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工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5 05:02:53

高工论文

高工论文范文第1篇

1.1总体施工方案的确定

红岩水库是遵义市城镇用水的主要来源,为了避免工程施工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将水库中的水放空,要在保证水库供水以及其他功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施工,这就为工程的施工带来了更大的难度,也增加了施工可能存在的风险。

1.2工程施工难度大

在大坝加高工程施工过程中,水库的所有功能都在正常运行,同时也要做好水库的防洪、防汛等日常管理工作,而这些,都会对工程的施工造成影响。因此,在大坝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影响因素与大坝施工之间的矛盾进行有效协调,既要保证相关功能的正常运行,又要保证加高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以避免出现问题,这就导致大坝加高工程的施工难度大大增加,也给工程施工带来极大的施工风险。

1.3原防渗面板处理问题

在进行大坝加高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原坝的防渗面板使用的时间比较长,磨损、腐蚀比较大而发生渗漏,在施工之前,需要先对大坝的原防渗面板进行修复和涂刷处理,并对原防渗面板和浆砌石坝之间的接触面进行补强灌浆处理,同时,还要在大坝顶部,沿新老面板水平接缝处布置一条水平铜片止水,两端止水铜片深入岩体0.50m。而这些处理施工,也是大坝加高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1.4新老坝体结合面处理问题

新老坝体间结合面的粘结力如果不能达到规定要求,大坝加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得不到保证,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要求对新老坝体的结合面进行细致处理,而这也是施工中的难点之一。

1.5对老坝体裂缝进行处理问题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老坝体裂缝不能够得到有效处理,就会对大坝的加高施工造成比较大的危害。但是,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对裂缝的检查引起足够重视,只是检查出一些比较明显的表面裂缝而没有检查出一些细微开裂或者是内部开裂的裂缝,可能会导致工程施工风险增大,工程质量存在隐患。

1.6混凝土温度的控制

混凝土是大坝加高施工中的主要材料,对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为了保证大坝的施工质量,一定要对混凝土材料进行严格控制,而基于大坝施工的特性,在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控制的工作中,最难的就是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控制。

2解决大坝加高工程施工难点的有效对策

2.1确定总体施工方案

设计人员根据遵义市政府提供的参考资料以及实际考察和检测,在能够保证水库供水等功能正常运行的基础上,最终确定:水库供水等各功能正常运行时,水库的蓄水水位应该为884.66m,死水水位在此基础上下降10m,为874.66m,水库的正常蓄水量应该为510万m3,死水蓄水量应该为100万m3。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水库大坝加高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在保证水库功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尽可能利用原有的水库大坝的坝体结构对原坝进行加高、加厚处理,将原有的拱形重力坝的顶部上游面弧线作为施工建成之后的重力坝的坝轴线,并按照与弧线向垂直的方向进行放坡,坡比为1:0.80。该方案的总体布置与原坝基本一致,并不需要再重新布置重力墩,既方便了施工又有效节省了工程的施工量。

2.2对原有大坝缺陷进行处理

由于大坝加高施工与新建大坝不同,它是在原坝基础上进行加高、加厚施工,不仅施工技术复杂,工艺要求高,而且十分容易受到各方面制约因素的影响,所以施工难度极高,需要通过对原有大坝存在的缺陷进行进一步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难度。比如,在红岩水库大坝加高的施工中,除了要保证水库功能的正常运行之外,还不能对水质量造成太大影响、不能破坏原坝的基础,因此,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并降低施工难度,在施工之前,就先对原有坝体存在的缺陷进行了补救处理,有效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2.3原防渗面板处理办法

在对原防渗面板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要严格根据原坝的施工材料以及施工特点进行处理,保证其面板质量。比如,在红岩水库大坝的加高施工中,就采用了100#水泥砂浆砌料石以及150#水泥砂浆勾缝对原防渗面板进行处理,并且使面板的厚度满足了《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2006)的要求。不仅如此,为了避免时间太久发生渗漏,还是对原防渗面板进行了加厚和加固处理。

2.4新老坝体结合面处理

为了保证新老坝体结合面的粘结度,在加高施工之前,会先对老坝体的表面进行凿毛处理,并根据施工的具体要求在结合面中加入型号、长度合适的锚筋,按照合理的深度以及合理的间距进行埋设,然后,再在其上浇筑一层厚度合适的细石混凝土,增大结合面的粘结力。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加强新老坝体之间的结合,使两者成功融为一体,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5对老坝体裂缝进行处理

在裂缝检查的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各种联合方式进行检查,并对检查出来的裂缝进行统一编号,标明具置和裂缝情况。然后,根据裂缝的主要特点进行处理。当前,最为常用的方法主要为表面嵌槽埋管灌浆法,主要施工流程是先对裂缝表面进行前期处理、接着沿着裂缝表面切嵌缝槽并钻孔埋设灌浆管,在埋好管之后,利用环氧胶泥进行嵌缝处理并做好试气检查,如果确定没有任何问题之后则开始采用化学灌浆法进行灌浆,接着屏浆,最后,对灌浆的质量进行检查。

2.6控制混凝土温度

通常,高温季节施工应该采用冷混凝土,并将温度控制在7℃左右。通过加强对混凝土温度的控制,提高其入仓强度,同时,还要加强混凝土振捣力度,并按照工序对仓号工期进行确定,按照仓号工期对总工期进行确定,以工序控制保工期,以节点工期保总工期,对责任进行层层分解,全面落实,达到了设计质量要求和工期要求。除此之外,还需要从新老坝体材料的适应性、投资、施工等方面综合考虑,对加高施工的主要材料进行确定,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比如,红岩水库的坝体下游面施工就是采用C15混凝土来预制块护面。

3结语

大坝加高工程的施工难度比较高,对施工技术和工艺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施工难点,影响着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就需要对这些工程施工难点进行严格控制,采用有效的对策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施工质量。

高工论文范文第2篇

建筑高工职称论文格式虽然是建筑类评职称,但是根据期刊的不同,格式也有不同,但是绝大部分都还是相似的,大同小异。所以只要掌握了建筑高工职称格式,无论编辑有多严格的要求也能轻松搞定了。

建筑高工职称格式无非也是从文章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作者简介以及作者联系方式这些地方做要求。

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是大家还是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标题

建筑高工职称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设计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性实用信息。所以说题目很重要。好的标题是文章的一半。标题还要做到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2、正文

建筑高工职称论文格式要求正文篇幅一般在2000-8000之间,别太多也不要太少,这写文字都包括:简短引言、论述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文章中出现的外文缩写除公知公用的首次出现一律应该标有明确的量与单位。文章中的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文章的量以及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文章中图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并且要有相应的英文名。数量一般不超过6幅。

3、参考文献

建筑高工职称论文格式要求有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集(N)、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其它未说明文章(Z)

参考文献如为专著,项目包括:作者姓名.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参考文献如为期刊,项目包括:作者姓名.版本.年.月.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参考文献如为电子文献,项目包括:作者姓名.电子文献题名.文献出处或网址,发表或者更新日期。

4、作者信息

高工论文范文第3篇

建筑材料成本通常占到工程造价的50%以上,其质量也直接关乎工程的质量。在我国,十分重视工程材料的质量检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施工人员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及有关材料,应当在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监督下现场取样,并送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第5.4.5条规定“专业监理工程师应从以下5个方面对承包单位的试验室进行考核:(1)试验室的资质等级及其试验范围;(2)法定计量部门对试验设备出具的计量鉴定:(3)试验室的管理制度;(4)试验人员的资格证书;(5)本工程的试验项目及其要求。”可见,建筑材料质量控制是监理人员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控制依据就是工程材料质量检测报告。

2提高工程材料质量检测报告可信度的必要性

为了使工程材料质量检测报告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其质量,监理人员对材料检测的质量控制工作应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环节:

(1)材料质量检测的频数应满足相关规定。在材料的质量标准及一些质量验收规范中,均明确规定了产品检测取样的频率。监理人员应保证承包商的取样频率不低于规定要求。

(2)材料取样的程序要合理。为了保证材料试验样本具有代表性,监理人员应保证取样的随机性,并按规范履行见证送检的责任。

(3)材料检测报告的数据应真实准确。

在实践中,前两个环节因监理工作规定明确、有相应的制度保证,实施情况较好。但在第三个环节,即保证工程材料质量检测报告准确性这一核心环节,监理人员的控制力度不足,甚至失控。即使按照规范要求,监理人员对材料检测试验室的资质、设备的计量鉴定、试验室管理制度和试验人员的资格进行了认真审查,仍无法保证检测报告的真实性,提高检测报告的可信度。对监理人员而言,工程材料检测的样品从进入试验室到形成报告之间是一个“黑箱”,是控制的盲点。事实上,材料检测单位是由承包商选择的。检测单位为了保持与承包商的长期合作关系,很可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牺牲业主的利益。在现行工程材料检测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许多承包商要求材料检测单位在降低检测费用的同时,要求其许诺出具合格的检测报告,甚至要求检测单位不经过必要的试验程序就出具合格的检测报告。在此状况下,监理人员据以判断和控制材料质量检测报告的准确性令人担忧。

3提高工程材料质量检测报告可信度的措施

工程材料质量检测报告可信度不高,在我国是一个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过去,由于政府质检部门垄断了材料检测工作,该问题尚不突出。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材料检测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这一问题日益凸显。其根源就在于材料检测费用是由承包商承担的,承包商与材料检测单位存在委托与被委托的合同关系。

按照我国《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建标[2003]206号)文件规定,工程材料费包括“材料原价、材料运杂费、运输损耗费、采购及保管费、检验试验费。其中,检验试验费是指对建筑材料、构件和建筑安装物进行一般鉴定、检查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自设试验室进行试验所耗用的材料和化学药品等费用。”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术语中明确,工程量清单报价表中承包商填报的工程综合单价是“完成工程量清单中一个规定计量单位项日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管理费和利润,并考虑风险因素。”可见,承包商的施工合同总价中包括了工程材料检测成本,列在材料费中。可以说,承包商就是材料检测单位的业主。

但是,材料检测单位与承包商并不单纯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还存在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当监督者需要从被监督者手中获得相应的权力和利益时,将很难保证监督的公正性。为此,监理人员应在业主与承包商签订施工合同之前积极建议,采取措施以弥补自己由于无法对检测报告的准确性予以有效监理所造成的管理缺失。为此,监理人员可建议的措施主要有:

(1)材料检测合同由业主直接发包。在一些大型工程中,监理人员可建议业主将工程材料检测合同单独包。其优点是:承包商同材料检测单位没有利益关系,检测结果的可信度提高;当工程有多个施工单位时,由同一试验室进行材料检测,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增强。但是,此措施会增加业主招标工作的内容和费用,且材料检测单位可能对中小型工程检测招标响应不积极,适用范围有限。

(2)将材料检测费用列入预留金。预留金是指招标人为可能发生的工程量变更而预留的金额。该部分费用虽然列在施工合同总价中,但其支付权力由业主控制。监理人员可建议将材料检测费用列入预留金,一方面明确了业主对检测单位的选择权,限制了承包商与检测单位的内幕交易: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检测单位的无序价格竞争,进而保证检测报告的质量。但是,该建议需业主在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中予以明确,否则易引起争议。

(3)由业主或监理工程师指定工程材料检测单位。在实践中,业主或监理工程师也常常通过向承包商指定材料检测单位以提高检测报告的可信度。但是,这种指定行为没有约束力,可能被承包商婉言谢绝。

4结束语

高工论文范文第4篇

1.工程项目绩效考核缺失

目前,我国部分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对在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的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工作时,由于项目部与相关管理人员均由公司抽调与组成,所以在个人绩效考核工作上一般交由所属部门完成,而所属部门在相关工作的认识上又存在严重不足,由此也就导致了绩效考核工作形如虚设。另外,在项目考核指标的制定上,部分公司把精力主要集中在项目进度的控制上,而在经济效益指标的考量层面上则较为缺失。因此,也就导致了项目部与相关管理人员出于进度控制层面工作的考量,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上对经济效益层面的考虑则较为缺乏,从而使公司内部失去对工程项目在财务经济上的控制,增加了工程建设资金支出。

2.工程项目内控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有线电视行业归属于当地地方电视台所有,虽然有部分进行了资产重组的工作,进入了企业化的运作流程,但是高层管理人员依然是地方电视台的原套人马,例如,公司的总经理一般由电视台台长兼任,进而导致公司在运行上没有摆脱事业管理的模式,内部各项管理流程得不到完善,没有完全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来进行,又如在工程管理流程上,前期制度基本缺失,各部门的职责不明。最终到了财务工作层面,在建工程项目的资产不能很好转为固定资产,并进行折旧的提取,造成公司利润的不真实,与此同时,公司也不能很好适应后面新上马的NC用友财务软件的管理要求等。

二、提高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的相关策略

1.建立现代企业模式作为加强工程内控的前提

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应当从市场环境出发,打破原有事业垄断模式,以适应市场为前提,进行资源整合、资产重组等工作,形成以有线电视企业集团为主导,各分公司独立运作的企业模式。原有当地电视台只是作为网络公司的参股股东,起到对公司业务在政策支持方面的作用,但不参与到公司的具体经营管理中。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集团公司必须从整个公司层面出发,建立并完善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特别是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的工程管理流程,依靠强有力的监督考核和绩效考核机制进行贯彻实施,使公司资产和账面利润能真实体现,使整个企业机制完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成为具有充分竞争力的集团公司,确保当地电视台在内的广大股东利益财富的最大化。

2.提高对整个工程项目监控与协调的能力

出于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在项目的施工建设工作上具有数量多、单个项目工作量较少与工期较短的特点上进行考量,相关公司在进行施工工作时,可以在符合公司对工程项目的要求与标准的前提下,专门对工程项目进行协调与统筹,可以在工程项目上特立一个临时部门,此部门可以由公司董事局或者总经理直接挂牌,并称作工程项目管理部。在实际职能的发挥上,工程项目管理部在充分了解各部门与各施工队在工程项目上相关职责的前提下,把每一项工作细化并具体落实到个人与部门身上。而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对现场施工队的监管力度,并逐渐在施工工作上实现“以责监人”的工作办法。另外,在其协调工作上,工程项目管理部可以在其下层设立一个类似秘书室的机构,并赋予联系与协调工程施工的职能,进而使整个工程项目在公司的全盘掌控下,进而提高公司对工程项目内部控制的力度,避免安全与质量事故的出现,提高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在工程项目建设上的工作水平。

3.建立健全对工程项目的绩效考核体系

(1)目标管理在具体的工作上

一般是在充分的考虑公司在工程项目上的整体目标的前提下,对相关目标与要求进行层层分解与逐级展开,通过熟读与研究目标策略来制定在各阶段上各部门与相关工作人员的分解目标,从而提高公司对工程项目的宏观管理,促进内部控制手段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2)项目管理在具体的工作上

主要是公司通过运用各种知识技能、方法手段与工具设备,为实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在工程项目上的相关策略目标与要求而展开的各种管理活动。项目管理在微观的工作上,主要是做到事前预防,事中解决,把每一个操作步骤的考核工作,细化与落实到个人与部门的工作目标,列入绩效考核体系中,随时实现动态的考核,保证公司的战略目标与要求可以顺利、准时的完成,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在我国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与互联网“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只有通过完善自身在相关方面的工作,提升工作水平,才能抓住难得一遇的机会。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把公司做强做大,为我国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与互联网“三网”融合建设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进而不断的提升我国在电信网、广播网以及互联网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为我国人民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提高贡献更大的力量。

高工论文范文第5篇

何谓散装食品?《食品安全法》中没有给一个具体的解释。笔者认为,散装食品是指无预包装的食品、食品原料及加工半成品,但不包括新鲜果蔬,以及需清洗后加工的原粮、鲜冻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等。那么,工商部门应当如何加强对散装食品的监管呢?

一、加大巡查力度,严把散装食品经营资格准入关。

工商部门对散装食品经营户要实行每周巡查一次以上,严格审查散装食品经营户的经营资格,对证照不齐的经营户一律依法处理或予以取缔,积极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有关部门一起形成联动,加大打击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的声势。

二、切实履行职责,严把散装食品质量准入关。

一是监督检查散装食品零售经营户,是否建立执行食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对初次交易的散装食品生产者或供货者,应当验明其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并保存其复印件。重点检查食品经营者对购进的散装食品是否按批次向供货人索取食品质量检验或检疫、检测合格证明。禁止销售没有食品质量检验或检疫、检测合格证明的散装食品。对已经销售的应当责令经营者召回;对已经进购的、没有食品质量检验或检疫、检测合格证明的散装食品,督促经营者立即下架退市,并做好记录留存备查,切实维护消费安全。凡未执行食品进货检验制度的,一律责令停止销售并督促整改。

二是监督检查散装食品零售经营户,是否建并执行食品进货台帐制度,检查散装食品经营户的食品进货台帐是否记录供货人、购进时间、食品名称、数量、保质期等事项,是否保存进货单据。从事批发的,是否记录购货人、购货时间、食品名称、数量及保质期等。告知经营户食品进(销)货台账和进货单据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

三是监督检查散装食品零售经营户,是否建立并执行食品质量管理制度,根据散装食品保质期限,定期检查待售散装食品、库存散装食品的质量状况,及时清理过期变质食品。

四是监督检查食品经营者储存散装食品,是否在储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分装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生产许可证编号等。凡是涂改、伪造散装食品、生产日期、分装日期、保质期的,一律依法重处;凡标签不符合规定的,一律责令整改或停止销售;在销售生鲜食品和熟食制品时,符合食品安全所需要的温度、空间隔离等特殊要求,防止交叉感染。

三、加强对散装食品销售人员的监督管理。

散装食品应由专人负责销售,并为消费者提供分拣及包装服务。食品销售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食品经营,操作时须戴口罩、手套和帽子。患有《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疾病的从业人员,不得从事散装食品销售工作。

四、定期抽检,严厉打击流通领域销售不合格散装食品的行为。

工商部门按照年度管理计划,对重点散装食品、消费者申(投)诉及举报比较多的散装食品、市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比较集中的、人们群众普遍关注的散装食品进行不定期抽样检验。对抽检不合格的散装食品,工商部门要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查处,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高工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工程硕士;计算机;学位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2-5474-03

自设立计算机类工程硕士以来,工程硕士在我国高层次专门人才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改变了计算机学科学位类型比较单一的状况,为满足我国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但是在计算机类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工程硕士的培养包括课程教学、工程实践、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本文就计算机类工程硕士论文质量的现状、工程硕士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1 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

1.1 论文相对简单

国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指导意见中指出:论文选题一般应直接来源于企事业单位,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实用价值,同时应具有先进性、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在计算机类工程硕士的论文大部分与工程硕士从事的工作相关,来源于企事业单位,有实际的应用背景和使用价值,但深度不够。就近几年的实际情况看,计算机类工程硕士的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约占80%,硬件设计约占10%,图形图像处理约占5%,其它约占5%。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大部分是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相对比较简单。所使用技术难度相对较小,工作量相对不足。

1.2 论文选题有一定的重复

工程硕士论文选题有一定的重复,相近题目较多,有的相关题目几乎每年都有学生做。这与学生所从事的工作有很大关系,因为很多工程硕士来自不同单位的同一部门或同一单位的同一部门,他们的工作背景十分相似,工作内容十分相似,所开发使用的系统在功能、技术上都有相似之处。

1.3 论文对国内外现状不了解,先进性不足

工程硕士论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绝大部分是中文文献,英文文献较少,有的论文中几乎没有;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在高水平刊物上发表的文献相对较少;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时间较旧;一些学生在论文中很少提相关研究工作。这些都反映出工程硕士论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缺乏了解,所做论文先进性不足,创新少或基本没有创新。

1.4 论文写作不够规范

计算机类工程硕士论文各培养单位都给出了统一的格式。但是从提交上的论文来看,工程硕士论文写作不够规范,具体表现在:英文摘要翻译错误较多,参考文献在正文中未标出,论文内容格式不一致,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不统一等。有的工程硕士论文中不区分别人的工作和自己的工作,混为一谈,不突出重点。

2 原因分析

2.1 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

大部分学生考取工程硕士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能更好的提升自身素质,学成后为企事业单位更好地做出贡献。但是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功利目的,或为了评职称、或为了涨工资、或为了升职,只想拿一个文凭。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认真学习,在做论文过程中不认真做论文,甚至有找人替做论文的现象。

2.2 导师指导不到位

工程硕士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对毕业论文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导师实行双导师制,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师指导体制,可以发挥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双方优势共同指导工程硕士。但是在实际指导过程中这种体制却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校外导师基本不起作用,有的学生在提交论文之前临时找一个校外导师。在整个论文阶段,工程硕士和导师联系很少。

2.3 培养单位管理欠缺

高校作为培养的主导单位,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地过程管理体制,以利于对每个工程硕士培养实行全程监控,确保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要从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角度去重视这个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不能把工程硕士办成一个产业,一味扩大规模,追求效益,而忽视了质量。

2.4 企事业单位应重视

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对人才培养的扶持。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单位作为工程硕士的实际使用方,对高层次人才有需求。企事业单位应该为自己单位人才培养提供相应的配套措施,比如给予一定的脱产学习时间,尽早为工程硕士配备校外导师等。

2.5 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配合不到位

企事业单位需要人才,派遣相关员工到高校参加工程硕士学习,高校收取一定的费用,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人才。这是一个很好的纽带,给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合作机会。只有双方联合培养,才能真正培养好工程硕士。但实际工作中,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配合较少,基本处于脱节状态,没有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

3 应采取的措施

采取培养单位、企事业单位、导师(校内导师和单位导师)、学生等多方面齐抓共管,提高工程硕士论文质量和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3.1 学生自身

选题时,多阅读相关文献,对论文的国内外研究工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了解在相关方面国内外研究已到达何种水平。多思考别人已经研究的问题我们能否改进或采用其它方法能更好地解决,别人研究的问题我们能否加以拓展,别人在其它研究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技术能否应用到我们的研究中改进我们的工作。尽量做一些带有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工作,不要做一些重复性的简单研究工作。

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将别人的研究工作和自己的研究工作分开,首先阐述别人的研究工作,然后重点阐述自己的研究工作及自己的研究工作与别人的不同和创新。

在写作过程中提高规范意识,按照培养单位要求的规范格式来写,参考文献在论文正文的引用位置一定要标出,参考文献引用位置要与引文内容一致。英文翻译一定要合乎语法规则,专业名词一定要使用恰当。

3.2 导师职责

指导老师负责工程硕士毕业设计和学位论文的撰写工作。导师的指导、监管和治学作风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工程硕士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导师和企事业单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外导师共同负责。这样做的目的是根据工程硕士在职的特点, 充分发挥校内老师理论知识扎实和校外导师有实际项目经验的各自优势,保证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现状是双导师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培养单位在选拔工程硕士导师时应当注重工程硕士和学术学位研究生的不同。在遴选时使用不同的遴选条件,在工程硕士校内导师遴选时要注重学术水平和实际项目经验并重,尽量选取两者兼而有之的作为工程硕士导师。不要把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导师不加遴选直接作为工程硕士导师,这样做没有注意到工程硕士和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的不同,不利于工程硕士质量的提高。没有实际项目经验的导师指导工程硕士是不合适的,但指导高校教师可以。

工程硕士校外导师的遴选现在没有完善的机制。培养单位应该和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单位一起做好这项工作。根据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实际情况确定遴选标准。工程硕士的培养对企事业和培养单位都是有利的。企事业单位可以提高自身人才素质的提高,培养单位可以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工程硕士校外导师应选择企事业单位中实际参加项目的高级技术负责人,由培养单位应该和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单位共同遴选,发放聘任证书并给予较好的待遇。

工程硕士、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在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应经常互动,交流意见,共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虽然身处异地,但互联网和移动电话技术的普及,使得异地在线交流完全没有问题,尤其是对计算机类工程硕士,语音聊天、视频聊天、电子邮件、飞信等为异地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3 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规范论文过程管理

培养单位应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努力,规范培养流程,对论文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管理。

1)开题答辩

开题是论文工作的开始,是学生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指导下完成选题和调研,写出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后进行的工作,开题工作目的是对学生选题的内容、研究方案、可行性、难度、工作量、先进性等进行评估,提出建议,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题目。

开题工作应由培养单位和工程硕士所在企事业单位统一组织,开题小组由非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在内的其它校内、校外专家参加,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列席旁听,可以参与讨论。开题工作要召开专门的会议,学生先对自己选题的内容做阐述,然后开题小组的校内、企事业单位专家提问,提出意见和建议。选题不合格者不能进入论文阶段。开题工作要当场形成集体评议,开题小组专家、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学生本人要在集体评议书上签字确认。学生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开题的集体评议书培养单位、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学生本人各留一份存档。

2)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应在两位导师指导下由学生本人完成。在论文完成过程中要求学生、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定期(每周一次)交流,交流阶段性的进展、在论文完成中遇到的问题、商讨解决方案。不需要每次都见面交流,可以共同通过网络交流。每次交流要形成论文定期工作报告,内容包括论文进展、期间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等。论文定期工作报告学生、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培养单位、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都要存档,作为对学生、校内导师、校外导师考核的依据。

3)论文

剽窃别人论文、科技成果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必须防止。为防止剽窃论文等不良学术行为,一些部门开发了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软件。培养单位应当购买相应软件,学生提出论文答辩申请后要求学生提交电子版学位论文并使用防剽窃软件对学位论文进行。发现抄袭行为,不允许答辩,培养单位和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要根据情况对学生和校内导师、企事业单位导师予以处罚。

4)论文盲评

论文写作完成后,答辩前培养单位要组织学生论文盲评,盲评一般要两份论文,为了盲评效果少受其它因素影响,最好两份都校外盲评。盲评两份都不及格,不能答辩,根据盲评意见继续修改论文。盲评两份都合格,可以参加答辩。盲评一份合格,另一份不合格,要再送第三份盲评,第三份盲评不合格,不能答辩,第三份盲评合格,可以参加答辩。所有盲评意见反馈给学生、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培养单位、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备案存档。

5)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论文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答辩由非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在内的其它其它校内、校外专家参加。首先由学生针对论文内容陈述,然后专家提问,学生回答,最后专家根据论文写作情况、答辩情况、培养单位提供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开题报告集体评议书、论文定期工作报告,综合后给学生论文成绩。论文成绩不能仅仅根据学生的论文和答辩给出。论文工作是一个过程,应该结合论文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给出论文成绩,这样才更加合理。从论文的整个过程中才能发现论文工作的整个轨迹,才能发现学生写出的论文是否是学生本人所作,是否是学生本人的创新。答辩形成集体决议,由答辩专家集体签字。培养单位、学生所在企事业单位、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学生本人各留一份存档。

6)加强考核制度

对导师的考核。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应当联合对校内、校外导师考核,对指导认真,水平高的导师应予以奖励,鼓励先进,发挥榜样的力量。对不认真负责,水平较差的导师应予以惩罚,甚至取消导师资格。

对学生的考核。对于学习认真,成绩优秀,论文质量高,为企业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学生予以奖励。对不认真学习,成绩较差,论文有抄袭,找别人做论文等不良学术行为的学生应予以惩罚,甚至取消学籍。

培养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应积极总结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培养工作中的不足,借鉴优秀工程硕士培养单位的先进经验。把现有工程硕士教育办好,提高工程硕士论文质量,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使工程硕士真正得到企事业和社会的肯定和欢迎。

参考文献:

[1] 王伟,吴信岚.从学位论文的引文分析看环境工程硕士的文献需求[J].情报探索,2010(10):79-82.

[2] 郑林华,袁继兵,向良军,等.对指挥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工作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2):44-46.

[3] 王霁,杜Z.工程硕士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5):86-89.

[4] 刘伟,郑永果,闫春.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几点问题的探讨[J].才智,2008(5):7-14.

[5] 周文辉,张爱秀,刘俊起,等. 我国高校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现状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7-14.

[6] 徐玲芳.社会服务视角下的工程硕士教育质量标准[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53-54.

高工论文范文第7篇

10月15日,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覆铜板材料分会(CCLA)和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基板材料分会共同主办,在上海光大国际会展中心组织召开第十三届中国覆铜板技术交流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PCB、CCL制造企业、原材料、设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的代表200多人。

本届大会共征集了33篇技术论文,经过专家委员会审查,确定覆铜板基础理论、发展趋势综述、耐高温、高湿、高Tg、高频微波用覆铜板及材料研究、散热型覆铜板及材料研究、挠性覆铜板及材料研究、印制电路板加工、基础树脂研究、铜箔研究、设备制造及测试仪器技术研究等31篇论文,入选论文集。在入选论文中,专家委员会又评选出15篇大会报告论文。交流会上,南美覆铜板的张家亮高工、 生益科技的师剑英高工、《覆铜板资讯》主编祝大同高工、博敏电子陈世金高工等15位业内人士分别作了特邀大会论文报告。

第九届全国印制电路学术年会于无锡召开

为了总结交流第八届全国印制电路学术年会以来我国印制电路技术的新发展和新成就,进一步提高我国印制电路生产技术水平,为印制电路科技人员搭建一个技术交流的平台,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制造与封装技术分会印制电路专委会于2012年10月25~28日在江苏无锡召开了第九届全国印制电路学术年会。年会主题为“转型创新 绿色环保”,并从全国论文征集中评选出大会报告7篇,专题报告54篇,书面报告48篇。论文紧扣本届年会主题,涵盖了当前印制电路行业前沿的新技术和大量实用技术以及清洁生产技术等。本次会议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IPC推出PCB Layout设计大赛

IPC主办的首届PCB Layout设计大赛将于11月28日在深圳市高新区深圳软件园举行。“IPC设计师理事会中国分为举办PCB Layout设计大赛,目的是为促进国内PCB设计师的交流,营造良好的职业成长氛围,促进Layout的整体水平提升。”IPC设计师理事会中国分会主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PCB设计专家黄文强说道:“中国既是电子制造中心亦是研发中心,技术的进步及市场需求的快速发展,直接导致PCB设计面临着高速、高密、高热等问题的挑战,PCB设计的好坏已经成为产品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在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PCB设计师队伍,他们在不同的电子产品领域成功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挑战;但是中国PCB设计师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不强,也缺乏成就感,我们有责任为他们提供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展示能力的平台!”

TPCA SHOW 2012于10月 在台隆重开展

第13届台湾电路板国际展览会(TPCA Show 2012)于10月24日在台湾地区南港展览馆登场展出,展期3天。此次展会是集合电路板、电子组装、绿色科技、热管理、雷射运用、电子构装等的国际飨宴。台湾地区的吴敦义副总统、台湾线路板协会陈正雄理事长、台湾热管理协会的黄振东秘书长、经济部工业局的吕正华副局长以及CPCA、 HKPCA、JPCA、IPC等代表出席了本次展会的开幕仪式。

TPCA理事长陈正雄在揭幕式中指出,全球PCB产业产值约613.8亿美金,台湾地区今年产值则达173亿美金,为全球第一大,占全球PCB产业产值近3成水平。TPCA今年首度促成9家日商来台扩展商机,展期第2天举办了“台日电子电路产业商谈会”,并与日本电路板协会(JPCA)正式签订合作备忘录。本次展会有逾315家参展厂商支持参与,高达1250个展出摊位,与去年相比摊位成长7%,约3万专业人士参展。

第三届中国电子铜箔技术 市场研讨会将召开

为研究探讨适合于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促进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效益提高,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电子铜箔材料分会(CCFA)拟定于2012年11月29日~12月1日在广东省梅州市客都大酒店(梅州市江南丽都西路)召开第三届中国电子铜箔技术市场研讨会。

据悉,会议将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及上下游行业协会的领导及行业内知名的领导和专家到会做精彩演讲。

此前,CCFA已于10月初开始征文,范围包括电子铜箔及相关设备、仪器、上游原材料、下游覆铜板、印制板等相关行业,在上述行业内,凡涉及电子铜箔及上下游行业发展的市场、技术、政策、节能、环保等内容,均可选定某方面的专题,进行深入论述。组委会收到论文后,将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凡被通过的论文,均被录入《2012年CCFA技术?市场研讨会论文集》。

2012秋季国际PCB技术/信息论坛隆重开讲

中国的PCB企业正在加速转移与扩张,同时处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为提升行业技术水平、为行业提供技术交流平台,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CPCA)于11月6日至7日在东莞会展国际大酒店召开了以“创新转型、科技为先”为中心展开的“2012秋季国际PCB技术/信息论坛”。

CPCA由镭理事长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欧美国家经济状况严峻,制造业不景气,这是中国企业快速提升能力的为数不多的机会。自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已经有不少企业在进行内部的整合提升,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当然人工成本在不断上升,国内企业不能满足和停留于现状,更多地应通过研发能力的提升、客户能力的提升等达至整个产业的发展。在现有困难的情况下,欧美的同行更多地是采取守势,而我们可以采取进攻的策略,使我们能够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快速地缩短与别人的差距。这是整个全球产业留给中国经济,或者更具体地说是PCB产业千载难逢的良机。最近很多国际大厂都在出售工厂,意味着他们在经受调整。企业要掌握减速之后发展的方向,这也是我们未来面临的挑战。

高工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工业工程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对策

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学生专业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毕业论文成果的质量,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是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也反映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水平。

近几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高校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再加上工业工程专业在我国从90年代初才开始创办,师资队伍、管理水平等教学条件的不足,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毕业论文指导的经验以及在师生中的相关调查,对提高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进行了研究与思考。

一、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学科特点导致毕业论文选题较难。

工业工程具有鲜明的工程属性,国外一般把工业工程划入工程学范畴。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工程学科,它不仅要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而且要应用社会科学及经济管理知识,具有交叉性、拓展性、目的性、人本性、综合优化性等特点。从多年的实践来看,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在选题时绝大多数都选择撰写毕业论文,因为毕业论文主要使用理论性的文章作文献,相对容易取得,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需要进行深入调研,花费的精力多,得到的资料少,导致论文选题难。

2. 水平较低,创新不足。

工业工程专业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很多人对它不了解,导致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没有对它太多地关注,只是因为填了“服从”才学习这一专业的,所以相对来说生源的质量差一些,他们一般对指导教师的依赖程度较高。另外,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知识面较广但深度不够,往往没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对遇到的问题缺乏自己新的想法和思路,创新能力不强,容易造成论文选题缺乏新意、论文内容雷同等现象,往往是总结或重复别人的工作。在做理论性较强的题目时,论述空泛,基本概念含混笼统,甚至结论与论述脱离或与现实矛盾。做实践性较强的题目时,论述停留在表面现象或经验层面,不能深入进去,提出有价值的对策与措施。

二、影响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原因分析

影响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学生方面的原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自己不努力,就很难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从学生这个方面分析,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有:

(1)主观上努力不够

有的学生比较重视理论学习,对实践教学环节不够重视,存在着“做好做坏都能毕业”的错误思想和突击完成毕业论文的侥幸心理[1];另外,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面临毕业,寻找就业机会需要花费时间,找到就业单位还可能会被要求在单位实习也要占用时间;还有的学生为了复习考研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些都造成了毕业论文实际有效时间的缩短,最终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

(2)客观上能力不足

有的学生缺乏基本的论文写作能力,分不清主次,缺乏逻辑推理与分析能力,还有的学生文献查找能力不强,外语水平较差,计算机应用不够熟练,造成了论文质量的低下。

2. 教师方面的原因

教师是教学双边工作中的另一主体,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除了靠其自身努力以外,还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正确指导。从教师这个方面分析,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有:

(1)主观上重视不够

由于地方高校规模扩大,造成教师资源相对紧缺,出现了教师指导毕业论文人数过多的现象,如果再碰到一些责任心不强又不愿花太多精力的教师,学生的论文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另外,工业工程专业是个新办专业,教师很多是半路出家的,所以对这个学科改革前沿的理论和知识,教师本身也许并不太熟悉,因此很难指导出高质量的论文。

(2)客观上评价不准

教师评价体系中的一些重要的量化指标与每位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质量很难关联,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中所体现的敬业精神、学术道德与水平、诚信标准等也是知易行难的问题,很难体现在教师评价体系中,这也影响了教师指导毕业论文工作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3. 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

学校是各种政策的制定者,也是对论文质量最后把关的监管者。监管不力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在现实中,每所高校基本上都制定了毕业论文的检查、考核制度,但往往执行时落实不够,要求不高,特别是近年来受就业率的影响,在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上会网开一面,这无形中助长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不重视,也加大了指导教师的管理难度。

三、提高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业工程专业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有:

1. 强化质量意识,提高责任意识。

做任何事最求“认真”二字,有了认真的态度,再加上较强的责任心,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便水到渠成。高等学校要真正牢固树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意识,不断提高责任意识。如果把毕业论文不合格(即没有达到合格毕业生要求)的毕业生送向社会,将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学校的声誉。高等学校要做好毕业论文写作前的动员工作,使教师和学生明确毕业论文的教学与教育功能以及毕业论文的各项检查、考核制度;使学生充分认识完成毕业论文的重要性[2],强化教师和学生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去。

2. 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监控体系。

一项好的制度可以起到约束和示范的作用,所以高等学校要结合对毕业论文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选题工作、对指导教师要求、对学生的要求、时间安排、监督与检查、答辩工作、评分与评优、存档等内容制定相关的制度,通过制度来规范教师和学生。当然,制度的制定只是完成了一小步,关键还要能严格遵照执行制度,学校要为执行制度提供便利条件,才能形成监控体系,促进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

3. 注重全过程管理,把好论文质量关。

要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必须加强全过程管理,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毕业实习要“沉下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绝大多数是从实习企业带回的。而且,工业工程的学科特点就是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所以要求学生一定要“沉下去”。同时,还要切实做好实习单位的信息反馈工作,对那些能满足实习要求、提供资料翔实并且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实习效果较好的单位,学校要与他们保持长期联系,请他们为学生实习提供便利条件,让学生通过认真的实习形成感性认识,为撰写毕业论好准备。

(2)毕业课题要“选得准”

毕业论文的选题要“准”,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设计或研究内容应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应该分三步走:第一,在大四的第一学期就由每位指导教师先确定选题的范围,教师在选题时难度要适中、工作量要饱满;第二,专业系的教师坐下来对题目初审、互相交流和沟通,认真审查选题工作量和深度是否符合学校规定,并保证连续三年时间内的选题不重复;第三,在学生实习之前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在教师规定的范围内选题。这样做的好处是,选题后的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熟悉课题,并且带着问题去实习,有利于资料的收集。

(3)论文撰写要“钻进去”

经过科学的选题、认真的实习、教师任务书的发放,学生头脑中对论文可能就有了理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一定要“钻进去”,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了解专业研究现状,工业工程专业的论文尤其要结合实习企业运用所学理论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填写开题报告。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要注意思路清晰、论点正确、论据充分,及时向指导教师请教、交流,保证学生能按计划有步骤地撰写毕业论文。

(4)论文评价要“严且准”

为了保证毕业论文成绩的客观公正,让学生认识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严格而且准确地评价毕业论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论文成绩按毕业论文工作流程可分解成四部分,即平时考核、教师指导、教师评审、论文答辩。要保证论文成绩的客观性、公平性,杜绝人情分,同时,要细化评分项目,设置科学的评分标准,这样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保证论文的质量。

4. 做好抽样评估,注意信息反馈。

为加大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监控力度,不断总结经验,找出差距,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高等学校应该建立毕业论文抽样评估制度。抽样评估分二级学院自评和学校评估两阶段进行。各二级学院在毕业答辩结束后要聘请专家在答辩结束后一周内对本院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评估,抽样比例为本学院毕业生人数的15-20%。学校评估抽取比例为毕业生总数的10%左右,学校层面的评估最好是匿名的,可以在校内组织专家评估,也可以送校外同行专家评审,从而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评估结束后,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各二级学院和指导教师,及时奖优罚劣,以巩固这项工作,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总之,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业工程专业学生提高市场适应能力的主要市场实践渠道。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对提高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增强该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季民,马德刚.建立毕业设计管理体系,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大学教育,2007,(5):20-22.

高工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工程硕士;创新能力;企业实践;学位论文

作者简介:张建斌(1966-),男,陕西岐山人,江苏理工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屠远(1981-),女,江苏常州人,江苏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刘维平(1965-),男,江西吉安人,江苏理工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周全法(1966-),男,江苏溧阳人,江苏理工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研究生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改项目“工程硕士‘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的实践与探索”(编号:2016-ZX-424),主持人:周全法;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课题“工程硕士‘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JGZZ16_088),主持人:张建斌、周全法;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以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编号:B-a/2016/01/28),主持人:张建斌、周全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8-0057-05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1年启动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以下简称“特需项目”)工作。开展此“特需项目”的目的是“服务需求、创新模式、突出特色”,主要针对国家有关行业领域特殊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紧扣择需、择优、择急、择重,安排一批办学水平较高、特色鲜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高的高等学校,依托其与国家重大战略、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相关的优势学科,在一定时期内招收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特需项目”的实施,激发了试点高校办学活力及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有关行业领域在特殊人才需求上的矛盾,适应了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m应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5年多来,全国63家试点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能力培养、毕业论文改革等方面努力工作,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经验,为我国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典型案例。

作为首批“特需项目”试点高校的江苏理工学院之一,在3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主动契合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逐步形成了以“资源再生”、“绿色装备制造”为特色的学科、专业和科研格局,在资源再生利用、关键基础零部件的再制造、循环经济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特色,为机械工程和环境工程两个领域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特需”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江苏理工学院在开展“特需项目”以来,学校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紧密依托行业协会组织和相关企业,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培养工程硕士,以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探索了“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工程创新能力提升为主线的工程硕士“四结合”培养模式

在“特需项目”中设立机械工程和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背景是国家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考量。从2010年开始,国家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迫切需要提升硕士和本科层次人才的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能力,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特需项目”设立并实施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硕士生的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能力提升愈显紧迫。然而,由于大学的行业属性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弱化,企业与高校之间原先存在的行业纽带已经不复存在,硕士生的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土壤逐渐消失,即使是工学硕士研究生的工程能力培养也已经出现严重困难,因而在“特需项目”的机械工程和环境工程等领域的工程硕士的工程能力培养途径和方法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大问题。

江苏理工学院在30多年的本科人才培养中,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双证书”毕业制,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所有的工科学生在毕业前必须通过“应知”和“应会”考试取得劳动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工、高级工),工科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和行业性一直未弱化。借此基础,江苏理工学院提出在机械工程和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实践能力培养上,必须把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工程硕士培养的重中之重的工作,通过专业(领域)的行业属性定位、与行业产业和企业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打折扣的工程领域实践和工程创新活动,全面提升工程硕士的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能力。基于这样的工程硕士培养理念,江苏理工学院在机械工程和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尝试了“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四结合”培养模式的核心是以工程硕士的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能力提升为主线,以企业急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为载体,将工程硕士的企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科技创新和就业进行有机整合,企业为每个选题提供一定的科技创新基金,研究生毕业后,可选择到该企业就业,继续从事企业实践与论文阶段未完成的科技创新活动。

图1 “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模式

(一)课程学习阶段

在课程学习阶段,相关课程的设置原则是注重基础,联系实际强化应用,为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打好理论基础。通过理论课程学习、实验操作以及技能培训等环节,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理论水平、专业实验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2]。在此阶段,每位工程硕士的企业导师必须给研究生开设专业领域相关专题,介绍专业领域新动态、新技术、发展趋势,强化工程硕士的工程概念和创新意识。此阶段的另一重要任务是研究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选择确定未来的企业实践单位、工程研究方向、科技创新内容、毕业论文(含设计等)选题以及职业规划和就业计划。

(二)企业实践阶段

在“四结合”培养模式的实际运行中,企业实践、学位论文和毕业就业环节都在相关企业进行。在企业实践阶段,工程硕士研究生主要围绕本领域的工程实际开展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通过岗位实习、工程体验、综合训练、技术研发等环节,在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的共同指导下,运用领域专业知识,开展企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从而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职业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3]。

(三)学位论文阶段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须在企业实践之前的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学位论文必须在企业实践时完成,学位论文还要与企业实践、科技创新和未来的就业工作结合起来。论文选题必须结合企业、产业和行业实际,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第一导向,注重技术性、工程性,兼顾学术性。通过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形式,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领域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工程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和工程创新等能力。

(四)毕业就业阶段

从就业角度来看,工程硕士的企业实践以及在企业从事科技创新和学位论文工作,是工程硕士和企业相互选择、相互适应的过程。学校通过对毕业研究生、实践企业和就业单位的跟踪调查,审视、反思学校对工程硕士培养定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设置、培养过程及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同时获取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需求信息,进而反馈予学校,优化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完善管理服务。

实践表明,“四结合”培养模式得到了企业和学生的热烈欢迎,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人才招聘易、留住人才难”的难题,解决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阶段必须花费大量时间找工作、影响论文质量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优质就业的难题。

二、工程硕士“四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成效

(一)进一步健全了工程硕士培养的运行机制

江苏理工学院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优化的《工程硕士“实践-论文-就业-创新”四结合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确定了“工程硕士培养目标紧贴服务需求、培养过程体现能力要求”的培养思路,据此修订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高标准制订了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完善出台了企业实践基地建设方案、导师聘任管理办法、研究生企业实践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以及毕业质量跟踪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同时,专设了研究生企业实践管理办公室和项目实施经费,从而为“四结合”培养模式改革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企业实践是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围绕特定的专业领域,以研究生为主体,以企业实践基地为载体,将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思考的过程。工程硕士企业实践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学制不同,实践时间理论设计为半年到1年不等。我国目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其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实践环节存在一定程度的封闭性和局限性。而在“四结合”培养模式下的实际运行中,研究生实践、论文和就业环节都在相关企业进行,实践的时间得到有效延伸。在“四结合”培养模式的企业实践过程中,研究生进行的科技创新活动不再因为课程、实践以及论文等环节而分段,而是以企业急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为载体进行有机整合,连贯、深入地进行实践与研究,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践进行无缝对接。由于企业实践项目能大大激发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探索能力,其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能很好结合在一起,学生更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大胆尝试。同时,双导师共同引导研究生从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思考问题,学会设计解决方案,学会通过观察、实验、调研等活动对问题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鼓励研究生将所学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运用到企业实际生产中,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工程硕士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最大限度的激发和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从实践成果来看,以江苏理工学院2015届毕业生为例,该届毕业生科研成果丰硕,参与申请专利30余项,参与技术研发项目20余项,参编著作2本,50余篇,在上海派力迪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进行企业实践的赵洁同学被全国工程教指委评为第三届“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全共100名)。近年来,“四结合”培养模式下研究生和企业基地参与的项目获得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三)学位论文质量和毕业质量明显提升

“四结合”培养模式中,研究生学位论文课题是由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为学生选定的,一般是行业或企业急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从而保证了学位论文与企业实践具有很好的延续性、融合性。学位论文选题来源于企业的应用课题、工程实际或现实问题,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工程技术背景和应用价值,形式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与技术改造,工程设计与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论文体现工程硕士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能力,突出工程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学位论文实行双指导和双盲审,按照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2011〕11号《关于试行工程硕士不同形式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的通知》要求进行评审。

从学位论文质量来看,以江苏理工学院2016届毕业生为例,该届毕业生共计44人,其中,21人选题与实践内容选题直接相关,17人在实践企业完成了论文的撰写。其中,毕业论文盲审优秀率29.5%,而按“四结合”培养模式在企业完成毕业论文的学生论文盲审优秀率高达52.9%,占全校优秀率的69.2%。不难看出,在“四结合”培养模式下的研究生,实践成果丰硕,毕业论文质量明显优于其他研究生。

(四)就业质量和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四结合”培养模式中的校企深度协同,让研究生在就业方面有很高的质量和效率。因为企业全程参与研究生培养中实践、论文、科技创新和就业等环节,实现了几个环节的无缝对接,将校企深度合作和协同育人贯穿于工程硕士培养的全过程,让研究生切实参与到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与实践活动中去。毕业生就业时,由于对实践企业比较熟悉,不用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研究课题,所学的内容也与工作内容高度一致,研究生乐于到所实习企业就业,同时企业也需要这样一个对企业文化比较熟悉,并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来工作,这就形成了企业与毕业研究生就业双赢的局面。

从就业情况来看,江苏理工学院两届工程硕士毕业生70多人中,有23人留在原实践单位就业,通过举办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返校交流等活动,学校得到了双方关于“四结合”培养模式毕业生的反馈。其中,用人单位高度评价了这部分毕业生,认为采用“四结合”模式的研究生动手能力的提升更加明显,在企业中更有干劲、取得的成果更多;而毕业生们在返校交流中也提到,“四结合”培养模式已成为助推自己全面成长成才的“加速器”,在这种模式下的毕业生一到单位便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受到了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

(五)导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导师水平是工程硕士培养的关键因素,实施“双导师制”是工程硕士培养的必然要求。在“四结合”培养模式中,一方面,校内导师的遴选除了对其学术水平、科研能力有明确的要求外,还要考察其实践能力以及与行业、企业联络和协作能力;另一方面,聘请行业内的领军人物、技术专家作为校外导师,并以讲座、研讨等多种方式与校内导师交流工程硕士指导经验。此外,设立导师组,由领域内学术水平高、工程经验丰富的导师担任组长,负责小组内其他导师的日常培训与管理,使导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整体提高;学校实施导师“能力提升计划”,定期组织校内导师到行业内知名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等进行进企、进站工作,及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提升校内导师的实践能力。根据“四结合”模式的需要,学校加大工程硕士培养经费,增加企业导师的辅导报酬,为工程硕士培养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同时,不断完善导师考核制度,实施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

(六)专业领域的产业和行业属性得到显著强化

加强研究生企业实践是国家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的需要。近年来,学校陆续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等联合成立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再生金属学院、新能源汽车学院、电梯学院、机械研究总院江苏分院等行业学院,通过“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养+就业”等链条,把学校、企业、行业等主体和人才培养培训各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提升学校行业知名度的同时,有效增强了工程硕士培养的行业背景。

在此过程中,学校以稳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互惠互利樵则,通过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多途径建设实践基地,有效拓宽了研究生选择实践企业的渠道。目前,学校已与5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包括常州翔宇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常州环境监测中心、常州市润源经编运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无锡市派克重型铸锻有限公司等。其中,已有28家单位成功获批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导师和研究生可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在众多实践基地中选定实践企业,进入工程硕士培养的实践和论文阶段。2016年,常州翔宇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获批“江苏省优秀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该公司每年可容纳5-10名研究生进行企业实践,并可根据学生意愿为他们安排就业岗位。

江苏理工学院工程硕士“四结合”培养模式自2012年以来的四年多探索实践中,边探索边实践边完善,以环境工程和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将企业实践、学位论文、预就业、科技创新活动等实践环节有机衔接,以企业急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生实践创新课题和毕业论文选题,企业为每个选题提供一定的科技创新基金,研究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双指导下从事企业实践和毕业论文工作,并在此过程中签订就业意向。从已毕业的两届工程硕士研究生就业跟踪调研情况来看,学生和企业均对此模式实施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四结合”培养模式提出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新思路,解决了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研究什么”、“培养什么能力”、“毕业后如何服务特需”和“如何高质量对口就业”等问题,为培养行业和企业急需的硕士层次的高技术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余国江,杨冰玉.特需项目:专业硕士培养路径新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8):9-13.

[2]张乐勇,肖立山,姚成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正确处理六个关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9):54-58.

高工论文范文第10篇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

1.学校管理不到位。部分高校对毕业设计(论文) 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 只把毕业设计(论文)作为一般性的实践教学环节, 未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给予足够的地位和重视, 工作思路不够明确, 甚至没有相应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检查制度和质量评价标准, 缺乏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的有效监控。

2.就业冲突。目前, 本科生的就业工作对毕业设计(论文) 的冲击最大, 面对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形势,正常的教学、学习秩序受到了一定的干扰, 学生的主要精力开始偏移, 学习成绩开始下降。第八学期应是本科生开始进入毕业设计(论文) 工作的关键时刻,但按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时间安排, 这个时期又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高峰期, 择业的巨大压力使得学生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就业单位上, 加之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 很少考虑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 做得如何, 造成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 对就业的影响不大, 因此, 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择业上, 无暇顾及毕业设计(论文)。

3.学生、教师不够重视,理论与实际脱离。目前,大部分学校对于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没有淘汰制,不管学生是否真正自己动手完成还是敷衍了事,只要能交出一份论文就可以完成答辩,对完成过程考虑的较少,并且目前网络发达,导致一部分学生照抄或在大部分搬用原有文章的基础上完成论文,所以毕业设计(论文)不通过的学生很少。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未把毕业设计论文当回事,在此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里学习、工作、生活懒散,主动性和积极性未充分调动起来。

4.课题设定不合理。目前,大部分本科生的课题主要是老师提出的,有些教师所定课题和自己的科研课题结合不紧密,这就导致在指导过程中教师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学生的完成情况;有些老师为了图方便存在题目几年不变的问题,缺乏创新;一些老师,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由于自己本身的实践机会很少,选题不能与企业的实际充分结合起来,不能很好地和学生今后的工作现场相结合,达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真实目的。

5.教学经费紧张。虽然目前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毕业设计(论文) 经费的投入,但仍然难以满足扩招形势下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 各高校普遍存在着经费不足, 试验条件不够、设计(论文)资料的种类、数量缺乏等问题。经费的短缺使学生在设计(论文)中得不到充分的实践锻炼, 一些课题的成果只能用图纸或计算机演示, 这些都将会影响学生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6.师生比例过小。高校普遍扩招使得的师生比例失衡, 一些高校存在着一个老师带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学生的现象,也有人戏称“放羊式”的模式; 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同时, 还承担其他班级专业课程的讲授任务,实际指导学生的时间严重不足,也是造成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质量滑坡的原因之一。

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建议

1.在整个大学期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让学生真正理解科研实践与具体工作的联系和重要性。虽然毕业设计(论文)是在第八学期开始实施的,但学校应该在整个大学期间为学生提供科研条件,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年开始,就应当在尽可能多的课程中参与科研;应鼓励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就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到一些教师的科研工作中,这样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不至于在大四期间学生忙于找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而降低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2.适当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提高质量加压。现在随着扩大招生,大多数学校都宽进宽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很多毕业生觉得无论毕业设计(论文)做得好与坏都能毕业,这样就使一部分懒惰的学生应付了事。学校应该加大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力度,根据学校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政策,院系应该制定出在这方面配合学校的实施策略,而具体到每个负责实施的教师本人也应该根据校、院、系、专业而制定符合相应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标准。对质量不能达到要求的学生实行推迟毕业或二次答辩等措施,使学生有压力,才能认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来提高质量。

3.课题的选择应结合教师科研课题和工厂企业的实际问题。大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若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方向或课题,就会使教师对该项教学工作非常重视。指导教师在自己的科研方向上本身就具备较高的造诣,所以对学生在这一科研领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方面就很深入,同时使学生对这一领域的知识也有了一个较高层次的掌握。若选题不结合教师的科研方向,完全是一种假题目,教师指导时积极性不高,科研任务又重,时间也无法保证,往往将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看作是一种包袱,质量和效果都会很差。

毕业设计(论文)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环节,它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之一。所以教师在选题时应结合本专业的实际问题和工厂企业的生产技术难题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并最好能到工厂实地考察实习,这将为学生今后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很好的演习机会。

4.应拓宽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途径,以解决高校经费不足和生师比例过大问题。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只能在学校有限的条件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学校、教师、学生应发挥自己的能力拓宽途径。学校、教师应该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横纵向课题等途径,使学生能到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厂企业去实习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一些学生已经签定了工作合同,这部分学生可以到即将工作的企业和单位参加实际项目的设计,这是大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一条有效途径,不但解决了学校经费问题和生师比例过大问题,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科学研究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实际问题的设计和科研的全过程及其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和绘图的方法与技巧,工作单位的实际课题,任务明确、要求具体、时间性强,能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进一步巩固学生本科的基础,并在实践中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最终作出一篇质量合格的毕业设计(论文)。

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应遵循高起点、严要求的标准,从国家的实际、院校的实际、师生的实际出发, 使整个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成为高校进行规范化运作的正常工作之一, 成为锤炼、教育高素质大学生的起点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宝泉,武福全,史庆轩,程广平.高等工科院校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与评估指标体系的实践与探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3(3):9-12.

[2]韦巧燕,蔡青.提高工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 质量的探讨[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6(6):88-90.

[3]孙政荣.提高工科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5(6):200-203.

[4]李海志,谭海鸥,董超俊.产学合作与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85.

上一篇:高师论文范文 下一篇:化学与人类课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