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费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2-25 09:59:41

会议费管理办法

会议费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建设,改进会风,精简会议,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会议费管理,我们制定了《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向我们反映。

附件: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

财政部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

2013年9月13日

附件:

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精简会议,改进会风,提高会议效率和质量,节约会议经费开支,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的分类、审批和会议费管理等,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中央和国家机关,是指党中央各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人民团体、各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三条 各单位召开会议应当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规范简朴、务实高效的原则,严格控制会议数量,规范会议费管理。

第四条 各单位召开的会议实行分类管理、分级审批。

第五条 各单位应当严格会议费预算管理,控制会议费预算规模。会议费预算要细化到具体会议项目,执行中不得突破。会议费应纳入部门预算,并单独列示。

第二章 会议分类和审批

第六条 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分类如下:

一类会议。是以党中央和国务院名义召开的,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或中央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

二类会议。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召开的,要求本系统、各直属机构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有关厅(局)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

三类会议。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人民团体及其所属内设机构召开的,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有关厅(局)或本系统机构有关人员参加的会议。

四类会议。是指除上述一、二、三类会议以外的其他业务性会议,包括小型研讨会、座谈会、评审会等。

第七条 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按以下程序和要求进行审批:

一类会议。应当报经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会议总务、经费预算及费用结算等工作分别由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中直管理局)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国管局)负责。

二类会议。各单位应当于每年11月底前,将下一年度会议计划(包括会议名称、召开的理由、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代表人数、工作人员数、所需经费及列支渠道等)送财政部审核会签,按程序经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审核后报批。各单位召开二类会议原则上每年不超过1次。

三类会议。各单位应当建立会议计划编报和审批制度,年度会议计划(包括会议数量、会议名称、召开的理由、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代表人数、工作人员数、所需经费及列支渠道等)经单位领导办公会或党组(党委)会审批后执行。

四类会议。由单位分管领导审核并报主要领导批准后执行,并列入单位年度会议计划。

第八条 一类会议会期按照批准文件,根据工作需要从严控制;二、三、四类会议会期均不得超过2天;传达、布置类会议会期不得超过1天。

会议报到和离开时间,一、二、三类会议合计不得超过2天,四类会议合计不得超过1天。

第九条 各单位应当严格控制会议规模。

一类会议参会人员按照批准文件,根据会议性质和主要内容确定,严格限定会议代表和工作人员数量。

二类会议参会人员不得超过300人,其中,工作人员控制在会议代表人数的15%以内;不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出席。

三类会议参会人员不得超过150人,其中,工作人员控制在会议代表人数的10%以内。

四类会议参会人员视内容而定,一般不得超过50人。

第十条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各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的会议分类、审批事项、会期及参会人员等,由上述部门依据法律法规、章程规定,参照第六条至第九条作出规定,并报财政部备案。

第十一条 各单位召开会议应当改进会议形式,充分运用电视电话、网络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降低会议成本,提高会议效率。

传达、布置类会议优先采取电视电话、网络视频会议方式召开。电视电话、网络视频会议的主会场和分会场应当控制规模,节约费用支出。

第十二条 不能够采用电视电话、网络视频召开的会议实行定点管理。各单位会议应当到定点饭店召开,按照协议价格结算费用。未纳入定点范围,价格低于会议综合定额标准的单位内部会议室、礼堂、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可优先作为本单位或本系统会议场所。

二、三、四类会议应当在四星级以下(含四星)定点饭店召开。

参会人员在50人以内且无外地代表的会议,原则上在单位内部会议室召开,不安排住宿。

第十三条 参会人员以在京单位为主的会议不得到京外召开。各单位不得到党中央、国务院明令禁止的风景名胜区召开会议。

第三章 会议费开支范围、标准和报销支付

第十四条 会议费开支范围包括会议住宿费、伙食费、会议室租金、交通费、文件印刷费、医药费等。

前款所称交通费是指用于会议代表接送站,以及会议统一组织的代表考察、调研等发生的交通支出。

会议代表参加会议发生的城市间交通费,按照差旅费管理办法的规定回单位报销。

第十五条 会议费开支实行综合定额控制,各项费用之间可以调剂使用。

会议费综合定额标准如下表:

综合定额标准是会议费开支的上限,各单位应在综合定额标准以内结算报销。

第十六条 一类会议费在部门预算专项经费中列支,二、三、四类会议费原则上在部门预算公用经费中列支。

会议费由会议召开单位承担,不得向参会人员收取,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下属机构、企事业单位、地方转嫁或摊派。

第十七条 各单位在会议结束后应当及时办理报销手续。会议费报销时应当提供会议审批文件、会议通知及实际参会人员签到表、定点饭店等会议服务单位提供的费用原始明细单据、电子结算单等凭证。财务部门要严格按规定审核会议费开支,对未列入年度会议计划,以及超范围、超标准开支的经费不予报销。

第十八条 各单位会议费支付,应当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以银行转账或公务卡方式结算,禁止以现金方式结算。

具备条件的,会议费应由单位财务部门直接结算。

第四章 会议费公示和年度报告制度

第十九条 各单位应当将非会议的名称、主要内容、参会人数、经费开支等情况在单位内部公示,具备条件的应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条 一级预算单位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将本级和下属预算单位上年度会议计划和执行情况(包括会议名称、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代表人数、工作人员数、经费开支及列支渠道等)汇总后报财政部。党中央各部门同时抄送中直管理局,国务院各部门同时抄送国管局。

第二十一条 财政部对各单位报送的会议年度报告进行汇总分析,针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完善相关制度。

第五章 管理职责

第二十二条 财政部的主要职责是:

(一)会同国管局、中直管理局等部门制定或修订中央本级会议费管理办法,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按规定对各单位报送的二类会议计划进行审核会签;

(三)对会议费支付结算实施动态监控;

(四)对各单位报送的会议年度报告进行汇总分析,提出加强管理的措施。

第二十三条 国管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配合财政部制定或修订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

(二)负责国务院召开的一类会议的总务工作;

(三)配合财政部对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会议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中直管理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配合财政部制定或修订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

(二)负责党中央召开的一类会议的总务工作;

(三)配合财政部对中央各部门会议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各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制定本单位会议费管理的实施细则;

(二)负责单位年度会议计划编制和三类、四类会议的审批管理;

(三)负责安排会议预算并按规定管理、使用会议费,做好相应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对内部会议费报销进行审核把关,确保票据来源合法,内容真实、完整、合规;

(四)按规定报送会议年度报告,加强对本单位会议费使用的内控管理。

第六章 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

第二十六条 财政部、国管局、中直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单位会议费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包括:

(一)会议计划的编报、审批是否符合规定;

(二)会议费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是否符合规定;

(三)会议费报销和支付是否符合规定;

(四)会议会期、规模是否符合规定,会议是否在规定的地点和场所召开;

(五)是否向下属机构、企事业单位或地方转嫁、摊派会议费;

(六)会议费管理和使用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七条 严禁各单位借会议名义组织会餐或安排宴请;严禁套取会议费设立“小金库”;严禁在会议费中列支公务接待费。

各单位应严格执行会议用房标准,不得安排高档套房;会议用餐严格控制菜品种类、数量和份量,安排自助餐,严禁提供高档菜肴,不安排宴请,不上烟酒;会议会场一律不摆花草,不制作背景板,不提供水果。

不得使用会议费购置电脑、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固定资产以及开支与本次会议无关的其他费用;不得组织会议代表旅游和与会议无关的参观;严禁组织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严禁以任何名义发放纪念品;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依规追究会议举办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一)计划外召开会议的;

(二)以虚报、冒领手段骗取会议费的;

(三)虚报会议人数、天数等进行报销的;

(四)违规扩大会议费开支范围,擅自提高会议费开支标准的;

(五)违规报销与会议无关费用的;

(六)其他违反本办法行为的。

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由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责令改正,追回资金,并经报批后予以通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相关负责人,报请其所在单位按规定给予行政处分。如行为涉嫌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定点饭店或单位内部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有关工作人员违反规定的,按照财政部定点饭店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各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工作需要,制定会议费管理具体规定。

第三十条 中央事业单位会议费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会议费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办法》出台的背景。

答:会议费是公务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办法》,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建设和改进会风的重要举措,是加强会议费管理、节约会议经费开支的具体措施。近年来,财政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制定了《中央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相关制度规定,在规范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单位会议审批不严,未经批准和计划外召开会议的情况仍有发生;一些单位超规模开会,超范围、超标准列支会议费;一些单位对会议费报销审查不严等。上述问题,不仅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而且助长了奢侈浪费之风,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引起了广大群众的不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会议费管理,按照中央要求并结合实际,财政部会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研究印发了该办法。

问:与原会议费管理办法相比,此次《办法》在规范范围上实现了全覆盖,请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答:与之前会议费管理办法相比,此次《办法》在规范范围上实现了全覆盖,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实现了对适用对象的全覆盖。之前会议费管理办法主要适用于国务院各部门,其他中央国家机关比照执行,对事业单位会议费管理问题未作出明确规定。而此次《办法》适用于所有中央和国家机关,即党中央各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人民团体、各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召开的会议都应执行本《办法》。同时明确规定,中央事业单位会议费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二是实现了对各类会议的全覆盖。之前会议管理办法主要针对一、二、三类会议,并未对除一、二、三类会议以外的小型研讨会、座谈会、评审会等其他业务性会议作出明确规定。此次《办法》在原会议分类的基础上,将部门召开的小型研讨会、座谈会、评审会等业务性会议作为“四类会议”纳入规范范围。

问:针对目前会议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办法》有何新举措?

答:针对目前计划外会议时有召开、会议规模和会议开支超出标准等突出问题,《办法》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强会议费管理:一是强化会议年度计划和审批管理制度,规定所有会议必须纳入单位的年度会议计划,进一步明确各类会议的报批程序和审批制度。二是严格会议费预算管理,将会议费纳入部门预算,单独列示,并要求会议费预算细化到具体会议项目,执行中不得突破。三是严格会议费报销和支付管理。报销时须附会议审批文件、会议通知及实际参会人员签到单、定点饭店提供的费用原始明细单据、电子结算凭证等,并规定会议费支付采用银行转账或公务卡方式结算,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四是建立会议费公示制度和会议年度报告制度。各单位应当将非会议的名称、主要内容、参会人数、经费开支等情况在单位内部公示,具备条件的应向社会公开。

问:请介绍一下《办法》对各类会议的会期和规模的具体规定。

答:一是压缩会期,要求一类会议按照批准文件从严控制会期,各单位召开的二类会议原则上每年不超过1次,并将二类会议会期由原来的一般不超过3天压缩为不得超过2天。三类、四类会议的会期也不得超过2天。二是控制参会人员数量。《办法》规定二类、三类和四类会议参会人员总数不得超过300人、150人和50人。同时,将二类会议和三类会议工作人员比例分别从原来的20%和15%降低至15%和10%以内。三是改进会议形式。各单位应充分运用电视电话、网络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召开会议,降低会议成本,提高会议效率。四是限制会议地点。参会人员以在京单位为主的会议不得到京外召开;不得到党中央、国务院明令禁止的风景名胜区召开会议;不能够采用电视电话、网络视频召开的会议应当到定点饭店召开;参会人员在50人以内且无外地代表的会议,原则上在单位内部会议室召开,不安排住宿,并明确要求二、三、四类会议应当在四星级以下(含四星)定点饭店召开。

问:此次修订适当提高了会议费综合定额标准,请介绍一下原因。

答:原中央国家机关会议费综合定额标准是2008年制定的。五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物价呈现出较快上涨,特别是宾馆饭店等服务业价格涨幅较高,五年前制定的会议费综合定额标准明显滞后。由于会议费综合标准过低,一方面致使会议费制度的操作性降低,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些单位向下级单位、基层部门转嫁会议费负担,各方面对此反映强烈。此次修订时,我们主要考虑物价上涨等因素,在认真测算并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将会议费开支标准提高了10%左右。与此同时,为贯彻落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在提高会议综合定额标准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会议年度计划和审批管理制度,严格会议费预算管理,严格会议费报销和支付管理,建立会议费公示制度和会议年度报告制度等,从严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模。

问:《办法》规定二、三、四类会议应当在四星级以下定点饭店召开,与《中央国家机关出差和会议定点管理办法》规定有所不同,请谈一下其中的原因。

答:根据《中央国家机关出差和会议定点管理办法》(财行[2006]312号),中央国家机关实行定点管理,三星级以下(含三星级)的星级饭店以及具备相当条件的内部招待所等,均可以参加投标,或申请定点饭店资格。四星级、五星级饭店,如果其优惠价格不高于住宿费最高上限,也可以参加投标,或申请定点饭店资格。据此规定,各星级饭店只要接受定点协议条件,均可作为中央国家机关召开会议的场所。在此次会议费管理办法修订时,明确规定二、三、四类会议应当在四星级以下定点饭店召开,不能在五星级饭店召开,即便在四星级饭店召开也必须在会议费综合定额标准之内按协议价格执行,体现了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

问:请介绍一下《办法》在规范会议活动方面作出了哪些规定?

答:根据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办法》对会议活动作出相关禁止性规定,主要有:严禁各单位借会议名义组织会餐或安排宴请;严禁套取会议费设立“小金库”;严禁在会议费中列支公务接待费;会议用房不得安排高档套房;会议用餐应严格控制菜品种类、数量和份量,安排自助餐,严禁提供高档菜肴,不安排宴请,不上烟酒;会议会场一律不摆花草,不制作背景板;不得使用会议费购置电脑、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固定资产以及开支与本次会议无关的其他费用;不得组织会议代表旅游及与会议无关的参观;严禁组织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严禁以任何名义发放纪念品,等等。

问:制度的严格执行和监督落实是一项重要环节,《办法》在监督检查和违规问责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会议费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端着茶杯开着会,一天就过去了;再一开,一年过去了。”部分干部的一句调侃生动描绘了当前会议过多过滥的现实。作为集思广益、交流沟通的形式,会议本有其重要作用,一些重大战略决策也在开会之后得以贯彻落实。但问题是,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会议过多过滥、形式主义乱象丛生的问题已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

上级开个会提出要求,下级依葫芦画瓢再开个会传达精神,官员为会议奔波,政策却在重重会议中难以贯彻落实。在不少形式主义大于实际内容的会议中,发言者侃侃而谈口若悬河却无实际内容,参会者听之藐藐,昏昏欲睡,徒然浪费时间精力。公共财政在会议中耗费,政策效果却在逐级的会议传达中打折。拖慢行政效率、浪费公共资源、加剧形式主义、伤害了政府形象,会议如此“虚胖”,累倒了官员的身体,也伤害了群众的心理。

9月23日,最新修订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正式亮相。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大背景下,会议费新规有何亮点?与现行规定有何变化?

一个“和”字强调规范对象“全覆盖”

新修订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与现行2006年出台的《中央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以及2007年和2008年出台的两个补充通知规定《中央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补充规定》《关于调整中央国家机关会议费开支标准的通知》相比,多出了一个“和”字。

财政部行政政法司有关负责人指出,之前的会议费管理办法主要适用于国务院各部门,其他中央国家机关比照执行,对事业单位会议费管理问题未作明确规定。

而此次《办法》适用于所有中央和国家机关,即党中央各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人民团体、各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召开的会议都要执行。同时中央事业单位会议费管理也要参照《办法》执行。

“规范对象实现全覆盖,有助于刹住会议泛滥之风。”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胡怡建说,我国行政经费中会议费占比不低,国家加强会议费管理,一方面是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背景下的积极应对,也是国家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努力。

四大新举措堵管理漏洞

财政部行政政法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目前计划外会议时有召开、会议规模和开支超出标准等突出问题,《办法》明确四大新举措加强会议费管理。

一是强化会议年度计划和审批管理制度,规定所有会议必须纳入单位的年度会议计划,进一步明确各类会议的报批程序和审批制度;

二是严格会议费预算管理,将会议费纳入部门预算,单独列示,并要求会议费预算细化到具体会议项目,执行中不得突破;

三是严格会议费报销和支付管理。报销时须附会议审批文件、会议通知及实际参会人员签到单、定点饭店提供的费用原始明细单据、电子结算凭证等,并规定会议费支付采用银行转账或公务卡方式结算,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

四是建立会议费公示制度和会议年度报告制度。各单位应当将非会议的名称、主要内容、参会人数、经费开支等情况在单位内部公示,具备条件的应向社会公开。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说,这四项新举措如同四道闸门,对会议费开支层层审核,如果能切实得到执行,将有助于解决当前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

四类会议管理更细化

与现行规定相比,新《办法》将各单位会议分为四类,从原先只管理大型会议,变为现在将各种小型研讨会、座谈会、评审会在内所有会议纳入管理。

财政部行政政法司有关负责人说,新《办法》压缩了会期,要求一类会议按批准文件从严控制会期;二类会议原则上每年不超过1次,会期也由原来一般不超过3天压缩为不得超过2天;三、四类会议的会期也不得超过2天。同时,控制参会人数,二、三、四类会议参会总人数不得超过300人、150人和50人。二、三类会议工作人员比例分别从原来的20%和15%降低至15%和10%以内。

《办法》改进了会议形式,要求充分运用电视电话、网络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召开会议,降低会议成本,提高会议效率。

此外,限制了会议地点。参会人员以在京单位为主的会议不得到京外召开;不得到党中央、国务院明令禁止的风景名胜区召开会议;不能够采用电视电话、网络视频召开的会议应当到定点饭店召开;参会人员在50人以内且无外地代表的会议,原则上在单位内部会议室召开,不安排住宿,并明确要求二、三、四类会议应当在四星级以下(含四星)定点饭店召开。

白景明说,《办法》扩大了会议管理范畴,改变以往略显粗放的管理方式,进一步严格会议天数、参会人员、会议代表中工作人员的比例等,管理更加细化,也降低了会务成本。

11项禁令狠刹奢侈办会风

根据《办法》,会议费开支范围包括会议住宿费、伙食费、会议室租金、交通费、文件印刷费、医药费等。会议费实行综合定额控制,一类会议每人每天660元,二类会议550元,三、四类会议450元。

值得关注的是,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办法》对会议活动提出了11条禁止性规定:严禁各单位借会议名义组织会餐或安排宴请;严禁套取会议费设立“小金库”;严禁在会议费中列支公务接待费;会议用房不得安排高档套房;会议用餐应严格控制菜品种类、数量和分量,安排自助餐,严禁提供高档菜肴,不安排宴请,不上烟酒;会议会场一律不摆花草,不制作背景板,不提供水果;不得使用会议费购置电脑、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固定资产以及开支与本次会议无关的其他费用;不得组织会议代表旅游及与会议无关的参观;严禁组织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严禁以任何名义发放纪念品;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等。

会议费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研经费;风险管理;会议费

一、科研经费存在的风险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科学研究事业发展,对科研经费的投入也随之飞速发展。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也越来越广泛,主要分为纵向经费和横向经费。纵向经费是指由国家基金委及有关部委、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等主管部门以项目拨款方式资助的科研项目经费。横向经费是指接受企业委托开发项目、科技成果转让企业、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所获得的经费。由于单位制度建设、内控执行、课题负责人及科研经费审核人责任意识等种种原因,科研经费安全受到威胁,存在被违规使用、挪用、套取等风险,问题也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

比如会议费,可能存在以下风险:以虚报、冒领手段骗取会议费:超预算报销会议费:虚报会议人数、天数,违规超标准报销会议费:超范围报销会议费:夹带报销与会议无关费用。

二、科研经费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单位制度建设不健全

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如《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对科研经费管理做出规范。但单位层面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修订、更新比较滞后,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无法满足新的管理需求。其次,部分单位的管理制度可行性差,流程过于复杂,不可操作,形同虚设。再者,部分单位的管理制度针对性不强,未充分考虑单位具体情况,无法发挥管理作用。

例如单位未完善《会议费管理办法》,未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针对可行的具体管理规定,事前无法通过会议申请发现问题,防止风险的发生:事中经办人组织会议时无据可从,存在随意支出的风险,或利用制度不完善的漏洞,存在虚报会议费的风险:事后课题负责人、管理部门人员审核无据可依,造成无法发现或判断会议费支出问题的风险。

(二)单位自控执行不到位

部分单位虽然已建立起内控制度,但由于有些管理人员对自己的职责不明确,不清楚应审核的问题,签字应负的责任,抱着“其他人签字则跟着签字”的态度,即使科研经费使用存在真实性、合法性等问题都无法被发现,使内控管理形同虚设。有些管理人员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从宽对待科研经费使用,避免与科研人员产生冲突,影响内控执行效果。更有甚者,一些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为了私心或私利,协助违法违规经费使用,使内控管理失效。

譬如单位未落实会议费内控执行,部分相关人员对各自的职责不清晰,如:课题负责人不清楚应审核会议费的真实性,科技处应审核会议费的合理性、相关性,财务处应审核会议费的合法合规性等,责任相互混淆,造成一些问题重复审核,一些问题则无人把关的现象。部分相关人员明确职责但缺乏审核方法,缺少审核经验,如:通过会议日程、签到表、预决算等材料,无法发现会议业务中隐藏的逻辑错误,以推断出相关真实性、合法性问题。部分相关人员则抱着“其他人都已审核过,应该不会有问题”的侥幸心理,使经过审核、审批的会议费支出仍可能存在不真实、不合法风险。

(三)课题负责人意识薄弱

课题负责人大多是学术型人才,风险意识薄弱,对科研经费管理缺乏经验和专业知识,对课题科研经费支出审核随意,未建立起“课题负责人作为第一负责人”的意识。事实上,课题负责人需对课题科研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严格把关,科研经费一旦被查出违法违规的问题,课题负责人将首当其冲。此外,一些课题负责人还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努力争取的成果,对其使用及管理拥有绝对的权力,不愿意受到单位管理部门的监管,仍未意识到管理的最终目的其实是保护科研经费,保护课题负责人,常常阻碍监管工作的开展。

比如,课题负责人一般都将会议的举办与组织事宜交由项目成员或研究室秘书负责,对会议实际需要发生的费用并不太关心,审核签字时也较少会进行应有的询问与了解,使不真实、不合法的会议费用支出很容易成为漏网之鱼,顺利通过课题负责人的审批。

三、加强科研经费风险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组织内审工作,发现科研经费风险

单位应制定《内部审计工作条例》及相关审计工作流程,对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工作程序、内容、要求等进行规范。同时,建立起独立的审计部门或从属于最高领导层的审计小组,审计小组应由知识结构多面、具有一定经验、相对固定的审计人员组成。每年将科研经费内审列入年度常规工作计划,抽取一定数量的研究室并根据其特点抽查经费使用情况,或者抽取1~2种科研经费对所有研究室进行专项审计,做到及时发现风险,发挥内审预警作用,防范于未然。另外,内审工作在审查经费使用真实性、合法性的同时,还需检查内控的有效性,发现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风险点,为风险防控工作提供依据,为改进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正如会议费,通过内审工作发现存在如下风险:1.通过税务局网站查询发票,发现存在“无此发票信息”的虚假会议费发票,或通过询问发现旅行社虚开的会议费发票,配套伪造虚假会议议程、会议通知、会议签到表,以虚报、冒领手段骗取会议费:2.通过航空公司官网查询机票,电子行程单无法查询或机票票价等信息与电子行程单不符,发现存在使用虚假电子行程单报销会议差旅费的现象:3.通过比对会议签到表笔迹、查询会议室租用、会议用餐情况等,发现假冒签字虚增会议人数、虚构会议天数以掩饰超标准报销会议费的问题:4.通过细查会议费报销票据,发现会议纪念品、与会议无关的参观活动、专家评审费等超范围报销支出,同一时段重复报销餐费、会议期间外交通费等与会议无关费用:5通过对比项目任务书、会议预算申请表等材料,发现存在超预算报销会议费的现象。

(二)开展风险防控工作,防范内审发现的风险

单位应对科研经费管理流程进行梳理、优化,结合内审工作报告、整改意见等,查找出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风险点,制定一一对应的风险防控措施,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及具体职责,将风险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以会议费为例,根据会议费管理流程(见图1)以及上述内审工作发现的风险,分析梳理会议费的责任人、工作职责、主要风险及控制措施。

首先,明确责任人职责,如:课题负责人审核真实性、必要性,科技处审核合理性、相关性,财务处审核合法合规性,主管所领导整体把握审批真实性、合法性等。各层责任人审核会议申请时,需要在《会议申请及预算表》签名确认,审核会议报销时,需要在《会议决算审批表》及报销单签字确认。其次,分析关键风险点,建立风险防控措施,如:课题负责人面对的主要风险为会议申请信息、材料不真实、会议未申报年度计划、预算项目脱节、编制粗糙、随意性大等,因此应要求经办人事前申请,通过确认会议人员名单、会议通知内容是否准确、完整以判断会议申请是否真实,通过确认会议是否在课题年度工作计划之中、是否符合课题会议费预算以判断会议是否必要:科技处需要管理的风险主要为会议事项与课题研究不相关、会议费超课题会议预算、会议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项目超范围、预算金额超标准等,应根据课题组提供的项目任务书、会议通知、会议日程、邀请函等材料判断会议业务是否与课题研究相关、是否合理,课题会议预算是否充足、预算明细是否超范围、超标准:财务处防范会议报销合法合规性风险时,应审核发票是否为正规发票:检查会议报销材料是否完整,如:是否附上《会议申请及预算表》、会议通知、参会人员签到表、《会议费决算审批表》等:检查会议手续是否齐全,如:《预算表》、《决算表》、报销单是否已经签字审批:核对支出范围、金额与预算及决算、管理办法是否相符,如:报销内容是否与《预算表》、《决算表》内容相符,会议标准、报销内容是否符合规定。最后,通过经费申请与报销的审核监管,层层落实责任,同时加强责任人之间的沟通,最终建立起环环相扣、相互配合的监督体系。

(三)建立单位规章制度,形成常态管理

科研经费的风险管理最终需要靠科学的制度加以规范,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保护科研经费,确保科研经费真正用到研究之中。因此,单位应针对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内审工作和风险防控工作的成果,根据自身的具体实际情况,建立或修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如根据《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单位会议费专项内审发现的风险以及会议费风险防控工作的成果,制定单位《会议费管理办法》,为提升会议管理工作、保证会议费使用安全奠定夯实的制度基础。此外,单位还应定期检查评估制度使用、执行情况,根据单位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订完善制度。

四、结语

会议费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9月23日,最新修订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正式亮相。财政部行政政法司有关负责人指出,之前的会议费管理办法主要适用于国务院各部门,其他中央国家机关比照执行,对事业单位会议费管理问题未作明确规定。而此次《办法》适用于所有中央和国家机关,即党中央各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人民团体、各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召开的会议都要执行。同时中央事业单位会议费管理也要参照《办法》执行。

看点:“规范对象实现全覆盖,有助于刹住会议泛滥之风。”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胡怡建以为,我国行政经费中会议费占比不低,国家加强会议费管理,一方面是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背景下的积极应对,也是国家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努力。

全国中小学女生宿舍将实行封闭管理

9月24日,教育部联合公安部、、全国妇联联合下发《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开办、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中小学校长作为校园内部安全管理和学生保护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寄宿制学校要对所有女生宿舍实行“封闭式”管理,尚未实现“封闭式”管理的要抓紧时间改善宿舍条件。女生宿舍原则上应聘用女性管理人员。未经宿管人员许可,所有男性,包括老师和家长,一律不得进入女生宿舍。

看点:《意见》着重强调了加强教职员工的管理。对于个别教师利用职务之便学生的行为,尤其令人不能容忍,这已经不属于师德范畴,是极为恶劣的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严惩,绝不姑息。

国务院与六省区市签大气治污责任状

9月18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对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等六省区市加快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环境保护部与六省区市人民政府在会上签订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这被认为是继国务院前不久全文下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落地”最关键的一步。

会议费管理办法范文第6篇

摘 要 随着国家“十一五”计划的推进,承担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的单位越来越多,为此,科技部会同财政部制定了一系列经费管理办法。按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课题结束时,在进行课题任务验收前,必须先对课题进行财务验收。因此,如何按相关的经费管理办法来管理和核算课题经费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家科技经费核算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可以采取的相关措施,以期提高课题承担单位对科技经费的核算及管理水平。

关键词 科技经费 核算 管理

科技经费是指用于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以及与此相关的科技活动所耗费的经费支出,也叫科技资金或科技支出。科技经费的来源一般包括财政预算安排用于科技活动的资金,科研单位自行组织用于科技活动的资金,企业投入科技研发方面的资金,银行的科技信贷资金等。随着国家科技投入的增加,如何按照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合理、规范地核算及管理科技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科技经费的核算及管理。

一、 科技经费核算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005年底,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及其配套政策。2006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2006]56号文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科技部会同财政部又制定和修订了“973”、“863”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经费管理办法,科技部制定了《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初步构建起了比较完善的科技计划经费管理新体系。对科研课题及经费的申报、评审、立项,执行和结果的全过程,建立了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程序。然而,大多数课题承担单位都是第一次承担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在课题经费的核算及管理方面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题经费核算方面的问题

1.对课题经费没有进行单独核算。单独核算要求单位在财务系统中对课题专项经费及自筹经费分别进行单独核算或在财务系统中设辅助账进行核算,如果只是在系统外以表格形式记录的课题经费支出明细则属于未单独核算。以下几种形式均属于未达到“分别进行单独核算”:(1)单位未设置会计科目或辅助账对课题经费进行单独核算,而是将课题经费与单位经济性支出混同核算;(2)单位设会计科目或辅助账对课题经费进行了单独核算,但未将专项经费与自筹经费分别单独核算;(3)单位设会计科目或辅助账对专项经费进行了单独核算,但未对自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4)单位单设会计科目或辅助账对自筹经费进行了单独核算,但未对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

2.费用的归集比较混乱。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燃料动力费:燃料动力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在实际操作中,很少有单位会对课题耗用的水、电、气、燃料做到单独计量,如果无法单独计量的话,则应按一定的方法进行分摊。另外,有少数单位在燃料动力费中列支了汽油费。

(2)会议费:会议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或课题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议费的归集五花八门,有把参加国外会议发生的费用列入会议费的,有把外出参加会议的差旅费、住宿费和会费等列入会议费的,还有的在会议费中列支了招待费。按经费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国内参加会议的差旅费、会议注册费都应列入差旅费,国外参加会议的差旅费及会议注册费应列入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招待费严禁在课题经费中列支。

(3)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目前,绝大多数单位在核算时将办公费及手机通讯费列入了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

(4)劳务费:劳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同时劳务费不得突破预算。但是有不少单位在劳务费中列支公司员工的工资,有的单位还将公司员工的社保列入了其中,还有的单位将研究生培养费、过节费也列入了劳务费,导致实际列支的劳务费远远高于预算。

(5)专家咨询费:专家咨询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可见,专家咨询费的支付对象是个人,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单位在专家咨询费中列支的是支付给信息中心等单位的咨询服务费。

(二)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问题

1.经费使用超预算情况突出。主要原因有:(1)大部分单位的预算在编制时只是由技术部门或科研部门单独完成,有的甚至是由个人完成,缺乏和财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导致整个预算与实际脱节。(2)课题承担单位对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的不了解,致使有部分不能列入的费用也由课题经费来支付,从而使整体经费支出超过预算。(3)专家咨询费、劳务费和管理费超支现象严重。

2.不能按预算支出开支,挤占挪用现象普遍。表现为:预算中没有其他支出项,但是结题时其他支出项目中却有数字;预算中没有劳务费,但实际有劳务费发生;预算中是试制设备,但是实际却是购置设备;预算中没有设备费,但是在课题结题前大量购入设备。

会议费管理办法范文第7篇

根据《中央国家机关出差和会议定点管理办法》(财行[20*]312号)的规定,财政部委托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各省、地级财政部门,在各地级以上城市通过政府采购确定2009-2010年党政机关出差和会议定点饭店。目前,此项工作已经完成,将于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启用。实施党政机关出差和会议定点管理,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办发[20*]33号)精神,规范国内公务接待活动,避免中央单位向地方单位、上级单位向下级单位转嫁差旅费、会议费负担的重要举措。自2007年实施出差和会议定点管理以来,大部分中央和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中央单位)在安排工作人员出差和举办会议时,能够认真执行差旅费、会议费管理办法,较好地落实定点管理的有关规定。但是执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个别中央单位和个人违反规定,不到定点饭店住宿办会,向地方单位转嫁费用负担,个别地方接待单位超标准接待等。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和《财政部监察部关于落实出差和会议定点管理工作的通知》(财行[2007]285号)等文件精神,促进党政机关出差和会议定点管理与地方公务接待管理两项工作的有机结合,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中央国家机关会议费综合定额标准自2009年1月1日起调整后,中央单位应严格控制会议规格和数量、减少会议天数和人数,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召开电视电话、网络视频会议。根据《中央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国管财[20*]426号),中央单位召开会议,应尽量使用单位内部的宾馆、招待所、会议室和车辆,任何部门和单位均不得设置障碍。内部宾馆、招待所不具备承接条件的,应到定点饭店办会,努力压缩会议成本。中央单位举办会议不得向下级或地方单位转嫁会议费负担。

二、中央单位举办会议应事先预订定点饭店。由下级或地方接待单位协助安排会议的,接待单位应根据会议规模,尽量使用单位内部的宾馆、招待所,接待条件不具备的,应安排在定点饭店。接待单位应综合考虑当地定点饭店的接待能力和中央单位的会议规模,不得超标准安排接待。

三、中央单位出差人员应事先预订定点饭店。由下级或地方接待单位协助安排住宿的,接待单位应区别不同情况处理:在有定点饭店的地方,接待单位应当安排出差人员到定点饭店住宿,不得超标准安排,不得到非定点饭店安排住宿;在没有定点饭店的地方,接待单位应当根据出差人员职务标准并在当地(市、州、盟)出差定点饭店住宿费开支标准上限以内安排住宿。中央单位出差人员应当按照定点饭店协议价格使用公务卡结算住宿费,不得向地方接待单位转嫁差旅费负担。

四、接待单位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加强监督检查,切实加强公务接待管理,配合中央单位落实出差和会议定点管理工作,要抵制转嫁差旅费、会议费负担的行为,不得在公务接待费中开支应由中央单位负担的费用。

五、地方财政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对当地现行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进行梳理,确保与党政机关出差和会议定点管理的有关规定相衔接。并尽快修订和完善本地区的差旅费、会议费管理办法,推动党政机关出差和会议定点管理工作的开展。

会议费管理办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科研项目; 经费管理; 支出界线

中图分类号:G4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9-0111-03

日前,科技部下发了《关于请协助开展2013年科研经费巡视检查工作的函》(国科办函财〔2013〕252号),在2013年7月至9月间派出巡视组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课题承担单位的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开展巡视检查,随着国家科技投入总量的不断增加,如何规范科技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作为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财务专家,笔者参加了部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项目验收,在验收过程中,发现不少课题负责人及承担单位由于未能全面、准确掌握经费管理的相关政策,出现了因课题财务验收不通过而影响课题技术、学术验收的情况。出现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相关概念理解不到位,具体表现在概念关系混淆、内涵界线不清、经费交叉使用、标准列支模糊,最终导致预算执行偏差,会计信息不能准确、全面、真实地反映科研活动。为此,本文围绕财务验收过程中财务审计与财务验收、开支范围与执行标准、会议费与差旅费、劳务费与绩效支出、结余资金与应付未付款这五组易混淆概念,结合国家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其进行辨析。

一、财务审计与财务验收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经费管理的流程大致为预算编制、预算核批、预算执行、财务验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项目负责人常常将财务验收和财务审计混为一谈,错误地认为接受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审计、形成审计报告就已经是完成了项目的财务验收,从而疏忽申请财务验收的工作准备,影响项目的如期结题。下面分四个方面介绍两者之间的差异。

(一)概念不同

经费财务审计是由科技部、财政部指定的“十二五”期间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根据国家相关的财经制度、规定、办法,对项目预算执行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判断,最终提出审计意见,形成审计报告的行为。财务验收是以批复的项目预算文件和项目合同书中确定的经费预算为依据,结合审计报告,对预算执行情况、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和总体评价的行为。

(二)组织机构不同

财务审计的组织机构为科技部、财政部指定的“十二五”期间有科技经费审计资格的208家会计师事务所,财务验收的实施单位为科技部条财司,或者支撑计划项目组织单位组织的财务验收专家组,也可以委托中介机构。

(三)提交资料不同

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是两个不同阶段的会计事项,根据其工作性质的特点,需要准备的资料也不同。财务审计要求提供的资料主要包括:开户许可证、开户银行年末余额对账单、会计凭证、科目余额表、会计账簿、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批复的项目预算书等。财务验收要求提交资料主要包括:财务验收申请报告、财务审计报告、预算调整批复文件、财务会计资料、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单位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等。

(四)实施步骤不同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财务验收有严格的组织实施程序。课题承担单位在清理账目、编制经费决算报表的基础上,先由会计师事务所对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结题财务审计,在审计基础上,向科技部提出财务验收申请,由科技部组织财务验收专家组或委托中介机构,依据审计报告,对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及经费使用情况,提出财务验收意见,反馈课题承担单位。因此,财务审计工作在前,财务验收工作续后,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

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又相互依存,财务审计通不过或审计报告存在问题,直接影响课题的财务验收,所以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必要前提,财务验收是财务审计的进一步考核评价。

二、开支范围与执行标准

扩大课题开支范围、提高课题开支标准是课题经费使用过程中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最主要体现形式。主要原因就是分不清开支范围和执行标准的界线,将二者混为一谈,错误地认为依据批复核准的单项定额,就可以作为办理支出的依据,从而出现超范围、超标准现象。如“专家咨询费”核定的金额是这个支出项目可以发放的总量,但每位专家的发放标准,国家是有相应文件规定的,不能因为这个科目有余额,就随意提高专家发放的标准。开支范围和执行标准是专项经费管理的核心内容。开支范围是科技部、财政部规定的经费用途和每项用途的使用限额,而执行标准则是国家对部分开支作出的统一规定。它们之间的区别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体现:

(一)涵义不同

课题开支范围,是国家依据科研活动过程中发生费用的不同性质,对科研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与研究活动相关的各项支出内容所作的统一规定。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政〔2011〕434号)的规定,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执行标准是办理支出额度的依据,一般由国家财政部门统一制定,在经费开支范围中,涉及执行标准的支出有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专家咨询费。

(二)内容不同

对于开支范围与开支标准的内容,国家都有相关文件加以规定,为表述明确,笔者以框图和表格的形式进行展示,如图1、表1所示。

(三)作用不同

开支范围是项目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依据,是由财政部和科技部核准的。执行标准一般由财政部统一制定,是项目单位经费开支的准绳。开支范围的批复数,如课题研究的材料费、燃料动力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等是允许在合理的范围内按照国家规定程序进行调整使用的,但执行标准是一个绝对数,具有指令性质,是不能随意增减的。开支范围是一种区间,各类事项开支总额必须居于一定区间之内,即要在开支范围内;执行标准则是一种尺度,各类事项的开支金额不得主观臆造,要有一定的依据,即执行标准。

三、会议费与差旅费

在课题结题过程中,有一些项目承担单位在填报“会议费”、“差旅费”支出科目时,常常张冠李戴,界定不清科目的核算口径,在差旅费、会议费开支上,存在概念模糊、范围不一等问题,主要表现形式有两个方面:一是将项目研发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参加会议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等费用统计在会议费科目中,从而导致会议费支出严重虚增;二是将主办或承办会议期间发生的住宿费、交通费列入差旅费科目中,导致差旅费支出不实的现象。鉴于以上情况,为合理区分经费开支范围,从三方面分析会议费和差旅费的核算口径。

(一)核算内容不同

差旅费是指课题研发过程中开展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和市内交通费等,开支标准应当按国家规定执行。会议费是指在课题研发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或课题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

(二)组织单位不同

课题组成员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发生的住宿费、交通费、伙食补贴、公杂费等,应列作差旅费支出,而会议费是指课题组承办、组织的学术会或者咨询会而发生的会议租场费、资料印刷费、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贴等费用。主体不同,核算性质也不相同。会议费开支强调的是主办、承办会议,差旅费开支则强调的是参加会议。

(三)注意事项不同

差旅费核算注意事项主要包括执行国家制定的相关出差标准,出差事由和内部审批手续,出差人员、事由与课题的相关性。会议费核算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执行国家制定的相关会议费标准,提供会议通知、日程安排,与会人员签到表等信息资料,不得在会议费中开支专家咨询费、礼品费、执行费和旅游费等。

四、劳务费与绩效支出

劳务费支出是最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所以历来都是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检查的重点。绩效支出是《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政〔2011〕434号文件)新增开支内容,是为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智力投入和科研绩效的激励而设立。一些课题承担单位对这两方面的经费开支存在疑惑,分不清劳务费与绩效支出的区别,导致支出模糊,名不副实。具体体现形式有两种:一是列支课题组成员的劳务费,二是列支未考核的绩效支出,这些费用在审计或验收时都将不予确认。

(一)含义不同

劳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的劳务性费用。绩效支出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

(二)支付对象不同

劳务费的对象是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有收入的课题组成员,包括课题负责人是不能发放劳务费用的。绩效支出的对象必须为预算书所列明的科研人员。这两科目核算的最大区分点就是课题组成员有无工资性收入,有工资性收入的课题组成员是不能列支劳务费,但可以通过科研考核发放绩效支出。

(三)操作流程不同

劳务费的检点是发放形式和发放手续。劳务费发放形式有两种,现金发放和通过银行打入个人账户。以现金发放的劳务费,必须是领款人本人签字,任何理由的代签行为都是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规定的。劳务费发放签收单上必须体现发放事由、姓名、身份证号、金额、本人签字等事项,并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绩效支出注意事项主要包括:(1)绩效支出总额不得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余额的5%;(2)项目负责人根据绩效考核情况确定发放方案并提出发放申请,绩效支出发放申请表上必须体现发放类型(年度、中期、验收)、考核方式、考核结果等事项。

五、结余资金与应付未付款

一些课题单位甚至承担财务审计工作的会计师事务所,常常混淆结余资金和应付未付款,将课题结存的应付未付款当作专项经费的结余资金。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政〔2011〕434号文件规定,课题结余经费须按原渠道上缴科技部,而应付未付款在注明具体用途和方向后,是可以留在单位继续使用的。所以混淆结余资金和应付未付款,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本应留在课题继续按计划使用的费用,却要按规定原渠道上缴科技部。

(一)内涵不同

结余经费是课题结题后,批复的项目预算数减去实际支出后的余额,是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经项目财务验收认定并报科技部确认的净结余资金。应付未付款是项目的预计后续支出,是财务验收审计基准日后,继续可以留在单位按计划使用的款项。

(二)业务处理不同

结余经费在项目验收工作结束后,按原渠道上缴科技部,而财务验收认定的应付未付资金,不属于净结余经费,可以留在研究单位继续使用。常见属于应付未付内容包括:购买设备或材料但尚未支付的货款或质保金,测试化验加工结果已被采用但尚未支付的费用,项目验收的相关支出,已签订出版合同的专著、文章的出版费等。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S].2006.

[2] 财政部,科技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S].2006.

会议费管理办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会议费管理 ;内部控制

“精简会议”“厉行勤俭节约”这是我国中央八项规定中提出的需要各企事业单位贯彻的精神,我国相关机构更是印发了《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用管理办法》对会议经费进行约束。在《办法》中,就会议的管理、分类以及审批和费用开支等做出了非常详细的规定,为的就是能够把会议费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比较重视会议费用的治理,相关制度的推行也是要致力于建立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而如何才能更好地建立这一系统,是我国各相关机关单位需要重视的课题之一。

一、我国会议费支出的现状

现在很多单位把一些其他方面的费用以“会议费”的形式支出,并且额度过大,而实际上所出的费用与会议无关,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种,把招待费用以会议费用名头支出。国家严控“三公”费用支出,很多单位为了避免招待费用超支,就把超支的招待费以“会议费”的形式报销。最常见的做法是把超支的酒店招待、宾馆招待费用发票开成“会议费”的名头,这样就顺利地成为了会议费。

第二种,将各地旅游费用以会议费报销。很多上级主管部门借助外出会议、学习之名组织单位员工到各地旅游,然后将旅游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以“会议费”的形式报销,这样就让旅游费用报销合理化,甚至很多旅游公司也可以把旅游发票直接开具成“会议费”发票,这样让相关部门报销起来更加的肆无忌惮。

第三种,过节福利、礼品以及日常的职工福利费用的支出以会议费报销。很多单位在年节的时候都会给职工发放一些福利,而这些福利会以“会议礼品”等形式记账,这样就自然而然的归纳到“会议费用”之中了。

第四种,一些无法报销的费用以会议费用报销。有些单位产生一些不会规定或者根本无法报销的开支,而这些费用的产生则会通过宾馆、酒店等场所转换成会议费用支出,逃避相关部门的审查。

第五种,是将会议费用套现。很多单位为了中饱私囊、套取现金,则会虚开会议或者谎报参加会议的人数,这样就会以会议费用的名义虚列会议费用的支出,把多出来的资金放进自己的腰包中,或者把会议费用名义拨付到宾馆或酒店的费用以“返现”的形式返还给单位,为单位甚至是个人使用。

第六种,把赞助款隐藏在会议费用中。有些单位为了套取资金,在一些会议召开的时候会要求出席的单位交一部分的赞助款,然后把赞助款转到会议宾馆中,这样就会把应该的会议费用节省下来为个人所用,套取现金,这样都会加大会议费用的负担。

二、会议费用管理的意见

(一)建立健全的会议管理办法。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对会议费用的申请、支出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和管理,每一个节点都能有严格的制度进行支持,通过健全内部的管理系统,将会议费用管理监控起来,使每一笔费用的支出都有理有据。

首先,要制定合理的会议申请、审批的管理制度,对于不同类别的会议、不同级别的会议费用申请以及审批的权限做好严格的划分。其次,是严格规定预算的编制程序,每一笔费用的申请、审批流程进行梳理,增强会议费用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高预算的执行力。再次,要重申会议费用到底是哪些费用,而哪些费用是禁止加入到会议费用之中的,规范会议费用的使用。然后,是完善企业内部会议支出的审批,部门在会议费用使用上需要有哪些部门的审批一定要严格把关、相互监督,建立健全的机制。最后,是要有完善的报销流程,一切都要按照手续办事,所有报销的凭证要齐全,会议费用使用一定要充分且有理有据,不能对模棱两可或者是凭证不全的会议费用进行报销。

(二)会议承接单位的约束。对于在定点酒店、宾馆进行会议的,一定要加强对定点地方举行会议的审批管理,在与举办会议地点进行服务协议签署的时候,必须要把内部审计规则以及会议费用计算的相关规定列举,并且定点单位也需要无条件配合会议单位的审核,如果不配合审核或者是提供不真实业务的单位,要明确所要承的相关责任,这样也是对双方进行的约束。对定点单位纳入到内部审计的范围中,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防止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也会对虚假的报销进行限制。

(三)建立内部的考核制度。对于会议费用的管理,相关领导必须加强重视,只有领导的重视并且在此起到指导和示范的作用,带头执行会议管理的相关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内部的制度能够顺利推行下去。因此,可以把会议费用的控制和审核加入到领导和整个部门的考核制度中,算是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并且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使单位管理人员能有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这样也是保证会议费用管理更好落到实处的有效方法,会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

同时,还要加强审计部门的检查工作,审计部门如果发现企事业单位在会议管理费用中存在违规违法问题时,一定要严格追究,并且加大惩处的力度,找到相关的责任人,对其进行责任的追究,必要使进行通报或者更加严重的惩罚措施,这样形成一股股强大的震慑力,逐渐纠正谎报会议管理费用的不良之风。

【参考文献】:

[1]吴顺智.刹住滥收会议费的歪风[J].上海会计.2013(07).

会议费管理办法范文第10篇

记 者:审计工作报告是审计工作结果的综合反映,也是审计工作思路的集中体现。首先请您谈谈审计工作的目的以及2012年度整个审计报告所关注的重点问题。

负责人:一年来,审计工作围绕党和政府工作中心,紧扣“反腐、改革、发展”目标,依法履行职责,通过监督检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性,揭露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促进反腐倡廉建设;揭示体制机制等制度性问题,推动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服务科学发展。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与往年相比,主要有六个特点:一是关注政府间财权和事权相匹配,促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二是关注预算管理的完整性和规范性,推动健全政府预算体系。三是关注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促进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四是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正义和社会事业发展。五是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六是关注重大违法犯罪问题的新情况、新特点,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

记 者:2012年度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在哪些方面?

负责人:按照审计法的规定,我署每年都对中央部门开展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旨在通过揭示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建议,促进提高中央部门预算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和预决算公开。

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我署对58个中央部门2012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草案)进行了审计,同时根据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对会议费和出国费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了专项审计。此次审计重点关注了中央部门年度预算执行及其差异情况,预算执行的合法合规绩效情况,部门本级预算支出标准执行情况,部门及其所属单位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情况,部门参与分配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情况,部门软件资产购置、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部门决算(草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等内容。

记 者:近两年的报告都提到预算执行不到位,结转结余资金量大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负责人:从审计情况看,中央部门普遍建立了预算执行进度公示和预算核减机制,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一些部门的预算执行仍不到位,存在结转结余资金量大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在预算编制方面,目前部门工作计划制定与预算安排的衔接还不够,导致预算编制还不够细化,有些项目前期准备不足,当年不具备实施条件;同时消化和减少累计结转结余资金的制度还不够完善,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尚不够健全,导致预算编制不够准确、不够科学,存在较多的预估成分。二是在预算执行方面,受工作计划调整等客观因素影响,一些预算执行中会进行必要的调整,尤其是后追加的预算,由于资金拨付比较迟,有些当年难以执行,形成结转结余。

记 者:“三公经费”审计情况如何?有关中央部门和单位的整改情况如何?

负责人: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的开支情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按照财政部的要求,2012年中央部门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原则上不得超过2011年压缩后的预算规模。2012年是中央各部门推进部门预算公开的第三年,与往年相比,公开更及时、内容更具体,审计的58个部门中有53个部门向社会公开了“三公经费”预决算,有效保障了公众的预算知情权,推动了政府工作的公开和透明,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外部监督氛围。

审计署在中央部门2012年预算执行审计等工作中,重点检查部门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厉行节约的要求情况。在压缩包括“三公经费”在内一般性支出的同时,积极采取审计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部门出国费等公务支出进行了重点审计,并更加注重从制度层面揭示和反映问题。当前在深化“三公经费”公开的同时,应尽快研究界定“三公经费”的概念和口径,健全和完善支出标准,并严格审核管理和监督检查,促进提高“三公经费”预算的准确性和执行的严肃性。

各中央部门一直高度重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落实。今年,16个中央部门在2012年度预算执行审计前,便开展了自查自纠工作;各部门还积极配合我署联网审计工作,及时反馈联网审计疑点询问。各有关中央部门还将整改工作重心前移,注重加强边审边改,有47个中央部门采取纳入部门预算管理、收回资金、归还原资金渠道、调整会计账目和决算报表等方式进行整改。

会议费审计

记 者:为什么要开展中央部门会议费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此次审计中主要发现了哪些问题?

负责人:中央对精简会议问题高度重视。审计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加大对会议费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力度。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审计署对45个中央部门本级2012年会议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发现一些部门在计划外召开会议,有超标准、超范围支出会议费等问题。发现的这些问题主要是在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前发生的。

记 者:在非定点饭店召开会议、会议费超定额标准列支和转嫁其他单位或挤占其他支出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负责人:会议定点管理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控制行政性成本支出的重要措施。现行会议费管理办法明确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实行定点办会。本次审计发现,有38个部门的部分会议没有在定点饭店召开。

在非定点场所召开会议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现行管理办法的相关禁止性规定不够明确,在会议支出报销等环节没有建立对违反规定办会行为的约束机制,也没有明确的处罚措施和责任追究办法。二是一些部门没有树立依法依规办会的观念,对会议定点管理的要求认识不到位,对勤俭办会要求执行不严格。三是对定点饭店的监督管理有待加强,有些定点饭店服务能力不足,承接会议能力有限;有些定点饭店未将全部接待能力向会议开放,导致一些会议在地点安排上出现困难。

按照2006年的管理办法,会议费开支实行综合定额控制,现行一、二、三类会议的支出定额标准分别为600元、500元、400元。审计发现,2012年有36个部门的部分会议超定额标准列支会议费。

会议费超定额标准列支或转嫁其他单位的原因是会议费预算管理不细化,约束力不强。现行管理办法的相关禁止性规定不够明确,在会议支出报销等环节没有建立对违反规定支出行为的约束机制,也没有明确的处罚措施和责任追究办法。

记 者: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各部门是怎样整改的?

负责人:审计署指出上述问题后,各部门高度重视,有7个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厉行勤俭节约严格会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等办法和规定。

出国费审计

记 者:审计署为什么要开展中央部门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

负责人:中央对规范因公出国(境)问题高度重视。审计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加大对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力度。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审计署对45个中央部门本级2012年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

从审计情况看,大部分中央部门能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规定和要求,紧紧围绕职责履行和工作需要组织出国(境)活动,严格控制因公出国(境)经费支出规模,有24个中央部门先后出台44项规定或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但有的中央部门在出国(境)团组管理及经费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也是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前发生的。

记 者:产生出国费转嫁给其他单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负责人:审计发现,有20个部门部分团组接受企事业单位资助或向下属单位等摊派出国费用。

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一些部门未严格按照预算和团组计划安排出国(境)任务,部分没有经费来源的团组转由所属单位或企业负担;二是一些团组境外安排住宿、餐饮标准较高,个别团组甚至安排游览活动,为规避费用超支转由所属单位或企业负担。

记 者: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各部门是怎样整改的?

负责人: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各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落实审计意见,有16个部门研究制定或补充完善了《因公出国(境)审批联动机制职责分工办法》等管理办法;3个部门对2013年度出国团组进行了压缩。

发现一批违法违规案件

记 者:审计工作报告第八部分对“审计发现的重大违法违规案件情况”做出深刻分析。目前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有哪些新情况、新特点?

上一篇:许可证管理办法范文 下一篇:典当行管理办法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