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议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21:31:21

高二语文议论文

高二语文议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材;一材多用;劝学;师说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文本的不同,挖掘语文教材的一材多用,让高中语文教材能够更好地为提高高中生的语文能力服务。

一、转变教学观念,将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立足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的语文素养选择语文教材的一材多用方式。高二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文本适合教师进行一材多用。这样的文本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立足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的语文素养选择语文教材的一材多用方式。首先,教师要全面而个性化地理解教材,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方法,并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和处理教材。如,《劝学》《师说》两篇文章都是完整的,没有经过删改的经典作品。教师完全可以将这两篇作品当做定篇来处理。教师要让学生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作品,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课程内容,在课堂上对学生讲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时要针对学生的学情来进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经典作品的“丰厚内涵”,以最权威的解说固定下来,让每一批、每一代的学生都掌握。教师可以通过教材的注释、助读、课后练习题来对经典作品权威解说出的“丰厚内涵”。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例文、样本的讲授方法。

二、针对学生训练要求的不同,确定文本的一材多用方式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训练目标,确定文本的不同类型的使用方式。在高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以《劝学》《师说》为例,可以针对训练重点的不同进行不同角度的一材多用。

1.定篇

在高二教材中,很多文本都可以作为定篇形式进行教学。以《劝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以“定篇”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全单元的知识点的时候,根据在《劝学》中学到的训练目标,进行不同的知识点的训练。教师在执教《劝学》时,使学生彻底、清澈、明确地领会课文,掌握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以诵读培养语感,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学不可以已”的深刻道理。

2.例文

针对教学角度的不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将《劝学》《师说》当做《例文》来处理。所谓例文,指的是材料要能够“足以例证知识”,同时,“又能避免篇章中其他部分可能引起注意导致精力涣散而干扰了所‘例’的主题”,所以,材料不一定要求是完整的,也可以是片断。《劝学》中,教师要想达到文言文朗读这个训练目标,就可以以“读”为基调,诵读课文(感性认知)、探究课文(理性认知)、背诵课文(能力升华)。教师要树立为发展学生能力、智力而教学的观念,坚持诵读教学,并在诵读中落实本文的文言语法知识教学。在诵读中渗透正字正音、辨词析句、层次疏理、文意理解、语言鉴赏等多项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完成诵读教学之后,教师不但达到了训练文言文朗读的训练目标,而且在文言文朗读中通过解读内涵、探求手段等分析了文言文的意义,进而完成教学。而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将《师说》当做例文,继续通过对《师说》的朗读训练让学生进行文言文的理解。

3.样本

在文言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在理解鉴赏文言文时会碰到许多问题和困难,此时教师就可以将《劝学》和《师说》作为样本,引导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使学生学到读文、作文的“方法”。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觉得难以理解比喻论证的方法,此时,教师就可以将荀子的《劝学》作为样本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在对样本的讲解中具体感受比喻论证法,并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来写议论文,培养学生热爱知识,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美好情操。而要想让学生学习本文正反对比,有破有立,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就可以用《师说》为样本,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了解正反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在议论文中运用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同一篇文章可以作为不同的教学训练目标的样本进行讲解,这需要教师结合教学训练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进行选择。

4.用件

所谓用件,指的是进行语文学习活动所需要采用的材料。其材料有三个品种:一是语文知识文,二是引起议题文,三是提供资料文(可以是文,也可以是画)。在这种类型里,学生其实不是去学文,而主要是用这一篇文里的东西,或者借选文所讲的东西、或者由选文所讲的东西触发,去从事一些与该选文或多或少有些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如,教师要想讲授荀子的写作风格,就可以选取荀子的《劝学》中所提供的信息以及介绍资料,使学生获知所讲的事物。

三、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能力选择一材多用方式

教师如何使用文本进行一材多用,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高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学定教,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选择一材多用的方式。如,在《师说》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将文本作为定篇讲授的基础上选取部分样本进行重点训练目标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自主提升、教师引导等多种方式提升语文能力。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语文教材的一材多用,通过“定篇、例文、样本、用件”等不同的类型生成课程内容资源,让学生不但能够用同一篇例文为多个知识点作例子,还可以在讲授相同的知识点的时候用不同的例子来呈现,以达到最终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柯伟.高中语文教学要坚守阅读和写作两块阵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1).

高二语文议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议论文;高中;语文;写作

议论文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之所以重要,除了它是我们勇闯考场的利器之外,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摘要中我们提到的,它能很好的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人的心智趋向于冷静、理智和成熟,议论文写得越好,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就会越全面和客观。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同学写不好议论文,究其根源,主要是大家都知道议论文需要举例举证,却只是一个简单的罗列,并没有将论点论据很好的结合起来,其中没有一定的逻辑性。众所周知,文章都需要有一定的中心思想,那议论文同样不例外,我们不能纯理论,否则就只是一个空架子;也不能纯事例,否则没有理论的支撑就显得不专业。另外,在对于论点和论据相结合的这一点上,我们同样需要一定的分析与综合能力,相信简单的堆砌就像一栋楼只有一个空架子。议论文想要靓起来,需要从方方面面来考虑。

1 提高议论文事实论据分析能力

1.1 反向假设分析法。

这是一种在议论文中比较常见的用来论证事例的方法,主要是是从事情因果关系的反向来着手,用“假设某某没有怎样,就不会怎样”这样的句型来贯穿事例。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若所举的例子是正面的,我们就需要从反面来分析。若是所举反向的例子,就需要从正面来分析。例如我们现从两个角度来概括钱伟长的事迹,看看哪个角度的说法会更加的深入人心。例1:钱伟长在年轻时,弃文从理,留学期间才华横溢。抗战结束后,拒绝美国政府高薪受聘,宁愿回到祖国,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科学救国,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老年后,为港澳的回归奔走效力。由此可得,钱伟长的一生都是怀着一颗拳拳爱国心的。我们可以将这一段话用反向假设分析法来分析试试。例2:试想一下,若是钱伟长没有一颗拳拳爱国心,他会在个人的兴趣爱好与祖国的需求之间弃文从理吗?它会在学成之后,拒绝美国政府高薪受聘而回到祖国艰苦的研发环境吗?若是没有一颗爱国心,他会在年老之后,仍然奔走在港澳回归祖国,我国的统一大业中吗?由此可见,钱伟长是有着一个拳拳爱国心的。这样通过反问句的形式,用反向假设分析法,不仅让读者有了一个自己思考的空间,也更加确信了事实论据本身,有更强的表达效果。

1.2 因果分析法。

这也是在证明论据里比较常用的一种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主要是通过列举事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常常用“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句式来说明。例如我们学生在写作时喜欢举到的一个贝多芬的例子,我们也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看看。例1:磨难有时候正好可以历练人生。贝多芬虽然双耳失聪,却没有放弃他所挚爱的音乐,用顽强的意志遏制住命运的喉咙,通过31年的艰苦创作,终究酿成佳作。因此,磨难,可以历练人生。例2:众所周知,贝多芬的很多佳作都是在他耳鸣后所创造出来的。在他双耳失聪后,之所以能够创造出经典的命运交响曲,是因为他遏制住了命运的喉咙,不屈的与命运做抗争,战胜重重磨难,方能写出心灵之曲。人生路上难免会有坎坷,只要我们不抛弃不放弃,终究能看到属于我们的美丽彩虹。由此可见,磨难,能够历练人生。同样的意思,换个句式,换种表达方式,给人呈现出来的感觉就会不一样,在无形之中也让你所创作的议论文靓了起来。

在议论文写作中,论据是一个重点支撑部分,我们在进行论据的举证时,也有多种方法,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种,还有分析归纳法、正反对比法和引申分析法等等,每一种方法都适用于不同的议论文的举证。分析归纳法主要是从大段的文字信息中,通过分析,总结归纳出自己想要的精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心点题。而正反对比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辩证的唯物主义了,将事情的正反两面通过举例论证出来,通过截然不同的两方面的对比最终起到点题的效果。引申分析法,主要是在论证完一个观点之后,通过推测,展开联想,推断出可能发生的事情,起到点到面的拓展的作用。在今后的议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议论文事例或者写作要求来不同程度的综合运用。

2 巧用排比罗列

在古文里,对于诗词的写作,我们讲究对仗工整。在现如今,对于写作规范要求比较高的议论文写作,对仗工整的句子同样可以起到一定的加分效果。通过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相同句式的句子的排列,能够加强所要强调的内容,同时使读者在感情上能够更进一步的升华。在以论文中,排比句、排比段的加入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工整性,也可以加强文章的表达力度,起到一定的震慑效果。例如有这样一段话:从古至今,无数名人贤士在挫折中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面对失败,发明家爱迪生坚持不懈,说出“即使失败一千次,我也找到了一千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的乐观感慨,终给世界带来光明;面对耳鸣,贝多芬坚强拼搏,发出“遏制住命运的喉咙”的呼喊,终成时代“乐圣”;面对仕途被贬,坡雄心不减,抒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昂扬曲调。我们也这是在这样的挫折中,一步步变得坚强与成熟。挫折,有时候也是成就人生的一杆标尺。排比的运用,使得文章从整体力度上就更有表达成效了。

3 善用“起死回生”

所谓的“起死回生”即先从某一角度承认所提出的看似错误的观点,然后从另一角度来顺手推舟,将观点自然而然的转换到另一角度上来说,顺手出击,让读者读的意犹未尽。这样所取得的好处是能够更加全面、更加准确,最主要是更加委婉的提出自己真正所要表达的观点,多个角度来分析,避免了议论文中容易出现的极端化的错误,而思辨的思想也会更加的清晰,逻辑思维能力显得更强。例如在某一年的高考作文中,有这样一个题为“拒绝平庸”。其文章要求的核心是“不避平凡,不可平庸”。那么,我们在读懂了题目要求之后,就应该要明白文章想要表达的一个思想是“我们的人生可以是平凡的,但是不能平庸。”从这个角度来考虑的话,我们在思考时可以首先承认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在漫漫宇宙中都是平凡的,但是我们可以尽我们最大的能力,让生命与生活变得精彩。从某个角度来说,平庸和平凡并非两个完全对立的正反两方面,拒绝平庸也并非要超越平凡,所以在写文章之前,我们需要把握和深刻理解,平凡和平庸这两个词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我们可以这样写“我们承认平凡,并不等于接受平庸,相反的,也正因为在承受平凡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更加看清楚自身生命的价值,看到生命的精彩之处,才不会接纳平庸留宿于我们的身体之内”

4 结语:

议论文之所以在高中写作要求中出现,其中一方面原因是,高中生在心智上都需正在趋向于以及需要趋向于成熟,写好议论文也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思辨思维能力,全面、客观、辩证的看待问题,使自己的观点独到、鲜明而且准确。教师在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总结优秀经验,让议论文有效“靓”起来。

参考文献

[1] 崔国明. 让议论文闪现出理性的光芒――辩证思维在议论文中的运用[J]. 新高考:高三语文数学外语. 2012(1)

[2] 宋红艳. 浅谈高中议论文的写作方法[J]. 信息教研周刊. 2011(13)

[3] 陈新颖. 议论文巧用论据增亮点[J]. 当代教育发展学刊. 2011(10)

[4] 马海燕. 高中生议论文写作能力培养模式初探[J]. 学周刊:A. 2012(1)

高二语文议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认知特点;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5-0137-02

儿童在语言学习方面具有生理、心理和认知方面的很大优势,如何利用儿童的记忆、思维、认知特点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使得学习达到最佳效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家的光荣使命。研究发现,儿童语言教育必须抓紧7-9岁这个关键时期,从8岁开始进行第二语言的教育才是最为合理的,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良好效果。

一、儿童在记忆、思维、认知方面的优势是进行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1.儿童的大脑特点

新生儿的脑重为成人脑重的25%左右,6、7岁时达到成人脑重的90%,12岁时达到成人的平均脑重量。在儿童期,大脑体积增大最为明显的皮层部分是额叶。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额叶与人类的记忆、抑制、思维等高级心理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儿童所有皮层传导通路的神经纤维,在6岁末时几乎都已经髓鞘化,这时的神经传导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在小学阶段,神经纤维还从不同的方向越来越多的深入到皮层各层,在长度上也有较大的增长。除了神经纤维的发展,小学儿童脑皮层神经细胞的体积也在增大,突触的数量日益增多,它们的发展共同决定了小学儿童大脑机能的完善(百度百科 2011)。平均脑重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智力指标,这个指标在儿童7-8岁的时候已经接近成年人,说明儿童在这个时期思维能力开始向复杂方面发展。

2.儿童的认知阶段

皮亚杰在经过大量试验后认为7岁是逻辑思维的开始阶段。一般认为小学儿童具有的是具体运算思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守恒性和群集运算。中国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性的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而具体过渡时间也是在儿童7岁以后。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是质变。在这个过渡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时期。这个转折时期就是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对于这个关键年龄在什么时候出现,心理学上没有定论,大致在四年级前后(7-9岁),确切的说应该在三年级至五年级(孙云晓 董文文,2011)。

对小学儿童语言能力的研究发现,到5、6岁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小孩已经掌握了他们母语的基本语法和发音,但是离成人的熟练程度还有一定的距离。在学龄儿童期,小学儿童开始学习如何保持一个谈话主题,如何生成有准确含义的句子,如何表达的有礼貌或有说服力。6-12岁,小学儿童的生词学习速度是非常迅速的。根据美国的研究,6-12岁的儿童平均每年掌握5000-10000个新单词。在8、9岁的时候,儿童对语言结构的理解进入到一个新的水平。他们开始掌握比如形容词和副词(happy vs. happily),形容词和名词(happy vs. happieness)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一组全新的词汇。中国对小学儿童字词概念发展的研究中,发现四年级上学期是小学儿童掌握字词概念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孙云晓 董文,2011)。

3.儿童的记忆特点

1984年,上海师范大学的洪德厚教授在全国15个心理学专家的配合下对全国1187个3-6岁儿童和2324个7-14岁儿童进行了记忆广度、识记速度、图片再认、长时记忆四个项目的测试。结果表明:第一:记忆广度在3岁就已经接近最大,在3岁到8岁都维持在高水平(80左右),8岁以后开始下降,到了14岁下降到49,只有8岁儿童的40%。第二,记忆速度三岁已经比较高,达到了77,从3岁到8岁呈现增长趋势,7-8岁达到110,8岁以后开始下降,到14岁下降到59,下降幅度接近峰值一半。第三,图片再认能力3岁的时候较低(67),但是迅速增高,到了7岁时图片再认能力已经达到110,8岁以后逐渐下降,到了14岁只有59。第四,长时记忆能力在3岁的时候为67,到了8岁时长时记忆能力达到91,9岁以后逐渐下降,到了14岁只有29。第五,记忆总成绩是从3岁的57分,到7岁时增加到70,然后逐渐下降,到了14岁记忆总成绩只有29分。这个结论由于参与的人多,测试的项目合理,所以我们认为具有普遍性。也就是说,儿童的记忆能力从开始认知的2岁起迅速提高,7――8岁的时候综合记忆能力达到顶峰,然后记忆能力逐渐下降,到了14岁记忆能力已经不再具有优势。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分析,儿童学习第二外语的最佳起始年龄应该是7-8岁。

二、根据以上规律,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步骤应该是:

1.把英语教学的开始阶段定在小学三年级

这个时期正好是儿童7-9岁的时候,这个时期大脑脑容量基本接近成人,认知阶段也到了具体运算阶段,思维已经基本学会了形象思维,这个时期记忆能力也最为强大,尤其是机械记忆力很强。还有一个很好的方面就是孩子的母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学习和巩固,母语学习经历了听、说、写三个阶段,孩子能够使用母语思维和表达。所以从此时开始第二语言学习恰逢时期。

70年代出生的孩子基本都是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的,据我们调查,这批学生最后熟练掌握英语的很少,就是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读写能力也很差。而80后和90后学生开始学习英语时间提早,他们的水平普遍较高。

2.单词记忆的重点放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

小学生在7-9岁综合记忆能力最好,那么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个阶段来提高记忆能力。我们发现中国人记忆一个生字的时间只有几秒钟,但是记忆一个英语单词的时间往往要好几分钟。我们认为是大脑记忆区域没有英语区的原因,所以记忆不仅是能够记住的问题,而且是记忆能力的问题。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有利于大脑中英语语言区的形成,也就为将来熟练掌握英语提高功能区域的能力。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的英语词汇量应该达到5000-6000个。

3.在小学阶段大量使用图文并茂的形象化教材,在中学大量使用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分量,在大学里逐步加进议论文分量

人们对于事物的理解都是从具体开始的,然后才逐步引申到引申意,最后才引申到抽象概念。所以学习记叙文非常有利于对单词原意的理解,只有对原意的深入理解才能进一步学习。记叙文的另一个最大的好处是它能帮助学习者更好更准确的掌握单词单数复数、介词,连词和各种语态,时态的用法,这种优势是议论文所不及的,而这恰恰是写作翻译的难点。第三个好处是记叙文中有浓浓的感情,所以非常有助于调动读者的七情六欲,理解单词的感彩,进而有助于理解单词的引申义,加深记忆和理解。这和直接学习议论文的效果截然不同。那么议论文有什么缺点和特点呢?我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议论文中的单词许多是抽象概念,中国人用汉语去理解也有一定困难,何况是用英语。第二,议论文的思维跳跃性太强。这也与民族特点和个人思维特点有关系。第三,议论文往往有比较强的专业性,非专业人员对它的理解难度就很大。第四,议论文的文化差异是不能以议论文为教学基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这些文化差异集中地体现在宗教理念、生产组织方式、家庭婚姻观念、政治体制等方面。第五,作者的思维高度和深度不同,写作作风不同,以及它们与读者在以上内容的差异也是造成议论文不好理解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英语教学中应该尽量避开这些产生歧义和难于理解的东西,否则只能是没有学习效果,甚至反效果。

4.英语学习的内容迅速展开,难度逐渐加大,学习强度在英语学习的开始阶段稳定在较高水平,时间把握好

学习强度就是相同或者相近内容的东西不断练习的次数,简单说就是重复练习。大的学习强度在学习中起了什么作用呢?孩子们重复的练习写字、听说,手、脑、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联合运动,实际上在强化潜意识文字反映能力,是把感觉神经、中央神经和运动神经三种神经兴奋集约整合过程,这个过程完成后就可以做到手脑耳眼同时反应,使同学们能够做到“望文生意,听音遂心,书写自由”。简单说实际上是“形成和扩展大脑中汉语语言区的过程”。实际上这项工作在学习任何技能的时候都必须做,包括学习英语。把英语学习的内容迅速展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日常生活开始,到非常熟悉的事物,再到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这样展现给孩子们丰富的世界。

5.要善用“题海”战术,用大量的篇幅、大量的词汇来刺激学习,但是用更低的及格标准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为语言是天天用,时时用的一种工具,所以实际上语言是不断学习、不断使用、不断熟悉,不断体会的过程,既然是这样,就完全有必要一开始就把英语的全貌展现在学习者面前。而展现全貌的最好最彻底的办法就是从一开始就要求他们掌握全部的常用单词。我们一开始就要求他们掌握大量单词,并不是说在短时间内掌握,可以分阶段要求深度。比如初中一年级要求记忆2000个单词,我们对他们的要求是“认识”,考察方法是单词和汉语意思连线,“连线”题大量出现,初二我们用“单词翻译”,看见英语单词写汉语,初三我们要求他们“听写”,听见就能写出单词,高中阶段我们要求他们能“汉译英”,这样四步走,到高一阶段学生完全记住了初一要求得2000个单词,同样他们在高二完全记住初二要求的2000单词,高三完全掌握初三要求的2000单词。到高三,学生就基本能熟练阅读一般的英语文章了。加大题量会考察得更全面,起到全面督促的作用。

6.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学习特点设置课程及教学方法。比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很不适合少年儿童,但是特别适合于成年人。所以一定要设计出符合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特点和个人天赋特点的对应的教学方式来教学,这些方法对儿童而言简单讲就是“命令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兴趣教学法”“非翻译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等,叫孩子演话剧,做讲演,读课文,用英语描述图画等。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J].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2] 洪德厚.3-14岁儿童记忆发展的某些特点[J].心理科学,1984(2).

[3] 朱耀辉,王艳.儿童英语学习特点及其教学方法探析[J].时代人物,2008,(9).

高二语文议论文范文第4篇

一、细嚼慢咽,深究笔下文章

俗话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在第二次议论文“宽容”为话题的写作之后,笔者发现学生在议论文素材的积累和运用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包括:①素材太少,事例不丰富,特别是道理论据几乎没有。②事例论据太陈旧,缺乏新意;且叙述事例的文字较多,不够简洁,倾向于记叙文,导致文体不清。③不能恰当地议论和评价所用事例,见解不够深刻,缺乏说服力。

二、博古通今,广纳天下风云

议论文素材重在积累。学生知道议论文写作中主要存在上述问题,但并不等于“知之为知之”,实际上头脑里的素材还是很少,更谈不上如何运用。所以,最基本的,是该先丰富学生的大脑,让学生积累足够多的素材。除了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观察、积累素材,学会整理外,教师的引导也尤为重要。

(一)教材事例的梳理

学生在写作文时找不到素材可用,其实教材就是最好的素材。课程标准要求“教科书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彩,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

但如何真正教会学生恰当的运用教材中的事例,这是笔者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因此,每讲一课,都根据教学内容,输理成一段包含事例的分析和评论文字,先由教师做示范,如以诸葛亮为例,“在躬耕南阳时,你以超前的意识,心中早已三分天下;在茅庐三顾时,你深知士为知己者死;在白帝城托孤时,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献出一片忠心;在雄师城楼上,你悠然抚琴,弹一曲千古绝唱,吓退虎狼之师;在惊涛拍岸的赤壁旁,你羽扇纶巾,笑看樯橹灰飞烟灭。三个锦囊之计,让周郎赔了夫人又折兵。你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生命已经升华,你的姓名已成为人类智慧的化身。”如此,学生仿写,将我们所学的名人名事分别整理成一段一段的文字,再摘抄到笔记本上,利用早自习时间来背诵。这样大大的充实了学生头脑中的素材。

(二)课外知识的拓展

歌德曾说“世界是那样的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同学们运用的素材如此陈旧,何不在当今的名人名事和热点新闻中去寻找。

1.关注名人名言,名著和名事例,特别是当今社会成功人士的例子。如乔布斯、李阳、骆家辉、久石让、李娜、刘翔、刘墉、马云、俞敏洪等名人,《家》、《巴黎圣母院》、《大卫・科波菲尔》等名著。

2.关注每天的热点新闻,积累和整理素材,顺带也教会学生发散思维,从一个事例中多角度提炼观点。如小悦悦之死,药家鑫、卡扎菲、“我爸是李刚”、地震、泥石流、金融危机等。

这两点,都是笔者安排学生每天课前抄两句名言名句,讲一个名人事例或热点新闻,并交流讨论,提炼观点,最后该生将两者融合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全班同学将这些整理到笔记本上。如此,既掌握了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围绕话题分组交流讨论。将学生分成十组,每组一个话题,每个同学围绕本组话题搜集相关的五句名言和五个事例;再由组长搜集整理选出同学们认为较新颖的五句名言和五个事例。如此,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搜集、整理、讨论、写作、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动性,体现了自我价值。话题包括:发现、距离、微笑、理想、一念之间、对手、智慧、孕育、发现、忘记与铭记。

三、厚积薄发,妙用三千弱水

议论文素材的有效运用:对学生而言,占有了大量的素材还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素材,使之为自己的议论文服务,并深化主题。

(一)作文范例的引导

笔者在批改学生作文“宽容”时,发现学生基本上只用了蔺相如、海伦・凯勒、、耶稣、孔子等事例,其中有三个还是教材作文指导中本身就有的。因此,根据这些事例,再加一个成语“朝三暮四”的例子,写成片段作文,以此为范文:

宽容能化解矛盾。

回溯历史。孔子判定“三八二十三”正确而非“三八二十四”,他用宽容谅解了买布人发的毒誓,挽救了一条生命。这是圣人的宽容。蔺相如用他的心胸包容了廉颇的挑衅,一席话,感动得廉颇“负荆请罪”,从此将相和,国家安。这是上卿的宽容。“朝三暮四”中那主人豁达地将“朝三暮四”变为“朝四暮三”,既满足了猴子的贪欲,又化解了猴子对自己的敌意。这是智者的宽容。

纵观中外。海伦凯勒用她纯净的心灵包容了世间所有的丑恶与无情,留下了最干净最唯美的文字甚至世界。这是盲者的宽容。耶稣同孔子一样,用自己的爱心饶恕了罪过,拯救了一个女人的生命。这是上帝的宽容。最后,用他的豁达,以“一个喷嚏”为借口化解了理发师的尴尬,免除了他的无妄之灾,深受人民的爱戴;同时,他更是多次用他高超的外交辞令化解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维护了祖国的良好形象。这是总理的宽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古今中外,无论是圣人还是平凡的人,都用他们的胸襟宽容了世间所有的事情,化解了各种各样的矛盾。而这,恰好是人类最高尚的品质,是我们每个人理应具有的美德,我们理应以此为责任,以此为荣耀。

本片段作文的素材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宽容”这一话题本身,且充分体现了素材运用的丰富、简洁、恰当、深刻的特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之所以加“朝三暮四”这一事例,也在提醒学生,任何素材,只要选好角度,都可以运用于作文;且素材无所谓新旧,关键是运用得恰到好处。之后,布置周记,要求学生仿写片段作文。

(二)集中火力,各个突破

1.素材丰富,论据充实。作文中如果只有耳熟能详的两三个例子,又缺乏道理论据,论证就会缺乏力度。

①学会有效的运用旧有的,特别是教材中的事例。如“宽容”中用的孔子等六个例子,既丰富又简洁。再如邓秀平同学在写“铭记”这一话题时这样写道:“铭记,既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义气,更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在韩信功成名就之时,信守承诺赠予漂母千金,这便是‘一饭千金’的由来。众所周知的越王勾践,牢记国仇家恨,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最终打败吴国,重建家园。秋瑾,立志救国,怀着满腔热忱,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慷慨赴死,在人民心中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这是铭记,是附上灵魂的烙印,无论何时何地,不管高峰低谷,它是你前途的导师,光明的使者,人生的风向标。”

②学会运用课外的素材,特别是名人事例和热点新闻。新颖的事例更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如刘曼妮同学在“理想”的话题中写道“爱因斯坦曾说‘理想决定着人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为了理想,谢坤山在贫困和残疾的双重打击下奋发图强,不向命运屈服,终成画家,还得娇妻稚子;为了理想,梅西不怕嘲笑,努力训练,成为头号前锋;为了理想,刘翔在北京奥运会上因为腿伤选择放弃,又在之后的三年时间里,忍受流言蜚语,默默奋斗,最终再次站上冠军领奖台……理想,就是那黑夜中的曙光,是天边最耀眼的明星,是春天最绚烂的花朵。”

2.语言简洁,恰到好处。学生在运用事例时叙述过多,只会给人拖沓冗长之感,甚至会导致文体不清,分数较低。如学生在写西汉时的名将陈平时也犯了叙述过多这一毛病,但刘曼妮同学修改整理后写道“陈平少时家贫,为了光耀门庭,闭门读书,却屡受大嫂羞辱,而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终被智者收为徒,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霸业。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我们可能会是一只泣血而歌的荆棘鸟,纵然追求和守护的梦想终被现实的利爪无情刺破,我们仍坚持用颤抖的歌喉在理想的圣殿留下一阕余音饶梁的千古绝唱。”

3.见解深刻,观点具有启发性。好的作文要反映出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因此,针对事例要精当的分析议论,画龙点睛揭示道理,有力地提升文章的思想层次。如李梦吟同学在“关爱”的话题中写道“爱心的缺失会导致人性的泯灭。药家鑫驾车伤人后,非但没救还残忍的杀害了她,其行为令人发指;李启明在大学校园驾车致使两个女大学生一死一伤,事后不知悔过,更发出了‘我爸是李刚’的狂妄言论;假‘白医天使’,居然在微博上发表了‘等我下班再死’的冷血博文。最令人心寒的是一留日大学生,只因母亲给钱太慢,竟连捅母亲九刀。这些事情无一不考量着我们的道德底线。一个人失去了爱心就如失去了水的鱼儿,没有翅膀的小鸟,没有阳光的森林。没有爱心的人就等同于披着人皮的野兽。”

(三)十面埋伏,多点开花。学生掌握了大量的素材后,还要对素材的内涵加以理解,然后学会从一个素材中多角度地提炼出许多观点,如刘翔,可以提炼出:坚持、压力、舆论、放弃、苦难、荣誉、方法、突破、爱国等众多观点。同时学会一个观点下可以运用众多的素材。

在前面所提的十个小组的素材的搜集和整理后,形成了十篇论据充实论证充分的小文章。笔者还特意安排三节课的时间来展示每组的劳动成果。其中,每组两人板书五句名言名句,第三人讲五个新颖的事例,第四人板书事例的要点,第五个人朗读围绕该话题所写的小文章,第六人修改后打印。这样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实现了自我价值。最后教师整合成十篇不同话题的小文章,复印给学生,作为范文好好学习。例如,朱弈霖同学整理的是“微笑”的话题,她写道“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当你微笑时,世界爱上了你;当你微笑时,乌云变成了阳光。我走近卓文君的闺房,含笑写下一纸书信,寄给了别有二心的司马相如,成就了一段美满的爱情故事;我出现在李丽的轮椅旁,含笑陪她用坚强画出生命的美丽画卷;我感受到了洪战辉的艰难,用微笑唤醒他心底的斗志,担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我迷惑于蒙娜丽莎的微笑,留给世人一个扑朔迷离的答案。但,我不慎亲吻了西周美人褒姒的嘴角,那回眸一笑却留下一个‘烽火戏诸侯’的骂名,这笑容瞬间失去了美丽,阳光变成了乌云。正如泰戈尔所说‘你微笑时,世界爱了他;当他大笑时,世界便怕了他。’最后,茫茫人海,于千万人中遇到对你微笑的人,我们要相信‘不管怎样的事情,都请安静地愉快吧!这是人生。我们要勇敢地、大胆地,而且永远微笑着地接受人生。’”由此,学生在短时间内又在大脑内储存了50句名言,50个事例,十篇好的范文。之后在材料作文“校车安全”的审题和写作中,就变得游刃有余了。同时,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明白集体的力量远远大于个人的力量。

总之,是否积累了众多素材,影响着写作时作文素材的有效运用,而素材的丰富、简洁、深刻与否又决定了文章质量的高下。因此在议论文中,只有充当论据的素材运用恰当了,论证才更有力,论点才能得到强有力的支撑,文章才更有说服力。当然,学生在半学期的写作中肯定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努力、创新和实践。而关于议论文素材的积累和运用,还有多种多样的方法,而我只是弱水三千,取了一瓢来饮用。

高二语文议论文范文第5篇

一、目标灵动,尊重生本差异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尊重学生,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点拨,让学生能够轻松而又自信地进行学习。在教学中,我在制订目标时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身心发展,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对不同学生分别进行目标的差异定制。

如《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新文人诗,教学中要求学生体验徐志摩的情感方式和个人情思。这是一篇比较灵动的诗歌,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对诗中深藏的感情和体验也不尽相同。在讲课过程中,针对这一类情感诗歌,我非常尊重学生的理解,在课堂上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的方式,让其自由地进行体验:“离别往往会使许多东西变得非常美好。”“在诗中,徐志摩用金柳来形容柳树,将柳树赋予了一层金灿灿的光辉,由此可以看出柳树在徐志摩心 中极其重要的地位。”

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会进行指导和点拨:“同学们,请大家认真思考一下,本来很一般的景色,为什么在徐志摩的眼中是那样的美好?”“因为这些景物能够表达出诗人对康桥的满满的爱。”尽管有些时候学生的理解并不尽善尽美,但就阅读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理解和尊重,才能使学生在语文之海中尽情遨游。

学习目标是短期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制定目标要灵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使得制定的目标对学生不仅是一种动力,更是一种助力。在这样的目标驱动下,学生能够信心满满,自主地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究。

二、强化过程,引导小组协作

在教学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再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偏向于多组织学生互动,使之能够独立与他人合作,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协作探究。

如《孔雀东南飞》教学,要求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做斗争的情操。在教学中,为了充分让学生体会这种情感,同时培养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在讲解过后,我组织学生对人物的对话进行改写。学生两个人一组,合作对这篇叙事诗进行改写,可以改写一部分内容或者整体内容,同时可有针对性地对人物添加自身的感彩。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我在一旁细心观察,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各类问题,同时对于好的典型进行表扬,使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信心满满地进行自我锻炼和提升。

在高中学习阶段,学习更加注重过程。对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纠正,同时在大体方向上进行引导和指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有能力应对各种挑战,全面提升其语文学习能力。

三、注重应用,升华学科素养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实际应用,在应用中,学生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自我修正和完善,不断地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自主学习能力都会得到提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应用训炼。语文学习的应用有很大一部分是写作上的应用。在教学中,我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写作实践训练,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地利用。

如在高二语文必修三中,写作训练内容有一节是希望学生在写议论文时能够多角度思考,从新颖的角度出发,表达自身的独特观点。而在议论文中,学生对论点的掌握总是表现得很单一,为了能够丰富学生的思维,我在讲课时选取立意和角度比较新颖的文章来进行讲解,如《祝福》《项链》等比较经典的文章,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的阅读:“同学们,下面大家思考一下,在《祝福》和《项链》这两篇文章中,选取主题的角度还能从什么方向出发?”学生在我的设问下开始进行思考,并很快给出了答案:“《项链》一课中,我们还能够感受到当时社会贫富差距的悬殊。”“很好,这种写作的角度,大家研究后可以自己仿写一段这样的故事。”学生通过分析、仿写生发出自己的独特观点,从而将所学真正进行了应用。

高中阶段语文知识应用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分别定制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语文教学的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够综合性地提升语文素养。

高二语文议论文范文第6篇

一、美读,唤醒写作欲望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疲惫感”,这种“疲惫感”导致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加上学生读书较少,脑海中的词汇储备量有限,很多学生写作时比较吃力。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美读的方式,带领学生读书,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美好,唤起他们的写作欲望。

在高一语文必修一中,有一节写作训练《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对故事以及事件的发生要有跌宕起伏的描写,使读文章的人能够随着文章的脉络进行思考,逗引读者的好奇心理,也就是“设悬念”的写作手法。这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有难度,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这种写作手法,我结合经典文章《林黛玉进贾府》,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诵读,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同学们,谁能说说在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部分?为什么喜欢?”有学生说:“文章中王熙凤的描写,我觉得非常巧妙,从她嘱咐黛玉‘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从她应对王夫人的问话,表明了她在荣国府中的地位、权势以及管家的才干,使得她不仅深得贾母的欢心,也受到王夫人的赞许。”可见,学生体会到了文章描写的美妙之处,并有可能将其运用到写作中。

“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可以描写,而对于学生而言,如果能够细心观察,发现其中的美,就能进行多角度的描写,唤醒自身的写作欲望。

二、研读,生发写作互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将文章中潜藏的含义描述出来,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是写作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经典文章进行研读,通过细致的分析,从修辞、写作手法、表达方式和选题立意上,让学生重新认识文章,深层次地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在高二语文必修三中,写作练习课有一节为《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这节作文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写议论文时能够多角度的思考,从新颖的角度出发,表达自身的独特的观点。而在议论文中,学生对论点的掌握总是很单一,为了能够丰富学生的思维,我在讲课中选取立意和角度比较新颖的文章来进行讲解。

如选取《祝福》《项链》等比较经典的文章,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同学们,下面大家思考一下,在《祝福》和《项链》这两篇文章中,选取主题的角度还能从什么方向出发?”学生在我的设问下开始进行思考,并且很快给出了答案:“《项链》一课中,我们还能够感受到当时社会贫富差距的悬殊。”“很好,以这种写作的角度,大家通过研究后可以自己仿写一段这样的故事。”学生通过分析、仿写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观点,生发写作互动,提升了写作的水平。

读书分为很多种,涉猎、精读、研读都是重要的读书方式,而如何选取读书方式,就需要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针对不同的情况对文章进行选择,从培养学生的写作角度出发,选取的文章要富有哲理和特色,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到新的写作方式。

三、精读,丰富写作体验

对学生而言,精读文章仍然处于学习时期,需要学生自己用心和教师引导。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培养学生采取比较有难度的写作方式。

在高一语文必修二中,有《想象世界――学习虚构》这一写作训练,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想象,将没有发生的内容或者整篇文章虚拟出来,使他人看到文章时,犹如事件或者景物就发生、出现在眼前。这部分写作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有难度,尤其是对于一些想象力不太丰富的学生来说,更加棘手。

面对这种情况,我选了几篇比较典型的虚构文章,如莫泊桑的《项链》。我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精读,找出其中描写细腻之处并且进行讲解:“同学们,我们在进行虚构描写时,可以抓住一些比较有深层含义的地方,如在这篇文章里借项链时由‘挑吧,亲爱的’‘还有呢,你自己找吧’‘当然可以’可见项链并不珍贵。”通过对文章的精读,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明白这种写作手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

培养学生的精读能力,能增强学生对良词美句的敏感性,使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自然运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在精读的锻炼上,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深入、细致挖掘,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写作是语文知识的基本技能,阅读是写作的温室,为写作能力提供充足的养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义不容辞。写作是学生前进路上的武器,要让阅读与写作“共生”,引导学生进行本色写作。

高二语文议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材料作文;巧用材料

材料作文有文字性材料与非文字性材料之分。材料作文因其内涵的丰富性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它要求学生从材料出发自选角度立意,谈自己的看法,其目的主要考查学生通过读材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命题作文相比,材料作文立意的范围更广,但对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正是材料作文这种既放纵又不乏约束的特性,学生在写作中更应慎待。

我认为,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是一剂药,用得好了,自然“能治病”,提高作文质量;用得不好,“是药三分毒”,影响作文的分数。那么怎样做才算用好了材料呢?这其中是有技巧的。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仅对文字性材料作文中如何巧用材料做了一些初探。现以永州市2011年下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高二语文作文试题为例,谈谈我的看法。

附:永州市2011年下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高二语文作文试题——有一对夫妇开车经过乡下一家餐厅。停车用餐时,太太去上洗手间。一进洗手间便看见一盆盛开的鲜花摆在一张陈旧却非常雅致的木头桌子上。洗手间里收拾得很整齐,可以说一尘不染。这位太太使用过后,也主动把洗手台擦拭得干干净净。太太上车前对餐厅老板说,那鲜花可真漂亮。

“谢谢”,老板得意地说,“你知道吗,我在那里摆花已经有十多年了。你绝对想不到那小小的一盆花替我省了多少清洁工作。”

也许类似的事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也许,对此类似的事你有过亲身的经历和感受。请你根据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一、巧用材料并非改写材料,更不是续写材料

显然,这是一道单一型材料作文题,只给出一则材料。学生作文时最重要的就是找准立意角度。要找准立意角度,应该从材料的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出发。经过分析,材料的主要人物有两个——一个是太太,一个是老板。中心事件是太太受漂亮的鲜花的影响,在使用洗手间过后主动把洗手台擦拭干净,并且被老板告知鲜花替他节省了很多清洁工作。从肯定太太的做法这一角度,可以这样立意:“做美的传递者”、“人应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从肯定老板的做法这一角度,可以这样立意:“智慧创造财富”、“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然而在学生的写作中,有的学生对材料进行改写,大肆描绘夫妇经过的那家“餐厅”的外观与布局,用语非常优美,读后让人感受到了“餐厅”的富丽堂皇。同时又对那盆“鲜花”进行细致地描写,读者不得不被花的美感染。而有的学生则根据材料续写,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写了二十年后这对夫妇重返这家“餐厅”的情景,你不得不为他们那丰富的想象力而感叹!

但是这两种做法都是滥用材料的表现,都是要被否定的。材料作文需要考生读材料,可是不能只停留于材料,还应跳出材料从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二、巧用材料自然不可在文中对所给材料只字不提

所给材料是作文的基础,好的文章应该借用或概述让作者发现问题并想以此立论的语段或句子。有的学生不以为然,对于示例材料他以为,读过材料后肯定“太太”的做法,因为“太太”传递了美,于是他从“做美的传递者”立意。这个立意非常好!他在写作中,开头写到“美,无处不在。人美,景美,生活美。我们应做美的传递者。”接下来两段论述“怎样做美的传递者”。这样看来,这将是一篇层次清晰的议论文。但写着写着小作者似乎又想起了材料中老板的做法,于是在文章第五段又写到“智慧创造财富”。这样一来文章显得很凌乱,主题欠突出。

经过分析,小作者在文中对所给材料只字不提,在大脑高速运转的考场上,所产生的记忆会更短暂,写作思路更容易紊乱。我想,如果此位考生借用材料中写太太的做法的句子——“这位太太使用过后,也主动把洗手台擦拭得干干净净。太太上车前对餐厅老板说,那鲜花可真漂亮。”以此得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我们应该做美的传递者”,接着再结合现实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来论述此中心论点。文中你所借用的材料中的语段或句子就像“定心丸”,围绕它立论,思路就不会乱了。同时,这样做能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如果你的理解没有偏离材料,论点鲜明的要求就达到了。

看来,为了避免文章紊乱现象的出现,借用或概述写作时要以此立意的语段或句子显得十分必要。

三、巧用材料不是一字不漏地抄袭材料

根据示例材料,有位学生这样写作,文章开头写道“智慧创造财富。我们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我们的智慧创造更多的财富,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紧接着把所给材料一字不漏地抄下来,再接着就是对材料中的人物“太太”和“老板”的做法进行分析评说对错,写到此字数已够700字了,于是文章戛然而止。纵观这篇文章,论点有了,但没有足够的论据为论证论点服务,造成论证欠有力。

究其原因,材料作文中所给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如果抄袭全部材料的话,那势必会误导学生对材料的多种不同的理解进行表达,这样导致文章“散而不精”,自然不能得高的分数。考生要做的只要从一个角度一个层面进行立意,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便可。

再说了,从字数上看,如上材料就将近200字,整篇作文还只是要求不少于700字,如此一抄,表达自身看法的文字便少了,同时这样做也被看做是不自信的表现,我们不应以所给材料来充字数,应相信自己的陈述一定能达到字数的要求。

四、巧用材料还要避免“让读者感觉到作者在造假”的陈述

材料作文中所给的材料就摆在每一位考生的面前,大家都能读到,这是不争的事实。如许多学生在文中用到所给材料时,写到:“我以前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这样一个故事”。我认为这样的表述,或者说类似这样的表述,都是在“造假”的陈述。材料就在眼前,你便不必写是你以前听到或看过的故事了,最好的表述应该是:“读过这则材料”,或者说“材料中提到的”。

高二语文议论文范文第8篇

一、删改大家经典,规范议论结构

如果用于议论文的教学,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显然不具备典型性――标题不规范,叙述偏详尽,观点太枝蔓。虽然这篇文章的宗旨在于阐明盛衰由人,但在结尾处既谈到了得与失的问题,又谈到了成与败的问题;既谈到了自满与谦逊的后果,又谈到了忧劳与逸豫的后果;既谈到了祸患积于忽微,又谈到了智勇困于所溺,同时还隐含了量变与质变的规律。这种观点展现的纷乱感、多层次感,也就自然违背了我们平时写作议论文时所强调的观点要集中这一要求。我们要做的,是将其内容和形式(标题和结构)进行一些删改、调整,使之成为更加规范且易于学生掌握的议论文格式,以指导学生学写议论文。

原文(略)

第一种删改法――删掉叙事部分和最后一段(并删除文章开头的“呜呼”)

谈得失之理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这种删改,标题突出了主旨,开头删除“呜呼”强化了议论文体,中间删除叙事部分突出了议论,全文既有正反对比,又有首尾呼应(第一段谈到了得与失,第二段也谈到了得与失,第三段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总结得失之理),因此观点集中,对比鲜明,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第二种删改法――删除叙事部分和第三段末尾(并删除文章开头的“呜呼”)

论盛衰由人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故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和第一种删改的作用一样,这种删改同样是标题突出了主旨,开头删除“呜呼”强化了议论文体,中间删除叙事部分突出了议论,全文既有正反对比,又有首尾呼应(第一段谈到了盛衰由人,第二段谈到了成败由人,第三段分析到盛时如何,衰时如何),因此观点集中,对比鲜明,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只是改法不同,主旨自然也就不同。

我认为,如果单从引导学生学写典范的议论文这个角度来说,上述两种删改法显然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删改大家经典,无意于修正经典。大家依然是大家,经典依然是经典。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除了思想上受到启迪,知识上有所积累,还能在方法上有所增多,思维上有所锻炼,能力上有所提高。倘能如此,我们的教育教学才是高效的。

二、训练多向思维,突破思维定式

我们知道,人会有惰性,对事物的认识难免存在习惯性思维。习惯性思维固然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但绝不会解决我们遇到和没有遇到的所有问题。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事实是有些学生既懒于思考,也不会思考。不会思考的原因其实是不懂得多向思维。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多向思维”也叫多路思维,实质上是指使思考中信息朝多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以引出更多的新信息的发散性思维。它最直接的效果是能避免思路的闭塞、单一和枯竭。

(一)从反思项羽之死看多向思维(名家诗文举隅)

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有句话说得好:功过是非,留待后人评说。而对于项羽,即使盖棺也难以定论。因为他的生死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教训,引发了很多的思考。

1.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太史公曰:(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之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该文段侧重于批评项羽有勇无谋,不知反省。

2.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诗侧重于劝诫项羽不要灰心丧气,当重整旗鼓,以图东山再起。宣扬的是一种百折不回的精神。

3.胡曾《乌江》:

争地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胡曾诗侧重于赞扬项羽知耻近乎勇的精神。

4.王安石《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诗侧重于批评项羽不能团结部下,因而失去人心,已成为孤家寡人,无人跟随。

5.李清照《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诗侧重于褒扬项羽宁可战死也不苟且的英雄行为,以借古讽今。

6.《人民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诗侧重于批评项羽的沽名钓誉,优柔寡断,以致失去良机,造成千古遗恨。

上述古今人物论项羽之说之所以各不相同,一是因为这些大家有独特的思维,有独到的见解,二是因为项羽此人的故事本身含有众多因素可供挖掘,项羽也在无意中为后人的多向思维提供了绝好的素材,后人也因此在他身上吸取了更多的经验教训。

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我们应该通过这些材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我相信,积累多了,能力自然也会提高。

(二)解析《庖丁解牛》,训练多向思维

原文(略)

通过仔细分析,我认为本材料的多维角度有:

1.通过庖丁解牛不砍不割且动作熟练、优美说明:①做事不可偏执;②熟能生巧;③要遵循规律,顺其自然。

2.通过解牛时从空隙处下刀以保护刀刃说明:①做人做事要寻找空隙、留有余地;②就平地坐,向宽处行,以保护自身。

3.通过遇到难解之处怵然为戒说明:①遇事要审慎、专注;②不急躁,不冒进。

4.通过解牛后善刀而藏之说明:做人要善于藏敛、藏锋,要内敛、低调。

5.通过解牛十九年而得“道”说明:①实践出真知。②只有掌握了规律,才能养护生命。

6.通过庖丁因解牛而闻名说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7.以庖丁通过解牛为文惠君论道说明:小事情可以悟出大道理。

8.通过庖丁解牛一事可以悟出学问之道说明:学无止境。

9.通过庖丁解牛的胸有成竹说明:做事时自信不可缺少。当然,自信是建立在实力之上的,切不可盲目自信。

我们如果能引导学生把《庖丁解牛》当作一则材料作文来进行多维分析,那么对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的锻炼意义无疑是巨大的,因为这种做法以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锻炼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所面对的学生读书本来就少,积累更少,写作时往往不知所措,作文空洞无物。上述两方面的做法――删改经典,明晰思路;多向思维,拓宽思路――既教给了学生规范写作的方法,又锻炼了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作为教师,挖掘课本资源,其实就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知识、情感、体验和生命发展的过程,就是舒展智慧、落实理念、改变行为、提升教育品质的过程。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课本指导学生作文,是非常重要的训练基本功的方法。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带着学生以课本为例,揣摩、钻研、挖掘课本,且拓宽思路,举一反三,联系生活,我想,一般的学生还是能够写出有独到见解、思路比较明晰的作文来的。对此,我们应该抱有信心。

高二语文议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素养;写作水平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程要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更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而语文教师致力于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就是在充当着“杖藜”的角色,为此,我在此方面做了一些尝试,略见成效,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高一开始,我首先对作文教学设定了一个整体作文教学目标。高一年级会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高二要求会写议论文,高三整体深化和训练。然后将整体目标有计划地分散到每次作文训练中。

每次作文设定一个训练重点,如记叙文训练中,我设计的训练重点有:怎样拟题,怎样开头结尾,怎样细节描写,怎样运用景物描写,怎样叙事等等。而细节描写是学生训练的重中之重。我将这些训练整理成有效的方法教给学生,成为真正的“杖黎”。

二、细雨落花皆有意,人情练达皆文章

我从这届高一入学开始就利用周记鼓励学生进行一些课外自由写作,可长可短,一切身边发生的事都可以成为叙述的对象,都可以作为自己的点滴感悟。看一次热点电影或电视,读一本畅销的书,得到一份自己喜欢的礼物,买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每个有纪念的节日……有趣的事、难忘的事、有感触的事……生活中的烦恼、思想上的困惑、父母的唠叨……留心自己身边人的举动、描摹他人的各自个性等等,一切的一切皆可入文。不限文体,不限字数,不限完成时间。

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以课内教材作为丰富的作文资料库

高一到高二语文教材中的素材相当可观。将教材中诗词歌赋、文学经典、名家名言、典故轶事点缀在自己的文章里,不仅能大大丰富文章的内容,还是作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可以使文章神采飞扬。

2.以选修教材作为作文丰富的养料

新课改的选修教材,品读现当代诗歌,研读小说名著,赏鉴人物传记,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璀璨生辉的历史名人,无一不是作文中的源头活水。

3.以社会作为学生最热点的关注

学生如果读死书,死读书,是不能适应这个数字时代的发展的。尤其是高考作文的新角度作文,更对学生的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些把屈原从水里托上又拖下,把昭君挖出又埋进的习作已经不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了。

4.以试卷中的文化传记作为学生的有益补充

每套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和传记阅读都是精挑细选的佳作,尤其是传记文学中传主的事迹,常常是学生的写作的源头。可以不同时间、不同选材、不同领域地进行多角度论据的使用。

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课内作文坚持适量面批,抓典型,赏优改劣

面批时,教师引领学生把文句读下去,碰上错别字要学生自己纠正。读到错句,要进行点拨;思维混乱表达不清,就帮助分析。至于文字思路和段落过渡上的毛病,经这么一读,基本上都暴露无遗了。等读完全文,立刻与学生讨论立意、构思和选材的问题,提些建设性的意见。

2.教给方法,自己修改,体悟反省

发放高考作文方案标准,按照各个等级标准让学生自己动手,多次修改自己的作文,让他们自己学会修改作文,这样一来既提供了学生对自己作文重新认识的机会,又让学生学会了修改作文。

3.教给方法,互相批改,共同提高

我将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印发给学生,学生依据此标准,并参照老师平常标准互批互改,先针对当次作文的文体特点和具体的写作要求,老师提出修改方法和操作细则。最后要签上批改者的姓名。这样一来,在互批互改当中,同学们的写作水平、修改能力就会得到共同提高。

4.当堂评分,范文选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大组的四人一小组批改后选出最好的,然后每大组再从选出的范文中选出最好的一篇,全班选出四篇,说出推荐理由,最后确定分数,在全班公布,然后宣读范文。因为是身边的文章,所以很有说服力。

最后的环节,是将自己的作文参照范文加以改进,力争二批、二改。

五、赤橙黄绿青蓝紫,我持彩练当空舞

近几年来,我为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而两周一篇的作文也使学生积累了许多的作文模本。我要求学生将每次的作文都保留下来,以后要集结成册。主页上是学生按照时间集结的作文,后面是每次印发的范文和使用素材。

语文是个美丽的乡愁,作文是乡愁中那抹最寂寞的春色。当带着学生拄着杖藜寻找每一片写作天地的春色时,我坚信,学生最火热的情感就会如沙丘的岁月,被高中生活夷为平地,然后就会沉淀出记忆的绿洲,葱茏在每个飞翔的秋天。

参考文献:

[1]张必隐.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09.

高二语文议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作文 四环评改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的作文教学往往源于教师的讲授,止于教师的批改。作文评价这一教学环节却长期被教师所垄断,负担沉重,教师难改、厌改,而社会舆论、家长、学生都要求语文教师“精批细改”,甚至让学生的作文“满篇见红”,改得越多,批得越多,就越好。教师独揽,费时费力,苦不堪言。另一方面教师侧重于学习结果的评价,不少学生的作品往往被教师忽略,甚至被一元化的标准否定,常常因为一已之见或思维的定势,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严重束缚学生的发展,哪管什么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呢?这种传统的精批细改的作文评价形式,只强调教师的详批详改,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完全放在被动的位置上,造成学生厌学,教师难教厌改且效率低下的局面。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作文教学离开了“人本”,忽视了写作主体,它是走不远的。叶圣陶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学校领导迷信精批细改,家长也迷信,实在有损于学生的是:学生的主动性阻碍了,这是最大的损害。”叶圣陶先生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作文的学与教、写与改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对象和主体,学生的主体性的基本特征表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把作文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批改作文的实践活动,去真正达到提高作文能力的目的。

三、实验对象及时间

1.实验对象:衡阳市一中高二年级10个班(一共20个班,另10个班为对比班)。

2.实验参与教师:衡阳市一中高二语文备课组全体教师。

3.实验时间: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

四、实验过程

㈠准备阶段

1.确定实验班和对比班;

2.教师理论学习与探索;

3.拟定计划,明确分工。

㈡实施阶段

1.每两周开展一次课堂交流。

2.确定基本的作文四环评改课堂模式。

(1)独立自改

要引导学生走出“学生作文由教师改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一认识误区,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无不是在反复锤炼修改中产生的,认识到改作文是自己的事,它对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分析、鉴赏、表达能力是大有好处的。其次是方法上的指导:学生作文草稿完成后,要求反复看,这样有利于发现问题,便于思考修改,同时考虑作文的立意、选材、结构、表达能否更上一个层次,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发现自己作文的亮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也能掌握自我评改方法,作出规范的评改,而且评语越写越好,越写越多,他们能围绕作文要求、审题立意、文章中心、选材、结构、表达方式和语言等诸多方面,写上评语,提出修改方案。

(2)教师示导

评改课堂一定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首先教师引导确立修改目标,我们把评改目标分为常规目标和特定目标两种。常规目标一般包括评判书写质量,修改字、词、标点符号及句子;特定目标是根据每次作文的重点确定修改目标,如议论文的立意、结构、论证方法、材料的选择、材料的叙述等等,特定目标一般一次只有一个。一般要从常规目标开始,再落实特定目标。这样便于各个击破,步步为营,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和认知规律。再确定恰当的作文评分标准(分项评分表)和修改细则,交待评改程序和评改方法,并对此作专题讲解。而且教师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完成一份示例修改,比如书写美观,用词、标点、格式正确。语言准确、流畅;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立意新颖、深刻;中心明确;他的闪光点在哪儿等,引导学生大胆发现,引导学生奇思异想,引导学生提出创造性的修改方案。

(3)分组评改

分组批改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以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实际操作中,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三人为一组,按学生作文水平高低搭配。每组安排一个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担任批改组长,批改完后,批改人均签上姓名。小组互评时,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如果评改意见不一致,可通过讨论协商的方式来达成共识或求同存异。要求学生多进行鼓励性或赏识性评价,让自己的红圈红线红字化作真诚的笑脸,由衷的赞叹,恳切的建议。指导学生在评改中选择好评改点,而不是处处改、随意改,选择就要选那些必改之处,选择那些有较大批改意义或启发价值的地方。改是为了使某些不足或错误成为比较完美、相对成功的先导。

(4)交流总结

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全班交流,进行佳作欣赏,进行评改范例欣赏。要求优秀习作者朗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听读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对该文进行点评,并与小组互评的情况相对照,可见仁见智,可开展讨论,必要时教师提出参考意见。这样通过几轮评改,学生对该文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学会写好作文的好办法,同时,学生容易明确自己在批改上的差距,便于努力调整方向,提高自身水平。

交流完毕,教师要对评改情况作简短小结,在总结中不断提升。对评改积极分子进行表扬,对评改中存在的问题恰当予以点拔,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小结。尤其是针对作文的训练目标要总结,学生的训练现状和问题都要及时总结。

以上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互相关联,构成一个立体式评改信息网络,使得作文评改更加趋于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

五、实验结果

从近一年学期的的实践看,特别是和对比班相比效果是明显的,学生在“自我表露”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和成功的喜悦,创造潜能得到了极大的开发,丰富了学生内心感悟,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和激情,有利于克服学生作文马虎,不负责任的陋习,有利于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评改实践中掌握了不少的写作技巧,积累了丰富的语文材料和言语经验,学生像样的文章也多了。而且我们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91.8%的学生赞成四环评改,86.7%的学生认为对自己写作有所帮助。也对两次考试的作文评分进行了统计分析,第一次期末考试实验班的作文平均分高出1.89分,第二次期末考试实验班的作文平均高出2.38分。

六、研究反思

1.是否可以采取分层分组法?

2.对差生作文什么样的评改尺度最有效?

3.最后教师全面检查学生的评改情况,针对不恰当的评改如何处理最有效?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上一篇:小学阅读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四年级教学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