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人事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2 00:43:57

法院人事工作计划

法院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干部管理工作

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继续强化调研,认真疏理我院各个层面的人员情况,进一步制定并完善长宁法院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有序地开展职务职级晋升及中层干部选拔等工作,使该项工作既体现公平公开公正晋升原则,又体现注重工作实绩、任人唯贤的培养方针,有效促进法院队伍建设的年轻化、知识化。

(一)配齐配强中层干部队伍

针对目前我院面临的中层干部人员不足、年龄偏大、部分部门低配的局面,坚持用发展的思路抓队伍建设,加大中层干部的选拔充实力度,通过积极完善以业绩为引导的干部晋升、选拔、考核、任用等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营造创新氛围和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去。主要工作有:

1、第二批中层助理任职期满考核工作;

2、中层副职的民主推荐选拔任用工作;

3、部分中层领导岗位调整、挂职锻炼工作;

4、制定非审判岗位科组长设置方案并予以实施;

5、研究室、监察室主任试用期满考核工作;

6、第一、二批政治协理员聘任期满考核工作;

7、法警大队设置政委工作。

(二)完成各层次干部的职级晋升

政治部将根据党组的意见、我院《法官与工作人员职务职级晋升和选任的规定》的规定以及我院的实际情况,拟定各层次晋升工作实施方案:

1、与区委组织部共同完成处级干部晋升;

2、副科级晋升正科级工作;

3、科员级晋升副科级工作。

(三)初任法官遴选、助审晋升审判员、警务人员警衔晋升及高级法官的选升、晋级等工作

1、初任法官遴选。根据高院《上海法院初任法官遴选工作实施意见》和本院审判工作实际需要,政治部将于今年4月开展初任法官遴选工作,为长宁法院审判队伍补入新鲜血液;

2、助理审判员晋升审判员。今年7月底8月初,根据高院部署,组织干警参加高院的审判员考试,通过庭审考核、面试等程序,从助理审判员中选拔出一批德勤业精的审判员;

3、高级法官的选升工作和法官晋级工作,全年共2次。确保法官职业化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

4、两年一度的独任法官续任、选任工作。

5、每年上下半年各一次警务人员警衔晋升。

(三)进行干警的岗位交流,合理调配审判资源

1、向本市中心城区8家法院进行人员配置情况的调查,撰写《关于我院人员配备调研情况报告及相关建议》,为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2、组织青年法官轮岗;

3、对部分人员进行岗位调整;

4、开展关于我院内设机构和中层领导职数情况调研,在此基础上与区委组织部、区编办共同协商增加我院内设机构和中层领导职数问题;

5、制定归档事务中心人事管理方案并予以实施。

在案件多、人员少的情况下,如何合理配置审判资源,保证审判组织的良性运转。使力量组织最优化、效果产出最大化,缓解有限的审判资源与不断增加的审判任务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政治部将根据岗位需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干警岗位进行了合理调整,调整过程中本着两条原则,一是加强业务庭人员配备,确保审判资源向一线倾斜,二是加大中层干部的轮岗交流力度,努力形成“交流一个人,带活一班人,走活一盘棋”的局面。

二、统筹兼顾、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确保法院工作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把人才培养工作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从实际出发,制定措施,积极实践,努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政治部将根据党组要求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一)积极做好人员招录工作

按照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院合理利用高院下拨的政法专项编制,在对本院年度收、结案、人均结案数等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招录数,设定好招录条件,把好公务员招录关。对新进人员进行“青年成才&8226;职业生涯规划”座谈会,鼓励其明确奋斗目标,实现阶段成长。

(二)认真做好法院人才培养工作

发挥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作用,鼓励和支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在岗位上进一步锻炼成长,为解决审判工作中的疑难复杂问题,为社会管理的创新而作出贡献。

建立法官助理机制,做好法官助理的选拔、任用、培训等工作,并对此项工作的推进进行调研、总结,探索完善书记员能级管理的模式,以实现

司法资源的合理化配置。由本院专家型法官和部分审判业务骨干组成“导师组”,建立青年法官团队型培养模式,培养青年法官成为业务骨干和审判队伍的中坚力量,并从中培养出未来的专家型法官。

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选派年轻法官参加司法培训交流活动及赴其他单位挂职轮岗锻炼,开阔年轻法官的眼界、锤炼年轻干部的胆识、促使年轻法官脱颖而出。政治部还将一如既往的认真组织好我院在职研究生的教育学习、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学习、司法考试的组织报名学习,鼓励干警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我。

(三)进行后备干部的推荐工作

严格按照《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院、庭两级后备干部队伍,做好全院动员、推荐工作。在此基础上多渠道、多措施地加强我院中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研究任期届满后的工作安排,并研究制定新任(第三批)中层助理的选任工作方案。将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专业知识素质,在现职岗位上工作实绩显著,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同志推荐到助理的岗位上来,形成干部队伍的梯队建设。

三、夯实基础、落实干部考核工作

高素质的法院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院今年的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院党组在审判专业化建设方面的工作思路,即要在司法行为的专业化、规范化方面下功夫,认真探索岗位精细化建设,明确司法行为要求,不断提升法官责任心。同时加大司法业务培训力度,积极推进全院岗位技能轮训,切实提高法院干警的司法能力。确立“人的因素第一”的观念,把干部管理工作中各项制度的落实置于基础性地位。

(一)完善新形势下的队伍绩效评价机制

政治部进一步探索有效的队伍激励机制,通过考核的杠杆作用,引导干警在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完善审判管理和审判规范上下功夫,形成良好的竞争激励机制:

1、对20__年我院制定修订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一步予以完善;

2、结合非审判业绩考评体系软件的开发,探索和完善我院非审判岗位业绩考核方法。

(二)积极做好中层班子考核工作

建立中层干部(含政治协理员、助理)管理台帐。协助党组抓好中层领导班子的考核工作,重点把管好队伍作为硬性指标纳入考评范围,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班子考核的核心内容。继续深化我院中层干部队伍考核,通过对中层干部队伍现状分析,对近年来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主要做法进行总结,制定更能反映真实情况、又有可操作性的中层干部考核办法,建立并完善中层干部管理台帐,将任务分解到年度、季度和月度,进一步明确中层干部的管理职责,切实保证全院工作能顺利有序开展。

四、拓展进取、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干部人事工作中要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理念、发展的思路解决队伍建设中的问题,探索新规律、解决新问题、谋求新发展。围绕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突出问题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深入研究工作对策。

(一)积极参与我区组工干部联组学习活动

充分利用区委组织部为组工干部搭建的学习平台,积极参与,根据学习计划认真开展好学习、交流和研讨活动,与本院工作职能、工作特色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我院组工干部服务大局的自觉性、党性修养、综合素质、工作作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不断完善政治协理员制度构建

加强政治协理员的业务培训、交流。针对目前担任政治协理员的同志,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业务工作需要完成,如果同时再兼任几个部门的政治协理员,时间精力明显不足。况且,跨部门担任政治协理员,工作难以深入,效果欠佳。在人员配置上还需要适当调整,以便于更好地完善和落实该项制度,促进我院政治思想工作以及整体工作的提高。

(三)推进“非审判业绩考评管理体系”

以高院推行法官(干部)业绩档案为契机,建立我院的非审判岗位人员的业绩档案,为党组在干部任用,部门在管理工作,干警在自身努力等方面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在年终的评比表彰工作、公务员考核以及今后的晋级晋职中充分运用该系统,使全院干警的工作量和工作业绩都有客观正确的反映,从而发现干部的特长,有针对性地加以关注,配套跟进培养措施,为人才的遴选与成长提供依据。

(四)积极协调解决干部职级、选配等重点问题

为着力解决制约队伍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进一步增强队伍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政治部将继续深入展开我院干警职级晋升状况调研,提出解决干警职级晋升的建议,积极与区委组织人事部门、编制部门加强沟通协商,努力解决好我院干警职级晋升、职数理顺、编制补充等问题,积极争取各方的支持,多方面、多渠道促成法官职业保障制度的建成。

(五)通过提高综合素质等措施加强审判业务骨干、专家型法官后备人才的培养

法院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下面我将本人全年的工作和廉政情况向领导和同志们做以汇报。

一、协助党组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落实

20__年我院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上,坚持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监察、政工部门协调各部门各庭、室、科、队各负其责,依靠干警的支持与参与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与立案、审判、执行工作及其他日常工作紧密结合,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为认真贯彻市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从严治党、标本兼治,从尖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年初组织干警认真传达学习市纪委二次全会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了《党组成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分解及责任实施办法》,明确了党组成员的责任,由党组书记亲自抓党廉工作,分管领导负责分管范围内的此项工作,由纪检组负责日常工作,健全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职责、任务明确。

组织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健全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周三下午政治学习,集中学习传达了《中纪委关于严格利用禁止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分阶段重新学习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组织干警认真学习市委书记李世玉在市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学习了市纪委朱开松同志关于《维护党的纪律加强作风建设,为构建和谐__提供坚实有力的纪律保证》的工作报告,通过学习,干警的理论水平有所提高,明确了新时期为什么提出党风廉政建设及党风廉政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明确廉政工作应该经常抓、年年抓、月月抓,时刻紧绷廉政这根弦。

二、纪检监察工作

做为纪检组长,我的重点工作是全院的纪检监察工作,首先我严以律己,带头遵守各项廉政规定和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政治工作纪律、组织人事工作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规定,教育家属和子女遵守廉政规定。

在纪检监察工作中,我始终坚持、教育、监督、惩治这条主线:1、做到教育在先,利用每周三的政治学习时间,组织干警学习《人民法院审判纪检处分办法》、《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纪律处分办法》、《法官法》、《法官行为规范》等内容,七月召开了反腐倡廉形势报告会、第九个党风廉政教育月的动员会,全年组织干警观看党风廉政建设电影片9次,每人撰写了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加强了干警的警示教育,让干警深入思考澄清了模糊认识,使思想和行动上统一起来,真正做到管好自己的嘴,不该吃的坚决不吃,管好自己的手,不该拿的坚决不拿,管好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坚决不去。

2、纪律监督

严格规章制度,我院制定了50项规章制度,要求干警严格遵照执行,做到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约束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我们人民法院被称之为法律和道德的最后一道防线,人民法官如产生不廉洁的行为,不仅是个人的品质问题,而且关系到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玷污人民法院形象的大是大非问题。

执法人员的,以案谋私,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徇私枉法是人民群众最痛恨的,纪检监察要重点监督,我们的执法人员是否严格秉公执法、是否廉洁执法守法、是否存在吃拿卡要、、、贪赃枉法、是否欺压群众、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在我院立案大厅,我们实行了“效能监察公示牌”制度,对我院干警的执法行为、工作态度进行监督,促进执法人员正确执行国家法律和法院规章制度,防止和减少违法违纪的发生,树立人民法院公正、高效、文明、廉洁的良好形象。

3、查处违纪

查处违纪是一项得罪人的工作,一些同志对纪检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是“自己人在整自己人”,有意与自己过不去,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到纪检监察部门的教育处理是对干部的关心和爱护,由于我们今年加大了教育力度,使一些违纪现象消除在萌芽状态,对接到的群众举报案件及时调查处理,对秉公执法,清正廉洁的法官要予以保护,对那些诬告法官、打击报复办案人员的行为要严肃依法处理。

三、法警队工作

根据党组分工,我分管法警大队工作,我院法警大队在保障审判、完成刑事执行和参与民事执行,采取强制措施和处置各类暴力抗法等突发事件,以及体现司法公正,树立法院形象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做为法警大队政委,我在纪律上严格要求全队干警树立服从命令听指挥意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服从于法院工作大局。在思想深入树立做为一名司法

警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教育干警爱岗敬业,保障我院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四、党支部工作

做为支部书记,我的主要工作是协助党组做好我院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年初按照市委组织部和机关工委的要求,我院党支部制定了《20__年支部工作计划》、《党支部20__年度宣传工作计划》、《党支部政治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发展培训党员计划》、《党员电化教育计划》、《__市法院关于加强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学习计划,保障了党支部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全年支部工作按照各项计划顺利实施完成。被市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基层党支部。

同时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支部严格按照个别吸收的原则,经过严格的考察,对去年确定的两名重点发展对象进行了培训,并参加了市委党校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进行了公示,召开党员大会,讨论吸收为预备党员,党员流程表已报市直机关工委,今年又确定了两名重点培养对象。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双满意”部门的实施意见》,我院也制定了本院的创“基层满意”和“双满意”市直部门实施意见,做好对口扶贫工作,做好事、实事。今年,我院多次到对口帮扶村恰合吉牧场农一、二队,了解农民生产、生活情况。今年共为农一、二队上了两次法制教育课、两次党课。“七一”期间走访慰问老党员及贫困党员。为城乡文明共建对口村队博孜达克农九队文化室修缮锅炉和暖气管道,解决冬季用煤,在“城乡文明共建,送电影下乡”放映活动中为农九队放电影两场次。开展了“公民道德建设青年志愿者”行动,青年党员分别进农村和社区,开展法律和道德宣传活动。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各项活动的开展充分激发了全体党员的集体主义精神,也展现了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风貌。

一年来,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开展,贯彻落实四个长效机制制度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院队伍建设和其它各项工作,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得到了加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体现。全院干警的“公正与效率”意识和“司法为民”意识得到明显提高,审判工作和法院建设得到全面发展,各项工作有声有色,得到市委和上级法院的充分肯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力争在今后使我院的党支部工作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1、虽然组织参加政治和业务学习,但学习的深度不够,特别是对法院审判业务的学习不够,今后要加强法院各项业务工作,更有利于开展纪检监察业务。

2、工作中存在急躁情绪,缺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3、对干警的生活关心不够,缺乏深入了解,只要求干警工作,对其生活上的困难了解很少。

4、工作中容易满足现状,缺乏积极要求上进,开拓工作思路的思想。

法院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一年来,本人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中学习,并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市委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深刻领会了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通过学习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反对“”,维护稳定和祖国统一,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

为做好本职工作,加强了人大业务知识学习。先后学习了宪法、公务员法、物权法、监督法、行政许可法、选举法、廉洁从政手册及人大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及换届选举的相关知识,为开展好本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积极参加市委党校举办的理论研讨班和十七大培训班,分别学习了文选、理论与实践热点、六个决定、十七大报告、32号文件和公务员相关知识等,并撰写了论文,通过学习提高了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领会了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实质和32号文件对新疆经济发展前所为有的巨大作用。

二、做好各项工作,增强服务意识

1、参与自治区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进行立法调研。4月,自治区法制工作委员会检查组一行到我市就《塔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管理条例》进行立法调研,本人积极协助调研工作,为今年8月1日实施本条例打下了坚实基础。

2、审查市检察院报请市人大审议刑事案件。5月,市检察院报请市人大审议一起涉嫌故意伤害致死一案,经过听取案情汇报、调阅案卷材料、制作阅卷笔录、调取检委会记录并向公安机关走访了解等多种形式,对该案的案情和证据进行全面掌握。撰写了详细地调查报告,报请主任会议研究,依法作出了科学合理的处理意见。

3、认真做好市乡两级换届选举工作。做为本次换届选举督查组成员,我和工作组成员多次到恰夏乡、窝依加依劳牧场、种牛场等单位,就换届选举各阶段工作进行指导,圆满完成所指导选区的换届选举工作。

4、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工作是人大的重要工作之一,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对来信来访者我都能够认真对待,热情接待。本着对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耐心细致的听取群众反映的问题,并认真做好记录。对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对于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积极向常委会领导汇报并转交“一府两院”限期办理。今年共接待来信来访32件40人次,目前已经全部答复完毕,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5、认真做好“五五”普法工作,为落实好《塔城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市第五个五年规划决议》本人积极于市政府法制办对接就“五五”普法工作进行调研。“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市工作有序开展。

6、组织代表旁听法院庭审工作。今年组织代表旁听法院庭审2次,通过开展旁听活动,有利地监督了法院公正司法、依法办案,同时也为代表执行职务创造了条件,提高了代表素质,发挥了代表作用。

7、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安全保工作。为确保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顺利召开和圆满完成会议的各项任务,根据市委文件精神和会议日程安排。制定了详细地安全保卫预案,并于公安、政法、等相关部门领导召开了几次安全保卫会议,明确了各自的任务。制定了应对突发事件预案,并对代表视察线路进行3次实地检查。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得力、任务明确、措施得当,确保了大会圆满完成。

8、配合其他委办开展工作。积极协助办公室做好外(县)市人大到我市考察学习接待工作,协助代表人事工作委员会作好代表视察、乡镇人大检查指导、乡镇人大工作联系会议等工作,积极参加机关组织的齐巴尔吉迭、义务植树等劳动及扶贫帮困捐款等工作。

三、加强廉洁自律

认真学习上级有关部门和市委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及各类文件和规定,自觉遵守机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积极观看警示教育片,提高了拒腐防范能力,工作兢兢业业,作风正派,思想积极进取。

法院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年以来,在局党组的领导下,我股室努力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加强服务意识,积极协调配合局机关股室和上级机关、区直相关部门,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人事股近期思想、工作及廉政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完成情况

人事股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局机关及所属单位的人事、劳动工资、年度考核、机构编制管理、表彰奖励、人事档案管理等工作;指导制定教育系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负责教师资格认定的管理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推荐工作;规划并指导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及所属各级各类学校校长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指导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内部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指导各类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并负责毕业生档案管理、办理就业报到手续。

今年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月份:

1、在人事部门的指导下,完成了年度的职称评定的全部工作。年我区教育系统共评定通过了25名中学高级教师,30名中学一级教师,40名小学高级教师,以及124初级职称,共219人的信息上报到职称数据库。

2、在人事部门的统一指导下,完成了年的人事年度报表上报工作。人事年报工作如果简单理解,就是数字的堆砌,但实质上作为国家每年人事政策与工资政策制定的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我们本着“严肃认真,力求准确”的原则,对全区教育系统43个单位、4000多个人员的十多万个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统计汇总,并与上年度的数据进行参照对比后,及时准确上报。

3、根据区政府与局党组的研究意见,积极宣传并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政策,配合人事与财政部门,要求各单位“实事求是,务必准确”,反复两次审核了义务教育学校3419名教师的绩效工资标准,保证了绩效工资的及时发放,促进了全区教育大局的稳定。

二月份:

1、在局党组的领导下,由人事股牵头,各股室人员通力配合,分成8个考核小组,完成了年度的3823名教职工的年度考核工作。

2、按照省教育厅的通知精神,对3名特困优秀教师进行了春节慰问工作,把每人500元的慰问金及时送至特困优秀教师家中。

三月份:

根据局党组的统一安排,配合相关股室,做好新学期的开学准备工作与安全活动月的检查工作,3次到所承包的5所学校进行检查督导。

四月份:

1、按照市局统一安排,经局党组同意,选派5名中学正副校长参加了中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

2、根据区人事部门的统一安排,完成了年通过专业技术评定的219位教师聘任呈报工作。截止到6月底,438本任职资格证书与聘任证书已全部打印、填写、发放完毕。

五月份

1、按照省教师资格管理中心的统一安排,对辖区内的2所大专以上院校的师范教育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进行了教师资格认定的报名与资格审查工作。截止到7月上旬,这一工作已全部完成。本次教师资格认定共通过897人,897本认定证书均打印、填写、发放完毕,认定数据按时上报国家教师资格认定中心数据库。

2、按照区编委的统一部署,经局党组研究,制定、修改了本单位的编制管理方案,并及时上报。

六月份

1、按照局党组的研究意见,配合区财政部门与局计财股,再次对义务教育学校在职在岗教师进行人员审核,确保绩效工资的及时准确发放。

2、经局党组研究,会同区教师进修学校,举办了全区小学校长第五期的任职资格培训,共培训小学正、副校长54名。培训已于7月中旬结束,培训结果与考核数据已上报省教育厅教育干部培训中心,培训合格证正在办理当中。

七月份

1、按照区政府统一部署,及时完成了全区3757名教职工的各种情况的工资晋升工作。特别是下旬的义务教育学校的绩效工资的增加与非义务教育单位预增发津补贴的增加,在局党组的领导下,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人员情况复杂,想法不一,仍按时完成了工作,保证了大局的稳定。

2、在局领导的亲自参与下,召开座谈会,对-学年度的支教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依据173名支教教师的支教鉴定打印发放了支教证书。

3、经局党组研究,会同区教师进修学校,对我区人事部门新招聘的30名教师进行了新教师岗前培训。培训已于8月上旬结束,培训结果与考核数据已上报省教育厅教育干部培训中心,培训合格证正在办理当中。

4、按照省市秋季教师资格认定的统一安排,下旬开展了面向社会的教师资格认定报名工作。截止至8月初,报名工作已全部结束,1700多人的报名信息已上报至市局,报名费用与收费票据已交至计财股,八月份

1、制定并传达下发了年优秀教师评先通知。

2、制定并传达了-2011学年度的支教工作计划。

3、对43个单位244位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变动逐一进行了调整,调整结果与相关证明材料已报送区职称管理办公室,相关数据已归入职称管理数据库。

当前开展的工作:

1、在评先工作领导小级的领导下,收集整理汇总优秀教师评选材料,并对评选结果进行审核。

2、在局党组的领导下,落实新学年的支教工作计划。

3、在局党组的领导下,与人事部门结合,制定特级教师的评选方案,向省厅推荐特级教师候选人。

此外,我股室成员还积极参加了局组织的各种学习与研讨活动,并配合其他股室完成了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二、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

1、由于工作繁多,事务繁琐,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工作中有时有拖沓疲怠和处理问题简单烦躁的现象。网上曾经有反映我们工作态度不好、工作时间玩游戏的贴子。对此,我们股室高度重视。针对这一问题,召开了专题会,股室每个成员都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言行,对人事股工作的性质与影响进行了重新认识,坚定了把为广大教师服务放在第一位的意识,认真转变工作作风,改善工作态度,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2、针对网上还有反映我们股室有吃拿卡要现象的帖子。我们又一次召开了股室会,每人都深刻地检讨自己,并形成统一认识:正确对待网络上的反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把这些负面反映,当作警钟,时时常鸣,以鞭策促进我们的工作,并诚心欢迎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与检查。

3、深入基层调研不够,特别是到教学一线少,忙于日常事务多。今后,我们将努力克服不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强学习,加强调研,深入一线,了解广大教师对人事工作的想法、看法和要求,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与实践性。

三、对人事工作的体会

人事股是局机关与广大教师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一个股室,涉及评先评优、职称评定、工资分配、支教分配、人员调整、年度考核等工作,都是教育上的热点、焦点、难点,牵涉到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被很多人认为是有职有权,因此人事股也成为最受关注的股室。人事股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与个人言行,直接影响着教育形象与局党组威信的树立。对此我们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还深刻认识到,人事工作不光要会做,更要会思考,对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更要有全局性的眼光,有全面的了解,然后给局领导提供好信息,当好参谋,更要摆正位置,不越权,不越位,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党组的每一项决策。

另外,在执行教育局党组工作决策和落实文件精神与各种规章要求时,必须要坚持原则,全力执行。特别是当面对各种繁杂的人际关系与各种压力和诱惑时,坚持原则,公平公正,是不可逾越的底线。原则是刚性的,当然在执行过程中还要讲柔性。具体到每一件事、每一位教师的特殊情况,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体现人性化服务,做到耐心、细致、热情、缜密,以求得教师对人事政策的了解,对人事工作的理解。

以上述职述廉有不到之处,请大家多提批评意见。

机关单位领导述职报告5则(县检察院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反贪工作:立案8案8人,大要案率86%,已完成全年立案任务,侦结、及判决率均达100%。查办贿赂犯罪人数占86%,比立案基数多立案4人,协查外地案件50件。所办案件全部落实了同步录音录像,实行了电子笔录,确保了办案安全。

渎检工作:立案2案4人,侦结率、率、判决率均达100%,其中被省院评为“优秀案例”1件。被各级转发调研文章和专题共6篇。

侦监工作:批捕92案113人;办理立案监督案件20件,已做判决14件;发书面纠正违法通知书22件,检察建议11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严打期间,把重特大刑事犯罪案件做为打击重点,做到从重从快,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冲突,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公诉工作:共受理公安移送审查154案285人,提起公诉131案210人,受理自侦部门移送审查13案15人,提起公诉13案15人,追诉21人。奥运安保期间,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确保了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监所工作:羁押各类犯罪嫌疑人293名,向监管机关提出口头建议42次,书面检察建议16份,清除事故隐患3起。对全县135名监外执行罪犯进行考察,提出建议6份。协助市院初查案件1件。奥运安保期间,加强预防,做好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驻所人员多次对加强奥运期间监管场所安全保卫工作提出建议。开展安全与人性化管理教育13次,保障了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初查看守所在押人员举报公安机关办案人员私自提取扣押的银行卡现金一案。

控申工作:共接待群众来访101人次,来信43件,初查7件,移送立案2件,平息集体访1件。办理上级交办案件4件,全部按期按要求上报了办理结果。严格落实首办责任制和检察长接待日制度,确保了奥运安保期间未出现涉检越级、进京赴省上访案件。

民行工作:受理41件,立案38件,经审查,再审检察建议15件,支持17件,抗诉4件(含去年1件),改判1件,调解2件。在保护国有资产专项活动中,为农村信用联合社追加不良贷款30余万元。奥运安保期间,积极做好当事人双方的和解工作,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稳定。

预防工作:进行法制教育专题讲座13次,发出针对性检察建议1份,参加重大工程招投标10余次。开展了“预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域职务犯罪”专项活动,对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预防调查,写出有价值的调查报告一份,受到了县委和市院预防处领导的高度肯定,县委书记卢援助并对此做出重要批示。撰写各类稿件30余篇,其中被中央级采用17篇。

人民监督员工作:监督“五种情形”案件1件,给人民监督员订阅报刊、杂志500多份,组织人民监督员考察学习活动3次,做到了定期向人民监督员通报检察工作。发表各类稿件5篇。

检察调研宣传信息工作:进一步完善了《调研宣传信息工作实施办法》。共被各级采用300多篇,其中部级118多篇,省级84多篇,市级90篇,完成专题调研19篇。奥运安保期间,积极参与了上级院组织的“关于加强法律监督”、“深化内部监督制约”工作方案的研究。

技术工作:狠抓规范化管理,保障了信息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和专线电话安全畅通,按上级院要求在互联网上建立了本院外网网站,完成了警务区和监所监控技术改造,做到了各项技术服务保障工作到位。

法警工作:实行了编队管理,成立了特勤联动大队,创建了协调联动机制,奥运安保期间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制度。6月份,积极筹备并参加了全省标杆警队的遴选活动,最后以全省检查验收排名第一的优势,顺利通过了省院的标杆警队遴选。8月份,在我院召开的全市检察机关“司法警察规范化管理暨争创编队管理示范单位、奥运安保动员会”,促使全市司法警察队伍增强了凝聚力、提高了战斗力。

机关单位领导述职报告5则(国税局领导述职报告)

今年以来,在区局党组的亲切关怀和直接领导下,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按上级局的布置执行政策。围绕组织收入这个中心,夯实管理基础,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打牢税收工作基础,在巩固、完善、提高、创新中推进整体工作。以“征管改革有新路,队伍素质有提高,精神文明上水平,综合治理保安全”的指导思想。团结一致,齐心共事,形成人人有责任、人人担责任、人人有动力。在大明宫遗址拆迁,税源减少的情况下,努力拼搏挖掘税源,捡好西瓜不丢芝麻,各项指标达到了预定目标。

一、基本情况:

(一)、团结协作,同舟共济,领导班子战斗力不断增强

,党支部领导班子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新和发展统揽全局,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效能,班子战斗力得到了不断增强。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重点,把廉洁从政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着重在抓学习、抓组织、抓团结、抓检查上下功夫,取得了一定成效,营造了廉洁清明的政务环境。

一、抓学习,思想认识到位。

党支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学习摆在首要位置,认真学习党的大、届三中全会精神,提高领导班子政策理论水平和把握大局能力。注重向社会实践学习,向基参加民主评议,接受干部群众的评议和监督。

三、抓班子团结,凝聚人心到位

团结出凝聚力、出生产力,团结出人才、出效益。没有团结就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我们支部领导班子对团结有着深刻的认识,能够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靠感情凝聚人,靠真诚团结人,靠奋斗求发展。能够正确处理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坚持党性原则,自觉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使我办领导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四、抓检查考核,监督追究到位。

认真组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情况考核检查,在方法上,采取自查自评的方式,广开渠道,广拓言路,提高准确性;在考核结果上,及时通报,进行反馈,并将其作为党员干部个人推荐使用的依据,维护严肃性。

(二)、突出中心工作,圆满完成税收任务。

针对今年税收任务增幅较大的情况,我们不断完善责任区管理制度,通过加大电子评定税、多元化申报、所得税汇算、纳税评估、清理漏征漏管户的工作力度,圆满的完成了年度税收任务。截至11月12日,共组织税收收入万元,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任务,超计划完成多万元,预计到年底超额完成万元左右。

员参加民主评议,接受干部群众的评议和监督。

三、抓班子团结,凝聚人心到位

团结出凝聚力、出生产力,团结出人才、出效益。没有团结就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我们支部领导班子对团结有着深刻的认识,能够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己。靠感情凝聚人,靠真诚团结人,靠奋斗求发展。能够正确处理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坚持党性原则,自觉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使我办领导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四、抓检查考核,监督追究到位。

认真组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情况考核检查,在方法上,采取自查自评的方式,广开渠道,广拓言路,提高准确性;在考核结果上,及时通报,进行反馈,并将其作为党员干部个人推荐使用的依据,维护严肃性。

(二)、突出中心工作,圆满完成税收任务。

针对今年税收任务增幅较大的情况,我们不断完善责任区管理制度,通过加大电子评定税、多元化申报、所得税汇算、纳税评估、清理漏征漏管户的工作力度,圆满的完成了年度税收任务。截至11月12日,共组织税收收入万元,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任务,超计划完成多万元,预计到年底超额完成万元左右。

机关单位领导述职报告5则(园林局述职报告)

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及建设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巩固提升国家园林城市成果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这一工作目标,从“抓队伍、抓管理、抓建设、抓养护”入手,狠抓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大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作目标任务。

一、工作情况

(一)、以“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为契机,抓好队伍建设

我局专门成立了“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了动员大会,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讨论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通过学习讨论,找出了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观念滞后,满足和安于现状。

二是缺乏大园林观念,缺乏做大做强做精做细的措施和计划。

三是人才与快速发展的园林事业不相适应。

四是现行组织机构严重制约园林的发展和壮大。

五是绿化管理养护体制市场化力度不大。

针对以上问题我局提出了“更新观念,突破瓶颈,创新引领园林绿化工作新潮流”重点调研课题。明确了园林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增强了创业创新、科学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在大讨论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民主评议基层站所、机关科室的活动,我局推出了勤政廉政承诺,实行了政务财务公开制度,制定和完善了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ab岗工作制、失职追究制、否定报备制、一次性告知制及工作人员接听电话规定等相关制度,用制度规范行为,改进服务方式,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办事效率。杜绝了办事马虎、效率低下、推诿扯皮等现象。积极推行便民利民新举措,建立健全行风建设长效机制,对外公布监督电话及投诉电话,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详细记录,认真整改。全年共落实书面回复、答复共计23余篇。有力地促进了干部职工队伍建设。

(二)、巩固和深化创建创园工作

1、认真落实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任务

度,共完成了8项工程建设任务,在建5项,共栽植乔木8630株、灌木141万余株、水生植物1万余株、雷竹5600株、慈孝竹1300株,草皮铺设4.2万平方米。

(1)、重点工程。江滨绿廊(东青溪—37省道)沿江景观工程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中;江城市防洪堤绿化工程(新义中路—南环路)工程,石灰场—江大桥段除构造物装饰、局部铺装和部分地被外已基本完成,计栽植乔木2400株、灌木62万株、雷竹5600株、慈孝竹1300株,草皮1万平方米;石灰场—凌波大桥段,待拆迁和新义中路箱涵施工等完工后,再行施工。

(2)、创建整治和一般零星工程。度共完成:鸡鸣山公园续建工程,春节鲜花布展工程,文博会、夏季、国庆节等四季鲜花布展工程,义博会鲜花布展工程,城南河(现代公寓前面)水体绿化工程,南环路中间绿化带改造工程(篁园路—青口圆盘),银海路(城中路—商博路)绿化,西城路(交警大队对面)道路边侧绿化工程等8项工程。

在建工程为4项:钓鱼矶山体改造工程,工程合同价为350万元,改造面积3.4万平方米,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30%,已植乔木150株、灌木2万株;城东河(北城路—潘塘水库、雪峰路—宗泽路)绿化工程,工程合同价为67万元,绿化面积约2.6公顷,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30%,种植乔木326株;商博路绿化工程,工程合同价为70.89万元,绿化面积约1万平方米,工程进度为85%,已植乔木241株、灌木12万株,剩余工程量待具备施工条件后再行施工;西城路(老开关厂段)绿化工程,工程合同价为29.03万元,绿化面积约8000平方米,因建设小区居民要求对现存土方安全隐患进行变更调整,工程暂停施工,待变更手续办理后复工建设。

前期准备工程为5项:小乌山生态林地一期工程,一期工程概算投资约2773万元,占地约36.2公顷,现已完成施工图修改,进行工程量清单编制;骆宾王公园侧门工程、宾王广场、孝子祠公园:骆宾王公园侧门工程投资约280万元,宾王广场、孝子祠公园改造工程投资约490万元,现已基本完成施工图设计,工程概算送财政局审核;南环路防护林工程(经发大道—青口圆盘),工程投资约600万元,工程建设面积约10.8公顷,现已基本完成施工图设计,工程概算送财政局审核;梅湖会展中心、芳草地增彩工程、鸡鸣山公园面层铺装工程,梅湖会展中心、芳草地增彩工程预算价为295万元,已完成工程招标,鸡鸣山公园面层铺装工程预算价为97万元,因投标单位报价均超过预算,需调整预算后重新招标;江滨绿廊西侧(商博桥—37省道)绿化工程,工程建设面积约7.6公顷,目前正在进行方案设计。

(3)、组织验收和移交工作已完成初验的项目:机场路东侧(丹溪路—0+300)绿化工程、江滨绿廊游步道贯通工程。

已完成养护期中期验收的项目:07城区增绿工程一、二、五标,创园绿化整治工程一、二、三标,骆宾王创园工程。

机关单位领导述职报告5则(法院执行局副局长述职报告)

我自年年元月到执行局工作以来,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相关庭室队的大力配合下,团结全局新老同志,振作精神,埋头苦干,努力开创全县执行工作新局面。根据要求,现将三年来的工作、思想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立足本职,务实不务虚。

审判工作解决的是当事人的诉求争议,执行工作解决的是当事人的权益实现。权益实现不了,裁判文书只能是一纸空文。所以,执行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被执行人的情况则是千差万别,故而要做好执行工作,不仅需要全面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不仅需要执行法官内心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执法理念,而且还需要执行法官丰富的工作经验,灵活的协调能力,甚至有时候还需要有向弱者伸出援助之手的朴实情感。作为一名执行法官,我扪心自问:我做到了吗?我做到了多少?

年年年的三年里,我共办理各类执行案件102件(包括清理执行积案12件),其中年年18件,年29件,年43件。案件涉及婚姻家庭、借款及民间借贷、道路交通事故赔偿、人身权、合同买卖及加工承揽、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劳动报酬纠纷等诸多方面,涉案标的金额200多万元,综合结案率达80%以上。在执行案件过程中,坚持依法、公正、文明的执行原则自不必说,重要的是我注意区分案件的不同类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案件制定不同的执行方案,采取不同的执行措施。对那些有履行能力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果断采取强制手段,坚决维护生效法律文书的权威和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利。如我办理的申请执行人李群和被执行人刘发云人身权纠纷一案,执行标的6000元。被执行人家庭条件尚好,并购置有挖掘机,但却对几千元赔偿款无动于衷。经多次劝说无效后,依法对其采取拘留罚款措施,给被执行人及其家人上了一堂法制教育课,当然,本案得以顺利执行。对那些涉及农民工利益的案件,更是确保在最短时间内为他们追回欠款,以守住基层农民生活生存的底线。如我办理的申请执行人寿县茶庵镇人民政府和被执行人霍邱县育才建筑安装公司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一案,执行标的20余万元。这20多万元是被执行人拖欠当地农民工修路的工程款,因此在当地产生了不良影响。鉴于被执行人人去楼空,我们在霍邱县法院执行局同志的鼎力协助下,几乎查遍了霍邱县城区的每个金融机构,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终于在一家银行查到被执行人挂在教育经费名下的一笔临时11万元转账资金。

我们及时与银行工作人员沟通,动情晓理,终使这笔钱款成功打进本院账户,该案受到茶庵镇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对那些涉及医患纠纷的敏感案件,我不是简单地一执了之,既要考虑到患者拿回赔偿款的焦急心理和迫切愿望,也要考虑到医疗机构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转。如我办理的申请执行人戚士力与被执行人淮南市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医疗事故赔偿纠纷一案,执行标的10万余元。在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账户时,被执行人得到消息,主动和我们取得联系,说明账户内资金系医院购买设备专用,请求不要扣划,表示愿意自动履行。后经协调,被执行人于次日来我局一次性将赔偿款全额缴清,医患双方消除了对立情绪,握手言和。对那些被执行人财产在外地的案件,我一直提示自己要设身处地从申请执行人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坚持正确的群众观念,那就是把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尽量用最小代价获取最大利益。如我办理的申请执行人徐尚舟与被执行人李兵合伙纠纷一案,执行标的20万元。本案申请执行人是河南人,被执行人是寿县人,经查被执行人在寿县空空如也,其所有的可供执行财产却远在崇明。为节约执行成本,我们和上海市崇明县法院执行庭多方联系,详细说明情况,希望能接受委托。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崇明法院同意接收此案。目前此案已进入财产评估、拍卖程序,申请执行人为此写来感谢信。限于篇幅,其他案件的执行情况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三年来,我配合局里其他同志办理执行案件约有200多件。我始终坚持执行一盘棋思想,心结一条,劲使一处,依靠执行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攻克了一个有一个硬骨头案件,平息了若干社会矛盾,在化解“执行难”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二、加强学习,温故而知新。

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不断颁布和更新的法律法规,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准确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也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执行工作新的挑战。首先,政治理论学习不容忽视。一个法官,尤其是执行法官,不能仅仅着眼于案件本身的法律效果。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漫漫征途中,案件的社会效果往往很重要,在某些方面表现得相当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国家和地方政府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保持清醒的认识。如果认为政治理论空洞无物而放松学习,则有可能迷失方向,导致盲目蛮干。年年开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初步掌握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而这对以后办案将无疑会起到导航和指南作用。年开展的“科学发展观”教育,又使我对人民法院的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科学发展观必将而且已经指导人民法院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进一步调整审判执行工作服务大局的重心,促进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由被动办案到能动服务的转变。科学发展观确立的“以人为本”思想又要求作为法官的我们全面理解和领会人权的司法保护,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其次,法律学习一以贯之。年年10月通过的《物权法》和修改后的《民诉法》,以及后来众多的司法解释,都是执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必须学习掌握。我自己在年年也幸运地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工作又反过来检验学习成果是否落到实处。在实际执行中,执行异议、执行听证等许多方面的处理现阶段还处在摸索阶段,更少不了认真学习和大胆借鉴。再次,学习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从书本学习,可以向典型学习,可以和同事讨论,可以翻阅报纸杂志,可以浏览网络电视等等,只要是有心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目标是争取做一名学习型法官。

三、服务大局,谱写新篇章。

人民法院的职能决定了审判和执行工作必须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第一,自年10月份,中央政法委在全国法院系统开展的“集中清理积案”活动,时间紧任务重。我局共清理出118件案件,其中许多案件都是多年前遗留下来的。我们把所有案件分类造册,逐案剖析原因,明确责任到人,周六周日加班加点,加大执行工作力度。对有执行线索的及时出警,有财产的依法采取相应措施,无财产的穷尽执行措施后给当事人一个明白交代。清积期间我们成功执行了一批尘封已久的案件,并在规定时间内按质按量圆满完成上级要求的清积任务,使我院的执行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第二,寿县这几年加速城市建设,而新城区建设更是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致力于发展地方经济。在北门外北山石灰窑拆除行动中,在南门外春申广场拆迁行动中,在通淝路和高速公路连接线等等拆迁行动中,我局都是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每每这时,我们执行干警责无旁贷,永远冲在第一线。我和我的同事们在现场沉着应对,临机处置了许多棘手的问题,充分发挥人民法院职能作用,依法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四、继往开来,交好接力棒。

1、廉洁自律方面。尽管法官这个称呼听起来很神圣,但我们国家的现状决定了法官仍是一个比较清贫的职业,而且比一般职业会受到更严格的职业道德约束。它要求你坐的直,站的稳,走的正;它要求你慎于交往,自觉抵制社会上各种歪风邪气;它要求你谨于言行,切莫在权力的漩涡中眩晕昏聩;它要求你恪尽职守,自觉推行奉献精神;它要求你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既然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我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必须按上面的要求去做,并且尽力做好。

2、不足之处。成绩有限,经不起罗列。问题倒是不少,诸如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的学习远远不够,导致理论水平不高,业务知识不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办案质量和效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待某些缠诉的当事人存在耐心和细心不够现象。部分案件办理的粗枝大叶,跟不上先进兄弟人民法院司法革新的步伐等等,这些问题和现象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克服和解决。

时光荏苒,三年转眼即逝。三年的风吹雨打,长亭短亭,使我和局里同志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借此机会说声谢谢。

法院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市人事人才工作会议和区委、区政府最近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新世纪开局之年的人事人才工作,安排部署2002年全区人事人才工作任务,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努力开创人事人才工作的新局面。今天,区四套班子领导亲自到会,唐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就去年的人事人才工作情况和今年的人事人才工作安排讲几点意见。

一、2001年全区人事人才工作回顾

2001年,我区人事人才工作坚持以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推动全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围绕深化改革,人事和行政管理体制实现了重大变革。

一是完成了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我区积极稳妥地进行了乡镇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情况复杂。区委、区政府对改革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班子,印发了《淮阴区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改革的方法步骤,特别是对如何分流富余人员,提出了*条措施,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为确保此次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实施,改革前组织、人事、农工等部门对乡镇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构成、站所职能等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并在棉花镇进行了改革试点,在此基础上,经深入研究,提出了我区改革的初步方案,供区委、区政府决策。在机构改革中,区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密切协调,维护大局,化解矛盾,有力地促进了改革的发展。各乡镇能结合当地实际,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制订好工作计划,严密组织,宣传发动,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阳光”操作,稳步推进。为保证竞争上岗工作的公平、公开、公正,区督查指导小组的同志,还分组分片到各乡镇进行督查指导,了解信息,掌握情况,沟通联系,解疑答惑。通过改革,全区乡镇事业单位编制数由原来的****个减少到****个,精简率为**%,各乡镇事业单位的机构数由原来的**个减少为*个,精简率为**%。改革推进了事业单位职能的转换,理顺了管理关系,优化了人员结构,提高了乡镇事业单位为农服务的效益,减轻了财政和农民负担,也必将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二是开展了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工作。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原则及先易后难、点上积累、面上铺开的思路,在区直属事业单位中,先后选定水利局、卫生局、教育局、民政局、机关事务管理局等主管部门的下属七家单位作为配套改革的试点单位,把岗位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关部门和试点单位,对试点工作都比较重视,特别是水利、卫生、民政等系统,据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效果明显。区水利局的河湖管理处,实行层级聘任制,明确了岗位职责,有效发挥了职工的主人翁精神,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区报社把岗位职责细化分解到科室,到具体人,做到责任明确,奖惩分明。区教育局的南陈集中学,把教职工的活工资部分拿出浮动,坚持分配与业绩挂钩,报酬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区卫生局的棉花卫生院和张集卫生院,根据自身实际,实行科室核算制度,职工的工资和科室的效益挂钩。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在全区事业单位产生了积极的反响,为今后全区的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是完成了区乡党政机构改革工作。在改革实施中,依据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理顺党政之间工作关系;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政事、政社分开;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坚持科学界定职能,合理划分事权;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等基本原则,结合我区的地域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人力资源状况等实际情况,制定方案,组织实施。通过改革,全区行政编制数由****名减为****名,减少***名,精简**%,其中,区级机关行政编制数由***名减少为***名,减少***名,精简**%,乡镇机关行政编制数由***名减少为***名,减少***名,精简**%,顺利完成了市委下达的改革目标与任务。

四是国家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管理与考核工作进一步规范。在全区党政机关及公务员队伍中组织开展了WTO知识、微机应用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教育活动。结合区乡机构改革,改善了公务员队伍及事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共有***多名年龄、偏大的同志办理了提前离岗退养手续。在行政机构改革过程中,全面推行末位待岗制度,水利、卫生、建设、公安、法院等系统实行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试点工作。全区参加年度考核的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共*****人,其中优秀****人,称职*****人,有*人被确定为基本称职(合格),有*人被确定为不称职(不合格),未定等次的有***人。年度考核成为检验公务员和各类事业人员德、能、勤、绩的重要方面,为晋升、增资、奖惩提供了依据。

(二)围绕人才建设,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是高层次人才引进取得新突破。首先,人才引进工作摆上了区委、区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区委专门成立了人才招聘领导小组,区委书记周云飞同志亲任组长,明确各部门主要领导为引才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区委、区政府领导亲自率队组团,参加南京、西安、成都、武汉等地的人才交流会,招贤揽才,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引进了大批急需的专业人才。其次,实行了引进人才目标考核责任制。年初,区政府下发了淮政发(****)*号《关于下达2001年人才引进任务的通知》,将**名引才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明确规定人才引进工作纳入各部门各单位年度责任目标,增强了各单位、各部门引才的责任感、紧迫感。第三,制订了优惠的引才政策。今年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才招聘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事业单位要把自然减员空出的编制或新增编制主要用于本科生的引进,在专业对口、单位急需的情况下,单位无编制的,可增人增编;进入企业工作的本科生,区人才基金拿出经费予以支持,确保其工资收入不低于事业单位工资标准;本区生源的本科以上毕业生和自愿来淮就业的外地本科生,人事部门根据专业对口或相近的原则,实行指令性安排等意见,为本科毕业生的引进建立了“绿色通道”。去年,在经费紧缺、工作繁忙的情况下,我区先后组织参加各类人才交流会近**次,全区共引进非师范类本科生**名,师范类本科生**名,共计***名,名列全市前茅,为我区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二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进一步形成。首先,各主管部门、各用人单位逐步树立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一把手亲自跑市场,抓引进、抓培养。其次,人才的发展环境得到了优化。许多单位、许多部门不仅从生活上关心、重视引进的毕业生,而且在工作上给任务、压担子,促使引进的毕业生尽快成长。广电局为引进的毕业生安排了住房,配备了生活设施;建设局把引进来的毕业生人事关系安排到建工局,把人放到企业锻炼;水利局对引进的本科生工资由局统一发放,并在业务上放手重用;农业局、卫生局、教育局、报社、房管局等单位,根据事业发展需要积极引进相关人才,把他们放到基层、生产一线,放手放权,为毕业生尽快成长创造了条件。三是注重对青年学生的培养、使用。通过举办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青年知识分子培训班”,专家讲座以及邀请区里有关领导开设讲座等形式,增加引进人才学习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开拓视野,增长才干。

三是人事工作取得新进展。经过近几年积极努力,我区的人事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一新的用人制度和人事管理方式,逐步为社会和用人单位所接受,人事的对象和范围不断扩大。现在,除院校毕业生外,改制企业、辞退、辞职等专业技术人员办理人事的数量逐年增多,单位委托的人数也不断增加。交通、城建、教育、文化等系统对新招聘的人员全部实行了人事。去年,我区新增人事***余人,人事工作受到了省人事厅的表彰。另外,人事的范围由过去的简单的档案托管发展到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素质测评、工资调整、职称评定、养老保险、就业指导、户口迁移等全方位服务,从而较好地维护了人事人员的合法权益,有力地推进了用人制度向市场化方向发展的进程。

(三)围绕发展稳定,其它各项人事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圆满完成了安置工作任务。通过宣传发动、加强协调、保证重点、合理分配等措施,使*名干部得到妥善安置。与此同时,全区还十分重视做好企业干部解困及稳定工作,人事、财政、民政、劳动等部门对分布在各大系统的企业干部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分类梳理、建立台帐,定期了解情况,实行跟踪服务。

二是圆满完成了事业单位招考工作。2001年,我们继续认真贯彻1999年《县政府关于事业单位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实行公开招考的意见》精神,规定凡有接收大中专毕业生意向的事业单位必须向人事部门报需求计划,由区人事局向社会公开并统一组织考试。2001年,我们面向社会,组织了*次公开考试,一是面向社会为淮阴报社招录了*名编辑记者,二是教育系统面向2001年应届师范类毕业生招录了***名教职人员,三是各类事业单位拿出**个岗位招录应往届毕业生及“一增三减”分流人员。为了组织好每次招考工作,我们专门成立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考领导小组,周密计划,严密组织,从报名、出卷、考试、面试、体检的每一个环节抓起,从而保证了招考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三是及时贯彻工资政策,完成了全区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调资晋级工作。本年度完成了全区*****多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及离退休人员2000年10月省标职务岗位津贴、2001年10月出台的国标工资的审批工作;办理了大中专毕业生见习期转正工资核定;乡镇科技人员、乡镇机关公务员的职务工资的浮动及浮改固的审批审核工作;对调进调出人员、干部、退伍安置军人的关系、遗属提高补助标准的工资进行了复核、审定。

四是重视抓好编制管理,按时完成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在机构编制的管理上,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基本实现了我区机构编制规范、科学、有序的目标。同时,加强了全区人员编制的动态信息建设,增加了投入,增添了微机、打印机等硬件设施,完善了机构编制信息库。在撤市更名中,全区批复更名了***个单位,通过市编委批复更名了**个单位。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上,严格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中编办《关于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严格要求,严把程序,使登记工作做到准确无误。全区符合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条件的单位有***个,已办理登记的事业单位***个,登记率达**%,有力地规范了管理,增强了事业单位自我约束、自主创业、自救发展的意识。

2001年,全区的人事人才工作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前进,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凝聚着全区广大人事工作者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耕耘。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人事部门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二、2002年人事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02年,是我区实现“十五”奋斗目标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年的人事人才工作,我们必须对面临的形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把握。

首先,大开放格局给人事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世界贸易组织多哈会议多边谈判的举行,标志着中国终于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为这个大家庭中新的重要一员。我们的资本、信息、技术等多种资源将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流通转移,我们将直接面对更加开放的世界,因此,一切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合的旧框架将会退出历史的舞台,人们的活动方式、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社会关系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人事主体多元化、人才竞争国际化、人才流动形式多样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发展,地区之间、国家之间在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的框架下的竞争将越来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将逐渐成为科技竞争、经济竞争乃至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最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必须审视形势,积极应对,迎接挑战。

其次大调整的形势给人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以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将把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作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措施之一。随着国家逐步放开国有中小型企业和“公退民进”步伐的加快,在不久的将来,经济体制灵活,发展潜力巨大的民营、个体私营企业必将得到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关键在人,要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必须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合理的人才结构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保障。这必然要求人事部门适时拓展服务领域,为个体和私营企业发展提供人事人才保障。产业结构调整要根据“努力提高第一产业、加快发展第二产业、着力突破第三产业”的思路,我们要切实改善农村人才队伍结构,加快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同时要着力为二、三产业发展培养、聚集一批人才。产业的调整,产品的调整,归根到底要靠人才结构的调整。新技术产业需要一大批相应的高层次人才来支撑,新产品需要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去开发。因此,必须适时调整人才队伍结构,把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作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作为今后一段时间人事工作主攻的方向之一。

三是实现全区今年经济工作目标给人事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区委书记周云飞同志在区委九届三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全区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调控目标。即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区财政收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全区广大人事工作者必须以此为目标,服务于全区经济这个建设中心,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找准人事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切入点、结合点。要始终保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的工作精神,为全区经济发展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服务,为实现全区新一年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2年全区人事人才工作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全年工作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结构调整的力度,深化改革,不断巩固各项改革的成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扎实推进各项人事人才工作,以新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

(一)以人才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加快全区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与合理配置。

一是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基础建设,大力推进人才结构调整。认真落实区“人事人才十五计划”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全区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扎实有效的开展。目前,我区人才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行业结构失衡的现象十分突

出,人才紧缺与人才浪费同时并存。因此,必须下大力气适应经济建设的要求,合理调整人才总量、人才布局和人才结构。要根据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优化人才资源在不同产业的分布;充分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加强和稳定农村人才队伍;加快基础产业、支柱产业的人才开发,努力增加第二产业人才数量,改善第三产业人才结构,提高服务行业的科技含量。要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对策,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转向生产一线,积极引导人才为振兴全区经济建功立业。另外,要营造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提升全区人才的竞争力。要推进用人单位人才资源开发的主体地位,实现人才资源开发由政府行政推动向用人单位的自发转移;要通过制度改革、政策调整、社会评价、舆论导向等多方面的努力,营造一种既鼓励成功,又理解宽容失败,既包容人才个性的多样化,又保证制度实施的统一性的人才文化,不断加大人才工作的考核监督力度,完善激励机制。

二是围绕我区经济发展需要,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继续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人才招聘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拓宽引进渠道,加大工作力度,力求今年取得更大的突破,全年要确保引进本科毕业生**名,力争达到**名,引进*名硕士研究生或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要把引进人才和引进智力结合起来,按照“优先目标、突出重点”的原则,在政策、信息、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认真组织好企业和用人单位开展重点岗位的人才招聘活动。建立完备的人才供需信息库,加速人才信息的网上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要大力推行执业资格制度,逐步形成关键技术岗位准入控制体系,适应发展市场经济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使执业人

员的行为符合国际规则和市场规范。同时,认真抓好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和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选拔工作,为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重视开发老年人才资源,为他们发挥余热创造条件,引导离、退休人员积极参与经济建设。

三是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继续教育是提高机关公务员,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现在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日新月异,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工作,及时补充、更新、提高公务员及事业人员的知识及技能。今年继续教育的重点是提高全区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内容以“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为主。要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开绿灯,要增加对继续教育的投入,搞好基地建设。认真探索和施行继续教育评估制度,把继续教育作为评优晋级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继续教育证书制度,加强证书验证工作,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切实负起责任,使继续教育真正成为专业技术人员后续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积极开展国家公务员培训工作,以微机实务、WTO知识、市场经济法律等为重要内容,全面提高全区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是拓展服务领域,切实做好农村人才服务工作。围绕农村人才资源开发,首先,要继续开展全区范围内农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现状及有关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摸清底数,建立档案。其次,重点鼓励引导涉农部门和农业技术人员发挥自身优势,

向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鼓励农技人员采取承包、租赁、入股等方式直接从事农业开发;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乡镇企业工作,其户口、人事关系可放在区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中心,并继续实行工资高一级政策。对农业第一线农技人员的职称评审、岗位津贴等实行倾斜。第三,要加大乡土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改善农村人才结构。进一步实施以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区乡村实用人才工程”,大力开发乡土人才,深入开展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

(二)以加快发展为动力,进一步深化各项人事改革。

一是突出抓好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建立一支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要改革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在全区事业单位基本推行聘用制的基础上,把用人制度改革的重点转到加强聘后管理,建立符合事业单位性质和工作特点的岗位管理上来。对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要在选拔任用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直接聘任,招标聘任,推选聘任,委任等多种形式;对专业技术人员,强化并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对管理人

员,建立体现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资格经历、岗位需要的等级序列;对公勤人员,推行技术工人单位聘任制,对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和考试制度。

二是突出抓好事业单位分配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机制。对于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可实行有控制的单位工资总额包干形式,搞活津贴分配,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对于财政定额定项补助的事业单位,可在执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工资政策的基础上,在核定的工资总额内自主确定各类人员的内部分配办法;对于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可实施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搞活内部分配,按市场经济规律决定分配水平;对于承担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职能和代收基金、规费的事业单位,可实行年度责任制考核,通过严格的岗位责任考核兑现工资。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按岗位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办法,允许有条件的事业单位探索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形式,试行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分离,岗位工资、岗位结构工资、项目工资、课题工资、年薪工资、协议工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工资管理制度,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

三是突出抓好职称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职称评价机制,探索并稳妥地推行职称评定与专业技职务聘任相分离的双轨制度,使职称工作向评价社会化、用人聘约化、管理体制化的方向发展。逐步实现以结构比例控制替代岗位数额控制;进一步完善评审、考试、考核相结合和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评价办法,建立科学的人才测评机制;加强专业技术职务聘后管理工作,逐步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积极推行岗位管理和聘约管理;提高评聘工作充分体现工作业绩与创新能力优先的原则,对业绩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大力选拔。

四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国家公务员队伍。要坚持和完善国家行政机关内部中层领导职位竞争上岗制度,中层领导职位出现空缺,原则上都要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确定任职人选。要坚持和完善正常的国家公务员更新交替机制。规范公务员培训,着力提高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和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织能力、依法行政能力、专业化行政管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要坚持和完善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继续坚持考核结果优秀公示制度,加大考核结果的运用力度,把考

核结果作为实行奖惩升降的依据。要继续把“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结合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认真探索新特色、新做法,使这一活动常抓常新。

五是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不断巩固改革成果。认真贯彻执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要继续严格控制增加编制、扩大编制、提高机构规格和超编配备人员、超职数配备干部等情况,特别是要从严控制需财政供养的机构和人员。要继续加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的宏观控制,探索总量调控、分类指导的办法。结合我区实际,积极改进人事计划管理工作,发挥增人计划、工资基金管理等手段的作用,使人员、工资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相协调。扩大人事计划统计范围,加强统计分析与利用,充分发挥其在人事决策、咨询、开发等方面的作用。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人事综合管理的监督、协调作用,研究制定全区人事综合管理的实施意见,规范全区人事综合管理行为。

(三)以维护稳定为前提,重视做好热点、难点工作。

一是重视做好退干和工作。保证退休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各乡镇、个单位,都要主动关心退休干部的晚年生活,保证他们的工资发放,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尽可能多组织一些健康的娱乐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要重视做好企业干部的稳定工作,既要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又要教育他们顾全大局,维护大局。要继续重视做好退伍安置工作,在大力推行货币化安置的同时,对指令性计划安置,各部门、各乡镇、各单位都要积极接纳。

二是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要进一步调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政策。党政机关可通过面试和考核的办法接收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毕业研究生;本科毕业生凡按政策规定落实用人单位的都应予以接收。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均实行人事,档案转区人才交流中心。要加快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在全社会倡导并确立“通过参加各种方式的劳动,取得一定合法收入即为就业”的新型观念,建立“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毕业生考试就业机制;充分发挥人才中心信息网络作用,建立交流供需信息,提供政策、业务指导。继续选拔部分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

三是认真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两年一次正常晋升职务工资工作。探索建立与财政体制配套的分类管理、分级调控的工资体制。要认真做好省标转国标的切档转换工作,确保干部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继续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岗位升级培训考核工作,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师考核评聘工作。

四是加大人事政策法规执行和检查的力度,做好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当前人事行政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人事工作的依法行政、依法治事、依法管理至关重要。今年尤其要抓好对已出台的人事管理法规、规章及实施办法执行情况的检查,切实从制度的执行上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切实维护好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的合法权益,我区今年将成立人事仲裁机构,进一步推动我区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四)加强学习,提升素质,努力加强人事干部队伍自身建设。

今年人事人才工作任务繁重,难度很大,这对从事人事人才工作的同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习,提高素质,勤奋努力,才能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人事干部必须严守政治纪律,把握好是非标准,忠实、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

策。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思想素质。要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不断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水平和理论水平;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准确领会科学理论的精神实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法律、法规,特别是人事人才管理法规和政策方面的学习,推动人事人才工作进一步向前发展。

二是加强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建设。“士有公心,方能举贤”,人事工作中的录用、安置、调配、工资、职称等工作,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公平、公正是对人事干部的基本要求。我们要通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活动,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对基层和群众热情服务,对工作极端负责,人事工作的政策性和专业性决定了人事干部队伍必须学习业务、钻研业务、精通业务,练好基本功。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加强业务学习,向书本学习,勤摘录、勤思考,勤评判;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

三是加强廉政建设,树好自身形象。廉洁自律是让人民满意的一个最基本的内容,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就必须加强廉政建设。要继续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管理,狠抓落实。要继续提倡政务公开,在安置、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人员调配、职称评聘等工作中,实行政策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法院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第一条为促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根据《公务员法》、《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统称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履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实施行政执法责任追究,适用本规定;法律、法规对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或者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是指对作出违法、不当的安全监管监察行政执法行为(以下简称行政执法行为),或者未履行法定职责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行政责任追究(以下简称责任追究)。

第三条责任追究应当遵循公正公平、有错必纠、责罚相当、惩教结合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适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四条责任追究实行回避制度。与违法、不当行政执法行为或者责任人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人员,实施责任追究时应当回避。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负责人的回避由该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该部门负责人决定。

第二章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行政执法职责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没有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对下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法履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职责,实施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对煤矿安全进行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对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履行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本级人民政府、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规定的安全监管监察职责,根据各自的监管监察权限、行政执法人员数量、监管监察的生产经营单位状况、技术装备和经费保障等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年度安全监管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

安全监管执法工作计划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安全监管部门备案;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应当报上一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批准后实施。安全监管和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因特殊情况需要作出重大调整或者变更的,应当及时报原批准单位批准,并按照批准后的计划执行。

安全监管和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应当包括监管监察的对象、时间、次数、主要事项、方式和职责分工等内容。根据安全监管监察工作需要,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可以按照安全监管和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编制现场检查方案,对作业现场的安全生产实施监督检查。

第七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按照各自权限,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和程序,履行下列行政许可职责:

(一)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竣工验收;

(二)矿山企业、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

(三)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

(四)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

(五)烟花爆竹经营(批发、零售)许可;

(六)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资格认定和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除外)操作资格认定;

(七)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认证机构资质的认可;

(八)矿山救护队资质认定;

(九)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安全评价机构资质的认可;

(十)安全培训机构资质的认可;

(十一)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

(十二)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资格、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的考试和注册;

(十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设定的其他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申请人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应当依法予以受理,并作出准予或者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应当指派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核查。

对未依法取得行政许可或者验收合格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发现或者接到举报后,属于本部门行政许可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依法查处;属于其他部门行政许可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移送相关部门。对已经依法取得本部门行政许可的生产经营单位,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原行政许可证件。

第八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按照年度安全监管和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现场检查方案,对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具备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监督检查,重点监督检查下列事项:

(一)依法取得有关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的情况;

(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的情况;

(三)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的情况;

(四)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以及其他安全生产投入的情况;

(五)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情况;

(六)从业人员受到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取得有关安全资格证书的情况;

(七)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及按规定办理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的情况;

(八)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的情况;

(九)对安全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的情况;

(十)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和制定应急预案的情况;

(十一)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的情况;

(十二)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的情况;

(十三)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与对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情况;

(十四)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统一协调、管理的情况;

(十五)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排查治理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情况;

(十六)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及有关应急预案备案的情况;

(十七)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企业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兼职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以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的配备、维护、保养的情况;

(十八)按照规定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

(十九)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情况。

第九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或者事故隐患的,应当依法采取下列现场处理措施:

(一)当场予以纠正;

(二)责令限期改正、责令限期达到要求;

(三)责令立即停止作业(施工)、责令立即停止使用、责令立即排除事故隐患;

(四)责令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

(五)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

(六)依法应当采取的其他现场处理措施。

第十条被责令限期改正、限期达到要求、暂时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的生产经营单位提出复查申请或者整改、治理限期届满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或者限期届满之日起10日内进行复查,并填写复查意见书,由被复查单位和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复查人员签名后存档。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照有关规定将复查工作移交给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的,应当及时将相应的执法文书抄送该部门并备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自收到煤矿申请或者限期届满之日起10日内进行复查,并填写复查意见书,由被复查煤矿和复查人员签名后存档,并将复查意见书及时抄送移交复查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对逾期未整改、治理或者整改、治理不合格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依法提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规定的权限决定关闭。

第十一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的,有权依法采取下列行政强制措施:

(一)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在用设施、设备、器材,予以查封或者扣押,并应当在作出查封、扣押决定之日起15日内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二)扣押相关的证据材料和违法物品,临时查封有关场所;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实施查封、扣押的,应当当场下达查封、扣押决定书和被查封、扣押的财物清单。在交通不便地区,或者不及时查封、扣押可能影响案件查处,或者存在事故隐患可能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可以先行实施查封、扣押,并在48小时内补办查封、扣押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第十二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安全问题涉及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或其有关部门的,应当及时向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报告或其有关部门通报。

第十三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幅度和程序,按照各自的管辖权限,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生产经营单位及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对到期不缴纳罚款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可以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拒不执行处罚决定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应当及时向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报告或其有关部门通报。

第十四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作出现场处理措施、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决定等行政执法行为前,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对其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当予以采纳。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作出现场处理措施、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决定等行政执法行为时,应当依法制作有关法律文书,并按照规定送达当事人。

第十五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法履行下列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职责:

(一)建立值班制度,并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受理事故报告和举报;

(二)按照法定的时限、内容和程序逐级上报和补报事故;

(三)接到事故报告后,按照规定派人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或者指导协调事故救援;

(四)按照规定组织或者参加事故调查处理;

(五)对事故发生单位落实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六)依法对事故责任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实施行政处罚;

(七)依法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十六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法受理、调查和处理本部门法定职责范围内的举报事项,并形成书面材料。调查处理情况应当答复举报人,但举报人的姓名、名称、住址不清的除外。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举报事项,应当依法予以登记,并告知举报人向有权机关提出。

第十七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法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并作出处理或者决定。

第三章责任追究的范围与承担责任的主体

第十八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履行本规定第二章规定的行政执法职责,有下列违法或者不当的情形之一,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被撤销、变更、确认违法,或者被责令履行法定职责、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应当实施责任追究:

(一)超越、滥用法定职权的;

(二)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三)适用依据错误的;

(四)行政裁量明显不当的;

(五)违反法定程序的;

(六)未按照年度安全监管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现场检查方案履行法定职责的;

(七)其他违法或者不当的情形。

前款所称的行政执法行为被撤销、变更、确认违法,或者被责令履行法定职责、承担行政赔偿责任,是指行政执法行为被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者行政复议机关等有权机关的决定予以撤销、变更、确认违法或者被责令履行法定职责、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情形。

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不承担责任:

(一)因生产经营单位、中介机构等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行为,致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无法作出正确行政执法行为的;

(二)因有关行政执法依据规定不一致,致使行政执法行为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不当的;

(三)因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不可抗力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不当或者未履行法定职责的;

(四)违法、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情节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不良后果或者不良后果被及时消除的;

(五)按照批准、备案的安全监管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现场检查方案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方式、程序已经履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的;

(六)对发现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已经依法查处,因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拒不执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指令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

(七)生产经营单位非法生产或者经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已经依法提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决定取缔或者关闭的;

(八)对拒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已经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

(九)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已经依法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提出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建议的;

(十)依法不承担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条承办人直接作出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由承办人承担责任。

第二十一条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经审核、批准作出的行政执法行为,分别按照下列情形区分并承担责任:

(一)承办人未经审核人、批准人审批擅自作出行政执法行为,或者不按审核、批准的内容实施,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承办人承担责任;

(二)承办人弄虚作假、,或者承办人提出的意见错误,审核人、批准人没有发现或者发现后未予以纠正,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承办人承担主要责任,审核人、批准人承担次要责任;

(三)审核人改变或者不采纳承办人的正确意见,批准人批准该审核意见,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审核人承担主要责任,批准人承担次要责任;

(四)审核人未报请批准人批准而擅自作出决定,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审核人承担责任;

(五)审核人弄虚作假、,致使批准人作出错误决定的,由审核人承担责任;

(六)批准人改变或者不采纳承办人、审核人的正确意见,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批准人承担责任;

(七)未经承办人拟办、审核人审核,批准人直接作出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的,由批准人承担责任。

第二十二条因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指派不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单位或者人员执法,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指派部门及其负责人承担责任。

第二十三条因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负责人集体研究决定,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主要负责人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参与作出决定的其他负责人应当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负责人擅自改变集体决定,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该负责人承担全部责任。

第二十四条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共同作出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由主办人员承担主要责任,其他人员承担次要责任;不能区分主要、次要责任人的,共同承担责任。

因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内设机构单独决定,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该机构承担全部责任;因两个以上内设机构共同决定,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有关内设机构共同承担责任。

第二十五条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内设机构会签作出的行政执法行为,分别按照下列情形区分并承担责任:

(一)主办机构提供的有关事实、证据不真实、不准确或者不完整,会签机构通过审查能够提出正确意见但没有提出,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主办机构承担主要责任,会签机构承担次要责任;

(二)主办机构没有采纳会签机构提出的正确意见,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主办机构承担责任。

第二十六条因执行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指示、批复,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作出指示、批复的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承担责任。

因请示、报告单位隐瞒事实或者未完整提供真实情况等原因,致使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作出错误指示、批复的,由请示、报告单位承担责任。

第二十七条下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下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其不当或者违法责任由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承担。

第二十八条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改变、撤销下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作出的行政执法行为,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有关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依照本章规定分别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九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依照本章规定区分并承担责任。

第四章责任追究的方式与适用

第三十条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责任追究包括下列方式:

(一)责令限期改正;

(二)通报批评;

(三)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

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追究包括下列方式:

(一)批评教育;

(二)离岗培训;

(三)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四)暂扣行政执法证件;

(五)调离执法岗位;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

本条第一款和第二款规定的责任追究方式,可以单独或者合并适用。

第三十一条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责任追究的时候,应当根据违法、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规定的有关条款决定。

第三十二条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情节较轻、危害较小的,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行政执法人员予以批评教育或者离岗培训,并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情节较重、危害较大的,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责令限期改正,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对行政执法人员予以调离执法岗位或者暂扣行政执法证件,并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第三十三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在年度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中被确定为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行政执法人员在年度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予以离岗培训、暂扣行政执法证件,并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第三十四条一年内被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被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执法行为中,被撤销、变更、确认违法的比例占20%以上(含本数,下同)的,应当责令有关安全监管监察部门限期改正,并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第三十五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应当依照《国家赔偿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行政执法人员承担全部或者部分行政赔偿费用。

第三十六条对实施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或者未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执法人员,依照《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的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辞退处理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十七条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追究责任:

(一)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至第十四条所规定的职责,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三)积极配合责任追究,并且主动承担责任的;

(四)依法可以从轻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责任:

(一)因违法、不当行政执法行为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二)、、,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不当的;

(三)弄虚作假、隐瞒真相,干扰、阻碍责任追究的;

(四)对检举人、控告人、申诉人和实施责任追究的人员打击、报复、陷害的;

(五)一年内出现两次以上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的;

(六)依法应当从重追究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五章责任追究的机关与程序

第四十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负责人的责任,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其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行政监察机关追究;所属内设机构和其他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由所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追究。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负责人的责任,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其上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追究;所属内设机构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由所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追究。

第四十一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进行责任追究,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自行政执法行为被确认违法、不当之日起15日内,将有关当事人的情况书面通报本部门负责行政监察工作的机构;

(二)负责行政监察工作的机构自收到法制工作机构通报或者直接收到有关行政执法行为违法、不当的举报之日起60日内调查核实有关情况,提出责任追究的建议,报本部门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三)负责人事工作的机构自责任追究决定作出之日起15日内落实决定事项。

法律、法规对责任追究的程序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十二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实施责任追究应当制作《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决定书》。《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决定书》由负责行政监察工作的机构草拟,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作出决定。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决定书》应当写明责任追究的事实、依据、方式、批准机关、生效时间、当事人的申诉期限及受理机关等。离岗培训和暂扣行政执法证件的,还应当写明培训和暂扣的期限等。

第四十三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作出责任追究决定前,负责行政监察工作的机构应当将追究责任的有关事实、理由和依据告知当事人,并听取其陈述和申辩。对其合理意见,应当予以采纳。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决定书》应当送到当事人,以及当事人所在的单位和内设机构。责任追究决定作出后,作出决定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派人与当事人谈话,做好思想工作,督促其做好工作交接等后续工作。

当事人对责任追究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公务员法》等规定申请复核和提出申诉。申诉期间,不停止责任追究决定的执行。

法院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第一条为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区、镇(街道)机关中层干部队伍,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公务员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选拔任用区、镇(街道)机关中层干部,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党管干部原则;

(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三)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四)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五)民主集中制原则;

(六)依法办事原则。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选拔任用区、镇(街道)机关科(股)级干部。

区法院、检察院的中层干部,区直机关事业单位、下属事业单位科(股)级干部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任职条件

第四条选拔任用区、镇(街道)机关中层干部应当符合《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

第五条提任区、镇(街道)机关中层干部应当符合以下资格条件:

(一)身体健康;

(二)大专以上学历;

(三)年龄男性一般在50周岁以下,女性一般在47周岁以下;

(四)符合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的要求;

(五)提拔副科(股)级干部,一般要在办事员岗位工作满3年,或者在办事员岗位工作已满2年且有1年年度考核为优秀或受到区级以上相关表彰;

(六)提拔正科(股)级干部,一般要在副科(股)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者在副科(股)岗位工作已满2年且有1年年度考核为优秀或受到区级以上相关表彰,或者在办事员岗位工作5年以上且有2年以上年度考核为优秀或受到区级以上相关表彰;

(七)干部回到地方工作满1年,可按规定程序任职。

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

第六条区、镇(街道)机关聘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中层干部,除应符合上述有关条件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年龄男性一般在45周岁以下,女性一般在42周岁以下;

(二)具有事业单位正式人员身份;

(三)任科(股)级职务或工作3年以上。

第三章选拔任用

第七条区、镇(街道)机关选拔任用中层干部应当符合《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

第八条区、镇(街道)机关选拔任用中层干部原则上都必须实行竞争上岗,竞争人选与竞争职位比例一般不低于2:1。涉及党和国家重要机密、专业技术性较强、法律法规规定或任免机关认为不宜公开竞争的特殊职位除外。

第九条区、镇(街道)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应当履行下列程序:

(一)公布职位、职位的基本要求以及竞争上岗的基本程序等;

(二)报名与资格审查;

(三)理论考试、个人述职、答辩、民主测评;

(四)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人选方案;

(五)公示;

(六)讨论决定;

(七)任职备案。

第十条区、镇(街道)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可以在机关内部进行,也可以在区内跨部门、跨地区进行。个别专业性强、本机关无合适竞争人选或本机关人选少、形不成竞岗比例的,可以跨部门、跨地区竞争选拔。

区、镇(街道)机关需在区内跨部门、跨地区公开选拔中层干部的,要将缺岗情况及公开选拔工作计划报区组织人事部门审批,并在区组织人事部门的统一指导下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对不具备竞争上岗条件的中层职位干部选配工作,可以由单位研究提出意见,报区组织人事部门批准。

第四章备案管理

第十二条区级机关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备案管理由区委组织部和区人事局负责,其中,正科(股)级干部、党群部门副科(股)级干部、政府部门负责组织人事工作的副科(股)级干部的任免,须向区委组织部报送备案材料;其他副科(股)级干部的任免,须向区人事局报送备案材料。备案程序主要有以下三项:

(一)部门提出方案。准备进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前,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报批竞争上岗方案。对不符合竞争条件的,要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提出考察对象,并严格履行组织考察、集体讨论、登记备案等程序。

(二)报审登记。报送的备案材料主要有:备案报告、干部任免审批表、考察材料(各一式两份)、民主推荐或民主测评情况、部门负责人讨论干部的会议记录、拟提任科(股)级干部的档案(用后退还)。

(三)备案审核。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收到备案材料后,两周内审核、研究,并在干部任免审批表批准机关栏内签署答复意见。各部门根据区委组织部或区人事局的答复意见,办理正式任免手续对外公布,抄送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并将干部任免审批表和考察材料及时归入本人档案。

第十三条各镇(街道)中层干部任免方案提交党委(党工委)会讨论前,须报区委组织部审核。区委组织部视情派员列席镇党委(街道党工委)讨论干部任免会议,并做好会议记录。各镇(街道)中层干部任免文件须抄送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备案。

第十四条中层干部配备应当符合“三定”方案核定的内设机构和中层干部职数。

第五章任职管理

第十五条区、镇(街道)机关中层干部一律实行任期制,任期为3年,期满后重新竞岗。

第十六条区、镇(街道)机关部门聘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担任科(股)级职务的,聘期为2年,聘任期间,原有身份性质、工资渠道等不变,期满后职务自动消失,仍回原单位工作。如确因工作需要,可以重新办理聘任手续。

第十七条区、镇(街道)机关中层干部每年应当参加由区组织人事部门组织,或经区组织人事部门认可、所在单位自行组织的各类岗位业务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凡未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当年年度考核不得定为优秀等次。年龄在50周岁以下的中层干部,通过培训和学习,应当达到英语初级、计算机中级、普通话三级甲等以上水平。

第十八条各镇(街道)、各部门年初按照中层干部岗位职责要求,分别制订年度考核目标。平时加强目标监控,抓好日常考核和管理。年终对照目标进行综合考核,并做好个人述职和民主测评工作。年度考核、测评情况作为中层干部续聘、解聘的重要依据。

第十九条年度考核实绩较差,不胜任岗位工作要求,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或由于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担任现职的,应当免去或辞去现任职务。

第二十条区、镇(街道)机关中层干部在同一岗位任职时间一般不超过5年,担任同一科室正副职累计时间一般不超过8年,其中热点岗位任正职时间不得超过3年,到期必须进行轮岗交流。轮岗交流可以在部门之间、科室之间进行。

第二十一条区、镇(街道)机关中层干部男性最高任职年龄为53周岁,女性为50周岁。达到最高任职年龄后,不再担任机关中层实职。

第六章纪律和监督

第二十二条选拔任用区、镇(街道)机关中层干部,应当严格遵守《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纪律要求,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

第二十三条区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受理有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举报和申诉,制止、纠正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干部任免事项,区组织人事部门不予批准;对已经作出的违规干部任免决定,由本单位自行纠正或区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予以纠正,并按照有关规定对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处理建议;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组织调动或者交流决定的,依照法律及有关规定就地免职或者降职使用。

第二十五条凡本地区、本部门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重、干部群众反映强烈以及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查处不力的,应当追究领导班子主要领导成员和分管领导成员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追究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各镇(街道)、区级机关各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本办法,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下级机关和党员、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违纪违规行为,有权向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举报、申诉,受理部门和机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由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负责解释。

法院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一、主要工作

(一)认真抓好机构编制管理和改革工作。

为强化宏观控制、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强力推进机构改革工作,按照年初计划和上级文件精神,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严肃工作纪律,强化管理措施。为加快推进我县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进程,按照上级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一系列文件和有关规定,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今年四月研究出台了《关于严肃工作纪律、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并以县委、县政府名义下发文件。文件强调,全县机构编制总量要坚决控制在上级下达的限额之内,任何单位均不得随意突破。在管理方面,对涉及到的各类问题也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并要求各级、各单位都要把执行文件中的各项规定作为一条政治纪律认真遵守,如有违规行为,坚决一查到底,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通过贯彻这个文件,切实强化了我县机构编制管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在乡镇全面落实了机构编制管理“实名制”。

2、严格把握政策界限,强力推进县直机关党政机构改革工作。遵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及时建议县委、县政府拟定了《__县县直机关党政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参与研究拟定了党政机构改革的各项配套措施,有力地指导了各部门“三定规定”方案的制定,认真地审核了各单位已经上报的“三定规定”方案。目前,我县县直机关党政机构改革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快速推进,为了确保这次改革能够高质量的完成任务,我们又建议县机构改革领导小组,适时加大指导和督察工作力度,指导和帮助各部门,严格把握政策界限,坚持按照规矩办事,并加快工作节奏,集中绝对的时间和精力,保证在年底前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3、认真执行有关政策,积极协调指导有关部门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按照上级有关规定,会同县教育局研究拟定了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重新核定方案,研究拟定了中小学教师正常流动管理机制;研究拟定了全县中小学教师常规补充工作机制等意见,经向县编委汇报审定后,已下发全县中小学贯彻执行。根据国家水利部部颁标准和省、市政府的有关文件规定,会同县水务部门,研究制定了我县水管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经报县政府审批同意,现已下发全县贯彻执行。遵照省、市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会同县卫生局适时的办理了去年进行的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未尽事宜。

4、严格办事程序,坚持编委一支笔审批制度。为了严格把好人员进口关,县编委及其办公室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在全县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时,首先严格审查各单位的编制空余情况,始终坚持在编制限额内审批补充计划,并履行报批程序。待有关部门选聘工作结束后,再由县编委审议并下达同意入编文件后办理正式上岗手续。20__年,县编委按照上述程序,先后批准为全县中小学补充教师265名;为县医院、县中医院补充专业技术人员28名。

5、全面完成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和年检工作。遵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修定完善了我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制度,补充办理了20__年度申请登记单位的审查登记手续,对已办理登记手续的单位全部进行了年检工作。随着工作的逐步深入,使我县登记管理工作已经步入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并提高了知名度。

6、全面完成了统计和信息平台建设工作任务。遵照省、市有关规定和要求,及时调整和补充了信息平台的有关信息资料,改进和完善了有关工作方法,建立健全了有关规章制度,及时准确地为领导提供了信息服务。按照及时、准确的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各项统计工作任务。

(二)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

1、做好人才招聘和引进工作。一是为缓解我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问题,经请示

省人事厅、编办、财政厅同意,县政府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优秀教师充实到教学岗位第一线。为做好这项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县分管领导亲自抓落实,制定了严格的招聘实施方案,人事、教育、监察等单位紧密配合。在广泛的宣传下,共有1914名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竞聘。通过公开考试、资格审查、体检、面试、试讲等程序,择优选拔优秀教师265名,其中选拔高中教师89名;初中教师86名;小学幼教90名。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公开、公正、阳光透明、择优录用的原则,受到了社会和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目前招聘人员已入编聘用上岗,充实到教学第一线,受到了当地师生的欢迎,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质量作出了贡献。二是积极“引进紧缺人才”。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分别为广播局、计生委、卫生局、农业委、文化局、统计局、水务局、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引进紧缺人才共计21人,引进的“紧缺人才”实行年薪制,办理正式的聘用合同,都达到本科以上学历,较好地缓解了我县有关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情况。三是为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正式聘用38名技术服务有员;在国土资源管理体制调整中,为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98位同志办理了聘用手续。四是经县政府同意,我局参与指导卫生系统招聘专业技术人才28人。指导制订了详细的公开召考办法和实施方案,进行了报名人员的资格审查,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五是搞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的选派工作。为支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三支一扶”和锻炼,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们积极组织宣传动员,共有143人参加报名选拔,通过资格审查、公开考试、择优选拔了10名高校毕业生。目前选派的“三支一扶”毕业生经过岗前培训后,已全部到岗落实工作。其中有3人从事支教工作;7人到乡镇事业单位从事支农等工作。通过上述的招聘选拔,不仅为用人制度的改革摸索了一定经验,而且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一个实现自己价值的平台,真正实现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2、积极为人才提供优秀服务。一是广泛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工作。按照“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在政府网站上宣传就业政策,就业信息。二是进一步规范了办事程序。简化了办事手续,为毕业生就业设立了一站式咨询服务和就业指南,包括人事、合同鉴证、代管人事档案和行政关系,集体户口管理、年度考核及转正定级、职称评定等配套服务,并利用政府信息网站不定期人才信息。先后为消防队、中国移动、翱翔网络公司、泰康保险公司等用人单位供求人才信息和推荐工作。

3、进一步加强我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委员会办公室的建设。办公室设在人事局,具体工作由县人才交流中心承办,有专人负责,专门的办公场所,配备了计算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施,收集整理各种就业信息,并按上级要求制定了《__县高校毕业生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下发各成员单位,并抓好督促落实,为人才服务工作,提供了一个更加便捷的服务平台。

(三)做好公务员管理工作

1、进一步做好

公务员法的宣传工作。在去年宣传培训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加强了宣传力度,通过电台、培训等形式对有关章节进行了宣传解答。进一步提高了对公务员法出台重要意义的认识。2、认真做好20__年选派到乡镇10名高校毕业生的考核工作。通过深入乡镇座谈走访、个人述职、民主测评等形式对每个人进行了认真考核,并按规定的程序,积极形成材料向市局申报吸收录用为公务员。

3、认真做好年度考核奖惩工作。好充分发挥考核奖惩工作的评价和激励鞭策作用,根据国家年度考核奖惩工作的要求和规定,一是对全县20__年度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共17097人进行了年度考核。在坚持考核纪律、规范操作程序,注重把握政策,坚持公开透明,体现客观公正的总原则指导下,进一步完善了考核办法,以工作实绩为考核依据,实行多层面综合考核,使考核工作更加切合实际。通过个人小结,民主测评、客观分析和领导审查等程序,共考核出优秀等次2212人,占总人数13.7%,称职(或合格)等次14373人,占总人数的84%,基本称职2人,不称职73人,占总人数的0.4%,未定等次437人,占总人数2.5%,未参加考核人员75人。其中行政单位参考人员3410人,优秀等次504人,称职2874人,基本称职2人,不称职8人,未定等次49人,未参加考核44人。事业单位参考人员13681人,优秀等次1708人,合格11526人,不合格65人,未定等次388人,未参加考核31人。二是认真审查核实上报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共审核上报县级表彰的先进个人13人,先进集体13个,市级表彰的先进个人45人,先进集体28人,省级表彰的先进个人2人,先进集体3个。三是进一步加大惩戒力度。对违法违纪人员,其中判缓刑的2人,违纪的12人分别进行降低生活费发放标准和降低职务级别工资档次。

(四)做好工资管理工作

1、根据省人事厅〔02〕57号文件规定,按照县政府的统一布置,今年6月份为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足额兑现了职务补贴和水电气补贴,人均增资100元,全县在职全额财政供给人员月增资150余万元,圆满完成了此项工作。

2、根据省人事厅、财政厅皖人发〔02〕47号文件规定,充分运用考核结果,为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称职以上的人员正常晋升了职务工资档次,全县月增资近60万元,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

3、按照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聘分开的要求,与职改办密切配合,严格根据职位设置比例要求,按比例核算指标,认真把关核对,为全县1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兑现了专业技术职务工资。

4、根据皖人发〔1993〕77、88号文件规定,为全县300余名同志晋升了级别工资。根据省人事厅皖人发〔20__〕20号文件规定,为我县机关事业单位110户遗属178人办理了遗属定期补助的审批工作。

5、进一步充实调整了工资管理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了优化维护和补充,及时对变动数据进行了调整,扩大了功能,实现了微机自动筛选生成增资数据附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相关单位的好评。

(五)积极做好其他工作

1、搞好职称评聘改革工作。一是办理了1747名专业技术人员的聘任手续,其中高级57人,中级610人,初级1080人;办理申报高级职称116人,中级职称1400人。二是组织职称晋升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和教育局共同完成20__人次的培训工作。三是积极组织职称报名考试工作,审核经济系列职称报名考试70人次,职称外语考试54人,职称晋升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456人。同时组织800了人次的公务员电子政务培训上报考试工作。四是针对专业技术人员评聘分开的改革要求,积极测算清理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数,稳妥推进专业技术人员评聘分开改革工作,探索评聘分开后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工作和措施。

2、抓好安置和企业干部的稳定工作。一是针对目前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要求,按照接收好、安置好、使用好、培训好的要求,坚持严格执行上级文件不动摇的原则,在充分尊重个人意见和部队工作性质的基础上,积极向有关单位推荐,圆满完成了7名转业军官的安置工作,并妥善安排了随军家属,基本上达到了“三满意”。二是继续做好企业干部的稳定和政策落实工作。进一步加强执行政策刚性,加强统筹协调,对上级出台的新政策逐人检查落实到位,按照上级要求统一组织安排了174名企业干部的体检和“八一”节前的慰问工作。并按照统一的政策解答口径继续做好企业干部思想政治等工作。

3、老龄老干部工作热情服务。一是为全县到龄的550人办理退休审批工作。为17位同志办理了提高退休费标准的审核报批工作,办理年优待证20__多名。二是为全县7500多位退、离休人员审批了职务补贴、水电气补贴及正常增加离退休费的工作。三是接待来访离退休老干部600多人次,春节期间对全县37名百岁老人进行了逐户慰问工作。

4、完成文档、计生、综治等工作。按照上级要求,我局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保密、文档、督查、、计生和综治等各项法规条例和有关政策规定,签订了综治责任协议书,切实把上工作落到实处,成立了领导小组,实行分工负责制,定期研究检查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了上级的肯定。

(六)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1、积极开展学争先进学教活动。全局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掀起学习的新高潮,通过学习、讨论、党性分析、民主评议、抓好整改、总结提高几个步骤,使每个同志对的内容、要求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党性观念不断增强、思想觉悟有较大提高。并结合“八荣八耻”的学习教育,使大家对荣辱观有了深刻认识,思想上受到了触动,从而在工作中进一步明辨是非、坚持正义、爱憎分明、公仆意识、宗旨观念和依法行政、按规矩

、按程序办事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2、进一步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局党组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做为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坚持长抓不懈,经常开会分析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二是完善落实各项制度,用制度管人。制定和完善了《政务公开制度》、《廉洁办事规则》等规章制度并经常对照检查。三是结合人事工作的具体情况,组织学习中组部、人事部、中编办三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严肃干部人事纪律的通知》精神,要求严格遵守干部人事纪律。并结合上级下发的宣传教育材料,经常开展警示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

3、积极组织全体同志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使全局同志倍受鼓舞,立即组织收看和学习。大家感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人事编制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人事编制部门在创建和谐社会中大有作为。我们一定把这次会议的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好,为开创人事编制工作的新局面作出新的贡献。

二、经验和体会

今年工作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我县的中心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的结果,是全体人事编制部门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

1、人事编制干部必须加强学习,特别是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人事人才工作的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五、六中全会,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通过一年来的时间,我们深刻的感受到,只有在工作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人事编制工作,我们的工作才有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自觉地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才能扎实而有效地搞好本职能工作。

2、人事编制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事编制部门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这就要求人事编制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坚持改革的新思路,工作中要有主动性和前瞻性,工作程序要更加透明、规范、公平和公正。这始终是对人事部门的基本要求,也是树组工干部形象的主题。同时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和有效性。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注重发现带有倾向性和全局性的问题,主动化解潜在矛盾,提出客观公正又切实可行的办法。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有针对性,才能把工作做好。

3、人事编制工作要争取主动,尤其是争取上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上级领导工作往往千头万绪,十分繁忙。人事编制部门的工作要经常主动向领导汇报,取得领导的理解和支持。这样工作就比较好开展,才能更好地提高效率、把握工作中心。

4、人事编制部门必须搞好团结,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一个单位有没有战斗力、凝聚力,其根本就在于能不能搞好团结,这是一个单位有没有生机的集中体现。年初局党组一班人进一步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讲政治,弘扬正气,大事集体研究,领导班子分工合作,民主氛围浓厚,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做到了真抓实干。同时要求全局上下,工作再实一点,效率再高一点,对自己要求再严一点,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再增强一点。从而进一步树立了人事编制部门的良好形象,使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存在问题

回顾今年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够,,忙于事务多、思考问题少。二是工作中还需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三是学习气氛不是很浓,特别是学习一些新知识、研究一些新问题不够。四是人才工作还需进一步推开,要进一步增强主动性。要围绕人才强县战略去谋划我县的人才工作。增强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客观上我县是贫困县,工业基础薄弱,投资环境欠佳,一些体制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吸引人才有相当难度。主观上我们也需要进一步努力,要深入基层、深入第一线,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积极探索搞好人才工作的突破口。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克服。

四、翌年工作打算

法院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国家知识产权局(含专利局、专利复审委员会)

【代码】143

一、内设机构及其职能

(一)办公室(人事司)

1、办公室职能

1)组织协调局系统的有关政务工作,研究解决有关政策性问题;

2)负责有关需要在全局协调的专利以及知识产权工作;

3)协助局领导对有关重要工作进行综合协调、督促检查;

4)负责专利、知识产权工作的政策研究和重要文件、报告的起草以及局系统规章制度的组织制定工作;

5)负责局公文管理、机要、值班、、保密、档案管理和会议组织等日常文秘工作;

6)负责局宣传工作和局系统普法工作;

7)负责国内的政务信息上报、交换及其他有关信息的管理工作;

8)负责局系统行政管理的规划和局机关行政事务的管理工作;

9)负责局下属单位的审计工作;

10)承办直属机关党委的日常工作;

11)完成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2、人事司职能

1)研究并提出贯彻国家有关人事、劳动工资方针政策的实施方案,协调解决有关政策性问题;

2)组织制定局系统人事、劳动工资工作的规章制度以及规划和计划;

3)负责局机关及局属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管理;

4)负责局机关人员和干部管理权限内人员的人事管理工作;

5)参与局智力引进工作,牵头负责智力引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

6)负责制定局机关及全国专利系统培训工作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并进行宏观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

7)指导局下属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的人事工作;

8)负责局下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定工作的政策、办法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9)组织评选全国专利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工作;

10)负责局驻外人员的人事管理及局系统出国人员的政审工作;

11)参与局人才资源办公室的工作;

12)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条法司

1.组织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修订工作;

2.研究起草相关的知识产权法规;

3.负责对专利法实施细则以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解释工作;

4.提出有关知识产权国际条约的制定和修改方案;

5.提出知识产权对外谈判的方案;

6.负责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方面的必要的协调工作;

7.组织制定专利确权、侵权判断的标准,并指定管理机构;

8.组织专利审查指南以及有关专利工作规章制度的制定工作;

9.负责审核专利机构和指定涉外专利机构;

10.负责组织专利人的考试和资格认定工作;〖JP〗

11.负责行政复议规程和标准的制定;

12.完成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国际合作司

1.负责涉外知识产权的统筹协调工作;

2.组织并负责协调有关知识产权双边或多边公约及协定的谈判、签约及修订工作;

3.负责协调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及其他国际(境外)知识产权组织的联系;

4.负责专利工作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5.负责有关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协调工作;

6.负责对港、澳、台的知识产权事务;

7.参与局智力引进工作;

8.完成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协调管理司职能

1.研究和拟定我国专利及有关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政策、办法、措施和规章制度;

2.指导地方专利管理机关处理专利纠纷和查处冒充专利行为的工作;

3.拟定规范专利市场、推动专利技术实施的有关政策和措施;

4.协调在执行知识产权双边和多边协议、协定中有关国内履约的行政执法和管理工作;

5.规范、管理专利资产评估工作及其服务机构;〖JP〗

6.负责提出对强制许可及其费用的请求裁定的建议;

7.负责专利合同的登记备案工作;

8.组织评选中国专利金奖,与人事司共同组织评选全国专利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工作;

9.组织开展专利战略研究工作;

10.完成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规划发展司

1.研究并提出贯彻国家有关规划发展和财务管理方针政策的实施方案,协调解决有关政策性问题;

2.负责编制局系统及全国专利工作的年度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

3.负责编制局系统自动化工作规划,规划和指导全国专利系统的信息及网络建设;

4.负责制定局系统年度财务计划及预算、决算的编制和报批工作;

5.负责局系统国有资产的管理;

6.负责局系统专利统计工作;

7.负责局机关行政财务管理工作;

8.负责局系统业务发展和经费配置的综合平衡和协调工作;

9.负责对下属单位财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10.协助局领导对局属事业单位进行政策引导、监管国有资产等宏观管理;

11.完成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国家旅游局

【代码】144

一、内设机构及其职能

(一).办公室

协助局领导处理日常工作,负责局内外联络、协调、会议组织、文电处理、政务信息、、保密、行政事务等工作。承办机关党委的日常工作。

(二).综合协调司(简称综合司)

研究和解决旅游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承担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旅游安全综合协调、紧急救援、监督检查旅游保险实施工作;负责国内旅游宣传工作。

(三).政策法规司(简称政法司)

研究拟定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拟定旅游业管理行政规、规章并监督实施;研究旅游体制改革;组织、指导旅游统计作。

(四).旅游促进与国际联络司(简称促进司)

拟定旅游市场开发战略,组织国家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指导旅游市场促销工作,组织、指导重要旅游产品的开发、重大促销活动和旅游业信息调研,指导驻外旅游办事处的市场开发作,审批外国在我国境内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台湾地区在内地设立的旅游机构;负责旅游涉外及涉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台湾事务,代表国家签订国际旅游协定,指导与外国政府、国际旅游组织间的合作与交流,负责日常外事联络工作。

(五).规划发展与财务司(简称计财司)

拟定旅游业发展规划,组织旅游资源的普查工作,指导重点旅游区域的规划开发建设;引导旅游业的社会投资和利用外资工作;研究旅游业重要财经问题,指导旅游业财会工作;负责局机关财务工作。

(六).质量规范与管理司

研究拟定各类旅游景区景点、度假区及旅游住宿、旅行社、旅游车船和特种旅游项目的设施标准、服务标准并组织实施;审批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组织和指导旅游设施定点工作;培育和完善国内旅游市场,监督、检查旅游市场秩序和服务质量,受理旅游者投诉,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负责出国旅游、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台湾旅游、边境旅游和特种旅游事务;指导旅游文娱工作;监督、检查旅游保险的实施工作;参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的救援与处理;指导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

(七).人事劳动教育司

指导旅游教育、培训工作,管理局属院校的业务工作;制定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标准和等级标准并指导实施,指导旅游业的人才交流和劳动;负责局机关、直属单位和驻外机构的人事、劳动工作。

(八).纪检组、监察局

1.监督检查驻在部门及所属系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执行国务院决策情况;在《中国共产程》和《行政监察法》规定范围内,对驻在部门党组(党委)及其成员和其他领导干部实行监督。

2.协助驻在部门党组(党委)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会同有关部门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纪、政纪教育。

3.监督、检查驻在部门及所属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

4.督促、协调驻在部门研究制订本系统、本行业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措施。

5.受理对检查、监察对象的控告及其申诉,调查处理检查、监察对象违纪、政纪的案件。

6.完成中央纪委、监察部和驻在部门党组(党委)、行政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九).信息中心

信息中心负责旅游业信息化的规划、管理、组织和事业发展的职能,即推进旅游业的信息化工作,在全行业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提高国家旅游局机关办公自动化水平,形成旅游业管理电子政府基本架构,实现业务处理的电子化、数字化;促进旅游业的电子商务,发展包括公共信息处理中心、政府网站、商务网站、网络服务公司、旅游科技开发和投资、资料出版在内的多元化业务。

(十).服务中心

机关服务中心是国家旅游局直属事业单位,负责机关后勤保障工作,受机关委托履行行政保卫处、基建房管处的行政职能,并承担人民防空、爱国卫生、计划生育、绿化美化、献血等行政工作。中心除内设机构外,在北京有招待所(二星级)、幼儿园(中央国家机关特级园、北京市一级一类园)、食堂(中央国家机关十佳食堂)和车队,在北戴河有金山宾馆(三星级),具有较强的综合服务保障能力。

国家宗教事务局

【代码】145

一、主要职责

(一)研究提出有关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定落实措施并组织实施。

(二)调查国内外宗教现状,掌握动态,研究宗教理论问题,提出政策性建议和意见。

(三)草拟宗教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部门规章和有关宗教工作的具体政策。

(四)依法保护公民自由,保护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利,保护宗教教职人员履行正常的教务活动,保护信教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

(五)对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实施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引导、促进宗教在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内活动,防止和制止不法分子利用宗教进行非法、违法活动。

(六)推动宗教界人士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自我教育,巩固和发展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和动员广大信教群众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七)帮助宗教团体培养、教育宗教教职人员,办好宗教院校,搞好自身建设;办理宗教团体需由政府协助或协调的事务。

(八)组织、指导宗教政策和宗教法制的宣传教育工作。

(九)指导地方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工作,协助地方人民政府及时处理宗教方面的重要问题。

(十)支持、帮助宗教界开展对外和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台湾地区的友好交往活动。

(十一)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以上职责,国家宗教事务局设4个职能司(室):

(一).办公室(人事司)

协助局领导处理日常工作,协调机关各部门的工作;拟定机关规章制度,检查督促重要事项的落实;承办局机关的文秘、、档案、保卫、保密等工作;对宗教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编辑和报送政务信息;承办局机关财务、基建拨款、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对直属事业单位的上述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承办局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的人事劳资、干部教育、机构编制、行政监察及专业技术人员的评聘等工作。承办机关党委的日常工作。

(二).政策法规司(外事司)

研究宗教方面的理论和政策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草拟宗教方面的法律、法规,起草、审核部门规章,指导地方宗教立法工作;推动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和贯彻实施;承办涉及宗教政策问题的文章、材料、书刊及音像制品的审读和审核;帮助宗教团体办好宗教院校;承办局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的对外交往事宜;审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工作部门和宗教团体宗教方面的对外交往以及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台湾地区的交往。

(三).业务一司

承办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方面的工作。对有关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政策性意见;起草有关文件和部门规章;帮助有关全国性宗教团体搞好自身建设,培养、教育宗教教职人员;联系宗教界上层人士;研究、指导处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有关重大宗教问题;审批在有关宗教团体内部使用的宗教出版物的印制。

(四).业务二司

承办天主教、基督教方面的工作。对有关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政策性意见;起草有关文件和部门规章;帮助有关全国性宗教团体搞好自身建设,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自治、自养、自传”的方针,培养、教育宗教教职人员;联系宗教界上层人士;审批在有关宗教团体内部使用的宗教出版物的印制及进出口事宜。

(五).机关党委

负责局机关及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国务院参事室

【代码】146

国务院参事室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是政府中唯一以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为主体的,具有统战性、咨询性的工作部门。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和有关省辖市均设置有参事室,除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外,目前全国政府共有参事室36个,参事1000余人。

政府参事由国务院总理和地方最高行政首长任命(聘任),年龄一般在60岁左右,大多是有影响、有代表性、有参政议政能力的爱国民主人士。他们在政府内以个人身份,通过"直通车"的方式反映社情民意,直接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咨询国是,开展统战联谊工作,为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加强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98年,国务院赋予国务院参事室对全国各地政府参事室进行业务指导的职能。国务院参事室经常到各地了解情况,就共同性、政策性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意见;通过召开全国或部分参事室参加的会议等形式,研讨参事工作理论,总结交流工作经验,通报交流信息。

50年来,国务院共任命、聘任了172位参事。1988年国务院58号文件下发以前,国务院参事为任命制,文件下发以后,改为聘任制。现有参事34位,其中任命制参事4位,聘任制参事30位。现任主任崔占福,副主任蒋明麟(国务院参事)、陈鹤良、张占弄。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代码】147

一、主要职责

(一)研究拟定中央国家机关事务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研究拟定中央国家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政策和办法并组织实施;指导后勤服务单位业务,推动机关后勤服务单位的改革和发展。

(三)负责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中央政府公共资产)的产权界定、统计评估、清产核资和处置(包括房地产),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协调指导中央行政事业单位所属经营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负责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的编制、配备、更新、报废;管理外宾赠送国家领导人和各部门的礼品。

(四)负责中央国家机关财务管理,制定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规章制度。负责中央国家机关社会保障经费、房改经费的预算管理;负责中央国家机关部分基建经费的统一支付;负责中央国家机关会计事务管理工作。

(五)负责中央国家机关房地产管理,制定房地产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中央国家机关办公与业务用房和办公区建设规划,管理基建计划、投资和产权,安排房屋修缮经费和审批维修项目,负责房屋权属登记和调配。负责中央国家机关及其在京单位土地使用权管理,编制并组织实施建设用地规划。

(六)负责中央国家机关及其在京单位住房制度改革工作。拟定实施方案和具体政策并组织实施;协调监管中央国家机关住房二、三级市场;负责住宅物业管理的指导工作。

(七)负责中央国家机关部级干部住宅、部分国家公务员住宅和廉租房的集中建设和物业管理,负责中央国家机关危旧房改造的组织实施工作。负责中央国家机关及其在京单位住房基金、住房公积金的汇总、申报和审核工作。

(八)负责指定范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已退出领导岗位的领导人以及有关领导同志的生活服务管理。

(九)负责组织实施中央国家机关的集中采购目录中的项目采购。制定集中采购的具体操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招标工作;根据各部门委托,签订或组织签订采购合同并督促合同履行;制定集中采购内部操作规程;负责各部门集中采购操作业务人员的培训;接受各部门委托,中央国家机关集中采购目录以外项目的采购;办理其他采购事务。

(十)负责中央国家机关及其在京单位人民防空工作。

(十一)指导并组织实施中央国家机关后勤干部岗位培训,管理机关后勤工人的技术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和技师考评工作。

(十二)指导和协调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绿化、计划生育、爱国卫生、交通安全、首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社会事务工作。

(十三)负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市人民政府驻京办事处的管理和协调工作。

(十四)承办国家重大活动和国务院召开重要会议的总务工作;负责到国务院办理公务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的接待服务工作。

(十五)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协调局机关政务工作;负责秘书、法规、信息、档案、机要通信、保密、、督查和内部审计工作;承办国家重大活动和国务院召开重要会议的总务工作。

(二).财务管理司

负责中央国家机关及部分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行政经费、社会保障经费、职工住房补贴经费、行政机关事业经费以及中央级公检法机关经费的预算管理;负责后勤服务单位的财务管理;负责中央国家机关财务管理和行政会计事务管理。负责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公务用车编制、配备、更新、报废的审批工作;组织实施政府采购;负责中央国家机关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管理工作。管理外宾赠送的礼品。拟定财务、会计、国有资产等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三).房地产管理司(中央国家机关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

管理中央国家机关房地产,拟定规章制度。管理国务院各部门行政用房基建计划、投资和产权;集中建设和管理办公用房、部级干部住宅和部分国家公务员住宅;管理房屋修缮经费,审批修缮项目。管理中央国家机关及其在京单位的土地使用权,编制并组织实施建设用地规划。负责中央国家机关及其在京单位住房制度改革工作,拟定实施方案和具体政策,管理住房基金和公积金,负责住房补贴的汇总、申报、审核工作。

(四).服务司

负责指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已退出领导岗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已故领导人的配偶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其他领导同志的生活服务管理;管理领导人的经费和专车;负责领导人用房的建设、管理和修缮;负责联系安排领导人及已退出领导岗位的领导人外出考察的有关工作。管理为领导同志服务的工作人员。

(五).后勤改革与综合管理司

研究拟定中央国家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政策、办法并组织实施;对后勤服务单位进行业务指导;负责后勤干部岗位培训的规划和管理,管理后勤工人技术培训、考核和技师考评工作。指导和协调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绿化、计划生育、爱国卫生、交通安全、首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社会事务工作。

(六).中央国家机关人民防空办公室

管理中央国家机关及其在京单位的人民防空工作,拟定规章制度;负责人民防空工程、指挥、通信建设的审核和管理;负责人民防空经费、资产的管理和人民防空工程的开发利用。

(七).各省区市政府驻京办事处管理司

负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市人民政府驻京办事处的管理和协调工作;拟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八).人事司

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人事、劳动工资、机构编制管理和职称、技术等级考核、评定以及教育培训、出国(境)培训考察有关工作。

(九).机关党委

负责局机关及直属单位的的党群工作。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代码】149

一、主要职责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是协助总理办理侨务工作的办事机构。

(一)研究拟定侨务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并负责监督检查贯彻执行情况;调查研究国内外侨情和侨务工作情况,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供侨务信息;制订侨务工作的发展规划。

(二)协助总理管理侨务工作;审核有关部门和地方制订的直接涉及侨务方面的有关政策;对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所开展的侨务工作进行必要的统筹、协调。

(三)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开展对海外侨胞及其社团的团结友好工作。联系海外华文媒体、华文学校并支持其工作,促进海外侨胞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与我国的合作交流。

(四)依法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和海外侨胞在国内的合法权益;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有关归侨、侨眷工作的方针政策;开展归侨、侨眷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归侨、侨眷代表人士的人事安排工作等。

二、内设机构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主要内设机构包括六个职能司:

(一)秘书行政司

协调机关日常工作,掌握、反映机关工作动态;负责秘书、文电、档案、保密、财务、国有资产、基建、办公现代化等行政管理工作。负责机关、直属单位领导干部的人事管理等工作。

(二)国外司

调查研究海外侨情,研究提出开展海外侨务工作的方针、政策建议;开展对海外侨胞及其社团的团结友好工作。

(三)文教宣传司

拟订侨务文教宣传工作的方针、政策;联系海外华文传播媒介、文化社团以及华文教育机构并支持其开展友好交流工作,向我驻外使、领馆和海外侨社提供有关文化宣传品;管理所属学校;负责新闻工作。

(四)政策研究司

负责国内外侨务工作有关方针、政策、法规的研究工作;调查研究国内外侨务工作情况,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组织起草重要文件;编辑内部刊物;指导开展侨务政策和理论研究工作。

(五)国内司

研究提出国内侨务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建议,依法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和海外侨胞在国内的合法权益;研究华侨捐赠等方面的方针政策;负责工作。

(六)经济科技司

调查研究引进海外侨胞资金、技术、人才工作的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依法保护海外侨胞在华投资的合法权益;推动引进海外侨胞资金、技术、人才工作的开展。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代码】150

一、主要职责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是协助国务院总理办理港澳事务的办事机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一国两制”的原则和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密切关注和研究香港、澳门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和其他社会动态,为中央制定有关的方针、政策、策略提供情况和建议。

(二).统筹、协调中央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澳门官方的工作联系及业务往来,审批或会同审批有关官方往来事项,商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内地有关部门和地方之间的各种会晤、合作、互助机制及办法;对各部门、各地方贯彻执行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情况进行必要的督促检查。

(三).负责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工作联系;承办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主要官员的任免事项;安排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向中央人民政府述职;受理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出的要求,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京办事处提供工作协助等。

(四).负责内地因公赴香港、澳门人员的审批,办理《往来香港特别行政区通行证》,授权并指导各地方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的此项工作;审核副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访问香港、澳门的事项等。

(五).研究拟定对驻香港、澳门中资机构和向香港、澳门输出劳务的政策,参与有关机构设置和人员派出的审批及管理工作,参与内地企业和驻香港、澳门中资机构在香港、澳门的重大经营业务的协调工作等。

(六).促进和协调内地与香港、澳门在经贸、金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七).宣传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及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对涉及香港、澳门宣传的政策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把握涉及香港、澳门事务的宣传报道口径;负责香港、澳门传媒到内地采访及交流的审批工作。

(八).承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交办的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法律事宜;对落实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涉及的有关法律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九).对中央驻香港、澳门机构提出的有关事宜提供意见、建议和工作协助。

(十).统筹、协调与澳门政权交接和平稳过渡有关的各项准备工作;负责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的组织工作,承担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秘书处的具体工作。

(十一).会同有关部门指导中英、中葡联合联络小组和中葡土地小组的工作。

(十二).做好香港、澳门各界人士到内地访问的有关工作;承办中央领导同志会见香港、澳门人士的有关事宜。

(十三).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以上职责,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设5个职能司:

(一).秘书行政司(人事司)

负责秘书、文书、机要、档案、、保密、保卫、图书资料等工作;负责机关财务、房产、基本建设、物资设备等行政管理工作;负责起草综合性文件,管理驻香港信息组;负责机关人事、劳动工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承办机关党委的日常工作。

(二).香港经济司

负责对香港的经济、金融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参与研究拟定促进香港与内地在经济、金融、贸易、科技、旅游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的具体政策和措施;研究拟定驻香港中资企业和向香港输出劳务的政策;参与有关机构设置和人员派出的审批和管理工作;参与内地企业和驻香港中资企业在香港的重大经营业务的协调工作;负责因公赴香港经贸人员的审批工作。

(三).香港政务司

负责对香港的政治、法律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负责中央人民政府及中央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工作联系和官方往来事项;审核内地副省(部)级以上干部因公赴香港事项;归口办理因公《往来香港特别行政区通行证》的工作;负责香港特别行政区官员到内地访问、短期培训等安排;承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交办的与香港有关的法律事宜;承办中央驻香港机构提出的有关事宜;承担中英联合联络小组的有关工作。

(四).香港社会文化司

负责对香港的社会、文化、舆论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提出加强香港的基层和社团工作的政策措施;研究拟定香港与内地在传媒、教育、科技、文化、出版、康乐、卫生、宗教和社会福利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往的具体政策;负责因公赴香港的教育、科技、文化、宗教等人员的审批工作;研究、处理涉及港台关系的有关事宜;审批香港传媒到内地采访及交流的事项;宣传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五).澳门事务司

负责对澳门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参与筹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有关具体事宜;负责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推动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宣传并做好实施的有关工作;审批澳门与内地的官方往来事项;研究提出驻澳门中资企业和向澳门输出劳务的政策、建议,参与有关机构设置和人员派出审批及管理工作,参与内地企业和驻澳门中资机构在澳门的重大经营业务的协调工作;提出内地和澳门在司法、贸易、旅游、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合作与交往的具体政策性建议;研究和处理涉及澳台关系的有关事宜;参与处理中葡联合联络小组和中葡土地小组的有关工作。

(六).机关党委

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办事机构设在秘书行政司。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代码】151

一、主要职责

(一)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国务院的立法工作,拟订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安排,报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督促指导。

(二)审查修改各部门报送国务院的法律草案、行政法规草案,从法律角度审查部门报送国务院审核的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

(三)起草或者组织起草若干重要的法律草案、行政法规草案。

(四)承办行政法规的立法解释工作。

(五)研究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赔偿、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执行等涉及政府行为共同规范的法律、行政法规实施以及行政执法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向国务院提出完善制度和解决问题的意见,拟订有关配套的行政法规、文件和答复意见。

(六)协调部门之间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实施中的矛盾和争议。

(七)办理地方性法规、地方人民政府规章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的备案审查工作,审查其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是否抵触以及它们之间是否矛盾,根据不同情况提出处理意见。

(八)清理、编纂行政法规,编辑国家出版的法律、行政法规汇编正式版本。

(九)组织翻译、审定国家出版的行政法规外文文本和民族语言文本。

(十)开展政府法制理论、政府法制工作研究和交流,开展对外法制业务交流。

(十一)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内设8个职能司和机关党委,下设信息中心、中国法制出版社两个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分别是:

(一)秘书行政司(研究司)

负责机关的文秘、机要、档案、、保密、保卫工作,拟订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安排,负责各司之间业务协调工作,研究国务院的法制工作和国家法制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组织学术交流,负责机关的人事、劳动工资、干部培训及部分后勤行政工作。

(二)政法劳动社会保障法制司

具体承办政法、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外事、军事、民族、宗教等方面的法制工作,联系公安、安全、监察、民政、司法、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外交、国防、民族、宗教、侨务、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和台湾事务、外国专家等部门。

(三)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法制司

具体承办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制工作,联系教育、科技、文化、卫生、计划生育、广播影视、体育、新闻出版、知识产权、药品监督、文物、中医药等部门。

(四)财政金融法制司

具体承办发展计划、财政、税收、金融、证券、保险、海关等方面的法制工作,联系发展计划、财政、外经贸、银行、审计、税务、海关、统计、证券管理、外汇、粮食储备、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

(五)工交商事法制司

具体承办工交商事等方面的法制工作,联系经贸、外经贸、铁道、交通、信息产业、国防科工、民航、工商、旅游、质量技术监督、内贸、煤炭、机械、冶金、有色金属、石化、轻工、纺织、建材、烟草、邮政等部门。

(六)农业资源环保法制司

具体承办农林、资源、环保、城建等方面的法制工作,联系农业、国土资源、林业、建设、水利、环保、海洋、测绘、气象、地震等部门。

(七)政府法制协调司(法规编纂司)

研究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赔偿、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执行等涉及政府行为共同规范的法律、行政法规实施中的问题,起草配套行政法规、文件和答复意见;研究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评议考核制度等行政执法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提出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和行政执法监督制度的意见;承办协调部门之间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实施中的矛盾和争议工作;办理地方性法规、地方人民政府规章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的备案审查工作,审查其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是否抵触以及它们相互之间是否矛盾,根据不同情况提出处理意见。负责清理、编纂行政法规,提出行政法规废止、失效和修改意见,维护行政法规相互之间的协调、统一;编辑国家出版的法律、行政法规汇编正式版本。

(八)法规译审和外事司

主要承办国家出版的行政法规外文文本和民族语言文本的翻译、审定工作,同时负责组织、承办有关国际合作与交流事宜,办理外事行政工作。

(九)机关党委

负责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的党群工作,办事机构设在秘书行政司。

国务院研究室

【代码】155

一、主要职责

(一)负责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单独或组织、协同有关方面起草、修改国务院的有关重要文件;起草国务院领同志部分重要讲话。

(二)对改革开放和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政策性建议。

(三)参与党中央、国务院大型会议的文件起草。

(四)对全国经济形式跟踪,收集、分析、整理和报送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综合信息、动态,为国务院决策提供建议和咨询。

(五)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国务院研究室设6个职能司:

(一)秘书局(人事司、外事司)

负责机关秘书、文电、值班、会务、人事、外事、机要档案、保密、办公自动化等行政管理工作;承担本室同各地方、国务院有关部门政策研究机构的联络、协调方面的具体工作;承担研究室领导交办的事项以及其他后勤服务性工作;承办机关党委的日常工作。

(二)综合研究司

起草或修改部分综合性讲话、报告等文稿;编辑本室《送阅件》、《决策参考》和《研究报告》;单独或参与对某些综合性重大课题的调查研究;负责收集、整理、筛选重要综合信息、动态,为国务院决策及本室研究工作服务。

(三)宏观经济研究司

负责计划、财税、金融、价格、分配、国际收支等宏观经济调控方面的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对经济总体形势进行跟踪分析;起草或参与起草有关的重要讲话、文件等文稿。

(四)工交贸易研究司

负责工业、交通、市场流通、产业政策、企业改革、对外开放等方面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起草或参与起草有关的重要讲话、文件等文稿。

(五)农村经济研究司

负责农业和农村经济等方面的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起草或参与起草有关的重要讲话、文件等文稿。

(六)社会发展研究司

负责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人口、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政法、民族、宗教等社会发展方面的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起草或参与起草有关的重要讲话、文件等文稿。

(七)机关党委

负责机关的党群工作,办事机构设在秘书司。

中国地震局

【代码】157

一、主要职责

(一)拟定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地震行业标准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编制国家防震减灾规划;拟定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建立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备案制度;指导全国地震灾害预测和预防;研究提出地震灾区重建防震规划的意见。

(三)制定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或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管理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审定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四)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规定,监督检查防震减灾的有关工作。

(五)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实施以中国地震局为主的双重领导,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与计划财务体制;指导省级以下地震工作机构的工作;管理局直属事业单位。

(六)管理全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制定全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并组织实施;提出全国地震趋势预报意见,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七)承担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办事机构职责;对地震震情和灾情进行速报;组织地震灾害调查与损失评估;向国务院提出对国内外发生破坏性地震作出快速反应的措施建议。

(八)指导地震科技体制改革;拟定地震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组织地震科技研究与国家重点地震科技项目攻关;组织协调地震应急、救助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指导地震科技成果的开发与应用;承担地震科技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承担国际禁止核试验的地震核查工作。

(九)指导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十)管理、监督地震事业费、基本建设经费和专项资金的使用。

(十一)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中国地震局设6个职能司(室)。

(一)办公室

组织协调机关政务工作;承担秘书事务、震情值班、机要、文书、档案、综合信息、、保密、新闻宣传、保卫、机关财务和房产管理等工作;承办局重大会议和活动。

(二)人事教育司

承担地震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及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管理工作;指导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及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工作,承办局管干部的考核任免;承办管理省级地震工作机构的劳动工资、劳保福利、教育、科技干部职称评聘和专家管理工作,指导省级以下地震工作机构的相应工作;编制地震系统人才发展与培养规划及年度接收计划;管理局机关人事工作,指导局属院校的工作。

(三)规划财务司

组织编制国家防震减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重点项目的实施;管理、监督地震事业费、基本建设经费和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督管理省级地震局和局直属事业单位的计划、财务、基建技术装备及国有资产;完善地震系统防震减灾计划的财务管理体制;承担行业统计工作。

(四)监测预报司

管理全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拟定全国地震监测预报方案并组织实施;统一规划全国地震监测信息系统;提出全国地震趋势预报和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意见并组织监督有关震情跟踪;承办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日常灾情处理事务;对地震震情和灾情进行速报;组织地震灾害调查与损失评估;提出对国内破坏性地震作出快速反应的措施建议;拟定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建立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备案制度;承担国际禁止核试验的地震核查工作。

(五)震害防御司(法规司)

指导全国地震灾害预测和预防;拟定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管理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审定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研究提出地震灾区重建防震规划的意见;拟定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地震行业标准;承担防震减灾的有关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规定,监督检查防震减灾的有关工作;指导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六)科技发展司(国际合作司)

指导地震科技体制改革;拟定地震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组织重点地震基础研究和重大地震科技攻关;组织协调地震应急、救助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指导地震科技成果的开发与应用;承担地震科技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拟定局系统对外交流与合作年度计划,审批和审核有关项目;提出对国外、境外破坏性大地震的快速反应意见。

(七)机关党委

负责局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中国气象局

【代码】158

一、主要职责

(一)拟定气象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制定、气象工作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和规范并监督实施;承担有关的行政复议工作。

(二)参与政府气象防灾减灾决策,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跨地区、跨部门的气象联防,组织指导防御雷电、大雾等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归口管理人工影响局部天气工作。

(三)对国务院其他部门设有的气象工作机构进行行业管理,统一规划全国陆地及海上气象探测与信息网络、气象台站网、气象基础设施和大型气象技术装备的发展和布局,审核全国大中型气象项目的立项和方案。

(四)管理全国天气预报警报、短期气候预测、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和气候影响评价的;组织指导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组织并审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城乡建设规划的气象条件论证。

(五)组织气象科技领域重大科研攻关和成果的推广应用,指导协调气象教育工作,组织宣传、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气象防灾减灾和气候资源意识。

(六)管理气象外事工作,代表我国政府参与世界气象组织及其他国际气象机构的活动,开展与外国政府(地区)气象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

(七)统一领导全国气象部门的工作;以中国气象局为主管理省级气象部门的计划财务、机构编制、人事劳动、科研教育和业务建设;指导地方气象事业的发展。

(八)协助地方人民政府指导地方气象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九)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办公室是中国气象局的综合办事机构,承担文秘、机要、档案、信息、;保密、宣传、新闻、保卫和机关后勤工作;组织协调机关工作和会议安排;起草综合性工作计划、总结、制度,并监督、检查、催办。

(二)监测网络司

监测网络司是中国气象局主管气象信息监测与气象信息网络建设的办事机构。

(三)预测减灾司

预测减灾司是中国气象局主管天气预报、气候、农业气象与公益气象服务的办事机构

(四)科技发展司

科技发展司是中国气象局主管气象科研课题立项、评审奖励与人工影响天气的职能司。

(五)计划财务司

组织拟定全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计划,归口管理气象行业规划计划和项目;负责气象部门预算、项目管理和基本建设管理;协调气象部门双重计划财务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指导地方气象事业发展;管理气象部门各类资金;归口管理气象部门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工作;归口管理气象部门统计工作;指导气象部门计划财务工作。主要职责:

(六)人事教育司

人事教育司负责气象部门人事教育工作。

(七)政策法规司

(八)国际合作司

国际合作司是中国气象局主管全国气象外事工作的职能机构。

(九)审计室

中国气象局审计室为局直属处,与中纪委驻局纪检组办公室合署办公,具有专门的机构名称和印章,并按照职责独立开展工作。

(十)监察室(驻局纪检组办公室)

中央纪委驻中国气象局纪检组是中央纪委、监察部派驻的纪检机构,受中央纪委、监察部和中国气象局党组、行政的双重领导,以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为主。

(十一)离退休干部办公室

负责全国气象部门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宏观管理和局机关离退休干部的具体管理及有关服务工作。

(十二)行政管理局

行政管理局简称管理局。

国家粮食局

【代码】159

一、主要职责

(一)受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委托,研究提出全国粮食宏观调控、总量平衡以及粮食流通的中长期规划、进出口计划和收储、动用中央储备粮的建议;拟定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起草全国粮食流通和中央储备粮管理的法律、法规草案和有关政策及有关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编制全国粮食流通及仓储、加工设施的建设计划,其中限额以上的大中型建设项目按规定程序报批;提出粮食定购价格以及收购保护价和销售限价的原则。

(三)协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做好粮食质量标准的管理工作;制定粮食储存、运输的技术规范,并监督执行。

(四)指导全国粮食流通的行业管理和全行业的教育培训;指导并推动全行业的技术改造和新技术推广;负责全行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承担行业统计工作。

(五)制定中央储备粮管理的技术规范,并监督执行;研究提出中央储备粮的规模、总体布局和收购、销售、进出口计划,并负责督促实施;监督检查中央储备粮的库存、质量和安全。指导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的业务。

(六)承担国务院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人事司、外事司)

组织协调局机关的政务工作,制定局机关的工作制度,负责局机关的文秘、机要、档案、政务信息、会务、保卫、保密、、提案工作;负责局机关及直属单位的人事、外事、教育培训工作和财务、资产管理。

(二)调控司

研究提出全国粮食宏观调控、总量平衡以及粮食流通的中长期规划、进出口计划和收储、动用中央储备粮的建议;研究提出中央储备粮的规模、总体布局和收购、销售、进出口计划,并督促实施;承担全国粮食流通的协调事务和行业统计工作。

(三)政策法规司

研究提出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起草全国粮食流通和中央储备粮管理的法律、法规草案和有关政策及有关规章制度;拟定中央储备粮管理的技术规范;研究提出粮食定购价格以及收购保护价和销售限价的原则的建议;组织拟定粮食质量标准、检测制度及办法、有关技术规范等。

(四)监督检查司(财务司)

监督检查全国粮食流通和中央储备粮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中央储备粮计划和技术规范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中央储备粮的库存、质量和安全;推动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承担行业指导的具体工作。

(五)行政管理司

研究全国粮食流通及仓储、加工设施的建设规划,承办大型粮食储运、加工项目及政策性贷款项目的具体业务工作;负责地方粮库和社会仓储设施储存中央储备粮的资格审查和定点,制定有关的制度、办法,并监督执行;组织有关粮食储运、加工等方面的先进技术的推广。

国家外国专家局

【代码】169

一、主要职责

国家外国专家局是中国政府主管国家智力引进的行政机构,主要负责管理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包括经济技术和管理领域、教科文卫系统、外商投资企业、随引进项目合同和重点建设工程来华等外国专家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专家)和我国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出国及赴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培训工作。

其主要职责有:

(一)规划智力引进的发展战略,研究拟定智力引进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监督执行,制定并完善外国专家来华工作及我国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出国(境)培训的有关标准、制度和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

(二)审定有关部门和地方聘请外国专家及出国(境)培训人员计划方案,统计、分析各部门和地方聘请外国专家及派员出国(境)培训的综合情况并进行汇总。

(三)编报国家引进国外智力专项经费和聘请外国教科文卫等专家经费方案,对经费使用进行监督检查,组织筹措国家拨款外的智力引进资金。

(四)指导、协调并组织实施国家重点聘请外国专家规划,承担外国专家身份的确认并出具职业签证许可等事宜。

(五)组织实施国家重点出国(境)培训项目,办理使用国家专项经费出国(境)培训人员审批事宜,审核其他国内自筹经费的出国(境)团组培训项目。加强对出国(境)人员的国外监督,查处出国(境)培训中的违纪行为。

(六)承担有关智力引进的对外联络工作,开辟智力引进渠道,与外国官方机构及其他组织建立人才交流与合作关系并签订有关协议。

(七)对聘请和推荐外国专家、承办出国(境)培训业务的单位及境内外社会中介组织进行资格认可并提供有关服务。

(八)监督、协调有关部门和地方的智力引进工作,提供政策服务和业务指导,帮助处理智力引进中的重大事件,调解并组织有关外国专家聘请合同纠纷的仲裁,保护协议双方的合法权益。

(九)建立智力引进服务体系,培育国际人才市场,组织协调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建立引进国外智力信息网络,完善部级的国外人才资源总库。

法院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司法改革运动 旧司法人员 人民司法

中D分类号:DF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330(2017)02-0149-12

1949年,胜利来临,中国共产党控制区突然大扩展,使党深感进行全国统治所需要的人员和技能不足。①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自身极度缺乏专业司法人员,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团结大量国民政府留下的司法工作人员,服务于政权建设,采取了“包下来”和“量才使用”的政策。②但是,“国家本质变了,法律也变了”,所以“旧的司法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改造。1952年元旦,在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的团拜会上号召全国人民和一切工作人员一致行动,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斗争。1952年1月4日,中共中央下达限期发动“三反”运动的指示。③随后,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指导中央政法各机关联合组织四个观察组,于1952年5月中旬前往华东、中南、东北、西北及华北山西、平原等地,视察各地人民法院的情况。

视察的结果令新中国的领导们颇感失望,认为法院存在严重的“组织不纯和思想不纯”问题,无法通过“三反”运动彻底解决,有必要发动一场“轰轰烈烈”的司法改革运动,彻底改造人民法院。于是,经中共中央批准,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从1952年6月到1953年2月在全国司法系统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司法改革运动。1952年8月13日,政务院审议通过司法部《关于彻底改造和整顿各级人民法院的报告》,8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必须彻底改革司法工作》的社论,要求组织开展司法改革运动,以“彻底改造和整顿各级人民司法机关”。参见《必须彻底改革司法工作》,载《人民日报》1952年8月17日第1版。相比其他地方,北京市司法改革运动进行得要快一些,总体上在1952年11月中旬基本结束。北京市司法改革经验经中央向全国推广,产生了很强的示范效应。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北京历史》(第二卷),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第87页。笔者主要以北京市司法改革运动,特别是旧司法人员的清理改造为视角,试图为学界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司法改革”的历程,并尝试剖析发动司法改革运动的深层次动因。

一、北京市司法改革运动概述

1948年2月6日,中共北平市委8名干部正式接管北平地方法院及其检察处、河北高等法院及其检察处,最高院民刑分庭及检察署、看守所及第一、第二模范监狱等9个单位。对于旧司法人员的定性与分类,主要参考中共地下党掌握的资料,并且作出了拟试用、受短训、送学校、资遣回籍、另行安置等处置。《北平市法院接收工作初步总结》(1949年4月8日),载北京市档案馆、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1948.12―1949)》,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版,第367―368页。或许是因为和平解放的缘故,北京地区的旧司法人员并不是完全“包下来”,而是采取了以旧司法人员的职级作为“革命”与“反革命”的界限。具体而言,对旧司法人员的甄别处置主要区分为三种情形:一是推事、检察官以上的高级职员(职级属于国民政府县级以上)以及法警、看守、执达员等履行国家暴力职权的人员,被停止职务和收缴武器,听候处理;二是下级职员,主要是文书人员、技术人员等组织集中学习教育,如果不愿意参加学习教育,亦可声明退出;三是年老体弱并且缺乏工作能力的,可以资遣回家转业。除此之外,凡是在旧法院中工作的地下革命工作人员不能按旧司法人员处理;过去参加革命斗争的民主人士,只是具备旧观点、旧作风的,应该作为思想问题处理,不能作为旧人员看待;学过旧法律而没有做过旧司法工作的青年,不与旧司法人员同等看待。张友渔:《在司法改革报告会上的讲话(1952年9月6日)》,参见北京市档案馆、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1952)》,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年版,第477―478页。据此,北京市人民法院对原北京地区旧法院385名人员分别做了处理。其中,试用人员(即书记官以下)137人,占全部旧司法人员的35%。北京市司法机关的接管工作成为全国参照标准,例如兰州解放后,甘肃省旧司法机关接管的主要依据就是中共中央《关于平津司法机关之建议》和《关于接管司法机关的补充建议》。参见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甘肃省审判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甘肃省志(第七卷)・审判志》,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版,第125―126页。

1952年6月,北京市司法改革委员会正式成立,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张友渔担任主任,时任北京市法院院长王斐然、市公安局副局长冯基平、北京市法院副院长贺生高三人为副主任,公安局、检察院、监察委员会、市总工会、市农会、市妇联、市青年团各推一个负责人为委员。委员会下设司法改革办公室,负责搜集整理材料、组织学习、发动群众、检查工作、宣传报道等具体工作。前引⑤,第85―86页。根据工作方案,北京市司法改革运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市人民法院召开市、区人民法院干部会,报告并阐明司法改革的意义,号召全体干部对主要干部的旧法观点进行检查、揭发,并搜集、提供有关旧法观点的实际材料。1952年8月23日,北京市人民法院召开全市法院干部会,院庭领导进行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北京市司法改革运动正式开始。8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行司法改革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指示》,提出司法改革运动从清算旧法观点为切入口,但手段必须是“组织办法”。至此,中共中央明确此次司法改革运动的重点是“组织整顿”,实际上就是重在清理旧司法人员,提升司法机关“纯净度”。第一阶段发现法院的主要问题是:市人民法院的领导在使用旧司法人员方面,存在不经过改造就使用或边使用、边改造的问题;另外,使用老干部也是以有无旧法基础作为重用的标准,还要学习旧司法人员的“业务”、“技术”,致使旧司法观点和作风蔓延。具体表现为:缺乏群众观点和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例如,因受虐待请求离婚的“离婚到民庭,刑庭不管”;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轻信口供、假证据、表面情节或凭主观臆断处理案件;工作作风严重脱离群众,单靠坐堂问审。《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司法改革第一阶段进行情况和初步总结向中央、华北局的报告(1952年10月8日)》,载前引⑦北京市档案馆、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书,第531―533页。

第二阶段,由司法改革委员会召开市、区人民法院干部及公安局、检察署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干部会,号召所有司法干部检查、检讨,并动员市民对法院工作提出批评。1952年9月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及市司法改革委员会,召开了市、区人民法院、全体工作人员、公安局侦讯工作人员、检察署、监委会有关干部,及市府所属各单位科长以上干部大会。张友渔在大会上作了报告,认为北京市人民法院依然存在较为严重和普遍的“组织不纯”和“思想不纯”问题,主要是旧司法人员比重高达52%,存在重用旧司法人员的现象。此外,少数人员贪赃枉法,对反革命分子重罪p判,甚至旧司法人员中的反革命分子未被清除。参见《北京市司法改革工作全面展开》,载《人民日报》1952年9月13日第1版。在这次大会上,北京市人民法院院长王斐然、民庭庭长李葆真作了检讨报告。为促使司法改革运动深入开展,司法改革运动进入发动群众揭露旧司法人员违法乱纪阶段。9月10日,北京市司法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司法改革运动的公告》,号召全市人民揭发一切诉讼上的不合理现象。这个阶段发现的主要的旧司法观点是强调“契约精神”、“先公后私”、“同情资本家”、“为封建残余势力辩护”、“无法可司”、“官无悔判”等。参见《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司法改革运动第二阶段总结向中央、华北局的报告(1952年11月22日)》,载前引⑦北京市档案馆、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书,第632―634页。

第三阶段,是总结与建设阶段,对具体人、具体事,分别处理;批判旧制度、旧方法,建立新制度;清理旧司法人员,补充干部。10月中旬以后,北京市司法改革委员会根据运动中发现的问题,开始甄别旧司法人员,调整机构和补充干部。因为“三反”运动中已经清理大批旧的司法人员,在“三反”运动中,北京市人民法院清洗了40名(另有执行员等16人未计入)有贪污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分子,其中,大部分为留用或新吸收的旧司法人员。参见《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政法工作的报告(1952年8月11日)》,载前引⑦北京市档案馆、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书,第354页。这次司法改革运动确定清洗8人,另有5人被调离审判工作岗位。经过整顿,北京全市法院中还有在旧法院参加过审判工作,仍被留在审判部门工作的11人,占全部审判人员的5%。为了彻底解决“组织不纯”的问题,北京市人民法院分别从转业军人、市政府行政干部学校学员以及其他就业人员中调用了78名干部,这些人员党员29人、团员25人,即党团员比例约69%。《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司法改革运动第三阶段工作总结向中央、华北局的报告(1953年1月27日)》,载北京市档案馆、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1953),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年版,第37―39页。

值得一提的是,在1953年1月27日北京市委上报中央、华北局关于司法改革运动第三阶段工作的总结中提及,从司法改革运动开始到1952年10月20日,市司法改革委员会共收到来信537件,其中,对案件处理本身不满的48%,对处理案件迟缓不满的29%,反映法院干部作风不好的9%,怀疑法院干部贪赃枉法的1.6%,建设性意见4%,其他意见8.4%,并且得出结论:“这些来信中正确的占60%,说明我们法院的确存在不少缺点”。前引B15,第37―38页。可是,根据相关学者查证,此前市人民法院认为,这537件来信中“正确的占26%, 不正确的占74%”,后来因为迫于压力和政治需要而调整为“正确的占60%”。参见《市府关于坚决纠正统计、报告中的粗枝大叶作风的通报》,北京市档案馆 002- 005- 00017;《北京市人民法院司法改革运动中群众来信情况的检查报告》, 北京市档案馆 002- 005- 00017。转引自董节英:《1952 年北京市的司法改革运动》,载《北京党史》2007年第2期,第23―24页。1952年11月1日,《人民日报》在报道各地司法改革运动中,点名表扬北京市是“认真开展司法改革运动的地区”,并指出其具备的三个特点,即领导高度重视、思想改造与组织整顿相结合以及法院内部检查和发动外部群众揭发检举相结合。参见《全国司法改革运动逐步深入华东区 大部省市法院已进入建设阶段》,载《人民日报》1952年11月1日第1版。

二、清理旧司法人员与“案多人少”矛盾

1952年8月13日,司法部部长史良向政务院政务会作了题为《关于彻底改造和整顿各级人民法院的报告》。在报告中,史良分析了全国各级法院旧司法人员的状况以及问题:一是旧司法人员比例过高。截至1952年8月,旧司法人员平均占全部法院干部的22%,并且不少大、中城市及省级以上法院,旧司法人员比例更高,甚至少数地区法院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旧司法人员;二是旧司法人员掌握审判权;三是旧司法人员的改造教育,仅有一部分人员有进步,多数人不仅进步很少,甚至还是反动的,情况是“极为复杂与严重的”。史良:《关于彻底改造和整顿各级人民法院的报告》,载《人民日报》1952年8月23日第1版。具体阐述如下。

第一,“共产党法院,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绝大多数法院是在军事胜利迅速发展形势下,派少数干部接管了原来的旧法院而建立起来的。这一点在长期掌握控制权或军阀割据的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在武汉、广东、江西、广西等各级法院的旧司法人员中,反动党、团、特务分子就高达64%。其中,太原市人民法院旧司法人员中的反动党、团、特务分子占旧司法人员比例高达83%。前引B19。再例如,浙江省、福建省、苏南区、上海市法院的1259个旧司法人员中,反动党团、特务骨干分子等占66.1%,其中,有伪省院委员、伪特刑庭庭长和“戡乱条例”起草人,伪军统特务训练班指导员和伪中统特务行动支队长等。魏文伯:《从司法改革问题谈起》,载《法学》1958年第1期,第2页。由此可见,“在司法改革以前,我们全国各地的不少人民法院,确如当时群众所指责的,是‘共产党法院、掌握’”。陶希晋:《论司法改革》,载《法学研究》1957年第5期,第13页。这对于主张彻底废除旧法制和旧法统,彻底清算旧法思想,并努力建立革命法制的新执政者而言,绝对无法忍受。

第二,充任资产阶级“爪牙”。资产阶级对新中国司法机关的进攻方式是“打入”和“拉出”,但特点却是和旧的反动统治阶级的爪牙(部分未经改造的旧法官、旧律师等)互相勾结,为非作恶。具体而言,一是卖放案犯;二是盗窃和出卖审判情报;三是有罪判无罪,重罪轻判,盗窃国家财产;四是恐吓欺骗,敲诈勒索;五是利用调解的机会,索取贿赂;六是利用职权,偷盖印章,营私舞弊;七是和行贿当事人互相勾结,编排供词,甚至伪造证据,借以颠倒是非,为行贿人安排有利于“胜诉”的条件,从中贪赃受贿;八是侵吞、盗卖没收的赃物,克扣囚粮,贪污监所生产款。虽然该文章总结出八条部分旧司法人员的罪恶行径,但实质上仅涉及四个司法腐败个案(即哈尔滨市人民法院审判员关东平、广州市人民法院学习审判员李自强、最高人民法院民庭书记员史靖侯、最高人民法院工作人员顾裕尚),且其中五条罪状均是其中二人所为(最高人民法院民庭书记员史靖侯、最高人民法院工作人员顾裕尚)。参见李坚:《贪污分子在人民司法机关中的罪恶活动》,载《人民日报》1952年3月16日第3版。据上海、南京、杭州三个市法院和苏南全区统计,在法院系统的贪污分子中59.52%是旧司法人员,而在全体旧司法人员中有50.09%有贪污行为。前引B19。例如,北京市人民法院看守所戒护员沈鸿德、郝锐新原系旧的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不改旧习,因为收受犯人家属贿赂、私自为犯人传递信件与物品、嫖妓等行为被判刑。《肃清旧法院传统恶习 沈鸿德等贪污腐化被判徒刑》,载《人民日报》1950年1月18日第4版。再例如,福建省人民法院旧人员很多,大部分污成习,他们在外面有专门的“经纪人”包揽诉讼,在法院内有两个贪污“办公室”,专门研究敲诈、勒索、分赃的办法,并根据行贿的多少,来决定官司的胜负。李剑飞:《资产阶级向人民司法机关的猖狂进攻》,载《人民日报》1952年3月20日第3版。

第三,旧法思想和旧司法作风。留用人员和混入的旧司法人员中坏分子的贪赃枉法和违法乱纪现象突出,集中表现为是“四帮五不”。“四帮”,即帮助反革命危害人民,帮助地主压迫农民,帮助不法资本家压迫工人,帮助违法分子开脱罪责。“五不”,即不理:强调不合司法程序,不受理人民群众的控告;不传:虽然理了,但又拖延很久,不发传票;不问:当事人传来了又拖延不问;不判:问了以后也好久不判;不行:判后又不执行。参见《坚决克服部分司法机关中的严重不纯现象 全国将展开司法改革运动》,载《人民日报》1952年8月17日第1版;曾镜冰:《福建省的司法改革工作》,载《人民日报》1952年9月2日第3版。此外,在审判反革命案件时“毫无人民立场,敌我不分”。具体表现在:一是旧司法人员坚持“法律不溯既往”的所谓旧法观点,导致一些罪恶深重背负血债的反革命分子,重罪轻判,甚至无罪释放。二是坚持所谓的“法无明文规定者不罚”以及以“预备犯”、“未遂犯”等为理由,从轻惩处蓄谋组织暴乱或潜伏待机破坏的反革命分子。三是以所谓“非本庭管辖”、“须另案”等旧“司法程序”和“管辖制度”为托词,放任反革命分子逃脱法律制裁。参见周增华:《旧法观点是怎样包庇了反革命罪犯的 必须彻底改革司法工作》,载《人民日报》1952年8月31日第3版。再例如,不联系群众,问案不调查研究,不实事求是,坐守衙门,孤立办案;玩弄反动的司法八股,判决书艰涩冗长,堆砌旧法术语,满纸陈词滥调、空话连篇,使人看了不懂。参见前引B21。

第四,毒害法院其他干部。1951年5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批判司法机关的一些干部被反动法学理论“俘虏”,推崇所谓的“六法全书”,参见《进一步巩固与发展人民民主》,载《人民日报》1951年5月29日第1版。甚至一些法院的负责人和老干部不仅阶级立场模糊、旧法观点浓厚,把旧法人员当成“专家”,还号召青年干部向他们学习,甚至让反革命分子作镇压反革命工作的总结,让有三个老婆的旧司法人员主持宣传婚姻法等等。参见前引B19。

司法改革运动结束后,全国2063个法院共清除了坏分子和不适宜作为人民司法工作者5557人,占原有干部的24.71%。在这批人员中,大部分是旧司法人员,另有小部分是蜕化变节的新老干部和成分不纯混入革命队伍的阶级异己分子。与此同时,各级法院又补充了6505名干部。周继湖:《驳斥资产阶级对司法改革运动的诬蔑》,载《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57年第2期,第36页。根据1953年司法部统计,全国还有旧司法人员2369人留在司法机关,其中有1142人做审判工作。此外还有调训的500人,受训后一般又回去继续工作。前引B21,第3页。1953年4月11日至4月25日第二届全国司法会议召开。董必武在大会上发言时,认为当前司法工作存在最严重的问题,一是错捕错押、刑讯逼供和错判错杀;二是案件大量积压,并且认为这是由于缺少办案水平和经验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军人的审判人员,以“简单、粗暴、鲁莽的办法办案的结果”。参见《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280页。

通常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司法改革运动,大范围清理和改造旧司法人员是“巩固人民政权、实行人民民主,维护革命秩序的要求”,参见陈光中、曾新华:《建国初期司法改革运动述评》,载《法学家》2009年第6期,第1页。或者“是以反对旧法观点和改造整个司法机关为内容的运动……在司法和其他法律工作方面进行的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前引B22,第12页。这些评述固然没有实质性问题,但是却没有从“技术层面”,即司法审判工作需求角度进行解释。笔者认为,司法改革运动深层次的原因是传统的司法审判模式无法破解“案多人少”的现实矛盾,“技术派”的“坐堂问审”无法为新生政权的司法机关供给“政治属性”和“人民属性”。也就是说,司法改革运动,特别是清理改造旧司法人员的过程就是“人民司法”转变为“人民的司法”的过程,赵晓耕、沈玮玮:《人民如何司法:董必武人民司法观在新中国初期的实践》,载《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第91页。进而实现“人民政权”的合法性诠释。

新中国人民法院成立以来,案多人少的矛盾始终如影相伴。例如,截至1950年5月4日,北京市法院除反革命案件之外,尚有积案3508件。其中,羁押待判的犯人1156名,当时北京共有户口44万,平均125户即有一未了案件(每案牵涉的人数平均4~5人)。案件的严重积压,导致群众颇有怨言,甚至有人说“解放后,诸事都有改革,就是法院积压案件还和差不多”。彭真:《关于清理积案问题(1950年5月24日)》,载北京市档案馆、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1950)》,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版,第205页。严峻的案件积压和百姓评价,对新生政权的领导者造成巨大压力,对政权的“合法性”和“人民性”直接造成威胁。案件积压产生的原因,除司法人员不够、法院经验不足之外,主要还是旧案件审理方式的“坐堂问审、提笔下判”和司法程序的“文牍主义”,无法满足新中国成立初期案件的急剧增长的客观要求。除了北京,各地法院也普遍存在积案多而干部太少的问题,特别是市县一级基层组织更为严重。例如,1950年6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在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作的法院工作报告中就以上海市、天津市、唐山市为例,认为就当前法院的收案、结案和干部比例来说,实现收结平衡“难以做到”。例如,上海1950年2月底有积案10962件,经过2个月的突击清理,到4月底积案尚有6733件;天津和唐山就其收案、结案和干部比例来说,天津必须每月每人平均办案80余件,唐山每月每人办案50件,才能收结平衡,但这是难以做到的。参见沈钧儒:《人民法院工作报告(1950年6月17日在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载《人民日报》1950年6月21日第1版。

榱烁谋洹鞍付嗳松佟泵盾,1950年5月中旬,北京市抽调247名干部到法院协助突击清理积案,到6月22日,共清理4328件案件,主要工作方法就是审判组分驻各区就审,采用简易判决书,案卷单替代繁杂的判决书和调解书。聂荣臻:《关于执行1950年度工作计划的报告(1950年8月8日)》,载前引B39北京市档案馆、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书,第305―306页。但是,临时抽调其他机关干部,“帮助”法院清理积案只能是杯水车薪,无法彻底扭转案件的快速增长与审判效率之间的矛盾。1951年,北京市人民法院、区法院和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军法处收初审案件34728件,比1950年增加43%。其中,刑事案件增加14.7%,民事案件增加59%,结案31987件,未结5189件。北京市认为,司法工作的主要不足与缺点就是“留用的旧司法人员很多,旧司法制度的残余影响很大,和文牍主义也很严重”。《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政法工作的报告(1952年8月11日)》,载前引⑦北京市档案馆、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书,第363―354页。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来讲,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司法改革运动,清理旧司法人员,清算旧司法作风便成为当时执政者的最佳选择。

三、法院新干部选任与审判模式重塑

1953年1月底,全国大部分地区司法改革运动的组织整顿与思想改造阶段已经基本结束。《全国大部地区司法改革工作已收实效 少数地区有“夹生”现象还须进行补课》,载《人民日报》1953年1月28日第3版。大批旧司法人员被清理之后,案多人少的矛盾进一步加剧,补充法院干部成为现实且紧迫的任务。8月31日,司法部在《关于执行第二届全国司法会议决议的指示》中指出,“目前各级人民法院缺额甚大,骨干甚弱,而积案又多,应尽速停止司法领导骨干的外调”,要求以省、市为单位通盘筹划,在1954年6月以前分批、分期按应增加的数目补齐。选拔各级法院干部的标准是“德才能够胜任”,重点是“政治纯洁,并有一定工作经验与文化程度,经过短期训练即可称职的干部”。《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关于执行第二届全国司法会议决议的指示(1953年8月31日)》,载《人民日报》1953年9月10日第1版。从上述指示来看,“德”与“才”的标准与其他党政机关领导干部选任标准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司法审判的专业属性并未得到突出与强调。从各地的实践来看,新法院干部的选任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治标准:立场坚定。各级法院补充的领导干部和审判业务骨干,主要来源于其他单位和系统中“立场坚定、观点正确和熟悉政策的老干部”,以及现有司法干部中经过实践证明立场坚定、工作努力的积极分子。前引B19。以北京市为例。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员由市人民政府任免,但须经过中央和华北局批准。区法院院长由市人民政府任免,其他人员由区人民政府任免,但须经市人民法院同意。1953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暂行条例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暂行组织大纲,北京市人民政府明确规定:市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的任命须经市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报请政务院任免或由政务院直接任免。根据1954年9月颁布的《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法院院长与其他审判人员只要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年满23岁,且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即可担任。即无论是法院院长还是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任用,无须进行法律专业知识考试,学历和专业也仅仅是参考条件。经过1952年司法改革运动之后,任命审判人员的政治审查十分严格。凡是家庭及本人政治条件不符合要求者,一般均不予任命,甚至社会关系复杂者也要受到影响,致使当时北京法院的工作人员有相当数量的初中或小学文化程度者。

二是阶级标准:工农青妇。司法改革运动结束后,全国各级司法机关调进了6500多名干部和工人、农民、青年、妇女中的积极分子进入法院工作。《全国各地司法改革运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司法工作人员开始树立了人民司法观点和作风》,载《人民日报》1953年5月16日第3版。之所以如此,首先是这些新审判员具有鲜明、坚定的维护工人阶级利益的立场;其次,他们具有执行群众路线,“善于不辞辛苦地赴现场调查案情,细致分析事实,依据案件性质,作出严正的判决”。例如,1957年8月,新华社记者对上海市15个基层人民法院中70个工人、店员出身的审判员的办案情况进行了调查。为了说明“工农法官”案件办理质量,记者选取了1957年1月到7月,这些审判员审结的7000多件刑事和民事案,其中一审判决或者调解处理正确,以及因当事人无充分理由被驳回上诉而维持原判的案件,共占案件总数的96%以上;由于当事人上诉,上级法院发现判决欠妥而进行重审和改判的案件,不到4%。在这7000多件审结案中,没有一件是完全冤枉和完全判错的。鲁影:《谁说工农审判员不懂法律?》,载《人民日报》1957年8月22日第4版。

三是业务标准:又红又专。所谓“红”,就是共产主义的思想和政治;所谓“专”就是专门的业务和技术。司法工作者不红就不可能专(不是红色专家,就只能是白色的“专家”,或者灰色的“专家”),而不专也就不会运用法律来贯彻政策方针,实现政治目的,并且在政治、思想上容易上别人的当,甚至被敌人缴械。据1956年底统计,全国司法干部中,有60%是1949年解放后参加工作的,既缺乏革命斗争经验,也缺乏生产知识和劳动锻炼,一般地说,很少做到“又红又专”。韩幽桐:《司法工作者需要又红又专》,载《人民日报》1958年4月10日第7版。相比较其他地区,北京地区审判人员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还是较高的。到1957年,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共有审判员、助理审判员46人,有大专学校毕业及在政法院校学习过的31人。贺战军:《严斥分子向人民司法工作进攻的几个谬论》,载《法学研究》1957年第5期,第40页。

四是作风标准:群众路线。司法改革后,各地人民法院普遍采用了调查研究、联系群众的审判方法,组织巡回法庭,实行“带卷下乡、就地审判”,“下乡收案、及时审判”,改变了过去单纯“坐堂问案”的旧作风。例如,山东省大多数县级人民法院院长在司法改革后先后带领干部下乡,和群众一起调查案情,向群众讲解政策,就地审判,及时解决了不少悬案。陕西省人民法院在司法改革后曾组织工作组到长安、武功等10个县(市)进行巡回审判,在一个月内处理了130多件复杂的案件。天津市人民法院普遍采用了集体调解与公开审判相结合,全面调查与就地审讯相结合的办法,45天就清理了4760件积案和540件长期积压的复杂案件。新参加审判工作的浙江省嵊县人民法院女劳动模范黄苗琴,以高度积极性克服了自己文化程度低和业务不熟悉的困难,依靠群众,采取调解的办法办案,她领导的巡回审判小组在7天内就处理了48宗案件。前引B47。1952年底,即北京市司法改革运动末期,中共北京市委曾经对新并入京西矿区人民法院的原宛平县人民法院存在严重的特权思想和违法乱纪的现象进行整顿。该法院除了存在随便拘押当事人、打骂群众、与女犯通奸、甚至包庇罪犯等问题之外,还养着一条恶狗,时常咬破群众衣服,有一次竟然把一个来告状的妇女的腿咬破两个洞。群众中盛传:“法院有狗,不敢进去”,影响极坏。《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司法改革运动工作总结向中央、华北局的报告(1953年4月6日)》,载前引B15北京市档案馆、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书,第110页。根据当时的认识,法院有无“恶狗”或许不是关键,关键是工作作风脱离群众。

五是模范标准:人民司法。例如,“模范司法工作者”张辉系云南省楚雄专区姚安县人民法院副院长,他在法院建立了问事代书处,替人民群众解答法律问题和免费诉状;处理案件时,深入到群众中去进行调查研究,从不草率从事,主观臆断。参见云南省司法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依靠群众办案的模范司法工作者张辉》,载《人民日报》1953年2月4日第3版。“优秀的人民司法工作者”吕志杰系陕西省洋县人民法庭审判员,他创造了“游行审判”模式。恶霸邵世杰对自己的罪行认小不认大,人民法庭便采用了“游行审判”方式。具体而言,就是审判员押解着邵世杰到各个村庄游行,凡是遇到群众围观并控诉其罪行的,便当面质问并收集罪证,就地查清其罪行。“最后邵犯终于在确凿的人证物证面前承认了自己的罪恶”。参见薛述明:《优秀的人民司法工作者吕志杰》,载《人民日报》1952年9月20日第3版。“模范司法工作者”王文轩系河南省开封县人民法院院长,创造了“群众大会审判”模式。在审讯反革命分子孙书堂时,该犯曾矢口否认自己的罪行。王文轩便带案下乡,在群众大会上宣布了政策,讲明处理案件的经过,结果人证物证都从群众中找到了。王文轩和四个干部依靠群众在15天内,处理案件164起。陈一超:《模范司法工作者王文轩》,载《人民日报》1952年12月18日第3版。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的成立并不是革命的终结,因其后还发生了一系列大规模的革命性变革。“革命”与“政权更迭”的区别在于,“政权更迭”仅仅是从一个国家机器向另一个国家机器过渡,而革命还包含了大规模的社会结构变迁。黄宗智:《实践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历史与现实研究》,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第136―137页。具体到司法领域,1952年开始的司法改革运动不仅清理和改造了旧司法人员,司法审判工作模式与机构设置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北京地区法院的机构设置为例,1949年北京市人民法院建立初期,市人民法院下设审判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处(室)和看守所等三个二级部门,审判委员会下设民事组(11个法庭)、刑事组(10个法庭)、调查组、代书组、问事处和执行组(包括赃物库、检验室、执行排“伪法院的法警执达员贪污敲诈,人民法院成立后,除对四个作风老实的准予试用以外,一律遣散,代替他们的是从老解放区调来一批荣军同志和一部分工人,加以编组训练,组成的执行排。正如一般革命干部一样,这些执行员们不但廉洁自守,每遇当事人按照旧习惯请他们坐车、吸烟、吃饭、给他们送礼的时候,他们还都作了人民政府政策的很好的宣传员。”参见《北京市的司法工作》,载《人民日报》1949年10月21日第4版。),秘书处(室)下设文书科、总务科、干部科。此时北京市人民法院的机构设置与1951年9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第23条和第15条基本保持了一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第23条规定:“省级人民法院设院长一人,得设副院长一人或二人;设刑事、民事判庭,庭设庭长一人,得设副庭长一人或二人;设审判员若干人。院长(副院长)得兼庭长。省级人民法院得设审判委员会,其组织和职务准用第十五条关于县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的规定”;第25条规定:“省级人民法院设秘书处长或主任秘书一人,下设各科,科设科长一人、科员、办事员若干人,掌理人事、宣传教育、文书、庶务、会计、统计、档案等事务;并承办全区域的司法行政事宜;设书记员若干人(得设主任书记员),掌理记录及其他有关事务;并设问事代书室。省级人民法院设法警若干人,并视需要设翻译员、法医、检验员。”

1953年2月4日,华北局在《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司法改革运动第三阶段工作总结向中央、华北局的报告》上批示,“兹将《北京市人民政府党组关于司法改革运动第三阶段的总结报告》转发给你们参考。其中关于组织机构方面的措施(即第(一)条)可试行。”《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司法改革运动第三阶段工作总结向中央、华北局的报告》(1953年1月27日),载前引B15北京市档案馆、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书,第36页。具体而言,1953年司法改革运动之后,北京市人民法院下设刑庭、民庭、人民接待室、办公室、司法行政处等五个二级部门,刑庭下设执行组(赃证物库)、检验室、审判组,民庭下设劳资组、公证组、审判组,人民接待室下设来访组、来信组、案件处理组,办公室下设拍卖组、总务科、文书科,司法行政处下设司法建设科、宣教科、人事科、秘书室。参见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志・政法卷・审判志》,北京出版社2008年版,第40―41页。1949年北京市人民法院的机构设置基本上坚持了司法行政管理与司法审判工作的分离,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司法专业化。与此相反的是,经过司法改革运动之后,专业的司法审判力量被削弱,人民接待(涉法涉诉)得以制度化建设。在全国范围内,人民接待室、集体调解、集体审判、基层调解委员会、当事人座谈会、巡回审判、就地审判等体现“人民观点”和“人民路线”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全面铺开。例如,司法改革后,南京建立了一支1300多人的调解委员队伍,在3992件结案中,经调解解决的就有3020件,占结案总数75.6%。前引B47。此外,截至1957年,全国选出人民陪审员24.6万人,辽宁、浙江、安徽、福建等省各级人民法院,已经有80%到90%的案件,依法实行了人民陪审员制度。《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发言:全体司法干部团结在党的周围彻底打垮分子的猖狂进攻史良的发言》,载《人民日报》1957年7月13日第3版。

四、1957年整风运动中法学界对司法改革运动的批判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以“开门”的形式,既在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欢迎党外人士参加,对党和政府及党员、干部中的缺点错误予以批评。当时一些法学家,特别是“旧法学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法工作,尤其是1952年司法改革运动提出了很多比较中肯、甚至尖锐的批评以及改进意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罗隆基、黄绍f、谭惕吾、王造时、杨兆龙、杨玉清等人。前引B62。他们对司法改革运动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法律界的党与非党。一些“资产阶级分子”认为,司法改革运动是“宗派斗争”,“制造了党与非党之间的矛盾”,认为“司法改革运动今天作结论还早”、“是否合乎马列主义还值得怀疑”、“现在法律界不是争鸣而是哀鸣”。前引B33,第34、39页;前引B22,第14页。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是原东吴大学法学院院长杨兆龙在《文汇报》发表的题为《法律界党与非党之间》,批判司法改革运动把大量非党的工作人员清理出审判队伍。杨兆龙:《法律界的党与非党之间》,载《文汇报》1957年5月8日第2版。1957年5月,时任上海法学会副会长罗家衡在上海市政协会议上说:“司法部门采取限制、利用和改造的方法来对待党外知识分子,这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罗家衡污蔑肃反政策》,载《人民日报》1957年8月6日第7版。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顾问、民盟北京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昱恒说,最高人民法院在执行干部政策上有宗派主义。几年来,非党干部得到了提高和改造,可是到目前,没有一个非党干部做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工作中有哪些缺点 高院整风领导小组邀请院内民主人士座谈》,载《人民日报》1957年5月21日第2版。时任北京政法学院院长、中国政治法律学会副会长钱端升认为:“由于过去强调法律的阶级性斗争性强,对于政法干部特别注重政治条件,这当然是对的,但也往往因此而把参加党团与否,作为衡量一个人政治上是否进步的界限。这样一条线,容易使政法部门的人变成清一色。”参见叶迈:《为党群关系创造新经验 北京政法学院院长钱端升先生谈整风》,载《人民日报》1957年5月16日第7版;《妄图帮助罗隆基成立主义的知识分子政党 钱端升是政法学界的阴谋家》,载《人民日报》1957年7月20日第7版。

二是法津的科学性和专门性。在整风运动中,时任上海法学会副会长的王造时和理事杨兆龙强调不能忽视“法津的科学性和专门性”,要突出法律的技术性和专门性。何济翔:《著名法学家杨兆龙》,载《百年潮》2000年第11期,第46―48页。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顾问、民盟最高人民法院区分部委员俞钟骆认为,经过司法改革运动之后,有些人对审判是专门业务、法律是专门科学这一点是弄不清的,好像有了马列主义就可以代表一切,能掌握政策就不需要一切。由于否定了旧法律的一切,就全国来说,对旧法律的知识分子一脚踢开。前引B67。“分子不仅要反动的旧法复辟,而且要旧司法人员复位。为此,他们不仅攻击我们的法制,同时也攻击我们的司法干部,说现在的司法干部是不能胜任的,因为不懂法律,分不清犯罪和不犯罪的界限,文化低,写不出一个像样的判决等等。”韩幽桐:《粉碎法学界分子的复辟企图》,载《人民日报》1957年9月16日第7版。时任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审判员、民盟盟员严文雄认为“普陀区法院错判案件有70%”、“刑庭错判案件比民庭多”,是由于刑庭审判员大都是党员,并认为刑庭审判员“政治上不负责,大老爷笔一挥,别人家破人亡”。《阴谋篡夺普陀区人民法院领导权严文雄妄想对劳动人民 他承认自己是民盟司法界的“开路先锋”》,载《人民日报》1957年9月12日第2版。

三是“一棍子打死”。多数所谓的“分子”并不是反对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而是对于以是否学过旧法学和是否从事过旧司法工作作为划定“旧司法人员”,进而清理出法院的做法表示不解,认为不应该“一棍子打死”。例如,时任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长楼邦彦说:“过去对政法界旧知识分子是采取了一棍子打死的办法。过去我们遭到了两个方面的彻底否定,一是政法界知识分子全部历史被否定,二是政法界的全部科学知识被否定。”《打垮分子对人民法制的进攻 首都政法界驳倒楼邦彦》,载《人民日报》1957年9月14日第2版。有人提出1952年到1953年期间的司法改革运动让多数旧司法人员改行转业是浪费人才。旧司法人员在专业知识和素养方面超越现在司法干部,这些人员都是经过建国后的严格政治审查,政治立场应该没有严重缺陷,完全可以被改造成为有用的司法工作者。参见前引B65。还有人为旧司法人员被一律清洗感到惋惜,认为旧司法人员所谓存在旧法观念,但是坏分子毕竟是个别和少数现象,打裘婀大,挫伤了旧司法人员的积极性。此外,“那些老干部做审判员,法律和文化水平低,判决、总结还要书记员写”。倪征燠在《淡泊从容莅海牙》一书中忆及1957年的“鸣放”说:“1957年春,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运动,邀请党外人士对党提意见,机关团体都不例外。有些整风会上,群众提了不少意见。中国政治法律学会于1957年的五、六月间,也举行了几次这样的座谈会。在6月17日的座谈会上,我也发了一次言。当时政法界不少人有这样的看法:对法制不够重视,执法者无法可依,不能挖掘旧法人员潜力,人事调配不尽得当等等,我也大体上同意这种看法。”参见倪征燠:《淡泊从容莅海牙》,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95―197页。

四是法和法律的历史继承性。1957年初,上海、北京等地的不少学者撰文研讨“法和法学在历史发展中的继承性问题”,一些政法院系也就此问题举办了研讨会。学者们重点对新旧法和法学之间有无继承性、法和法学的继承性与阶级性的关系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认识。杨兆龙发表了题为《法的阶级性和继承性》的文章,从历史上新旧法律的继承和发展的角度分析,新的法律并不能完全抛弃旧的或先产生的法律而存在,总要吸收和借鉴旧法或者受到旧法的启发而完善,“至于那些辅佐性或从属性的法律规范,其牵涉面很广,并且绝大部分是过去长期经验智慧积累的结果”。杨兆龙:《法律的阶级性和继承性》,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56年第3期,第26―34页。张晋藩先生也就法律的阶级性和继承性发表文章,认为坚持法律的阶级性不能否认或者排斥法的继承性,二者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立关系。张晋藩:《关于法的阶级性和继承性的意见》,载《政法研究》1957年第3期。

五是无法治即无民主。王造时明确提出“无法治即无民主”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构成部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指导原则。1957年5月,王造时在上海市政协一届四次会议上作了书面发言,认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健全法制,并且由法定的机关具体执行。冯英子:《1957年的王造时――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十)》,载《法学》1998年第3期,第2页。1957年5月9日,杨兆龙在《新闻日报》发表文章,呼吁尽快制定颁布一系列重要法典。有学者介绍该文章的原标题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立法问题》,发表时编者将其改为副标题,而另加正标题为《我国重要法典为何迟迟还不颁布?》。参见前引B69,第47―48页。随后,王造时在《新闻日报》召开的座谈会上指出,虽然新中国已经成立八年,但是“还有不少的人治主义的封建残余”。傅季重:《驳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点》,载《学术月刊》1957年第9期,第19页。1957年6月,在上海民盟主持的座谈会上,杨兆龙再次呼吁实行民主和法治,“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不是空谈,应当有一套办法;没有一套行政诉讼制度,是无法制止的;现在的人事工作只讲历史和阶级出身,是不好的……”穆广仁:《杨兆龙的功与“罪”》,载《炎黄春秋》2015年第1期,第73页。在复旦大学座谈会上,他再次批判了解放以来历次群众性的社会改革运动,特别是司法改革运动和肃反运动,认为要检查“历次运动的合法性,特别是肃反运动”,并且强调要“建立民主法制秩序”。前引B80。否则,“无论是在刑事或民事方面都难免使坏人感到无所顾忌,使好人感到缺乏保障”。叶孝信:《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的批判――从老根上清算分子关于民主、自由、法制等的谎言》,载《法学》1958年第4期,第36页,

六是司法独立和审判独立。整风期间主张司法独立和审判独立的主要是政法界的“分子”。例如,浙江省司法厅厅长、民盟浙江省委主任委员姜震中,福建省司法厅厅长、民盟中央委员兼福建省委副主任委员何公敢,四川省司法厅副厅长、民盟四川省委委员张雪岩,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长楼邦彦以及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民盟机关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何济翔,安徽省司法厅副厅长、党组书记陈仁刚,山西省司法厅审判机关管理处副处长丁仰轩,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庭庭长李煜,安徽省律师协会筹委会秘书长吴桐,昆明市法律顾问处律师、九三学社成员张慎,乌鲁木齐市法律顾问处见习律师杨腾高等。《全国司法界反斗争初获胜利 妄图夺取人民民主武器的阴谋破产》,载《人民日报》1957年9月20日第2版。其中,有代表性的“言”有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审判员贾潜说的“服从法律,就等于服从了党的领导”。若泉、何方:《不许篡改人民法院的性质――驳贾潜等人“审判独立”“有利于被告”等谬论》,载《人民日报》1957年12月24日第7版。吉林省通化专区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林天程认为党委领导司法工作对审判员是“最大的限制”。参见《企图使人民法院反对人民 审判员林天程高唱“独立审判”》,载《人民日报》1957年9月16日第2版。福建省司法厅长何公敢、省高级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林登文、吴大新和福建省、厦门市、南平市等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任敦卿、任家德、姚焕兴等人,认为“党委不懂法律、不能领导政法工作”。参见《福建各地政法部门揭露一批分子》,载《人民日报 》1957年9月23日第3版。

上一篇:税务局人事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后勤人事工作计划范文