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投资范文

时间:2023-02-24 06:58:56

基建投资

基建投资范文第1篇

从6月开始,各地方政府密集披露新一轮的投资规划,投资总额在7万亿元以上。发改委在9月5日至6日连续批复总投资逾1万亿元的项目规划,包括城市轨交建设、公路建设、港口航道等,消息一出,几乎要破2000点的大盘指数强劲反弹。市场普遍预期下一轮利好的股票以基建及相关行业为主。

然而,时隔两周,股指再度逼近2000点,基建投资会是市场所期待的“救世主”吗?

为什么要靠基建投资救经济?

以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是目前阻止经济下行最有力量的举措。

在出口、投资、消费三架马车中,现在唯一能有所作为的只有投资,“投资中最基础的便是基础建设投资”,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说。基础建设指的是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现在的基建投资规划多集中于公路、铁路、机场等公共设施的建设。

刘利刚认为这其中的道理非常简单。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消费很难立刻上升,中长期的内需并不旺盛,由于欧美市场的需求减弱,出口方面在中长期同样不会明显上涨,因此,想要让宏观经济好转,避免硬着陆,唯有在投资上加大力度。

另外,中国的基础建设远未到饱和的状态,很多地区对于基础建设的需求较大,例如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压力只能依靠公共交通设施的完善,但现状却离“完善”相去甚远。

而机构也普遍持有同样的观点,短期出口受阻、内需不足时,基础设施建设将有效推动经济发展。向更早前追溯,基建投资也是中国经济实现稳增长的主打牌。正如《欧债危机中国真相》的作者时寒冰所说,“中国经济是投资拉动型的状态。”

基建投资,好事还是坏事?

尽管前车之鉴—四万亿投资带来的通货膨胀、房价高企的后遗症还未完全过去,但从长期看,这次基建投资的正面影响更大。

当投资计划再度来袭,令人担忧的是这会否带来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时寒冰有这种的担忧。“对当下的中国而言,最迫切的事情是,政府应尽可能地削减投资项目,把资金投到社会保障方面。”

首先,投资将不可避免地为政府增加债务负担。本身各级政府的财务负担并不轻,据审计署2011年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达到6.7万亿元左右。这一数字与中央政府显性负债规模相当。现在新增的投资项目仍要以负债的形式完成。

银行方面对于贷款给基建投资并不是很感兴趣。刘利刚说,基建项目属于长期投资,一般期限为5到10年,对于银行来说,资金回笼太慢,且风险并不低。

泰达宏利成长基金的基金经理邓艺颖也观察到,虽说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刺激计划,但总体信贷增长比较乏力。“这说明有很多东西制约了地方政府的刺激行为,比如说地方财政收入受经济影响本身压力就比较大,房地产行业的低迷也影响了它的收入。所以地方政府不可能把自身的赤字搞太高。”

也就是说,在多方面因素制约下,地方政府的负债并不会立即猛增至其难以承受的地步。

随着投资而来的腐败似乎也是难以避免的,但刘利刚认为,这属于执行层面上的问题,而不是基础设施该不该建的问题。“不投资只会增加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

从长远来看,基础建设的积极影响更多。除了满足人们对于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外,还能增加就业机会,最重要的是,短期内能够消化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导致的库存。

银行方面至多给地方政府贷款5年,这增加了地方政府投资期限不匹配的风险,刘利刚认为唯一需要改善的是地方政府的融资方式,不能依靠贷款去投资,而应该允许地方政府去资本市场融资,或让民间资本参与到基础建设中来。

此外,地方政府的基础建设项目安排也并不令人满意,很多服务设施仅有利于GDP增长,但并不实质性的便民。因此,时寒冰甚至认为投资应当由企业家来主导。因为企业家做投资会评估市场需求,会考虑自己的成本核算,会考虑盈利,会考虑利润。“他们做那些投资既是符合市场需求的,也是能够长远服务于社会。”

本轮基建投资能救市吗?

2008年四万亿投资消息公布后,股市在消息当月便开始明显上涨,直至2009年7月达到3400点左右的阶段高点。当然这与外部经济好转亦有关联,2009年标普也逐渐走出低谷。

这次股市对于基建投资的反应再次验证了坊间对于中国股市的看法:A股更多是政策市,好坏状况由政策主导。只不过消息的作用越来越短暂,仅有几天而已,时寒冰认为这可以说是“激素行情”。但行情短暂似乎也恰恰说明,市场在“过度反应”之后逐渐回复理性。

从市场表现看,基建投资对基建板块个股会有一定带动作用,长期来看,它们的确会受益于这次大手笔的投资规划,但刘利刚认为目前只是在炒所谓的“预期”,因为发改委做出的是中期投资的批复,“只能说是一个中期愿景,对市场在下半年剩下的时间不会有实质性的影响。”

作为投资者还应该认清的是,政策与股市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政策更着眼于大局,目的是让经济形势向良性发展,并不直接作用于股市,如果完全跟随政策炒股,何时该“投机”是很难把握的。

从基建投资找到三大机会—

铁路股投资机会:铁路“十二五”规划新线投产3万公里,未来必然会保持适度投资规模;“稳增长”背景下,铁路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需要;2012年9月至12月,铁路基建投资计划上调至4700亿元,预计比2011年同期高出67.5%;铁道部改革及民间资本进入或带来估值提升;中国铁建、中国中铁等个股2012年的PE在8倍左右,估值低,铁路基建投资加大有利于铁路订单的执行。

风险提示:下半年轨道交通投资规模不达预期;铁道部偿付能力不足;政府换届带来的政治风险。

建筑板块投资机会:建筑业板块中基建收入占比超过50%,基建的景气回升有利于建筑业板块的估值重心上移。

风险提示:市场对于建筑业板块业绩的预期相对比较悲观,实质性的业绩提升还要看资金压力能否缓解,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钢铁股投资机会:政府加快基建项目审批有利于提振钢铁市场信心,但由于项目建设周期长,基建投资对近期钢铁需求面实质性的提振程度还取决于项目的建设进程。

风险提示:钢产量仍处于较高位,市场面临的供应压力仍然较大,估计钢价仍将维持弱势震荡态势。

Tips

基建投资范文第2篇

的确,在2008年那轮惨烈的单边下跌之后,轰轰烈烈的“4万亿”刺激政策掀起了全国大规模基建投资热潮,而引领股市绝地反击的,也正是基建投资概念的核心——水泥板块。时隔3年,中国经济的宏观背景要复杂得多,同样的方法是否真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呢?

“7万亿”难比“4万亿”

批评人士一直以来强调A股政策市的特征,妨碍市场自身的健康发展。但是从全球股市来看,今年以来,美国已经推出QE3,欧洲央行也在致力于推出救市计划解决债务危机。中国投资者更愿相信中国也会推出新一轮投资建设热潮来救经济。十一假期回来,中国政府未公布任何新的大规模刺激措施,而是提前公布了十召开的确定时间。市场对中国是否需要启动新一轮大规模投资建设仍有分歧。

评级公司标准普尔发表报告称,中国政府完全有能力推出新一轮大规模刺激计划,但也面临着投资环境恶化的风险。中国发改委网站上公布的信息显示,9月的这60个基建项目获得批准并非集中在一周,事实上这些项目是在5月至8月这段时间内陆续批准的。

农业银行近期报告指出,受政府“熨平”经济波动的影响,基础设施投资与宏观经济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当经济景气上升时,基础设施投资相对较少;而当经济景气下降时,基础设施投资相对较高。2004年至2007年间,基础设施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比重相对平稳,处于25%至30%区间。

在经济下滑过程,基建投资的确更能产生积极作用,除增加就业外,最重要的是短期内可消化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的库存,同时拉动相关行业增长。

从今年三季度实际经济数据来看,发改委密集批复投资项目,似乎暗示当前经济正在运行至最为困难的阶段,释放出通过启动投资来对冲外贸不振和消费不确定的积极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发改委此次批复的项目普遍集中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节能环保领域,不论是项目类型还是投资规模,都与2008年的“4万亿”无法相比。“4万亿”带来的通货膨胀、房价高企等遗患,管理层心知肚明,本轮基建投资更应理解为管理层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稳定经济的应变之策而非刺激经济增速。

可随着经济下滑,房地产限购政策持续,房地产投资增速则呈现普遍放缓,开发商拿地意愿很低,地方政府土地收入下降。地方政府更希望通过上马投资项目,扭转经济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长点。

要想富,就修路。但是以高速公路为主导的交通运输投资高峰期已过,基建投资这个拉动经济的法宝,这一次可能不再那么好用。中金公司报告指出,基建投资难走“4万亿”的老路,所调研的城市基建投资增速未来难以进一步上升,预计今、明两年将维持平稳的走势。

国信证券分析师周炳林认为,把固定资产投资划分成四大块: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服务业和其他投资,其占总投资比例近年来分别稳定在20%、20%、35%、25%左右。地产开发投资与基建投资受到各种限制,反弹幅度很难太高,同时二者占比有限,其对总投资的拉动有限,而多种工业产品库存仍处很高的水平,工业利润已经开始恶化,制造业投资不断向下调整,今年8 月再次步入新的低增长台阶,预计未来制造业投资调整将持续较长时间,固定资产投资从而无法起到带动经济的作用。

项目筹不到钱,融资成关键

媒体报道,今年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将达7.89万亿元,同比增速由2011年的2.8%大幅增至19%。广东、重庆、天津等地也分别公布了各自高达上万亿元的投资规划。如此大规模的投资,钱从何来?融资能否成功至关重要。

在多省近期批复建设的项目中,地方政府资本金占总投资数额的比例一般在25%至50%,可卖不出土地的地方政府融资状况不容乐观。有业内人士对媒体透露,财政部近期发现,一些地方政府的负债/财政收入比例已经超过100%。

地方基建项目,多数要依靠融资解决。上一轮4万亿投资信贷,已经让银行消化很吃力。农业银行分析认为,受信贷规模控制、监管要求等多方面的限制,单靠银行信贷很难满足融资需求,商业银行对基建项目也相当谨慎。公司债、企业债、信托基金、保险资金和地方政府债等,则可能成为基建项目的重要融资渠道。

土地出让金收入缩减的当下,信托已经成为地方政府上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虽然信托融资成本高且融资期限短。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资产约1.19万亿元,较去年末上升约18%。

发改委也已着手降低城投债的发行门槛,鼓励地方政府开展项目收益债试点,债券等直接融资有可能担当重任。城投债火热发行,部分弥补了资金缺口,其中发改委批复的企业债更成融资主力。市政债、融资平台贷款、争取国家项目投资成为地方政府争取外来资金的重点工作。受制于地方融资平台紧张及项目开工进度等,基建项目进度很可能低于预期。

板块机会与风险

轨道交通

此次基建项目聚焦到公共轨道交通上,总投资规模逾8400亿元的25个城轨规划项目。城市化进程加快,改善交通状况拉动民生的重要举措,这将对轨道交通概念股产生重大利好。而铁路投资仍受到中央青睐,“十二五”时期,铁路建设规模、投资和新线投产里程均高于“十一五”。铁路固定资产投资2.8万亿元左右,比“十一五”增长15.7%。年内铁道部四次对外宣布提高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

兴业证券吴华认为,关注下半年启动的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招标对两车估值的提升,以及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对业绩弹性大的铁路配件公司估值的提升,建议关注时代新材、新筑股份和晋亿实业。

水泥板块

进入9月底后,受到交通轨道项目建设的大量批复,水泥价格有所回升。但水泥行业产能受到“4万亿”的影响,已经严重过剩,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消化。短期而言,中国的水泥产能已经全面性过剩,短期的需求刺激并不能扭转水泥行业的基本格局。全国水泥行业利润今年一季度为55.5亿元,二季度为167.3亿元。 三季度,相当多的水泥企业,净利润应该处于亏损状态,甚至亏损很严重。产能和库存还是行业的“毒药”。

银河证券洪亮认为,在短期内水泥行业的供需关系并不会得到明显的好转,历史上引起水泥行业大幅跑赢大盘的几个因素(“4万亿”、限电等)再次出现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我们认为短期内水泥行业将会以反弹为主。

钢铁行业

因地产调控和宏观经济增速下滑影响,钢铁价格持续下滑,直到今年9 月在“基建投资加速”和“美国QE3 推出”两大消息刺激下,钢价才有所反弹。钢铁股已经成为A股的破净主力军。

基建投资范文第3篇

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能否保持在6.5%以上?如果说此前还有很多担忧,进入一季度,随着全国各地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的相继披露,加上可预期的消费稳定增长,中国经济的全年持续增长应无太大悬念,但相应的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投资的衍生挑战更令人关注。

3月1日,《“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该文件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加密交通网络覆盖,形成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1小时到2小时通达。计划到2020年,基本在全国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会上表示,为促进交通与物流等产业联动发展,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预计2017年铁路要实现8000亿元的投资,公路系统要实现1.65万亿元的投资,水运还有1500亿元的投资。届时,一批基础设施建设(下称“基建”)项目将陆续投入运营。

与此同时,一些省份相继公布了2017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数额从千亿到万亿不等。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领域的项目投资,均成为各地带动投资和托底增长的“稳定器”。多家研究机构预计,2017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保持在8%左右,基建投资的整体规模约为16万亿元。若加上一些已经宣布但有待确认的投资计划,全国各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高达数十万亿元。

中信建投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23个已公布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目标的省份中,高于2016年目标的省份有新疆、辽宁、 安徽、广西与贵州。与2016年实际投资增速相比,有14个省份增速目标有所提升,提升的省份中,新疆与辽宁升幅最高,分别达到57.7%与76.1%。

在外贸出口增速因综合因素承压、消费增长缓慢的处境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无疑再次成为中国经济稳增长的重要砝码。同时,今年由于房地产投资量因调控升级或有所下降,加之制造业投资增速由于民营企业投资信心不足从2013年连续四年回落,更彰显基建投资弥补其他投资不足的作用。

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分析,2018年是政府换届年,2017年正值在下半年召开,各地要“大干一场”的积极性颇高。因此,可能再度出现“换届效应”。尽管中国经济一月份数据出现转暖迹象,但经济转轨换挡之际仍需要基建投资担当“托底”之责。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告诉《财经》记者,中国目前现实的经济增长速度运行在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之下。投资需要为下一步经济增长速度运行在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之上消除发展的基础瓶颈。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接近60万亿元,实现GDP74万亿元,城镇固定资产投Y占GDP的比重超过80%。从2011年至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数据依次是61.8%、67.5%、73.2%、77.8%、80.5%、80.2%。

从中可以看出,连续六年, GDP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度逐步攀高。目前在全国投资增速出现放缓之际,以基建投资来带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成为现实选择。

然而,如今基建投资盘子庞大,在财政减收增支的情况下,钱从哪里来?随着基建投资的效率降低,维持这么高的增速未来积累的债务风险如何化解?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韦森教授指出,尽管基建投资可以短期托底经济,但长远而言,则可能在加速经济的萧条,阻滞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日本一桥大学教授伍晓鹰告诉《财经》记者,中国经济最显著的风险在于边际资本产出率下降,资本产出比上升,投资效率越来越低,势必导致“风险铁三角”。 所谓“风险铁三角”:即生产率在不断下降、杠杆率在不断上升、宏观经济政策的空间明显收缩。

2017年3月全国“两会”在京召开,关于是否依赖投资托底经济、基建投资加码背后的债务隐忧等话题再次升温,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都涉及到基建投资的回报率、PPP热潮的冷思考等焦点。采访的多位专家告诉《财经》记者,基建投资对经济换挡和地方发展固然不可或缺,但今年应加大投资结构的优化,严格项目落地程序,以求投资项目精准有效,并确实契合降低物流成本、经济升级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还应大力修改完善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

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海通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均表示,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不可持续,现在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尽快优化投资结构,补足供给短板,扩大有效投资,加强风险管理。 各地基建投资疾行

过去近20年里,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一直颇具中国特色,但是,由于投资效率递减,在最近几年里,投资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逐渐弱于消费,一度让外界以为,投资不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事实上,每当固定资产投资有明显增长,中国经济增速则立竿见影快速增长。因此面对中国最近两年放缓的经济增速,很多人呼吁适度重启投资。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交通运输在降低物流成本、转型升级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2016年,交通运输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466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3.8%,铁路全年投产新的线路3281公里,新增公路11.3万公里,新增民航机场8个。根据《规划》安排,到2020年,高速铁路覆盖80%以上的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民用航空机场增加50个以上的世界级机场群。这些都酝酿着庞大的基建盘子。

事实上,中国的基建投资已经连续高增长四年。2013年、2014年这两年的基建投资增速都在20%以上,2015年和2016年在17%左右。

今年基建投资还要 再发力,还要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才能保证增长速度。李迅雷表示,去年投资增速是8.1%,今年投资增速预计比去年要低,但也不会降太多,预计在7.5%左右。

据《财经》记者了解,在每年数十万亿元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中,绝大部分来自地方政府。有机构统计,截至2月23日,今年已经有24个省份公布经济增速目标,核算下来,2017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规模已经超过50万亿元。相对于去年近60万亿元的投资总额,24个省份50万亿元的投资目标并没有偏离太大,而且从2014年开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就超过50万亿元。

张汉亚分析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仍然需要继续加码,需要扮演中国经济“稳定器”的关键角色。

一直以来,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最大的三个行业。去年中国实体经济实现了相当强劲的反转,房地产投资6.9%增速是最主要原因,现在业内较为一致的判断认为,2017年房地产投资会减速,制造业投资受“去产能”政策影响,投资增速也很难进一步走高,因此只有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再掀投Y高潮,弥补地产投资走弱留下的空档。

从各省今年“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2017年, 交通运输、水利、通信等基建行业将成为各项资金的主要投向。

不过,对于地方政府偏重于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业内也较为担忧:如果各地继续依靠大量基础设施投资来支撑GDP,中国经济会不会患上“铁公基”的依赖症?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肖若石对《财经》记者解释,当下加强基础设施投资,不仅投资成本低,而且也不会像产业投资那样出现产能过剩。相反还能够增加有效供给,扩大市场有效需求,同时也可以消耗钢铁、水泥、建材等投资品。这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产能过剩带来的难题。

肖若石表示,近几年,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对整体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一直稳步提高,2015年已接近30%,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分析,虽然经过了多年的高投入,但基础设施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许多城乡基础设施仍存在总量不足、标准不高、运行管理粗放等问题。现在很多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不是过剩,而是不足或结构失衡。比如,去年夏天多地先后遭遇了暴雨侵袭,不少城市内涝严重,这反映出许多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的历史欠账需要尽快弥补。

特别是随着“十三五”新型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到2020年底,中国将要实现一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一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一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45%,这都预示着,未来几年基础设施领域需要投资的资金和项目更多。

国家发改委自2014年9月陆续推出了11类重大工程包,其中基础设施投资是重点,涵盖了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粮食水利重大工程、交通运输重大工程、现代物流重大工程、城市轨道交通重大工程等领域。截至去年底,这些基础设施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79203亿元。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2月24日表示,中国银行业协会通过对166家银行业机构和近2000名银行家的调查,得出最新结论,中国银行业普遍看好未来的基础设施投资。

不过,张汉亚、李迅雷等专家认为,基建投资长期高增长,现在规模越来越大,这么大的规模想要继续保持接近20%的高增长不大可能。因为体量越来越大,需要的资金投入就更巨大。另外,四年来基建投资增速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两倍还要多,这也值得反思。

炙手PPP遭遇“外热内冷”

《财经》记者注意到,各省份在部署2017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中,均提出要多渠道筹集项目资金,大力推广PPP模式。PPP显然已成为各地完成投资目标计划的重要抓手。

中国从2014年开始大力推广PPP模式。当年5月,财政部成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心,主要承担PPP工作的政策研究、咨询培训、信息统计和国际交流等职责。到当年10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43号文件),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随之,一系列PPP相关政策密集出台。

据财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介绍,到2016年底,全国PPP入库项目已经有11260个,总投资额为13.5万亿元。其中,已签约落地的项目1351个,投资额为2.2万亿元,落地率为31.6%。

目前各地推进PPP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剃头担子一头热。落地的PPP项目多是央企、国企占主角,民间资本普遍不愿参与PPP。

全国工商联经济部部长谭林曾公开表示,由于经济预期不明朗,实体经济盈利空间下降,再加上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民间投资意愿仍然不强。一些企业不愿投、不敢投,一些企业想投却不知道往哪儿投。在此背景下,政府希望向民间资本推介一批适合民间资本特色和盈利预期的PPP投资项目,以利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

张汉亚、李迅雷分析,PPP本意是让民间资本参与到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项目当中,减轻政府方面承担项目配套资金、承担投资债务的压力,显然现在还没有达到本意。由于部分项目实施不规范、法律保障和政策衔接不畅;政府无效管理程序和环节太多,企业负担税费太重、融资太难、成本太高、投资回报率偏低等方面的诸多原因,导致近几年来占中国投资总量60%以上的民间投资去年出现大幅下滑,民间资本参与PPP的积极性低落,出现“外热内冷”的现象。

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周雷告诉《财经》记者,现在民间投资参与国企混改、参与PPP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民间投资环境太差。近些年,虽然有关部门已经颁布了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明确了民营经济可以进入的领域,但民营企业仍然面临各种“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难题。现实中,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政策不接轨,鼓励民营经济投资的文件与银行等部门的规定不协调,仍然使得民营企业在与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国企等各种利益的交互博弈中,处在弱势地位。具体到如何调动民间投资参与PPP的积极性,他提出建议,应该加快PPP立法,为社会各资本方平等参与PPP项目提供制度保障。

据了解,现在各地以PPP之名行政府回购、明股实债、固定回报等变相融资之实等问题较为严重,据焦小平说,财政部正在采取多项措施加以规范。

《财经》记者从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了解到,由于在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后,这些省份市县一级的财政支出缺口较大,所以现在很多地方出现借PPP项目,违规举债、变相融资的现象。2017年各地方政府都在加大基建项目投资力度,张汉亚表示担忧, PPP模式会被过度异化、泛化应用。

财政部2015年12月印发的《政府投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政府不得回购其他出资人的投资本金,不得承诺最低收益,但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方面调查,现在很多省份市县一级的PPP项目中,政府就有承诺,要确保投资者年收益率不低于10%。在承诺回报率后,财政负担的资金成本不仅大于银行贷款,甚至大于信托融资,很明显暗含潜在风险点。 投资盛宴谁买单?

一些“两会”委员和经济专家预计,今年财政收入增速较低,财政赤字率估计与去年持平,“基建投资的钱从哪里来”成为最棘手的难题。同时,基建投资周期一般3年-5年,很多项目向银行借钱、向社会发债,但投下去暂时没有收益,后续资金如何接续?

《经》记者从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了解到,目前基建投资主要是政策性银行发债、地方政府的PPP项目或搞产业引导基金来支持,但这样操作会使地方政府债务进一步上升。

目前解决资金问题各地主要采取的方式有:放松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借款的部分限制,要求银行继续对平台在建项目放贷,允许已到期的平台贷款展期、修订借款合同或进行债务重组;支持政策性银行发挥更大的作用;扩大PPP模式的使用规模和适用范围;允许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直接定向置换,以缓解短期现金流压力和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步伐。

这些办法并不能有效解决庞大的融资难题。余永定提醒,需要警惕中国经济的高负债率和高杠杆率,“比如,企业杠杆率过高确实是对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挑战,到2020年,企业债务对GDP的比重还会进一步上升”。

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王克冰前不久透露,截至2015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为16万亿元,中央政府债务10.66万亿元,政府债务负债率为38.9%,低于欧盟60%的警戒线,也低于国际上50%的一般债务水平。

不过,虽然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局部地区的风险却绝对不容忽视。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部分委员的调研,到2015年底,中国已经有100多个市本级、有400多个县级的债务率超过100%,少数省份债务率也超过100%。财政部方面通过风险评估,已经将全国90多个市、300多个县纳入风险预警名单,还有部分省、市、县也被列入风险提示名单。

地方政府为何有如此高的债务风险,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这主要是前些年地方政府出于政绩冲动,借助四面开花的融资平台,无节制地大行举债,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快速上升,居高不下。截至2014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已经高达15.4万亿元,其中大部分都是通过地方融资平台举借的。

2015年1月1日,新预算法生效,其中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举债只能发行政府债券,不得以其他任何方式举债。去年,国务院进一步发文,明确规定,政府不得通过企业举债,企业债务也不得推给政府偿还,要做到谁借谁还、风险自担,否则就是违法行为。

表面上,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举债再也行不通了。但现在实际情况是一些银行、信托、基金等机构,在借钱给地方融资平台时,地方政府仍然出面,为融资平台出具担保函、承诺函、安慰函,违规为融资平台提供担保承诺。

去年财政部相关业务司局在山西、山东、海南、贵州等地调研地方经济风险中债务风险问题,特别是棚改中的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专项建设基金带来的地方债务风险问题,就发现很多地方政府通过担保函、承诺函等方式,为地方融资平台举债提供“服务”。为此,贵州省安顺市财政局、正安县财政局等违规的政府部门还被财政部内部点名批评,明确要求限期整改。

去年6月底,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对11个省本级、10个市本级和21个县债务情况的审计报告,其中提到,通过抽查发现,截至2015年底,浙江、四川、山东和河南等四个省通过担保、集资或承诺还款等方式,违规举债余额153.5亿元;浙江、河南、湖南和黑龙江等四个省在基础设施建设筹集的235.94亿元资金中,不同程度存在政府对社会资本兜底回购、固化收益等的承诺,很明显这也都是违规的。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公共资产研究中心主任文宗瑜告诉《财经》记者,现在各地融资平台名义上在转型,但实际上一些是“换汤不换药”,比如,现在不少地方PPP项目基金都是明股实债,以财政资金作为风险兜底的劣后资金,实质上这就是地方政府变相举债。地方政府如果继续这种盲目为融资“兜底”、盲目为融资提供支持的做法,势必会使地方的债务风险更突出,或将为未来政府债务的增加带来巨大隐患。

更值得担忧的是,财政部审批了500亿元规模的中央级引导示范性PPP项目基金,而地方如河南、江苏等地也纷纷成立类似政府背景的PPP项目融资支持基金。冀望靠引导资金投入,发挥引导示范效应,吸引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然而,在没有解决项目盈利机制的情况下,由于行政色彩较浓,政府引导基金在中国 “遍地开花”还应警惕隐患。

纵观全球,量化宽松之风转向基建投资疾行热潮。亚洲开发银行近日称,基建投资不足的国家可能会出现经济增长遭遇瓶颈而且就业增长乏力的现象。亚洲从现在到2030年期间每年至少需要1.5万亿美元的铁路、桥梁和其他基建投资才能保持增长势头。而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发表演讲也希望国会批准1万亿美元的基建投资。中国今年也祭出约16万亿元的基建盘子,基建投资趋热成为现实。

基建投资范文第4篇

一、搞好基建投资审计的重要意义

从两年来审计的6个工程项目看,提报工程总造价为2707.25万元,共核减工程支出204.24万元,平均核减率为8%,项目投资审计在规范建筑市场,缓解建设资金供需矛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核减工程造价,避免了高估冒算

在审计中我们发现有的施工单位利用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预(结)算的知识了解较少,又缺乏有效地监督的状况,故采用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多计取费、高套工程等级的手法来编制预算书和结算书,并重复计算工程量等手段来多计工程造价。在我们已经审计的6个工程项目中,有的在分部分项项目中多计算工程量,核减率在8%至18%之间,最高的可达20%。

(二)节约了建设资金,缓解了资金的供求矛盾

目前,我县基建投资审计项目很多,所以,针对近几年来利用国债资金(专项)投入建设的或当地政府交办的项目为列重点,本着为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负责为出发点,围绕县域经济建设的重点建设资金,加大审计力度。由于一些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不懂得基本建设的知识,所以在管理力度上不够严禁,经过努力多方筹集争取来的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出现不必要的浪费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积极开展了针对利用国债(专项)资金投资建设的项目进行了审计。审计从工程的立项、资金的来源入手,为建设单位严把投资关,真正把资金运用到刀刃上,受到好评。如某校利用国债资金投资建设的综合楼工程,审计人员多次去现场进行工程实地测量来获取具有说服力的数据。审计机关依据国家的关法律法规和当地建筑管理部门的相关文件和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费用定额的规定标准,对该项项目进行了严查细审,最终作出了核减工程支出115.33万元的审计报告(决定),为建设单位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同时也让各个施工单位更进一步地了解到审计监督的力度和重要性。

(三)促进廉政建设,密切干群关系

目前建筑行业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有的虽然有法规规定,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也未能严格执行,管理力度不够,工程标底透明度不高,由此引发出不少的矛盾。通过基建投资审计,见证了基建投资额度,核实了工程造价,解决了一定的社会矛盾和不同的说法,并查清了基建投资过程中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依法核实了工程量,重新确定量、价、费的标准和等级。

二、基建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经过两年来的审计工作,既看到了我县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的大好形势,同时,也发现了不少基建投资领域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一是承包工程合同不规范,工程结算高报决算价

在审计过程中,双方承包合同签订不规范。在签订合同时不按投标文件的内容逐一填写,尤其是建筑规模和中标价,存在少填或者不填的现象,目的是待工程竣工后高报决算价格。使得合同失去原有的意义,建设单位失去了对施工单位工程报价的有效监督,容易造成决算价格偏高。

二是项目招投标不规范,有造假现象出现在审计过程中,时常发现在一些建设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有造假现象。有的工程项目招标前就已确定了施工单位,招投标过程只不过是为了履行合法的程序,其余几家投标单位均为陪衬或由确定的施工单位组织搞假投标。在施工单位中标后,又将工程多头发包,转包给其他的施工单位。国家明令禁止建设工程不容许分包,而实际上往往是一家中标后,项目建设单位将单项工程分解另选择施工单位。

三是不按规定提前办理相关审批手续,边施工边补办建设单位在拟建工程项目中,不按规定提前去相关部门办理相关的审批手续,往往是边施工边办手续;还有的单位,由于种种原因,直到工程竣工,各种相关手续也未补办完整。这种状况,使得施工前的工程立项管理形成虚设,无论合法的、还是不合法的项目均照常施工,扰乱了正常的国家建设项目的投资计划。

四是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仍在报建立项

建设单位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就忙于立项、投资建设,缺口资金就靠承揽施工的项目部垫付来解决,项目部这一垫付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这种拖欠工程款的现象特别严重,目前,有的已通过有关法律部门解决了,还有的已在新闻媒体中公开揭示,这对我县今后的经济发展及为不利。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一是建设单位领导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学习不够,认识不深,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强。不能完全履行国家招投标管理的有关规定,依法办事。二是建设单位大多是由于缺少精通专业知识的专业管理人员,所以造成工程项目在施工中签认不合规的变更资料,使得工程造价随意增大。三是施工企业为了省钱,工程核算多为外聘预算员,只支付其一次性劳务报酬。而外聘预算员只是为了赚钱,不按有关规定进行核算,有意增大工程造价,以作为其劳务费的提取基数,造成工程成本增大。四是由于建设单位资金紧张,经常出现承包单位的项目部自己垫钱开工的现象,因此,他们对依法纳税普遍存在侥幸心理。同时,税收征管检查部门又缺乏有效地监管,处理、处罚力度也不到位,造成施工单位偷税现象屡禁不止。三、关于搞好基建投资审计的几项对策

基建投资范文第5篇

该国总理洪森在《2016年柬埔寨展望论坛》上指出,柬埔寨国内和区域的互联互通发展已经有了成果,仍然有必要增加公众以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模式参与基础建设投资。

洪森表示,已经指示经济与财政部准备制定发展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机制政策。洪森目前并未提供该项政策的详情,不过指出这项政策会在近期之内制定完成。洪森也称该国需要优质的公私投资,以补充跨境运输、维护国家公路和贸易与工业运输主要路线。

《2016年柬埔寨展望论坛》由柬埔寨发展资源研究中心以及澳新银行联合举办;主办当局透露在2013年至2020年期间,柬埔寨基建投资需要120亿至160亿美元。除此之外,该论坛也强调了柬埔寨的国内交通费用是邻国泰国与越南的两倍,这对物流、经济发展实属不利。除了提倡推动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和物流,此论坛也建议成立国家运输和物流特别团队、成立专门培训专业人才的机构。

洪森认为,柬埔寨要善用其地理位置、国际关系等要素,即该国需要发展国家与区域性的基建网络、物流能力。上述方面既包括了加强与国际边界的联通,也包括了连接城镇、乡村以及特别经济区的设施。

柬埔寨公共工程与运输部运输总局局长瓦辛・苏丽雅表示,相对于海港和空港,该国政府比较重视铁路的发展;目前,柬埔寨正在建造铁路连接泰国,也计划从金边连接至越南。

除此之外,运输部运输总局也正计划把两通道的公路扩建成四通道,以解决交通拥挤问题。

瓦辛・苏丽雅称,虽然柬埔寨的基建在过去二十年来已经有了重大的改善,但该国的道路、铁路、水路仍然落后于这个区域的其他国家,而且柬埔寨物流价格的费用也高于邻国,同时能降低交通费用的内陆水路交通也往往被忽略。

基建投资范文第6篇

那么,2015年基建投资的资金从哪来?

基建投资的资金主要来自于自筹资金(58%)、国内贷款(20%)和国家预算内资金(13%),占比相对稳定。然而,2015年土地出让收入增速下降叠加税收增速持续放缓,自筹资金面临缺口,信贷资金在预算法下将进一步收紧,答案之一似乎来自于国家预算内资金,即中央财政赤字率的提升以及地方自主发债较大规模的供给。逐项来看:

一是财政收入进一步回落。2013、2014年营改增试点行业逐步推广,带来相当幅度的结构性减税。据国税总局统计,2014年前三季度因营改增减税额度达1448亿元,占比全部税收收入的1.6%。

2015年是既定的全面完成营改增的最后一年,房地产、金融、建筑等剩余的行业全面实行营改增将会带来更大幅度的减税额度。此外,2015年预计将进一步实施对中小企业的减税,新预算法实施要求地方政府清理不规范税收,房地产市场调整对税收的影响也还将继续。因此,笔者判断2015年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将较2014年出现一定程度回落,大约为7.8%(2014年1-11月累计增速8.3%)。

二是土地财政模式逐步走向终结,2015年土地出让收入同比或将下降14%。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2014年全年土地成交随房地产销售疲软而大幅回落。2014年中指300城市土地出让收入同比由2013年的50%下降至-27%;全国的土地出让收入2013年同比增速为45%,进入2014年增速逐季回落,前三季度分别为40.3%、14.5%和0.5%。

如果以房地产销售作为开发商拿地的领先指标,可以估算2015年全国土地出让金同比将下降14.3%。尽管自2014年12月以后,个别市场的“地王”又频频曝出,但是仅局限在部分一线城市,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开发商拿地情绪似乎并没有明显好转,且土地的溢价率也在不断下行,房地产市场分化特征显著。2015年土地出让收入下降对三四线城市地方可支配财力的影响不可小觑。

三是赤字率提高将增加约2500亿元国家预算内资金。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15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预计赤字率会有所提高,由2014年的2.1%提升至2.3%左右,将增加约2500亿元的国家预算内资金。

基建投资范文第7篇

加强基建财务管理工作,合理确定项目投资价值,是工程管理的关键和难点,通过准确的概算和工程量清单的控制才能确实核定工程成本,达到精益化管控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基建全过程管理的分析达到提高基建投资建设管理的投资效益、节约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

基建;投资;效益

一、竣工决算的概念、作用

基本建设工程竣工决算是在基本建设项目完工后,由建设单位依据相关资料,按照一定格式和要求编制的,用于反映竣工项目全过程的财务状况和设计概算的执行情况,是正确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反映基本建设成果的总结性文件,是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的依据。

二、关于竣工决算管理

竣工决算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对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进行管理,衡量投资管理效果的依据是设计概算。设计概算是设计单位依据概算指标、概算定额、设计工程量等资料,参考编制时和计划建设期项目所在地价格水平编制的投资控制文件,反映建设项目从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试运行到竣工验收等全部投资,是初步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全过程投资管理

建设项目投资管理要建立科学、完整的投资管理体系,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投资管理,主要管理工作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投标、项目过程控制、竣工结算、决算等。按照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投资管理可以划分为项目决策阶段、设计管理阶段、招投标管理阶段、合同和物资管理阶段、竣工结算和决算五个管理阶段进行。履行工程管理的“五制”,项目法人负责制———安全、质量、进度、投资、人力资源管理等;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建设工程监理制———四控、两管、一协调;项目资本金制。

1.关于项目决策管理。部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不能科学确定建设规模、技术标准、优化选择设计方案,不能合理核定项目投资估算。项目决策带有明显的盲目性,如前段时期的电力、房地产投资等,项目决策是建设项目管理的初始阶段,也是投资控制最容易被忽视的阶段。项目决策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并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项目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是合理确定与控制工程投资的前提条件。项目建议书是项目法人向国家提出的要求建设某一建设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对建设项目的轮廓设想,是从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及大方面的可能性加以考虑的。在客观上,建设项目要符合国民经济长远规划,符合部门、行业和地区规划的要求。可行性研究是对建设项目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包括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是否可行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工作,是技术经济的深入论证阶段,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可行性研究主要是通过多方案比较,提出评价意见,推荐最佳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研究项目的建设地点、建设规模、技术标准、设计方案、建设周期、资源价格、市场需求、风险分析及成本目标、项目总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和项目经济评价等内容;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应能反映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成果,要求内容齐全、结论明确、数据准确、论据充分,确定的主要工程技术数据应能满足项目初步设计要求;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应满足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并最终满足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的批复或备案要求。

2.关于设计管理。忽视设计阶段投资控制工作,设计深度往往不够到位。设计合同对设计质量标准,优化设计,设计变更等缺乏约束力。初步设计概算等投资控制文件编制及审查工作不够到位,不能满足投资管理等工作需要。设计工作贯穿建设项目全过程,涉及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项目设计确定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设计方案等直接影响了工程投资的总体水平,是全过程投资控制的基础。设计阶段要积极采用国内外成熟先进的设计思路、设计手段和设计方案开展限额设计,对建设项目进行设计优化,减少设计变更,控制工程造价。一般项目进行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初步设计文件是确定建设项目规模和投资的主要依据,初步设计应依据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建设范围、规模和主要技术标准进行限额设计,对设计方案、工程措施、工程数量和投资等进一步优化和深化设计。初步设计文件应满足主要设备采购、征地拆迁和施工图设计的需要。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当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等工作需要。项目单位应确保建设项目的设计周期,要求设计单位按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限额设计,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应加大对设计成果的审查工作力度,并将设计文件的质量标准、投资控制等重要事项纳入设计合同条款,明确规定协作条款和违约责任。施工图预算是指在施工图设计完成以后,根据施工图纸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套用有关工程造价资料编制的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预算价格的文件。以抢工期为由开展的“三边”工程项目(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很难对建设项目投资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控制。概算分解,是指项目单位在开展工程招投标工作之前,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结合建设项目实际情况,按分项工程对建设项目进行分解,相应将初步设计概算进行分解,确定各分项工程合同的预控金额,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现合同动态控制的投资管理活动。项目单位应依据经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项目招标清单、工程量清单,并结合当期市场造价信息、市场同类项目造价水平、预算定额等资料,开展设计概算的分解工作。概算分解应根据项目特点和管理要求,按照设计标准、技术要求和施工工艺,科学合理地拟定分标方案,施工总承包等分项合同构成,并在综合考虑市场同类项目的造价水平、不可预见因素等基础上确定各分项合同的预控金额。概算分解过程中,各分项合同的内容与范围应注意与概算口径保持一致,科学拟定分标方案,施工总承包等合同及其预控金额,形成投资控制目标。

3.关于招投标管理。关注招投标程序,对招标方式、招标范围、招标项目设置及报价体系、招标文件中合同条款等关注不够到位,建设项目的招投标范围涉及勘察设计、监理、工程施工、设备材料采购等不同领域,管理内容涉及不同项目的招标要求、投标报价、合同条款、履约条件等各个方面。招投标管理几乎涵盖投资管理的全过程及各个方面,是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的核心内容。项目建设单位应设立招投标管理常设机构或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招标投标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第七条:本规定第二条至第六条规定范围内的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必须进行招标:(一)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二)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三)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第(一)、(二)、(三)项规定的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4.关于合同管理。投资的动态控制与管理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各职能部门不能规范建立合同管理台账,工程款超付现象时常出现。合同管理是项目实施过程中投资管理的重要环节。项目单位应通过制定严格的工作流程,各职能部门建立规范的管理台账,加强合同签订、变更及过程结算等管理工作,及时准确掌握工程建设动态信息,为控制工程投资,顺利完成竣工结算、决算工作创造条件。为了规范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物资出入库管理、基建财务管理等工作,项目单位应对各类合同建立与批准概预算口径一致的“工程项目编码”,使得各职能部门能够建立起口径统一的合同管理台账,确保财务进帐渠道明确、物资出库统计合理,从而使竣工决算管理工作得以有序进行。①规范合同签订程序,明确各职能部门合同审核的工作内容。②加强征地拆迁的前期调研工作力度,建立科学的征地拆迁补偿决策机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③建立严格的工程变更、洽商管理程序,控制工程造价。设计变更按照“先批准、后变更、先设计、后施工”的程序办理报批手续,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及费用调整。明确签证管理原则,主动规避签证管理风险:签事实,不签结果;签过程,不签工作量;现场图纸以外的工作内容,只签工作内容,不签消耗;需要签工作量时,不要签价格;签单价,不签总价。④项目单位应及时准确掌握工程建设动态信息及相关资料,控制索赔事项发生。当前,建筑市场处于过度竞争状态,施工单位普遍采用低价中标、高价索赔的投标策略。

5.关于物资管理。项目单位往往忽视物资采购模式、采购范围确定过程中的税务筹划工作。物资管理部门对工程物资等出入库管理工作不够到位,不能完全满足物资核销、竣工决算时形成交付使用资产等工作需要。基建物资管理是全过程投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单位应通过制定严格的工作流程,确定物资采购范围、采购方式、采购合同、采购计划,并相应开展物资验收、入库、保管、领用、结算、核销及其他相关业务,满足竣工结算、决算工作需要。

6.关于竣工结算、决算。项目单位重视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对招投标阶段、合同管理阶段造价控制工作的认识往往不够到位。项目单位无法顺利完成竣工决算编制工作。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是指对建设工程的发承包合同价款进行约定和依据合同约定进行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工程竣工价款结算的活动。主要结算方式包括:竣工结算、分阶段结算、专业分包结算和合同中止结算等。竣工决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口径统一的竣工决算管理体系,各管理部门以工程项目编码为手段,以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物资管理、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为基础,平时不断积累相关资料,各部门定期稽核、密切配合的综合性管理工作。竣工决算管理应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单一的认为编制竣工决算是财务管理部门工作的认识是错误的。

7.关于全过程投资管理体系。投资管理制度间缺乏联系,不能形成科学、完整的制度体系。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能建立起与批准概预算口径一致的投资管理体系。加强基建财务管理工作,合理确定项目投资价值,不仅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效果,对提高下一步基建投资建设管理的投资效益、节约成本都有深远的意义。

基建投资范文第8篇

关键词:基建;集团;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涉及民生的大型基础建设项目,都由国资及国资控股集团公司组织实施。这些项目大都涉及能源、交通、水利、城市供水排污、文化体育设施等领域,其特点是项目规模大、区域跨度广、投资回报周期长。如何管理好这些项目是各级国资集团公司需要探索的投资管理课题。嘉兴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兴水务)主要承担水务类基础设施及社会公用事业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是嘉兴市政府直属的国有独资企业,具有多级法人、多种层次组织、多种经营等经济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集团公司内部管理活动的复杂性。为此,本人结合了嘉兴水务基建投资管理模式,谈谈从原来分散的基建投资管理方式过渡到集中投资管理模式的现实意义。

一、原有基建投资管理方式的缺陷

在集团公司成立之前,基建投资项目均由集团公司下属各企业自行管理,建设资金筹措和基建财务核算工作也由各企业财务承担。由于基本建设投资是以一个项目从前期准备、投资实施、直到建成投产为一个建设周期的特点,所以建设时间长,项目跨度大,实施单位的综合能力参差不齐,财务状况各有不同,而基本建设财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必须懂得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熟悉专门的财务会计制度。但是一般企业并不配备专职的基建管理人员、基建财务人员,由企业管理人员兼任,他们对一般的经济事项的处理尚能胜任,但对于复杂的工程投资、成本结转、竣工决算等业务的处理能力相对较弱,以至于有些项目已投入运行多年,由于会计核算的基础资料不完整,至今未能竣工决算,造成资产管理和使用脱节,遗留问题积重难返。

二、实施基建投资集团一体化管理的措施及优势

为了实现市场融资、筹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嘉兴水务加大对基建项目投资管理力度,走集团一体化、专业化道路。通过对基本建设投资一体化集中管理,统一核算对象口径,加强工程成本控制,及时反映投资项目的合同执行情况、建设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等动态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纠偏,使建设项目的各要素高度优化。为此,采取以下几项管理措施:

1.建立统一的投资管理制度

嘉兴水务为保证每个项目顺利实施,规范项目管理,出台了《嘉兴水务基建管理办法》,对基本建设的前期管理、项目实施、竣工验收、项目后评估等,都作了比较细致、全面的规定,并将陆续编制的各项制度编印成《建设制度汇编》,分发到每个管理人员,作为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规范,使工程立项、概预算、招投标、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工程质量、设计变更、工程款支付、施工管理、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决算、档案管理和验收等各个环节有章可循,各司其职,有据可查。

2.人员的配置一体化管理

嘉兴水务利用其现有的人力资源,再抽调一部分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负责项目前期、工程建设进度、质量、投资等控制,每个项目均由嘉兴水务领导分别牵头负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为了加强财务管理,成立基建财务中心,在人员安排上,打破了下属公司的界限,特别是会计人员交叉使用,基建财务中心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一人多岗,从建设资金的筹集,到建设成本和费用归集,均按照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等规定进行核算管理。根据项目法人主体,每个投资项目设置一个账套,独立核算,财务负责每个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上报市财政局批复后,按交付使用财产清册所列的资产移交使用单位,所属企业核对后据以入账、使用。

3.投资资金一体化管理

基本建设项目通过水务集团平台积极对外宣传,做好项目推介,争取商业银行的优惠贷款,并利用项目优势,积极探索资产融资渠道,如嘉兴市污水处理二期工程总投资10.4亿元,做好项目的对外宣传工作,及时了解国外政府低息贷款发行的方向,积极向国家、省有关部门和外国金融机构争取,共获得了两项外国政府低息贷款。其中利用浙江省城市污水处理项目日元贷款余额24.65亿日元,贷款年利率0.75%、使用期限40年,落实10亿日元的再转贷资金,年利率2.7%、使用期限15年。公司又落实德国复兴银行贷款1500万欧元,平均年利率为3.4%。

4.工程投资控制一体化管理

一个项目的建设分为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组织实施等环节,嘉兴水务就针对工程造价重点环节作了控制,一是在施工图前阶段,组织项目技术人员和专家开展充分调研、论证,坚持强化功能投资合理原则,运用价值工程理论进行多方案的比选,选出最优方案;二是在施工图出图阶段对设计院中间阶段图纸进行审核,审核图纸是否全面、结构设计和工艺是否合理最优,与现场的情况是否结合紧密,所选的材料是否性价比最优;三是在编制招标清单后,对照施工图纸对招标工程量清单审核,并对招标文件进行会审,完善招标文件,避免错漏项目的发生;四是在招投标阶段,对工程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和设备、材料采购,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招标信息公开透明,充分利用政府部门的招投标平台公开招标,确定合理标价;五是在项目资金管理上,改变过去核算管理与工程概算脱钩的现象,制定了《工程计量结算管理办法》、《工程变更管理办法》,管理部门严把基建付款审核关,严格现场签证管理,制定完备的隐蔽工程现场签证制度,严格控制来自施工方的工程变更、材料代用、额外用工及各种预算外费用,特别是工程款支付,施工单位按月上报工程量,经项目监理、驻现场工程部技术人员、合同及造价管理人员审核,进行投资控制;六是在项目的完工结算阶段,对施工单位上报的完工结算单做好审核工作,并报送市财政评审中心审查,通过财政跟踪评审,核减率达到8.96%,大大地节约了工程投资。

嘉兴水务成立以来共承担了30多个水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达45亿元,建立了符合集团自身的管理体系,通过一体化对基建投资项目的计划管理、资金管理、建设管理,充分利用财力、物力、人力的综合优势,创新项目管理,提升项目管理专业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创新财务管理,促进企业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创新融资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资金需求,创新目标管理,有效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等社会公用事业项目的高质量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目前公司下辖8家全资、控股企业,已形成集“水源保护、城乡供水、污水收集与处理、危险固体废物处理、城市防洪及管道专业施工、设计”于一体的水务环保类投资集团。因此,基本建设一体化集中投资管理模式是符合当今的市场经济和国家财政的需要,它将成为一种先进而广泛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秀琴:“双全法”在高校基建投资控制中的应用与研究[J].建筑技术,2012,43(9):834-837.

[2]杨天强:略论加强长江修防基建投资管理[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21(3):108-108.

[3]肖支球:预算控制是强化基建投资管理的有效途径[J].事业财会,2005,(6):77-78.

基建投资范文第9篇

Abstract: In the management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nvestment control, more or less there will be some problems in different levels.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tinuous change of the market conditions of the project investment control also caused certain effect. So the country has been in the basic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trol. "Super three" and basic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control is the basic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there is a serious problem. Because the basic construction project economic benefits is decided by the level of investment management, so to say, "the basic guarantee of the target project revenue maximization" achieve is to increase the project investmen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This requires a strict control of the investment cost in each stage, the maximum to avoid the loss of project funds, is the premise of realizing the maximum benefits of the project.

关键词: 项目收益;资金;投资成本

Key words: the project proceeds;funds;investment cost

中图分类号:F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2-0091-02

0 引言

作为一项工序繁杂的系统工程,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中,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同时,市场条件的不断变化也对项目的投资控制造成的一定的影响。因此国家一直在对基本建设项目进行控制。“三超”和基本建设投资失控是目前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由于基本建设项目的经济收益是由投资管理水平决定的,所以说,“项目收益最大化”这一目标实现的基本保障就是加大项目投资管理及控制力度。这就需要在各个阶段对投资成本进行严格控制,最大限度的避免项目资金的流失,便是实现项目收益最大化的前提。在下文中,笔者将根据财务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浅析在对基建项目的投资控制中应当注意到的问题,并概述投资控制的具体措施。

1 基建投资项目存在问题举例

1.1 作为工厂基本项目投资的源头,投资决策虽然只占总投资额的0.5%―3%,但却是投资效益提高的关键因素。我国工程建设普遍存在着投资膨胀等问题,“三超现象”相当的严重,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建设前期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其中“通过有意的压缩工程的投资,使项目能够更快的被批准,因而人为的降低概算”、“项目的具体施工中,建设单位提出的要求要远远的高于设计的标准要求”、“工程的初步设计存在着很多的漏洞,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建筑材料的价格及设备不依行情而定”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因素。

1.2 在工厂基本项目投资的控制中,一般的设计阶段所需费用只占工程总投资的1%左右,但却严重的影响建设成本,所占比例约为75%以上。对工厂基本项目投资的控制,重点是对设计阶段的有效控制。即对施工设计图的控制,传统观念中的“轻设计,重施工”必需做出相对的改变。工厂基本项目的设计阶段,相关的设计人员不但应对工厂基本建设的质量负责,还要对项目投资金额负责。要采用优化设计方案等手段,编制初步设计、概算。真正的实现对项目投资额的控制。工厂基本项目设计图的质量和深度,一定要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要尽量的避免工程量清单中,工程量的漏算和误算。以免暂估项目增多,难以保障招投标的工作质量。

2 概述基建投资控制的主要措施

2.1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工程量清单报价的方式将成为招投标发展的必然趋势。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式是由我国建设部颁布的,作为基本项目投资深化改革的重要措施,成为规范招投标行为的重要手段。招标人以国家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为前提,提供工程数量并自主报价,经审批低价中标。这一过程也是对投标人和招标人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

基建投资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校 基建投资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154-02

高校基建投资具有资金流量大、权力集中、建设资金性质公有等特点,是高校投资内部控制的重要领域,高校基本建设投资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是在预定的工期内,以合理的投资完成高质量的校园建筑,为实现这一控制目标,各校在多年的基建工程管理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基建投资内部控制机制,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借鉴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10年4月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有关规定,以全面的视角、系统的眼光对高校基本建设投资内部控制进行梳理。因我国高校属于国有事业单位、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不同于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内部控制应主要从高校文化建设、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控制度建设、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下面结合我校近几年基建投资内部控制管理的实践经验,对高校基建投资的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论述。

一、深厚的校园文化是实施基建投资内部控制的基础

高校文化包括高校的管理哲学、管理风格、管理者的价值观以及全体教职工对制度的认识、态度、遵循意愿。文化建设是内部控制建设的中枢神经,是培养诚信、忠于职守、乐于助人、刻苦钻研、勤勉尽责的一种制度约束。高校的基本建设能综合体现其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对其进行投资内部控制必然以各高校的校园文化为基础,突出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因为我校是一所以城市建设各专业为主的综合性工科院校,是培养城市建设领域各类人才的基地,拥有一大批非常优秀的建设专家,在校园基本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长期的工作积累和不断学习,对于校园建设的总体思想、总体原则、总体目标、实施原则以及内控制度的认识和遵循意愿等逐渐形成共同的认识,校园建设者具有良好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积极在项目方案论证、施工图设计、施工管理、资金管理及竣工后运行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校园空间与建筑赋予丰富的文化信息,彰显具有城建特色的校园文化底蕴,实施基建投资内部控制有着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设置科学的组织机构,建立和完善投资控制体系

在现行体制下,基建项目投资的内部控制已不仅仅指基建财务内部控制,还包括基建工程管理内部控制、物资内部控制以及内部审计等,因此,高校应建立以基建财务内部控制为核心,基建工程管理内部控制、物资内部控制为重点,纪检及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实时监控的基建投资内部控制体系,应设置常设机构进行日常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个项目特点确定项目管理模式,结合学校组织机构运行的特点,建立该模式下的项目管理架构,赋予该架构下相关单位相应的权利与义务,保证基建投资得到有效的控制。例如,我校2006年进行的新校区建设采用代建制模式进行管理,因以型CM模式为基础,代建单位不具备项目法人资格,在随后确定的组织架构中,学校将代建公司纳入学校基本建设管理体系,接受学校扩建工程领导小组的指挥,成为学校扩建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与投资控制体系的一个关键环节,在相关费用审批、采用材料审批、工程资金拨付、合同协议会签、工程变更审批等方面具有审核及建议权,使代建公司的权利与责任相匹配,同时在学校、代建、监理、总包等单位之间建立了相互约束的监督机制,工程风险预警机制顺利启动,基建财务控制和基建工程管理控制并行,使财务管理人员在代建制管理模式下能够统筹好基建财务管理与基建工程的关系,科学地管好、用好建设资金。

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基建工作流程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实现对基建项目投资进行科学、规范、高效控制的保证,是内部控制能够良好运行的前提,因此,高校需要从基建投资控制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制定基建财务制度、基建工程管理制度、基建项目内部审计制度及与其相关的制度,并根据高校的内部环境变化,不断地改进完善制度,以此来规范我们的工作流程,达到最终控制投资的目的。我校先后出台《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基本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关于对基建工程招标实行公开的实施办法》、《基建资金管理制度》和《基建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等,通过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在基建工作中逐步形成一系列严谨的内部控制流程,主要包括:基建工程前期规划设计程序(前期规划设计流程图见第156页),基建资金付款审批程序,工程预决算审批程序,基建项目招标工作程序,基建设备、材料采购工作程序,工程变更审批程序等,在基建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强化授权审批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会计控制与预算控制,通过基建各环节活动的控制完善基建项目投资内部控制内容。以学校对工程变更授权审批控制为例,学校明确规定工程变更的审批权限,重大变更在监理工程师提出初步审核意见后,项目负责人组织相应专业的工程师或专家对工程变更进行论证,形成初步意见后联同变更预算报学校审核,经研究批准后再行实施,一般性工程变更按照基建程序办理,建设、监理、施工、设计等单位初步审核意见一致后,经分管校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变更。再以新校区扩建工程款支付控制为例,在学校扩建工程管理规定中对于工程款的支付程序和审批内容与权限做出专项规定,由总包公司依据完工工程量提出申请——填制扩建工程资金拨付审批表,经监理公司、代建公司、学校先后审核并签署意见,财务部门依据施工合同、会签单等的约定,按照学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予以支付。

四、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重点控制基建项目投资高危领域

工程审计是高校基建投资内部控制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合理确定工程项目造价、高质量进行项目建设、保证项目按期完工的有力手段,因此,内审部门应以国家的法律、法规等为依据,运用现代审计方法对工程建设活动进行实时的、全过程的审计与监督,避免采用传统的结算审计方法等进行事后审计,可依据项目规模或资金来源不同,分别采取内审、外审或内外相结合的审计方式,对整个建设过程的经济活动进行动态跟踪控制,加大高校内审的监督力度,积极化解各种风险,使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都置于审计部门的监督之下,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对基建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充分发挥内审的职能作用。我校不仅制定《基建修缮项目审计实施办法》,使基建审计工作有章可循,重视基建投资高危领域的控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大监督力度,比如在基建招标工作中积极引入法律调查机制,由纪检和审计部门到检查院调查中标单位有无诸如商业贿赂等方面记录,经学校审议后最终确定中标单位,将内审监督落到实处。

五、高校基建投资控制的薄弱环节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对于高校基建投资的风险控制到目前为止还未有成熟的识别、分析模型与应对措施,大部分院校都是依据基建管理人员的经验进行判断,许多潜在的风险往往无法预判,再加上因部分高校纪检审干部对基建管理尤其是工程技术及预决算等方面并不在行,造成监督弱化,极容易滋生腐败现象,使高校蒙受损失而无法避免。因此,今后在高校基建投资内部控制的建设中,应加强风险评估的研究,增强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

综上所述,高校应运用系统的眼光看待高校基建投资内部控制活动,加强建设项目投资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从内控机构、内控制度、内部审计、专业管理人员的胜任能力及风险评估等方面着手,全面梳理建设过程中各环节建设活动控制要素,使高校基建投资的内部控制发挥最大的效能。

参考文献:

1.上海会计学院编.2011年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辅导用书精讲.

2.魏乾梅.高等院校基本建设内部控制的探索[J].会计之友,2008(3)(中)

3.阚淑媛,杨红艳.高校内部环境控制优化浅析[J].财会通讯,2012(1)(中)

(作者单位: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天津 300381)

上一篇:投资分析范文 下一篇:国际直接投资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