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办公室科员述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1 18:27:36

法院办公室科员述职报告

法院办公室科员述职报告范文第1篇

第三条常务委员会会议每两个月至少举行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主持,常务委员会主任可以委托副主任主持会议。

第四条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时候,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除因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外,应当出席会议。

常务委员会会议必须有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出席,才能举行。

第五条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拟定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草案,提请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决定。

第六条每次常务委员会会议的召开时间、地点和建议审议的主要议题至迟应当在会议举行前十天通知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如果议题中有重要的规范性文件的审议,应当将地方规范性文件草案于会议召开前送达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临时召集的会议,可以不受上述时间限制。

第七条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时,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负责人列席会议;常务委员会工作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主任科员,常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副主任、主任科员,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可以列席会议。必要时可以邀请县委、政协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省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县人大代表列席会议。经批准,公民可以旁听常务委员会会议。常务委员会应当在会前向旁听公民提供该次常务委员会的有关议题和材料。

第八条常务委员会会议对议案和工作报告进行审议时,应当通知有关部门派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问题。

第二章议案的提出

第九条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县人民政府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或先提交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三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或者先交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决定是否提交常务委员会审议。不提请审议的议案,应向常务委员会会议报告或者向提出议案的委员说明。

提议案的机关或者联名提议案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当在议案文本中写明提请审议的理由和内容,于会议举行的十天前送达常务委员会办公室,并附上有关材料。必要时,提议案的机关可以在会议上就议案作补充说明。

第十条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委托常务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代常务委员会拟定议案草案、并向常务委员会会议作说明。

第十一条县人民政府、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三人以上联名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的地方规范性文件案,地方规范性文件修正案,必须附地方规范性文件案和地方规范性文件修正草案,关于修正草案的说明及有关材料。

第十二条在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三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对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质询案必须写明质询对象、质询的问题和内容。

第十三条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的人事任免案,应当如实提供被任免人员的有关任免呈报表、任免考察材料和有关材料,并于会议举行的十天前书面送达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第十四条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听取有关工作报告的议案和其它议案,提议案的机关应当在议案文本中写明提请审议的理由和内容,并且应当附有关资料,并于会议举行的十天前送达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第十五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的议案,在交付表决前,提案机关或提案人要求撤回的,经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同意,对该议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三章地方规范性文件案的审议

第十六条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的地方规范性文件案,先由有关工作委员会审议,并提出报告,再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第十七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规范性文件案或者地方规范性文件修改的议案,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听取关于该规范性文件的起草说明或修改说明。

对于审议当中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有关工作委员会应会同起草部门进行研究办理。

第十八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规范性文件案,根据审议中委员提出的意见,经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可以暂不付表决,交有关工作委员会会同起草部门修改后,向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报告。

第四章工作报告的审议

第十九条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向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第二十条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向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的工作报告文本,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前十天,送达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将工作报告交有关工作委员会研究,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研究结果的意见。

第二十一条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工作报告后,一般情况由全体会议进行审议,必要时,可以分组进行审议。

第二十二条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后,可以对工作报告作出决议,也可以提出审议意见交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办理,办理部门在两个月内将办理情况书面报告常务委员会;对于一些时间跨度大、办理落实时间长的,可以形成会议纪要,交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办理。

对工作报告是否作决定或决议、提出审议意见,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确定议题草案后,由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与有关部门研究,向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出决议、决定草案,提交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审议。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审议通过后,提交常务委员会审议。

第二十三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工作报告通过的决议,由常务委员会办公室行文通知有关部门执行,并予公布。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委员会负责了解决议、决定的贯彻实施情况。

常务委员会的审议意见,由有关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发言,在会后进行整理,报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由常务委员会办公室行文通知有关部门办理,有关部门必须在常务委员会会议后两个月内将办理情况书面报告常务委员会。

第五章人事任免案的审议

第二十四条人事任免案,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进行研究,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人事任免案,应当提交被任免人员的简历、任免理由和有关材料,如果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对任免人员的情况提出询问,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应当负责答复。

提请任免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局长、主任,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执行局局长、执行局副局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人民陪审员,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提请机关负责人必要时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就提请任免情况作说明。

第二十五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人事任免案,应当充分酝酿。审议中,如果意见分歧较大,部分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不赞成表决,可暂不付表决,由提请任免的机关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意见作进一步考察了解后,再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以后的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第六章质询案的审议

第二十六条质询案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后,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第二十七条质询案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由受质询机关负责人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作口头答复,或者由受质询机关书面答复。

质询案以书面形式答复的,应当由受质询机关负责人签署,并印发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有关工作委员会。

提质询案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如果对被质询机关的答复不满意时,可以继续质询并要求再作答复。

第二十八条在审议质询案的过程中,常务委员会认为有必要的时候,可以组织对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并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作出相应的决议。

第七章述职评议

第二十九条常务委员会可以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开展述职评议。

述职评议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进行。

第三十条述职评议的具体对象、主要内容和时间安排由常务委员会或者主任会议确定,并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的二个月前通知被评议人员及所在机关,被评议人员应当于会议举行的十天前报送述职报告文本。

第三十一条常务委员会应当在述职评议前,向被评议人员所在单位及有关方面了解情况,并可将被评议人员的述职报告文本印发有关人员或机关征求意见;述职评议中,可以由常务委员会采取适当方式对被评议人员进行测评;述职评议后,应当将评议意见告知本人和有关部门。

第三十二条被评议人员应当对评议中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提出改进措施,并向常务委员会报告改进情况。

第八章发言和表决

第三十三条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人员在全体会议上的发言,应简明扼要。

第三十四条表决议案必须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表决结果由会议主持人当场宣布。

第三十五条对交付表决的议案,有修正案的,先表决修正案。

第三十六条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免人员,应当逐人表决。根据情况,也可以合并表决。

第三十七条常务委员会表决议案,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举手方式或者其他方式进行。

法院办公室科员述职报告范文第2篇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本人xxx,现XX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一年来,我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主、裁决为辅的办案原则,积极有效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现将我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落实四项便民措施:一是建立首问负责制;二是建立仲裁维权绿色通道,对涉及拖欠民工工资争议、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案件做到快立、快调、快审、快结;三是实行风险告知制度,以尽量减少当事人的诉累;四是健全立案服务措施,落实接待责任制,做到文明礼貌、热情服务。

二、一年来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451件,涉及金额高达6500余万元,其中调解结案894件,裁决结案290件,和解后撤诉的25件。调解率占62%,裁决率占20%,结案率达83%。

三、认真履职尽责。加强管理,增强学习,大力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水平;改进服务,强化细节,以多种措施实践仲裁为民的理念。注重宣传,强化预防,着力调解,努力营造劳动关系双方的和谐氛围。

四、存在的不足

一是案多人少,导致部分案件不能及时裁决;二是档案管理还不够规范;三是结案率未达到90%标准,还需进一步努力。

劳动仲裁科员述职报告二

我区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劳动法律、法规为契机,以创建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三优三满意文明窗口为标准,以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的原则,结合我区的具体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利地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劳动仲裁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以后,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按照我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劳动仲裁是提讼的前置程序,也就是说,发生劳动争议如果想通过诉讼的途径解决,必须先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再向法院。

一、工作职能:

1.负责处理辖区域内企业与职工之间以及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与其劳动合同制职工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2.负责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3.负责劳动争议处理的法律咨询服务工作;4.负责劳动争议三方(劳动、工会、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的协调工作,指导区内各街道、社区、行业、企业劳动争议协调机构开展调解工作;5.负责全区劳动争议处理案件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及时向上级提供相关信息;6.负责对劳动合同的审核及鉴证工作; 7.承办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授权或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便民措施

1、建立首问首接服务制度;2、建立健全快速立案制度;3、立案审查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应当按照有利于劳动者的原则从宽掌握;4、对涉及下岗职工、女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因工致残人员和申请法律援助人员申请的劳动争议案件要做到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对没有委托人的劳动者当事人,劳动仲裁机构可在庭审前对其进行必要的程序性指导;5、实行劳动争议仲裁风险告知制度;6、健全立案服务措施。落实接待责任制,建立立案接待区、休息区,接待人员要文明接待、热情服务。设置仲裁公开必备设施,张贴相关的公开内容、仲裁基本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设立窗口意见箱,接受社会监督;7、加大阳光仲裁力度。

三、工作做法

1、加强管理,增强素质,大力提高劳动仲裁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

加强劳动仲裁工作的管理,增强仲裁员的自身素质,是做好劳动仲裁工作的关键。 我们在工作中一是加强学习。我们按照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的要求来做好仲裁员的学习教育工作。

首先,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学习和教育,使仲裁员了解党的大政方针,坚定仲裁员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明确仲裁工作的正确指导思想,使劳动仲裁工作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为改革开放大局服务,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其次,进行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的学习和教育。我们将每周五下午作为集中学习时间,组织专职仲裁员和兼职仲裁员共同对最近颁布和施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学习,使大家深刻领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颁布的历史背景、立法意图、基本精神,不断增强仲裁员依法施政、依法办案的自觉性。

再次,不定时组织仲裁员进行专题业务讨论,继续鼓励和支持专、兼职仲裁员、书记员参加法律专业学习,提高法律理论水平,只要条件允许,我们都尽量组织仲裁员去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增强专业水准,拓展视野;二是加强日常管理。首先端正劳动仲裁员的工作态度。教育和引导他们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和谐仲裁这面旗帜。通过在仲裁工作岗位开展创建文明窗动,要求每个仲裁员必须认真 、耐心、热情地接待当事人。其次,加强廉政建设。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使仲裁员务必做到勤政廉洁,不,不接受当事人的吃请,不办人情案、关系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劳动仲裁的良好形象;

第三,严格办案程序。我们严格按照《江苏省省劳动仲裁案件庭审程序》执行,从制度上规范仲裁员的行为。在案件处理中,弱化仲裁员的个人作用,强化案件集体研究、集体决定,以程序公正来保证案件处理结果的公正;三是初步实行兼职仲裁员办案制度,提高办案数量,缩短办案时间;四是进一步完善内部制度建设,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真正树立为企业服务,为职工服务的思想。因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为具有准司法性质的执法机构,必须要以严谨、规范、完善的制度作为基础,贯穿劳动争议仲裁的始终,才能保证执法行为的合法、公正。我们首先完善各项内部工作制度,并落实到人,规范办案程序,统一告知用语,强化证据质证程序,严格依法办案。在仲裁活动中实行阳光工程,制作了政务公开栏挂上墙,将各项办案程序、收费标准、办案纪律、开庭时间、开庭场所、仲裁庭组成人员,既方便群众,又接受监督,进一步提高了工作透明度。五是进一步加强监督。监督是管理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我们从仲裁员资格准入,日常办案工作等方面加强监督,对不符合条件的,群众反映不好的,坚决不发给劳动仲裁员资格证书,坚决不予聘任。对于在办案中有徇私枉法行为的仲裁员坚决予以淘汰。同时,为保证案件质量,维护仲裁公正执法形象,办公室还强化案件审理监督和案件质量评查工作,做到认真对待每一个申诉案件,细心听取当事人对裁决的意见,对发现原裁决确有错误的,及时报请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彻底改变申诉难的现象;通过对案件质量评查,发现有重大质量问题的,及时移送办公室审查,杜绝或减少错案的发生,以维护仲裁委员会公正执法形象。2008年以来,我委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59件。其中调解案件25件,占案件总数的42%。法定时效内结案率100%,无一起本级或上级纠错的案件。

2、改进服务,强化细节,以多种措施实践仲裁为民的理念。

仲裁为民是劳动仲裁机构的根本理念,我区劳动仲裁机构从小事、从细节做起,采取多种措施方便当事人,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

首先,在办案过程中我们以维护劳动双方当事人权益为出发点,同情弱者,对缴纳仲裁预付费有困难的,我们实行先立案,后收费或减收、免收仲裁费用的做法,决不使一个受害者因为拿不起钱得不到仲裁,从而,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树立了良好的劳动仲裁形象,受到社会、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好评;

其次,为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办事透明度,我们还采取了一系列便民措施。一是编印了《劳动争议仲裁、合同鉴证、工作服务指南》,使来访者对我们的工作程序一目了然。二是对当事人实施仲裁告知制度,减少当事人因不了解常识而造成无谓失误;第三,审慎实施部分裁决制度,解决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的特别之需,使危重工伤等亟需救助的职工能够及时得到救助;第四,实施劳动仲裁绿色通道制度,建立健全处理突发和的应急机制。近年来,我们以处理欠薪事件为重点,以建筑装修行业为突破口,研究有针对性的办案规律,解决了一批突发和,维护了社会稳定;第五,探索建立了重点企业联系人制度,帮助其加强劳动用工规范建设,从源头上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

3、注重宣传,强化预防,努力营造劳动关系双方的和谐氛围。营造劳动关系双方和谐氛围是劳动仲裁的根本目的。我们在做好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和处理工作的同时,针对劳动关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抓好劳动争议的预防工作。

首先, 抓住劳动合同这一产生劳动争议的源头,认真排查劳动争议隐患。我们将不规范劳动合同和不签订劳动合同作为产生劳动争议的主要症结进行了专项检查。根据省厅开展劳动合同制度执行情况专项调查的要求,我们科室参与了调查,通过此次活动,我们重点了解了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并征求了他们在劳动合同制度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搞好合同鉴证储备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二是做好劳动合同鉴证的服务工作。我区劳动仲裁机构遵循依法鉴证、保证质量、体现服务的原则,认真审查合同内容,对虚假合同、人情合同及不完备合同及时纠正,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了劳动争议的发生。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企业、职工对劳动法规和劳动仲裁工作的认识。 劳动仲裁工作虽然开展了多年,但是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对劳动仲裁缺乏了解,尤其是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和一些私营企业职工还不知道有劳动仲裁机构或者不知道劳有劳动仲裁机构或者不知道劳动仲裁是干什么的。我们利用各种途径积极宣传劳动争议处理工作,让职工们知道劳动争议处理途径、程序,扩大劳动仲裁工作影响,正确引导职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劳动争议;

第四,进一步加强劳动工作。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工作无小事观念,完善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对来访的职工热情接待,耐心细致解释,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当时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上报相关领导和部门解决,把劳动争议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对集体来访,实行仲裁建议制度,使企业依法办事,对劳动争议易发生的私营、个体企业,实行动态管理,避免劳动争议的发生;

法院办公室科员述职报告范文第3篇

一、问题与原因

当前,我国正处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历史时期、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建设等方面正经历着一场大的变革。市人大常委会要开拓创新,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方略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推进依法治市进程。然而,当前市人大常委会在发挥职能作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1、履行职责特别是监督工作尚不到位。监督工作是地方人大的经常性工作。在“三讲”学习教育活动中和人大常委会召开的有关座谈会上,人大代表和干部群众对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提出意见最多的问题就是监督力度不足。市人大在履行职责的力度和效果还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大监督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主动监督不够,未能充分发挥人大应有的监督职能。二是现阶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尚不够完善,人大监督体制尚不够健全。三是立法不完全到位,给人大监督留下“空档”和“盲点”。时至今日《监督法》、《重要事项决定法》和《人事任免法》之类的法律尚未出台,直接制约了人大履行职责的充分发挥。四是监督意识弱化,监督者和被监督者认识都不到位。五是部分地方领导对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在思想认识上还不是十分到位。六是从事人大工作的领导干部头脑中存在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退隐思想,工作上不大愿意得罪人。因此,不仅在行使监督权时力度不够大,而且在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和任免权时,仍有敷衍草率之嫌。

2、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难于适应人大工作的需要。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以来,内部机构设置曾作过调整,但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的实施、WTO的加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推进,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任务将更加繁重,党和人民的要求越来越高。县级人大常委会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与其担负的职责、任务很不适应,尤其是人员偏少,严重制约了人大工作的开展。如我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行政编制才28名,其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就占去16名,委办副主任6名,科员编制只余6名。因此,出现办公室缺乏科员干事,有的工作委员会,只有二至三个人,面对一府两院众多的部门、科室和人员,人手不够又分身无术,工作起来力不从心,很难做出令人满意的工作绩效。

3、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结构不够合理。一是人大常委会领导及机关中层干部平均年龄偏高,影响人大工作的生气、活力和效率。二是人大常委会领导及机关中层干部大多数是从党政领导岗位转任的,对人大工作方式方法有一个较长的适应和转变过程,容易产生“二线”思想,影响人大工作的开展。在工作方法上,习惯于行政式的工作方法,使人大开展工作带有明显的行政痕迹。三是知识结构不合理。目前,人大干部中的专业人才比例偏低,特别是法律、经济、财会、科教等方面的专才比较少,直接影响了审议和决策的质量。四是专职委员的比例偏低,市人大常委会有27名组成人员,其中专职16名,占总人数的59.25,兼职11名,占总数的40.75。

二、思路与对策

针对新形势下人大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创新人大工作应坚持做到“五个必须”。

第一、创新人大工作,必须提高全社会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性的认识。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经过民主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及其他国家机关,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因此,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关系到人民民力的行使、关系到人民民主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组织形式。它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也不是安装在权力构架上的“花瓶”。

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认识在不断提高。然而,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现实生活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了解不深不透,对人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的问题,个别人还编了顺口溜:“人大举手、政协喝酒”、“监督监督、有力无度”。这都说明必须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否则,创新人大工作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二)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在党委领导集体中要有应有的位置。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这是人大工作一项首要的不可动摇的原则。党对人大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主要是把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来实现的。这些法定程序就需要靠人大的具体工作。这就要求人大常委会党组必需正确理解党的主张,并依法、按程序把党的主张变成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看法和主张。与此同时,也就要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能成为党委常委会的重要一员,进入党委决策核心,参与党委决策。

第二、创新人大工作,必须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

(一)要正确认识发挥人大作用与加强党的领导的关系。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这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宪法》也明确规定了共产党在国家事务中的领导地位。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通过对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领导来实现的。在具体工作中,就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同发挥人大的作用统一起来。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党委决策与人大依法行使决定权的关系;二是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行使选举任免权的关系。江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领导同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是一致的,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最本质的内容就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加强和完善,可以更好地实现党的领导。”这就深刻地阐明了加强党的领导同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把两者很好地统一起来,而不能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

(二)人大常委会应自觉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人大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靠党的领导和支持是创新人大工作的重要原则和根本保证。在工作中要注意把握三点:一是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宪法法律,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人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人大工作,使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方向,树立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的责任意识,立足本职,积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职尽责。二是主动地依靠党的领导。重要事情要主动地向市委请示汇报,使市委了解人大常委会所开展的工作,并根据情况提出要求。三是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围绕改革、稳定、发展大局,围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围绕中央及上级精神,围绕市委的工作步骤,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和安排部署人大工作。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宪法法律。

(三)党委应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宪法》和《地方组织法》对省级以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作了明确规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项:一是重大事项决定权;二是监督权;三是人事任免权。各级党委要继续尊重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要把党的主张和决策,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和人民的自觉行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要把本级人大工作纳入市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听取人大常委会党组的工作汇报,及时了解情况;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加强监督,协调好人大及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要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的同时,支持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好人事任免权,凡由党委推荐,由人大常委会依法任免的干部,要认真听取人大常委会党组的意见,按程序进行任免;要关心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建设,不断提高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以及人大机关干部的素质,加强人大干部与党政机关干部的双向交流使用;合理设置人大工作机构,努力改善人大工作条件,为人大常委会开拓创新和依法行使职权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三、创新人大工作,必须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的作用

(一)创新是新形势向人大常委会提出的迫切要求。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更要十分重视创新,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事实证明,创新就是改革,就是创造性工作,就是推陈出新、变革一切旧有的东西,以推进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的进步。21世纪必将是一个创新的世纪,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也必须不断创新。因此,要求跨入新世纪的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务必做到强化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努力做创新人大工作的模范和带头人。

在县(市)级人大常委会建立以来,各地人大常委会进行了大胆创新,探索了许多依法行使职权的有效方式,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如听取“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计划预算监督、执法检查、代表评议、个案监督等,已成为卓有成效的监督途径。

但也应看到,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条条框框和陈旧模式,对人大工作的开展起了或多或少的束缚作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改革是时代的主旋律,人大工作需要改革。然而,不创新,缺乏创新意识,就不能改革,就不能发展。因此,人大工作要深化、要发展,就必须创新,只有创新才能突破旧的条条框框的束缚,才能寻找出更多更好的与国情相适应的民主方式和监督渠道,为人大的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提供巨大动力,提高各项工作质量和实效。创新人大工作,必须遵循:依法办事的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的原则;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原则。

(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创新人大工作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人大工作创新的力度,也决定了人大各项工作开拓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不断发展的速度。因此,创新人大工作,需要地方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努力从传统的模式中解放出来,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自己,大胆借鉴和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认真研究和认识其中符合中国国情的因素,以求为我所用;要面对人大工作的现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创新。具体地要做到破“五论”、鼓“五劲”:就是在思想认识上要破除“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到站论”,鼓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创业劲;破除“多栽花、少栽刺”的“留路论”,鼓足“坚持原则,敢于监督”的叫真劲;破除“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安逸论”,鼓足“敢冒敢闯”的创新劲;破除“年过五十不学习,有点经验能办事”的“经验论”,鼓足“活到老、学到老”的恒心劲;破除稍有成绩就沾沾自喜的“满足论” ,鼓足“创一流、攀高峰”的拼搏劲。总之,时代呼唤人大工作创新,这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创新人大工作,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是关键,而且理应成为创新的模范。

第四,创新人大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人大自身建设

在推进依法治市进程中,市人大常委会能否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大常委会自身建设的状况。因此,必须从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建设等四个方面入手,抓好人大常委会的自身建设,提高人大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思想建设。在思想建设方面,坚持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及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理论素养;学习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理论、宪法法律以及人大工作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依法行使好职权的责任感和工作能力。

(二)组织建设。在组织建设方面,目前应着力解决好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增加常委会机关工作人员编制,并进一步优化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结构。一方面,要增加人大机关人员编制,以适应新时期人大繁重工作的需要,同时要适当增加常委会专职组成人员的比例(专职组成人员不应占人大机关行政编制),这有利于常委会组成人员集中精力研究人大工作,提高常委会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优化常委会组成人员及机关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多把那些政治业务素质高、参政能力强、身体素质好,而且又热心人大工作的包括老、中、青各年龄段的同志推荐为常委会组成人员,多充实人大机关的年轻干部,使人大常委会及其机关的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再者,还要进一步优化常委会组成人员及机关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把那些富有管理经验的同志选进常委会,还应注意吸收懂经济、法律、管理、财会、科教的优秀人才进入常委会及人大机关,以适应人大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还应健全人大组织机构,增设代表联络工作委员会和城市建设工作委员会,必要时设立人事监督机构及审计机构等,这是完善国家权力机关职能的一项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重要措施。

(三)作风建设。在作风建设方面,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开展人大工作的基本功,不断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这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性质、职权、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所决定的。为了创新人大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在做出每一项决议、决定和开展每一项工作之前,都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实情,掌握第一手资料,使决议决定符合实际与民意,切实可行。如果不做调查研究,创新就会失去必要的前提,创新人大工作,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另一方面,要把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督办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等作为联系人民群众的窗口,本着依法、为民的原则,督促认真办理,抓好落实,维护法律的尊严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制度建设。在制度建设方面,主要任务是使人大工作逐步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法制化。可以从五方面入手,一是健全和完善会议制度,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在吸收借鉴其他县(区市)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二是健全完善与“一府两院”的联系制度,便于常委会和“一府两院”互通情况、互相了解,以利于对他们更好地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实施监督。三是健全与完善上下级人大的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工作的整体功能。四是建立健全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的其他各项制度,如决定重大事项制度、人事任免制度等。五是建立违法责任追究制度。

第五、创新人大工作,必须用足用活宪法法律赋予县级人大的“三权”

(一)抓好“五个结合”,强化监督职能。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是地方人大工作的主要内容。总书记指出:“在我们国家生活的各种监督中,人大作为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最高层次的监督。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人大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的意志进行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监督。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既是对“一府两院”正确行使权力的支持和促进,又是防止权力被滥用的一种制约。

在新的形势下,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探索行使监督职权的新形式、新途径、新方法,力求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推进人大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为了真正把监督的重点落实到对法律法规实施的监督上。在监督中,坚持遵循“少而精、准而严”的原则,做到“三抓”:抓学习、抓重点、抓热点。抓学习,对已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即将颁布实施的《监督法》,市人大常委会将结合第五次普法教育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宣传活动。抓重点,即围绕经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开展监督。在监督工作中,注重把握五个结合,强化监督职能:一是总体监督与重点监督相结合,增强监督的针对性;普遍监督与个案监督相结合,增强监督的具体性;监督事与监督人相结合,增强监督的权威性;监督与支持相结合,增强监督的统一性;强化监督与敦促整改相结合,增强监督的实效性。抓热点,即围绕人民群众反映的一些突出问题和社会中反复出现、持续存在的问题,开展监督。如根据依法治市的需要,围绕社会治安及市场秩序整顿,可持续发展,农民减负,司法公正,机关作风等热点问题,运用大规模的执法检查以及代表评议等监督办法,为南安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坚持“三个原则”,依法决定重大事项。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涉及面很宽,根据目前法律规定,大体上可分为三点:一是地方组织法明确规定和列举的;二是有关法律明确规定的,如预算法、城市规划法、土地管理法、教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三是地方组织法以概括方式规定的,即“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几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根据行使决定权的有关规定,紧紧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就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 城建等方面的重大事项,听取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并适时作出决议决定,使人民的意愿和党的主张依法上升为国家意志,推动了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在工作中注意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合法性原则,即必须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选择确定重大事项,并且按照法律程序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作出决议或决定;二是全局性原则,即必须是本行政区域内带有全局性的、根本的、长远的问题;三是人民性原则,即必须是人们群众普遍关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履行重大事项决定权,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市人大常委会有责任对全市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决算、预算外资金管理等进行认真审议,并作出决议、决定。对事关全市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如依法治市、城市规划建设(如大市场、大广场、大项目等)和管理、环境治理等,适时听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汇报,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审议,必要时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确保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决定重大事项取得实效。

(三)唱好“三部曲”,依法任免干部。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点是依法治权、依法治官。因为治国首先要治吏,就是要用法律规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市人大常委会正确行使任免权,必须克服“简单走过场,被动走程序”的做法,而要不断完善工作程序,在继续把好干部任前关的同时,开展对任命干部的任中考察和加大任后监督力度,做到对人民群众负责,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在依法任免干部的工作中,既要充分发扬民主,又要严格依法办事,不断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要坚持依法任免与党管干部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干部“四化”标准,严格依法把关。任前,要进行考察调查、了解情况。在听取拟任人选情况介绍后,没有审计的要求作离任审计;对拟任人员要进行任前公示和进行相关法律知识考试。考试不合格者,建议暂缓提请任命;补考后仍不合格者,建议取消被任命资格。对个别意见不统一的,建议暂缓提请审议。在召开常委会审议时,“一府两院”主要负责同志要到会提请并介绍拟任人员的基本情况。拟任命人员要到会与常委会组成人员见面,并作拟供职发言。拟供职发言要形成书面材料,以便存档和检查监督。表决通过后,常委会要举行颁发任命书仪式,向被任命人员颁发任命书,切实提高被任命人员的法律意识、人大意识和国家观念。要加强对任后监督:被任命人员每年三月底前要向常委会报送书面述职报告,并在任期内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安排,接受述职评议。总之,被依法任命的干部要过好“五关”:民意调查关、离任审计关、法律考试关、供职承诺关和述职评议关,真正成为“党要人民也要”的好干部。这是选贤任能,唯才是举的重大举措,也只有这样做,才能确保把最优秀的人才推上重要的领导岗位。

上一篇:银行办公室科员述职报告范文 下一篇:检察院办公室科员述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