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知识要点范文

时间:2023-02-27 11:48:43

高二生物知识要点

高二生物知识要点范文第1篇

一、高中生物高考复习计划安排

在高三生物学总复习中,一般整个复习过程划分为:分章复习(第一轮复习)、专题复习(第二轮复习)、模拟测试、查漏补缺等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如下:

1.分章复习(第一轮复习)阶段

分章复习阶段的时间安排在9月初至翌年1月,该阶段的复习任务是理清单元知识点和夯实基础。

2.专题复习阶段

专题复习阶段的时间安排在2月到3月初,该阶段的复习任务是加强学科内综合,使知识系统化和形成命题网络(即知识块)。这个阶段的复习实际上是在分章复习和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新的维度对知识进行归类和重新组合,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知识的目的。

3.模拟测试阶段

模拟测试阶段的时间安排在3月中旬至5月中旬,这个阶段的复习任务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对知识有个全面、完整、准确的掌握并反映在习题的解决上。通过这种适量的模拟测试,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巧、解题速度得以提高,他们应考的心理素质也有所提高。

二、高中生物高考复习方法

策略总纲:

1.发挥《考纲》和高考试题的导向作用。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备考复习的依据。高考试题是考纲精神和要求的反映,对高考试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和特点。要根据考纲的内容和变化、高考试题的内容来合理地确定高考复习的方法。

2.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依据考纲,回归教材。

3.深刻理解核心概念、构建知识网络。

4.突出能力训练。

5.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具体方法:

1.分章复习(第一轮复习)阶段

第一阶段按章节捋清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例题,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深方向延伸和扩展。在高二生物学教学的基础上,按照高中《生物》课本的章节课题进行逐章逐节的系统复习。引导学生理清单元知识点,弄懂基本概念和原理,明确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单元知识网络。此外,在此阶段的复习中,要重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便为进一步培养综合能力奠定基础,要关注学生是否突破知识难点,尽力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扫清障碍。这个阶段的复习应以学生为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份单元知识明细表,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领会和应用上以及本单元内相关知识之间的结合上。在分章复习阶段要求学生课本随身带,读好课本,用好课本,练习时遇到问题和发现漏洞随时拿出课本进行对照和补充。本阶段习题重点选择基础题,突出中档题,避免综合题。

2.专题复习阶段

本阶段复习以知识体系专题复习为主,带动其他专题复习,重视实验的复习。在最后冲刺阶段留有一些时间进行热点问题和题型分类复习,以提高这方面的应试能力。通过各个专题的讲解、测试和讲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构建起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命题网络,从而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打下基础。专题复习宜精不宜多,内容根据教学的重点和前二年高考试题有目的地选择。本阶段习题以综合题为主。

3.模拟测试阶段

在这个阶段安排适量的模拟测试。模拟测试的题量不宜过多,以覆盖主干知识要点和练活学生思维为宜。试题内容可单科训练,也可理科综合训练,但试题覆盖面要尽可能全。试题的来源以组题为主。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模拟测试题,但教师可以不进行全面审阅,由学生自查后提出质疑性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评。本阶段复习要注意讲练并重,精讲精练,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既不能“以讲代练”,也不能“以练代讲”,要“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高二生物知识要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学习态度 联系生活 分析图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88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能够通过高考取得良好的成绩,继而进入更高的学府进行学习,但是高考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阶段总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变化,从小的知识点到大的题型,从高考试卷的题来说,学生平时练习的题目数不胜数,正确把握题型减少无用功的浪费就显得尤为重要,不管是哪一种题型都应该少做不必要的练习,要抓住重点、深入重点。根据往年高考题型制定相应的练习方案,从高一开始打下基础,高二进行过渡,高三做最后的冲刺,成功离不开这三者的共同努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做好各个阶段的任务,最后取得高考的成功。笔者认为,要想顺利通过高中生物考试,学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端正学习态度

高中生经过中考的洗礼,对人生有了基本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高一是打基础的一年,在这一学期所学知识大部分比较简单,是最基础的部分,这就需要学生平时认真整理笔记,这也要求老师上课的板书整洁认真,整齐的排列方式能够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就像需要作图的数学题一样,规范的作图手法是成功的一大要点,有的题目只要能把图认真准确的画出来,解答也就变得没有之前困难了,所以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上课时要注意自己的书写,只有自己做到才有要求学生的资格。

正确面对自己的学习生活,高中生压力普遍大,在高一高二还不会有明显的现象,大部分都是期中期末算是一次重大考试,而高三的学生就应该把每一次考试当成高考一样对待,在一次一次的考试中弥补自己的不足。生物这门学科在高一时期主要是把减数分裂这部分知识认真掌握,各个阶段的图像要熟记,星射线、纺垂线的形成分别是在哪个阶段。生物大部分题目是选择题、填空题,选择题要着重分析每一个选项,在阅读完四个选项之后再作出自己的判断,对于不能下结论的题目用符号标出来,完成其他题目之后再对不确定的题目进行做答。填空题需要学生注意文字的书写,出现错别字会对本题答案产生影响,通常一个空是1分或者0.5分,在错别字的影响下整个空都会出现问题,因此学生在日常的背诵过程中应注意一边背一边写,这样的记忆方法同时动手动脑,不仅有利于精力的高度集中,也会加深记忆,进而达到学习的目的。高一高二的知识相对零散,相比高三的系统复习,高一高二零散的知识点需要认真记忆,只有在平时注意积累并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在高三的复习阶段真正掌握具体的做题方法,从而体会学习的真谛。

监督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首先不能对学习有抵触心理,上课注意认真听讲,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课后练习独立完成。对于某些学生存在抄袭答案的问题,教师应当提醒学生引以为戒,对自己负责,欺骗父母欺骗老师的行为是可耻的,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教师的耐心开导会有一定的疗效。

二、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是与人类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门课程,首先生物学对人类的形成给出了一定的解释,人类的成长历程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各部分发展在生物学中都有详细的说明。从我们出生开始,我们呼吸着空气,空气中的成分也是生物学研究的内容,我们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以及血液循环方式等都是重点知识。高中生物主要研究人类文明史,蛋白质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代名词,可是它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具体出现在什么地方?这一系列的问题只有认真学习了高中生物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像我们的毛发都是由蛋白质所组成的,蛋白质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是因为这些角色的存在使我们的身体得以有效运转。在高中生物学科中还会学习DNA与RNA的区别与联系,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说鉴别DNA来判断是否是亲生孩子,首先我们可以明白DNA的组成以及排列方式,每个人的长相和性格各不相同,这也与DNA有关,世界上几十亿人中每个人DNA及RNA的组成不尽相同,这就构成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与长相。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得以让各种生物呼吸利用,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人类以及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在这种循环作用下,人类与大自然得以和谐相处。

从生活中亲身感悟生物,好多事物只有亲身经历才会记忆深刻,也只有体会过才能做透彻的理解,一味追求课本知识未免有些乏味,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知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在当今紧张的学习氛围下,老师和学生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师的任务不仅要处理好自身的压力,也要学会把学生的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三、分析图像

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光合作用,通常是时间及有机物积累的图像,首先学生应清楚坐标分别代表的是什么,各种物质之间的转化要清楚,在不同的时间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积累、二氧化碳的排放等问题不能混淆。人体产生热量及消耗热量的方式应准确记住,食物链应该是所有图像中最简单的部分,初中就对这部分内容有所涉及,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是对第一第二分解者的认识,这就需要老师认真备课,把生活中常见的分解者罗列出来并在课堂上仔细研究,确保考试过程中的错误率减少,进而取得满意的成绩。

高中生物不管是选择题还是填空题都是对图像的分析,遗传类的题目还会以一道大题的形式出现,减数分裂的图像也是以大题的形式出现,因此学生必须清楚减数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出现的具体变化。生物不同于语文数学的地方就是生物更贴近生活,不管高考制度怎样变革,生物最终还是需要通过考试来评定。

高二生物知识要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画脑图 策略 提高 生物教学 效率 实验

1.提出问题

许多学生在学习生物的时候,经常诉说所学的知识比较零散,在考试过程中很难提取有效的信息,成绩不好。高中阶段的生物知识,需要学生参与总结归纳、建构模型、探究与讨论等学习过程,通过自主学习建构知识网络,并有效地提取信息。如何让学生更容易建构生物知识呢?以往的做法是教师进行归纳后,将知识结构用括符方式列出,然后一点一点地让学生去记忆,学生缺乏主动的思考,被动学习,学习效率不高。

2.分析问题

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让学生通过训练,掌握高效的方法,主动地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建构生物学的知识网络,同时学会快速有效提取信息的方法。

建构知识网络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研究发现,一般人的记忆方式通常是一行一行地记,或者一栏一栏地记。但是,人类的大脑不是以这种方式储存信息的。脑科学的研究发现大脑是将信息存储在树状的树突上的,以分类和关联存储信息。因此,在本实验研究采用的画脑图法,就是设想让学生掌握一种信息储存的方法,将获得的信息用按大脑储存的规律操作,可以这样说,是用大脑自身的记忆方式和提取信息的方式来存取生物知识,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什么是画脑图呢?简单来说,是用树状结构和图像再辅助以自己喜欢的或熟悉的颜色、符号、类型和关联来画图,将知识进行整合归类。画脑图的要点是很简单的,由美国教育傅士珍妮特・沃斯所主编的《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她是这样介绍的:

(1)想象自己的脑细胞像许多棵树,每一个细胞在其分支上存储相关的信息。

(2)在准备好的白纸上用同样的树形格式排列任何一个知识的要点。

(3)在纸的中央,用类似神经元细胞体的形状明显地标明这次学习的主题或课题。

(4)从主题出发,用画出树状分枝将知识点进行联系,不断完善分枝。

(5)对于要提取的重要知识点,要进行归纳,通常用一个词或一个符号进行记录。

(6)相关的知识内容放在同一个分支上,每个内容都按树状分枝一样既联系又分散开来。同时,在脑图上尽量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符号进行记录,尽可能地多画图画。

(7)当完成一个分枝后,用不同色彩的框将其框上。

(8)在后继学习时,有规律地将内容不断补充到脑上。

用画脑图的方法,更容易让学生从概要出发,然后不断将知识要点补充进去,使知识构成网络,并且很清楚地显示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3.实验过程

用画脑图来建构知识的研究多数在西方国家中进行,多数样本来自大学生,至今还未见以中国内地学生为样本的该类实验研究。本研究是以我校高二年级学生为样本,通过对照实验法,开展画脑图策略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1实验方法

本研究中,以画脑图为自变量,以生物学习考试成绩为操作变量,即实验班教师运用画脑图策略进行教学,学生以画脑图为学习策略;控制班教师和学生则以传统方法为教与学的策略。最后用学生的生物学业成绩进行实验后测。同时要求在实验中尽量控制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

3.2实验的实施

本研究从高二年级中(学生在入学时平衡分班,生物成绩一直相对平衡),随机抽取两个班作为实验研究班,确定其中一个班(56人)为实验班,另一个班(56人)为控制班。总人数为112人,其中男生62名,女生50名。平均年龄16.4岁,最大年龄18岁,最小年龄16岁。

实验班运用画脑图的策略进行教与学,主要操作过程如下:

(1)学生预习课文,找出新概念。

(2)教师以画脑图技术组织教学材料和课堂教学,重点分析新旧概念间的各种关系。

(3)学生联系并写下联想到的概念或知识要点,用白纸片记录下来,并开始分析各概念间的关系。

(4)学生在台面尝试摆放某一主题相关知识点的位置,将有关的概念或知识要点进行分类;可以几个同学进行讨论合作。

(5)教师分析,学生调整摆放各知识要点位置。

(6)在准备好的白纸上画好主题,并将小纸上的知识要点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图画或符号进行勾画。

(7)将各主题或分主题用树状分枝方法,按内在联系进行构建,形成初步脑图。

(8)不断将内容补充到脑图中去,尽量用图画或符号标志,最后形成自己的一张脑图。

(9)教师在课堂上抽查学生画图情况,进行评价反馈。

(10)在下次学习前,对脑图进行分析,寻找新知识点与旧脑图的联系,确定主题,不断补充和扩充脑图。

按照上述步骤,学生进行了有意义的学习。下图是一位学生在学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课后所画的脑图。

学完《细胞结构与功能》这一章后,对学生进行了后测。后测采用了《新课程新学案》同步测验题(人民教育出版社),该测验题是按生物新教材的内容进行编著的,符合目前新课标的要求。对这部分测试题,经我校两位高三毕业班生物教师进行修改,缩减为50小题,学生用一节课完成。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对无关变量实施了控制,尽量减少误差。尤其是我们对后测及评卷工作严格按高考的要求去做,并均由不知情的其他教师去完成阅卷,评分和统计。

当时,我们假设后测的结果是:实验班的生物考试成绩优于控制班。

4.实验结果分析

测试结果表明,使用画脑图策略的实验班的生物学业成绩(包括测验、月考和期中考)明显优于控制班。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学完后,教师又运用画脑图策略对整章内容进行了复习,对实验班和控制班同时用相同的试题进行再测验。其结果见表一。

表一、二、三结果的一致性说明,运用画脑图策略的实验班的生物学业成绩确实优于控制班。这一结果与实验原来设想一致,与西方国家一些相关的研究结果一致。学生学业成绩提高的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了画脑图策略,很快构建了自己的知识网络,对知识的掌握牢固,并且在考试中容易提取信息,即是学生所讲的“容易记得住,并容易找到联系的知识点”。

5.结论

5.1生物教与学中运用画脑图策略,突出了有意义学习

众所周知,一旦事物的性质、事件或过程人为地加以标识而形成的信息被按一定顺序组织起来就形成一定的概念。而画脑图的方法,就是要在学生脑海中,用最容易记忆的方法构建他自己对知识理解的概念。而且,这些概念不是孤立的,也不能被单独表征,一个概念的含义必须由其他概念来决定或标识,这样便形成了一个概念的结构,用树状来表示这些概念间的关系,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也让学生更容易提取有效的信息。

5.2实现了长时的记忆,让学生容易记,记得牢

通过画脑图,学习者就会将某一主题中各要点,在其头脑中构建成一个知识结构网络。况且,这种知识网络的形成,是学生主动地去认知的,并且是学生在原来的认知水平上去构建的,更符合人类认知规律,也就更容易记忆和提取。

5.3让学生学会反思,并在反思中建构知识网络

研究过程还表明,画脑图的过程,是学习者不断反思的过程。同时,画脑图策略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它使教师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学材料的组织更为科学,更为有条理。

综上所述,画脑图策略可提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效率,能促进师生的互动,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由于本研究结果是初步的,研究的样本还不够大,评价实验结果的方法比较单一,画脑图策略在生物教学的应用研究还需进一步的深入。

参考文献:

[1]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1998.12.

[2]《生物》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

高二生物知识要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 复习实践 “以案导学”

随着关于教学有效性问题探讨的深入开展,以学案为抓手,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我结合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学案的设计、编写及具体教学实践应用,谈几点体会。

结合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特点、学生的认知基础等方面,可以将复习学案划分为五个模块,即学习目标、知识梳理、课堂练习、课后巩固、默写记诵。

一、紧扣考纲,设置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案设计主旨的灵魂精髓,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定位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握该堂课的学习任务、复习重点。在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复习学案的“学习目标”设置时,我们不妨将考纲要求作为“学习目标”,并适当延伸、补充一些常作为背景知识的考查点。要注意使用一些可操作性强的引导词,如“了解”、“知道”、“理解”、“结合实例”、“说明”等。

例如:对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纲中没有显示出对“地转偏向力”的考查,但是在“大气运动”的要求中却体现了对这一知识的掌握,如“气旋”、“反气旋”水平气流方向的偏转等。所以,在此处我们可以增设一条学习目标,即“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自转偏向力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

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堂复习之初,可先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目标”,并将其中可以显示学习掌握程度的“要求型”词语(即“了解”、“理解”等),以及显示复习侧重方向的“内容型”词语(即“……特征”、“……影响”等),逐一圈划出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纲举目张,进行系统、全面的“知识梳理”。

有效的“知识梳理”既是提炼经典主干知识(即,将书本读“薄”)的过程,又是有效联系、融会贯通知识(即,可想而知将书本读“厚”)的过程。对照“学习目标”逐一罗列的知识要点,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知识梳理”。

例如“天体系统”的包含关系、“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如下图所示)”等要点,可以采用框架结构图。

例如“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如下表所示)”等“比较型”知识,可以设置表格。

例如介绍“黄土高原”、“东北地区”等地的区域特征时,可以引导学生填绘区域空白图,提醒学生用彩笔区分山河湖泊、地形、城市边界等各类地理事物。对于要求重点掌握的核心知识,可以留出空白,引导学生填写。

三、即练即评,精选典型例题进行“课堂练习”。

题海战术向来不是通往高效学习的捷径,“课堂练习”的设置应侧重于质量的精选,而非数量的达标。依据前面“学习目标”对各知识点的要求,可以将近三年的“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进行分类列举,也可以适当添加近一两年各大城市的模拟试题,引导学生通过对往年试题的熟悉,有效把握对某知识点的复习认知程度。

例如:关于“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特点”、“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这两部分知识,可以以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的第12―13题(如下所示)为典型进行练习。

图6为“水循环联系四大圈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圈层依次是(A)。

A.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B.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D.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13.水循环(D)。

A.使全球水资源空间分布趋于平衡

B.使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使地球表面总体趋于起伏不平

D.促进全球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当堂训练经典习题,可以使“考点试题化”;及时讲评典型例题,可以使“试题考点化”。当然,在即练即评的同时,也应引导学生明确,所有正规大型考试一般不会考查原题,所以不能单纯地“就题论题”,而应透过试题看考点,关注变形题。

四、夯实基础,布置适量有区分度的“课后巩固”。

必修科目的“学业水平测试”既属于“通过性”考试,又具有一定的“选拔性”。对于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复习要求,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争取做到“天下无敌”;对于具有相应难度的“拔高型”知识,也需有适当补充拓展。因此设置“课后巩固”时,在侧重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训练的同时,也要注意有一定的区分度。

成绩能否达“A”,有时不仅仅取决于试题的难度高低,而且取决于答题是否具有技巧性、地理语言表述是否具有规范性。因此,在“课后巩固”题目的选择上,可以稍稍侧重“综合题”,并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综合题答题要点。例如:

1.要点序列化,即用数字“①、②、……”来区分答案要点;

2.尽可能多答几点;

3.注意按题干要求的侧重点答题,例如包含“评价……”、“……的影响”等“引导型”词汇的答题要点均具有两面性;

4.不要写错别字,不要写“狂草”;

5.不要随意省略简化一些专有地理名词;

6.最好先在草稿纸上写一遍;

……

五、留有空间,引导学生加强“默写记诵”。

地理作为兼跨“科学”和“人文与社会”多个学习领域的基础学科,其复习方式方法也具有亦文亦理的特点。

对于“记忆型”知识,常常强调“死去活来”,即只有将“死”的知识死记硬背,才能将“活”的知识灵活运用。因此,除了精选适量的典型练习供学生巩固复习以外,还可以在学案最后留有一定的空间,设置“默写记诵”模块,将考纲中强调的重点知识简要罗列题头,引导学生在充分复习的基础上,加强默写记诵。当然,学生也可以在此处记录复习中的疑惑点,进行问题反馈。

综上所述,通过“以案导学”,设置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进行系统全面的知识梳理,以及高效的课堂、课后训练讲评,辅以默写记诵,可以构建高效、有效的地理复习模式。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生物知识要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物 高考复习 有效性 指导

高三生物是选修科目,从近两年的生物高考来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察难度在逐渐加深。怎样提高生物高考复习的有效性呢?这是我们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立足考纲,明确清晰地把握备考方向

在高考备考中,老师首先要认真学习、理解《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了解分析高考信息,认真研究题型,从而对高考趋向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不仅我们老师要关注、领会、理解,我们还要求学生也了解、明确,知道考什么、怎么考。学生一上高三,感觉到学习的程序、学习内容与高一、高二有很大的不同,面对诸多科目、大量的习题训练,对如何安排生物的备考复习感到茫然而又着急。针对学生的情况,结合高考情况的变化及相关备考要求,我们引导学生认识把握《考纲》要点,了解考点,做到心中有数。我们将考纲说明作为一种备考资料印发给学生,也还专门用一定的课堂上时间给学生作一定的解读,使学生也能明确备考内容和方向。

二、制定完整教学计划,不断学习、更新理念

我们经常研讨新教材,关注课改动向,了解最新知识,在教法、学法上多加探讨,把新课改的内容有机的整合到高三教学中,使高三教学做到有效性。苦干实干更应巧干,尊重规律、讲究方法,是做好工作的关键。我们在三轮复习中制定详尽教学计划,具体的做法是:

(一)一轮复习,夯实基础

一轮复习以《课程标准》和江苏省《考试说明》为复习依据,以教材为线索,分模块进行复习。一轮复习的目标是抓好“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维方法和基本理念。这阶段的复习我们力争做到“细”、“实”、“串”、“综”、“温”。“细”就是不放过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结构图和原理图及有关的坐标曲线,即“逐点扫描,不留盲点”;“实”就是复习过的知识力求弄懂弄通,不留疑点,能熟练运用;“串”和“综”就是不要局限于教材的顺序知识,按照知识的内涵把相关内容“串”、“综”在一起,提高综合素质;“温”就是要重温以往绕过、考过的题目,特别是做错的题目,同时要与“遗忘”作斗争,做到“回头看”,“小步走、快节奏、勤回顾、多练习”,使学生理解到位,记忆牢固。

(二)二轮复习,整合知识,提升能力

在一轮复习基本完成了“四基”的基础之上,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为线,以高考考点复习为面,以知识的整合、能力的形成为目的,突出重点,联系热点,渗透考点,构建知识链、知识网,实施知识的重新整合。本轮在准确把握知识点之间本质联系的基础上,本着强化完整的知识体系,稳定的知识框架,明晰的知识网络,科学的思维方式,综合的学科能力为目的,打破知识和技能的固有壁垒,对知识编排体系进行必要的拆分和加工,组成特定的模块进行复习,以利于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状态。要使各部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三轮复习,综合训练,查漏补缺

通过二轮的有效复习,学生已有相当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三轮复习的重要任务就是适时做一些模拟试题,着重提升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进行查漏补缺。通过一定量的综合能力测试题进行临考模拟,以进一步提升能力、规范答题,并发现薄弱环节,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三、激发学生学习激情,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

二轮、三轮复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他们拒绝简单的重复,而难度大的内容又会吓退学生,我们就采用自编讲义的方法,既避免了简单知识的冗杂内容,又保证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挑战性,题量中等,偏难题一般都在课堂经过学生分析讨论后解决。讲义在形式上具有一致性,在内容中具有连贯性和整体性。一周下来,老师会专门布置回归讲义的时间,遇到前后有联系的内容,还会及时地进行空间接轨,做到了一套讲义每个知识点都是精华,没有一个不用的盲点。学生对生物复习也做到心中有数,充满信任,在最后停课迎考时,老师仍然布置学生回归已经完成的全套讲义,由于平时检查督促多,学生大部分能保留完整讲义,复习时也特别主动。这个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事物没有激情是因为不了解,慢慢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功以后,他们也会跃跃欲试,甚至会主动练习。

四、加强规范化训练,保证不因规范化问题而无谓失分

第一,注意审题的规范。选择题要审清主题、题干和选项;非选择题要审清限制语、求答项和相关背景材料。

第二,注意答题纸使用的规范。书写时不要超出答题区域;要将答案与题号和各小问的序号对应好,以防错位;选做题应先写题号等。

高二生物知识要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生本教育;师生角色互换;前置作业

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欢天喜地庆贺高考制度的恢复,而今,我们却因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讨论着如何改革高考制度。三十几年,我国教育改革就如摸着石头过河,学生许多素质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滑。长期被教育界奉为金科玉律的传统教育――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严重限制了学生聪明才智的发挥,扼制了学生潜力的挖掘与拓展。因此,新课标教育理念要求课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生本教育”便应运而生。

一、生本教育的定义

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本、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一种生本式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依靠教师教,转变为依靠学生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就是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二、“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的提出

山区县各种资源有限,人们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不多,所以“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广大学生都想通过高考改变命运,高考分数就变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课堂就很难脱离满堂灌的填鸭式教育。而且,笔者从十年教学生涯中深刻感到,要改革不理想的考试制度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我们可以从教育方法入手,尽量让教育往培养素质方向靠拢。比如,我们可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非应试能力。然而,“师生角色互换”式的课堂就能化被动为主动,鼓励学生通过生动活泼、主动自然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师生角色互换”是指让学生课前自学,对课本内容进行理解归纳和重组整合,然后在课堂上充当教师角色,将自身对知识的领悟传达给其他同学,亲身体会老师对信息的加工方法,教师只需在适当时候参与学生的交流与讨论,在学生遇到问题难以解决时作好引导,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和培养能力双重教育的目的。

三、“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的运用

“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关键是要设计好前置作业。前置作业是指在老师开展课堂教学前布置给学生完成的“作业”。前置作业的设置要相对开放、低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有几种比较典型的课型,下面谈谈常见课型中前置作业的设计以及“师生角色互换”课堂的开展实例。

1.常识课

科学教材中有许多关于科学常识介绍的课型,对于这种课型我一般会将前置作业设计成三部曲――浏览课本内容归纳知识要点提出你的疑问。例如,高中生物必修3其他植物激素一节,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就要归纳本节内容知识要点,课堂上请学生向全班同学讲述他们对这节内容的理解,最后提出自己的疑问,请班上的同学回答。以下是我校高二某学生的课堂实例。

这位学生首先向同学介绍了本节知识结构,然后呈现教材P54图,让同学们针对图解中的事实进行图表转换,列出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表。同学们根据课本回答完上表内容后,此学生再简单介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利用教材信息让其他同学讨论并回答教材P55讨论题。

最后,他提出了个人疑问:“植物激素也有专门的分泌器官吗?与动物激素相比有何不同?”希望班上同学或者老师能够帮他回答这个问题。教师及时表扬这位学生的表现,回答他的疑问,并扼要总结以及对本节知识作必要补充。

2.习题课

每个学生对相同知识点具有不同的视野,导致学生答题不尽相同,因此在设计习题课前置作业时,可要求学生课前整理好错题,在错题旁边注明出错的原因;或者让学生收集认为最容易错的题目和推荐认为最好的题目,在收集试题时必须说明自己选择或推荐的理由。

教师要对学生的总结和自我剖析作出及时的表扬,随后邀请答对的同学讲述如何思考这些题目,最后再作必要的解释。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将原先所做的试题重新复习了一次,最重要的是从中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和题目的价值。

3.探究课

我们的课堂教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探究,其实是对前人认识的重认识、重验证。因此,让学生事先通过预习做好知识的准备或充分的感知,即使学生自学后知道结论,他也必定心存种种疑问,依然保持着浓厚的探究欲望。探究课的前置作业教师可要求学生弄清楚以下五个问题:(1)探究目的;(2)原理;(3)实验设计;(4)预期结果;(5)你的疑问。

例如,高中生物必修3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一节中,高二某学生课堂上首先向大家介绍此活动目的及原理,然后着重介绍并投影实验记录表格的设计,这是最近几年高考中的高频考点,最后提出如何确定浓度梯度范围的疑问。教师应即时给予学生积极评价,并补充“预实验”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预实验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

从“师生角色互换”的课堂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既有“学习身份”,又有“指导身份”,这里面的“学”体现在课前的主动自学,课上共同分享,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善知识体系。我们亦可从中摒弃拘谨被动的师本课堂,淡化教师高高在上的疏远氛围,实现自由、平等、积极的交流式生本课堂。通过前置作业,还可纠正学生学习依赖性心理和做事眼高手低的浮躁现象,培养学生做事积极主动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解除对学生智力发挥的限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潜力。

教育的现实决定了家长十分注重分数,而忽视对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家长轻视的态度也会导致学生对前置作业敷衍的结果。以上这些困难,需要我们教师在“师生角色互换”式课堂的实践中研究对策,不断完善这种具有尝试性的新型教法。

参考文献:

[1]邬英英.课堂中师生角色互换的作用及其运用要点.时代人物,2007(12).

高二生物知识要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生物;会考;考试说明

本人对江苏省前五年生物会考试卷进行分析,发现会考的知识点涉及的基础面比较广,涉及高一的所有的章节。覆盖面广大。但试题注重基础,比较简单。而我校的学生生源基础比较差,学生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只有死记硬背,因为复习的内容比较多,时间又比较紧,如何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平时一定要认真备课,备考点,把会考一定考的知识点重点突出,在讲解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如何解题的思路。比如对前后联系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整理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还可以采用一些例如图表或者提纲的方式让学生记住。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精心备课,整理一节课45分钟的节奏和时间把握,如何处理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我是这样做的:适当引导,及时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在讲解动物新陈代谢的时候,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吃猪肉,为什么我们身上长出的是人肉而不是猪肉为什么?学生根据书本说:因为猪肉的蛋白质在人的消化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然后被我们吸收了。接着引导:你们提出的氨基酸是谁的?(是猪的)既然是猪的怎么变成你的了?一步一步的设疑,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在教学中如果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我在讲解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时候,学生不理解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这时我们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来帮助理解。我可把染色质比喻成一根细长的铜丝,经过螺旋化就成为一段粗短的就像弹簧的物质(染色体)。这样,学生很容易的就掌握了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老师尽量把本章节的知识点讲解清楚,把基础性的重点和难点都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做好笔记,通过导学案让学生尽量在课堂上就能掌握知识。讲解的时候我们也应该采用一些技巧和方法,例如我在讲解物质如何出入细胞膜的的时候,对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这两种形式,我举了个比喻:如果我们由低到高爬楼梯会感觉很累而且损耗能量喻为主动运输,而下楼梯的时候比作自由扩散。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走入班级,了解学生的情感

我们学校学生生源比较差,高二学生会考报的六门,学习时间比较紧张,如何引起学生对生物的的重视。让他们坚持生物学习不放弃,我觉得应该了解学生的情感,情感交流很重要。上课的时候我们应该面带笑容,课堂提问的时候用鼓励的目光,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不要批评,学生课堂走神的时候应该及时提醒。课后应该经常找学生聊天,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来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心想帮助他们的。时间长了,让学生感觉到如果不学好生物就对不起你这个老师。

三、重视课后训练,并做好试卷分析。有效保证会考过关率

如果课后对学生不进行强化训练,学生的成绩提高的不会特别明显。必考题强化训练是给学生在掌握会考知识点基础之上的练习。每次强化的题目不要过多,不然短时间学生接受不了太多的内容,还可能对学生产生反面的作用。如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因为无法按时完成训练而去抄袭别人的答案,这就达不到练习的目的。但也不能过少,过少的话时间上又来不及。课后强化训练最好一节内容找几个,一单元总结一下,一章适当的考一下看学生是否全部掌握。每次考试后教师要集中精力分析一些典型的题型和易错的题,做好试卷分析,把其中失分率较高的题目圈出来,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学生哪部分的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哪部分的知识点较为薄弱,及时查漏补缺,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题讲解。这对学生如何独立做题很有帮助,可以让学生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常规问题。针对试卷中做错的地方一定要找到原因。教会学生如何读题(对选择题读题眼或者关键词),这样可以对知识加深印象,考到类似的题目不会再错。强化训练是大面积提高会考合格率的有效措施,但针对学困生还得作个别辅导。个别辅导重在平时,到最后搞突击才有效果,个别辅导是提高合格率的强有力保证。我们知道会考注重的是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的考核。采用省教研室发的江苏省生物会考考试说明来进一步的强化知识点,为会考最好全面准备。复习后期主要是以《江苏省普通高中毕业考试生物复习指导书》为主进行综合训练测试。每次测试结果都进行统计,把其中失分率较高的题目圈出来,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学生哪部分的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哪部分的知识点较为薄弱,及时查漏补缺,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题讲解。如细胞专题(结构和功能)、遗传专题、环境专题、实验专题、图表专题、计算题专题(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碱基对的计算,遗传规律的计算等等)。然后再从中提炼出一份新的测试卷,再测再讲,使大部分学生能真正掌握、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提高复习的时效性。

四、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学困生是会考能否达标的重要原因

高二生物知识要点范文第8篇

1. 近五年重庆市高考化学试题回顾

1.1各部分知识所占的比例

年度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知识化学实验计算

200845.4%5.6%22.2%167. %10.2%

200937.0%19.4%20.3%19.4%3.7%

201038.0%14.8%20.4%19.4%7.4%

201137.0%15.7%20.4%16.7%10.2%

201235.2%16.7%20.4%17.6%10.2%

由上述表格可以看出:计算知识有上升的趋势。

1.2各年级知识所占的比例

年度初中高一高二高三

20083.7%23.1%63.0%10.2%

20093.7%43.5%34.3%18.5%

20101.9%33.3%42.6%22.2%

20111.9%27.8%49.0%21.3%

20122.8%29.6%50.9%16.7%

从上面看出:高二化学知识所占的比例偏高。

2. 2013年化学高考试题预测

2.1紧扣教材,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知识覆盖广。

估计试题会紧扣教材内容,会突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而且很多题目会取自于教材,在教材知识上会有延伸。中学实验中最重要、最基础、最典型的定性和定量实验,将无机定量实验与有机制取实验结合起来,考查最基本的实验技能,要求学生学好教材,跳出题海,重视学生动手实验,预计考题涉及考纲的绝大部分考点,考点几乎覆盖高中化学所有基础知识。

2.2立足双基,重点考查主干知识,难度把握好。

基本概念中的化学用语,化学常用计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反应热,化学基本理论中的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电化学、溶解平衡,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钠、氯、硫、氮、磷、碳、硅、铁、铝。有机化学中的烃和烃的衍生物,有机高分子,有机反应,有机合成,同分异构体,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物质的制取、检验、鉴别、除杂,化学实验中的定性与定量等内容。

2.3注重实验,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试题形式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手段,因而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越来越重视。估计考查内容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现象的描述,物质的制取,定量实验和定性描述,物质提纯和鉴别,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处理等。而且重点考查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我想试题形式新、立意高,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有利于平时重视实验,认真完成实验的学生,而且对“纸上谈兵”式的实验教学起到警示作用。

2.4注重化学素养,并突出对化学用语的考查。

预测试题对化学用语技能的考查,在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上注重考查学生的化学素养,同时也会检验学生集合利用知识的能力,而且强调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书写准确,落实过手。

2.5能力立意,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估计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科内的综合,而且每个题各小问层层递进,区分度明显,要体现出高考的选拔功能。

2.6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考查学生科学素养。

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应该会更加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充分体现化学造福于人类,化学让生活更美好的观点,而且要反映新课程的理念,试题将选取与人类生产、生活、科技、环境有关的素材进行考查,如:新型离子交换材料,制备高效除臭剂,粘合剂的原料,人工肾脏除去尿素等,考查学生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化学科学应用情景的呈现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要我们和学生要多关心生活、生产中的化学常识,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3. 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形式

3.1选择题:大约7个,每个6分,共42分。

主要的考点有: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离子共存,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判断,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电解质溶液,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有机物,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及实验现象的解释等主干知识,程度不大,属于了解的知识范畴,就是知识的再现。

3.2非选择题:大约4个,共58分。

第8题:估计考在物质的分类和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而且还有可能体现元素周期律的知识。

第9题:实验问题及解释。如:海水中提取镁、溴、纯碱工业及联合生产等。

第10题:有机推断及运用,考查烃、烃和烃的衍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等。

第11题:元素化合物与电化学的综合考察,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主要考查原电池,电解池的两极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要注意介质问题,电池反应议程式,电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相关的计算,而且有可能写出计算过程。

4. 应对策略

高考化学总复习是对中学化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全面总结,使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织成知识网络,并加深理解和应用规律,使学生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的过程。我将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阶段。

一轮复习阶段:二诊考试前结束,这个阶段主要注意知识再现重升华,其目的是夯实基础,各个突破,掌握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基础知识,抓住主干知识,清理知识脉络,巩固双基,挖掘隐形关系,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将选修知识渗透到必学内容中,解决好必修内容中的为什么的问题,用结构这条线将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系统构建化学知识结构,如元素化合物知识将贯穿这个阶段始终,不断强化化学反应的过手训练是夯实基础的抓手。

二轮复习阶段:踩点复习重迁移,这轮复习要点是深刻理解重点,如何突破重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对主干、重点和热点知识进行了强化复习,掌握要点和规律,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化学科学综合素质。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考查学生能力为主,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只有对基础知识内容更熟悉,并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才能在做推断题时得心应手。

该阶段是知识的重新组合过程,原理的运用和知识的迁移是重点戏,是否真正理解了基本原理,就看学生能否举一反三,知识能否灵活运用,正确迁移,就看学生解信息题能力如何。这些能力必须在二轮复习中得到强化,因为高考试题基本没有陈题,如果学生的这部分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做再多的题,也难上台阶。

三轮复习:回归教材,查漏补缺,对于常见错误或易忽略的内容,除了思想上给予高考重视 ,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进行反思、纠正,搞好自查,不能让同样的问题在高考中再现,考前训练应重视应试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把握好试题的难度,为学生参加高考树立信心。

在高考前特别要调整学生的心理,培养自信,定当在2013年高考中笑傲江湖,处于不败之地。

高二生物知识要点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命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077-01

所谓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生命教育就是使学生认识生命,引导他们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因此,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生命健康安全的思想意识,生物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生命的起点,生命的不易

结合生物教材的知识,我就让学生了解人的胚胎发育和分娩等知识,让学生体会生命的起点,生命的来之不易。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胚胎工程》这一章对胚胎发育的过程有简介,我主要通过科教短片和电影来教育学生。例如,《人的生殖》,男性每次可以产生几亿个,它们在女性的阴道内争先恐后地通过子宫游向输卵管,在到达输卵管时只剩下数千个了,最后能够与卵细胞结合的只有一粒最健康、最强壮的。受精卵再到子宫内发育10个月。可见,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生命是多么来之不易的,它是多么珍贵!任何生命都是自然界的成员、都有其生存的权利。为了让学生知道母亲分娩的痛苦,认识到为他们的到来父母所付出的艰辛,我让学生观看了第六代导演张杨的电影《向日葵》,该片是以主人公张向阳的出生为开头,用他儿子的出生作为结尾的。特别是结尾那些血淋淋的真实的分娩镜头真的让每一个人感到一种震撼。我注意到许多的女生甚至闭上眼睛,不敢观看。可每个人包括他们就是这样来到这个世界的。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是多么艰辛和不易!经历过这样一次次生命的洗礼,很多学生回家对待父母的态度有所改变,也有很的家长跟我反映,他们的孩子懂事了很多,好像一夜之间长大了,这些变化让人很欣慰。

二、了解生存的艰难,爱惜生命

在学习高二第一册《生物的生殖》,我讲到单细胞生物,在进行分裂生殖时,母体一分为二,变成二个新生命,母体消失,我和学生讨论到“死亡”问题。在我国的文化氛围里,人们很少在正式的场合讨论到这一话题。我要学生认识到“死亡”是自然界的规律,是生命过程的最后一环,不可避免。对学生进行生死教育,使学生更加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正确认识生命的过程,积极看待生命,才知道生命承载的重担,体会生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当秋风扫落叶时,我们要做的不是叹息,而是祝福,祝福它“化作春泥更护花”。“死亡”是生命的规律。我在讲述高二生物的进化自然选择学说时,联系自然界的实际介绍生物之间种内关系、种间关系。我和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在一片草原上,有一群老虎,老虎对小老虎说:“你要努力的跑,要比跑的最慢的羚羊还要跑的快,否则你将饿死。“在另一个地方一群羚羊也在练习跑步,母羚羊对小羚羊说:“你要跑的再快些,要比跑的最快的老虎还要再快些,否则你将成为他们的食物。”我组织学生讨论这一故事的内涵,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你对认识自然界生存斗争有什么认识?自然界生存基本规则是什么?三、融生物科学史于探究性学习中

将生物科学史带入探究性学习中,能充分发挥生物科学史的教育价值,对学生理解生物科学知识、提升生物科学素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如笔者在进行人教版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就借助教材中的“科学史话”,作为探究学习蛋白质相关知识的问题情境,在呈现史料的基础上提问:你能从材料中获得哪些关于蛋白质的知识?胰岛素的结构有何特点,有什么样的功能?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总结要点,然后我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追问:“氨基酸怎样形成蛋白质?”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相关内容,讨论、归纳蛋白质的结构层次。学生以“科学家探索蛋白质人工合成”为背景来学习蛋白质的过程中,不仅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艰辛,感受到科学家孜孜不倦、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而且自身也经历感受、分析、综合、理解等环节,使学习成为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从而有利于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四、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关爱生命的活动

高二生物知识要点范文第10篇

一、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假设及研究方法

㈠理论依据

研究生物课堂教学如何由应试型向素质型转化,就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应试教育的弊病,在不影响正常知识传授的前提下,探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面、综合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并检测其效果。本课题组研究的内容包括:改进实验课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在常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有效突破难点内容,掌握相关知识;改进习题课的评讲方法,以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落实德育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等。

我们所研究和实施的生物课堂教学由应试型向素质型转化的以上诸多途径和方法,从理论上看,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能够起到明显的作用。

首先,从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要求方面,现代社会需要更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较高的劳动者,而我们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所探讨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探究能力、科学素养、思想品德素养等,无疑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其次,从高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的发展水平看,该年龄段的学生在生理方面虽然大脑的发育已经过了高峰时期,但却正在进一步成熟和完善。因此,他们对事物的敏感程度高、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容易接受,兴趣爱好广泛。尤其在心理方面,他们处于由儿童向成人发展的过渡时期,一方面具有儿童天真、单纯、依赖性较强,在学习中过分顺从教师而缺乏自我管理的特点,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独立、爱表现自己,愿意陶醉于因为自我努力而取得成绩的喜悦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有针对性的诱导他们动手、动脑,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就一方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够在各个方面真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从以上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前的应试教育模式,积极实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再其次,从学科特点看,生命科学是本世纪自然科学的排头兵,生命科学的研究是目前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尤其近几年,生命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基因技术、克隆技术充斥各种媒体,为大众所瞩目。生命科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又与人类自身的生活关系最密切,尤其对中学生来说,中学生物学科所讲授的内容相对其它学科来说,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最接近,也更易激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只要采取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抓住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抓住学生关心的话题,则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所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更具有学科优势,也最容易产生实效。

㈡实验假设和研究目标

根据以上实验研究的目的及理论依据,结合研究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心得,针对学生知识水平的实际,根据我校教学装备和设施的现状,我们提出了以下实验假设和研究目标。

实验假设:1、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有许多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2、以上途径和方法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研究目标:1、改进实验课教学方法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关系。

2、改进常规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实施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评讲习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能力,课堂教学贯彻德育目标等)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关系。

㈢研究方法:

由于高中生物课学习周期相对较短,尤其在2000届学生之前,每届学生只有一年的生物课学习时间,这给我们课题研究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2000届以后,高考科目恢复了生物学科,才使学习生物课的周期延长了一年。所以我们在实施研究时,采用了比较灵活的研究方法,即:将“改进实验课教学方法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关系”的研究内容,采用相邻两届学生进行对照实验的方法,由于学生人数基本相当,任课教师相同,学生的自我学习目标都是通过毕业会考中的实验考查,故虽不同届,但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我们以2000届高二年级学生作为对照,将实验因子施加于2001届高二年级的学生,实验后,严格按照相同的标准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进行量化打分,将结果进行对照,以判断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及科学素养的变化情况。而将“改进常规课堂教学模式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关系”的研究内容,采取同届不同班学生进行对照分析。在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时,尽量挑选高一时成绩接近、男女生比例接近、任课教师基本相同的班级。实验测试以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科分数作对照参数,选取:①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科分数;②高三下学期高考“理科综合”科目分数作实验参数,以判断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变化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进行对照分析,以判断学生基本思想品德素养的变化情况。

本研究实验的干扰因素有:①不同届的学生虽然生物学科任课教师相同,但其它科目任课教师不同,故其它学科占用学生时间有可能不等,班主任对会考科目的重视程度也不相同。我们排除或减轻干扰的方法是:将实验因子尽量只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不让学生有额外的时间占用。②同届不同班的学生(2001届)由于理、化、生在高考中合并为“理科综合”科目,最后的高考成绩不能单纯体现学生的生物单科成绩,但我们认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是综合体现的。因此,在其它参数的基础上,“理科综合”成绩应该能够反映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基本状况。

二、实验研究的内容和过程

㈠改进实验课教学方法的内容及实验过程

在2000届对照年级及其以前年级,我们上分组实验课时,均采用教师先讲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过程(大约要花一节课的一半时间,即20分钟),然后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实验效果的程序进行。由于实验是两人一组,其中一人无操作机会或者下课后还未完成实验的情况比较常见。在2001届高二年级,我们通过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对分组实验课的教学程序作了如下改进:①课前针对实验内容,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基本过程,使学生对该分组实验提前形成较完整的知识轮廓和操作轮廓,并在上课时抽查提问,从而节省了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②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方法(如“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师介绍了多种色素分离的方法)、针对实验中出现的科学性错误(如“观察根对矿离子的交换吸收附实验”中对照实验不是单因子对照的情况)和方法上的失误(如果显微镜使用中低倍镜换高倍镜时升高镜筒、“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漂洗和染色的次序颠例等),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抽查作答。③教师提示实验过程中应避免的错误,但在正常操作完成后,鼓励学生去实践错误的操作,观察结果,提出问题,从而与正确的操作形成鲜明的对照,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如“观察根对矿质离子的交换吸附实验”中,让学生用自来水冲冼浮色,用自来水与CaCl2溶液作对照,观察现象)。④对课堂上没有顺利完成实验操作的学生,鼓励他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到实验室继续完成,直到能熟练操作。

改进后的学生分组实验课的教学程序为:课前预习(要求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用具、初步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教师抽查预习效果(3分钟)教师交待注意事项,但不解释(3分钟)学生动手操作(20分钟)(之间教师针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提示和简单讲解)学生自由实验(10分钟)(学生可以自己设计相关小实验,也可以针对注意事项尝试错误操作,以形成对照)教师小结(4分钟)补习(课余时间)。

通过以上改进,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学生的动手操作时间由原来的不足20分钟,增加到30分钟甚至更多,而且不仅增加了操作的时间,还增加了操作的内容,并能够对实验过程中随时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思考和改进,而且课外活动实验室的开放对那些在课堂上没有解决问题的学生有了补习的机会。所有这些措施都力求使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㈡改进常规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及过程

在生物常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经过集体讨论,反复研究,针对学生特点,制定了以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改进内容及实施过程: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兴趣特点,合理调整课堂教学中讲与思、讲与议、讲与练的关系,使学生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我们的作法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课堂过分依赖教师讲授,而学生的主要活动集中在被动听讲和记笔记方面的作法,而是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①对于以介绍科学实验得出相关结论的课堂教学内容(如生长素的发现实验——生长素的作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遗传规律),我们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实验中的每一步现象得出相关结论,一环扣一环,最终使学生完全融入到科学实验研究的虚拟过程之中,感受到科学实验的严谨氛围,从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另外,对于有些教学内容,尽管教材中没有安排相应的实验介绍,但我们总是尽力寻找相关的实验介绍给学生,或者给学生布置简单的家庭实验任务,最终让学生通过实验内容理解相关知识,反过来又间接鼓励学生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②对于一些内容比较枯燥,又不能花过多时间去充分发挥的教材内容(如生态系统的类型、自然保护等),我们事先设计好完整而又能够吸引住学生的自学提纲,鼓励学生自学;再将重点知识设计成问题进行抽查提问,然后教师小结,从而使学生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还保证了重点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③有些教材内容的掌握,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也比较感兴趣,但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往往掌握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如蛋白质的结构、DNA的结构及DNA分子中碱基的计算问题、基因的概念的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染色体组的概念等),对于这些内容,我们注重了在备课时先精心设计好授课的程序,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设计形象的比方说明,挑选最具代表性的例题,并且在讲授时重视知识点的衔接,力争做到知识结构严谨。在课堂上还要注重观察学生听讲的情绪和反应,有针对性的调整讲授的方法和深度,然后再通过一定的课堂和课后练习进行巩固。最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下,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④还有一些整体性和系统性强的教材内容(如细胞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动物的物质代谢、生物的个体发育、生物进化学说等),由于教材的设计决定了这些课的课堂容量较大,教师中易使学生产生疲劳,精力很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集中,造成虎头蛇尾,知识掌握不全。对于这些内容,我们采取了以知识主线为纲的方法,即先用较少的时间将知识主线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先明确知识的前因后果,再围绕这一主线有针对性的逐一解决相关的知识点,使知识点分散;还可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明确知识主线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逐个击破,真正做到纲举目张。这样,不仅使学生有效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大局观、整体观。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针对生物课的学科特点,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当今生命科学发展的热点问题,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印证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

我们的作法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呆板教条的教和死记硬背的学的情况,为适应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和考试命题的变化,我们首先坚定了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信念,通过集体讨论,制定了生物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应把握的原则(相关论文获省级一等奖,市级一等奖),并将之运用到课堂教学实际中去。即:①针对学生实际的原则:根据所教学生的地域环境、社会环境和知识水平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②利于提高学生能力的原则:要对生活实例合理取舍,挑选出学生熟悉的、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与教材内容结合;③把握适当时机的原则:不能把举例仅仅作为调动学生兴趣的方法,更不能以此哗众取宠、不讲时机、不分场合,而要使生活实例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④利于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原则:所举的生产生活实例应是正面的或是中性的,要符合青少年的道德修养水平、符合国情、符合教师身份。

3、考试、作业及其评讲是学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学生来说,习题评讲也是他们比较关注的环节。因此,习题评讲应该是教师应该重视的环节,尤其在高三阶段。关于习题的评讲,我们总结出了一整套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是科学能力)的方法,用于课堂教学,力争从评讲习题这个环节中取得一定的成效。

我们的作法是:按照学生解题的一般程序,我们在评讲习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答题,即:①浏览全题、理解题意,培养学生突破局部,把握整体的能力;②研究条件,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能力;③联系教材、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知识迁移的能力;④明确要点,注意条理,培养学生严密的组织和逻辑思维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的训练,学生的上述能力明显提高,具体体现在解题能力上,即使碰上一道很陌生的习题,他们也能做到不惊慌、不惧怕,他们会认真分析题意,积极开动脑筋,按照老师平时的要求一步一步找到解题的钥匙。

4、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化教学手段日益丰富,其中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直观、形象的优势对于有效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我们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我们的作法是:通过打听信息,我们购入了武汉大学“华软”高中生物多媒体课件,从广州邮购了一套中南六省教师自己制作的高中生物优秀多媒体课件,我们还积极自制课件(曾获省级课件评比优秀奖),在实验实施过程中,我们挑选出一些制作较好的、能有效突破难点知识点的课件,及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由于条件所限,我们没有规范的多媒体教室,只能在微机教室采用这种手段,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所以,我们运用多媒体手段的次数不是太多,只在必要的时候进行。

5、德育教育也是学科教育的重要任务,提高学生素质的内容中,做人的素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我们根据德育大纲,结合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抓住每一个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诸如世界观、人生观、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爱心教育,力争在学生的其它素质提高的同时,使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也能有明显的提高。

我们的作法是:通过讨论,我们制定了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并不断修正(相关论文获《中学生物学》杂志社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市一中德育论文评比一等奖并在德育研讨会上交流),将之落到实处。如:①我们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如“生命起源”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的比较、“生物进化”中的量变质变规律的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的普遍联系的观点、“细胞和生物体的成分和结构”所体现出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遗传和变异”的关系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等)。②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如“生物与环境关系”中的环境教育、“遗传和变异”中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教育、介绍我国科技成就的爱国主义教育、“自然保护”内容中的国情教育等)。③进行人生观教育(结合科学家的人生轨迹和卓越追求)。④进行爱心教育(如结合有关内容宣传义务献血、骨髓捐献等)。

三、教学实验的实施方法

从1997年9月开始,利用近一年的时间,我们进行了本实验的前期研究工作。我们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重新学习了教学大纲,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之后,通过集体研究讨论,制定了本教学实验的研究方案。

从1998年9月开始,我们开始对2000届和2001届学生实施研究方案,具体如下:

1、改进实验课教学方法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关系研究

我们选取2000届高二年级8、9、10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分组实验教学模式。选取2001届高二年级5、6、7班为实验班,采用改进后的分组实验教学模式,以对照班和实验班在毕业会考中的实验考查生物科目成绩为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但在取数据时,只取考查项目中的操作项目分数,而舍弃其它项目分数。又由于考查的实验有四个,而每位学生只参加其中一个实验的操作,而不同的实验中动手操作项目的分值又不一致,所以我们将每个学生操作项目的得分均换算成百分制,以使每个学生的得分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尺度,便于对结果进行分析。在考查打分时,我们严格按照相同的标准,对给分点具体到操作中的每一个步骤,力求使结果公正统一。

对于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衡量,由于可作为参照的因素有限,且在实验考查的过程中教师的人手太少,不能逐一观察。于是,我们根据多年的经验,只选取了一个参照因子,即在“观察根对矿质离子的交换吸附”的实验考查项目中,将对比观察时的“CaCl2溶液和蒸馏水的体积是否相等,放在两种溶液中的根的数量是否相等”作为参照因子,统计完全符合对比实验单因子对照原则的学生人数和有任一项不符合对比原则的学生人数,作为分析依据。

2、改进常规课堂教学模式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关系研究

对于这个实验项目的实施,我们选取了2001届的五班为实验班,六班为对照班,在高二、高三两个学年进行实验。其中在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之前两个班均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取其期中考试的生物科分数作为对照参数;之后,在实验班施加实验因子,经过高二上学期下半学期、高二下学期共近九个月时间的实验,在此期间,主要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等实验内容,取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的生物科分数为实验参数一;在高三学年,除了继续实施上述实验内容外,针对高三年级教学的特点,我们增加了在评讲习题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实验内容,取高考中的理科综合科目的分数为实验参数二。

在实验过程中,选取对照参数的考试,由非任课教师出题、流水阅卷、教务处电脑室统分;选取实验参数一的考试,是全市统考、流水阅卷、教务处电脑室统分;选取参数二的考试是全国统考、全省统一阅卷统分。均具有足够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对照班和实验班均由同一名教师任教,在实验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对对照班和实验班除了课堂教学方法的区别外,均一视同仁,并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对学生同样严格要求、耐心辅导,对作业批改、评卷均同等对待。在年度学生评教活动中,该任课教师在两个班均获得好评,从而最大限度排除了实验因子之外其它因素的干扰,使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可信度。

在该实验阶段,对于思想品德素养的提高情况,我们针对学生实际,适当结合教材内容和社会现象,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表,调查项目虽然不多,但却很具体,不抽象,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学生在思想品德素养方面的现状(见表1)

表1学生思想品德素养情况调查表

项目

答案(在同意栏打“√”)

1、你对持何种态度

反对

顺其自然

赞同

2、你对北京申奥的态度

大力支持

无所谓

反对

3、假如你是袁隆平,国外有人拿几亿美金收买你的技术你会

不同意

考虑考虑

同意

4、你对我国人口政策中每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看法

符合国情

一个太少

不应限制

5、你看到一只受伤的小鸟,你会

帮它包扎,养好伤后放飞

觉得可怜,但没什么行动

不理睬

6、碰见小孩捉蝌蚪,你会

制止

不理睬

和他一起捉

7、成年后你会参加义务献血吗?

拿不定主意

不会

8、针对我校目前实际,你认为学生遇到老师是否应该主动问好?

应该

看情况

没必要

9、你对同学友谊的态度是

十分珍惜

有所选择

可有可无

四、实验结果测试及分析

1、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基本科学素养的结果测试:

在1999年5月和2000年5月举行的全省毕业会考生物实验考查结束后,我们根据上述实验参数的测定方法,使用Z检验对共6个班的学生成绩作了统计、整理、分析。结果见表2。

表2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检验结果

人数(N)

人均分(x)

标准差(δ)

Z值

P值

差异显著性

实验班

163(N1)

78.3(x1)

11.6(δ1)

Z=4.73>2.58

P<0.01

特别显著

对照班

161(N2)

71.8(x2)

13.1(δ2)

分析:从以上Z检验的结果看,实验班和对照班的P值<0.01,故差异极显著,也即两组学生在实验动手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

对于实验考查过程中出现的对照实验违反单因子对照原则的学生人数,我们认真观察、详细统计,结果见表3。

表3学生实验中科学素养指标统计表

总人数

出错人数

出错人数百分比(%)

实验班

68

3

4.41

对照班

65

15

23.08

(:考查中做该实验的人数占全部学生人数的约2/5,故总人数与表2不相符。)

分析:从结果看,实验班学生至少对照实验的单因子对照原则的理解和习惯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班,该结果可以一个侧面反映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状况。

2、改进常规课堂教学模式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关系结果测试。

①我们在1999年11月对2001届高二5班(实验班)和高二6班(对照班)的期中考试生物科成绩用Z检验方法进行了统计、整理和分析。结果见表4。

表4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检验结果①

人数(N)

人均分()

标准差(δ)

Z值

P值

差异显著性

实验班

55(N1)

76.8(x1)

13.9(δ1)

Z=0.35<1.96

P>0.05

不显著

对照班

53(N2)

75.9(X2)

12.8(δ2)

分析:在本次考试之前,我们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均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从结果看,两个班的学生成绩所反映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无显著差异。

②我们在2000年6月对上两个班的期末考试生物科成绩用Z检验方法进行了统计、整理和分析。结果见表5。

表5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检验结果②

人数(N)

人均分(x)

标准差(δ)

Z值

P值

差异显著性

实验班

55(N1)

74.9(x1)

13.1(δ1)

Z=2.96>2.58

P<0.01

特别显著

对照班

53(N2)

67.5(x2)

12.9(δ2)

分析:在本次考试前的近九个月中,我们将实验因子施加于实验班,从结果看,实验班学生在考试中反映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显著超过对照班。要说明的是:对照班的成绩虽然不如实验班,但在全年级八个理科班中,仍处于中游。

③我们在2001年7月底,对以上两个班的高考“理科综合”成绩用Z检验的方法进行了统计、整理和分析。结果见表6。

表6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检验结果③

人数(N)

人均分(x)

标准差(δ)

Z值

P值

差异显著性

实验班

55(N1)

210.8(x1)

28.9(δ1)

Z=2.90>2.58

P<0.01

特别显著

对照班

53(N2)

196.4(x2)

29.1(δ2)

分析:从表中结果看,又经过一年的实验,增加了一个实验因子,实验班的成绩仍显著好于对照班。由于高考“理科综合”成绩是理、化、生三科的综合成绩,而Z值仍高达2.90,我们甚至可以推测,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是否也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④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提高情况的测试,我们在对照班和实验班各随机抽取了40名学生在2001年5月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前我们特意向学生说明要反映自己的真实态度。问卷调查结果见表7。

表7学生思想品德素养情况调查结果

项目

答案(在同意栏打“√”)

1、你对持何种态度

反对

实验班

35

顺其自然

实验班

5

赞同

实验班

对照班

31

对照班

9

对照班

2、你对北京申奥的态度

大力支持

实验班

32

无所谓

实验班

7

反对

实验班

1

对照班

29

对照班

9

对照班

2

3、假如你是袁隆平,国外有人拿几亿美金收买你的技术你会

不同意

实验班

20

考虑考虑

实验班

12

同意

实验班

8

对照班

16

对照班

15

对照班

9

4、你对我国人口政策中每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看法

符合国情

实验班

31

一个太少

实验班

7

不应限制

实验班

2

对照班

28

对照班

10

对照班

2

5、你看到一只受伤的小鸟,你会

帮它包扎,养好伤后放飞

实验班

25

觉得可怜,但没什么行动

实验班

10

不理睬

实验班

5

对照班

20

对照班

16

对照班

4

6、碰见小孩捉蝌蚪,你会

制止

实验班

29

不理睬

实验班

10

和他一起捉

实验班

1

对照班

27

对照班

11

对照班

2

7、成年后你会参加义务献血吗?

实验班

35

拿不定主意

实验班

4

不会

实验班

1

对照班

20

对照班

15

对照班

5

8、针对我校目前实际,你认为学生遇到老师是否应该主动问好?

应该

实验班

33

看情况

实验班

5

没必要

实验班

2

对照班

29

对照班

8

对照班

3

9、你对同学友谊的态度是

十分珍惜

实验班

28

有所选择

实验班

12

可有可无

实验班

对照班

24

对照班

16

对照班

分析:从统计结果看,实验班学生的整体思想品德素养要好于对照班,原因是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了相关的教育。

五、结论: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有许多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2、本实验所涉及的途径和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上一篇:高二生物学习目标范文 下一篇:高二生物知识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