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3 05:42:21

机电一体化自我总结

机电一体化自我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力拖动 信息化 考核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a)-0186-01

由于课程考试对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学校校课程考试改革的研究应该得到高度重视,特别是高职院校,因为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处在生产第一线的人才,要求动手操作能力较强,而对理论教学的要求略次于其他类型高校。《电力拖动》课程的问题尤为突出。

1 考试改革的基本思路

《电力拖动》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技能和能力为主的课程,因此应该重点突出技能和能力的考核,采用自评、互评、师评、企业评价“四位一体”的过程考核评价机制,将项目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在考试改革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原则。

(1)树立高职实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思想,考核内容坚持以知识的运用、技能与能力为主,注重检测学生创新意识和基本素质。

(2)考核方式要突出多样性,采取讨论、实训、书面报告等多种形式考核学生。

(3)考核手段多样化,如利用网络手段实现模拟和仿真加工的考核,利用实验手段实现对机电产品的设计、验证和考核。

2 考试改革的实施与步骤

多年来,《电力拖动》课程沿用传统期中、期末闭卷考试进行考核,这种单一的考核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形成有很大的弊端,并且《电力拖动》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都在不断改进,因此考试改革也势在必行。

2.1 实现过程考核评价机制,将项目考核与综合考核有机结合。

《电力拖动》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和训练,该课程教学主要采用项目法教学,因此考核采用项目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实现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其中用项目化考核占70%,期末综合考核占30%。

总评=项目化考核成绩×70%+期末综合考核成绩×30%。

2.2 实现项目化考核

项目化课程包含若干个项目。各项目占一定比例每个项目考核涵盖知识、技能、态度等多个方面,考核成绩的评定在项目化教学中进行,以项目完成情况为基础,既重视项目成果,也重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职业态度、科学性、规范性和创造性。项目化考核成绩一般按照项目权重加权平均。评价项目表如图1所示。

2.3 自评、互评、师评、企业评价“四位一体”的过程考核评价机制

将项目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全程监控和考核,体现公平、合理、鼓励创新的原则,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总结和相互学习。自评:由学生自己判断和检查项目完成的情况,学生首先要了解项目学习目标,完成该目标要掌握哪些的知识和技能,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思考自己期望从完成项目中得到什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对自己学习上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同时通过对项目完成全过程的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弱点有充分的认识。互评:小组成员互评,项目实施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考核,可以让学生充分发现其他成员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取长补短。师评:老师对于学生在整个项目的每个方面的表现给予评价。企业评价:为了能使学生实训技能更好地与企业岗位需求接轨,与行业专家、企业技术能手等共同编制项目规范化操作流程,精选企业内最常见的工作项目作为教学内容,邀请企业技术骨干来校对学生进行每个工作项目的实训技能考核,作为项目评价的重要部分。

3 考试改革的效果

《电力拖动》考试改革在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专业实施2年,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进取精神,促进能力和素质的发展与提高。2012年维修电工中级获证率为92%,高级工获证率为88%,2013年中级工获证率为96%,高级工获证率为91%,2013年中级工获证率为97%,高级工获证率为92%,2014年湖南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技能抽查通过率为88.9%,名列全省第九。

通过对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评、互评、师评、企业评价“四位一体”的过程考核评价机制实施,进一步推动我院其他专业人考试的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业对接,推行工学交替,全面提高培养人才质量,可为同类院校同类专业考试改革起到积极的引导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丽娜,杨亭亭,刘仁坤.国内外高等教育学习评价现状研究综述-兼论对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评价体系建设的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2):34-39.

[2] 汪炎珍.高职机电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院报,2006(1):267-268.

[3] 彭秀芳.改革高职教育考试考核制度和方法的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2):21-22.

机电一体化自我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标准化中德班;专业设置;双师型;小班制;项目教学;毕业

中图分类号:[G40-012.9]

“中德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机电一体化专业)项目”即标准化中德班,是河南省实施职业教育攻坚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河南省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一步,是省教育厅2012年职业教育的重点项目。标准化中德班采用德国的教学模式、工艺装备、进行教学、实训、毕业实习。规定学生在学校学年,然后到德国在华企业实习一年,毕业时参加德国工商大会考试委员会组织的毕业考试和颁发毕业证书,毕业后到德国在华企业签约上岗工作。

该项目甲方北京思威普智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乙方河南省教育厅遴选的6所中等职业学校之一。双方在河南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共同推进河南省职业教育的改革,全面提高我省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能力。项目规定企业出资参与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人才。甲方承诺在学生到德国在华企业签约到岗30个工作日内,企业以每位学生人民币5000元的培养费支付给毕业学校。河南省以此为契机,让更多的企业出资加入到河南省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中来。

通过实施标准化中德班合作项目,率先在河南省建成一批教育理念上与国际先进理念接轨,教育、教学质量国内领先,教学模式创新,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联合企业出资参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精英”型中等职业学校。

经过河南省教育厅的最终确定,漯河食品工业中等专业学校为首批开设标准化中德班(机电一体化专业)项目的学校之一。现机电系派出的七名不同专业的教师,到郑州和德国纽伦堡两地的中德职业教育基地学习、实训已归来。我校既然承担标准化中德班项目,就必须对标准化中德班认真的了解,对它的运行过程深入的解读。标准化中德班是如何运行的?标准化中德班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具有五个显著特点。

第一,标准化中德班符合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工厂企业的生产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素质的培养与企业的职业素质要求对接。真正实现校企结合、工学交替、订单教育,保证能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第二,承担标准化中德班授课的教学团队中的教师,都是严格按照“双师型”的要求选拔、培养的。

标准化中德班的教学团队是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际要求精心设计的。而教学团队聘用的每一位授课教师,上岗前首先按专业进行挑选,然后在国内进行对口培训,继而到德国本土再强化培训,最后由德国工商大会考试委员会组织执业教师资格的考核,由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颁发德国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执教资格证书。

选派师资条件:1,具备与项目专业一致的教师资格,最好在企业机电技术岗位工作过。2,具有幽默感和极强的感染力;是学生喜欢的,能够跟学生一样对新事物保持兴趣。3,选派师资必须经过标准化中德班教学模式的培训,获得德国机电一体化专业执教资格证书。

标准化中德班进行严格的教师培训,培训中教师所学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将来任教的课程完全一致。这种全员培训的系列措施,保障了教学团队的“双师型”教师符合中德机电一体化班教学的执教要求。

强调教学团队的建设。标准化中德班重视、强调教学团队的建设。为了形成教学团队,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每个机电一体化专业班配有七名专业教师和一名英语教师。通过对教学任务详细地分解,一个萝卜一个坑,对七名教师按专长进行细致的地分工,电工、PLC、电子、钳工、车铣工、数控加工、液气压传动等各选一名。任课教师还要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在人才培养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第三,采用“小班制”和实训现场进行教学的模式,是标准化中德班的重要亮点。

标准化中德班的三年教学分两部分:在校内进行两年教学,在德国在华企业进行一年教学。三年教学中都采用在实训现场师傅带徒弟、手把手教的教学模式,符合职业教育对教学方法的根本要求。

标准化中德班在校学习期间,采用小班制教学,严格规定每个教学班限招20名学生。每个班配有8名专职专业课教师。法律法规、环保等素质培养的课程,另有老师兼任。强大的教师团队成为标准化中德班质量的有力保证。而课程教学的特点是:没有纯理论课学习,全部课程采用在专门实训车间进行。由4名学生构建一个讨论小组的形式实操训练,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任务。

中德班的学生在德国在华企业的实习课程的学习要求遵循三条原则,一是将2年在校学习转化为在企业专业对口的岗位进行实际演练,二是学会在岗位工作中处理和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三是熟悉企业的岗位工作环境、工艺流程、企业的规章制度,为毕业后签约上岗做好充分准备。

采用小班制,没有纯理论课学习,全部采用在实训现场进行项目技能教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双师型”教师和学生在操作台上始终面对面、手把手的教和做是标准化中德班的教学中的五个重要亮点。中德班教学中广泛采用“四步教学法”来组织课堂教学。老师和学生围着六角工作台,第一步教师展示准备的材料、工具、设备;第二步老师做加工制造进行示范;第三步学生模仿操作;第四步老师检查后作总结。“四步教学法”是适合职业教育的典型教学模式。

第四,标准化中德班所教的课程实行全程的项目技能教学。

标准化中德班的教学全程都实行项目教学法。由教师把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技能要求,分解成若干个项目,学生逐个项目的集中学习。不采用一成不变的、年复一年使用的固定的教科书,而是发放一些德国企业现实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资料作为参考资料。通过在技能训练,制做某一具体产品的过程中,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学会专业技能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项目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其重要的环节是把专业理论知识融会在一个实际产品的制造过程中,让同学们在完成产品的制造过程中不但掌握实际技能,还学会专业理论知识。

为了保证教学全程的项目教学,开设中德班还必须保证做好16种标准化。场地标识标准化,使用标准化中德班实训车间内外统一标识标牌(中英文)。教学设备标准化,每个教学班定制4台德式六角形综合实训台,6套机类工量具(30件/套),共计24套+电工工量具箱23个(27件/箱)。教学资料标准化,为确保教学质量,教学全过程学生使用统一的车间专业课题练习册。中德班的学生选拔和待遇标准化,给予参加中德班学习的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生活、文体活动,获得学历证书及相关证书方面公平对待。质量保证标准化,每学年开设1-2个标准化中德班(每班16-20名学生),保证他们的教学必用的设备设施,独立使用的车间,能够确保水、电、工量具、耗材的全部运行费用。学生到企业生产实习标准化。教学中每节课的统计表格填报标准化,让教学管理部门了解到真实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学生毕业安排标准化,通过德国工商大会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考试的学生,保证安置到德国在华企业对口的岗位。一系列的标准化,保证了教学全程的项目技能教学要求的贯彻执行。

第五,标准化中德班学生的毕业考试和毕业证书的颁发由德国企业的主管部门考核和颁发。成绩评定采取严格与机会并存,符合职业教育的学生实际。

标准化中德班的考试安排并不多,前两年只进行一次考试。但更重视学生平表现的考核记录。对每个实际项目教学过程中,都会安排理论知识考查、实践技能考查、职业素质考查、团队合作精神考查。全部考查都采用严格的标准化考查。并要求办学单位按照德国设计的表格定期填写和报告。考试不多,但要求学生的自我总结多,每个教学阶段完成的产品多。特别是学生的毕业考试不是由办班的学校主持,而是由德国企业的主管部门----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主持。这种由管理德国企业的领导机构用严格的标准化考核后,再颁发毕业文凭的做法,提高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的含金量、社会的认知度。有效地避免了“王婆卖瓜”之嫌,更能为德国在华的7000多家工厂、企业承认和接受。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标准化中德班的毕业考试又很人性化,每位学生都有2到3次毕业考试机会的资格,保证每个努力学习的学生都可以获得德国工商大会的毕业证书。又因为有“双元制”的优势,在企业的学生参加二次毕业考试也很方便。

国内的职业教育中,学生的成绩考核往往偏重理论考试,而且由本校自己主持考试为主,相对取得毕业证书较为容易。因此,毕业证书缺乏权威性,含金量低,特别对用人单位的参考价值有限。如果我们能引进主管工厂、企业的主管部门(含行业协会);来主持、参与毕业考试和颁发毕业证书,职业教育质量的权威性就会大大提升,学生的毕业证书社会影响会大大提高。

机电一体化自我总结范文第3篇

摘要: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针对《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从课程核心能力培养、学习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养成、社会能力培养等方面探讨了进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职业能力;教学改革;高职教育;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091-02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扎实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对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文章依托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课程目标,剖析目前《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课程核心能力培养、学习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养成、社会能力培养等方面所实施的改革进行描述,旨在通过改革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学习能力、职业素养和社会能力为一体的职业能力,为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提供参考。

一、《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目标分析

1.总体目标:通过层次性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克服对本课程知识的枯燥、相关概念难理解和畏惧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敢于克服困难、终生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能够使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对机床和工业生产设备进行控制,并具备对各种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排除故障的基本能力,使学生了解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2.职业岗位能力目标:具有变压器的检修维护能力;具备直流电机能力、选用、维修、维护能力;具备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安装、选用、维修维护能力;低压电气设备选用能力;读识电气控制图的能力;继电器、接触器典型控制线路设计安装、调度;常用机床控制线路检修能力;可编程控制器选择使用能力和电机的变频调速控制能力。

3.方法能力目标:具有一定的资料收集整理能力制定、实施工作计划和自我学习的能力;经历基本的工程技术工作过程,学会使用相关工具从事生产实践,形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服务未来的科学态度。

4.社会能力目标:对从事机电传动与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工作,充满热情;有较强的求知欲,乐于、善于使用所学电气控制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在工作实践中,有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作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电机控制线路安装、维护和设计能力,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电气控制技术、PLC等工业控制技术、自动调速系统的应用能力等。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应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个人表现与团队协作等不同层面职业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分析目前本课程的教学现状,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教材内容混杂。《电机与电气控制》这门课程涉及内容多,知识点多,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核心课程,难度相对较大。而目前的教材内容混杂,包罗万象,一本教材的内容涉及多个模块;另一方面,教材内容有如蜻蜓点水,泛泛而谈,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理解和消化,不便于教学的开展。

2.教学方法单一。在当前的课程教学活动中,仍然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同时,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节,学生接受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被忽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

3.没有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方法上也是采用“满堂灌”,把所有的知识点在课堂上重复来重复去,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过分追求教材体系、重理论轻实践,往往一节课下来学生好像懂了又好像不懂,或者期末考试能考很高分但是一到实践环节就束手无措,这与当今社会强调实用技能、强调知识创新的素质教育不符合,因而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4.轻视素质和能力的融合。以理论为基础,安排实践训练,但实质上还是理论为主,重理论教学,缺乏实际操作、职业素养的培养,能力培养在过程化教学中没有充分得到体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待加强。

三、基于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

1.课程内容分解,突现课程核心能力培养。打破传统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中开设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设置,将其分解为《机床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机床电气系统的PLC控制》和《电动机的变频器控制》三大训练项目,如图1所示,内容上层层递进,每个项目分为基础训练模块、综合训练模块和拓展训练等三个模块。基础训练模块以电机电气基本控制回路的安装、检测、调试为核心能力,熟练地选用低压元器件组建异步电机电气基本控制回路;综合训练模块以电机电气控制回路识图、读图、绘图为核心能力,熟练分析典型机床的电机电气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拓展训练模块以电机电气控制回路故障分析、排故为核心能力,熟练排除典型机床常见故障。所有模块的教学以项目为平台、问题为导向,理实一体,学中练、练中学,突出课程核心能力的培养。

2.方法引导,加强学习能力培养。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加强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培养。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同时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再学习能力、知识自我提升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立足岗位的创新能力。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采用“问题提出+引导文+难点重点+问题解答”到知识点串讲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脱离书本语言自我总结,学会理解、学会概括,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引入当前技术发展和应用趋势,加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3.优化教学手段,促进职业素养养成。实践教学一直以来是高职教育培养学生技术能力的重要手段,但一般都局限于专业操作能力的训练。突破实践教学的局限,加大实训实践教学力度,集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于一体。借助学院实训实践教学星级管理建设之东风,以实训室星级评价体系为指导,建设基于“6S”现场管理的“四星”级电气综合实训室,强化实训过程管理。训练项目紧密对接企业岗位操作需求,推行数字化工卡实训教学,所有训练项目严格按企业岗位要求的程序、行业标准实施,分知识点、分步骤进行考核。

4.分工协作,注重社会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1994年,组织行为学权威、美国圣迭戈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斯蒂芬・罗宾斯首次提出了“团队”的概念: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对于团队的成员来说,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能力。高职院校为企业生产一线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生产过程中分工与合作并存,个人能力和素质固然重要,但合作尤显重要。

参考文献:

[1]何鹏玲.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高教学刊,2015,(14):118-119.

[2]覃扬庆.职业能力发展视角下的高职教学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6):268-269.

[3]梁玉国,夏传波,杨俊亮.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3,(03):94-97.

[4]蒙维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0,(3):72-73.

[5]于蓉,李元平.基于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内容设计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5):48-50.

机电一体化自我总结范文第4篇

电力拖动 研究性学习 中职教学

一、《电力拖动》课程的内容以及特点

电力拖动课是一门具有强大理论基础的学科,涉及机电一体化技术等领域的专业知识,是相关专业同学的必修课程。我们首先要从总体上对电力拖动课程的特点和基本内容进行全面的考察理解,然后再针对各部分和彼此之间的联系来进行设计教学方案。

1.《电力拖动》课程的内容

所谓电力拖动有被叫做电气传动,它是一种拖动方式,这种拖动方式是以电动机为原动机拖动机械。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达,在个别生产劳动效率不断提高的内在需求下,原有的动力拖动机械已经不能满足工业对机械的要求。所以这种电力拖动便应运而生。正好符合时代工业的发展,满足技术的需要,能够在同等投入的情况下,超额完成任务,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电力拖动渐渐地将蒸汽机、柴油机等作为原动机的设备,成为社会上普遍使用的原动机。本课程将主要是希望通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常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原理、熟悉常用低压电器及其拆装与维修、能熟练安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并能对常用故障的进行检修等相关操作电动机单方向运行控制线路是最常见和基本的线路,对后面的线路都具有重要的铺垫作用,因此是学习控制线路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目的是到现实工作岗位中在短时间内学习并能够独立的完成以上的操作过程,或是在相关领域内能够融会贯通,为岗位的需要打下基础。

2.《电力拖动》课程的特点

电力拖动课程是要在强大的理论背景下进行实践性授课,实践性是本课程的重中之重,如果只是单纯地将理论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在版图上画图多媒体动画示范授课,这种一般意义上的教学途径,都不能很好地达到课程所制订的目标。所以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来丰富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在实践课中同样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很多同学可能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所以在进行实践课时需要老师不断的提醒和重复性的讲述,细心地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程度进行理论和实践结合性的教学,这对老师的授课工作加大了原有的难度,并且还要在操作过程中耐心的辅导每位同学,强调实践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实践操作必然要接触电,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保证安全的先关问题,也是基于此处,很多学校减少了实践操作课,但这对课程的教授是不利的,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课程的内容,对操作技术掌握一知半解不够通透,反而事倍功半,所以在操作课程中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配合,提高安全意识,高度重视安全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按照课程的大纲顺利进行。

二、研究性教学的实质内涵

研究性学习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以老师为主导而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教学模式,是更注重如何学而不是怎么样更好的教授,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利用现有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主要是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点拨,特别是自然科学相关的学科,进行研究性教学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其中由于研究性学习不仅仅可以更好地吸收课程要求的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学习工作中去,同时能激发同学在此方面的浓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指引可以带领学生通向一条更为广阔的世界,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学习的习惯,渐进式的注入独立性的和随时学习的良好习惯,主动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和技术科技,这也是对实用性和研发性人才的另外一种培养和发现形式。但这种研究性教学需要一定的时间作为积累,可能在实际教学中还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自主性不强的同学会对这种研究性教学有逆反心理,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老师引导下的需要独立完成的任务,这还需要老师及时沟通和疏导心理问题。

三、如何将研究性学习应用到中职《电力拖动》教学

根据电力拖动课程的内容特点和研究性学习的实质内涵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如果能将研究性教学成功地引入到电力拖动的课程,作为一种主流式的教学,将会对中职教育的创新式开展具有重大意义。如何将研究性学习应用到电力拖动课程中就成为中职院校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首先,设定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布置给同学去准备,题目的拿捏既不能太过于简单易行,这样失掉研究性的意义和设立价值,同时又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但是太过于有难度的问题又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老师一定要根据学生情况去细致地拟定问题。其次,学生跳出答案的疏导变为问题的提出,多元化的课程深入,要在不同课程中同时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最好将最终的考核也设立成类似的模式,或是将部分课程结果和表现作为最终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这样就可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积极努力地配合教师授课。最后,老师要对最后的总结工作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报告给同学,要分析出不同小组的优点——鼓励同学继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进行今后的学习。对于特别突出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申请国家项目或专利,最好大家都能通过论文的形式来自我总结,更进一步地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四、结语

研究性教学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学模式,需要老师和同学的通力配合。若想将这种学习方式更好地贯彻实行就要将这种思想落实到多数课程中去,不能浅尝辄止,在少数课程中以任务的形式敷衍了事。老师要改变思想,了解到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引导加鼓励的双重教育模式,提出需要一定思考空间的问题假设,这是对人才的一种培养,对今后的工作岗位输送人才的一条不错的选择。作为学生也要秉着对自身负责的态度,积极地配合老师,主动地进行课业思考,深化对课程的理解程度,熟练地掌握课程要求的技能,通过在研究中自主学习,让更多的知识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头脑中,不失为一种快乐兴趣学习法,既轻松又培养了自身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机电一体化自我总结范文第5篇

(1)激发学生对数控加工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新的课程的学习学生总是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当然数控实习也不例外,所以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许多高职院校数控专业都有校企合作单位,我院更是有一家校内企业,专门从事铝件数控加工。学生可以在参加实习前到企业车间参观,通过观看零件加工过程再结合在课堂所学知识,能有一个相互深化认知的作用,同时追踪某一零件的整个加工过程,便于了解数控机床零件加工工艺。提前进入企业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也大有好处,老师讲再多都不如他自己去观察、去思考。有了这些作为铺垫,更能激发学生参与数控实习积极性。没有条件的高职院校也可以在网上收集一些数控机床加工视频,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直接的感观印象。

(2)利用仿真软件进行入门操作。数控机床操作面板上按键较多,在进行操作面板讲解时如果将每个按键的功能讲解一遍,需要花将近二十分钟,但是效果却不是很明显,学生在听课的当时可能记住了大部分按键的功能,过一段时间就有可能忘得差不多。甚至有些不认真听的学生,转身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同时作为初学者,面对一个不熟悉的东西,很多学生不敢动手,怕引起机床故障。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就觉得,这台设备很贵,我还不熟练,我不能随便操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利用数控仿真软件来进行模拟操作。我院引进的是北京斐克的数控加工仿真与远程教学系统。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认识操作面板上的每一个按键,并且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同时利用仿真软件也可以进行程序的验证,同时也可以完成零件的仿真加工。完全不用担心学生把实习设备弄坏,从而影响后面的实习教学。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意识

(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现场教学。数控实习过程中,需要先给学生讲授基本的机床操作知识及加工理论,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驾驭机床。因此,安排适当的理论教学课必不可少。当然不是说单独拿出几节课或几天来上理论课,而是在实习过程中将学生集合起来,现场讲解操作、编程、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讲完后马上进行实际操作。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自学能力、知识拓展能力较差,理论课老师将他们带入书本,他们很难在大量的内容中整理出头绪来,反而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笔者在带实习的过程中明显感到在实习过程中采用讲解演示加动手操作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起来明显要轻松些。

(2)采取分小组模式,培养创新意识。由于机床数量有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采取分小组模式,一个小组5~6人,给他们分配一台机床。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学习认真接受能力强,学的较好,那他就可以担任该小组的组长,充分发挥“小老师”的角色,指导本小组内其他成员。同时如果小组内有成员完成了实习任务,机床可以让给其他成员操作。而他可以进行比如自行设计零件、编写加工工艺及程序等。2013届毕业生中就有好几个同学在三年一期实习过程中利用课余时间将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加工了出来。这部分同学在毕业答辩的时候受到毕业设计答辩老师的好评。

3促进实习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

(1)注重实习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数控机床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涉及液压、电气控制、机械传动等各方面知识,不管在教学还是在日常设备管理中对实习指导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利用寒暑假送实习教师到兄弟院校培训或企业顶岗实习成了提高实习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我院每个学期都有计划地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取到很好提高师资的效果。

(2)重视学生的自我总结。在学习中只有不断总结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数控实习结束时会让学生写一份实习报告,其中就有实结这一项目。要求学生写下整个实习过程看到的,学到的,想到的以及在操作与加工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通过写实习报告,让学生去思考、去总结,并且让他们从实习开始就养成总结的习惯。

机电一体化自我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气控制;项目化;课程;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101-02

职院校电气类及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电气控制课程通常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能具备对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安装和调试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为将来从事电气类、机电类行业中的电气控制工作岗位做好准备和打下坚实基础。在本次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引入了项目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对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电气控制课程教学现状

电气控制课程是我院机电类专业的一门技能核心课程,在以往一般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课堂教学内容更偏重理论知识,实践性不强。当前高等院校电气控制课程教授普遍偏重理论知识,内容比较空泛和抽象,知识点大都按逻辑递进关系为主的方式讲授,实践性训练课时偏少。由于很多电气、机电类专业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抽象判断思维能力参差不齐,这就使得他们因为所学习内容使用过于理论化的语言表达而晦涩难懂、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教学内容与行业实践结合不够,缺乏对电气控制系统没有全面感性的认知,导致学生感觉所学知识更多只是纸上谈兵,停留在表面。对于学生迫切需要提高的维护使用电动机、变压器、常用低压电器等电气控制设备的能力和电气控制线路分析、安装、调试、维护的能力帮助不大。

2.教学方式单一。目前高等院校电气专业关于电气控制课程的教学方法仍然较多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比较被动,导致学生成为机械的学习记忆机器,无法融会贯通,更谈不上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今后的实际工作岗位中,而高等院校电气或机电类专业关于电气控制这门课程的教育目标应该是更多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为主。目前单一的教学方式与高等学校电气控制课程教学目标相背离。长此以往,学生所学与行业、企业所需会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及后续发展。

3.考核方式落后。目前高等院校电气控制课程的考核方式还比较落后,主要以期末书面考试方式来衡量学生对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这种考核方式应用在技能考核上就显得空洞,忽视了高等电气控制课程应侧重的实践内容方面的考核,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有效考核。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只顾理论知识的记忆,而忽略理论知识的应用及操作技能的培养,考核方式与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相脱节。

二、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方案

1.课程设置突出项目式教学。在我院机电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包括了公共基础知识课程和专业理论基础课程,为我院机电专业学生学习培养提升专业技能和后期专业可持续性上提供知识保障。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项目作为授课载体与基础的教学法,在教学活动实践中创造出在实际工作和应用过程中的相关情境,最终问题的解决方式没有标准答案,这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来,专业教师不再总是扮演知识教授者,而是引导学生融入工作情景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教师侧重扮演激励者与设计者的角色。学生在项目中学习并应用相关电气控制专业知识解决情境中设置的实际问题,通过参与该问题的解决过程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项目化教学法,学生拿到项目后,在解决项目问题的过程中要主动查阅和学习各种必要的知识,这在无形中加深了他们对电气控制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的最终所获都反应在了知识的积累与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上。学生在项目式教学中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需要教师随时引导,这也促进教师不断思考,不断优化整合电气控制课程的教授过程,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促进作用。通过使用项目化教学法,促进电气控制理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不断相互转化,通过具体的情景设置,将电气控制专业隐性的知识外显,显性的知识内化,促进学生对电气控制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吸收。

2.从项目中提炼学习工作任务。据调查,企业对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在电气控制科目技能的要求着重在编程实践能力、操作系统、数据库、算法知识、软件功能及硬件调试这几个方面,都偏重实践。更多的企业会重点关注应聘者是否具有实践经验,是否参加过项目或有过相关实习工作经历。这使得在课程项目选取与情景设置时要更加突出实践性,一定要从实际工作中选取真实工作任务作为项目。“项目化”W习方法是否能得到普遍认可,关键在于针对学生设计什么样的学习任务可以促进他们的职业能力发展。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中的各项目应该是来源于实际工作中的有代表性的学习工作任务。教师在优化与整合、设计项目化课程时,要对来源于实际工作中的有代表性学习工作任务根据课程体系教学目标要求按照教育目的进行性修正提炼,使得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在设计工作任务情景时,教师还应注重企业的管理要求、产业市场响应的变化及技术的更新,适时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把各种典型电路如自锁电路、正反转电路、顺序控制等作为项目任务让学生动手搭建,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构建相关电路。在项目中培养学生从设计电路到使用电路,再到最后所设计电路可以有一定创新性的阶梯式成长。

3.课程设置与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紧密结合。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间是短暂而有限的,除了学习必备的理论知识以外,更应以提升自己的学习观念,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为重,尤其是处在现如今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更应让自己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体表现在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着重引导、培养学生提高自己的收集、学习、整理、分析相关专业信息的能力,拓展专业知识,提高实操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在电气控制课程的教学中项目设置一定要突出实践性、应用性,要将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相结合。教师要以培养电气控制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己任,不断摸索改进课程设置,走适合学生发展之路,培养实践型电气控制应用专业人才。

4.目化教学过程实施要点。“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实施为主线、教师教学侧重引导、学生为教学过程的执行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多,学生只需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以项目模拟工作过程,融技能于工作任务,落实“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而构建的一种训练教学体系。通过情景设置、明确学习任务,资料收集、制定学习方案,互助协作、学生具体实施,教师引导、侧重过程检查,展示成果、对比修正完善,评估检测、巩固提升拓展六个步凑实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时一定要注意指向明确,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清楚学习任务。方案的制定可以是教师引导下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也可以是教师统一制定,方案中一定要明确成员分工、学习内容、操作任务。学生实施过程是项目化教学的关键点,我们依据学习方案要求,应该由学生个体独立自主完成的必须自行完成,要求小组协作完成的必须小组成员协作完成,这一过程既是理论知识认知也是技能操作训练的过程。过程检查中教师要注意巡视的全面性,检查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可以采用自查、互查、组间交叉检查、教师检查等多种形式开展。通过自查自纠、互查互纠、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各小组的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弱项所在,更正错误。通过设置相应难度的检测环节,学生独立完成相关任务,教师提供参考标准,学生对比标准自行评分、小组评分,学生自我总结,巩固所学,不断提高。

三、结束语

对电气控制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实践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电气类、机电类专业学生能熟练应用有关电气控制理论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养成。电气控制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后,力求在项目结束时能让学生具备完成现有项目任务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从理性与感性两个方面掌握项目所要求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因此项目化课程教学可以为学生今后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电气控制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进步与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活.高等工程机械电气设备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5,(3):238.

[2]王海花,郑明军,王军.“工程机械”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16):59-60.

[3]杜柳青,余永维,周康渠,米林.以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为目标的机械工程系列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6):42-44.

[4]李浪.项目化教学在《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中的应用[J].机电技术,2010,(3).

Project Reform and Practice of Electrical Control

XU Bin

(Engineering Technology,Meishan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Meishan,Sichuan 62001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electrical control,puts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of the project course in the teaching of electrical control,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of electric and mechanic-electricity vocational students.

机电一体化自我总结范文第7篇

招聘职位:总工程师

工作地点:北京

任职要求: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电子类、工程类、机械类相关专业; 2.五年或以上安防、弱电相关工作经验,熟悉项目管理工作;3.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较强的协作能力; 4.具有良好的组织沟通能力及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吃苦耐劳;5.具有相关资质证书或一级建造师证书(智能自动化类或机电类)。

招聘职位:弱电工程师

工作地点:北京

任职要求:1.正规院校电气、自控、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2.工程设计和施工经验丰富,具有三年以上弱电系统设计规划、招投标及现场弱电项目施工管理经验。3.熟悉工程设计、合约、造价控制、施工及较强的图纸审核和综合管理协调能力;并具备工程技术指导、审定施工方案、解决工程难点的能力。4.精通智能建筑的相关子系统,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独立处理本专业技术问题。5.注重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具备良好的领导和决策能力。6.有一级或二级建造师证书(智能自动化类或机电类)。

招聘邮箱:mw@cn.省略

广州威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招聘职位:技术工程师

工作地点:广州

任职要求: 1.熟悉软件编程,熟悉C、C++;2.熟悉ASP和数据库开发,熟悉网站开发流程,具备网站开发经验;3.出色的美工设计能力,精通掌握AUTOCAD、CORELDRAW、PHOTOSHOP的使用方法,具备良好的设计能力;4.具有一定电子基础知识;5.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6.能承受工作压力和经常出差;7.具有一定的英文水平和书面表达能力; 8.大专以上学历优先,确有能力者可降低要求,主要负责法国VITY中控产品的安装调试,负责售前及售后支持,负责技术培训等。

招聘职位:销售工程师

工作地点:广州

任职要求: 1.熟悉AV行业,具有中控编程及销售经验的优先; 2.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3.能承受工作压力和经常出差;4.具有良好的英文水平;5.具有弱电行业渠道客户者优先;6.大专以上学历优先,确有能力者可降低要求;7.省略

深圳市夜狼安防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招聘职位:销售助理

工作地点:深圳

任职要求: 1.市场营销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2.受过市场营销、财务知识、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培训;3.1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4.对市场营销工作有较深刻了解;5.吉诚、自信、高度的工作热情;6.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有敬业精神;7.较强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良好的判断力和沟通能力;8.有销售经验者优先,公司将培养其往销售方面发展。

招聘职位:市场部经理

任职要求:1.名牌大学市场营销或工商管理专业毕业;2.具有深厚的市场营销理论水平;3.具有丰富的营销策划及广告策划实战经验;4.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与高超的营销创新能力;5.能领导公司的营销团队高效地协同作战;6.文字功底与广告创意能力过硬;7.有实际销售工作经验者优先;8.省略

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招聘职位:嵌入式软件研发工程师

工作地点:天津

职位要求:1.两年以上软件研发经验,C/C++编程基础较好;2.具有嵌入式软件研发经验,熟悉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编程;3.熟悉TCP/IP协议并有相关的研发实践经历;4.本科及以上学历,计算机、通信等相关专业;5.有音视频处理经验者优先。

招聘职位:硬件PCB开发工程师

工作地点:天津

职位要求:1.一年以上用POWERPCB开发PCB版的经验;2.本科学历,男女不限;3.熟练使用POWERPCB,熟悉BOM和生产工艺的制作;4.省略

北京鑫安隆达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招聘职位:电动窗帘技术人员

工作地点:北京

任职要求:1.男, 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高中以上学历;2.敬业、求上进,学习能力强,在工作中能够不断进行自我总结、提高,具有较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力;3.负责电动遮阳窗帘方案设计、技术支持,要求有1年以上电动窗帘技术经验。

招聘职位:智能家居技术工程师

工作地点:北京

任职要求:1.大专以上学历,2年以上楼宇、安防、弱电、或布线等方面工作经验;2.电子、电工、设计或信息类专业,熟悉电脑,会使用CAD、PHOTOSHOP等设计软件;3.敬业、求上进,学习能力强,在工作中能够不断进行自我总结、提高,具有较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力4.省略

深圳市精华隆安防设备有限公司

招聘职位:采购工程师

工作地点:深圳

任职要求:1.大专以上学历,电子专业优先2.有3年以上电子厂采购工作经验,熟悉电子元器件及相关塑胶、五金配件的基本知识3.了解相关物料在深圳附近地区的采购渠道,擅长对供应商开发与沟通,有强烈的成本控制意识。

招聘职位:研发项目工程师

工作地点:深圳

任职要求:1.电子专业大专以上学历;2.精通安防行业红外对射、烟感、气感报警器等相关产品及5年以上研发经验,能独立主持新产品项目的研发。

招聘职位:销售

工作地点:深圳

任职要求:1.高中以上学历,性格外向,有志从事营销行业;2.省略

北京博电新力电力系统仪器有限公司

招聘职位:电子工程师

工作地点:北京

任职要求:1.电力电子相关专业,掌握大功率电子元器件原理及应用技术;2.对高频开关电源原理及硬件电路设计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实际设计应用经验;3.熟悉模拟信号的处理,熟练掌握PROTEL99,电路仿真应用等基本的EDA设计工具;4.省略

海南义利达高新技术实业有限公司

招聘职位:楼宇自控部副总

工作地点: 海南省海口市

机电一体化自我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通用机床;零件加工;一体化教学

为适应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应构建适应教学目标的课程体系,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保证专业发展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应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要进行包括知识、能力、态度的完整性课程体系设计,以满足职业工作的需要。

《通用机床加工工艺编制及零件加工》是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等三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机械类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课程之一。该课程包含《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机床概论》等多门课程中的基础内容,在教学计划上安排了车工实习、铣工实习。本课程针对本地区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了通用机床实训要以提高学生综合技术素质为主的思路,整合机械制造技术与车工实习、铣工实习等课程的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在典型通用机床操作、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和车间生产管理岗位上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知识体系构建

该课程对原有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构、序化,具体设计思路如下:第一,以项目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教学,在实现工作过程的同时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岗位素质;第二,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充分体现能力进阶,便于不同阶段不同要求的学生学习;第三,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兼顾,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该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技术素质为思路,着重以培养学生具备现场工艺工程师的综合能力为整体目标。

课程将相关的机床、刀具、工艺、夹具等知识点融入各个项目中,项目体现企业实际工作任务要求,以项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实现《通用机床加工工艺编制及零件加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实训室中,教师变成了项目主管,而学生则变成了项目的执行者,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明确要求学生在限期内完成任务。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完成工作项目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施

通过对企业实际生产零件的搜集和表面特征分类,以适度、够用原则确定《通用机床加工工艺编制及零件加工》的教学内容,共设计8个工作任务。对每个工作任务都进行知识点、教学内容、教学载体要求的设计。

现以套类零件车削加工为例说明各项任务的具体实施。学生若想顺利完成任务,首先要看懂零件图,熟悉相关的公差、尺寸标注等方面的知识,因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制图的积极性,感到了知识的真正用途。学生要进行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根据工件各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等要求,确定毛坯尺寸及合理的切削余量,确定合理的加工方法,编制车削加工工艺,选择机床及刀、夹、量、辅具。学生要完成上述任务就必须学习工艺、刀具、夹具、量具、机床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边学习边应用,教师在给学生介绍这方面知识时,学生要非常专心,懂得掌握这些知识就能加工出合格的零件,体会学习的成功感,从而有效体现知识与应用一体化。

三、教学组织方式改革

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实训学时,在《通用机床加工工艺编制及零件加工》课程实操教学中,实行小班制教学方式,通过适当分组,基本实现一人一机操作。该课程教学计划共6周,每周24学时,共144学时,分两学期上课,每学期3周、72学时。在安排教学时,前一学期就将一个班(40人左右)分成车、铣两大组分别进行教学,下一学期两大组交换。而已分成车、铣两大组的学生又分别分成上午组和下午组,这样每组10人左右,可以保证一人一机一天操作4学时,晚上车、铣两大组分别集中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整周连续教学,每周理论课8学时,实操课16学时,保证理论与实践比例为1∶2。这样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实践教学学时,同时提高了实训设备的使用率。

四、教学方法改革

在本课程教学中,我们将“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于教学实践,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整个教学过程50%~70%的时间是在教师指挥下,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完成任务的。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包括研究完成任务的方法、制订方案、独立实施、独立检查、独立修正及完成任务后的讨论、分析、填写完成任务报告及考核结果表等。学生通过上述活动学习,并掌握了相应知识和技能。

课程教学是实行以项目带动教学,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和提升理论的一体化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按照零件图(项目)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并按自己编制的工艺进行零件加工(包括选择切削用量)、部件装配和精度检测。通过操作,使学生掌握各种加工方法和设备的合理运用;建立材料、工艺、加工设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概念,推动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自己学会学习与工作,培养求知精神和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改革

人才培养质量是靠过程控制保障的,过程控制的重点是实施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注重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完成任务情况的过程考核。本课程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按照完成实训(加工)报告单规定的内容占总成绩60%、平时出勤考核占10%、期末考试占30%的比例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完成的每个工作任务情况进行记录考核。考核任务完成过程、结果记录及总结、教师根据记录的任务完成过程和结果情况作出的评价。此种方式考核将彻底改革以往只靠期末考试定成绩的模式,考核内容发生质的变化,在确保个人相对独立完成自己承担工作任务的前提下,使考核的结果更客观、更准确、更可靠,更能反映职业教育本质;对教师的要求也更严格,教师的责任更大;也更便于学校对整个教学过程分析、监督、检查、指导,使学校更准确地掌握教学实际情况。考核的作用也由单一评价功能转变为督促整个学习过程和不断提高学习效果的过程,因为考核的重点在于学生的自我分析、自我总结、自我纠正,可以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效果。

本课程改革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及教学内容的实施方法,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符合职业教育规律,适应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习者特点,采用项目式任务驱动和教学做一体化职业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为做而学”,而教师的角色则成为学生工作情境的创设者、引导者,进行学习环境的建构、学习资源的提供、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这样使学生在做中学到职业技能、体验职业氛围和养成职业素养,达到零距离上岗的基本要求。教学实践证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相对传统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其主体地位,他们更容易融入教学过程中,学得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吕英播.关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j].机电技术,2006,(1).

机电一体化自我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改革;课程开发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一体化教学早已不再是工艺课与实习课的合二为一、教师在实习课堂上进行教学的过程。今天,一体化被赋予了全新的诠释――学校教学的专业基础课、工艺课、实习课和教学管理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合二为一,教师实现在实训(生产)教室进行系统完整地教学育人过程。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自2008年以来,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加快教学改革。以实现“前校后厂”的战略为目标,学习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培养我国社会需求的高级专业人才为目的,全面整合教学内容,构建现代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创建特色职业院校。

一、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一体化教学的内容是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有机融合。学校教育必须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所以一体化教学,把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工艺课和专业实习课的教学内容相融合,兼顾职业技能培训,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要求的内容相融合。课程标准要服务于企业,就必须来源于企业,与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运营要求及人才发展的战略需求相融合,即学校的教学内容大融合、资格证书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企业生产项目与管理融入教学过程。

一体化教学的过程是基于完成工作任务的系统学习过程。它以完成生产任务为引领、以岗位技能要求为导向、以实训教学为主题、以培养能力为目的,在学习中生产、在生产中学习的岗位情景、产品导向过程。

一体化教学的环境是师生共同体验的工作情境,即“六合一”:实训课堂与生产车间合二为一,教师与师傅合二为一,学生与学徒合二为一,学习内容与生产任务合二为一,学生作业与企业产品合二为一,教学设备及用具与生产设备及工具合二为一。

一体化教学的方法是现代教学方法的综合体,即“六综合”。在传承传统教学方法中,在教学内容的系统安排上实现“模块化”教学,在教学组织的系统安排上坚持一体化教学,在教学课题的安排上运用“任务引领法”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行为引导型”教学,在课堂教学子任务中贯彻“项目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推行“四位一体”教学法,即讲、演、练、评的一体化教学法。

一体化教学的模式是在“2+1”订单式培养下,采用“541”模式。即把3学年6个学期分成3个层次10个阶段,其淡季5个阶段学生在校一体化学习,旺季4个阶段学生到企业轮岗实习,毕业前1个阶段顶岗实习,实现学工交替、能力递进。

综上所述,一体化教学是学生到工作者的成长捷径,它从企业管理要求出发,不仅是培养掌握岗位操作技能的人,更是培养具有独立、协作的创新与生存及适应社会变化而不断学习进步的能力。一体化教学包含校企合作的新内涵,它体现“前校后厂,前店后校”办学模式,体现学校服务社会的职能,体现科研与企业接轨的途径。一体化教学是职业院校特有的校园文化,从教学的内容、管理与环境,全面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同志在视察珠海高级技工学校时提出,没有一流技工,就没有一流产品。什么样的人才是“一流技工”,如何培养“一流技工”, 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2009年9月,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会议在北京召开,在《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明确: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这就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三、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

1.确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专业方向

由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相关的教学专家牵头成立一体化教研专家组,邀请部分学校、科研院所的理论、技术及设备专家和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专家及生产能手组成。从确定教学的相关产品、装备、场地、师资、课程、教材、课题等,研究一体化教学保障的实施条件,确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方向。我们确定的专业方向是: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工程、汽车检测与维修、烹饪工艺与营养,我们确定技校的专业是维修钳工、车工、焊工、冷加工、电工。

2.明确一体化教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以国家职业教育目的为准绳,以国家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为依据,以当前企业需要为前提,以奠定学生职业生涯为基础,以掌握综合操作技能为要求,以毕业生就业一个都不能少为保障,以学精湛技术、拿资格证书、择理想职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方向。调研企业,明确其需要什么与岗位需求同步。研讨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技术和经验,与现代人的意识发展同步。分析当前和未来社会需求方向,有前瞻性的战略思考,与科技发展同步。经综合分析后,确定各专业各个层次的培养目标。

3.理顺一体化教学的开发思路

根据培养目标,编制可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编写教材、授课计划、参考资料;准备教案、课件以及教学用工作任务书、项目单;准备设备、工具、量具、附具等;布置工作场地,模拟生产现场,进行情景化设计;准备坯料、产品图纸、模型、工艺规程及卡片等;进行教学及系列培训班实践。

4.制定一体化教学课程开发原则

一体化教学课程开发遵守的原则是:职业教育必须具备职业特色;教学载体必须结合生产,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课程改革必须符合国家的课改标准和结合先进的课改成果;能力培养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教学内容必须兼顾职业资格鉴定的需要和岗位发展需要;课程开发必须紧紧围绕能力目标进行,以岗位需求来确定课程内容、理论知识、工作项目、组织形式、评价方式等。

四、一体化教学课程开发实施

1.量化课程方向

例如: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国家职业标准+企业岗位要求=机械加工技术、机械维修技术、电气维修技术、电子控制技术、PLC与GOT技术、机械装调技术、现场驱动技术、传感器与测量技术、液压气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操作加工技术、数控设备维修技术等。

2.制定课程改革标准,编制教学大纲

课程改革标准以基本能力为本位,培养具有谋生能力、智力操作能力、优质服务能力、基层管理能力的人。根据课程标准,综合专业技术知识、专业操作能力、生产工作任务、岗位技能要求、工作方法、社会能力要求,确定能力训练目标,以目标为要求制定大纲。

3.设计教学计划

按学年分层次,可分为初、中、高级技工和技师。按生源分等级,可分为技校初级、中级、高级、技师的技工班和统招、对口、成教的高职大专班。

4.提炼典型工作技能

以国家相关职业培养标准为向导,融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的要求,考虑个人生存发展的需求,从所选企业、产品的加工需要为主体出发,从中提炼出典型工件的加工过程和工作技能。

5.汇总能力训练目标

把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模块的先后顺序汇总,再分解列表,按照“够用为度”的原则组成有梯度的教学模块。例如:某一个产品(任务)需多个教学模块,其中一个模块仅有某专业课中某课题的一部分知识和多门技术基础课中某些章节中的一部分知识。当一个产品(任务)完成,似乎把这门专业课程通了一遍,实际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仅体现这个任务的所需,即达到了一个级别。学生在学校需要经过多个任务的完成,才能逐级上升,最后达到完整系统的大纲要求。

6.配备一体化教学实训装备

职业教育有其独特性,即保证学生练习和生产。所以,装备要具有通用性、实用性、先进性、综合性、创造性、可操作性及可拓展性等。因此,根据对典型工作技能的分解,层层细化到按工作子任务选定载体,按工作任务的流程设置专业实训教室,按完成工作子任务所需的载体来把装备配置到实训教室。实现学院所有设备资源共享,合理调剂,提高利用率。

7.一体化教学专业教材的编写

一体化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依据,是学生进行任务活动的指导手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帮手,是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桥梁,是融实践操作、技术知识、工作思维、能力培养于一体的说明书。教材有专家组组织编写,经模拟教学实验修订后定稿,方可使用。

编写时,首先,确定编写教材工作任务的程序。其次,合理设计相关理论知识点。重点介绍与工作任务相关的理论知识,采用任务书要求的形式引入,以学生自行查询为主、教师导引为辅,可大量采用知识链接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的内容。再次,拓展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元素。模仿企业培训方式,按照ISO式的企业元素要求确定。最后,加入考核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即学生对课程学习情况的回顾与自我归纳总结;同学参考评价,即同学之间互相评估工作学习结果;教师综合评价,即教师根据某个学员或团队进行综合评价;企业结果评价,即校企合作单位对一体化教学的结果进行最终评价。

8.一体化教学职业情景的设计

采用生产实际场景或模拟工作实际场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编导,行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第一,在方法能力方面: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盲从,无主动性和戒律性。一体化教学学生是主体,按照企业对安全、操作、规范、清洁、自查、工艺等要求融入工作实训中,体现学生的自觉性、自律性。第二,在社会能力方面:传统教育是教师说教育人,以身育人,属被动教育,学生抵不住社会各方面不利因素的诱惑。一体化教学是在接近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竞争意识等,育人方式更具有真实性、说服性,属主动教育,它使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无缝对接。所以情景化建设是一体化教学的关键环节。

一体化教学职业情景分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其硬件建设有设备、布局、标志、环境,软件建设有角色、制度、流程。要打造校内企业环境,需做好以下5个方面。

一是教室布局规划。如示教区 、资讯区、工作区、讨论区、物料区、清洁区、更衣区、通道等,通过环境来改变心情,让心情改变心态,使心态改变行为,由行为转变习惯,好习惯转变素养,高素养定会改变命运。

二是规划现场标志。有操作标志、安全标志、交通标志等,使学生快速适应规范企业需求,也为企业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推动企业向现代化管理转型。要把安全变成常态,把规范养成习惯,把责任融于行为。对于学生,习惯的养成需要从“零”做起。

三是建立工作流程。让学生养成遵规守纪,一切都按部就班、有序进行。如操作流程:下达任务、分析(资讯)、设计(决策)、分配任务、领取物料、实施任务、检查调试、任务评估、总结分析、归还物料、清洁整理。又如领取物料:编制清单,审核清单、递交清单,清点物料、发放物料、领取核对、分发物料。

四是建立教学管理制度。有操作流程制度、物料管理制度、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借还物品制度、产品交接制度、私人物品存储制度等。工作流程是一切活动开展有序的前提,管理制度是所有工作按照流程有序进行的保障。

五是建立一体化教学角色岗位职责制。教学时把学生分组,每组又指定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可发放不同颜色的工作帽来区别,以承担不同的职责,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例如:员工,分析任务、探求知识、执行任务、自我总结,每组3人;组长,任务分析、设备管理、清单审核,每组1人;仓库管理员,进出库管理、“账卡物”过程登记与管理,每组1人;物料员,领取与归还物料与工具,每组1人;检验员,任务工作质量评估、组员结果互评,每组1人。

9.教学专业师资的培养

什么是一体化教师?我们认为要具有3个方面的能力:专业能力,即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具有丰富的专业实际操作技能经验;方法能力,即熟练运用管理方法处理工作现场问题,能控制工作任务进度,能进行工作技术指导,具备企业实际工作经验或理念;社会能力,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开拓进取、不断挑战自我的创新精神。

“一体化”教师是一体化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式的重要人物,是校企合作的核心要素,是职业院校的特色、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一体化”教师上岗除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职业资格证、技师以上专业技术证外,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培训内容是:一体化教学理念,包括教学理念、课程建设、教材运用、计划编排、教学方法等内容;教学管理体系,包括角色分配、现场管理、工作调度、气氛激励等内容;高新专业技能应用,如先进设备操作维护技术、数控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光电触摸屏技术、网络组态等技能。

10.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

校企合作的原则:共赢性、持续性、可操作性。合作的方式:合作生产产品,合作研究开发,人员合作交流,合作办学。产品要涵盖多种教学目标,要来自不同的企业,要具有时代的先进性。校企合作的实施,要在双方深度了解的基础上,引导企业到校建厂,学校到企业建立实训基地,签订长期稳定共赢协议,企业技术人员受聘到校教学,学校专职教师到企业锻炼,学校为企业研发新项目或产品,企业是研发的试验场。实现职业学校、企业一体化。

五、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体会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验收,学校全面建设取得了瞩目成绩,起到辐射示范作用。通过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实践,笔者有10点体会。

一是一体化教学是解决学校内实习设备、资金不足、企业的场地、人员、技术不足的有效方案。它可以有效地组织企业和学校资源,有效突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瓶颈,有效使企业创新占领市场。

二是一体化教学符合国家职业教育方针,符合职业教育标准,符合国家课改方向,符合学校教育发展的需求,符合企业发展的利益需求。

三是一体化教学融合世界先进职教理念。如新加坡的学校在企业中办学,企业走进学校中办厂,形成“校中企、企中校”的校企联办模式;英国的以工读交替,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就业的过渡学徒模式;德国的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的双元制模式。

四是一体化教学适合现代教学方法的运用。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形成模块,课堂组织在工作环境中用“行为引导”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课题以“任务引领”实现学习与工作合二为一,工作子任务以各个不同层次的小“项目”去完成,降低难度,学生容易获得成功,得到成就感。

五是一体化教学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知识、技能由浅入深。工作任务中基本任务、典型任务、子任务相关联,教学模块由简单、一般、中等、高级、复杂相递进。习惯养成从“零”开始,进入职业角色、好的职业习惯、高尚的职业素质与修养。技能目标由低到高,从基础开始,初级、中级、高级、技师。

六是一体化教学是学校校园建设与内涵建设同步到位的“捷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产权明晰、社会多方共建的新型办学格局。技术装备在保证生产的导向下,能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建设速度快,投资见效快。校企合作,“前校后厂”,使一体化课程建设得以实现。专业建设能把握职业特色,强化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

七是一体化教学颠覆了传统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师从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输者,转变为组织、引导、评价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为生存、为发展、为兴趣、为荣誉的主动探索者,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双方角色的根本性转变,又推动全校教学的改革。

八是一体化教学将知识、技能、能力融合,将学校教育管理规定和企业生产管理制度融合。将教师、学生身份与师傅、员工身份融合,凸显职业教育特色。

九是一体化教学是严谨完整的系统工程,可分为课程体系、职业场景、实训装备、校园文化等。

十是一体化教学是能够推广的教学理念,是职业院校发展的方向。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显成效,但还要与企业深度融合,在岗位技能要求方面要不断进步,才能与现代科技的发展同步。

参考文献:

[1]李爱武.“任务引领教学法”的实践[J].职业教育,2012,(5).

[2]李爱武.论职业教育教师间的合作教学[J].今日科苑,2007,(16).

[3]李爱武.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J].人民教师,2005,(2).

机电一体化自我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机械加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生产实践

中图分类号: X982 文献标识码: A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背景和意义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职业教育要改革创新,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重大改革,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所谓“工学结合”就是教育要与企业、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将学习内容与工作过程相结合,通过工作完成学习,其载体是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专业定位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以培养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机械制造领域,主要从事机械零件生产加工工作。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

1.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本专业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技术教育理念,依托企业,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教育教学平台(条件)建设与改革,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训练和提高,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重点培养一批社会评价高、用人单位满意、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职业岗位群,拟定了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

2.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实施教学过程。本专业核心能力就是培养具备机械制造领域的各项专业技能。教学实施过程中突出以下几点:(1)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突出实践技能训练。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知识综合应用。在单项技能训练的基础上,专业核心课程均安排有综合实训。(3)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4)重视校企合作,搭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平台。职业教育只有“走出去,请进来”,才能实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学生感受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规范,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提升专业核心能力,以达到由初级、中级到高级的过渡和提高。

3.专业培养规划。首先将本专业的教学过程由简单到复杂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公共学习领域、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专业拓展领域。其中,基础学习领域主要任务是重点掌握各类机床的基本操作、掌握机械制图即计算机绘图的方法与技巧、掌握机床的简单维修和保养方法;专业学习领域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重点掌握机械设计制造的基础原理等核心技能。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既保证了企业全程参与人才的培养,还使得企业降低成本,同时为教学提供了企业的优质资源。

(一)前期准备

1.落实合作企业——走访机械制造企业,充分了解企业的技术、人力和任务需求,与家企业签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协议。

2.制订顶岗实习计划——实习计划包括生产项目内容、要求,作业标准,具体任务及实习安全、实习纪律等,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工作任务、工作流程、作业标准和作业方法等,并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准备。

3.制定实习管理制度——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制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奖励激励制度及教师指导制度等,保证顶岗实习安全、有效,保质保量。

4.企业前期培训—实习前企业对学生进行3-10天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专项技术、技术规范、设备使用及安全生产等。

(二)指导与考核

1.现场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期间,安排2—3名指导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并加强学生人身安全情况的巡查与教育。

2.心理疏导。学生在实习期间会出现诸多不适应:如生产现场比较艰苦、劳动强度大、企业管理严、工作任务重、工作环境差等。对于学生诸多的心理问题,我们一方面通过座谈、交流,对学生进行积极疏导;另一方面与企业进行沟通、协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抓住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适应能力教育。

3.考核管理。生产实习过程中,考核做到“三突出”:突出学生的周考核(由生产班组负责考核);突出校内专业教师的检查与指导;突出实习结束后的自我总结和项目评价。

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效果

(一)人才培养模式日趋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使我们不仅在办学理念上得到提升,而且使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得以完善。这种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程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从而使“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不断反复、螺旋式递进的教学过程,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实践技能、更提升了业务水平,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得以提升。通过实结合的考察,收效十分明显:一是专业核心能力提高了。学生不同程度参与了绘图描图、班组管理、各类机床操作等工作。通过实际工作体会真实的工作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二是职业基本素养形成了。通过实习,多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有的学生仅凭腹稿,便能流利地讲述自己的实习经历、感想、收获和体会。90%的学生通过实习,与人交流、与人协作的能力明显增强,交流沟通能力得到提升。三是自我学习能力得到提升。遇到问题主动查资料、向老师和技术人员请教,出现测量精度不合格时,先分析原因,共同探讨,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四是团队意识增强了。在工作实践中他们学会了忍让、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协商、学会了相互关心和帮助;五是创新意识增强了。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有些同学勤于思考,经常提出一些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得到车间的采纳和认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受到企业的好评;六是思想成熟了。经过近数月的实战历练,他们阅历丰富了、见识增长了,无论成功或失败,都使他们在思想上、心理上日趋成熟。

(三)实现了多方共赢。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刀实枪的锻炼机会,缓解了学校资源短缺的局面;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人力资源,解决了其用工紧张局面;第三,顶岗实习期间,企业支付学生一定的劳动报酬,极大地缓解了学生的经济压力。

五、结论与建议

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生命力之所在,值得结合各自专业的实际科学推进。同时,要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长期坚持下去,有三个问题值得高度重视。一是有持续、高效的合作企业支撑,这是推进工学结合教学实践的前提;二是有一定数量、质量的专兼职指导教师队伍,这是确保实践教学效果的基础;三是有系统、安全的学生管理制度,这是决定实践教学成败的关键。实践证明,不断拓展合作企业、构建实习指导教师库、规范校企共管制度这三驾马车,将使我们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 徐秋儿.产业学院: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的有效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 2007(10)

[2] 崔秀敏,黄子辉,李显宁.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 2007(23)

作者简介:

上一篇:小学生学期自我总结范文 下一篇:学员考评表自我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