法、守法、用法,促进社会市场环境的稳定发展。

3.3强化后续监管,实行动态监管

根据法律的要求,工商管理者可以不定期和长时间的对于烟草行业许可证的管理进行监督和管理,对于取得许可证的企业或者个人,长期进行动态监管,对于不合格的经营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吊销许可证。同时,鼓励和支持合法经营者的正常经营。应当对于经营者的进货情况,商品的价格,经营利润的多少和停业、开业的情况进行长期的分析管理,对于违法的行为吊销许可证,进行相应的处罚措施。同时,发挥社会的舆论监督制度,利用广大人民的作用,对于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实行奖赏制度,从而对经营者提供压力,提高法律的权威,促进违法经营者改善经营状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结语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趋势,加强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是无法避免的。从专卖许可证的管理进行管理,有利于从销售上打击伪劣产品,维护吸烟者的生命健康,同时,保障生产者和销售者的合理的利益,促进市场环境的稳定发展。同时,加强烟草专卖许可证的管理已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必不可少的趋势,是时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1992.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炮单专卖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合第233号,1997.7.3.

[3]《烟单专卖零售许可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转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第51号,2007.

专卖管理论文篇8

论文关键词 规范管理 公平竞争 法律保障

2014年,烟草行业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烟草专卖制度,谋划“三大课题”,提升“五个形象”,扎实推进“卷烟上水平”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努力实现税利总额超万亿元年度目标。在卷烟上水平的进程中,加强内部专卖管理监督,规范卷烟生产经营行为,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一、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的法律地位、执法依据及保障作用

专卖管理监督是行业内部管理监督的基础,内部专卖管理监督是烟草专卖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在规范卷烟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为卷烟上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一)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的法律地位

《烟草专卖法》确立国家对烟草专卖品的生产、销售、进出口依法实行专卖管理,并实行烟草专卖许可证制度。内部专卖管理监督是专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用于行业内工商企业专卖管理的执法主体,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维护很好的生产经营秩序是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的重要职责。

(二)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的执法依据

从法律层面,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烟草专卖法》从法律上调整烟草产供销与管理的关系,对执法主体、管理对象、监督内容、处理罚则都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行业内一切烟叶种植、卷烟生产、卷烟销售等活动,必须严格遵守专卖专营的规定和要求,内部专卖管理监督部门必须认真履行监管职能,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从法规层面,国务院的《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进一步细化专卖管理的方式方法,特别在内部专卖管理监督上,对许可证进行分类管理,规定取得许可证的相应条件;对专卖执法人员规定了相应的权力;对违法处罚的种类和幅度作出明确的规定。

从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层面,国家烟草专卖局印发《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规范》,为全行业提供了一个严格规范的行为准则和科学有效的监管模式。

(三)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对卷烟生产经营的保障作用

2014年1月16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凌成兴局长指出:烟草行业产品特殊、体制特殊,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即使个别单位、个别企业、个别职工出现不规范行为,都会对整个行业形象造成不利的影响。面对庞大的职工队伍,面对庞大的业务交易,面对庞大的资金流量,全行业必须始终坚持把严格规范作为保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坚决铲除各种不规范行为滋生的土壤,努力从法律层面促进行业规范管理,努力从制度层面促进行业规范管理,努力从道德层面促进行业规范管理,全面提升行业规范管理的形象。

1.法律保障作用:生产经营独占地位

《烟草专卖法》规定,开办烟草制品生产企业,必须经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经营烟草制品批发业务的企业,必须经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托运或者自运烟草专卖品必须持有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机构签发的准运证。生产卷烟纸、滤嘴棒、烟用丝束、烟草专用机械的企业,必须报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经营烟草专卖品进出口业务、经营外国烟草制品寄售业务或者在海关监管区域内经营免税的外国烟草制品购销业务的企业,必须经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这些规定,从法律上排斥了社会经济组织和资本对烟草行业的渗透,保证行业内工商企业在卷烟生产经营领域的垄断性、唯一性和合法性,为卷烟上水平的实施主体抵御非法经济组织的侵扰,提供了法律保障。

2.环境营造作用:公平有序竞争环境

2014年,烟草行业提出:“千方百计推进市场化取向改革。必须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积极探索在专卖体制内市场配置烟草要素资源的新途径、新举措。”烟草行业的改革,目的要营造有利于市场导向、适度竞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532”、“461”应由市场竞争产生,只有经过市场检验的、在市场竞争中培育起来的、消费者真正接受的“532”、“461”才有意义。国家烟草专卖局倡导市场化取向改革,构建适度竞争的体制机制,竞争主体是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是统一经销的分销机构,主要职责就要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竞争机制核心是竞争规则,如果没有规则,非市场因素太多,市场行为严重扭曲。因此,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在专卖制度的前提下,对卷烟上水平的竞争行为进行制度安排,建立生产经营行正常秩序,促进公平有序竞争环境的形成。

3.管理监督作用:健康发展制衡机制

国家烟草专卖局《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规范》,对行业内工商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对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分别提出了规范的要求,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充分行使职责,全过程参与卷烟生产经营的管理监督,及时发现并有效制止违规行为,使卷烟上水平沿着健康发展的轨道运行。

二、内部专卖管理监督部门与卷烟生产经营部门的关系管理

在行业现行体制下,内部专卖管理监督部门与卷烟生产经营部门有着天然的、特有的、依存的关系。卷烟生产经营部门是规范的主体,内部专卖管理监督部门中生产经营部门规范的监督者。

(一)联系

1.目标一致——两个至上

以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为共同价值观,以责任烟草、诚信烟草、和谐烟草为共同愿景,以提高中国烟草总体竞争实力为共同目标。

2.要求一致——严格规范

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大政方针为根本,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经营。以内管内控制度建设为中心,规范专卖执法、生产经营行为。

3.路径一致——同步进行

以流程管理为核心,共同对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有效管理监督,增强行业自律能力。

(二)区别

1.社会分工不同

内部专卖管理监督部门依法进行专卖管理工作,属法律领域。卷烟生产经营部门依法组织卷烟生产经营,属经济领域。

2.岗位角色不同

内部专卖管理监督部门履行行业监管职能,行使行政管理工作;卷烟生产经营部门履行生产经经营活动受内部专卖管理监督部门管理监督。

3.工作绩效不同

内部专卖管理监督部门目标定位纠正制止卷烟生产经营部门违规行为,实行定性目标管理;卷烟生产经营部门根据行业生产销售计划组织卷烟生产经营,实行量化目标管理。

(三)关系

内部专卖管理监督部门与卷烟生产经营部门是烟草行业支撑主业发展的两个重要部门,卷烟生产经营活动中,履行各自行业分工,共同承担行业发展重任。二者共生一体,一损俱损。卷烟生产经营部门有效组织生产经营,内部专卖管理监督部门有效监管,卷烟上水平就有可靠的工作基础和市场基础。反之,任何一方功能缺失,都会影响卷烟上水平的进程和质量。

(四)问题

2005年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加强内部管理监督以来,行业认真开展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促进行业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有序,为卷烟上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局部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缺”:

1.规范缺失

少数烟叶产区违反规定超计划种植烟叶、少数工业企业违反规定超计划生产卷烟、少数商业企业违规销售卷烟,扰乱正常的卷烟生产经营秩序了,小品牌与大品牌争原料、争计划、争市场,不利于大市场、大品牌、大企业的形成,对卷烟上水平构成屏障。

2.管理缺位

行业决策层面对卷烟上水平进行战略考虑和制度安排,在执行层面缺少配套的措施跟进,特别在内部专卖管理监督方面,对卷烟上水平的核心项目“532”、“461”缺少内管制度安排,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在卷烟上水平的法律作用未能得到发挥。

3.人员缺少

基层单位受用工等因素限制,从事内部专卖管理监督人员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待提高。

三、内部专卖管理监督促进卷烟上水平路径

当前,全行业要模范遵守专卖法规,狠抓专卖内管,下决心遏制真烟非法流通蔓延势头,下决心查处“两打三扫”中的弄虚作假行为。主要路径有:

(一)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增强规范意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对烟草行业加强自身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生产经营部门自我要求不高,规范水平不高,势必影响专卖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如果内部专卖管理监督部门不敢管、不会管、管不好,势必影响良好生产经营秩序的建立。当前,要切实加强思想教育,真正把思想统一到“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上来,统一到“注重自律”的根本要求上来,增强生产经营的规范意识,增强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

(二)完善体制机制,维护生产经营秩序

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解决企业发展中自身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纠正推进卷烟上水平过程中的无序或违规行为,关键要发挥专卖体制优势,完善体制机制。要建立“制度完善、职责明确、监管到位、奖惩严明的内部专卖监管体系”,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建立适应专卖内管委派制的职责分工,对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监管,严肃追究不规范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国家烟草专卖局下发《卷烟生产经营秩序五条纪律》对于业内工商企业规范生产经营行起到约束作用,促进了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加强内部管理监督,不仅是规范行业生产经营行为需要,更是卷烟上水平的纪律保证。

(三)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内部监管效率

加强内部管理监督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和固化内部管理控制流程,提高内控工作的智能化,注重内管各节点的互控成效。以信息化作为支撑,搭建内部监管工作平台,着力提高内管业务数据分析和实时预警能力,促进内部监管工作实现科学化、流程化、精细化、高效化和信息化。设立卷烟零售户信息点,提升系统外部的监督力度,让零售户对行业内部出现的经营不规范、执法不规范和其他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形成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的监督机制。

(四)提升队伍素质,增强自律规范水平

上一篇:车间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超市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