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11 03:43:16

五年工作总结

五年工作总结篇1

一、经济较快发展

人均收入从2015年底的9953元上升到2019年底的14006元,增长率达40%。粮食生产稳中有增,以优质绿色无公害的要求,以“高山药、半山果、河坝菜”的产业结构调整总体思路,生态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粮食种植面积5390亩,种植蔬菜3300亩,中药材种植大户总面积1371余亩,较2016年的638亩,增长率达114%;全乡种植经济林木(包括花椒、核桃、青脆李、雪山梨等)共5168亩,较2016经济林木种植面积4886亩,增长率达5.7%。

加大土地流转,打造种养基地,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发展迅速。以农村合作社为抓手,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到目前为止,我乡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达36个,比2015年底的5个增长达6倍,有效改善了乡村产业模式和经济结构。

生态林业稳步发展。加强林政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林政工作,对我乡境内28.8万亩森林面积,12200亩造林面积,实施天然林保护,加强对林政工作的宣传,严厉打击滥砍滥伐现象。加强森林防火工作,2016年至今实现了森林火灾零发生。继续全面推进九环沿线环境改造,努力做好草原生态奖补宣传和资金落实政策,全乡草原面积达13.0691万亩,涉及农户849户。

二、脱贫攻坚成效斐然

精准扶贫工作。经过坚持不懈的脱贫攻坚战,我乡把结对帮扶工作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同部署同推进,已于2019年实现全乡脱贫,为巩固脱贫成果,杜绝返贫现象,我乡继续坚定不移推进扶贫工作。

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以村为主,工作逐步推进,积极开展计生政策宣传,各项计生奖励扶持优惠政策得到充分落实。文化工作:每年利用春节、羌历年等节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5个村活动中心全部投入使用。惠农政策落实,惠农资金全部发放到位,民生工程有效实施。教育工作:教育事业继续健康发展,标准化学校建设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成果。医疗卫生工作:全乡五个村的卫生室建设工作全面完成,新农合筹资工作每年按时完成。安全生产:加大安全生产宣传、监管和巡查力度,制定了乡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工作联系村、联系企业(成兰铁路项目部)工作责任制,几年来无安全事故发生。维稳工作: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完善各项制度,乡维稳工作中心和各村工作站运转正常;坚持党政领导接待日、带案下访和隐患排查制度,制定预案,及时处置各类纠纷矛盾,五年期间发生越级上访事件3起,现已得到全面解决,无。社会保障工作:着力抓好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不断强化。扎实做好农村五保、低保动态调整和生活救助工作;春荒救济资金、临时救助资金和大病救助资金及时发放到位,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全乡各项社会事业呈现齐头并进、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四、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近五年我乡总计投入4778.24万元完成和开建45个惠民项目。一是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建设道路36.14km,各类管道、排水沟22.5km,桥1座,太阳能路灯109盏,垃圾处理站1个。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为种植红脆李100亩,建成养牛基地1个。三是安全防护设施建设,主要建设堡坎4640m3,消防池18口,防护栏3.9km。

五、生态环境保护稳步推进

近五年我乡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城乡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深入、持续开展。一是生态林业稳步发展。加强林政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林政工作,对我乡境内28.8万亩森林面积,12200亩造林面积,实施天然林保护,加强对林政工作的宣传,严厉打击滥砍滥伐现象。二是对G213国道,岷江河流域环境卫生整治,各村环境卫生进行常态化管理,在严格执行保洁员包区制度的同时,引导群众自觉自主管理,形成辖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新风尚。三是按照我乡“三域一居”工作安排和“全域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并创新方法,推出“村比村、户比户”等环境卫生整治新方法。

六、民生工程成效显著

近五年我乡民生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在乡村村容村貌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为群众增收致富方面卓有成效。一是综合服务设施的完善,近五年建设双泉村、立壳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村项目、乡综合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大坪坝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解放村花椒主题公园。二是乡村基础设施、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光为广大群众生活、劳作带来方便,也为群众增收做出了贡献。三是社会保障不断强化。实施“新农保”政策,将政策宣传、落实到户到人,让群众生活有了保障。四是文明创建工作方面,2018年建成双泉村、立壳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村。狠抓了街道、河道的日常保洁,全方位加大了村容乡貌的改造力度,创建工作常态化,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五年工作总结篇2

我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时间,翻阅各种杂志、报刊等,从中学习先进的班级管理方法,虚心向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请教,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尽职尽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一言一行做学生的表率。加强师德修养,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真诚的对待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认真组织好好班队会,积极开展“整体构建学校环境德育”试验。使用好《德育读本》和《成长册》,做到认真备课,及时填写,重视《班主任手册》的利用。利用晨会、班队会等时间,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队组织,热爱祖国,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情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传统美德的教育。同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向学生进行卫生、路队、两操、礼仪等常规教育,将全班学生分为五个小组,设立评比栏,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综合评定出最佳小组,给予“红旗小组”的荣誉称号。经常随学生活动并时时督导,不让学生松懈。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明白“参与就是进步,提高就有奖励。”培养他们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精神和能力。

3、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合理分工各负其责,给他们充分的权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管理计划管理班级,并及时总结,找出不足,以利再战。平等得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发现它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从而提高后进生的自信心。指导学生科学利用课外时间,多读有益的书籍,收看《新闻联播》节目,关心国家大事。.积极鼓励全班学生向校园电视台和广播电台投稿,以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挖掘自身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多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提高自立能力。尊重学生家长,积极主动的与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科学的教育方法。

4、努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根据大队部计划,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做到赛前积极准备,认真指导,赛后认真总结,通过比赛,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

五年工作总结篇3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娴熹韵w”为你整理了这篇五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五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六盘水位于贵州西部乌蒙山腹地,地处川滇黔桂结合部,国土面积9965平方公里,辖六枝特区、盘州市、水城县、钟山区4个县级行政区和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92个乡(镇、街道),1145个村居。六盘水的特点,可以用5句话来概括:六盘水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因“三线建设”而生,与“改革开放”同岁,于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当日,经国务院批准建市,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重点布局和发展起来的一座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年轻而富有活力。六盘水是一座沸腾的城市,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煤炭资源远景储量844亿吨,探明储量221.37亿吨,至今仅开采13亿吨,素有“江南煤都”之称,为国务院确定的全国20个成长型资源城市之一。六盘水是一座钢铁的城市,占地14.7平方公里的首钢水钢集团,赋予了六盘水“十里钢城”的美誉,成就了六盘水作为西南重要钢铁基地的战略地位,铸就了一代又一代六盘水人战天斗地的钢铁般意志和品质。六盘水是一座凉爽的城市,气候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夏季平均气温19.7℃,森林覆盖率61.5%,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荣膺全国避暑旅游十佳城市、中国康养城市50强。六盘水是一座甜蜜的城市,以猕猴桃、刺梨、樱桃、软籽石榴等为代表的特色“山珍”果品近400万亩,被誉为世界古银杏之乡、中国红豆杉之乡、中国野生猕猴桃之乡、中国野生刺梨之乡。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65.97亿元,增长7.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048元、11043元,分别增长8.8%和10.8%,均高于GDP增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1%,步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同进步的新时代。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4%,排全省第3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排全省第5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排全省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排全省第2位,全市呈现出脱贫攻坚胜利在望、经济发展厚积成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干部群众感恩奋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良好局面,成为贵州改革发展的一个精彩缩影。先后获批创建第二批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全国扫黑除恶重点培育市、全国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市、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等,成功创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国字号殊荣。11月10日,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名单重磅公布,我市又获得了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最具有价值的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六盘水是典型的山地喀斯特地形,地处云贵高原一、二级台地斜坡上,境内岩溶地貌类型发育齐全,山峦众多、延绵起伏,沟壑纵横、深履险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耕地破碎、自然条件恶劣,加之基础弱、底子薄、历史性欠账多。2014年建档立卡时,全市4个县(市、特区、区)中有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其中水城县为深度贫困县)、1个省定重点县(钟山区),有68个贫困乡镇(其中省定极贫乡镇2个)、615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162个),贫困人口60.37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3.3%,高于全国14.8个百分点、全省2个百分点,是贵州脱贫攻坚主阵地和乌蒙山片区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我们的“使命之考”,是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给予我们的“初心之问”,也是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答好的“时代之卷”。建市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贵州工作、六盘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尽锐出战、务求精准,强力攻克贫困堡垒。尤其是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灾情汛情两道“加试题”,我们始终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做到思想不能滑坡、力量不能削弱、工作不能松劲、标准不能降低,既“战疫”又“战贫”“战灾”,全力打赢两场战役。经过这些年的艰苦鏖战,全市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取得历史性成就,62.66万贫困人口(含自然增减)全部脱贫,5年来平均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以上,61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六枝特区、盘州市、水城县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部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3.3%下降至0,以地级市为单位提前一年率先在乌蒙山片区实现全域整体脱贫、在贵州率先实现市域整体摆脱绝对贫困,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连续5年名列全省前三、2019年位列全省第一,东西部扶贫协作国家成效考核连续两年为“好”,是全省唯一连续两年“好”的市州,书写了贵州脱贫攻坚的六盘水精彩篇章。

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进程中,五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7个方面的工作:

——我们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强烈斗争精神坚决扛起重大政治责任。按照关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实现,而且必须全面实现,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的重要指示要求,我们始终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检验,切实坚定决战决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提供坚强保障。始终把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贵州工作、对六盘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调整充实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组建4个市驻县区前线指挥部进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办公室,构建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领衔出战、有关市领导靠前指挥、“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等部门合力攻坚的组织领导指挥体系。市委市政府每年与县区、市直部门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立下军令状,形成了上下贯通、责任到底、合力攻坚的组织体系,形成了“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的工作格局,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战略谋划,作出精准决策。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在科学分析研判各地实际情况基础上,提出了“两翼先行、中路突破,全面决胜,确保如期全面小康”的总体思路,创新运用先谋后动、先远后近、先难后易、先快后慢、先内后外“五先五后”攻坚战法,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把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转化成六盘水行动方案。“五先五后”攻坚法得到了省委孙志刚书记的精准指导和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其经验信息被中办采用呈报中央领导并刊发。先后出台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决定》《尽锐出战实施深度贫困村百村攻坚行动》《关于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实施意见》等60余个指导性文件。召开市委全会、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专题会、领导小组会共200余次,对脱贫攻坚重大问题深入研究、系统解决。压茬发起了“四场硬仗”“春风行动”“夏秋攻势”“五个专项治理”“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秋后喜算丰收账”“冬季充电”“挂牌督战”等一系列重大行动,确保脱贫攻坚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向前推进。

三是强化科学施策,落实严格责任。聚焦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创新实施了“四个三”攻坚法(“三段”攻坚,将任务细化分解为“大战、再战、续战”三大阶段,大战坚决拿下脱贫攻坚基本面、再战着力补齐脱贫短板、续战一鼓作气确保夺取全胜;“三级”攻坚,落实市、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要求,压实县、乡、村三级攻坚责任;“三专”攻坚,一名领导专职负责、一个团队专班攻坚、一套打法专业保障;“三严”攻坚,严明工作纪律、严格督导检查、严厉追责问责),为各地各部门精准施策、压实责任进行“量身定制”。全市368个市县直机关单位结对帮扶547个贫困村,选取282个先进村结对帮扶290个后进贫困村,建立了“机关联基层、强村联弱村”携手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机制。5.8万名各类帮扶干部实现对15.8万户62.66万贫困人口结对帮扶全覆盖。“四个三”攻坚法入选2018年《中国扶贫》脱贫攻坚100计中的第24计。

——我们紧盯坚中之坚、困中之困,集中火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按照关于“要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要求,我们坚持骨头从最硬的啃起,攻坚从最难处突破,着力“四个聚焦”(扶贫资金项目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东西部扶贫协作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帮扶力量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优先布局深度贫困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猛攻深度贫困堡垒,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掉一人。

一是集中优势兵力尽锐出战。树立“脱贫攻坚打不赢、一切工作等于零”的思想,全面实行市、县领导领衔挂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身作则,亲自挂帅包保贫困发生率高于50%的深度贫困村,示范带动全市38名厅级领导和40名县级领导,采取“1+1”模式在原挂帮贫困村基础上再加挂1个深度贫困村,实现对96个深度贫困村挂帮全覆盖。把能征善战、敢打敢拼的同志派到最前线,在全省率先安排市县机关单位领导班子1.2万余人次驻村轮战,累计办实事7000余件。市县两级共选派了2752名驻村干部、590余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对脱贫难度大、返贫风险高的贫困户,在原有帮扶力量基础上,又专门安排副科级以上干部捆绑包保,为决胜脱贫攻坚竭尽全力。

二是统筹城乡一体协同作战。立足“建设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先行市”目标定位,实施以区域发展、城乡统筹带动脱贫的战略,创建了“216”开放式扶贫试验区(即:将省定2个极贫乡镇、以及水城县脱贫任务最重的北部5个乡镇组成的1个连片石漠化脱贫攻坚协同决战区、全市脱贫难度最大的6个乡镇,组建扶贫试验区作为重点攻坚区域),明确了决战基础设施、产业扶贫、教育文化等八个工作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攻坚。成立了4个战区指挥部和13个极贫乡镇决战队,派出干部219名,整合资金13.7亿元实施各类扶贫项目554个,累计覆盖带动贫困人口14万余人脱贫。打造了区域型、集约型、开放型、改革型和党建型“五位一体”扶贫模式,探索出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全面发展的内陆开放式扶贫新路径,带动全市特别是水城县整体脱贫,打造内陆开放式扶贫新样板。

三是实施“百村攻坚”全面决战。紧盯136个贫困村(含96个深度贫困村),实施“百村攻坚”行动,把“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细化为可操作、可量化的“96字要求”(吃不愁要求:吃饱吃好、结构合理、储备充裕,穿不愁要求:四季齐备、穿戴干净、摆放有序,教育保障要求:全部就读、严格控辍、保证质量,医疗保障要求:全部参合、诊疗及时、兑现政策,住房保障要求:结构安全、门窗完备、内外整齐,饮水安全要求:符合标准、四季不缺、取用方便,产业扶贫要求: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增收有效,环境整治要求:内外扫除、垃圾清运、干净整洁),一村研究制定一个攻坚方案,以村保乡、以乡保县,实现所有深度贫困村按时出列,0.89万户3.2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深度贫困县水城县“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坚持夯基固本、立柱架梁,主攻“四场硬仗”筑牢脱贫攻坚基本面。按照关于“扎实做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精准扶贫重点工作,先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的重要指示要求,我们坚持抓重点、解难点、把握着力点,以打赢“四场硬仗”全面提升扶贫综合成效。

一是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全面打好产业扶贫硬仗。按照“立足煤、做足煤、不唯煤”发展方略,紧抓产业扶贫这个根本,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八要素”,抓实“五个三”工作,大力掀起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推动实现农业产业从种植低效玉米向种植高效作物转变、从粗放量小向集约规模发展转变、从自给自足向参与现代市场经济转变、从“提篮小卖”向现代商贸物流转变、从“户自为战”向形成发展共同体转变、从单一种养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变,让贫困群众对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参与和产业红利的分享更加充实、更有保障。目前,累计种植猕猴桃、刺梨等特色产业399.06万亩,调减低效作物183.78万亩,建成省级以上农业园区32个,形成万亩以上的基地15个,千亩以上的基地282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40家、全国500强合作社5个、部级示范社15个、省级示范社18个;建成加工冷链物流园区、万吨冷库、万吨猕猴桃精深加工中心、全省最先进的万吨果品分级包装生产线等,刺梨产品研发、加工规模、加工工艺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定制农业,建立起稳定直供直销机制,促进农超、农校、农批、农企、农商对接。农业产业的“脱胎换骨”让“山地劣势”变成“山地优势”,不断转化为贫困群众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带动18.67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刺梨王”“弥你红”“水城春”“盘县火腿”“人民小酒”等一款款“山蔬珍品”“凉都珍好”走出国门、远销海外、风行天下。

二是坚持“交通水利、电网电讯、环境卫生”先行,全面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硬仗。针对偏远山区出行难、用电难、饮水难、环境脏乱差等薄弱环节,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向村组延伸,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累计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65.56亿元,建成农村公路10182公里(其中“组组通”硬化路6434公里),实现建制村通畅率100%和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累计投入农村安全饮水建设资金19.36亿元,解决155.3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5%,所有贫困村都有安全饮用水,历史性告别了“背水吃、挑水吃”的困境。对照农村电网国家“三大指标”,加大农村电网改造,改造率达100%,村村通动力电、户户通照明电。推动信息化向农村延伸覆盖,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寨4G网络全覆盖,解决贫困村网络信号弱难题。深入实施厕所革命和污水治理,全面开展新农屋、新庭院、新生活、乡村清洁“三新一清洁”行动,群众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是坚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全面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坚持把易扶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当头炮”,2016年以来,全市完成规划建设安置点78个,建设住房近2.97万套,搬迁群众2.72万户11.6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7万户9.09万人)。为让贫困群众“一步住进新房子、稳步过上好日子”,探索出了“十五项战法”“三变+易扶搬迁+N”等特色做法,打造“青创汇”“锦绣坊”“工匠场”等一批就业创业平台。扎实推进易扶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把工作重心从以搬迁为主向后续扶贫转变,从以搬得出为主向稳得住能发展转变,在全省创造性开展“两个社区”建设(“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平安稳定、精神充实”的和谐社区与“入住充分、就业充足、生活便利、内外相融”的活力社区),做法写入了《贵州省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决定》,在全省推广实施。水城县《以“两个社区”为抓手构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公共服务体系》的做法,被列为全国首批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安得广厦千万间,搬出幸福新生活、贫困群众俱欢颜”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在凉都大地实现。

四是坚持防止“因学致贫、因病致贫、因房致贫”,全面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教育扶贫方面,全面落实控辍保学“双线”责任制和“七长”负责制,针对不同原因的辍学学生分类施策,确保辍学学生“劝得回、留得住、学得好”;全面推行送教上门“五有”措施(有教材、有教案、有教具、有作业、有记录);全面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全力落实教育精准扶贫资助政策。2016年以来,全市新建改扩建农村学校415所,新建改扩建农村幼儿园282所,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46906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33706人),义务教育巩固率由2016年的92.6%提升到2020年的98.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2016年88.04%提高到2020年95.1%。累计下达各类资助资金37.09亿元,惠及和资助学生278.72万人次,做到了应助尽助。医疗扶贫方面,全市贫困户和监测户100%参合,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全面落实;全面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报;全面落实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全市875个行政村都有达标的卫生室,每个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合格村医并配齐常用药品,极大方便群众就近就地看常见病、慢性病。2016年以来,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补偿388.18万人次,医保补偿22216.58万元,住院32.37万人次,政策范围内补偿138055.6万元,实际补偿比85.63%,政策范围内补偿比91.24%。住房保障方面,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老旧住房治理和安全等级鉴定,2016年以来,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79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率由2016年的34.9%提高到2019年100%。完成农村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3606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房屋安全性评定138585户,配套完成农村“三改三化”和人居环境整治40余万户,贫困家庭安全住房全部得到解决。

——我们抓实利益联结、带农富农,坚持以“三变”改革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按照关于“农村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有一点必须指出并加以强调,就是保持农业稳定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的重要指示要求,我们大力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着力优化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三变”把千家万户的贫困群众与千山万水的产业基地、千变万化的社会市场紧密对接起来、有效组织起来,着力把“三变”改革打造成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腰带”。

一是稳步推进资源、资产、资金“三资入股”,着力打造“股份农民”。不断丰富完善“三变”+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易地置业等发展模式和土地股、资金股、技术技艺股等股权形式,持续推动各类资源活化入股、资产量化入股、资金整合入股、产权流动入股,将可以获取收益的各种资源变为股份,“捆绑”在农民身上,提高进入市场的“身价”,让每个农民都可以成为股东获得股份收益。目前,全市共有200.13万亩承包地、41.67万亩集体土地入股,55.47万户农户入股成为股东、入股受益农民达184.36万人,整合14.68亿元财政扶贫资金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户享有的股金、撬动105.72亿元其他社会资金参与“三变”改革,累计发放“两权”抵押贷款8.76亿元,培育了234家企业、900家合作社、67个家庭农场参与“三变”改革。通过“三变”推动更多资源资产向农业农村聚焦,搅动农村发展的“一池春水”。

二是坚持采取保底收益+务工收益+分红收益“三重收益”方式,着力做实利益联结机制。坚持平等协商,分类指导股比设置,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务工、分红“三重收益”方式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成果。建立股份合作型分享机制,引导农户以各类资源入股获得股份分红;建立劳动就业型分享机制,鼓励入股农户到园区、基地、企业务工获得薪酬,着力解决“养懒汉”的问题;建立经营型分享机制,培养一批种养殖能手、家庭农场,解决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如何结合的问题;建立集体经济增收型分享机制,通过“三变”推动集体经营性资产管理规范、保值增值,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还采取二次分红等经济杠杆强化管理,丰富乡村治理手段。2019年贫困户户均分红2340元。全市村集体经济积累达4.87亿元,村均56.1万元,全面消除了“空壳村”。

三是全面推行合同书、股权证、分红单“三个到户”监管措施,着力保护农民权益。狠抓“三个到户”监管措施的规范落实,持续强化特色农业保险,推进“防贫保”等试点,每年建立风险准备金500万元。继续发挥“三变”法庭、“三变”检察室、“三变”信访接待室和律师团队等作用,加强法律指导服务。全面推进“片区协作、统筹监督、指定办案、联合审理”工作模式,将全市92个乡(镇、街道)划分为18个片区协作组,统筹县、乡、村三级监督力量,加强扶贫民生监督检查,从严惩治群众身边的腐败。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实践和深化拓展,“三变”先后8次写入中央文件,2017、2018、2019年连续三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荣获2016年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样”、2018中国三农“十大创新典型”,入选2017年全国精准扶贫10佳典型经验、2018年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三变”改革成为六盘水脱贫攻坚的一张靓丽名片。

——我们全面深化协作、增量扩面,构建以东西部扶贫协作为重点的全社会扶贫强大合力。按照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必须长期坚持下去”的重要指示要求,我们按照“创新、扩量、提质、增效”的思路,把“做足内功”和“借势借力”有机结合,抓牢战略机遇,丰富平台载体,用足用好资源,持续推进东西合作、定点扶贫和社会扶贫向纵深发展,呈现出工作更实、措施更准、效果更好、感情更亲的良好局面,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强大动力。

一是聚力高位推动,促两地互访结对升级。坚持把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机构和工作小组,统筹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各项工作,建立对口协作联席会议机制,全面加强与大连市的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2016年以来,两地互访高达34次,其中,两省省部级领导21人次,厅局级领导282人次。市县两级部门之间互访交流沟通350余次,大连市7个区市县(先导区)、60余家市直部门、16个街道(社区)、110家企业、11个社会组织,对六盘水市4个县(市、特区、区)、3个开发区,24个贫困乡镇、13个极贫乡镇、162个深度贫困村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尤其是2018年以来,辽、黔两省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开展互访4次,两地协作合作推向了新的高度。同时争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鞍钢集团、中国科学院定点帮扶六枝特区、盘州市、水城县,累计派出67名干部参与我市脱贫攻坚,投入帮扶资金6349.75万元;开展教育、医疗、党务和干部等培训20050余人次,实施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等项目14个,购买优质农副产品6819万元。

二是聚力合作共赢,促产业合作互补升级。用大连资金、市场、技术、管理等“发展性资源”激活六盘水矿产、特色农产品、生态等“基础性资源”,实现产业互补升级。2016年以来,两地共同推动企业落地36家,到位资金68.9亿元,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和带动增收10144人。六枝万亩大樱桃研发基地、大连草莓高原育苗、大连(六盘水)农业技术产业园、力威铝业、轻钢别墅、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采矿采煤掘地机项目等集中落地六盘水。六盘水玄武岩新材料项目落户大连,开创东西部扶贫协作“反向飞地经济”新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高度肯定。国家开发银行贵州分行、大连分行联手为盘州储备林发放29亿元贷款,从立项到贷款发放创造了国开行项目审批纪录,推出了储备林项目“盘州经验”。

三是聚力智力帮扶,促人才交流互派升级。两地坚持把人才交流作为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要支撑,通过双向挂职、两地培训、组团帮扶等多种方式,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2016年以来,大连市选派71名干部到我市挂职,选派560名专业技术人才到我市开展结对帮扶,我市选派97名干部赴大连市挂职,选派1070名专业技术人才到大连市进修学习;帮助建成学校41所、卫生院37个、扶贫车间57个;率先实现大连市213所中小学“一对一”结对帮扶我市213所农村中小学全覆盖,采取“5+1”组团帮扶模式,开展“组团式”帮扶的市实验一中,打造的“大连班”2020年高考一本上线率93%、二本上线率100%。

四是聚力就业稳岗,促劳务协作互利升级。始终把劳务协作作为深化两地帮扶的突破口和重头戏,坚持以岗定训、订单培训,实现劳动力与就业岗位合理匹配,凸显政策上“留住人”、情感上“温暖人”、制度上“呵护人”、待遇上“激励人”。5年来,累计组织建档立卡人口400人到大连市就业,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公共服务布产业、稳就业。累计建成57个扶贫车间(工厂),在深度贫困村、安置点开发公益性岗位3300余个,围绕大连援建的扶贫车间用工需求和开发的扶贫专岗工作需要,举办就业培训班111期,培训贫困人口4992人。大连市2019、2020年均从市直部门拿出10个事业单位编制,专门面向六盘水贫困地区家庭大学毕业生招聘,把人才培养工作提升到政治层面,这在全国独一无二。

五是聚力消费扶贫,促发展成果互享升级。借助大连市东部沿海窗口城市优势,通过“七进”(进政府、进媒体、进饭店、进商场、进企业、进会议、进多媒体)模式,丰富提升“三进”(进机关、进超市便利店、进社区)载体,搭建拓展“三店”(农产品展示店、品牌经销店、黔味连锁店)平台,大力推进凉都农特产品走出去战略。两地大力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线上、线下齐心发力,加快推进“三专一平台”建设,其中布放专柜589台、设立专馆42个、专区325个。凉都猕猴桃、刺梨汁、“人民小酒”端上了大连市民的餐桌。“人民小酒”作为2019大连夏季达沃斯年会文化晚宴的官方指定招待用酒,搭起了联系世界的桥梁。5年来,累计销往大连扶贫产品4.772亿元。

——我们全面补短强弱、动态监测,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按照关于“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重要指示要求,我们牢固树立“脱贫成果不巩固,一切功夫全白付”意识,始终紧盯贫困户收入、教育医疗和住房、安全饮水等方面短板问题,实行动态清零,确保群众有稳定收入、有水喝,上得好学、看得好病,全力以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把促进就业贯穿始终。精准摸排贫困家庭和易地扶贫搬迁家庭、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的劳动力状况及就业情况,对标“八个一批”,建立劳务就业扶贫“四个一”台账,通过组织外出务工、就近就地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推动人岗精准对接,确保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不降低和稳定脱贫不反弹。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已就业31.79万人,户均就业2.38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已就业5.22万人,户均就业2.07人,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

二是把问题整改贯穿始终。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持点上的问题就是面上的问题、暴露的问题就是隐藏的问题、今天的问题就是明天的问题、别人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点面结合全力推动各类问题整改,紧盯“七查”(查贫困劳动力就业、产业利益联结、易地扶贫搬迁“两头住”、“建新房住危房”、民政兜底保障、防贫返贫监测、建档立卡数据质量),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质量。2018、2019年连续开展两轮“五个专项治理”行动,整改销号问题776个。2020年按照“双台账、双责任、双追责”工作要求,通过挂牌督战、扶贫专线、调查研究、明察暗访、督促检查等各种方式查找问题,逐一制定整改方案,逐一抓好整改落实,逐一对账销号。在“挂牌督战”窗口期,全市收到上级各渠道反馈问题953个,全部完成整改和销号,整改率达到100%。对扶贫系统问题数据清洗8次,梳理整改问题数据260万余条。采取“本地回避,互相交叉”的原则完成脱贫攻坚大普查,完成15.41万建档立卡户、913个行政村、3个贫困县普查表的登记工作,审核反馈错误清单32643条并全部整改,今年8月底顺利通过了国家脱贫攻坚普查质量验收。

三是把动态监测贯穿始终。收官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六盘水率先提出群防群控“十条措施”30条举措,选派1046名医务人员入驻企业开展疫情防控帮助复工复产。面对灾情汛情,组织广大干部拉网式对全市建档立卡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受灾情况开展动态摸排,时时与卫生健康、民政、人资社保等部门进行数据比对并录入灾情登记平台上报,争取598万元救灾资金及时进行帮扶和救助。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做好预警监测,对存在返贫风险的1885户7199人和存在致贫风险的2361户8862人实施针对性帮扶措施,坚决防止返贫和新增贫困人口。紧盯弱能失能困难群众,落实民政兜底综合性保障政策,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22.07亿元,惠及农村低保对象7.29万户15.4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7万人。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残疾人等,落实政府代缴养老保险、纳入临时救助、纳入特困供养政策,做到了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创新实施“防贫保险”,织牢保障网底,防止贫困户出现“一边脱贫,一边又返贫致贫”的情况。比如,盘州市2019年6月开始启动实施“防贫保”工作,由县级财政筹资1000万元,委托太平洋保险开展入户调查、核实理赔工作,对因病因灾可能会导致返贫的农户按照100元/人的标准参保,进行“防贫保”救助,按照“宣传发动、农户申报、入户核查、联合审核、保险公司调查后确认赔付”的工作流程,聚焦边缘人口,做到符合条件的一户不漏、应赔付户一户不落,从源头上防止返贫致贫。这一做法,在全省退出县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现场推进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四是把成果巩固贯穿始终。市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实施意见》(六盘水党发〔2020〕28号),聚焦“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人居环境整治、易地扶贫搬迁和产业发展等重点,从10个方面细化实化量化巩固提升工作措施,此做法得到省委副书记蓝绍敏的充分肯定并由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全省学习借鉴。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道法自然,按照“四个一”(一个棚架、一垄菜园、一组果树、一排栅栏)和“四个有”(四季有绿、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菜)标准,实施“千家万户小康菜园”工程,全面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乡村环境颜值、乡风文明气质、庭院经济价值,着力塑造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六盘水样板。目前,全市打造“千家万户小康菜园”13.43万户,搭建棚架3.07万个,栽种棚架附作物59.43万株,种植蔬菜6329亩,栽种果树9.54万株,编制栅栏1046千米,清理农村生活垃圾6950吨,清理塘沟6404千米。全市漫山遍野大产业次第花开,房前屋后小经济绿意葱茏,昔日房前屋后“鸡窝地”正在变成“金窝窝”,“房前屋后不留渣,庭院内外果蔬花,讲究卫生精神爽,农村不比城里差”的靓丽乡村新画卷正在凉都大地上徐徐铺展。央视新闻频道、农业频道、农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充分报道,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专题到我市进行调研。

——我们强化党建引领、组织保障,大力营造夺取脱贫攻坚全胜的浓厚氛围。按照关于“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越是进行脱贫攻坚,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指示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脱贫攻坚打到哪里,党的组织保障就跟到那里,在全社会积极营造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齐心协力抓扶贫的工作格局和强大氛围。

一是强化战时纪律,督查问效到位。按照严明纪律、严格督查、严厉问责“三严”攻坚要求,强化干部作风检查,围绕“5个100%”(各级干部到岗到位率100%、帮扶干部入户到位率100%、扶贫政策宣传知晓率100%、政策措施实现率100%、村级纠纷排处率100%)等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干部主要精力集中在脱贫攻坚一线。2016年以来,问责脱贫攻坚履职不力干部574名,党纪政务处分4574人,群众认可度逐年提升。

二是强化正向激励,关心关爱到位。我们为全市2754名驻村干部配送一本书、一床电热毯、一个取暖炉、一个小药箱越冬“四件套”,这一做法得到省委孙志刚书记的高度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建立谈心谈话机制,与驻村帮扶干部开展谈心谈话3200余人次,走访慰问驻村干部家庭900余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40余个。全面兑现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浮动工资、生活补助、交通补助、意外保险、免费体检、工作经费。2016年以来,全市有412名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得到职务提拔或职级晋升,市委表彰全市各行各业特别是脱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800人,先进党组织400个。同时,积极向省委推荐表彰对象,共有273名同志和119个党组织获得省委表彰。

三是强化基层减负,作风整治到位。出台《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保障措施》《建立完善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有关工作机制》等文件,完善了文件发文、会议活动、督查考核等计划,切实减轻基层干部负担。2018年取消了市级对贫困乡镇的考核,2020年前三季度,市级累计发至县级及以下文件共1912件、召开会议87次、开展涉及县乡村和厂矿企业学校督查检查考核53项,同比分别减少40.1%、49.71%、59.8%。让广大基层干部轻松上阵,勇于担当作为。

四是强化动力激发,教育引导到位。坚持把思想和宣传引领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大力营造全民动员、人人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浓厚氛围。先后组织5.8万名各级帮扶干部对15.8万户62.66万贫困人口进行“大回访”,完成16.54万户“3+1”明白栏张贴,帮助群众细算“丰收账”,把党的惠民政策送到群众心中,引导群众发展产业、走出家门就业,走上增收致富路。制定《六盘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宣传报道方案》,六盘水各级各类媒体平台统一开设“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我和我的扶贫故事”等特色专栏,刊播各类稿件300余篇,推出各类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人物90余人。

五是强化典型选树,示范引领到位。始终注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培养,深入总结宣传扶贫领域先进人物和典型案例,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涌现出了改革先锋、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余留芬;怀揣4.5亿回乡创业,带动家乡群众脱贫的“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获得者陶正学;“海嘎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不下山”,党的代表、“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杨波等3名全国先进典型,涌现出省级脱贫攻坚先进集体88个,先进个人203人。第一书记林金秀等入选2019年“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2016年以来,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市痛失优秀第一书记倪裔豹、优秀教师潘玲玲、优秀共产党员王文华等18名战友,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初心使命,激发了全市干部和广大群众誓夺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豪情壮志和信心决心。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有以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得益于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科学指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党和国家脱贫攻坚重大战略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的强力推动,得益于全市干部的辛劳付出和苦干实干,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一心和顽强奋斗,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关心支持。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相对贫困必将客观长期存在,部分群众脱贫成果还不够稳固,产业发展带贫机制还有待完善,脱贫群众内生动力还需进一步激发。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我们将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对贵州工作和六盘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作为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落实“四个不摘”,强化“四个不能”,推进“十个全面”,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一是完善防止返贫监测机制和帮扶机制。将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1.5倍左右的家庭,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疫等引发刚性支出明显超过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缩减的家庭纳入防止返贫监测范围,对具备发展产业条件的监测对象,加强生产经营技能培训,提供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帮助实现转移就业创业。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进一步强化低保、医疗、养老保险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确保应保尽保。对因病、因残、因灾等意外变故返贫致贫的家庭,及时落实健康扶贫和残疾人、灾害、临时救助等政策,保障其基本生活。最大限度降低返贫风险,确保脱贫成果稳定、贫困增量可控。

二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体系。2020年以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基本摆脱贫困,对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和患病者等)提供社会保障。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衔接,把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一律纳入低保范围,所有符合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不愁吃、不愁穿”,让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成为农村扶贫的主要形式。

三是纵深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在“辽宁企业+贵州资源”“辽宁市场+贵州产品”“辽宁总部+贵州基地”“辽宁研发+贵州制造”合作新模式上狠下功夫,强化大连与六盘水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开展合作。聚焦纺织、农产品加工、新材料、新型能源化工、旅游装备、现代物流、物联网等七大产业板块,开展深度合作。推动长兴岛经济区与红果经济开发区、花园口经济区与水城经济开发区、生态科技创新城与六盘水高新区持续深入开展园区共建,以园区共建巩固区域扶贫成果。

五年工作总结篇4

加强社区普法阵地建设

为了加强“五五”普法工作的领导,社区建立了由居委会主任、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党总支副书记为副组长,社区宣传专干、计生专干、环卫专干等为成员的普法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内保、消防、安全、计生、环保等工作制度和组织网络。领导小组职责明确、工作制度健全,不定期召开社区普法会议,分析、检查、研究、交流普法工作,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各种措施,保障了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五五”普法中我们高度重视普法宣传员队伍建设,并以此带动全社区普法工作的进行。为了更好地发挥普法宣传员骨干作用,提高他们的水平,社区在购置一些法律书籍、宣传学习材料和音像材料的基础上,还每月一次定期集体学习,讨论学习心得提高了广大宣传员的整体素质,使普法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精心制定普法工作要点

社区根据街道“五五”普法规划,结合社区实际,制定了《关于在社区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明确普法重点对象,重点开展以宪法、民法、刑法、婚姻法、劳动法、继承法等与社区居民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内容的宣传教育工作。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切实做好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同时,我们还专门针对社区矫正人员、刑满释放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政策宣传。并且,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利用假期组织辖区内中小学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通过参加劳动向他们灌输爱国守法、自立自强的思想。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国防教育法》等一些与自身相关的法律法规,孩子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这些工作,为“五五”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创新普法宣传形式,使法制宣传方式方法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推动全社区学法用法热潮

社区注重用传统方式进行普法宣传,抓住节假日,结合重大政策法律出台,集中时间、集中人员,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法制宣传活动。在“12.4”法制宣传日等有意义的节日与街道司法所合作在红光金鼎广场组织法律宣传活动;6月26日是全国禁毒日,我们广泛开展禁毒禁赌宣传等。

同时,注重创新宣传方式,如在文体活动中加强法律宣传,以文艺表演等方式更好的增强教育效果,寓教与乐;组织居民观看在录像片《天职》、法制电影《东京审判》等,进行形象化教育,扩大宣传面;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法制寓普法教育于知识竞赛之中,强化居民接受教育的自觉性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地普法宣传教育,使全镇的公民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公民学法、知法、懂法、用法蔚然成风,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四、搞好社区依法治理工作

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加强社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社区的依法治理工作。社区居委会建立健全各类组织机构,全面开展工作,在社区内推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及民主监督机制,做好综合 治理及人民调解,在社区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办理本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全面推动社区文明法制建设,促进经济社区协调发展。

五年工作总结篇5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努力培养又红又专的合格人才。 为了配合学校少先队大队的工作,我们班积极开展了许多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例如,“积极参与‘欢庆六一’的系列活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主题班会”、“‘美化校园、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实践活动”、“‘雷锋专刊’的创办”等。同时,我也经常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身心教育,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二、加强班级管理,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努力培养“求知、砺志、活泼、团结”的班集体。在这个学期里,一方面,我慎重地选拔和培养班委成员:第一.大力表扬班委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班委树立威信;第二.在鼓励班委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更严格要求班委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第三.培养班委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班委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另一方面,我有效地利用好每周一的班会课开展一些专题性的活动,扎实有效地加强每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等等诸多方面。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三、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拟定了全班与小组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远、近期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到我们全班和小组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什么,避免了盲目、低效地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同时积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尽可能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努力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和学习方向。

四、积极开展好文体活动,做好课间操、眼保健操,保护学生视力,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五年级学生学习任务比较繁重,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每次活动我都亲临现场与学生一起活动并适当予以技术性的指导,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而且也可以加深与学生感情的交流。 

五、积极主动地和各科教师联系,协调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发挥好纽带作用。 在与任课教师的交往中,我尊重他们的地位,尊重他们的意见,同时又把他们当作班级的主人,视为自己的良伴、知己。凡事都主动地同任课教师协商,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能够慎重地处理学生和任课教师的关系,在处理师生矛盾时,尽量避免了激化矛盾,在这方面,我平时注意到多教育学生,让学生懂礼貌,尊重老师的劳动,树立老师的威信,增进师生情谊。 

五年工作总结篇6

团区委五年工作总结

几年来,在区委和团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团组织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加强青年思想教育,积极引导青年参与经济建设,协助做好青年事务,全面实施青年创业实践行动、青年文明示范行动和青年人才培养行动,大力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引导青年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广大团员青年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建功成才,全区共青团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为我区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较好地发挥了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

一、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和正确引导

1、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增强团员青年的政治修养。紧紧抓住建党80周年、建团80周年、“五四”运动85周年、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等契机,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开展“党在我心中”知识竞赛、举办抗击“非典”先进事迹报告会、十六大专题辅导讲座、组织团员参加党员先进性教育、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组织团员青年进行理论学习,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团员青年思想,积极践行“三个代表”,进一步深刻领会党的纲领,更加坚定跟党走的信念,构筑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2、切实发挥团队组织的职能作用,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有所作为。在全区各级团队组织中开展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团队组织怎么办”专题大讨论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五项职能”的工作思路。制定下发了《关于充分发挥共青团职能作用,进一步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安排意见》,指导基层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工作。利用寒暑假在各街道社区和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团队共建主题实践月”活动,通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团队联合活动,在实践教育中提高了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并进行了“最佳活动方案”评选。2004年,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张晓兰同志到我区视察共青团工作,对我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3、深入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坚持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各行业团员青年的积极作用,倡导青年以自身行动带动身边的群众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发挥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的作用,在机关、企业、社区积极倡导时代新风,回报社会,服务群众。2003年在抗击非典时期在全区青少年中开展了“摒弃陋习青春行动”,大力倡导文明行为。为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2005年团区委举办了我区青少年计算机网页设计大赛,倡导健康的网络文化,受到广大青少年的欢迎。

4、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广泛开展具有时代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全区各级团组织中广泛开展“青春献祖国”主题团日活动;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与区有关部门共同策划和组织了“和平颂歌”--我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激昂了和平青少年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情绪和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远大抱负。

5、不断创建团的工作新品牌,完善青少年思想阵地建设。2004年以南市街怀远里社区为试点,创建了“金色未来—共青团特色楼门”,为丰富社区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新的有形阵地。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对“金色未来--共青团特色楼门”的内部设置和管理制度进行了丰富和完善,并在全区各街推广特色楼门活动,截止目前有8个楼门已建和正在筹建“金色未来--共青团特色楼门”。

6、加强对青年文化的引导,不断丰富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着眼于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了“崇尚科学、相约健康社区行”科学巡回展;抓住天安门“”痴迷者自焚事件,及时开展了一系列“崇尚科学,反对”的教育活动;在各级团组织中开展了“我与科学”有奖征文活动;组织全区中小学生积极参与“纠正不规范社会用字‘啄木鸟’行动”;举办了WTO专题知识讲座;组织全区团员青年参观“三五八十”成就展,举办“知真切天津、颂家乡巨变、做跨越先锋”诗歌演唱会,召开以“感受巨变、坚定信心、开拓创新”为主题的团员青年代表座谈会;在团员青年中征集体现新天津、新生活、新青年为内容的摄影、书画作品,举办“我区首届青少年书画大赛”;成功举办了“明天会更好”大型青年迎春联欢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青年文化活动丰富了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我区青少年的文化素养。

7、加大对共青团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及时有效的将各级团组织的工作动态报送到区委、团市委和区有线、《今日和平》等相关部门,进一步扩大了我区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二、带领团员青年积极投身我区三个文明建设,为建设中心经济强区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1、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突击队和助手作用,关键时刻能冲锋能战斗。2003年,在与“非典”疫情斗争中,团区委、区青联迅速落实区委、区政府、团市委提出的“同心协力、战胜‘非典’”的工作部署,在全区团员青年中开展了“抗击非典、青年有责”系列活动。即:一是在进城务工青年中开展“四个一”活动,为进城务工青年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二是率先开展“抗击非典、青年有责”爱心募捐活动,为战斗在我区抗击“非典”一线的医务工作者送去洗衣机、奶粉、绿豆等慰问品;三是开展了“特别六一、特别快乐”活动。为全区181名白医战士子女送去了节日礼物,陪他们度过了一个特殊的、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四是组织全区各基层团组织对我区卫生系统120名“抗非”一线医务工作者进行了慰问,送去了慰问信、服务卡、慰问品,并将青年志愿服务送到他们身边。五是为受爱心助学资助的困难家庭子女送去抗非典中药和消毒用品。六是在全区青少年中开展了“摒弃陋习青春行动”。在积极投入防控“非典”工作的同时,团区委向全区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发出了“积极参与‘非典’防治,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通知,引导团员青年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全区各条战线的团员青年们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用辛勤劳动和汗水度过了2003年一个难忘的“五四”青年节。

2、坚持号手联动,鼓励广大青年在各自岗位建功立业。以树立敬业爱岗、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为重点,扎实推进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为确保青年文明号的整体水平,按照青年文明号创建的有关标准每年进行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青年文明号集体予以摘牌。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创新创效、服务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深化“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开展“迎国庆、比贡献”青年技能展示活动,通过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技能表演,充分展示了我区青年职工爱岗敬业的良好精神面貌。在这几年中,滨江商厦“十姐妹”柜组和洗调部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先进集体称号,滨江商厦也因此获得了全国青年文明号十年成就奖。目前,我区有29个青年集体获得区级青年文明号称号,有9个青年集体获得市级青年文明号称号。

3、积极推进青少年志愿者行动,大力弘扬文明进步的社会风尚。团区委大力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充分利用每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即青年志愿者行动日,开展系列主题奉献活动。迈进新世纪首日,组织全区团员青年开展了“新世纪从做志愿者开始”主题活动;组织全区团员青年利用公休日参加卫津河改造义务劳动;开展“青春献发展,建功在和平”为主题的纪念学习雷锋四十周年活动;组织全区中小学生栽种新世纪青少年纪念树;开展了拣脏护绿、清整社区环境、维修家电、疏通管道、义诊等志愿活动;开展以“志愿服务社会,建设美好和平”为主题的志愿奉献系列活动,组织全区青年志愿者和青联委员来到海河改造和平段的施工现场,为工人们送去了生活必需品和保健咨询服务;组织青年志愿者到海河二级河道长泰河工地,参加义务劳动,为市区重点工程建设贡献力量;广泛开展了“我为优抚对象献爱心”活动,引导青少年志愿者与全区46户优抚对象结成了帮扶对子;开展了以“服务社会、青年有责”为主题的无偿献血宣传活动;进一步完善了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的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根据辖区特点及人员情况,重新进行组织结构调整,进一步规范了6个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将各街辖区内的基层志愿者服务站、服务队纳入其中,明确了志愿者活动的组织管理制度和活动机制,广泛招募青年志愿者,扩大并稳固青年志愿者队伍,有效的推动了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社会化进程。2004年团区委荣获全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组织奖。

4、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青年文明社区的创建水平。5年来,团区委把创建青年文明社区工作作为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有效抓手,纳入到我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规划中,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开展了大量工作。严格评定标准,保证区级青年文明社区的创建水平,开展了“青年文明社区互学互查活动”;创新工作思路,与农行和平支行、海河支行开展共建活动,在金街联合举办了“共建文明、共享欢乐”共建青年文明社区大型文艺演出,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在反“”专项斗争中,在青年文明社区内充分利用宣传栏、法制长廊通过张贴挂图、制作板报以及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揭批“”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破坏安定团结的丑恶面目;“青年文明社区大家乐活动”在全区全面展开,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占领了社区文化阵地。2005年团区委获得了“全国青年文明社区创建活动组织奖”。

5、城市青年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延伸了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的有效载体。自2004年团市委推广青年中心建设以来,积极研究制定我区青年中心的整体建设方案和“三步走”规划,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目前,我们以区青少年宫为依托,初步建成了我区示范性青年中心,建立健全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探索形成了“三.三.二.四”的项目分布格局,为青少年提供文化、生活、就业等方面的综合服务。从组织结构、活动内容、运行方式上不断加强和完善青年中心建设,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社区青少年。现在我区共建成8家自我管理、连锁运作的青年中心。各街道社区青年中心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很多社区青年参加。分别开展了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和法律援助,为中心会员定期开放图书室,组织会员参加各项体育比赛、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其中活动开展较好的、有共同爱好的社区青年还自发成立了社团,开展长期的、自发的活动,充分体现了这一新型青年组织的活力。我区青年中心的做法在“天津城市青年中心建设推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会后,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杨岳、团中央常委、团市委书记吕福春等视察了体育馆街尚友里社区青年中心。今年我区青年中心为我市戒毒所强制戒毒人员捐献了500册图书和50余套光盘,并与戒毒人员进行了座谈。在全区范围内推广“津卡青年中心卡”和融创会员优惠卡,截止到目前,共发卡1000余张,为青年学习、生活和文化娱乐提供服务。经过一年的创建,以区青少年宫为依托建成的我区示范性青年中心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年中心,团区委被推荐为全国青年中心建设先进城区(市)创建单位。

6、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切实为广大基层青年服务。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青年的专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青年专业技能人才,结合我区青年中心工作职能,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支持下,进行免费职业培训招生工作。培训面对应届职校、技校、大中专毕业生和尚未参加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免费培训的待业、失业青年,培训内容涉及近20个专业,积极发挥了联系、服务、引导青年的作用。

三、坚持“党建带团建”,全面推进团的组织建设

1、坚持“党建带团建”,不断优化团的工作环境。2000年召开“我区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会议”,对深入开展全区共青团工作指明了方向。2003年初,与区委组织部联合对全区16个基层单位“党建带团建”工作进行了专题工作检查,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下基层检查工作等方式,对全区三年来的“党建带团建”工作进行了总结。通过考核测评,评选出8个“党建带团建”工作先进单位和22名“党建带团建”工作先进个人,进一步优化了团建工作环境,形成了“党建带团建”的良性发展机制和长效保障机制,焕发了我区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的活力。

2、切实加强和改进团组织建设,消除团组织建设上的薄弱环节。按照区委的要求,召开共青团我区第八次团代会,顺利选举产生了共青团我区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和书记。面对街道团员萎缩的现状,为了加强街道团的工作,在全区六个街道建立团工委。坚持团工委是社区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领导核心,拓展社区团建,在社区居民委员会、新经济组织和新型社会组织中建立团组织。五年来,成立社区团支部20个,新建非公有制经济团组织20余个,其中进城务工青年团组织2个。不断深化“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新长征突击队”等的创建工作,每年选树一批先进典型。2005年团区委被推荐为全国团建先进县(市)创建单位。

3、加强素质培养,努力提高团干部队伍、团员队伍的整体能力。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以授课、军训、学访交流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团员青年进行团务知识培训和素质训练。不仅使广大团员青年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更丰富了广大团员青年在经济、科技、法律和团务工作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完善团干部的知识结构,提高团员青年的政治素质、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今年9月份以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唱响“永远跟党走”的主题,坚持以活动促教育的工作方法,使各级团组织在增强意识、健全组织、活跃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按照团市委的要求,团区委及时成立了我区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我区关于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意见》。召开了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动员会,做好《永远跟党走——增强团员意识教育学习读本》和《学习问答》紧急征订工作,组织全区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加“学理论、知团情”竞答活动,开展了“青春献祖国”主题团日暨中学生18岁成人宣誓仪式,研究制定《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考核细则》,举办我区团员意识教育专题培训班。为了加大宣传力度,在社区和学校悬挂宣传标语,各基层单位也充分利用大屏幕、橱窗、板报等阵地宣传开展教育活动的做法和收获,增强教育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4、认真做好“推优入党”和“推优上岗”工作,源源不断地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2000年区委组织部、团区委联合召开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会议以来,全区各级团组织在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不断完善“推优”制度,加大“推优”力度,提高“推优”质量,有力地促进了“推优”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全区已建立18所青年业余党校,提出入党申请的团员青年达3500多人,2003和2004年通过各级团组织“推优入党”发展青年党员108人,全区“推优入党”工作机制逐步完善。五年来,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做好举荐人才工作,一批优秀团干部和团员青年走上了处级、科级领导岗位和关键岗位。为了进一步加大推优入党力度,今年配合区委组织部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组织全区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对先进青年的培养,加快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的进度。

5、加强和改进团的作风建设,不断研究和解决新时期加强共青团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以“了解青年心声,适应时代要求,做好新时期共青团工作”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向基层团组织发放青年思想状况问卷调查。不断改变团区委工作作风,在坚持书记带队下基层的基础上,机关全体干部确定了与基层联系点,定期深系点了解基层工作情况,掌握青年思想状况,同时与基层党委建立密切的联系,共同推动共青团工作的深化。版权所有

6、坚持强化制度规范和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团区委自身建设水平。建立健全工作例会制度、考勤制度、目标管理制度、学习制度等有关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机关内部管理。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文化建设,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整体素质。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团区委党支部坚持在组织推动上严要求,切实加强对团区委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领导;坚持在学习上高标准,全体党员的政治理论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坚持在实践活动上有新意,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坚持在各环节上保证质量,努力使先进性教育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开展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争做优秀年轻共产党员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全体机关干部牢记“两个务必”,践行“三个代表”,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努力做党放心、青年满意的团干部。2004年团区委机关被评为“市级卫生先进单位”和“区级文明机关”。

四、深化共青团工作的职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服务青少年,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1、加强协调沟通,认真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不断完善了我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未成年人保护三级工作网络、例会制度和信息沟通制度、工作指导考核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通过目标责任制保证各成员单位职责的落实,在全区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以品牌活动为龙头,不断拓展全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先后总结推广了百名教师担任社区法制辅导员工作、聘请法制副校长、建立校园警务室,设立少年法庭、青少年维权岗等一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经验作法。以落实《社区预防工作意见》为重点,推动社区预防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各街道普遍建立健全了街道预防工作领导小组、社区预防工作联席会两级工作机构。组织各街道社区广泛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法制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全区已建立100多个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法制学校。指导各社区开展青少年“6、26”禁毒宣传日、“12.1”国际艾滋病日、“青春红丝带”等活动。2003年,体育馆街湖南路社区荣获了“全国示范青少年法制学校”荣誉称号。在全区六个街确定了6个“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社区,指导这些社区进一步加强“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社区家长学校”建设,积极开展了社区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预防工作。积极推进了社区建立青少年管理档案工作。在全区各社区中推行了按照失业失学青少年、困难家庭、单亲家庭、问题青少年等六大类对社区青少年进行分类建档的工作,对社区闲散青少年、问题青少年做到了底数清、家庭情况清、心理特征清、目前状况清。

2、开展捐资助学工作和进城务工青年培训工程,为弱势群体献爱心。做好认真做好申报、发放“爱心助学”、“明德奖学金”工作,5年共资助321名中小学生上学,产生了良好的反响。重点对到我区满三个月的进城务工青年进行培训,不断拓展为务工青年服务职能,使这些进城务工青年充分感到第二故乡的温暖。

3、充分发挥青联的联结优势,积极参与我区各项建设。围绕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在委员中开展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征文”活动,并进行评比表彰。为进一步发挥青年委员的示范带动作用,设计开展了“和平青联讲坛”活动,充分利用青联委员来自不同领域的优势,开展了多方面内容的讲座。发挥青联组织的人才、智力和联结优势,开展以“我谈和平发展”为主题的建言献策月活动,鼓励青联委员为我区招商引资和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为在我区掀起新一轮的发展高潮,实现和平改革发展新突破贡献自己的力量。竭诚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促使更多优秀青年脱颖而出,连续两届开展“我区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选树杰出青年成才典型,宣传青年成才之路,使青年人才更好地示范社会、带动青年。版权所有

4、发扬全团带队的光荣传统,活跃少先队工作。团区委与区少工委密切配合,不断加强社区建队工作。以学校为基础,以居住地为组织单位,现已在全区建立社区少先队大队6个,社区少先队中队79个,社区少先队小队210个,积极探索选聘社区少先队辅导员的有效途径,促进了社区少先队组织的活跃。几年来,团区委与区教育局、区青少年宫等单位共同举办了“我区青少年庆‘六一’大型艺术展示活动”、“争做合格小公民”现场签名活动、少先队辅导员技能展示活动。评选出一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津门小童星”、市、区级“三好学生”、“十佳少先队员”,为了用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教育和感染广大少年儿童。

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薄弱环节

一、从团区委自身分析

一是,与全区分管团的工作的党组织领导普遍的经常的联系沟通不够,不能及时反馈基层团的工作动态和团干部工作状态。

二是,团的工作新品牌优势发挥得不够充分,对传统品牌的深化提升还不够。如:对城市青年中心这种新的青年组织的建立、运转,还处于探索之中,对青年文明号、青年文明社区、青年志愿者等老的团字品牌作用深层次挖掘不够。

三是,对基层团的工作指导、督促、检查力度还不够大,造成全区各级团组织工作不尽平衡。

四是,习惯于依靠常规途径和经费开展活动,在整合社会资源服务青少年方面,存在方法少、力度小的问题。

二、从基层团组织分析

一是,一些基层团组织地位和力量的弱化。在组织力量上,一些基层团组织人数少,甚至刚刚达到建立团支部的下限,力量相对较弱;在人员构成上,人员成分复杂,价值观趋向多元化,流动性不断增强,管理难度增大;在团干部组成上,大多数团干部是兼职,时间、精力、威信都有限,对基层团组织工作的领导和控制能力受到限制;在作用发挥上,基层团组织受各种因素制约,难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工作中受到忽视。总起来讲,一些基层团组织在基层工作中作用的发挥受到诸多制约,同以前相比,其地位、力量、作用产生“弱化”倾向。

五年工作总结篇7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紧密结合发展改革工作实际,按照自治区发展改革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对“五五”

普法以来工作的完成情况、取得的成效及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进行全面总结评价。要将总结验收与提升普法工作水平、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相结合。通过总结验收,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为更好地履行各级党委、政府赋予发展改革系统的宏观调控职责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一部署、统一要求。自治区发展改革系统应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总结验收工作的统一要求,明确总结验收的内容、步骤和方法。结合实际,对总结验收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二)坚持分级实施、全面总结。各地、州、市发展改革委对下一级发展改革委进行检查验收。通过验收,实现全面总结全系统“五五”普法工作的目标。

(三)坚持统一标准、确保公平。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根据全系统指导标准,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总结验收标准,全区各级发展改革委应严格对照标准开展总结验收工作,确保公平公正。

(四)坚持以总结促交流、以交流促提高。以总结验收为手段,以进一步提高普法工作和依法行政水平为目的,认真总结交流“五五”普法期间积累的经验做法,为深入推进普法工作奠定基础。

三、主要内容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中发[]7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以及《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2010)》的贯彻落实情况。

(二)《关于印发〈自治区发展改革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2010)〉的通知》(新发改法规[]1058号)的贯彻落实情况。

(三)发展改革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普及学习情况。主要是:《招标投标法》、《价格法》、《反垄断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及其配套规章。

(四)加强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落实普法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普法保障机制的情况。

(五)发展改革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的学法用法情况。

(六)结合发展改革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创新形式,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情况。

(七)通过普法推进立法、执法、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机关内部制度建设等情况。

具体总结验收内容参照《自治区发展改革系统“五五”普法总结验收指导标准》。

四、基本步骤及工作方法

(一)自查阶段(4月—6月)。各地发展改革部门根据总结验收工作方案和指导标准(见附件)进行认真地自查,并将“五五”普法以来的主要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取得的实际效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今后普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情况形成总结验收报告,于6月中旬前将正式报告(一式两份)连同电子版报送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政策法规处。

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地组织评估,适时召开座谈会,对照总结验收工作方案和标准,全面、真实、客观地对本地区、本部门“五五”普法工作进行自查。

(二)检查交流阶段(5月—8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对各地“五五”普法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组织交流,共同研究探讨进一步做好普法工作的思路。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将成立检查组,于5月初对南北疆开展为期20天的检查验收,通过现场交流、听取汇报、查阅档案材料、询问等方式对各地普法工作情况及成效进行实地检查,确保总结验收质量。

(三)评比表彰阶段(8月—11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根据总结验收指导标准,综合各地自查、检查交流和平时工作情况,择优确定全区发展改革系统“五五”普法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并推荐参与全国发展改革系统表彰的先进典型。

评优选优工作采取统一标准,按照规范的评选程序进行,确保评选公正、透明。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做好本地区、本部门“五五”普法工作先进典型的评选表彰工作。

五、基本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总结验收是全面完成“五五”普法规划目标和任务的重要保障,对加强依法行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将总结验收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计划,周密部署,落实责任,确保总结验收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统筹协调,突出特点。各地在做好总结验收工作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条块关系,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的配合、协调和沟通。要紧密围绕发展改革工作的中心任务,认真检查总结与发展改革工作和依法行政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情况,以及普法依法治理制度的建立、落实情况,充分体现发展改革系统普法依法治理的特点。

(三)注重实效,推进工作。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回顾,总结过去五年普法的成绩和经验,推广先进典型,坚持标准,务求实效,防止形

五年工作总结篇8

   

一、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领导重视“五五”普法工作是抓好单位职工“五五”普法工作的关键,是推动“五五”普法工作不断前进的主要手段。为抓好单位XX年“五五”普法工作,碧流河水管站首先成立了“五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并对小组成员具体负责“五五”普法工作职责及任务进行了分解,在明确职责的情况下,使任务落实到人。在单位领导小组的带动下,碧流河水管站依照县水利局有关“五五”普法文件精神对XX年“五五”普法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碧流河水管站五五普法工作安排,为单位“五五”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二、狠抓落实工作,保证了“五五”普法工作的有效实施。

   

XX年,碧流河水管站在“五五”普法落实工作方面,主要采取狠抓制度落实和学习任务落实两个方面,促使五五普法工作的全面发展,首先:依据单位文明市民学校课程安排,将“五五”学习内容与文明市民学校学习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法条例》、《民法通则》等五部公共法律、法规当做重点学习内容,安排职工进行重点学习,做到重点掌握,与此同时,安排职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法》等四部水利专业法规进行了学习,提高了单位职工学法、用法、懂法的意识,使单位职工在熟悉法规、法律的情况下,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培养了用法律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注重职工对《水法》知识的应用,鼓励职工在下村之机,碰到水事案件要依法处理,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高单位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采取多种形式营造“五五”普法学习氛围。

   

XX年,在“五五”普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碧流河水管站学习领导小组依据单位“五五”普法学习内容,对单位职工学习“五五”普法知识进行了测试,并借XX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之机,组织职工采取张贴标语、散发水法宣传单、播放水法规录音等活动,进行了大规模的《水法》宣传活动。为群众掌握水法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并组织全站职工进行了《水法》知识竞赛,通过这次竞赛,使单位领导对单位职工掌握《水法》的知识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为鼓励单位职工学习《水法》的积极性,单位“五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依据竞赛成绩对竞赛中获得优胜者进行了奖励,为提高单位职工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讲,XX年上半年碧流河水管站在“五五”普法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足之处仍然存在,在今后的“五五”普法工作中,本站将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在狠抓职工应用法律手段解决现实问题上下功夫,在培养真才实学方面下功夫,在创造大规模的学习活动上下功夫。为提高水利职工整体学法、懂法意识,全面提升水利职工依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努力奋斗,为社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xxxxx水管站

上一篇:实验报告总结范文 下一篇:月底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