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当行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3-11 04:44:41

典当行管理办法

典当行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典当;典当行;身份定位;金融企业;特殊的工商企业;服务性企业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112-02

一、概念剖析

典当是以特定物品或者财产权利质押的形式,向典当机构借贷的特殊融资方式。其本质特征就是以物换钱。当今,典当行业已开发出了很多创新业务品种,例如应收账款典当、商标权典当、林权抵押典当、船舶抵押典当等。

理论上,“典”和“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典”是指出典人将自己所有的、闲置不用或无力经营管理的房屋、宅地或田产等不动产交与承典人,后者向出典人支付商定的典金,并占有出典人的不动产进行使用、经营、转租或者转典,进而取得收益。而“当”是指出当人将自己的珠宝、首饰或其他一些动产向当铺出当,当铺估价和同出当人议定当价后向后者支付当金,并占有当物,出当人到期还本付息赎回当物,如到期不续当,则为死当,当物归当铺所有。

二、典当业发展现状

1987年12月30日,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家典当行-成都市华茂典当服务商行应运而生,标志着典当这一传统金融行业在中国大陆重新进入了经济舞台。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4433家典当企业,全行业注册资本584亿元,从业人员3.9万人,典当总额达1801亿元。与“十一五”初期相比,企业数增长了2.3倍,注册资本总额增长了5.1倍,从业人员增加了1.2倍。“十一五”期间,全行业累计发放当金近6000亿元,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占典当业务总额的80%以上。其经营风险防控有所加强,全行业不良贷款率长期保持在1%以下。由商务部、公安部出台的《典当管理办法》也使得典当业管理逐步规范。(数据引用自《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典当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全国典当总额约为148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8%和21.3%。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共有典当企业6061家,分支机构661家,从业人员5.3万人,企业资产总额1158.5亿元,年增长率超过30%。

三、身份重定位的迫切性

撇开典当业在改革开放以后的迅猛发展,直到目前,典当行税收政策适用问题仍存在诸多争议。这主要是由于各地税务机关对典当行的行业大类归属意见不一,税收政策执行口径也不一致。这对于国家税收收入的征缴和税务人员税收政策的执行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继2013年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现“一位数”增长,财政部5月13日公布的4月份财政收支情况显示,4月份全国财政收入仍延续低增长,不足7%的增幅不仅低于同期GDP增速,也低于全年8%的预算收入增幅。随着经济的发展,典当业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因而对其税收征管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这说明划清典当业的行业归属,使其摆脱身份定为尴尬,对于税收政策的顺利执行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典当行身份定位的历史变迁

至1995年 ,当时全国有22个不同机构对典当行都有审批权,典当业的管理处于无序状态。

1995公安部颁布了《典当业治安管理办法》开始了中央政府对典当行业的监督与管理。

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接管了典当业,并颁布原《关于加强典当行管理的通知》及《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典当行当时被视为一种 “非银行金融机构 ”。

2000年6月,典当行业再次经历重大变革 ,其监管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移交到了国家经贸委。典当行的法律性质也由“ 非银行金融机构”变成了“特殊的工商企业 ”。

2003年7月国家经贸委撤销,典当业改由商务部负责监管 。2005年4月,商务部和公安部联合颁布的《 典当管理办法 》。典当行的法律性质变更为 “专门从事典当活动的企业法人”。2011年5月16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典当行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阐述,“本条例所称典当行,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本条例设立的经营典当业务的企业法人。”意见稿和原办法都没有明确规定典当行性质定位,只写明是企业法人。我们默认为仍沿袭原国家经贸委所定的“特殊的工商企业 ”。但是,与之相矛盾的是,国家统计局2002年和2011年先后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都将典当企业归类为金融企业。另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86号)中规定:一是在营业税条例(草案)的税目中增设“典当业”,下设“典当物品的保管费和利息”、“死当物品销售”两个子目。税率分别确定为5%和3%,其收入全额为计税依据。二是对典当业兼营其他业务所得到的收入,按营业税所属的税目税率计算征税。在谈到典当行时,其字里行间表示都将典当行当作服务型企业看待。所以也有专家认为典当行属于服务性企业。

概括以上各方观点,对于典当行的行业定位大致分为以下几种:一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即是划分为金融企业;二是特殊的工商企业;三是服务性企业。

典当行管理部门的频繁变动和对其定性定位的不断更改,不仅反映了政府对于典当行的行业性质以及规范方式缺乏共识,而且表明了典当行现今无论是从监管角度还是从纳税角度仍存在较多问题。新时期、新时代、新政府,尤其是在倡导建设法制社会、法制政府的当今,也赋予了对典当行进行身份重定位于特殊意义。尽快就典当行的行业归属做出明确规定,解除纳税人和基层税务人员的困惑,有利于促使典当行蓬勃发展。

五、定位不明的原因探析

1.行业特点

典当业的高利率和折当率确定明显不等价性等特点使其一直被认为是高利盘剥的行业,不仅人民,政府也较少去关注其经济功能。

2.历史原因

尽管典当业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形成历史悠久,可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典当业被认为是旧社会的残根余孽,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不久便在中国大陆销声匿迹。直到1987年后第一家典当行的重新诞生,期间典当业在中国的发展有所中断,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对其认识的断层。

3.制度供给

1995年之前,有关规范典当行的法律法规一直处于空白状态。随后商务部、公安部所的《典当管理办法》作为部门规章,由于规范层次和位阶较低,对于典当行的民事活动的规范作用十分有限,特别是在规范典当行的经营行为方面。《合同法》认定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层级以下的规范不被认定为无效合同,也就是说,专门性的典当管理办法因效力层级低无法认定合同效力。直到2011年5月16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典当行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作为行政法规,违反其强制性规定的典当合同被认定为无效,作为专门性行业法规的规范作用才有了更好的发挥。制度供给滞后和不足亦是其行业归属难定的重要因素。

六、结论

在判断典当行究竟的归属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重温一下关于金融机构、工商企业、服务性企业的定义。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我国的金融机构,按地位和功能可分为中央银行、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外资、侨资、合资金融机构四大类。工商企业,从事产品生产和提供服务活动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服务业即指生产和销售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纵观上述三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除了将其划分为服务业略显牵强之外(因为它并没有从经济意义以及典当行对整个社会的特殊作用的角度来定义,而是从一个很宽泛的视角来归类),单单从这点来看,划分为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并无不可。

《 典当管理办法 》把典当定位为“是指当户将其动产、财产权利作为当物质押或者将其房地产作为当物抵押给典当行,交付一定比例费用,取得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的行为。” 意见稿明确“典当业务是指当户将其财产作为当物质押或者抵押给典当行,典当行向当户发放当金,双方约定由当户在一定期限内赎回当物的融资业务”。由此可见意见稿承认典当业务是融资业务,承办机构理应是具融资能力的金融性质的机构,意见稿6章49条也多处显示出其金融属性。

典当业务与银行的担保贷款相似,在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中都发挥着资金融通的作用,二者主要业务都是放款,典当贷款的出现是作为对银行贷款的补充,对银行业务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本质上属于一种金融活动。但两者亦有所区别,不能等同银行全面经营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典当行一般只从事资产业务,并且通常仅发放多种担保贷款中的特殊质押贷款,即以典当方式进行的质押贷款活动,业务范围狭窄。根据《典当管理办法》规定,典当行可以向商业银行贷款, 但贷款资金受到注册资本的限制, 同时典当行分支机构不得从商业银行贷款。此外办法还严格禁止典当行向商业银行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借款,或向其他典当行拆借或变相拆借资金。意见稿也规定典当行不得从事下列活动:一是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二是发放信用贷款;三是从商业银行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借款;四是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活动。典当行从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其资产净额。与之相对的是,企业融资方式多种多样:一是各项存款,包括企业、机关团体、居民的活期或定期存款;二是金融机构同业拆入、存放款;三是应汇或解缴汇款;四是发行债券集资款;五是自有资金,包括资本金和实现利润。金融企业的业务范围也非常广泛。传统商业银行业务有负债业务、信贷业务、证券投资业务等表内业务,还有结算类表外业务、担保类表外业务等,另外还有表外业务的新发展――资产证券化。

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一方面,典当业无论是在资金筹集上,还是经营范围都上相比金融企业都受到了很大限制,另一方面,典当行的经营范围与业务与金融业务也有重叠性。

综上所述,典当行具有金融机构属性,典当行的业务与金融机构具有部分的相似度,其活动本质上也是一种特殊的金融活动,应当恢复其金融机构属性,将其划分为“特殊的金融机构”或者说“边缘性的金融机构”,重新划归银监会管理,这样才和世界主流国家的制度接轨。

参考文献

[1]周黎明,史晋川,叶宏伟.我国典当业的特点及性质变迁[J].浙江学刊,2012,(1).

[2]陈晓光,巫彬.“透视”典当行[J].商周刊,2013,(2).

[3]汪琼枝,高圣平.典当立法中若干争议问题探究[J].武汉金融,2010,(6).

[4]董安.现代典当行业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5.

典当行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典当,融资,监管,立法

引言

在我国,典当作为一种辅的融资手段已成为银行业务有效和必要的补充,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融资新渠道。另一方面它作为金融业中的边缘行业,又很容易被忽略。在其发展初期出现失控,过滥现象,高息揽储、高利贷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加强了监管,但由于法律监管过严和立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又严重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发展。

一、典当法律关系的实质分析

传统所称的典当,实际上是指“当”,是一种设定质权的行为,称为营业质,不同于一般的质权和典权。2001年新的《典当行管理办法》出台后,典当行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典当,是指当户将其动产、财产权利作为当物质押或者将其房地产作为当物抵押给典当行,交付一定比例费用,取得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的行为。由此可见我国现在的典当行是以实物占有转移的形式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质押或抵押贷款的特殊金融企业。其典当业务,简单来讲,是一种以质押为条件的货币借贷,因为增加了房地产典当业务,又多一层抵押贷款关系。可见,现今的典当已经沦为一种质押贷款,丧失了传统的营业质的特征。

二、典当的融资功能

近几年,由于银行资本存在的风险机率的日益加大和金融危机的触角不断延伸,使世界各国的典当融资业务进一步兴旺起来。典当为一种非主流融资渠道,与银行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

1.其融资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和个人。主要是为了满足他们的急需,是他们颇有保证的资金来源。中、小企业改革、改制资本有限,实力不足,从商业银行申请借贷极为不易。但为生存计,这些中、小企业又必须使资本加快周转,从而增强改革、改制的信心。因而,一旦资金出现缺口,他们就可以求助于典当。在欧美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往往会有这种情形,中、小企业于春季典当冬季之剩余货物,将当款用于置办夏季货物;再于秋季典当夏季之剩余货物,将当款用于置办冬季货物。一年四季,押新赎旧,循环往复,维待生计。若中、小企业急需调整产品结构或生产能力,也可求助于典当行,办理大宗物资和生产设备的质押业务。(石光华:《从多棱角看典当业务》,载《上海商业》2002年第1期。)

2.较之银行更方便快捷,而且能省去人情之苦。对放款对象毫不挑剔,不凭亲疏远近、也不论与当户的行政干系来决定当本、利息,而是根据当物的成色高低、价值大小来展开业务。这就使所有当户深感便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多采用信用放贷、多不贷于个人。即便是消费信贷,质物要求也非常人所能达到,不贷小额。至于中、小银行,其慑于风险,放款对象大都固定,认人认门。而典当行对此一般都能做到随来随当,这相对于商业银行信用贷款的严格的审贷流程要宽松得多。(石光华:《从多棱角看典当业务》,载《上海商业》2002年第1期。)就拿房屋典当业务来讲,和银行相比,房屋典当中间环节少,放款速度快,很适宜用于居民应急典当。按照规定,业主只需将产权证和身份证等相关证件提供给典当行,并和典当行一起在当地的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房产评估和抵押登记,签订典当协议后,就可以拿到当金了,典当款项的用途不受限制。而银行的抵押贷款只能用于一定范围内,银行对此要予以监督,用途不当或挪作它用,银行有权收回进行信贷制裁。同时,到银行办理房屋抵押贷款的程序较复杂,比如申请、审批、对贷款人作细致的信用评估等(王亚妮:《典当新话-老行变成投资新宠》,载新华网2003-10-29.)

3.典当行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安全性高,从现代商业经济来考察,这一特点应该是其最大经营特点。典当业不仅能成功规避金融风险,而且也是安全性较高的、特殊的融资机构。因其采取抵押放款,信用风险可以得到一定的预防和抑制;同时,又因其资本来源并非储户,所以也不怕挤兑风潮,融资安全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保障。(石光华:《从多棱角看典当业务》,载《上海商业》2002年第1期。)

三、我国典当融资所面临的法律问题

(一) 典当行的立法体系和监管体制不够完善。

典当行发展初期没有进行行业立法,各部门职责不明确,监管不力。1996年,人民银行《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形成以人民银行为主,公安、工商为辅的监管体制。但由于出台仓促,《暂行办法》与典当行业的发展还有不少不相适应的问题。2001年,典当行监管职责移交国家经贸委,后者制定并颁布了《典当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与前者相比“办法”有了新的突破:减少了审批环节;降低了注册资本,取消了股本限制;扩大了经营范围,明确规定可以经营财产权利和房地产典当业务;可以从银行贷款,允许负债经营;可以设立分支机构等。(侯云春:《贯彻 促进典当业健康发展-在全国典当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载《中国经贸导刊》2001年第18期。)

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由于没有制定完整严格的担保法规,加之民间传统上也是质典不分,从而导致概念模糊不清。“办法”把典当定性为临时性质的质押贷款,将质押贷款与典当等同,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陷。因为作为一种金融制度,它与质押贷款本来就有同等功能。而将其定位为质押贷款,既是制度的功能重叠和浪费,又扭曲了典当的固有价值,将用益物权与价值物权混同。(王勇:《典当行的法律特征和法律环境》,载《天府新论》1999年第2期。)

二是由于缺乏一些相关的实施细则和配套规定,致使有些“办法”规定的业务成为空中楼阁,没有得到很好的具体实施。比如根据国家对于办理房地产抵押的程序规定,房屋抵押权转让必须向当地房屋管理部门办理房屋他项权证登记手续,而国家建设部没有明确规定可向典当行提供此项服务(罗欣贤、何五星:《关于加快广州典当业发展的探讨》,载《探求》2004年第3期。)。而且“房产典当”死当后,房管部门只办理房产的买卖、继承和赠予的过户手续,典当关系不能据以移转房产所有权。“车辆”的典当也是如此。车管所只办理车辆买卖、赠与与调拨关系的过户手续,使典当关系因无法律规定而无法真正成立(陈开欣著:《典当知识入门》,中国政法

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三是除了由经贸委履行主要监管职责外,还要由公安机关按特殊行业进行管理。多重管理必然造成多重审批,不可避免地将会出现管理矛盾。

四是未建立统一的典当行财会制度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监管部门难于掌握典当行的真实情况。这会影响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外,典当行业管理的政府主管部门(执法主体)的执法和行政处罚行为缺乏与《典当行管理办法》配套的相关政策性规定,难以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实现共同执法(邱宗跃:《广西典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载《广西经贸》2003年第6期。)

五是典当业协会未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在美国全国有典当行业联合会,各州、地区有典当行业协会对典当活动自我约束。目前我国现有的全国性的典当协会仅为旧货协会下面的二级协会,其权威性和会员参与程度均有限,没有真正起到联合、规范、协调全国典当行业的作用。地方性典当协会虽然成立了一些,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指导对典当行自律作用也十分有限。同时由于典当行业协会力量不足,本应由典当协会承担的职能却由政府部门承担了。(谢丽:《外国典当考察报告》,载《中国经贸导刊》2003年第3期。)

六是中央与地方立法相矛盾。 比如尽管2001年下半年国家经贸委出台了《典当行管理办法》,允许房地产典当,可日益增长的房地产抵押业务在许多省市中却没有有效开展。如《广东省典当管理条例》并不允许房地产典当,加之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于2003年2月才正式废止了《广东省典当管理条例》,使房地产典当这一业务一直没有得以开展。

(二) 市场准入过严。

“办法”对典当行规定了严格的设立条件和审批程序,监管部门还有意限制典当行的数量和规模。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依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竞争,规范经营”的原则,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典当行数量及布局进行调控。而且在其设立条件中规定的符合国家对典当行合理布局,统筹规划的要求,这一条件无法量化,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仅凭管理机构的主观意志,它觉得符合就符合,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也为腐败埋下了隐患。

而典当质押业务在西方发达国家和港台地区的国民经济中均占相当比重,该行当甚至成为某些从事转口贸易的“袖珍国家”的支柱产业。此外,在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中,采用典当方式盘活生产存量,使企业实物资产流动起来,减少“无形”流失亦有明显效果。由此可见,典当业这种便利市场主体融资兴业的第三产业门类,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不是高了,而是低了,典当行开办的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李善兰、冯玉军:《典当业的法律思考》,载《发展》1996年第4期。)

而且典当行作为一种主要以自有资金为贷款来源,不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其风险较其他金融机构要小得多,且不存在保护存款人利益问题。因此其市场准入条件不必过严,但要加强对其经营活动的监管。

(三) 典当行的经营范围问题。

“办法”增加了财产权利和房地产典当业务,经营范围有所扩大,但仍十分谨慎。

对于金融机构来讲,经营范围越大,金融机构获利的机会就越大,同时风险也越大。反之,经营范围越窄,其获利机会也越小。典当行如今发展不起来的原因之一就是其经营范围过窄,获利机会减少,使广大投资者提不起兴趣,也使典当行本身无法发展、壮大起来。像在美国和加拿大,其典当行的经营范围非常广、综合性很强,“典当行不仅经营典当业务,还做一些商品零售业务,包括旧货出售和卖新商品,一家典当行可拥有多个许可证”,因为“多种经营可以降低经营风险增加其盈利点有利于典当行经营稳定,也更加便民”(谢丽:《外国典当考察报告》,载《中国经贸导刊》2003年第3期。)。

(四)关于业务规则的规定有漏洞,不够详尽。而像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在法律上对典当行的业务规则如费率、贷款期限、绝当物处理和典当行接收盗窃财产的处置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办法”规定的业务规则主要在以下方面有欠缺:

一是典当关系主体资格未做明确规定。不仅对典当行,尤其是对出典人的年龄及行为能力未加限制,埋下了典当无效和典当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隐患。

二是典当期限太短。一般规定其典当期限为六个月。实际上限制典当行的业务范围仅为短期贷款,是不是可以适当延长呢?也可考虑由典当双方自行决定。

三是没有“找贴”与“别卖”的相关规定。虽然“办法”规定当物估价由双方当事人协商,但实际上多由典当行自行确定。由于用户一般急需资金,低典价也都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企业要求“找贴”,也就是要回典价与实际价值的差额,但典当行却以合同未规定不允。有的企业在当期内想转让当物所有权即“别卖”,得款以赎当,典当行也百般阻挠。有些物品,典押人不需要,但却受到典当行的青睐。而且,典押人又缺资金,所以典物在典当期间卖给典当行的情况较多。(陈开欣著:《典当知识入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第60页。)因此有必要在立法中考虑建立典当物的公估找贴和别卖制度以解决此类问题。

四是死当物的处理方法不当。如果按营业质的法律特征来讲,死当物应当归典当行所有。但“办法”规定三万元以上的当物仅能获得拍卖当物中的贷款本息,剩余部分仍退还当户。这个规定使其丧失了营业质的性质,类同于一般的质押贷款,也使典当行的获利机会更小,影响其积极性。既不同于传统的典当,也与实践中的做法相悖。

另外,对三万元以上的死当物一律公开拍卖在现实中操作起来十分困难,许多典当行与拍卖行联系不便,而且现阶段有关公开拍卖的规定也亟待完善。这不仅使交

易成本增加,也由于死当物不能及时处理使资金受到占压。

五是对典当物灭失的风险责任规定的不合理。“办法”规定:遇有不可抗力导致质押当物损毁的,典当行不承担赔偿责任。我认为这样加大了借款人的责任,而减轻了典当行的责任。因为典当物在典当行手中,典当行的责任应大于借款人的责任,这样才能使典当行更注意其保管义务。而且“办法”规定了要为当物购买保险,如得到保险公司的保险金,典当企业的利益就能够得到补偿。

六是对典当价格未做一些限制性规定。在实践中,由于借款人大多急需资金,相对典当行来讲属于弱者,典当行往往乘机故意狠狠的压低价格。“虫吃鼠咬,光板没毛,破棉袄一件”的现象依然会发生,故现行办法规定当物价格由当事人自由协商,虽然充分体现了契约自由,但却有可能导致显失公平。比如房产这种高价值物品,当价过低的话,当事人万一不能按期赎当,肯定引发纠纷,也可能造成借款人无家可归。

(五)法律责任规定得太轻。

如果说对典当行的事前监管过严的话,那么对其事后监管却是软弱乏力的。对其违规经营的罚款最高限额才三万元,有些违法责任仅仅能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这相对于其放高利贷等违规经营所获利益相比,太不具有威慑力。

四、进一步完善典当融资法律环境和相关立法的建议

(一)在立法体系和监管体制上,进一步完善担保法规,使典当行业立法有更好的上位法基础。在适当的时候,制定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典当法》。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责,以避免管理矛盾。今后的方向是把监管的职责逐步下放给典当行业协会,实现以自我约束、管理为主,行政管理为辅的监管体制。

要完善对典当业的监管,现在还急需制定以下三类政策文件:一是有关行业发展的基础类文件,如典当行财务会计制度、典当行业统计制度等;二是有关行业管理类文件,如季报制度、典当行经营情况考核评价制度、典当行审批工作规程、典当行停业及清算办法等;三是有关企业管理类文件,如加强典当从业人员培训工作的规定、搞好典当行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规定等。(邱宗跃:《广西典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载《广西经贸》2003年第6期。)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和配套规定。因为相关制度的完善,需要实际操作层面的连动,而最终来自基层操作的配合至为关键。盼望监管部门允许典当行可以和银行一样办理房地产典当他项权利证,允许典当行能随时查询商品房销售登记档案和记录,允许将房地产典当的他项权利证作为贷款担保向银行融资。能够出台细则使典当行可以顺利进入房地产市场(于建惠:《房地产典当融资的新机遇》,载《西部论丛》。)。

(二)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

无论从发展需要上看还是从我国人口规模上看典当行都是偏少的,在目前融资渠道偏窄的情况下典当行作为民间融资机构和融资手段的作用未能真正地发挥出来,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融资还有很大潜力。入世后我国又将面临外资典当行进入的压力,应加快典当行发展的步伐适当放宽典当行准入的行政控制,建立一个布局合理、辐射面广的典当行业经营网络以满足社会对典当融资的需求。同时要尽快制定外资进入的管理办法以适应对外资典当行的进入进行管理的需求。(谢丽:《外国典当考察报告》,载《中国经贸导刊》2003年第3期。)

(三)进一步拓展典当行的经营范围。

除了房地产外,也可将有价证券以及一些高科技产品作为典当物品,比如增加股票典当等。“股票典当”是典当行推出的一项新业务,是指借款人以本人上市流通的股票证券、基金或资金账户中的存款作为典当物,接受典当公司特约证券营业部的监管,向典当公司申请贷款,用于股市或者其他方面的投资甚至消费支出的业务。“股票典当”在国外是极为普通的融资行为,而在我国该项业务并未被完全认可,目前还是一个“球”的游戏。(晓寒、侯玉强:《股票典当成了理财手段 一个“球”游戏》,载《华商报》2003-08-19.)由于经营股票典当需到中央结算所登记,而到中央结算所登记又缺乏操作可行性,因此有人认为现在的股票典当是在打“球”。各地的监管者对此一般是既不鼓励也不反对。对券商而言,由于入市资金的增加,有利于营业部交易量的增加和提高佣金收入。这也就是他们为什么愿意担风险,来帮典当公司监管和平仓的原因。对典当行而言,多了一项赢利渠道,而且该项业务操作容易,特别是质押物变现容易。一家典当行老总说:该项业务已经占到其总收入的50%,在股票的牛市行情里则会更高。(洪敏:《股票典当 想说爱你不容易》,载《经济日报》2002-08-19.)可见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典当行的经营范围,增加了赢利渠道,可能会成为我国低迷的典当业的一支“兴奋剂”,所以有必要给这项业务“正名”。

(四)进一步完善对典当业务规则的规定。

对典当主体资格作出规定。例如香港《当押业条列》中即规定:“年龄不足17岁的人来典当财物时,当铺不得收当”。按我国民法相关规定,定为18岁较为相宜。

在立法中考虑建立典当物的公估找贴和别卖制度。规定在典当关系存续期内,典押人表示让与其典物的所有权给典当行,典当行又愿意接受的,典当行须按时找贴,以取得对典物的所有权。所谓找贴,是指典押人与典当行之间,按典物的原典价抵销典物出卖时的实际价金后,由典当行支付其差额,以取得典物所有权的买卖行为。(陈开欣著:《典当知识入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版,第60页。)

完善对死当物的处理规则。回归传统的营业质特征,规定死当物归典当行所有。而且实践中大部分典当行也是这样做的。这样典当行的利益能够得到保证,而通过找贴和别卖制度,也能维护了借款人的利益。

重新

规定典当物灭失的风险责任。规定典当物如因不可抗力或意外事故而灭失或损坏的,典当企业一般并无过错。如果借款人要求赎回典当物,典当物还有标号可辨认的,可由典当企业放赎典当物,并以当票上记载的典当物估价的60%向借款人赔偿;如不能放赎的,则应从当票上记载的当物估价金额向借款人赔偿。这样做是因为典当物投了保险,其利益可以得到补偿。

对典价做出幅度规定。为防止显失公平可考虑规定一个幅度,比如贵重物品80%,普通物品65%,滞销物品50%,当事人可协商在这个比例内浮动15%.

(五)加重典当行违规经营的法律责任,对高利贷和非法揽储等违法行为给予重罚。

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可见现在阻碍典当行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法律监管过严了。究其原因无非是为控制其经营风险。但典当行不像其他金融机构资产大部分是以负债形式获得的,属于“别人的钱”,所以其风险较大,出现问题后,容易对社会产生危害;典当行的资产主要是自有资金,出现问题后,受损的是典当行本身和其投资者,因此其本身就会更加自觉地去控制风险。所以笔者认为应适当放宽对典当行的限制,以进一步发挥其融资作用。典当相关立法也存在一些漏洞或规定得不够详尽的地方,仍需进一步完善。

典当行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典当业 SWOT分析 融资 中小企业

一、中国典当业的历史沿革

典当作为一种行业在中国产生于南北朝时期,发端于宗教事业,最初是以慈善济世的面貌出现的。到了元末明初,寺院典当退出历史的舞台,代之而起的是民办典当行,商人资本民间经营。明清时期是典当业发展的鼎盛时期,不管是当业总数、规模、分布还是资本总额,以往历代均不能比。清末民初,政权更迭动荡,经济凋敝,典当业由于未能及时调整而急剧衰落。

新中国成立以后,典当业一度在中国大陆销声匿迹,然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这一古老的行业悄然兴起。1987年12月成都市开办了新中国第一家典当行――成都市华茂典当服务商行,从此典当业进入了发展的新纪元。2001年8月国家经贸委颁布《典当行管理办法》,放宽典当行的市场准入条件,允许典当行从事动产和财产权利质押及房地产抵押业务,允许典当行设立分支机构,我国典当业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2005年4月1日《典当管理办法》在全国实施,进一步规范了典当业的经营活动。如今,典当作为一种融资方式,已经越来越多的为人们所接受,典当业的生存发展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二、中国典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共有典当行2494家,累计注册资本246亿元。中国典当业一派迅猛蓬勃发展的景象呈现在世人眼前的同时,问题伴随繁荣暴露出来并日趋明显。本文借以SWOT分析方法,力求阐明我国典当业的发展现状及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优势分析

尽管近年来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和经营范围更加广泛,但在许多方面仍有“空白”和“死角”,造成一些中小企业和社会公众在日常融资方面还远不尽如人意。而典当作为一种特殊的融资渠道,凭借其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填补了这些空白,成为现代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因子。与其他融资机构相比,典当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贷款的时间短速度快。一般来说,银行贷款要经过考察、论证、审核、再逐级上报等一系列程序,至少也要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办理成功,对中小企业来说,周期过长,尤其是急需资金时。而典当贷款的时间短速度快,客户只要持典当物、个人身份证明及原始发票或者当地派出所、居委会的证明,证明典当物确系自己的合法财产,然后经过鉴定、评估、商定价格等程序,当户最短可在3~5分钟内取得当金。

(2)贷款对企业信用要求低。银行贷款是需要担保人提供担保的,银行还要对企业的信用进行考核,对贷款的用途也有限制。而典当行对商业企业的信用要求几乎为零,只注重典当物品是否货真价实,来源是否合法、权属是否明确。周而复始,可大大提高资金使用率。归结起来,比较适合资金需求不很大,但要得又很急的中小企业融资。

3.典当金额和当期无限制。典当贷款额比较灵活,根据所抵押的物品的价值多少不一,无具体上下限控制。典当贷款不受贷款额度限制;而银行贷款只受理高额贷款。此外,典当对当期的规定也不像银行贷款那样严格,最短的当期可以是半天,上午当下午赎,进出自由。当然,它不可能像银行那样为当户提供上百万甚至更多的资金,比较适合居民个人和中小企业的需求。

2.劣势分析

典当业虽然具有一些其他金融机构没有或不完善的功能,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区分布不均衡。我国典当行业存在严重的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大部分的典当行都分布在东部地区,东部15省约占全国典当总数60%,中西部地区数量相对较少,特别是,目前还没有一个典当行。典当地区分布不均带来部分地区典当市场出现过渡竞争,而有些地区典当市场却竞争不足,极大的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另外,全国70%的典当行均分布在省级大中城市,全国2000多个县级城镇大多处于空白,更不用说乡镇和农村。

资料来源:中国典当网

(2)企业发展水平低。从经营模式看,许多典当行仍采用传统的“夫妻店”、“家族店”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落后,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不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难以适应激烈的行业竞争。从经营范围看,新《典当行管理办法》虽然把典当行的业务范围扩大到房地产抵押业务,但是零售业务和寄售业务仍不允许我国典当行从事。而对于发达国家典当行来说,商品零售业务是其主要的盈利点,我国典当行由于经营范围的限制,丧失了通过该项业务盈利的机会。从组织系统来看,目前国内的典当行仍普遍采用传统的单一店铺模式,即某一典当行只有一处营业机构,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典当行的业务量小、经济效益一般等因素限制所致。

(3)缺乏典当专业人才。典当行长期沿袭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使得从业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而房产、债权、股权等业务的拓展,需要懂得企业管理学、心理学、人际交往艺术、鉴定评估技术等等复合型的人才,远非普通评估人员所能胜任。从业人员经营技能低,致使经营开拓性不强,不敢涉足新领域,不适应市场的变化,现有业务空间狭小,经营上难有突破。因此,典当行业要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急需解决人才缺乏问题。

3.机会分析

(1)中小企业对资金的普遍需求。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产品滞销、库存积压,生产经营处于被动局面,对资金特别是流动资金的需求增加。但由于他们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以及商誉、市场等原因使得他们往往难以得到银行信贷的支持。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只有寄希望于民间融资。如果典当业能抓住市场机遇,将服务对象定位于中小企业,这将为典当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2)百姓的现代生活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居民家庭的资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早由传统的自行车、手表、电视机旧“三大件”发展到现在的汽车、房屋、有价证券等“新三大件”,这些都为典当提供可靠的质押和抵押品。平民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难免有急用钱的时候,婚丧嫁娶、求医问药、购房置物、外出旅游等意外事件而陷入困境。而向他人举债有碍面子或不可能,到银行贷款不符合条件或来不及。于是典当就可以成为广大社会公众的一条新的融资渠道。

4.威胁分析

(1)思想上对典当行业的制约。典当发展的观念制约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认为“典当=贫穷”。由于封建当铺长期以来的事实上剥削性质以及文化传播中对这种性质的侧重,使得人们形成了“穷死不典当”的观念,更多将典当与社会地位相联系而忽视了其所体现的经济、金融关系。虽然近年来该情况有所改观,但人们的观念仍未发生根本性转变。二是认为“典当=高利贷”。 改革开放后,重新出现的典当业管理的混乱和大量的违规甚至涉黑现象,使得典当的费率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这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原有公众“典当=高利贷”的信念。新的《典当行管理办法》大幅降低了典当费率,长期来看这或许将有助于传统观念的改变。

(2)法律制度不健全。我国典当业没有专门的立法,目前所依据的是合同法等法律中的一些条款外加行业管理办法。典当法的缺失使得现行的法律体系中没有专门针对典当业的法律法规,只是在涉及典当的条款中作一些相应的规定,这很难从根本上规范典当业的经营行为。另外,行业管理办法的法律效力很低。无论是人民银行监管时期的《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还是原国家经贸委颁布的《典当行管理办法》,还是现在商务部的《典当管理办法》,都只是一个部门规章,法律地位很低,而且与国家部分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

三、促进我国典当业发展的对策

典当业这一非主流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但是它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针对以上SWOT分析,在这里提出一些解决上述几个主要问题的对策:

1.促进典当业均衡合理发展

横向说,不仅要协调大区域间的行业分布,还要使行业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使其适当、有序的发展。纵向看,要改变相当多县市典当业空白的现状,使典当在从高到低的行政单位之间普遍发展起来,使典当业的发展有纵深有延展。所以,均衡典当业的发展是以点带面,以点带线,线面结合,横纵都要有发展的工作,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理布局、稳步发展。

另外考虑到合理布局避免在同一区域内有过多典当企业,倡导错位经营和良性竞争,避免恶性竞争。建议每个企业之间必须保持1公里以上的距离,选址前可先询问协会本地区典当企业的分布情况避免碰撞情况发生,或在专家评审认定时就可提早避免。

2.加快典当企业发展

(1)拓展企业经营规模,促进典当集团化发展。典当行可实行“批零兼营型”或“分支行制”,即在母公司下设分支机构,母公司专营“批发”业务,其分支机构专营“零售”业务,通过连锁经营降低服务成本。

(2)扩大业务范围,增加典当的业务功能。国外典当行被誉为“信用便民店”,都搞综合性的经营业务,出发点是为居民提供小额、快捷的融资服务。而我国典当行的经营范围相对较小。随着典当行的发展以及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可以借鉴国外典当经营经验,探索进一步扩大典当的经营范围,在现有经营业务的基础上,逐步开放商品零售和寄卖业务,以充分发挥典当行业的专业优势,增强其盈利能力。同时注重面向中小企业的机器设备典当以及房产抵押业务,并不断进行业务创新以适应中小企业投融资需求。

3.加强典当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

典当行的发展、业务的兴衰、效益的好坏,除外部环境的影响外,内因是主导,人才是关键。因此,重视和加强典当从业人员的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既具有现代金融理论知识又具有典当专业技能的管理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队伍,不仅是典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典当业依法经营、规范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的需要。具体来说,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实行典当职业培训资格制度,规范、系统的培训典当从业人员;另一方面可以在条件成熟时在高等教育中设立典当专业,深入研究典当理论,为行业培养更加专业的后备人才。

4.重新认识典当业的地位和作用

令大众重新认识典当业最为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强宣传工作,树立典当行的新形象。由于在很大程度上是媒体(特别是文学、影视作品)造就了当前的观念,因此典当业仍需要借助媒体(主要是各种形式的广告、宣传)使大众认识到典当是现代社会中一种正常、公平的经济关系,不等同于贫穷,更不等同于高利贷和剥削。同时典当业应该准确认识到自身定位,适当降低典当的融资成本,扩大个人和中小企业客户的需求,使典当成为一种重要融资途径而不是典当人被迫无奈的选择。典当行现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成为个特殊的融资机构,必须对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广加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典当的真正内涵,摒除传统的错误观念的束缚,使之能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5.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立法体系上,建议在时机成熟时制定一部专门的典当法。2002年12月17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中,未有营业质权的规定,而商务部和公安部又在2005年的2月份联合颁布了《典当管理办法》,这似乎意味着我国暂时还没有制定专门典当法的意向。一些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区不仅保留了典当制度,而且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典当业法规,诸如我国台湾的押当业管理规则,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今后立法的参照。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业务管理法规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须进一步完善和修改,加强法制监管力度,促进典当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孔明明:典当行:掀起你的盖头来.新财经,2006(10)

[2]郭莉萍:走近现代典当业.集团经济研究,2006年(8)

[3]郑日:中国现代典当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浅析.社会科学论坛,2005(2)

[4]蓝秀平:典当业的现状和前景.中国西部科技,2004(12)

典当行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某典当行黄金典当业务

典当标的:黄金、铂金、K佥首饰及摆件

借款额度:不超过评估价的90%

收费标准:每月按借款金额支付4.7%的息费

典当期限:最短5天,最长6个月

律师点评:

所谓黄金典当,是指当户将其合法拥有的黄金、铂金、K金首饰及摆件作为当物质押给典当行,交付一定比例费用。取得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的行为。一直以来,黄金及饰品因其保值增值功能和流通性好而广受典当行的青睐,尤其是近两年来黄金价格持续走高,黄金典当业务更是急剧攀升,已成为各典当行民品典当的主要业务来源。据统计,华夏典当行有8成、金宝典当行有6成的业务量,都是来自于黄金典当。因此,许多典当行也将黄金典当称为是一种便捷的融资理财渠道,但笔者认为,尽管现代的典当不再像旧社会那样是当户的救穷途径,却也并不适宜进行融资投资,其仍然只是一种短期资金周转的理财方式。

黄金典当,最突出的优点是方便快捷。黄金典当的操作流程很简单,可简单归纳为交当、收当、存当3个步骤,即:当户出具有效证件交付当物黄金或黄金饰品,典当行受理并进行鉴定,双方约定评估价格、当金数额和典当期限并确认法定息费标准;双方共同清点封存当物,由典当行保管;典当行向当户出具当票发放当金。整个过程约半小时内足可完成。相比银行的繁琐手续,黄金典当的优点对急于需要资金的当户来讲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与其他融资业务相比,黄金典当的苛刻条件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首先,高昂的融资成本让黄金典当只适合短期资金周转。按照《典当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典当行一般按当金收取综合费及当金利息,其中,质押典当月综合费率不得超过当金的4.5%,各典当行还按月收取0.2%左右的当金利息,具体费、息标准根据不同典当行、不同业务种类都会不一样,但黄金典当的月息费大多在4.7%左右。这样的资金成本几乎是银行贷款年利率10倍了。其次,当物赎回期限的短促很容易造成被动绝当。《典当行管理办法》规定,典当到期后5天内,客户应当赎当或续当,逾期不赎当或续当,典当行有权将当物视为绝当。5天的还款期限,对于资金流动性欠佳的当户,很容易造成被动的绝当。再者,当物贬值时的大额绝当当物,当户要承担损失补偿责任。典当期限届满,当物成为绝当物后,绝当物估价金额不足3万元的,典当行可以自行变卖或折价处理,损益自负;当物估价金额在3万元以上的,可以按《担保法》有关规定处理,也可以双方事先约定绝当后由典当行委托拍卖行公开拍卖。拍卖收入在扣除拍卖费用及当金本息后,剩余部分应当退还当户,不足部分向当户追索。在黄金价格单边上涨时期,这样的情形实际并不存在,但一旦黄金价格下跌,当户并不能因简单地放弃赎当而回避市场波动带来的当户贬值风险。

典当行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54岁的郝继根在邢台市典当行隔壁的一家美食城打工。或许考虑到方便,更主要的是利率要比银行高得多――一般年息可达4到4.5厘,一年多来他一直把生活积蓄存到这家典当行。至于存款的安全性,他的理解是“都开了七八年了,从没听说出过什么问题。”但是时近8月下旬,郝先生慌了。

----报纸上登了消息,典当行的主管部门由中国人民银行改换成了国家经贸委。随着“金融机构”一夜间变成了“特殊的工商企业”,已隐藏多年的典当行违背金融管理法规、高息揽储的疮疤也终于被揭破。

----这一体制变故惊懵了邢台市大大小小典当行的储户,一场金融挤兑随即成为街头巷尾的主要新闻。8月下旬的一个上午,闻讯赶到邢台市的记者在规模较大的邢台市典当行门前目睹了这样一幕:一位中年男子急不可耐地喊道:“我在8月15号还在这里存了1000元钱。典当行到底归谁管了?”

----8月21日,地方政府机关报《邢台日报》刊登了人民银行邢台中心支行的公告,强调根据人行和经贸委的文件精神,邢台中心支行仍然是当地各典当行的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不变”,“群众在金融机构的存款受法律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受损失”。明眼人一下就看得出来,公布此文的实际意义主要在于稳定社会情绪。

----典当行在国内实在只能算是一个小行业,登记在册者总共1300多家,约有1100家在经营,但其分布与规模因所在地区金融市场发育水准的不同而呈现出相当大的差异。在拥有1200多万人口的北京只有4家典当行,而小小的邢台市却达到了21家,其中十五六家为银行所办,其余的也归属于信用社,总注册资金12亿元,竟相当于全国的1/8。到市内转一转,会发现几家大型商城、酒店、展销中心等都是典当行这两年投资兴建的,其主要资金显见来自社会储蓄存款。

----对于邢台典当行的尴尬局面,邢台中心支行办公室主任范古林告诉记者:“典当行从事存款业务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人行已经公告安抚群众,现在看来挤兑风波已平静下来。鉴于金融风险问题,我们不便向媒体作更多的说明。”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处一位负责人则向记者透露:“我们对于邢台典当业的注册资金、存款规模等数字都没有准确的掌握。”8月31日,人行天津分行组成60人的工作组入驻邢台开始清查,具体工作包括核对存款和贷款及投资的数额,查处当地人行监管部门负责人以及为典当行出具资产证明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格,查处当地典当行业同业组织等。

----此时,距宣布典当业的监管职责从银行向经贸委过渡刚好40天。

----与此同时,“邢台事件”一点也没有影响全国其他地方典当行变更身份的速度。到8月20日,除河北省因邢台21家典当行涉及违法高息揽储而作为遗留问题暂缓移交外,其他省市的移交工作都如期完成。

----8月12日至14日,来自全国18个省、区、市的56家主要典当行的代表齐聚北京,共议未来发展之计。这本是一个民间自发的聚会,但国家经贸委、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官员都出现在会场。8月29日至31日,国家经贸委在京举办了省一级经贸委干部“典当监管工作研讨培训班”,70多名官员在培训中被告知要做到“四个抓紧”:抓紧培训干部、抓紧出台新的《典当行管理办法》、抓紧成立典当业协会、抓紧培训典当从业人员和典当师。

----一位在典当业干了多年的人士不禁感慨道:“人民银行在主管的位置上坐了这么多年,和经贸委的态度比起来要冷淡多了。”他甚至有了一种“找到了组织”的感觉。

一块“金字招牌”

----邢台的麻烦对经贸委确显得有些出师不利,但回顾典当行在中国的经历,又让人感到这一金融业的“老资格”始终未能摆脱一波三折的命运。

----据北京华融天成典当研究中心李沙教授考证,中国最早在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寺院就出现了典当机构。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诊治战争创伤任务紧迫,人民政府采取灵活政策发挥多种经济成分作用,在金融领域也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方针,因而当铺并没有被视作旧社会的“赘疣”马上革除。1956年,私人典当业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在一些城市,典当行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领导下的专门办理小额质押贷款业务的经营机构――小额质押贷款处。至此,当铺在中国大陆彻底绝迹。

----到了1987年,典当行奇迹般地复活了。

----这一年的9月,成都市华茂金属丝网公司经理黄福玉和副经理赵克强从报纸上看到一条介绍日本东京一家当铺的短消息,从中受到启发,产生了“创办一家当铺”的念头。在“改革无”的大背景下,成都市体改委和国家体改委先后对此表示出欣赏与支持的态度。1987年12月30日,成都华茂典当行正式挂牌营业,标志着沉寂了几十年的典当业重现生机。

----然而,此后直到1993年6月的6年间,被后人认为是典当业一个“大发展”又是一个“最为混乱无序”的阶段。

----典当行属于高获利行业,盯上它的人很多。依照当时的审批手续,典当行只需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再拿到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和公安局的特种行业执照,就可以开门纳客了。迅速发展的态势到90年代初期达到了高峰。银行部门为了分流富余人员,旧货系统打算业务转型,政府部门要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供销社系统强调支持农民购买生产资料等等,理由都很充足;工商、公安、税务、国资、海关、财政、信用社、保险公司、审计、工会甚至居委会、老龄委、机关单位的“三产”,纷纷涉足进来。而由于典当业并没有可作为监管依据的法规或条例,又直接导致了一些地区典当行超范围经营,变相高息揽储成了公开的秘密。

----据调查,山西省于1988年出现典当行,到1993年4月已经发展到51家,其中有18家是个人开办的;其他的虽然以集体名义开办,但实质上也是个人的买卖。运城地区最大的一家典当行的分支机构多达750个,相当于在每个村设立了一位代办员吸收存款。

----河北邢台的情况与运城类似。挤兑事发后,一位因取不到钱心如火燎的储户对记者说,他在典当行已经存了很多年的钱,利息最高的1991年,年息曾高达40%!就在8月间,一位央行的主管官员也在邢台进行暗访。他拿着司机的钻戒和手表到典当行要求典当,却遭到当面拒绝。这位官员后来感叹道,这分明是挂着“典当”招牌的变相非法银行。

整顿,再整顿

----1993年7月,国务院副总理兼央行行长朱基在北京主持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一场“大力整顿金融秩序,严肃金融纪律,强化宏观调控”的行动会后立即在各地展开。“整顿金融秩序”的利器之一,就是清理、裁撤、取缔非法金融机构。

----同年8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加强典当行管理的通知》,明确三点要义:第一,典当行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其主管机关是中国人民银行;第二,各地人行应对辖区内典当行的数量、审批机关、质押的利率、当期等进行全面清查,在此基础上提出撤、并、留的具体意见;第三,在年底前暂停对新典当行的批设。至此,全国各地对典当业的第一次清理整顿全面铺开。

----但这时不少典当行由于都有了为自己撑腰的“婆婆”,对人行表面敷衍实则不予配合的不在少数。有鉴于此,1994年又有了以国务院名义下发的“54号文件”,以更加权威的声音宣布中国人民银行是典当行的主管部门,旨在加大行业监管的力度。

----事实上,以“正名”为开端的第一次整顿并不顺利。

----1996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了《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并以此为契机对全国的典当业进行了第二轮较大规模的清理整顿。但《办法》刚出台就遭到不少方面的诘问。“那时候仍然有一些典当行不买人行的账。比如内贸部与供销总社下属的许多单位都设有典当行,数量有五六十家之多。”一位知情者说。

----纷争的焦点仍然是典当行的归属问题。同年9月,国务院有关部门不得不出面调停,并提出三条协调意见:第一,基本上确认人行仍为典当行的监管部门;第二,其他部门在执行过程中确有道理的意见和建议应当考虑,故《办法》应做变通处理;第三,在清理整顿后再修改《暂行管理办法》,暂不制定条例。

----第二次清理整顿应当说取得了成果:全国3013家典当行一多半被淘汰,人民银行对其中的1304家核准发放了《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并将其正式纳入自己的监管序列;典当行的注册资本金总额核定为80亿元,直接从业人员1万多人。

----包括人民银行总行在内,谁都说“估计不出全国1000多家典当行每年业务量的具体数额”。不过有心人算了一笔账:一个典当行每个月150万元业务量是投资平衡点,在大量开办典当行的申请书背后,一定是高利行业的事实。其实,全国典当行有80亿的注册资本金,如果按每三个月周转一次的速度,全年下来也有240亿。当然,人们有理由认为实际数额只多不少,因为不少人只典当10天,就赎当了。

----关于典当行的产权组成,也是个说不清的事情。不过,人行官员与研究学者的估计倒是非常一致:国有、集体成分的与私有经济成分各占50%,只不过在地域分布上差异很大。例如江浙一带非公经济非常活跃,因此当地私人开办的典当行就更多些。

----据人民银行官员在一些公开场合披露的数据,全国范围内已被发现非法吸收存款的典当行约有四五十家,实际上形成支付风险的约20家。类似邢台那种完全不做典当业务而只吸存的违法典当行,在全国也是特例。多数典当行的非法吸存都是以入股的方式操作,通常承诺一年内支付股东一定数额的利息。

----据悉,对于已经发现的违法吸存的典当行,人行的处理方法将分成两种:对那些“资能低债”的就理清债权债务,或关闭或重组或改制。对那些“资不低债”的,则要看涉及程度,如果确属股东入股行为,将依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由股东首先支付储户的存款;但对那些涉及面宽、确已酿成地方性金融风险而典当行又无法支付储户存款的,地方政府有责任出面化解风险,解决的办法不外乎政府自己筹集资金或向银行举债。

怎么就被交出去了

----从典当行明确由人民银行监管到移交给经贸委,中间又经历了4年多的时间。业内不少人思来想去,觉得有两个问题至今仍存有疑问。

----其一,业界对《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多处存在不同意见,但几年来人民银行新的《典当行管理办法》一直迟迟未能出台。难道4年还不足以修订、出台一个部门级别的规章?

----对此,来自人民银行内部的解释说,新《办法》“难产”确有偶然原因:人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司自1996年到1998年间司长更换了3次,主管行长也更换了3次。每一次人事变动,新领导都要对《办法》(修改稿)重新过一次;而每过一次,都会严格一次。而且典当行越是出问题,有关领导的态度就越是审慎。而到1999年8月,人行已经有意将典当行“交出去”时,新《办法》的修改工作就自动停止了。

----另一个让人不解的问题是,既然典当行从事质押贷款业务是典型的金融业务,理应负有监管职能的人民银行为什么还要放弃这块“金字招牌”?一些颇感失落的典当业内人士抱怨人民银行“先是把典当行管死了,现在又开始甩包袱”。对于这一点,人行某些官员私下也向记者表示默认。

----人民银行非银司综合处原典当行主管官员冯树德则在公开场合否认了这种分析。他指出,典当行属于小型金融机构,在我国过多地强调了它的金融性。他解释说,国外的典当行也都不隶属于央行管理。央行的主要职责是制定货币政策,实现大金融的监管;央行关心的是金融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金融体制的改革、化解金融风险等等。特别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以及国内信托业、信用社业已经出现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央行在监管原则上采取了“抓大放小”的处理原则。

----因此,人行此次将“监管权”交出,冯树德认为对典当业来说“是件好事”。因为拥有“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招牌的典当行在央行的管理下整顿了秩序,规范了经营,提升了整体形象;但由央行监管,与典当行在金融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比显得偏严,业务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这种移交会“有利于对典当行的松绑”。

----但上述解释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同。李沙教授认为,1998年颁布《金融违法处罚办法》以及《非法金融机构以及非法从事金融业务的处罚办法》是非常严厉的两项法规,假如人民银行出现监管不力的现象,它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生存空间在哪里

----典当行被人民银行交出以后,其身份已被定性为“特殊的工商企业”。但目前各方尚未对“特殊”二字给出一个解释。

----人民银行的《贷款通则》早有明文规定:非金融机构不得从事贷款业务;《刑法》中涉及非金融机构犯罪部分也有相关的约束条款。典当行被置于尴尬处境:做典当业务,属于违法行为;不做业务,典当行不就死了吗?尽管经贸委有言在先,在新的《典当行管理办法》出台之前,原有的人行的《办法》继续适用,但是未来典当业的生存依据呢?典当行如何跨越法律死亡交叉点?

----在国家经贸委今年8月底举办的省级干部典当监管工作培训班上,人民银行一位熟悉典当业的官员就这一问题给经贸委“支了一招”:即使是既定的规章,也有破例的办法。说白了,只要能以国务院的名义发一个文,“特许”典当行开展一部分金融业务,就能使典当行的法律问题“解困”。当然,这还需要会同人民银行、经贸委、公安部门、工商部门、税务部门等多个方面联合解决――这主意听起来像是玩笑,但认真地说起来又像是最便捷的解决之道。

----此外,典当行到底面临什么样的市场需求,今后拓展哪些业务领域,将是更换主管部门后更现实的选择。

----新中国的典当行在具体业务上与历史相比并没有大的变化,从事的依然是质押贷款业务,只是范围扩大到了房地产的不动产内容以及权利质押内容;权利质押包含了股权、债权、无体财务权(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三大类。按照市场需求,典当又可划分为生产型典当、消费型典当和商业型典当。依据地方的借贷习惯,不同地区的典当行的服务对象有所不同。以工商业高度发达的温州地区为例,为中小企业、私人作坊提供生产和商品流通应急性的质押贷款,已经成为当地典当行的主要业务。

----引人注意的是,从整个典当行业看,房地产抵押业务虽然发生笔数较少,但业务量已经占到了总业务量的50%;权利质押(主要以股票质押为多,还有银行存单、债券等)也占到了总业务量5%左右。这两项业务由于地区经济发达的程度不同,分布也不尽相同,例如股票质押业务多数发生在省会级以上城市,使用这项业务的多数为中小股民。有关专家认为,从市场需求看,未来的典当行最有潜力的业务就来自房地产和权利质押两项业务。

----从人民银行掌握的情况来看,在非公有制经济相对活跃的一些地区,民间借贷实际上一直未曾停止。早在1984年,温州就出现了由地方政府批准成立的私人钱庄。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主要领导曾专门前往考察,并欲采取措施关闭,但这些钱庄最终被改制为信用社。两三年后,就在成都的典当行刚刚出现40天,温州市政府也在该市批准成立了典当行。

----人民银行的有关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商业银行出于对资金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的考虑,一般不愿向信誉度低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这部分企业对资金的急切需求很难满足。而民间借贷这些年始终在运行,也说明了它存在的合理性。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民间对资金的需求随之提高,而这正为典当行的存在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同时,通过质押可以立即取得贷款,也是典当行的一大优势。记者在北京华夏典当行听到了类似的例子:一个私营业主急需5万元周转资金,他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汽车开到典当行,不出半个小时就能把所需要的钱拿走。而这在目前的银行是不可能办到的。

----据介绍,国家经贸委接手典当业以后,把归口管理工作交给了综合司和中小企业司,日常管理以中小企业司为主。已经有迹象表明,经贸委有意将典当行“搞得更活一些”,甚至有关“经贸委打算把典当行作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说法,也在业内广为传播。

典当行管理办法范文第6篇

在很多人的思想中有这样根深蒂固的观点,典当行是一种乘人之危,在人们走投无路的时候,进行最终的盘剥,所以典当业从出生的时候就受到人们的诟病。传统典当行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退出了中国历史的舞台,活跃了1800年的典当业进入了发展的断层。

艰难的复出

“当时金保典当行的闫总把在北京成立典当行的材料送到央行行长手中的时候,行长的评价是:小闫在胡闹。”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但谈到复出的艰辛过程,北京市典当行业协会秘书长郝凤琴还是充满了感概。由于社会各界缺乏对典当的认识,加之北京作为首都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北京典当行的复出注定了要更加曲折。

随着成都典当行的率先复出,到1992年除北京、新疆、外,全国各地已经先后出现了典当行。1992年,曾经是北京老字号的金保典当行再也坐不住了,在央行行长手中遭到冷遇后,金保的闫总又通过各种办法将材料送到了市领导手中,并三番四次找到市领导和央行领导详细介绍在北京成立典当行的意义,1992年12月10日,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这一天载入了北京典当行业的史册:市政府和央行终于对金保典当的复出给出了肯定的答复。经过30多年的沉寂之后,新中国成立后北京首家典当行――金保典当行开业了,典当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紧接着,12月20日,阜昌典当行也获准开业。以 “服务社会,支持生产、活跃流通、方便群众”为宗旨的北京典当行正式复出了。

典当新“规矩”

对于刚刚复出的典当行,很多人的认识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盘剥老百姓的当铺,真正了解典当行的人为数不多。郝凤琴认为:典当业的复出与小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典当业正是伴着非公经济的蓬勃发展复出的。

据郝凤琴介绍,根据2005年商务部和公安部颁布的典当管理办法的规定,典当行业经营范围主要涵盖三大类:第一类是动产典当。所谓的动产典当包括金银首饰、古玩字画,包括了机动车,这都属于动产。它的收费标准是月利率的4.2%,另加半年期0.5%的银行利息。第二类是房地产典当业务,它的收费标准是月利率2.7%,加上0.5%的银行利息。第三类是财产权利质押,包括股票、股权、舱单,也包括知识产权、专利产权这些。收费标准是月利率2.4%,再加上0.5%的银行利息。这个费用叫综合费率,它包括了典当企业的服务费、鉴定费、评估费、保管费等等。“典当业盈利点就是综合费率”,郝凤琴补充说。

郝凤琴强调指出,对于典当业的收费标准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来执行的。典当行业对于超过当品赎回时限的绝当品有一个规定,当物估价在3万元以上的,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处理,也可以双方事先约定绝当后由典当行委托拍卖行公开拍卖。拍卖收入在扣除拍卖费用及当金本息后,剩余部分应当退还当户,不足部分向当户追索。绝当物估价金额不足3万,典当行可以自行拍卖或者折价处理,损益自负。郝秘书长认为,这是现代典当和传统典当本质上的区别。

典当新内涵

复出之后的典当行是唯一经过国家认可、受法律保护、除银行以外可以从事融资借贷业务的特殊工商企业,从1994年开始,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规范典当行的管理。1994年,国务院国发 [54]号文件,明确中国人民银行为典当行的主管部门。1996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了《典当行暂行管理办法》,并对全国典当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整顿。经人民银行核准认定后,向全国1304家典当行发放了《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199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建议将典当行划归由国家经贸委管理。2000年8月20日,完成交接工作。2001年8月8日国家经贸委签发了第22号令,正式颁发了《典当行管理办法》。2003年典当行业由于其服务流通的特性又被移交商务部管理。2005年4月1日商务部与公安部联合《典当管理办法》。该办法对典当行经营的范围、收费标准作了明确规定。

郝凤琴介绍,现代典当就是“闲了置,忙了用”,能当的东西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平时积累的东西在关键时刻都能够帮忙,小到黄铂金首饰、相机名表、大到房地产汽车以及能经营经销的商品、自己生产的货物,只要是属于自己产权、所有权、有权处置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典当,从几百块、几千块到几万、几十万、上千万都能成为当品。

经营品种和服务对象也不断变革,从最早的个人用品质押,发展到现在主要针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的融资贷款。现代典当行在延续传统的典当业务同时,其内涵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郝凤琴更愿意向记者说的是现代典当为小企业融资的新内涵。

典当行管理办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非银行业金融机构 典当业 资金融通

中图分类号:F83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7-0050-02

一、我国典当业发展现状

1987年12月,四川省成都市开办了新中国第一家典当行――成都市华茂典当服务商行,率先恢复了古老的典当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典当行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兴起。截至2010年底,全国经商务部、公安部核准设立的典当行总数4433家,注册资本金总额近600亿元,2010年度累计发放当金1801亿元。现代典当业有着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传统典当业相比,它的服务对象、投资主体和典当的当物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一)服务对象的变化

国家经贸委颁发的《典当行管理办法》和商务部、公安部联合颁发的《典当管理办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允许典当业开办房地产抵押业务和从事财产权利典当业务,为典当业服务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开辟了新的融资平台。现代典当业便捷、安全的经营模式和合理的收费水平恰好迎合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为他们解决资金临时短缺、急需“掉头寸”提供了一条绿色通道。现代典当业的服务对象已经从解决日常生活急需的社会大众发展为广大的中小企业家和个体私营业主,他们的融资总量达到了典当总额的80%以上。

(二)投资主体的变化

我国典当业复苏时,设立的典当企业规模都不大,注册资本仅几百万元,基本上是国有性质的,经济体制改革后,才逐步改制成私人参股的民营企业。2005年,《典当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典当业的经营范围有所拓展,典当业的经营规模有所扩大,受到了民间资本市场的青睐。一些集团企业纷纷涉足投资典当业,注册资本都在千万元以上,其中不乏有房地产业、物流业、制造业和金融业的知名企业,他们往往是资本实力强、投资意愿强、抵御风险能力强的“三强企业”,给典当业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仅以江苏省为例,2006年以来新设立典当企业的控股大股东90%以上都是当地行业中的佼佼者,如无锡华西集团、常州国发投资公司等。

(三)当物的变化

传统典当业的当物大都是黄金饰品和居民消费品为主。典当业恢复经营后,影视小说中常见的衣着类当物不见了,手机、电脑类当物热闹了一阵也淡出了典当行,代之而起的是名表(大都在北京、上海)、汽车、股票等“新三样”。2006年后,房地产抵押和财产权利抵押等“当物”进入了典当业务,并且很快就占据了典当总额的大部分份额。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小企业成了典当业的主要客户,当物从单一的居民消费品逐步扩展到厂房、股权等生产资料。房地产典当发展最快,大约占到各典当行业务量的50%以上,股权等财产权利质押约占典当总额的22%左右。

二、我国典当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立法层次较低、内容较粗,不利于规范发展典当行业

典当行业是特许经营企业,由于其设立、经营、监管的特殊性,法律规制必然严格、细致、具体。目前,2005年出台的《典当管理办法》是由商务部、公安部联合颁布的,只是一个部门规章,其法律地位相当低,且与国家现行部分法律、法规相抵触,如《担保法》、《公司法》、《贷款通则》等,而现行法律、法规对典当的特殊性质、典当的融资方式、典当的服务对象以及传统典当与现代典当的法理区别等,均尚未作出界定,因此既不能有效保护典当行业的合法利益,又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具体情况。同时,法律责任规定得过轻,与发放高利贷等违规经营所获利益相比,威慑力不足。此外,由于尚未制定完整严格的担保法规,加之民间传统上也是质典不分,从而导致概念模糊不清,扭曲了典当的固有价值,将用益物权与价值物权混同。

(二)相关监管缺位,不法经营和不法竞争影响典当业发展

一是寄卖行等的不法经营行为。由于寄卖行等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审批的程序较为灵活,相关部门对其监管不到位,未经批准的,挂有“典”、“当”、“押”招牌的所谓典当行在各地城区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寄卖行非法经营典当业务,经营范围与合法典当行完全一致,但息费率却是合法典当行的2~4倍,严重扰乱了典当市场,破坏了典当业的社会形象。二是典当业之间存在不法竞争。为了追逐利润,有些典当行在费率的收取上只执行一个费率,没有按规定将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与典当行的综合服务费分开计算。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典当行不执行《典当管理办法》中关于综合费率的规定,将综合费率下降到上限以下,严重干扰了典当业的正常发展。

(三)典当专业人才十分匮乏

典当管理涉及经济学、金融学以及社会学等多种学科,典当经营涉及企业管理学、心理学、人际交往艺术、鉴定评估技术等,典当品种涉及千万种商品和财物。典当业作为从事货币经营的特殊行业对人才要求相当高,但现行典当从业人员主要靠师傅的传、帮、带及自学成才,普遍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导致现有典当人才结构单一和整体综合素质不高以及储备人才严重不足。随着典当业的快速发展,其人才瓶颈问题也日益凸显,有的典当行因物色不到合适人才迟迟不能开业,有的典当行因为人才不专业导致相关的业务难以开展,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互挖人才的现象。

(四)典当业融资渠道不通畅

目前,我国典当业主要是通过自有资金进行业务运作,只有极少数典当行能从银行获得贷款,迄今为止尚还没有一家上市的典当行。融资渠道的不畅导致个别地区的个别典当行存在违规吸存甚至高息揽储的情况。缺乏其他有效的融资渠道,制约了典当业增强资金实力,发展自身规模的进程。

(五)典当经营范围过窄

我国典当业发展不起来的原因之一就是其经营范围过窄,获利机会减少。在美国和加拿大,其典当行的经营范围非常广、综合性很强,典当行不仅经营典当业务,还做一些商品零售业务,包括旧货出售和卖新商品,一家典当行可拥有多个许可证,因为多种经营可以降低经营风险,增加其盈利点,同时也更加便民。

三、促进我国典当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担保法律法规,强化对典当业的监管

在适当的时候,制定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典当行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责,以避免管理矛盾。要完善对典当业的监管,现在还亟需制定以下三类政策文件:一是有关行业发展的基础类文件,如典当行财务会计制度、典当行业统计制度等。二是有关行业管理类文件,如季报制度、典当行经营情况考核评价制度、典当行审批工作规程、典当行停业及清算办法等。三是有关企业管理类文件,如加强典当从业人员培训工作的规定、搞好典当行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规定等。

(二)加快人才引进与培养,为典当行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现代典当行的经营规模和范围与过去相比有了质的飞跃,这对其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鉴别当品真伪、评估市场价值、预测未来走势等方面都要略有所长,因此典当行需要的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人才匮乏将会严重制约典当行业发展。所以,要加快典当专业人才培养,通过学校教育、岗位培训、经验积累等不断壮大典当人才队伍。

(三)健全典当物品流通渠道,完善处置变现机制

健全的典当物品处置变现机制对于典当行的安全有序运营具有重要意义。要构建大型从事典当物品交易的专门市场,完善典当物品信息流通网络,加速典当物品流转,提高典当物品的变现能力,尽量减少因缺乏流动性而产生的损失,为典当行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商业流通环境。

(四)进一步拓展典当行的经营范围

除了房地产外,也可将有价证券以及一些高科技产品作为典当物品,比如增加“股票典当”等。“股票典当”是典当行推出的一项新业务,是指借款人以本人上市流通的股票证券、基金或资金账户中的存款作为典当物,接受典当行特约证券营业部的监管,向典当行申请贷款,用于股市或者其他方面的投资甚至消费支出的业务。“股票典当”在国外是极为普通的融资行为,而在我国该项业务并未被完全认可。对典当行而言,“股票典当”操作容易,特别是质押物变现容易,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拓宽典当行的经营范围,增加赢利渠道。

(五)拓宽典当行的融资渠道

典当行管理办法范文第8篇

一、基本案情

2010年11月22日,原告上虞某典当公司与被告陈某签订房地产典当合同一份,合同约定:当金300000元,月综合费率1.98%,典当具体期限以当票为准,综合费用在支付当金时预先扣除,并按照月利率0.7%计收利息,并由被告陈某以其座落于上虞市某处的房产提供抵押担保。同日,原、被告办理了最高额抵押的登记手续。次日,原告向被告签发当票一张,载明当金为300000元,当期自2010年11月23日至2011年5月22日,实付金额264360元。因被告未及时归还借款,原告诉至法院,要求对方返还本金300000元,并按约支付利息、综合费、罚息。

二、房屋典当合同的性质

传统的房屋典当是以使用、收益为目的,性质上便属于用益物权,这也是理论通说。然我国物权法没有将典权规定在内,因此,根据物权法定的原则,典权在我国应不属于物权范畴。

目前规范典当关系的法规只有公安部、商业部在2005年联合制定《典当管理办法》。根据该规定,房屋典当是指当户将其房地产作为当物抵押给典当行,交付一定比例费用,取得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的行为。由此可知,目前房屋典当已与传统的典当已存在较大差异,:

(一)房屋占有、使用、收益权的转移上不同。传统的房屋典当中,典当行占有、使用房屋,出典人占有、使用典金,但承典人不付租金,出典人不付利息。可见,传统的典当行追求对当物的占有、使用和收益价值。目前的房屋典当要求房屋进行抵押,可见典当行注重房屋的交换价值,并不关心房屋的实际占有或使用。

(二)在当户不能赎回的法律后果方面不同。在传统房屋典当中,在典期届满当户不回赎典物时,典当行直接取得当物的所有权。但是,目前在当户无力赎回典当的房屋时,由于房屋价值往往大于3万,典当行应根据物权法、担保法的规定处理当物,进行变价受偿。这一规定颠覆了房屋典当的“到期不赎即为绝当”的传统法则。

根据上述分析,目前的房屋典当业务与运作方式与银行抵押贷款相似,典当行以房地产抵押为担保发放贷款,并收取一定的费用及利息,其表现形式、实质内容更符合担保物权的特征,相关纠纷还是应适用物权法、担保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可以说,目前以房地产作抵押的典当,实际上是典型的借款抵押行为,本案同样亦不例外。

三、“当票”在房屋典当中的作用

在传统实践中,当票是当铺收取当物,付给收据,作为赎取当物的惟一凭证。当票上一般印有当铺名称、地址、抵押期限、抵押利率等内容,交当物人收执,到期凭此赎取当物。《典当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就规定可以看出现代的当票与传统形式基本无异,具有如下两方面的作用:

(一)当票是一种付款凭证,能够起到证明借款合同实际履行的作用。房屋典当中,当票上载明的“当金数额”实为“借款数额”。按照房屋典当的惯例,典当行在发放当金时,通常会要求当户签署当票,以最终对当金交付履行、当金领受等事实予以确认。当户签字确认的行为,类似于在借条上签字,只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二)当票是一种格式合同。根据《典当管理办法》的规定,当票上均需载明合同主体信息、借款金额、抵押标的、合同对价等合同内容。实践中当票类似于保险公司的保险单,属于格式合同,是典当行为行为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的。当票上记载的合同内容一般已在借款合同、抵押合同中约定,因此,当票实际是在最后履行阶段,对借款合同、房屋抵押合同相关主要的权利义务内容予以再次简要的明确。

需要注意的是,房屋典当诉讼中,当事人一般既会提供当票,又会提供借款合同、房屋抵押合同等证据,在当票与后两者在借款金额、当物估价金额、利率等方面的内容,可能会存在不一致之处,这就会产生合同依据的选择问题。由于当票签定在后,因此当票可视为双方最后的意思表示,如果借款合同、房屋抵押合同与当票不一致,则说明双方通过当票对之前的权利义务约定进行了变更,根据意思自治原则,应以当票载明的合同内容为准。例如,本案中双方在合同中虽约定借款金额为300000元,而在当票上载明的实际支付金额为264360元,在确定实际借款金额时就应以264360元为准。

四、名为房屋典当实为抵押借款合同的效力问题

在认定典当行所签定的抵押借款合同的效力问题时,需要首先界定典当公司的性质,即是属于一般从事非金融业务的企业法人,还是属于特殊的金融机构。

虽然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现已失效)规定,典当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但是自2001年、2005年商业主管部门相继颁布《典当管理办法》之后,典当行的设立,仅需通过逐级申报,经商务部批准后即可取得《典当经营许可证》。而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等规定,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可见典当行应不再属于金融机构的范畴。

根据最高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属于民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但是企业以借贷名义向职工非法集资、非法向社会集资、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等违法行为的,则借贷合同应认定无效。本案中双方的借款合同应认定为有效,理由是目前典当行经营的房地产抵押贷款的对象一般是急需资金的少数融资人,而非社会上的不特定大多数人,其目的是提供生产生活急需的小额资金,而非如银行等金融机构那样通过货币运营获取企业的基本利润。

综上所述,典当行不能从事信用贷款业务,即在房屋典当借款中,如没有办理房屋抵押登记,该典当合同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无效。

五、房屋典当中“综合费”的性质及处理

典当综合费用包括各种服务及管理费用。在动产典当中,典当企业对当物的保管、储藏等需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出典人在支付当金利息外,还需支付一定的综合费用,体现了等价有偿的原则。但是,房屋典当中由于房屋只是进行抵押登记,未予转移占有,典当行不需要对房屋进行管理、维护,因此从理论上讲当户不需支付综合费。在诉讼中确定综合费是否应予支持、支持多少时,就应该首先对综合费的性质进行界定。

典当行作为出借人,其目的就是获得报酬,而报酬获取的主要形式则是收取一定比例的利息,因此对于无需以管理成本为代价的综合费,实质上也是利息报酬的一种,只是未以利息的形式出现。因此,如果综合费、利息二项之和的利率不能超过基准贷款利率的四倍

典当行管理办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房屋典当;典当合同;借款抵押合同

纵观历史,“房屋典当”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由于房屋典融资额度大,手续便洁等特点,深受当今一些急需资金周转的企业及个人的青睐。但由于目前规范典当行业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司法实践中对房屋典当存在着不少争议。

一、基本案情

2010年11月22日,原告上虞某典当公司与被告陈某签订房地产典当合同一份,合同约定:当金300000元,月综合费率1.98%,典当具体期限以当票为准,综合费用在支付当金时预先扣除,并按照月利率0.7%计收利息,并由被告陈某以其座落于上虞市某处的房产提供抵押担保。同日,原、被告办理了最高额抵押的登记手续。次日,原告向被告签发当票一张,载明当金为300000元,当期自2010年11月23日至2011年5月22日,实付金额264360元。因被告未及时归还借款,原告诉至法院,要求对方返还本金300000元,并按约支付利息、综合费、罚息。

二、房屋典当合同的性质

传统的房屋典当是以使用、收益为目的,性质上便属于用益物权,这也是理论通说。然我国物权法没有将典权规定在内,因此,根据物权法定的原则,典权在我国应不属于物权范畴。

目前规范典当关系的法规只有公安部、商业部在2005年联合制定《典当管理办法》。根据该规定,房屋典当是指当户将其房地产作为当物抵押给典当行,交付一定比例费用,取得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的行为。由此可知,目前房屋典当已与传统的典当已存在较大差异:

(一)房屋占有、使用、收益权的转移上不同。传统的房屋典当中,典当行占有、使用房屋,出典人占有、使用典金,但承典人不付租金,出典人不付利息。可见,传统的典当行追求对当物的占有、使用和收益价值。目前的房屋典当要求房屋进行抵押,可见典当行注重房屋的交换价值,并不关心房屋的实际占有或使用。

(二)在当户不能赎回的法律后果方面不同。在传统房屋典当中,在典期届满当户不回赎典物时,典当行直接取得当物的所有权。但是,目前在当户无力赎回典当的房屋时,由于房屋价值往往大于3万,典当行应根据物权法、担保法的规定处理当物,进行变价受偿。这一规定颠覆了房屋典当的“到期不赎即为绝当”的传统法则。

根据上述分析,目前的房屋典当业务与运作方式与银行抵押贷款相似,典当行以房地产抵押为担保发放贷款,并收取一定的费用及利息,其表现形式、实质内容更符合担保物权的特征,相关纠纷还是应适用物权法、担保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可以说,目前以房地产作抵押的典当,实际上是典型的借款抵押行为,本案同样亦不例外。

三、“当票”在房屋典当中的作用

在传统实践中,当票是当铺收取当物,付给收据,作为赎取当物的惟一凭证。当票上一般印有当铺名称、地址、抵押期限、抵押利率等内容,交当物人收执,到期凭此赎取当物。《典当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就规定可以看出现代的当票与传统形式基本无异,具有如下两方面的作用:

(一)当票是一种付款凭证,能够起到证明借款合同实际履行的作用。房屋典当中,当票上载明的“当金数额”实为“借款数额”。按照房屋典当的惯例,典当行在发放当金时,通常会要求当户签署当票,以最终对当金交付履行、当金领受等事实予以确认。当户签字确认的行为,类似于在借条上签字,只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二)当票是一种格式合同。根据《典当管理办法》的规定,当票上均需载明合同主体信息、借款金额、抵押标的、合同对价等合同内容。实践中当票类似于保险公司的保险单,属于格式合同,是典当行为行为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的。当票上记载的合同内容一般已在借款合同、抵押合同中约定,因此,当票实际是在最后履行阶段,对借款合同、房屋抵押合同相关主要的权利义务内容予以再次简要的明确。

需要注意的是,房屋典当诉讼中,当事人一般既会提供当票,又会提供借款合同、房屋抵押合同等证据,在当票与后两者在借款金额、当物估价金额、利率等方面的内容,可能会存在不一致之处,这就会产生合同依据的选择问题。由于当票签定在后,因此当票可视为双方最后的意思表示,如果借款合同、房屋抵押合同与当票不一致,则说明双方通过当票对之前的权利义务约定进行了变更,根据意思自治原则,应以当票载明的合同内容为准。例如,本案中双方在合同中虽约定借款金额为300000元,而在当票上载明的实际支付金额为264360元,在确定实际借款金额时就应以264360元为准。

四、名为房屋典当实为抵押借款合同的效力问题

在认定典当行所签定的抵押借款合同的效力问题时,需要首先界定典当公司的性质,即是属于一般从事非金融业务的企业法人,还是属于特殊的金融机构。

虽然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典当行管理暂行办法》(现已失效)规定,典当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但是自2001年、2005年商业主管部门相继颁布《典当管理办法》之后,典当行的设立,仅需通过逐级申报,经商务部批准后即可取得《典当经营许可证》。而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等规定,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可见典当行应不再属于金融机构的范畴。

根据最高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属于民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但是企业以借贷名义向职工非法集资、非法向社会集资、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等违法行为的,则借贷合同应认定无效。本案中双方的借款合同应认定为有效,理由是目前典当行经营的房地产抵押贷款的对象一般是急需资金的少数融资人,而非社会上的不特定大多数人,其目的是提供生产生活急需的小额资金,而非如银行等金融机构那样通过货币运营获取企业的基本利润。

综上所述,典当行不能从事信用贷款业务,即在房屋典当借款中,如没有办理房屋抵押登记,该典当合同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而无效。

五、房屋典当中“综合费”的性质及处理

典当综合费用包括各种服务及管理费用。在动产典当中,典当企业对当物的保管、储藏等需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出典人在支付当金利息外,还需支付一定的综合费用,体现了等价有偿的原则。但是,房屋典当中由于房屋只是进行抵押登记,未予转移占有,典当行不需要对房屋进行管理、维护,因此从理论上讲当户不需支付综合费。在诉讼中确定综合费是否应予支持、支持多少时,就应该首先对综合费的性质进行界定。

典当行作为出借人,其目的就是获得报酬,而报酬获取的主要形式则是收取一定比例的利息,因此对于无需以管理成本为代价的综合费,实质上也是利息报酬的一种,只是未以利息的形式出现。因此,如果综合费、利息二项之和的利率不能超过基准贷款利率的四倍

典当行管理办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典当

前言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在我国乃至世界一直存在、一直解决、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主要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和向银行申请贷款,融资渠道已经非常有限,而有限的渠道也往往只被少数大型知名企业所占据,中小企业无论是发行企业债券和发行股票都很困难,同时,由于银行的风险规避天性,中小企业也往往被银行拒之门外,银行贷款途径也被堵住,目前来看,自由资金成为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力量,一般的中小企业企业融资能力非常有限。

中小企业融资难有其客观原因。首先,在间接融资方式下,银行以其低利率成为首选,但中小企业一般规模小、自有资本少、可供抵押资产少,同时抗风险能力弱、信用等级也普遍偏低,这就受到"嫌贫爱富"的银行的"歧视"。企业向银行贷款受到产业政策、担保、审贷分离等等条件和要求的限制,最后不得不游离在银行贷款之外。其次,在直接融资方式下,我国资本市场层次结构单一,在企业规模、财务状况都有严格要求,即便是最低标准中小企业也难以达到;同时政府参与了资源配置,这其中必然有政策导向,中小企业通过上市融资的大门也被关闭了。至于直接融资方式下的货币市场,门槛低、条件相对宽松,不失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好办法。但门槛低不等于无门槛,条件宽松也不是无条件,通过货币市场融资根据融资期限的不同也限制了不同条件,如以中期票据方式融资就需要符合资信评级为3A级、连续3年审计的报表、最近一年盈利、资金用于生产经营等条件。另外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另外,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也远远不够不够。没有任何一部完整的中小企业甚至只是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法律出台,这导致在法律上中小企业就遭受了不平等待遇。而在许多发达国家,国家都会建立中小企业特殊融资机制,国家建立相关机构,并通过政府资金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在我国,目前政策更加倾斜于国有企业或大企业,中小企业不但没有融资方面的便利条件,反而处处受阻。

由此可见,由于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额度小、周期短、需求急等特点,以及企业规模和信用水平低、往往缺少资金担保等劣势,主流融资方式都对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或推或阻,中小企业迫切需要找到一条能够解决"燃眉之急"的资金融通道路,而近年来兴起的典当就是一种值得探讨研究的方式。

下面从典当的概念、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相关概念

2005年4月1日起施行的《典当管理办法》规定:"本法所称典当,是指当户将其动产、财产权利作为当物质押或者将其房地产作为当物抵押给典当行,交付一定比例费用,取得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的行为。本办法所称典当行,是指依照本办法设立的专门从事典当活动的企业法人,其组织形式与组织机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

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来说,典当即是抵押获得贷款的一种方式,而典当行是提供这种融资方式的中介结构。在旧观念当中,"典当"被认为是"高利贷"的代名词,大家对这种行之有效的融资方式避之唯恐不及。但事实是,我国现行的《典当行管理办法》、《典当业治安管理办法》已经对典当行业进行约束及监管,目前典当行业业主也都主动征求国务院出台相应的规范化法规。根据《公司法》和《典当行管理办法》规定,典当行是我国唯一可以合法从事贷款业务的非金融机构。典当行业再次兴起,为主流融资渠道做了拾遗补缺、调余济需,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融资渠道。

二、典当行的相关业务

典当行业务通常都包括房产典当、汽车典当、权利质权典当。房产典当的抵押物可以是公司拥有产权证书的房屋,汽车典当抵押物可以是公司在车辆管理所登记的机动车辆,权利质押典当的标的包括股票、股权、经营权、收益权等。

三、典当融资的特点

1、小额性

典当行发放当金的数额往往较小,通常大大小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这是典当放款方面的业务性特点。如典当行为房产典当、汽车典当设定的典当额度一般为资产评估价值的50%-80%。

2、短期性

典当行向当户发放当金的期限往往较短,通常大大短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期限。这是典当时间方面的业务性特点。典当行一般提供的是短期的、临时性的、快速周转的融资服务,一般时限控制在3-6个月。

3、高息费性

典当行向当户发放当金的费率往往较高,通常大大高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这是典当收益方面的业务性特点。办理典当业务既要按基础利率缴纳利息,又要按典当行根据综合服务费率缴纳综合服务费,综合服务费率由典当类型决定。

4、便捷性

这是典当十分突出的特点,也是重要的行业特点。主流融资方式如银行贷款一般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这个过程甚至可能达数月,而通过典当融资,虽然各典当行业务流程时间略有不同,但通常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即可得到所需款项。

四、典当融资作为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优点及缺点

(一)根据前文所述典当行的业务及典当融资的部分特点,不难看出典当融资是中小企业极佳的融资方式。其优点如下:

1、抵押或质押范围广泛,可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融得资金。

典当行的业务包括房产、机动车、有价证券等,可以抵押,也可以质押。中小企业不仅可以将闲置设备、积压库存用来质押典当,还可以将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财产权利用来质押典当,将死物变活钱,使企业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与之相对,银行一般不开展动产质押业务,不做小额贷款,以个人财产向银行抵押融资存在很多障碍。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产规模和结构的制约,通常无法提供充足有效的抵押,难以满足银行对抵押贷款的要求。

2、灵活、快捷,适合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企业临时性或应急性的融资需求。

中小企业融资一般具有贷款额度小资金需求急、需求频率高等特点,如果向银行借款,往往需要经过借款申请、信用调查、贷款审批等环节,资信要求高,不仅很难满足,而且手续繁琐,时间跨度较长,对于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中竞争的中小企业来说,很可能导致商机的贻误。尽管典金的利率高于银行的贷款利率,但对于急需季节性、应急性资金的企业来说,典当行是理想的资金来源。典当行是根据当品的成色高低、价值大小来开展业务的,如果发生死当,典当行可以将当物拍卖,一般来说,当物在二级市场上的流通价格会高于典金,所以典当行对企业资信能力没有要求,信贷门槛低。而且放款所需的整套手续较之银行等金融机构要简便得多,时间跨度很短。

3、典当融资方式不干预企业控制权典当质押贷款的用途不受限制。

典当行对所融通资金的用途从不过问,企业控制权不受干预(如果质押物为股票,所贷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而在银行的一些专项贷款中,对所贷资金是有专门使用要求的,否则,银行有权收回贷款进行信贷制裁。

(二)典当融资缺点:

典当融资并非完美,它也有相对的缺点:

1、需要缴纳较高的利息及费用。

中小企业进行典当业务时,除需要交纳贷款月利率外,还需要缴纳较高的综合费用,包括保管费、保险费、典当交易的成本支出等,困此它的融资成本高于银行贷款。

2、特定物品典当需质押,影响使用。

企业典当机动车辆进行融资时,通常需将车辆质押,也即在典当期间企业不能行使车辆使用权,这很有可能对企业的业务造成一定影响。

3、贷款金额小,期限短,可能不能满足需要。

典当行为企业提供的资金均是典当品折价后的一定比例,金额未必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期限也通常限制在3个月到6个月,如果需要较长时间的资金占用,企业还是需要另寻他法。

五、典当的流程

1、审当

这个环节主要工作是验明当物的归属权。当户必须提供当品合法有效的归属证件,以证明物品归当户所有,其次提交当户身份证明证件(企业提交营业执照、法人代码证等)进行审核建档。

2、验当

既核对当物的发票、单据,由专业典当评估人员(古称"朝奉")或是评估机构以对当物进行估值,最终确定当金额度、典当折算率、综合费率、当期(不超过6个月)及利率。据了解,我国现行的《典当行管理办法》规定:典当利率不能超过同期银行标准利率四倍。典当金额的折算也是根据当品的变现能力进行,一般来说会按照当品的四成至六成进行折算,若当品变现能力强如贵金属等,也有可能给予九成的折算率。

3、收当

签订当票、典当协议书后,典当行将当品收当入库,扣除综合费后支付当金。至此,企业就能获得流动现金,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根据现行管理办法,典当的综合费用由典当行从当金中扣除。

4、赎当

当户在当票到期后需凭当票到典当行办理赎当手续,在赎当之前必须结清当金及利息,才能办理出库手续,将当品及发票归还当户。

5、续当

当票到期后若当户暂时不归还当金,需凭当票至典当行办理续当手续,同时必须支付本期当金利息,再对当物进行再次查验,签订续当合同及协议。在续当期间的利率、费率不发生改变,但是续当期不能超过原当期。

六、我国典当业的未来发展

金融危机曾带给典当业一个莫大的机会,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很多中小企业认识了典当融资这一方式,虽然危机暂过,但越来越多中小企业认可了这一方式,对于典当融资的需求也更为迫切,这再次带给典当融资一个发展机会。在目前金融环境良好的总体背景下,典当行业未来有以下几种发展可能:一是将典当行和寄售行合并监管。典当行准入门槛较高,寄售行准入门槛较低,《典当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典当行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00万元;从事房地产抵押典当业务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万元;从事财产权利质押典当业务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00万元。典当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应当为股东实缴的货币资本,不包括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的资本。"从典当行角度,过高的准入门槛不利于典当行业发展,门槛应该降低,直接可以放低到现在对寄售行的资金要求;同时考虑到经济安全和管理效率的平衡,准入门槛越低,竞争越充分,市场越有效率。人为的提高准入难度对整个市场发展是不利的,表现在一方面阻止了想进入的投资者,另一方公众得不到相同条件下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一个可行方案就是将寄售行与典当行合并。首先将目前寄售行的各种业务与典当行业务合并,同时个人小额典当业务可以适当增加。通过这种举措,不规范的寄售行业就纳入到了规范的典当行业当中。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放宽典当行业的准入门槛,并在监管上做到合并。二是将小额融资作为定位之一。在实践过程中要改变现在典当业的业务范围和服务对象,将现有寄售行的业务范围和服务对象吸纳进来,将为中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作为典当行业定位之一。国外典当市场发达,典当类型的多样化,但短期小额资金需求占很大比例,这部分需求者中的企业往往是难以从银行或其他主流方式获得资金的中小企业。而在我国,这一群体也相当普遍,因此,典当行业在此有巨大发展前途。但是国内典当业务大大超过了国外典当应急融资的数目,小额融资功能这一典当主要功能也就失去了本来意义。同时,由于准入门槛比较高,使得典当行大多集中在大城市,对某些中小企业来说,获得性较低,因此典当业需要进行一些调整,将满足小额融资需求作为定位之一。三是丰富典当行业正面宣传。在很多民众心中,典当行业一直是负面的存在,这不利于典当行业的正常发展。要改变民众的错误认识,促进典当业的发展,需要借助各种手段,对典当行业进行正确宣传,引导民众正确认识,在融资时,将它作为一种可用渠道。

七、结论

典当业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银行是银行贷款融资的重要补充,它以实物抵押、质押的形式为企业短期、临时性的资金需求提供了解决之道,方便、高效、快捷。总体来看,典当融资利大于弊,可以做为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加以发展和利用。银行贷款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用锦上添花形容,因为它从来发展良好的企业开放大门,而典当融资对中小企业来说却是雪中送炭,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为企业注入资金流。典当行业的发展将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正常而健康的融资渠道,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

参考文献:

[1]杨柳.我国典当融资风险防范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

[2]严媛.典当企业形象塑造中的传播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曾康霖,程婧,王艳娇.我国典当业的性质及可持续性研究[J].金融研究,2005,12:6-15.

[4]李维庆.近现代中国典当业之研究[D].南开大学,2009.

[5]胡振玲.典当行业的现状及其立法完善[J].法学评论,2006,01:110-114.

上一篇:会议费管理办法范文 下一篇:成品油管理办法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