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洪涝气象服务论文

时间:2022-09-11 01:23:46

暴雨洪涝气象服务论文

1“14•07”流域降雨情况

2014年7月11日晚开始一轮强降雨自湘西北拉开帷幕,14—16日上半夜,强降雨带稳定维持在沅水上游地区,16日下半夜至18日强降雨北抬至沅水中下游流域,强降雨中心位于沅水上中游地区的湘西自治州中南部、怀化中北部地区。地处沅水流域下游的常德市,强降雨出现时间晚于中上游地区,持续时间短,累积雨量远不及上游地区,然而由于位于沅水中游的五强溪水库连续8次增加泄洪流量,加之与当地强降雨相叠加,使常德市沅水全线水位迅速飙升,逼近或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全市共发生险情1000多处,其中溃垸性大险13处。

2流域水位情况

2014年7月11—18日,湘中偏北地区特别是沅水流域出现强降雨,11日8:00至18日20:00,湘西自治州中南部、怀化中北部地区累计降水量超过250mm,湘西吉首市累计降雨量达480.6mm,凤凰县累计降雨量达457.1mm,怀化辰溪累计降雨量达419.8mm,过程流域累计降雨量见图2。受上游持续强降雨影响,地处沅水流域中游的五强溪水库入库流量不断增加,水位逐步逼近保证水位108m。7月17日5:00,五强溪水库下泄流量达到了26000m3/s,10:00沅水流域桃源站、常德站、汉寿站全面超过保证水位;17:00桃源站水位达到47.05m,突破1996年46.9m的历史最高水位。与此同时,常德市境内沅水干支流地区也出现较强降水,导致沅水流域沿岸水位不断上升,沅水流域桃源站7月17日23:00水位达47.37m,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47m,7月16日8:00至19日00:00,桃源站在警戒水位上运行了64h。此次沅水流域特大洪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给其下游地区农业、交通等行业及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据统计,此次特大洪水导致常德市140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0.01万人,倒塌房屋781户1779间,严重损坏1727户4195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3.5万hm2,其中成灾面积9.29万hm2,绝收3.92万hm2,直接经济损失16.9亿元。2预报预警从整个过程来看,常德市、县2级气象部门对此次暴雨过程在暴雨落区、强度预报基本准确,精细化程度也较高。常德市气象台提前5d关注了上游地区的强降雨及上游地区的大暴雨对下游地区水位的影响,特别关注到了中上游的五强溪水库的蓄水情况,同时关注到强降雨带后期会影响常德所辖区域。16—18日强降雨带临近常德市时,及时暴雨、雷电等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16日20:00至19日8:00共暴雨黄色、橙色红色预警信号9次,共9县(区、市)。据对市气象台此次过程的强降雨、暴雨等预警消息的提前量为5d左右,而对短时临近预警信号提前量的统计,预警的提前量都在1h以上,部分预警的提前量在1~3h。

3气象服务特点分析

“14.07”沅水流域暴雨洪涝决策气象服务流程。根据决策服务工作流程,分析此次气象服务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流域联防、资料实时共享,为流域防洪赢得了主动性

湖南省境内有湘资沅澧四大水系,流经常德辖区的为沅水和澧水。多年来,水情和水患已成为常德最大的市情和隐患,因此流域联防历来是常德防御流域性洪水的宝贵经验之一。在“14•07”沅水流域超历史暴雨洪涝气象服务过程中,常德市气象部门同样借鉴了以往好经验:时刻关注上游地区的雨情、水情信息,与上游的铜仁、黔东南及湘西自治州、怀化气象台保持紧密联系,对强降雨落区、强度及天气系统将来的演变趋势进行加密会商。7月11—19日,除了每天固定的每隔3h交换各自辖区内的雨情、水情、灾情信息,还不定时开展强降雨天气系统演变会商,为下游地区开展决策气象服务赢得了主动性。

3.2决策气象服务稳步跟进,为政府应对流域性洪水提供有力保障

针对“14•07”沅水流域暴雨洪涝过程,常德市气象局在过程前详细预估、过程中紧密跟踪、过程后及时影响评估,决策气象服务效果良好。7月11—19日,常德市气象局共《重大气象信息专报》2期、《气象专题汇报》2期、《中小河流洪水预警信号》2期、《城市内涝预警信号》1期、与国土部门联合《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2期、为农业部门提供《为农气象服务专题》1期。各类决策服务材料均在第一时间呈送至市委、市政府及其他防汛抗旱成员相关单位,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迎战暴雨,进行防汛抗灾赢得了充分的准备时间。根据常德市气象局预报,7月10日下午常德市防汛指挥部向各县(区、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防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下发《关于迅速做好迎战新一轮强降雨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市相关部门做好强降雨天气的应对工作。过程中常德市气象局还进行了滚动决策气象服务,每天提供天气实况、防御气象灾害提示等快捷的决策气象服务产品。

3.3预报预警信息及时快速,强化了暴雨洪水预警信息向基层的延伸与跟踪服务

多年来,气象部门与通信运营商建立了预警的长效机制,气象灾害预警短信全网工作流程不断完善。其成果在此次暴雨洪水过程也得到了显现,进一步提高了预警的提前量和时效性,强化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向基层的延伸和跟踪服务。此次超历史暴雨洪水过程,常德市气象局从11日起每日通过常德气象网、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手机短信、96121声讯电话、气象电子显示屏等自主媒体和多种渠道,及时重要天气实况、最新天气预报及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等气象信息。过程前2d和过程期间与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社会媒体展开充分合作,群媒联动,实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的广传播。7月16日8:00至19日8:00上游来水与本地强降雨相叠加期间,通过预警信息平台向全市防汛责任人、各级地质灾害责任人、中小学校安全责任人、交警指挥人员及气象信息员暴雨、雷电、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共计13次,共计60万人接收预警短信。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向社会公众强降雨天气消息200万人次。多位气象信息员均表示他们通过收到的气象预警短信参加救灾抢险。

3.4部门合作与媒体联动,共同迎战流域暴雨洪涝

由于此次过程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可能引发中小河流洪水及滑坡、泥石流、城市渍涝、农业灾害,常德市气象局加强了与国土、水利、电力、住建和农业部门的联合会商。7月13日制作《为农气象服务专题》1期,16、17日联合国土部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2期,16日下午城市内涝预警信号。在接到气象部门暴雨预警后,常德市水利局立即启动应急方案,城管、市政以及各职能部门在暴雨前做好全员上岗到位准备,县、乡各级政府立即安排调度抗灾应急物资和设备,做好抗灾救灾准备;防汛、国土部门加派人手对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尾矿库和病险山塘水库加强巡查排险,确保堤坝安全;市政部门疏通和清理城市排水管道,防止城市内涝;各大水库提前调度水库库容,确保下游城市安全度汛。针对即将开始的暴雨过程,7月11日上午《常德气象网》率先发天气头条新闻《15-17日我市将有大范围强降水来袭》,同步向《常德日报》《常德晚报》《民生报》《潇湘晨报》《红网》《尚一网》等市内主流媒体提供新闻通稿。7月16日常德交通广播电台、鼎广新闻电台电话连线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详细解读此次暴雨洪涝过程。常德市气象局抓住时机,部门联动,群媒联动,共同迎战暴雨,社会效益显示。

4服务效果分析

“14•07”沅水流域超历史暴雨洪涝过程,虽然持续时间长、范围广,但由于常德市气象局预报准确,预警信息及时,气象服务细致到位,加之部门联动响应快,社会媒体参与度广,使得过程灾害性影响控制得当,各级党政领导、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对气象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

4.1决策服务效果

根据常德市气象7月10日、13日、14日的《气象332专题汇报》、15日的《重大气象信息专报》等决策气象服务材料中的气象预报信息:市防指提前调度下游水库腾库迎洪,对蓄水较高的五强溪实行错峰泄洪,为迎洪调峰做好了准备,并为后期有效蓄水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据了解,根据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市、县2级政府及基层气象信息员通力合作,截至19日8:00,全市共紧急转移安置群众5万余名,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2公众评价

对“14•07”超过历史暴雨洪水过程的气象服务,常德市气象局电话回访预警短信用户,90%以上用户表示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对减少灾害损失起到关键性指导作用。

4.3媒体评价

此次流域性暴雨洪水过程及其气象服务受到各大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5思考与启示

(1)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是做好重大气象灾害应对服务的基础。“14•07”过程除了在气象服务技巧和社会应急管理上有所改进外,暴雨过程的准确预报是主因。气象服务是否成功与天气气候预报预测的准确及时程度密切相关,是最直接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气象部门应该重点加强强降雨预报技术的研究,提高暴雨落区、发生时间和强度的预报水平。

(2)流域资料实时共享是流域防洪的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此次过程中,上游的铜仁、凯里、怀化地区的雨情、水情及灾情信息及时为下游地区共享,特别是五强溪库区的库容、入库流量、出库流量、水位变化等信息流域资料的实时共享,为下游常德地区科学防洪决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决策依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预报预警信息广泛快速及时是做好重大气象灾害应对服务的关键和重要环节。暴雨灾害突发性强,来势凶猛,影响大,提高这类灾害性的短时临近预警信息的时效性与覆盖面就显得尤为重要。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科学有效的预报预警信息是做好重大气象灾害应对服务的基础和关键。通过自主媒体和社会媒体等多种渠道及时传播预报预警信息,扩大预报预警信息的覆盖面,让全社会尤其是气象灾害影响区的民众能及时获取预警信息,是做好重大气象灾害应对服务的重要环节。

(4)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是做好重大气象灾害应对服务的有力保障。气象与各行各业密切相关,和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各个部门对于不同的气象灾害受影响的程度不同。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是做好重大气象灾害应对服务的有力保障。同时,气象部门和社会媒体要广泛进行科普宣传,让百姓知道如何防灾避灾,以使气象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

作者:戴科良胡振菊佘高杰单位:湖南省常德市气象局

上一篇:电力信息网络安全论文 下一篇:设备隐含故障下移动网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