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演讲稿范文

时间:2023-03-07 04:20:50

法制教育演讲稿

法制教育演讲稿范文第1篇

我想通过这么一说,大家都了解了守法的重要性了,那接下来就应该要学法了。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就是告诉我们凡事要讲道理,如果我们人人不讲理,那我们的国家将是怎样一副场面,这个国家怎能还称其为一个国家呢?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法律意识,提高我们的法律素质,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需要我们不但要好好学习它,还要合理的运用,才能更好的遵纪守法,维护自身的利益。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朝着建设民主法治国家的方向在努力。国家一直在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地在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教育公民自觉守法,并且学会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对于执法机关,普法的意义则在于能促使执法者更公平、更公正、更合法的行使自己的工作职能,惩治违法犯罪份子,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多年来,我们的普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就好像电影《秋菊打官司》里的秋菊一样,有很多原来对法律一无所知的人,如今都能运用法律来寻求一个说法。随着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深入的开展,使得人民群众逐渐接受了法律意识的培养,并自觉自愿地运用法律。我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并且从事着基层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我没有什么更好的心得,我想普法宣传教育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效,总结其中的一条经验,那就是大家都懂得了“学法用法,从我做起。”

应该会有很多人同意我的这个看法吧?有句古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点滴小事,积累成山。别看这“学法用法,从我做起”,说着容易,可要真正做到,还是得有很强的法律意识和觉悟的。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要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要小看一件小事情,它正是你素质修养的体现,或许在不经意间你就做了一个好公民,也或许在不经意间你就违反了规章制度。举个再简单不过的例子,当你在过马路的时候,你有没有严格按照交通规则呢?“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的规定你有没有铭记在心呢?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也能充分体现公民的素质和修养。

我想如果人人都能从自己做起,首先自己能学法用法,遵守法律,进而再去要求他人,那就会形成大家都来学法用法,大家都遵纪守法的大好局面,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有越来越好的治安环境和社会秩序,违法犯罪活动就会大大减少,人民群众就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我们的国家就会逐步成为健康、文明、法治的国家,这不正是我们普法的目的所在吗?

孩子们,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社会,为了我们自己,请记住“学法用法,从我做起”!

法制教育演讲稿范文第2篇

今天我来给同学们讲授一些通常的法律知识,以便同学们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有所作用。

我们知道,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同学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收到各种新鲜的事物,其中有健康的,也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你们是否能分辨得清楚?你们是否想过你们日常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受到法律约束,法律是至高无上的,是不可侵犯的,谁违犯了法律就必定受到法律的惩罚。

那么,什么行为是犯罪的行为呢?要远离犯罪,这是同学们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一切危害国家、领土完整和完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律的行为,即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今天在坐的都是小学生,也就是说你们都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对未成年人犯罪,我国《刑法》第17条做了年龄及犯罪行为种类上的限制。《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意思就是凡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任何一种的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样规定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在我国,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因体力、智力已相当发展,并有一定社会知识,已具有分辩是非善恶的能力,因此,应当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一切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由此可见,法律对未成年人加以保护的同时,也给予了一定的惩罚。那么有些同学会说我现在还不到十四周岁呢,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如果你实施犯罪行为时年龄虽未达到能追究刑事责任的界限,国家法律还是有惩罚的措施的,比如作治安处罚、送劳动教养、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等等。同时我认为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从小养成了各种不良习性的话,以后要改正就很难,平时又不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注重规定自己的言行,不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做事,最后必将酿成大错。在这里,我给同学们举几个说明未成年人由于不知道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懂犯罪概念而酿成大错的真实案例:一个是发生在2002年的一名十四周岁的中学生投毒案,这起案件发生在去年的四月份某天下午,该学生将自己买来未吃的冰袋咬破一口,再灌入一点老鼠药,而后放入附近一小学的某教室的一张课桌抽屉里,第二天,坐该课桌的小学生喝了这有毒的冰袋后,很快就死了。这起案件侦破后,该投毒的中学生后悔不已,他说自已没有想害死人,以为小学生吃了只会拉肚子,但是严重的后果已经造成,该学生的后悔不能代替法律的惩罚,根据《刑法》的规定,投毒致人重伤、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后该同学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再给同学们讲一个2002年发生的案件,被告人刘某年仅15周岁,原是四中的学生,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进网吧玩了一下,觉得挺好玩,以后就经常到网吧玩,之后一直沉迷于玩网吧和游戏机,但父母不给钱,怎么办呢,他想到了向同学下手敲钱,一天,他在四中操场玩时,看见同学方某,刘某就走上前要方某给他钱,并威胁方某说,你以前跟别人打过架,被打的人叫我来拿医药费,自己认识许多社会上的人,不给钱就叫人来打死你,方某很怕,将自己身上仅有的五元钱给了刘某,以后刘某陆续向方某要了三次,共计六十余元,其中有一次,刘某逼方某带他到方某父亲那骗借了三十元,最后一次,被告人刘某逼方某拿五十元,方某不给,刘某便将方某带到一偏僻地方,用玻璃刮方某手掌,用烟头烫方某,并要求方某第二天中午把钱交到刘某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方某才将这件事告诉其父亲,方某父亲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人员将被告人刘某抓获归案,刘某在接受审判时说道:“我以为只是敲点同学的钱好玩,不知道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刘某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

再就是一个发生在2001年夏天的案例:杜某十四岁,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成绩一直很好,在他小学毕业就要升入初中的那个暑假,在与同学玩时认识了在社会上混的李某等一伙人,他见李比自己才大两岁,却比自己潇洒得多:李某出手大方,经常带杜到网吧、游戏室等地方玩,他很羡慕李某,于是天天跟着李玩,但是出去玩必须要有钱,李某口袋中的钱很快就用完了,李某就对杜说:“我们现在没钱玩了,要玩就必须搞钱”,他们一合计杜某决定到一个他认为有钱的同学家去抢钱,杜某带着李某等三人趁同学的父母上班、同学一人在家之时闯入同学家实施抢劫,同时还将该同学打成重伤。公安机关很快就破了案,将李某和杜某等人抓获归案。到了9月1号,杜某坐在牢房里悔恨交加,他痛哭道:“今天是开学的日子,我多么想背着书包去上学呀,当时我只是想到好玩,我没想到我的行为是犯法的,我后悔呀。”但是法律是无情的,谁触犯了它就要受到处罚。

以上所列举的例子只是较为典型的几个案件,我知道有的同学其实很聪明,但他不用在学习上,而

《法制教育讲座演讲稿》出自:

法制教育演讲稿范文第3篇

同学们:在一年里,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特点。如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小草绿了,树开始发芽长叶了,夏天是植物生长最迅速的时期,秋天是硕果累累的季节。那么对于我们成长中的同学来说,我们12岁、13岁、14岁、15岁正是人生大好时光,青春花季,是我们长身体,长知识,学做人的最好时期。根据青春期这个阶段特点,结合学校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今天老师要与同学们共同分享成长中的一些问题。今天我们校会的题目是“人生如四季,花季最美丽”。在我们每一个懵懂初开的少男少女们心中,对交朋友问题、男女同学的交往问题、所谓的早恋问题、网上知己问题都感到好奇而又容易困惑,那么怎么样才能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呢?一、 交朋友的学问中国有句俗话:“虽有兄弟,不如琴声”,结交朋友,实乃人生一大乐事。但是,交友不当,也可能后患无穷,甚至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那么中学生到底可以和哪些人交友呢?首先,中学生应该交一些敢于指出自己缺点和错误的朋友,他们说的话可能不那么好听,甚至可能你根本就听不进去,但他们的话如同良药,虽不中听但可以治病。其次,虽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是成绩好坏不是区分类群的标准,中学生可以和成绩好的同学交朋友,也可以和成绩差的同学交朋友,能够走到一起并互相交流和促进就可以成为朋友。第三,中学生最好不要交“马路朋友”。“马路朋友”是指校外的自己不太了解的人,虽然自古就有一见如故的佳话,但交朋友是一件应该非常慎重的事情。虽然陌生人未必都是坏人,但把自己交付给一个陌生人总不是那么安全。加之,中学生涉世不深,社会经验少,被“马路朋友”欺骗的事情常有发生,所以最好不要和他们来往。要结交好的朋友,可以遵循以下三条原则:1、要以诚信为基础。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交朋友的基础。2、要以尊重为前提。尊重别人,以尊重别人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尊重是结交朋友的前提。3、要以共同的目标为志向。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甚至相同的遭遇会使人们结为朋友。但是,共同目标才是朋友的灵魂。没有共同目标的朋友,只能是吃吃喝喝的“酒肉朋友”,互相利用的“临时朋友”,鲁莽行事的“草莽朋友”。这种朋友害人害己,不是真正的朋友。二、男女同学的交往。对中学生而言,异性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不仅有利于学习进步,而且有利于个性的全面发簪。男女同学的交往是正常的、自然的,也是必然的。班集体的建设、交往的扩大、友谊的建立和发展都离不开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但现实生活中,在男女同学交往方面叶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呢?

法制教育演讲稿范文第4篇

这个报道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点滴小事会给人以成功的阶梯,也会使人与成功失之交臂。

难道举手投足的瞬间小事真的会有如此作用吗?其实文明习惯是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行为情操的重要表现,文明与不文明二者之间既是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同样是一件小事,这样做就文明,那样做就不文明,泾渭分明,道理并不复杂,但贵就贵在文明习惯的养成,难就难在长期的坚持。

大家都是长期接受教育的人,你们是否知道如何对待手中的一张废纸,教室寝室中洁白的墙壁,嘴里的一口痰,吃后的果皮、包装袋,教室寝室中的公物;如何面对每一节课,一次日常的作业,一次普通的考试;如何对待同学之间的磕磕碰碰,口角俗语?无论大家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将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而一个人只有学会做人,学会善待身边的小事,才算具有成功的基础。一个不知道爱父母、爱家庭的人,一个不知道爱培养他教育他的学校的人,一个不知道爱自己工作环境的人,哪里谈得上爱国呢?同样一个不知道爱别人的人,也是不可能得到别人的爱和帮助的。

同学们,文明习惯和爱心无处不在,成才先成人,爱国先爱校。我们必须而且应该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长期坚持,千万不能把一些不文明的言谈举止看作小事,因为它代表着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标志着一个民族的健康程度,影响着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和幸福,在学校也体现着它的办学水平。最后,我希望大家能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吧,让我们积极投身到十月份的文明礼貌教育中去,说文明话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真正做到爱他人、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

讲第二个问题:学会感恩,学会忍让

大家知道,清明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一个纪念祖先的日子,其主要的纪念仪式扫墓是行孝的具体表现。当你们在扫墓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身体从哪里来?父母处来。父母的身体又是哪里来?祖父母处……”这样一直追问下去,我们就会发现,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为表示感谢,所以我们要到祖先的坟前奠祭,这就叫感恩。

记得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但事实上,一个人来到社会后尚未作任何贡献就已经得到了社会恩泽,享受着科技文化和教育等社会资源和社会服务。一个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首先是他人和社会帮助的结果。所以,一个人要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就要学会感恩。

那么,作为尚未进入社会的高中生的我们,应该对谁感恩,怎样感恩呢?这是我们第一个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对自己的父母感恩。给大家讲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负气出门远游,其实他只不过是被妈妈责备了两句而已。年轻人来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又冷又饿,整整四天没吃到东西了。醒来的时候,他躺在温暖的床上,额头上放着一块浸了湿水的毛巾,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正坐在床边给他一勺一勺地喂姜汤。担心姜汤太烫,老人总是轻轻地对着汤勺吹几口气,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喂给他,看着老人那慈爱的模样,他的鼻子顿感发酸,两颗晶莹的泪珠慢慢涌上了他的眼角,他哽咽的对老太太说:“大娘,谢谢您!”。夜里,窗外飘起鹅毛大雪,他刚刚闭上眼睛,忽然听到门吱的一声轻响,老人蹑手蹑脚地进来,轻轻给他掖了掖被角。看着额上落满雪花的老人,他终于忍不住哇的一声哭了起来,紧紧拉着老人的手说:“大娘,真的谢谢你了!”接着,他便如实的告诉了老人自己离家出走的缘由。听完他的话,老人怜爱的叹息了一声:“你真是一个傻孩子啊!”老人顿了顿对他说:“我只不过是为你做了一顿饭,掖了一次被角,你就这么的感激我。可是有人给你做了几千次饭,给你掖过几千次被角,可你感激过她一次吗?他怔住了,不解地望着床边的老人,这个人是谁呢?。老人笑着对他说:“这个人就是你妈妈呀。你妈妈为你做了那么多,可你曾对她说过一句谢谢了吗?”。是啊!妈妈对自己做了那么多,付出了那么多,自己真的至今连一声谢谢都没说过。愧疚的泪水渐渐涌满了他的眼眶,为眼前这位萍水相逢的老人,更为那一个神圣而温暖的称呼:妈妈。

我们曾经感激过许多相识或不相识得人,我们曾经为一件件的事情而心存感激,但我们谁曾对自己的妈妈由衷地说过一声“谢谢你”呢?妈妈的温暖就像阳光,沐浴其中,我们却从没想到过感激,妈妈的慈爱就像最细碎而晶莹的盐粒,我们一日三餐安然品味着她的芳香,却在菜肴里从没有看到过盐粒的光芒。母爱默默地滋养着我们,我们却从来不曾留意她那纯美的晶莹。感恩世界,感恩一切,就让我们从感恩母爱开始吧。因为他们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把我们养育成人。我们的父母起早摸黑挣钱供养我们读书。当你们在小店购物或在食堂就餐时,应该理解父母的辛苦钱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树立一种正确的消费观,适当消费。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这样的现象:有的同学星期天从父母那里拿来的一周生活费不到一天就用完了,以后的几天靠从同学教师那里借钱度日;有的同学甚至用钱进行、抽烟或买小灵通、手机等。我想,父母把我们养大成人,非常不容易。我们要对父母感恩,就不应该贪得无厌地索求他们的付出。

其次,我们要对自己的老师感恩。因为老师不仅赐予了我们知识,更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正是老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解开了我们成长路上的心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是老师的真实写照,相信我们的老师是关注每位同学成长的。当同学们在接受教师的帮助、资助和辅导时,请别忘了对老师说声“谢谢”。你的这句“谢谢”正是对老师付出的最好感恩。

再次,我们要对自己的同窗好友感恩。因为他们不仅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陪伴着我们度过了十多个春夏秋冬,更与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安慰,在交流中获得欢乐和充实。这份纯真的友情是我们没齿难忘的。当然,在珍惜同学友情方面要克服两种思想误区:一是把哥儿们义气视作“感恩”。比如有个别同学错误的认为你今天帮助我去打架,明天我也应该帮助你去打架。可你是否想过,正因为这种错误的“感恩”,使你一步一步走向邪路。二是把友情和爱情混为一谈。对于正处在学习阶段,只是个消费者,还承担不了某些社会责任的高中生来说,更多的应该是纯洁的友情而不是爱情。

同学们,学会感恩,首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学会感恩就是不要再认为父母、老师及朋友理所当然地应该帮我们做任何事情。毕竟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东西都不属于你个人。

有句话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报恩就是感恩。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当自己发达了,一定不要忘记报恩,尽力帮助他人,奉献社会。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感到世界原来是那么美好。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学会忍让为什么要讲这个话题,我给大家讲一今年上半年发生在张掖某中学案例:高二同学李某在楼梯转弯口撞上了另外一个同学张某,结果被撞的同学张某开口就说“你找死啊。”这位同学口头上也不让步,结果两位同学由吵而动手打架,张某虽然吃了亏,但两人双双被带到政教处给予了纪律处分。此事张某一直怀恨在心,于是,找了几个社会青年,把李某约出学校,李某活活殴打致死,结果连同张某六个人一起被公安机关抓捕,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同学们,大家有没有想过,要是张某稍微忍让一下,出口不要这么快,不要这么难听,或许会得到对方很诚恳的道歉,会说声对不起,因而也会化干戈为玉帛,避免一场殴斗,双方心理也会舒畅,不致被政教处给予了纪律处分;既然已受到处分,张某如果不去找社会青年报仇,也不会有牢狱之灾。那么,为什么有的同学就不会忍一下呢?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有的人宽容大度,有的人心胸狭窄,有的人学会了忍让,有的人不会忍让。

忍让是什么?忍让是一种至高无尚的境界,是一种人生素质的修养。它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可贵的宽容,是一种待人的尊重,是一种耐人学习的做人方法,是一种人们很多时候想去做的行动。学会忍让,会给我们的校园带来一道美丽的风景,会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大千世界,人与人交往难免产生磕磕碰碰。当你在上下楼梯、在食堂买菜、在参加体育锻炼、在放学途中,都可能会碰上一些磕碰的事,这时候如果你缺乏忍让的精神,往往会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酿成大错,而当你具有了忍让的品质,一件很容易引起纠份的事情就会被你的微笑化解于无形之中,使你更具魅力,使你赢得友情。

忍让是一种美德,忍让可以让你成就大事。历史上的越王沟践卧薪尝胆,后打败了吴国;韩信忍胯下之辱,后终于辅佐刘邦战胜项羽。同学们,我想大家都带着美好的愿望和远大的理想来到学校学习,有的想考上大学,有的想学好技能毕业后找到好的工作。而考上大学,学好技能的前提是必须保证在学校正常学习。据政教处统计,有很多学生是由于缺乏忍让,因一时冲动导致同学间打架而被学校开除。这些同学就根本谈不上能实现他来学校学习的目的和以后的远大理想。同样,由于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被同学之间的生活锁事所困惑而导致自己心情不舒畅的同学也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业,取得好成绩。

忍让还能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动力。一个很有忍耐力的人如遇到难题,他不会放弃,而是坚持不懈,执著地攻下难关。在学校,我们惊奇地发现那些脾气暴躁经常打架的人,碰到一点小事就发脾气的人,他的学习成绩也不会很好。为什么?因为他没有忍耐力。

忍让可以让你获得更多的朋友。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总会遇到许多不称心的事。如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误解,父母的责备等。每当遇到这些不愉快的事时,要想想以后要成就的大事,我们就应该学会忍让。在老师批评你的时候你要忍,你要相信这正是老师对你的真诚教诲,这叫“忠言逆耳利于行”。我相信没有哪位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以后能成才的。在同学误会你的时候你要忍,你要想想如何冷静地和同学讲清道理,这叫“人生友谊最珍贵”。在经过“忍一时”“退一步”的片刻难受以后,你会惊喜地发现,原来身边关心你的人是那么多,原来你有那么多的好朋友,而一个不会忍让,不懂宽容的人,往往是一个孤单的人,身边的朋友会远离他。

忍让也是你以后工作、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品质。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大家以后都会有自己的汽车,都会当司机。那么开车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安全。作为一名司机在行车途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自我克制,保持良好的心情。如果没有忍让精神,凭一时的冲动你争我抢各不相让,不仅毁了车辆,害了自己,也可能危及他人的安全而悔恨终生。“安全第一,忍让是福”,“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这是全体驾驶员的一种共识。如果你不学会忍让,你随时都会受到不安全的威胁。

那么,怎样学会忍让呢?首先就是要培养自己宽容之心。“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是的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是一种博大、宽容是一种境界。“严以律纪,宽以待人”。对等任何人,任何事,都要用宽容的眼光去看待。其次在学习、生活中应该理智,冷静稳重,遇事要三思而后言,三思而后行,遇到重大问题时要反复告诫自己不要感情用事。

当然,忍让固然重要,但不可事事都忍。忍让也是有限度的和原则的。对于那些严重侵行为害自己的人身权益,侵犯自己的尊严的要勇敢地予以反击,学会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在学校中,我们就是要运用学校和班级的一些规章制度来严惩那些违纪的同学。对于那些违反校纪校规的同学,我们不但要批评、批斗,更要形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氛围,学校将毫不手软地作出处分直至劝其退学。

讲第三个问题:弘扬中华美德,做守法小公民

我的讲话从一个真实的故事开始:*年1月28日至2月1日,全球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相聚在法国首都巴黎,为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进行研讨。会议期间,有人向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请教:“您认为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获得的知识最重要?”大家都在等待着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深思熟虑的答案。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却说:“是在幼儿园。”提问者一下了愣住了,接着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了哪些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科学家耐心地回答说:“我学会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用过的东西要摆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错了事要表示自己的歉意;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这位科学家一口气说出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基本行为习惯。谁也没有想到,在我们平时看起来最平常的行为习惯,竟是成就这位科学家辉煌事业的重要因素!这位获奖者的确席话真是耐人寻味啊!的确,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影响的一生,有了好习惯,失败不容易;没有好习惯,成功不容易。行为习惯是道德习惯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养成道德好习惯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是多么重要。

20*年9月20日,党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一颁布,就引起强烈反响,全社会都掀起了学习《纲要》的热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近9000字,共分8个部分;可以概括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下面我们来解读这20个字的基本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是公民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内容。

爱国——首要的道德要求,

爱国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感情,是每一个有祖国的人都应该具备的道德素养,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士仁人,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爱国壮剧。他们或保家卫国,马革裹尸;或气贯长虹,宁死不屈;或历尽艰辛,不辱使命;或直言敢谏,嫉恶如仇;或刚正不阿,铁面无私;或兴利除弊,拯救民生。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生命力和希望所在,也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精神支柱和永恒的时代主题。

守法——必备的道德品质。国家法令是每个公民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同学们熟悉的我们宋代的“青天”包拯(包公)曾说:“法令即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意思是,制定好法律条文之后,人们所应该遵守的准则和规范也就随之而明确了,那么就没有什么不能治理的国家了。这便是所谓的“法行则国治”一个国家治理得好不好,其主要标志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种社会秩序是否良好。这也是国家、社会正常运转,人民群众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基本条件。接受法纪教育,增强法纪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大到国家宪法,小到社会公德、学校的各项纪律,只要是正确的,我们都要遵守,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成为一个法制的社会、一个安定的社会。

(二)、“明礼诚信”是每一个公民必备的道德素质。

明礼——做人的起点。

我们常听到一句骂人的话:“王八!”(即乌龟),其实“王八”是通假词,就是“忘八”,“八”即“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重“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明礼”是指待人接物时言谈举止要讲文明礼貌,连人和人之间交往的起码礼貌都没有,绝不能认为他是有道德的。比如满嘴污言秽语,在公众场所乱扔脏物,在公共汽车上不给老人让座,这难道是有道德的吗?因此,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加强自身对“礼”的修养,使自己成为“明礼”的好公民,明礼为先、为本是做人的重要原则。

诚信——道德建设的根本。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前提。没有信用,交换就无法进行。一个人的身份证丢了,还可以补办;而信用坏了,就寸步难行。诚实守信首先是在经济领域里不可或缺的道德品质,但又并不局限在经济领域。在政治领域,政党、政府、官员,要不要取信于民?许下的承诺要不要兑现?在生活领域,朋友之间、情侣之间、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要不要守信用?如果都不要,这世界就充满了谎言、欺骗、背叛、表里不一、两面三刀,那时我们还能相信谁?诚实、诚恳、忠诚;言必信、行必果;忠于信仰、信念,坚持操守,这些品德都是在物欲横流、功利主义盛行的现在最为宝贵的。无论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而言,还是对各种社会交往的规范、对社会风气的净化而言,“诚实守信”都是至关重要的。提倡全社会发扬“诚信”的美德,必将大大提升全民族的道德素养。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信用的民族。同学们听过《曾参杀猪立信》的故事吗?一一孔子的学生曾参一生清贫,靠写文章为生,他的妻子每天都织布养猪,生活中他一直遵循孔子“言必信,行必果”的教诲。一天曾参和妻子去赶集,儿子牛牛吵着要去,为了能让他呆在家里,妻子哄骗牛牛,答应回来后杀猪给他吃,牛牛高兴极了。曾参和妻子赶集回来后,牛牛让他们杀猪。可是那时猪是全家的命根子呀!猪长大后就好换成银两、粮食,如果现在把猪杀了损失太大,曾参的妻子当然不答应。曾参却认为人的诚信更重要,于是说服妻子同意把猪杀了。曾参的这种做法就是“守信”的体现,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了他的妻子和儿子做人就应该说到做到。

(三)、“团结友善”是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道德原则。团结——高尚的道德品格,友善——人际交往的道德规范

团结,简单来说就是目标一致,和睦友好。友善就是与人为善,善解人意。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人群和组织中的,因而不可能不一他人打交道。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他人友善的人必然会得到他人的友善,对他人敌视的人也必然会受到他人的敌视。一个孤立无援的人常常陷入困境,而一个经常帮助他人的人则处处都是坦途。能否团结他人、友善他人,关系到一个人的前途和幸福。要做到团结友善,必须要看到他人的长处,要反省自己的短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自以为是,凡事都是自己好,对的都是自己的,错的都是别人的。甚至,别人比自己强,就产生嫉妒或怨恨心理;看到别人不如自己就笑话,“怨恨”别人是最可怜的心态,有一句谚语:怨恨就象自己服了毒,却等着别人死亡。他们还常常会这样说:“我与他团结友善,但是他不想与我团结友善。”一个人如果总是自以为是,是不可能做到团结友善的。说得简单点,对己严、对人宽,就容易做到团结友善。团结、友善是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大厦的基石。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从最基本的东西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人人讲团结、讲友善,那么我们每个人就都能体会到与人为善的快乐和幸福,正如一首割唱的:我们的世界就能变成美好的家园。

(四)、“勤俭自强”是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应有的精神境界和道德要求。

勤俭——传统的美德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勤劳勇敢而又节俭朴素,因而有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警言:历览古来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都确实值得我们骄傲,值得我们自豪。于是,有人觉得现在中国强大了,比以前富裕了,就应该好好过日子,好好享受了。便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这种认识显然是有错误的。因为,虽然我们国家比以前确实是好多了,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仍须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自强——永无止境的道德追求。自强就是要努力向上,奋发进取,就是要对未来有无限的憧憬和不懈的追求。《周易》里就有“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这句千名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肯定会碰到各式各样的困难、挫折甚至失败。此时,我们就必须有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决心,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清朝的蒲松龄在科举考试中很不得意,他虽满腹学识,却屡考不中,但他仍然不放弃,终于写出了文学名著《聊斋志异》。这就充分说明,惟有自强不息者,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五)、“敬业奉献”是社会主义社会中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

敬业——职业行为中的表现,奉献——崇高的道德境界。

敬业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翻开古今历史的篇章,早就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言。意思是说凡是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无不对其从事的职业敬爱有加、专心致志,有的则更是呕尽全部心血,奉献毕生精力。中国古代奉献给人类的四大发明,哪一项不浸透着发明者如醉如痴的专注与痴情;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踏遍青山吃尽千辛万苦,才写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惠及亿万后人。同学们十分熟悉的雷锋叔叔,更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使“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世界许多国家闪闪发光。在现代中国,“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让世界变成美好的春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于”,这些美好的诗歌、语言,都是人们对奉献精神的赞颂。今天我们讲奉献,并不是讲付出劳动不要报酬。而是讲一种精神,在公与私、义与利、奉献与索取之间,把前者放在首位。同学们对你们而言,刻苦学习、珍惜学习机会就是“敬业”的体现;友爱同学、互相帮助就是“奉献”的行为。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敬业奉献”的念头,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我们就必能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从刚才的讲话里,我们已经明白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加强自己道德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该养成哪些道德好习惯呢?为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国少工委提出了少年儿童应该养成的17个基本行为习惯。其中几个基本行为习惯是:

1、说话有礼貌,对师长用尊称;

2、说了就要做,对朋友要真诚;

3、不给别人添麻烦,对别人的请求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

4、不做破坏别人劳动成果的事;

5、做事情想到与别人合作。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应养成的四个基本行为习惯:

1、在班集体和少先队组织中以小主人的身份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对大家决定的事情努力去做;

2、在社会上多做好事;

3、每天注意阅读、收听、收看新闻;

4、按规则行动。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应养成的三个基本行为习惯:

1、自己不做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伤害小动物等对环境人害的事;

2、节约不浪费;

3、保护环境卫生。

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中应养成的五个基本行为习惯:

1、做人讲道理,做事有计划;

2、不向困难低头;

3、不迁就自己的毛病;

4、天天锻炼身体,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5、爱动脑筋,以创造为快乐。

这些道德好习惯简单易行,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守纪律、讲文明、讲卫生、爱学习的好学生。从自己身边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树立起我们当代小学生的良好形象,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养成道德好习惯,争做文明好学生。

我们今天法德知识就探讨到这里,最后,祝各位尊敬的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生活愉快!谢谢!

法制教育演讲稿范文第5篇

大家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学法、守法》,在这社会大家庭里,我们每个人如何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呢?那就是共和国华丽雄伟的大厦下一座坚实、永恒不变的根基——“法”。它使我们每个人明确是非的界限,而这也是共和国公民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回首新中国跨越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以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建立了新中国,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成文宪法。从此,无数中国人开始认识法律、关心法律。以邓小&平为核心第二代领导集体确定了发展社会主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方针,为开创普法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并将这一方略载入国家根本**。去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库》的出版发行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的成就,有助于推行实施依法治国的进程。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就一直是普法工作的重点内容。当前,随着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传播和交流工具,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正在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在互联网的普及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这就是网吧问题。网吧的确有效地把网络推向了平民化。然而,随着互联网信息垃圾的增加,失控网吧的负面效应也日益呈现,尤其是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引起了社会的焦虑。一些网吧的无序发展和惟利是图,衍生出暴力游戏、沉溺聊天、色情三个公害,成为\"电子海洛因\",从而引发出学生分心、家长伤心、教师烦心、社会担心的负面忧患。不良网络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例不胜枚举,在此不一一例举。

未成年人违规上网是学校、家长、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国务院通过了《互联网服务营业所管理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网吧、电脑休闲屋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所经营单位不得接纳未成年人,同时还应在营业场所入口处的显著位置悬挂未成年人禁入标志,违者将由文化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可处以1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整顿直到吊销经营许可证。政府加强管理,用强制性的法律措施来维护网络的安全、健康和文明。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应该吸取网络危害的教训,克己自律,按照《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规定做到文明上网,正确对待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自觉抵制、摒弃其中的糟粕。

同学们:让我们从文明上网开始,不断加强我们的法制意识,抵制不良诱惑。作为每一个新世纪的青年人,应该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报效祖国、施展抱负打下良好的基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法制教育演讲稿范文第6篇

2003年7月的一个深夜,一个令所有山西太原人难以忘却的深夜,16岁的中学生郝某某,为了筹集上网的费用,潜入叔叔家中,几十分钟以后,包括爷爷、奶奶以及叔叔在内的五条鲜活的生命,转瞬便离开了美丽的人世,一个花季少年几乎是一夜之间蜕变成了一个杀人恶魔。

无独有偶,天津少年姜某今年只有13岁,以前在班里学是保持前几名,去年暑假期终考试成绩却排在全班三十几名。经父母盘问,原来是儿子贪恋上网所致。为了让孩子的成绩及时补上去,暑假期间,哪儿也不让孩子去玩,让他在家复习功课,可是孩子仍然在他们上班后偷偷地去上网。事发当晚,当孩子想溜出去上网时被他的母亲给撞上了,便阻拦他,不让他去上网。可谁知孩子不但不听,反而跑到厨房拿了一把菜刀逼他母亲,说如果不同意,就砍断自己的手指。孩子的母亲以为是吓唬她的,说什么也不同意,没想到孩子情急之下,真的拿着菜刀对着自己的左手就是一刀……原本美满的家庭,从此留下了一道抹不去的阴影。

故事读完了,但是我的心情却变的更加沉重了。我想,大家的心情也如同我一样。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面,这一个个令人发指的事件,无不带给我们以心灵的震撼,它值得我们每一个青少年进行深刻的反思。

众所周知,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更新,更多的新事物涌入了我们的世界,其中也包括了互联网。自90年代后期互联网进入我国以来,网络犹如雨后的春笋一般,发展迅速,如今已遍布城乡。作为一种新的传媒手段,互联网在经济建设和人们的各项活动中起着积极而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为青少年朋友的学习、交流及娱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但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互联网则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一朵带刺的玫瑰。很多青少年朋友正是因为过度地沉迷于互联网,沉迷于网吧,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危险的预防能力,对其学业、健康和思想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网吧是网络发展的产物,是为上网者提供上网服务的场所。但由于网吧管理的不规范和网吧经营者的利欲熏心。网吧像一个个美丽的陷阱,吞噬着一个又一个有志青年。许多学生因此耽误了自己的学习、废弃了美好的前程。据一项调查显示,上网学生中超过80%是在打游戏,15%左右是在交友聊天,真正查询资料用于学习的人数少之又少。网吧经营者为了牟取暴利、吸引更多的学生,在网络中设制了为数众多的游戏,游戏的内容则以暴力和为主。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尚在形成,自我克制能力还不高,在进行这类游戏的过程当中既容易上瘾,影响身体影响学习,更会在不知不觉中留下暴力的影子,为自己的人生埋下隐患的种子。如今的中学生,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他们本来就比较缺乏与他人的沟通,如果再沉迷于网络游戏,就会使他们减少和人交流的愿望,甚至会患上“电脑自闭症”,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直接导致心理障碍。在学校中,因迷恋网络游戏造成学习成绩下降,乃至旷课、逃学的现象日益增多。暴力互动游戏还极易引发青少年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犯罪。而且由于习惯了网络游戏中的残暴行为,许多未成年人的犯罪手段也越来越令人发指。

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但可以诱发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而且极易伤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据报道,有个少年因五天五夜泡在网吧,血液未能正常流转,致双脚麻木浮肿不能行走;有个少年在网吧玩游戏,剧烈的打斗场面,使他过度激动,心脏病突发,骤然死亡。

由此可见,网吧已成了青少年教育的一大杀手,很多人把游戏称作“电子海洛因”,这是不无道理的。

那么,如何防止因上网而上瘾,真正做到远离网络游戏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真正重视我们的心理需求,在心理上加强指导,帮助我们摆脱心理困境,提高心理素质。此外,提高我们中学生的现实交往能力,培养自信心才是摆脱“上网成瘾”的根本。我们要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让我们中学生旺盛的精力有“用武之地”。

法制教育演讲稿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观念;普及法律知识

[Abstract] the middle school language in a large number of reading materials involves many legal aspects, teachers need coaching appropriate penetration in teaching, to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the correct legal concept, popularize legal knowledge, the tools of the humanities and perfect unity.

[keyword]: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nfiltration concept of legal system; popularizing the knowledge of law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中学语文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自古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就有“文道统一”,“文以明道”的基本传统和基本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把法制教育引入语文教学,适时地渗透法制教育,可以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书本世界、精神世界”实现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使语文教学既加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又提高了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语文课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必能开出绚丽的花朵。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是其它德育方法无法代替的。因此,做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学呢?通过我多年的实践,现我谈谈、几点与同仁共勉。

一、在文本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语文课文的取材大多数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挖掘其中的法律资源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了解了法律知识。如: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请学生用“赡”组词,一生回答“赡养”,此时老师加以了表扬,并因势利导,告诉学生:由父母“抚养”成人是子女的“权利”,而“赡养”老人是子女的“义务”,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你可以行使你的权利,但也要履行你的义务。这样,同学们在接受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在教学高中课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文中孔子在这里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结合地勾油事件、奶粉事件。让学生学习《食品安全法》的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第二十七条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要求。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写得酣畅淋漓、痛快至极,体现出主人公嫉恶如仇、惩恶扬善的侠义精神。这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以暴制暴的行为在封建时代“恶人横行,好人受欺”的黑暗背景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对于世界观处于形成期的初中学生来说,难免会误导学生产生漠视社会秩序和法律的错误观念,所以就有必要用现代人理性的法眼来引导他们辩证思维,学会用批判审视的眼光重新解读经典名著,做到“去糟粕、取精华”。鲁提辖的行为究竟对不对?今天如果遇到这种类似的事情,应如何对待?引导学生历史地、辨证地来看待鲁提辖的行为。强调指出,在当时那种黑暗社会里,人们有怨无处可诉,只寄希望于鲁提辖那样的侠义之士来伸张正义,惩罚恶人,保护良民,鲁提辖是一个除暴安良的正义化身。我们应学习的是鲁达除暴安良、扶弱济贫的精神,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但是,我们应依法行事。要有伸张正义的精神,赋予正义感;要以法律为准绳,依法治人。

二、在语文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

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因此,开展综合性学习自然也是为学生创设法制氛围的绝佳途径。在教学《伤仲永》这课时让学生扮演仲永,以及学生模拟法庭的审问,结合今天的法制教学,他父亲不让他学习带来的后果,仲永反省后,将父亲告上法庭。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他的父亲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法》,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懂得了一些法律。

例如在学完《孔雀东南飞》和《窦娥冤》之后,我在班里举办了一次“模拟法庭”的语文活动。要求有原、被告双方和主审法官,有申诉状和辩护辞,有法庭陈述和法庭辩护,有证人、证据、证物,有最终的法官判决等等。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参与积极,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了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也对法庭审判有了更为形象而直观的印象,从这个活动中,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到了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有关内容。法制意识自然大为增强。

法律知识的渗透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而且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在业余时间我每学期至少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法律知识演讲比赛,指导学生如何写法律知识额演讲稿,通过学生收集大量的法律知识和不同的案件,学生在撰写演讲稿的时候就能获得一些法律知识。在通过台上精彩的演讲,让更多的学生学到法律知识。语文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法制教育的的主题演讲比赛,例如举行“爱生命,远离”演讲比赛,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对一个人、对一个家庭甚至是对一个社会的的严重危害;举行“珍惜青春,远离网吧”演讲比赛,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沉溺网吧,而应该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华用在学习之中,争取早日获得佳绩来回报自己的老师、父母和其他亲人;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 、在写作中渗透法制教育

文章是生活的再现。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善于用法律标准来明辨是非。在习作中,我还利用写日记这一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渠道。学生在写日记时说的是真话和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自省,劝别人改过。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日记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时教师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其次,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法律知识的语言,在写事理说明文与议论文时,就可以体会法律条文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要求学生揣摩其中“应当”、“不得”,这几个词在条文中的含义和用法,从而认识到说明文用词准确、严密的要求,并揣摩在写作说明文时锤炼词语的技巧和方法。最后,可指导学生写一些有关的法律方面的应用文,如:如何合同、民事状等。通过写作一样的可让学生学到法律知识。

四、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法制教育

要守法,必先知法。经常举行普法主题班会和法制讲座。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开展“法律知识知多少”主题队会,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了解的法律知识,以达到普法教育的目的。开展“守法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让学生畅谈自己遵守法律制度的言行和决心,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守法的自觉性。也可以利用学校的宣传阵地进行宣传,例如:广播站、校园网、文化橱窗、宣传版面、校报校刊等多种途径,向学生进行普法宣传,使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增强守法意识。还可以开展普法征文、演讲比赛等。利用每次普法宣传之机,征集学生的专题作文,选择优秀的在全校展评,并举行演讲比赛,让学生对法律有更深刻的认识。此外,我们还举办法律知识竞赛,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并组织观看法制教育电影和专题片等,进一步使学生懂法、守法,提升学生的法制观念。

同时当今时代已经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教学的手段也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及时地、广泛地了解各种信息,同时也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和12频道的法制节目。

法制教育演讲稿范文第8篇

一、创新法制教育的理念,引导青少年把遵纪守法作为成长的方向来定位。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团伙犯罪也呈上升趋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他们不守法不学法、不懂法外,更是经不起社会丑恶现象和物质利益的种种引诱,导致了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对遵纪守法的信念产生了动摇,在生活上追求吃喝玩乐,在精神上追求低级下流,使他们中的一些人学法不用法、懂法不守法。因此,面对这一新的情况,我们认真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坚持树立了三种理念:

一是树立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围绕树立这一理念,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教育局、县关工委、团县委研究制定了全县中小学法制与道德教育的计划下发到全县40余所中小学,并建立了以45名法制副校长为骨干的中小学法制教育讲师团,以各学校54名政治课教员为主体的德育教育讲师团,两支讲师团队伍在授课时,注重密切配合,互相衔接。法制教员在上法制课时,德育教员就衔接安排德育教育的内容。为摸索经验,我们在县第二中学进行了试点,法制教员在进行《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的法制教育中,德育教员也进行了“青少年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怎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怎样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等教育内容。两个教员由于认真备课,有理论有例子,生动活泼、耐人寻味,使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深刻的启迪和教育。同时,为使法制和德育教育陪伴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我们编写了青少年学生“法制与德育教育典型事例100例”的课外读物。各学校结合学习“100例”课外读物,树立了“讲纪律、懂法律、有道德”的100名先进典型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树起了旗帜。

二是树立法制教育与爱国主义为教育相结合的理念。我们在法制教育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在《国旗法》教育中,全县各学校组织开展了“升国旗、唱国歌、庆国庆”活动,把《国旗法》的教育同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使广大青少年学生通过《国旗法》教育,更加热爱五星国旗,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树立了为祖国而学习,为国家的富强而学习的远大志向。在《宪法》的学习教育中,我们组织各学校学生观看了电视教育剧《彭真》、《》、《》、《和他的儿女们》等革命系列教育片,引导青少年学生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爱国热情中吸取政治营养。同时,我们还引导各学校开展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革命史的教育”,组织大家观看革命近代史教育剧《孙中山》等,引导青少年学生从一代代革命前辈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事迹中,激发大家牢固树立遵守宪法、依法治国的意识,在组织大家学习《宪法》中,引导他们从小打牢爱国爱民的思想根基。在进行《文物保护法》教育中,各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名胜古迹,组织大家开展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演讲比赛和诗歌朗诵等。广大同学都纷纷表示,在自己的言行中,不但要爱国,更要守法,争做一名爱国守法的好学生。

三是树立法制教育与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如何把法制教育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结合在一起抓,我们进行了初步偿试。首先,在进行《国防法》教育中渗透革命英雄主义教育。除了讲解《国防法》的基本内容。国防设施的保护内容外,讲解一代代革命边防军人和担任国防实施维护的当代军人,为了国家的安全,人民的幸福,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大无畏精神。组织大家观看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片《军歌嘹亮》《边疆垦荒队》以及《国防卫士》等电视剧和电影,使大家懂得了学习《国防法》,爱护我国防,守卫我边疆的深刻内含。其次,在进行《兵役法》的教育中,使大家懂得了参军服役,保国卫家是每个适龄青年的应尽义务。同时,教育大家向战争年代涌现出来的一代革命英雄学习。各学校在教育中还组织大家参观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瞻仰我县回峰山“抗顽战役纪念塔”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到县中山烈士陵园扫墓等,通过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都决心长大了不但要到部队服役,当个好兵,而且到部队还要当个英雄,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生。

二、创新法制教育的思维,引导青少年把遵纪守法作为人生目标来追求。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情况,我们积极创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思维,引导青少年把遵纪守法作为人生目标来追求。

首先,在教育的方法上以“活”字为抓手。青少年法制教育中,我们改变过去呆板说教的方法,以“活”融入法制教育活动的始终。组织创作法制教育现代剧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我们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县文化局、县关工委、县锡剧团、文化馆联合创作了6幕法制教育剧《校舍园内外》,先后组织到全县城乡各学校演出了20多场次,使全县7万余名中小学生受到了一次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

其次,在教育的形式上以“新”字为主线。在法制教育中,我们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了“争做法制形象大使”教育活动。在教育中,邀请本县县中毕业的南大法学院张仲秋教授回母校给全校学生上法制教育课。同时,给在校学生讲解自己走上法学院教授岗位的奋斗人生的成长史,使全校3000余名学生在心中树立起了张仲秋这个“法制形象大使”,大家都暗下决心,不但从小要学法守法,还要以优异的文化成绩参与高考,争当法学教授、法学博士。

再次,在教育的氛围上以“广”字为平台。为营造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氛围,在全县各中小学生形成学法守法的浓烈气候,我们立足把青少年法制教育做大做强,做出特色来。

一是开展了“万人学法知识大赛”活动。为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抓出成效,我们先后两次编印《预防未成年犯罪法》14万册,先后两次在各中小学校中发放。毕业的未毕业的学生都达到了人手一册,在学习教育中,组织了万名学生参加知识大赛,在层层竞赛的基础上,选出了10个代表队参加了县里统一组织的决赛。

二是开展了“万人法制漫画大赛”活动。先后组织县属5所中小学的万余名学生参加了县统一组织的“法制漫画和书法”大赛活动。中小学生们经过几番角逐,用手中的笔和纸画出了5千余幅漫画和书法作品,涉及法律法规40多部。县四套班子领导参加这一活动后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是开展了“万人读书大赛”活动。我们利用暑期,在全县7万余名中小学生中开展了“我与父母同读一本法律书”的活动,各中小学认真组织,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暑期结束后,县又统一组织了读书知识大赛,学法体会交流等,使暑期读书学法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第四,在教育的效果上以“实”字为层面。为使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取得实效,我们着眼于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工作上。首先,以抓好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为重点。各学校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了统计,对这些学生的法制教育由所在班的班主任负责,对他们定期进行家访有针对性地经常进行个别法制教育,重点给予关心和爱护,使全县20多名单亲家庭的学生改变了自己的不良行为,自觉地遵纪守法。其次,以抓好“问题学生”的法制教育为重点。有的学生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沾染了不良恶习。平时,旷课、迟到、打架斗殴,成了学校难管的“问题学生”。为帮助“问题学生”改邪归正,我们安排各学校“问题学生”的法制教育,由法制副校长重点进行帮助教育,并实行专人负责制。全县45名法制副校长都认真负责,做好教育,使“问题学生”进步较快。由于法制副校长重视做好“问题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有10名法制副校长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再次,以抓好假期前的法制教育为重点,教育青少年学生预防假期违法犯罪。我们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都结合暑假和寒假两个假日,编写“青少年学生如何预防假期违法犯罪”的讲稿,并将编印的讲稿发到各法制副校长手中,每当临放假的前一天,各学校都要进行一次预防违法犯罪的法制教育课。每年都使广大中小学生度过一个个愉快的暑假和寒假,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

三、创新法制教育的途径,引导青少年把遵纪守法作为行为意志来培养。

在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中,我们积极开辟新途径,引导青少年把遵纪守法作为自身的行为意志来培养。

一是采取基地式教育,扩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空间。为开拓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领域,我们与省第一少管所和大山劳教所取得联系,将这两个所作为我县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课外基地,并进行了教育基地的挂牌仪式。我们每年都分批分期组织全县在校的青少年学生到少管所和大连山劳教所进行参观和接受教育。去年,我们组织2千余名青少年学生在少管所的基地教育中,开展了“五个一”的活动。即:请少管所的干警给大家上一堂法制课;组织阅读少管所赠送编写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制教育”一书;观看一场服刑受教人员以“悔恨”为主题作的文艺演出;组织大家听一场两名少年犯悔过自新的现身说法;组织大家开展一次谈思想、谈体会的主题班会。

二是采取庭审式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直观性。为使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增强直观性和现实性,使预防违法犯罪在青少年心中打下烙印,我们与法院联系,组织青少年学生在法院开庭时参加旁听;在法院召开宣判大会时,组织青少年学生参加大会。使青少年学生对违法犯罪的人员有了直观的感受,对法律的实施有了直观的感受,从而增强了自身学法守法的自觉性。

三是采取社会实践式教育,让青少年在法制教育中体现自身价值。在开展教育中,我们在全县各中小学生中选拨了100名法制小记者,组织法制小记者到司法、行政执法部门采访公正执法、依法行政等方面的情况。各法制小记者将采访的稿件送辅导老师进行修改。各学校将法制小记者写的稿件刊登在学校墙报和校刊上。同时,县组织对优秀小记者的稿件进行评比,对获奖作品刊登在《xx报》上,通过开展法制小记者活动,增强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时效性和实践性,充分调动了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守法的积极性。

四是采取营队式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吸引力。为增强法制教育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我们以暑假和寒假为契机,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了法制夏令营和法制冬令营活动。“四五”普法以来,全县各学校先后组织法制夏令营20多场次,参加活动的学生达3万多人次。各学校在组织开展的法制夏令营活动中,内容丰富多彩。去年夏季,我们在县二中开展了“法铸我心,法助我行”的法制夏令营活动。组织千余名学生观看了一场法制文艺演出,请大连山劳教所的干警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开展了读一部法律书的比赛和观摹了一场消防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参加法制夏令营的学生都反映感受深、启发大,都愿意积极参加这样的法制夏令营活动。版权所有

五是采取阅览式教育,让青少年学生拓宽法律法规的知识面。在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中,我们还与县图书馆、儿童图书馆取得了联系,向每个在城区的学生领发了借书证和有组织的组织学生到图书阅览室进行法律书籍、报刊、杂志的学习和法制网络的看阅。许多学生还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等时间纷纷到图书馆进行法律知识的看阅、摘抄。有的把法律书籍、杂志借回去利用业余时间看阅等。通过采取阅览式教育,拓宽了广大青少年法律法规的知识面,增强了法制观念。借书阅览证成为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的良师益友。

法制教育演讲稿范文第9篇

一是知识讲座进校园。安排法制副校长、民警深入校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宣传活动,针对学生出行特点,倡导学生树立“遵守法规、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和“尊重他人、文明礼让”的平等意识入手,教育学生将安全意识融入思想行动之中,确保出行安全。

二是宣传展板进校园。根据近年来辖区发生的典型案例尤其是涉及中小学生的交通事故,制作了宣传展板。通过在校园设立交通安全宣传橱窗、宣传栏,张贴宣传挂图,向学生讲解隐患车辆的危害性,丰富了在校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使学生更加关注自身安全和乘车安全。

三是包片民警进校园。由承担中小学校道路交通安全校外辅导员的民警,定期到学校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定期为学生上法制教育课,使学生进一步规范行为习惯,树立远大理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四是主题班会进校园。班主任利用召开班会时间积极广泛开展“我是小交警”“小手拉大手”等主题班会,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加强对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大力宣传“文明走路、安全乘车”等交通安全常识。

五是知识竞赛演讲进校园。各中小学校分低段和高段分别举行“法制进校园”主题演讲比赛。比赛选手们结合校园和自身的实际,精心准备演讲稿。通过学生谈学法守法心得体会,营造法制校园的氛围,让更多的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六是交通安全互动进校园。在全力保障学生交通安全、展示公安交通管理良好形象的“护卫行动”中,民警通过排查治理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隐患,完善校园周边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整治校园周边乱停车的问题等,及时加强对交通安全防范知识的指导和培训,传递文明交通理念。

法制教育演讲稿范文第10篇

一、文本教学联系生活渗透法律知识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多数来自生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这些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生活,再探讨相关的法律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了解了法律。如:我在教学八年级下册《背影》这课时,在引导学生分析父亲的动作描写后,针对课文中谈到父亲穿过铁道,围绕着当今时代火车的速度及数量和《道路交通安全法》,让学生明白横穿铁道是违反法律的。同时提醒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骑车还是走路,都不能违背交通规则,否则就会造成交通事故。这些法律知识在语文教学中不知不觉地传进了学生的大脑。在教学《孔乙己》这课时,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后,针对课文中谈到孔乙己偷了何家的书,他还说窃书不算偷的话,引导学生分析他所说的这句话不正确,这是他自欺欺人的说法。他的这种做法属于盗窃,也是违法行为。在我们生活中,学校里有许多学生总是爱乱拿别人的东西,这是不行的,大而言之就是违法。现在社会上有许多孩子从小就没有这种意识,最后偷的财物越来越多,最后断送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我引导学生在分析鲁提辖的人物形象时提出问题:鲁提辖嫉恶如仇、伸张正义的精神,在当今社会的行得通吗?让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应该通过法制来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利。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都可以与法律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如《散步》可联系到《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樵夫,别砍那棵树》可联系到《森林保护法》,《斑羚飞渡》可联系到《野生动物保护法》,《春》可联系到《环境保护法》,《心声》可联系到《教育法》,等等。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细心观察,课文中的许多知识都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有关法律知识。

二、运用法律知识编演课本剧

在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内容较枯燥,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难以接受知识,再要渗透法制教学就更难了。换一种方式教学,让学生编演课本剧,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让学生轻松地获得知识。如:我在教学《伤仲永》这课时,开展学生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仲永,将不让其学习的父亲告上法庭。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他的父亲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法》。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懂得了一些法律。

又如在学完《包拯》之后,让学生收集一些包拯办案的相关内容,在班里举办了一次“模拟法庭”的语文活动,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件“班级悬案”进行法庭审判和辩护,要求有原、被告双方和主审法官,有申诉状和辩护词,有法庭陈述和法庭辩护,有证人、证据、证物,有最终的法官判决,等等。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参与积极,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了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也对法庭审判有了更为形象而直观的印象,法制意识自然大为增强。

三、在演讲中获得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的渗透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而且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我每学期至少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法律知识演讲比赛,指导学生如何写法律知识演讲稿,让学生在撰写演讲稿的时候就能获得一些法律知识。再通过台上精彩的演讲,让更多的学生学到法律知识。

四、在阅读中渗透法制教育

语文教学离不开大量的阅读与积累,如何在阅读中进行法制教学呢?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必读的课外名著有很多篇目,而《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又是学生非常愿意阅读的古典名著。可以利用课外阅读这一平台适时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比如《红楼梦》中的《葫芦僧葫芦案》这一节,提出问题:在当今的社会这个案子判得合理吗?如果你是法官,你又如何判案呢?如果你是受害者,你又如何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呢?通过大家的热烈讨论,最后学生们都知道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再如《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人物形象鲜明,描法精妙,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交流评价时,都认为鲁提辖值得歌颂,因为他嫉恶如仇、热心相助,而郑屠仗势欺人、自私可恶,应该被打死。作为教师,是否可以考虑周全,让学生讨论郑屠是否该死?即使该死,是否应由鲁提辖打死?要让学生明白,这种行为在宋朝,在今天乃至将来都是一种犯罪。要知道,文学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要远大于空洞的法律读本。试想:如果让学生都认同鲁智深、宋江等的激情犯罪,在遇到类似情况时,都仿而效之,那么这将对创建和谐的法制社会起到多大的负作用。所以,我们在认同情感的基础上,对处理问题的方式应存疑、存异。要让学生明白,他们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英雄”,是历史的产物,一个人的生命是宝贵的,要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必须由司法机关依靠严格的程序,用铁的证据来裁定。

五、在写作中渗透法制教育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学生要写好文章就需要许多来自生活中的素材。这些素材许多都是与实际生活中的法制相关的,那么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就可引进这些法律知识,将其写进自己的作文中。其次,学生在写事理说明文与议论文时,就可以体会法律条文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如《教育法》第四章第29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第五章第35条规定“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求学生揣摩其中“应当”、“不得”、“鼓励”这几个词在条文中的含义和用法,从而认识到说明文用词准确、严密的要求,并揣摩在写作说明文时锤炼词语的技巧和方法。最后,可指导学生写一些有关法律方面的应用文,如如何写诉状等。通过写作一样可让学生学到法律知识。

六、在生活中学习法律知识

在今天的社会,只要我们留心,处处都能学到法律知识。学校可以创办法制宣传栏,让学生在业余时间学习。同时,学校应每学期开一次法制知识讲座,同样可以让学生学到法律知识。在家里,学生可以收看关于法制的电视节目,可以收看电视的法制专栏,来学习法律知识。

上一篇:青春飞扬演讲稿范文 下一篇:尊老爱幼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