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庭教育范文

时间:2023-06-26 10:52:57

高校家庭教育

高校家庭教育范文第1篇

1.民办高校学生家长普遍陷入“大学生教育完全在学校”的误区。作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者,笔者接触过很多家长。他们较一致的观点是:民办高校收费高,较普通高校更为“市场化”,更具服务意识,因此大学生的教育在学校。从学生入学伊始,好多家长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们可把孩子交给学校了。”这便意味着此后四年,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全方位问题,学校都要负责。事实确实如此,一些学生违纪,家长问责学校:我们孩子在学校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你们学校没有尽到责任。面对以上情况的家长问责,校方只能表示委屈和无奈。很多家长的确没有意识到大学生的教育,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2.民办高校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普遍存在“重智轻德”“、重身轻心”的现象。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既拥有实用性专业知识,又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但是很多家长在孩子进入大学后,还依然延续之前的教育理念:成绩决定胜负。对孩子在大学期间的期望依然停留在学习成绩,对人格教育和情感方面过问较少。家长对孩子在校期间的身体健康比较关注,但对孩子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很少关注。根据一项调查显示,近六成的大学生对父母的家庭教育不满意、不买账,认为和家长的沟通存在问题。当学生在校出现学习、违纪或心理问题后,通过和学生本人以及家长的沟通交流,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问题学生”与不当的家庭教育有关,他们的“问题”症结基本都能追根溯源到家庭教育的缺失。

3.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家长素质不高,缺乏道德素养,不良言行误导了学生。与普通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学生家长与学校辅导员联系比较多,这本无可厚非,但很多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爱而无法。比如安排宿舍,一些家长亲自出面找辅导员,希望挑选好房间好床位;宿舍发生矛盾后,学生自己还未找辅导员调解,家长先出面找辅导员,痛斥宿舍其他学生如何影响自己孩子,强烈要求调换宿舍,但是对自己孩子的问题丝毫不加反省;学生违纪受处分,一些家长找辅导员甚至领导,为自己孩子辩护说情,将责任归咎于学校,认为自己花了大价钱把孩子送到学校,发生问题自然是学校的问题和责任,根本没有对自身家庭教育的反省和思考。更有甚者,一些家长在老师面前盛气凌人,扬言通过媒体曝光或诉诸司法为自家孩子讨回公道。家长的种种介入和武断行为导致当事学生有恃无恐,对学校纪律和准则没有应有的敬畏,甚至有“轻师”现象,笔者以前所在学院就发生过数起学生短信或当面言语威胁老师的事件,这些与家长不良因素的习染有重要关系。

二“、帮扶”民办高校学生家庭教育的对策研究

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特殊家庭背景,民办高校应转变观念,结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家长优势,削减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合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民办高校要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位一体”教育理念基础上,确立“大学生仍需要家庭教育”的观念。民办高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和终身影响。学校教育作为主体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承担主要的教育责任,作为“三位一体”中的重要分支,家庭教育担负着学生教育的后勤保障和精神支持作用。民办高校要成立专门机构,研究和探讨学生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要把重视学生家庭教育作为常规工作之一,为家校互动提供场所和便利,方便家校联系,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更好结合,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民办高校通过正确引导学生,间接对家庭教育实行有效调控。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可以对家庭教育实行有效的调控,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不良家庭教育的影响。(1)辅导员在学生日常教育中,要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父母。比如民办高校学生家长中不乏创业成功的典型,辅导员可以邀请这些成功家长为学生做讲座,通过第二课堂形式,通过身边的成功人士,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和情商教育。(2)由于职业和人生经历的关系,一些家长自身会存在不好的习惯和行为方式。对此,我们要引导大学生加以辩证认识,既要看到父母的长处,也要看到他们的短处,不能盲目信服和听从,要加以选择地接受父母的思想和观念,进而形成自己的主见和价值观,对于家长的异己见解或不良行为,有些需要尊重,有些需要逐步说服。(3)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对孩子的要求和学校教育一致。尤其是在学生违纪受处分时,如果家长的要求和学校的教育不一致,就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冲突,利用家长和学校的矛盾掩盖自己的错误,最终达不到处分的教育意义。

3.民办高校要积极引导家长转变思想,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大学教育是一种宽松的开放式教育,不可能关注每位学生的生活细节。很多家长认为把子女交给大学就万事大吉、彻底保险了,希望学校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还有很多家长“重智轻德”,只关心学生成绩。针对家长的这些思想误区,民办高校要积极引导家长树立“大学生仍需要家庭教育”的观念,摒弃“重智轻德”的错误思想,指导家长结合子女成长轨迹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家长既要重视子女的专业学习,又要注重子女的人格教育和情商教育,把思想教育与专业学习融合起来,提高子女的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家长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尤其是家长在与学校老师和领导的交涉中,要本着平等和尊重的原则,在学生面前树立老师和学校的威信,避免当着学生的面指责学校和教师。

4.民办高校定期开设“公益性”家庭教育讲座和培训。民办高校可尝试成立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等机构,聘请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辅导员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定期邀请部分学生家长来校。专家学者通过报告、授课、个别咨询的形式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家长学会如何和子女沟通,帮助家长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育子方法。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具有丰富家庭教育经验的家长来校做讲座,分享经验,交流心得,他们的鲜活案例和有效方法对其他家长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5.民办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方便家校互动,促进学生家庭教育工作。目前民办高校与家长的电话、书信、手机短信联系较多,但还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民办高校很多学生家长都具有上网的条件,辅导员可以通过QQ群或BBS论坛直接与家长进行沟通,家长和家长之间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交流。很多不善言辞的家长或者很多不能当面表达的想法,通过网上交流的方式一般都能得到最好的表达。学生也可以通过论坛增加对父母的了解和理解,减少误会,增进感情。因此,民办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网上交流作为和家长沟通交流的途径之一,这种方式更方便、更及时,能体现家庭教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与公办高校比,民办高校在学生日常管理中碰到的问题更多。面对出现的种种问题,民办高校不应囿于学生个体寻求解决途径,应跳出个体这个“文本”,立足于“大教育”的视野,把加强学生家庭教育作为解决问题学生、提升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将家庭教育贯穿在民办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才能更好地提升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高校家庭教育范文第2篇

近年来,随着高考的连年扩招和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侵袭,使本已低迷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再陷危机,社会需要高校培养出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全方位发展性人才。但步入大学后,家长或忙于工作,或轻信子女的自我约束能力,或交给高校全权委托,造成对子女的约束过度宽松,但随着不同孩子各自的适应和自我管理能力不同,在加之以成年人为主体的高校大学生受到诸多因素影响,部分大学生难以适应高校学习生活模式,在学习方面,出现学生迷恋网络,成绩急速下降,迫不得已“降级试读”,在心理方面,逐步形成学习和心理上的疾患,衍化成自制能力差、无组织无纪律、自由散漫;在行为上,出现拉帮结派、惹是生非,动辄打架斗殴等现象,这些现状单凭高校教育的力量如杯水车薪。由于经济制约和情感因素,孩子往往不愿意让家长了解其在高校的不当表现,归其原因:一是怕家长处罚,二是怕家长伤心,可见父母介入高校教育管理是尤为重要的。

二、高校后进生家长责任意识不强的具体成因

(一)自理能力缺失,导致学生对父母生活依赖感强随着高校生源的连年扩招,相当多的父母把孩子的教育全权交给学校,把孩子送入高校的“大熔炉”里集中锻造,认为孩子的成长过程应顺理成章由学校委托培养,对孩子高校生活却不管不问或者盲然处之,造成孩子对父母长期依赖,对独立生活无所适从。对新兴的大学生活难以适应,逐步表现出意志薄弱,懒惰贪玩,且习惯于照搬照套,缺乏创新性和自主性,缺乏自理能力和良好道德品质的状态。

(二)自控能力缺失,导致学生对本专业学习无兴趣有些家长因为子女在高中学习过程中管理过严,强行要求子女按照自己的意愿报考专业,为了弥补孩子初衷改变的“愧疚”对孩子的要求逐步降低,除满足孩子一切物质支出外,其余一概不予过问。该种学生思想活跃,但组织纪律差;有创新意识,但不能持之以恒,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认为自己的学习动力和目标统一而单调,因此对大学所学专业毫无兴趣,反将希望寄托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投身于诱惑颇多的消费群体弥补心灵空虚。

(三)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和婚姻观缺失,造成学生对家庭教育排斥学生不愿意受到现有家庭教育具体原因有三:一是学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具有独立处理生活和判断事物的能力,摆脱家庭的束缚片面地认为是民主、自由和独立的体现;二是,家长工作繁忙难以抽身与孩子沟通,处于代沟多和叛逆期的学生就把与家长的话看做是老生常谈,故作姿态的说教,甚至认为家长压制自己的个性,期盼摆脱父母的限制。三是,个别家庭由于父母夫妻双方关系不和谐,使孩子缺乏集体环境的关爱,对家庭环境表示厌恶,产生怀疑甚至反叛。因此,家庭教育的背景、和谐因素、文化氛围、文明程度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发展。

(四)经济困难的家庭教育方式手段缺失,导致学生对统一活动排斥还有比例占到班级总人数三分之一的农村或者城镇普通工人家庭因为经济压力过大,一方面,自身生活无法维持,无法顾及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另一方面,父母的文化水平偏低,针对学习的情况只会说“好好学习”之类的浅显语言,对孩子人生观缺乏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孩子产生落差,形成自卑或是叛逆心理。该种孩子往往性格脆弱,多愁善感,患得患失,易对他人或者自己不满。容易心灰意冷,自暴自弃,从而心理失衡,破罐子破摔;另一类叛逆的学生疑惧性和对立性情绪双重并行,他们个性张扬、喜欢挑战权威,不愿意循规蹈矩,

三、弥补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家长责任意识,充分发挥高校与家庭教育相互融合的整体合力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行的主要是辅导员为体的管理模式,而诸多高校由于管理师资的不足,导致辅导员的带班比例都在1:300左右,因此,仅凭辅导员的力量就显得孤掌难鸣,如果家长没有及时介入学生在校的监督和管理,当学生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学生家长只会感到突然和意外,已经没有能力阻止事件的发生和蔓延。相反,得到家长的配合和辅助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工作中证明,大多数家长态度和蔼,通情达理,力求配合;但个别家长听任放纵,表示对孩子约束不了;有的家长称因工作忙转而委托学校,针对这种种情况,只有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支持和互相激励,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问题方能尽快实现。

(二)建立家长责任意识,强化家庭的育人功能,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良性的思想教育工作大学生由于家庭出身、知识基础、交际环境和遗传因素存在多种差异,因此在人生价值取向、学生动力、接受能力和自律意识等方面存在着各体特性。因此,在具体的思想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要充分调动家长介入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培养兴趣,作为子女的监护人是最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和爱好的,正所谓“知子莫若父,知子莫若母”,为了达到培养学生顺利成才的目的,家长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及时向教师反映子女的个人情况,双项制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改进方案,以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和全面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针对于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寻求后进生思想教育转化的最佳效果。

(三)建立家长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独特作用高校的学生都是来自于五湖四海的不同生源,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普遍存在着相对封闭等客观原因制约,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从小到大,长时间积累的系统性过程。通过家庭成员相互间的情感融合、家庭氛围、言传身教的长期过程,已经形成了互为习惯的教育磨合方式。学生无论在经济上、精神上、生活上、学习上,都要依赖于家长的监督和指导,家庭教育就成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教育”,家长就成为孩子的“启蒙教师”,这种教育威望性潜移默化的移植到学生的脑海中,并伴随学生的成长历程整个过程中,它具有学校教育所没有的特点和功能。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在校情况及时配合学校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家庭的独特权威,才能充分扶助子女健康成长人生坐标,返回预定航向。

高校家庭教育范文第3篇

高校教育应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发挥家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合力。本文深入分析了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和家庭教育缺位高校教育的原因,探讨高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可能性,研究实现高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关键词:

高校;家庭;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必要环境,学校教育伴随孩子的全部学习过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应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目前家庭教育与中小学的学校教育联系紧密,却与高校教育相分离,高校教育中应重视发挥家庭教育在大学阶段教育中的作用,实现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的结合,发挥合力作用。

一、高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高校在教育中不应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高校教育需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适应大学生思想发展。

(一)是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的现实需要

家庭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力量,伴随孩子成长的过程,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老师也是孩子的榜样。在大学教育阶段,如果家长能够时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将使家长与学生、家长与学校进行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家长就能参与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对大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进而能与高校教育管理相结合,及时解决大学教育阶段的学生个人教育问题,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二)是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

家长在高校的管理和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积极发挥家长在高校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第一,家长是高校教育的建议者,家长的积极建议是高校的宝贵财富;第二,家长是高校教育的协同者,学校的有很多工作、很多教育活动是需要家长支持和参与的,家庭教育和高校学校教育必须是同步的;第三,家长是高校教育的参与者,家长要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让他们了解学校具体教育情况,用自己可行的方式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第四,家长是高校教育的监督者,家长参与民主监督是促进学校工作的重要手段,能促使学校各项工作在阳光下操作。

(三)是适应在校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迫切需要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他们在成长中得到了家长的太多关注和付出。家长在中小学长期约束和制约孩子的思想和行为,进入大学后,离开家长的束缚后会有一个“断乳”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表现自制力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很容易投入到网游等非正常的学习生活中,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如果家庭教育能及时地介入,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将会降低这个“断乳期”的危险系数。

二、家庭教育缺位高校教育的原因

家庭教育缺位于高校教育是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思想观念问题也有历史因素,既有高校的问题也有家长和学生的问题。

(一)家长因素

一方面,是家长教育观念的原因。中国的家长一直关注孩子的中小学教育,从学校的选择到与学校教育的配合都是尽心尽力的,但当孩子考入大学后,家长认为没有升学的压力了,就放松了对孩子的关注,家庭教育基本与大学阶段的学校教育是相脱离的。另一方面,是家庭结构不稳定的原因。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婚姻家庭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离婚率不断上升,甚至每年在高考过后出现离婚高峰期,离婚后的父母对上了大学的孩子的关注度会急速降低,直接影响家长对孩子在大学阶段的教育关注。

(二)高校因素

传统的高等教育观念一直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缺少认识的,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十分重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在学校教育途径和手段中也主要集中在利用学校各方面的资源和条件,但很少提及家庭教育,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大学阶段,高校平时与家长没有什么联系,只有学生在学校有重大事件时才找到家长、告知家长,但到了这个阶段的学生多数已经是出现很严重的问题,在正常的教育教学中缺少与家长的CENTURY沟通与交流,没有使家庭教育与高校的学校教育相结合。

(三)空间距离因素

大学生就读的高校所在地与生源地一般都有较大的空间距离,空间上的距离阻碍了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家长一般很少有机会到孩子的就读大学,家长不能像中小学教育阶段那样与高校进行时时关注、事事关心,学校也不能随时随地与家长沟通、事事向家长通报,事事找家长沟通,这种客观上的空间距离影响了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相结合。

(四)学生因素

大学生正处于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从年龄上看已经进入到成年人的阶段,在中小学阶段一直受到家长的约束和牵制,当脱离家长的约束走入大学后,就象逃离了鸟笼的鸟儿,迫切希望就此彻底摆脱家长的唠叨和束缚,自认为已经成熟,渴望拥有生活的自,不需要他人的指手画脚,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拉开与家长的距离,与家庭的联系减弱,家庭逐渐成为“提款机”,家庭教育也就缺少了及时性和针对性,家长的影响力自然也就锐减。

三、高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可能性

高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学校和家长有着共同的培养对象,信息技术在技术层面打破了空间的障碍。

(一)家长的关心是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相结合的前提条件

每个大学生都背负着家长和亲人的希望,当孩子进入大学后,家长主观上对孩子的学校中的表现和未来的前途是一如既往的关心的,关心着学校和孩子的现状和未来,家长有热情和有意愿参与到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只是一直以来没有寻找到合适的途径和方法,家长的关心是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相结合的前提条件。

(二)新技术是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相结合的技术支撑

新信息时代到来前的大学,要克服时空距离,把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相结合是很困难的。今天,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中国的互联网迅速发展,不仅高校网络畅通发达,而且中国的网民呈现城市和农村共同发展、青年与中老年网民都发展的态势,就读于大学的众多家长已经是网民,所以高校就可以通过网络打破家庭与学校的时空距离,利过网络可以构建起高校与家长联系的网络平台,使学校与家长可以时时互通,进行双向互动,使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相结合成为可能。

(三)高校教育增强实效性是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相结合的现实需要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但高校也面临着对大学生的教育欠缺实效性的问题,知识性的教育与非知识性的教育都面临着困难,学校教育效果需要进一步提高。高校在教育中要探索如何发挥好家庭教育的作用,实现高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进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四、实现高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要实现高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就是要抓好落实高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各方面因素,综合各方面力量。

(一)高校重视家庭教育是实现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相结合的基础

高校需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发挥各方教育的综合作用,在制定教育管理中应把家庭教育纳入高校的教育管理体系中,主动设置相关的部门,制定相关的规定,下拨相关的经费,纳入到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中,通过必要的手段和途径,让家庭教育参与到高校教育中来,发挥家长的影响力,形成高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

(二)大学生是实现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相结合的决定性因素

大学生对待家庭教育的态度决定着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结合的效果,在高校的教育中应正确引导大学生对于家长和家庭的态度。在教育中注重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多种文化形式和活动,让大学生感受家长的爱,如,通过给父母写一封信等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去表达和理解家长的爱,在对家长的尊敬和理解的基础上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使家长参与到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教育中来,从而实现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的结合。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实现高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技术支撑

为突破家长与学校的时空距离,必须运用信息技术架起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桥梁。高校要注重建设学校的校园网络,把校园网络建设成为家长了解学校情况、各个学院系部情况的平台;高校和院系有专属的公众微信平台,家长可以通过关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和院系微信公众平台了解情况,家长通过关注学校和院系的情况入手,不紧可以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而且可以与孩子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促进双方的交流和沟通。

(四)辅导员是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关键环节

在大学,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管理和思想教育,综合掌握着大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这就需要由辅导员组织建立微信群、QQ群等,使辅导员与家长能够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家长随时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动态,与学校的教育进行随时的配合,促进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五)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互动长效机制是保障

学校要确立与家长固定联系与随机联系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如,把学生每学期期末的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固定反馈作为固定项目;把定期收集家长的反馈信息和意见建议作为常规工作内容;随时与家长联系互通学生的思想状况、生活状况;不定期的组织学生与家长进行互动,增进双方的互相了解;发挥家访的作用等等。

(六)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是实现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条件

家庭教育延伸至大学教育阶段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全民族的文化素养的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责任感直接关系到影响家庭教育的持续性和长期性,家长的文化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会使其与大学生子女的交流内容会更丰富、更深入,才能增强家庭教育的影响力。

五、总结

总之,高校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再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应积极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与家长进行互动,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促使家庭教育继续延伸,实现高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发挥两者的合力。

作者:韩巍岩 单位:沈阳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剑峰,卢忠萍,罗浪.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分析与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2008,(6).

[2]赵崇峰.对高校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6).

高校家庭教育范文第4篇

一、当代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大学生虽然远离父母,但仍然与家庭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仍然离不开来自家庭的教育,家庭教育仍是一种值得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对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按照我国传统的观念,青年期的年龄跨度为14-28岁,大学生的年龄通常在18-24岁之间,这一阶段,是大学生人生旅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因为一个人包含思想道德在内的综合素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按内容可分为德性、智育、身体三方面的素质,并且德性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2.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是发挥教育体系整体的需要。我国教育体系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的,当代大学生教育也是处于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大教育环境中的。家庭作为一种婚姻血缘性的组织对大学生的影响始终是存在的,并以其潜移默化的形式融入亲情融融的氛围之中,对孕育完美人格,构建崇高理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家庭教育,也是高等教育体系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果说学校、社会在大学生人生发展上的教育和帮助是广泛的、间接的,那么,家庭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帮助则是具体的、直接的。所以,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性教育功能。

3.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现代型的家庭是与文化的开放化、经济的全球化、科技信息技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网络成为大学生与人交流、学习、了解新闻舆论的重要平台,但是,网络信息社会带来的消极因素在很大程度对大学生的已有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一个人都出生在一个特定的家庭之中,家庭对于每个成员的责任和每个成员应尽的义务都是必要的。而每个家庭又都属于社会,每一个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同样是必要的。家庭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是家庭的基本作用,其中包括对大学生在内的教育。通过家庭教育使大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二、当代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特殊性

1.当今时代的教育途径更加信息化。一般来说中小学生大多吃住在家,因此,其家庭教育是通过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及平日生活的潜移默化影响进行的。相反,大学生基本上吃喝住行都在大学校园,远离家庭,家庭教育变成一种远程遥控式的教育。家长与子女进行交流通过手机、短信、电话、QQ、电邮、信件等通讯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加强与辅导员老师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各方面的动态,尤其当其遇到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时,要细心观察其心理上的微妙变化,及时向辅导员老师反馈信息,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解决大学生在思想方面出现的问题,使家庭教育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

2.当今时代的教育方式更加注重主客体之间的双向互动。当今社会是以互联网为传递媒介的信息化社会,思想活跃、掌握科技社会新知识的大学生在对网络的使用方面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从而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由于过于依赖于网络,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困难面前会感觉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解决。相对于大学生的这种情况,家长占有绝对优势,他们社会经验丰富,对于解决复杂问题和困难的能力强。但是,大学生的自主性较强,他们不再对父母的教诲言听计从,他们希望在同等地位基础上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因而,父母要把大学生子女放在民主平等的地位,进行沟通和教育,通过这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从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上看,大学生家庭教育更加注重双向互动。

3.当今时代的教育内容更加多元化。家庭教育的内容是由家庭教育任务和子女的人生发展需要决定的。当代大学生处于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因此,其家庭教育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多样。在大学生活期间,大学生不仅要学会正确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且还要学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同时还要发展自己的专业学科知识、人际关系沟通、协调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将来进入复杂的社会作必要的准备。因此,家长在对大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时,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还要在爱情婚恋、人际相处、心理适应等几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内容已由中小学阶段的“重智轻德”扩大到大学阶段的“爱情婚恋、为人处世、成才、思想品德”等更多的方面。

三、当代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对策建议

1.高校要积极引导,家长要增强责任意识,掌握网络知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第一,通过网络、新媒体等新闻传播媒介对当前大学生家庭教育有清醒客观的认识;第二,积极参与社区、妇联、工会等组织的家长学校,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质,为提高大学生家庭教育水平奠定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积极参加知名家庭教育专家的讲座,对大学生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进行咨询,把握正确方向和规律;第三,通过构建学习型家庭,提高自身素质。父母必须通过实践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素质。通过“家庭成员的相互学习,共同创造新知识,并且通过知识的运用与转化,进而能持续家庭的生命力与适应力(成长与发展)”。父母可以和自己的大学生子女友好交流、共同学习,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2.大学生要密切同家庭的联系,增强双向联系,提高自我教育的实现能力。大学生通过网络能与家庭保持密切联系,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大学生特别要注意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主动密切同家庭的关系,时常把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向家长汇报和请教。一方面,大学生可通过电话与家长经常联系,随时汇报在校情况,并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家长沟通和协商;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充分利用QQ、E-mail等网络平台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拉近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及时沟通和交流,为接受家长的教育和指导奠定基础。

高校家庭教育范文第5篇

一、当代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大学生虽然远离父母,但仍然与家庭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仍然离不开来自家庭的教育,家庭教育仍是一种值得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对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按照我国传统的观念,青年期的年龄跨度为14-28岁,大学生的年龄通常在18-24岁之间,这一阶段,是大学生人生旅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因为一个人包含思想道德在内的综合素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按内容可分为德性、智育、身体三方面的素质,并且德性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2.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是发挥教育体系整体的需要。我国教育体系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的,当代大学生教育也是处于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大教育环境中的。家庭作为一种婚姻血缘性的组织对大学生的影响始终是存在的,并以其潜移默化的形式融入亲情融融的氛围之中,对孕育完美人格,构建崇高理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家庭教育,也是高等教育体系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果说学校、社会在大学生人生发展上的教育和帮助是广泛的、间接的,那么,家庭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帮助则是具体的、直接的。所以,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性教育功能。

3.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现代型的家庭是与文化的开放化、经济的全球化、科技信息技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网络成为大学生与人交流、学习、了解新闻舆论的重要平台,但是,网络信息社会带来的消极因素在很大程度对大学生的已有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一个人都出生在一个特定的家庭之中,家庭对于每个成员的责任和每个成员应尽的义务都是必要的。而每个家庭又都属于社会,每一个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同样是必要的。家庭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是家庭的基本作用,其中包括对大学生在内的教育。通过家庭教育使大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二、当代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特殊性

1.当今时代的教育途径更加信息化。一般来说中小学生大多吃住在家,因此,其家庭教育是通过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及平日生活的潜移默化影响进行的。相反,大学生基本上吃喝住行都在大学校园,远离家庭,家庭教育变成一种远程遥控式的教育。家长与子女进行交流通过手机、短信、电话、QQ、电邮、信件等通讯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加强与辅导员老师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各方面的动态,尤其当其遇到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时,要细心观察其心理上的微妙变化,及时向辅导员老师反馈信息,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解决大学生在思想方面出现的问题,使家庭教育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

2.当今时代的教育方式更加注重主客体之间的双向互动。当今社会是以互联网为传递媒介的信息化社会,思想活跃、掌握科技社会新知识的大学生在对网络的使用方面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从而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由于过于依赖于网络,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困难面前会感觉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解决。相对于大学生的这种情况,家长占有绝对优势,他们社会经验丰富,对于解决复杂问题和困难的能力强。但是,大学生的自主性较强,他们不再对父母的教诲言听计从,他们希望在同等地位基础上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因而,父母要把大学生子女放在民主平等的地位,进行沟通和教育,通过这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从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上看,大学生家庭教育更加注重双向互动。

3.当今时代的教育内容更加多元化。家庭教育的内容是由家庭教育任务和子女的人生发展需要决定的。当代大学生处于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因此,其家庭教育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多样。在大学生活期间,大学生不仅要学会正确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且还要学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同时还要发展自己的专业学科知识、人际关系沟通、协调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将来进入复杂的社会作必要的准备。因此,家长在对大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时,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还要在爱情婚恋、人际相处、心理适应等几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内容已由中小学阶段的“重智轻德”扩大到大学阶段的“爱情婚恋、为人处世、成才、思想品德”等更多的方面。

三、当代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对策建议

1.高校要积极引导,家长要增强责任意识,掌握网络知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第一,通过网络、新媒体等新闻传播媒介对当前大学生家庭教育有清醒客观的认识;第二,积极参与社区、妇联、工会等组织的家长学校,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质,为提高大学生家庭教育水平奠定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积极参加知名家庭教育专家的讲座,对大学生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进行咨询,把握正确方向和规律;第三,通过构建学习型家庭,提高自身素质。父母必须通过实践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素质。通过“家庭成员的相互学习,共同创造新知识,并且通过知识的运用与转化,进而能持续家庭的生命力与适应力(成长与发展)”。父母可以和自己的大学生子女友好交流、共同学习,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2.大学生要密切同家庭的联系,增强双向联系,提高自我教育的实现能力。大学生通过网络能与家庭保持密切联系,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大学生特别要注意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主动密切同家庭的关系,时常把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向家长汇报和请教。一方面,大学生可通过电话与家长经常联系,随时汇报在校情况,并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家长沟通和协商;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充分利用QQ、E-mail等网络平台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拉近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及时沟通和交流,为接受家长的教育和指导奠定基础。

高校家庭教育范文第6篇

一、当代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大学生虽然远离父母,但仍然与家庭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仍然离不开来自家庭的教育,家庭教育仍是一种值得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对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按照我国传统的观念,青年期的年龄跨度为14-28岁,大学生的年龄通常在18-24岁之间,这一阶段,是大学生人生旅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因为一个人包含思想道德在内的综合素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按内容可分为德性、智育、身体三方面的素质,并且德性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2.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是发挥教育体系整体的需要。我国教育体系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的,当代大学生教育也是处于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大教育环境中的。家庭作为一种婚姻血缘性的组织对大学生的影响始终是存在的,并以其潜移默化的形式融入亲情融融的氛围之中,对孕育完美人格,构建崇高理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家庭教育,也是高等教育体系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果说学校、社会在大学生人生发展上的教育和帮助是广泛的、间接的,那么,家庭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帮助则是具体的、直接的。所以,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性教育功能。

3.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现代型的家庭是与文化的开放化、经济的全球化、科技信息技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网络成为大学生与人交流、学习、了解新闻舆论的重要平台,但是,网络信息社会带来的消极因素在很大程度对大学生的已有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一个人都出生在一个特定的家庭之中,家庭对于每个成员的责任和每个成员应尽的义务都是必要的。而每个家庭又都属于社会,每一个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同样是必要的。家庭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是家庭的基本作用,其中包括对大学生在内的教育。通过家庭教育使大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二、当代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特殊性

1.当今时代的教育途径更加信息化。一般来说中学生大多吃住在家,因此,其家庭教育是通过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及平日生活的潜移默化影响进行的。相反,大学生基本上吃喝住行都在大学校园,远离家庭,家庭教育变成一种远程遥控式的教育。家长与子女进行交流通过手机、短信、电话、QQ、电邮、信件等通讯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加强与辅导员老师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各方面的动态,尤其当其遇到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时,要细心观察其心理上的微妙变化,及时向辅导员老师反馈信息,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解决大学生在思想方面出现的问题,使家庭教育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

2.当今时代的教育方式更加注重主客体之间的双向互动。当今社会是以互联网为传递媒介的信息化社会,思想活跃、掌握科技社会新知识的大学生在对网络的使用方面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从而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由于过于依赖于网络,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困难面前会感觉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解决。相对于大学生的这种情况,家长占有绝对优势,他们社会经验丰富,对于解决复杂问题和困难的能力强。但是,大学生的自主性较强,他们不再对父母的教诲言听计从,他们希望在同等地位基础上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因而,父母要把大学生子女放在民主平等的地位,进行沟通和教育,通过这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从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上看,大学生家庭教育更加注重双向互动。

3.当今时代的教育内容更加多元化。家庭教育的内容是由家庭教育任务和子女的人生发展需要决定的。当代大学生处于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因此,其家庭教育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多样。在大学生活期间,大学生不仅要学会正确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且还要学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同时还要发展自己的专业学科知识、人际关系沟通、协调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将来进入复杂的社会作必要的准备。因此,家长在对大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时,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还要在爱情婚恋、人际相处、心理适应等几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内容已由中小学阶段的“重智轻德”扩大到大学阶段的“爱情婚恋、为人处世、成才、思想品德”等更多的方面。

三、当代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对策建议

1.高校要积极引导,家长要增强责任意识,掌握网络知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第一,通过网络、新媒体等新闻传播媒介对当前大学生家庭教育有清醒客观的认识;第二,积极参与社区、妇联、工会等组织的家长学校,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质,为提高大学生家庭教育水平奠定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积极参加知名家庭教育专家的讲座,对大学生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进行咨询,把握正确方向和规律;第三,通过构建学习型家庭,提高自身素质。父母必须通过实践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素质。通过“家庭成员的相互学习,共同创造新知识,并且通过知识的运用与转化,进而能持续家庭的生命力与适应力(成长与发展)”。父母可以和自己的大学生子女友好交流、共同学习,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2.大学生要密切同家庭的联系,增强双向联系,提高自我教育的实现能力。大学生通过网络能与家庭保持密切联系,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大学生特别要注意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主动密切同家庭的关系,时常把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向家长汇报和请教。一方面,大学生可通过电话与家长经常联系,随时汇报在校情况,并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家长沟通和协商;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充分利用QQ、E-mail等网络平台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拉近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及时沟通和交流,为接受家长的教育和指导奠定基础。同时,大学生既要善于发现自己的父母的优点,也要看到他们的缺点。也就是说,大学生要提高自我教育的实现能力,善于自我教育。因为教育的真谛就在于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也只有把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提高、培养起来,才是成功的教育。为此,在家庭教育中,大学生要不断增强自我发展意识,提高自我认识和选择能力,由被动接受家长的教育逐渐向主动要求教育转变,最终形成较高的自我教育能力。

高校家庭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高职生;家庭教育

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家长是人生的第一位导师。家庭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人的成长,并逐渐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高校只是家庭教育的延伸,而不是全部。如何发挥高校的作用,加强家校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家庭教育缺失的表现

(一)过度地溺爱和纵容,导致性格缺陷。

目前,我国在校高职生年龄约为18―22岁,以独生子女为主,娇生惯养。即使进入大学以后,家长还继续娇宠和溺爱他们,甚至无视学校有关规定,满足其很多不合理的要求。这样做无疑对于孩子的个性发展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二)片面追求智育发展,导致人格缺陷。

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只是片面地追求智育成果,对学生学习成绩表现出了一种不理智的关注和要求。忽视了对学生良好习惯、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使得高职生在这些方面存在许多的缺陷,甚至出现高职生犯罪、自杀和自残事件。

(三)过分地失望与冷漠,导致偏执自我。

高职生大多是高考失利,一些家长在惋惜之余,往往产生不良情绪,并把它转嫁到孩子身上,要么对孩子或者愤怒,或者冷漠。这都于孩子都是一种极大的伤害,也是对家庭教育的完全放弃。

二、家庭教育缺失中高校的原因

(一)缺乏对家庭教育价值的认识。

家庭教育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是高校教育的强大助力。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和学生家庭之间的联系才增多,但仍有许多高校没有重视家庭教育问题,没有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体系,没有真正认识到家庭教育的价值。甚至放弃了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没有要求学生家庭参与、辅助高校教育意识,更没有高校教育依赖、依靠家庭教育的支持的意识。

(二)缺少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

有些高校几乎没有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而且有些高校学生家庭的沟通交流几乎都是被动的,有时是迫不得已的。一般情况下,他们是不找家长,只有在高校教育无效或学生出现严重问题时才心急火燎地找家长。因此,没有意识,没有制度保障,高校与家庭的教育几乎是脱节的。

(三)疏忽对学生正确对待家庭教育的引导。

据调查,68%的在高职生遇到困难时首先联系是父母,但又有55%的学生不愿继续接受家庭教育。他们寻求平等,争取民主,家庭教育观念发生较大改变。高职生应有怎样的家庭观念,怎样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环境,怎样正确在对待养育自己的父母,高校既没有这方面的讲座,更没有这方面的研讨的氛围。

三、高校应对家庭教育缺失的措施

(一)转变家庭教育理念,营造重视家庭教育氛围。

高校应充分肯定和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努力形成社会教育、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高校要切实重视家庭教育工作,确立“高职生仍需要家庭教育”的观念,认识到高职生家庭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有益补充。高校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加强高职生家庭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为家长提供和高校沟通交流的环境,促进高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更好结合,更有力地促进高职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构建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相结合的机制,畅通家长与高校沟通。

高校要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势,构建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有机结合的机制,搭建家长与高校沟通交流的平台,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服务。高校可建立如“高职生家庭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实施对高校高职生家庭教育工作领导与引领。可利用网络资源建立“高职生家长聊天室”、“家校QQ群”等等,让他们与高校,与老师,与班主任辅导员能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及时地了解高校的教育情况,了解学生在校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

(三)引导高职生正视家庭教育,尝试高职生反哺家庭教育。

高校可以通过校园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借助校园文化活动的市场,大力渲染我国优良的家庭伦理道德,积极营造尊重家庭,尊敬父母的氛围,引导学生正视家庭环境,正确对待家长的态度,客观地认识家长的能力与水平,扬弃地接受家庭的教育。高校还可尝试指导和鼓励一些有能力的高职生,用自己已具有的学识和沟通能力,以及现代的理念和人生态度去影响家长,改变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四)指导家长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家庭教育实效。

高校要积极引导家长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教育家长结合学生成长实际和个性特点进行全面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家长既要重视子女的专业学习,又要注重子女的品德教育,把品德教育与专业学习融合起来,提高子女综合素质。同时,要引导家长尊重学生、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教育学生。

[参考文献]

[1]赵崇峰.对高校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4).

[2]庄薇.试论当代高职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2006,(3).

[3]张剑锋,卢忠萍,罗浪.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分析与对策[J],2008,(6).

[4]曲建武.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J].高校理论战线,2010,(9).

[5]杨雄.当前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问题与对策[J].探索与争鸣,2007,(2).

上一篇:安全审计管理范文 下一篇:高效识字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