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1 20:16:29

几何教学论文

几何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几何画板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同样有着非常好的应用.几何画板不仅能够清晰地呈现各种几何图形,而且应用起来十分灵活,教师可以随时改变图象以及图形中几何体的位置关系,进而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思考.几何画板和常规的多媒体教具有着一些本质差异.多媒体课件一般设计完成后就不能再变更,几何画板则不一样,教师可以依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学生的思维以及知识的发散等灵活地进行图形的变换.这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也能够促进学生对于几何知识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与更加灵活的应用实践.例如,在讲“勾股定理”时,教学的难点就在于证明勾股定理.教师可以应用几何画板,引入“勾三股四弦五”的计算方法,在黑板上直接画出三个正方形,让学生探究这三个正方形的关系,在引导学生判断正方形面积的大小过程中,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在几何画板作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度量面积”的功能.通过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教师可以验证勾股定理的准确性,并利用赵爽弦图,引导学生加以推算证明.这些都体现了几何画板在几何知识教学中的优越性,合理地利用几何画板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样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在数学教学中,往往会涉及一些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内容.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几何画板同样能够起到很好的效用.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素养,这也是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具备的一种重要技能.不少学生在面对庞杂且无规律的数据时,都会觉得找不到头绪,让他们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更是十分困难.有了几何画板后,能够有效地给予学生引导,尤其是利用“制表”功能,能够实现数据的准确收集和有效统计,并且能迅速找出其中规律,这对于学生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数学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收集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学生通过工具测量获得的数据不准确,借助几何画板则能够准确地收集、统计数据,从而迅速找出其中的规律所在.例如,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公式”时,让学生画任意的三角形,再进行测量、计算,由于量角器测量存在误差,不一定能验证定理,可以在学生探索后,再用几何画板产生随机数据进行验证.这个过程往往能够帮学生较为准确地找出其中隐藏的一些规律,并且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三角形内角和的公式.这对于知识教学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总结

总之,几何画板对于数学教学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功效,不仅能够让知识的呈现更为直观与丰富,也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几何知识,还是代数内容,几何画板都能够在教学中提供实用的帮助.在数据统计的过程中,几何画板也能够发挥其辅助功效.教师要善用几何画板,这不仅能够让课堂教学更为高效,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能够起到积极的辅助功效.

几何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另一方面,随着“减负提素”工作的开展,专业基础课课时的压缩,解析几何课程由原本每周6课时改为5课时,后又降为现在的4课时,显然原有的教学内容及方式都需要进行相应修改,而解析几何是衔接代数与几何的重要理论课程,也是后续课程的需要,其基本内容又不能做大幅度的删减,课堂教学改革只能对当前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合理的调整,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思想与观念不先进。受传统教学思想的约束,课堂教学中仍然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思维过程、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不能更好地发挥课程教学的优势。

(2)教学模式陈旧。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课堂形式单调,以教师为主,学生主动参与不够,课堂气氛不活跃,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根据几何课程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多样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明显。

(3)教学手段不灵活。传统板书教学手段显然不适应几何课堂教学,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是大趋势,课堂上虽然也能结合多媒体课件,图形多是教师提前做好的,不能体现几何图形的形成过程,学生看过之后仍是不会做。

(4)考核方式单一。考核方式仍然是一锤定音,养成很多学生平时不好好学,到考试前期集中突击复习的习惯。

2.课堂教学改革的设计方案

2.1教学理念上的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要从思想上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体现课堂教学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教学理念,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侧重教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数学工具的同时,强化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综合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以高校数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解析几何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基本要求为依据,体现大学教育的特点,围绕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在教学策略上,考虑教师自身、学生及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对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进行综合研究与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2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模式改革上要大胆尝试,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只限于“讲—听—读—记—练”的教学结构,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起主导作用,提倡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共同讨论的教学模式。学生经过课前预习,可以提出问题,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对基础理论部分,采用系统教学模式,以教师的系统讲授、学生系统记忆,复现知识技能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活动体系。对拓展或应用性较强的内容,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讲授重点,介绍方法,使学生掌握数学工具的同时,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采用实践式或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发现来学习,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探索知识的过程统一起来。

2.3教学内容改革

重新修订解析几何课程的教学大纲,在尽量少减内容的前提下,修改教学重点、难点,合理安排课时,对于与中学相同或者类似的内容采用简要复习,细讲不同点,以节约课时,比如向量的概念中,空间向量和中学学的平面向量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强调空间向量特性,平面曲线的普通方程和参数方程中,主要讲参数方程的构造及解法。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以各章节为单位划分知识模块,大致可分为基础理论模块、实践应用模块、拓展模块,对不同的教学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所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对课后习题进行分类,按学习技能可分为思考题、概念题、方法题、应用题、拓展题等,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消化教材,提高解题能力。

2.4教学方法与手段上的改革

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增加每节课的信息量。科学制作多媒体课件,采用动画模拟,分层显示,深入浅出,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使学生能更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对于重点的推理过程或重要的方法演绎,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利用几何画板与数学软件制作几何图形的动画演示,展示几何图形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介绍几何画板与数学软件的使用方法,让有兴趣的同学自学几何图形及动画的制作技术,展开几何绘图比赛。

2.5教学实践活动的改革

强化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的同时,学会利用几何知识解决中学数学问题,还要注意介绍本课程与其它课的关联,比如在数学分析、高等代数、高等几何、微分几何等课程式中的应用,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每位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并能提高他们利用几何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6考试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改为平时考核成绩加期末考核成绩,各占总成绩百分之五十,平时成绩可根据课堂考勤、平时作业、单元检测及课堂实践活动的表现给出,期末考核就是期末考试的笔试成绩,另外设立奖励分,最高5分,不占总成绩的百分比。

(1)平时考核平时考核成绩包括三项内容:课堂考勤30%、课程作业30%、单元测试40%。其中课堂考勤3次,课堂上随机抽查点名,每次抽查记10分共30分;课程作业检查3次,按学号收取作业,每个同学检查2次作业,最后再全部收1次作业,检查总体作业完成情况,每次检查记10分,共30分;单元测试4次,在向量与坐标、直线与平面、特殊曲面与二次曲面、二次曲线的一般理论内容之后随堂测试,每次测试记10分,共40分。

(2)期末考试(闭卷)由教师出题教务处组织闭卷考试。考试题目符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数学分析教学大纲要求,考试内容为每学期所讲全部内容,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证明题,每次考试至少四个类型,其余按教务处和系部相关文件要求。

(3)绘图技能奖励。在解析几何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一些利用数学软件MATLAB和几何画板绘制几何图形的简单方法,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举行一次绘图竞赛,竞赛成绩作为奖励分,根据绘图情况给成绩,最多奖5分。

3.课堂教学改革的应用实践

以第4章柱面、锥面、旋转曲面与二次曲面教学为例。

3.1教学目的

理解柱面的定义、方向、准线、母线等概念,理解锥面的定义、顶点、准线、母线等概念,理解旋转曲面的定义及轴、母线、经线、纬圆的概念;掌握利用消参数法建立柱面、锥面、旋转曲面的方程的方法与步骤,以及特殊的圆柱面、圆锥面、以坐标面上的曲线为母线的旋转曲面方程的求法;理解椭球面、单叶双曲面、双叶双曲面、椭圆抛物面、双曲抛物面的标准方程、图形及性质,掌握用平面截割法研究二次曲面的基本方法。

3.2教学要求

本章根据几何特征很明显的柱面、锥面、旋转曲面利用消参数法去建立它的方程。而对于二次曲面用“平行截割法”去研究它们的图形及性质,又讨论了单叶双曲面与双曲抛物面的直母线。要求掌握求柱面、锥面、旋转曲面方程的一般方法,会用平行截割法讨论二次曲面方程,并能做出简单图形。

3.3模块划分与教学方案

基础理论模块分两部分,柱面、锥面、旋转曲面的形成及求方程的方法———消参数法;利用平行截割法认识二次曲面的理论与方法。这部分内容要重点讲授消参数法与平面截割法的方法,各列举一例进行系统讲解,包括解题思想、基本方法及步骤都要详细介绍,例如,利用消参数法求柱面方程和利用平行截割法讨论椭球面方程详讲,之后对其余的曲面经老师提示后让学生讨论,动手完成,可选择比较好的同学上讲台试讲,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实践应用模块:图形的绘制与空间曲面的应用。利用几何画板制作旋转曲面的形成过程,利用MATLAB命令作各种二次曲面的图形,介绍利用几何画板制作旋转曲面的方法和MATLAB软件的使用;另一方面考虑到两曲面的交线是一曲线,这部分往往会被忽视,提醒学生注意这方面的应用。拓展模块:直纹面的概念,直母线的性质与应用。介绍直纹面的概念与性质,对性质的证明不全讲,只介绍直母线的非常神奇的应用,这部分作为拓展内容留为学生进一步查阅资料进行选学。

3.4教学效果

在教学模式上,对于基础理论模块,采用系统讲授式、讨论式、合作学习式相结合,提高了课堂效率,节约了课时;对于实践应用模块,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使用数学软件,提高实践与应用能力;拓展模块的神奇能够促使部分学生对数学有更深一步的研究。通过对教学内容划分模块,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特点,提高了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4.总结

经过一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进行了全面的丰富和完善,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应用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同时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改革设计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地学结,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具有活力,使我们的课堂有更高的效率。

几何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视听教学实际上就是通过各种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发挥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将教学资源与知识融合起来,形成更好的认知体系.知识和经验从认知角度可以分为抽象经验、感觉经验和体验.抽象经验就是书面语言经验,只有符号含义而没有具象化;感觉经验就包括视觉听觉等,具象化的内容对感官直接刺激形成经验;体验就是综合化感受,可能包括抽象和具体的联系,是理解和积累层面的.从视听教学理论看几何画板的运用,应当是感觉经验和体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动态展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强化学生的知识学习.

二、初中数学几何教学特征

1.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发展.

初中数学内容上更多的加入了平面几何和解析几何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归纳、推理和论证能力进行培养.数学学习更多的是通过观察、类比和证明来获得知识,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清晰的思路,能够形成数学思想.

2.注重学习兴趣的调动.

初中数学概念性内容多,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也更高.在初接触初中数学时,学生容易因为衔接不上或者思路不通而产生困惑,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这种挫败感干扰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在初中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运用更加适合学生形成数学思想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走入数学世界.

3.探索性和实践性.

新课标对初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要突出知识的基础性和发展性,数学作为工具性学科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价值,在初中数学教育阶段也要融入适当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利用几何画板的可操作性,让学生动手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学生能够结合概念形成经验性知识.

三、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绘图应用.

几何画板最基础的功能就是快速画图,利用这一点可以减轻课堂上教师手绘范例的压力,更多的时间用来展示和讲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几何画板提供了对应于实物的直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也有对应于圆规等制图工具,无论是绘制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都能较为精准地完成.几何画板还提供了几何图形的参数设置,图形与数据结合更加直观,这也是将抽象和具象联系起来最直观的表达.例如,平面几何勾股定理,斜边的平方等于直角边的平方和,这个规律看似容易,但是如何验证一致都是比较困扰学生的问题.用直尺量从数值上可以验证,但是对于图形上的关系还是没有具体的认识,这时就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的绘图功能,从图形关系角度入手,更好地验证这一定律.绘制直角三角形时,可以利用不同颜色将各条边标示出来,用直尺功能对数据进行测量,运算即可验证数值关系.图形关系可以将直角三角形拆分开,以每条边绘制正方形(正方形的体积对应各边的平方),将斜边构成的正方形按照七巧板式切割成不同形状的分块,直角边形成的两个正方形按照已切割的分块形状进行切分,最终通过细节填补,我们会发现形成了两套同样的分块组,这也就说明斜边构成的正方形的面积与斜边构成的两个正方形的总面积是一致的,也就从图形的角度验证了斜边的平方等于直角边的平方和这一定律.通过面积这种具体的对象表达边的平方关系,学生有更加深刻的记忆和理解,从认知和记忆两个角度形成了图形与抽象概念的联系,来自视觉刺激的认识帮助抽象概念形成了更好的知识认知.

2.动画应用.

初中数学中无论是平面几何还是解析几何,都可以很好地利用动画功能.动画是对过程的一个良好诠释,学生对于过程的观察实际上也是在思维逻辑中形成知识,对于过程的感官刺激直接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连接起来,是抽象与具体之间最直接的关系.

四、结语

总之,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范围很广泛,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启发作用也很重要,合理利用几何画板的辅助教学功能,能够实现更加高效的课堂教育。

几何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字: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定位

第一,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目标。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要充分结合初中生的特点来促进学生的原上草论文网教学论文自主学习。因为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真正主体,而且教学成果的评价也是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基准的,所以,一切教学模式的改进和优化都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目标。

教师需要认识到,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仅是教师讲解初中数学知识的重要工具,同样是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崭新方法,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科学建构教学情境、提供学习资源等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之下实现自主学习。

第二,以彰显数学思维特点为标准。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原上草论文网教学论文要充分考虑数学课程的思维特点。数学学科的思维模式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更加强调理论的概括性、知识的抽象性以及逻辑展开的缜密性,并且数学知识当中大量使用各种符号化、形式化的语言,让习惯于形象思维模式的初中学生很难适应。

所以,在常规教学模式下学习数学知识比较艰难,而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利用非常生动的视觉形象来向学生展现比较原上草论文网教学论文抽象的数学公式,揭示思维过程、描述求解流程等,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觉得具体可感,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领悟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呈现形式的活泼新颖,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就是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同时新《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换言之,数学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索学习。应用“几何画板”、“POWERPOINT演示文稿”、“FLASH”等多媒体工具,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亲自去体验,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实现“意义建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如在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们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工具,演示两圆相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的运动变化规律,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来表现几何关系,那么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就发现了原来两个圆运动会产生这么多的可能情况,他也就更容易的理解和接受,最后可根据圆心距和半径的关系对两圆的位置关系进行验证,从而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构建。

三、巧借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发现式学习。

信息技术很大程度来源于网络教学,网络中有很多初中数学教学中所需要的资源,因此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例如,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这样的数学实验;在该实验中,学生可通过任意改变线段的长短和通过鼠标拖动端点来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形态变化,从中学生可以直观而自然地概括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并不需要由教师象传统教学中那样作滔滔不绝的讲解,而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与掌握反而比传统教学要系统得多,全面得多,深刻得多。再如“探究性活动:镶嵌”,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进入问题情景阶段,教师投影“美丽的镶嵌世界”,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种问题。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利用校园网资料,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在教师的启引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第三阶段为表达交流阶段,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特别一提的是,教师提供了边长相等的3—24边正多边形,配上不同颜色,鼓励学生设计一、二个地板的平面镶嵌图,课堂气氛顿时高涨起来,学生经过设计,复制、粘贴、组合,排列出的图案千姿百态,有些图案大出教师意外,很有创意。由此可见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拓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式学习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四、利用网络无法比拟的优势,让学生自我调控、自我发展

基于网络技术的课件更具有优势,它除了具有多媒体课件的优点外,还具有对学生全员的可控性优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自主选择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自己控制和调节学习的进程,在师生、生生、人机、个体与集体之间多纬度的交流,凭借网络资源的优势,在开放的环境中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

如在教学“函数的基本性质”中,利用FLASH制作成动态网页,让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规律,完成网上练习:将函数的关系式标出,学生在课件的使用中只要把函数关系式中的字母填上相应的数据,那么就出现不同情况下函数值的变化情况,也可观察出函数图象的变化情况。可见,基于网络技术的课件所传递的信息具有统一性、开放性、灵活性、动态性和全员可控性等特点,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良环境,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发展的可能。

几何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定位

第一,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目标。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要充分结合初中生的特点来促进学生的原上草论文网教学论文自主学习。因为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真正主体,而且教学成果的评价也是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基准的,所以,一切教学模式的改进和优化都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目标。

教师需要认识到,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仅是教师讲解初中数学知识的重要工具,同样是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崭新方法,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科学建构教学情境、提供学习资源等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之下实现自主学习。

第二,以彰显数学思维特点为标准。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原上草论文网教学论文要充分考虑数学课程的思维特点。数学学科的思维模式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更加强调理论的概括性、知识的抽象性以及逻辑展开的缜密性,并且数学知识当中大量使用各种符号化、形式化的语言,让习惯于形象思维模式的初中学生很难适应。

所以,在常规教学模式下学习数学知识比较艰难,而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利用非常生动的视觉形象来向学生展现比较原上草论文网教学论文抽象的数学公式,揭示思维过程、描述求解流程等,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觉得具体可感,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领悟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呈现形式的活泼新颖,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就是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同时新《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换言之,数学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索学习。应用“几何画板”、“POWERPOINT演示文稿”、“FLASH”等多媒体工具,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亲自去体验,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实现“意义建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如在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们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工具,演示两圆相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的运动变化规律,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来表现几何关系,那么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就发现了原来两个圆运动会产生这么多的可能情况,他也就更容易的理解和接受,最后可根据圆心距和半径的关系对两圆的位置关系进行验证,从而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构建。

三、巧借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发现式学习。

信息技术很大程度来源于网络教学,网络中有很多初中数学教学中所需要的资源,因此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例如,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这样的数学实验;在该实验中,学生可通过任意改变线段的长短和通过鼠标拖动端点来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形态变化,从中学生可以直观而自然地概括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并不需要由教师象传统教学中那样作滔滔不绝的讲解,而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与掌握反而比传统教学要系统得多,全面得多,深刻得多。再如 “探究性活动:镶嵌”,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进入问题情景阶段,教师投影“美丽的镶嵌世界”,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种问题。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利用校园网资料,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在教师的启引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第三阶段为表达交流阶段,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特别一提的是,教师提供了边长相等的3—24边正多边形,配上不同颜色,鼓励学生设计一、二个地板的平面镶嵌图,课堂气氛顿时高涨起来,学生经过设计,复制、粘贴、组合,排列出的图案千姿百态,有些图案大出教师意外,很有创意。由此可见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拓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式学习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四、利用网络无法比拟的优势,让学生自我调控、自我发展

几何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一、微笑在课堂上绽放

曾几何时,我们的学生多么怕上语文课,语文课上永远是老师呆板的面孔,永远是没完没了枯燥乏味的读与写。

二、灵动在随机中生长

课堂是师生的生命历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我们的生活。生活中总是充满变数,课堂中也充满“不可预知”的变数,但不管学生的思维如何,教师总是忙着教教案。学生发言偏离教案了,教师总是用“下课后我们再讨论”来搪塞,且美其名日“教学机智”等。这如何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机智?课堂呼唤真正的机智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呼唤“随机应变”。李老师虽是青年教师,但我还是欣喜地看到了他的机智。

李老师让学生理解“九牛一毛”,学生说:“九牛一毛就是非常珍贵的意思。你想呀,九头牛,只找到一根毛,不是很珍贵吗?”面对学生别出心裁的理解,李老师不是简单说不,他听出了学生对“九牛一毛”的理解有对的成份,微笑着问大家:“同学们,你们说他说的意思对吗?哪儿说对了,哪儿说错了?”既指出了学生答案的不正确,又表扬了说对的部分,还启发了大家,一举两得。

李老师让学生自读成语,有学生举手问“全力以赴”中“赴”的读音,李老师没有直接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当李老师让学生汇报自己理解的成语时,另外一个学生正好汇报“全力以赴”,成语刚读出口,李老师就叫停了,只见他笑着对先前问读音的学生说:“听了刚才同学读‘全力以赴’,你知道“赴”怎么读了吧?”学生高兴地点了点头,并读出“赴”音。我可以断定,李老师不是“踢足球”,他不但解决了学生的难题,还巧妙地向学生们传递了一个合作的意识――向别人学习是解决难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当学生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全力以赴”后,李老师立即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课文内容,并表扬学生活学活用论文提纲格式论文网。这既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又是学习方法的传授。

李老师,我为你叫好――为你的教学机智,为你的随机应变,为你的“应变”意识。

三、效率在主动中提高

不管李老师是出于何种动机这样进行教学,但他的教学行为产生的课堂教学效果以及体现出来的教学思想,我是欣赏的。

一切都是学生自己解决的,教师只是“穿针引线”。

我在惊叹这个班学生的活力的同时,我还想到:一些教师手把手教,一个字一个字教,教学真的很扎实吗?也许,考试能够显示出这种“扎实”,但一想到那种沉闷的课堂气氛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我觉得学生更需要愉悦,更需要这种自主的课堂。

当一切变成自己的需要了,我们还需要担心学生学习不自学吗?还需要担心教学效率不高吗?

四、学生是需要发展的

有时,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学生个个是“神童”,要大胆放手让他去做;有时,也不能把我们的学生个个看作是“神童”,什么都让他们自己去捣鼓,乐得个袖手旁观。

学生的发展需要时间,学生的发展需要调动。八个成语,三句话,一个“背”字就希望学生能背出来?学生能背,那也是机械记忆,过不了多久就会遗忘。我们可以让学生像老师一样把这八个成语串成一段话或一个故事,在说话或讲故事的基础上来背,是不是更有趣些?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来背诵,比一比谁的方法最有效、最巧妙。这样,学生背起来是不是更有意义些?是不是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几何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论文写作;翻转课堂;高等数学

一、引言

高校教学改革始终是一线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目前,教改实践活动是各个高校的教学内容之一,相关研究已经很多,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微课形式、翻转课堂形式等教学模式的改革在许多高校均有试验。作为提高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手段,有目的地针对课程的重要知识点指导学生练习写作教学小论文,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与运用,同时在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方面,甚至对一个知识结构的全面把握方面都会有所帮助。如果学生在学习了几章的内容后都能够进行学习体会的总结,写作具有一定深度的学习方面的论文,对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将大有裨益。本文以工科学生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高等数学的教改实践为例,谈谈指导学生写作教学小论文的措施和体会。

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培养学生写作相关论前期准备

因材施教是教师教学的指导原则之一。为了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平台,许多高校设置尖子班并实行特殊的教学模式。笔者所在学校从大一入学新生中选择部分优秀学生设立尖子班来组织教学。由于这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自学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较高,并且实行小班化教学,为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教学提供了较为宽广的选择空间。笔者经过一段时间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对他们的基本情况,如学习积极性、听课时精力集中程度、平时的学习习惯等方面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对于难度一般的教学内容就尝试着让学生在课堂上主讲。教师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对教学过程的掌控,纠正主讲学生在讲解上的一些错误,补充一些学生讲解不到位的内容,组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研讨、互动,并在学生讲解结束后对其在讲解中的亮点与不足进行梳理,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

当然,教师对由学生主讲的教学内容应该有所选择。教学难点必须由教师自己讲,但是一些教学重点部分可以尝试由学生组织讲解,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是负责主讲一个章节的学生(事先对学生进行分组,一组负责一个章节内容的教学)对相关内容的预习及理解比较深刻;二是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积极性较高,不拘束、爱辩论。笔者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方面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种教改模式的持续推进,不少学生对一些重要内容的理解与体会逐步加深,为其撰写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体会的论文打下了基础。

三、指导学生撰写教学论文的目的与方法

高等数学的各个知识点大都集中在某一章节中。比如,以同济大学数学系编写的《高等数学》教材为例,函数极限问题集中在第一章,洛必达法则基础部分集中在第三章。这样当一元函数微分内容学完后,为了巩固学过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如无穷小计算、洛必达法则应用等内容,笔者尝试指导学生撰写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体会。首先对不同小组的学生布置写作不同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然后对学生完成的初稿进行审理,指出其不足或者错误之处,以及文章需要补充的内容及修改的途径,并反复多次进行审理修改,每一次修改对学生来说都是对知识点理解的一次深化。最后文章完成后抽出时间对这些文章及时进行点评,使学生从不同知识点上的学习体会中共同受益。

四、撰写教学论文实践的效果与体会

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部分学生写出了一些具有一定深度的教学论文,发表在一些公开出版的期刊上。如付梦琳、刘海峰、周庆桦的《数形结合:一种重要数学思维模式的实践认识》是一篇关于数形结合方面的教学论文,通过4道数学问题的求解,从数形结合角度探讨对数学思维模式的实践与认识。文中写道:

数学大师华罗庚曾精彩地诠释“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恩格斯也曾说过:“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利用这种手段解题常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反映数量关系,有精确性;“形”反映图形性质,有直观性。数形结合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和直观的几何图形结合起来,让代数运算法与直观图像法优势互补,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共同运作,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化繁为简,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总能发现“数”和“形”是分不开的。化形为数的桥梁是解析几何,涉及到代数运算的方程组求解、变量代换、不等式的构造与求解等方面,特别是在求异面直线构成的角、线面角、面与面构成的角、判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等问题中,向量的代数运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化数为形的例子也不胜枚举。比如,解决函数问题时,画出大致图像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判断函数单调性、确定函数零点、寻找函数最值等方面化数为形的途径常常为解决问题提供直观印象及解题途径的启示。总之,数形结合以数解形,以形助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模式。

从上面这段内容可以看出学生对数形结合知识点的理解较为深刻,为以后借助该数学思想解决问题奠定了良好的数学基础。

岳桐、刘海峰、刘灵君《从无穷小求和、求积的计算去领悟极限相关理论》研究的是无穷小的计算问题。文章从初学者的视角对无穷多个无穷小的和、积的极限计算进行分析归纳,研究了放缩法、积分法等主要思维方法在极限计算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说明了无穷多个无穷小量极限计算结果的几种可能类型。在文章的小结中写道:

有穷个无穷小量的和或积的结果是清晰的,而无穷多个无穷小量的和、积的极限问题非常复杂。其实高等数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思想就是无穷的思想,而无穷多个无穷小量的运算问题一定程度体现了高等数学的魅力:变幻多端,多姿多彩。更重要的是作为初学者,无穷多个无穷小量的运算中的放缩法与夹逼定理的结合、积分法、对于题型的归纳总结等多个方面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尝试将学到的数学思维方法在其他学科进行延伸运用,这些探索会使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如果说有穷多个无穷小的计算是一维直线的话,那么无穷多个无穷小的研究便是带着我们进入了高等数学丰富精彩的二维画面。

作为大一新生,对高等数学重要知识点无穷小的理解能够达到这个层面实属不易。

蔡家昱、刘海峰、张梦舟《浅谈高等数学中的换元思想与方法》探讨的是换元法在高等数学上的应用。文章借助6个数学问题的换元法求解对该方法的优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作者谈到对换元法在高等数学上应用的体会时写道:

应用换元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这一思想,在整个高数学习甚至于日后的现实生活应用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从小的方面来看,这仅仅是我们所列出的一系列数学解题技巧;但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对待任何抽象或具体的问题,想尽方法用简便的语言文字将其描述出来,恰恰就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终极目标。数学的美在于其对现实问题的模型化,而换元法是具体量化模型中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常用的数学手段。我们必须在大学学习阶段甚至今后工作生活中充分掌握换元法这种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对该知识点的理解较为深刻。

贺晋、刘海峰、谢新兴《从反证法应用体会数学的逆向思维习惯养成》研究了反证法在高等数学上的应用。作者的学习体会在文章里作了如下表述:

反证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不仅在数学研究方面独树一帜,而且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了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数学的学习中证明题是主要题型之一,往往会遇到这样现象:想要直接证明结论比较困难,可是如果运用反证法假定结论是错误的,通过逻辑推理能够得到一些与我们已知的定义、定理等一些数学常识相矛盾的结论,就说明我们的假设是错误的,从而从问题的反面论证了命题的正确性。这种逆向思维途径往往使得问题容易得以解决。反证法思想的重要性在于其体现了一种逆向思维的数学途径,这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发散思维能力,拓宽数学视野,对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显然是有益的。

游、刘海峰、付梦琳的《浅谈极限运算中0/0型问题常见解题方法》研究了0/0不定式的极限计算问题。文章里表述了作者对该知识点的认识:

在函数极限运算中,0/0型未定式型是一类重要的极限运算题型。虽然洛必达法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手段,但是对于一些题型来说这并不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应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取不同的方法。如换元法、取倒法、使用洛必达法则以及泰勒公式等等。在此对不同类型题型和方法做出相应的归纳和总结,这有助于提高解决该类型问题的能力。随着大学数学学习过程的逐步深入,我们需要逐步掌握一些过去不熟悉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实际是在逐步培养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对高等数学的知识点进行解题途径的梳理的先决条件是经验与基础的积累,同时题后的反思也尤为重要。对于综合题型往往需要多种方法的结合使用。但是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才是能够实现一题多解的关键所在。

从上面这些学生的习作论文可以看出这种写作论文的辅助式形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五、结语

教学模式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探索各种教改方式、途径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论文写作方面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以加深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对学生今后的毕业设计任务的完成,甚至对他们毕业后可能从事的科研、教学等工作都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付梦琳,刘海峰,周庆桦.数形结合:一种重要数学思维模式的实践认识[J].新校园(中旬刊),2014(3).

[2]岳桐,刘海峰,刘灵君.从无穷小求和、求积的计算去领悟极限相关理论[J].中国教师教学研究,2014(1):116-116.

[3]蔡家昱,刘海峰,张梦舟.浅谈高等数学中的换元思想与方法[J].基础教育,2013(12):13-14.

[4]贺晋,刘海峰,谢新兴.从反证法应用体会数学的逆向思维习惯养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4,1(3):26-27.

几何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数学组 焉晓辉

摘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按我们的说法就是:师傅的任务在于度,徒弟的任务在于悟.

关键词:主体性自学探究展示交流问题串题组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的关键是是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质的飞跃.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下面我将就解析几何初步复习小结这一课题,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进行、课后的巩固三个阶段谈谈自己对复习课中学生主体性体现的一些想法.

一、课前的准备阶段

老师提前布置任务,学生自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这里问题的设置是关键。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最近发展区原理,设置问题情景.

在设置问题情景时,要注意“度”的问题.如果设置的问题过于简单,无法形成认识上的冲突,就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如果设置的问题难度大大,就会使学生产生退缩心理,失去参与的热情和信心.因此,要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情景,设置的问题应既是学生可接受的,也应具有一定的障碍性、探究性,这样可激发学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排除障碍。比如在本章的复习中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本章的核心概念、知识和方法有哪些?请你给梳理一下,说明你选择它们作为“核心”的理由.

2.按你的理解,表述一下本章与学过的知识的联系有哪些?

3.你认为本章最需要记忆的东西有哪些,怎样记住它们,你有什么招儿?

4.如果让你选择10个例题作为本章最重要的例题,你会选什么?为什么?(可以从课本、练习册中选,也可以自己编).

5.你学习本章最有心得体会的地方是什么,体会到什么?

6.你在学习后发现或提出的新问题是什么?

当然问题也可以设置的具体一些,在本章中主要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我们也可以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1.构建本章的知识网络,并谈谈怎样实现从曲线到方程的转化?试举例说明(参照直线、圆的方程及P98例3).

2.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建立,为我们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创造了条件,请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举例说明).

二、课堂的进行阶段:

(1)展示交流:学生分组展示交流自学探究成果.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课堂上展示交流成果,组内同学补充。其他同学可针对展示交流成果提出问题,进一步加深理解.教师随时点评,(教学论文 )引导,欣赏,鼓励.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增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2)问题串的妙用:在本章的复习中,围绕着从形到数、用数来研究形两个方面设置问题串.

问题1:

①几个条件可以确定直线?由此条件如何求直线方程?

②几个条件可以确定圆?由此条件如何求圆的方程?

③已知动点的几何特征,求曲线方程

如果由此几何特征能判断曲线形状是我们已知的直线、圆,可以用待定系数法设出相应的曲线方程,求其方程;

如果由此几何特征不能判断曲线形状,如何求曲线方程呢?(以课本P98例3为例分析总结)

问题2:

直线方程中各参数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圆的方程中各参数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试着用代数的方法判定以下几何事实:

①点在线上

②三点共线

③点在圆上、圆内、圆外

④线线重合、相交、平行

⑤线圆相交、相切、相离

⑥圆圆相离、相交、外切、内切、内含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分类,并寻求解决的办法.结合学生的自我认识,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如何实现从曲线到方程的转化,体会如何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并体会类比的思想.通过问题探究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及时搜集反馈信息,及时做出评价,使教学过程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3)题组的巧用:本章的重点是直线与圆的方程及其相互位置关系.

题组 教学,使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准确及时把握知识掌握情况.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因此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题组教学中的题组设置和编排,是围绕有利于复习基础知识,巩固基本方法,揭示某些解题规律来选题的,题组中题目和题目之间,不同题组之间的题目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围绕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在题组中重复出现,又向提高和深化推进,学生印象深,易于掌握.教师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题组情况准确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目标达到情况.

本部分根据已知的五个点A(-1,1),B(-3,-3),C(2,-3),D(2,2),E

(6,0),围绕着本章的重点知识:直线与圆的方程、直线与直线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共设计了10道题目:

1.求直线方程.

2.求D点关于的对称点F.

3.求关于x轴的对称直线方程.

4.若过D点的直线与线段AB相交,求该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5.求过直线AB与CD的交点,且与垂直的直线的方程.

6.证明A,B,D,E四点共圆,并求圆的方程.

7.判断直线和圆C的位置关系.

8.若直线//,且与圆C相切,求方程.

9.过点F作圆C的切线,求其切线方程.

10.过F的直线与圆相交,且弦长为2,求该直线方程.

例题以题组的形式呈现,层层递进.通过组题达到三方面的效果:

①进一步完善知识网络,落实重点知识.学生读题,个人思考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知识、方法,课堂上通过交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②数形结合的思想贯穿始终.第5题处理时,一般的思路是:建立直线AB与CD的方程(体现了从曲线到方程的转化),联立方程组求交点(体现了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方程组的解的几何意义是什么?(分析代数结果的(文秘站:)几何含义,最终解决几何问题)

③解析几何是几何课,在解析几何的教学中,通过例题强调作图的重要性.第6题在处理时,让学生先画图,通过图形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一般想到的是先三点确定圆的方程,再判断第四个点是否在圆上.选择哪三个点建立圆的方程更好,作图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另外通过作图我们也可以寻求其他的解决办法:通过证明线段的中垂线交于一点达到目的,可以证明对角互补等等.

三、课后的巩固阶段:

作业的布置既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使下一节课的教学有的放矢,将课堂延伸,使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容再认识和升华,又要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在设计作业前,要充分考虑,有所设计,避免盲目性,以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在对作业目的和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透彻了解后,更应关注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在本章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以下几个作业:

1.结合本节课学习,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

2.完善以上题组的解题过程,体会并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3.探索研究:

圆中求弦长的两种方法

①构造直角三角形

②联立方程组,利用弦长公式

若将圆的方程分别变为,,,则如何求弦长?

以上两种方法是否具有推广性?

前两个作业旨在帮学生巩固知识,最后一个作业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为我们以后研究圆锥曲线做好铺垫.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复习课也不能由教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增长,弱点在隐蔽处暴露,意志在细微处磨砺.实现学生间、师生间智慧和能力的互补,促进相互的心灵和感情的沟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尚志.数学教学研究与案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

几何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体会;教学效果

一段经历,一些体会,一种感受,一份收获。

回顾二十多年的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经历,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极为重要。从教学实践对优化课堂教学有很多的体会和感受,从中摘取几点自己体会比较深刻的和大家交流,共同探讨。

体会一 、上好第一堂课和最后一堂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学期的第一堂课或第一次授课的班级,必须认真对待。即便没有具体课本的教学内容,不能让学生自学一节课。课前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备相关的学科知识、或学习方法、或今后授课的打算等内容。这样,一堂课就很充实。另外,教师还可以自我介绍,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大教师的亲和力,这也符合中国的教育古训“亲其师,信其道。”再恰当的提出今后的学习要求,纪律约束等,学生感觉你是一位很有责任心的老师,给学生比较好第一影响。

上好最后一堂课也很重要。近十年我一直担任毕业班的教学,年年都是新班级新面孔。到高考前最后一节课,我也尽心尽力的去上,尽量再把学子向大学门前多送一程。课堂上要畅谈一年教学中的得与失、师生情。给学生再送给一段话:“亲爱的同学!感谢一年的配合,老师做的好的方面,多向社会宣传,向学弟学妹们宣传;做的不到位的方面,请多包涵,不要宣传,向老师直言,提出宝贵的意见。”话后都能享受到潮水般的掌声。作为教师,要求最低,最后能听到掌声感觉是最大的欣慰。经过从下一届学生的感受,学生确实按照我最后一堂课嘱托话做了,我无比的感激,也激励了以后的教学工作。

总之,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善始善终。

体会二、上好一本书、章节或单元的第一堂课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不论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我想对于一本书和章节单元的学习也应该如此。

这里就拿我的一篇教学论文来说说吧!在教授《平面解析几何》时,课本前面有一篇不足310字的《引言》。我仔细研读分析,利用两节课时间解决了这点内容。教给学生数学发展史、平面解析几何的结构与特征、学习的方法、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趣味性(如笛卡尔观察蜘蛛在网上的踪迹而创立了直角坐标系)等,结果呢?我在后面的教学中如鱼得水,学生学习也游刃有余,成绩突出。因此,就写成了教学论文《〈平面解析几何〉的启门钥匙――不容忽视的〈引言〉教学》。再举个简单例子吧,数字“0”的概念,在小学和中学理解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异。从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这两个阶段的数学内容衔接,首先都要接触到“0”。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傅仲孙先生有句名言“问道于零”,就是指在涉及代数式的运算中,应先考虑所运算对象是否包含“0”,或是否为“0”。所以,我们在这两个阶段的第一堂课中如果讲好“0”的含义,将是打通中学代数运算的捷径,就有“天堑变通途”的效果。

总的来说,一本书或章节单元的第一堂课的教学,是教学链中的重要一环,绝不能轻视。

体会三 、教好本学科基础上,注重跨学科间知识的交汇

旁征博引,开发智力,培养兴趣。

常言道: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学过程中,只要能掌握好一个“度”的界限,适当的跨学科知识交汇,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我写过一篇跨学科的教学论文,详细叙述了用跨学科知识授课的环节。题目是:《数学课堂中难得的素质教育材料――〈复数〉开篇〈数的概念的发展〉》。复数的概念是纯理论性的,学生很难接受。我在讲《数的概念的发展》中,使用了政治学内容,分四个环节:环节一、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思想、发展的思想,讲解数的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环节二、结合矛盾的思想,即对立统一规律,讲解虚数单位i的规定,进而解决了负数没有平方根的数学发展史中的尴尬局面。环节三、利用数学内在的和谐性和完整的数学美,讲述扩展数的最大范围“复数集”。环节四、利用科学理论的意义,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创新的思维素质。这堂课后,学生对我的教学有了新的认可,有多个同学找我探讨文理学科间的联系。当年有三个学生毕业,高考志愿填报了数学专业均被录取,后来其中两个同学开玩笑说都是我诱惑他们遨游到了“枯燥”的数学王国中。由此,我体会到人们常说,学生能闻其道,而敬其师,也感受到教学中的一点小小收获的喜悦。

数学与理化生的联系那是很自然的,与文科间的联系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度,要恰如其分的应用。如地理中经纬度教学可用数学中的立体几何知识,政治教学可用统计学、函数、离散数学等,历史教学可用图形、图象、数列等知识。

总而言之,各学科教学中适度的利用跨学科知识的方法或知识的交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艺术性的展现,都有很大的帮助。

体会四 、 采用生动形象、幽默含蓄的语言及类比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常用方法。

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本身就是一份苦差事。课堂中如果学生有兴趣的学,教师能得心应手的教,一堂课就可以在师生和谐愉悦的配合中不知不觉的结束。要达到如此效果,教师必须从课堂设计,语言的技巧使用等方面下功夫。

我在听一堂生物观摩课,讲遗传的物质基础时,举出喜剧明星陈强、陈佩斯父子,说明遗传的概念和实质,学生顿时注意力集中起来,具有了强烈的求知欲。

一位教师在讲保护环境中的水资源时,提出导语“现在,人类渴了有水喝;将来,地球渴了会怎样?”构思新颖,提问巧妙,发人深省。

我曾经在课堂上提问一位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由于他没有复习回答不上,还仰头显出无所谓的态度。我心平气和的说:“重复是记忆的妈妈,难道你能忘记妈妈吗?”没想到该同学一下子象触电似的低下头,我也猛然大脑反映是他想起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母亲或他是单亲家庭呐?后来调查他母亲是位非常勤劳善良的农家女。从此,该同学学习特别认真努力。我体会到我只是把“重复是记忆的母亲”中的书面语“母亲”改为最亲切的口语“妈妈”增加了幽默感,而起到教育一位学生的效果是不可想象的。

我在近五年一直担任文科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文科学生的抽象与逻辑思维普遍比理科学生弱一些,为了弥补这弱项,我几乎每一堂课都要用到形象的比喻或对比的手法或质朴语句,使抽象问题直观化通俗化。无论学生成绩提高幅度大小,最起码课堂教学很受文科学生欢迎的。

在学习排列组合中的两个计数原理解题时,学生初学感觉抽象,不是少过程就是缺步骤。学生实际是忽视了两个原理中的“完成一件事”的“完成”的重要性。举例理解:假设某同学兄弟四人,他爸爸按中国的传统思想要完成给他的四个儿子娶媳妇的任务,如果有一个还打光棍,都是任务没完成,总是唉声叹气。于是,同学体会到少过程不完整的解题是错误的,能刻骨铭心的记住做这类题一定要注意“完成”二字。

在学习复合命题p或q真值表时,同学们对p、q两个简单命题是一真一假,则p或q是真命题的理解感到很迷惑。举例理解:某同学周末回家,他妈妈准备给他炒鸡蛋补营养。现在有两颗鸡蛋,一颗好一颗坏,但是分不清好坏,怎么才能吃上好鸡蛋呢?我设计了两种方案让同学辨别:方案一,把两颗鸡蛋p和q分别打开,盛在不同的锅中,或者炒鸡蛋p或者炒鸡蛋q;方案二,两颗鸡蛋都打开,盛在同一个锅中去炒,问哪一种方案能吃上鲜鸡蛋?两个方案刚说完,同学们就迷团解开了。

几何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工具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已经把数学带入了各行各业。高新技术的高精度、高速度、高安全、高质量、高效益,以及全自动化等,都是通过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在计算机的计算和控制下实现的,“高新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现代数学以技术化的方式迅速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中学数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加速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已经在探索信息技术在改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和教师数学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的作用和途径,以及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建设和发展等的途径。在此我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对初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一些认识。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增强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可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及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将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这在初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多媒体能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同学,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在课件《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制作中,我适当地运用动画、声音来对学生的学习氛围进行调节,在上课前,不再让班长叫起立,而是通过媒体播放一首CD的音乐,让学生在专心致志地欣赏中达到情感智商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讲立体图形时,我设计插入一段动画影片《旋转着的地球》,时间是半分钟,在同学观看时,结合教师课题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复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在制作各张幻灯片画面时,注意用意明确,使常规数学教学中要求的基本技能、重要的思想方法、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反映在课件中,各个幻灯片的连接注意衔接合理、自然,利用人工操作控制时间,使其变化有序,让学生对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避免产生黑板搬家的感觉,尽量使得求解及归纳总结等与常规教学的方法相接近,使学生比较自如、顺畅地进入数学学习状态。

2.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我把一个用橡皮泥做的正方体用一刀切去一部分,那么剩下部分切口图形为哪些形状制作了多个正方体。然后用FLASH制作动画,一把剪切的形象演示出来,剪切的角度由小而大变化,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了解,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如在处理教科书中数据的表示时,我首先用EXCEL制作了统计表,接着利用EXCEL的强大功能在把它转化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表达方式,使学生能在实践生活中体验数据的存在,数据的快速处理,对开阔学生视野,体现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有较大的帮助。

3.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中,学生对图形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在应用中把握不好。我在设计课件这一部分时,采用动画显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例如,可以使三角形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将所要平移的三角形自动地缓缓沿着移动的方向移动,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平行移动由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决定,加深了对平移的特征的掌握。

4.多媒体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实验模拟和难点突破

学生在中学阶段对数学有两大难点:立体几何部分与概率统计部分。以往教师对这两部分知识较难做到实验模拟。我们在选择相关软件的基础上,设计有关课件用于计算机模拟实验,可多次出现,帮助学生复习掌握。对立体几何的理解我借用高中的立体几何画板中的范例,使各类几何体能在静态和动态的状况下展现给学生,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大大加快理解速度。对概率统计我选择各种相关的EXCEL等软件,重复多次实验,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二、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材设计中的应用

多媒体应用能加大课堂教学容量。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容量比以往的常规教学容量大,教师应注重掌握教学节奏。节奏的快慢强弱、轻重缓急,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上一篇:著作权法论文范文 下一篇:图像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