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分层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4 17:08:15

个人分层培训总结

个人分层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一、尊重个体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园本教研培训

1.“自助菜单”式园本教研培训。幼教集团可本着各取所需、统筹安排的思想,运用“自助菜单”式园本教研培训方法,将参与培训的自交给教师,激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比如在学期初,首先对集团内所有教师进行培训需求的问卷调查,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列出当前需要得到培训的内容及喜欢的培训形式,然后由各园教研室进行归纳、汇总、分析,最后列出“教师成长需求菜单”,包括课题研究、专业基本功、课堂教学、家长工作、论文写作等主题,每个主题又细化出若干具体内容,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切身需求和能力水平自主选择。培训方式由集体培训、专项组培训、年级组培训、教师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师选择完毕后,集团根据汇总的各园情况,调整中、短期教研计划,统筹规划集团园本教研培训计划。各个幼儿园根据集团培训计划再分层从上到下逐一安排本园的培训。

“自助菜单”式园本教研培训,学习内容来源于教师,实实在在帮助教师解决了工作中的需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研管理理念,营造了开放、自由、平等的教研氛围。同时,整合了集团内优质教育资源,拓展了教师培训的新途径,满足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2.“轮流首席”式园本教研培训。这种培训形式是由教师提出申报,轮流担任培训学习的首席组织者,如分园园长轮流组织集团教师培训学习,各园教师轮流组织本园的培训学习等。

“首席主持人”要做好活动的前期策划,包括活动主题的调研分析和价值判断,确定活动的地点、内容、形式等。在此基础上,“首席主持人”收集、整理充足的学习资料,确保活动有科学、准确的理论支撑,并能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活动结束后还要进行活动总结、反思以及档案资料的整理。

通过“轮流首席”式园本培训,分园园长的管理视野更加开阔,能全面了解集团整体教研情况,加大配合与协调集团工作的力度。来自一线的教师担任“首席主持人”后,更加关注由教学现场生成的有价值的话题和问题,这样不仅大大激发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也提升了教研的品位,提高了教研的实效。“首席主持人”学会了独立思考,锻炼了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反思评价能力,教育理念获得了更新,教育技能得到了提高,成为园本培训的最大受益者。 “轮流首席”式园本培训,还为园长搭建了“从普通管理者走向专家”、为教师搭建了“从草根走向名师”的平台,推动集团化园本教研培训向“精、深、实”的方向不断发展。

二、注重梯队培养,开展多层次的园本教研培训

1.集团教师分层式培训班。由各分园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教师按照教龄和职称分开层次,加入集团内不同的培训班。以下表为例,集团教师分层式培训班目标明确,层次递进。

2.分园梯队式师徒结对。集团的分层培训班注重系统性、综合性培训,但不能满足各园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学习需求。因此,各园根据本园教师的实际情况, 遵循“提倡个性、创新发展、扎实有效”的原则,实施“分园梯队式师徒结对”教研培训。由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求申报等级,幼儿园综合考虑后,根据园内教师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按照1∶2的结构结成师徒关系,一个师傅带两名徒弟。

梯队分为成熟型教师、发展型教师、职初型教师三个不同的层次,结对后分层培训、分层练兵、分层展示、分层评价。首先,每个梯队的师傅要根据徒弟的发展水平和成长需要,帮他们量身制订个人三年发展规划,使徒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知道应该充实哪些理论知识,应该提升哪些实践技能。其次,师傅要根据幼儿园实际教学情况和徒弟的薄弱方面,制订近期详细的培训目标。培训活动要循序渐进地安排,同时记录师傅对徒弟成长的分析,也记录徒弟的反思轨迹。团队定期进行阶段性评价和总结,及时调整下一步的培训,使徒弟的专业化水平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

个人分层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一、语文教师分层培训设计的原则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以专业引领与自主需求相结合、学科特点和培训主题相结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并重、理论学习与案例研讨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实施。

二、语文教师分层培训构想

(一)分层确定培训对象

根据教师自主需求,对培训对象分层和组班,将处于相似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组织在一起编班进行培训。

(二)分层明晰培训要求

教坛新秀: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基本稳定的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具有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5―10年教师)

教学能手:熟练把握三年六册课本的体系,形成单元教学设计能力,初步形成课堂教学特色,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10年以上教师)

骨干教师:精通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能够承担示范课或专题讲座,具有较强的学科领导力和个人教学风格。(15年以上教师)

(三)分层设计培训主题和培训目标

根据合格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地方名师的层次,设计的培训主题和培训目标如下:

合格教师的培训主题:提升新课程教学设计能力。

培训目标:理解课程标准,并能用于指导课文的教学设计;能够利用教学用书读懂教材;能够参考优秀教案,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实施教学,并评价、反思自己的教学;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教心学原理指导学生思维的培养。

教坛新秀的培训主题:提升新课程教学设计能力。

培训目标:能够独立读懂每一篇课文,借助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出具有创新思想的教学设计,且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修改。

教学能手的培训主题:提升新课程基于问题解决的校本教研能力。

培训目标:能够对课程标准有深度的解读;能够具有整体教学意识,具备单元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每种教学方式运用自如,有效实施教学;能够根据教学过程分析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不断丰富教学策略。

骨干教师的培训主题:提升新课程学科领导力。

培训目标:能够利用语文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改进自己的教学,并不断丰富,形成个人特色和风格;并能开展科研研究,个人教学具有示范性、引领性;且能够指导低一级的教师教学。

(四)分层设计培训内容

以合格教师为例,以“提升新课程能力”为培训主题,可分解为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四个环节,选用主读课文进行阅读教学研究。每一个教师选一篇课文,按四个环节逐一展示,培训小组评析。评析内容包括:课标理解、教材解读、教学设计、学情把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多媒体的运用等。

(五)分层应用培训的方式

合格教师:讲座式、案例、教学实践。

成熟教师:研讨式、参与式、案例式。

教学能手、骨干教师:远程式、参与式、参加学术会议、成立工作室。

三、语文教师分层培训策略

(一)引导教师自主努力,形成可持续发展动力

首先以价值实现唤醒自主发展意识。以名师为榜样,研究他们的成长经历,从他们的理想信念、勇气信心、毅力习惯方面选取借鉴之处,像他们一样去思考,像他们一样去行动,像他们一样能坚持,去实现一个平凡的教师的理想追求。其次以专业发展规划引领发展方向。一是精心制定转业发展规划,参照《教师专业标准》,结合所任学科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进行。二是实施行动计划。以年度为单位制定“个人发展行动改进计划”。三是积极参加教科研比赛活动。

(二)发挥“领雁工程”作用,形成发展合力

以省市骨干教师为雁头,与各层次教师组成帮扶小组,结成雁阵。重点在三个方面努力:帮助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和年度个人行动改进计划。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标,以教学模式的改进与优化为重点,围绕实际教学和学生学习需要,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寻找解决策略。指导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发展。

(三)实施“主题研修”,形成学习共同体

以学科组为单位,各层次教师参与开展主题研修活动。主题来源于教学中的共性问题或者对教学理论的实践。主要路径是:发现问题,确立主题――深入思考,形成方案――专题学习,交流心得――教学尝试,切磋探讨――主题研讨,反思教学――总结经验,实现提升。并承担教研责任、相互支持、共享经验。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分层培训构想与实践,重在引领教师注重过程性学习,深度思考学习的理论,融会贯通获得的知识,应用实践习得的方法,提炼总结实践的结果。如此,校本研修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学校提升校本研修质量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5]GHB1475)阶段研究成果之一。

个人分层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原本培训;策略;培训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013-02

教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但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会凭空而来,它需要科学、合理的培训与引领,以下便是我们在园本教师培训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

一、需求评估策略

有效的教师培训必须建立在教师的需求之上,因此,了解教师的学习需要,准确地对教师需求进行评估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1.问卷调查。学期初,我们通过发放问卷了解教师对培训的需求情况,如在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中了解到多数教师对游戏的组织感到困难,就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确定把“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纳入园本教师的培训计划中。

2.个别交流。仅仅问卷调查是不够的,我们要想更清楚地了解不同教师更深层次的需求,还通过和教师进行个别交流、访谈等形式,了解教师对培训的认知、个性需求、发展瓶颈等真实情况。

二、个性化成长策略

在需求评估的基础上,引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成长计划,园里再将教师个人成长计划、问卷调查结果、个别交流所获取的资料进行统整、归类,确定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园本培训计划。

1.个人成长计划。园长和教师都制订个人成长计划(包括近期成长计划和远期发展目标);计划初定后,再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与教师一起对制订的计划进行评定、修正,保证计划既有可行性,又有发展性。

2.园本培训策略。①分层式培训。分层式培训,是指首先根据教师的专业特点、发展现状和个性需求,制订相应的分层培训计划、再逐步实施的过程。按照“从新手到熟练,从熟练到成熟,从成熟到骨干”的培养步骤,将教师分为新教师、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4个培训层次,再分别为她们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如针对不同年龄班教师的分层培训,我们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分别就本年龄段儿童在五大领域的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进行培训,了解本年龄段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以及大致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②自主式培训。基于教师的专业需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我们采用自助餐式培训策略。园内设置了领域、年级、新教师、骨干教师等教研组,采用修学分的制度,鼓励教师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内容参加。如每学期,我们规定教师除参加集中培训之外,还必须修满12分的教研组学分,每参加一次得一分,并将得分情况纳入年度考核。③问题式培训。对教师的共性问题,园里采取集中培训的方法加以解决。如通过调查发现,教职工普遍存在对教师职业认识不到位的情况,我们就邀请专家教授来园为教师做“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的专题讲座。对于游戏组织中遇到的困难,园长作了“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专题培训。

三、主动学习策略

伊斯兰教创始人这样说过:“谁有两个面包,卖掉一个吧,用来买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是精神的粮食。”意思是说,人在拥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后,还要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学习对于自身成长有着和面包同等的地位,然而,要让这个道理内化为教师的行动,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管理者精心的组织和引导。

1.率先垂范。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作为管理者,率先行动才是最有说服力的语言。因此,业余时间,园领导总是带头阅读并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并时常将心得感悟与教师交流,以实际行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教师;此外,还坚持勤练基本功、上示范课、深入各教研组进行教研活动等,处处为教师作好学习表率。

2.读书活动。为了给教师的学习提供物质保障,园里为教师购买了大量优秀书籍,鼓励教师借阅;同时还组织“好书分享”、“优秀片段选读”、“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等活动,激发教师深层阅读。

3.勤练内功。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结合终身学习理念,园里采取集中辅导和自学自练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教师进行“三字两画”(三字即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两话(画)分别为普通话和简笔画)、教学设计、教玩具制作、信息技术、琴法、美术等基本功训练,长期的坚持锤炼了教师的基本功。

4.成功体验。对成功的需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每个人都有的精神需求,管理者要时时处处为教师搭建成功的舞台。对获得荣誉的教师,我们通过在园内海报栏张贴喜报、给予奖励、考核加分等方式,把教师的成功放大,使教师在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萌生职业幸福感。

5.反思能力。“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是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发展公式。经验只有在实践中逐渐积累,而教师的反思能力却是可以通过干预性策略得以提高的。教育反思既要求教师对自我行动进行思考,同时也要求在思考中去行动,做到“且行且思”。通过月考核、半期质检、期末质检等活动,我们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阶段总结、反思、汇报,同时引导教师根据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教师撰写教育随笔,由业务园长修改后再在专题教研活动中分享、评议。长期的坚持使教师的反思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过程督导策略

1.细化量化。建立教师培训考核制度,做到时间、人员、内容“三落实”。即考核教师学习出勤率、教研学分获得情况,以及对培训过程中的各项参与性资料进行检查并评定等级。同时把培训考核等级与评优选先、评职晋级、绩效考核挂钩。

2.过程跟踪。在培训考核制度作保障的同时,业务管理人员全程参与,详细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根据需要及时为培训活动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并对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和处理,以保证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

个人分层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1.1临床资料

选取院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创伤骨科、神经外科及普外科等五大科室的86名护士实施护士分层护理管理进行分析,均为女性,年龄21~49岁,平均(36.12±3.15)岁;职称: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22名,初级职称59名;文化程度:中专15名,大专54名,本科及以上17名。实施前后分别调查68名医生,同时选取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前后5大科室13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

1.2.1构建护士分层管理模式

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专科工作年限、学历、职称以及护理能力等内容,依次设立护士长、专科护士、责任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等层级;进一步明确各级任职资格、考评内容、个人权责等,以便满足不同科室患者不同的护理需求。

1.2.2不同层级护士的护理分工

1.2.2.1护士长

护士长由工作年限长、临床护理经验丰富人员担任,主要对病区整体护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合理调配护理任务及护理人员排班,负责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反馈意见,分析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

1.2.2.2专科护士

专科护士要求专业知识扎实、临床护理经验丰富,致力于护理科研工作,负责指导及培训责任护士的护理工作,并实施危重患者、需给予特殊护理患者的护理工作。

1.2.2.3高级责任护士

护士学历在大专及以上,熟悉专业护理知识,在护士长带领下积极开展护理工作;及时汇总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带领初级护士开展护理工作。

1.2.2.4初级责任护士

因初级责任护士上岗时间较短,需在高级责任护士及专科护士带领下开展基础护理工作,在工作中积极总结经验,并加强学习。

1.2.3提供不同时段护理服务

按照患者不同时段护理需求,适当增减护士数量;如早晚时段需增加责任护士数量,加强患者的生活护理、基础护理;中午留守值班护士至少2人,参与夜间值班的护士要求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熟练掌握专科疾病护理要点,能及时准确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便能够及时处理一些应急事件。

1.3观察指标

(1)实施分层管理前后由医院管理部门对护理质量进行整体评价,主要评价指标有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房护理及一对一陪护等,各指标分值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好。(2)满意度。根据医院护理工作管理规范标准,并与我国具体情况进行结合,制定科学的护理质量考察标准,主要调查患者、护理人员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19.0统计包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前后护士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实施前,基础护理评分为(79.11±3.51)分,专科护理为(77.61±3.94)分,病房护理为(80.11±4.01)分,一对一陪护为(75.95±3.28)分;实施后,基础护理评分为(93.58±2.82)分,专科护理为(91.86±3.11)分,病房护理为(96.97±2.04)分,一对一陪护为(90.87±2.81)分。实施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房护理及一对一陪护等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实施前,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实施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前后满意度比较

实施前,患者满意率为70.00%(91/130例),医生满意率为75.00%(51/68例),护理人员满意率为74.42%(64/86例);实施后,患者满意率为94.62%(123/130例),医生满意率为95.59%(65/68例),护理人员满意率为93.02%(80/86例)。实施后,患者满意率、医生满意率及护理人员满意率均高于实施前,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医疗体制不断改革形势下,医院护理管理模式也发生了极大改变,护理管理方式更加细致化、科学化、规范化,护理质量也不断提高。护士分层护理管理是临床护理服务不断更新下的产物,主要是根据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护理经验、专科知识掌握程度作为依据进行科学分层后开展护理工作的一种护理管理模式。该护理管理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不同层次护士的工作能力,明确划分不同层次护士的工作任务,并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培训,积极总结分析护理工作中的问题而及时改进,有利于护理人员工作水平的提高。在本次研究中,实施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后,其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房护理及一对一陪护等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实施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护理管理将护士分为不同级别,由护士长进行整体指导及管理,专科护士辅助护士长开展护理管理工作,并加强科研工作,责任护士定期组织初级责任护士培训、学习,高级责任护士积极带领初级护士落实护理工作,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贯性、系统性及科学性;同时也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量,增加了护理人员满意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分层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医生及护理人员满意度。

个人分层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天等县城关小学自2013年起探索实施“有效教育,高效课堂”改革,作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黄琳杰带领一线教师认真研究新理念、新课型、新教法。她针对山区城镇学校生源复杂、个性差异大、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等特点,提出了“班级内分层次教学,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最佳发展氛围”的思路,将每个班级的学生分成三个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群体,总结出了“三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三环”即初步感知、自主探究、总结课题,“八步”即情境引入、感知课题、分层自学、小组学议、集体讨论构建新知、分层练评巩固提高、全课总结、激情引新。

黄琳杰认为,“三环八步”教W的核心是对同一个班级内不同层次和特点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在群体教学中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开发学生潜能,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具体课堂教学中,黄琳杰提出了统分结合、动静协调、多面参与、各得其所的基本要求,让学生爱上课堂,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取得了良好成效。

近年来,黄琳杰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改基地学校为平台,以“天椒红”特级教师工作坊为依托,指导该校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公开课、赛课、专题研讨、体验式培训等系列教研活动,切实提高了该校教师的专业技能。目前,她的“天椒红”特级教师工作坊已吸纳了14名坊员,为促进当地教育科研、培养培训教师、提升全县教育教学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黄琳杰多次指导青年教师参加自治区、崇左市、天等县等课堂教学竞赛,均获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帮扶和引领作用。

个人分层培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医院 员工 培训

一、医院开展员工培训的意义

1.提升医院服务水平

医院作为服务性的医疗卫生机构,其工作人员尤其是医疗技术人员对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是衡量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客观上要求医疗技术人员通过持续地学习和培训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以适应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医院的发展,满足患者和服务对象的需要。

2.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开展医院文化建设,树立医院品牌,是医院发展的重要战略。近年来,随着人们医疗意识的普遍提高,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不仅是医疗设备和医疗环境的竞争,更是医院文化和服务意识、服务理念的竞争。通过医院文化相关的培训,对全院员工的心理和行为起到引导、规范和激励的作用,使员工熟悉、接受并自觉践行医院使命和服务理念。因此,培训既是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提高医院凝聚力、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3.促进员工个人发展

有效的培训能开发员工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员工对工作岗位的胜任能力,满足员工自我发展和成长的需要,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使每一位员工在工作岗位上能得到价值体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培训是员工职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通过培训,医院为员工的自身潜能注入新的活力,使员工在工作中感受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进而激发他们对组织的忠诚感和归属感。

二、当前医院员工培训的困境

1.培训缺乏系统性

长期以来,医院各部门组织的培训多限于卫生技术人员。实际上,医疗服务涉及到医院各个层面、各个岗位,全体员工都是医院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者。面对卫生系统的深化改革,全体员工都应接受与岗位相关的培训,从而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和服务质量,促进医院的持续发展。此外,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医院培训工作容易忽略培训对象在学历、职称、岗位类别方面的差异性,导致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效果也因此受到影响。因此,医院培训的系统性有待增强,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医院的发展需求以及员工的知识及岗位需求制订一个长期、系统、覆盖全员的培训方案。

2.缺乏培训需求调研和效果评估

有效的培训需求调研可以帮助培训组织部门了解员工培训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内容。培训效果评估则是对培训的成效进行评估和检查,以了解培训的状态,从中找出培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纠正。因此,两者都是增强培训针对性,提高培训效率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的医院培训工作中,往往只注重培训的组织和实施,培训需求调研和效果评估是一个薄弱环节。没有开展深入细致的需求调研,导致难以准确把握组织、岗位和人员的培训需求。对培训过程及效果缺少应有的检验和评价,影响了医院培训工作的持续改进。

3.培训形式不够灵活

当前医院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较为单一,习惯采用传统的培训方式,例如集中方式的现场培训。然而,医院各岗位在工作时间的安排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集中性现场培训的方式为部分员工尤其是临床一线岗位的员工参与培训带来一定的不便。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丰富培训的形式,赋予员工选择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的权利,为员工的工作创造便利的同时,也能提高培训效率。

三、医院员工培训的思考和建议

1.实行全员培训制,分层分类开展培训

作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部门,医院的社会角色定位正在发生改变,传统的“以医疗为中心”的医院价值观正在向“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的价值观转变。在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中,医院的服务对象包括病人与患者、病患家属、医疗卫生行政机构、医院员工、社会公众等,涉及到医院内外的各个单位、部门和个人,全体员工都是医院服务的提供者。因此,开展全员培训,是提高医院整体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

医院对外提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各岗位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专业发展方面,鉴于培训内容的多样性,员工个体及岗位的差异性,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分层分类开展培训显得尤为必要。笔者认为,在医院培训体系中,可将医技、护理、行政、后勤作为四个基本的培训单元,分类开展培训。同时,综合员工在年资、职称、学历方面的纵向差异,分层次开展培训。通过对员工分层分类开展培训,体现培训的个性化,提高培训效果,也有助于各层次人员的纵向培养和提升。

2.注重需求分析和效果评估,合理选择培训内容

培训重在提升员工岗位胜任能力和促进员工个人发展,为增强培训效果,开展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十分必要。一方面,对于岗位胜任能力,培训组织部门可以通过对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和医院各类质量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考察和掌握员工在岗位胜任能力中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相较于岗位胜任能力,员工个人发展需求更具多样性和灵活性。笔者认为,可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员工的个人发展需求。通过岗位胜任能力和员工个人发展需求的调研和分析,充分掌握培训需求,从而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内容,将有利于员工培训效果的提高。

培训效果评估既是对培训实施成效的总结与评价,也是后续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通过调研及对医院各类质量指标进行分析,了解员工对培训内容和形式的整体性主观感受,在知识、技能、态度方面的收获,考察员工对培训中收获的知识技能的应用以及在行为习惯方面的转变,掌握培训工作的效果,并将培训效果应用于后续培训工作的开展,促进员工培训的持续改进。

3.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创新培训形式

医院培训课程可分为专业性课程和综合性课程。专业性课程旨在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课程旨在弘扬医院发展理念、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具有通识性与普适性。同时,医院培训可借鉴学分制的管理方式,在分专业、分层次设置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制订不同层次的最低学分标准,以此作为培训考核的依据。

为提高培训效率,增强培训效果,培训组织部门应根据培训内容选择合理的培训形式,包括主题报告、研讨会、互动式培训等。此外,为提高培训组织效率,部分课程可通过培训课件和视频进行网上教学,同时,对于开设网上教学的课程,学员需通过网上测试方能获得培训学分。通过这种形式的培训,一方面为员工参与培训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武,李玉明,李良,张岩.对全员培训问题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7):590-592

[2冯晓军.论医院员工培训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8):719-721

[3]关建新.加强医院文化培训,树立医院品牌意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9):151-152

[4]孙淑华.医院人力资源培训方案的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0,1(21):43-45

[5]张英,刘晓红,刘晓梅.走出培训失灵的困境[J].中国卫生人才,2009,5:54-55

[6]姜振家,杨武,张岩,陈涛,王娟娟,洪伟.医院管理培训机制的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2012,10(3):23-25

个人分层培训总结范文第7篇

我校本着“以人为本专业化发展”的原则,进一步确立教师在学校办学中的主体地位,树立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新理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工作的幸福指数。

例如去年教师节,学校领导班子一大清早就站在学校门口迎接老师,给每位教师送上一束鲜花和一张贺卡。特别是这张贺卡,是我因人而异、花费了一番心思写成的,在送上祝福与问候的同时,结合他的工作情况或赞美其敬业精神,或肯定其教学创新,或称赞其教育智慧,让老师们感到付出的点滴汗水都被学校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再如,我校推出了“情绪假”,即教师身体不适导致心情烦躁或因家中有事情绪焦虑时,可申请调课,也可请半天假,以“给心情放个假”。“情绪假”让人放松心情,调节情绪,能以更好的精神状态从事工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有利于融洽干群感情,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悄然生长。

建立一种机制――发展性评价管理机制

对教师的评价应做到三个“关注”,即关注过程、关注发展、关注双向互动。基于这一理念,我校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即“五项指标,三个结合,三个版块”。 “五项指标”包括职业理想、教育观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教学行为,这是评价内容;“三个结合”, 即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这是评价方式;“三个版块”,即第一块是“现在在哪里?”,指教师在群体坐标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带有安置性或诊断性;第二块是“可到哪里去?”,即指出“最近发展区”,带有导向性或启发性;第三块是“怎样到达那里?”,即今后发展的步骤、条件和方法,带有发展性和激励性,这是评价结果。

通过评价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自己,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关注教师的发展是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

搭建一个立体平台――多渠道多层次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

(一)加强各种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校本培训,增添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

国学经典是我校校本培训的特色。为弘扬传统文化,营造书香校园,提升教师的文化和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陶冶高雅的情操,“品读国学经典,提升自身素养”教师培训活动自2006年就正式启动了,规定了必读书目,并定期进行考核。

2.专家引领,关注教师成长的专业化程度

我校一直坚持“请进来”指导,“走出去”学习的做法。学校先后邀请了多位专家型教师来校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请市教研室教研员来校指导教师的业务成长,请兄弟学校的同行们来校经验交流,促进教师的成长。学校常常提供广大教师外出听课、观摩学习的机会。

(二)教科研一体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这里所说的教科研一体化是指:站在教师既是教研者,又是科研者角度上,把教师的教研工作和科研工作融为一体,让教师的教科研工作在具体实践中和在研究的目标上互补,在内容上一致,在方法上协调,在管理上统一,从而实现教研和科研的一体化,而课题就成为了教研和科研的一体化的纽带,成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载体。

(三)分层培养,教师成长引导精细化

我校在进行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实践中,始终将教师的分层培养作为一个研究的重点。坚持“以人为本专业发展”的原则,根据处于不同发展时期教师的特点和需求,精心研究,对不同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实施了教师分层培养,获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四)教学反思,承载教师专业化成长

为让教师学会反思、乐于反思,我校总结出教学反思的几个有效途径:①把自己作为学生设身处地来反思教学;②通过同行中的榜样教师的教学行为来反思教学;③通过教师对自己教学回顾来反思教学;④通过学生的意见反馈来反思教学;⑤通过教学效果来反思教学。学校为教师反思性教学提供制度保障、理论引领与支持,建立反思性教学制度。

(五)个人成长档案,记录教师专业成长足迹

教师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结合个人条件和特点,确定个人专业发展需求方向,制订个人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并以年级组、学科组为主,对教师个人发展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对教师个人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我校为每位教师建立了一个成长档案袋,把优秀的教案、优秀课堂教学实录、案例、论文、学习随笔、思想汇报、阶段性总结、发展规划、成长中的反思、各种成果等放入档案袋,记录下成长的轨迹。教师在不断的收集、整理过程中,充实完善自己;每一个经验或教训的总结,都是对教师原有认识的一次比照、一次提升。有了这一次次的经历,教师的专业水平才会更快地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个人分层培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专业发展;分层培训;合理分层;基础培训;重点培训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关于推进课程改革的规划要求,2001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实施,这标志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本次课程改革鲜明地提出: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的教育理念和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指明了新时期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师教育的挺进方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上了日程。作为新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肩负着深刻领悟“课程标准”理念,并结合学情创造性地梳理教材,进而形成互动性的教学设计,最终实现持续推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这一目标的艰巨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获得足够输出的储备,也就是说要获得专业发展。教师培训就是实现这一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培训是保证教育计划顺利实施的必要步骤,一方面,教师培训服务于实现教育计划目标;另一方面,又随着时代的发展主动地自我完善。有研究表明,传统的教师培训凸出应用技能,力图使教师快速掌握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操作步骤和方法,表现为典型的“我教你学传授式”,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激发。由此,教师培训引入教育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教学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弥补了应用技能培训的不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双轨平行培训成为大范围培训的主要形式。然而,面对差异较大的教师群体,教育理论的吸收程度也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吸收困难的表现形式也相去较远。理论的吸收困难直接影响着实施的有效程度,人们认识了统一模式教师培训的局限。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从而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呼唤着新的探索和实践。分层教师培训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一、分层教师培训的基础是合理分层,标准不同则表现形式就不同,但始终围绕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进行

国内外研究人员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提出了不同的理解。比如,Fuller提出了四阶段发展理论,Huberman的五阶段发展理论、Fessler的八阶段发展理论、叶澜和白益民的五阶段发展理论和钟祖荣的六阶段发展理论等,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进行了描述。考虑到相关理论的本土化进程和教师培训的主要实施方法,教师的分层应确定层次的主要特征,特别是要考虑教师的群体工作情境和发展阶段特点。比如,对于普通初高级中学校的教师分层,可参照主要的输入储备和输出储备情况进行:

1.熟知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教学内容,能依据既定的模式分解和重组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方法,称为常规教学层。

2.能就某一课型形成富于个人特色的教学模式并能指导其他教师依据自身的情况自然吸纳转化,称为发展层。

3.能就两种课型形成富于个人特色的教学模式并能结合相关的教育理论进行阐释、指导其他教师依据自身的情况自然吸纳转化,称为成熟层。

二、分层培训要确定基础培训内容和重点培训内容

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内在的发展规律要求,这一要求主要体现为:

1.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是指向学生的,体现在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上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主要来自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

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的综合作用,这些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储备内容。粗略来说,前三项是显性的,后两项是隐性的;前三项是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和整合,后两项则是渗透于其中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的历练。因此,教师培训的基础内容就落实在这五个方面,应系统地学习、了解这五方面内容的基本组成、概念界定、分组原则、互动规则,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以真实的案例向学生讲述每一部分的典型呈现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地启动自己的经验去思考,从而形成适合自己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这样既体现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又能体现人文性;既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比如,听是语言技能之一,也是长期困扰一线英语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生词的出现无法识别,语速、语音和语调的千般变化往往和

学生的预设心理不相同,瞬间即逝的信息无法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记忆和信息的陌生使解码的过程出现断裂等。这时,教师应当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分析原因并给出方法。首先应指出,这些问题都是听力学习中常见的,是可以克服的,以此来树立学生的心理优势。

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出解决的方法

生词出现时听的思维进程不能间断,听的过程结束后再结合所听的内容进行推测。一般来讲,除专有名词外,生词在语境中可以得到解决。内容的陌生可通过针对性地泛读来增加信息储备,特别是和教材话题联系较紧密的阅读材料。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面对纷繁的教学内容,教学中通常采用分课型教授的方法,也就是普遍采用的“分课型教学”,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相对整合。同时,基于学习由易到难的推进过程,

“分课型教学”又有利于课型的设置和整合。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都依赖于教师能动的教学发挥。因此,课堂的教学实施是培训的重要内容。这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是相统一的:“教育的基础上,教师要系统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在自己所处的特定教育情境下建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以适应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要进行教材梳理,厘清输入和输出的内容,确定课型和方法,特别是要确定每一课型中的重点互动方法,以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入自主学习的进程中。

三、分层培训的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能够推动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总结,推动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因此,从学生进步的表现中提取相关的量化标准是可行的思路。比如,从五项基本学习内容中提取相关的量化标准。

总之,分层培训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依据教师所在的具有群体特征的教育情境实现分层,确定培训的内容,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学业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润清.剑桥英语教师丛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F5.

[2]张虹,王蔷.论后方法时代的教师自主发展[J].英语教师,2010(4):3-5.

[3]张金秀,李慧芳,李宝荣.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英语分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个人分层培训总结范文第9篇

但是,近几年由于受教育系统考编的影响,我园师资流动比较频繁,每年会有大量新聘教师入园,90%以上为年轻教师,体现为:音乐教学经验不足、组织能力不强,组织方式不丰富。加上音乐教学活动形式活泼,幼儿在活动中往往表现情绪激动、行为活跃,这更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因此,提高校本研修实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正是幼儿园前进的动力。我们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以全员提高为目标,紧紧围绕幼儿园的音乐特色这一中心点,开展了以“分层研修,连环跟进模式”的校本研修模式。

一、团队分组,明确音乐研修方向

为了实践并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分层研修”的培训模式,首先要了解教师现状,帮助教师梳理自身专业发展的水平与能力,制定合理的成长规划方案,并扎实理论、提高技能,从思想上、制度上保障课题工作的顺利开展。

1.健全制度,营造音乐研修氛围

为创设良好的研修氛围,我园从规章制度入手,结合分层研修实际情况,革新了分层研修、师徒结对、三优考核、课例研修等《教师分层培训系列制度》,从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奖励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从宏观上调控研究过程,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师们研究的主观能动性。

2.合理定位,构建音乐研修组别

我们根据教师教龄、教学能力、音乐专业技能、所获荣誉、科研水平等各项指标,通过教师们自我定位、领导考核等方式把全园教师评定为一至五星级,分别为扬帆组、起航组、搏浪组、远航组、领航组。每个星级的教师组成相应的研修小组,根据各组发展目标,分层培训。

3.调研访谈,把脉音乐教学现状

实施分层研修前对教师的音乐专业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它能为研究者有效而合理地开展研修指明方向。调查的内容包括教师对音乐课程的认知程度、对音乐教材的理解、对音乐教学策略的掌握等。调查的形式主要包括:集体或个人访谈、问卷测试、课后测试等,根据统计出的有效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

二、研修分步,开展全面递进培训

通过对教师教学的现状分析,我们制定出每一个层次的培训内容和目标,选用适宜的培训模式,形成“连环跟进、螺旋上升”的培模式。

1.训赛活动常规化,扎实基础

为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尽快提高,分层培训实施以后,每组制定相应计划,定时定点开展理论学习、专业技能考试、课例研讨等活动,使训赛活动常规化、规范化。如每学年的分层音乐教学考核,扬帆组教师学习录像上好模仿课,启航组教师参考教案上好达标课,博浪组教师自编教案上好优质课,远航组教师发挥特长上好示范课。

2.研修重点具体化,各有所长

音乐课程教学内容多,重点不同策略不同,教学的难易程度也不同。我们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课例研修为载体,根据各组的教学经验制定了相应的研修目标和内容,明确研修课的主要模式,使音乐课例研修更加具体、有针对性,不同层级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如我们要求扬帆组教师能上好模仿课,上模仿课能让青年教师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少走弯路。我们将本园优秀音乐课例录像、网络上优秀音乐课例以及名人名家的优秀课例收集在资源共享库中,供青年教师搬课。

3.研修内容专题化,全面提升

根据当前教师存在的某种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问题或某个音乐课型等确定有预案、有目标、有过程、有反思的研修专题。每学期大教研和分层教研根据专题预案中的目标、内容、形式和实施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如:音乐欣赏专题研讨制定全园的大专题策划和各分层组的小专题策划。先由教研大组集中学习理论、邀请专家讲座、开展头脑风暴等学习活动,再由各分层组根据本组幼儿年龄特点进行一课多研等课例研讨,最后各组在全园作展示。通过大组学习、小组研讨、集中展示,使音乐教学研修专题学习得以落实。

三、研修分式,促进教师全面提升

分层研修全面实施后,为使研修全面开花、全员参与,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需求,我们开展了研训一体化培养模式进行,很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自主申报考核课,逐层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每学期幼儿园会倡导全体教师申报音乐考核课。在教师自主申报的基础上,统一编排考核课的教学时间、考核人员,在考核期间,每位教师必须参加研修7个教学活动的观摩、评析,并上交评析意见。对考核中不合格教学活动,由研究团队进行重构,并进行反败为胜课例的研讨,直到考核合格;对考核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音乐教学研修在全园持续、深入地推进了4年,促使每一位教师通过亲身参与教学改进和研究活动,来体验音乐教学的快乐,明确自己教学改进的方向。

2.师徒结对互助课,快速提升反思评价能力

随着分层研修的全面展开,我园教师群体的教研氛围逐渐形成并呈现良好态势,师徒结对“1+1”教学互助课应运而生。所谓“1+1”教学互助课即教师本着自主、自愿的原则组成教学研究小组。我园以师徒结对中的师徒和分层教研组长2~3人为互助组的形式开展。互助课针对教师申报的音乐考核课,在申报教师个人行为上对其进行教案分析―教案重构―教学研讨―方案修改―再次上课―总结反思的过程。通过互助组教师之间面对面、手把手的评价、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3.专家引领特色课,重点提升教学创新能力

专家引领是当教师因某个问题不得其解而处于困惑状态时,专家给予启发、点拨而使其破解问题、消除困惑的过程。这种方式主要对远航组、领航组教师的特色课例、原创课例以及自主考核课中的优秀课例进行指导,帮助我们解决在课例研修中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开展特色、创新的音乐教学研究,同时也提升不同层次教师的音乐理论和实践。

个人分层培训总结范文第10篇

摘 要 在19世纪早期,西方才有了关于分层次合作教学的研究。然而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分层次合作教学的雏形。分层次合作教学是根据不同学生的成绩、特点、能力,从而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教育。一言以蔽之就是“因材施教”。事实证明,在新课标改革实施以来,分层次合作教学对羽毛球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卓越的贡献。因此,本文主要论述分层次合作教学在羽毛球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实际具体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 分层次合作 羽毛球 教学 应用

一、分层次合作教学的作用

分层次合作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互结小组为基本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通过老师将不同学生的年龄、羽毛球学习水平等依据对学生进行划分,让同年龄同水准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对羽毛球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分层次合作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羽毛球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在当今以独生子女为主的时代背景下,学生自私自利、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点暴露无遗,和以往相比,孤僻、不合群的学生人数也在与日俱增。而羽毛球正是强调队员或对手之间交流和配合的运动项目,单独的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羽毛球运动的。分层次合作教学这种充满互和交流性的学习模式可以使得学生之间能够平等交流相互沟通,对提高学生的羽毛球学习水平和综合素养也有着莫大的帮助,同时也对建立健全学生的人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1]。

二、分层次合作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

(一)主要形式

分层次合作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互结小组为基本形式。合理分配小组便是分层次合作这一教学模式的重中之重。和个人学习不同的是,分层次合作必须以小组或者团队的形式进行。而如何对学生进行分配就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在羽毛球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自愿性或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来进行分组。可以让学生们本着自愿的原则自行结为小组,或者安排羽毛球学习能力差不多的学生为一组,还可以安排羽毛球水平稍强的学生和羽毛球水平相对较弱的学生为一组,以强带弱共同进步。同时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人数太多不方便教师进行管理,小组人数一般以两到四人最为合适[2]。

(二)具体应用

传统羽毛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只重视理论教学和培养提高学生的羽毛球技术技巧,忽视了将羽毛球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学习羽毛球的个性化要求得不到发展于满足。尤其是部分教师在羽毛球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羽毛球基础好的学生,培训羽毛球基础较弱的学生时常常缺乏耐心或者敷衍了事。在此基础上,在羽毛球教学中运用分层次合作教学方法可以全面考虑和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教学。使得羽毛球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和效果。因此,教师首先就要做到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以学生为主,尊重和重视每一位学生。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和羽毛球基础分别进行备课。对于羽毛球基础稍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一对一的单人教学。首先从羽毛球的基础理论开始进行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设配图文并茂的优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出学生对羽毛球的热情和兴趣,然后耐心细致的进行羽毛球比赛规则、握拍手法、站位姿势等等内容的教学,最后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和接受水平两两分组,进行一对一的单打训练。教师在学生的单打训练中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姿势,并且多用“很棒”、“非常好”等积极向上的语言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羽毛球基础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帮助他们巩固基本功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拔高训练。比如可以将学生分为四人小组,进行双打训练。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别可以分为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在四人的合作式对打训练初期,学生可能会会出现抢球、接不到球等情况出现,但是教师通过及时对学生进行技术性指导和合理分工之后,让学生不断进行训练与磨合。在羽毛球合作式对打训练中因为学生个人的羽毛球能力比较强,因此教师在羽毛球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教学目标转变成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反应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分配能力[3]。

在羽毛球教学中,分层次合作教学最后的环节就是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这种评价是相互的,既有教师对小组的整体评价,也有对学生个人的评价,还有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的评价。在最后的评价中教师要对学生们团结互助的精神提出表扬,对其中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重点表扬,而小组成员间的评价更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羽毛球学习中的进步与不足。在总结过程中,通过对小组的总结和教师最后的整体总结,能够使学生充分和深刻地认识理解到在分层次合作教学中获得的羽毛球知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透彻的学习羽毛球。分层次合作这一教学模式还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学习羽毛球的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三、结论

总而言之,通过分层次合作教学,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通过分层次合作教学,充分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羽毛球的热情和积极性。所以,广大羽毛球教学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分层次合作教学的应用,并且积极进行更多该种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羽毛球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莉.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应用分组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5:175-176.

[2] 周光海.高校羽毛球教学中应用分组教学的策略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22:107-108.

上一篇:农民培训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民警培训个人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