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3 17:14:36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总结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总结范文第1篇

今年3月7日上午开始,我在第一航务工程局第二工程公司附属单位科利公司进行了工商管理实习工作。在实习中,我在公司指导老师的热心指导下,积极参与公司日常管理相关工作,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对照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实践验证所学的工商管理理论,探求日常管理工作的本质与规律。简短的实习生活,既紧张,又新奇,收获也很多。通过实习,使我对日常管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我所实习的科利公司,隶属于第一航务工程局第二工程公司。

回顾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的,收获是丰硕的。实习中,我采用了看、问等方式,对科利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了公司业务开展的特点、方式、运作规律。同时,对公司的浇注明天的服务品牌,构筑精品,造福社会的企业使命,务实求新、敢争一流的企业精神有了初步了解。

同时通过实习我发现第一航务工程局第二工程公司附属单位科利公司也存在问题:

1、市场观念和经营体制不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要求,市场开拓的步伐与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有差距;经营体制还不完善,经营队伍、经营人员的责权利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施工组织管理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施工合同要求进行施工组织管理的意识不强,施工管理现状与施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存在较大差距,只是我们有的项目在开工初级阶段和施工过程中难以进入状态,不能满足业主要求。

3、成本意识不强,成本控制水平不高,个别项目不存在管理粗放、施工大手大脚的现象,向管理要效益、向科技创新要效益的意识还没有牢固树立起来,以至于我们的成本控制与先进的施工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市场竞争力不强。

4、对分包队伍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化还不完善,在分包合同管理发面存在程序不衔接、管理不闭合的现象;项目部对分包队伍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管理手段和制度落实上存在薄弱环节。

5、依法治企、依法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能够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利益,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和依法治企的意识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对此,我提出了我的有关建议和对策:

一、进一步强化生产是经营继续的观念。

企业的发展取决于经营的质量和效果,只有广开源头,多揽工程,企业发展才有保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干好在建工程是承揽后续工程、开辟新市场的必然要求和前提条件。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生产是经营继续的观念,干精品、打品牌,树立一流的企业形象。

二、树立“零缺陷、低成本”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的观念。

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实施“零缺陷低成本”战略,才能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获得更大的赢利空间,加快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上下必须以效益为中心,在广大职工中不断深化“零缺陷低成本”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的观念,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三、进一步推进和规范项目管理

通过对资金管理、劳务层管理、物资管理,加强项目基础管理,结合“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运行,完善项目管理,加大监控检查整改力度,达到闭合管理。建立公司综合考评体制,加大对工程质量、安全、文明工地的检查力度,抓好整改落实,促进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推进依法治企,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制意识。强化领导干部,特别是中层干部的法制培训,增强领导干部的依法经营,按章办事的能力,完善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公司法律事务整体管理水平。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总结范文第2篇

在高校的诸多教学环节之中,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毕业生在毕业设计上表现得是好是坏,直接影响到高校对学生自身能力以及对学校人才培养能力的评估。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招收人数众多、未来就业方向广阔的专业,其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好坏将会影响到毕业生未来的就业能力。就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并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来提高他们的毕业设计质量。

关键词:

工商管理专业;企业管理;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科研创新

社会需求是引导高校设立具体科目的主要动力。工商企业管理这个专业正是为了满足现代企业对于管理人才的需求而建立的。这个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管理岗位所需的相关知识以及管理企业的综合性能力,以此来满足企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应用型需求。该专业的学生在经过多年学习后,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毕业设计正是考验他们水准的重要关卡。然而,由于教学因素的影响,学生无法在毕业设计中完全体现出他们的所学所知,故高校需要针对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1毕业设计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及其诱因

因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多以毕业论文答辩方式为主,故笔者在本文中主要以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1.1选题不当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做出的毕业设计,就是在论文中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然后运用自身在这数年中积累下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去分析和解决所选择的课题。于是,一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学习知识之后是否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到毕业设计中,将会直接影响到该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质量。而毕业设计的选题,需要同时满足务实性和适度性两个要求。举例来说,该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应该选择一个在现实中存在的具体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某个企业,某个事业单位,或者某个商业组织,甚至是某个具体的管理类事件,这样既可以保证研究内容务实,也可以避免研究范围过大而导致研究不够深入或者内容不够全面。然而,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学生在选题时只看到了表面,却没有深入地探究研究对象的本质,甚至对研究对象是否在其知识结构内也不够清楚,只是凭借自身的兴趣去选题,而没有满足毕业设计对务实性的要求,于是因无法靠自身能力完成而使毕业设计搁浅。

1.2创作能力不足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偏“文科”的专业,其课程多为文科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通常是理论性的平面知识,由于缺乏具体的“事物”,所以授课内容无法给人以“空间性”的感受,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研究对象。高校对知识点的考察使得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这些缺点被掩盖,然而创作能力不足这一缺点却在毕业设计中被更直接、更突出地折射出来。毕业生会更多的选择现有的资料进行简单拼凑,却缺乏对资料的分析与处理,虽然在数年的学习中掌握了许多理论性知识,却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找出研究切入点,也不知道如何运用曾经积累的经验来分析处理资料。于是,在这些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之中,要么是对论文题目没有进行内涵性的深入理解,要么是对资料的处理知识简单的截取与粘贴,在整体上都缺乏创新能力。

1.3思想认识有误区通过对导师指导学生的过程进行观察可以发现,许多学生都不够重视毕业设计。一些学生认为毕业设计不过是对这数年所学内容的总结,所以只要将这些年积累下来的知识点进行概括总结即可;另一些学生认为工作比毕业设计更重要,教师不会因为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而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就业,毕业设计不过是规模较大的作业,于是在形式上简单地堆砌出一篇论文来敷衍教师。思想上的认识使得学生们仅将很小一部分精力放在论文上,最终导致毕业论文质量极为低下。

1.4学校的错误管理学校的错误管理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大部分高校将毕业设计安排在最后一学年,这一学年是毕业生最为忙碌的一学年,毕业实习、外出应聘、各种资格考试,使毕业生的精力远远无法支持如此大的压力,时间与精力被大大挤压,于是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大打折扣。再加上学校缺乏对学生社会调研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力不足,于是导致毕业设计质量显著下降。另一方面是学校与专业的连年扩招使得导师很难做到一对一的指导,一对多的指导模式导致导师难以将精力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于是必然导致学生受到的指导被分散,如此松散的师生联系将无法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再加上导师致自身能力的不足、学校审批制度的不严格,无疑使毕业设计难以做到“严把关”。

2改善毕业设计质量的具体做法———教学改革

相较于高校开设的其他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对于学生在文字处理和文字表达两方面的工作能力更加重视。而影响学生这两项能力的最重要因素,正是在校期间的教学过程。故高校应该针对毕业设计进行教学环节的改革,这样可以保证教师更好地给予学生指导,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进而提高学生在未来工作的实际应用能力。

2.1结合企业或社会的实际来选题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融入到世界这个大市场中,面对着各种竞争,许多新事物不断地诞生,随之也出现了许多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与新事物都可以作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选题方向。由于这些问题非常具体,所处的环境也各有差异,故可以使用不同的理论来分析,所以与社会及企业实际相结合的主题,在论文选题上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举例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以及广告策划等强调微观价值的应用性主题,都可以满足毕业设计关于务实性的需求。对于那些已经在实习或进入企业工作的学生来说,可以直接结合自己实习或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通过亲身思考来探讨解决之道,由于他们的毕业设计与工作实际联系非常紧密,于是毕业设计的质量也会令人非常满意。虽然毕业设计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会使学生与教师都面对着一定的压力,但是具体实例之间的差异使得毕业设计具有了创新性,学生在寻求教师指导时,也会接触更加频繁,紧密的师生联系也将会保证指导具有有效性,于是毕业设计质量将会随之明显提高。

2.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改革若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进行教学设计改革,首先需要高校进行社会调研,以明确人才市场或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具体需求。然后根据从业方向来设置教学计划,如第一学年培养学生技能,第二学年学生选择就业方向,第三、四学年按照具体的方向进行具体教学与实习,这样可以避免学生选题混乱,设计内容不符合实际。这种工学结合的新型教学改革方向有如下几个:一是校企合作的双向互动模式,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的参与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完全不同的环境,享受差异显著的资源。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毕业生大多会成为应用型人才,而这种应用型人才,自然不会撰写出浅显的理论性文章,他们高水平的理论实践能力使得他们做出的毕业设计必然是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对实际问题必然给予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二是订单式的工学交替教育模式,这是一种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高效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未来就业相适应,也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的科研创新方面有了理论与技术的支撑,毕业论文质量也会因此得到改善。

2.3按照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来制定相关的教学要求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未来就业方向是进入企事业单位并承担起管理者的角色。故在校期间,学校既要培养其专业能力,也要塑造其综合能力,使该专业的毕业生兼具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在教学中,既要做到理论素养的不断提升,也要实现论文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日常教学应该以上述要求来制定教学目标,而不要以毕业设计作为教学目标。举例说来,可以采取简化毕业设计相关教学环节,加强对毕业设计本身内容的考核;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毕业设计研究深度的要求,转而注重毕业设计和实际管理问题的结合。只有经过了这样的教学改革,学生才会在选题、调研、搜集文献资料、获得教师指导等方面得到自我的提升,才能更好地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毕业设计中,使毕业设计成为理论实践完美结合的分析报告,而非浅显的理论性文章,学生也可以更完善地面对学校开展的相关考核。

3结语

工商管理专业在毕业设计质量上一直存在着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是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问题。本文对毕业设计问题进行了介绍,进而阐述了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改革建议,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工作者起到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广.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设计改革———以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4).

[2]程芳.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商业经济,2010,(14).

[3]丁炎.浅谈基于“工学结合”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3,(05).

[4]骆建艳,周春蕾.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创新改革研究[J].消费导刊,2008,(24).

[5]旷开源.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探索,2008,(09).

[6]潘连柏.工商管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导刊旬刊,2011,(17).

[7]饶莉.探索新时期普通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途径[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7,(05).

[8]丁炎.浅谈基于“工学结合”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3,(5).

[9]房丽军.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国贸专业应用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9).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

工商管理类专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业务管理关系十分密切,注重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商管理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企业管理是中国大学的人数最多提供专业类型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济快速发展,培育大学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面临的巨大挑战。根据需要和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如何需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市场,探索有效的方法来管理企业应用以及面向人才和途径,是企业管理人才面临一个现实问题和重大问题。

1.地方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指毕业生找到工作,就业市场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长期稳定性,较高的竞争优势。包括: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学习能力,强大的应用和创新能力。不过,从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在当代缺乏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

1.1人才培养方案不足

地方院校往往指的是学术机构发展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环节,课程和大学学业等方面没有本质的区别,应用型办学特色不能很好的代表课程和培训项目,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人员的沟通技巧,理论知识,社交礼仪,行业知识,领导力,合作,适应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要求较高。但是就目前的情况分析,地方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还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特征不明显,导致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经过调查发现没有就业或就业层次比较低的大学生,普遍是应用素质比较低的大学生,而就业层次比较高的大学生普遍是应用素质比较高的大学生。

1.2地方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学习能力较差

学生在工商管理就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大学生需要不断地学习,要求大学生必须学会更高的容量。然而,现在的评价机制,大学生更注重知识的质量评估,而忽视了大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学习考核,许多教师更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学习能力是适合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缺乏竞争力的需求比较差,企业管理,就业不实施后,他们的职业生涯。

1.3缺乏合理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因为在实践中对应的信贷业务设置,或缺乏评估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缺乏学生培训项目的技能培训模式,不能有针对性地评估学生的学分。在实践中,由于学生没有员工,企业往往无法学生的评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正在紧张进行中,可以说是不成功的全过程。在一些大学生专业课程开发的应用程序,还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商业实践课程的应用型人才,甚至有的学校出现,因为人设课,也可以创造什么,当然是缺乏什么教训这一现象的科学依据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

1.4地方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差

地方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为了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必须对工商管理类毕业生较高的综合素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分析,地方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能力比较差,缺乏管理实践经验,缺乏培养毕业生的创新能力,从而直接导致绝大多数的毕业生不具有创新精神,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现代管理创新。经过调查发现,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越来越多,高校供给不足,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从而不能适应经济市场的发展需求。

2.地方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建议

2.1提高毕业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提高毕业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当前毕业生比较缺乏实践经历,针对毕业生缺乏实践经历的特点,地方应用型高校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要加强实践教学活动,加大学生的实践力度,并且在实习的过程中总结其工作经验。与此同时,合作企业,并允许教授企业管理聘请大学生,提高了实践或实习和实践经验,以指导学生参加工商管理等相关工作。此外,实习和论文一起,探索和发现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专业实习或实践基地,提高大学生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固定的暑期工作或实习机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

2.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优化专业结构和专业方向的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了企业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企业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不明确,难以考虑的工商管理的学生就业趋势在求职过程中的未来,从业者的特点,学生和就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实现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其次,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融入企业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实验,发明,学术研究,技能大赛,创新和创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旨在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3完善地方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人才培养体系

培训目标是确定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业务管理培训目标的应用程序,我们必须重视人才,技术和设计的应用程序和目标的人才需求特点的培训定位。由于工商管理学科是科技与经济的跨学科,又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工业园区的结合。因此,科学的企业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宗旨的设计,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

2.4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在校大学生的招聘企业,大学生都不是最重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诚信在企业管理相关工作,特别是优质的职业道德,体现在诚信管理的质量,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持久的要求专业吃苦耐劳的精神核心竞争力。

作者:张敏 单位:滁州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敏榕.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2]刘建准,王大海,齐庆祝,熊德勇.工商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

[3]孟凡生,尹鹏.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案例教学模式及其评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9).

[4]王少林,张梅,徐德洪.基于明星企业合作计划的实习就业模式探索———以西安欧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为例[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0(03).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 大学毕业生 就业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135-02

近年来,普通高等院校大规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加之受经济发展减缓及新劳动法颁布实施的影响,用人单位招聘大学应届毕业生的意愿明显下降,这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尖锐,毕业学生、高等院校及学生家庭多方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上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不到适合的企业或者找到企业通过试用后不被留用再度退回人才市场, 另一方面企业抱怨大学毕业生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及技能,对大学毕业生报以失望的态度,归结其原因之一是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内传递给大学生,同时学校按照传统讲授理论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缺少了企业希望他们具备的技能,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

通过调查研究,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普遍不强,主要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其一,工商管理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其二,工商管理类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受到有技术背景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其他专业毕业生的有力冲击。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加强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技能培训是众多提高就业率方案中一个可操作性极强且效果良好的办法。该职业技能培训可以缓解工商管理类毕业学生与社会企业供求双方脱轨的矛盾,通过对学生就业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同时可以推动工商管理学科教育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工商管理学生就业技能培训实施的现实意义

1.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基本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通过专业的培养和训练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掌握和提高的。从长期看可以通过校企沟通令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企业的需要结合得更加紧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从短期看,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相关职业技能、应聘技能及职场适应技能的专业训练,以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提前做好学生择业就职的心理准备,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较快地找到较适应的工作,同时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较快达到岗位相关要求,降低就业后再次失业的失业率。

2.充分利用高校人力资源。高校有大量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的教师,有多年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就业辅导等工作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完善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就业技能实训可以在教学改革中做出新的尝试,改变学校只做理论研究和专业知识传播的单一教学模式,培养综合素质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4.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使教师的注意力不仅仅停留在教学、科研方面,更应该关注教研科研内容与社会的衔接,相关实用职业技能的培养等方面,从而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5.增加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创造广泛与企业接触的机会,了解企业需求,达到校企联合的目的,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适应社会,满足企业要求,上岗就业,实现学校提高就业率、学生找到适合工作、企业找到合适员工的多重目的,进而增加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6.推行职业规划思想。在校期间进行职业规划的学习及自我设计,令学生及早的通过自我认知,明确个人发展的方向,及早着手进入职场的准备。

二、就业技能培训的任务

1.通过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

2.通过外联调查明确社会上企业对工商管理类学生的需求及素质要求。

3.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演练,办公设备实际操作,办公公文实际撰写等实践活动,增强工商管理类毕业生的求职技能。

4.通过外联搭建校企联合的桥梁,为毕业生创建更多的实习基地及实习岗位,进而建立毕业生输送渠道。

5.培养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就业技能培训的实施

就业技能培训共分为六个阶段加以实施,如下表:

1.第一阶段:调查阶段。此阶段是培训实施的基础阶段,此阶段的正确实施是保证以下阶段顺利有效实施的关键。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明确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方面的需求,就业困惑。

2.第二阶段:职业规划阶段。(1)认识自我。运用相关测评技术及测评软件,用科学的方法测试学生的性格和职业兴趣。通过一系列的自我性格测试、自我职业兴趣测试让学生认清自我,明确自身大致的择业方向和发展方向。学生测评后要完成《自我测试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个人性格、职业兴趣、今后的择业方向、拟求职的岗位,大体规划个人的近期目标。。(2)认识职场。采用头脑风暴法列举出适合工商管理类学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的名称、相关岗位、工作内容、任职要求等。明确企业看中、关注员工的哪些素质、这些素质所占的权重。

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岗位,通过调查、讨论,形成《目标职业调查报告》。比较自己目前所具备的素质、技能与目标素质、技能的差距,找出弥补差距的具体方法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3.第三阶段:就业指导阶段。(1)就业信息的获取。主要介绍国家及地方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介绍就业信息的搜集、(下转第137页)(上接第135页)查询办法;教授解读就业信息中的内涵;主要大城市的就业渠道;就业当年人力资源需求多的行业、城市等。(2)简历制作。主要介绍简历的格式、内容以及送达方式。(3)面试。主要介绍面试前的准备、面试礼仪、面试应答等;通过高仿真模拟招聘,进行情景演练,提高学生应聘心理素质及语言应答技能。

4.第四阶段:职场基本技能实训阶段。(1)现代化办公设备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要求学生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会运用电脑办公软件进行Word文档的排版、Excel文档的使用、PPT的制作。(2)基本公文写作。学习通知、请示、报告、会议纪要、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基本公文的写作。以学生亲自写作练习为主。(3)商务专项文件起草能力培训。主要包括标书的撰写(主要是商务标部分的写作)、商业策划书写作、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写作、商业合同的起草与签订。此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商务专项文件的格式、内容,并根据案例要求进行相关文件的起草练习。

5.第五阶段:培训考核阶段。(1)校外社会实践考核。要求学生参加校外招聘会,以报告的形式描述招聘会的参与过程,说明相关信息,总结自身应聘过程中的优缺点。(2)培训总结。要求学生撰写培训总结报告,分析自己在培训各个环节的所感所获,分析自己的优劣势,诊断出自身的问题,明确解决方案。提出对培训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通过不断改进完善培训。

6.第六阶段:个人咨询阶段。这个环节是始终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择业、就业等方面所持的困惑或遇到的问题向指导教师提出个体咨询,咨询过程中老师将单独为学社生进行解答或问题疏导。

四、培训效果总结

1.通过对受训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培训的效果。其中认为培训使自己增加了对自己的了解的学生占80%,认为通过培训更多地了解了行业和职业的占90%,增加面试信心的学生占91%,能够掌握现代办公设备运用的达到95%,学会基本公文写作的占65%,学会商务专项文件起草的占30%,希望增加模拟面试次数和时间的学生占80%,希望增加个人咨询的学生占70%,认为培训对自己帮助不大的仅占3%。当然,培训的实际效果还有待学生走向职场时,社会的真正考验。

2.在就业技能培训过程中,通过外联工作,加强了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对创建实习基地奠定了基础。

3.通过就业技能培养工作的展开,大大提高了教学工作与社会实践的接合,对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实践机会,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4.通过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的设计、实施、总结,对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工商管理类本科学生的就业技能培训实践,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的条件下,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的补充,有利于教学创新改革的实践,培训不仅使学生在走出校园前对社会行业,相应工作岗位有了较充分的了解,掌握了应聘择业技能技巧,提高就业自信及就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率,学校的影响力及美誉度都有所增加,同时也培养了双师型教师人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王海棠.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蒋天颖,程聪.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建议[EB/OL].www.省略,2009.1.23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能力主导型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5-0151-02

从1999年我国开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以来,地方本科高校迅速发展。教育部数据显示,2013年底全国有本科高校1170所,201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727万人,由此带来严峻的就业形势。在麦可思公司《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红黄绿牌”专业榜单中,本科类工商管理专业被列入黄牌榜。然而在学生就业困难的同时,许多企业却找不到服务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部2014年度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应用型大学的建设对地方高校是机遇也是挑战,就工商管理专业而言,要借此机会,改革培养方案,改善课程体系设置,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应用型大学的目标是培养直接面向市场和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或管理应用型人才,其内涵可以概括如下:首先,要具有正确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党的十报告首次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而言,树立这样的价值观不仅有益于社会,更是有益于个人的长远发展。其次,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这些专业基础理论涵括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基础理论,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不同领域。再次,要有实践动手能力,即理论与社会应用的对接。企业的需求导向和特征决定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必须通过本科教育获得实践动手能力,这一能力必须是针对某一特定技能体系培养。最后,具备柔性的扩展能力,其本质就是创新,不断践行学习、实践、创新循环过程,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不断变化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此外,对学生的培养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无缝对接。高校要对地方企业的宏观环境、行业经济特征、资源禀赋特征、发展战略模式等有所了解,据此调整相应的教学过程,达到多方共赢。

二、国内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

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应用型大学对人才的内涵要求,所以目前国内各高校借鉴国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出四种创新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1.“按系招生,多方向培养”模式。指工商管理专业以系为大类招生,前期培养不分专业,在学生对专业有了深入了解,明确自身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按自愿原则进行专业划分,确定自己的工商管理专业发展方向,使学生的自我认识、专业认识和社会需求认识相协调。

2.“模块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细分为生产与运作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模块,学生在学习公共课程的基础上,选择其中的部分模块深入学习。使学生既有宽厚的基础和全面的管理视野,又具有在工商管理某些领域较为深厚的造诣,形成以能力型和创新型为主导的知识结构。

3.“协同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将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置于同等地位,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该培养模式的课程设计突出实用性、综合性,并实行个性化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校企合作式”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达成协议,以学生与用人单位雇用劳动关系为主,学校协调配合,即根据用人单位“个性化”需求,学校设置相关专业,选拔、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根据协议直接进入用人单位相应岗位工作。

三、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设计

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要围绕提高学生理论修养、强化学生知识应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些目标展开,强调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上述四种工商管理人才创新培养模式能够弥补传统模式的不足,满足经济发展对个性化、多元化、多规格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参考以上培养模式,在系统梳理已经完成的2014年工商管理专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应用型大学建设要求,提炼企业需要的、学生应具备的应用能力,构建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见图1),并期望能在此基础上建立应用型教学主系统。

该课程体系以专业导论引入,使学生总体了解工商管理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学习内容;以毕业论文(设计)收尾,对大学期间的全部学习内容系统总结、综合应用;由培养学生的七种应用能力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包括生产管理能力、人员管理能力、决策与执行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创业管理能力、信息获取处理能力,针对每种能力开设相应课程,同时以能力为模块,针对课程内容分别进行相应的实训,实现理论到应用的过渡。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将实行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其中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另一种是现在的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即对高校而言,入口面临的生源和出口面临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都将发生变化,变革已成为必然趋势。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的设计只是专业培养方案改革一个方面,今后需要进行的还有应用型教学主系统、应用型教学辅助系统和应用型实践教学系统的整体构建,将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育探索一条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郑晋鸣,韩灵丽.应用型大学如何办好[N].光明日报,2014-09-19.

[2] 董洪亮.地方本科高校该转型了[N].人民日报,2014-05-09.

[3] 张怀英,蒋辉.地方性高校工商管理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知识经济,2014,(1).

[4] 李春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总结范文第6篇

民办院校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手段也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育则是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传递知识的方法还是传统的以口述的方式来讲解相关知识,而且,民办院校较普通本科院校的不足还在于师资力量的薄弱,民办大学的学生由于资金的缺乏和教学资源的不足,相对于学生规模扩大的速度而言,专任教师的数量则明显不足,这也影响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程度。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不到相应的锻炼。民办大学由于资金和现实的一些原因,其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书本的讲解内容多,具体的方法少,具体的业务少,教授的知识实用性不强,与现在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不够,对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缺乏有效地途径和手段。民办大学的师资力量主要依托于公立大学,而公立大学能它提供的教师则大部分是闲置师资和退休教师,而随着国家扩大大学教育的规模,公立大学的学生人数大幅度的增加,民办大学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师资聘用问题,缺乏稳定的师资力量。

二、普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后的工作去向

1.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工作情况是复杂多样的,不仅是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服务业和外贸等需要众多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农业、信息业和金融业等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是非常多的但是普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就能应聘上岗管理职位的人才却是寥寥无几的,因为工商管理类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很难满足这类岗位的职位要求,他们的水平还远远不够胜任这些职位,所以大多数本专业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不停地忙于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也是五花八门的,多数做的是销售和财务等方面的工作,或者备考国家公务员。

2.还有一部分大学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希望能在学术上得到更高的肯定,获得更优越的教育资源有些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认识到了国内对于管理人才培养的缺陷后,选择去国外“镀金”希望能从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中得到更有价值的收获,相比较我国培养出来的管理人才来说,大多数企业对于受过国外培养的管理人才还是从某种程度上给予认可的,这也取决于进修学生真正具备的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他们在拥有了优越的条件和优势后回到国内来崭露头角,实现自我价值。

三、工商管理专业的培训目标及要求

1.培养目标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分析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2.对毕业生的要求掌握专业所需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业务素养;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和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获取及处理信息能力。

四、民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素质培养

针对我国工商管理本科应用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我总结出一下几种方法:

1.加速教育方式的改革,突破传统单一式教学方法要想能够培养出全方面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学校必须要改变现在传统单一的讲授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提高学生的管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学校应该多给学生提供一些企业的实习机会,把实习项目也当做必修课程,同时可以增加一些案例学习、角色扮演、企业家讲座的学习的活动,让同学们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得到更大的进步。

2.调整好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传统的教学课程主要是以必修课为主的理论学习,学生们一味的追求必修课成绩的合格,而忽略了选修课的兴趣培养,对于充当着辅修作用的选修课却不能实现同学们对所学的知识发挥补充辅助作用,我们的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是十分可惜的,所以有效地调整好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分配是很重要的。为此,可以以学分制为基础,向选修课制逐渐过渡,即在学分基本不变的基础之上,降低必修课的学分,增加选修课的学分。这样既不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又可以使学生对选修课的学习达到更有效地学习效果。

3.建设优质的教学团队民办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限,教师水平也参差不齐,教学氛围不浓。因此应逐步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学术影响力,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首先对于专职教师而言,他们是民办高校教师的主要组成成分,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因要采取多种形式来培养其双师型素质。

4.增加校企合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很多高校积极探索的一种通过生产、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在整个人才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通过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的方式,将学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社会提供毕业就可以上手的第一线培养实际操作人才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还是要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做到能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不予社会活动脱节的目的,所以学校应该多给同学们创造实习活动的机会,鼓励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习,把我们所学的知识有效地发挥在工作中,做到学以致用,培养我们的责任感和动手能力,这样也能避免大学生在毕业后的盲目择业,因缺少实践经验而被拒的现象发生。民办院校的办学条件虽然没有公立学校那么优厚,但是只要有了自己特色的办学理念和方式,相信也能够培养出优秀的管理类人才,现代企业的招聘要求也不仅限于对学历背景的要求,更注重的是大学生自身真正具备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是否能够达到本公司的要求,所以我们相信民办学院的工商管理类的毕业生在未来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了企业的要求就一定会拥有一个好的发展空间。--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双轨制教学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门覆盖领域广、实践性强的专业,为企业培养了大量应用型人才。但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存在很大的就业压力。基于此,本文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相应的调查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提升工商管理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研究设计

1.问卷设计和发放。本次研究分别设置在校生问卷、企业及毕业生问卷,分别对在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企业以及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了解工商管理专业在校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认识程度和对该专业的一些感受,同时了解实际工作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要求,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调查。问卷调查主要以湖南省高校为主,另对江西省、广东省、黑龙江省、四川省、湖北省的部分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进行了调研。两种类型问卷的调研时间均为一个月,其中在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发放了500份,有效回收463份,回收率92.6%;对企业及工商管理毕业生问卷发放了200份,有效回收185份,回收率92.5%。2.个案追踪调查。研究选择了20位工商管理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和访谈。通过与在校生及毕业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更好地了解了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些认识和看法,进一步论证结论。

二、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问题调研

根据在校生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2%的人认为更多的校企合作是提升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竞争力的良好途径,这也说明了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是明显不足的。根据企业及毕业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招聘时,92.86%的用人单位是看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经验。从这两个最突出的问题来看,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待提高。同时,在校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缺乏清晰的认识,在被调查的在校生中只有2.5%的人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很清楚。对专业定位的不清晰也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短板。调研中,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表现得较为突出。

1.教学重“量”而不重“质”。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知识面涵盖非常广的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种类多,覆盖面广,既包括《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管理类核心课程,又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等经济类课程,还涉及到法律、房地产等方面的知识。由于开设的课程太多,导致每一门蜻蜓点水,求广不求精,重“量”不重“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模糊,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未来的就业进行合理的规划。

2.理论与实践学习不对称。工商管理专业生源大部分来自文科,专业的实践性不如理工科类专业强,平常的理论学习不能及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巩固,导致部分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实用性产生质疑,从而会产生“学习无用论”的想法,降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质量。

3.校企合作的缺失。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的是现代公司的治理,而大部分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缺乏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不能紧跟企业的需求来定向培养人才,老师讲课所引用的案例多是一些像华为、谷歌这样的公司案例,这些案例虽然典型,但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切身的体会,无法获得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

4.学生应用能力较差。实践教育的不足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倾向于思考问题而不是动手去解决问题,这往往导致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因为应用能力较差而遭到企业的拒绝。根据对企业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企业对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的应用能力是不太满意的,其中只有2.22%的企业人士认为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的应用能力很强,81.11%的企业人士认为应用能力较差或很差。5.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工商管理毕业的学生相比于其他专业性较强的同龄人相比是处于弱势的,他们往往在大的局势和整理掌控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是这并不适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根据对企业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现在的企业对众多高校工商管理毕业生的综合实力是存在质疑甚至是不满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只有2.6%的企业人士认为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强,81.25%的企业人士认为其核心竞争力弱甚至是差。

三、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提升需要从政府、学校和学生3个方位来解决。

1.政府鼓励“双轨制”教学。虽然目前几乎所有专业都要求学年实习,但是很多情况下短短一两周的实习只能让学生走马观花。政府作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应当充分发挥其过渡作用。政府可以借鉴德国的做法,大力推广“双轨制”教学,即本科生在完成必修的基础课程之后,不想继续从事科研的学生可以将一半的学习时间放在企业实习中完成。诚然,德国的“双轨制”教学在许多国家和理工科专业中实施并不成功,因为部分专业需要扎实且深厚的理论功底,而这些理论只能在学校集中学习,但是这项制度非常适合对实践要求高的工商管理专业。“双轨制”教学还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企业对于实习生的接受程度。中国企业不同于德国企业,更倾向于接受培养完善的学生,而不乐意花费成本进行过多的员工培训。针对这一点,政府可以发挥自身的调控作用,对于接受“双轨制”学生的企业进行一定的补贴,比如减免税收等,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双赢合作。

2.学校提供全方位培养。学校作为学生教育培养的主要阵地,对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起主导作用。(1)专业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灵活的课程设置是解决课程僵化的最主要的措施。“灵活”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要建立灵活的选课系统,第二是要制定灵活的考核制度。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尽早走上职场、积累经验也是他们本科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适逢教育部同意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高校应当以“学分制”作为学位授予的衡量标准,在规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分后,让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在学校的相关制度下自主选择每学期课程。(2)实践能力培养。由于工商管理课程实践性较强,适用于理论考核的考试制度并不能完全考察学生的知识或技能的程度。课程的考试方式往往决定了老师的授课目的,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多的教师为了保证考试内容的传授,而弱化甚至削减所谓“超纲”知识。而学生也会尽量迎合考试框架以期得到更高的分数。由于团队协作能力对于工商管理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部分课程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考核。即根据小组作业的情况评判整个组的分数,而不是以学生个体作为评判对象。这样做,一方面减少了老师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小组内产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提高考核制度的可行性。(3)语言水平提高。为了解决毕业生在工作中的“沟通”问题,高校应当制定课程或者举办活动,多方面提高工商管理本科生的语言水平。语言水平的提高,不光是指学习英语甚至是第三外语,更多的是中文母语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学校应当提供更多沟通和写作课程的选择,另一方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要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比如布置更多的小论文作业或者提供更多课堂展示的机会等等。第三,学校的团学会要组织更多的课外活动和竞赛,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

3.学生自主提高软实力。(1)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念。根据调查,在工商管理大四学生中,有66%的受访者都准备去北上广深以及其他省会城市工作。以湖南某高校商学院而言,学院与湖南联通合作建立的“联通班”(即大四湖南籍学生毕业前数月开始进通实习,毕业之后回原籍的联通分公司工作)。在大四学年开始之初鲜有问津,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毕业后回到家乡小城市甚至小县城工作。但是有趣的是,在大四准毕业生经历了大半年找工作和实习的磨炼之后,“联通班”却成了公认的好机会,很多湖南籍学生后悔莫及。究其根源,是因为很多学生的就业观存在问题,他们坚持认为去大城市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小城市拥有更多尚未开发的市场和较小的行业竞争。同样,中小型企业因为发展的需要也可能更加珍惜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与其挤破头去大城市蜗居,不如改变观念,在经济形势较好的中小城市、中小企业谋得一职。这样的就业观念,也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一种好的方法。(2)制定完整连续的职业规划。由于工商管理专业面广,可以进入的行业多,导致很多学生产生“选择困难症”,出现所谓的“迷茫”。很多在校学生都有目标,但更多时候这个“目标”只是“憧憬”,因为没有下层建筑去支撑。我们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制定职业规划时应当采用“目标导向性”规划,由总体目标向下分化,最终得到短期目标。另外,目标不宜过细,在计划实施的同时要定期自我检查,自我反馈并及时调整。(3)参加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本次调查中,76%的工商管理在校生表示参与过至少一次校外实习或者兼职活动。但是80%的实践行业和职位都是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耗时长的工作,比如“外卖员”、“发单员”,很少有人对自己从事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思考。90%的工商管理在校生表示,参加兼职更多是为了得到零花钱。因此,从总体上看,大学期间的实习和兼职对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影响有限。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更应当明白“机会成本”的概念,只有选择了合适的实习并从中收获经验和知识,才能有效降低机会成本。因此实习应当遵循职业规划,有的放矢地寻找对口的、规范的企业,尽量保持与企业的长期实习关系(如3个月以上),尽量完整地参与企业业务流程。在没有找到合适的实习岗位时也不要滥竽充数,宁可花时间学习专业技能,也不要将时间浪费在简单的重复操作上。

作者:刘中艳 陈佳文 朱睿东 田丹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刘中艳,罗琼.行业需求视角下工商管理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6):94-96.

[2]张婧群.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析———以“双困”大学生为例[J].经济问题,2016(11):75-78.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总结范文第8篇

20xx年3月,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求,时隔x年之久,再次踏进校园,久违的亲切和宁静的感觉相拥而至,犹如世外桃源般的隔绝了整个城市的喧嚣。

年少时由于家境原因只上到中专毕业,20xx年初涉职场时的青涩与困难让我明白,知识的诉求对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有时哪怕只是一纸文凭,待遇上的差距也相别万千,这时才真正感觉到在学校读书时浪费了太多的时光。

20xx—20xx年利用工作的空余时间自考完成了行政管理的大专课程。这期间收获的不仅仅是渴望已久的文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整个过程,那种学习的快乐与充实的感觉让我时常忘却工作中的艰辛。事实证明在这期间所形成的乐观的心态,坚毅的性格对我今后的职场生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20xx年当我的工作再次遇到瓶颈之时,我又选择了学习,只不过这次是走进校园。学习知识,获取文凭,更主要的是要解决浮躁的心理。

经过二年半系统地学习工商管理专业理论及相关知识,我不仅完成了全部课程的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具有了较强的理论素养,更提高了工作管理能力。利业余时间学习紧张有序,边学习边工作,努力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巧,力求理论知识的纵深化。同时在老师的指点下,在知识的熏陶中,在实践的砥砺上,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力求将理论简便化,便于可操作性。

通过学习,使我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能及时有针对性的处理,由此锻炼自己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平日工作中浮躁的心理也得到了沉淀,使我在面对今后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时都能够以一种平和的、包容的、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去解决问题。

当今社会改革迅速,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这一前提要求我们每个人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并不断完善自己。未来的我将以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的能力,考验自己的意志,接受一切新的挑战。

【工商管理专业自我鉴定(二)】

四年的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大学期间,我在提高自己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通过四年学习,我学习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管理心理学、运筹学、管理系统工程、会计学等专业课程。

在过去的四年,我努力过,争取过,拼搏过,放弃过,也摔倒过,振作过,生活是充实的,经历也是多样的,体会是复杂的。大一单纯而快乐,作为广工的新生儿,我们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期待,憧憬着未来;大二彷徨而充满激情,经过了大一的懵懂,走到当上师姐的时候,于是便自以为是地干一番激情,可是却逐渐接触到这个社会,了解到这世界的现实,深感飘渺而彷徨;大三踏实而努力,要为过去的无知和未来的生活负上责任;展望大四,要坚定而成熟,真的要走上社会了,不再困在校园,这到底是应该值得高兴还是概叹呢?

到了大学之后,我深深地了解到要立足于社会,单靠知识并不足以具有竞争力,当今世界,需要的是有学识有才干有能力有经验的人,而经验必须积累,能力必须培养。因此从大一开始就不断地寻找积累经验培养自我能力的机会,兼职、实习成为了我除了学习以外的生活重心,不怕苦不怕累,为的就是可以寻找自己突出于他人的机会。

当过市场调查员,当过派单员,当过服务员,当过话务员,当中有欢笑,有泪水,有激动,更有沮丧。曾经因收到上司的肯定而自豪,也曾经因单纯没有经验而吃过苦头。但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的身边总有家人朋友的支持和鼓励,于是心里再次暗暗为自己加油,时刻勉励自己成功不能骄傲自负,失败更应该振作和检讨。

工作为我带来对自己价值的肯定,然而在翻了一个大跟斗之后,我清楚地认识到学习依然是大学的我生活的重中之重,大学里面我还是不能放下学习。因为思想的偏差走进了误区,犯了错误,深刻的教训磨平了尖锐的角,使我懂得了脚踏实地。

大学还有一年就要结束,我的人生却才刚刚开始,我将积极开拓人生之路,不断反省自我。

【工商管理专业自我鉴定(三)】

我是一名即将从南昌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本科毕业生,通过几年的大学生活,我成长了很多。在即将毕业之时,我对自己的收获和感受作一个小结,并以此为我今后行动的指南。

精彩的大学生活给了我很多挑战自我的机会,如系学生会的竞选,院里组织的演讲比赛,文化艺术节的文艺汇演、英语演讲比赛等。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结交了一些很好的朋友,学到了为人处事的方法,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这些经历使我明白有些事情如果尝试了,成功的机会就有一半,如果不去尝试,成功的几率只能为零。机会来临时,我们就要好好地把握住。

回顾下我的大学生活,发现也存在不少缺点。注意力不集中,不成长时间的专注一件事,造成自己做事不够精,不够细。没有真实的去做一件事,往往是什么也没有做成。往往做事,只做表面的,追求技巧时尚,表现自己的才智,而忘了本质的基础,结果,只会说说而已,一旦动真的什么都不会。有时成天忙的没有目标,即使有而是很涣散,没有重点,没有成绩,不见效果。我有了这个很坏的习惯,没有重点,贪多,不见效果。

我希望在未来我能继续发扬我的优点,克服坏习惯,一天只有一个重点,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一生只有一个重点,而不是很多很多没有具体的东西去做,模糊的概念性的东西是没有价值的,永远不能实现的。每天早上要明确的对自己说我要做事是什么?最重要的事是什么?有什么价值?晚上反省自己,是不是落实了,没有的实现的话,有什么补救措施,而不是,混了过去,这样你又放了自己,慢慢的养成这个习惯,总是完成不了一个小小的事情。

大学生活是我人生中美好的回忆,总结下我的优点缺点,今后更明确自己的目标,不断进步,而迈步向前的时候也不会忘记回首凝望曾经的岁月。

【工商管理专业自我鉴定(四)】

大学生活转瞬即逝,转眼之间,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我即将告别大学生活,告别亲爱的同学和敬爱的老师,告别我的母校——×××大学。美好的时光总是太短暂,也走得太匆匆。如今站在临毕业的门坎上,回首在×××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感慨颇多,有过期待,也有过迷茫,有过欢笑,也有过悲伤。

本人在工商管理专业老师的教诲下,在工商管理班同学们的帮助下,通过不断地学习工商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参与工商管理专业相关实践活动,本人工商管理专业素质和个人能力得到了提高,完全符合×××大学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

在思想品德方面:在×××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就读期间自觉遵守《×××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行为准则》,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通过大学思政课学习,我学会用正确理论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自己成为思想上过硬的工商管理专业合格毕业生。

在工商管理专业学习方面:本人认真学习工商管理专业的每一门功课,积极参加工商管理专业相关实践活动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并顺利通过考核。平时,我关注当前工商管理专业发展,及时掌握工商管理专业最新科研情况,使自身的工商管理素养与时俱进。此外,我还参加工商管理相关资格考试××××(列举自己获得的工商管理专业证书)。从大一入学时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懵懂到如今对整个工商管理行业发展的了解,我已经完全具备了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应有的条件。

在工作组织方面:我担任过工商管理专业01班×××班干部(或工商管理班宿舍长、工商管理专业实等)。本人积极主动参与工商管理班级事务管理,代表工商管理专业01班参加学院×××活动。在工商管理专业01班集体活动和工商管理班宿舍管理中,我有意识地协调好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做好班级内务工作,为我们工商管理专业01班同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工商管理专业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级获得×××××××××(列举工商管理班级和个人荣誉)。

我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作为即将毕业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大学的四年熏陶,使我拥有深厚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我将以坚强的信念、蓬勃的热情、高度的自我责任感去迎接人生新的阶段。

【工商管理专业自我鉴定(五)】

本人自从 20xx 年 9 月进入柳钢党校研究生班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习以来,经过 两年半的成长,使我在学习、思想、认识及生活等各方面都有较大进步,以下是我对 我两年半的学习生涯所做的一个自我鉴定。

本人一贯以来思想上积极上进,政治上立场坚定。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 国家的各项政策法令。

我进入党校以后,通过对实事和我党政策的了解,更加坚定了我的 共-产主义的信仰。

1、学习方面 进入党校学习后,老师的真心话语和精彩的分析让我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对党有 了更深入和真实的认识。我上课努力听讲,尽量消化自己学过的知识。在认真学好专业 知识的同时还注意学习其他非专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通过两年半学习,现 已认真完成了各门课程的学习,掌握了所学知识,并通过了有关课程考核。 党校学习结束后,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党的精神、更加深入的了解马列主义、毛 泽东思想以及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中大作用,用它来武装自己。学无止境,我将会 以严谨的态度继续学习党的知识,关心实事和党的政策;同时,平时做事从小事做起,尽 量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2、思想方面 本人自进入党校学习以来,思想上积极向上,坚持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政策法令 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听从老师的教导,诚恳待人,乐于助人。具有强烈的班集体 主义精神,乐于参加学校及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认识方面 两年半的党校生活,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实事和我党政策的了 解,更加坚定了我的共-产主义的信仰。思想变成熟了许多,性格更坚毅了。认识了许多 同学和老师,建立起友谊,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认清了自身的一些 短处并尽力改正,不仅是思想上,更重要的是行动上。对于自身的优点要多加发扬下 去,更重要的是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努力改正。也希望自己能很好地做好现在的本 职工作。

【工商管理专业自我鉴定(六)】

我叫xx,20xx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以下是我对我几年的大学生涯所做的一个自我鉴定。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学几年,我始终坚持天道酬勤的原则,一日三省,自信品格的日趋完善;勇于行事,务实求新,自信工作有所成绩;三更灯火,寒窗苦读,相信学有所成。

在校期间,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奋斗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奋力拚搏、自强不息,我逐渐成为了一个能适应社会要求的新时代大学生,并为做一个全能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选择工商企业管理这门专业,不是因为它是择业的“冷门”或者“热门”而是我喜欢这门专业喜欢这个行业。

再有就是学习的同时我也培养了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古语虽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真谛,但是“黄金屋”和“颜如玉”也是需要自己去探索研究才能发现的,所以我饱读古今中外各类图书,不仅丰富了自己,而且从中领悟到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我同时也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出生于广东的我优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世上,我坚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年轻也意味着阅历浅,更需要虚心向学。我也深知,毕业只是求学的一小步,社会才是一所真正的大学,我还要继续努力。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总结范文第9篇

因此,创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弥补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就成为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吉首大学商学院自2004年以来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培养“具有职业经理人潜质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断摸索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中职业经理人培养的规律,初步构建起基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一、职业经理人胜任力要素分析

课程体系是基于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要求而确定的。为科学合理地调整优化课题体系,真正实现职业经理人培养的目标,首先就必须了解社会对职业经理人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即到底具有什么能力和知识结构的人才能胜任职业经理人这一职责。基于前人的研究,我们首先构建起一个包括个人品质力、身心健康力、领导管理力等3个维度,忠诚度等15个要素的职业经理人胜任力模型(如表1)。[2]

为收集社会对职业经理人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具体要求,2010年8月吉首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小组通过问卷调查、企业家座谈等形式,选取部分往届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工商企业进行了跟踪调查。在问卷调查和企业家座谈中,要求专家采用李克特五分法对职业经理人胜任力各个要素进行评价,并从重要性和稀缺性等两个方面对职业经理人胜任力各要素进行了度量。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总结,用人单位对职业经理人胜任力各要素的评价均在2.5分以上,认同我们对职业经理人胜任力要素的设定。同时,在重要性方面,“专业技能”、“资源管理”、“组织管理”、“职业操守”、“创新管理”排在前5位。稀缺性方面,“专业技能”排在首位,然后依次是“创新管理”、“职业操守”、“组织管理”、“企业国际化经营”等(各要素重要性和稀缺性排名见表1)。

二、基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原则

基于以上工商企业家对职业经理人胜任力的调查结果,为实现职业经理人的培养目标,吉首大学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小组认为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进行优化,以适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要求。在课程体系优化中应把握好这样几个原则:

第一,突出强能力、优个性的指导原则。长期以来,我国商科,特别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宽口径、厚基础”。这逐渐造成了工商管理专业“四不像”的尴尬地位,即什么都懂一些,但又好像什么都不会。从以上企业家调查的结果来看,工商企业需要的是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视野的“通才”,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际管理技能的“专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专才”比“通才”更重要,特别是对一些中小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因此,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中必须突出强能力、优个性的原则,使“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优个性”成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原则。

第二,基于工商企业管理职能重组课程模块,选择企业核心管理职能构建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基于市场需求和高校自身资源优势,确定专业方向,直接面对管理职能岗位,切实提高学生在特定管理岗位的管理技能。

第三,注重隐性课程的建设。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胜任培养全部职业经理人胜任力的重任。职业经理人胜任力中有些要素包含很多隐性能力成分,这些隐性能力成分不能直接用显性语言来表达,不能用确切指标来度量,故只能通过一些隐性课程来加以培养。如将忠诚度、职业操守、职业使命感等素质的培养融入到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中,将坚强的意志品质等心理特质通过军训及心理健康讲座来实现。而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可以增设一些如管理沟通、商务谈判、创业管理等课程,也可通过举办商务礼仪大赛、创业大赛及素质拓展训练来实现。

三、基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构想

根据职业经理人胜任力调查结果,将职业经理人胜任力的培养落实到具体课程之中,通过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构建起适应职业经理人培养为目的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见图1。

(一)职业经理人个人品质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

职业经理人胜任力中的个人品质力包括3个要素,即忠诚度、职业操守和职业使命感。这3个要素内化为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已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公共必修课程与之对应。为应对社会对职业经理人胜任力中职业操守培养的重视,并更好地体现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增设管理伦理学、职业经理人素质专题等课程。相关课程如管理学原理、管理思想史等课程教学内容中也应增加内容探讨职业经理人个人品质力的培养。

(二)职业经理人身心健康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

职业经理人胜任力中的身心健康力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2个要素。职业经理人胜任力中的身体健康要素在高校课程体系中主要通过大学体育和健康讲座等课程来加以培养,除此以外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隐性课程加以培养,如运动会、单项比赛等。心理健康则主要通过心理健康讲座、ERP实验等课程加以培养,还可通过邀请企业家讲座、创业大赛等隐性课程加以熏陶和培育。

(三)职业经理人领导管理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

职业经理人领导管理力由管理技能和专业技能2个二级指标组成,而管理技能又包含了自我认知等9个三级指标要素。管理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主要由管理基础模块、管理工具模块、和管理实践模块等三部分组成。其中管理基础模块中的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原理、经济法、组织行为学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管理基础认识能力,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管理工具模块中的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财经应用文写作、数据统计与分析等课程则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进行决策管理、组织管理、控制管理和资源管理的能力;管理实践模块中的企业资源计划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控制管理能力和资源管理能力,物流管理沙盘模拟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管理能力、控制管理能力和资源管理能力,企业经营决策模拟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领导艺术、创新管理能力、决策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控制管理能力和资源管理能力。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总结范文第10篇

因此,创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弥补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就成为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吉首大学商学院自2004年以来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培养“具有职业经理人潜质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断摸索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中职业经理人培养的规律,初步构建起基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一、职业经理人胜任力要素分析

课程体系是基于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要求而确定的。为科学合理地调整优化课题体系,真正实现职业经理人培养的目标,首先就必须了解社会对职业经理人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即到底具有什么能力和知识结构的人才能胜任职业经理人这一职责。基于前人的研究,我们首先构建起一个包括个人品质力、身心健康力、领导管理力等3个维度,忠诚度等15个要素的职业经理人胜任力模型(如表1)。[2]

为收集社会对职业经理人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具体要求,2010年8月吉首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小组通过问卷调查、企业家座谈等形式,选取部分往届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工商企业进行了跟踪调查。在问卷调查和企业家座谈中,要求专家采用李克特五分法对职业经理人胜任力各个要素进行评价,并从重要性和稀缺性等两个方面对职业经理人胜任力各要素进行了度量。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总结,用人单位对职业经理人胜任力各要素的评价均在2.5分以上,认同我们对职业经理人胜任力要素的设定。同时,在重要性方面,“专业技能”、“资源管理”、“组织管理”、“职业操守”、“创新管理”排在前5位。稀缺性方面,“专业技能”排在首位,然后依次是“创新管理”、“职业操守”、“组织管理”、“企业国际化经营”等(各要素重要性和稀缺性排名见表1)。

二、基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原则

基于以上工商企业家对职业经理人胜任力的调查结果,为实现职业经理人的培养目标,吉首大学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小组认为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进行优化,以适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要求。在课程体系优化中应把握好这样几个原则:

第一,突出强能力、优个性的指导原则。长期以来,我国商科,特别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宽口径、厚基础”。这逐渐造成了工商管理专业“四不像”的尴尬地位,即什么都懂一些,但又好像什么都不会。从以上企业家调查的结果来看,工商企业需要的是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视野的“通才”,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际管理技能的“专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专才”比“通才”更重要,特别是对一些中小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因此,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中必须突出强能力、优个性的原则,使“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优个性”成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原则。

第二,基于工商企业管理职能重组课程模块,选择企业核心管理职能构建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基于市场需求和高校自身资源优势,确定专业方向,直接面对管理职能岗位,切实提高学生在特定管理岗位的管理技能。

第三,注重隐性课程的建设。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胜任培养全部职业经理人胜任力的重任。职业经理人胜任力中有些要素包含很多隐性能力成分,这些隐性能力成分不能直接用显性语言来表达,不能用确切指标来度量,故只能通过一些隐性课程来加以培养。如将忠诚度、职业操守、职业使命感等素质的培养融入到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中,将坚强的意志品质等心理特质通过军训及心理健康讲座来实现。而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可以增设一些如管理沟通、商务谈判、创业管理等课程,也可通过举办商务礼仪大赛、创业大赛及素质拓展训练来实现。

三、基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构想

根据职业经理人胜任力调查结果,将职业经理人胜任力的培养落实到具体课程之中,通过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构建起适应职业经理人培养为目的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见图1。

(一)职业经理人个人品质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

职业经理人胜任力中的个人品质力包括3个要素,即忠诚度、职业操守和职业使命感。这3个要素内化为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已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公共必修课程与之对应。为应对社会对职业经理人胜任力中职业操守培养的重视,并更好地体现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增设管理伦理学、职业经理人素质专题等课程。相关课程如管理学原理、管理思想史等课程教学内容中也应增加内容探讨职业经理人个人品质力的培养。

(二)职业经理人身心健康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

职业经理人胜任力中的身心健康力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2个要素。职业经理人胜任力中的身体健康要素在高校课程体系中主要通过大学体育和健康讲座等课程来加以培养,除此以外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隐性课程加以培养,如运动会、单项比赛等。心理健康则主要通过心理健康讲座、ERP实验等课程加以培养,还可通过邀请企业家讲座、创业大赛等隐性课程加以熏陶和培育。

(三)职业经理人领导管理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

职业经理人领导管理力由管理技能和专业技能2个二级指标组成,而管理技能又包含了自我认知等9个三级指标要素。管理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主要由管理基础模块、管理工具模块、和管理实践模块等三部分组成。其中管理基础模块中的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原理、经济法、组织行为学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管理基础认识能力,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管理工具模块中的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财经应用文写作、数据统计与分析等课程则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进行决策管理、组织管理、控制管理和资源管理的能力;管理实践模块中的企业资源计划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控制管理能力和资源管理能力,物流管理沙盘模拟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管理能力、控制管理能力和资源管理能力,企业经营决策模拟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领导艺术、创新管理能力、决策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控制管理能力和资源管理能力。

上一篇:函授本科毕业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函授大专毕业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